CN110278063A - 具有多个参数集的多子载波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具有多个参数集的多子载波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78063A
CN110278063A CN201910439701.8A CN201910439701A CN110278063A CN 110278063 A CN110278063 A CN 110278063A CN 201910439701 A CN201910439701 A CN 201910439701A CN 110278063 A CN110278063 A CN 1102780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ameter set
subcarrier
user equipment
bandwidth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3970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78063B (zh
Inventor
K.维尔纳
何凝
R.鲍尔德迈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102780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80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780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80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25Numerology, i.e. varying one or more of symbol duration, subcarrier spacing, Fourier transform size, sampling rate or down-clo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34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 H04L27/2636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with FFT or DFT modulators, e.g. standard 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C-FDMA] transmitter or DFT sprea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DFT-SOFD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49Demodulators
    • H04L27/265Fourier transform demodulators, e.g. 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 or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DFT] demod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66Acquisition of further OFDM parameters, e.g. bandwidth, subcarrier spacing, or guard interval 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4Multiresolu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iscrete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操作无线通信装置或无线电接入节点的方法包括:使用在单载波内可用的多个不同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来寻址多子载波系统资源,其中所述多个不同参数集包括:第一参数集,该第一参数集具有带有第一带宽和第一子载波间距Δf1的资源块;以及第二参数集,该第二参数集具有带有第二带宽和不同于Δf1的第二子载波间距Δf2的RB,并且其中第一参数集在频域中相对于频率参考Fref根据m*Δf1+Fref被对齐,并且第二参数集在频域中相对于频率参考Fref根据n*Δf2+Fref被对齐,其中m和n是整数。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单载波内根据所述多个不同参数集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传送和/或接收信息。

Description

具有多个参数集的多子载波系统
对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此申请要求对2016年5月13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336,302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公开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形式特此被结合。
技术领域
所公开的主题一般涉及电信。某些实施例更具体地涉及使用多个参数集(numerology)的多子载波系统的操作。
背景技术
第五代移动网络(5G)的基石之一是扩展由网络提供的超出移动宽带(MBB)的服务。新的使用情况可伴随新的要求而出现。同时,5G还应该支持宽频率范围,并且当它达到部署选项时是灵活的。
发明内容
在所公开主题的一些实施例中,操作无线通信装置或无线电接入节点的方法包括:使用在单载波内可用的多个不同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来寻址多子载波系统资源,其中所述多个不同参数集包括:第一参数集,该第一参数集具有带有第一带宽和第一子载波间距△f1的资源块(RB);以及第二参数集,该第二参数集具有带有第二带宽和不同于△f1的第二子载波间距△f2的RB,并且其中第一参数集在频域中相对于频率参考Fref根据m*△f1+Fref被对齐,并且第二参数集在频域中相对于频率参考Fref根据n*△f2+Fref被对齐,其中m和n是整数。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单载波内根据所述多个不同参数集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来传送和/或接收信息。
在某些相关实施例中,第一参数集的被分配RB的子载波与第二参数集的被分配的RB的子载波由具有大小是△f1或△f2的函数的频率间隙所分开。
在某些相关实施例中,第一子载波间距△f1按整数缩放因子N相关于第二子载波间距△f2,使得△f2=N*△f1。
在某些相关实施例中,△f1=15kHz且△f2=60kHz。单载波例如可以是20MHz载波或10MHz载波。
在某些相关实施例中,多子载波系统是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多子载波系统还可以是预编码多子载波系统,并且预编码多子载波系统可以是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展开OFDM (DFTS-OFDM)系统。
在某些相关实施例中,所述多个不同参数集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包括数个不同参数集。
在某些相关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传送或接收指示所述多个不同参数集中间的第一参数集的开始频率和带宽的第一和第二整数B和D,其中所述开始频率根据B*K1*△f定义,并且所述第一参数集的带宽根据D*K1*△f定义,其中K1标示所述第一参数集的最小可寻址单元的带宽,以单载波的参数集的最小子载波间距为单位表达,并且其中△f标示最小子载波间距。在此上下文中,参数集的带宽指的是参数集所应用于的频率范围。
在某些相关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传送或接收指示所述多个不同参数集中间的第二参数集的开始频率和带宽的第三和第四整数A和C,其中所述第二参数集的所述开始频率根据A*K2*△f定义,并且所述第二参数集的带宽根据C*K2*△f定义,其中K2标示所述第二参数集的最小可寻址单元的带宽,以单载波的参数集的最小子载波间距为单位来表达。
在某些相关实施例中,第一至第四整数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中传送。此类DCI能够是单个实例的DCI或多个实例。例如,DCI能够包括含有整数A和C的第一实例以及包括整数B和D的第二实例。
在某些相关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传送或接收指示所述多个不同参数集中所述至少一个的每个的开始频率和带宽的位图(bitmap)。
在所公开主题的一些实施例中,一种设备(例如eNB或UE)包括:处理电路和存储器,其共同配置成使用在单载波内可用的多个不同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来寻址多子载波系统资源,其中所述多个不同参数集包括:第一参数集,该第一参数集具有带有第一带宽和第一子载波间距△f1的资源块(RB);以及第二参数集,该第二参数集具有带有第二带宽和不同于△f1的第二子载波间距△f2的RB,并且其中第一参数集在频域中相对于频率参考Fref根据m*△f1+Fref被对齐,并且第二参数集在频域中相对于频率参考Fref根据n*△f2+Fref被对齐,其中m和n是整数。所述设备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传送器和/或接收器,配置成在所述单载波内根据所述多个不同参数集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来传送和/或接收信息。
在某些相关实施例中,第一参数集的被分配RB的子载波与第二参数集的被分配RB的子载波由具有大小是△f1或△f2的函数的频率间隙所分开。
在某些相关实施例中,第一子载波间距△f1按整数缩放因子N相关于第二子载波间距△f2,使得△f2=N*△f1。
在某些相关实施例中,△f1=15kHz且△f2=60kHz。单载波例如可以是20MHz载波或10MHz载波。
在某些相关实施例中,多子载波系统是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多子载波系统还可以是预编码多子载波系统,并且预编码多子载波系统可以是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展开OFDM (DFTS-OFDM)系统。
在某些相关实施例中,所述多个不同参数集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包括数个不同参数集。
在某些相关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传送器和/或接收器进一步配置成:传送和/或接收指示所述多个不同参数集中间的第一参数集的开始频率和带宽的第一和第二整数B和D,其中所述开始频率根据B*K1*△f定义,并且所述第一参数集的带宽根据D*K1*△f定义,其中K1标示所述第一参数集的最小可寻址单元的带宽,以单载波的参数集的最小子载波间距为单位表达,并且其中△f标示最小子载波间距。
在某些相关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传送器和/或接收器进一步配置成:传送和/或接收指示所述多个不同参数集中间的第二参数集的开始频率和带宽的第三和第四整数A和C,其中所述第二参数集的所述开始频率根据A*K2*△f定义,并且所述第二参数集的带宽根据C*K1*△f定义,其中K2标示所述第二参数集的最小可寻址单元的带宽,以单载波的参数集的最小子载波间距为单位来表达。
在某些相关实施例中,第一至第四整数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中传送。
在某些相关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传送器和/或接收器进一步配置成传送或接收指示所述多个不同参数集中所述至少一个的每个的开始频率和带宽的位图。
在所公开主题的一些实施例中,一种设备包括:寻址模块,配置成使用在单载波内可用的多个不同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来寻址多子载波系统资源,其中所述多个不同参数集包括:第一参数集,该第一参数集具有带有第一带宽和第一子载波间距△f1的资源块(RB);以及第二参数集,该第二参数集具有带有第二带宽和不同于△f1的第二子载波间距△f2的RB,并且其中第一参数集在频域中相对于频率参考Fref根据m*△f1+Fref被对齐,并且第二参数集在频域中相对于频率参考Fref根据n*△f2+Fref被对齐,其中m和n是整数。所述设备进一步包括:传送和/或接收模块,其配置成在所述单载波内根据所述多个不同参数集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来传送和/或接收信息。
在某些相关实施例中,第一参数集的被分配RB的子载波与第二参数集的被分配RB的子载波由具有大小是△f1或△f2的函数的频率间隙所分开。
在某些相关实施例中,第一子载波间距△f1按整数缩放因子N相关于第二子载波间距△f2,使得△f2=N*△f1。
在某些相关实施例中,△f1=15kHz且△f2=60kHz。单载波例如可以是20MHz载波或10MHz载波。
在某些相关实施例中,多子载波系统是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多子载波系统还可以是预编码多子载波系统,并且预编码多子载波系统可以是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展开OFDM (DFTS-OFDM)系统。
在某些相关实施例中,所述多个不同参数集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包括数个不同参数集。
在某些相关实施例中,所述传送和/或接收模块进一步配置成:传送和/或接收指示所述多个不同参数集中间的第一参数集的开始频率和带宽的第一和第二整数B和D,其中所述开始频率根据B*K1*△f定义,并且所述第一参数集的带宽根据D*K1*△f定义,其中K1标示所述第一参数集的最小可寻址单元的带宽,以单载波的参数集的最小子载波间距为单位表达,并且其中△f标示最小子载波间距。
在某些相关实施例中,所述传送和/或接收模块进一步配置成:传送和/或接收指示所述多个不同参数集中间的第二参数集的开始频率和带宽的第三和第四整数A和C,其中所述第二参数集的所述开始频率根据A*K2*△f定义,并且所述第二参数集的带宽根据C*K1*△f定义,其中K2标示所述第二参数集的最小可寻址单元的带宽,以单载波的参数集的最小子载波间距为单位来表达。
在某些相关实施例中,第一至第四整数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中传送。
在某些相关实施例中,所述传送和/或接收模块进一步配置成传送或接收指示所述多个不同参数集中所述至少一个的每个的开始频率和带宽的位图。
附图说明
绘图示出了所公开主题的选择的实施例。在绘图中,相似的参考标记标示相似的特征。
图1示出了根据所公开主题的实施例具有在频率上分开的不同参数集的两个信号。
图2示出了根据所公开主题的实施例对于不同参数集不同的资源块(RB)对齐和频率偏移(交错)。
图3示出了根据所公开主题的实施例可如何分别基于整数A和C以及B和D来确定对于关于公共频率参考定义的两个不同参数集的分配开始和带宽。
图4示出了根据所公开主题的实施例可如何分配RB以在相同载波上的两个参数集之间创建防护带(guard band)。
图5根据所公开主题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地示出图4的防护带的示例。
图6根据所公开主题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地示出图4的防护带的另一示例。
图7示出了根据所公开主题的实施例不同参数集的频域复用。
图8示出了根据所公开主题的实施例具有不同参数集的两个子带。
图9示出了根据所公开主题的实施例在第一和第二参数集1和2之间作为防护插入的窄带子载波。
图10示出了根据所公开主题的实施例在参数集1与2之间作为防护插入的4个窄带子载波。
图11示出了根据所公开主题的实施例在参数集1与2之间作为防护插入的8个窄带子载波。
图12示出了根据所公开主题的实施例的通信系统。
图13A示出了根据所公开主题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
图13B示出了根据所公开主题的另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
图14A示出了根据所公开主题的实施例的无线电接入节点。
图14B示出了根据所公开主题的另一实施例的无线电接入节点。
图15示出了根据所公开主题的还有的另一实施例的无线电接入节点。
图16是示出根据所公开主题的实施例操作无线通信装置或无线电接入节点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描述呈现了所公开主题的各种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作为教导示例呈现,且不是要按照限制所公开主题的范畴被直译。例如,在不偏离所公开主题的范畴的情况时,所描述的实施例的某些细节可被修改、省略或扩展。
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多个参数集分配和/或寻址载波的物理资源,每个参数集与位于相对于公共频率参考定义的位置的子载波相对应。在此上下文中,术语“参数集”一般指的是多子载波系统(诸如OFDM系统)中物理资源的配置。此类配置例如可包括子载波间距、符号持续期、循环前缀、资源块大小等。作为示例,可使用具有15kHz子载波间距的第一参数集和具有60kHz子载波间距的第二参数集来寻址和/或分配10MHz或20MHz载波的物理资源,其中对于所述两个参数集中的每个的子载波位于相对于同一频率参考定义的位置。在某些相关实施例中,提供了用于在不同装置之间对寻址和/或分配进行配置和/或传递的信令。
在跟随的描述中,对于所有参数集公共的频率参考将由“Fref”标示。频率参考Fref例如可从EARFCN/UARFCN/NX-ARFCN频率栅格导出(与之相关),并且可由节点使用同步信号(诸如LTE中的PSS/SSS或NX中的SSI、MRS、BRS)检索。
在某些实施例中,参数集的频率对齐是交错的,使得第一参数集的资源块(RB)开始于(例如可能在RB的第一子载波的中心被定义)y*N1*△f1 + Fref,并且第二参数集的RB开始于z*N2*△f2 + Fref,其中“y”和“z”是整数,并且△f1和△f2是第一和第二参数集的相应子载波间距。
在某些实施例中,RB大小被选择成使得N2=N1,或者更一般地,使得如果△f2按照△f2 = X△f1相关于△f1,则(N2*X)/N1是整数。而且,分配信息的信令应该映射到分配信息所指的参数集中的一组RB。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二参数集的RB带宽是X*N1*△f1。或者,换言之,第二参数集中RB的带宽等于第一参数集中RB的带宽的X倍。
当对分配进行寻址时,信令可使用比RB网格更粗糙的网格,并且本文中呈现实施例来考虑对参数集之间的防护带用带有最小△f的参数集的RB网格的粒度进行控制。
某些实施例考虑到对齐的子载波位置——并且所有参数集的子载波都结束于与同一频率参考相关的它们的自然网格。这可简化实现和信令。
相邻节点中的不同参数集上(或者从同一节点传送的不同波束上)的分配可在频率中对齐。这创建了可预测的干扰图案,并且还能够实现干扰消除技术。更进一步,它允许在没有防护带的情况下的不同小区中的邻近分配。
因为每个RB在其自然网格上对齐,所以同一参数集的RB可跨小区对齐。这能够实现跨小区的正交参考信号。
某些实施例还考虑到在没有显式信令而不是分配的正常寻址的情况下,在同一载波上创建参数集之间的防护带。这允许参数集的混合对同一载波上的终端是透明的(假若仅在一个参数集上调度给定的终端)。它还考虑到能够适应于具体情形的防护带大小。在具有低信噪比(SNR)的情形中相比SNR高时的情形,例如可需要较少的防护带。
所描述的实施例已在考虑了发明人进行的各种观察的情况下被开发,其包括以下内容。
与LTE相比,一些服务要求更短的传送时间间隔(TTI),以便减少等待时间。在OFDM系统中,通过改变子载波间距,可实现更短的TTI。其它服务可能需要在放松的同步要求下操作,或支持非常高的鲁棒性以延迟展开,并且这可通过延长采用循环前缀(诸如对于NX设想的)操作的系统中的循环前缀来完成。这些只是可能的要求的示例。
选择诸如子载波间距和循环前缀长度的参数,是在冲突的目标之间的折衷。这指向对于5G无线电接入技术(RAT)支持传送参数的若干变形(通常称为参数集)的需要。此类传送参数可能是符号持续期(其与OFDM系统中的子载波间距直接相关),或者防护间隔或循环前缀持续期。
更进一步有益的是,能够在同一频带上支持若干服务—多个参数集可以在同一节点上操作或者可以不在同一节点上操作。这考虑到不同服务之间资源(例如带宽)的动态分配,并且考虑到高效的实现和部署。因此,在一些情况下,存在对于在同一带(我们使用术语“带”来标示由网络服务的载波或一组载波)上同时使用多于一个参数集的需要。
MBB终端例如可采用15 kHz的子载波间距被服务。典型的循环前缀少于5 µs,并且构成少于10%的开销。另一装置,例如要求非常低等待时间的机器型通信(MTC)装置,可采用或60 kHz(或75 kHz)的子载波间距被服务。为了匹配与MBB终端相同的部署,需要类似的长防护间隔。防护间隔能够是循环前缀、已知字或包括取值为0的样本的真实防护间隔。在以下中,我们使用术语防护间隔来指代它们中的任何一个。
OFDM符号的持续期是子载波间距的倒数,即1/△f,即,具有宽子载波的OFDM符号比具有窄子载波的OFDM符号更短。例如,具有△f1 = 15 kHz的OFDM符号的符号持续期是1/△f =67µs,且具有△f2=60kHz的OFDM符号的符号持续期是1/△f2=17µs。4.7 µs的防护间隔对于具有△f1=15 kHz和△f2=60 kHz宽子载波的OFDM符号分别构成5%和22%的开销。为MTC服务留出的资源(子载波)量因此应该适应于由于大开销而需要的量。
另一使用情况能够是混合△f2=15 kHz和△f1=3.75 kHz(即,更窄带参数集)以用于另一种MTC服务。虽然这个参数集的循环前缀开销比对于△f2=15 kHz的更低,但子载波带宽非常窄,并且由于多普勒(Doppler)鲁棒性而仅支持缓慢移动的终端。因此,关于△f1=3.75 kHz留出的资源(子载波)量应该再次适应于所要求的需要。对于NX/NR的合理假定是,所支持的参数集按整数缩放因子彼此相关:△f2 = X△f1,其中△f2和△f1分别是宽和窄子载波间距。
不同参数集(例如OFDM子载波带宽)彼此不正交,即,具有子载波带宽△f1的子载波与带宽△f2的子载波相干扰,或者具有相同子载波间距但不同的循环前缀(CP)的两个OFDM参数集也与彼此相干扰。在被滤波的或加窗的OFDM中,引入信号处理以抑制不同参数集之间的干扰。通常,在参数集之间还需要插入防护带。
在任何通信系统中,资源需要被寻址或索引。典型示例是在下行链路中调度传送以及发信号通知在控制信道上要使用哪些资源时,或者在发信号通知上行链路准予时等。一般而言,当根据寻址方案(诸如由上面所论述的第一和/或第二参数集定义或约束的方案)标识一组资源时,发生寻址或索引。
频域中的基础最小单元可以是单子载波。对于具有较大的最小可寻址单元(或者备选地表达为,在资源分派或者资源网格中较大的粒度)存在若干原因,这些原因包括:
●信令开销——当最小可寻址单元大小减小时,寻址资源所需的位的数量增长,以及
●处理方面——当可以假定参数在较大间隔上恒定时,可改进处理性能——典型的事例是干扰(小区间或者小区内),以及还有
●实现方面。
具有太大的最小可寻址单元限制了系统中的灵活性。例如,最小的允许分配不可变得太大。
在LTE中,频域中的最小可寻址单元通常是单个物理资源块(PRB),其宽为12个子载波。在一些情况下,粒度甚至更大(当使用位图发信号通知分配时,资源块编组高达48个子载波)。
为了简化起见,此描述使用标记“RB”来标示最小的可寻址单元;它使用标记“N1”标示对于参数集1的每RB的子载波的数量;并且它使用标记“N2”标示对于参数集2的每RB的子载波的数量。使用这些标记不一定将最小可寻址单元限制于资源块,它也不会将参数集的数量限制于两个。
根据以上的理由,显然的是,选择RB大小或者备选地选择资源网格的粒度是折衷的,并且在绝对频率方面的相同最小可寻址单元对于不同参数集可以不同。同时,在载波上混合的参数集的最小可寻址单元应该考虑到创建如上面所论述的必要防护带。还合乎期望的是,具有不同参数集匹配的资源分配方案,以便迎合上面描述的信号处理方面,并且能够高效地共享资源。
如果未对于在载波上操作的所有参数集恰当地选择绝对频率中的最小可寻址单元,则一些参数集(具有较大子载波间距△f)可以以相对于其自然子载波网格(在其上子载波在相对于频率参考的子载波间距的整数倍上被调制)的偏移而被分配。从实现角度而言,这不是合乎期望的。
如果资源网格在参数集之间未恰当对齐,则干扰级别可跨分配不必要地波动。作为示例,对于两个相邻小区中的分配在不创建防护间隔的情况下占用邻近的非交叠资源可是不可能的。并且在该情况下,交叠实际上是被期望的,它可能不完美—导致跨分配的波动的干扰环境。
更进一步,如果资源寻址未恰当设计,在考虑多个参数集的情况下,在混合参数集系统中的参数集之间分配恰当的防护带可是不可能的—它们可能需要过度大,这将导致资源浪费。更进一步地,多个参数集应该与公共频率参考相关。
鉴于以上和其它考虑,对于在同一载波上操作的参数集的RB网格和子载波呈现了如下概念(1)-(4)。将假定,不失一般性,载波间距△f2和△f1按△f2 >=△f1相关。还将假定,仅使用两个参数集,但所描述的概念能够容易地应用于任何数量的参数集。
(1)在应用混合参数集的系统中,在参数集1与参数集2之间插入频率间隙,使得参数集2的子载波在其自然子载波网格上(n*△f2+Fref,n是任何整数)。参数集1子载波在其自然子载波网格上(n*△f1+Fref)。这在图2中被示出。在图2中,带阴影的三角形示出了所述两个参数集中的子载波的主波瓣(lobe)。值得注意的是,图2中的绘图是示意性的,并且实际上,子载波是具有无限支集的缓慢衰减的正弦函数。
(2)概念(1),并且此外,参数集2的RB开始于参数集1 RB开始所在的网格。作为示例,RB的开始能够经由其第一子载波定义;此示例在图2中被示出。
(3)上面的概念(2),并且此外,参数集1的RB网格是y*N1*△f1+Fref。(N1是参数集1的RB大小,y为整数)
(4)上面的概念(1),并且此外,参数集2的RB开始于参数集2的自然网格,即,z*N2*△f2+ Fref。(N2是参数集2的RB大小,z为整数)
如果△f2与△f1按照△f2 = X△f1相关,X是整数,则概念(2)、(3)、(4)规定,对于任何z整数,存在整数y使得:
y*N1*△f1 = z*N2*△f2 = z*N2* X△f1 -> y*N1 = z*N2*X。
这规定,(N2*X)/N1应该是整数。对于N2=N1,这总是满足的。
在如下描述中,“K2”将标示以可应用于载波的参数集的最小子载波间距为单位表达的参数集2的RB的带宽。如果N2=N1,则K2=X*N1。类似地,“K1”将标示以可应用于载波的参数集的最小子载波间距为单位表达的参数集1的RB的带宽。
子载波间距△f将标示被定义用于载波的最窄子载波间距。例如,如果载波采用具有子载波间距△f1=15kHz的第一参数集和具有子载波间距△f2=60kHz的第二参数集,则最窄子载波间距△f将是15kHz。
△f、K1和K2的相应值能够由装置(例如无线通信装置或无线电接入节点)用于确定对于不同参数集的相应开始和带宽(如图3所示出的)。
图3示出了根据所公开主题的实施例可如何分别基于基于整数A和C以及B和D确定对于关于公共频率参考定义的两个不同参数集的分配开始和宽度。图4示出了根据所公开主题的实施例可如何分配RB以在同一载波上两个参数集之间创建防护带。
参考图3,所述整数可从一个或多个装置被用信号通知到一个或多个其它装置(例如从eNB到一个或多个UE)。信令允许接收装置在相对低开销的情况下来确定它们的参数集/多个参数集的相应开始频率和宽度。注意,在图3的示例中,可向两个不同用户分配对应于两个不同参数集的两个数据块。
在图3的示例中,第一参数集的开始频率相对于Fref被定义为Fref + B*K1*△f,并且第一参数集的宽度被定义为D*K1*△f。类似地,第二参数集的开始频率相对于Fref被定义为Fref + A*K2*△f,并且第一参数集的宽度被定义为C*K2*△f。
在一些实施例中,A和C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中发信号通知,并且B和D也在DCI中被发信号通知,其中携带A和C的DCI可与携带B和D的DCI相同或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K1和K2可以是预先配置的值,例如由产品或标准规范定义。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K1和K2可以半静态配置。在绘图中,我们通过△f标示被定义用于载波的最窄子载波间距。这能够是固定的(定义在规范中)或者动态配置的。
作为图3和图4中示出的示例的备选,在一些情形下,可发信号通知位图而不是所述整数。在位图中,每个位表示载波的部分(位图用于的对应参数集中的M个RB的编组),并且位的值指示是否分配部分频带。让单个位指示大编组的RB降低了信令载荷(需要更少的位用于输送)。作为图3和图4中示出的示例的还有的另一备选,UE可存储具有定义的参数集的表(或其它可应用的数据结构),并且然后UE可接收用于表UE的索引,其将通知UE对于定义的参数集的有关信息。
根据某些实施例在具有多个参数集的系统中,位将指示由参数集的RB网格定义的一个或多个RB。能够通过适当地设置分配的位图来插入防护带(如图6中所示出的顶部示例)。根据该示例,可要注意的是,可能的最小防护带与由单个位所指示的RB的编组的大小相同。这可导致过度大的防护带。
在此,我们提出将偏移(具有值0到M-1)与位图(对于这个所需的位的数量是log2(M))一起发信号通知。偏移改变了由每个位指示的RB的编组的开始RB。这考虑到在具有最小子载波间距的参数集的RB大小的粒度上控制防护带。该想法在图6中被示出(底部分配示例)。注意,采用这种表示分配的方式,上面所论述的RB网格仍附随。
下面是对上面所呈现的某些概念的进一步描述,一起还有混合参数集系统的其它可能特征的描述。
在支持混合参数集的OFDM系统中,不同OFDM参数集在同一载波上在频域中多路复用。这有益于同时支持具有大大的不同要求的服务,例如,超低等待时间通信(短符号以及因而宽子载波间距)和MBMS服务(长符号以能够实现长循环前缀以及因而窄子载波间距)。
在常规OFDM系统中,所有子载波彼此正交。子载波传输函数不是“砖墙(brickwall)”脉冲,而是具有正弦状行为;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经由波形的性质实现,且不经由对子载波带宽(正弦状,因为在离散时间信号处理中,矩形脉冲不是确切的正弦函数)的能量限定而实现。在具有在频域中多路复用的不同参数集(子载波带宽和/或循环前缀长度)的OFDM系统中,见图7,仅参数集内的子载波彼此正交。来自一个参数集的子载波与来自另一参数集的子载波相干扰,因为能量泄露到子载波带宽外面,并且由另一参数集的子载波滤波器所拾取。
为了减少参数集间的干扰,每个参数集的传送谱必须更好地被限定,即,需要更好的谱滚降(roll off)。
图8示出了具有不同参数集的两个子带。攻击者(aggressor)参数集(点划线)必须应用谱发射限定技术来减少在受害者参数集的通带(810)中传送的能量。然而,单单发射控制是不足够的,因为没有较陡的滚降的受害者接收器(815)拾取来自攻击者参数集的通带的高干扰。仅在如果受害者接收器(820)和攻击者传送器(810)具有改进的滤波器功能时,参数集间的干扰才被有效地减少。
加窗和滤波是相对于谱限定的用来改进传送器和接收器特性的技术。
能够在参数集之间插入防护音以减少参数集间的干扰,和/或放松被要求的谱限定的被要求程度。增添防护音略微增大了开销;在具有1200个子载波的20 MHz系统中,一个防护音对应于低于0.1%的开销。尝试将防护音最小化到绝对最小值可能因此不值得努力(因为它增大了对在传送器和接收器二者的谱限定技术的要求),并且它还使其它的系统设计方面变得复杂,如下面所概况的。
图9示出了根据所公开主题的实施例在第一和第二参数集1和2之间作为防护间隔插入的窄带子载波。参数集2的第一子载波位于41×15“kHz”,其对应于60 kHz子载波网格中的子载波10.25。
参考图9,插入一个窄带子载波,作为参数集1(905,例如15 kHz)与参数集2(910,是宽子载波的4倍,例如60 kHz)之间的防护。资源块是用于两个参数集的12个(窄带或宽带)子载波。如果按照对于参数集2所指示的来进行调度,则参数集2的子载波甚至不在60kHz资源网格上(910中RB的第一子载波在窄子载波41上,其对应于宽子载波10.25,因此是分数的子载波位移)。
为了避免分数的子载波位移,每个参数集中的子载波频率应该与参数集的自然网格n×△f一致,其中△f是参数集的子载波间距。然而,即使采用这个要求,宽资源块(参数集2)仍不在其自然网格上(如果与小区2相比的话)。
比如,图10示出了根据所公开主题的实施例在参数集1与2之间作为防护插入的4个窄带子载波。参数集2的子载波现在位于其自然资源网格上。然而,参数集2资源块跨小区仍不对齐。
此类不对齐资源网格暗指,参数集2的所有用户将不得不被动态通知这个偏移(因为这个偏移取决于调度判定)。在另一小区中,可存在不同偏移,或者如图10所示,另一小区可仅用参数集2操作。不同小区中的资源块将不被对齐,使得小区间干扰协调(ICIC),跨小区创建正交参考信号,以及跨小区的干扰预测变得更加困难。
备选地,图10中小区1中的资源块1005能够是分数资源块(对应于由“不对齐”标记的带宽)。对于所有可能的分数资源块将要求对速率匹配和参考信号的特别定义。对于小区1中的分数资源块和小区2中的交叠资源块,与上面所提到的相同的缺点是有效的。
图11示出了根据所公开主题的实施例在参数集1与2之间作为防护间隔插入的8个窄带子载波。参数集2的子载波位于其自然资源网格,并且参数集2资源块跨小区对齐。在图11的示例中,相对于参考频率,参数集1(15 kHz)资源块将总是开始于频率n×12×15 kHz,且参数集2资源块(60 kHz)开始于频率n×12×60 kHz(假定资源块是12个子载波)。这简化了ICIC,使跨小区的干扰预测更容易,并能够实现跨小区的相同参数集的正交参考信号。
对于15/60 kHz参数集组合,所得到的防护带是8个窄带(15 kHz)子载波。对于15/30 kHz或30/60 kHz组合,防护带将是10个窄带子载波。在具有大约1200个窄带子载波的20MHz系统中,丢失低于1%。
所描述的实施例可在支持任何适合的通信标准和使用任何适合的组件的任何适当类型的通信系统中实现。作为一个示例,某些实施例可在通信系统(诸如图12中示出的通信系统)中实现。尽管相对于3GPP系统和相关术语描述了某些实施例,但所公开的概念不限于3GPP系统。此外,尽管可对术语“小区”进行参考,但所描述的概念还可应用在其它上下文中,诸如比如在第五代(5G)系统中使用的波束。
参考图12,通信网络1200包括多个无线通信装置1205(例如常规UE、机器型通信(MTC)/机器对机器[M2M] UE)和多个无线电接入节点1210(例如eNodeB、gNodeB或其它基站)。通信网络1200被组织成由无线电接入节点1210服务的小区区域1215,无线电接入节点1210连接到核心网络1220。无线电接入节点1210能够与无线通信装置1205连同还有适合于支持无线通信装置之间或无线通信装置与另一通信装置(诸如陆上线路电话)之间通信的任何另外的元件进行通信。
尽管无线通信装置1205可表示包括硬件和/或软件的任何适合的组合的通信装置,但这些无线通信装置在某些实施例中可表示诸如由图13A和13B所更详细地示出的那些的装置。类似地,尽管所示出的无线电接入节点可表示包括硬件和/或软件的任何适合的组合的网络节点,但这些节点在具体实施例中可表示诸如由图14A、14B和15所更详细地示出的那些的装置。
参考图13A,无线通信装置1300A包括处理器或处理电路1305(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和/或诸如此类)、存储器1310、收发器1315、以及天线1320。在某些实施例中,如由UE、MTC或M2M装置和/或任何其它类型无线通信装置提供的所描述的功能性中的一些或全部可由执行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诸如存储器1310)上的指令的处理电路提供。备选实施例可包括除在图13A中示出的那些组件之外的另外组件,它们可负责提供装置的功能性(包括本文中描述的任何功能性)的某些方面。
参考图13B,无线通信装置1300B包括配置成执行一个或多个对应功能的至少一个模块1325。此类功能的示例包括本文中参考(一个或多个)无线通信装置所描述的各种方法步骤或方法步骤的组合。比如,模块1325可包括如上所描述的配置成寻址物理资源的寻址模块以及如上所描述的配置成传送和/或接收信息的传送和/或接收模块。一般而言,模块可包括配置成执行对应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任何适合的组合。比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模块包括配置成在关联的平台上被执行时执行对应功能的软件,诸如在图13A中示出的那个。
参考图14A,无线电接入节点1400A包括控制系统1420,其包括节点处理器或处理电路1405(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和/或诸如此类)、存储器1410和网络接口1415。此外,无线电接入节点1400A包括耦合到至少一个天线1430的至少一个无线电单元1425,其包括至少一个传送器1435和至少一个接收器。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电单元1425在控制系统1420的外部,并且例如经由有线连接(例如光缆)连接到控制系统1420。然而,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无线电单元1425和潜在的天线1430与控制系统1420集成在一起。节点处理器1405操作以提供如本文中所描述的无线电接入节点1400A的至少一个功能1445。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功能用例如存储在存储器1410中并由节点处理器1405执行的软件实现。
在某些实施例中,由基站、节点B、enodeB和/或任何其它类型的网络节点提供的所描述的功能性中的一些或全部可由执行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诸如图14A中示出的存储器1410)上的指令的节点处理器1405提供。无线电接入节点1400的备选实施例可包括提供另外功能性(诸如本文中描述的功能性和/或相关支持功能性)的另外组件。
参考图14B,无线接入节点1400B包括配置成执行一个或多个对应功能的至少一个模块1450。此类功能的示例包括本文中参考(一个或多个)无线电接入节点所描述的各种方法步骤或方法步骤的组合。比如,模块1450可包括如上所描述的配置成寻址物理资源的寻址模块以及如上所描述的配置成传送和/或接收信息的传送和/或接收模块。一般而言,模块可包括配置成执行对应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任何适合的组合。比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模块包括配置成在关联的平台上被执行时来执行对应功能的软件,诸如在图14A中示出的那个。
图15是示出根据所公开主题的实施例的虚拟化无线电接入节点1500的框图。关于图15描述的概念可类似地应用于其它类型的网络节点。另外,其它类型网络节点可具有类似的虚拟化架构。在本文中使用时,术语“虚拟化无线电接入节点”指的是其中无线电接入节点的至少部分功能性被实现为(一个或多个)虚拟组件(例如经由(一个或多个)网络中在(一个或多个)物理处理节点上执行的(一个或多个)虚拟机)的无线电接入节点的实现。
参考图15,无线电接入节点1500包括关于图14A描述的控制系统1420。
控制系统1420经由网络接口1415连接到一个或多个处理节点1520,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节点1520耦合到(一个或多个)网络1525的部分或者作为其部分被包括。每个处理节点152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或处理电路1505(例如CPU、ASIC、FPGA和/或诸如此类)、存储器1510和网络接口1515。
在这个示例中,本文中描述的无线电接入节点1400A的功能1445在一个或多个处理节点1520被实现,或以任何期望方式跨控制系统1420以及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节点1520分布。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文中描述的无线电接入节点1400A的一些或所有功能性1445被实现为由在(一个或多个)处理节点1520托管的(一个或多个)虚拟环境中实现的一个或多个虚拟机执行的虚拟组件。正如将被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所领会到的,使用(一个或多个)处理节点1520与控制系统1420之间的另外信令或通信以便实行至少一些期望功能1445。如点线所指示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系统1420可被省略,在此情况下,(一个或多个)无线电单元1425经由(一个或多个)适当的网络接口与(一个或多个)处理节点1520直接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当由处理电路执行时使处理电路实行无线电接入节点(例如无线电接入节点1210或1400A)或另一节点(例如处理节点1520)的功能性,该另一节点根据本文中所描述的任一实施例在虚拟环境中实现无线电接入节点的其中一个或多个功能。
图16是根据所公开主题的实施例操作无线通信装置或无线电接入节点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考图16,所述方法包括:使用单载波内可用的多个不同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来寻址多子载波系统资源(S1605),其中所述多个不同参数集包括具有带有第一带宽和第一子载波间距△f1的资源块(RB)的第一参数集以及包括具有带有第二带宽和不同于△f1的第二子载波间距△f2的RB的第二参数集,并且其中第一参数集在频域中相对于频率参考Fref根据m*△f1+Fref被对齐,并且第二参数集在频域中相对于频率参考Fref根据n*△f2+Fref被对齐,其中m和n是整数。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单载波内根据所述多个不同参数集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来传送和/或接收信息(S1610)。
在此描述中除了其它的还使用如下缩略词:
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
EARFCN EUTRA绝对射频信道号
EUTRA 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
LTE 长期演进
NX 3GPP新无线电(备选地称作为NR)
NX-ARFCN 绝对射频信道号
PSS 主同步信号
SSS 辅同步信号
UARFCN UTRA绝对射频信道号
UTRA 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
如前述所指示的,公开的主题的某些实施例提供了被定义用于至少两个参数集(其考虑到在采用混合参数集操作的系统中恰当的共存)的寻址方案和/或资源分配网格。
虽然上面已经参考各种实施例来呈现公开的主题,但将理解到,在不偏离所公开主题的总体范畴的情况下,可对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

Claims (39)

1.一种操作用户设备(1300)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使用在单载波内可用的多个不同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来寻址多子载波系统资源(S1605),其中所述多个不同参数集包括第一参数集和第二参数集,所述第一参数集具有带有第一带宽和第一子载波间距Δf1的资源块(RB),所述第二参数集具有带有第二带宽和不同于Δf1的第二子载波间距Δf2的RB,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参数集在频域中相对于频率参考Fref根据m*Δf1+Fref被对齐,并且所述第二参数集在所述频域中相对于所述频率参考Fref根据n*Δf2+Fref被对齐,其中m和n是整数;以及
在所述单载波内根据所述多个不同参数集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传送和/或接收信息(S16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参数集的被分配RB的子载波与所述第二参数集的被分配RB的子载波被具有大小是Δf1或Δf2的函数的频率间隙所分开。
3.如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子载波间距Δf1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距Δf2按整数缩放因子N相关,使得Δf2=N*Δf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Δf1=15kHz且Δf2=60kHz。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单载波具有近似10MHz或20MHz的带宽。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子载波系统是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子载波系统是预编码多子载波系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编码多子载波系统是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展开OFDM(DFTS-OFDM)系统。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不同参数集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包括数个不同参数集。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传送或接收指示所述多个不同参数集中间的第一参数集的相对于频率参考的开始频率和宽度的第一和第二整数B和D,其中所述开始频率根据B*K1*△f定义,并且所述第一参数集的所述带宽根据D*K1*△f定义,其中K1标示所述第一参数集的最小可寻址单元的带宽,以所述单载波的参数集的最小子载波间距为单位来表达,并且其中△f标示所述最小子载波间距。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传送或接收指示所述多个不同参数集中间的第二参数集的相对于频率参考的开始频率和宽度的第三和第四整数A和C,其中所述第二参数集的所述开始频率根据A*K2*△f定义,并且所述第二参数集的所述带宽根据C*K2*△f定义,其中K2标示所述第二参数集的最小可寻址单元的带宽,以所述单载波的参数集的所述最小子载波间距为单位来表达。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中传送或接收所述第一至第四整数。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传送或接收指示所述多个不同参数集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中的每个的资源分配的位图。
14.一种用户设备(1300),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处理电路(1305)和存储器(1310),所述处理电路和存储器共同配置成使用在单载波内可用的多个不同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来寻址多子载波系统资源(S1605),其中所述多个不同参数集包括第一参数集和第二参数集,所述第一参数集具有带有第一带宽和第一子载波间距Δf1的资源块(RB),所述第二参数集具有带有第二带宽和不同于Δf1的第二子载波间距Δf2的RB,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参数集在频域中相对于频率参考Fref根据m*Δf1+Fref被对齐,并且所述第二参数集在频域中相对于所述频率参考Fref根据n*Δf2+Fref被对齐,其中m和n是整数;以及
至少一个传送器和/或接收器,配置成在所述单载波内根据所述多个不同参数集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传送和/或接收信息(S1610)。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参数集的被分配RB的子载波与所述第二参数集的被分配RB的子载波被具有大小是Δf1或Δf2的函数的频率间隙所分开。
16.如权利要求14-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子载波间距Δf1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距Δf2按整数缩放因子N相关,使得Δf2=N*Δf1。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Δf1=15kHz和Δf2=60kHz。
18.如权利要求14-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单载波具有近似10MHz或20MHz的带宽。
19.如权利要求14-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多子载波系统是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多子载波系统是预编码多子载波系统。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预编码多子载波系统是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展开OFDM(DFTS-OFDM)系统。
22.如权利要求14-21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多个不同参数集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包括数个不同参数集。
23.如权利要求14-22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传送器和/或接收器进一步配置成传送和/或接收指示所述多个不同参数集中间的第一参数集的相对于频率参考的开始频率和宽度的第一和第二整数B和D,其中所述开始频率根据B*K1*△f定义,并且所述第一参数集的所述带宽根据D*K1*△f定义,其中K1标示所述第一参数集的最小可寻址单元的带宽,以所述单载波的参数集的最小子载波间距为单位来表达,并且其中△f标示所述最小子载波间距。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传送器和/或接收器进一步配置成:传送和/或接收指示所述多个不同参数集中间的第二参数集的相对于频率参考的开始频率和宽度的第三和第四整数A和C,其中所述第二参数集的所述开始频率根据A*K2*△f定义,并且所述第二参数集的所述带宽根据C*K2*△f定义,其中K2标示所述第二参数集的最小可寻址单元的带宽,以所述单载波的参数集的所述最小子载波间距为单位来表达。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中传送或接收所述第一至第四整数。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传送器和/或接收器进一步配置成传送或接收指示所述多个不同参数集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中的每个的资源分配的位图。
27.一种用户设备(1300),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寻址模块(1325),配置成使用在单载波内可用的多个不同参数集中的至少一个来寻址多子载波系统资源(S1605),其中所述多个不同参数集包括第一参数集和第二参数集,所述第一参数集具有带有第一带宽和第一子载波间距Δf1的资源块(RB),所述第二参数集具有带有第二带宽和不同于Δf1的第二子载波间距Δf2的RB,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参数集在频域中相对于频率参考Fref根据m*Δf1+Fref被对齐,并且所述第二参数集在频域中相对于所述频率参考Fref根据n*Δf2+Fref被对齐,其中m和n是整数;以及
传送和/或接收模块(1325),配置成在所述单载波内根据所述多个不同参数集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传送和/或接收信息(S1610)。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参数集的被分配RB的子载波与所述第二参数集的被分配RB的子载波被具有大小是Δf1或Δf2的函数的频率间隙所分开。
29.如权利要求27-2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子载波间距Δf1与所述第二子载波间距Δf2按整数缩放因子N相关,使得Δf2=N*Δf1。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Δf1=15kHz且Δf2=60kHz。
31.如权利要求27-3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单载波具有近似10MHz或20MHz的带宽。
32.如权利要求27-31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多子载波系统是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多子载波系统是预编码多子载波系统。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预编码多子载波系统是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展开OFDM(DFTS-OFDM)系统。
35.如权利要求27-3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多个不同参数集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包括数个不同参数集。
36.如权利要求27-3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传送和/或接收模块进一步配置成传送和/或接收指示所述多个不同参数集中间的第一参数集的相对于频率参考的开始频率和宽度的第一和第二整数B和D,其中所述开始频率根据B*K1*△f定义,并且所述第一参数集的所述带宽根据D*K1*△f定义,其中K1标示所述第一参数集的最小可寻址单元的带宽,以所述单载波的参数集的最小子载波间距为单位来表达,并且其中△f标示所述最小子载波间距。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传送和/或接收模块进一步配置成传送和/或接收指示所述多个不同参数集中间的第二参数集的相对于频率参考的开始频率和宽度的第三和第四整数A和C,其中所述第二参数集的所述开始频率根据A*K2*△f定义,并且所述第二参数集的所述带宽根据C*K2*△f定义,其中K2标示所述第二参数集的最小可寻址单元的带宽,以所述单载波的参数集的所述最小子载波间距为单位来表达。
38.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中传送或接收所述第一至第四整数。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传送和/或接收模块进一步配置成传送或接收指示所述多个不同参数集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中的每个的资源分配的位图。
CN201910439701.8A 2016-05-13 2017-03-01 具有多个参数集的多子载波系统 Active CN1102780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662336302P 2016-05-13 2016-05-13
US62/336302 2016-05-13
CN201780000461.0A CN107690768B (zh) 2016-05-13 2017-03-01 具有多个数秘术的多副载波系统
PCT/IB2017/051208 WO2017195048A1 (en) 2016-05-13 2017-03-01 Multi-subcarrier system with multiple numerologies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0461.0A Division CN107690768B (zh) 2016-05-13 2017-03-01 具有多个数秘术的多副载波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78063A true CN110278063A (zh) 2019-09-24
CN110278063B CN110278063B (zh) 2022-06-07

Family

ID=5835877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39701.8A Active CN110278063B (zh) 2016-05-13 2017-03-01 具有多个参数集的多子载波系统
CN201780000461.0A Active CN107690768B (zh) 2016-05-13 2017-03-01 具有多个数秘术的多副载波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0461.0A Active CN107690768B (zh) 2016-05-13 2017-03-01 具有多个数秘术的多副载波系统

Country Status (17)

Country Link
US (5) US9820281B1 (zh)
EP (2) EP3618342B1 (zh)
JP (3) JP6666468B2 (zh)
KR (1) KR102084009B1 (zh)
CN (2) CN110278063B (zh)
AU (1) AU2017263180B2 (zh)
BR (1) BR112018073203B1 (zh)
CA (1) CA3022668C (zh)
DK (2) DK3618342T3 (zh)
ES (1) ES2843826T3 (zh)
HU (1) HUE053060T2 (zh)
MX (1) MX2018012743A (zh)
PH (1) PH12018502369B1 (zh)
PL (1) PL3618342T3 (zh)
RU (1) RU2695801C1 (zh)
WO (1) WO2017195048A1 (zh)
ZA (1) ZA20180678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30780A (zh) * 2020-01-17 2022-08-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不同参数集的传输频带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50503B2 (en) * 2015-03-31 2021-06-2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of waveform design for operation bandwidth extension
CN106162913B (zh) * 2015-04-21 2020-09-22 索尼公司 频谱协调装置和方法、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
EP3403358B1 (en) 2016-01-11 2021-11-03 Sony Group Corporation Signaling subcarrier spacing in 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666468B2 (ja) 2016-05-13 2020-03-13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複数ヌメロロジを有するマルチサブキャリアシステム
CN109314688B (zh) 2016-05-22 2021-08-27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新无线电接入技术的帧结构的方法和装置
KR20190022466A (ko) 2016-06-20 2019-03-06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10644818B2 (en) * 2016-07-12 2020-05-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mini-subframe based alignment for 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728852B2 (en) 2016-07-18 2020-07-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t power utilization for enhanced component carriers
KR20190034156A (ko) * 2016-07-28 2019-04-01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네트워크 장치와 단말 장치
WO2018027810A1 (zh) * 2016-08-11 2018-02-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接入信号的时频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EP3282633B1 (en) * 2016-08-12 2020-08-05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numerology bandwidth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687252B2 (en) * 2016-09-28 2020-06-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ndwidth group (BWG) for enhanced channel and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5G new radio
US10159097B2 (en) * 2016-09-30 2018-12-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and determination of slot and mini-slot structure
EP3520275A1 (en) * 2016-09-30 2019-08-07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c. Subcarrier spacing selection for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US10334533B2 (en) 2016-11-02 2019-06-2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Non-orthogonal design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s for a 5G air interface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interfaces
EP3319263B1 (en) * 2016-11-04 2020-10-14 Mitsubishi Electric R&D Centre Europe B.V. Resource allocation with different numerologies onto the same carrier
EP3536061A4 (en) * 2016-11-04 2020-06-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WIRELESS DEVICE AND NETWORK NODE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FOR
US20180160405A1 (en) * 2016-12-02 2018-06-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te matching and signaling
US10250380B2 (en) * 2016-12-12 2019-04-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unified synchronization channel design in new radio
US10237032B2 (en) 2017-01-06 2019-03-1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Adaptive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s for a 5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US10320512B2 (en) * 2017-01-08 2019-06-1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Interference cancelation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US11019584B2 (en) * 2017-03-14 2021-05-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r equipment operation in bandwidth narrower than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andwidth
WO2018170867A1 (en) * 2017-03-24 2018-09-27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Resource sharing among different ofdm numerologies
KR20220054454A (ko) * 2017-06-14 2022-05-02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시간 도메인 자원 정보의 지시 방법과 장치
WO2019021574A1 (ja) * 2017-07-25 2019-01-3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方法、プログラム、コンピュータに読み取り可能な非一時的記録媒体、及びシステム
CN113225170A (zh) * 2017-09-30 2021-08-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
EP3718234B1 (en) * 2017-11-28 2022-02-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umerology indication for radio access networks
US11050598B2 (en) * 2017-11-28 2021-06-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arrier information signaling in a 5G network
US10728079B2 (en) * 2018-01-09 2020-07-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esource grid offset indication in mixed numerologies
US10419257B2 (en) * 2018-02-15 2019-09-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subcarrier offset for OFDM symbol generation
US10461966B2 (en) * 2018-02-26 2019-10-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ference cancelation from one numerology on another numerology in mixed numerologies
WO2019202196A1 (en) * 2018-04-18 2019-10-24 Nokia Technologies Oy Numerology options for new radio
KR20200053991A (ko) 2018-11-09 2020-05-1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WO2020147003A1 (en) * 2019-01-15 2020-07-23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Scheduling serving cells with signaling message
US10756876B1 (en) * 2019-02-08 2020-08-25 Sprint Spectrum L.P.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for wireless sectors having different subcarrier spacing
WO2020181285A2 (en) * 2019-03-07 2020-09-10 Apple Inc. Mitigation of inter-carrier interference (ici) due to frequency domain multiplexed (fdmed) dl channels with mixed numerologies
WO2020200840A1 (en) * 2019-03-29 2020-10-08 Sony Corporation Wake-up signals and adaptive numerology
WO2020229066A1 (en) * 2019-05-10 2020-11-19 Sony Corporation Bandwidth parts for positioning signals
WO2020254714A1 (en) * 2019-06-19 2020-12-24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Translation of ue-specific frequency domain information among cells in fifth generation wireless networks
KR20210033861A (ko) 2019-09-19 2021-03-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가드밴드를 할당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WO2021097677A1 (en) * 2019-11-19 2021-05-27 Zte Corporation A method for configuring guard subcarriers
FI20205278A1 (en) * 2020-03-18 2021-09-19 Nokia Solutions & Networks Oy MODIFICATION OF SIGNALS FOR TRANSMISSION
KR102603640B1 (ko) * 2021-11-23 2023-11-16 금오공과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듀얼모드 지수변조를 적용한 mimo-sefdm 시스템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9532A (zh) * 2005-08-04 2007-02-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导频与数据载波分配方法及其装置
EP2456116A2 (en) * 2007-11-09 2012-05-23 ZTE U.S.A., Inc. Flexible OFDM/OFMA frame structure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4754358A (zh) * 2013-12-27 2015-07-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码流的生成和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103592A (zh) * 2013-04-05 2015-11-2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Lte中用于干扰抑制及干扰消除的虚拟小区管理
CN105453655A (zh) * 2013-08-09 2016-03-30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Bs和ue以及其中使用的干扰消除方法
WO2016068072A1 (ja) * 2014-10-31 2016-05-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
CN107690768B (zh) * 2016-05-13 2019-07-0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具有多个数秘术的多副载波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XPA03005307A (es) * 2000-12-15 2004-12-02 Adaptix Inc Comunicaciones de multiportadores con asignacion de subportadora con base en grupos.
US8472424B2 (en) 2006-02-21 2013-06-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multiplexing schem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8086242B2 (en) * 2007-03-21 2011-12-27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aptive allocation of feedback resources for CQI and transmit pre-coding
US20090125363A1 (en) * 2007-10-22 2009-05-14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employing a frame struct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RU2454837C2 (ru) * 2008-04-21 2012-06-27 ЭлДжи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ИНК. Способ проектирования структуры мультиплексирования для выделения ресурсов для поддержки действующих систем
GB0807338D0 (en) * 2008-04-22 2008-05-28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An apparatus
PT2675095T (pt) * 2008-06-30 2016-10-07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publ) Método e arquitetura num sistema de telecomunicações
KR101502439B1 (ko) * 2008-12-03 2015-03-17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캐리어 집적에 대한 업링크 파워 헤드룸 보고
US20100215011A1 (en) * 2009-02-26 2010-08-2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a resource assignment mode for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 carriers
JP2012529193A (ja) 2009-05-29 2012-11-15 ゼットティーイー(ユーエスエー)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Ofdma通信システム内での固定副搬送波間隔での信号伝送
EP2749111B1 (en) * 2011-08-22 2017-02-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llision resolution for pucch scheduling requests
WO2014009250A1 (en) * 2012-07-09 2014-01-16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illimeter wave access architecture with cluster of access points
EP2911320B1 (en) * 2012-10-22 2020-12-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wireless frame of user equipment and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wireless frame of base station and base station
WO2014109707A1 (en) * 2013-01-14 2014-07-1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Handling uplink transmit power reporting
US9577846B2 (en) * 2013-02-28 2017-02-21 Apple Inc. MBSFN-aware adaptive channel estimation
US10772092B2 (en) 2013-12-23 2020-09-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xed numerology OFDM design
WO2016004634A1 (en) * 2014-07-11 2016-01-14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 for enb, ue uplink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US10349401B2 (en) * 2015-01-30 2019-07-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Burst slot numbering for licensed assisted access
US10548129B2 (en) * 2015-02-11 2020-01-28 Apple Inc.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employing unified flexible 5G air interface
US11050503B2 (en) * 2015-03-31 2021-06-2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of waveform design for operation bandwidth extension
US10849170B2 (en) * 2015-10-08 2020-11-24 Apple Inc. Signaling methods for flexible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US11102775B2 (en) * 2015-11-26 2021-08-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esource block channelization for OFDM-based numerologies
US10433283B2 (en) * 2016-01-26 2019-10-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bandwidth division and resource block allocation
US10405300B2 (en) * 2016-02-04 2019-09-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ignaling and control channel structures for multiple services
EP3446528A1 (en) * 2016-04-22 2019-02-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quality betwee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od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9532A (zh) * 2005-08-04 2007-02-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导频与数据载波分配方法及其装置
EP2456116A2 (en) * 2007-11-09 2012-05-23 ZTE U.S.A., Inc. Flexible OFDM/OFMA frame structure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5103592A (zh) * 2013-04-05 2015-11-2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Lte中用于干扰抑制及干扰消除的虚拟小区管理
CN105453655A (zh) * 2013-08-09 2016-03-30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Bs和ue以及其中使用的干扰消除方法
CN104754358A (zh) * 2013-12-27 2015-07-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码流的生成和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6068072A1 (ja) * 2014-10-31 2016-05-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
CN107690768B (zh) * 2016-05-13 2019-07-0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具有多个数秘术的多副载波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EBBY LIN: "《Uplink Contention Based Multiple Access for 5G Cellular IoT》", 《 2015 IEEE 82ND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VTC2015-FALL)》 *
ERICSSON: "《R1-163227 Numerology for NR》",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4BITS》 *
HUAWEI: "《R1-162156 Scenario & design criteria on flexible numerologies》",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4BIS》 *
MOTOROLA MOBILITY: "《R1-163328 Numerology for New Radio》", 《3GPP TSG RAN WG1 #84BIS》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30780A (zh) * 2020-01-17 2022-08-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不同参数集的传输频带
CN114930780B (zh) * 2020-01-17 2024-04-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不同参数集的传输频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695801C1 (ru) 2019-07-29
US20180124791A1 (en) 2018-05-03
US20200267731A1 (en) 2020-08-20
JP6666468B2 (ja) 2020-03-13
ZA201806780B (en) 2020-09-30
US10952217B2 (en) 2021-03-16
JP2020053978A (ja) 2020-04-02
PL3618342T3 (pl) 2021-05-31
US20170332378A1 (en) 2017-11-16
CN110278063B (zh) 2022-06-07
PH12018502369A1 (en) 2019-09-09
AU2017263180A1 (en) 2018-11-01
KR20180137577A (ko) 2018-12-27
DK3618342T3 (da) 2020-11-16
CN107690768B (zh) 2019-07-05
CN107690768A (zh) 2018-02-13
ES2843826T3 (es) 2021-07-20
US10575306B2 (en) 2020-02-25
US11601234B2 (en) 2023-03-07
HUE053060T2 (hu) 2021-06-28
WO2017195048A1 (en) 2017-11-16
AU2017263180B2 (en) 2019-11-21
JP7488803B2 (ja) 2024-05-22
PH12018502369B1 (en) 2019-09-09
JP6968138B2 (ja) 2021-11-17
EP3455978B1 (en) 2019-10-23
US20210212064A1 (en) 2021-07-08
BR112018073203A2 (pt) 2019-02-19
DK3455978T3 (da) 2020-01-20
US10111229B2 (en) 2018-10-23
CA3022668C (en) 2019-07-16
JP2019517178A (ja) 2019-06-20
MX2018012743A (es) 2019-01-14
BR112018073203B1 (pt) 2020-10-13
JP2022023918A (ja) 2022-02-08
US9820281B1 (en) 2017-11-14
EP3618342A1 (en) 2020-03-04
CA3022668A1 (en) 2017-11-16
EP3455978A1 (en) 2019-03-20
US20190059087A1 (en) 2019-02-21
KR102084009B1 (ko) 2020-03-03
EP3618342B1 (en) 2020-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90768B (zh) 具有多个数秘术的多副载波系统
KR101925428B1 (ko) 유연한 서브-캐리어 간격 및 심볼 지속시간을 가진 ofdm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9479277A (zh) 使用参数集的发送方法和装置以及使用参数集的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12332965B (zh)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1515821A (zh) 大带宽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信道分配方法和交互方法
CN109995488A (zh) 相位追踪参考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WO2019183920A1 (en) Grouping of orthogonal subcarri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