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75278B - 光学成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光学成像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75278B
CN110275278B CN201910668426.7A CN201910668426A CN110275278B CN 110275278 B CN110275278 B CN 110275278B CN 201910668426 A CN201910668426 A CN 201910668426A CN 110275278 B CN110275278 B CN 1102752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imaging
imaging lens
optical
object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6842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75278A (zh
Inventor
李龙
唐大维
吕赛锋
戴付建
赵烈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6842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752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752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527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91851 priority patent/WO2021012771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752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52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且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且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满足52.5°<Semi‑FOV。

Description

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具体地涉及一种包括五片透镜的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目前对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成像功能要求越来越高,虽然通常会结合图像处理算法来处理图像,但由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学特性直接影响初始图像的成像质量,因此对便携式电子设备配套使用的光学成像镜头的性能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业内期望一种视场角较大而图像质量好的光学成像镜头。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可至少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至少一个缺点的光学成像镜头装置,例如,包括五片透镜的广角光学成像镜头。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可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且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且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可满足52.5°<Semi-FOV。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光阑,光阑设置于物侧与第一透镜之间。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及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可满足2.50mm<(TTL/ImgH)×f<3.50mm。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可满足0.50<f/f2<1.50。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可满足0.50<R1/f<2.00。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可满足0.50<R8/R7<1.50。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与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可满足1.50<CT1/T12<3.00。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21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22可满足3.50<SAG22/SAG21<5.00。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及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可满足1.00<(CT1+CT2)/(CT3+CT4)<2.00。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与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23可满足1.00<T23/T12<2.00。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可满足8.00<100×CT4/TTL<14.00。
本申请提供了包括多片(例如,五片)透镜的光学成像镜头,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使得上述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大的视场角度及高清晰度的成像的有益效果,且成像面中心及边缘都比较清晰。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以下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以上及其它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附图旨在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A至图2D依次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一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二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A至图4D依次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二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三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A至图6D依次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三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四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性结构图;以及
图8A至图8D依次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四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及倍率色差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中,最靠近被摄物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物侧面;每个透镜中,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像侧面。
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以下对本申请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可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这五片透镜沿光轴由物侧向像侧依序排列,各相邻透镜之间可具有空气间隔。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具有光焦度,可具有负光焦度或正光焦度;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且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且,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设置第二透镜为正光焦度可使光学成像镜头具有较大的视场角,且使像侧的光线得到更好的汇聚,使成像的清晰度高;设置第三透镜为负光焦度可使光学成像镜头适于匹配大像面,并可以提高成像的清晰度;设置第五透镜为正光焦度,可以提升边缘光线的汇聚,使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中心及边缘都具有较高的清晰度。通过合理配置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面型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成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光阑,光阑设置于物侧与第一透镜之间。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该光学成像镜头可包括设置在物侧和第一透镜之间的孔径光阑,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之间的渐晕光阑。示例性的,渐晕光阑可设置在任何两个相邻透镜之间。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52.5°<Semi-FOV,其中,Semi-FOV为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控制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可以使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广角的特性,进而具有更宽广的成像范围。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2.50mm<(TTL/ImgH)×f<3.50mm,其中,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ImgH为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f为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TTL、ImgH及f可满足2.70mm<(TTL/ImgH)×f<3.20mm。控制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学总长、像高及有效焦距的关系,可以缩短光学成像镜头的尺寸,以使光学成像镜头适于安装到狭小的空间中(例如很薄的手机中),此外还使光学成像镜头具有高质量的成像,提升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景深,使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具有更强的远景感。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0.50<f/f2<1.50,其中,f为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2为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f与f2可满足0.80<f/f2<1.40。通过控制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与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的比值,可以使第二透镜的面型易于加工得到,降低第二透镜的制造难度。此外可以使第二透镜具有适宜的光线汇聚能力,进而使光学成像镜头的景深和成像效果匹配,使光学成像镜头具有较好的成像质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0.50<R1/f<2.00,其中,R1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f为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R1与f可满足0.80<R1/f<2.00。通过控制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的比值,可以使第一透镜易于加工得到,降低第一透镜的制造难度。此外可以使光学成像镜头的视场角更大,继而使成像质量提升。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0.50<R8/R7<1.50,其中,R7为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8为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R7与R8可满足0.60<R8/R7<1.20。控制第四透镜的两个镜面的曲率半径的比值,可以控制第四透镜的弯曲程度,使第四透镜易于加工得到,此外使光学成像镜头具有更高的组装稳定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1.50<CT1/T12<3.00,其中,T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CT1为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T12与CT1可满足1.80<CT1/T12<2.70。控制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与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的比值,可以减弱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中由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产生的鬼像,此外还使光学成像镜头能更好的矫正球差和畸变,提升成像质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3.50<SAG22/SAG21<5.00,其中,SAG21为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22为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SAG21与SAG22可满足3.60<SAG22/SAG21<4.70。控制第二透镜的两个镜面的面型,可以控制第二透镜的弯曲程度,使第二透镜易于加工得到,此外使光学成像镜头具有更高的组装稳定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1.00<(CT1+CT2)/(CT3+CT4)<2.00,其中,CT1为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CT1、CT2、CT3及CT4可满足1.20<(CT1+CT2)/(CT3+CT4)<1.90。控制各透镜的中心厚度,可以使各透镜的中心厚度比较均衡,避免某个透镜的中心厚度过厚,使各个透镜都易于加工得到,此外使光学成像镜头具有较好的矫正球差的能力。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1.00<T23/T12<2.00,其中,T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23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T12与T23可满足1.20<T23/T12<1.80。控制第一透镜和第三透镜分别与第二透镜的间隔距离,使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具有更好的矫正球差的能力,使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具有更好的质量;此外还使透镜易于组装,进而提升了透镜的加工良率,提升了对透镜的量产能力。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8.00<100×CT4/TTL<14.00,其中,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TTL与CT4可满足8.20<100×CT4/TTL<13.80。控制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及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学总长,可以减小光学成像镜头的尺寸,并调整各透镜之间的组装状态,降低透镜组装时的难度,进而使各个透镜易于加工得到。
可选地,上述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滤光片和/或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处的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文所述的五片。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可有效地缩小镜头的体积、降低镜头的敏感度并提高镜头的可加工性,使得光学成像镜头更有利于生产加工并且可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此外通过控制透镜间距可以有效提升光学成像镜头的摄远比,增大成像的放大倍率,进而提升成像品质。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各透镜的镜面多采用非球面镜面。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镜面是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具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
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可为非球面。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非球面。可选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为非球面。可选的,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为非球面。可选的,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及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非球面。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照图1至图2D,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和滤光片E6。可在物侧与第一透镜E1之间设置光阑STO。任意两个相邻的透镜之间可具有空气间隔。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滤光片E6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具有成像面S13。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成像在成像面S13上。
表1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具体如下:
表1
其中,TTL为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与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3之间的轴上距离,Semi-FOV为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f为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no为该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值。
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一透镜E1至第五透镜E5中任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x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给出了可用于根据实施例一中各非球面S1至S10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
表2
图2A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的偏离。图2B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C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2D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像高的偏差。根据图2A至图2D可知,本实施例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二
以下参照图3至图4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二的光学成像镜头,在本示例性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一的光学成像镜头相似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和滤光片E6。可在物侧与第一透镜E1之间设置光阑STO。示例性的,光阑STO为孔径光阑,可在第一透镜E1和第二透镜E2之间设置渐晕光阑ST。任意两个相邻的透镜之间可具有空气间隔。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滤光片E6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具有成像面S13。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成像在成像面S13上。
表3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4示出了可用于本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各个非球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前述公式(1)限定,具体如下:
表3
表4
图4A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的偏离。图4B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C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4D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像高的偏差。根据图4A至图4D可知,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三
以下参照图5至图6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三的光学成像镜头。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和滤光片E6。可在物侧与第一透镜E1之间设置光阑STO。示例性的,光阑STO为孔径光阑,可在第一透镜E1和第二透镜E2之间设置渐晕光阑ST。任意两个相邻的透镜之间可具有空气间隔。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凸面。滤光片E6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具有成像面S13。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成像在成像面S13上。
表5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6示出了可用于本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各个非球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前述公式(1)限定,具体如下:
表5
表6
图6A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的偏离。图6B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6C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6D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像高的偏差。根据图6A至图6D可知,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四
以下参照图7至图8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四的光学成像镜头。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和滤光片E6。可在物侧与第一透镜E1之间设置光阑STO。示例性的,光阑STO为孔径光阑,可在第一透镜E1和第二透镜E2之间设置渐晕光阑ST。任意两个相邻的透镜之间可具有空气间隔。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滤光片E6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具有成像面S13。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成像在成像面S13上。
表7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8示出了可用于本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的各个非球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前述公式(1)限定,具体如下:
表7
表8
图8A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的偏离。图8B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8C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8D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像高的偏差。根据图8A至图8D可知,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综上所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对应满足下表9中所示的关系。
表9
条件式\实施例 1 2 3 4
Semi-FOV(°) 54.4 52.7 55.3 55.5
(TTL/ImgH)×f(mm) 2.73 3.05 3.09 3.06
f/f2 1.33 1.08 0.99 1.17
R1/f 0.91 1.07 1.39 1.95
R8/R7 1.05 0.78 0.66 0.86
CT1/T12 2.35 1.97 2.33 2.53
SAG22/SAG21 3.96 3.91 3.72 4.49
(CT1+CT2)/(CT3+CT4) 1.51 1.42 1.27 1.78
T23/T12 1.35 1.48 1.58 1.35
100×CT4/TTL 8.66 10.56 13.77 8.32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五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光学成像镜头不限于包括五个透镜。如果需要,该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摄像装置,其设置有电子感光元件以成像,电子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该摄像装置可以是诸如数码相机的独立摄像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上的摄像模块。该摄像装置装配有以上描述的光学成像镜头。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上述实施例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所举的示例,而不是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凡在本申请的教导和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9)

1.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且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且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的数量为五;
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所述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及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2.50 mm<(TTL/ImgH)×f<3.50 mm;
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满足0.99≤f/f2<1.50;
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满足0.66≤R8/R7≤1.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还包括光阑,所述光阑设置于所述物侧与所述第一透镜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满足52.5°<Semi-FOV≤ 55.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0.50<R1/f<2.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与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满足1.50<CT1/T12<3.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21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22满足3.50<SAG22/SAG21<5.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及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满足1.00<(CT1+CT2)/(CT3+CT4)<2.0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与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23满足1.00<T23/T12<2.00。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与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满足8.00<100×CT4/TTL<14.00。
CN201910668426.7A 2019-07-23 2019-07-23 光学成像镜头 Active CN1102752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68426.7A CN110275278B (zh) 2019-07-23 2019-07-23 光学成像镜头
PCT/CN2020/091851 WO2021012771A1 (zh) 2019-07-23 2020-05-22 光学成像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68426.7A CN110275278B (zh) 2019-07-23 2019-07-23 光学成像镜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75278A CN110275278A (zh) 2019-09-24
CN110275278B true CN110275278B (zh) 2024-05-14

Family

ID=67965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68426.7A Active CN110275278B (zh) 2019-07-23 2019-07-23 光学成像镜头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75278B (zh)
WO (1) WO20210127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75278B (zh) * 2019-07-23 2024-05-14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0658611A (zh) 2019-11-08 2020-01-07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1399185A (zh) * 2020-04-28 2020-07-10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TWI735299B (zh) 2020-07-30 2021-08-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13552698B (zh) * 2021-07-19 2023-09-05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66222A (zh) * 2013-05-17 2014-11-26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结像系统镜片组
CN104749744A (zh) * 2013-12-31 2015-07-01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取像光学镜头、取像装置以及可携式装置
CN108388006A (zh) * 2018-03-30 2018-08-10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
CN109581637A (zh) * 2017-09-29 2019-04-05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
CN210155389U (zh) * 2019-07-23 2020-03-17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5646B (zh) * 2009-08-17 2013-03-27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取像透镜系统
TWI461728B (zh) * 2011-09-02 2014-11-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鏡組
TWI545365B (zh) * 2015-02-17 2016-08-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取像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07621688B (zh) * 2016-07-14 2020-03-17 今国光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小型化五片式广角镜头
TWI627467B (zh) * 2017-03-22 2018-06-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系統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10275278B (zh) * 2019-07-23 2024-05-14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66222A (zh) * 2013-05-17 2014-11-26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结像系统镜片组
CN104749744A (zh) * 2013-12-31 2015-07-01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取像光学镜头、取像装置以及可携式装置
CN109581637A (zh) * 2017-09-29 2019-04-05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
CN108388006A (zh) * 2018-03-30 2018-08-10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
CN210155389U (zh) * 2019-07-23 2020-03-17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12771A1 (zh) 2021-01-28
CN110275278A (zh) 2019-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76807B (zh) 光学成像镜片组
CN108535848B (zh) 光学成像镜片组
CN110275278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7024759B (zh) 摄像镜头
CN109283665B (zh) 成像镜头
CN110045488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0208925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7331200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09911623U (zh) 成像镜头
CN111399181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7577033B (zh) 成像镜头
CN112731624A (zh)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CN110579864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1552059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4623165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1025565A (zh) 光学镜头
CN210155389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0119628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0015279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0015283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0136356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2462501A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210015285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3514932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3031216B (zh) 光学成像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