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73596A - 车门同步解锁结构和具有其的车门 - Google Patents

车门同步解锁结构和具有其的车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73596A
CN110273596A CN201810220407.3A CN201810220407A CN110273596A CN 110273596 A CN110273596 A CN 110273596A CN 201810220407 A CN201810220407 A CN 201810220407A CN 110273596 A CN110273596 A CN 1102735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bar
car door
locking
gear
lock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2040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晏皓恩
唐景华
贺圣彦
封如
伍枝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2040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73596A/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10883 priority patent/WO201917423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273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35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01Upper doo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12Lower door structur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3/00Locks or fastenings with speci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E05B63/14Arrangement of several locks or locks with several bolts, e.g. arranged one behind the oth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3/00Locks or fastenings with speci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E05B63/14Arrangement of several locks or locks with several bolts, e.g. arranged one behind the other
    • E05B63/146Arrangement of several locks or locks with several bolts, e.g. arranged one behind the other locks with two or more bolts, each bolt itself being a tumbl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1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1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 E05B79/22Opera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handles, sill buttons or lock knobs and the lock un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门同步解锁结构和具有其的车门,车门同步解锁结构包括锁本体、第一锁环、第二锁环、第三锁环、第一锁杆、第二锁杆、第三锁杆和联动部,第一锁环、第二锁环和第三锁环分别位于锁本体的不同侧,第一锁杆、第二锁杆和第三锁杆均设置在锁本体上且可相对锁本体移动,第一锁杆、第二锁杆和第三锁杆均与联动部配合以使全部锁杆相对锁本体同步运动,从而全部锁杆与对应的锁环同步锁止配合或分离解锁。根据本发明的车门同步解锁结构,可以实现对车门三个方向的解锁和锁止,满足分体式车门的锁止需求。

Description

车门同步解锁结构和具有其的车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门同步解锁结构和具有其的车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车门的解锁结构具有上下两个锁杆,其中,位于上方的锁杆可将车门的上部与车身锁定,位于下方的锁杆可以将车门的下部与车身锁定,且两个锁杆可以实现同步解锁和锁止。然而在车门设置成多个分体结构的情况下,不仅需要将车门与车身锁止,还需要将多个分体结构之间实现锁止,这就需要两个以上的锁杆对车门的多个方向进行锁止,现有的双锁杆解锁结构已经不能满足车门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三个方向的锁止和解锁的的车门同步解锁结构。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车门同步解锁结构的车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车门同步解锁结构,包括锁本体、第一锁环、第二锁环、第三锁环、第一锁杆、第二锁杆、第三锁杆和联动部,所述第一锁环、所述第二锁环和所述第三锁环分别位于所述锁本体的不同侧,所述第一锁杆、所述第二锁杆和所述第三锁杆均设置在所述锁本体上且可相对所述锁本体移动,所述第一锁杆、所述第二锁杆和所述第三锁杆均与所述联动部配合以使全部锁杆相对所述锁本体同步运动,从而全部锁杆与对应的锁环同步锁止配合或分离解锁。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车门同步解锁结构,可以实现对车门三个方向的解锁和锁止,满足分体式车门的锁止需求。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车门同步解锁结构,所述联动部穿设于所述锁本体,且所述联动部的第一端位于所述锁本体的正面,所述联动部的第二端位于所述锁本体的背面,所述第一锁杆和所述第二锁杆与所述联动部的所述第一端位于同一侧且分别与所述联动部的所述第一端联动配合,所述第三锁杆和所述联动部的所述第二端位于同一侧并与所述联动部的所述第二端联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联动部包括穿设于所述锁本体的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在所述锁本体的正面具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锁杆位于所述第一齿轮的上方,所述第一锁杆的下表面形成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二锁杆位于所述第一齿轮的下方,所述第二锁杆的上表面形成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条。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锁杆的下表面形成有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第一齿条形成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的底壁上,所述第二锁杆的上表面形成有第二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齿条形成于所述第二限位凹槽的底壁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杆在所述锁本体的背面具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三锁杆朝向所述第二齿轮的侧面形成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三齿条。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锁杆朝向所述第二齿轮的侧面形成有第三限位凹槽,所述第三齿条形成于所述第三限位凹槽的底壁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车门同步解锁结构还包括手动锁止部,所述手动锁止部与所述第一锁杆、所述第二锁杆、所述第三锁杆以及所述联动部中的一个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一锁杆、所述第二锁杆以及所述第三锁杆同步联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手动锁止部包括锁止手柄和旋转轴,所述锁止手柄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锁本体上,所述旋转轴穿设于所述锁本体,且所述旋转轴固定在所述锁止手柄的旋转中心处,所述旋转轴上固定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锁杆朝向所述第三齿轮的侧面形成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的第四齿条。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锁杆朝向所述第三齿轮的侧面形成有第四限位凹槽,所述第四齿条形成于所述第四限位凹槽的底壁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锁止手柄的旋转中心设有四方柱凸起。
更进一步地,所述锁本体上设有第一安装槽,手动锁止部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锁本体固定,所述安装支架具有容纳槽体,所述容纳槽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锁止手柄设置在所述容纳槽体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锁本体上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锁杆和所述第二锁杆中的每一个锁杆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上侧壁适于对所述第一锁杆的运动进行导向,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下侧壁适于对所述第二锁杆的运动进行导向。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车门同步解锁结构,所述锁本体在与所述第三锁杆的同一侧设有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三安装槽的侧壁适于对所述第三锁杆的运动进行导向。
更进一步地,所述锁本体在设有所述第三安装槽的同一侧还设有第四安装槽,所述第三锁杆具有限位凸起,所述第四安装槽与所述第三安装槽连通,所述限位凸起伸入所述第四安装槽内,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三安装槽的下壁面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车门同步解锁结构,所述车门同步解锁结构还包括:状态监控微动开关,所述第三锁杆上设置有触碰凸起,所述触碰凸起适于在所述第三锁杆与所述第三锁环分离后触碰所述状态监控微动开关。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车门同步解锁结构,所述联动部为蜗轮蜗杆联动部,所述联动部包括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穿设于所述锁本体,且所述传动杆在所述锁本体的正面设有第一蜗轮,所述第一锁杆位于所述第一蜗轮的上方,所述第一锁杆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第一蜗杆段,所述第一蜗杆段在所述第一蜗轮的上方与所述第一蜗轮啮合,所述第二锁杆位于所述第一蜗轮的下方,所述第二锁杆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第二蜗杆段,所述第二蜗杆段在所述第一蜗轮的下方与所述第一蜗轮啮合,所述传动杆在所述锁本体的背面设有第二蜗轮,所述第三锁杆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与所述第二蜗轮啮合的第三蜗杆段。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车门同步解锁结构,位于所述锁本体的左侧,所述第二锁环位于所述锁本体的右侧,所述第三锁环位于所述锁本体的上方或下方。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车门,设有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车门同步解锁结构。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车门,可以满足分体式车门的锁止和解锁需求。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车门,所述车门具有上翻门板和下翻门板,所述上翻门板位于所述下翻门板的上方,所述第一锁环和所述第二锁环分别设置在车身位于所述车门左侧的部分以及位于所述车门右侧的部分,所述锁本体设置在所述下翻门板处且所述第三锁环设置在所述上翻门板处,或者所述锁本体设置在所述上翻门板处且所述第三锁环设置在下翻门板处。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门同步解锁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门同步解锁结构的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门同步解锁结构的后视图。
附图标记:
车门同步解锁结构100,锁本体10,第二安装槽12,第三安装槽13,第四安装槽14,第一锁环21,第二锁环22,第三锁环23,第一锁杆31,第一限位凹槽311,第一齿条312,第二锁杆32,第二限位凹槽321,第二齿条322,第三锁杆33,第三限位凹槽331,第三齿条332,第四限位凹槽333,第四齿条334,限位凸起335,复位弹簧336,触碰凸起337,联动部40,第一齿轮41,第二齿轮42,手动锁止部50,锁止手柄51,第三齿轮53,四方柱凸起54,安装支架55,容纳槽体551,状态监控微动开关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发明。
首先结合图1-图3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车门同步解锁结构100。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门同步解锁结构100可以包括锁本体10、第一锁环21、第二锁环22、第三锁环23、第一锁杆31、第二锁杆32、第三锁杆33和联动部40。第一锁环21、第二锁环22和第三锁环23可以分别位于锁本体10的不同侧,第一锁杆31、第二锁杆32和第三锁杆33均可以设置在锁本体10上,第一锁杆31、第二锁杆32和第三锁杆33均可相对锁本体10移动。
当车门同步解锁结构100锁止车门时,第一锁杆31可以伸入第一锁环21中,第二锁杆32可以伸入第二锁环22中,第三锁杆33可以伸入第三锁环23中。当车门同步解锁结构100解锁车门时,第一锁杆31可以从第一锁环21脱离,第二锁杆32可以从第二锁环22脱离,第三锁杆33可以从第三锁环23脱离,从而实现车门的开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锁环21、第二锁环22、第三锁环23可以安装或一体形成在车门中安装车门同步解锁结构100的部分的周围部件上,从而使车门中安装车门同步解锁结构100的部分的锁止和解锁。
如图1-图3所示,第一锁杆31、第二锁杆32和第三锁杆33均可以与联动部40配合,以使全部锁杆相对锁本体10同步运动,从而全部锁杆与对应的锁环同步锁止配合或分离解锁。
换言之,第一锁杆31、第二锁杆32和第三锁杆33中的一个锁杆向对应的锁环移动时,该锁杆可以通过联动部40带动其余的锁杆驱动其余的锁杆分别向对应的锁环移动,从而实现全部锁杆的同时锁止,进而实现车门沿第一锁杆31、第二锁杆32和第三锁杆33三个方向的锁止。
相似地,第一锁杆31、第二锁杆32和第三锁杆33中的一个锁杆从对应的锁环脱离时,该锁杆可以通过联动部40带动其余的锁杆驱动其余的锁杆分别从对应的锁环脱离,从而实现全部锁杆的同时解锁,进而实现车门的解锁和开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门同步解锁结构100,通过设置第一锁杆31、第二锁杆32和第三锁杆33,由此可以实现车门三个方向的锁止,在第一锁杆31与第二锁杆32分别与车身锁止后,第三锁杆33可以实现分体式车门之间的锁止,满足分体式车门的锁止需求。此外,通过设置联动部40,第一锁杆31、第二锁杆32和第三锁杆33可以实现同步锁止和同步解锁,车门解锁和锁止操作更加方便。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联动部40可以穿设锁本体10,且联动部40的轴向的第一端可以位于锁本体10朝向车内的正面,联动部40的轴向的第二端可以位于锁本体10朝向车外的背面,第一锁杆31、第二锁杆32可以与联动部40的第一端位于锁本体10的同一侧,第一锁杆31和第二锁杆32可以分别与联动部40的第一端联动配合,第三锁杆33和联动部40的第二端可以位于锁本体10的同一侧,第三锁杆33可以与联动部40的第二端联动配合。
由此,第一锁杆31、第二锁杆32和第三锁杆33之间可以通过联动部40联动,从而实现第一锁杆31、第二锁杆32和第三锁杆33的同步解锁和同步锁止。此外,第一锁杆31、第二锁杆32与第三锁杆33分别位于锁本体10的两侧,以实现第三锁杆33与第一锁杆31、第二锁杆32的避让,便于第一锁杆31、第二锁杆32与第三锁杆33的布置。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联动部40可以包括传动杆,传动杆可以穿设于锁本体10,传动杆的第一端可以从锁本体10的正面露出,传动杆露出锁本体10正面的部分可以套设固定有第一齿轮41,第一锁杆31可以位于第一齿轮41的上方,第一锁杆31的下表面可以形成第一齿条312,第一齿条312可以在第一齿轮41的上方与第一齿轮41啮合。第二锁杆32可以位于第一齿轮41的下方,第二锁杆32的上表面可以形成第二齿条322,第二齿条322可以在第一齿轮41的下方与第一齿轮41啮合。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锁杆31的运动方向和锁止方向与第二所锁杆的运动方向和锁止方向相反。由此,第一锁杆31可以通过第一齿轮41与第二锁杆32联动。
更加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锁杆31的下表面可以形成有第一限位凹槽311,第一齿条312可以形成于第一限位凹槽311的底壁上,由此,第一齿轮41可以限制在第一限位凹槽311内,第一限位凹槽311的两个侧壁可以分别对第一锁杆31的运动行程进行限位,防止第一锁杆31完全从锁本体10脱出。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锁杆32的上表面可以形成有第二限位凹槽321,第二齿条322可以形成于第二限位凹槽321的底壁上,由此,第一齿轮41可以限制在第二限位凹槽321内,第二限位凹槽321的两个侧壁可以分别对第二锁杆32的运动行程进行限位,防止第二锁杆32完全从锁本体10脱出。
更加具体地,如图3所示,传动杆穿出锁本体10的背面的部分可以套设固定有第二齿轮42,第三锁杆33朝向第二齿轮42的侧面可以形成与第二齿轮42啮合的第三齿条332。由此,第三锁杆33可以通过第二齿轮42带动传动杆转动,进而传动杆带动第一齿轮41转动,第一齿轮41进一步可以带动第一锁杆31以及第二锁杆32联动。
更加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三锁杆33朝向第二齿轮42的侧面可以形成有第三限位凹槽331,第三齿条332可以形成于第三限位凹槽331的底壁上。由此,第二齿轮42可以限制在第三限位凹槽331内,第三限位凹槽331可以具有上侧壁,从而第三限位凹槽331可以通过上侧壁对第三锁杆33的上行行程进行限位,防止第三锁杆33完全从锁本体10脱出。
更加具体地,车门同步解锁结构100还可以包括手动锁止部50,手动锁止部50与第一锁杆31、第二锁杆32、第三锁杆33以及联动部40中的一个连接,从而手动锁止部50可以驱动与手动锁止部50连接的锁杆移动,进而使第一锁杆31、第二锁杆32以及第三锁杆33同步联动。
更加具体地,如图1-图3所示,手动锁止部50可以包括锁止手柄51和旋转轴,锁止手柄51可旋转地设置在锁本体10上,旋转轴可以穿设于锁本体10,且旋转轴可以固定在锁止手柄51的旋转中心处。锁止手柄51可以与第三锁杆33分别位于锁本体10的两侧,从而保证锁止手柄51对第三锁杆33的运动进行避让。
如图3所示,旋转轴穿设至与第三锁杆33所在的锁本体10的同侧后,可以套设固定有第三齿轮53,第三锁杆33朝向第三齿轮53的侧面可以形成与第三齿轮53啮合的第四齿条334。
由此,人员通过旋转锁止手柄51带动旋转轴转动,旋转轴进一步通过第三齿轮53驱动第三锁杆33移动,以实现第三锁杆33的解锁和锁止,第三锁杆33进一步通过联动部40令第一锁杆31、第二锁杆32、第三锁杆33同步联动,实现第一锁杆31、第二锁杆32、第三锁杆33的同步解锁和同步锁止。
更加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三锁杆33朝向第三齿轮53的侧面形成有第四限位凹槽333,第四齿条334形成于第四限位凹槽333的底壁上。由此,第三齿轮53可以限制在第四限位凹槽333内,第四限位凹槽333可以下侧壁,从而第四限位凹槽333可以通过下侧壁对第三锁杆33的下行行程进行限位,防止第三锁杆33完全从锁本体10脱出。
更加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锁止手柄51的旋转中心可以设有四方柱凸起54,四方柱凸起54可以与旋转轴共轴。由此,人员可以通过具有四方孔的钥匙等工具套设在四方柱凸起54上转动,以带动旋转轴转动,实现第一锁杆31、第二锁杆32和第三锁杆33的锁止和解锁。
更加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锁本体10上可以设有第一安装槽,手动锁止部50还可以包括安装支架55,安装支架55可以与锁本体10固定,安装支架55可以具有容纳槽体551,容纳槽体551可以设置在第一安装槽内,锁止手柄51设置在容纳槽体551内。由此,容纳槽体551可以对锁止手柄51提供安装空间,第一安装槽可以对容纳槽体551提供安装空间,便于手动锁止部50的安装。
更加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锁本体10的一侧表面可以设有第二安装槽12,第二安装槽12可以沿左右贯穿锁本体10,第一锁杆31和第二锁杆32中的每一个锁杆的一部分均可以位于第二安装槽12内。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锁杆31可以位于第二锁杆32的上方,第一锁杆31的上表面可以与第二安装槽12的上侧壁贴合,从而第二安装槽12的上侧壁可以对第一锁杆31的运动进行导向,第二锁杆32的下表面可以与第二安装槽12的下侧壁贴合,第二安装槽12的下侧壁可以对第二锁杆32的运动进行导向。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锁本体10在与第三锁杆33的同一侧可以设有沿上下延伸并贯穿锁本体10的第三安装槽13,第三锁杆33可以与第三安装槽13的侧壁贴合设置,从而第三安装槽13的侧壁适于对第三锁杆33的运动进行导向。
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三锁环23可以位于锁本体10的上方,锁本体10在设有第三安装槽13的同一侧还设有第四安装槽14,第四安装槽14与第三安装槽13连通,第三锁杆33可以具有限位凸起335,限位凸起335可以从第三安装槽13伸入第四安装槽14内,限位凸起335与第三安装槽13的下壁面之间可以连接有复位弹簧336。
由此,人员通过手动锁止部50驱动第三锁杆33向下运动以令车门解锁时,限位凸起335可以向下挤压复位弹簧336,以使复位弹簧336储存弹性势能。当人员松开手动锁止部50后,复位弹簧336复位释放弹性势能,从而驱动第三锁杆33向上运动并穿设第三锁环23,从而实现第三锁杆33的锁止,同时第一锁杆31和第二锁杆32可以通过联动部40与第三锁杆33联动,从而第一锁杆31和第二锁杆32同步锁止。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车门同步解锁结构100还可以包括状态监控微动开关60,状态监控微动开关60可以与第三锁杆33位于锁本体10的同一侧,状态监控微动开关60可以相对锁本体10转动,第三锁杆33上可以设置有触碰凸起337。状态监控微动开关60在常态下可以处于断开状态,触碰凸起337适于在第三锁杆33与第三锁环23分离后触碰状态监控微动开关60,从而使状态监控微动开关60转动以使状态监控微动开关60闭合,从而信号可以传递至车内,以提示驾驶员车门开启。
需要说明的是,联动部40的结构可以不止于此,在另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联动部40可以为蜗轮蜗杆联动部40。
换言之,联动部40可以包括传动杆,传动杆可以穿设于锁本体10,传动杆的第一端可以从锁本体10的正面露出并套设固定有第一蜗轮,第一锁杆31可以位于第一蜗轮的上方,第一锁杆3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形成第一蜗杆段,第一蜗杆段可以在第一蜗轮的上方与第一蜗轮啮合。第二锁杆32可以位于第一蜗轮的下方,第二锁杆32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形成第二蜗杆段,第二蜗杆段可以在第一蜗轮的下方与第一蜗轮啮合。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锁杆31的运动方向和锁止方向与第二所锁杆的运动方向和锁止方向相反。由此,第一锁杆31可以通过第一蜗轮与第二锁杆32联动。
相似地,传动杆的第二端可以从锁本体10的背面露出并套设固定有第二蜗轮,第三锁杆33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形成与第二蜗轮啮合的第三蜗杆段。由此,第三锁杆33可以通过第二蜗轮带动传动杆转动,进而传动杆带动第一蜗轮转动,第一蜗轮进一步可以带动第一锁杆31以及第二锁杆32联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第一锁环21可以位于锁本体10的左侧,第一锁杆31可以相对锁本体10向左移动并传入第一锁环21内,从而实现第一锁杆31的锁止。第二锁环22可以位于锁本体10的右侧,第二锁杆32可以相对锁本体10向右移动并传入第二锁环22内,从而实现第二锁杆32的锁止。车门与锁本体10固定的部分需要与上方的部件固定时,第三锁环23可以位于锁本体10的上方,第三锁杆33可以相对锁本体10向上移动并传入第三锁环23内,从而实现第三锁杆33的锁止。
在另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车门与锁本体10固定的部分需要与下方的部件固定时,第三锁环23可以位于锁本体10的下方,第三锁杆33可以相对锁本体10向下移动并传入第三锁环23内,从而实现第三锁杆33的锁止。
下面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车门。
本发明实施例的车门设有如本发明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的车门同步解锁结构1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门,通过设置车门同步解锁结构100,可以满足分体式车门的锁止和解锁需求。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车门具有上翻门板和下翻门板,上翻门板可以位于下翻门板的上方,在车门关闭时,上翻门板可以与下翻门板闭合,当车门开启时,上翻门板可以朝车外向上翻转,下翻门板可以朝车外向下翻转。
第一锁环21可以设置在车身位于车门左侧的部分,第二锁环22可以位于车身位于车门右侧的部分,由此,当第一锁杆31进入第一锁环21,且第二锁杆32进入第二锁环22内时,可以实现车门整体与车身的固定。当第一锁杆31脱离第一锁环21,且第二锁杆32脱离第二锁环22时,可以实现车门整体与车身的解锁。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锁本体10可以设置在下翻门板处,且第三锁环23可以设置在上翻门板处。在另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锁本体10可以设置在上翻门板处,且第三锁环23设置在下翻门板处。第三锁杆33进入第三锁环23内时,可以实现上翻门板与下翻门板的固定。第三锁杆33脱离第三锁环23时,可以实现上翻门板与下翻门板的解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9)

1.一种车门同步解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锁本体;
第一锁环、第二锁环和第三锁环,所述第一锁环、所述第二锁环和所述第三锁环分别位于所述锁本体的不同侧;
第一锁杆、第二锁杆和第三锁杆,所述第一锁杆、所述第二锁杆和所述第三锁杆均设置在所述锁本体上且可相对所述锁本体移动;
联动部,所述第一锁杆、所述第二锁杆和所述第三锁杆均与所述联动部配合以使全部锁杆相对所述锁本体同步运动,从而全部锁杆与对应的锁环同步锁止配合或分离解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同步解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部穿设于所述锁本体,且所述联动部的第一端位于所述锁本体的正面,所述联动部的第二端位于所述锁本体的背面,所述第一锁杆和所述第二锁杆与所述联动部的所述第一端位于同一侧且分别与所述联动部的所述第一端联动配合,所述第三锁杆和所述联动部的所述第二端位于同一侧并与所述联动部的所述第二端联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同步解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部包括穿设于所述锁本体的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在所述锁本体的正面具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锁杆位于所述第一齿轮的上方,所述第一锁杆的下表面形成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二锁杆位于所述第一齿轮的下方,所述第二锁杆的上表面形成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同步解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杆的下表面形成有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第一齿条形成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的底壁上,所述第二锁杆的上表面形成有第二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齿条形成于所述第二限位凹槽的底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同步解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在所述锁本体的背面具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三锁杆朝向所述第二齿轮的侧面形成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三齿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门同步解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锁杆朝向所述第二齿轮的侧面形成有第三限位凹槽,所述第三齿条形成于所述第三限位凹槽的底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门同步解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动锁止部,所述手动锁止部与所述第一锁杆、所述第二锁杆、所述第三锁杆以及所述联动部中的一个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一锁杆、所述第二锁杆以及所述第三锁杆同步联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门同步解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锁止部包括:
锁止手柄,所述锁止手柄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锁本体上;
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穿设于所述锁本体,且所述旋转轴固定在所述锁止手柄的旋转中心处,所述旋转轴上固定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锁杆朝向所述第三齿轮的侧面形成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的第四齿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门同步解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锁杆朝向所述第三齿轮的侧面形成有第四限位凹槽,所述第四齿条形成于所述第四限位凹槽的底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门同步解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手柄的旋转中心设有四方柱凸起。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门同步解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本体上设有第一安装槽,手动锁止部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锁本体固定,所述安装支架具有容纳槽体,所述容纳槽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锁止手柄设置在所述容纳槽体内。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门同步解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本体上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锁杆和所述第二锁杆中的每一个锁杆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上侧壁适于对所述第一锁杆的运动进行导向,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下侧壁适于对所述第二锁杆的运动进行导向。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同步解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本体在与所述第三锁杆的同一侧设有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三安装槽的侧壁适于对所述第三锁杆的运动进行导向。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门同步解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本体在设有所述第三安装槽的同一侧还设有第四安装槽,所述第三锁杆具有限位凸起,所述第四安装槽与所述第三安装槽连通,所述限位凸起伸入所述第四安装槽内,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三安装槽的下壁面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同步解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同步解锁结构还包括:状态监控微动开关,所述第三锁杆上设置有触碰凸起,所述触碰凸起适于在所述第三锁杆与所述第三锁环分离后触碰所述状态监控微动开关。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同步解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部为蜗轮蜗杆联动部,所述联动部包括: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穿设于所述锁本体,且所述传动杆在所述锁本体的正面设有第一蜗轮;
所述第一锁杆位于所述第一蜗轮的上方,所述第一锁杆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第一蜗杆段,所述第一蜗杆段在所述第一蜗轮的上方与所述第一蜗轮啮合;
所述第二锁杆位于所述第一蜗轮的下方,所述第二锁杆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第二蜗杆段,所述第二蜗杆段在所述第一蜗轮的下方与所述第一蜗轮啮合;
所述传动杆在所述锁本体的背面设有第二蜗轮,所述第三锁杆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与所述第二蜗轮啮合的第三蜗杆段。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同步解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环位于所述锁本体的左侧,所述第二锁环位于所述锁本体的右侧,、所述第三锁环位于所述锁本体的上方或下方。
18.一种车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同步解锁结构。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具有上翻门板和下翻门板,所述上翻门板位于所述下翻门板的上方,所述第一锁环和所述第二锁环分别设置在车身位于所述车门左侧的部分以及位于所述车门右侧的部分;
所述锁本体设置在所述下翻门板处且所述第三锁环设置在所述上翻门板处;或者
所述锁本体设置在所述上翻门板处且所述第三锁环设置在下翻门板处。
CN201810220407.3A 2018-03-16 2018-03-16 车门同步解锁结构和具有其的车门 Pending CN1102735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20407.3A CN110273596A (zh) 2018-03-16 2018-03-16 车门同步解锁结构和具有其的车门
PCT/CN2018/110883 WO2019174230A1 (zh) 2018-03-16 2018-10-18 车门同步解锁结构和具有其的车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20407.3A CN110273596A (zh) 2018-03-16 2018-03-16 车门同步解锁结构和具有其的车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73596A true CN110273596A (zh) 2019-09-24

Family

ID=67908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20407.3A Pending CN110273596A (zh) 2018-03-16 2018-03-16 车门同步解锁结构和具有其的车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73596A (zh)
WO (1) WO201917423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30456A1 (zh) * 2021-09-02 2023-03-09 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同步控制多个锁杆的联动装置、充电装置及机动车辆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05468Y (zh) * 1997-06-03 1999-01-27 陈义军 防撬门
CN2395009Y (zh) * 1999-09-21 2000-09-06 浙江红旗机械厂 十字芯三向五舌自动防盗门锁
JP2004211386A (ja) * 2002-12-27 2004-07-29 Kojima Press Co Ltd 開閉ロック装置
CN1746455A (zh) * 2004-09-08 2006-03-15 英国阿文美驰轻型车系统有限公司 闩锁释放机构
CN200992868Y (zh) * 2006-12-21 2007-12-19 杨秉然 货车门锁结构
JP4031404B2 (ja) * 2003-07-29 2008-01-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体の位置制御装置
CN201961416U (zh) * 2011-03-07 2011-09-07 陈泉丰 一种电动车遥控龙头锁
CN102704757A (zh) * 2012-05-28 2012-10-03 河南开开特星光锁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门锁的开关门指示装置
CN204175055U (zh) * 2014-10-20 2015-02-25 李江波 保险柜门锁联动装置
CN205713537U (zh) * 2016-04-19 2016-11-23 江阴市银通门业有限公司 银行专用三方位地锁
CN106460422A (zh) * 2014-04-30 2017-02-22 开开特股份公司 具有微动开关的机动车锁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63231A (en) * 1980-07-07 1982-12-14 Caterpillar Tractor Co. Door lock
CN2237088Y (zh) * 1995-07-31 1996-10-09 潘东山 防盗安全门联动锁
CN2554290Y (zh) * 2002-07-24 2003-06-04 北京四维-约翰逊保安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四向锁
US8465062B2 (en) * 2007-08-20 2013-06-18 The Eastern Company Armored vehicle door hardware providing access, egress, rescue and security
JP4972803B2 (ja) * 2010-01-26 2012-07-11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CN103216162B (zh) * 2013-05-06 2015-04-29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锁紧装置、车门及车辆
CN106988629B (zh) * 2017-04-06 2022-08-26 重庆怡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双锁联动机构和车辆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05468Y (zh) * 1997-06-03 1999-01-27 陈义军 防撬门
CN2395009Y (zh) * 1999-09-21 2000-09-06 浙江红旗机械厂 十字芯三向五舌自动防盗门锁
JP2004211386A (ja) * 2002-12-27 2004-07-29 Kojima Press Co Ltd 開閉ロック装置
JP4031404B2 (ja) * 2003-07-29 2008-01-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体の位置制御装置
CN1746455A (zh) * 2004-09-08 2006-03-15 英国阿文美驰轻型车系统有限公司 闩锁释放机构
CN200992868Y (zh) * 2006-12-21 2007-12-19 杨秉然 货车门锁结构
CN201961416U (zh) * 2011-03-07 2011-09-07 陈泉丰 一种电动车遥控龙头锁
CN102704757A (zh) * 2012-05-28 2012-10-03 河南开开特星光锁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门锁的开关门指示装置
CN106460422A (zh) * 2014-04-30 2017-02-22 开开特股份公司 具有微动开关的机动车锁
CN204175055U (zh) * 2014-10-20 2015-02-25 李江波 保险柜门锁联动装置
CN205713537U (zh) * 2016-04-19 2016-11-23 江阴市银通门业有限公司 银行专用三方位地锁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30456A1 (zh) * 2021-09-02 2023-03-09 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同步控制多个锁杆的联动装置、充电装置及机动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74230A1 (zh) 2019-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60082B (zh) 车辆用门锁装置
CN102015372B (zh) 显示装置
EP2314812B1 (en) Lock device for sliding door
CN103075054A (zh) 车门锁
EP4174260A1 (en) Panel lock
CN110273596A (zh) 车门同步解锁结构和具有其的车门
CN108868392A (zh) 汽车手套箱的按压解锁机构及按压式汽车手套箱
CN108360926A (zh) 一种用于保险箱的开关联动结构
CN211287065U (zh) 门锁
CN207934653U (zh) 一种汽车电动门及其自动门锁装置
EP1770232B1 (en) Anti-panic control device for doors
CN209670584U (zh) 门锁儿童防护结构
KR100691211B1 (ko) 인사이드 핸들 모듈
CN208996583U (zh) 用于车辆的锁和车辆
CN1782309A (zh) 机动车的锁
CN208456315U (zh) 一种保险箱
CN220014827U (zh) 门锁机构的锁定模块和门锁机构、车辆
CN208267586U (zh) 一种智能枪弹柜联动互锁手柄离合机构
CN218759329U (zh) 用于汽车门锁的儿童保险机构
KR100494753B1 (ko) 멀티 기능을 갖는 자동차용 도어 래치 어셈블리
CN220014826U (zh) 门锁机构的锁定模块和门锁机构、车辆
CN218541869U (zh) 一种锁定装置和储物柜
CN210563850U (zh) 一种带主锁舌的电子锁
CN215168864U (zh) 一种锁具的主板传动结构
CN103359054A (zh) 方向盘锁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