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71668A - 水域救援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水域救援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71668A
CN110271668A CN201910528048.2A CN201910528048A CN110271668A CN 110271668 A CN110271668 A CN 110271668A CN 201910528048 A CN201910528048 A CN 201910528048A CN 110271668 A CN110271668 A CN 1102716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actuator
support plate
lifebuoy
suppor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2804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坤煌
陈颂文
和瑞江
周理嘉
陈泽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igh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igh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igh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igh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2804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71668A/zh
Publication of CN1102716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16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CLAUNCHING, HAULING-OUT, OR DRY-DOCKING OF VESSELS; LIFE-SAVING IN WATER; EQUIPMENT FOR DWELLING OR WORKING UNDER WATER; MEANS FOR SALVAGING OR SEARCHING FOR UNDERWATER OBJECTS
    • B63C9/00Life-saving in water
    • B63C9/01Air-sea rescue devices, i.e. equipment carried by, and capable of being dropped from, an aircraf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1/00Dropping, ejecting, releasing, or receiving articles, liquids, or the like, in flight
    • B64D1/02Dropping, ejecting, or releasing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10/00Type of UAV
    • B64U10/10Rotorcraf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2101/00UAV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or applications
    • B64U2101/60UAV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or applications for transporting passengers; for transporting goods other than weap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域救援无人机。该水域救援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机身、控制装置和用于装载救生圈的搭载装置,搭载装置具有能够搭载多个救生圈的载物架,载物架上设置有若干用于配合搭载救生圈的旋转支撑机构,旋转支撑机构的电动部件与控制装置通讯连接。搭载装置设置有能够同时搭载多个救生圈的载物架,载物架上安装有多个用于配合搭载救生圈的旋转支撑机构,旋转支撑机构的电动部件与无人机机身内的控制装置通讯连接,当无人机飞行时救援地点时,控制装置控制启动旋转支撑机构的电动部件,将搭载于旋转支撑机构上的救生圈放下,从而实现救生圈于指定救援地点的投放。

Description

水域救援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域救援无人机。
背景技术
在世界各国,各种形式的溺亡事故时有报道,而落水导致溺亡往往是由于救援不及时,落水者长时间淹没于水中,水体进入落水者肺部或喉部从而导致落水者缺氧窒息死亡。实际上,如果能够在落水的第一时间提供救援,比如,第一时间向落水者投递救生圈,使落水者的头部能够始终处于水面上直至救援人员到来,如此即可避免落水人员溺亡。但是,传统的水域救援抛射救生圈时,往往不能准确控制救生圈的投递位置,救生圈抛射后随水体流动至到达落水者位置的几率不高。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无人机这一微型遥控飞行设备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随处可见的电子设备,由于无人机具有飞行速度快、飞行航线可控可调等的优点,因此,若能将无人机应用于水域救援,即可有效的解决救生圈投放位置难以控制、救生圈无法第一时间送达落水人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域救援无人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救生圈投放位置难以控制、救生圈无法第一时间送达落水人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域救援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机身和设置于无人机机身上的控制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无人机机身的下底部并用于装载救生圈的搭载装置,搭载装置具有能够搭载多个救生圈的载物架,载物架上设置有若干用于配合搭载救生圈的旋转支撑机构,旋转支撑机构的电动部件与控制装置通讯连接。
进一步地,载物架上还设置有用于搭载救生圈的搭载部,搭载部包括若干承载件,各承载件上均安装有旋转支撑机构,旋转支撑机构包括驱动件和与驱动件连接的支撑板,驱动件与控制装置通讯连接;
支撑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支撑板的第一端活动连接于承载件上,支撑板的第二端形成有能够与救生圈的底面适配抵接的支撑部,驱动件安装于承载件上,驱动件驱动支撑板运动至支撑部位于第一位置时支撑部与救生圈底面相抵,驱动件驱动支撑板运动至支撑部位于第二位置时支撑部脱离救生圈。
进一步地,驱动件驱动支撑板绕承载件做旋转运动,支撑部与承载件成角度设置,驱动件驱动支撑板转动至支撑部位于第一位置时支撑部与救生圈底面相抵,驱动件驱动支撑板转动至支撑部位于第二位置时支撑部脱离救生圈。
进一步地,旋转支撑机构还包括底板,底板固定于承载件上,驱动件和支撑板均安装于底板上,驱动件与支撑板的第一端驱动连接,支撑部延伸出底板,驱动件驱动支撑板于底板上做旋转运动以使支撑部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旋转支撑机构还包括连接于驱动件的动力输出轴与支撑板之间的连杆组件,驱动件通过连杆组件驱动支撑板于底板上做旋转运动;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铰接于第一连杆的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与驱动件的动力输出轴连接固定,第二连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支撑板的第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底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第一侧部上开设有用于安装驱动件的安装孔,驱动件固定安装于安装孔内,驱动件的动力输出轴延伸至底板的上方,第一连杆垂直套接于驱动件的动力输出轴上,支撑板安装于第二侧部,支撑板第一端背离底板的上表面凸设有连接轴,第二连杆通过连接轴与支撑板铰接;
底板的第二侧部上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内插接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位于驱动件和连接轴之间,支撑板的第一端与转动轴转动连接,支撑板以转动轴为转动中心于底板上做旋转运动以使支撑部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旋转支撑机构还包括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安装于底板上并位于支撑板侧部的第一限位块和叠设于第一限位块上的第二限位块;
第一限位块正对支撑板第一端的侧部形成有限位面,支撑板第一端正对限位面的侧部形成有与限位面抵接配合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驱动件驱动支撑板转动至第一定位部抵靠于限位面时支撑部位于第一位置处,驱动件驱动支撑板转动至第二定位部抵靠于限位面时支撑部位于第二位置处;
第二限位块具有延伸至脱离第二限位块的压合部,压合部上开设有供转动轴穿出的连接通孔,支撑板的第一端夹设于压合部和底板之间。
进一步地,旋转支撑机构还包括支撑滚轮,支撑部远离承载件的端部开设有安装缺口,安装缺口内设置有固定轴,支撑滚轮套设于固定轴上,支撑滚轮的外壁面凸伸至支撑板外并用于与救生圈的底面滚动贴合,安装缺口的开口端设置有用于防止支撑滚轮从安装缺口内脱出的止脱块。
进一步地,载物架还包括用于连接搭载部的连接部,连接部与无人机机身的下底部连接,连接部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承载件为垂直连接于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下方的连接杆,连接杆的数量为四根,其中两根连接杆与第一横杆垂直相连,另外的两根连接杆与第二横杆垂直相连;
四根连接杆上均安装有多个旋转支撑机构,位于同一连接杆上的多个旋转支撑机构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四根连接杆上位于同一平面内的四个支撑部相互配合以用于搭载同一救生圈。
进一步地,无人机机身上还安装有用于采集航行环境信息的图像采集装置,图像采集装置与控制装置通讯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水域救援无人机,其无人机机身上安装有用于装载救生圈的搭载装置,搭载装置设置有能够同时搭载多个救生圈的载物架,载物架上安装有多个用于配合搭载救生圈的旋转支撑机构,旋转支撑机构的电动部件与无人机机身内的控制装置通讯连接,当无人机飞行时救援地点时,控制装置控制启动旋转支撑机构的电动部件,从而将搭载于旋转支撑机构上的救生圈放下,从而实现救生圈于指定救援地点的投放,以及时对落水人员进行施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域救援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域救援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域救援无人机的搭载装置搭载救生圈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域救援无人机的搭载装置搭载救生圈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域救援无人机的搭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域救援无人机搭载装置的旋转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域救援无人机搭载装置的旋转支撑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域救援无人机搭载装置的旋转支撑机构的局部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载物架 11—搭载部 12—连接部
13—第一支撑部 14—第二支撑部
20—旋转支撑机构 21—驱动件 22—支撑板
23—底板 24—连杆组件 25—限位组件
26—支撑滚轮 27—保护外壳 100—无人机机身
200—救生圈 300—图像采集装置 111—承载件
112—定位框板 113—连接中杆 121—第一横杆
122—第二横杆 123—连接横板 124—装配块
131—第一支撑杆 132—第二支撑杆 133—支撑连杆
211—连接耳 221—支撑部 222—连接轴
223—第一定位部 224—第二定位部 231—安装孔
232—转动轴 233—套接孔 241—第一连杆
242—第二连杆 251—第一限位块 252—第二限位块
253—第二垫片 271—穿设长孔 272—壳体连接孔
2211—安装缺口 2212—固定轴 2213—止脱块
2511—限位面 2521—压合部 2522—连接通孔
2523—避让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8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8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域救援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机身100和设置于无人机机身100上的控制装置(图未示),还包括安装于无人机机身100的下底部并用于装载救生圈200的搭载装置,搭载装置具有能够搭载多个救生圈200的载物架10,载物架10上设置有若干用于配合搭载救生圈200的旋转支撑机构20,旋转支撑机构20的电动部件与控制装置通讯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的水域救援无人机,其无人机机身100上安装有用于装载救生圈200的搭载装置,搭载装置设置有能够同时搭载多个救生圈200的载物架10,载物架10上安装有多个用于配合搭载救生圈200的旋转支撑机构20,旋转支撑机构20的电动部件与无人机机身100内的控制装置通讯连接,当无人机飞行时救援地点时,控制装置控制启动旋转支撑机构20的电动部件,从而将搭载于旋转支撑机构20上的救生圈200放下,从而实现救生圈200于指定救援地点的投放,以及时对落水人员进行施救。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载物架10上还设置有用于搭载救生圈200的搭载部11,搭载部11包括若干承载件111,各承载件111上均安装有旋转支撑机构20,旋转支撑机构20包括驱动件21和与驱动件21连接的支撑板22,驱动件21与控制装置通讯连接;支撑板2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支撑板22的第一端活动连接于承载件111上,支撑板22的第二端形成有能够与救生圈200的底面适配抵接的支撑部221,驱动件21安装于承载件111上,驱动件21驱动支撑板22运动至支撑部221位于第一位置时支撑部221与救生圈200底面相抵,驱动件21驱动支撑板22运动至支撑部221位于第二位置时支撑部221脱离救生圈200。
本实施例的用于搭载救生圈200的搭载装置,如图3~5所示,其包括载物架10,载物架10上设置有能够搭载多个救生圈200的搭载部11,搭载部11包括若干用于承载救生圈200的承载件111,各个承载件111上安装有多个用于支撑搭载救生圈200的旋转支撑机构20,该旋转支撑机构20包括支撑板22和驱动件21,支撑板22活动连接与承载件111上且设置有能够与救生圈200的底面适配抵接的支撑部221,驱动件21与支撑板22驱动连接并能够驱动支撑板22相对承载件111运动,从而使支撑部221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当支撑部221位于第一位置处时支撑部221与救生圈200的底面抵接,支撑部221位于第二位置处时支撑部221脱离救生圈200。使用该旋转支撑机构20支撑救生圈200时,先启动驱动件21驱动支撑板22运动至使支撑部221位于第一位置处,此时,支撑部221与救生圈200的底面相抵从而支撑救生圈200(即此时救生圈200放置在支撑部221上),而需要投放救生圈200时,启动驱动件21驱动支撑板22的支撑部221运动至第二位置处,此时,支撑部221脱离救生圈200从而使救生圈200从支撑板22上翻落,从而实现救生圈200的定点准确投放。这样,支撑部221位于第一位置时,救生圈200能够稳定的搭载于搭载部11的承载件111上,从而实现搭载装置对救生圈200的支撑搭载,而投放救生圈200时则只需转动支撑板22使其支撑部221移动至第二位置并使支撑部221脱离救生圈200即可,应用该救生圈200搭载装置能够实现对救生圈200的搭载和定点投放,并且,搭载和投放救生圈200时支撑板22不会挤压救生圈200,不存在刺破救生圈200的风险,从而能够确保救生圈200的完整性。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5所示,驱动件21驱动支撑板22绕承载件111做旋转运动,支撑部221与承载件111成角度设置,驱动件21驱动支撑板22转动至支撑部221位于第一位置时支撑部221与救生圈200底面相抵,此时,救生圈200能够放置于支撑板22上,驱动件21驱动支撑板22转动至支撑部221位于第二位置时支撑部221脱离救生圈200,此时,救生圈200失去支撑部221的支撑而从支撑板22上翻落,后续实施例以支撑板22绕承载件111做旋转运动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同时设置多个旋转支撑机构20配合支撑同一救生圈200,多个旋转支撑机构20的支撑部221均位于第一位置时,各支撑部221分别与救生圈200底面的不同位置抵接,从而共同支撑同一救生圈200,投放救生圈200时,则多个支撑部221同时旋转至第二位置,各支撑部221同步脱离救生圈200,救生圈200失去支撑而被投放。如图所示,其示出了在一个救生圈200底部相对的四角位置处分别设置四个旋转支撑机构20,四个旋转支撑机构20的支撑部221位于第一位置时分别与救生圈200抵接,从而起到稳定支撑救生圈200的作用。
当然,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6所示,支撑部221与承载件111成角度设置,驱动件21驱动支撑部221相对承载件111做直线伸缩运动,以使支撑板22伸出或收拢于搭载部11,从而使支撑部221支撑救生圈200或是脱离救生圈200。具体地,当驱动件21驱动支撑板22运动至支撑部221位于第一位置时,支撑板22伸出搭载部11且支撑部221与救生圈200底面相抵,或者,当驱动件21驱动支撑板22运动至支撑部221位于第二位置时,支撑板22收拢于搭载部11并使支撑部221脱离救生圈200。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8所示,旋转支撑机构20还包括底板23,底板23固定于承载件111上,驱动件21和支撑板22均安装于底板23上,具体地,驱动件21和支撑板22均安装于底板23的同一侧,比如均安装于底板23的上表面,驱动件21与支撑板22的第一端驱动连接,支撑部221延伸出底板23,驱动件21驱动支撑板22于底板23上做旋转运动以使支撑部221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8所示,旋转支撑机构20还包括连接于驱动件21的动力输出轴与支撑板22之间的连杆组件24,驱动件21通过连杆组件24驱动支撑板22于底板23上做旋转运动,设置连杆组件24用于传递驱动件21的驱动力,如此,驱动件21的动力输出轴可以不与支撑板22直接连接,有助于驱动件21和支撑板22在底板23上的合理布置,并且,此时使用连杆组件24进行传动,相比齿轮传动而言,其占用底板23的空间更小,有利于缩小旋转支撑机构20的整体体积,从而有利于旋转支撑机构20与载物架10的集成设置。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连杆组件24包括第一连杆241和铰接于第一连杆241的第二连杆242,第一连杆241的一端与驱动件21的动力输出轴连接固定,第二连杆242远离第一连杆241的一端与支撑板22的第一端连接。即驱动件21依次通过第一连杆241和第一连杆241传递驱动力,驱动件21和支撑板22的位置设置更加灵活。当然,在一些另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仅设置一根连杆进行传动,也可以设置更多的连杆,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底板23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第一侧部上开设有用于安装驱动件21的安装孔231,驱动件21固定安装于安装孔231内,具体地,驱动件21外壳的两侧凸伸形成有两连接耳211,两连接耳211搭接在安装孔231的孔口边缘且均通过紧固件与底板23紧固连接,驱动件21的动力输出轴延伸至底板23的上方,第一连杆241垂直套接于驱动件21的动力输出轴上,支撑板22安装于第二侧部,支撑板22第一端背离底板23的上表面凸设有连接轴222,第二连杆242通过连接轴222与支撑板22铰接;使用时,启动驱动件21,驱动件21的动力输出轴旋转带动与之套接连接的连杆组件24运动,连杆组件24进一步地将驱动力传递至支撑板22并带动支撑板22于底板23上做旋转运动,从而将支撑板22第二端的支撑部221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或是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从而使支撑部221抵接于救生圈200的底面或是脱离救生圈200。
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7所示,底板23的第二侧部上开设有连接孔(图未示),连接孔内插接设置有转动轴232,转动轴232位于驱动件21和连接轴222之间,支撑板22的第一端与转动轴232转动连接,驱动件21驱动支撑板22以转动轴232为转动中心于底板23上做旋转运动,从而使支撑部221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21优选为舵机,舵机能够灵活的控制支撑板22于底座上的旋转角度,并且可以使支撑板22保持在某一角度位置处不发生改变,如启动舵机驱动支撑板22运动至使支撑部221位于第一位置处,或者启动舵机驱动支撑板22运动至使支撑部221位于第二位置处等,驱动灵活、稳定。具体地,当本实施例的旋转支撑机构20设置于无人机等远程控制电子设备上用于搭载救生圈200时,舵机与无人机的控制装置通讯连接,作业人员在远程控制无人机等电子设备运行的同时,能够同步控制舵机的启闭,驱动件21启闭简单、可操控强。当然,在一些另外的实施例中,驱动件21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角度伺服电机用于驱动支撑板22的旋转运动,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8所示,旋转支撑机构20还包括限位组件25,限位组件25包括安装于底板23上并位于支撑板22侧部的第一限位块251,第一限位块251正对支撑板22第一端的侧部形成有限位面2511,支撑板22第一端正对限位面2511的侧部形成有与限位面2511抵接配合的第一定位部223和第二定位部224;当启动驱动件21驱动支撑板22转动至第一定位部223抵靠于限位面2511时,支撑部221位于第一位置处,此时,支撑部221距离底板23最远,支撑部221上部有足够的空间用于放置待投放救生圈200,当驱动件21驱动支撑板22转动至第二定位部224抵靠于限位面2511时,支撑部221位于第二位置处,此时,支撑部221被驱动件21驱动旋转至靠近底板23,支撑部221上方的空间被底板23或底板23上部的结构占用,支撑部221脱离待投放救生圈200,从而使救生圈200失去支撑或支撑不稳而翻落。如此,在底板23上设置第一限位块251与支撑板22的第一端配合,从而控制支撑部221在底板23上做旋转运动时的转动角度,以此来对支撑部221进行转动定位,结构简单,支撑部221定位准确。
在本发明的另一是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限位组件25还包括叠设于第一限位块251上的第二限位块252,第二限位块252具有延伸至脱离第二限位块252的压合部2521,压合部2521上开设有供转动轴232穿出的连接通孔2522,支撑板22的第一端夹设于压合部2521和底板23之间。设置压合部2521用于抵压支撑板22的第一端,防止支撑板22第一端受支撑部221支撑救生圈200的重力影响而发生上翘,确保连杆组件24的正常传动。
本发明的另一是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限位组件25还包括套设于转动轴232上的第一垫片(图未示)和第二垫片253,第一垫片夹设于底板23与支撑板22时间,第二垫片253夹设与支撑板22与第二限位块252之间,设置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253以降低支撑板22与底板23和第二限位块252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支撑板22的转动顺性。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底板23对应第一限位块251的位置处开开设有套接孔233,第一限位块251和第二限位块252与该套接孔233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贯通该套接孔233的避让孔2523,该套接孔233用于与用于安装旋转支撑机构20的结构如本发明的连接杆等相连。此外,设置上述的套接孔233和避让孔2523,还能够减轻本实施例旋转支撑机构20的整体重量,使其满足市场对轻量化的需要。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6和图7所示,旋转支撑机构20还包括支撑滚轮26,支撑部221远离底板23的端部开设有安装缺口2211,安装缺口2211内设置有固定轴2212,支撑滚轮26套设于固定轴2212上,支撑滚轮26的外圈伸出于支撑板22的顶面并用于与救生圈200的底面滚动贴合,安装缺口2211的开口端设置有用于防止支撑滚轮26从安装缺口2211内脱出的止脱块2213。旋转支撑机构20还包括支撑滚轮26,支撑部221远离底板23的端部开设有安装缺口2211,安装缺口2211内设置有固定轴2212,支撑滚轮26套设于固定轴2212上,支撑滚轮26的外圈伸出于支撑板22的顶面并用于与救生圈200的底面滚动贴合,安装缺口2211的开口端设置有用于防止支撑滚轮26从安装缺口2211内脱出的止脱块2213。在支撑部221上设置支撑滚轮26,并且支撑滚轮26的外圈与待投放救生圈200的底面滚动贴合,如此,通过设置支撑滚轮26使支撑部221与待投放救生圈200之间从面接触变成线接触,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从而能够节省驱动件21驱动支撑板22使支撑部221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来回转动的驱动力,减小驱动件21的驱动功率,有助于节省能耗。
在本发明的另一是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旋转支撑机构20还包括用于封装底板23的保护外壳27,具体地,保护外壳27采用橡胶等软性材质制成,用于保护其内部的驱动件21和连杆组件24等结构,防止外界杂物影响驱动件21和连杆组件24的驱动即传动过程;更具体地,保护外壳27的侧部开设有用于供支撑部221穿出并为支撑板22提供摆动空间的穿设长孔271,保护外壳27对应套接孔233的位置处开设有壳体连接孔272,以用于供连接杆等穿出,保护外壳27对应套接孔233的位置处开设有壳体连接孔272,以用于供连接杆等穿出。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5所示,载物架10还包括用于连接搭载部11的连接部12,连接部12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杆121和第二横杆122,承载件111为垂直连接于第一横杆121和第二横杆122下方的连接杆,连接杆的数量为四根,其中两根连接杆与第一横杆121垂直相连,另外的两根连接杆与第二横杆122垂直相连;四根连接杆上均安装有多个旋转支撑机构20,位于同一连接杆上的多个旋转支撑机构20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四根连接杆上位于同一平面内的四个支撑部221相互配合以用于搭载同一救生圈20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救生圈200套设于搭载部11的外部,如此,各连接杆上连接的旋转支撑机构20的支撑部221均朝向搭载部11的外部设置,以用于支撑救生圈200;当然,在一些另外的实施例中,搭载部11也可以被设计成空心结构,救生圈200置于搭载部11内,此时,各连接杆上连接的旋转支撑机构20的支撑部221均朝向搭载部11的内部设置。当然,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承载件111的数量可以少于或者多余4根,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5所示,连接部12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横杆121和第二横杆122的连接横板123,第一横杆121和第二横杆122分别安装于连接横板123相对的两端部;搭载部11还包括定位框板112和连接中杆113,四根连接杆背离连接横板123的端部对应连接于定位框板112的四角位置处,连接中杆113相对的两端部分别与连接横板123和连接中框的中部连接,定位框板112起支撑连接四根连接杆的作用,连接中杆113用于加强支撑部221与连接部1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具体地,如图3~5所示,连接部12背离搭载部11的上表面还设置有装配块124,载物架10通过该装配块124与无人机机身100装配连接。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5所示,载物架10还包括第一支撑部13和第二支撑部14,第一支撑部13和第二支撑部14对称设置于搭载部11的两侧,第一支撑部13、连接部12和第二支撑部14共同围设形成搭载空间,搭载部11设置于搭载空间内;第一支撑部13和第二支撑部14均包括第一支撑杆131、第二支撑杆132和支撑连杆133,第一支撑杆131和第二支撑杆132均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两第一支撑杆131的第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横杆121的两端,两第二支撑杆132的第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二横杆122的两端,两支撑连杆133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支撑杆131和第二支撑杆132的第二端相连。通过设置第一支撑部13和第二支撑部14用于支撑搭载部11,提高本实施例的救生圈200搭载装置置于地面时的稳定性;并且,当本实施例的救生圈200搭载装置与安装与无人机上时,无人机着陆停放时,该第一支撑部13和第二支撑部14还可以起到支撑无人机机身100的作用。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无人机机身100上还安装有用于采集航行环境信息的图像采集装置,图像采集装置与控制装置通讯连接。图像采集装置能够用于收集飞行过程中无人机机身100周遭的环境信息,并将收集到的信息及时的反馈给控制装置,并且,当无人机飞行至救生圈200的指定投放地点时,图像采集装置将投放地点的具体情况信息反馈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无人机机身100微调位置的同时控制旋转驱动机构的驱动件21启动投放救生圈200。具体地,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控制装置可以为目前技术比较成熟的单片机、PLC控制装置或者计算机等,图像采集装置可以为CCD相机、红外相机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水域救援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机身和设置于所述无人机机身上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无人机机身的下底部并用于装载救生圈的搭载装置,所述搭载装置具有能够搭载多个所述救生圈的载物架,所述载物架上设置有若干用于配合搭载所述救生圈的旋转支撑机构,所述旋转支撑机构的电动部件与所述控制装置通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域救援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架上还设置有用于搭载所述救生圈的搭载部,所述搭载部包括若干承载件,各所述承载件上均安装有所述旋转支撑机构,所述旋转支撑机构包括驱动件和与所述驱动件连接的支撑板,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控制装置通讯连接;
所述支撑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支撑板的第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承载件上,所述支撑板的第二端形成有能够与所述救生圈的底面适配抵接的支撑部,所述驱动件安装于所述承载件上,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支撑板运动至所述支撑部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救生圈底面相抵,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支撑板运动至所述支撑部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支撑部脱离所述救生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域救援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支撑板绕所述承载件做旋转运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承载件成角度设置,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支撑板转动至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救生圈底面相抵,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支撑板转动至所述支撑部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支撑部脱离所述救生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域救援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支撑机构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固定于所述承载件上,所述驱动件和所述支撑板均安装于所述底板上,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支撑板的第一端驱动连接,所述支撑部延伸出所述底板,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支撑板于所述底板上做旋转运动以使所述支撑部从所述第一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域救援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支撑机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驱动件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支撑板之间的连杆组件,所述驱动件通过所述连杆组件驱动所述支撑板于所述底板上做旋转运动;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件的动力输出轴连接固定,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的第一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域救援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驱动件的安装孔,所述驱动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驱动件的动力输出轴延伸至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杆垂直套接于所述驱动件的动力输出轴上,所述支撑板安装于所述第二侧部,所述支撑板第一端背离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凸设有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杆通过所述连接轴与所述支撑板铰接;
所述底板的第二侧部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插接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位于所述驱动件和所述连接轴之间,所述支撑板的第一端与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以所述转动轴为转动中心于所述底板上做旋转运动以使所述支撑部从所述第一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域救援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支撑机构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底板上并位于所述支撑板侧部的第一限位块和叠设于所述第一限位块上的第二限位块;
所述第一限位块正对所述支撑板第一端的侧部形成有限位面,所述支撑板第一端正对所述限位面的侧部形成有与所述限位面抵接配合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支撑板转动至所述第一定位部抵靠于所述限位面时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支撑板转动至所述第二定位部抵靠于所述限位面时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处;
所述第二限位块具有延伸至脱离所述第二限位块的压合部,所述压合部上开设有供所述转动轴穿出的连接通孔,所述支撑板的第一端夹设于所述压合部和所述底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域救援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支撑机构还包括支撑滚轮,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承载件的端部开设有安装缺口,所述安装缺口内设置有固定轴,所述支撑滚轮套设于所述固定轴上,所述支撑滚轮的外壁面凸伸至所述支撑板外并用于与所述救生圈的底面滚动贴合,所述安装缺口的开口端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支撑滚轮从所述安装缺口内脱出的止脱块。
9.根据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的水域救援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架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搭载部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无人机机身的下底部连接,所述连接部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承载件为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下方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为四根,其中两根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横杆垂直相连,另外的两根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二横杆垂直相连;
四根所述连接杆上均安装有多个所述旋转支撑机构,位于同一所述连接杆上的多个所述旋转支撑机构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四根所述连接杆上位于同一平面内的四个所述支撑部相互配合以用于搭载同一所述救生圈。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水域救援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机身上还安装有用于采集航行环境信息的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通讯连接。
CN201910528048.2A 2019-06-18 2019-06-18 水域救援无人机 Pending CN1102716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28048.2A CN110271668A (zh) 2019-06-18 2019-06-18 水域救援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28048.2A CN110271668A (zh) 2019-06-18 2019-06-18 水域救援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71668A true CN110271668A (zh) 2019-09-24

Family

ID=67961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28048.2A Pending CN110271668A (zh) 2019-06-18 2019-06-18 水域救援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7166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8922A (zh) * 2019-10-22 2019-12-20 滨州职业学院 一种航海用救援装置及救援方法
CN111959784A (zh) * 2020-07-02 2020-11-20 西安工业大学 一种冰上救援无人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979242U (zh) * 2015-07-02 2016-01-20 润泰救援装备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投放救生圈的无人机
CN106081111A (zh) * 2016-08-28 2016-11-09 张玉华 一种救援无人机
US20170210451A1 (en) * 2015-04-01 2017-07-27 Soomvi Co., Ltd. Drone-type lifesaving equipment dropping device
CN208198834U (zh) * 2018-03-08 2018-12-07 山东奋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空救援无人机
CN208360499U (zh) * 2018-07-02 2019-01-11 安阳全丰航空植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农用植保无人机电动尾翼机构
WO2019071602A1 (en) * 2017-10-13 2019-04-18 Powervision Tech Inc. HOLDING DEVICE WITH MULTIPLE MOUNTING FUNCTIONS AND AIR SYSTEM WITHOUT DRIVER
CN210310884U (zh) * 2019-06-18 2020-04-14 深圳高度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水域救援无人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210451A1 (en) * 2015-04-01 2017-07-27 Soomvi Co., Ltd. Drone-type lifesaving equipment dropping device
CN204979242U (zh) * 2015-07-02 2016-01-20 润泰救援装备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投放救生圈的无人机
CN106081111A (zh) * 2016-08-28 2016-11-09 张玉华 一种救援无人机
WO2019071602A1 (en) * 2017-10-13 2019-04-18 Powervision Tech Inc. HOLDING DEVICE WITH MULTIPLE MOUNTING FUNCTIONS AND AIR SYSTEM WITHOUT DRIVER
CN208198834U (zh) * 2018-03-08 2018-12-07 山东奋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空救援无人机
CN208360499U (zh) * 2018-07-02 2019-01-11 安阳全丰航空植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农用植保无人机电动尾翼机构
CN210310884U (zh) * 2019-06-18 2020-04-14 深圳高度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水域救援无人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8922A (zh) * 2019-10-22 2019-12-20 滨州职业学院 一种航海用救援装置及救援方法
CN111959784A (zh) * 2020-07-02 2020-11-20 西安工业大学 一种冰上救援无人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10884U (zh) 水域救援无人机
CN107150804B (zh) 一种翅膀具有三自由度的扑翼飞行器
CN110239712A (zh) 一种水空两栖跨介质仿生机器飞鱼
CN110271668A (zh) 水域救援无人机
CN110053435A (zh) 一种可折叠水陆空三栖四旋翼飞行器
WO2017114245A1 (zh) 一种同轴双桨双马达飞行器
CN107117285A (zh) 设有可折叠无人机支承件的无人机
WO2019041174A1 (zh) 无人机
CN106081090B (zh) 长航时柔性翼可控平台
CN109131885A (zh) 一种用于火灾救援的无人飞行装置
CN208229394U (zh) 智能控制模型飞机
CN208007303U (zh) 一种侦查型警用无人机
CN205872458U (zh) 长航时柔性翼可控平台
CN110271670A (zh) 水域救援无人机及其救生圈搭载装置
CN107985574B (zh) 一种浮力辅升无人机
CN107719663B (zh) 扑翼飞行器的驱动机构及扑翼飞行器
CN113148166A (zh) 一种无人机伤员转运吊舱
CN212149331U (zh) 一种无人机图像采集装置
CN208931628U (zh) 一种小型无人机起落架舱门机构
CN112550751A (zh) 一种辅助起飞的无人机巢及起飞方法
CN210618469U (zh) 水域救援无人机及其救生圈搭载装置
CN206885354U (zh) 一种无人机抛投装置以及无人机
CN109606662B (zh) 一种可折的四旋翼无人机
CN109625269A (zh) 一种用于水上救援的救生效率高的节能型无人飞行装置
CN103407557B (zh) 一种减缓晕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