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65378B - 一种电子元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65378B
CN110265378B CN201910529252.6A CN201910529252A CN110265378B CN 110265378 B CN110265378 B CN 110265378B CN 201910529252 A CN201910529252 A CN 201910529252A CN 110265378 B CN110265378 B CN 1102653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hole
electronic component
semicircula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2925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65378A (zh
Inventor
陈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Fushu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Fushu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Fushu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Fushu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2925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653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653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653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653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653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4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H01L23/48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consisting of soldered or bonded constructions
    • H01L23/495Lead-frames or other flat lea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4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H01L23/48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consisting of soldered or bonded constructions
    • H01L23/495Lead-frames or other flat leads
    • H01L23/49541Geometry of the lead-fram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esting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元件。所述电子元件,包括:电子元件本体和安装板;半圆形通孔,所述半圆形通孔开设于所述电子元件本体上,所述半圆形通孔的直径为零点二毫米;引线框架,所述引线框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半圆形槽,所述半圆形槽开设于所述引线框架上,所述半圆形槽的大小与半圆形通孔的大小相同,所述电子元件本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正面开设有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内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连通有放置槽,两个所述放置槽的内部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标记板和第二标记板。本发明提供的电子元件具有可直观识别以及采用测试设备光检识别产品的正确脚位,为后续的测试提高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元件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元件。
背景技术
电子元件,是电子电路中的基本元素,通常是个别封装,并具有两个或以上的引线或金属接点。电子元件须相互连接以构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电子电路。
电子元件种类繁多,其中包括X2DFN1010-4产品,现有的X2DFN1010-4产品,由于全对称设计,无法识别pin 1#脚位。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子元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元件,解决了现有的X2DFN1010-4产品,由于全对称设计,无法识别pin#脚位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电子元件,包括:电子元件本体和安装板;
半圆形通孔,所述半圆形通孔开设于所述电子元件本体上,所述半圆形通孔的直径为零点二毫米;
引线框架,所述引线框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
半圆形槽,所述半圆形槽开设于所述引线框架上,所述半圆形槽的大小与半圆形通孔的大小相同;
所述半圆形通孔开设于电子元件本体中间散热片的一侧且对应端子的位置,所述半圆形槽与所述半圆形通孔位置对应。
优选的,所述电子元件本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正面开设有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内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连通有放置槽,两个所述放置槽的内部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标记板和第二标记板。
优选的,所述矩形凹槽内表面的一侧设置有防尘组件,所述防尘组件包括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防尘板,所述圆形通孔的内表面连通有环形凹槽,所述防尘板的周表面固定连接有环形支撑板。
优选的,所述防尘板上开设有观察孔,所述观察孔为半圆形,所述防尘板上设置有凸起块。
优选的,所述矩形凹槽内表面的顶部连通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带动组件,所述带动组件包括支撑条和带动柄,所述支撑条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安装槽内表面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条的中间套接有推动块,所述支撑条上且位于推动块的两侧分别套接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
优选的,所述推动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上均开设有矩形通槽,所述矩形通槽内表面的顶部连通有限位槽,所述支撑条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限位槽内表面的顶部和第一滑槽内表面的底部之间设置有滚珠。
优选的,所述支撑条的底部的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条形槽和第二条形槽,所述第一条形槽内部的左侧和第二条形槽内部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带动块。
优选的,两个所述带动块相对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所述第一拉绳的一端通过第一固定块与所述第二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绳的一端通过第二固定块与所述第一滑块固定连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带动块的一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标记板和所述第二标记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的正面开设有第二滑槽。
电子元件,包括以下使用步骤:
S1:转动防尘板一百八十度,防尘板的左侧与半圆形通孔位置重合;
S2:再次转动防尘板一百八十度,防尘板上的观察孔移动至与半圆形通孔位置重合
S3:向右侧推动带动柄,第一标记板向右侧移出至矩形凹槽内部;
S4:向左侧推动第一标记板,第一标记板移动位于连接块左侧的放置槽内部;
S5:向左侧推动带动柄,第二标记板向左侧移出至矩形凹槽内部;
S6:向右侧推动第二标记板,第二标记板移动位于连接块右侧的放置槽内部。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电子元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元件,通过在电子元件本体中间散热片一侧的位置,增加半圆形通孔,通孔对应的端子位置,即可识别为pin#脚位,并且在安装板上设置有对应的引线框架,引线框架与之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大小相同的半圆形槽,通过这种设计可直观识别以及采用测试设备光检识别产品的正确脚位,为后续的测试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电子元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整体的仰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整体的侧视图;
图4为图1所示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引线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电子元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整体的侧视图;
图8为图6所示的连接块的剖视图;
图9为图6所示的支撑条的仰视图;
图10为图6所示的支撑条的局部剖视图;
图11为图6所示的A-A的截面图;
图12为图6所示的连接块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标号:1、电子元件本体,2、半圆形通孔,3、安装板,4、引线框架,5、半圆形槽,6、连接块,7、矩形凹槽,8、防尘组件,81、圆形通孔,82、防尘板,83、观察孔,84、凸起块,85、环形支撑块,86、环形凹槽,9、带动组件,91、支撑条,92、推动块,93、第一滑块,94、第二滑块,95、第一固定块,96、第二固定块,97、带动块,98、第一条形槽,99、第二条形槽,910、第一拉绳,911、第二拉绳,912、矩形通槽,913、第一滑槽,914、限位槽,915、滚珠,916、带动柄,10、放置槽,11、第一标记板,12、第二标记板,13、第二滑槽,14、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中,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电子元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整体的仰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整体的侧视图;图4为图1所示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引线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电子元件本体1和安装板3;
半圆形通孔2,所述半圆形通孔2开设于所述电子元件本体1上,所述半圆形通孔2的直径为零点二毫米;
引线框架4,所述引线框架4设置于所述安装板3上;
半圆形槽5,所述半圆形槽5开设于所述引线框架4上,所述半圆形槽5的大小与半圆形通孔2的大小相同,电子元件本体1为X2DFN1010-4电子产品,电子元件本体1对应安装于安装板3上的引线框架4,其中半圆形通孔2的位置与半圆形槽5对应;
所述半圆形通孔2开设于电子元件本体1中间散热片的一侧且对应端子的位置,所述半圆形槽5与所述半圆形通孔2位置对应
本发明提供的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如下:
通过在电子元件本体1中间散热片一侧的位置,增加半圆形通孔,通孔对应的端子位置,即可识别为pin1#脚位,并且在安装板上设置有对应的引线框架4,引线框架4与之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大小相同的半圆形槽,通过这种设计可直观识别以及采用测试设备光检识别产品的正确脚位,为后续的测试提高效率。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电子元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电子元件本体1中间散热片一侧的位置,增加半圆形通孔,通孔对应的端子位置,即可识别为pin1#脚位,并且在安装板上设置有对应的引线框架4,引线框架4与之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大小相同的半圆形槽,通过这种设计可直观识别以及采用测试设备光检识别产品的正确脚位,为后续的测试提高效率。
第二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和图12,其中,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电子元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的整体的侧视图;
图8为图6所示的连接块的剖视图;图9为图6所示的支撑条的仰视图;图10为图6所示的支撑条的局部剖视图;图11为图6所示的A-A的截面图;图12为图6所示的连接块的局部剖视图。
所述电子元件本体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6,连接块6为绝缘散热材料制成,增加散热性,所述连接块6的正面开设有矩形凹槽7,所述矩形凹槽7内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连通有放置槽10,两个所述放置槽10的内部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标记板11和第二标记板12,可以在第一标记板11上记录该电子元件本体1在电路中的功能,在第二标记板12上记录该电子元件本体1的型号等信息。
所述矩形凹槽7内表面的一侧设置有防尘组件8,所述防尘组件8包括圆形通孔81,圆形通孔81与半圆形通孔2的位置对应,所述圆形通孔8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防尘板82,防尘板82为圆形板,所述圆形通孔81的内表面连通有环形凹槽86,所述防尘板82的周表面固定连接有环形支撑板85,支撑板85位于环形凹槽86内部。
所述防尘板82上开设有观察孔83,观察孔83为与半圆形通孔2相适配的半圆形孔,且对应位置相同,所述观察孔83为半圆形,所述防尘板82上设置有凸起块84,凸起块84为橡胶块,数量有三个。
所述矩形凹槽7内表面的顶部连通有安装槽14,安装槽14与放置槽10连通,所述安装槽14的内部设置有带动组件9,所述带动组件9包括支撑条91和带动柄916,所述支撑条91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安装槽14内表面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条91的中间套接有推动块92,所述支撑条91上且位于推动块92的两侧分别套接有第一滑块93和第二滑块94。
所述推动块92、第一滑块93和第二滑块94上均开设有矩形通槽912,矩形通槽912与支撑条91为间隙配合,所述矩形通槽912内表面的顶部连通有限位槽914,所述支撑条9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913,所述限位槽914内表面的顶部和第一滑槽913内表面的底部之间设置有滚珠915,滚珠915使第一滑块93、第二滑块94和推动块92相对支撑条91移动更加方便。
所述支撑条91的底部的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条形槽98和第二条形槽99,所述第一条形槽98内部的左侧和第二条形槽99内部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带动块97。
两个所述带动块97相对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绳910和第二拉绳911,所述第一拉绳910的一端通过第一固定块95与所述第二滑块9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绳911的一端通过第二固定块96与所述第一滑块93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块95和第二固定块分别固定于第一滑块93和第二滑块94内壁底部的相反的一侧。
两个所述带动块97的一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标记板11和所述第二标记板1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6的正面开设有第二滑槽13,第二滑槽13与安装槽14连通。
所述电子元件,包括以下使用步骤:
S1:转动防尘板82一百八十度,防尘板82的左侧与半圆形通孔2位置重合;
S2:再次转动防尘板82一百八十度,防尘板82上的观察孔83移动至与半圆形通孔2位置重合
S3:向右侧推动带动柄916,第一标记板11向右侧移出至矩形凹槽7内部;
S4:向左侧推动第一标记板11,第一标记板11移动位于连接块6左侧的放置槽10内部;
S5:向左侧推动带动柄916,第二标记板12向左侧移出至矩形凹槽7内部;
S6:向右侧推动第二标记板12,第二标记板12移动位于连接块6右侧的放置槽10内部。
通过在电子元件本体1上开设有半圆形通孔2,方便直观识别以及采用测试设备光检识别产品的正确脚位,但也容易落入灰尘进去,并且现有的电子元件本体1型号一般通常是印在表面顶部的,当电路出现短路,需要检修时,电子元件本体1上的型号可能由于短路变得看不清,很难去辨别型号,且通常一个电路中会有若干个电子元件本体1,长时间后无法记清对应电子元件本体1在电路中的控制那一部分的功能,增加了检修的困难。
当需要去观察识别脚位时,通过转动防尘板82一百八十度,使观察孔83与半圆形通孔2位置对应即可观看识别脚位,当不需要去识别时,可以再次转动防尘板82一百八十度,使观察孔83与半圆形通孔2完全错开,通过防尘板82的实心侧将半圆形通孔2的位置挡住,防止灰尘进入,当电路出现损坏需要检修,可以向右侧推动带动柄916,带动柄916通过推动块92向右侧推动第二滑块94移动,第二滑块94通过第一拉绳910向右侧拉动带动块97,带动块97向右侧拉动第一标记板11向右侧移动,移出放置槽10进入到矩形凹槽7中,可以通过在第一标记板11上看到该电子元件本体1在电路中的功能,如果型号无法识别,可以先将第一标记板11推入放置槽10内部,然后向左侧推动带动柄916,同理推动块92推动第一滑块93,第一滑块93通过第一拉绳910向左侧将第二标记板12拉出,可以通过在第二标记板12上看到电子元件本体1的型号,可以更方便简单的对损坏的电子元件本体1进行更换,使检修更加的方便,高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子元件本体和安装板;
半圆形通孔,所述半圆形通孔开设于所述电子元件本体上,所述半圆形通孔的直径为零点二毫米;
引线框架,所述引线框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
半圆形槽,所述半圆形槽开设于所述引线框架上,所述半圆形槽的大小与半圆形通孔的大小相同;
所述半圆形通孔开设于电子元件本体中间散热片的一侧且对应端子的位置,所述半圆形槽与所述半圆形通孔位置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元件本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正面开设有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内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连通有放置槽,两个所述放置槽的内部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标记板和第二标记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凹槽内表面的一侧设置有防尘组件,所述防尘组件包括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防尘板,所述圆形通孔的内表面连通有环形凹槽,所述防尘板的周表面固定连接有环形支撑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板上开设有观察孔,所述观察孔为半圆形,所述防尘板上设置有凸起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凹槽内表面的顶部连通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带动组件,所述带动组件包括支撑条和带动柄,所述支撑条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安装槽内表面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条的中间套接有推动块,所述支撑条上且位于推动块的两侧分别套接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上均开设有矩形通槽,所述矩形通槽内表面的顶部连通有限位槽,所述支撑条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限位槽内表面的顶部和第一滑槽内表面的底部之间设置有滚珠。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条的底部的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条形槽和第二条形槽,所述第一条形槽内部的左侧和第二条形槽内部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带动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带动块相对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所述第一拉绳的一端通过第一固定块与所述第二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绳的一端通过第二固定块与所述第一滑块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带动块的一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标记板和所述第二标记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的正面开设有第二滑槽。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使用步骤:
S1:转动防尘板一百八十度,防尘板的左侧与半圆形通孔位置重合;
S2:再次转动防尘板一百八十度,防尘板上的观察孔移动至与半圆形通孔位置重合
S3:向右侧推动带动柄,第一标记板向右侧移出至矩形凹槽内部;
S4:向左侧推动第一标记板,第一标记板移动位于连接块左侧的放置槽内部;
S5:向左侧推动带动柄,第二标记板向左侧移出至矩形凹槽内部;
S6:向右侧推动第二标记板,第二标记板移动位于连接块右侧的放置槽内部。
CN201910529252.6A 2019-06-19 2019-06-19 一种电子元件 Active CN1102653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29252.6A CN110265378B (zh) 2019-06-19 2019-06-19 一种电子元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29252.6A CN110265378B (zh) 2019-06-19 2019-06-19 一种电子元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65378A CN110265378A (zh) 2019-09-20
CN110265378B true CN110265378B (zh) 2020-10-23

Family

ID=67919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29252.6A Active CN110265378B (zh) 2019-06-19 2019-06-19 一种电子元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65378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9922A (zh) * 2011-11-22 2014-07-3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子元件模块和该电子元件模块的制造方法
CN104347549A (zh) * 2013-07-30 2015-02-11 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5211761U (zh) * 2015-12-24 2016-05-04 重庆平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薄型贴片封装二极管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68112B2 (en) * 2009-01-14 2013-02-05 Cree Huizhou Opto Limited Aligned multiple emitter package
CN106158809A (zh) * 2015-04-24 2016-11-23 特科芯有限公司 Tsop-48l芯片封装增加识别点的防呆结构
CN205069614U (zh) * 2015-10-29 2016-03-02 江苏矽莱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扁平封装的碳化硅无触点交流开关
CN207883687U (zh) * 2018-02-01 2018-09-18 福建福顺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Sop-8封装引线框架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9922A (zh) * 2011-11-22 2014-07-3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子元件模块和该电子元件模块的制造方法
CN104347549A (zh) * 2013-07-30 2015-02-11 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5211761U (zh) * 2015-12-24 2016-05-04 重庆平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薄型贴片封装二极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65378A (zh) 2019-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66295B2 (en) Electrical test fixture
EP2843765B1 (en) Wire terminal structure
CN107219398B (zh) 电阻测试装置
US822117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9478883B2 (en) Card connector
KR20150030624A (ko) 카드 커넥터
US9960513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0265378B (zh) 一种电子元件
US20170271801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zero-insertion-force forminals
CN201323343Y (zh) 一种无焊点开关插座
CN204168437U (zh) 一种手机摄像模组一体化测试治具
KR20030033974A (ko) 중간기판 전기커넥터
US20100221929A1 (en) Burn-in socket with sliding member movable in dual directions
US6544044B2 (en) Socket for BGA package
CN212519159U (zh) 摄像机组装治具
CN217701727U (zh) 电路板插针焊接定位工装
CN207530156U (zh) 插座连接器
US6498505B2 (en) Jigs for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CN214315756U (zh) 一种免焊接线路板
US6767222B2 (en) Protective contact cover for chip socket
CN203367653U (zh) 电连接器
CN217064080U (zh) 电路板及显示结构
CN220544286U (zh) 一种一体式igbt鱼眼端子
CN215701370U (zh) 一种排针压接装置
CN216747984U (zh) 测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