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44346A - 一种采用地震找矿法的便于运输的冲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用地震找矿法的便于运输的冲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44346A
CN110244346A CN201910536525.XA CN201910536525A CN110244346A CN 110244346 A CN110244346 A CN 110244346A CN 201910536525 A CN201910536525 A CN 201910536525A CN 110244346 A CN110244346 A CN 1102443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trut
fixed
strength
sliding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3652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子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Jingh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Jingh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Jingh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Jingh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3652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44346A/zh
Publication of CN1102443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44346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02Generating seismic energy
    • G01V1/04Detai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02Generating seismic energy
    • G01V1/04Details
    • G01V1/09Transporting arrangements, e.g. on vehic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02Generating seismic energy
    • G01V1/143Generating seismic energy using mechanical driving means, e.g. motor driven shaft
    • G01V1/147Generating seismic energy using mechanical driving means, e.g. motor driven shaft using impact of dropping mass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10Aspects of acoustic signal generation or detection
    • G01V2210/12Signal generation
    • G01V2210/121Active sour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地震找矿法的便于运输的冲击装置,包括底座、顶板、蓄电池、处理器、冲击机构、两个连接机构和若干螺丝,连接机构包括连接组件、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单元、回形框和两个套环,冲击机构包括冲击锤、升降组件、固定板和两个蓄势组件,该采用地震找矿法的便于运输的冲击装置通过连接机构方便将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实现相对转动,减小设备的体型,便于设备的搬运和储藏,不仅如此,冲击机构中通过蓄势组件可将弹簧的部分弹性势能传递给冲击锤,使得冲击锤携带更多的能量冲击地面,产生更大的地震波,便于人们对矿层的探测,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采用地震找矿法的便于运输的冲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产探测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采用地震找矿法的便于运输的冲击装置。
背景技术
地震找矿法是利用人工地震所产生的弹性波进行找矿的方法,是地球物理勘探法中精度较高的一种。在地面某一地点利用炸药爆炸或重锤敲击的能量来激发弹性波在另一地点设置检波器拾取以不同速度从地下岩层截面折返或反射回来的波,用地震仪测量波到达测点的时间和确定地层界面的位置,由于不同岩性的地层界面及沉积间断都能形成地震波速界面,所以,在沉积岩分布地区用地震法研究地层的分层及有关的地质构造问题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使用地震找矿法进行矿产探测时,人们需要借助各种冲击装置将重锤以较快的速度冲击地面,产生冲击波,为了增加重锤的冲量,通常冲击装置的高度较高,但是这些冲击装置结构固定,致使设备搬运储存不便,并且,现有的冲击装置高度位置也十分有限,使得冲击锤下降冲击地面时所携带的能量也有限,进而降低了现有的冲击装置的实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地震找矿法的便于运输的冲击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用地震找矿法的便于运输的冲击装置,包括底座、顶板、蓄电池、处理器、冲击机构、两个连接机构和若干螺丝,所述螺丝设置在底座上,所述顶板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连接机构与底座连接,所述底座的中心处设有开口,所述冲击机构位于顶板的下方,所述蓄电池和处理器均固定在底座的上方,所述处理器内设有天线和PLC,所述天线与PLC电连接;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组件、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支杆固定在顶板的下方,所述第二支杆固定在底座的上方,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的形状均为L形,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支杆的远离顶板的一端通过连接组件与第二支杆的远离底座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单元、回形框和两个套环,两个套环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上,两个套环分别套设在回形框的正对的两侧,所述回形框通过固定单元与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连接;
所述冲击机构包括冲击锤、升降组件、固定板和两个蓄势组件,所述固定板固定在两个第一支杆之间,所述冲击锤位于固定板的下方,所述升降组件位于固定板和顶板之间,所述升降组件与冲击锤传动连接,所述冲击锤的两侧均设有滑环,所述滑环和蓄势组件均与连接机构一一对应,所述滑环套设在第一滑轨上,所述蓄势组件包括平移单元、平移板、弹簧、蓄势板、驱动单元和紧固单元,所述平移单元设置在第二支杆上,所述平移单元与平移板传动连接,所述蓄势板通过弹簧设置在平移板的下方,所述驱动单元与蓄势板传动连接,所述蓄势板抵靠在冲击锤的顶端,所述平移单元通过紧固单元与冲击锤连接,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套环的稳定转动,所述套环的两侧设有夹板,两个夹板分别抵靠在套环的两端,所述夹板固定在回形框上。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的稳定连接,所述第一滑轨的靠近第二滑轨的一端设有第一凹口,所述第二滑轨的靠近第一滑轨的一端设有第二凹口,所述第一凹口内设有磁铁和铁杆,所述磁铁固定在第一凹口内,所述铁杆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凹口内,所述铁杆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凹口内。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固定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固定单元包括螺杆和两个螺纹管,两个螺纹管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上,所述螺杆依次穿过两个螺纹管,所述螺纹管与螺杆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避免螺杆脱离设备,所述固定单元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固定在螺杆上,所述限位板位于两个螺纹管之间。
作为优选,为了控制冲击锤的升降,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电机、轴承、转轴、线盘、吊线和开孔,所述开孔设置在固定板上,所述第一电机和轴承均固定在固定板的上方,所述第一电机与PLC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转轴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设置在轴承内,所述线盘同轴固定在转轴上,所述吊线的一端设置在线盘上,所述吊线的另一端穿过开孔与冲击锤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带动平移板移动,所述平移单元包括第二电机、丝杆、套管和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在固定板的下方,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固定块的下方,所述第二电机与PLC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丝杆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丝杆的另一端设置在套管内,所述套管与平移板固定连接,所述套管抵靠在固定块的下方,所述套管的与丝杆的连接处设有与丝杆匹配的螺纹。
作为优选,为了驱动蓄势板压缩弹簧,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三电机和驱动杆,所述第三电机固定在套管的远离第二电机的一端,所述第三电机与PLC电连接,所述第三电机与驱动杆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抵靠在蓄势板的下方。
作为优选,为了固定冲击锤的位置,所述紧固单元包括竖杆、插杆和插口,所述插口设置在冲击锤上,所述插杆的一端设置在插口内,所述插杆的另一端通过竖杆固定在套管的下方,所述蓄势板与第一支杆的最远距离大于插杆与第一支杆的最远距离。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蓄势板的稳定移动,所述蓄势板的上方设有平板和两个滑杆,所述平板通过滑杆与蓄势板固定连接,所述平移板套设在滑杆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采用地震找矿法的便于运输的冲击装置通过连接机构方便将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实现相对转动,减小设备的体型,便于设备的搬运和储藏,不仅如此,冲击机构中通过蓄势组件可将弹簧的部分弹性势能传递给冲击锤,使得冲击锤携带更多的能量冲击地面,产生更大的地震波,便于人们对矿层的探测,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采用地震找矿法的便于运输的冲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采用地震找矿法的便于运输的冲击装置的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采用地震找矿法的便于运输的冲击装置的冲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
图中:1.底座,2.顶板,3.蓄电池,4.处理器,5.螺丝,6.第一支杆,7.第二支杆,8.第一滑轨,9.第二滑轨,10.回形框,11.套环,12.冲击锤,13.固定板,14.平移板,15.弹簧,16.蓄势板,17.夹板,18.磁铁,19.铁杆,20.螺杆,21.螺纹管,22.限位板,23.第一电机,24.轴承,25.转轴,26.线盘,27.吊线,28.第二电机,29.丝杆,30.套管,31.固定块,32.第三电机,33.驱动杆,34.竖杆,35.插杆,36.平板,37.滑杆,38.滑环。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采用地震找矿法的便于运输的冲击装置,包括底座1、顶板2、蓄电池3、处理器4、冲击机构、两个连接机构和若干螺丝5,所述螺丝5设置在底座1上,所述顶板2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连接机构与底座1连接,所述底座1的中心处设有开口,所述冲击机构位于顶板2的下方,所述蓄电池3和处理器4均固定在底座1的上方,所述处理器4内设有天线和PLC,所述天线与PLC电连接;
PLC,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其实质是一种专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其硬件结构基本上与微型计算机相同,一般用于数据的处理以及指令的接收和输出,用于实现中央控制。
用户在使用该冲击装置时,通过螺丝5将底座1固定安装在地面上,利用连接机构完成设备的连接工作后,用户可通过手机、电脑等遥控装置向设备的顶板2上的处理器4发射无线信号,处理器4内部的天线接收无线信号后,将信号内容传递给PLC,而后PLC控制冲击机构对下方的地面进行冲击,底座1上设有开口,方便冲击机构中的冲击锤12通过开口冲击到地面上,产生地震波,在设备的周围附近通过接收发射的地震波,对岩层的分布进行分析判断,确定矿产的分布状况。顶板2的上方,蓄电池3提供设备运行的电能。
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组件、第一支杆6、第二支杆7、第一滑轨8和第二滑轨9,所述第一支杆6固定在顶板2的下方,所述第二支杆7固定在底座1的上方,所述第一滑轨8和第二滑轨9的形状均为L形,所述第一滑轨8和第二滑轨9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支杆6的远离顶板2的一端通过连接组件与第二支杆7的远离底座1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单元、回形框10和两个套环11,两个套环11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杆6和第二支杆7上,两个套环11分别套设在回形框10的正对的两侧,所述回形框10通过固定单元与第一支杆6和第二支杆7连接;
连接机构中,第一支杆6和第二支杆7通过连接组件相互连接,连接组件内,两个套环11分布与第一支杆6和第二支杆7固定连接,由于套环11套设在回形框10上,使得套环11可在回形框10上转动,进而方便了第一支杆6和第二支杆7的转动,当第一支杆6和第二支杆7转动至位于同一直线时,可增加设备的整体长度,将设备竖直立起来,从而增加设备的整体高度,便于冲击机构对地面产生能量更大的地震波,利用固定单元可将第一支杆6和第二支杆7固定在同一直线上,便于增加设备的结构的稳固度,当设备使用完毕后,通过套环11在回形框10上转动,方便第一支杆6和第二支杆7相对转动,使得第一支杆6和第二支杆7折叠起来,减小设备的整体长度,便于设备的运输和储藏,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如图3所示,所述冲击机构包括冲击锤12、升降组件、固定板13和两个蓄势组件,所述固定板13固定在两个第一支杆6之间,所述冲击锤12位于固定板13的下方,所述升降组件位于固定板13和顶板2之间,所述升降组件与冲击锤12传动连接,所述冲击锤12的两侧均设有滑环38,所述滑环38和蓄势组件均与连接机构一一对应,所述滑环38套设在第一滑轨8上,所述蓄势组件包括平移单元、平移板14、弹簧15、蓄势板16、驱动单元和紧固单元,所述平移单元设置在第二支杆7上,所述平移单元与平移板14传动连接,所述蓄势板16通过弹簧15设置在平移板14的下方,所述驱动单元与蓄势板16传动连接,所述蓄势板16抵靠在冲击锤12的顶端,所述平移单元通过紧固单元与冲击锤12连接,所述弹簧15处于压缩状态。
冲击机构中,固定板13的位置固定在两个第一支杆6之间,通过固定板13上的升降组件启动,可带动冲击锤12向上移动至靠近固定板13后,在冲击锤12向下移动对地面进行冲击震动前,为了使冲击锤12携带更多的能量,便于增大对地面的冲击,此时可通过蓄势组件继续冲击锤12的能量,便于冲击锤12落在地面时,对地表产生更为强大的冲击地震波,使得地震波的传输距离更远,方便对返回的地震波进行检测后确定矿层的分布状况。蓄势组件运行时,由驱动单元作用在蓄势板16上,使得蓄势板16向上移动,靠近平移板14的同时,压缩弹簧15,使得弹簧15储备弹性势能,而后平移单元运行,带动平移板14向固定板13的中心处靠近移动,平移板14带动蓄势板16进入冲击锤12和固定板13之间,同时平移单元带动紧固单元固定冲击锤12的高度位置,而后PLC控制驱动单元脱离蓄势板16,使得压缩的弹簧15推动蓄势板16抵靠在冲击锤12的上方,之后PLC控制升降组件停止运行,而后平移单元带动平移板14靠近第一支杆6,使得紧固单元脱离冲击锤12,同时蓄势板16仍抵靠在冲击锤12的上方,当紧固单元脱离冲击锤12后,冲击锤12失去支撑向下移动的同时,压缩的弹簧15通过蓄势板16对冲击锤12产生向下的推力,并且弹簧15推动蓄势板16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蓄势板16仍抵靠在冲击锤12的下方,在蓄势板16和冲击锤12向下移动分离前,通过蓄势板16将弹簧15蓄积的弹性势能转为冲击锤12的机械能,使冲击锤12下落时携带更多的能量,因此当冲击锤12落在地面上时,冲击锤12对地面产生更大的震动,使得产生更强的冲击地震波,便于人们通过分析地震波确定煤矿的分布,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冲击锤12的两侧,通过滑环38套设在第一滑轨8上,使得冲击锤12向下移动时,带动滑环38向下移动,滑环38依次沿着第一滑轨8和第二滑轨9移动,从而固定了冲击锤12的移动方向,便于冲击锤12对地面上的目标位置实现精准的冲击震动。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套环11的稳定转动,所述套环11的两侧设有夹板17,两个夹板17分别抵靠在套环11的两端,所述夹板17固定在回形框10上。利用抵靠在套环11上的两个夹板17固定在回形框10上,防止套环11沿着其自身轴线滑动,进而保证了套环11在回形框10上的稳定转动。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第一滑轨8和第二滑轨9的稳定连接,所述第一滑轨8的靠近第二滑轨9的一端设有第一凹口,所述第二滑轨9的靠近第一滑轨8的一端设有第二凹口,所述第一凹口内设有磁铁18和铁杆19,所述磁铁18固定在第一凹口内,所述铁杆19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凹口内,所述铁杆19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凹口内。第一第一凹口内的铁杆19插入第二凹口内,使得第一滑轨8和第二滑轨9实现稳定连接,当设备收起来后,第一滑轨8和第二滑轨9随着第一支杆6和第二支杆7转动,此时可将铁杆19收入第一凹口内,利用磁铁18吸引铁杆19,从而固定铁杆19的位置。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固定第一支杆6和第二支杆7,所述固定单元包括螺杆20和两个螺纹管21,两个螺纹管21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杆6和第二支杆7上,所述螺杆20依次穿过两个螺纹管21,所述螺纹管21与螺杆20螺纹连接。利用螺杆20依次穿过两个螺纹管21,从而固定了两个螺纹管21的角度位置,由于两个螺纹管21分别与第一支杆6和第二支杆7固定连接,从而固定了第一支杆6和第二支杆7的相对位置。
作为优选,为了避免螺杆20脱离设备,所述固定单元还包括限位板22,所述限位板22固定在螺杆20上,所述限位板22位于两个螺纹管21之间。由于限位板22无法通过螺纹管21,使得限位板22的移动范围局限在两个螺纹管21之间,进而限定了螺杆20的移动范围,避免螺杆20脱离设备。
如图3所示,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电机23、轴承24、转轴25、线盘26、吊线27和开孔,所述开孔设置在固定板13上,所述第一电机23和轴承24均固定在固定板13的上方,所述第一电机23与PLC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23与转轴25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转轴25的另一端设置在轴承24内,所述线盘26同轴固定在转轴25上,所述吊线27的一端设置在线盘26上,所述吊线27的另一端穿过开孔与冲击锤12连接。
PLC控制第一电机23启动,带动转轴25在轴承24的支撑作用下旋转,使得线盘26收紧,将吊线27卷绕在线盘26上,通过吊线27可带动冲击锤12向上移动,PLC控制第一电机23停机后,冲击锤12受重力影响向下移动,进而实现了冲击锤12的升降移动。
如图4所示,所述平移单元包括第二电机28、丝杆29、套管30和固定块31,所述固定块31固定在固定板13的下方,所述第二电机28固定在固定块31的下方,所述第二电机28与PLC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机28与丝杆29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丝杆29的另一端设置在套管30内,所述套管30与平移板14固定连接,所述套管30抵靠在固定块31的下方,所述套管30的与丝杆29的连接处设有与丝杆29匹配的螺纹。
利用固定块31固定在固定板13的下方,便于固定第二电机28的位置,同时套管30抵靠在固定板13的下方,从而固定了套管30的移动方向,PLC控制第二电机28启动,带动丝杆29旋转,丝杆29通过螺纹作用在套管30上,使得套管30沿着丝杆29的轴线,紧贴固定块31的下表面移动,进而带动平移板14移动。
作为优选,为了驱动蓄势板16压缩弹簧15,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三电机32和驱动杆33,所述第三电机32固定在套管30的远离第二电机28的一端,所述第三电机32与PLC电连接,所述第三电机32与驱动杆33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杆33的另一端抵靠在蓄势板16的下方。PLC控制第三电机32启动,带动驱动杆33旋转,驱动杆33的远离第三电机32的一端从最底端向上转动时,可推动蓄势板16向上移动,压缩弹簧15,而驱动杆33反向转动时,可脱离蓄势板16,便于弹簧15通过蓄势板16将能量传递给冲击锤12。
作为优选,为了固定冲击锤12的位置,所述紧固单元包括竖杆34、插杆35和插口,所述插口设置在冲击锤12上,所述插杆35的一端设置在插口内,所述插杆35的另一端通过竖杆34固定在套管30的下方,所述蓄势板16与第一支杆6的最远距离大于插杆35与第一支杆6的最远距离。当套管30带动平移板14远离第一支杆6移动时,套管30通过竖杆34带动插杆35远离第一支杆6移动,使得插杆35插入冲击锤12的插口内,对冲击锤12的高度位置,而后PLC控制升降组件中的第一电机23停机后,再控制平移单元带动平移板14靠近第一支杆6,此时套管30通过竖杆34带动插杆35靠近第一支杆6,同时蓄势板16也靠近第一支杆6,由于蓄势板16与第一支杆6的最远距离大于插杆35与第一支杆6的最远距离,使得插杆35脱离冲击锤12的插口后,蓄势板16仍然抵靠在冲击锤12的下方,此时冲击锤12受重力影响向下移动,而蓄势板16也因弹簧15的推动向下移动,在蓄势板16和冲击锤12分离前,弹簧15将部分弹性势能通过蓄势板16传递给冲击锤12,以增大冲击锤12对地面的冲击震动。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蓄势板16的稳定移动,所述蓄势板16的上方设有平板36和两个滑杆37,所述平板36通过滑杆37与蓄势板16固定连接,所述平移板14套设在滑杆37上。当弹簧15的形变量发生变化时,蓄势板16沿着滑杆37的轴线进行位移,而利用平板36可防止滑杆37脱离平移板14,进而实现了蓄势板16的稳定移动。
该冲击装置中,通过连接组件实现第一支杆6和第二支杆7的连接,便于增大设备的整体长度,并利用固定单元固定第一支杆6和第二支杆7的相对位置,使得设备更稳固,通过增加设备的长度,便于增大冲击锤12对地面冲击的能量,而在设备使用完毕后,利用连接组件便于第一支杆6和第二支杆7的转动,将第一支杆6和第二支杆7转动至相对平行的角度,可减小设备的体型,便于设备的搬运储藏,不仅如此,在对地面冲击时,通过蓄势组件可将弹簧15的部分弹性势能通过蓄势板16传递给冲击锤12,使得冲击锤12冲击地面时携带更多的能量,产生更多的地震冲击波,方便对矿产层的分析确定,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采用地震找矿法的便于运输的冲击装置通过连接机构方便将第一支杆6和第二支杆7实现相对转动,减小设备的体型,便于设备的搬运和储藏,不仅如此,冲击机构中通过蓄势组件可将弹簧15的部分弹性势能传递给冲击锤12,使得冲击锤12携带更多的能量冲击地面,产生更大的地震波,便于人们对矿层的探测,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采用地震找矿法的便于运输的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顶板(2)、蓄电池(3)、处理器(4)、冲击机构、两个连接机构和若干螺丝(5),所述螺丝(5)设置在底座(1)上,所述顶板(2)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连接机构与底座(1)连接,所述底座(1)的中心处设有开口,所述冲击机构位于顶板(2)的下方,所述蓄电池(3)和处理器(4)均固定在底座(1)的上方,所述处理器(4)内设有天线和PLC,所述天线与PLC电连接;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组件、第一支杆(6)、第二支杆(7)、第一滑轨(8)和第二滑轨(9),所述第一支杆(6)固定在顶板(2)的下方,所述第二支杆(7)固定在底座(1)的上方,所述第一滑轨(8)和第二滑轨(9)的形状均为L形,所述第一滑轨(8)和第二滑轨(9)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支杆(6)的远离顶板(2)的一端通过连接组件与第二支杆(7)的远离底座(1)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单元、回形框(10)和两个套环(11),两个套环(11)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杆(6)和第二支杆(7)上,两个套环(11)分别套设在回形框(10)的正对的两侧,所述回形框(10)通过固定单元与第一支杆(6)和第二支杆(7)连接;
所述冲击机构包括冲击锤(12)、升降组件、固定板(13)和两个蓄势组件,所述固定板(13)固定在两个第一支杆(6)之间,所述冲击锤(12)位于固定板(13)的下方,所述升降组件位于固定板(13)和顶板(2)之间,所述升降组件与冲击锤(12)传动连接,所述冲击锤(12)的两侧均设有滑环(38),所述滑环(38)和蓄势组件均与连接机构一一对应,所述滑环(38)套设在第一滑轨(8)上,所述蓄势组件包括平移单元、平移板(14)、弹簧(15)、蓄势板(16)、驱动单元和紧固单元,所述平移单元设置在第二支杆(7)上,所述平移单元与平移板(14)传动连接,所述蓄势板(16)通过弹簧(15)设置在平移板(14)的下方,所述驱动单元与蓄势板(16)传动连接,所述蓄势板(16)抵靠在冲击锤(12)的顶端,所述平移单元通过紧固单元与冲击锤(12)连接,所述弹簧(15)处于压缩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地震找矿法的便于运输的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11)的两侧设有夹板(17),两个夹板(17)分别抵靠在套环(11)的两端,所述夹板(17)固定在回形框(10)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地震找矿法的便于运输的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8)的靠近第二滑轨(9)的一端设有第一凹口,所述第二滑轨(9)的靠近第一滑轨(8)的一端设有第二凹口,所述第一凹口内设有磁铁(18)和铁杆(19),所述磁铁(18)固定在第一凹口内,所述铁杆(19)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凹口内,所述铁杆(19)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凹口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地震找矿法的便于运输的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包括螺杆(20)和两个螺纹管(21),两个螺纹管(21)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杆(6)和第二支杆(7)上,所述螺杆(20)依次穿过两个螺纹管(21),所述螺纹管(21)与螺杆(20)螺纹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用地震找矿法的便于运输的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还包括限位板(22),所述限位板(22)固定在螺杆(20)上,所述限位板(22)位于两个螺纹管(21)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地震找矿法的便于运输的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电机(23)、轴承(24)、转轴(25)、线盘(26)、吊线(27)和开孔,所述开孔设置在固定板(13)上,所述第一电机(23)和轴承(24)均固定在固定板(13)的上方,所述第一电机(23)与PLC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23)与转轴(25)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转轴(25)的另一端设置在轴承(24)内,所述线盘(26)同轴固定在转轴(25)上,所述吊线(27)的一端设置在线盘(26)上,所述吊线(27)的另一端穿过开孔与冲击锤(12)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地震找矿法的便于运输的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单元包括第二电机(28)、丝杆(29)、套管(30)和固定块(31),所述固定块(31)固定在固定板(13)的下方,所述第二电机(28)固定在固定块(31)的下方,所述第二电机(28)与PLC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机(28)与丝杆(29)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丝杆(29)的另一端设置在套管(30)内,所述套管(30)与平移板(14)固定连接,所述套管(30)抵靠在固定块(31)的下方,所述套管(30)的与丝杆(29)的连接处设有与丝杆(29)匹配的螺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采用地震找矿法的便于运输的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三电机(32)和驱动杆(33),所述第三电机(32)固定在套管(30)的远离第二电机(28)的一端,所述第三电机(32)与PLC电连接,所述第三电机(32)与驱动杆(33)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杆(33)的另一端抵靠在蓄势板(16)的下方。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采用地震找矿法的便于运输的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单元包括竖杆(34)、插杆(35)和插口,所述插口设置在冲击锤(12)上,所述插杆(35)的一端设置在插口内,所述插杆(35)的另一端通过竖杆(34)固定在套管(30)的下方,所述蓄势板(16)与第一支杆(6)的最远距离大于插杆(35)与第一支杆(6)的最远距离。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地震找矿法的便于运输的冲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势板(16)的上方设有平板(36)和两个滑杆(37),所述平板(36)通过滑杆(37)与蓄势板(16)固定连接,所述平移板(14)套设在滑杆(37)上。
CN201910536525.XA 2019-06-20 2019-06-20 一种采用地震找矿法的便于运输的冲击装置 Withdrawn CN1102443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36525.XA CN110244346A (zh) 2019-06-20 2019-06-20 一种采用地震找矿法的便于运输的冲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36525.XA CN110244346A (zh) 2019-06-20 2019-06-20 一种采用地震找矿法的便于运输的冲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44346A true CN110244346A (zh) 2019-09-17

Family

ID=67888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36525.XA Withdrawn CN110244346A (zh) 2019-06-20 2019-06-20 一种采用地震找矿法的便于运输的冲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4434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9316A (zh) * 2019-10-22 2019-12-24 辽宁科技大学 一种隧道内微震监测传感器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1983669A (zh) * 2020-07-29 2020-11-24 河海大学 一种便携式地震波击发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402984A1 (ru) * 1986-12-10 1988-06-15 Центрально-Казахстанское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Геологическ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возбуждени сейсмических колебаний падающим грузом
US20050224279A1 (en) * 2004-04-09 2005-10-13 Vecta Technology, L.P. Accelerated weight drop configurable for use as a shear wave seismic energy source and a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US20060118353A1 (en) * 2004-09-17 2006-06-08 Quinn Mark K Rotary actuated seismic source and methods for continuous direct-push downhole seismic testing
CN203084209U (zh) * 2012-12-28 2013-07-2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震源装置
CN103576184A (zh) * 2013-10-11 2014-02-12 赵明 一种冲击式地震波发生装置
CN204009090U (zh) * 2014-08-08 2014-12-10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组合式地震勘探震源发生装置
CN104635257A (zh) * 2015-02-03 2015-05-20 长安大学 一种浅层地震勘探震源仪
CN107461145A (zh) * 2017-08-07 2017-12-12 安陆市友谊粮油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施工用打桩装置
CN107762499A (zh) * 2017-10-17 2018-03-06 深圳市晓控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用于石油勘探的智能型磁力探测装置
CN208872881U (zh) * 2018-09-18 2019-05-17 上海市岩土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震源车
CN109881673A (zh) * 2019-02-25 2019-06-14 安徽瑞达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力度可调型锤式打桩机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402984A1 (ru) * 1986-12-10 1988-06-15 Центрально-Казахстанское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Геологическ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возбуждени сейсмических колебаний падающим грузом
US20050224279A1 (en) * 2004-04-09 2005-10-13 Vecta Technology, L.P. Accelerated weight drop configurable for use as a shear wave seismic energy source and a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US20060118353A1 (en) * 2004-09-17 2006-06-08 Quinn Mark K Rotary actuated seismic source and methods for continuous direct-push downhole seismic testing
CN203084209U (zh) * 2012-12-28 2013-07-2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震源装置
CN103576184A (zh) * 2013-10-11 2014-02-12 赵明 一种冲击式地震波发生装置
CN204009090U (zh) * 2014-08-08 2014-12-10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组合式地震勘探震源发生装置
CN104635257A (zh) * 2015-02-03 2015-05-20 长安大学 一种浅层地震勘探震源仪
CN107461145A (zh) * 2017-08-07 2017-12-12 安陆市友谊粮油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施工用打桩装置
CN107762499A (zh) * 2017-10-17 2018-03-06 深圳市晓控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用于石油勘探的智能型磁力探测装置
CN208872881U (zh) * 2018-09-18 2019-05-17 上海市岩土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震源车
CN109881673A (zh) * 2019-02-25 2019-06-14 安徽瑞达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力度可调型锤式打桩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9316A (zh) * 2019-10-22 2019-12-24 辽宁科技大学 一种隧道内微震监测传感器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1983669A (zh) * 2020-07-29 2020-11-24 河海大学 一种便携式地震波击发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20015B (zh) 超声波钻探采样测试试验平台
CN110244346A (zh) 一种采用地震找矿法的便于运输的冲击装置
CN101798923B (zh) 远程控制矿井掘进工作面超前探测预报的系统及方法
CN104635257B (zh) 一种浅层地震勘探震源仪
CN107561577B (zh) 一种天然气开采用地震仪隐藏式放置装置
CN101343997A (zh) 一种水平长钻孔随钻测斜仪
CN208963600U (zh) 一种环境地质检测装置
CN107762499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用于石油勘探的智能型磁力探测装置
CN207776892U (zh) 一种锚杆全长锚固与锚索注浆组合加固装置
CN207437067U (zh) 一种便携式小型地质取样钻机
CN208091746U (zh) 一种便携式地质勘探取样机
CN2344544Y (zh) 一种推靠式井径微电极组合测井仪
CN208140397U (zh) 一种石油地质勘探用土样采集装置
CN209673415U (zh) 一种公路工程用原状土取样装置
CN209589718U (zh) 一种钻柱摩阻扭矩测试试验装置
CN209525126U (zh) 一种地质勘查取样装置
CN107884842A (zh) 一种用于沼泽地区的物理勘探装置
CN204389699U (zh) 一种浅层地震勘探震源仪
CN215718461U (zh) 一种矿山勘查用钻探设备
CN204422767U (zh) 一种挂钩释放机构
CN115356150A (zh) 一种地质勘探岩石取样器
CN213654749U (zh) 一种用于矿山勘测施工的钻探装置
CN104635256B (zh) 一种挂钩释放机构
CN208872882U (zh) 一种天然气开采用地震仪
CN109342103A (zh) 一种自动化机械钻井用取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917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