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40681A - 复合破乳剂及其组合物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复合破乳剂及其组合物和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240681A CN110240681A CN201810188279.9A CN201810188279A CN110240681A CN 110240681 A CN110240681 A CN 110240681A CN 201810188279 A CN201810188279 A CN 201810188279A CN 110240681 A CN110240681 A CN 11024068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ammonium
- penta
- bis
- demulsification
- cation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0/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aliphatic unsaturated end or side groups
- C08F290/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aliphatic unsaturated end or side group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unsaturated end groups
- C08F290/06—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 C08F290/062—Polyeth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5/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 C08G65/2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from cyclic ethers and other compounds
- C08G65/2603—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from cyclic ethers and other compounds the other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C08G65/260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from cyclic ethers and other compounds the other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containing hydroxyl groups
- C08G65/261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from cyclic ethers and other compounds the other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containing hydroxyl groups containing aromatic or arylaliphatic hydroxyl group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5/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 C08G65/32—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G65/329—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with organic compounds
- C08G65/331—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with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C08G65/332—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with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containing carboxyl groups, or halides, or esters thereof
- C08G65/3322—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with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containing carboxyl groups, or halides, or esters thereof acyclic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04—Polysiloxanes
- C08G77/06—Preparatory process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04—Polysiloxanes
- C08G77/14—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silicon bound to oxygen-containing groups
- C08G77/16—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silicon bound to oxygen-containing groups to hydroxyl group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8/00—Compositions for drilling of boreholes or wells; Compositions for treating boreholes or wells, e.g. for completion or for remedial operations
- C09K8/58—Compositions for 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i.e. for improving the mobility of the oil, e.g. displacing fluid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650/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650/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post-polymerisation functionalisation
- C08G2650/04—End-capp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的破乳领域,具体涉及复合破乳剂及其组合物和应用。该组合物含有阳离子羟基硅油和破乳用聚合物;其中,阳离子羟基硅油为由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经乳液聚合反应而得,破乳用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1)在醚化催化剂存在下,由起始剂、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反应得到嵌段聚醚;(2)在酯化催化剂和阻聚剂存在下,所述嵌段聚醚与不饱和羧酸酯进行酯交换反应,以使得嵌段聚醚的末端带有不饱和羧酸酯,而后减压蒸馏除去醇,得到酯化产物;(3)在自由基引发剂和聚合助剂存在下,将所述酯化产物与阳离子不饱和单体进行聚合反应。本发明提供的破乳剂可以在较低用量下对二元复合驱采出液获得优越的破乳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的破乳领域,具体涉及复合破乳剂及其组合物和应用。
背景技术
二元复合驱是指采用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来提高采收率的技术,由于使用更高效的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以及改进的油藏模型,二元复合驱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随之而来的是,由于二元复合驱采出液中含有高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破乳非常困难。
人们尝试传统的非离子破乳剂破乳,但效果不理想,比常规原油破乳剂的用量要大几十到上百倍,虽然采用特制的非离子破乳剂,如CN101029253A和CN1570034A,可以提高破乳效果,但对于二元复合驱稠油采出液破乳仍不理想。也有加入铝盐和传统的阳离子聚合物絮凝剂,但是会在油相的底部产生粘性的沉淀物,污染油相。
CN1621123A报道了将嵌段聚醚与含铝盐或硅酸乙酯的成核纳米材料反应制备核膜结构破乳剂,用于化学驱采出液破乳,但含硅的破乳剂在油相残留可能会对后续加工产生影响;CN102233249A和CN104479731A使用树枝状聚酰胺-胺阳离子化合物,可以作为油田污水的反相破乳剂,对表面活性剂含量高的二元驱稠油采出液破乳,加量仍然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常规阳离子絮凝剂引起的粘性沉淀物问题,同时降低加量的复合破乳剂及其组合物和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复合破乳剂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阳离子羟基硅油和破乳用聚合物;其中,所述阳离子羟基硅油为由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经乳液聚合反应而得;
其中,所述破乳用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1)在醚化催化剂存在下,由起始剂、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反应得到嵌段聚醚;其中,所述嵌段聚醚包括与起始剂结合的聚醚链段,所述聚醚链段为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反应形成的嵌段共聚物;所述起始剂为带有羟基、羧基和胺基中的一种或多种基团的有机化合物;
(2)在酯化催化剂和阻聚剂存在下,所述嵌段聚醚与不饱和羧酸酯进行酯交换反应,以使得嵌段聚醚的末端带有不饱和羧酸酯,而后减压蒸馏除去醇,得到酯化产物;
(3)在自由基引发剂和聚合助剂存在下,将所述酯化产物与阳离子不饱和单体进行聚合反应,以在嵌段聚醚的不饱和羧酸酯末端连接由阳离子不饱和单体形成的聚合链段,由此得到所述破乳用聚合物;
所述酯化产物和阳离子不饱和单体的用量的重量比为1:1-10。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含有上述组合物的复合破乳剂。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上述复合破乳剂在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的破乳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破乳剂在所述阳离子羟基硅油和破乳用聚合物的协同作用下,可以在较低用量下对二元复合驱采出液获得优越的破乳效果,而且可以避免常规阳离子絮凝剂引起的粘性沉淀物问题,避免对油品的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复合破乳剂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阳离子羟基硅油和破乳用聚合物;其中,所述阳离子羟基硅油为由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经乳液聚合反应而得;
其中,所述破乳用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1)在醚化催化剂存在下,由起始剂、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反应得到嵌段聚醚;其中,所述嵌段聚醚包括与起始剂结合的聚醚链段,所述聚醚链段为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反应形成的嵌段共聚物;所述起始剂为带有羟基、羧基和胺基中的一种或多种基团的有机化合物;
(2)在酯化催化剂和阻聚剂存在下,所述嵌段聚醚与不饱和羧酸酯进行酯交换反应,以使得嵌段聚醚的末端带有不饱和羧酸酯,而后减压蒸馏除去醇,得到酯化产物;
(3)在自由基引发剂和聚合助剂存在下,将所述酯化产物与阳离子不饱和单体进行聚合反应,以在嵌段聚醚的不饱和羧酸酯末端连接由阳离子不饱和单体形成的聚合链段,由此得到所述破乳用聚合物;
所述酯化产物和阳离子不饱和单体的用量的重量比为1:1-10。
根据本发明,本发明的复合破乳剂组合物通过所述阳离子羟基硅油和破乳用聚合物的协同,能够使得二元复合驱采出液获得更为优越的破乳效果。
根据本发明,如上所的,所述破乳用聚合物由特定的方法制备得到,在所述破乳用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所述起始剂与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聚合使得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的聚合嵌段与起始剂连接,而后再分步加入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继续在前一个嵌段基础上形成新的嵌段。这样的嵌段可以是双嵌段的,也可以是多嵌段的。当然,每分子起始剂可以与多条这样的嵌段结构键合。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起始剂先与环氧丙烷的聚合嵌段连接,该环氧丙烷的聚合嵌段再与环氧乙烷的聚合嵌段连接,该环氧乙烷的聚合嵌段再与新的环氧丙烷的聚合嵌段连接,形成起始剂-环氧丙烷的聚合嵌段-环氧乙烷的聚合嵌段-环氧丙烷的聚合嵌段的三嵌段结构。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起始剂先与环氧丙烷的聚合嵌段连接,该环氧丙烷的聚合嵌段再与环氧乙烷的聚合嵌段连接,形成起始剂-环氧丙烷的聚合嵌段-环氧乙烷的聚合嵌段的双嵌段结构。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用量的重量比为0.1-10:1,优选为0.25-2.5:1。
根据本发明,所述起始剂可以为醇、胺、酚、羧酸、酰胺、酚醛树脂、酚胺树脂和多乙烯多胺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一元醇、二元醇、烷基酚醛树脂、烷基酚胺树脂和多乙烯多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烷基酚醛树脂和/或多乙烯多胺。其中,所述烷基酚醛树脂例如可以为壬基酚醛树脂、辛基酚醛树脂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多乙烯多胺例如可以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五乙烯六胺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起始剂与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总用量的重量比为1:10-700。
根据本发明,所述醚化催化剂是指可以催化环氧乙烷和/或环氧丙烷聚合得到聚醚类聚合物的催化剂,这样的催化剂可以为碱类催化剂,例如可以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金属钠、金属锂和金属钾中的一种或多种;也可以为路易斯酸,例如为BF3、AlCl3等;还可以为配位阳离子聚合用催化剂,例如具有金属氧键的化合物和碱土金属化合物等。优选地,所述醚化催化剂为碱类催化剂,更优选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金属钠、金属锂和金属钾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以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总用量为基准,所述醚化催化剂的用量为0.1-2重量%。
根据本发明,制备嵌段聚醚的条件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的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聚合反应的条件,例如可以在100-150℃下进行,为了制得嵌段聚合物,可以在每次单体基本反应完全后再加入下一种的单体。
根据本发明,步骤(2)中,通过酯交换反应的方式,可以使得嵌段聚醚的羟基与不饱和羧酸酯反应,以生成副产物醇,以及使得不饱和羧酸酯与嵌段聚醚的末端以酯键连接,得到本发明所需的在末端带有不饱和羧酸酯的嵌段聚醚,再通过减压蒸馏的方式可以轻易地除去醇,得到酯化产物。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步骤(2)中采用的嵌段聚醚为以烷基酚醛树脂为起始剂得到的嵌段聚醚A和以多乙烯多胺为起始剂得到的嵌段聚醚B的组合。更优选地,所述嵌段聚醚A和嵌段聚醚B的重量比为1:0.2-5,优选为1:0.5-1。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不饱和羧酸酯为不饱和羧酸的甲酯或乙酯,优选为甲酯,更优选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马来酸二甲酯、马来酸单甲酯、富马酸二甲酯、富马酸单甲酯、衣康酸二甲酯和衣康酸单甲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所述嵌段聚醚与不饱和羧酸酯的配比可以在较宽范围内变动,优选地,所述嵌段聚醚与不饱和羧酸酯的用量的重量比为100:0.5-100,优选为100:0.8-50,更优选为100:1-10。
根据本发明,所述酯化催化剂是可以催化上述酯交换反应的催化剂,优选为酸类催化剂,更优选为硫酸、磷酸和对甲苯磺酸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以嵌段聚醚和不饱和羧酸酯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酯化催化剂的用量为0.1-8重量%,优选为0.4-1.5重量%。
根据本发明,所述阻聚剂可以阻止不饱和羧酸酯之间发生聚合反应,优选地,所述阻聚剂为对苯二酚和/或对羟基苯甲醚。更优选地,以嵌段聚醚和不饱和羧酸酯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阻聚剂的用量为0.1-1重量%,优选为0.2-0.6重量%。
根据本发明,优选情况下,步骤(2)中,所述酯交换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80-120℃,时间为1-10h。
根据本发明,步骤(3)中,加入的阳离子不饱和单体将与酯化产物上连接的不饱和羧酸酯的不饱和键之间发生自由基聚合反应,以在不饱和羧酸酯后连接上由阳离子不饱和单体形成的聚合链段,从而得到本发明的破乳剂。
根据本发明,所述酯化产物和阳离子不饱和单体的用量的重量比需要在1:1-10的范围内,优选地,所述酯化产物和阳离子不饱和单体的用量的重量比为1:2-4。
根据本发明,所述阳离子不饱和单体为烯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2-(甲基丙烯酰胺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3-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自由基引发剂可以为能够引发本发明的上述聚合反应的任何引发剂,优选地,所述自由基引发剂为过硫酸钾、过硫酸铵、过氧化二异丙苯和过氧化二苯甲酰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所述自由基引发剂的用量可以在较宽范围内变动,优选地,以所述酯化产物和阳离子不饱和单体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自由基引发剂的用量为1-10重量%,优选为6-8重量%。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聚合助剂为Na4EDTA、Na2EDTA、EDTA和DTPA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所述聚合助剂的用量可以在较宽范围内变动,优选地,以所述酯化产物和阳离子不饱和单体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聚合助剂的用量为0.5-5重量%,优选为0.8-1.2重量%。
根据本发明,所述聚合反应优选在水存在下进行,优选地,以所述酯化产物和阳离子不饱和单体的总重量为基准,该水的用量为30-80重量%,优选为40-70重量%。
根据本发明,优选情况下,步骤(3)中,所述聚合反应包括:先在40-60℃下反应1-10h,而后在60-90℃下反应1-10h。更优选地,所述聚合反应包括:先在45-55℃下反应2-5h,而后在65-80℃下反应2-5h。
根据本发明,所述阳离子羟基硅油为由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经乳液聚合反应而得,这样的阳离子羟基硅油可以是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与范围较宽的种类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经乳液聚合反应而得产物。例如,所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长链烷基三C1-C4烷基卤化铵、长链烷基苯基二C1-C4烷基卤化铵、长链烷基苄基二C1-C4烷基卤化铵、二卤化N,N'-二(长链烷基二C1-C4烷基)-3-氧杂-1,5-戊二铵和二卤化N,N'-二(长链烷基二C1-C4烷基)-3-氮杂-1,5-戊二铵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具体实例例如可以选自辛基三甲基氯化铵、辛基三乙基氯化铵、辛基三甲基溴化铵、辛基三乙基溴化铵、壬基三甲基氯化铵、壬基三乙基氯化铵、壬基三甲基溴化铵、壬基三乙基溴化铵、癸基三甲基氯化铵、癸基三乙基氯化铵、癸基三甲基溴化铵、癸基三乙基溴化铵、十一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一烷基三乙基氯化铵、十一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一烷基三乙基溴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三乙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三乙基溴化铵、十三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三烷基三乙基氯化铵、十三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三烷基三乙基溴化铵、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四烷基三乙基氯化铵、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四烷基三乙基溴化铵、十五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五烷基三乙基氯化铵、十五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五烷基三乙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六烷基三乙基氯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十七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七烷基三乙基氯化铵、十七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七烷基三乙基溴化铵、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八烷基三乙基氯化铵、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八烷基三乙基溴化铵、十九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九烷基三乙基氯化铵、十九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九烷基三乙基溴化铵、二十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二十烷基三乙基氯化铵、二十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二十烷基三乙基溴化铵、辛基苯基二甲基氯化铵、辛基苯基二乙基氯化铵、辛基苯基二甲基溴化铵、辛基苯基二乙基溴化铵、壬基苯基二甲基氯化铵、壬基苯基二乙基氯化铵、壬基苯基二甲基溴化铵、壬基苯基二乙基溴化铵、癸基苯基二甲基氯化铵、癸基苯基二乙基氯化铵、癸基苯基二甲基溴化铵、癸基苯基二乙基溴化铵、十一烷基苯基二甲基氯化铵、十一烷基苯基二乙基氯化铵、十一烷基苯基二甲基溴化铵、十一烷基苯基二乙基溴化铵、十二烷基苯基二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苯基二乙基氯化铵、十二烷基苯基二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苯基二乙基溴化铵、十三烷基苯基二甲基氯化铵、十三烷基苯基二乙基氯化铵、十三烷基苯基二甲基溴化铵、十三烷基苯基二乙基溴化铵、十四烷基苯基二甲基氯化铵、十四烷基苯基二乙基氯化铵、十四烷基苯基二甲基溴化铵、十四烷基苯基二乙基溴化铵、十五烷基苯基二甲基氯化铵、十五烷基苯基二乙基氯化铵、十五烷基苯基二甲基溴化铵、十五烷基苯基二乙基溴化铵、十六烷基苯基二甲基氯化铵、十六烷基苯基二乙基氯化铵、十六烷基苯基二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苯基二乙基溴化铵、十七烷基苯基二甲基氯化铵、十七烷基苯基二乙基氯化铵、十七烷基苯基二甲基溴化铵、十七烷基苯基二乙基溴化铵、十八烷基苯基二甲基氯化铵、十八烷基苯基二乙基氯化铵、十八烷基苯基二甲基溴化铵、十八烷基苯基二乙基溴化铵、十九烷基苯基二甲基氯化铵、十九烷基苯基二乙基氯化铵、十九烷基苯基二甲基溴化铵、十九烷基苯基二乙基溴化铵、二十烷基苯基二甲基氯化铵、二十烷基苯基二乙基氯化铵、二十烷基苯基二甲基溴化铵、二十烷基苯基二乙基溴化铵、辛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辛基苄基二乙基氯化铵、辛基苄基二甲基溴化铵、辛基苄基二乙基溴化铵、壬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壬基苄基二乙基氯化铵、壬基苄基二甲基溴化铵、壬基苄基二乙基溴化铵、癸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癸基苄基二乙基氯化铵、癸基苄基二甲基溴化铵、癸基苄基二乙基溴化铵、十一烷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十一烷基苄基二乙基氯化铵、十一烷基苄基二甲基溴化铵、十一烷基苄基二乙基溴化铵、十二烷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苄基二乙基氯化铵、十二烷基苄基二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苄基二乙基溴化铵、十三烷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十三烷基苄基二乙基氯化铵、十三烷基苄基二甲基溴化铵、十三烷基苄基二乙基溴化铵、十四烷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十四烷基苄基二乙基氯化铵、十四烷基苄基二甲基溴化铵、十四烷基苄基二乙基溴化铵、十五烷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十五烷基苄基二乙基氯化铵、十五烷基苄基二甲基溴化铵、十五烷基苄基二乙基溴化铵、十六烷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十六烷基苄基二乙基氯化铵、十六烷基苄基二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苄基二乙基溴化铵、十七烷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十七烷基苄基二乙基氯化铵、十七烷基苄基二甲基溴化铵、十七烷基苄基二乙基溴化铵、十八烷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十八烷基苄基二乙基氯化铵、十八烷基苄基二甲基溴化铵、十八烷基苄基二乙基溴化铵、十九烷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十九烷基苄基二乙基氯化铵、十九烷基苄基二甲基溴化铵、十九烷基苄基二乙基溴化铵、二十烷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二十烷基苄基二乙基氯化铵、二十烷基苄基二甲基溴化铵、二十烷基苄基二乙基溴化铵、二氯化N,N'-二(辛基二甲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辛基二乙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辛基二甲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辛基二乙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壬基二甲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壬基二乙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壬基二甲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壬基二乙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癸基二甲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癸基二乙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癸基二甲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癸基二乙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一烷基二甲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一烷基二乙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一烷基二甲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一烷基二乙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二烷基二甲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二烷基二乙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二烷基二甲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二烷基二乙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三烷基二甲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三烷基二乙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三烷基二甲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三烷基二乙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四烷基二甲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四烷基二乙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四烷基二甲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四烷基二乙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五烷基二甲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五烷基二乙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五烷基二甲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五烷基二乙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六烷基二甲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六烷基二乙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六烷基二甲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六烷基二乙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七烷基二甲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七烷基二乙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七烷基二甲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七烷基二乙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八烷基二甲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八烷基二乙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八烷基二甲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八烷基二乙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九烷基二甲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九烷基二乙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九烷基二甲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九烷基二乙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二十烷基二甲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二十烷基二乙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二十烷基二甲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二十烷基二乙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辛基二甲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辛基二乙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辛基二甲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辛基二乙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壬基二甲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壬基二乙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壬基二甲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壬基二乙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癸基二甲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癸基二乙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癸基二甲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癸基二乙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一烷基二甲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一烷基二乙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一烷基二甲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一烷基二乙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二烷基二甲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二烷基二乙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二烷基二甲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二烷基二乙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三烷基二甲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三烷基二乙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三烷基二甲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三烷基二乙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四烷基二甲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四烷基二乙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四烷基二甲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四烷基二乙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五烷基二甲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五烷基二乙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五烷基二甲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五烷基二乙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六烷基二甲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六烷基二乙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六烷基二甲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六烷基二乙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七烷基二甲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七烷基二乙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七烷基二甲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七烷基二乙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八烷基二甲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八烷基二乙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八烷基二甲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八烷基二乙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九烷基二甲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九烷基二乙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九烷基二甲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九烷基二乙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二十烷基二甲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二十烷基二乙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二十烷基二甲基)-3-氮杂-1,5-戊二铵和二溴化N,N'-二(二十烷基二乙基)-3-氮杂-1,5-戊二铵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二卤化N,N'-二(长链烷基二C1-C4烷基)-3-氧杂-1,5-戊二铵和二卤化N,N'-二(长链烷基二C1-C4烷基)-3-氮杂-1,5-戊二铵中的一种或多种,更进一步优选为二氯化N,N'-二(辛基二甲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辛基二乙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辛基二甲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辛基二乙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癸基二甲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癸基二乙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癸基二甲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癸基二乙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二烷基二甲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二烷基二乙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二烷基二甲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二烷基二乙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四烷基二甲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四烷基二乙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四烷基二甲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四烷基二乙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六烷基二甲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六烷基二乙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六烷基二甲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六烷基二乙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八烷基二甲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八烷基二乙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八烷基二甲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八烷基二乙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二十烷基二甲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二十烷基二乙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二十烷基二甲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二十烷基二乙基)-3-氧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辛基二甲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辛基二乙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辛基二甲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辛基二乙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癸基二甲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癸基二乙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癸基二甲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癸基二乙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二烷基二甲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二烷基二乙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二烷基二甲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二烷基二乙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四烷基二甲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四烷基二乙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四烷基二甲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四烷基二乙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六烷基二甲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六烷基二乙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六烷基二甲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六烷基二乙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八烷基二甲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十八烷基二乙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八烷基二甲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十八烷基二乙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二十烷基二甲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氯化N,N'-二(二十烷基二乙基)-3-氮杂-1,5-戊二铵、二溴化N,N'-二(二十烷基二甲基)-3-氮杂-1,5-戊二铵和二溴化N,N'-二(二十烷基二乙基)-3-氮杂-1,5-戊二铵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由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经乳液聚合反应的过程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的制备方式,例如所述阳离子羟基硅油的制备过程包括:提供含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碱类催化剂的水溶液,而后引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并进行乳液聚合反应,而后引入酸液进行中和。
其中,优选地,所述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用量的重量比为100:2-40,优选为100:5-30,更优选为100:10-25。
其中,所述碱类催化剂例如可以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等中的一种或多种,该碱类催化剂的用量可以在较宽范围内变动,以所述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总用量为基准,所述碱类催化剂的用量例如可以为0.2-2重量%。
其中,水的用量可以在较宽范围内变动,优选水的用量使得所述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总含量为20-55重量%,也可认为所得的乳液聚合反应产物即乳液中,所述阳离子羟基硅油的含量约为20-55重量%。
其中,优选情况下,所述乳液聚合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50-100℃,优选为70-90℃;时间为2-15h,优选为6-12h。
其中,所述八甲基环四硅氧烷的引入可以采用滴加的方式进行,该滴加速率并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根据需要合理调控。
其中,所述中和可以采用冰醋酸进行。
根据本发明,为了提高阳离子羟基硅油和破乳用聚合物间的配合效果,优选地,所述阳离子羟基硅油以阳离子羟基硅油乳液提供下,所述阳离子羟基硅油乳液和破乳用聚合物的重量比为1:1-15,优选为1:1-10,更优选为1:4-8。
或者可以理解为,所述阳离子羟基硅油乳液和破乳用聚合物的重量比为1:1-30,优选为1:5-25,更优选为1:10-20。其中,所述阳离子羟基硅油的含量当以纯阳离子羟基硅油计算,并不包括上述乳液聚合反应所得乳液的全部含量。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含有上述组合物的复合破乳剂。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复合破乳剂除了含有上述组合物以外,还可以含有溶剂等,以使得复合破乳剂中组合物的含量为30-50重量%。该溶剂可以是甲醇、乙醇、水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上述复合破乳剂在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的破乳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上述破乳剂在用于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的破乳中时,能够在较少的用量下,获得更为优越的破乳效果,而且不会引起油品的污染。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以下例子中,二溴化N,N'-二(十六烷基二甲基)-3-氧杂-1,5-戊二铵和二氯化N,N'-二(十二烷基二甲基)-3-氮杂-1,5-戊二铵参考“洪玉等,N,N’-双(十六烷基二甲基)-1,2-二溴化乙二铵盐的界面活性及流变行为,石油学报,2014,30(3):542-547”中的方法合成得到。
硅油制备例1
本制备例用于说明阳离子羟基硅油的制备方法。
将2g二溴化N,N'-二(十六烷基二甲基)-3-氧杂-1,5-戊二铵、0.16g氢氧化钾和37.84g蒸馏水进行搅拌混合以使得完全溶解。然后搅拌下逐滴加入10g八甲基环四硅氧烷(约10min内加毕),同时升温至75℃,并保温反应6h。反应停止后,冷却并加入冰醋酸中和至中性,得到阳离子羟基硅油乳液E1,其中,阳离子羟基硅油含量为24重量%。
硅油制备例2
本制备例用于说明阳离子羟基硅油的制备方法。
将3.5g二氯化N,N'-二(十二烷基二甲基)-3-氮杂-1,5-戊二铵、0.28g氢氧化钾和31.22g蒸馏水进行搅拌混合以使得完全溶解。然后搅拌下逐滴加入15g八甲基环四硅氧烷(约10min内加毕),同时升温至85℃,并保温反应10h。反应停止后,冷却并加入冰醋酸中和至中性,得到阳离子羟基硅油乳液E2,其中,阳离子羟基硅油含量为37重量%。
硅油制备例3
本制备例用于说明阳离子羟基硅油的制备方法。
根据制备例1所述的方法,其中,采用等重量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代替二溴化N,N'-二(十六烷基二甲基)-3-氧杂-1,5-戊二铵,从而制得阳离子羟基硅油乳液E3,其中,阳离子羟基硅油含量为24重量%。
聚醚制备例1
向高压釜中加入15g壬基酚醛树脂(相对分子质量为1090)和0.9g氢氧化钾,滴加36.2g环氧丙烷,控制反应温度130℃,待反应压力不再降低时(视为反应完全),再滴加65.8g环氧乙烷,控制温度130℃,压力2.3kg/cm2,待环氧乙烷反应完全,在此温度下加入72.5g环氧丙烷,继续反应0.5h,待釜压降为0kg/m2,冷却出料,得嵌段聚醚A1。
聚醚制备例2
向高压釜中加入5g四乙烯五胺,2.4g氢氧化钾及400g环氧丙烷,氮气置换3次,升温至115℃,保持温度直至压力为0,继续反应0.5h后,升温至130℃,滴加200g环氧乙烷,直到压力不再降低,得嵌段聚醚A2。
聚合物制备例1
本制备例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破乳用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1)将50g的嵌段聚醚A1和50g的嵌段聚醚A2,以及0.9g对甲苯磺酸、0.34g对苯二酚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并进行搅拌升温到105℃,滴加1.18g甲基丙烯酸甲酯,滴加完毕后,于105℃保温反应4h,减压蒸馏除去甲醇,得酯化产物B1。
(2)将6.5g酯化产物B1、13.1g的阳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8.4g去离子水、1.5g过硫酸铵和0.2g的Na4EDTA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并进行搅拌混合,在反应体系中通N2除氧20min,先升温到50℃反应3h,而后至70℃反应3h,冷却出料得聚合产物,即为破乳用聚合物C1。
聚合物制备例2
本制备例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破乳用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1)将60g的嵌段聚醚A1和40g的嵌段聚醚A2,以及1.2g硫酸、0.5g对羟基苯甲醚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并进行搅拌升温到110℃,滴加2g甲基丙烯酸甲酯,滴加完毕后,于110℃保温反应4h,减压蒸馏除去甲醇,得酯化产物B2。
(2)将6.5g酯化产物B2、18g的阳离子单体(3-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10g去离子水、1.6g过硫酸铵和0.2g的Na4EDTA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并进行搅拌混合,在反应体系中通N2除氧20min,先升温到55℃反应2.5h,而后至80℃反应2h,冷却出料得聚合产物,即为破乳用聚合物C2。
聚合物制备例3
本制备例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根据聚合物制备例1所述的方法,不同的是,步骤(1)中,采用等重量的嵌段聚醚A1代替嵌段聚醚A2,从而制得破乳用聚合物C3。
聚合物制备例4
本制备例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根据聚合物制备例1所述的方法,不同的是,步骤(1)中,采用等重量的嵌段聚醚A2代替嵌段聚醚A1,从而制得破乳用聚合物C4。
聚合物制备例5
本制备例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根据聚合物制备例1所述的方法,不同的是,步骤(2)中,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用量为6.5g,去离子水的用量为5.6g,过硫酸铵的用量为1g,Na4EDTA的用量为0.13g;从而制得破乳用聚合物C5。
聚合物制备例6
本制备例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根据聚合物制备例1所述的方法,不同的是,步骤(2)中,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用量为50g,去离子水的用量为24g,过硫酸铵的用量为4.3g,Na4EDTA的用量为0.57g;从而制得破乳用聚合物C6。
聚合物对比例1
将聚合物制备例1的步骤(1)所得的酯化产物B1作为破乳用聚合物DC1。
聚合物对比例2
(1)将4.2g丙烯酸、50g嵌段聚醚A1、0.62g对甲苯磺酸、0.012g对苯二酚和60mL甲苯加入反应器中,并装上分水器,搅拌升温到125-130℃,回流反应8h,得酯化产物溶液;
(2)向上述酯化产物溶液中加入9.3g丙烯酸、3.1g过氧化苯甲酰和50mL甲苯,在N2环境及85℃下反应8h,蒸出溶剂得聚合产物,作为破乳用聚合物DC2。
聚合物对比例3
根据聚合物制备例1所述的方法,不同的是,步骤(2)中,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用量为2g,去离子水的用量为3.6g,过硫酸铵的用量为0.65g,Na4EDTA的用量为0.09g;从而制得破乳用聚合物DC3。
聚合物对比例4
根据聚合物制备例1所述的方法,不同的是,步骤(2)中,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用量为78g,去离子水的用量为36g,过硫酸铵的用量为6.5g,Na4EDTA的用量为0.9g;从而制得破乳用聚合物DC4。
实施例1-9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复合破乳剂及其组合物。
将上述阳离子羟基硅油乳液、破乳用聚合物和溶剂进行搅拌混合,从而得到相应的复合破乳剂,其中,阳离子羟基硅油乳液、破乳用聚合物和溶剂的种类和用量见表1所示。
对比例1-6
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不同的是,阳离子羟基硅油乳液、破乳用聚合物和溶剂的种类和用量见表1所示,从而制得相应的复合破乳剂。
表1
测试例
用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采出液作为评价对象,考察破乳剂的破乳效果,试验中将已经分层的采出液分离出油相和水相,取1g油相和99g水相,80℃预热后,用乳化机重新混合均匀。取混合均匀的采出液,加入30μg/g上述破乳剂(即每g乳液30μg破乳剂(以有效含量计)),手摇混合均匀,置于turbiscan乳状液稳定性分析仪中,50℃下,每小时用光散射的方法测量水相高度和水相透光率,结果见表2所示,其中,水相高度越高,水相透光率越大代表破乳效果越好。
表2
通过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复合破乳剂在所述阳离子羟基硅油和破乳用聚合物的协同作用下,可以在较低用量下对二元复合驱采出液获得优越的破乳效果,而且可以避免常规阳离子絮凝剂引起的粘性沉淀物问题,避免对油品的污染。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技术特征以任何其它的合适方式进行组合,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复合破乳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含有阳离子羟基硅油和破乳用聚合物;其中,所述阳离子羟基硅油为由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经乳液聚合反应而得;
其中,所述破乳用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1)在醚化催化剂存在下,由起始剂、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反应得到嵌段聚醚;其中,所述嵌段聚醚包括与起始剂结合的聚醚链段,所述聚醚链段为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反应形成的嵌段共聚物;所述起始剂为带有羟基、羧基和胺基中的一种或多种基团的有机化合物;
(2)在酯化催化剂和阻聚剂存在下,所述嵌段聚醚与不饱和羧酸酯进行酯交换反应,以使得嵌段聚醚的末端带有不饱和羧酸酯,而后减压蒸馏除去醇,得到酯化产物;
(3)在自由基引发剂和聚合助剂存在下,将所述酯化产物与阳离子不饱和单体进行聚合反应,以在嵌段聚醚的不饱和羧酸酯末端连接由阳离子不饱和单体形成的聚合链段,由此得到所述破乳用聚合物;
所述酯化产物和阳离子不饱和单体的用量的重量比为1: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破乳用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起始剂为一元醇、二元醇、烷基酚醛树脂、烷基酚胺树脂和多乙烯多胺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烷基酚醛树脂和/或多乙烯多胺;
优选地,所述起始剂与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总用量的重量比为1:10-700;
优选地,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用量的重量比为0.1-10:1,优选为0.25-2.5: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破乳用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醚化催化剂为碱类催化剂,优选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金属钠、金属锂和金属钾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以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总用量为基准,所述醚化催化剂的用量为0.1-2重量%。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破乳用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步骤(2)中采用的嵌段聚醚为以烷基酚醛树脂为起始剂得到的嵌段聚醚A和以多乙烯多胺为起始剂得到的嵌段聚醚B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嵌段聚醚A和嵌段聚醚B的重量比为1:0.2-5,优选为1:0.5-1。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破乳用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不饱和羧酸酯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马来酸二甲酯、马来酸单甲酯、富马酸二甲酯、富马酸单甲酯、衣康酸二甲酯和衣康酸单甲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嵌段聚醚与不饱和羧酸酯的用量的重量比为100:0.5-100,优选为100:0.8-50,更优选为100:1-10。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破乳用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酯化催化剂为硫酸、磷酸和对甲苯磺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以嵌段聚醚和不饱和羧酸酯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酯化催化剂的用量为0.1-8重量%,优选为0.4-1.5重量%;
优选地,所述阻聚剂为对苯二酚和/或对羟基苯甲醚;
优选地,以嵌段聚醚和不饱和羧酸酯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阻聚剂的用量为0.1-1重量%,优选为0.2-0.6重量%;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酯交换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80-120℃,时间为1-10h。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破乳用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酯化产物和阳离子不饱和单体的用量的重量比为1:2-4;
优选地,所述阳离子不饱和单体为烯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2-(甲基丙烯酰胺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3-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破乳用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自由基引发剂为过硫酸钾、过硫酸铵、过氧化二异丙苯和过氧化二苯甲酰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以所述酯化产物和阳离子不饱和单体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自由基引发剂的用量为1-10重量%,优选为6-8重量%;
优选地,所述聚合助剂为Na4EDTA、Na2EDTA、EDTA和DTPA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以所述酯化产物和阳离子不饱和单体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聚合助剂的用量为0.5-5重量%,优选为0.8-1.2重量%;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聚合反应包括:先在40-60℃下反应1-10h,而后在60-90℃下反应1-10h;更优选地,所述聚合反应包括:先在45-55℃下反应2-5h,而后在65-80℃下反应2-5h。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长链烷基三C1-C4烷基卤化铵、长链烷基苯基二C1-C4烷基卤化铵、长链烷基苄基二C1-C4烷基卤化铵、二卤化N,N'-二(长链烷基二C1-C4烷基)-3-氧杂-1,5-戊二铵和二卤化N,N'-二(长链烷基二C1-C4烷基)-3-氮杂-1,5-戊二铵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二卤化N,N'-二(长链烷基二C1-C4烷基)-3-氧杂-1,5-戊二铵和二卤化N,N'-二(长链烷基二C1-C4烷基)-3-氮杂-1,5-戊二铵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用量的重量比为100:2-40。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阳离子羟基硅油以阳离子羟基硅油乳液提供下,所述阳离子羟基硅油乳液和破乳用聚合物的重量比为1:1-15,优选为1:1-10。
11.一种含有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物的复合破乳剂。
12.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复合破乳剂在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的破乳中的应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88279.9A CN110240681B (zh) | 2018-03-07 | 2018-03-07 | 复合破乳剂及其组合物和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88279.9A CN110240681B (zh) | 2018-03-07 | 2018-03-07 | 复合破乳剂及其组合物和应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240681A true CN110240681A (zh) | 2019-09-17 |
CN110240681B CN110240681B (zh) | 2022-03-11 |
Family
ID=67882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188279.9A Active CN110240681B (zh) | 2018-03-07 | 2018-03-07 | 复合破乳剂及其组合物和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240681B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00340A (zh) * | 2019-10-29 | 2021-02-02 | 中海油(天津)油田化工有限公司 | 一种含聚醚支链的非离子-阳离子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694911A (zh) * | 2019-10-23 | 2021-04-23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含石油磺酸盐的原油的处理方法 |
CN113041653A (zh) * | 2021-03-11 | 2021-06-29 | 浙江杭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乙烯装置环保破乳清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13956856A (zh) * | 2021-10-26 | 2022-01-21 | 九江蓝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油田钻井液用纳米多功能助排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14316244A (zh) * | 2021-12-29 | 2022-04-12 | 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聚合物驱采出液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16445202A (zh) * | 2023-03-16 | 2023-07-18 | 邯郸市亨利石化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破乳剂 |
CN118206973A (zh) * | 2024-05-22 | 2024-06-18 | 成都理工大学 | 一种原位自生超疏水界面层减阻剂及其制备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36284A (zh) * | 2013-09-02 | 2013-12-11 | 江苏大学 | 一种阳离子改性聚醚破乳剂及其合成方法 |
US20160369210A1 (en) * | 2013-07-03 | 2016-12-22 | Basf Se | Gel-like polymer composition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a monomer containing acid groups in the presence of a polyether compound |
CN106866954A (zh) * | 2017-04-01 | 2017-06-20 | 大庆市富杰化工有限公司 | 一种阳离子聚醚反相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162154A (zh) * | 2017-06-12 | 2017-09-15 | 中国矿业大学 | 一种三元复合驱采出水负载型反相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
-
2018
- 2018-03-07 CN CN201810188279.9A patent/CN11024068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60369210A1 (en) * | 2013-07-03 | 2016-12-22 | Basf Se | Gel-like polymer composition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a monomer containing acid groups in the presence of a polyether compound |
CN103436284A (zh) * | 2013-09-02 | 2013-12-11 | 江苏大学 | 一种阳离子改性聚醚破乳剂及其合成方法 |
CN106866954A (zh) * | 2017-04-01 | 2017-06-20 | 大庆市富杰化工有限公司 | 一种阳离子聚醚反相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162154A (zh) * | 2017-06-12 | 2017-09-15 | 中国矿业大学 | 一种三元复合驱采出水负载型反相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94911A (zh) * | 2019-10-23 | 2021-04-23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含石油磺酸盐的原油的处理方法 |
CN112300340A (zh) * | 2019-10-29 | 2021-02-02 | 中海油(天津)油田化工有限公司 | 一种含聚醚支链的非离子-阳离子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300340B (zh) * | 2019-10-29 | 2022-11-15 | 中海油(天津)油田化工有限公司 | 一种含聚醚支链的非离子-阳离子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13041653A (zh) * | 2021-03-11 | 2021-06-29 | 浙江杭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乙烯装置环保破乳清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13956856A (zh) * | 2021-10-26 | 2022-01-21 | 九江蓝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油田钻井液用纳米多功能助排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14316244A (zh) * | 2021-12-29 | 2022-04-12 | 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聚合物驱采出液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16445202A (zh) * | 2023-03-16 | 2023-07-18 | 邯郸市亨利石化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破乳剂 |
CN118206973A (zh) * | 2024-05-22 | 2024-06-18 | 成都理工大学 | 一种原位自生超疏水界面层减阻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18206973B (zh) * | 2024-05-22 | 2024-08-20 | 成都理工大学 | 一种原位自生超疏水界面层减阻剂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240681B (zh) | 2022-03-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240681A (zh) | 复合破乳剂及其组合物和应用 | |
CN104053723B (zh) | 用于冻融稳定乳液聚合物的新型反应性表面活性剂以及包含其的涂料 | |
CN101357992B (zh) | 一种星状聚季铵盐高效反相破乳剂的制备方法 | |
CN100388962C (zh) | 一种非聚醚型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240675A (zh) | 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的破乳中的应用 | |
EP3031838B1 (en) | Method for producing block copolymer, and block copolymer obtained using same | |
CN103665273B (zh) | 一种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9021161A (zh) | 一种微通道反应合成gma丙烯酸树脂的方法 | |
CN103570862A (zh) | 一种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5482848B (zh) | 一种原油脱盐复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 |
US8519071B2 (en) | Low-viscosity aqueous compositions | |
CN107474236A (zh) | 一种反应性乳化剂、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4736228A (zh)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组合物和其用途 | |
CN105198741A (zh) | 一种基于马来酸酐的四元醇超支化单体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298734A (zh) | 一种本征型无卤阻燃乙烯基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2079968A (zh) | 含聚醚与长碳链酯结构的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1088064A (zh) | 一种原油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0387628C (zh) | 高固体的含水聚合物分散体、其制备及用途 | |
JP2018138657A (ja) | エマルションの重合のための伸長された界面活性剤 | |
WO2009043860A1 (de) | Ethylenimineinheiten enthaltende aminoalkylvinylether,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 |
CN107400230A (zh) | 一种高效低温石油破乳剂及制备方法 | |
CN108144551A (zh) | 一种可聚合超支化表面活性剂及制备方法 | |
CN104119460B (zh) | 一种在酸性条件下低温乳液聚合方法 | |
CN108137741A (zh) | 由丙烯酸低聚物合成丙烯酸聚合物(共聚物)的方法 | |
CN103665272B (zh) | 一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