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39487B - 控制车门开启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控制车门开启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39487B
CN110239487B CN201910579481.9A CN201910579481A CN110239487B CN 110239487 B CN110239487 B CN 110239487B CN 201910579481 A CN201910579481 A CN 201910579481A CN 110239487 B CN110239487 B CN 1102394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in image
preset
vehicle
vein
liv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7948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39487A (zh
Inventor
张海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7948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394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394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394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394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394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20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 B60R25/25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using biometry
    • B60R25/252Fingerprint recognition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563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using personal physical data of the operator, e.g. finger prints, retinal images, voicepattern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控制车门开启的方法及相关设备,包括获取来自第一车辆的指纹静脉识别模块识别出的参考静脉图像,所述指纹静脉识别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车辆的预设位置;获取预存的所述第一车辆的所述预设位置的预设静脉图像;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与预设静脉图像是否匹配;若是,则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对应的生物是否为活体;若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的检测过程为活体检测过程,则向所述第一车辆发送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车辆开启车门。本申请实施例有利于基于静脉图像进行身份识别,无需用户携带车门钥匙,智能控制车门开启,十分便捷,提高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控制车门开启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车门开启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户在启动第一车辆前打开车门大多通过钥匙解锁然后拉动打开,如果用户忘记带钥匙,则无法打开车门,十分不方便,而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已经逐步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走到哪里一般都会带着手机等。综上,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控制车门开启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车门开启的方法及相关设备,能够方便用户开启车门。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车门开启的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来自第一车辆的指纹静脉识别模块识别出的参考静脉图像,所述指纹静脉识别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车辆的预设位置;
获取预存的所述第一车辆的所述预设位置的预设静脉图像;
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与预设静脉图像是否匹配;
若是,则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对应的生物是否为活体;
若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的检测过程为活体检测过程,则向所述第一车辆发送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车辆开启车门。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车门开启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来自第一车辆的指纹静脉识别模块识别出的参考静脉图像,所述指纹静脉识别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车辆的预设位置;以及获取预存的所述第一车辆的所述预设位置的预设静脉图像;
第一确认模块,用于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与预设静脉图像是否匹配;
第二确认模块,用于若是,则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对应的生物是否为活体;
控制模块,用于若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的检测过程为活体检测过程,则向所述第一车辆发送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车辆开启车门。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器相互连接,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执行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所述的方法。
实施本申请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可以看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先获取指纹静脉识别模块识别出的静脉图像,然后基于获取的静脉图像确认该静脉图像与预设静脉图像是否匹配,当确认匹配通过进行活体确认后,则控制车门开启。采用该手段,基于静脉图像进行身份识别,无需用户携带车门钥匙,智能控制车门开启,十分便捷,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车门开启的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车门开启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车门开启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车门开启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车门开启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车门开启的方法的交互示意图,该控制车门开启的方法应用于包括指纹静脉识别模块的车门,如图1所示,其可包括电子设备101、车载终端102、指纹静脉识别模块103,其中,电子设备101分别与车载终端102和指纹静脉识别模块103连接,具体地,电子设备101获取第一车辆的指纹静脉识别模块103识别出的参考静脉图像;所述电子设备101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与预设静脉图像是否匹配,若所述参考静脉图像与所述预设静脉图像匹配,则所述电子设备101确认所述指纹静脉识别模块103识别出的参考静脉图像对应的生物是否为活体,若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对应的生物为活体,则电子设备101向第一车辆的车载终端102发送消息以指示控制所述车门开启。
其中,电子设备101与车载终端102和指纹静脉识别模块103通信连接,在指纹静脉识别模块103识别出静脉图像后则将静脉图像发送给电子设备101,电子设备101通过确认与该车辆的预设静脉图像匹配,则识别成功,电子设备101控制车门开启,进一步,该电子设备101通过向车载终端102发送识别成功的消息以指示开启车门。上述电子设备101可以是移动终端,如手机、电脑、平板等。
可以看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先获取指纹静脉识别模块识别出的静脉图像,然后基于获取的静脉图像确认该静脉图像与预设静脉图像是否匹配,当确认匹配通过进行活体确认后,则控制车门开启。采用该手段,基于静脉图像进行身份识别,无需用户携带车门钥匙,智能控制车门开启,十分便捷,提高了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车门开启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控制车门开启的方法应用于包括指纹静脉识别模块的车门,如图2所示,其可包括步骤201-205,具体如下:
201、电子设备获取来自第一车辆的指纹静脉识别模块识别出的参考静脉图像,所述指纹静脉识别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车辆的预设位置;
其中,指静脉识别是通过利用手指内流动的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对近红外光的吸收而形成的静脉血管图像,或者进一步转换为数字特征后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通过指纹静脉识别模块可便捷的识别出用户的静脉图像。
其中,指纹静脉识别模块可以设置在门把手的把手位置,把手的背面、两侧或其他便于实现指静脉识别的位置。举例来说,指纹静脉识别模块设置在车门的某个区域,便于可识别出用户的静脉图像,其也可以设置在车体的任意位置均可。如当设置在车门门把手内侧时,则对应采集用户的手指或者手掌部位的静脉图像;对应车门的圆孔位置则对应采集手指静脉图像等,当然此处不做具体限制。
具体地,可将获取到的完整的指静脉图像进行不同区域划分,其中可基于神经网络学习等,获取不同图像区域分别对应不同手部的静脉图像,并设置相应标签进行保存。
当指纹静脉识别模块检测到有手指信息时则进行静脉图像获取,并将获取的静脉图像发送给电子设备以便进行识别。
202、所述电子设备获取预存的所述第一车辆的所述预设位置的预设静脉图像;
其中,预设静脉图像可以为该车辆的车主的静脉图像,或者还包括其家人的静脉图像等,通过预先进行采集并相应保存在授权静脉图像库中,以便进行比对匹配。
203、所述电子设备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与预设静脉图像是否匹配;
其中,电子设备通过将识别的参考静脉图像与预设静脉图像进行比对,可设定匹配度达到预设匹配值时则说明信息匹配,如匹配度达到90%以上等,则确认识别成功。
具体地,上述所述参考静脉图像与预设静脉图像的匹配比对过程,可包括:
根据预设形状截取所述参考静脉图像的预设区域得到目标静脉图像;
上述预设形状可以是长方形、正方形或者圆形等等均可,其中,预设区域可以是如以获取的参考静脉图像对应的图像的物理中心为中心,获取预设长度的区域,以得到目标静脉图像;
获取所述目标静脉图像中的至少一条特征曲线;
根据第一预设算法获取所述至少一条特征曲线中的M个特征点,其中M为不小于1的整数;
上述根据第一预设算法获取所述至少一条特征曲线中的M个特征点,可包括:分别获取每条特征曲线的长度;获取所述每条特征曲线的长度之和;根据预设的长度之和与特征点个数之间的映射关系,确认所述长度之和对应的特征点个数M。
分别获取所述M个特征点的曲率大小;
获取所述M个特征点的曲率大小的平均值;
若所述M个特征点的曲率大小的平均值与预设值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则确认所述静脉图像与预设静脉图像匹配;
若所述M个特征点的曲率大小的平均值与预设值的差值不在预设范围内,则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与预设静脉图像不匹配。
上述平均值与预设值的差值,也可以替换为求解误差大小,如平均值与预设值的差值除以预设值得到的百分数等。
上述曲率大小,也可以替换为法向量等,此处不做限制。
可替代的,所述比对过程可包括:
获取目标静脉区域图像,其中,可以为当前识别出的完整参考静脉图像,或者按照预设形状进行截取得到;
分析目标静脉区域图像的特征点分布;
按照P个不同圆心对所述目标静脉区域图像进行圆形图像截取,得到P个圆形静脉区域图像,所述P为大于3的整数;
从所述P个圆形静脉区域图像中选出目标圆形静脉区域图像,所述目标圆形静脉区域图像所包含的特征点的数量大于所述P个圆形静脉区域图像中的其他圆形静脉区域图像;
将所述目标圆形静脉区域图像划分得到N个圆环,所述N个圆环的环宽相同;
从所述N个圆环中半径最小的圆环开始,将所述N个圆环依次与预设静脉图像进行特征点匹配,并累计已匹配圆环的匹配值;
当累计的匹配值大于预设匹配阈值时立即停止进行特征点匹配,并输出静脉识别成功的提示消息。
若所有累计的匹配值小于预设匹配阈值,则输出指静脉识别失败的提示消息。
204、若是,则所述电子设备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对应的生物是否为活体;
具体地,上述生物是否为活体的确认方法,可包括:
获取所述指纹静脉识别模块识别的温度;其中,上述指纹静脉识别模块中可设有温度采集单元,用于获取温度大小。
确认所述温度是否超出预设温度;
若所述温度超出预设温度,则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对应的生物为活体;
若所述温度未超出预设温度,则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对应的生物为非活体。
可替代的,所述指纹静脉识别模块识别出的参考静脉图像包括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分别获取的第一静脉图像、第二静脉图像和第三静脉图像,所述确认所述指纹静脉识别模块识别出的参考静脉图像对应的生物是否为活体,包括:
根据第二预设算法确认所述第一静脉图像相对于第二静脉图像的第一应变场以及所述第二静脉图像相对于第三静脉图像的第二应变场;
根据所述第一应变场和第二应变场确认所述生物是否存在脉搏。
若所述生物存在脉搏,则确认所述生物为活体;
若所述生物不存在脉搏,则确认所述生物为非活体
其中根据数字图像相关算法可计算出应变场,其中,每个应变场包括至少一个应变值;其中,应变场是指一张数字静脉图像中的血管以及周围肌肉组织相对于另一张数字静脉图像中的血管和周围肌肉组织的应变场。根据应变场确认生物是否存在脉搏,进而确认生物是否为活体。
进一步,上述确认活体的方法,还包括:
向车载终端发送请求,以获取所述指纹静脉识别模块识别参考静脉图像时的图像信息,所述图像信息包含所述生物图像信息;
根据所述生物图像信息确认所述生物为活体。
如通过车辆360全景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信息确认所述生物存在相应活动,如走动,说话等,确认所述生物为活体。
具体地,当车载终端获取到距离车预设距离有生物信息时,则进行图像采集;当获取到该生物触发进行指静脉识别时,则将获取到的对应该生物的图像发送至电子设备,以便于电子设备确认是否为活体。
其中,上述各种确认手段,可以是相互辅助的,可以是其中任意一种或者至少一种的组合。
205、若所述电子设备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的检测过程为活体检测过程,则所述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一车辆发送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车辆开启车门。
若所述电子设备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与预设静脉图像不匹配,则所述电子设备向所述车载终端发送指令以指示所述车载终端发出警报。
可以看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先获取指纹静脉识别模块识别出的静脉图像,然后基于获取的静脉图像确认该静脉图像与预设静脉图像是否匹配,当确认匹配通过进行活体确认后,则控制车门开启。采用该手段,基于静脉图像进行身份识别,无需用户携带车门钥匙,智能控制车门开启,十分便捷,提高了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车门开启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实施例针对车门把手上有水渍或者灰尘时控制车门开启的方法,其包括步骤301-306,具体如下:
301、电子设备获取第二车辆的指纹静脉识别模块识别出的参考静脉图像;
302、所述电子设备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是否存在异常;
如当车门把手上有水渍或者灰尘时,指纹静脉识别模块识别得到的参考静脉图像则相应会存在异常的情况,如某段参考静脉图像空缺或者存在突变等。
则电子设备需要对获取的参考静脉图像先进行异常性确认,具体地可包括:
获取所述参考静脉图像中每条特征曲线上各点的曲率;
确认所述每条特征曲线上相邻点的曲率大小之差是否在预设值内;
若在预设值内,则确认不存在异常;
若超出预设值,则确认所述静脉图像存在异常。
其中,上述曲率大小之差判断,也可以是变化率大小等,此处不做限定。
303、若所述参考静脉图像存在异常,则调用第三预设算法对所述参考静脉图像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更新为所述参考静脉图像;
上述调用第三预设算法对所述参考静脉图像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更新为所述参考静脉图像,包括:
获取所述参考静脉图像中相邻点的曲率大小之差超出预设值的第一初始特征曲线;
获取所述第一初始特征曲线上相邻点的曲率大小之差超出预设值的第一特征点、第二特征点;
获取与所述第二特征点相邻的第三特征点;
获取所述第一特征点与第三特征点之间的曲率大小之差;
确认所述第一特征点与第三特征点之间的曲率大小之差是否在预设值内;
若在,则剔除所述第二特征点,将所述第一特征点与所述第三特征点进行连接,以得到第一特征曲线;
将所述第一特征曲线对应的静脉图像记为所述参考静脉图像。
304、所述电子设备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与预设静脉图像是否匹配;
该匹配过程与上述实施例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305、若所述参考静脉图像与所述预设静脉图像匹配,则所述电子设备确认所述指纹静脉识别模块识别出的参考静脉图像对应的生物是否为活体;
可选的,可通过车辆360全景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信息确认所述生物存在相应活动,如走动,说话等,确认所述生物为活体。具体地,当车载终端获取到距离车预设距离有生物信息时,则进行图像采集;当获取到该生物触发进行指静脉识别时,则将获取到的对应该生物的图像发送至电子设备,以便于电子设备确认是否为活体。
306、若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对应的生物为活体,则所述电子设备向所述车辆的车载终端发送指令以指示所述车载终端控制所述车辆开启车门。
可以看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先获取指纹静脉识别模块识别出的静脉图像,然后对获取的静脉图像进行异常确认并进行相应处理,得到更新的静脉图像,再确认该静脉图像与预设静脉图像是否匹配,当确认匹配通过进行活体确认后,则控制车门开启。采用该手段,基于静脉图像进行身份识别,无需用户携带车门钥匙,智能控制车门开启,十分便捷,同时在客观环境对静脉图像造成影响时进行相应处理,提高了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车门开启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控制车门开启的方法应用于包括指纹静脉识别模块的车辆,可选的,所述车辆可包括车内指纹静脉识别模块,用于当被误锁车内时便于开门,如图4所示,其可包括步骤401-406,具体如下:
401、电子设备获取指纹静脉识别模块识别出的参考静脉图像;
其中,该指纹静脉识别模块可以位于车内,如设置在紧急情况开门的区域,如当小孩子误锁在车内时,则触发指纹静脉识别模块以进行车门开启。
402、所述电子设备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与预设静脉图像不匹配;
具体匹配过程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403、所述电子设备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是否是基于车内指纹静脉识别模块识别得到的;
其中,对于车内指纹静脉识别模块识别出的参考静脉图像则在发送给电子设备时可设置相应提示,以指示电子设备车内有人。
如车外指纹静脉识别模块为第一模块,车内指纹静脉识别模块为第二模块,检测到发送的参考静脉图像为第二模块发送的时则确认为车内识别得到的。
404、所述电子设备向车载终端发送获取车内图像的请求;
当电子设备接收到参考静脉图像,该参考静脉图像与预设静脉图像不匹配时,且该参考静脉图像是基于车内识别得到的时,则所述电子设备向车载终端发送请求,以指示车载终端获取车内图像信息。
405、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车内图像确认车内锁有人;
其中,电子设备可基于图像分析获取到有人或者其他活体生物等,则发送提示消息,以指示电子设备用户确认车内的人或者其他活体生物为熟人,如小孩子误锁车内或者是陌生人如小偷等。
可选的,通过分析车内图像对应的车辆潜在危险程度,如车辆内有陌生人,根据图像判断为小偷,则确认危险程度较高,则确认识别失败,提示车载终端发出警报或者直接触发报警。
若确认为熟人,如自家小孩等被误锁车内,则确认车辆潜在危险程度较低,确认识别成功。或者,在进行图像信息确认时,可发出相应提示音,以指示移动终端用户直接进行确认。
上述车内指纹静脉识别模块可以位于特定预设位置,如车窗预设位置,或者儿童座椅的预设位置等等。
406、所述电子设备向所述车辆的车载终端发送车门开启指令。
若所述电子设备确认为熟人误锁车内,则向车载终端发送车门开启指令;若所述电子设备确认为陌生人如小偷误锁车内,则触发报警指令。
可以看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先获取指纹静脉识别模块识别出的静脉图像,基于获取的静脉图像确认该静脉图像与预设静脉图像不匹配,通过确认该静脉图像是基于车内识别得到的,然后通过获取车内图像,确认有人误锁车内,则电子设备控制车门开启。采用该手段,基于静脉图像进行身份识别,以便智能控制车门开启,避免了车内人员误锁而车主不知情的危险,提高了用户体验。
与上述实施例一致的,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包括处理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器相互连接,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获取来自第一车辆的指纹静脉识别模块识别出的参考静脉图像,所述指纹静脉识别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车辆的预设位置;
获取预存的所述第一车辆的所述预设位置的预设静脉图像;
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与预设静脉图像是否匹配;
若是,则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对应的生物是否为活体;
若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的检测过程为活体检测过程,则向所述第一车辆发送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车辆开启车门。
可以看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先获取指纹静脉识别模块识别出的静脉图像,然后基于获取的静脉图像确认该静脉图像与预设静脉图像是否匹配,当确认匹配通过进行活体确认后,则控制车门开启。采用该手段,基于静脉图像进行身份识别,无需用户携带车门钥匙,智能控制车门开启,十分便捷,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与预设静脉图像是否匹配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根据预设形状截取所述参考静脉图像的预设区域得到目标静脉图像;获取所述目标静脉图像中的至少一条特征曲线;根据第一预设算法获取所述至少一条特征曲线中的M个特征点,其中M为不小于1的整数;分别获取所述M个特征点的曲率大小;获取所述M个特征点的曲率大小的平均值;若所述M个特征点的曲率大小的平均值与预设值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则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与预设静脉图像匹配;若所述M个特征点的曲率大小的平均值与预设值的差值不在预设范围内,则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与预设静脉图像不匹配。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根据第一预设算法获取所述至少一条特征曲线中的M个特征点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分别获取每条特征曲线的长度;获取所述每条特征曲线的长度之和;根据预设的长度之和与特征点个数之间的映射关系,确认所述每条特征曲线的长度之和对应的特征点个数M。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对应的生物是否为活体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获取所述指纹静脉识别模块识别的温度;确认所述温度是否超出预设温度;若所述温度超出预设温度,则确认所述静脉图像对应的生物为活体;若所述温度未超出预设温度,则确认所述静脉图像对应的生物为非活体。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指纹静脉识别模块识别出的参考静脉图像包括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分别获取的第一静脉图像、第二静脉图像和第三静脉图像,所述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对应的生物是否为活体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根据第二预设算法确认所述第一静脉图像相对于第二静脉图像的第一应变场以及所述第二静脉图像相对于第三静脉图像的第二应变场;根据所述第一应变场和第二应变场确认所述生物是否存在脉搏;若所述生物存在脉搏,则确认所述生物为活体;若所述生物不存在脉搏,则确认所述生物为非活体。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若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与预设静脉图像不匹配,则向所述第一车辆的车载终端发送指令以指示所述车载终端发出警报。
上述主要从方法侧执行过程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终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提供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终端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与上述一致的,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车门开启的装置600的结构示意图。该控制车门开启的装置600包括接收模块601,第一确认模块602、第二确认模块603和控制模块604,具体如下:
接收模块601,用于获取来自第一车辆的指纹静脉识别模块识别出的参考静脉图像,所述指纹静脉识别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车辆的预设位置;以及获取预存的所述第一车辆的所述预设位置的预设静脉图像;
第一确认模块602,用于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与预设静脉图像是否匹配;
第二确认模块603,用于若是,则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对应的生物是否为活体;
控制模块604,用于若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的检测过程为活体检测过程,则向所述第一车辆发送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车辆开启车门。
可以看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先获取指纹静脉识别模块识别出的静脉图像,然后基于获取的静脉图像确认该静脉图像与预设静脉图像是否匹配,当确认匹配通过进行活体确认后,则控制车门开启。采用该手段,基于静脉图像进行身份识别,无需用户携带车门钥匙,智能控制车门开启,十分便捷,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与预设静脉图像是否匹配方面,所述第一确认模块602具体用于:根据预设形状截取所述参考静脉图像的预设区域得到目标静脉图像;获取所述目标静脉图像中的至少一条特征曲线;根据第一预设算法获取所述至少一条特征曲线中的M个特征点,其中M为不小于1的整数;分别获取所述M个特征点的曲率大小;获取所述M个特征点的曲率大小的平均值;若所述M个特征点的曲率大小的平均值与预设值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则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与预设静脉图像匹配;若所述M个特征点的曲率大小的平均值与预设值的差值不在预设范围内,则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与预设静脉图像不匹配。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根据第一预设算法获取所述至少一条特征曲线中的M个特征点方面,所述第一确认模块602具体用于:分别获取每条特征曲线的长度;获取所述每条特征曲线的长度之和;根据预设的长度之和与特征点个数之间的映射关系,确认所述每条特征曲线的长度之和对应的特征点个数M。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对应的生物是否为活体方面,所述第二确认模块603具体用于:获取所述指纹静脉识别模块识别的温度;确认所述温度是否超出预设温度;若所述温度超出预设温度,则确认所述静脉图像对应的生物为活体;若所述温度未超出预设温度,则确认所述静脉图像对应的生物为非活体。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指纹静脉识别模块识别出的参考静脉图像包括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分别获取的第一静脉图像、第二静脉图像和第三静脉图像,所述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对应的生物是否为活体方面,所述第二确认模块603具体用于:根据第二预设算法确认所述第一静脉图像相对于第二静脉图像的第一应变场以及所述第二静脉图像相对于第三静脉图像的第二应变场;根据所述第一应变场和第二应变场确认所述生物是否存在脉搏;若所述生物存在脉搏,则确认所述生物为活体;若所述生物不存在脉搏,则确认所述生物为非活体。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控制模块604具体用于:若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与预设静脉图像不匹配,则向所述第一车辆的车载终端发送指令以指示所述车载终端发出警报。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何一种控制车门开启的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何一种控制车门开启的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申请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程序模块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程序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控制车门开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来自第一车辆的指纹静脉识别模块识别出的参考静脉图像,所述指纹静脉识别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车辆的预设位置;
获取预存的所述第一车辆的所述预设位置的预设静脉图像;
根据预设形状截取所述参考静脉图像的预设区域得到目标静脉图像;
获取所述目标静脉图像中的至少一条特征曲线;
分别获取每条特征曲线的长度;
根据所述每条特征曲线的长度获取特征曲线的长度之和;
根据预设的长度之和与特征点个数之间的映射关系,确认所述特征曲线的长度之和对应的特征点个数M,其中M为不小于1的整数;
分别获取所述M个特征点的曲率大小;
获取所述M个特征点的曲率大小的平均值;
若所述M个特征点的曲率大小的平均值与预设值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则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与预设静脉图像匹配;
若匹配,则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对应的生物是否为活体;
若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的检测过程为活体检测过程,则向所述第一车辆发送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车辆开启车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M个特征点的曲率大小的平均值与预设值的差值不在预设范围内,则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与预设静脉图像不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对应的生物是否为活体,包括:
获取所述指纹静脉识别模块识别的温度;
确认所述温度是否超出预设温度;
若所述温度超出预设温度,则确认所述静脉图像对应的生物为活体;
若所述温度未超出预设温度,则确认所述静脉图像对应的生物为非活体。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静脉识别模块识别出的参考静脉图像包括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分别获取的第一静脉图像、第二静脉图像和第三静脉图像,所述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对应的生物是否为活体,包括:
根据第二预设算法确认所述第一静脉图像相对于第二静脉图像的第一应变场以及所述第二静脉图像相对于第三静脉图像的第二应变场;
根据所述第一应变场和第二应变场确认所述生物是否存在脉搏;
若所述生物存在脉搏,则确认所述生物为活体;
若所述生物不存在脉搏,则确认所述生物为非活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与预设静脉图像不匹配,则向所述第一车辆的车载终端发送指令以指示所述车载终端发出警报。
6.一种控制车门开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来自第一车辆的指纹静脉识别模块识别出的参考静脉图像,所述指纹静脉识别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车辆的预设位置;以及获取预存的所述第一车辆的所述预设位置的预设静脉图像;
第一确认模块,用于根据预设形状截取所述参考静脉图像的预设区域得到目标静脉图像;获取所述目标静脉图像中的至少一条特征曲线;分别获取每条特征曲线的长度;根据所述每条特征曲线的长度获取特征曲线的长度之和;根据预设的长度之和与特征点个数之间的映射关系,确认所述特征曲线的长度之和对应的特征点个数M,其中M为不小于1的整数;分别获取所述M个特征点的曲率大小;获取所述M个特征点的曲率大小的平均值;若所述M个特征点的曲率大小的平均值与预设值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则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与预设静脉图像匹配;
第二确认模块,用于若匹配,则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对应的生物是否为活体;
控制模块,用于若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的检测过程为活体检测过程,则向所述第一车辆发送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车辆开启车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若确认所述参考静脉图像与预设静脉图像不匹配,则向所述第一车辆的车载终端发送指令以指示所述车载终端发出警报。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器相互连接,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579481.9A 2019-06-28 2019-06-28 控制车门开启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102394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9481.9A CN110239487B (zh) 2019-06-28 2019-06-28 控制车门开启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79481.9A CN110239487B (zh) 2019-06-28 2019-06-28 控制车门开启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39487A CN110239487A (zh) 2019-09-17
CN110239487B true CN110239487B (zh) 2021-10-08

Family

ID=67890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79481.9A Active CN110239487B (zh) 2019-06-28 2019-06-28 控制车门开启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394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30746A (zh) * 2020-11-30 2023-03-21 博泰车联网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车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4947A (zh) * 2009-01-16 2009-06-24 哈尔滨工程大学 基于指纹和手指静脉的双模态生物图像采集装置
CN104239769A (zh) * 2014-09-18 2014-12-24 北京智慧眼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基于手指静脉特征的身份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7194367A (zh) * 2017-06-07 2017-09-22 重庆科技学院 手指静脉识别过程中的活体检测方法
CN107533650A (zh) * 2015-02-27 2018-01-02 爱德克斯公司 曲线匹配和预审
CN107864264A (zh) * 2017-09-20 2018-03-30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识别装置、生物识别解锁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8688618A (zh) * 2018-02-07 2018-10-23 广州子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指静脉识别的汽车防盗系统
CN208248148U (zh) * 2018-05-02 2018-12-18 武汉天喻聚联网络有限公司 车门无钥匙开关系统及汽车
US10460207B2 (en) * 2016-12-14 2019-10-29 Fujitsu Limited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non-transitory mediu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09792B2 (ja) * 2010-11-04 2015-11-1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生体認証装置および方法
JP6648639B2 (ja) * 2016-05-27 2020-02-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生体情報処理装置、生体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生体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4947A (zh) * 2009-01-16 2009-06-24 哈尔滨工程大学 基于指纹和手指静脉的双模态生物图像采集装置
CN104239769A (zh) * 2014-09-18 2014-12-24 北京智慧眼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基于手指静脉特征的身份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7533650A (zh) * 2015-02-27 2018-01-02 爱德克斯公司 曲线匹配和预审
US10460207B2 (en) * 2016-12-14 2019-10-29 Fujitsu Limited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non-transitory medium
CN107194367A (zh) * 2017-06-07 2017-09-22 重庆科技学院 手指静脉识别过程中的活体检测方法
CN107864264A (zh) * 2017-09-20 2018-03-30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识别装置、生物识别解锁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8688618A (zh) * 2018-02-07 2018-10-23 广州子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指静脉识别的汽车防盗系统
CN208248148U (zh) * 2018-05-02 2018-12-18 武汉天喻聚联网络有限公司 车门无钥匙开关系统及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39487A (zh) 2019-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73233B1 (ko) 생체인증 인식불능 반복 상황 처리 방법
US7369685B2 (en) Vision-based operating method and system
US11689525B2 (e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of a unique user and authorization of the unique user
US8447273B1 (en) Hand-held user-aware security device
US10403073B2 (en) Intelligent lock,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and intelligent safe deposit box
CN108600202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924436A (zh) 使用生物识别技术的电子装置接入控制
JP2017049867A (ja) 認証装置、防犯システム、認証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8171137B (zh) 一种人脸识别方法及系统
JP2010128938A (ja) 認証装置及び認証方法
CN101494690A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解锁方法
US10938809B2 (en) Mobile enrollment using a known biometric
CN116311598A (zh) 一种车锁及车辆
CN107145772B (zh) 终端设备安全性控制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09389711A (zh) 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门禁解锁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09249898B (zh) 认证装置及认证方法
CN114120487B (zh) 一种汽车数字钥匙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657687A (zh) 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门禁管理方法及门禁管理服务器
CN110223430A (zh) 一种电子门锁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门锁
CN110239487B (zh) 控制车门开启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JP2020115361A (ja) 認証装置、防犯システム、認証装置による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8777009A (zh) 一种智能门锁
CN113254907A (zh) 安全解锁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KR101926709B1 (ko) 생체 인증 및 제어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11915774B (zh) 一种远程智能协助开锁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