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25892A - 利用层叠型结构和清洁球的上流式mbr污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利用层叠型结构和清洁球的上流式mbr污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25892A
CN110225892A CN201880007878.4A CN201880007878A CN110225892A CN 110225892 A CN110225892 A CN 110225892A CN 201880007878 A CN201880007878 A CN 201880007878A CN 110225892 A CN110225892 A CN 1102258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nd
anaerobic
water
membrane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787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25892B (zh
Inventor
朴昞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you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you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you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you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2258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258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258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258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3/00Apparatus in general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 B01D63/02Hollow fibre modu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3/00Apparatus in general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 B01D63/08Flat membrane modu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5/00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in general,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 B01D65/02Membrane cleaning or sterilisation ; Membrane regen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5/00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in general,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 B01D65/08Prevention of membrane fouling or of concentration polaris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2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0Aerobic and anaerobic proces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MBR污水处理装置,通过将DO消减池、无氧池及厌氧池构成为层叠型,使得在不注入絮凝剂的情况下实现磷释放效果的最大化,并且通过构成上流式膜分离池以达到MBR提升维护效率的目的。另外,通过利用物理清洁技术和重力式过滤等来维持低TMP而进行过滤,可以时刻维持在计划的flux并最小化分离膜的应力而确保分离膜的长期寿命。

Description

利用层叠型结构和清洁球的上流式MBR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抑制和防止浸渍在上流式膜分离池中的分离膜的污染的MBR污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利用清洁球的MBR污水处理装置和利用其的MBR污水处理方法。另外,涉及通过将DO消减池、无氧池及厌氧池构成为层叠型,可阻断厌氧池的微生物与大气中的氧接触,实现磷释放效果的最大化,并且具有污泥循环顺畅的反应池结构以用于提高水处理效率的技术。
背景技术
自2012年以来,公共污水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标准提高了2~10倍,因此将现有的活性污泥工艺(conventional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适用于出水水质管理中多少有些困难。鉴于未来水质监管标准和水资源重复利用普及率将进一步提升,提出了占地面积少且可以保持高浓度MLSS(约8000~15000mg/L)的膜生物反应器(MBR,membranebioreactor)工艺作为对策,得益于处理效率高和操作维护相对简单的优点,引进案例逐渐增加,诸多研究也在进行当中。
1990年代初期的大多数MBR工艺大部分为如下方式,即,为在反应池外部固定有膜组件,反应池中的污泥通过过滤回路(filtration-loop)循环并进行固液分离的侧流过滤式(side-steam)方式,但因其电力消耗大,所以在城市污水处理的应用上存在局限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浸渍式工艺的概念于1990年代中期产生,并且其成为广泛扩散将MBR适用于城市污水处理的契机。与一般的活性污泥工艺相比,MBR工艺具有以下优点。
-无需特殊处理工艺即可应用于普通的再循环水(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等),还可与后处理工艺(RO等)结合而用于生活用水的再循环。
-因可以保持高浓度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可以减少污水处理厂所需场地、保持高硝酸化率及减少污泥的产生量。
-可以独立操作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停留时间(SRT)。
-抵抗进水负荷波动的能力强。
-可根据膜类型去除如细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
目前较为普遍的浸渍式MBR中,中空纤维式(hollow fiber)和平板式(flatsheet)这两种形式占据了市场,但实际上在操作和维护方面遇到了如下问题。
-中空纤维式分离膜具有弹性好、能够反冲洗且膜密度高的优点,但污泥沉积和扭结(braiding)频繁且难以清洁。
-传统的平板式分离膜具有无扭结且水力流体流动顺畅的优点,但是没有反冲洗功能,膜聚集度低且框架边缘会发生污泥沉积。
-用于控制MBR分离膜的膜污染的强化清洗次数增加。
-由于过度曝气和膜间压差的发生而导致电费上升。
-由于絮凝剂的注入和频繁的清洗操作,导致制剂成本增加。
-外侧清洗难度大(使用起重设备等)且有回避操作的现象。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韩国专利公开号第10-2012-0129755号
发明内容
技术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将DO消减池、无氧池及厌氧池构成为层叠型,使得在不注入絮凝剂的情况下实现磷释放效果的最大化,并且通过构成上流式MBR提升维护的效率。另外,通过利用物理清洁技术和重力式过滤等来维持低TMP进行过滤,可以时刻维持在计划的流量(flux)并最小化分离膜的应力以确保分离膜的长期寿命。
课题解决方案
本发明涉及一种MBR污水处理装置,所述MBR污水处理装置的特征为包括DO消减池、无氧池、厌氧池、上流式膜分离池,所述DO消减池和所述无氧池位于所述厌氧池的上部,使得所述DO消减池、所述无氧池及所述厌氧池构成层叠型水池,所述DO消减池的下部壁和所述无氧池的下部壁构成为所述厌氧池的上部壁以密封所述厌氧池,使得所述DO消减池、所述无氧池及所述厌氧池构成为一体式,在所述好氧池侧面构成双层壁使污泥顺畅地流动,所述上流式膜分离池中浸渍有中空纤维式或者平膜式分离膜,所述膜分离池的溢流水连通至所述好氧池,以使得所述膜分离池的溢流水流入到所述好氧池。
另外,本发明涉及根据本发明的多个示例的利用MBR污水处理装置的MBR污水处理方法,其中,所述分离膜可采用利用清洁球的清洗、曝气清洗及反冲洗。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多个示例,MBR污水处理装置可以通过排列为一体式的生物反应池以及使得用于流入到所述生物反应池的流入水分流,从而能够实现处理效率的最大化。尤其,通过将DO消减池、无氧池及厌氧池构成为层叠型,可以营造完整的厌氧条件,能够使得不注入絮凝剂也可实现磷释放效果的最大化。
可以通过向所述MBR污水处理装置中的膜分离池内投入物理清洗技术来抑制及防止分离膜被污染,因此可将强化清洗的次数减少为1次以下。由此,可以显着减少用于清洗的制剂的使用量,从而节约制剂的成本。
另外,当进行强化清洗时,可以在不使用起重设备等的情况下在膜分离池中进行强化清洗,因此可以节约清洗所需的人工成本和装备使用费等。
通过将所述处理水池置于膜分离池的下方,可以实现重力式过滤。通过使得膜分离池结构紧凑,可以实现利用微细气泡的低负荷曝气,并且可以降低电力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例和试验例中使用的实验室规模装置的图。
图2是示出实施例和试验例中使用的实验室规模装置和试验装置实验中使用的膜分离池的分离膜的图。
图3示出了实施例和试验例中使用的流化床清洁球。
图4是示出实施例和试验例中使用的MBR污水处理装置的图。
图5是示出根据反冲洗流量的恢复率的曲线图。
图6是示出根据反冲洗适用与否的TMP变化的曲线图。
图7是示出根据清洁球的投入量的TMP变化的曲线图。
图8是示出根据清洁球适用与否的TMP变化的曲线图。
图9是示出根据微细气泡的供应量的TMP变化的曲线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是否适用反冲洗和清洁球的TMP变化的曲线图。
图11是示出根据原水分流注入的磷浓度去除效率的曲线图。
图12是示出在试验工厂中长期操作期间的厌氧池内的ORP变化的曲线图。
图13是示出在试验工厂中长期操作期间的处理水的磷浓度变化的曲线图。
图14是示出在试验工厂中长期操作期间的TMP和flux变化的曲线图。
图15是示出在试验工厂中长期操作期间的MLSS浓度变化的曲线图。
图16是示出在试验工厂中长期操作期间的各个主要单位工艺的每小时耗电量的曲线图。
具佳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和各种示例。
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一种包括DO消减池、无氧池、厌氧池、及上流式膜分离池的MBR污水处理装置,所述MBR污水处理装置的特征是,所述DO消减池和无氧池位于所述厌氧池的上部,使得所述DO消减池、无氧池及所述厌氧池构成层叠型水池,所述DO消减池的下部壁和无氧池的下部壁构成所述厌氧池的上部壁以密封所述厌氧池,使得所述DO消减池、无氧池及所述厌氧池构成为一体式,在所述好氧池侧面构成双层壁使污泥顺畅地流动(参见图4),所述膜分离池中浸渍有中空纤维式或者平膜式分离膜,所述膜分离池的溢流水连通至所述好氧池,以使所述膜分离池的溢流水无动力地返送至所述好氧池。
如上所述,可以通过使DO消减池、无氧池及厌氧池构成为一体式而阻断厌氧池与空气接触,从而具有在实现厌氧池的厌氧条件最大化的同时,不需要空气阻断所需的额外设备或工艺费用的优点。
另外,通过将膜分离池构成为紧凑于好氧池外部,可实现利用微细气泡的低负荷曝气,并且通过使处理水池位于膜分离池下部,不仅可以实现重力式过滤而减少耗电量,还可通过构成与好氧池分离的上流式膜分离池,在强化清洗时由膜分离池起到清洗池的功能,因此无需起重设备等装备也可进行清洗,由此可节约人工成本和装备使用费等。
根据一个示例,污水原水分流到所述DO消减池和所述厌氧池,经过所述DO消减池的污水原水依次通过所述无氧池、厌氧池、好氧池及膜分离池而进行处理。
如上所述,可以通过使一部分污水原水流入到厌氧池,使得厌氧池微生物用作释放磷的能量源,从而实现释放磷的效果的最大化,由此在不注入絮凝剂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磷释放的最大化。
根据另一个示例,经过所述好氧池的处理水中的一部分返送至所述DO消减池进行再次处理。
如上所述,通过使污水原水和返送流流入到DO消减池,具有使DO消减最大化的优点。
根据又一个示例,所述膜分离池的排放水包括溢流水和处理水,所述溢流水无动力被返送至所述好氧池而进行再次处理,而所述处理水会被排放或者流入到再循环水处理工艺。
此时,如果处理水被放水或者用作再循环为目的时,可以将处理水用作再循环水处理工艺的流入水。而且,通过将具有高DO浓度的上流式膜分离池的溢流水无动力重新返送至好氧池,具有如下效果,即可减少好氧池的送风量、节约电费并防止过度曝气。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示例,所述无氧池设置成与所述DO消减池的后端相接,并且与所述厌氧池的上部相接。此时,所述DO消减池的下部壁和无氧池的下部壁构成所述厌氧池的上部壁以密封所述厌氧池,使得所述DO消减池、无氧池及所述厌氧池构成为一体式,在所述好氧池侧面上构成有双层壁使污泥顺畅地流动。
另外,此时,污水原水通过进水口分流到所述DO消减池和所述厌氧池,经所述DO消减池处理的处理水可流动至所述无氧池。另外,经所述无氧池处理的处理水流动至所述厌氧池,经所述厌氧池处理的处理水流动至所述好氧池,经所述好氧池处理的处理水的一部分流动至所述膜分离池,而剩余部分返送至所述DO消减池进行再次处理。另外,所述膜分离池的排放水包括溢流水和处理水,所述溢流水返送至所述好氧池而进行再次处理,所述处理水被放水或者流入到再循环水处理工艺,所述膜分离结构的内部具有位于分离膜下部的气泡生成器。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利用根据本发明的多个示例的MBR污水处理装置的MBR污水处理方法,所述分离膜适用利用清洁球的清洗、曝气清洗及反冲洗。
根据本发明的最优选示例,(i)所述MBR污水处理装置利用根据所述本发明的优选示例的结构的MBR污水处理装置,(ii)所述分离膜同时采用利用清洁球的清洗、曝气清洗及反冲洗。
此时,(iii)以所述膜分离池内的处理水的单位体积为准,所述清洁球的使用量为9kg/m3-10kg/m3,(iv)所述曝气清洗通过利用所述气泡生成器生成气泡而执行。另外,(v)所述生成的气泡直径为0.5mm-1.5mm,(vi)以单位时间和所述膜分离池内的分离膜的单位面积为准,所述气泡的生成量为0.5m3/m2·hr-0.7m3/m2·hr,(vii)反冲洗流量以25L/m2·hr(LMH)-35L/m2·hr(LMH)来执行。此时,所述反冲洗可以以5-15分钟的过滤周期实施0.3-0.6分钟。例如,可以以10分钟作为一个过滤周期,期间以过滤8分30秒、中断30秒、反冲洗30秒、中断30秒的方式循环操作。
当满足上述(i)至(vii)的所有条件时,确认到如下效果:1、位于膜分离池内的清洁球的分散均匀度将大幅增加;2、操作1个月,其结果观察到,跨膜压差(trans-membranepressure,TMP)不仅丝毫没有上升,而且以操作第一天时的跨膜压差为准,操作1个月后跨膜压差甚至下降约1-2%左右的压差;3、在试验工厂操作4个月,其结果,在未使用反冲洗和清洁球的一般操作的情况下,约45天后进行了1次强化清洗,之后由于在约15天后再次达到了极限压差,再次实施了强化清洗,相反,在适用反冲洗和清洁球时,可在稳定的过滤压力下操作,且不需要使用如对照组的强化清洗。但是,经确认得知,如果上述(i)至(vii)的任一条件未得到满足,则无法获得1至3的效果。
在下文中,将通过实施例等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但是,所述实施例并不应被解释成,通过实施例等缩小或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和内容。另外,基于包括如下实施例的本发明的公开内容,通常的技术人员容易地实施未具体示出实验结果的本发明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显然这种变型和修改包含在随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另外,以下提及的实验结果仅记载了所述实施例和比较例的代表性实验结果,并且未在下面明确提及的本发明的各种示例的各种效果将在相应部分中具体描述。
实施例
1.原水性状
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实验室规模装置和试验装置安装在实际运营中的环境事业单位内,实验室规模装置实验中所使用的原水条件以与试验装置操作条件相同的方式执行。原水性状和试验装置的操作条件分别示于表1和表2中。
[表1]
[表2]
2.分离膜
实验室规模装置和试验装置实验中所使用的分离膜在图2中示出,所述分离膜为可实现反冲洗的平板膜,其孔径为0.04μm,材料为聚醚砜(Polyethersulfone,PES),分离膜的特性在下表3中示出。
[表3]
项目 内容
膜材料 PES
孔径(Pore Size) 0.04μm
膜面积 1㎡
操作压力 -3~40kPa
反冲洗最大允许压力 +15kPa
最高水温 40℃
最大曝气量 60m<sup>3</sup>/m<sup>2</sup>·hr
pH范围 2~11
元件尺寸(Element Size) L×W×H
3.清洁球
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流化床清洁球在表3中示出,其是尺寸为3-4mm的椭圆形载体,通过装入到膜分离池中可起到防止膜表面上形成滤饼层(cake layer)。
4.实验装置
实验室规模装置的结构在图1中图示化而示出。具体地,在100L容器中安装冷却器以保持水温,与试验装置的膜分离池循环进行了实验,且构成为在工程控制上则通过PLC程序可进行定量控制。此外,在试验装置的结构中,生物反应池的结构为基于A2/O工艺的上流式分离膜工艺,其在图2中图示。
5.曝气清洗
在曝气清洗中适用了虽然其剪力较差但氧传递效率高(3-10%)微细气泡(1-5mm:EPA,1989)。通常情况下用于曝气清洗的粗气泡(6-10mm)虽然具有优异的剪力,但具有氧传递效率低(1-3%)的缺点。作为导出利用微细气泡的曝气清洗的最佳操作条件的方法,利用每单位膜面积所需的曝气量(SADm,specific aeration demand per membrane area)进行计算,并且选择了0.4m3/m2·hr、0.5m3/m2·hr、0.6m3/m2·hr、0.7m3/m2·hr及0.8m3/m2·hr的实验条件而在表4中示出。
[表4]
6.反冲洗
为导出反冲洗的最佳条件,以40LMH(在20℃环境下)的过滤量进行了实验,反冲洗流量选择为10LMH、20LMH、30LMH、40LMH和50LMH。在过滤阻力达到1.2E+12m-1时执行反冲洗后,通过确认降低的过滤阻力计算了反冲洗效率。实验条件如下表5所示。
[表5]
7.清洁球
为导出操作清洁球(Mechanical cleaning ball,MCB)的最佳因素,使用实验室规模装置进行了实验。实验条件选择为5.6MCB-kg/m3、7.6MCB-kg/m3、9.6MCB-kg/m3及11.6MCB-kg/m3,曝气清洗流量设定为预先导出的值(0.6m3/m2·hr)而进行了实验。实验条件在下表6中示出。
[表6]
8.原水分流
为得到最佳原水分流条件,评价了根据DO消减池和厌氧池的原水流入比的除磷效率。实验条件在下表7中示出。
[表7]
9.试验装置实验
利用实验室规模装置导出最佳条件后将其应用于试验工厂,通过分析TMP和flux变化、MLSS浓度变化及耗电量,比较评价了效率性。试点工厂运营了约6个月,期间包含冬季。试点工厂的运营条件在表2中示出。
10.分析方法
水质分析方法在下表8中示出,使用HACH公司的分光光度计DR-6000测定了CODcr、T-N、NH4 +-N、NO3-N、T-P及PO4 3--P的吸光度,并且基于标准化方法(standard methods,APHA,2005)使用了GF/C滤纸和Gucci炉测定了MLSS。
此外,为了分析物理清洗效果,分析了各区间的压力变化率(ΔTMP)除以时间变化率(Δt)的值(ΔTMP/Δt)的趋势,在反冲洗最佳条件的推导实验中,将初始过滤阻力值和反冲洗后的过滤阻力值应用于式(1),并导出了依据反冲洗流量的各个恢复率(%)。
恢复率(%)=[(Rin-Raf)/Rin]×100(1)
Rin:初始过滤阻力
Raf:反冲洗后的过滤阻力
[表8]
项目 方法 参考手段
CODcr 闭式法 标准化方法(2005)
SS 重量法 标准化方法(2005)
T-N 变色酸法 哈希DR 6000
NH4+-N 奈氏比色法 哈希/标准化方法(2005)
NO3-N 紫外分光光度法 哈希/标准化方法(2005)
T-P 硫酸-硝酸硝化 哈希/标准化方法(2005)
PO43--P 钒钼磷酸比色法 哈希/标准化方法(2005)
试验例
1.曝气清洗
为了导出用于消减分离膜污染而供应至分离膜的微细气泡的最佳曝气供给量,在0.4-0.8m3/m2·hr范围内以不同的每单位膜面积所需的曝气量(SADm,m3/m2·hr)进行了实验,并且通过临界通量实验分析依据曝气供给量的压力上升率,从而算出了最佳曝气供给量。经实验确认,随着曝气供给量的增加,膜污染引起的过滤压力呈现相对较低的趋势,考虑到膜污染控制和节能效果的微细气泡的合理供应量为0.6m3/m2·hr,其余实验结果在图9中示出。
2.反冲洗
依据操作条件的实验结果,初始阻力值为1.169E+12,反冲洗流量为10LMH、20LMH、30LMH、40LMH及50LMH,实验后的阻力值分别为7.200E+11、6.574E+11、5.847E+11及4.873E+11,恢复率分别为38.4、43.8、50.0、58.3及60.5%,随着反冲洗流量的增加,恢复率也呈现上升的趋势。在反冲洗效率方面,适用40LMH或50LMH最佳,但适用上述流量时,出现了反冲洗压力超过+150mbar的现象。因此,为了使本研究中所使用的制膜纤维的反冲洗压力维持在建议的+0.015MPa以下,选择了30LMH,实验结果在下表9和图5中示出。
[表9]
适用通过实验室测试设定的反冲洗流量,比较评价了试验工厂的反冲洗效率。如图6所示,未进行反冲洗的对照组的TMP上升率约为-0.002bar/day,与进行反冲洗的实验组相比高出约3倍左右。在分离膜的操作中,反冲洗功能可以起到去除孔隙之间的可逆膜污染物的作用,因此未进行反冲洗的对照组的孔隙中会持续堆积可逆膜污染物。由此气孔堵塞会导致有效膜面积减少而逐渐加速膜污染。以上实验结果示出了不能实现反冲洗的现有平膜存在无法控制膜污染物质的局限性,为了相对稳定地操作分离膜,需要适用利用可清除孔隙之间的可逆膜污染物的反冲洗的物理清洁技术。
3.清洁球
图7是示出清洁球的合理投入量实验结果的曲线图。实验结果表明,每个过滤区间的TMP具有随流化床清洁球的投入量而变化的趋势,且随着流化床清洁球的投入量的增加,具有使得过滤及TMP更加稳定的趋势,但从投入量为10kg/m3以上开始,其效果未增加。因此,在试验装置应用评估时,选择了10MCB-kg/m3作为最佳清洁球投入量。
在试验工厂适用通过实验室测试设定的清洁球投入量,比较评价了清洁球效率。如图8所示,未使用流化床清洁球的对照组中示出的TMP上升率约为-0.0038bar/day,达到极限压差-0.4bar预计需要约80天,与此相反,适用流化床清洁球的实验组中示出的TMP上升率为比对照组低约5.4倍的-0.0007bar/day。流化床清洁球通过曝气与污泥一同流动的过程中,在膜与膜之间持续地施加冲击,从而可以在MBR工艺中预防作为引发渗透性降低的主要原因的污泥饼的堆积,因此导出了如上所述的结果。
4.曝气清洗、反冲洗及清洁球
在试验工厂中对依据是否适用曝气清洗、反冲洗及清洁球的TMP变化进行了约3个月的评价。在实验组中,定期利用反冲洗和清洁球进行操作,并且将其效率与没有适用反冲洗和清洁球的对照组进行了比较。在没有适用反冲洗和清洁球的一般操作情况下,约45天后进行了一次强化清洗,之后由于在15天后再次达到了压差极限,再次实施了强化清洗。相反,适用反冲洗和清洁球时,可在稳定的过滤压力下操作,不需要进行如对照组的强化清洗。这些结果证明了本研究中适用的物理清洗技术的优异性,证明其是在现有MBR工艺中难以操作的困难条件下也可适用的环保的物理清洗技术,实验结果在图10中示出。
5.层叠型结构和原水分流
在本技术中通过将DO消减池、无氧池及厌氧池构成为层叠型,可阻断厌氧池内的微生物与大气中的氧接触,并且能够实现完整的厌氧条件。另外,为了充分供应有机物,通过使原水分流到DO消减池和厌氧池,构成了可以顺畅地释放磷的结构。
如图11所示,随着将流入厌氧池的原水比例从零开始逐渐上调,生物除磷效率也随之上升,分别在7:3和6:4时呈现了0.2mg/L以下的低的处理水磷浓度。考虑到整体工艺的效率性,原水分流比例选择为7:3。
在试验工厂中依据流入DO消减池和厌氧池的原水比例(7:3)对磷释放效果和除磷量进行了约7个月的评价。厌氧池的平均ORP保持在-386mV的低的值,其与普通工艺中的厌氧条件相比呈现了更低的ORP值,这意味着构成了完整的厌氧条件。另外,厌氧池内的PO4-P浓度维持在8.4~20.2mg/L的浓度范围内,如果考虑原水的磷浓度,这表明通过PAOs顺畅地进行了磷释放。实验结果在图12中示出。
最终确认到,通过原水的分流合理地分配了磷释放所需的有机物,并且通过在上流式膜分离池持续地引出少量污泥,在不使用化学絮凝剂的情况下也可将处理水的磷浓度维持在0.2mg/L以下。实验结果在图13中示出。
6.试验工厂TMP和flux变化
适用通过实验室测试设定的操作条件评价了试验工厂的包含冬季的约6个月期间的TMP和flux变化。冬季处理量为25LMH,夏季处理量为30LMH,开始操作4个月以后,压差达到-0.2bar,因此执行了维护清洁(MC)。如图14所示,如果假设定期进行维护清洗,预计可以实现每年1次以下的强化清洗。
7.试验工厂的MLSS浓度变化
图15示出了实证工厂运行期间好氧池和上流式膜分离池的MLSS浓度变化。好氧池的平均MLSS浓度为8616mg/L,上流式膜分离池的平均MLSS浓度为16331mg/L。上流式膜分离池的MLSS浓度比使用普通平膜的MBR工艺的MLSS浓度高约两倍水准。这表明与传统的MBR工艺不同,由上流式膜分离池构成的MBR工艺也可以在相对较高的高浓度MLSS条件下操作。因此,与普通工艺相比,可以降低污泥处理成本。
相反,与普通工艺相比,维持高浓度MLSS时分离膜表面上易于形成污泥饼。但在本技术中在反冲洗工艺和过滤过程中通过清洁球与分离膜表面发生冲击,可以有效去除附着的污泥而解决上述问题。
8.处理效率
测试分析结果显示,处理水的污染物浓度稳定,调查出平均处理效率为如下,BOD为99.2%、CODCr为97.4%、CODMn为97.7%、SS为100.0%、T-N为85.2%及T-P为98.2%,满足了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标准。调查期间的污染物处理效率在表10中示出。
[表10]
※标准值: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标准
9.耗电量
评价试验工厂消费的耗电量的结果,每天使用了约214kWh的电力,如果考虑生产的处理水量,每单位处理水平均消耗了2.25kWh/m3的电力。近期L公司利用类似于上流式膜分离池的MBR形式的平膜的MBR工艺获得了新技术评价,该MBR工艺的耗电量为3.0kWh/m3,与此相比本发明节约了25%的消费电力。上流式膜分离池的送风机(两个池)占所有耗电量的约25.7%,好氧池送风机占约28.5%。之所以出现如上节约电力的效果,可能是因为低负荷曝气和由膜分离池的水位差进行自动流动方式的处理水生产,减少了因泵启动引起的额外的电力消耗。分析结果在图16中示出。
附图标记说明
10:DO消减池 20:无氧池 30:厌氧池
40:好氧池 50:膜分离池 51:分离膜
52:清洁球 60:进水口 70:出水口

Claims (5)

1.一种MBR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BR污水处理装置包括:DO消减池、无氧池、厌氧池、好氧池以及上流式膜分离池,
所述DO消减池和所述无氧池位于所述厌氧池的上部,使得所述DO消减池、所述无氧池及所述厌氧池构成层叠型水池,
所述DO消减池的下部壁和所述无氧池的下部壁构成为所述厌氧池的上部壁以密封所述厌氧池,使得所述DO消减池、所述无氧池及所述厌氧池构成为一体式,
在所述好氧池侧面构成双层壁使污泥顺畅地流动,
所述膜分离池中浸渍有中空纤维式或者平膜式分离膜,
所述膜分离池的溢流水连通至所述好氧池,以使得所述膜分离池的溢流水流入到所述好氧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BR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污水原水分流到所述DO消减池和所述厌氧池,
并且经过所述DO消减池的污水原水依次经过所述无氧池、所述厌氧池、所述好氧池及所述上流式膜分离池而进行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MBR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经过所述好氧池的处理水中的一部分返送至所述DO消减池而进行再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MBR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膜分离池的排放水包括溢流水和处理水,
所述溢流水无动力无动力地被返送至所述好氧池而进行再次处理,
所述处理水被排放或者流入到再循环水处理工艺。
5.一种MBR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BR污水处理方法利用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MBR污水处理装置,
所述分离膜同时采用利用清洁球的清洗、曝气清洗及反冲洗。
CN201880007878.4A 2017-08-10 2018-07-19 利用层叠型结构和清洁球的上流式mbr污水处理系统 Active CN1102258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70101686 2017-08-10
KR10-2017-0101686 2017-08-10
PCT/KR2018/008184 WO2019031726A1 (ko) 2017-08-10 2018-07-19 적층형 구조와 세정볼을 이용한 상향류식 mbr 하폐수 처리 시스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25892A true CN110225892A (zh) 2019-09-10
CN110225892B CN110225892B (zh) 2022-06-07

Family

ID=65272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7878.4A Active CN110225892B (zh) 2017-08-10 2018-07-19 利用层叠型结构和清洁球的上流式mbr污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25892B (zh)
WO (1) WO2019031726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105582A (ko) * 2000-05-16 2001-11-29 전안수 합병정화조용 접촉산화식 폐수처리장치 및 방법
KR100649261B1 (ko) * 2005-07-21 2006-11-24 코오롱건설주식회사 분리막 세정용 폭기량이 최소화된 외부 침지식 생물학적분리막 반응조
KR100729655B1 (ko) * 2007-03-16 2007-06-19 금호산업주식회사 혐기-무산소 변형조를 이용한 막분리 활성슬러지 장치 및방법
CN102123781A (zh) * 2008-06-09 2011-07-13 Otv公司 用于处理水的方法和系统和使用薄膜过滤系统
CN103803705A (zh) * 2014-01-26 2014-05-21 浙江德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
KR20150144682A (ko) * 2014-12-19 2015-12-28 주식회사 워터스 침지형분리막을 이용한 하·폐수 고도처리장치
CN106865767A (zh) * 2017-03-21 2017-06-20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厌氧缺氧好氧一体化高浓度污水处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132039A (ko) * 2010-06-01 2011-12-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침지식 막분리장치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105582A (ko) * 2000-05-16 2001-11-29 전안수 합병정화조용 접촉산화식 폐수처리장치 및 방법
KR100649261B1 (ko) * 2005-07-21 2006-11-24 코오롱건설주식회사 분리막 세정용 폭기량이 최소화된 외부 침지식 생물학적분리막 반응조
KR100729655B1 (ko) * 2007-03-16 2007-06-19 금호산업주식회사 혐기-무산소 변형조를 이용한 막분리 활성슬러지 장치 및방법
CN102123781A (zh) * 2008-06-09 2011-07-13 Otv公司 用于处理水的方法和系统和使用薄膜过滤系统
CN103803705A (zh) * 2014-01-26 2014-05-21 浙江德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
KR20150144682A (ko) * 2014-12-19 2015-12-28 주식회사 워터스 침지형분리막을 이용한 하·폐수 고도처리장치
CN106865767A (zh) * 2017-03-21 2017-06-20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厌氧缺氧好氧一体化高浓度污水处理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毛庆泉等: "《膜生物反应器 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31 December 2006,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25892B (zh) 2022-06-07
WO2019031726A1 (ko) 2019-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utamim et al. Application of membrane bioreactor technology in treating high strength industrial wastewater: a performance review
Hamedi et al.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 of membrane bioreactors (MBRs) and fouling phenomena: a systematic review
Mutamim et al. Membrane bioreactor: applications and limitations in treating high strength industrial wastewater
Le-Clech Membrane bioreactors and their uses in wastewater treatments
CN104108830A (zh) 新型中水深度处理及回用系统
CN104129887A (zh) 一种基于膜生物反应器的中水回用系统
CN108178430A (zh) 炼油污水深度处理回用和浓水处理达标排放的系统及方法
US20220024796A1 (en) Waste water treatment system using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gravity-driven membrane system
Sutton Membrane bioreactors for industrial wastewater treatment: Applicability and selection of optimal system configuration
Lorain et al. A new membrane bioreactor generation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application: strategy of membrane aeration management by sequencing aeration cycles
CN115818862A (zh) 一种冷水水域海水养殖尾水处理系统
Xing et al. Performance of an inclined-plate membrane bioreactor at zero excess sludge discharge
CN101293719B (zh) 电镀前处理有机废水回收处理工艺
Wang et al. Treatment of industrial effluents, municipal wastes, and potable water by membrane bioreactors
JP4666902B2 (ja) Mlssの制御方法
CN110225892A (zh) 利用层叠型结构和清洁球的上流式mbr污水处理系统
Meabe et al. Ceramic membrane bioreacto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future
Guglielmi et al. Selection and design of membrane bioreactors in environmental bioengineering
KR100547463B1 (ko) 황 충전 mbr 반응기를 이용한 포기조내 질소제거 장치
KR20200115384A (ko) 적층형 구조와 세정볼을 이용한 상향류식 mbr 하폐수 처리 시스템
Rachmani Cost and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a Membrane Bioreactor (MBR) Plant and a Bardenpho Plant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Wang et al. Membrane bioreactors
CN203960013U (zh) 一种基于膜生物反应器的中水回用系统
Pellegrin et al. Membrane processes
CN212504439U (zh) 一种用于高硬度中水回用的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