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24804A -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终端、基站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终端、基站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24804A
CN110224804A CN201810171304.2A CN201810171304A CN110224804A CN 110224804 A CN110224804 A CN 110224804A CN 201810171304 A CN201810171304 A CN 201810171304A CN 110224804 A CN110224804 A CN 1102248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ent
channel
control method
transfer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7130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智
曾军
万文涛
熊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z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z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z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Nationz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81017130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24804A/zh
Publication of CN1102248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248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212/00Encapsulation of pack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终端、基站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该方法通过在检测到存在需要发送的第一数据时,对第一数据进行封装以形成待发送数据,通过数据通道以单工方式将待发送数据发送给目标接收端,并通过控制通道以双工方式传输本端与目标接收端之间的控制信令;通过单工方式传输数据,可以持续高速的传输数据,降低了以双工方式传输对时间和带宽资源的占用,因此提升了数据的传输效率,尤其是对于较大数据量的单向传输,能够显著提升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终端、基站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终端、基站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中,数据的传输往往需要基于控制信令的交互实现,例如在发送某数据之前,需要先取得本端与接收端之间的信道状态等控制信息,基于这些控制信息本端才能将这些数据进行发送处理,在发送过程中,可能还需要将跳频信息、数据流等控制信息发送给接收端。目前,数据的传输主要是通过时分双工和频分双工两种方式进行,无论是时分双工,还是频分双工,对数据的传输可能都不能达到一个较高的传输效率。以时分双工为例,通过时间来划分上下行,在移动终端下载数据时,可能需要多个下行时隙才能将数据下载完成,对于该多个下行时隙之间的上行时隙则不能很好地利用,上行时隙此时只能用于传输数据量较小的控制信息,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下载数据的时延,影响了下载效率。对于频分双工的数据传输,同样以移动终端下载数据为例,由于频分使得其中一部分带宽用于传输上行数据,因此移动终端在下载数据时,只能使用下行通道,不能使用上行通道,特别是对于数据量大,交互少的数据,严重影响了数据传输的效率,也降低了带宽利用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目前无线通信系统数据传输效率低,不利于提升用户使用体验。针对该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终端、基站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所述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存在需要发送的第一数据时,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封装以形成待发送数据,通过数据通道以单工方式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发送给目标接收端,并通过控制通道以双工方式传输本端与所述目标接收端之间的控制信令。
可选的,所述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封装以形成待发送数据包括:
按照预先设置的第一数据帧结构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封装以形成所述待发送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帧结构的长度大于10毫秒,且包括至少两个控制符号。
可选的,所述第一数据帧结构的长度为250毫秒,且包括两个控制符号和444个数据符号,其中第一个控制符号用于规定标准帧格式,第二个控制符号用于规定所述数据符号的内容格式,各控制符号与各数据符号的时长均为448微秒。
可选的,所述数据通道与所述控制通道为不同频段的传输通道。
可选的,所述第一数据包括多媒体数据。
可选的,所述目标接收端为上行链路接收端。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所述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包括:
基于本端与无线发送端之间的数据通道接收来自所述无线发送端以单工方式发送的待发送数据,并通过控制通道以双工方式传输本端与所述无线发送端之间的控制信令。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是否存在需要发送的第一数据;
封装模块,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存在所述第一数据时,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封装以形成待发送数据;
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数据通道以单工方式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发送给目标接收端,并通过控制通道以双工方式传输本端与所述目标接收端之间的控制信令。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基于本端与无线发送端之间的数据通道接收来自所述无线发送端以单工方式发送的待发送数据;
控制模块,用于通过控制通道以双工方式传输本端与所述无线发送端之间的控制信令。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通信总线;
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程序,以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的步骤。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的步骤。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终端、基站及计算机存储介质,针对现有无线通信系统数据传输效率低的缺陷;通过在检测到存在需要发送的第一数据时,对第一数据进行封装以形成待发送数据,通过数据通道以单工方式将待发送数据发送给目标接收端,并通过控制通道以双工方式传输本端与目标接收端之间的控制信令;通过单工方式传输数据,可以持续高速的传输数据,降低了以双工方式传输对时间和带宽资源的占用,因此提升了数据的传输效率,尤其是对于较大数据量的单向传输,能够显著提升传输效率,有利于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数据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时隙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第一实施例
为了解决目前无线通信系统数据传输效率较低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主要应用于发送端,通过控制用于传输数据的数据通道和用于传输控制信令的控制通道采用不同的工作方式,提升数据传输的效率。请参见图1,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S11、在检测到存在需要发送的第一数据时,对第一数据进行封装以形成待发送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主要应用于发送端,例如移动终端、基站、服务器等均可。发送端在可以对需要发送的数据进行检测,具体检测的方式可以采用现有任意方式,以发送端为无线监控设备为例,无线监控设备将当前采集到的数据作为该需要发送的第一数据,并实时传输到基站或者相应的服务器中。当然,在传输相应的数据之前,需要发送端对第一数据进行封装处理,以形成待发送数据。
本实施例中,第一数据可以是传输的数据量大、交互较少、交互的数据量较小、传输节点恒定的数据,例如可以是多媒体数据,例如视频数据、音频数据、图片数据、应用数据等。
对需要传输的第一数据进行封装处理,可选的,发送端可以按照预先设置的第一数据帧结构对第一数据进行封装以形成待发送数据。其中,预先设置的第一数据帧结构的长度大于10毫秒,并且包括至少两个控制符号。
可选的,第一数据帧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2,该第一数据帧结构的长度为250毫秒,包括两个控制符号和444个数据符号,其中第一个控制符号用于规定标准帧格式,包括调制方式、载波类型、GI(Guard Interval,保护间隔)长度、FFT(Fast FourierTransformation,快速傅立叶变换)长度等信息。应当理解,调制方式可以是现有任意类型的调制方式,例如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同样载波类型可以选用现有任意类型,对于GI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例如为400纳秒、800纳秒等。FFT长度例如可以是1k、4k等。
继续参见图2所示的第一数据帧结构,其第二个控制符号用于规定数据符号的内容格式,包括数据符号包含多少幅图像数据,每幅图像数据的大小,有效的数据内容等信息。该第一数据帧结构还包括444个数据符号,各控制符号和各数据符号的时长均为448微秒。也即一个数据帧包含有446个符号,若FFT的有效子载波数采用2k,星座映射采用64-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振幅调制),那么一个符号的数据量为2k*6byte=12kbyte,则一个数据帧的数据量为12kbyte*446=5352Kbyte=669KB,若每秒传输帧数为40帧,则传输速率将达到2.67MB/s。
与传统的数据帧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数据帧结构更加适用于传输数据量大、交互较少、节点恒定的多媒体数据,例如视频数据,在对视频数据进行传输时,将其封装成如图2所示的数据帧进行传输,由于其帧长度相对于传统的10毫秒帧更长,因此数据帧的个数就会变少,使数据帧之间的总时间间隔可以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数据传输的延迟,另外,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升带宽资源的利用率。
在一些示例中,当用于规定数据符号的内容格式的数据量大于一个控制符号所能承载的数据量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控制符号的数量,例如控制符号设置为3个、4个等,当然此时数据符号的个数将相应减少,也即保持第一数据帧结构的长度为250毫秒。
S12、通过数据通道以单工方式将待发送数据发送给目标接收端。
将形成的待发送数据通过数据通道以单工方式发送给目标接收端,应当理解,单工方式传输也即该数据通道只能由本端向接收端发送数据,而接收端不能通过该数据通道向本端发送数据,数据的传输方向是单向的,当一个数据帧被传输给接收端之后,下一数据帧也会通过下一时隙上传给接收端,使更多的带宽资源都用于对该待发送数据的传输,避免使用双工方式传输数据,导致传输效率低的问题。具体的,当采用时分双工传输数据时,通过时间来划分上下行,请参见图3,在t1至t2时段为上行时隙,在t3至t4时段为下行时隙,在t5至t6时段为上行时隙,在t7至t8时段为下行时隙,依次类推,当发送端需要将待发送数据发送给目标接收端时,现有方案需要通过t1至t2、t5至t6等时段才能用于发送该待发送数据,在t3至t4、t7至t8等时段由于为下行时段,不能用于上传待发送数据给目标接收端,在t3至t4、t7至t8等时段带宽资源可能处于空闲状态,而待发送数据只能等待上行时隙的到来才能继续传输,因此不利于提升数据的传输效率。而本方案通过控制数据通道以单工方式对待发送数据进行传输,使各个时隙都可以用于传输该待发送数据,也即t1至t2、t3至t4、t5至t6以及t7至t8等各时隙都为上行时隙,对于数据量较大的数据,可以持续发送给处于上行链路的目标接收端,提升了用户传输效率,降低了传输时延。
S13、通过控制通道以双工方式传输本端与目标接收端之间的控制信令。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控制信令需要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进行交互,本实施例通过控制通道以双工方式传输本端与目标接收端之间的控制信令。应当理解的是,控制信令包括但不限于当前信道状态、跳频信息、传输方向、频带信息等。可选的,发送段在检测到存在需要发送的第一数据时,可以根据所需发送的目标接收端的地址信息询问当前信道状态,目标接收端在接收到该请求消息时,应当向发送端响应当前各信道的状态,发送端可以基于该信道状态选择传输质量较佳的信道进行传输。在向目标接收端发送数据的过程中,还需要添加相应的控制信息,例如上述的跳频信息、传输方向、频带信息等,以形成控制信令,从而通过控制通道发送给目标接收端,以使目标接收端实现对该待发送数据的接收处理。
本实施例中,数据通道与控制通道为不同频段的传输通道,使数据面与控制面实现信道分离,提升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由于控制信令通过控制通道以双工方式进行传输,而数据通过数据通道以单工当时进行传输,两者通过各自的传输通道单独传输,对于控制信令可以提升命令效率,对于数据传输可以提升传输效率。
第二实施例
基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本实施例站在接收端,提供一种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对应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请参见图4,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S401、基于本端与无线发送端之间的数据通道接收来自该无线发送端以单工方式发送的待发送数据。
目标接收端可以基于自身(也即本端)与无线发送端之间的数据通道接收该无线发送端以单工方式发送的待发送数据,进一步地,目标接收端在接收到该数据之后,还可以对其进行解析、保存等处理。
S402、通过控制通道以双工方式传输本端与该无线发送端之间的控制信令。
对于数据传输中所需的相关控制信令通过控制通道以双工方式传输,也即存在上下行,在上行时隙,可以用于无线发送端向目标接收端发送相关的控制信令,在下行时隙,可以用于无线目标接收端向无线发送端发送相关的控制信令。控制信令的传输过程可以参见第一实施例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用于实现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请参见图5,该终端50包括如下模块:检测模块51,用于检测是否存在需要发送的第一数据;封装模块52,用于在检测模块51检测到存在第一数据时,对该第一数据进行封装以形成待发送数据;处理模块53,用于通过数据通道以单工方式将该该发送数据发送给目标接收端,并通过控制通道以双工方式传输本端与目标接收端之间的控制信令。本实施例中,检测模块51、封装模块52以及处理模块53可以通过射频芯片、处理器等硬件实现。
本实施例中,终端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可以包括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导航装置、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计步器等移动终端。
在一些示例中,终端可能还包括其他的一些部件,请参见图6,例如:RF(RadioFrequency,射频)单元101、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模块102、音频输出单元103、A/V(音频/视频)输入单元104、传感器105、显示单元106、用户输入单元107、接口单元108、存储器109、处理器110、以及电源111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中示出的移动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移动终端的限定,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第四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用于实现第二实施例所述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参见图7所示,该基站70包括接收模块71,用于基于本端与无线发送端之间的数据通道接收来自无线发送端以单工方式发送的待发送数据;控制模块72,用于通过控制通道以双工方式传输本端与无线发送端之间的控制信令。其中,接收模块71、控制模块72可以通过天线、射频芯片、处理器等硬件实现。
第五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参见图8所示,其包括处理器81、存储器82及通信总线83,其中:
通信总线83用于实现处理器81和存储器82之间的连接通信;
处理器81用于执行存储器82中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程序,以实现上述第一实施例和/或第二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的各步骤。具体过程请参见第一实施例和/或第二实施例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第一实施例和/或第二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的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存在需要发送的第一数据时,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封装以形成待发送数据,通过数据通道以单工方式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发送给目标接收端,并通过控制通道以双工方式传输本端与所述目标接收端之间的控制信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封装以形成待发送数据包括:
按照预先设置的第一数据帧结构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封装以形成所述待发送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帧结构的长度大于10毫秒,且包括至少两个控制符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帧结构的长度为250毫秒,且包括两个控制符号和444个数据符号,其中第一个控制符号用于规定标准帧格式,第二个控制符号用于规定所述数据符号的内容格式,各控制符号与各数据符号的时长均为448微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通道与所述控制通道为不同频段的传输通道。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括多媒体数据。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接收端为上行链路接收端。
7.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包括:
基于本端与无线发送端之间的数据通道接收来自所述无线发送端以单工方式发送的待发送数据,并通过控制通道以双工方式传输本端与所述无线发送端之间的控制信令。
8.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是否存在需要发送的第一数据;
封装模块,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存在所述第一数据时,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封装以形成待发送数据;
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数据通道以单工方式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发送给目标接收端,并通过控制通道以双工方式传输本端与所述目标接收端之间的控制信令。
9.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基于本端与无线发送端之间的数据通道接收来自所述无线发送端以单工方式发送的待发送数据;
控制模块,用于通过控制通道以双工方式传输本端与所述无线发送端之间的控制信令。
10.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通信总线;
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的步骤。
11.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1810171304.2A 2018-03-01 2018-03-01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终端、基站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02248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71304.2A CN110224804A (zh) 2018-03-01 2018-03-01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终端、基站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71304.2A CN110224804A (zh) 2018-03-01 2018-03-01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终端、基站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24804A true CN110224804A (zh) 2019-09-10

Family

ID=67821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71304.2A Pending CN110224804A (zh) 2018-03-01 2018-03-01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终端、基站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2480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35296A (zh) * 2020-10-14 2021-01-15 开立生物医疗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医学影像数据采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845035A (zh) * 2021-01-30 2022-08-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拍摄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0780A (zh) * 2002-10-16 2003-04-16 西安交通大学 雷达视频数据实时压缩解压缩传输方法
US20030104816A1 (en) * 2000-02-01 2003-06-05 Philippe Duplessis Dual band unidirectional scheme in a cellular mobile radio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1635836A (zh) * 2009-06-07 2010-01-27 傅骞 全双工无线控制视频数据链
CN103906242A (zh) * 2012-12-26 2014-07-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系统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04816A1 (en) * 2000-02-01 2003-06-05 Philippe Duplessis Dual band unidirectional scheme in a cellular mobile radio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410780A (zh) * 2002-10-16 2003-04-16 西安交通大学 雷达视频数据实时压缩解压缩传输方法
CN101635836A (zh) * 2009-06-07 2010-01-27 傅骞 全双工无线控制视频数据链
CN103906242A (zh) * 2012-12-26 2014-07-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系统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35296A (zh) * 2020-10-14 2021-01-15 开立生物医疗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医学影像数据采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845035A (zh) * 2021-01-30 2022-08-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拍摄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5514882A (zh) * 2021-01-30 2022-1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拍摄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4845035B (zh) * 2021-01-30 2024-0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拍摄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27613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4079528B (zh) 一种感知方法及其装置
CN107147479A (zh) 一种进行重复传输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CN100463542C (zh) 一种cdma制式集群通信系统中广播信道指配消息的发送方法
CN107342851A (zh) 一种重复传输的配置及重复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023665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08702329A (zh) 空口能力交换的系统和方法
CN102812765A (zh) 载波聚合中的信令报告传输
KR20220048003A (ko)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1552656A (zh) 管理传输时间间隔集束传输的方法及通讯装置
CN107155181A (zh) 处理用户设备能力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6357372A (zh) 避免反馈消息资源冲突的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CN106301696B (zh) 一种超低时延业务的突发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KR20220047828A (ko) 전송 모드를 결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0224804A (zh)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终端、基站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19029463A1 (zh) 一种接收控制信息、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CN102291729B (zh) 激活和去激活分量载波
CN115299095A (zh) 一种控制资源的位置信息的确定方法及其装置
CN113366877B (zh) 一种确定终端激活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CN104283647A (zh) 基于空中接口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网络通信设备
CN113676296A (zh) 传输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261235B (zh)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的反馈方法及其装置
CN113261236B (zh) 一种时域资源的确定方法及其装置
US20220248240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20230179371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