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13899B - 一种双重抗过载冲击的pcb板灌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重抗过载冲击的pcb板灌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13899B
CN110213899B CN201910567252.5A CN201910567252A CN110213899B CN 110213899 B CN110213899 B CN 110213899B CN 201910567252 A CN201910567252 A CN 201910567252A CN 110213899 B CN110213899 B CN 1102138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cylindrical main
frame
cover plate
pc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6725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13899A (zh
Inventor
谢志涛
彭雪明
张志彦
刘宇鹏
李佳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Machinery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Machinery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Machinery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Beijing Machinery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91056725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138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138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138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138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138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0085Apparatus for treatments of printed circuits with liquid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5K3/02 - H05K3/46; conveyors and holding mean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3/00
    • H05K2203/13Moulding and encapsulation; Deposition techniques; Protective layers
    • H05K2203/1305Moulding and encapsulation
    • H05K2203/1327Moulding over PCB locally or complete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重抗过载冲击的PCB板灌封装置,属于灌封装置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PCB板稳定性及可靠性差、体积大、结构复杂、无法满足PCB板的抗过载冲击问题。灌封装置包括底板、盖板和框架,底板与盖板之间设有框架,框架通过缓冲件与底板连接;框架包括筒状主体和支撑部,PCB板设于筒状主体的上端面;支撑部高于筒状主体的上端面,盖板设于支撑部的顶端;筒状主体的外壁设有连接部,支撑部通过连接部与筒状主体连接;筒状主体内部为第一灌封胶空间,支撑部与盖板围成的空间为第二灌封胶空间。本发明结构简单、体积小、稳定性及可靠性高,解决了PCB板的抗过载冲击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双重抗过载冲击的PCB板灌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灌封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重抗过载冲击的PCB板灌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PCB板装置一般都是使用橡胶垫在直接固定在电气设备产品,PCB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尤其在一些数据记录应用领域等特殊场合,由于现有PCB板的高可靠性有限导致记录数据易丢失,现有这种PCB板装置不能应用,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体积小、操作简单的PCB板装置就能实现稳定可靠的结构,满足设计的多种需求。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双重抗过载冲击的PCB板灌封装置,用以解决现有PCB板稳定性及可靠性差、体积大、结构复杂、无法满足PCB板的抗过载冲击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双重抗过载冲击的PCB板灌封装置,包括底板、盖板和框架,底板与盖板之间设有框架,框架通过缓冲件与底板连接;框架包括筒状主体和支撑部,PCB板设于筒状主体的上端面;支撑部高于筒状主体的上端面,盖板设于支撑部的顶端;筒状主体的外壁设有连接部,支撑部通过连接部与筒状主体连接;筒状主体内部为第一灌封胶空间,支撑部与盖板围成的空间为第二灌封胶空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向PCB板供电的电池,电池设于第一灌封胶空间内。
进一步地,缓冲件为泡沫铝板。
进一步地,PCB板通过连接件固定于筒状主体的上端面。
进一步地,连接件包括螺钉和垫圈。
进一步地,底板设有凹槽,凹槽两侧为凸台,筒状主体的下部能够伸入凹槽;筒状主体下部的外径小于凹槽的内径。
进一步地,缓冲件设于凸台与连接部之间,筒状主体的下端与凹槽底面之间设置有间隙。
进一步地,缓冲件均匀铺设于凹槽内,缓冲件的上表面与筒状主体的下表面接触,凸台与连接部之间存在间隙。
进一步地,盖板设有沉头孔,框架的支撑部设有通孔,底板设有螺纹孔,螺栓穿过沉头孔、通孔和螺纹孔将盖板、框架和底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沉头孔、通孔和螺纹孔的数量均为2~4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a)本发明提供的双重抗过载冲击的PCB板灌封装置,框架通过缓冲件与底板连接;筒状主体内充填有灌封胶,PCB板位于灌封胶内,灌封装置的结构简单,设计紧凑,安装操作方便,缓冲件具有一次抗过载冲击功能,灌封胶具有抗二次过载冲击功能,缓冲件和灌封胶的结构耦合,实现了PCB板产品的双重抗过载冲击性能,尤其在数据记录等电气设备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降低PCB板的抗过载功能的设计风险,使数据记录存储内容保存完整,有利于试验结果的精确分析,显著提高PCB板产品的高可靠性。
本发明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为实施例中双重抗过载冲击的PCB板灌封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实施例中双重抗过载冲击的PCB板灌封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中双重抗过载冲击的PCB板灌封装置的A-A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中双重抗过载冲击的PCB板灌封装置的框架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PCB板;2-框架;3-盖板,4-缓冲件;5-底板;6-第一螺钉;7-第一垫圈;8-第二垫圈;9-第二螺钉;10-第三垫圈;11-第一螺栓;12-第二灌封胶;13-第四垫圈;14-第二螺栓;15-电池;16-筒状主体;17-连接部;18-支撑部;19-第一灌封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发明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重抗过载冲击的PCB板灌封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底板5和盖板3,底板5与盖板3之间设有框架2,框架2通过缓冲件4与底板5连接,缓冲件4起到一次抗过载冲击的作用;框架2包括筒状主体16和支撑部18,PCB板1设于筒状主体16的上端面;支撑部18高于筒状主体16的上端面,盖板3设于支撑部18的顶端;筒状主体16的外壁设有连接部17,连接部17为环形结构,环绕设置于筒状主体16的外壁,支撑部18通过环接部17与筒状主体16连接;筒状主体16内部为第一灌封胶空间,第一灌封胶空间内充填有第一灌封胶19,支撑部18与盖板3围成的空间为第二灌封胶空间,第二灌封胶空间内充填有第二灌封胶12。还包括向PCB板供电的电池15,电池15安装在框架2内,电池15设于第一灌封胶空间内,电池15被第一灌封胶19包裹。打开盖板3,将第一灌封胶19和第二灌封胶12灌进框架2内,形成抗二次过载冲击的作用。
实施时,先将缓冲件4置于底板5上指定位置,再将框架2置于缓冲件上,框架2与底板5之间通过缓冲件4连接,框架2不与底板5直接接触;将电池15置于框架2内,并充填第一灌封胶19,电池15被包裹在第一灌封胶19内,第一灌封胶19的上表面与筒状主体16的顶端持平,将PCB板1安装在筒状主体16的顶端,第一灌封胶19的用量保证PCB板1的下表面与第一灌封胶19接触;将PCB板1固定在筒状主体16后,充填第二灌封胶12,第二灌封胶12的用量至少超过PCB板1的上表面,即PCB板1被第一灌封胶19和第二灌封胶12包裹。使用时,将PCB板灌封装置通过底板5安装在电气设备中,PCB板1在大过载、强冲击的振动环境下,缓冲件4在一次抗过载冲击的有效缓冲作用基础上,第一灌封胶19和第二灌封胶12给PCB板的抗二次过载冲击功能,此结构的PCB板灌封装置的双重抗过载冲击可以有效降低冲击过载95%以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双重抗过载冲击的PCB板灌封装置,结构简单,设计紧凑,安装操作方便,能够保证PCB板产品的抗过载冲击性能;缓冲件4具有一次抗过载冲击功能,灌封胶具有抗二次过载冲击功能,缓冲件和灌封胶的结构耦合,实现了PCB板产品的双重抗过载冲击性能。尤其在数据记录等电气设备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降低PCB板的抗过载功能的设计风险,能够显著提高PCB板产品的高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缓冲件4包括但不限定于泡沫板、弹性层和弹簧等具有一定缓冲功能的部件,泡沫板尽可能采取抗震性能高的材料,也可选取区域局部减震的材料。弹簧优选采用碟簧结构,减震性能效果更好。优选地,缓冲件4为泡沫铝板,泡沫铝板采用铝合金经发泡工艺制作而成,此结构的泡沫铝板兼有金属和气泡特征,具有密度小、高吸收冲击能力强。
本实施例中,PCB板1通过连接件固定于筒状主体16的上端面。其中,连接件为卡扣件,也可以为螺栓或螺钉组件,优选采用螺钉组件将PCB板1固定,具体的,连接件为螺钉组件,螺钉组件包括螺钉和垫圈,PCB板1通过第一螺钉6、第一垫圈7、第二垫圈8和第二螺钉9安装,固定在框架2的筒状主体16的上端面上。
本实施例中,盖板3、框架2和底板5固定安装,固定安装方式包括但不限定于以下方式:盖板3设有沉头孔,框架2的支撑部18设有通孔,底板5设有螺纹孔,沉头孔、通孔和螺纹孔的数量均为2~4个,螺栓穿过沉头孔、通孔和螺纹孔将盖板3、框架2和底板5固定连接。示例性的,盖板3设有2个沉头孔,框架2设有2个通孔,缓冲件4设有2个通孔,底板5有2个螺纹孔,盖板3的沉头孔内安装有第三垫圈10和第四垫圈13,第一螺栓11和第二螺栓14分别穿过第三垫圈10和第四垫圈13,再穿过盖板3的2个沉头孔、框架的2个通孔、缓冲件的2个通孔和底板5的2个螺纹孔固定。
本实施例中,底板5设置在灌封装置的底部,缓冲件4设置于底板5上,框架2安装在缓冲件4上,盖3安装在框架2上。其中,框架2由铝材铣加工成,整体呈筒状结构,如图4所示。
为了提升装置的通用性,底板5可以为规则的平板结构,也可以为凹槽结构。底板5可以为和缓冲件4中间通孔大小相同的平板结构,这样在安装时,缓冲件4设置于底板5上,同时可以更换另外一种形式即底板5设置于缓冲件4上。优选地,底板5为凹槽结构,具体的,底板5设有凹槽,凹槽两侧为凸台,筒状主体16的下部能够伸入凹槽中;筒状主体16下部的外径小于凹槽的内径。
根据底板5的凹槽结构,缓冲件4至少包括以下两种设置方式:第一种方式,缓冲件4设于凸台与连接部17之间,筒状主体16的下端与凹槽底面之间设置间隙;第二种方式,缓冲件4均匀铺设于凹槽内,缓冲件4的上表面与筒状主体16的下表面接触,凸台与连接部17之间存在间隙。在第一种方式中,缓冲件4同样可以设置有通孔,螺栓穿过沉头孔、支撑部18和缓冲件的通孔以及底板5螺纹孔将盖板3、框架2缓冲件4和底板5固定。具有间隙结构的灌封装置,上述间隙作为纵向安全缓冲距离,在震动环境中能够避免筒状主体16与底板5直接撞击,提升了装置的工作可靠性。灌封装置的间隙结构可以有效的保护,并使电池和PCB板的纵向震动免受损伤,这在强振动、大冲击的试验中数据记录存储的安全性尤为重要。
考虑到过小的安全缓冲距离会减弱缓冲效果,如在强震动冲击下,底板5与框架2偶有接触,将会导致缓冲件4作为一次抗过载冲击功能纵向减震性能大大减弱,甚至起到作为抵制灌封胶具有抗二次过载冲击功能的反作用,因此,本实施例中灌封装置的上述结构间隙,也即安全缓冲距离在5mm以上,优选的,安全缓冲距离5~10mm,该参数设置能够保证缓冲作用的同时,还能保证灌封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小。
在灌封过程中,灌封胶中会产生气泡,而气泡危害灌封的效果,灌封工艺直接影响灌封效果,例如,灌封胶的密度直接影响到灌封胶的流速,而流速的快慢直接导致灌封过程气泡产生量多少,灌封胶的气泡危害灌封的效果,使灌封胶的减震效能大大减弱。本实施例中,第一灌封胶19与第二灌封胶12的密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灌封时,采用灌封胶的密度为0.2~0.5g/cm3,灌封胶的流速为0.35~0.6ml/s,采用上述密度的灌封胶及灌封速度,能够大大减少灌封胶中的气泡,显著提升灌封效果,进而保证了灌封胶的减震效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双重抗过载冲击的PCB板灌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5)、盖板(3)和框架(2),所述底板(5)与盖板(3)之间设有框架(2),所述框架(2)通过缓冲件(4)与底板(5)连接;
所述框架(2)包括筒状主体(16)和支撑部(18),PCB板(1)设于筒状主体(16)的上端面;
所述支撑部(18)高于所述筒状主体(16)的上端面,所述盖板(3)设于所述支撑部(18)的顶端;
所述筒状主体(16)的外壁设有连接部(17),所述支撑部(18)通过连接部(17)与所述筒状主体(16)连接;
所述筒状主体(16)内部为第一灌封胶空间,所述支撑部(18)与所述盖板(3)围成的空间为第二灌封胶空间;
所述底板(5)设有凹槽,凹槽两侧为凸台,所述筒状主体(16)的下部能够伸入所述凹槽;
所述筒状主体(16)下部的外径小于所述凹槽的内径;
所述缓冲件(4)设于所述凸台与连接部(17)之间,所述筒状主体(16)的下端与凹槽底面之间设置有间隙;
或者,所述缓冲件(4)均匀铺设于凹槽内,所述缓冲件(4)的上表面与所述筒状主体(16)的下表面接触,所述凸台与连接部(17)之间存在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抗过载冲击的PCB板灌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向所述PCB板供电的电池(15),所述电池(15)设于第一灌封胶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抗过载冲击的PCB板灌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4)为泡沫铝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抗过载冲击的PCB板灌封装置,其特征在于,PCB板(1)通过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筒状主体(16)的上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重抗过载冲击的PCB板灌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螺钉和垫圈。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双重抗过载冲击的PCB板灌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3)设有沉头孔,所述框架(2)的支撑部(18)设有通孔,所述底板(5)设有螺纹孔,螺栓穿过所述沉头孔、通孔和螺纹孔将所述盖板(3)、框架(2)和底板(5)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重抗过载冲击的PCB板灌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头孔、通孔和螺纹孔的数量均为2~4个。
CN201910567252.5A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双重抗过载冲击的pcb板灌封装置 Active CN1102138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67252.5A CN110213899B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双重抗过载冲击的pcb板灌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67252.5A CN110213899B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双重抗过载冲击的pcb板灌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13899A CN110213899A (zh) 2019-09-06
CN110213899B true CN110213899B (zh) 2020-04-10

Family

ID=67794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67252.5A Active CN110213899B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双重抗过载冲击的pcb板灌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138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9229B (zh) * 2020-07-16 2023-03-31 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 转子轴灌封装置及转子轴灌封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1829A (zh) * 2010-11-22 2011-04-13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一种弹载电路抗过载冲击减震装置
CN104244650A (zh) * 2014-09-28 2014-12-24 江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电路抗高过载保护盒
CN204291699U (zh) * 2014-09-28 2015-04-22 江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电路抗高过载保护盒
DE102015118498A1 (de) * 2015-10-29 2017-05-04 Endress+Hauser Conducta Gmbh+Co. Kg Verfahren zum Vergießen einer Leiterplatte mit Bauteilen
CN107764497A (zh) * 2017-09-13 2018-03-06 陕西千山航空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冲击载荷无线存储测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1829A (zh) * 2010-11-22 2011-04-13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一种弹载电路抗过载冲击减震装置
CN104244650A (zh) * 2014-09-28 2014-12-24 江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电路抗高过载保护盒
CN204291699U (zh) * 2014-09-28 2015-04-22 江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电路抗高过载保护盒
DE102015118498A1 (de) * 2015-10-29 2017-05-04 Endress+Hauser Conducta Gmbh+Co. Kg Verfahren zum Vergießen einer Leiterplatte mit Bauteilen
CN107764497A (zh) * 2017-09-13 2018-03-06 陕西千山航空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冲击载荷无线存储测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13899A (zh) 2019-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13899B (zh) 一种双重抗过载冲击的pcb板灌封装置
JP2012104571A (ja) 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
CN209921891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发动机包装箱
CN211455788U (zh) 一种锂电池减震隔热保护装置
CN209896123U (zh) 一种带有安装架外壳的蓄电池
CN114050367B (zh) 一种针对铅蓄电池的抗震组件
CN213123786U (zh) 一种硬盘固定保护装置
CN211017837U (zh) 一种高压开关柜
CN213280423U (zh) 一种无线遥控器发射电路板
CN210467912U (zh) 一种锂电池组防水均热结构
CN212810273U (zh) 一种快恢复二极管模块
CN201383336Y (zh) 一种抗震网络存储设备
CN217362286U (zh) 一种具有防震组件的高压开关柜
CN215578882U (zh) 一种应用于锂电池的新型防震装置
CN111132486A (zh) 机载电子设备阻尼减振液冷机箱
CN219591547U (zh) 一种采用分体式缓冲材料的电池模组
CN215299404U (zh) 一种防爆蓄电池组
CN214589085U (zh) 一种防护性强的电池保护壳
CN211606291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电机
CN219800069U (zh) 一种嵌入式sram存储器
CN212461876U (zh) 一种防水防漏液的锂电池箱
CN218063229U (zh) 一种高强度减震型低压电抗器
CN216248323U (zh) 一种用于测绘的gps定位装置
CN207265134U (zh) 一种抗振动的超级电池结构
CN217902344U (zh) 一种抗震笔记本电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