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12363B - 一种组合式连接器组件及其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式连接器组件及其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12363B
CN110212363B CN201811581523.4A CN201811581523A CN110212363B CN 110212363 B CN110212363 B CN 110212363B CN 201811581523 A CN201811581523 A CN 201811581523A CN 110212363 B CN110212363 B CN 1102123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protrusion
shell
open
spli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8152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12363A (zh
Inventor
寇文博
赵武刚
方华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2123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123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123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123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式连接器组件及其连接器,组合式连接器组件包括前连接器,两连接器具有结构相同的连接器壳体,各连接器壳体中分别设有接触件,两连接器壳体具有相向布置的拼装侧面,各连接器壳体的拼装侧面上分别设有突起和凹部,各连接器壳体的拼装侧面上的突起和与该突起对称布置的相应凹部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相同,其中一个连接器壳体上的突起和凹部在前后方向上对应与另一个连接器壳体上的凹部和突起在前后方向上吻合插接以实现两连接器的拼装组合。由于两连接器壳体的结构相同,在生产制作过程中,仅需对应同一结构的连接器壳体制定相应的生产工艺,成本相对较低,特别适合应用于两连接器拼装的场合。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式连接器组件及其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式连接器组件及其连接器。
背景技术
对于单个连接器来讲,其绝缘壳体一般通过注塑工艺形成,一旦成型后,其壳体所能够容纳的端子数量是固定的,其仅能具有相应端子数目的适配连接器配合使用,这样一来,具有不同端子数目的连接器都需要设置专门的模具进行制造,成本相对较高。
实际上,为解决上述的问题,人们越来越多的采用组合拼接式的连接器。现有连接器组合方式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三个拼装模块,即右侧的端板100、左侧的端部连接器200及位于两者之间的中间连接器300,每个拼装模块的壳体外形结构均不相同,为实现端板100、中间连接器300和端部连接器200的结合强度,在三者的相向侧面上分别设有相应的凸起和凹槽插接结构,以保证三者可装配在一起以形成连接器组合。但是,这种组合方式由于端板、中间连接器和端部连接器的壳体外形结构各不相同,因此,需要三套模具来生产制作相应的拼装模块的壳体。实际上,这种安装方式更适用于设有至少两个中间连接器的多个连接器组合的模式,才能体现这种组合方式的优势,如果仅用于如图1所示的两连接器的拼接组合的话,这种连接方式所需开模较多,成本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连接器组件,以解决现有拼装组合方式中由于各拼装模块的壳体外形结构不同导致需要配置不同的壳体成型方式而不适用于两连接器拼装场合的技术问题;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于上述组合式连接器组件的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连接器组件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式连接器组件,包括沿前后方向拼装在一起的前连接器和后连接器,两连接器具有结构相同的连接器壳体,各连接器壳体中分别设有接触件,两连接器壳体具有相向布置的拼装侧面,各连接器壳体的拼装侧面上分别设有突起和在左右方向上与该突起对称布置的凹部,各连接器壳体的拼装侧面上的突起和与该突起对称布置的相应凹部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相同,其中一个连接器壳体上的突起和凹部在前后方向上对应与另一个连接器壳体上的凹部和突起在前后方向上吻合插接以实现两连接器的拼装组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提供的连接器组件中,前后两连接器具有相同结构的连接器壳体,且各连接器的拼装侧面分别设有突起和与该突起对称布置的凹部,在拼装时,只需比照着连接器壳体,将其中一个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转动180°,即可使两连接器对应的吻合插接在一起,由于两连接器壳体的结构相同,这样在生产制作过程中,仅需对应同一结构的连接器壳体制定相应的生产工艺。这种采用同一结构的连接器壳体的连接器组件中,由于其连接器壳体的生产工艺单一,成本相对较低,特别适合应用于两连接器拼装的场合。
所述连接器壳体为模具成型的绝缘壳体。利用模具成型的话,设置一套模具即可满足壳体成型要求,成本较低,成型方便。
两连接器壳体具有在前后方向上相背布置的光滑侧面,各连接器壳体的光滑侧面和拼装侧面对应布置在该连接器壳体的前后两侧。连接器壳体不仅具有拼装侧面,还具有光滑侧面,在两连接器壳体对应拼装组合时,布置在相背外侧的光滑侧面使得连接器组件整体较为美观。
各连接器壳体的拼装侧面上分别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的突起和至少两个所述的凹部,各连接器壳体拼装侧面上的至少两个凹部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端开放的开口槽,至少两个开口槽包括至少一个上端开放的上开口槽和至少一个下端开放的下开口槽。利用上开口槽和下开口槽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形成对两连接器的限位装配,提高拼装组合的稳定性。
各连接器壳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将连接器组件固定安装在相应安装基础上的连接器安装结构。在连接器壳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连接器安装结构,方便在相应安装基础上固定安装组合式连接器组件。
本发明所提供的应用于上述组合式连接器组件的连接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壳体中设有接触件,连接器壳体在前后方向上具有用于与另一个具有相同结构的壳体的拼装连接器拼装的拼装侧面,该拼装侧面上设有突起和在左右方向上与该突起对称布置的凹部,该连接器壳体上的突起和凹部在前后方向上用于与另一个拼装连接器的壳体上的拼装凹部和拼装突起在前后方向吻合插接以实现两连接器的拼装组合,所述拼装侧面上的突起和与该突起对称布置的凹部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相同。
所述连接器壳体为模具成型的绝缘壳体。
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拼装侧面上分别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的突起和至少两个所述的凹部,连接器壳体的拼装侧面上至少两个凹部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端开放的开口槽,至少两个开口槽包括至少一个上端开放的上开口槽和至少一个下端开放的下开口槽。
所述连接器壳体具有在前后方向上与所述拼装侧面相背布置的光滑侧面。
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将连接器固定安装在相应安装基础上的连接器安装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一种连接器拼接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组合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端板的内侧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中间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端部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组合式连接器组件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连接器组件的主视图;
图9为图8所示连接器组件的左视图;
图10为图8所示连接器组件的俯视图;
图11为图6所示连接器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2为图6中前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前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14为图12所示前连接器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
本发明所提供的组合式连接器组件的具体实施例,如图6至图14所示,组合式连接器组件包括沿前后方向拼装在一起的前连接器1和后连接器2,两连接器分别具有结构相同的连接器壳体3,连接器壳体3具体为模具成型的绝缘壳体,此处的模具成型根据具体不同各类型的连接器可采用不同的模具成型方式,如注塑成型、挤塑成型等,只要可利用相应模具成型绝缘壳体即可。由于两连接器的壳体结构完全相同,因此可仅用一套模具成型连接器壳体即可,可有效降低成本。
各连接器壳体整体上沿左右方向延伸,在其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将连接器固定安装在相应安装基础上的连接器安装结构,连接器安装结构具体为紧固安装结构,即在连接器壳体3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紧固安装座4,在紧固安装座4上设置螺钉安装孔41,以方便将拼合组装后的连接器组件固定安装在相应安装基础上。
对于各连接器来讲,连接器壳体中设有用于实现相应连接器功能的接触件,本实施例中两连接器的接触件具体为用于与相应印制板连接的针接触件,用于与相应的印制板连接。当两连接器拼接组成连接器组件,且将连接器组件固定安装在安装基础上时,两连接器的针接触件的朝向相同。本实施例中,针接触件的插接朝向与连接器组件的紧固安装方向(即螺钉安装孔的轴向)垂直布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接触件结构。
两连接器壳体在前后方向上拼装组合,两连接器壳体则具有相向布置的拼装侧面,由于两连接器壳体的结构完全相同,为保证正常的拼装组合,各连接器壳体的拼装侧面上分别设有突起和与该突起对称布置的凹部,并且,该突起和与该突起对称布置的相应凹部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相同。
具体来说,对于前连接器1来讲,其连接器壳体的拼装侧面上设有左侧前突起11和右侧前突起12,左侧前突起11和右侧前突起12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相应的,在前连接器1的连接器壳体的拼装侧面上,设有在左右方向上与左侧前突起11对称布置的右侧前凹部14,还设有在左右方向上与右侧前突起12对称布置的左侧前凹部13,右侧前凹部14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与相应的左侧前突起11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相同,左侧前凹部13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与相应的右侧前突起12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相同。实际上,为方便成型,简化模具结构,本实施例中,左侧前突起11和右侧前突起12结构尺寸完全相同。在其他实施例中,左侧前突起和右侧前突起也可采用不同的结构尺寸,只要与相应对称布置的凹部对应即可。
并且,本实施例中,左侧前凹部13具体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上端开放的前侧上开口槽,右侧前凹部14具体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下端开放的前侧下开口槽。
上述的左侧前突起11、右侧前突起12、左侧前凹部13及右侧前凹部14沿左右方向依次间隔布置,左侧前突起11和右侧前凹部14对称布置,右侧前突起12则与左侧前凹部13对称布置。由于前后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结构相同,对应的,在后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的拼装则沿左右方向依次间隔布置有左侧后凹部24、右侧后凹部23、左侧后突起22及右侧后突起21,其中,左侧后凹部24和右侧后突起21在左右方向上对称布置且宽度尺寸相同,右侧后凹部23则与左侧后突起22对称布置且宽度尺寸相同。同样的,此处的左侧后凹部24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下端开放的前侧下开口槽,而右侧后凹部23则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上端开放的前侧上开口槽。
拼装时,前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上的相应突起和凹部在前后方向上对应与后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上的相应凹部和突起在前后方向上吻合插接以实现两连接器的拼装组合。具体来讲,左侧前突起11与左侧后凹部24对应插接,右侧前突起12与右侧后凹部23对应插接,左侧前凹部13与左侧后突起22对应插接,右侧前凹部14与右侧后突起21对应插接装配。
由于上述拼装侧面上的相应凹部采用的上开口槽和下开口槽配合的结构,这样,在前后连接器插接拼装完成后,利用上下开口槽与相应突起的挡止限位,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形成对两连接器的定位装配,改善预装配效果。
实际上,由于突起和凹部必然成对布置,对应于各连接器壳体来讲,可以设置一对,也可以向上述实施例一样设置两对,还可以设置三对以上,只要连接器壳体的左右宽度尺寸允许。当然,如果设置两对以上的话,可以像上述实施例一样,将所有的突起放置在一侧,将所有的凹部放在另一侧,也可以使所所有的突起和凹部交错布置。
另外,连接器壳体上的凹部采用开口槽结构,方便装配,对壳体精度要求相对较低,可以进行微调。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器壳体上的凹部也可以为与相应突起对称布置的盲孔,满足两连接器的拼装组合即可。
本实施例中,对于各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来讲,不仅设有相应的拼装侧面,还设有与拼装侧面相背布置的光滑侧面,此处的光滑侧面指的是不设置其他的安装结构,拼装侧面和光滑侧面对应布置在相应连接器壳体的前后两侧。对于连接器组件来讲,两连接器壳体的光滑侧面在前后方向上相背布置。设置光滑侧面,可以提高装配完成后的连接器组件的外观。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光滑侧面,而在相应侧面上设置其他结构,但是,这样一来,就要求另一个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上也要设置相应的结构,否则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在此需要解释的是,上述的前连接器和后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结构相同,而内部设有的接触件也相同,但是其他的相应结构并不要求一定要求,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两连接器上的接触件也可采用不同的结构。
当前后连接器装配完成后,将其中一个连接器转动180°,两连接器壳体的拼装侧面相向布置,一个连接器壳体上的突起和凹部与另一个连接器壳体上的凹部和突起对应吻合插接,即可使两连接器拼装组合而形成连接器组件,然后再利用连接器安装结构将连接器组件固定安装在相应的安装基础上即可。
这种扣合时的拼装组合方式,由于两连接器壳体结构相同,模具成型时所需模具投入量小,仅需一套成型模具,方便设备厂家进行设计和生产,可有效提高设计和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上述实施例中,连接器壳体为模具成型的绝缘壳体,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器壳体也可以为由其他成型方式如机加工工艺加工得到的金属壳体,只要两连接器壳体结构相同,即可相对的降低成本,特别是对应于装配两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来讲,其效果相对更突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连接器的实施例,该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结构与上述组合式连接器组件中的前连接器的结构相同,如图12至图14所示,在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该连接器来讲,另一个配合使用的连接器则为拼装连接器,为方便区分,拼装连接器的壳体上则设有的拼装突起和与该拼装突起对称布置的拼装凹部,装配时,连接器上的突起和拼装连接器上的拼装凹部对应吻合插接,连接器上的凹部则与拼装连接器上的拼装突起对应吻合插接。

Claims (6)

1.一种组合式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前后方向拼装在一起的前连接器和后连接器,两连接器具有结构相同的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壳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紧固安装座,紧固安装座上设有轴线在上下方向延伸的螺钉安装孔,以便于将连接器壳体固定在相应安装基础上;各连接器壳体中分别设有接触件,接触件具体为用于与相应印制板连接的针接触件,针接触件的插接朝向与螺钉安装孔的轴向垂直布置;两连接器壳体具有相向布置的拼装侧面,各连接器壳体的拼装侧面上分别设有突起和在左右方向上与该突起对称布置的凹部,各连接器壳体的拼装侧面上的突起和与该突起对称布置的相应凹部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相同,其中一个连接器壳体上的突起和凹部在前后方向上对应与另一个连接器壳体上的凹部和突起在前后方向上吻合插接以实现两连接器的拼装组合;各连接器壳体的拼装侧面上分别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的突起和至少两个所述的凹部,各连接器壳体拼装侧面上的至少两个凹部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端开放的开口槽,至少两个开口槽包括至少一个上端开放的上开口槽和至少一个下端开放的下开口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壳体为模具成型的绝缘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两连接器壳体具有在前后方向上相背布置的光滑侧面,各连接器壳体的光滑侧面和拼装侧面对应布置在该连接器壳体的前后两侧。
4.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壳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紧固安装座,紧固安装座上设有轴线在上下方向延伸的螺钉安装孔,以便于将连接器壳体固定在相应安装基础上;连接器壳体中设有接触件,接触件具体为用于与相应印制板连接的针接触件,针接触件的插接朝向与螺钉安装孔的轴向垂直布置;连接器壳体在前后方向上具有用于与另一个具有相同结构的壳体的拼装连接器拼装的拼装侧面,该拼装侧面上设有突起和在左右方向上与该突起对称布置的凹部,该连接器壳体上的突起和凹部在前后方向上用于与另一个拼装连接器的壳体上的拼装凹部和拼装突起在前后方向吻合插接以实现两连接器的拼装组合,所述拼装侧面上的突起和与该突起对称布置的凹部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相同;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拼装侧面上分别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的突起和至少两个所述的凹部,连接器壳体的拼装侧面上至少两个凹部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端开放的开口槽,至少两个开口槽包括至少一个上端开放的上开口槽和至少一个下端开放的下开口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壳体为模具成型的绝缘壳体。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具有在前后方向上与所述拼装侧面相背布置的光滑侧面。
CN201811581523.4A 2018-09-29 2018-12-24 一种组合式连接器组件及其连接器 Active CN1102123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563662 2018-09-29
CN201811156366 2018-09-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12363A CN110212363A (zh) 2019-09-06
CN110212363B true CN110212363B (zh) 2021-02-05

Family

ID=67780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81523.4A Active CN110212363B (zh) 2018-09-29 2018-12-24 一种组合式连接器组件及其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1236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921803A1 (de) * 1989-07-03 1991-01-10 Audi Ag Steckergehaeuse
US5904598A (en) * 1996-08-30 1999-05-18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coupling structure
CN201207488Y (zh) * 2008-05-10 2009-03-1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2856706A (zh) * 2007-08-30 2013-01-02 Fci公司 电连接器
CN202695765U (zh) * 2012-05-15 2013-01-2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卡缘连接器及其组合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921803A1 (de) * 1989-07-03 1991-01-10 Audi Ag Steckergehaeuse
US5904598A (en) * 1996-08-30 1999-05-18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coupling structure
CN102856706A (zh) * 2007-08-30 2013-01-02 Fci公司 电连接器
CN201207488Y (zh) * 2008-05-10 2009-03-1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2695765U (zh) * 2012-05-15 2013-01-2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卡缘连接器及其组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12363A (zh) 2019-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798035U (zh) 背板连接器
US8753145B2 (en) Guide frame with two columns connected by cross pieces defining an opening with retention members
JP6648290B2 (ja) 信号モジュールの成形方法
US8210877B2 (en) Modular connector
US9455533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wafer sub-assemblies
US20230318232A1 (en) Adapter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shielding effect
JPH1032060A (ja) モジュール形コネクタ
US6162068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10212363B (zh) 一种组合式连接器组件及其连接器
US20200403338A1 (en) Plug connector
CN101087048B (zh) 使用通用引线框的标准连接器组件
US7090542B2 (en) Multi-port modular jack assembly with accurate assemblying means
JP2002033146A (ja) 印刷回路基板補強装置
US20180131126A1 (en) Cable connector
CN114039249A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US20110312226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position block
CN217182474U (zh) 一种增加端子安装稳定性的车用插座
EP3028347A1 (en) Modular jack connector and terminal module
JP3150112U (ja) 射出成形式電気コネクタ
TW201611427A (zh) 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CN107681411B (zh) 电流端子、混合型多组合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JP5328388B2 (ja)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の組み付け方法、及び、端子挿入支援治具
CN216624599U (zh) 一种组合式端子板
JP2006059597A (ja)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CN216672097U (zh) 一种网络插座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