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02954A - 料带用的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料带用的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02954A
CN110202954A CN201910143732.9A CN201910143732A CN110202954A CN 110202954 A CN110202954 A CN 110202954A CN 201910143732 A CN201910143732 A CN 201910143732A CN 110202954 A CN110202954 A CN 1102029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encoder
roller
control unit
material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4373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02954B (zh
Inventor
若林守
海老泽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so Kagak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iso Kagak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3519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99326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3517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9147360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Riso Kagaku Corp filed Critical Riso Kagak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2029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029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029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029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00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8Controlling printhead for accurately positioning print image on printing material, e.g. with the intention to control the width of marg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54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with two or more sets of type or printing elements
    • B41J3/543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with two or more sets of type or printing elements with multiple inkjet print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6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rinting on both faces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Landscapes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料带用的印刷装置。控制部基于从第1编码器输出的第1脉冲信号对第1印刷部的多个第1印刷机构各自的第1印刷时刻进行控制,基于从第2编码器输出的第2脉冲信号对第2印刷部的多个第2印刷机构各自的第2印刷时刻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料带用的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料带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有一种印刷装置,该印刷装置将纵长状的料带作为印刷介质输送,同时从喷墨头向料带喷出墨水来印刷图像。
在日本特开2003-63072号公报中提出了一种印刷装置,该印刷装置具备:料带的表面用的印刷部;和背面用的印刷部,其在料带的输送方向上配置于表面用的印刷部的下游侧,该印刷装置可对料带的两面进行印刷。
作为上述那样的可进行两面印刷的印刷装置,存在如下印刷装置:表面用的印刷部和背面用的印刷部分别具有能够喷出互不相同的颜色的墨水的多个喷墨头。在此,各印刷部中的多个喷墨头沿着料带的输送方向并列地配置。
在这样的印刷装置中,基于连接到与所输送的料带同步地旋转的辊的编码器的输出脉冲信号,来进行各喷墨头的墨水的喷出时刻的控制。
在上述那样的喷出时刻控制中,由于料带的伸缩等的影响,距编码器越远的喷墨头的墨水的着落位置的精度越低。因此,例如,在编码器配置于表面用的印刷部的上游侧附近的情况下,在距编码器较远的背面用的印刷部中,有时产生由墨水的着落精度的降低导致的喷墨头间的墨水的着落位置的偏移。即,有时在背面的印刷图像中产生套色不准,印刷图像质量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轻印刷图像质量的降低的印刷装置。
本发明的印刷装置具备:第1印刷部,其具有沿着料带的输送方向并列地配置的多个第1印刷机构,利用所述多个第1印刷机构的各第1印刷机构向所输送的所述料带的第1面印刷第1图像;第2印刷部,其具有沿着所述输送方向并列地配置的多个第2印刷机构,利用所述多个第2印刷机构向所输送的所述料带的第2面印刷第2图像;第1辊,其与所输送的所述料带同步地旋转;第2辊,其与所输送的所述料带同步地旋转;第1编码器,其根据所述第1辊的旋转角度输出第1脉冲信号;第2编码器,其根据所述第2辊的旋转角度输出第2脉冲信号;以及控制部,其基于从所述第1编码器输出的所述第1脉冲信号,对所述第1印刷部的所述多个第1印刷机构各自的第1印刷时刻进行控制,基于从所述第2编码器输出的所述第2脉冲信号,对所述第2印刷部的所述多个第2印刷机构各自的第2印刷时刻进行控制。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抑制第1印刷部与第2印刷部之间的墨水的着落位置的偏移。由此,能够抑制印刷图像质量的降低。
也可以是,所述控制部使用表示所述第1辊的第1外周长与所述第2辊的第2外周长之差的差信息,来对所述输送方向上的所述第1面的第1印刷长度和所述第2面的第2印刷长度中的至少一者进行调整,以使所述第1印刷长度与所述第2印刷长度之差缩小。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抑制印刷图像质量的降低,同时减少料带的表面与背面之间的印刷图像的错位。
也可以是,所述第2印刷部在所述输送方向上配置于所述第1印刷部的下游侧,所述第1辊在所述输送方向上配置于比所述第2印刷部靠上游侧的位置,所述第2辊在所述输送方向上配置于比所述第1印刷部靠下游侧且比所述第1辊靠下游侧的位置,所述第1编码器设置于所述第1辊,所述第2编码器设置于所述第2辊。也可以是,所述控制部基于从控制开始时刻起输出的所述第1脉冲信号对所述第1印刷时刻进行控制,基于从所述控制开始时刻起输出的所述第2脉冲信号对所述第2印刷时刻进行控制。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抑制装置结构的复杂化,同时减轻印刷图像质量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第1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印刷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印刷系统的控制框图。
图3是料带的表面与背面之间的印刷图像的错位的说明图。
图4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中的调整表格生成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调整表格生成动作中的设定调整标志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调整表格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A是印刷长度的调整方法的说明图。
图7B是印刷长度的调整方法的说明图。
图8是对第2实施方式中的印刷长度进行调整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对第2实施方式的印刷长度进行调整的处理中的编码器的输出脉冲数的计数方法的说明图。
图10是具备第3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印刷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印刷系统的控制框图。
图12是表示图10所示的印刷系统的印刷装置所具有的印刷装置控制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13是料带相对于引导辊的包角的说明图。
图14是墨水的喷出时刻控制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具体说明中,出于说明的目的,给出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所公开实施方式的透彻理解。但是,显然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可以在无需其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施。在其他情况下,为了简化图示,适应性地示出了已知的结构和装置。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应当注意,在所有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零部件将由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省略或简化对这些零部件的说明。另外,应当注意,附图是示意性的,因此与实际情况不同。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具备第1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3的印刷系统1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图1所示的印刷系统1的控制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图1的纸面正交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另外,将图1中的纸面的上下左右设为上下左右方向。在图1中,将右方向、左方向、上方向、下方向分别以RT、LT、UP、DN表示。
如图1、图2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1具备开卷装置2、印刷装置3以及卷取装置4。
开卷装置2使由膜、纸等构成的作为纵长状的印刷介质的料带W向印刷装置3开卷。开卷装置2具备料带卷支承轴11、制动器12以及开卷装置控制部13。
料带卷支承轴11以料带卷16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料带卷16。料带卷16是将料带W卷成卷状而成的。
制动器12对料带卷支承轴11施加制动。由此,对料带卷16与随后叙述的印刷装置3的输送辊43之间的料带W赋予张力。
开卷装置控制部13对制动器12进行控制。开卷装置控制部13具备CPU、存储器、硬盘等而构成。
印刷装置3输送从料带卷16开卷了的料带W,同时在料带W印刷图像。印刷装置3具备输送部21、编码器22A、22B(分别是第1编码器或第2编码器)、印刷部23A、23B(分别是第1印刷部或第2印刷部)、操作面板24以及印刷装置控制部(控制部)25。此外,有时省略编码器22A、22B等附图标记中的字母的尾标而总括地进行记载。
输送部21将从料带卷16开卷了的料带W朝向卷取装置4输送。输送部21具备引导辊31~40、20根头下辊41、蛇行控制部(日文:蛇行制御部)42、一对输送辊43以及输送马达44。
引导辊31~40对在印刷装置3内输送的料带W进行引导。引导辊31~40相对于所输送的料带W从动旋转。由引导辊31~40、头下辊41、输送辊43以及随后叙述的蛇行控制部42的蛇行控制辊46、47形成输送部21中的料带W的输送路径。
引导辊31、32在开卷装置2与蛇行控制部42之间对料带W进行引导。引导辊31配置于印刷装置3的下部的左端部。引导辊32配置于引导辊31与随后叙述的蛇行控制部42的蛇行控制辊46之间。
引导辊33~39在蛇行控制部42与输送辊43之间对料带W进行引导。引导辊33配置于随后叙述的蛇行控制部42的蛇行控制辊47的左方的稍靠上方的位置。引导辊34配置于引导辊33的上方。引导辊35以与引导辊34大致相同的高度配置于引导辊34的右方。引导辊36位于引导辊35的下方且配置于比引导辊33高的位置。引导辊37位于引导辊36的左方且位于引导辊33与引导辊34之间的料带W的右侧附近,并且配置于与引导辊36大致相同的高度的位置。引导辊38配置于引导辊37的右下方。引导辊39配置于引导辊38的稍靠右侧的下方的位置。
引导辊40在输送辊43与卷取装置4之间对料带W进行引导。引导辊40配置于印刷装置3的下部的右端部。
头下辊41位于引导辊34与引导辊35之间以及引导辊36与引导辊37之间,在随后叙述的头单元51之下支承料带W。在引导辊34与引导辊35之间以及引导辊36与引导辊37之间分别配置有10根头下辊41。并且,头下辊41在各头单元51的正下方各配置有两根。头下辊41相对于所输送的料带W从动旋转。
蛇行控制部42用于对与料带W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前后方向)上的位置的变动即蛇行进行校正。蛇行控制部42具备蛇行控制辊46、47和蛇行控制马达48。
蛇行控制辊46、47是用于对料带W进行引导并且对料带W的蛇行进行校正的辊。蛇行控制辊46、47相对于所输送的料带W从动旋转。蛇行控制辊46、47通过以在从左右方向观察时相对于料带W的宽度方向倾斜的方式转动,使料带W沿着宽度方向移动来对蛇行进行校正。蛇行控制辊46配置于引导辊32的右方。蛇行控制辊47配置于蛇行控制辊46的上方。
蛇行控制马达48使蛇行控制辊46、47绕与左右方向平行的转动轴线转动。
一对输送辊43夹持料带W,同时朝向卷取装置4输送料带W。一对输送辊43配置于引导辊39与引导辊40之间。
输送马达44对输送辊43进行驱动而使输送辊43旋转。
编码器22A设置于引导辊34(第1辊或第2辊),根据相对于所输送的料带W从动旋转(同步地旋转)的引导辊34的旋转角度来输出脉冲信号。编码器22B设置于引导辊36(第1辊或第2辊),根据相对于所输送的料带W从动旋转(同步地旋转)的引导辊36的旋转角度来输出脉冲信号。
印刷部23A向料带W的表面(第1面或第2面)印刷图像。印刷部23A配置于引导辊34与引导辊35之间的料带W的上方附近。印刷部23A具备头单元51K、51C、51M、51Y、51P。
头单元51K、51C、51M、51Y、51P分别具有喷墨头(印刷机构)56K、56C、56M、56Y、56P。头单元51K、51C、51M、51Y、51P沿着作为料带W的输送方向的副扫描方向(左右方向)并列地配置。因此,喷墨头56K、56C、56M、56Y、56P也沿着副扫描方向并列地配置。
喷墨头56K、56C、56M、56Y、56P分别向料带W喷出黑色(K)、青色(C)、品红(M)、黄色(Y)、预备墨水颜色的墨水来印刷图像。作为预备墨水颜色,使用红、淡青色等。
喷墨头56具有多个喷嘴(未图示),该多个喷嘴在与料带W相对的墨水喷出面开口,沿着主扫描方向(前后方向)配置,该喷墨头56从喷嘴喷出墨水。
印刷部23B向料带W的背面(第1面或第2面)印刷图像。印刷部23B配置于引导辊36与引导辊37之间的料带W的上方附近。即,印刷部23B在料带W的输送方向上配置于印刷部23A的下游侧。印刷部23B与印刷部23A同样地具备头单元51K、51C、51M、51Y、51P。
印刷部23B是使印刷部23A左右翻转而成的结构。印刷部23B除了被左右翻转以外,是与印刷部23A同样的结构。
操作面板24显示各种输入画面等,并且,接受由使用者进行的输入操作。操作面板24具备:具有液晶显示面板等的显示部(未图示);以及具有各种操作键、触摸面板等的输入部(未图示)。
印刷装置控制部25对印刷装置3的各部的动作进行控制。印刷装置控制部25具备CPU、存储器、硬盘、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等而构成。
印刷装置控制部25在进行印刷之际,驱动输送辊43来输送料带W,同时驱动印刷部23A、23B的各喷墨头56来向料带W印刷图像。
此时,印刷装置控制部25基于编码器22A的输出脉冲信号对印刷部23A的各喷墨头56中的墨水的喷出时刻(印刷时刻)进行控制。另外,印刷装置控制部25基于编码器22B的输出脉冲信号对印刷部23B的各喷墨头56中的墨水的喷出时刻进行控制。
另外,印刷装置控制部25使用表示设置有编码器22A的引导辊34的外周长与设置有编码器22B的引导辊36的外周长之差的差信息来对印刷部23A、23B中的至少一者的印刷长度进行调整,以缩小料带W的输送方向上的表面的印刷长度与背面的印刷长度之差。在此,印刷长度是料带W的输送方向上的图像的印刷区域的长度。
具体而言,印刷装置控制部25使用每一页的编码器22A、22B的输出脉冲数的差值即随后叙述的每一页的脉冲差Db作为表示引导辊34、36的外周长之差的差信息。印刷装置控制部25使用每一页的脉冲差Db生成随后叙述的调整表格71。在印刷时,印刷装置控制部25参照调整表格71以页为单位进行印刷部23A、23B中的至少一者的印刷长度的调整。
卷取装置4卷取由印刷装置3印刷后的料带W。卷取装置4具备卷取轴61、卷取马达62以及卷取装置控制部63。
卷取轴61卷取并保持料带W。
卷取马达62使卷取轴61向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通过卷取轴61的旋转,料带W被卷取轴61卷取。
卷取装置控制部63对卷取马达62的驱动进行控制。卷取装置控制部63具备CPU、存储器、硬盘等而构成。
接着,对印刷系统1中的调整表格生成动作进行说明。
调整表格生成动作是生成为了进行针对料带W的印刷长度的调整所使用的调整表格71的动作。
使用了调整表格71的印刷长度的调整是为了抑制因由引导辊34、36的机械公差引起的外周长之差所导致的料带W的表面与背面之间的印刷图像的错位而进行的。
在此,引导辊34、36是直径彼此相同的辊。不过,由于机械公差,引导辊34、36的外周长存在差异。若引导辊34、36的外周长存在差异,则与分别与之对应的编码器22A、22B的输出脉冲数相对应的料带W的输送量产生差异。由此,图像的印刷长度在基于编码器22A的输出脉冲信号而由印刷部23A印刷的料带W的表面与基于编码器22B的输出脉冲信号而由印刷部23B印刷的料带W的背面之间产生差异。并且,随着印刷进行,在料带W的表面与背面之间逐渐产生印刷图像的错位。
例如,在引导辊34的外周La比引导辊36的外周Lb大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表面的印刷长度比背面的印刷长度大,在表背相对应的页之间,表面的页向上游侧偏移。
为了进行用于抑制这样的料带W的表面与背面之间的印刷图像的错位的印刷长度的调整,而使用调整表格71。
调整表格生成动作在印刷装置3的完成时、引导辊34、36的更换时等进行。图4是用于说明调整表格生成动作的流程图。
在图4的步骤S1中,印刷装置控制部25开始料带W的输送。具体而言,印刷装置控制部25利用输送马达44开始对输送辊43进行驱动,并且,向开卷装置控制部13和卷取装置控制部63发出开始输送料带W的指示。当发出开始输送料带W的指示时,开卷装置控制部13使制动器12开始输出制动力,卷取装置控制部63利用卷取马达62开始对卷取轴61进行驱动。
由此,料带W开始从料带卷16开卷并输送。通过利用制动器12对料带卷支承轴11施加制动,在料带卷16与输送辊43之间对料带W赋予张力,同时输送料带W。当开始输送料带W时,与引导辊34、36开始旋转相应地,开始输出来自编码器22A、22B的脉冲信号。
开始输送料带W之后,在步骤S2中,印刷装置控制部25对料带W的输送速度是否达到了规定输送速度进行判断。
在此,当在开始输送料带W之后料带W的输送速度加速到规定输送速度时,印刷装置控制部25进行向以规定输送速度的恒速输送转换的输送控制。规定输送速度被设定成例如与印刷时的料带W的输送速度(印刷输送速度)相同的速度。
在判断为料带W的输送速度未达到规定输送速度的情况下(步骤S2:否),印刷装置控制部25反复进行步骤S2。在判断为料带W的输送速度达到了规定输送速度的情况下(步骤S2:是),在步骤S3中,印刷装置控制部25开始计数编码器22A、22B的输出脉冲数。
接下来,在步骤S4中,印刷装置控制部25对从开始计数编码器22A、22B的输出脉冲数的时间点起的料带W的输送距离是否达到了规定输送距离Lm进行判断。在此,料带W以规定输送速度恒速输送,因此,印刷装置控制部25能够利用从开始计数编码器22A、22B的输出脉冲数的时间点起的经过时间来对料带W的输送距离是否达到了规定输送距离Lm进行判断。
规定输送距离Lm被预先设定为用于对因引导辊34、36的外周长之差而导致的编码器22A、22B的输出脉冲数之差进行计量的料带W的输送距离。为了抑制编码器22A、22B的输出脉冲数的误差对计量结果的影响,规定输送距离Lm被设定成例如与引导辊34、36的20周相应的长度等的比较长的距离。
在判断为从开始计数编码器22A、22B的输出脉冲数的时间点起的料带W的输送距离未达到规定输送距离Lm的情况下(步骤S4:否),印刷装置控制部25反复进行步骤S4。
在判断为从开始计数编码器22A、22B的输出脉冲数的时间点起的料带W的输送距离达到了规定输送距离Lm的情况下(步骤S4:是),在步骤S5中,印刷装置控制部25结束编码器22A、22B的输出脉冲数的计数。由此,获得料带W输送了规定输送距离Lm的期间内的编码器22A的输出脉冲数的计数值Ca和编码器22B的输出脉冲数的计数值Cb。
接下来,在步骤S6中,印刷装置控制部25结束料带W的输送。具体而言,印刷装置控制部25使输送马达44停止,并且向开卷装置控制部13和卷取装置控制部63发出结束输送料带W的指示。当发出结束输送料带W的指示时,开卷装置控制部13使制动器12停止,卷取装置控制部63使卷取马达62停止。
接下来,在步骤S7中,印刷装置控制部25算出脉冲差Dm。脉冲差Dm是编码器22A、22B相对于规定输送距离Lm的输出脉冲数之差,由下述的式(1)算出。
Dm=|Ca-Cb|…(1)
接下来,在步骤S8中,印刷装置控制部25对脉冲差Dm是否小于阈值Dth进行判断。在此,阈值Dth设定为用于对作为与引导辊34、36的外周长之差相应的值的脉冲差Dm是否是能抑制对印刷图像的影响同时可进行印刷长度的调整的程度的大小进行判定的值。
在判断为脉冲差Dm小于阈值Dth的情况下(步骤S8:是),在步骤S9中,印刷装置控制部25算出每一页的脉冲差Db。若将料带W的输送方向上的1页的长度设为Ln,则每一页的脉冲差Db由下述的式(2)算出。
Db=(Ln/Lm)×Dm…(2)
在此,印刷装置控制部25针对印刷装置3可印刷的多种页尺寸各自的1页的长度Ln算出每一页的脉冲差Db。
接下来,在步骤S10中,印刷装置控制部25算出累积差Dsum(n)。累积差Dsum(n)是第n页中的从第1页起的每一页的脉冲差Db的累积值。累积差Dsum(n)的计算进行到作为能充分抽出随后叙述的调整标志的周期性的图案而设定的预定页码即可。累积差Dsum(n)由下述的式(3)算出。
Dsum(n)=Db×n…(3)
在此,例如,在Lm=5000mm、Ln=420mm、Ca=21600、Ca=21595的情况下,Dm=5,Db=0.42。在该情况下,累积差Dsum(n)如图5那样算出。
印刷装置控制部25针对印刷装置3可印刷的多种页尺寸的各自1页的长度Ln,由算出来的每一页的脉冲差Db算出累积差Dsum(n)。
接下来,在步骤S11中,印刷装置控制部25进行累积差Dsum(n)的整数化。具体而言,印刷装置控制部25算出INT(Dsum(n))。INT(Dsum(n))表示累积差Dsum(n)的整数部。INT(Dsum(n))像例如图5那样算出。
印刷装置控制部25针对印刷装置3可印刷的多种页尺寸的各自1页的长度Ln,进行所算出来的累积差Dsum(n)的整数化。
接下来,在步骤S12中,印刷装置控制部25基于INT(Dsum(n))的值生成调整表格71。
具体而言,首先,如图5的例子所示,印刷装置控制部25将INT(Dsum(n))的值增加的页的调整标志设为“1”,将其他的页的调整标志设为“0”。
然后,印刷装置控制部25生成图6所示那样的、将页和调整标志关联起来的调整表格71,并存储该调整表格71。调整表格71中的调整标志“1”表示该页是进行印刷长度的调整的页。
在此,印刷装置控制部25从各页的调整标志抽出与1周期相应的量的图案来生成调整表格71。在图6的例子中,调整表格71保持有与由5页构成的1周期相应的量的调整标志。也可以是,即使调整标志没有严密地形成周期性的图案,也在视作周期性的图案的范围内抽出与1周期相应的量的图案。对料带W进行印刷时的印刷长度的调整反复使用调整表格71的与1周期相应的量的调整标志来进行。
印刷装置控制部25针对印刷装置3可印刷的多种页尺寸的各自1页的长度Ln,基于INT(Dsum(n))的值生成调整表格71。即,生成与多种页尺寸的1页的长度Ln分别相应的调整表格71。
当印刷装置控制部25生成并存储调整表格71时,调整表格生成动作结束。
于在步骤S8中判断为脉冲差Dm为阈值Dth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8:否),在步骤S13中,印刷装置控制部25使操作面板24显示用于向使用者通知异常的警告的信息。由此,调整表格生成动作结束。
在此,脉冲差Dm为阈值Dth以上是表示引导辊34、36的外周长之差过大。因此,印刷装置控制部25使操作面板24显示由于引导辊34、36存在异常所以它们需要更换的内容的信息等作为警告。
在按照警告进行了引导辊34、36的更换的情况下,执行上述的调整表格生成动作。
接着,对印刷系统1中的印刷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当输入印刷任务时,印刷装置控制部25开始输送料带W。当在开始输送料带W之后料带W的输送速度加速到预定的印刷输送速度时,印刷装置控制部25使其向以印刷输送速度的恒速输送转换。
在开始以印刷输送速度恒速输送料带W之后,印刷装置控制部25开始利用印刷部23A对料带W的表面进行印刷。之后,印刷装置控制部25开始利用印刷部23B对料带W的背面进行印刷。在此,印刷装置控制部25基于编码器22B的输出脉冲信号进行控制,以使由印刷部23B对料带W的背面进行印刷的印刷开始位置与由印刷部23A对表面进行印刷的印刷开始位置一致。
在印刷开始后,印刷装置控制部25基于编码器22A的输出脉冲信号对印刷部23A的各喷墨头56的墨水的喷出时刻进行控制,以使在料带W的表面上各色的墨水的副扫描方向上的着落位置在沿着主扫描方向的图像的各行上一致。另外,印刷装置控制部25基于编码器22B的输出脉冲信号对印刷部23B的各喷墨头56的墨水的喷出时刻进行控制,以使在料带W的背面上各色的墨水的副扫描方向上的着落位置在沿着主扫描方向的图像的各行上一致。
在印刷过程中,印刷装置控制部25参照调整表格71,以页为单位进行印刷部23A、23B中的至少一者的印刷长度的调整。此时,印刷装置控制部25参照与执行中的印刷任务中的1页的长度Ln相对应的调整表格71。
具体而言,印刷装置控制部25针对调整表格71中的调整标志是“1”的页,调整印刷部23A、23B中的至少一者的该页的印刷长度。
调整印刷长度时的用于缩小表面的印刷长度与背面的印刷长度之差的调整值设为编码器22的输出脉冲信号的每1个脉冲的行数。调整标志是“1”是指,针对该页,将编码器22的输出脉冲信号的每1个脉冲的行数设定为调整值。另外,调整标志是“0”是指针对该页的调整值为“0”。
编码器22的输出脉冲信号的每1个脉冲的行数是与副扫描方向上的印刷分辨率相应的行数。例如,在编码器22的输出脉冲信号的每1个脉冲的行数是“1”的情况下,调整值成为“1”。另外,在编码器22的输出脉冲信号的每1个脉冲的行数是“2”的情况下,调整值成为“2”。调整值是根据如上述那样决定的调整标志而算出的,因此,可以说是使用作为每一页的脉冲差Db的各页的累积值的累积差Dsum(n)来算出的。
印刷长度的调整通过在印刷部23A、23B中的至少一者中使相对于调整标志是“1”的页的行数增减来实现。
例如,印刷装置控制部25将料带W的表面和背面中的一者设定为基准面,将另一者设定为调整面,在与调整面相对应的印刷部23中,使相对于调整标志是“1”的页的行数增减与调整值相应的量。
在该情况下,将与下述的编码器22相对应的印刷部23进行印刷的印刷面设为基准面,即,该编码器22是与以上述的调整表格生成动作所计量的料带W的规定输送距离Lm相对应的输出脉冲数的计数值较大的编码器。在该情况下,如图7A所示,印刷装置控制部25在调整标志是“1”的页中对与调整面相对应的印刷部23进行控制,以使向调整面的页图像追加与调整值相应的数量的行而使印刷长度伸长与调整值相应的量。与调整值相应的数量的行的追加例如通过复制与调整值相应的量的最终行来进行。
与上述的情况相反,将由与下述的编码器22相对应的印刷部23进行印刷的印刷面设为基准面,即,该编码器22是与料带W的规定输送距离Lm相对应的输出脉冲数的计数值较小的编码器。在该情况下,如图7B所示,印刷装置控制部25在调整标志是“1”的页中对与调整面相对应的印刷部23进行控制,以使在调整面的页图像中删除与调整值相应的数量的行而使印刷长度缩小与调整值相应的量。此时,例如,从最终行删除与调整值相应的量的行。
也可以是,不使基准面固定,而是在每个调整标志是“1”的页中进行切换。另外,在调整值是2以上的情况下,也可以是,不设定基准面,而在印刷部23A、23B这两者中对各自的页的印刷长度进行调整,从而使印刷长度一致。
当基于印刷任务的印刷结束时,印刷装置控制部25结束料带W的输送。由此,一系列的动作结束。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印刷装置3中,印刷装置控制部25基于各编码器22A、22B的输出脉冲信号对印刷部23A、23B中的墨水的喷出时刻进行控制。由此,能够抑制印刷部23A、23B这两者中的喷墨头56之间的墨水的着落位置的偏移。由此,能够抑制印刷图像质量的降低。
另外,印刷装置控制部25使用表示引导辊34、36的外周长之差的差信息来对印刷部23A、23B中的至少一者的印刷长度进行调整,以使料带W的表面的印刷长度与背面的印刷长度之差缩小。由此,能够抑制因引导辊34、36的外周长之差而产生的料带W的表面与背面之间的图像的印刷长度的差异。其结果,能够减少料带W的表面与背面之间的印刷图像的错位。
因而,根据印刷装置3,能够抑制印刷图像质量的降低,同时减少料带W的表面与背面之间的印刷图像的错位。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印刷装置控制部25使用每一页的脉冲差Db作为差信息。具体而言,印刷装置控制部25使用作为每一页的脉冲差Db的累积值的累积差Dsum(n)来生成调整表格71。然后,印刷装置控制部25基于与调整表格71的调整标志相应的以页为单位的印刷长度的调整值,以页为单位进行印刷部23A、23B中的至少一者的印刷长度的调整。
通过如此将因引导辊34、36的外周长之差产生的每一页的脉冲差Db用作差信息,能够以高精度实现用于抑制料带W的表面与背面之间的图像的印刷长度的差异的印刷长度的调整。
接着,对变更第1实施方式的一部分而得到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2实施方式中,印刷装置控制部25使用编码器22A、22B中的输出脉冲数达到作为每一页的输出脉冲数的规定值K所需的时间的差值即差时间ΔT(n)作为表示引导辊34、36的外周长之差的差信息。印刷装置控制部25针对各页算出差时间ΔT(n),使用所算出来的差时间ΔT(n)来算出用于缩小表面的印刷长度与背面的印刷长度之差的、针对下一页的印刷长度的调整值X(n)。然后,印刷装置控制部25基于算出来的调整值X(n),对印刷部23A、23B中的任一者的下一页的印刷长度进行调整。
接着,参照图8的流程图说明第2实施方式中的对印刷长度进行调整的处理。
在此,印刷装置控制部25在对印刷长度进行调整的处理中,将料带W的表面和背面中的一者设定为基准面,将另一者设定为调整面,并对调整面的印刷长度进行调整。在此,对表面是基准面的情况进行说明。
通过向印刷装置3输入印刷任务,开始图8的流程图的处理。在图8的步骤S21中,印刷装置控制部25对是否到了料带W的表面的印刷开始时刻进行判断。在此,料带W的表面的印刷在开始输送料带W且料带W的输送速度达到了印刷输送速度之后开始。在判断为没到表面的印刷开始时刻的情况下(步骤S21:否),印刷装置控制部25反复进行步骤S21。
在判断为到了表面的印刷开始时刻的情况下(步骤S21:是),在步骤S22中,印刷装置控制部25开始对印刷长度调整用的编码器22A、22B的输出脉冲数进行计数。
即,如图9所示,印刷装置控制部25从表面印刷信号成为ON的时刻起开始对印刷长度调整用的编码器22A、22B的输出脉冲数进行计数。
在此,图9中的表面印刷信号和背面印刷信号是向印刷装置控制部25内的对喷墨头56的墨水喷出进行控制的FPGA供给的信号。当表面印刷信号成为ON时,开始利用印刷部23A对料带W的表面进行印刷。另外,当背面印刷信号成为ON时,开始利用印刷部23B对料带W的背面进行印刷。背面印刷信号在由印刷部23B对料带W的背面进行印刷的印刷开始位置与由印刷部23A对表面进行印刷的印刷开始位置一致的时刻成为ON。
在印刷开始后,印刷装置控制部25基于编码器22A的输出脉冲信号,对印刷部23A的各喷墨头56的墨水的喷出时刻进行控制,以使在料带W的表面上各色的墨水的副扫描方向上的着落位置在沿着主扫描方向的图像的各行上一致。另外,印刷装置控制部25基于编码器22B的输出脉冲信号,对印刷部23B的各喷墨头56的墨水的喷出时刻进行控制,以使在料带W的背面上各色的墨水的副扫描方向上的着落位置在沿着主扫描方向的图像的各行上一致。
返回图8,在步骤S23中,印刷装置控制部25对在步骤S22中开始了计数的编码器22A、22B各自的输出脉冲数的计数值Cta、Ctb中的至少一者是否达到了规定值K进行判断。在判断为计数值Cta、Ctb均未达到规定值K的情况下(步骤S23:否),印刷装置控制部25反复进行步骤S23。
在判断为计数值Cta、Ctb中的至少一者达到了规定值K的情况下(步骤S23:是),在步骤S24中,印刷装置控制部25对计数值Cta是否达到规定值K进行判断。
在判断为计数值Cta达到规定值K的情况下(步骤S24:是),在步骤S25中,印刷装置控制部25将计数值Cta重置。
接下来,在步骤S26中,印刷装置控制部25对计数值Ctb是否达到规定值K进行判断。在判断为计数值Ctb未达到规定值K的情况下(步骤S26:否),印刷装置控制部25反复进行步骤S26。
在判断为计数值Ctb达到规定值K的情况下(步骤S26:是),在步骤S27中,印刷装置控制部25将计数值Ctb重置。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31。
于在步骤S24中判断为计数值Cta未达到规定值K,即,计数值Ctb达到规定值K的情况下(步骤S24:否),在步骤S28中,印刷装置控制部25将计数值Ctb重置。
接下来,在步骤S29中,印刷装置控制部25对计数值Cta是否达到规定值K进行判断。在判断为计数值Cta未达到规定值K的情况下(步骤S29:否),印刷装置控制部25反复进行步骤S29。
在判断为计数值Cta达到规定值K的情况下(步骤S29:是),在步骤S30中,印刷装置控制部25将计数值Cta重置。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31。
通过上述的步骤S23~S30的处理,当计数值Cta、Ctb分别达到规定值K时被重置。当计数值Cta、Ctb被重置时,分别从0起开始计数。
在步骤S31中,印刷装置控制部25对印刷任务中是否存在应该印刷的下一页进行判断。在此,下一页是与此次直到计数值Cta变成K的时间点为止的计数期间(第n次的计数期间)相对应的料带W的表面的页(第n页)的下一页(第(n+1)页)。
在判断为存在下一页的情况下(步骤S31:是),在步骤S32中,印刷装置控制部25算出差时间ΔT(n)。差时间ΔT(n)由下述的式(4)算出。
ΔT(n)=At(n)-Bt(n)…(4)
在此,At(n)是编码器22A的输出脉冲数的第n次的计数期间内的计数值Cta从0变到K的时间。另外,Bt(n)是编码器22B的输出脉冲数的第n次的计数期间内的计数值Ctb从0变到K的时间。At(n)、Bt(n)由印刷装置控制部25所具有的FPGA的内部时钟计量。
不过,在印刷装置3中,印刷部23A、23B在副扫描方向上相互隔有间隔,因此,在表面和背面对相对应的页进行印刷的时刻不同。另一方面,在印刷长度调整用的编码器22A、22B的输出脉冲数的计数中,能够对差时间ΔT(n)进行计量即可,因此,与各页相对应的编码器22A、22B的输出脉冲数的计数同时并行地进行。
接下来,在步骤S33中,印刷装置控制部25对差时间ΔT(n)是否小于阈值ΔTth进行判断。在此,阈值ΔTth设定为用于对作为与引导辊34、36的外周长之差相应的值的差时间ΔT(n)是否是能抑制对印刷图像的影响同时可进行印刷长度的调整的程度的大小进行判定的值。
在判断为差时间ΔT(n)小于阈值ΔTth的情况下(步骤S33:是),在步骤S34中,印刷装置控制部25算出行偏移量G(n)。行偏移量G(n)用于以换算成行数的方式表示每一页的表面的印刷长度与背面的印刷长度之差。行偏移量G(n)由下述的式(5)算出。
G(n)=(ΔT(n)/Tl)+Y(n-1)…(5)
在此,Tl是行周期。行周期Tl是沿着主扫描方向的行的印刷周期。行周期Tl根据副扫描方向上的印刷分辨率和印刷输送速度来决定。式(5)中的T(n)/Tl相当于在差时间ΔT(n)中被印刷的行数。
Y(n-1)是与前次(第(n-1)次)的计数期间相对应的行偏移量G(n-1)的小数部。
接下来,在步骤S35中,印刷装置控制部25算出调整值X(n)。调整值X(n)是行偏移量G(n)的整数部,以下述的式(6)表示。
X(n)=INT(G(n))…(6)
在此,行偏移量G(n)的小数部以下述的式(7)表示。
Y(n)=G(n)-INT(G(n))…(7)
该行偏移量G(n)的小数部Y(n)被包含于用于算出下次的调整值X(n+1)的行偏移量G(n+1)中。因而,如上述的式(5)所示,行偏移量G(n)是前次的行偏移量G(n-1)的小数部Y(n-1)与T(n)/Tl相加而得到的。
如此一来,通过使行偏移量G(n)的小数部Y(n)留待于下次的调整值X(n+1)的算出中,能够防止行偏移量G(n)与调整值X(n)之间的误差累积。
接下来,在步骤S36中,印刷装置控制部25基于调整值X(n)对调整面的下一页(第(n+1)页)的图像数据进行校正。在此,如上述那样背面是调整面,因此,印刷装置控制部25对背面的下一页的图像数据进行校正。
具体而言,印刷装置控制部25基于调整值X(n)进行背面的下一页的图像数据中的行数的调整。在调整值X(n)是正值的情况下,印刷装置控制部25向背面的下一页的图像数据中追加调整值X(n)的数量的行。行的追加例如通过复制最终行来进行。在调整值X(n)是负值的情况下,印刷装置控制部25从背面的下一页的图像数据中删除调整值X(n)的数量的行。例如,印刷装置控制部25从最终行删除调整值X(n)的数量的行。
通过基于如上述那样校正后的图像数据来进行印刷,如图7A、7B那样调整调整面的印刷长度。
在步骤S36之后,印刷装置控制部25返回步骤S23,反复进行之后的处理。
于在步骤S31中判断为没有下一页的情况下(步骤S31:否),印刷装置控制部25结束一系列的处理。
于在步骤S33中判断为差时间ΔT(n)为阈值ΔTth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33:否),在步骤S37中,印刷装置控制部25使操作面板24显示用于向使用者通知异常的警告的信息。另外,印刷装置控制部25使由印刷部23进行的印刷和料带W的输送结束。由此,一系列的处理结束。
在此,差时间ΔT(n)为阈值ΔTth以上是表示引导辊34、36的外周长之差过大。因此,印刷装置控制部25使操作面板24显示由于引导辊34、36存在异常所以它们需要更换的内容的信息等作为警告。
在以上那样的第2实施方式中,也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抑制印刷图像质量的降低,同时减少料带W的表面与背面之间的印刷图像的错位。
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印刷装置控制部25使用编码器22A、22B中的输出脉冲数达到规定值K为止所需的时间的差值即差时间ΔT(n)作为差信息。印刷装置控制部25针对各页算出差时间ΔT(n),使用所算出来的差时间ΔT(n)来算出用于缩小表面的印刷长度与背面的印刷长度之差的、针对下一页(第(n+1)页)的印刷长度的调整值X(n)。然后,印刷装置控制部25基于所算出来的调整值X(n)对印刷部23A、23B中的任一者的下一页的印刷长度进行调整。
通过如此将因引导辊34、36的外周长之差产生的差时间ΔT(n)用作差信息,能够以高精度实现用于抑制料带W的表面与背面之间的图像的印刷长度的差异的印刷长度的调整。
另外,印刷装置控制部25使用差时间ΔT(n)和行周期Tl来算出行偏移量G(n),并算出行偏移量G(n)的整数部来作为调整值X(n)。并且,印刷装置控制部25使行偏移量G(n)的小数部Y(n)包含于用于算出下次的调整值X(n+1)的行偏移量G(n+1)中。由此,能够防止行偏移量G(n)与调整值X(n)之间的误差累积,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料带W的表面与背面之间的图像的印刷长度的差异。
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中,将具备喷墨头的印刷装置作为印刷机构进行了说明,但印刷机构也可以是电子照片方式等其他方式的机构。
另外,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开卷装置和卷取装置作为独立的装置而与印刷装置连接起来的结构,但也可以是在印刷装置装入有开卷部和卷取部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将料带W的表面和背面中的一者设定为基准面,将另一者设定为调整面,对由印刷部23A、23B中的一者进行印刷的调整面的页的印刷长度进行调整。不过,也可以在印刷部23A、23B这两者中对各页的印刷长度进行调整而使印刷长度一致。
第1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具有例如以下的结构。
一种印刷装置,其具备:第1印刷部,其具有沿着料带的输送方向并列地配置的多个第1印刷机构,利用所述多个第1印刷机构的各第1印刷机构向所输送的所述料带的第1面印刷第1图像;第2印刷部,其具有沿着所述输送方向并列地配置的多个第2印刷机构,利用所述多个第2印刷机构向所输送的所述料带的第2面印刷第2图像;第1辊,其与所输送的所述料带同步地旋转;第2辊,其与所输送的所述料带同步地旋转;第1编码器,其根据所述第1辊的旋转角度输出第1脉冲信号;第2编码器,其根据所述第2辊的旋转角度输出第2脉冲信号;以及控制部,其基于从所述第1编码器输出的所述第1脉冲信号,对所述第1印刷部的所述多个第1印刷机构各自的第1印刷时刻进行控制,基于从所述第2编码器输出的所述第2脉冲信号,对所述第2印刷部的所述多个第2印刷机构各自的第2印刷时刻进行控制。
也可以是,所述控制部使用表示所述第1辊的第1外周长与所述第2辊的第2外周长之差的差信息,来对所述输送方向上的所述第1面的第1印刷长度和所述第2面的第2印刷长度中的至少一者进行调整,以使所述第1印刷长度与所述第2印刷长度之差缩小。
也可以是,所述差信息是每一页的所述第1编码器的第1输出脉冲数与所述第2编码器的第2输出脉冲数之间的差值,所述控制部基于使用所述差值的各页的累积值算出的用于缩小所述第1印刷长度与所述第2印刷长度之差的以页为单位的印刷长度的调整值,以页为单位对所述第1印刷长度和所述第2印刷长度中的至少一者进行调整。
也可以是,所述差信息是所述第1编码器的第1输出脉冲数达到每一页的输出脉冲数为止所需的第1时间与所述第2编码器的第2输出脉冲数达到所述每一页的输出脉冲数为止所需的第2时间之间的差值,所述控制部针对各页算出所述差值,使用算出来的所述差值,算出用于缩小所述第1印刷长度与所述第2印刷长度之差的、针对下一页的印刷长度的调整值,基于算出来的所述调整值,对所述下一页的所述第1印刷长度和所述第2印刷长度中的至少一者进行调整。
也可以是,所述控制部使用算出来的所述差值、所述第1图像的行的印刷周期、所述第2图像的行的印刷周期来算出行偏移量,该行偏移量以换算成行数的方式表示每一页的所述第1印刷长度与所述第2印刷长度之差,算出所算出来的所述行偏移量的整数部来作为所述调整值,基于算出来的所述调整值,通过对所述第1图像的行数以及所述第2图像的行数中的至少一者进行调整,来对所述下一页的所述第1印刷长度和所述第2印刷长度中的至少一者进行调整,使算出来的所述行偏移量的小数部包含于用于算出下次的所述调整值的所述行偏移量中。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0是具备第3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3的印刷系统101的概略结构图。图11是图10所示的印刷系统101的控制框图。图12是表示图10所示的印刷系统101的印刷装置103所具有的印刷装置控制部124的结构的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图10的纸面正交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另外,将图10中的纸面的上下左右设为上下左右方向。在图10中,将右方向、左方向、上方向、下方向分别以RT、LT、UP、DN表示。
如图10、图11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印刷系统101具备开卷装置102、印刷装置103以及卷取装置104。
开卷装置102使由膜、纸等构成的作为纵长状的印刷介质的料带W向印刷装置103开卷。开卷装置102具备料带卷支承轴111、制动器112以及开卷装置控制部113。
料带卷支承轴111以料带卷116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料带卷116。料带卷116是将料带W卷成卷状而成的。
制动器112对料带卷支承轴111施加制动。由此,对料带卷116与随后叙述的印刷装置103的输送辊143之间的料带W赋予张力。
开卷装置控制部113对制动器112进行控制。开卷装置控制部113具备CPU、存储器、硬盘等而构成。
印刷装置103输送从料带卷116开卷了的料带W,同时向料带W印刷图像。印刷装置103具备输送部121、编码器122A(第1编码器)、编码器122B(第2编码器)、印刷部123A(第1印刷部)、印刷部123B(第2印刷部)以及印刷装置控制部(控制部)124。此外,有时省略编码器122A、122B等附图标记中的字母的尾标而总括地进行记载。
输送部121将从料带卷116开卷了的料带W朝向卷取装置104输送。输送部121具备引导辊131~140、20根头下辊141、蛇行控制部142、一对输送辊143以及输送马达144。
引导辊131~140对在印刷装置103内所输送的料带W进行引导。引导辊131~140相对于所输送的料带W从动旋转。由引导辊131~140、头下辊141、输送辊143以及随后叙述的蛇行控制部142的蛇行控制辊146、147形成输送部121中的料带W的输送路径。
引导辊131、132在开卷装置102与蛇行控制部142之间对料带W进行引导。引导辊131配置于印刷装置103的下部的左端部。引导辊132配置于引导辊131与随后叙述的蛇行控制部142的蛇行控制辊146之间。
引导辊133~139在蛇行控制部142与输送辊143之间对料带W进行引导。引导辊133配置于随后叙述的蛇行控制部142的蛇行控制辊147的左方的稍靠上方的位置。引导辊134配置于引导辊133的上方。引导辊135以与引导辊134大致相同的高度配置于引导辊134的右方。引导辊136位于引导辊135的下方且配置于比引导辊133高的位置。引导辊137位于引导辊136的左方且位于引导辊133与引导辊134之间的料带W的右侧附近,并且配置于与引导辊136大致相同的高度的位置。引导辊138配置于引导辊137的右下方。引导辊139配置于引导辊138的稍靠右侧的下方的位置。
引导辊140在输送辊143与卷取装置104之间对料带W进行引导。引导辊140配置于印刷装置103的下部的右端部。
头下辊141位于引导辊134与引导辊135之间以及引导辊136与引导辊137之间,在随后叙述的头单元151之下支承料带W。在引导辊134与引导辊135之间以及引导辊136与引导辊137之间分别配置有10根头下辊141。并且,头下辊141在各头单元151的正下方各配置有两根。头下辊141相对于所输送的料带W从动旋转。
蛇行控制部142用于对与料带W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前后方向)上的位置的变动即蛇行进行校正。蛇行控制部142具备蛇行控制辊146、147和蛇行控制马达148。
蛇行控制辊146、147是用于对料带W进行引导并且对料带W的蛇行进行校正的辊。蛇行控制辊146、147相对于所输送的料带W从动旋转。蛇行控制辊146、147以在从左右方向观察时相对于料带W的宽度方向倾斜的方式转动,从而使料带W沿着宽度方向移动来对蛇行进行校正。蛇行控制辊146配置于引导辊132的右方。蛇行控制辊147配置于蛇行控制辊146的上方。
蛇行控制马达148使蛇行控制辊146、147绕与左右方向平行的转动轴线转动。
一对输送辊143夹持料带W,同时朝向卷取装置104输送料带W。一对输送辊143配置于引导辊139与引导辊140之间。
输送马达144对输送辊143进行驱动而使输送辊143旋转。
编码器122A设置于引导辊134(第1辊),根据相对于所输送的料带W从动旋转(同步地旋转)的引导辊134的旋转角度来输出脉冲信号。编码器122B设置于引导辊136(第2辊),根据相对于所输送的料带W从动旋转(同步地旋转)的引导辊136的旋转角度来输出脉冲信号。
在此,分别设置有编码器122A、122B的引导辊134、136分别成为在料带W的输送方向上的印刷部123A、123B的上游侧附近设置于料带W弯曲的位置的折回辊。
折回辊是料带W的包角为规定角度以上的辊。包角的规定角度是被设定成料带W相对于辊的滑动被抑制的包角的大小的角度。辊处的料带W的包角是料带W被卷挂于辊的角度。例如,料带W相对于引导辊134的包角是图13所示的θ。
印刷部123A向料带W的表面(第1面)印刷图像。印刷部123A配置于引导辊134与引导辊135之间的料带W的上方附近。印刷部123A具备头单元151K、151C、151M、151Y、151P。
头单元151K、151C、151M、151Y、151P分别具有喷墨头(印刷机构)156K、156C、156M、156Y、156P。头单元151K、151C、151M、151Y、151P沿着料带W的输送方向(左右方向)并列地配置。因此,喷墨头156K、156C、156M、156Y、156P也沿着料带W的输送方向并列地配置。
喷墨头156K、156C、156M、156Y、156P分别向料带W喷出黑色(K)、青色(C)、品红(M)、黄色(Y)、预备墨水颜色的墨水来印刷图像。作为预备墨水颜色,使用红色、淡青色等。
喷墨头156具有多个喷嘴(未图示),该多个喷嘴在与料带W相对的墨水喷出面开口,沿着主扫描方向(前后方向)配置,该喷墨头156从喷嘴喷出墨水。
印刷部123B向料带W的背面(第2面)印刷图像。印刷部123B配置于引导辊136与引导辊137之间的料带W的上方附近。即,印刷部123B在料带W的输送方向上配置于印刷部123A的下游侧。印刷部123B与印刷部123A同样地具备头单元151K、151C、151M、151Y、151P。
印刷部123B是使印刷部123A左右翻转而成的结构。印刷部123B除了被左右翻转以外,是与印刷部123A同样的结构。
印刷装置控制部124对印刷装置103的各部的动作进行控制。如图12所示,印刷装置控制部124具备主控制部161和输送控制部162。
主控制部161负责印刷装置103整体的控制。主控制部161具备印刷控制部166Ak、166Ac、166Am、166Ay、166Ap、166Bk、166Bc、166Bm、166By、166Bp。印刷控制部166Ak、166Ac、166Am、166Ay、166Ap、166Bk、166Bc、166Bm、166By、166Bp分别具备CPU、存储器、硬盘等而构成。
印刷控制部166Ak、166Ac、166Am、166Ay、166Ap分别对印刷部123A的喷墨头156K、156C、156M、156Y、156P的驱动进行控制。印刷控制部166Ak、166Ac、166Am、166Ay、166Ap基于从料带W的输送开始时刻(控制开始时刻)起的编码器122A的输出脉冲信号,分别对印刷部123A的喷墨头156K、156C、156M、156Y、156P中的墨水的喷出时刻(印刷时刻)进行控制。
印刷控制部166Bk、166Bc、166Bm、166By、166Bp分别对印刷部123B的喷墨头156K、156C、156M、156Y、156P的驱动进行控制。印刷控制部166Bk、166Bc、166Bm、166By、166Bp基于从料带W的输送开始时刻起的编码器122B的输出脉冲信号,分别对印刷部123B的喷墨头156K、156C、156M、156Y、156P中的墨水的喷出时刻进行控制。
输送控制部162控制由输送部121进行的料带W的输送。输送控制部162具备CPU、存储器等而构成。
卷取装置104卷取由印刷装置103印刷后的料带W。卷取装置104具备卷取轴171、卷取马达172以及卷取装置控制部173。
卷取轴171卷取并保持料带W。
卷取马达172使卷取轴171向图10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通过卷取轴171的旋转,料带W被卷取轴171卷取。
卷取装置控制部173对卷取马达172的驱动进行控制。卷取装置控制部173具备CPU、存储器、硬盘等而构成。
接着,对印刷系统101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利用印刷系统101进行印刷之际,从外部装置向印刷装置控制部124的各印刷控制部166输入各印刷控制部166所控制的喷墨头156的印刷对象的压缩后的图像数据。例如,向印刷控制部166Ak输入用于利用印刷部123A的喷墨头156K在料带W的表面以黑色墨水进行印刷的压缩后的图像数据。
当输入压缩后的图像数据时,各印刷控制部166进行将压缩后的图像数据解压缩的处理。
另外,印刷控制部166Ak向输送控制部162、开卷装置控制部113以及卷取装置控制部173发出开始输送料带W的指示,并且向其他印刷控制部166发出开始输送料带W的通知。
当发出开始输送料带W的指示时,开卷装置控制部113使制动器112开始输出制动力。另外,印刷装置控制部124的输送控制部162利用输送马达144开始对输送辊143进行驱动。另外,卷取装置控制部173利用卷取马达172开始对卷取轴171进行驱动。由此,料带W开始从料带卷116开卷和输送。通过利用制动器112对料带卷支承轴111施加制动,在料带卷116与输送辊143之间对料带W赋予张力,同时输送料带W。
当开始输送料带W时,分别与引导辊134、136开始旋转相应地,编码器122A、122B开始输出脉冲信号。编码器122A的输出脉冲信号向印刷控制部166Ak、166Ac、166Am、166Ay、166Ap输入。另外,编码器122B的输出脉冲信号向印刷控制部166Bk、166Bc、166Bm、166By、166Bp输入。
并且,印刷控制部166Ak、166Ac、166Am、166Ay、166Ap基于编码器122A的输出脉冲信号,分别对印刷部123A的喷墨头156K、156C、156M、156Y、156P中的墨水的喷出时刻进行控制。另外,印刷控制部166Bk、166Bc、166Bm、166By、166Bp基于编码器122B的输出脉冲信号,分别对印刷部123B的喷墨头156K、156C、156M、156Y、156P中的墨水的喷出时刻进行控制。
具体而言,印刷控制部166Ak、166Ac、166Am、166Ay、166Ap在开始输入来自编码器122A的脉冲信号时,开始对编码器122A的输出脉冲数进行计数。另外,印刷控制部166Bk、166Bc、166Bm、166By、166Bp在开始输入来自编码器122B的脉冲信号时,开始对编码器122B的输出脉冲数进行计数。
各印刷控制部166在编码器122的输出脉冲数的计数值达到针对各自所设定的印刷开始计数值时,开始由与各自相对应的喷墨头156进行基于图像数据的墨水的喷出。
具体而言,例如,如图14的上层所示,当成为料带W的输送开始时刻CST1时,印刷控制部166Ak开始对编码器122A的输出脉冲数进行计数,当从料带W的输送开始时刻CST1起的编码器122A的输出脉冲数的计数值达到针对印刷控制部166Ak所设定的印刷开始计数值(时刻PST1)时,开始由印刷部123A的喷墨头156K进行印刷。即,印刷控制部166Ak使印刷部123A的喷墨头156K开始基于用于以黑色墨水向料带W的表面进行印刷的图像数据来喷出墨水。印刷控制部166Ak基于编码器122A的输出脉冲信号,对印刷部123A的喷墨头156K的基于图像数据的墨水的喷出时刻进行控制,执行各页的印刷。
在此,当开始输送料带W时,料带W以预定的加速度加速,直到其输送速度达到预定的印刷输送速度为止。当料带W的输送速度达到印刷输送速度之后,以印刷输送速度恒速输送。对料带W进行的印刷是在料带W开始以印刷输送速度恒速输送后进行的。
因此,与印刷控制部166Ak相对应的印刷开始计数值被设定成,在开始恒速输送料带W之后,开始由喷墨头156K进行印刷。在编码器122A的输出脉冲数的计数值达到与印刷控制部166Ak相对应的印刷开始计数值之前,成为喷墨头156K等待印刷开始的期间。
另外,印刷控制部166Ac、166Am、166Ay、166Ap也与印刷控制部166Ak同样地,在从料带W的输送开始时刻起的编码器122A的输出脉冲数的计数值达到针对各自所设定的印刷开始计数值时,使各印刷部123A的喷墨头156C、156M、156Y、156P开始印刷。印刷控制部166Ac、166Am、166Ay、166Ap基于编码器122A的输出脉冲信号,对由各印刷部123A的喷墨头156C、156M、156Y、156P进行的基于图像数据的墨水的喷出时刻进行控制,执行各页的印刷。
在此,与印刷控制部166Ac相对应的印刷开始计数值相比于与印刷控制部166Ak相对应的印刷开始计数值,大出与印刷部123A的喷墨头156K和喷墨头156C之间的距离(输送路径上的距离)相应的量。同样地,与印刷控制部166Am、166Ay、166Ap相对应的印刷开始计数值分别被设定成,分别增大与喷墨头156C和喷墨头156M之间的距离、喷墨头156M与喷墨头156Y之间的距离、喷墨头156Y与喷墨头156P之间的距离相应的量。由此,能使各色的墨水重叠于同一像素地进行喷射。
另外,例如,如图14的下层所示,当成为料带W的输送开始时刻CST2时,印刷控制部166Bk开始对编码器122B的输出脉冲数进行计数,当从料带W的输送开始时刻CST2起的编码器122B的输出脉冲数的计数值达到针对印刷控制部166Bk所设定的印刷开始计数值(时刻PST2)时,开始由印刷部123B的喷墨头156K进行印刷。即,印刷控制部166Bk使印刷部123B的喷墨头156K开始基于用于以黑色墨水向料带W的背面进行印刷的图像数据来喷出墨水。印刷控制部166Bk基于编码器122B的输出脉冲信号,对由印刷部123B的喷墨头156K进行的基于图像数据的墨水的喷出时刻进行控制,执行各页的印刷。
与印刷控制部166Bk相对应的印刷开始计数值相比于与印刷控制部166Ap相对应的印刷开始计数值,大出与印刷部123A的喷墨头156P和印刷部123B的喷墨头156K之间的距离(输送路径上的距离)相应的量。换言之,与印刷控制部166Bk相对应的印刷开始计数值相比于与印刷控制部166Ak相对应的印刷开始计数值,大出与印刷部123A的喷墨头156K和印刷部123B的喷墨头156K之间的距离相应的量。
另外,印刷控制部166Bc、166Bm、166By、166Bp也与印刷控制部166Bk同样地,在从料带W的输送开始时刻起的编码器122B的输出脉冲数的计数值达到分别针对各自所设定的印刷开始计数值时,开始由各印刷部123B的喷墨头156C、156M、156Y、156P进行印刷。印刷控制部166Bc、166Bm、166By、166Bp基于编码器122B的输出脉冲信号,控制分别对由印刷部123B的喷墨头156C、156M、156Y、156P进行的基于图像数据的墨水的喷出时刻进行控制,执行各页的印刷。
与印刷控制部166Bc相对应的印刷开始计数值相比于与印刷控制部166Bk相对应的印刷开始计数值,大出与印刷部123B的喷墨头156K和喷墨头156C之间的距离相应的量。同样地,与印刷控制部166Bm、166By、166Bp相对应的印刷开始计数值分别被设定成,分别增大与喷墨头156C和喷墨头156M之间的距离、喷墨头156M与喷墨头156Y之间的距离、喷墨头156Y与喷墨头156P之间的距离相应的量。
当由印刷部123A、123B的各喷墨头156进行的基于图像数据的印刷结束时,印刷控制部166Ak向输送控制部162、开卷装置控制部113以及卷取装置控制部173发出结束输送料带W的指示。
当发出结束输送料带W的指示时,输送控制部162使输送马达144停止,开卷装置控制部113使制动器112停止,卷取装置控制部173使卷取马达172停止。由此,料带W的输送结束,一系列的动作结束。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印刷装置103中,印刷装置控制部124基于从料带W的输送开始时刻起的编码器122A的输出脉冲信号,对印刷部123A的各喷墨头156中的墨水的喷出时刻进行控制。另外,印刷装置控制部124基于从料带W的输送开始时刻起的编码器122B的输出脉冲信号,对印刷部123B的各喷墨头156中的墨水的喷出时刻进行控制。
通过如此使用被配置于印刷部123A、123B各自的附近的编码器122A、122B来对印刷部123A、123B中的墨水的喷出时刻进行控制,能够抑制印刷部123A、123B这两者中的喷墨头156间的墨水的着落位置的偏移。由此,能够抑制印刷图像质量的降低。
在此,与第3实施方式不同地,在未设置编码器122B而仅使用编码器122A来对印刷部123A、123B中的墨水的喷出时刻进行控制的情况下,印刷部123B距编码器122A较远。因此,在编码器122A的输出脉冲信号中容易相对于印刷部123B的位置处的实际的料带W的运动产生偏移。因此,在印刷部123B中,有可能产生由墨水的着落精度的降低导致的喷墨头156间的墨水的着落位置的偏移。
另外,在该情况下,作为折回辊的引导辊135、136介于编码器122A与印刷部123B之间的情况也成为导致印刷部123B中的喷墨头156间的墨水的着落位置产生偏移的主要原因。即,要求折回辊具有较高的强度,因此,折回辊的辊径较大,因此,其圆度的机械公差对料带W的张力变动(速度变动)造成较大的影响。由此,在编码器122A的输出脉冲信号中容易产生相对于印刷部123B的位置处的实际的料带W的运动的偏移。其结果,容易产生印刷部123B中的喷墨头156间的墨水的着落位置的偏移。
相对于此,在第3实施方式中,通过如上述那样使用被配置于印刷部123A、123B各自的附近的编码器122A、122B,能够抑制印刷部123A、123B这两者中的喷墨头156间的墨水的着落位置的偏移。
在料带的印刷装置中,也想到如下内容:利用配置于表面用的印刷部和背面用的印刷部各自的上游侧附近的传感器,对作为记号打到料带的标记进行检测,对于表面用的印刷部和背面用的印刷部,以与它们分别相对应的传感器检测到标记的时刻为基准,基于与它们分别相对应的编码器的输出脉冲信号,对各喷墨头中的墨水的喷出时刻进行控制。然而,在以传感器检测到标记的时刻为基准,使用与表面用的印刷部和背面用的印刷部分别相对应的编码器对表面用的印刷部和背面用的印刷部的墨水的喷出时刻进行控制的方法中,需要设置用于打标记的机构以及对标记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导致装置结构的复杂化。
相对于此,在第3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3中,基于从共同的控制开始时刻(料带W的输送开始时刻)起的编码器122A、122B的输出信号对印刷部123A、123B进行控制,因此,无需在料带W上标注标记,该标记是用于与印刷部123A、123B分别相对应地开始对编码器122A、122B的输出脉冲数进行计数的记号。因此,无需用于在料带W上打标记的机构以及对标记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因此,能够抑制装置结构的复杂化。
因而,根据印刷装置103,能够抑制装置结构的复杂化,同时减轻印刷图像质量的降低。
另外,编码器122A、122B分别设置于作为折回辊的引导辊134、136,该引导辊134、136设置于料带W弯曲的位置。即,编码器122A、122B设置于难以产生料带W的滑动的作为折回辊的引导辊134、136,因此,能够抑制在输出脉冲信号中产生相对于实际的料带W的运动的偏移。由此,能够抑制印刷部123A、123B中的墨水的着落位置精度的降低,因此,能够进一步减轻印刷图像质量的降低。
此外,在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中,与各印刷部123相对应的编码器122各设置了一个,但也可以针对1个印刷部123配置分别设置于不同的辊的多个编码器122。
例如,也可以是,还在引导辊135设置与印刷部123A相对应的编码器122。在该情况下,例如,将设置于引导辊134的编码器122A用于对印刷部123A的喷墨头156K、156C的控制中,将设置于引导辊135的编码器122用于对喷墨头156M、156Y、156P的控制中即可。另外,例如,也可以是,还在引导辊137设置与印刷部123B相对应的编码器122。在该情况下,例如,将设置于引导辊136的编码器122B用于对印刷部123B的喷墨头156K、156C的控制中,将设置于引导辊137的编码器122用于对喷墨头156M、156Y、156P的控制中即可。在针对1个印刷部123设置有多个编码器122的情况下,至少1个喷墨头156与各编码器122相对应,各编码器122用于对与之分别相对应的喷墨头156的控制。
另外,设置编码器122的辊也可以是非折回辊的辊。例如,也可以是,在印刷部123的中途即引导辊134与引导辊135之间、引导辊136与引导辊137之间设置相对于料带W从动旋转的辊,在该辊设置编码器122。供与印刷部123A相对应的编码器122设置的辊(第1辊)在比印刷部123B靠上游侧的位置设置于印刷部123A的附近或中途即可。另外,供与印刷部123B相对应的编码器122设置的辊(第2辊)在比印刷部123A靠下游侧且比设置有与印刷部123A相对应的编码器122的位于最下游的辊靠下游侧的位置,设置于印刷部123B的附近或中途即可。
另外,在针对1个印刷部123设置有多个编码器122的情况下,于在一部分的编码器122的输出脉冲信号中发现了异常的情况下,使用除了在输出脉冲信号中发现了异常的编码器122以外的至少1个编码器122,对各喷墨头156中的墨水的喷出时刻进行控制即可。
例如,作为用于控制印刷部123A的各喷墨头156中的墨水的喷出时刻的编码器122,有设置于引导辊134的编码器122A和设置于引导辊135的编码器122这两个。并且,设置于引导辊134的编码器122A与印刷部123A的喷墨头156K、156C相对应,设置于引导辊135的编码器122与喷墨头156M、156Y、156P相对应。
在该情况下,例如,设为在设置于引导辊135的编码器122的输出脉冲信号中发现了异常。在该情况下,使用输出脉冲信号没有异常的、设置于引导辊134的编码器122A,对印刷部123A的全部的喷墨头156K、156C、156M、156Y、156P中的墨水的喷出时刻进行控制即可。
另外,例如,作为用于控制印刷部123B的各喷墨头156中的墨水的喷出时刻的编码器122,有设置于引导辊136的编码器122B和设置于引导辊137的编码器122这两个。并且,设置于引导辊136的编码器122B与印刷部123B的喷墨头156K、156C相对应,设置于引导辊137的编码器122与喷墨头156M、156Y、156P相对应。
在该情况下,例如,设为在设置于引导辊137的编码器122的输出脉冲信号中发现了异常。在该情况下,使用输出脉冲信号没有异常的、设置于引导辊136的编码器122B,对印刷部123B的全部的喷墨头156K、156C、156M、156Y、156P中的墨水的喷出时刻进行控制即可。
由此,即使在与1个印刷部123相对应的多个编码器122中的一部分编码器122的输出脉冲信号中存在异常,通过使用除该编码器122以外的其他编码器122,也能够抑制墨水的着落精度的降低。
在此,作为编码器122的输出脉冲信号的异常,存在脉冲周期的紊乱等。这样的编码器122的输出脉冲信号的异常是由于例如设置有编码器122的辊的偏心较大、料带W相对于设置有编码器122的辊发生滑动而产生的。
另外,在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中,将料带W的输送开始时刻设为基于编码器122A、122B的输出脉冲信号的墨水喷出的控制开始时刻,但控制开始时刻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基于编码器122A、122B的输出脉冲信号的墨水喷出的控制开始时刻设定成料带W的输送速度达到了印刷输送速度的时刻。
另外,在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中,作为印刷机构,对具备喷墨头的印刷装置进行了说明,但印刷机构也可以是电子照片方式等其他方式的机构。
另外,在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开卷装置和卷取装置作为独立的装置而与印刷装置连接起来的结构,但也可以是在印刷装置装入有开卷部和卷取部的结构。
第3实施方式具有例如以下的结构。
一种印刷装置,其具备:第1印刷部,其具有沿着料带的输送方向并列地配置的多个第1印刷机构,利用所述多个第1印刷机构的各第1印刷机构向所输送的所述料带的第1面印刷第1图像;第2印刷部,其具有沿着所述输送方向并列地配置的多个第2印刷机构,利用所述多个第2印刷机构向所输送的所述料带的第2面印刷第2图像;第1辊,其与所输送的所述料带同步地旋转;第2辊,其与所输送的所述料带同步地旋转;第1编码器,其根据所述第1辊的旋转角度输出第1脉冲信号;第2编码器,其根据所述第2辊的旋转角度输出第2脉冲信号;以及控制部,其基于从所述第1编码器输出的所述第1脉冲信号,对所述第1印刷部的所述多个第1印刷机构各自的第1印刷时刻进行控制,基于从所述第2编码器输出的所述第2脉冲信号对所述第2印刷部的所述多个第2印刷机构各自的第2印刷时刻进行控制。
也可以是,所述第2印刷部在所述输送方向上配置于所述第1印刷部的下游侧,所述第1辊在所述输送方向上配置于比所述第2印刷部靠上游侧的位置,所述第2辊配置于比所述输送方向上的所述第1印刷部靠下游侧且比所述第1辊靠下游侧的位置,所述第1编码器设置于所述第1辊,所述第2编码器设置于所述第2辊。也可以是,所述控制部基于从控制开始时刻起输出的所述第1脉冲信号,对所述第1印刷时刻进行控制,基于从所述控制开始时刻起输出的所述第2脉冲信号,对所述第2印刷时刻进行控制。
也可以是,所述第1辊和所述第2辊中的至少一者是设置于所述料带弯曲的位置的折回辊。
也可以是,所述第1辊具备两个第1辊,所述第1编码器具备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第1辊的两个第1编码器。也可以是,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两个第1编码器中的一个第1编码器输出的所述第1脉冲信号,对所述多个第1印刷机构中的至少1个第1印刷机构的所述第1印刷时刻进行控制,基于所述两个第1编码器中的另一个第1编码器输出的所述第1脉冲信号,对所述多个第1印刷机构中的余下的第1印刷机构的所述第1印刷时刻进行控制,于在所述一个第1编码器输出的所述第1脉冲信号中出现了异常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另一个第1编码器输出的所述第1脉冲信号对所述多个第1印刷机构中的各第1印刷机构的所述第1印刷时刻进行控制。
也可以是,所述第2辊具备两个第2辊,所述第2编码器具备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第2辊的两个第2编码器。也可以是,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两个第2编码器中的一个第2编码器输出的所述第2脉冲信号,对所述多个第2印刷机构中的至少1个第2印刷机构的所述第2印刷时刻进行控制,基于所述两个第2编码器中的另一个第2编码器输出的所述第2脉冲信号,对所述多个第2印刷机构中的余下的第2印刷机构的所述第2印刷时刻进行控制,于在所述一个第2编码器输出的所述第2脉冲信号中出现了异常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另一个第2编码器输出的所述第2脉冲信号,对所述多个第2印刷机构中的各第2印刷机构的所述第2印刷时刻进行控制。
也可以是,所述第1辊具备至少两个第1辊,所述第2辊具备配置于比所述输送方向上的所述至少两个第1辊中的位于最下游的第1辊靠下游侧的位置的至少两个第2辊,所述第1编码器具备至少两个第1编码器,该至少两个第1编码器分别设置于所述至少两个第1辊,根据所设置的所述至少两个第1辊的旋转角度来输出第1脉冲信号,所述第2编码器具备至少两个第2编码器,该至少两个第2编码器分别设置于所述至少两个第2辊,根据所设置的所述至少两个第2辊的旋转角度来输出第2脉冲信号。也可以是,所述控制部基于从所述控制开始时刻起的所述至少两个第1编码器中的至少1个第1编码器输出的所述第1脉冲信号,对所述第1印刷时刻进行控制,基于从所述控制开始时刻起的所述至少两个第2编码器的至少1个第2编码器输出的所述第2脉冲信号,对所述第2印刷时刻进行控制。
上面已经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然而,在不背离本发明的主旨或本质特征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以其他具体形式实施。因此,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表明而不是由前述说明表明,落入权利要求的等同方案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因此被理解为包含在其中。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效果仅是由本发明实现的最佳效果的列示。因此,本发明的效果不限于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些。

Claims (11)

1.一种印刷装置,其具备:
第1印刷部,其具有沿着料带的输送方向并列地配置的多个第1印刷机构,利用所述多个第1印刷机构的各第1印刷机构向所输送的所述料带的第1面印刷第1图像;
第2印刷部,其具有沿着所述输送方向并列地配置的多个第2印刷机构,利用所述多个第2印刷机构向所输送的所述料带的第2面印刷第2图像;
第1辊,其与所输送的所述料带同步地旋转;
第2辊,其与所输送的所述料带同步地旋转;
第1编码器,其根据所述第1辊的旋转角度输出第1脉冲信号;
第2编码器,其根据所述第2辊的旋转角度输出第2脉冲信号;以及
控制部,其基于从所述第1编码器输出的所述第1脉冲信号,对所述第1印刷部的所述多个第1印刷机构各自的第1印刷时刻进行控制,基于从所述第2编码器输出的所述第2脉冲信号,对所述第2印刷部的所述多个第2印刷机构各自的第2印刷时刻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使用表示所述第1辊的第1外周长与所述第2辊的第2外周长之差的差信息,来对所述输送方向上的所述第1面的第1印刷长度和所述第2面的第2印刷长度中的至少一者进行调整,以使所述第1印刷长度与所述第2印刷长度之差缩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差信息是每一页的所述第1编码器的第1输出脉冲数与所述第2编码器的第2输出脉冲数之间的差值,
所述控制部基于使用所述差值的各页的累积值算出的用于缩小所述第1印刷长度与所述第2印刷长度之差的、以页为单位的印刷长度的调整值,以页为单位对所述第1印刷长度和所述第2印刷长度中的至少一者进行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差信息是所述第1编码器的第1输出脉冲数达到每一页的输出脉冲数为止所需的第1时间与所述第2编码器的第2输出脉冲数达到所述每一页的输出脉冲数为止所需的第2时间之间的差值,
所述控制部,
针对各页算出所述差值,
使用算出来的所述差值算出用于缩小所述第1印刷长度与所述第2印刷长度之差的、针对下一页的印刷长度的调整值,
基于算出来的所述调整值对所述下一页的所述第1印刷长度和所述第2印刷长度中的至少一者进行调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
使用算出来的所述差值、所述第1图像的行的印刷周期、所述第2图像的行的印刷周期,算出行偏移量,该行偏移量以换算成行数的方式表示每一页的所述第1印刷长度与所述第2印刷长度之差,
算出所算出来的所述行偏移量的整数部作为所述调整值,
基于算出来的所述调整值,利用所述第1图像的行数和所述第2图像的行数中的至少一者的调整,对所述下一页的所述第1印刷长度和所述第2印刷长度中的至少一者进行调整,
使算出来的所述行偏移量的小数部包含于用于算出下次所述调整值的所述行偏移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第2印刷部在所述输送方向上配置于所述第1印刷部的下游侧,
所述第1辊在所述输送方向上配置于比所述第2印刷部靠上游侧的位置,
所述第2辊在所述输送方向上配置于比所述第1印刷部靠下游侧且比所述第1辊靠下游侧的位置,
所述第1编码器设置于所述第1辊,
所述第2编码器设置于所述第2辊,
所述控制部,
基于从控制开始时刻起输出的所述第1脉冲信号对所述第1印刷时刻进行控制,
基于从所述控制开始时刻起输出的所述第2脉冲信号对所述第2印刷时刻进行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第1辊和所述第2辊中的至少一者是设置于所述料带弯曲的位置的折回辊。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第1辊具备两个第1辊,
所述第1编码器具备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第1辊的两个第1编码器,
所述控制部,
基于所述两个第1编码器中的一个第1编码器输出的所述第1脉冲信号,对所述多个第1印刷机构中的至少1个第1印刷机构的所述第1印刷时刻进行控制,
基于所述两个第1编码器中的另一个第1编码器输出的所述第1脉冲信号,对所述多个第1印刷机构中的余下的第1印刷机构的所述第1印刷时刻进行控制,
于在所述一个第1编码器输出的所述第1脉冲信号中发现了异常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另一个第1编码器输出的所述第1脉冲信号对所述多个第1印刷机构中的各第1印刷机构的所述第1印刷时刻进行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第2辊具备两个第2辊,
所述第2编码器具备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第2辊的两个第2编码器,
所述控制部,
基于所述两个第2编码器中的一个第2编码器输出的所述第2脉冲信号,对所述多个第2印刷机构中的至少1个第2印刷机构的所述第2印刷时刻进行控制,
基于所述两个第2编码器中的另一个第2编码器输出的所述第2脉冲信号,对所述多个第2印刷机构中的余下的第2印刷机构的所述第2印刷时刻进行控制,
于在所述一个第2编码器输出的所述第2脉冲信号中发现了异常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另一个第2编码器输出的所述第2脉冲信号对所述多个第2印刷机构中的各第2印刷机构的所述第2印刷时刻进行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第1辊具备至少两个第1辊,
所述第2辊具备配置于比所述输送方向上的所述至少两个第1辊中的位于最下游的第1辊靠下游侧的位置的至少两个第2辊,
所述第1编码器具备至少两个第1编码器,该至少两个第1编码器分别设置于所述至少两个第1辊,根据所设置的所述至少两个第1辊的旋转角度输出第1脉冲信号,
所述第2编码器具备至少两个第2编码器,该至少两个第2编码器分别设置于所述至少两个第2辊,根据所设置的所述至少两个第2辊的旋转角度输出第2脉冲信号,
所述控制部,
基于从所述控制开始时刻起的所述至少两个第1编码器中的至少1个第1编码器输出的所述第1脉冲信号,对所述第1印刷时刻进行控制,
基于从所述控制开始时刻起的所述至少两个第2编码器中的至少1个第2编码器输出的所述第2脉冲信号,对所述第2印刷时刻进行控制。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第2辊具备两个第2辊,
所述第2编码器具备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第2辊的两个第2编码器,
所述控制部,
基于所述两个第2编码器中的一个第2编码器输出的所述第2脉冲信号,对所述多个第2印刷机构中的至少1个第2印刷机构的所述第2印刷时刻进行控制,
基于所述两个第2编码器中的另一个第2编码器输出的所述第2脉冲信号,对所述多个第2印刷机构中的余下的第2印刷机构的所述第2印刷时刻进行控制,
于在所述一个第2编码器输出的所述第2脉冲信号中发现了异常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另一个第2编码器输出的所述第2脉冲信号对所述多个第2印刷机构中的各第2印刷机构的所述第2印刷时刻进行控制。
CN201910143732.9A 2018-02-28 2019-02-25 料带用的印刷装置 Active CN1102029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35191A JP6993264B2 (ja) 2018-02-28 2018-02-28 印刷装置
JP2018-035191 2018-02-28
JP2018035174A JP2019147360A (ja) 2018-02-28 2018-02-28 印刷装置
JP2018-035174 2018-0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02954A true CN110202954A (zh) 2019-09-06
CN110202954B CN110202954B (zh) 2020-12-25

Family

ID=65520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43732.9A Active CN110202954B (zh) 2018-02-28 2019-02-25 料带用的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263153A1 (zh)
EP (1) EP3533615A1 (zh)
CN (1) CN1102029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63587A1 (en) * 2011-03-09 2013-03-14 Curt G. Joa,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inimizing waste and improving quality and production in web processing operations by automatic narrow web twist defect correction
US10752028B2 (en) * 2018-11-29 2020-08-25 Xerox Corporation Dual encoder system to minimize reflex printing variation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03854A1 (en) * 2007-06-29 2009-01-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110128337A1 (en) * 2009-11-30 2011-06-02 Muir Christopher M Media transport system for non-contacting printing
US20110134200A1 (en) * 2009-12-09 2011-06-0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transporting transportation target medium and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CN202952667U (zh) * 2012-10-22 2013-05-29 杭州赛洋图像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数字印刷机
CN103963459A (zh) * 2013-01-28 2014-08-0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US9096084B1 (en) * 2014-11-14 2015-08-04 Eastman Kodak Company Printer for sheet and web printing
CN205149236U (zh) * 2015-11-06 2016-04-13 苏州平流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轮转式数字高速uv喷墨印刷系统
CN106494098A (zh) * 2016-09-10 2017-03-15 上海泰威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双面喷印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06739546A (zh) * 2017-01-14 2017-05-31 青岛瀚泽电气有限公司 双面打印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63072A (ja) 2001-08-28 2003-03-05 Seiko Epson Corp 両面印刷装置、両面印刷システム、紙送り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03854A1 (en) * 2007-06-29 2009-01-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110128337A1 (en) * 2009-11-30 2011-06-02 Muir Christopher M Media transport system for non-contacting printing
US20110134200A1 (en) * 2009-12-09 2011-06-0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transporting transportation target medium and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CN202952667U (zh) * 2012-10-22 2013-05-29 杭州赛洋图像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数字印刷机
CN103963459A (zh) * 2013-01-28 2014-08-0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US9096084B1 (en) * 2014-11-14 2015-08-04 Eastman Kodak Company Printer for sheet and web printing
CN205149236U (zh) * 2015-11-06 2016-04-13 苏州平流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轮转式数字高速uv喷墨印刷系统
CN106494098A (zh) * 2016-09-10 2017-03-15 上海泰威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双面喷印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06739546A (zh) * 2017-01-14 2017-05-31 青岛瀚泽电气有限公司 双面打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02954B (zh) 2020-12-25
US20190263153A1 (en) 2019-08-29
EP3533615A1 (en) 2019-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818C (zh) 一种易于制造的打印机及其实施方法
CN101909894B (zh) 用于沉积物质的印刷头装置和方法
CN110202954A (zh) 料带用的印刷装置
JP610639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703178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09823060A (zh) 一种印刷设备及使用该印刷设备的单双面打印方法
CN102555461A (zh) 记录装置及记录装置中的记录方法
CN106394034B (zh) 凹版数码连续套印方法
CN102310655B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用于维护头的方法
JP2021062565A (ja) 情報処理装置、学習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0395111C (zh) 定式喷墨头导带输送数码喷射印花机
CN114801479B (zh)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方法
EP3318411B1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adjustment method for printing apparatus
JP2012179842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補正方法、画像補正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04442027A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辊状打印介质输送控制方法
JP2011218565A (ja) 画像記録装置
EP2704062B1 (en) Dot data generating method, dot data generating device,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and inkjet recording system
JP2014113690A (ja) 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4985937A (zh) 一种喷码机
EP3235648B1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US20210094323A1 (en) Print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US10525752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for web
JP6040241B2 (ja) 連続するスワスを印刷する方法
CN107499001B (zh) 针式打印机及打印方法
US4131000A (en) Pattern print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