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99855A - 一种利用电剌激分离蚯蚓的方法以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电剌激分离蚯蚓的方法以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99855A
CN110199855A CN201910294234.4A CN201910294234A CN110199855A CN 110199855 A CN110199855 A CN 110199855A CN 201910294234 A CN201910294234 A CN 201910294234A CN 110199855 A CN110199855 A CN 1101998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thworm
bioreacto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separation
uppe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9423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海候
沈明星
孟祥国
熊迎军
陆长婴
金梅娟
陶玥玥
施林林
周新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Su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91029423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998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01998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998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1/00Soilless cultivation, e.g. hydroponics
    • A01G31/02Special apparatu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33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New breeds of invertebrates
    • A01K67/0332Earthwor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C02F3/327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characterised by animals and pla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2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from animal husbandr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tan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电剌激分离蚯蚓的方法以及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两层上下堆叠的蚯蚓生物反应器,各蚯蚓生物反应器均包括上部敞口的反应器箱体,该反应器箱体具有网格状箱底,反应器箱体的两侧壁均设有导电电极片,顶层反应器箱体的导电电极片与供电电源的输出端相连,该导电电极片的底部与下一层反应器箱体中对应侧导电电极片连接。采用本发明适用于蚯蚓电剌激分离的蚯蚓生物反应器,其材料来源简捷、易于制作,可以进行有机废弃物蚯蚓处理的规模化处置操作,并且综合考虑了蚯蚓的生物学特性、工厂化作业及操作的简便性,具有结构合理、简单实用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电剌激分离蚯蚓的方法以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蚯蚓生物反应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电剌激分离蚯蚓的蚯蚓消解有机废弃物反应器。
背景技术
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秸秆、尾菜、畜禽粪便等现代农业发展的附属物,对人类生活及周围生态环境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如何有效地实现有机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已成为当前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蚯蚓是环境卫士,不仅可以将有机废弃物转化成为对作物生长有益的肥料,还可以收获蚯蚓,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为此,利用蚯蚓处理有机废弃物已是一种新型的生态处理技术,同时,迫于有机废弃物数量巨大的压力,蚯蚓生物处理技术的规模化与集约化发展一直是我国各级政府及科研人员的关注焦点。
现阶段我国蚯蚓处理生物有机废弃物技术比较成熟,但是蚯蚓活体与蚓粪分离一直是蚯蚓处理废弃物能力提高的关键技术瓶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蚯蚓处理有机废弃物潜力发挥。目前,有关蚯蚓活体与蚓粪分离的方法主要包括:人工法、光剌激法、滚轮振动法、诱捕法和泥浆分离法等进行分选蚯蚓和蚓粪,上述方法均有各自的缺点,要么分选过程耗时费力,要么分离效果不理想,要么装备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在众多公开报道的装备或技术方法中,成熟应用于生产实际的实例几乎没有。
因此,在规模化条件下,科学系统地研发一种利用电剌激分离蚯蚓的简单易行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蚓-粪分离效率低下与有机废弃物需规模化快速处置压力大的矛盾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规模化条件下,蚯蚓生物处理有机废弃物迫切需要配套适用于蚓-粪快速电剌激分离装置及方法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电剌激分离蚯蚓的方法以及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用电剌激分离蚯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两蚯蚓生物反应器上下堆叠;上层蚯蚓生物反应器内为蚯蚓对有机废弃物料消解处理结束的反应器,包括;蚯蚓活体、蚓粪和处理后的有机废弃物料;下层为仅含有机废弃物料,未经消解处理的反应器;
步骤2、将顶层蚯蚓生物反应器两侧壁的导电电极片与供电电源的输出端相连;
步骤3、在顶层蚯蚓生物反应器的上方悬挂辅助性光源;
步骤4、启动供电电源进行电剌激,通过电和光剌激,将上层蚯蚓生物反应器内的蚯蚓活体从上层向下层蚯蚓生物反应器驱离,实现上层蚯蚓生物反应器内蚯蚓活体与蚓粪的分离。
进一步地:在步骤4之后,在下层蚯蚓生物反应器内,由上层进入的蚯蚓活体对于有机废弃物料进行一定时间的消解处理,之后再置于未进行消解处理、仅含有机废弃物料的蚯蚓生物反应器之上,重复步骤S2-S4,进行蚯蚓与蚓粪的剌激分离,如此不断批量化循环作业。
进一步地:当步骤4获取的下层蚯蚓生物反应器内的蚯蚓密度高于所需的蚯蚓量时,先收获部分蚯蚓,再向未进行蚯蚓生物消解的蚯蚓生物反应器中分离。
进一步地:在步骤4之后,上层的蚯蚓生物反应器直接做为蔬菜盆钵栽培载体。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待处理的有机废弃物料在蚯蚓反应器中的装填高度为20~25cm。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蚯蚓生物反应器内安装数据采集器,前述数据采集器采用环境因子传感器,包括含水率传感器、电导率传感器和pH 值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控制待分离物料含水率为40~60%;供电电源输出的电流为2~10mA,开通时间为200~500ms,关断时间为 28000~35000ms;开通时间优选为300ms,关断时间优选为30000ms。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辅助性光源放置在上层蚯蚓生物反应器的正上方20~30cm处,安放白炽灯光源,光照强度≥500Lx。
进一步地:对应于步骤1、将下层蚯蚓生物反应器更换为空闲周转箱;相应的步骤4、启动供电电源进行电剌激30~45分钟,通过电和光剌激,将上层蚯蚓生物反应器内的蚯蚓活体从上层向下层周转箱驱离,实现上层蚯蚓生物反应器内85%蚯蚓活体的分离获取。
一种利用电剌激分离蚯蚓的方法所采用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两层上下堆叠的蚯蚓生物反应器,各蚯蚓生物反应器均包括上部敞口的反应器箱体,该反应器箱体具有网格状箱底,反应器箱体的两侧壁均设有导电电极片,顶层反应器箱体的导电电极片与供电电源的输出端相连,该导电电极片的底部与下一层反应器箱体中对应侧导电电极片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方法设计结合了蚯蚓受电剌激后的生理生化反应与活动特征,可根据环境因素即含水率变化,调控电场作用的输出效果,电场发生参数可随影响因素的变化而优化。
2、本发明解决了人工分离蚯蚓过程耗时费力、分选效果不理想和分选环境不卫生等问题,提高了蚯蚓分离效率、节约劳务用工投入、降低养殖成本。
3、本发明的有机废弃物料在生物反应器内经蚯蚓处理后,连同反应器一起可直接用于蔬菜盆钵栽培载体,形成一种微生物—蚯蚓—作物共生的基质载体。
4、本发明设计合理可行、操作简便,提高了蚯蚓处理有机废弃物处理效率,进而提高了该行业经济效益,分离效率较常规人工方法提高了60.4%。有益效果十分显著,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蚯蚓生物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侧视图;
图4为电剌激不同作用方式对蚯蚓分离效率的影响;
图5为电剌激不同作用强度对蚯蚓分离效率的影响;
图6为电剌激不同作用周期对蚯蚓分离效率的影响;
图7为电剌激不同作用时长对蚯蚓分离效率的影响;
图8为物料厚度对电剌激分离蚯蚓效率的影响;
图9为物料含水率对电剌激分离蚯蚓效率的影响;
图10为电剌激分离蚯蚓与人工分离的效果比较;
图11为光剌激对电剌激分离蚯蚓的辅助效果图。
图中:1、网格状箱底;2、反应器箱体;3、金属连接片;4、导电电极片;5、透气孔;6、供电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
一种利用电剌激分离蚯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两蚯蚓生物反应器上下堆叠;上层蚯蚓生物反应器内为蚯蚓对有机废弃物料消解处理结束的反应器,包括;蚯蚓活体、蚓粪和处理后的有机废弃物料;下层为仅含有机废弃物料,未经消解处理的反应器;待处理的有机废弃物料在蚯蚓反应器中的装填高度为20~25cm;
具体处理时,将待处理的有机废弃物原料装入蚯蚓生物反应器,将蚯蚓放入前述生物反应器内进行有机废弃物原料处理,得到处理结束的蚯蚓生物反应器;在前述处理结束的蚯蚓生物反应器下方叠加一层装有有机废弃物原料,且未经蚯蚓处理的蚯蚓生物反应器;
步骤2、将顶层蚯蚓生物反应器两侧壁的导电电极片4与供电电源6的输出端相连;
步骤3、在顶层蚯蚓生物反应器的上方悬挂辅助性光源1;辅助性光源1放置在上层蚯蚓生物反应器的正上方20~30cm处,安放白炽灯光源,光照强度≥500Lx;
步骤4、启动供电电源6进行电剌激,通过电和光剌激,将上层蚯蚓生物反应器内的蚯蚓活体从上层向下层蚯蚓生物反应器驱离,实现上层蚯蚓生物反应器内蚯蚓活体与蚓粪的分离;当此时获取的下层蚯蚓生物反应器内的蚯蚓密度高于所需的蚯蚓量时,先收获部分蚯蚓,再向未进行蚯蚓生物消解的蚯蚓生物反应器中分离;
在步骤4之后,在下层蚯蚓生物反应器内,由上层进入的蚯蚓活体对于有机废弃物料进行一定时间的消解处理,之后再置于未进行消解处理、仅含有机废弃物料的蚯蚓生物反应器之上,重复步骤S2-S4,进行蚯蚓与蚓粪的剌激分离,如此不断批量化循环作业;处理完后上层的蚯蚓生物反应器直接做为蔬菜盆钵栽培载体。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蚯蚓生物反应器内安装数据采集器,前述数据采集器采用环境因子传感器,包括含水率传感器、电导率传感器和pH 值传感器。对应的所述步骤2中,控制待分离物料含水率为40~60%;供电电源6输出的电流为2~10mA,开通时间为200~500ms,关断时间为 28000~35000ms;开通时间优选为300ms,关断时间优选为30000ms。
进一步地:步骤1中,将下层蚯蚓生物反应器更换为空闲周转箱;相应的步骤4、启动供电电源6进行电剌激30~45分钟,通过电和光剌激,将上层蚯蚓生物反应器内的蚯蚓活体从上层向下层周转箱驱离,实现上层蚯蚓生物反应器内85%蚯蚓活体的分离获取。
一种利用电剌激分离蚯蚓的方法所采用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两层上下堆叠的蚯蚓生物反应器,各蚯蚓生物反应器均包括上部敞口的反应器箱体2,该反应器箱体2具有网格状箱底1,反应器箱体2的两侧壁均设有导电电极片4,顶层反应器箱体2的导电电极片4与供电电源6的输出端相连,该导电电极片4的底部与下一层反应器箱体2中对应侧导电电极片4 连接。
一种适用于蚯蚓电剌激分离的蚯蚓生物反应器,该生物反应器包括上部敞口的反应器箱体2,该反应器箱体2具有网格状箱底1,反应器箱体2 的两侧壁均设有导电电极片4,前述导电电极片4与供电电源6的输出端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的导电电极片4上设有金属连接片3,导电电极片4通过金属连接片3与供电电源6连接。
优选地,导电电极片4选用导电金属片,导电电极片4小于反应器箱体2左右侧壁的面积,金属连接片3为直径2~3cm的半圆形金属片,前述半圆形金属片内部设有直径为1~1.5cm的空心圆,用于安装与供电电源6 连接的导电接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反应器箱体2为长方体结构,采用轻质型塑料等材料构成,长度为42~48cm、宽度为22~27cm、高度为20~25cm;并且反应器箱体2的截面积(宽度与高度的乘积)与长度的比例为9:1-16: 1;优选12:1。如附图2所示,箱四周侧壁与向外倾斜1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反应器箱体2上设有透气孔5。透气孔5位于箱体的前后截面,在箱高10~12cm处,透气孔直径2cm左右,孔与孔距离为3cm左右,约分布6~7个透气孔。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格状箱底1的箱底为正方形网格,每一网格为0.8cm×0.8cm。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蚯蚓生物反应器可相互叠层作业,在进行蚯蚓养殖过程中可进行5~6层叠起作业,在进行电剌激分离时,为2层叠层作业或单层进行作业。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蚯蚓生物反应器装置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将已经预处理过后的有机废弃物装入蚯蚓生物反应器内,物料高度20cm左右;第二,按每公斤物料投入60~80条成熟蚯蚓,然后将3~5个反应器叠起,培养40~50天;第三,培养结束后,取未经蚯蚓处理过的反应器置于下方,已经蚯蚓处理过的反应器置于上方,通过电剌激方式,将上层反应器内的蚯蚓驱赶至下方反应器;第四,依次循环,将投入蚯蚓的反应器再叠起,进行培养;第五,将经蚯蚓消解过的物料,连同反应器一起,进入蔬菜有机基质栽培园,进行基质培栽生产。
采用本发明适用于蚯蚓电剌激分离的蚯蚓生物反应器,其材料来源简捷、易于制作,可以进行有机废弃物蚯蚓处理的规模化处置操作,并且综合考虑了蚯蚓的生物学特性、工厂化作业及操作的简便性,具有结构合理、简单实用等优点;适用于电剌激分离蚯蚓技术,在电剌激条件下,可以从箱底网格状孔隙中快速向下分离,快速实现了蚯蚓活体与蚓粪分离,可以省工节本。在蚯蚓活体分离后,装载的蚓粪有机基质,可直接用于蔬菜基质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节省了栽培基质的运输、装填等劳动环节。因此,综合省工节本、提高蚯蚓规模化处置能力及蚓-粪分离能力,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十分显著。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10)

1.一种利用电剌激分离蚯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两蚯蚓生物反应器上下堆叠;上层蚯蚓生物反应器内为蚯蚓对有机废弃物料消解处理结束的反应器,包括;蚯蚓活体、蚓粪和处理后的有机废弃物料;下层为仅含有机废弃物料,未经消解处理的反应器;
步骤2、将顶层蚯蚓生物反应器两侧壁的导电电极片(4)与供电电源(6)的输出端相连;
步骤3、在顶层蚯蚓生物反应器的上方悬挂辅助性光源(1);
步骤4、启动供电电源(6)进行电剌激,通过电和光剌激,将上层蚯蚓生物反应器内的蚯蚓活体从上层向下层蚯蚓生物反应器驱离,实现上层蚯蚓生物反应器内蚯蚓活体与蚓粪的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电剌激分离蚯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之后,在下层蚯蚓生物反应器内,由上层进入的蚯蚓活体对于有机废弃物料进行一定时间的消解处理,之后再置于未进行消解处理、仅含有机废弃物料的蚯蚓生物反应器之上,重复步骤S2-S4,进行蚯蚓与蚓粪的剌激分离,如此不断批量化循环作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电剌激分离蚯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步骤4获取的下层蚯蚓生物反应器内的蚯蚓密度高于所需的蚯蚓量时,先收获部分蚯蚓,再向未进行蚯蚓生物消解的蚯蚓生物反应器中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电剌激分离蚯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之后,上层的蚯蚓生物反应器直接做为蔬菜盆钵栽培载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电剌激分离蚯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待处理的有机废弃物料在蚯蚓反应器中的装填高度为20~25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电剌激分离蚯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蚯蚓生物反应器内安装数据采集器,前述数据采集器采用环境因子传感器,包括含水率传感器、电导率传感器和pH值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电剌激分离蚯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控制待分离物料含水率为40~60%;供电电源(6)输出的电流为2~10mA,开通时间为200~500ms,关断时间为28000~35000ms;开通时间优选为300ms,关断时间优选为30000ms。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电剌激分离蚯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辅助性光源(1)放置在上层蚯蚓生物反应器的正上方20~30cm处,安放白炽灯光源,光照强度≥500Lx。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电剌激分离蚯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步骤1、将下层蚯蚓生物反应器更换为空闲周转箱;相应的步骤4、启动供电电源(6)进行电剌激30~45分钟,通过电和光剌激,将上层蚯蚓生物反应器内的蚯蚓活体从上层向下层周转箱驱离,实现上层蚯蚓生物反应器内85%蚯蚓活体的分离获取。
10.一种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利用电剌激分离蚯蚓的方法所采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至少两层上下堆叠的蚯蚓生物反应器,各蚯蚓生物反应器均包括上部敞口的反应器箱体(2),该反应器箱体(2)具有网格状箱底(1),反应器箱体(2)的两侧壁均设有导电电极片(4),顶层反应器箱体(2)的导电电极片(4)与供电电源(6)的输出端相连,该导电电极片(4)的底部与下一层反应器箱体(2)中对应侧导电电极片(4)连接。
CN201910294234.4A 2019-04-12 2019-04-12 一种利用电剌激分离蚯蚓的方法以及装置 Pending CN1101998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94234.4A CN110199855A (zh) 2019-04-12 2019-04-12 一种利用电剌激分离蚯蚓的方法以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94234.4A CN110199855A (zh) 2019-04-12 2019-04-12 一种利用电剌激分离蚯蚓的方法以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99855A true CN110199855A (zh) 2019-09-06

Family

ID=67785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94234.4A Pending CN110199855A (zh) 2019-04-12 2019-04-12 一种利用电剌激分离蚯蚓的方法以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9985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86904A (zh) * 2020-03-25 2020-07-10 卢红芹 一种基于生物技术的盆栽自动松土设备
CN114041380A (zh) * 2021-08-05 2022-02-15 宁夏大学 新型生态免耕系统构建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9465A (zh) * 2017-03-17 2017-05-31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采用电刺激方式分离蚯蚓及其养殖土壤的机械装置
CN106922626A (zh) * 2015-12-30 2017-07-07 扬大(常熟)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光照分离蚓粪的装置
CN107372362A (zh) * 2017-07-26 2017-11-24 江苏卓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后期分离的蚯蚓养殖床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22626A (zh) * 2015-12-30 2017-07-07 扬大(常熟)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光照分离蚓粪的装置
CN106719465A (zh) * 2017-03-17 2017-05-31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采用电刺激方式分离蚯蚓及其养殖土壤的机械装置
CN107372362A (zh) * 2017-07-26 2017-11-24 江苏卓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后期分离的蚯蚓养殖床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曾中平: "《蛙鳖活饵养殖利用技术》", 31 October 1994, 中国人事出版社 *
林嘉聪等: "蚯蚓分离方法与设备的研究现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林少宁等: "《中小型及乡镇纺织印染厂污染防治》", 29 February 1992,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86904A (zh) * 2020-03-25 2020-07-10 卢红芹 一种基于生物技术的盆栽自动松土设备
CN114041380A (zh) * 2021-08-05 2022-02-15 宁夏大学 新型生态免耕系统构建方法
CN114041380B (zh) * 2021-08-05 2022-11-08 宁夏大学 生态免耕系统构建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21982B (zh) 温室内鱼菜食用菌共生系统
CN203633349U (zh) 幼虫转化装置、幼虫室和黑水虻养殖系统
WO2009129737A1 (zh) 农业生产系统
CN110810308A (zh) 智能鱼菜共生养殖设备
CN104509466A (zh) 一种水鱼生态养殖循环水处理方法
CN110199855A (zh) 一种利用电剌激分离蚯蚓的方法以及装置
CN206337179U (zh) 一种用于羊粪便的无害化处理装置
CN203952161U (zh) 蚯蚓生物反应器装置
CN102057888A (zh) 大型溞的人工养殖方法和养殖设备
CN108323476B (zh) 一种人工饲养双尾新小绥螨的方法
CN202449971U (zh) 城市污泥蚯蚓堆制处理装置
CN101696075A (zh) 一种猪大肠粪便与毛肠废弃物生物消解与资源化利用的方法
CN213187573U (zh) 一种基于光伏立体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系统
CN103947561A (zh) 一种节能环保、可生态循环的一次性粪污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5382013B (zh) 一种农牧废弃物环保净化处理微藻能源化利用方法
US11684051B2 (en) Rotating disc type continuous automated biological breeding apparatus
CN205635397U (zh) 一种污泥回收制造有机肥的装置
CN210016892U (zh) 一种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态农庄
CN211353608U (zh) 一种利用厨余垃圾养殖蝇蛆的装置
CN108636986A (zh) 一种提高蚯蚓处理垃圾效率的方法
CN107711308A (zh) 一种食用菌用栽培装置
CN211430643U (zh) 智能鱼菜共生养殖设备
CN110839598A (zh) 一种利用厨余垃圾养殖蝇蛆的装置
CN108421811B (zh) 生活废物和种植养殖废物分类收集生态利用方法
CN205476661U (zh) 一种智能控制小型鹌鹑养殖立体低碳循环共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