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98221A - 一种负载均衡的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负载均衡的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98221A
CN110198221A CN201810161564.1A CN201810161564A CN110198221A CN 110198221 A CN110198221 A CN 110198221A CN 201810161564 A CN201810161564 A CN 201810161564A CN 110198221 A CN110198221 A CN 1101982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plication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cluster
cluster configuration
ser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6156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伟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Hun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Hun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Hun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6156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98221A/zh
Publication of CN1101982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982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1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 H04L41/082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the condition being updates or upgrades of network function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4Configuration by using pre-existing information, e.g. using templates or copying from other elements
    • H04L41/0843Configuration by using pre-existing information, e.g. using templates or copying from other elements based on generic templ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2866Architectures; Arrangements
    • H04L67/30Profi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载均衡的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由应用发送的应用信息;其中,所述应用信息至少包括集群标识;若根据所述应用信息判定所述应用为新应用,则将所述应用增加到与所述集群标识对应的集群配置信息;将所述集群配置信息发送给与对应的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更新共享内存中保存的与所述集群配置信息对应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本发明实施例在新的应用启动时会向软负载中心发送应用信息,以使所述软负载中心更新对应的集群配置信息,并发送给对应的服务器,从而使所述服务器能够更加简单、方便得更新对应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提高服务器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负载均衡的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载均衡的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负载均衡分为软负载均衡和硬负载均衡。现有具体解决方案如下:方案一: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是通过在几台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上,安装一个附加软件来实现负载均衡,比如HTTP和反向代理服务器、LVS、HAProxy等。在湖南移动电子渠道系统旧应用场景中,采用了HTTP和反向代理服务器软件,通过手工或自动修改HTTP和反向代理服务器集群配置并reload完成负载服务的改变。方案二:硬负载均衡解决方案,硬负载均衡解决方案是直接在服务器和外部网络间安装负载均衡设备来完成,比如Array、F5、Radware等。某些应用场景中,采用了F5设备,通过手工修改F5设备上的服务器配置完成负载服务的改变。
上述提到的软负载均衡和硬负载均衡两种方案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其中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的缺点:1.新增一个展现层应用,软负载无法自动发现该新增的展现层应用,需要手工配置软负载;2.软负载均衡方案中HTTP和反向代理服务器软件的reload方法会使系统性能有暂时性的下降,不适合在高并发情况下进行。硬负载均衡解决方案的缺点:1.新增一个展现层应用,需要手工配置硬负载配置,并且硬负载配置较复杂,需交给专业的网络人员进行配置,时效性较差;2.成本高,除设备价格高昂,而且配置冗余。3.硬件负载均衡设备一般承担了较多的负载,导致更改硬件负载设备的风险较高。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软负载和硬负载均衡在进行配置更新时过程复杂,导致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载均衡的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软负载和硬负载均衡在进行配置更新时过程复杂,导致效率低下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载均衡的实现方法,包括:
接收由应用发送的应用信息;其中,所述应用信息至少包括集群标识;
若根据所述应用信息判定所述应用为新应用,则将所述应用增加到与所述集群标识对应的集群配置信息;
将所述集群配置信息发送给与对应的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更新共享内存中保存的与所述集群配置信息对应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负载均衡的实现方法,包括:
接收软负载中心发送的集群配置信息,并更新共享内存中保存的与所述集群配置信息对应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集群配置信息,由所述软负载中心在接收到由应用发送的应用信息后,若判定所述应用为新应用,则将所述应用增加到与所述集群标识对应的集群配置信息。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负载均衡的软负载中心,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由应用发送的应用信息;其中,所述应用信息至少包括集群标识;
更新模块,用于若根据所述应用信息判定所述应用为新应用,则将所述应用增加到与所述集群标识对应的集群配置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集群配置信息发送给与对应的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更新共享内存中保存的与所述集群配置信息对应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负载均衡的服务器,包括:
服务器模块,用于接收软负载中心发送的集群配置信息,并更新共享内存中保存的与所述集群配置信息对应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集群配置信息,由所述软负载中心在接收到由应用发送的应用信息后,若判定所述应用为新应用,则将所述应用增加到与所述集群标识对应的集群配置信息。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负载均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所述的软负载中心,至少一个所述的服务器和至少一个应用,其中所述软负载中心、服务器和应用两两相连。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总线;其中,
所述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通过所述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通信接口用于该电子设备的通信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指令能够执行如下方法:
接收由应用发送的应用信息;其中,所述应用信息至少包括集群标识;
若根据所述应用信息判定所述应用为新应用,则将所述应用增加到与所述集群标识对应的集群配置信息;
将所述集群配置信息发送给与对应的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更新共享内存中保存的与所述集群配置信息对应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方法:
接收由应用发送的应用信息;其中,所述应用信息至少包括集群标识;
若根据所述应用信息判定所述应用为新应用,则将所述应用增加到与所述集群标识对应的集群配置信息;
将所述集群配置信息发送给与对应的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更新共享内存中保存的与所述集群配置信息对应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负载均衡的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通过在新的应用启动时会向软负载中心发送应用信息,以使所述软负载中心更新对应的集群配置信息,并发送给对应的服务器,从而使所述服务器能够更加简单、方便得更新对应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提高服务器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负载均衡的实现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负载均衡的实现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负载均衡的软负载中心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负载均衡的服务器结构示意;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负载均衡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负载均衡的系统至少包括由服务器集群,应用集群和软负载中心,所述服务器集群包括有多个服务器,例如HTTP和反向代理服务器,每个应用集群中包括有多个应用,当有用户发送用户请求时,由服务器根据保存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将用户请求发送给对应的应用,然后由应用来具体执行该用户请求,而软负载中心用于对服务器保存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进行更新,并对应用进行实时监控。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负载均衡的实现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01、接收由应用发送的应用信息;其中,所述应用信息至少包括集群标识。
当有一个新的应用启动时,所述应用会主动向软负载中心发送该应用的应用信息来进行注册,所述应用信息至少包括集群标识、IP地址、端口号等信息。所述集群标识为该应用所在应用集群的集群标识,例如注册集群id,每个应用根据其功能会被分配到一个应用集群中,该应用集群中所有的应用都会处理同类型的用户请求,并且对该应用集群定义项目关键字,所述项目关键字也可以等同与集群标识。例如,应用集群AG1对应的是网购类用户请求,对应的项目关键字为SHOP,而应用A1用来处理网购类用户请求,则A1将会被分配至应用集群AG1中,即A1的应用信息中会包括AG1的集群标识。
步骤S02、若根据所述应用信息判定所述应用为新应用,则将所述应用增加到与所述集群标识对应的集群配置信息。
软负载中心在接收到应用信息后,会根据所述应用信息对该应用进行判定,看是否为对应的应用集群中的新应用,即当前该应用集群的集群配置信息中是否已经存在了该应用,如果不存在则判定该应用为新应用。
具体的判定过程,可以根据接收到应用信息中的集群标识查找到对应的集群配置信息,从该集群配置信息中查找是否存在相同的应用。所述应用以对应的ip地址和端口号来唯一确定。如果智能软件负载中心没有在集群配置信息中找到了相同的应用,则忽略该应用信息,反之则更新该集群配置信息,即将该应用加入到所述集群配置信息中。例如,应用A1,向智能软件负载中心发送的应用信息中包括的集群标识为AG1,则智能软件负载中心在AG1的集群配置信息中查找是否存在与应用A1的ip地址和端口号相同的应用,若AG1中仅有应用A2、A3、A4没有A1,则将应用A1增加到AG1的集群配置信息中使AG1中包含的应用由原来的3个增加为4个。另外,所述集群配置信息也可以包括对应应用集群的项目关键字。
步骤S03、将所述集群配置信息发送给与对应的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更新共享内存中保存的与所述集群配置信息对应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
软负载中心在将该集群配置信息更新后,会根据集群配置信息与服务器的对应关系,将更新后的集群配置信息发送给对应的服务器。例如应用集群AG1对应于服务器S1、S2、S3,即这三个服务器都可以接收与AG1对应的用户请求,并根据集群配置信息中的集群分发策略分发给AG1中的应用。
所述服务器将接收到的集群配置信息保存到共享内存中,即更新共享内存中与该应用集群对应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所述共享内存中根据具体的要求会保存多个应用集群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从而使该服务器可以用来向多个应用集群中的应用分发接收到的用户请求。例如服务器S1保存有应用集群AG1、AG2和AG3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即服务器S1可以接收与应用集群AG1、AG2和AG3对应的用户请求,并根据对应的集群分发策略分别发送给对应应用集群中的应用。可见所述服务器与应用集群的对应关系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来进行设定。当然,共享内存中包含的本地集群信息还需要被加载到服务器的处理模块上,才会实际生效,所述服务器的处理模块会定期根据项目关键字从共享内存中加载对应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
所述本地集群配置信息还包括每个应用的路由信息,例如IP地址和端口号,还包括分流规则,服务器需要将这些路由信息和分流规则分别加载到路由节点模块和分流引擎模块上。所述分流引擎模块和路由节点模块都可以根据分流规则和路由信息来进一步保证用户请求被均衡得分配到合适的应用上。
本发明实施例在新的应用启动时会向软负载中心发送应用信息,以使所述软负载中心更新对应的集群配置信息,并发送给对应的服务器,从而使所述服务器能够更加简单、方便得更新对应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提高服务器的效率。
基于上述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03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实时监测所述应用的使用状态;
若判定所述应用无法使用,则将所述应用从对应的集群配置信息中剔除。
在将所述应用增加到对应的集群配置信息后,所述软负载中心会对所述应用进行实时监控,若发现该应用无法使用,则会主动将该应用从集群配置信息中剔除,并再次将更新后的集群配置信息发送给对应的服务器,以使服务器更新共享内存中对应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
具体地,所述软负载中心会定期轮询检查所有集群配置信息中的应用,主动探测被检测应用的某个连接状态值,该连接状态值根据不同的应用可配置。若该应用返回的正常的响应状态,例如返回200响应状态码,则认为该应用正常。否则,认为该应用无法连接或者连接出错,将该应用标记为停止状态。然后对该应用对应的集群配置信息进行更新。
若此后,被剔除的应用再次成功连接,则需要重新向软负载中心发送应用信息来重新进行注册,并加入到对应的集群配置中心。
本发明实施例在软负载中心会实时监测所有应用集群中应用的使用状态,若出现故障,则更新对应的集群配置信息,并发送给对应的服务器,从而使所述服务器能够更加简单、方便得更新对应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提高服务器的效率。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负载均衡的实现方法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05、接收软负载中心发送的集群配置信息,并更新共享内存中保存的与所述集群配置信息对应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集群配置信息,由所述软负载中心在接收到由应用发送的应用信息后,若判定所述应用为新应用,则更新与应用信息所包含的集群标识相对应集群配置信息
当有一个新的应用启动时,所述应用会主动向软负载中心发送该应用的应用信息来进行注册,所述应用信息至少包括集群标识、IP地址、端口号等信息。所述集群标识为该应用所在应用集群的集群标识,例如注册集群id,每个应用根据其功能会被分配到一个应用集群中,该应用集群中所有的应用都会处理同类型的用户请求,并且对该应用集群定义项目关键字,所述项目关键字也可以等同与集群标识。
软负载中心在接收到应用信息后,会根据所述应用信息对该应用进行判定,看是否为对应的应用集群中的新应用,即当前该应用集群的集群配置信息中是否已经存在了该应用,如果不存在则判定该应用为新应用。
具体的判定过程,可以根据接收到应用信息中的集群标识查找到对应的集群配置信息,从该集群配置信息中查找是否存在相同的应用。所述应用以对应的IP地址和端口号来唯一确定。如果智能软件负载中心没有在集群配置信息中找到了相同的应用,则忽略该应用信息,反之则更新该集群配置信息,即将该应用加入到所述集群配置信息中。所述集群配置信息也可以包括对应应用集群的项目关键字。
软负载中心在将该集群配置信息更新后,会根据集群配置信息与服务器的对应关系,将更新后的集群配置信息发送给对应的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将接收到的集群配置信息保存到共享内存中,即更新共享内存中与该应用集群对应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所述共享内存中根据具体的要求会保存多个应用集群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从而使该服务器可以用来向多个应用集群中的应用分发接收到的用户请求。所述服务器与应用集群的对应关系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来进行设定。当然,共享内存中包含的本地集群信息还需要被加载到服务器的处理模块上,才会实际生效,所述服务器的处理模块会定期根据项目关键字从共享内存中加载对应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在新的应用启动时会向软负载中心发送应用信息,以使所述软负载中心更新对应的集群配置信息,并发送给对应的服务器,从而使所述服务器能够更加简单、方便得更新对应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提高服务器的效率。
基于上述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由用户终端发送的用户请求,其中所述的用请求至少包括集群标识;
根据所述集群标识对应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将所述用户请求分发给所述应用。
用户根据自身的需要,会通过用户终端向服务器发送对应的用户请求,其中所述用户请求至少可以集群标识。所述集群标识可以为通过对用户请求的分析得到的项目关键字,例如SHOP。从而所述服务器在接收到该用户请求后,可以根据集群标识来决定该用户请求对应的应用集群和对应的服务器,例如与项目关键字为SHOP的应用集群和保存有该应用集群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的服务器。
在实际的应用中,将所述用户请求发送到服务器的过程可以采用硬负载均衡的方法,即在服务器前增加一个负载均衡器,例如F5,通过对用户请求的分析,将用户请求发送给存在空闲线程的对应的服务器。
服务器项目标识找到对应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并根据其中的集群分发策略中的判断条件来判断应该将发前的用户请求发送给哪个空闲的应用。
本发明实施例在服务器在新的应用启动时会向软负载中心发送应用信息,以使所述软负载中心更新对应的集群配置信息,并发送给对应的服务器,从而使所述服务器能够更加简单、方便得更新对应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进而使服务器在接收到用户请求后,根据本地集群配置信息发送给空闲的应用,提高服务器的效率。
基于上述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设的时间阈值,定期将所述共享内存中的内存数据保存为文件,所述内存数据至少包括所有的集群配置信息。
若所述服务器因为各种原因发生了重启或者关闭,无论是被加载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还是共享内存中保存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都会被清除。在所述服务器再次启动后,需要向软负载中心请求发送所有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这会造成大量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所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器会定期将共享内存中所有本地集群配置信息保存到一个硬盘文件中,该硬盘文件并不会因为服务器的重启或者关闭而丢失。在服务器再次启动后,可以直接从该硬盘文件中恢复共享内存的信息,从而使服务器能够更加快速得恢复到原有的工作状态。由于该硬盘文件是定期更新的,所以可以最大可能得保证该硬盘文件中的信息是最新的。
本发明实施例在新的应用启动时会向软负载中心发送应用信息,以使所述软负载中心更新对应的集群配置信息,并发送给对应的服务器,从而使所述服务器能够更加简单、方便得更新对应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并且服务器通过定期得将共享内存中的信息保存到一个硬盘文件中,从而提高了服务器的使用效率。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负载均衡的软负载中心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软负载中心至少包括:接收模块10、更新模块11和发送模块12,其中,
所述接收模块10用于接收由应用发送的应用信息;其中,所述应用信息至少包括集群标识;所述更新模块11用于若根据所述应用信息判定所述应用为新应用,则将所述应用增加到与所述集群标识对应的集群配置信息;所述发送模块12用于将所述集群配置信息发送给与对应的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更新共享内存中保存的与所述集群配置信息对应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具体地:
当有一个新的应用启动时,所述应用会主动向接收模块10发送该应用的应用信息来进行注册,所述应用信息至少包括集群标识、IP地址、端口号等信息。所述集群标识为该应用所在应用集群的集群标识,例如注册集群id,每个应用根据其功能会被分配到一个应用集群中,该应用集群中所有的应用都会处理同类型的用户请求,并且对该应用集群定义项目关键字,所述项目关键字也可以等同与集群标识。
所述接收模块10会将接收到的应用信息发送给更新模块11,由所述更新模块11根据所述应用信息对该应用进行判定,看是否为对应的应用集群中的新应用,即当前该应用集群的集群配置信息中是否已经存在了该应用,如果不存在则判定该应用为新应用。
具体的判定过程,所述更新模块11可以根据接收到应用信息中的集群标识查找到对应的集群配置信息,从该集群配置信息中查找是否存在相同的应用。所述应用以对应的IP地址和端口号来唯一确定。如果所述更新模块11没有在集群配置信息中找到了相同的应用,则忽略该应用信息,反之则更新该集群配置信息,即将该应用加入到所述集群配置信息中。所述集群配置信息也可以包括对应应用集群的项目关键字。
所述更新模块11在将该集群配置信息更新后,会通过发送模块12根据集群配置信息与服务器的对应关系,将更新后的集群配置信息发送给对应的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将接收到的集群配置信息保存到共享内存中,即更新共享内存中与该应用集群对应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所述共享内存中根据具体的要求会保存多个应用集群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从而使该服务器可以用来向多个应用集群中的应用分发接收到的用户请求。所述服务器与应用集群的对应关系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来进行设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软负载中心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其功能具体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具体方法流程在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在新的应用启动时会向接收模块10发送应用信息,以使所述更新模块11更新对应的集群配置信息,并由发送模块12发送给对应的服务器,从而使所述服务器能够更加简单、方便得更新对应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提高服务器的效率。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负载均衡的服务器结构示意,其中所述服务器至少包括服务器模块15,其中,
所述服务器模块15用于接收软负载中心发送的集群配置信息,并更新共享内存中保存的与所述集群配置信息对应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集群配置信息,由所述软负载中心在接收到由应用发送的应用信息后,若判定所述应用为新应用,则将所述应用增加到与所述集群标识对应的集群配置信息。
当有一个新的应用启动时,所述应用会主动向软负载中心发送该应用的应用信息来进行注册,所述应用信息至少包括集群标识、IP地址、端口号等信息。所述集群标识为该应用所在应用集群的集群标识,例如注册集群id,每个应用根据其功能会被分配到一个应用集群中,该应用集群中所有的应用都会处理同类型的用户请求,并且对该应用集群定义项目关键字,所述项目关键字也可以等同与集群标识。
软负载中心在接收到应用信息后,会根据所述应用信息对该应用进行判定,看是否为对应的应用集群中的新应用,即当前该应用集群的集群配置信息中是否已经存在了该应用,如果不存在则判定该应用为新应用。
具体的判定过程,可以根据接收到应用信息中的集群标识查找到对应的集群配置信息,从该集群配置信息中查找是否存在相同的应用。所述应用以对应的IP地址和端口号来唯一确定。如果智能软件负载中心没有在集群配置信息中找到了相同的应用,则忽略该应用信息,反之则更新该集群配置信息,即将该应用加入到所述集群配置信息中。所述集群配置信息也可以包括对应应用集群的项目关键字。
软负载中心在将该集群配置信息更新后,会根据集群配置信息与服务器模块15的对应关系,将更新后的集群配置信息发送给对应的服务器模块15。
所述服务器模块15将接收到的集群配置信息保存到共享内存中,即更新共享内存中与该应用集群对应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所述共享内存中根据具体的要求会保存多个应用集群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从而使该服务器模块15可以用来向多个应用集群中的应用分发接收到的用户请求。所述服务器模块15与应用集群的对应关系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来进行设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其功能具体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具体方法流程在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在新的应用启动时会向软负载中心发送应用信息,以使所述软负载中心更新对应的集群配置信息,并发送给对应的服务器模块15,从而使所述服务器模块15能够更加简单、方便得更新对应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提高服务器模块15的效率。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负载均衡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系统至少包括软负载中心20,至少一个服务器21和至少一个应用22,其中所述软负载中心20、服务器21和应用22两两相连。
当有一个新的应用22启动时,所述应用22会主动向软负载中心20发送该应用的应用信息来进行注册,所述应用信息至少包括集群标识、IP地址、端口号等信息。所述集群标识为该应用22所在应用集群的集群标识,例如注册集群id,每个应用22根据其功能会被分配到一个应用集群中,该应用集群中所有的应用22都会处理同类型的用户请求,并且对该应用集群定义项目关键字,所述项目关键字也可以等同与集群标识。
软负载中心20在接收到应用信息后,会根据所述应用信息对该应用22进行判定,看是否为对应的应用集群中的新应用,即当前该应用集群的集群配置信息中是否已经存在了该应用22,如果不存在则判定该应用22为新应用。
具体的判定过程,可以根据接收到应用信息中的集群标识查找到对应的集群配置信息,从该集群配置信息中查找是否存在相同的应用。所述应用22以对应的IP地址和端口号来唯一确定。如果智能软件负载中心20没有在集群配置信息中找到了相同的应用,则忽略该应用信息,反之则更新该集群配置信息,即将该应用22加入到所述集群配置信息中。所述集群配置信息也可以包括对应应用集群的项目关键字。
软负载中心20在将该集群配置信息更新后,会根据集群配置信息与服务器21的对应关系,将更新后的集群配置信息发送给对应的服务器21。
所述服务器21将接收到的集群配置信息保存到共享内存中,即更新共享内存中与该应用集群对应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所述共享内存中根据具体的要求会保存多个应用集群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从而使该服务器可以用来向多个应用集群中的应用分发接收到的用户请求。所述服务器21与应用集群的对应关系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来进行设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其功能具体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具体方法流程在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在新的应用启动时会向软负载中心发送应用信息,以使所述软负载中心更新对应的集群配置信息,并发送给对应的服务器,从而使所述服务器能够更加简单、方便得更新对应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提高服务器的效率。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processor)601、存储器(memory)602和总线603;
其中,所述处理器601和所述存储器602通过所述总线603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处理器601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602中的程序指令,以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例如包括:接收由应用发送的应用信息;其中,所述应用信息至少包括集群标识;若根据所述应用信息判定所述应用为新应用,则将所述应用增加到与所述集群标识对应的集群配置信息;将所述集群配置信息发送给与对应的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更新共享内存中保存的与所述集群配置信息对应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例如包括:接收由应用发送的应用信息;其中,所述应用信息至少包括集群标识;若根据所述应用信息判定所述应用为新应用,则将所述应用增加到与所述集群标识对应的集群配置信息;将所述集群配置信息发送给与对应的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更新共享内存中保存的与所述集群配置信息对应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例如包括:接收由应用发送的应用信息;其中,所述应用信息至少包括集群标识;若根据所述应用信息判定所述应用为新应用,则将所述应用增加到与所述集群标识对应的集群配置信息;将所述集群配置信息发送给与对应的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更新共享内存中保存的与所述集群配置信息对应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描述的电子设备等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负载均衡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由应用发送的应用信息;其中,所述应用信息至少包括集群标识;
若根据所述应用信息判定所述应用为新应用,则将所述应用增加到与所述集群标识对应的集群配置信息;
将所述集群配置信息发送给与对应的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更新共享内存中保存的与所述集群配置信息对应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实时监测所述应用的使用状态;
若判定所述应用无法使用,则将所述应用从对应的集群配置信息中剔除。
3.一种负载均衡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由软负载中心发送的集群配置信息,并更新共享内存中保存的与所述集群配置信息对应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集群配置信息,由所述软负载中心在接收到由应用发送的应用信息后,若判定所述应用为新应用,则将所述应用增加到与所述集群标识对应的集群配置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由用户终端发送的用户请求,其中所述的用请求至少包括集群标识;
根据所述集群标识对应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将所述用户请求分发给所述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设的时间阈值,定期将所述共享内存中的内存数据保存为文件,所述内存数据至少包括所有的集群配置信息。
6.一种用于负载均衡的软负载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由应用发送的应用信息;其中,所述应用信息至少包括集群标识;
更新模块,用于若根据所述应用信息判定所述应用为新应用,则将所述应用增加到与所述集群标识对应的集群配置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集群配置信息发送给与对应的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更新共享内存中保存的与所述集群配置信息对应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
7.一种用于负载均衡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服务器模块,用于接收软负载中心发送的集群配置信息,并更新共享内存中保存的与所述集群配置信息对应的本地集群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集群配置信息,由所述软负载中心在接收到由应用发送的应用信息后,若判定所述应用为新应用,则将所述应用增加到与所述集群标识对应的集群配置信息。
8.一种用于负载均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软负载中心,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服务器和至少一个应用,其中所述软负载中心、服务器和应用两两相连。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通过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指令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1810161564.1A 2018-02-27 2018-02-27 一种负载均衡的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Pending CN1101982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61564.1A CN110198221A (zh) 2018-02-27 2018-02-27 一种负载均衡的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61564.1A CN110198221A (zh) 2018-02-27 2018-02-27 一种负载均衡的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98221A true CN110198221A (zh) 2019-09-03

Family

ID=67750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61564.1A Pending CN110198221A (zh) 2018-02-27 2018-02-27 一种负载均衡的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9822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0513A (zh) * 2021-08-16 2021-12-17 新浪网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公网ip的配置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4785686A (zh) * 2022-04-22 2022-07-22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更新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5134227A (zh) * 2022-06-17 2022-09-30 京东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维护服务器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30638A (ja) * 2011-04-27 2012-11-22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クラスタシステムおよびソフトウェアアップデート方法
CN107317887A (zh) * 2017-08-23 2017-11-03 北京知道创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30638A (ja) * 2011-04-27 2012-11-22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クラスタシステムおよびソフトウェアアップデート方法
CN107317887A (zh) * 2017-08-23 2017-11-03 北京知道创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和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0513A (zh) * 2021-08-16 2021-12-17 新浪网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公网ip的配置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3810513B (zh) * 2021-08-16 2023-10-24 新浪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公网ip的配置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4785686A (zh) * 2022-04-22 2022-07-22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更新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5134227A (zh) * 2022-06-17 2022-09-30 京东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维护服务器的方法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37270B (zh) 一种服务器集群的资源管理方法和装置
US883870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essage processing
CA2863684C (en) Latency-based routing and load balancing in a network
CA2477868C (en) Management of queues in contact centres
CN106817432B (zh) 云计算环境下虚拟资源弹性伸展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US11463514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balancing utilization of computer resources
WO2019210580A1 (zh) 访问请求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04036344A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database
CN102047226A (zh) 分布式服务框架
CN110166524B (zh) 数据中心的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510878B (zh) 一种长连接会话保持方法和装置
CN109656688B (zh) 一种实现分布式业务规则的方法、系统和服务器
CN109981757B (zh) 一种面向小规模微服务架构的api网关负载均衡方法
CN110198221A (zh) 一种负载均衡的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07529066A (ja) アフィニティ管理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13014611B (zh)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951537A (zh) 一种面向区块链的负载均衡分发方法
US8880665B2 (en) Nonstop service system using voting, and information updating and providing method in the same
US20110153826A1 (en) Fault tolerant and scalable load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CN113076212A (zh) 一种集群的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367221A (zh) 一种工业物联网下分布式注册中心推荐方法
CN110321225B (zh) 负载均衡方法、元数据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508700A (zh) 容灾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020095301A1 (en) Load sharing
CN112351077B (zh) 一种应用服务运行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90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