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98056A - 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98056A
CN110198056A CN201810158347.7A CN201810158347A CN110198056A CN 110198056 A CN110198056 A CN 110198056A CN 201810158347 A CN201810158347 A CN 201810158347A CN 110198056 A CN110198056 A CN 1101980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energy
storage
group string
battery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5834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98056B (zh
Inventor
周锡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15834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980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980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980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980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980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80Exchanging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e.g. removable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H02J7/0027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蓄电池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及控制方法。本发明利用换电电动汽车采用多储能模块、小型化适于人工搬运安装的储能模块,构成电动汽车换电供电系统,储能模块自带双向电力变换模块实现独立充放电,解决了多个储能模块独立受控运行,更加安全、可靠;通过注册与加密验证确保蓄电池模块全程监控,保证了蓄电池运行、保存、更换全过程受控,极大的提供蓄电池的安全性,便于实现电与车分离管理;储能模块可以辨识控制,实现了储能模块的共享和便捷更换,用户购买的储能模块在保用期或保用电量的范围内,可以任意更换只需要支付电费及服务费即可,这将大大满足电动汽车使用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蓄电池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新能源电力和电动汽车正在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普及,已经成为能源与环境保护的一个发展趋势。特别是储能蓄电池的进步为新能源电力平稳供电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支撑及技术路径,同时也促进了电动汽车的应用推广,为了环境保护和改善雾霾天气,电动汽车受到了政府和民众的大力扶植与响应。
目前由于电动汽车充电桩不够多、充电速度慢,造成充电不便,浪费了用户的宝贵时间;而采用换电的电动汽车,由于蓄电池价格昂贵,用户不能一用一备;在换电站更换又存在蓄电池新旧不同,价值不同,而且真假难辨;特别是大部分换电电动汽车采用一体化蓄电池模块,一个单体重达上百公斤,需要专业搬运设备进行换电作业,投资大网点少,用户换电困难,影响了用户使用电动汽车的积极性,也给电动汽车用户造成困扰。
发明内容
如果换电电动汽车采用多储能模块、小型化适于人工搬运安装的储能模块,不需要专门设备凭人工可以更换,并且蓄电池组串模块可以辨识控制,就可以实现蓄电池组串模块的共享和灵活更换,用户购买的蓄电池组串模块在保用期或保用量范围内,可以任意更换只需要支付电费及服务费即可,这将大大满足电动汽车使用的要求。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及控制方法,主要包括:第1储能蓄电池组串、第1蓄电池组串管理系统BMS、第1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第1直流电控开关、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电力连接器电力线、电力连接器通信线、电动汽车电力连接器、主控系统模块、数据编码器、数据存储器、通信控制电路、定位信息处理电路、人工操控界面、提示电路模块、工作电源、多模块系统总线、无线通信收发模块、通信接口电路、系统通信线路、第1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电网市电充电连接器、公共通信网络、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手机及移动终端、第1蓄电池组串BMS线束、第1储能模块交流及通信接插连接线、第i储能模块交流及通信接插连接线、第1储能模块内部通信线路以及第i储能蓄电池组串、第i蓄电池组串管理系统BMS、第i蓄电池组串BMS线束、第i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第i直流电控开关、第i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第i储能模块内部通信线路,其中:
由第1储能蓄电池组串、第1蓄电池组串管理系统BMS、第1蓄电池组串BMS线束、第1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第1直流电控开关、第1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第1储能模块内部通信线路,构成多交流储能模块中第1储能模块;
由第i储能蓄电池组串、第i蓄电池组串管理系统BMS、第i蓄电池组串BMS线束、第i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第i直流电控开关、第i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第i储能模块内部通信线路,构成多交流储能模块中第i储能模块;
主控系统模块通过多模块系统总线分别连接数据编码器、数据存储器、通信控制电路、定位信息处理电路、人工操控界面、提示电路模块、工作电源以及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构成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的验证及监控管理的通信链路;
主控系统模块通过多模块系统总线连接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并由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通过第1储能模块内部通信线路连接第1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同时主控系统模块通过多模块系统总线顺次连接通信控制电路及通信接口电路,由通信接口电路通过系统通信线路分别链接第1蓄电池组串管理系统BMS、蓄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构成主控系统模块调控电力输入输出及第1储能蓄电池组串充放电的控制通信链路;
主控系统模块通过多模块系统总线连接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并由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通过第i储能模块内部通信线路连接第i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同时主控系统模块通过多模块系统总线顺次连接通信控制电路及通信接口电路,由通信接口电路通过系统通信线路分别链接第i蓄电池组串管理系统BMS、蓄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构成主控系统模块调控电力输入输出及第i储能蓄电池组串充放电的控制通信链路;
主控系统模块通过多模块系统总线顺次连接通信控制电路及通信接口电路,由通信接口电路通过系统通信线路链接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以及经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连接的电力连接器通信线与电动汽车电力连接器链接,构成主控系统模块与电动汽车控制器交互信息的通信链路;
主控系统模块通过多模块系统总线顺次连接通信控制电路及无线通信收发模块,由无线通信收发模块通过公共通信网络分别链接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手机及移动终端,构成主控系统模块与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和手机及移动终端交换信息的通信链路;
第1蓄电池组串管理系统BMS通过第1蓄电池组串BMS线束连接第1储能蓄电池组串中的每一个蓄电池,同时第1蓄电池组串管理系统BMS通过第1储能模块内部通信线路连接第1双向储能DC/SC电力变换模块、第1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以及通过系统通信线路与通信接口电路链接,构成第1蓄电池组串管理系统BMS监测通信以及与主控系统模块交互信息的通信链路;
第i蓄电池组串管理系统BMS通过第i蓄电池组串BMS线束连接第i储能蓄电池组串中的每一个蓄电池,同时第i蓄电池组串管理系统BMS通过第i储能模块内部通信线路连接第i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第i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以及通过系统通信线路与通信接口电路链接,构成第i蓄电池组串管理系统BMS监测通信以及与主控系统模块交互信息的通信链路;
储能模块的第1储能蓄电池组串通过第1直流电控开关连接第1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由第1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顺次通过第1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第1储能模块交流及通信接插连接线、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接入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再由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通过电力连接器电力线连接电动汽车电力连接器,构成第1储能蓄电池组串为电动汽车供电的电力路径;
第i储能模块的储能蓄电池组串通过第i直流电控开关连接第i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由第i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顺次通过第i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第i储能模块交流及通信接插连接线、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接入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再由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通过电力连接器电力线连接电动汽车电力连接器,构成第i储能蓄电池组串为电动汽车供电的电力路径;
储能模块的第1储能蓄电池组串通过第1直流电控开关连接第1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由第1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通过第1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顺次连接第1储能模块交流及通信接插连接线、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及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再由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连接电网市电充电连接器,构成第1储能蓄电池组串充放电以及实现独立供电的应急备用电源供电电力路径;
第i储能模块的储能蓄电池组串通过第i直流电控开关连接第i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由第i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通过第i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顺次连接第i储能模块交流及通信接插连接线、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及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再由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连接电网市电充电连接器,构成第i储能蓄电池组串充放电以及实现独立供电的应急备用电源供电电力路径;
储能模块的第1储能蓄电池组串通过第1直流电控开关连接第1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由第1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连接的第1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并顺次通过第1储能模块交流及通信接插连接线、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连接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构成第1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与系统中多个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交流并联的多储能模块并联充放电电力路径;
第i储能模块的储能蓄电池组串通过第i直流电控开关连接第i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由第i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连接的第i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并顺次通过第i储能模块交流及通信接插连接线、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连接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构成第i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与系统中多个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交流并联的多储能模块并联充放电电力路径;
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通过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连接的电力连接器电力线与电动汽车电力连接器,并且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的任意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中第i储能模块通过第i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及第i储能模块交流及通信接插连接线与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并接,构成多个交流储能蓄电池模块交流并联且成为电动汽车电力连接器供电以及构成多个交流储能蓄电池模块受控充放电的电力路径;
电网市电接入电网市电充电连接器,由电网市电充电连接器通过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连接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并且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中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中第i储能模块的第i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通过第i储能模块交流及通信接插连接线并接在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构成电网市电为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中多个储能模块充放电的电力路径;
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的控制方法为:
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更换使用过程中,首先用户需要在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注册,注册成功的用户在需要更换缺电的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时,通过注册的手机及移动终端或通过未注册的手机及移动终端发送用户账户信息或用户驾车到预约的储能蓄电池更换地点或查询到的蓄电池更换站点出示证件信息并由工作人员利用手机及移动终端将通过手机及移动终端扫码及通过与缺少电量的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的无线通信收发模块或通信接口电路的外接端口链接并获取的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的标识编码、蓄电池组串的荷电数据及相关信总与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进行信息交互并获取动态码,并由无线通信收发模块或通信接口电路的外接端口链接或利用人工操控界面将动态码传送至缺电的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主控系统模块,由其通过数据编码器审核确认通过后发送或显示约定方法产生的回复编码;
同时工作人员通过人工操作将回复编码和准备替换的满电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的编码扫码上传至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经审核无误由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发送审核码给准备替换的满电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被审核的准备替换的满电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的主控系统模块验证审核码后生成相应的动态密码及混合编码发送至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
由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审核并记录相应信息后生成本次更换服务的结算单,用户确认付款成功时,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向本次准备替换的满电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发送激活指令,并提示工作人员进行电池更换,在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更换并连接正常时,由更换的满电储能蓄电池模块的主控系统模块根据激活指令控制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选通并按照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指定的方式投切第i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此后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进行正常受控充放电运行;
在用户需要时,储能蓄电池模块的电网市电充电连接器接入用电负荷,用户通过注册的手机及移动终端扫码储能蓄电池模块外壳表面上的二维码或数字及图形标识编码与主控系统模块交互信息或用人工操控界面用户账户信息和注册时预留的手机号码及密码;主控系统模块审核无误并识别电网市电充电连接器接入用电负荷后,接入非车供电控制策略,储能蓄电池模块作为独立备用应急电源进行供电;
在需要充电的第i储能蓄电池组串通过电网市电充电连接器连接电网市电进行充电时,需要充电的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的主控系统模块通过模块系统总线顺次连接通信控制电路及无线通信收发模块,由无线通信收发模块通过公共通信网络向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发送需要充电的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的相应身份信息、蓄电池状态数据及连接并获取的充电设备信息,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与之前存留记录的该储能蓄电池模块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及审核确认后发送充电激活指令和充电策略,充电完成后充电的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的主控系统模块向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发送充电过程及完成的相应数据,由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记录在充电的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的数据档案中。
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及控制方法,其多交流储能模块的特征是,由第i储能蓄电池组串、第i蓄电池组串管理系统BMS、第i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第i直流电控开关、第i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第i储能模块内部通信线路,构成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中第i储能模块并独立形成整体储能模块,模块外壳表面上具有清晰的二维码或数字及图形标识编码并在储能模块出厂备用时注册在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的数据库中,且未连接充放电设备时整体储能模块处于禁止电力输入输出的状态,在连接充放电设备并收到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发送的激活指令后,由该储能蓄电池模块的主控系统模块根据激活指令控制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选通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指定的方式投切第i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及通断电力路径。
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及控制方法,其多交流储能模块中第i储能模块的特征是,主要由第i储能蓄电池组串、第i蓄电池组串管理系统BMS、第i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第i直流电控开关、第i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第i储能模块内部通信线路组成,是适于人工搬运安装的最小型化储能模块并具备独立DC/AC双向电力变换的功能单元以及通过第i储能模块交流及通信接插连接线快速投入或切出系统。
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及控制方法,其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的特征是,具有通信连接端子和通信线路以及交流母线并配置多模块接入的交流储能模块并联的多组正极和负极连接端子。
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及控制方法,其第i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的特征是,具有通信连接端子和通信线路以及受控交流电力路径选通的电控开关电路。
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及控制方法,所述数据编码器的特征是,根据主控系统模块提供的蓄电池组串模块标识编码、充电设备编码、用户账户信息、用户预留手机号码、定位信息,审核分析及生成相应动态密码及混合编码。
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及控制方法,所述数据存储器的特征是采用非易失存储器,用于存储整体储能模块标识编码、充电设备编码、用户账户信息、用户预留手机号码、蓄电池荷电数据以及主控系统模块在调控和运行过程中需要保存的数据信息。
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及控制方法,所述通信接口电路特征是,至少具有两个通信接口,除了一个通信接口连接系统通信线路外,具有一个用于连接外部设备的通信接口。
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及控制方法,所述定位信息处理电路特征是,实时处理并生成现场位置的定位数据,供主控系统模块调用及上传。
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及控制方法,利用换电电动汽车采用多储能模块、小型化适于人工搬运安装的储能模块,构成电动汽车换电供电系统,储能模块自带双向电力变换模块实现独立充放电,解决了多个储能模块独立调控受控运行,更加安全、可靠;并且通过注册与加密验证确保蓄电池模块全程监控,保证了蓄电池运行、保存、更换全过程受控,极大的提供蓄电池的安全性,便于实现电与车分离管理,且蓄电池组串模块可以辨识控制,实现了蓄电池组串模块的共享和灵活更换,用户购买的蓄电池组串模块在保用期或保用电量的范围内,可以任意更换只需要支付电费及服务费即可,这将大大满足电动汽车使用的要求,由此解决了蓄电池价格昂贵,用户不能一用一备;在换电站更换又存在蓄电池新旧不同,价值不同,而且真假难辨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的构成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实施例子,结合图1对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及控制方法给予说明,但是,本发明的技术与方案不限于本实施例子给出的内容。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及控制方法,主要包括:第1储能蓄电池组串(1)、第1蓄电池组串管理系统BMS(2)、第1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3)、第1直流电控开关(4)、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5)、电力连接器电力线(6)、电力连接器通信线(7)、电动汽车电力连接器(8)、主控系统模块(9)、数据编码器(91)、数据存储器(92)、通信控制电路(93)、定位信息处理电路(94)、人工操控界面(95)、提示电路模块(96)、工作电源(97)、多模块系统总线(10)、无线通信收发模块(11)、通信接口电路(12)、系统通信线路(13)、第1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14)、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15)、电网市电充电连接器(16)、公共通信网络(17)、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18)、手机及移动终端(19)、第1蓄电池组串BMS线束(20)、第1储能模块交流及通信接插连接线(21)、第i储能模块交流及通信接插连接线(21i)、第1储能模块内部通信线路(22)以及第i储能蓄电池组串(1i)、第i蓄电池组串管理系统BMS(2i)、第i蓄电池组串BMS线束(20i)、第i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3i)、第i直流电控开关(4i)、第i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14i)、第i储能模块内部通信线路(22i),其中:
由第1储能蓄电池组串(1)、第1蓄电池组串管理系统BMS(2)、第1蓄电池组串BMS线束(20)、第1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3)、第1直流电控开关(4)、第1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14)、第1储能模块内部通信线路(22),构成多交流储能模块中第1储能模块;
由第i储能蓄电池组串(1i)、第i蓄电池组串管理系统BMS(2i)、第i蓄电池组串BMS线束(20i)、第i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3i)、第i直流电控开关(4i)、第i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14i)、第i储能模块内部通信线路(22i),构成多交流储能模块中第i储能模块;
主控系统模块(9)通过多模块系统总线(10)分别连接数据编码器(91)、数据存储器(92)、通信控制电路(93)、定位信息处理电路(94)、人工操控界面(95)、提示电路模块(96)、工作电源(97)以及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15),构成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的验证及监控管理的通信链路;
主控系统模块(9)通过多模块系统总线(10)连接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15)并由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15)通过第1储能模块内部通信线路(22)连接第1蓄电池组串管理系统BMS(2)、第1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3)、第1直流电控开关(4),同时主控系统模块(9)通过多模块系统总线(10)顺次连接通信控制电路(93)及通信接口电路(12),由通信接口电路(12)通过系统通信线路(13)分别链接第1蓄电池组串管理系统BMS(2)、蓄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5),构成主控系统模块(9)调控电力输入输出及第1储能蓄电池组串(1)充放电的控制通信链路;
主控系统模块(9)通过多模块系统总线(10)连接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15)并由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15)通过第i储能模块内部通信线路(22i)连接第i蓄电池组串管理系统BMS(2i)、第i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3i)、第i直流电控开关(4i),同时主控系统模块(9)通过多模块系统总线(10)顺次连接通信控制电路(93)及通信接口电路(12),由通信接口电路(12)通过系统通信线路(13)分别链接第i蓄电池组串管理系统BMS(2i)、蓄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5),构成主控系统模块(9)调控电力输入输出及第i储能蓄电池组串(1i)充放电的控制通信链路;
主控系统模块(9)通过多模块系统总线(10)顺次连接通信控制电路(93)及通信接口电路(12),由通信接口电路(12)通过系统通信线路(13)链接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5)以及经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5)连接的电力连接器通信线(7)与电动汽车电力连接器(8)链接,构成主控系统模块(9)与电动汽车控制器交互信息的通信链路;
主控系统模块(9)通过多模块系统总线(10)顺次连接通信控制电路(93)及无线通信收发模块(11),由无线通信收发模块(11)通过公共通信网络(17)分别链接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18)、手机及移动终端(19),构成主控系统模块(9)与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18)和手机及移动终端(19)交换信息的通信链路;
第1蓄电池组串管理系统BMS(2)通过第1蓄电池组串BMS线束(20)连接第1储能蓄电池组串(1)中的每一个蓄电池,同时第1蓄电池组串管理系统BMS(2)通过第1储能模块内部通信线路(22)连接第1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3)、第1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14)以及通过系统通信线路(13)与通信接口电路(12)链接,构成第1蓄电池组串管理系统BMS(2)监测通信以及与主控系统模块(9)交互信息的通信链路;
第i蓄电池组串管理系统BMS(2i)通过第i蓄电池组串BMS线束(20i)连接第i储能蓄电池组串(1i)中的每一个蓄电池,同时第i蓄电池组串管理系统BMS(2i)通过第i储能模块内部通信线路(22i)连接第i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3i)、第i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14i)以及通过系统通信线路(13)与通信接口电路(12)链接,构成第i蓄电池组串管理系统BMS(2i)监测通信以及与主控系统模块(9)交互信息的通信链路;
储能模块的第1储能蓄电池组串(1)通过第1直流电控开关(4)连接第1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3),由第1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3)顺次通过第1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14)、第1储能模块交流及通信接插连接线(21)、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15)接入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5),再由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5)通过电力连接器电力线(6)连接电动汽车电力连接器(8),构成第1储能蓄电池组串(1)为电动汽车供电的电力路径;
第i储能模块的储能蓄电池组串(1i)通过第i直流电控开关(4i)连接第i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3i),由第i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3i)顺次通过第i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14i)、第i储能模块交流及通信接插连接线(21i)、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15)接入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5),再由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5)通过电力连接器电力线(6)连接电动汽车电力连接器(8),构成第i储能蓄电池组串(11)为电动汽车供电的电力路径;
储能模块的第1储能蓄电池组串(1)通过第1直流电控开关(4)连接第1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3),由第1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3)通过第1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14)顺次连接第1储能模块交流及通信接插连接线(21)、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15)及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5),再由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5)连接电网市电充电连接器(16),构成第1储能蓄电池组串(1)充放电以及实现独立供电的应急备用电源供电电力路径;
第i储能模块的储能蓄电池组串(1i)通过第i直流电控开关(4i)连接第i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3i),由第i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3i)通过第i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14i)顺次连接第i储能模块交流及通信接插连接线(21i)、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15)及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5),再由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5)连接电网市电充电连接器(16),构成第i储能蓄电池组串(1i)充放电以及实现独立供电的应急备用电源供电电力路径;
储能模块的第1储能蓄电池组串(1)通过第1直流电控开关(4)连接第1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3),由第1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3)连接的第1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14)并顺次通过第1储能模块交流及通信接插连接线(21)、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15)连接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5),构成第1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与系统中多个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交流并联的多储能模块并联充放电电力路径;
第i储能模块的储能蓄电池组串(1i)通过第i直流电控开关(4i)连接第i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3i),由第i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3i)连接的第i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14i)并顺次通过第i储能模块交流及通信接插连接线(21i)、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15)连接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5),构成第i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与系统中多个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交流并联的多储能模块并联充放电电力路径;
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15)通过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5)连接的电力连接器电力线(6)与电动汽车电力连接器(8),并且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的任意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中第i储能模块通过第i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14i)及第i储能模块交流及通信接插连接线(21i)与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15)并接,构成多个交流储能蓄电池模块交流并联且成为电动汽车电力连接器(8)供电以及构成多个交流储能蓄电池模块受控充放电的电力路径;
电网市电接入电网市电充电连接器(16),由电网市电充电连接器(16)通过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5)连接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15),并且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中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中第i储能模块的第i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14i)通过第i储能模块交流及通信接插连接线(21i)并接在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15),构成电网市电为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中多个储能模块充放电的电力路径;
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的控制方法为:
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更换使用过程中,首先用户需要在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18)注册,注册成功的用户在需要更换缺电的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时,通过注册的手机及移动终端(19)或通过未注册的手机及移动终端发送用户账户信息或用户驾车到预约的储能蓄电池更换地点或查询到的蓄电池更换站点出示证件信息并由工作人员利用手机及移动终端(19)将通过手机及移动终端扫码及通过与缺少电量的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的无线通信收发模块(11)或通信接口电路(12)的外接端口链接并获取的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的标识编码、蓄电池组串的荷电数据及相关信息与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18)进行信息交互并获取动态码,并由无线通信收发模块(11)或通信接口电路(12)的外接端口链接或利用人工操控界面(95)将动态码传送至缺电的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主控系统模块(9),由其通过数据编码器(91)审核确认通过后发送或显示约定方法产生的回复编码;
同时工作人员通过人工操作将回复编码和准备替换的满电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的编码扫码上传至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18),经审核无误由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18)发送审核码给准备替换的满电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被审核的准备替换的满电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的主控系统模块(9)验证审核码后生成相应的动态密码及混合编码发送至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18);
由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18)审核并记录相应信息后生成本次更换服务的结算单,用户确认付款成功时,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18)向本次准备替换的满电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发送激活指令,并提示工作人员进行电池更换,在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更换并连接正常时,由更换的满电储能蓄电池模块的主控系统模块(9)根据激活指令控制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5)选通并按照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18)指定的方式投切第i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14i),此后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进行正常受控充放电运行;
在用户需要时,储能蓄电池模块的电网市电充电连接器(16)接入用电负荷,用户通过注册的手机及移动终端(19)扫码储能蓄电池模块外壳表面上的二维码或数字及图形标识编码与主控系统模块(9)交互信息或用人工操控界面(95)用户账户信息和注册时预留的手机号码及密码;主控系统模块(9)审核无误并识别电网市电充电连接器(16)接入用电负荷后,接入非车供电控制策略,储能蓄电池模块作为独立备用应急电源进行供电;
在需要充电的第i储能蓄电池组串(1i)通过电网市电充电连接器(16)连接电网市电进行充电时,需要充电的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的主控系统模块(9)通过模块系统总线(10)顺次连接通信控制电路(93)及无线通信收发模块(11),由无线通信收发模块(11)通过公共通信网络(17)向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18)发送需要充电的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的相应身份信息、蓄电池状态数据及连接并获取的充电设备信息,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18)与之前存留记录的该储能蓄电池模块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及审核确认后发送充电激活指令和充电策略,充电完成后充电的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的主控系统模块(9)向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18)发送充电过程及完成的相应数据,由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18)记录在充电的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的数据档案中。
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及控制方法,其多交流储能模块的特征是,由第i储能蓄电池组串(1i)、第i蓄电池组串管理系统BMS(2i)、第i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3i)、第i直流电控开关(4i)、第i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14i)、第i储能模块内部通信线路(22i),构成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中第i储能模块并独立形成整体储能模块,模块外壳表面上具有清晰的二维码或数字及图形标识编码并在储能模块出厂备用时注册在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18)的数据库中且未连接充放电设备时整体储能模块处于禁止电力输入输出的状态,在连接充放电设备并收到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18)发送的激活指令后,由该储能蓄电池模块的主控系统模块(9)根据激活指令控制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5)选通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18)指定的方式投切第i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14i)及通断电力路径。
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及控制方法,其多交流储能模块中第i储能模块的特征是,主要由第i储能蓄电池组串(1i)、第i蓄电池组串管理系统BMS(2i)、第i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3i)、第i直流电控开关(4i)、第i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14i)、第i储能模块内部通信线路(22i)组成,是适于人工搬运安装的最小型化储能模块并具备独立DC/AC双向电力变换的功能单元以及通过第i储能模块交流及通信接插连接线(21i)快速投入或切出系统。
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及控制方法,其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15)的特征是,具有通信连接端子和通信线路以及交流母线并配置多模块接入的交流储能模块并联的多组正极和负极连接端子。
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及控制方法,其第i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14i)的特征是,具有通信连接端子和通信线路以及受控交流电力路径选通的电控开关电路。
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及控制方法,所述数据编码器(91)的特征是,根据主控系统模块(9)提供的蓄电池组串模块标识编码、充电设备编码、用户账户信息、用户预留手机号码、定位信息,审核分析及生成相应动态密码及混合编码。
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及控制方法,所述数据存储器(92)的特征是采用非易失存储器,用于存储整体储能模块标识编码、充电设备编码、用户账户信息、用户预留手机号码、蓄电池荷电数据以及主控系统模块(9)在调控和运行过程中需要保存的数据信息。
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及控制方法,所述通信接口电路(12)特征是,至少具有两个通信接口,除了一个通信接口连接系统通信线路(13)外,具有一个用于连接外部设备的通信接口。
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及控制方法,所述定位信息处理电路(94)特征是,实时处理并生成现场位置的定位数据,供主控系统模块(9)调用及上传。
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及控制方法,利用换电电动汽车采用多储能模块、小型化适于人工搬运安装的储能模块,构成电动汽车换电供电系统,储能模块自带双向电力变换模块实现独立充放电,解决了多个储能模块独立受控运行,更加安全、可靠;并且通过注册与加密验证确保蓄电池模块全程监控,保证了蓄电池运行、保存、更换全过程受控,极大的提供蓄电池的安全性,便于实现电与车分离管理;蓄电池组串模块可以辨识控制,实现了蓄电池组串模块的共享和灵活更换,用户购买的蓄电池组串模块在保用期或保用电量的范围内,可以任意更换只需要支付电费及服务费即可,这将大大满足电动汽车使用的要求,由此解决了蓄电池价格昂贵,用户不能一用一备;在换电站更换又存在蓄电池新旧不同,价值不同,而且真假难辨的难题。

Claims (9)

1.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及控制方法,主要包括:第1储能蓄电池组串(1)、第1蓄电池组串管理系统BMS(2)、第1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3)、第1直流电控开关(4)、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5)、电力连接器电力线(6)、电力连接器通信线(7)、电动汽车电力连接器(8)、主控系统模块(9)、数据编码器(91)、数据存储器(92)、通信控制电路(93)、定位信息处理电路(94)、人工操控界面(95)、提示电路模块(96)、工作电源(97)、多模块系统总线(10)、无线通信收发模块(11)、通信接口电路(12)、系统通信线路(13)、第1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14)、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15)、电网市电充电连接器(16)、公共通信网络(17)、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18)、手机及移动终端(19)、第1蓄电池组串BMS线束(20)、第1储能模块交流及通信接插连接线(21)、第i储能模块交流及通信接插连接线(21i)、第1储能模块内部通信线路(22)以及第i储能蓄电池组串(1i)、第i蓄电池组串管理系统BMS(2i)、第i蓄电池组串BMS线束(20i)、第i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3i)、第i直流电控开关(4i)、第i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14i)、第i储能模块内部通信线路(22i),其中:
由第1储能蓄电池组串(1)、第1蓄电池组串管理系统BMS(2)、第1蓄电池组串BMS线束(20)、第1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3)、第1直流电控开关(4)、第1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14)、第1储能模块内部通信线路(22),构成多交流储能模块中第1储能模块;
由第i储能蓄电池组串(1i)、第i蓄电池组串管理系统BMS(2i)、第i蓄电池组串BMS线束(20i)、第i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3i)、第i直流电控开关(4i)、第i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14i)、第i储能模块内部通信线路(22i),构成多交流储能模块中第i储能模块;
主控系统模块(9)通过多模块系统总线(10)分别连接数据编码器(91)、数据存储器(92)、通信控制电路(93)、定位信息处理电路(94)、人工操控界面(95)、提示电路模块(96)、工作电源(97)以及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15),构成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的验证及监控管理的通信链路;
主控系统模块(9)通过多模块系统总线(10)连接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15)并由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15)通过第1储能模块内部通信线路(22)连接第1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3),同时主控系统模块(9)通过多模块系统总线(10)顺次连接通信控制电路(93)及通信接口电路(12),由通信接口电路(12)通过系统通信线路(13)分别链接第1蓄电池组串管理系统BMS(2)、蓄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5),构成主控系统模块(9)调控电力输入输出及第1储能蓄电池组串(1)充放电的控制通信链路;
主控系统模块(9)通过多模块系统总线(10)连接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15)并由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15)通过第i储能模块内部通信线路(22i)连接第i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3i),同时主控系统模块(9)通过多模块系统总线(10)顺次连接通信控制电路(93)及通信接口电路(12),由通信接口电路(12)通过系统通信线路(13)分别链接第i蓄电池组串管理系统BMS(2i)、蓄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5),构成主控系统模块(9)调控电力输入输出及第i储能蓄电池组串(1i)充放电的控制通信链路;
主控系统模块(9)通过多模块系统总线(10)顺次连接通信控制电路(93)及通信接口电路(12),由通信接口电路(12)通过系统通信线路(13)链接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5)以及经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5)连接的电力连接器通信线(7)与电动汽车电力连接器(8)链接,构成主控系统模块(9)与电动汽车控制器交互信息的通信链路;
主控系统模块(9)通过多模块系统总线(10)顺次连接通信控制电路(93)及无线通信收发模块(11),由无线通信收发模块(11)通过公共通信网络(17)分别链接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18)、手机及移动终端(19),构成主控系统模块(9)与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18)和手机及移动终端(19)交换信息的通信链路;
第1蓄电池组串管理系统BMS(2)通过第1蓄电池组串BMS线束(20)连接第1储能蓄电池组串(1)中的每一个蓄电池,同时第1蓄电池组串管理系统BMS(2)通过第1储能模块内部通信线路(22)连接第1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3)、第1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14)以及通过系统通信线路(13)与通信接口电路(12)链接,构成第1蓄电池组串管理系统BMS(2)监测通信以及与主控系统模块(9)交互信息的通信链路;
第i蓄电池组串管理系统BMS(2i)通过第i蓄电池组串BMS线束(20i)连接第i储能蓄电池组串(1i)中的每一个蓄电池,同时第i蓄电池组串管理系统BMS(2i)通过第i储能模块内部通信线路(22i)连接第i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3i)、第i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14i)以及通过系统通信线路(13)与通信接口电路(12)链接,构成第i蓄电池组串管理系统BMS(2i)监测通信以及与主控系统模块(9)交互信息的通信链路;
储能模块的第1储能蓄电池组串(1)通过第1直流电控开关(4)连接第1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3),由第1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3)顺次通过第1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14)、第1储能模块交流及通信接插连接线(21)、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15)接入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5),再由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5)通过电力连接器电力线(6)连接电动汽车电力连接器(8),构成第1储能蓄电池组串(1)为电动汽车供电的电力路径;
第i储能模块的储能蓄电池组串(1i)通过第i直流电控开关(4i)连接第i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3i),由第i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3i)顺次通过第i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14i)、第i储能模块交流及通信接插连接线(21i)、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15)接入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5),再由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5)通过电力连接器电力线(6)连接电动汽车电力连接器(8),构成第i储能蓄电池组串(11)为电动汽车供电的电力路径;
储能模块的第1储能蓄电池组串(1)通过第1直流电控开关(4)连接第1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3),由第1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3)通过第1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14)顺次连接第1储能模块交流及通信接插连接线(21)、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15)及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5),再由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5)连接电网市电充电连接器(16),构成第1储能蓄电池组串(1)充放电以及实现独立供电的应急备用电源供电电力路径;
第i储能模块的储能蓄电池组串(1i)通过第i直流电控开关(4i)连接第i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3i),由第i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3i)通过第i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14i)顺次连接第i储能模块交流及通信接插连接线(21i)、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15)及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5),再由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5)连接电网市电充电连接器(16),构成第i储能蓄电池组串(1i)充放电以及实现独立供电的应急备用电源供电电力路径;
储能模块的第1储能蓄电池组串(1)通过第1直流电控开关(4)连接第1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3),由第1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3)连接的第1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14)并顺次通过第1储能模块交流及通信接插连接线(21)、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15)连接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5),构成第1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与系统中多个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交流并联的多储能模块并联充放电电力路径;
第i储能模块的储能蓄电池组串(1i)通过第i直流电控开关(4i)连接第i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3i),由第i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3i)连接的第i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14i)并顺次通过第i储能模块交流及通信接插连接线(21i)、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15)连接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5),构成第i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与系统中多个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交流并联的多储能模块并联充放电电力路径;
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15)通过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5)连接的电力连接器电力线(6)与电动汽车电力连接器(8),并且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的任意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中第i储能模块通过第i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14i)及第i储能模块交流及通信接插连接线(21i)与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15)并接,构成多个交流储能蓄电池模块交流并联且成为电动汽车电力连接器(8)供电以及构成多个交流储能蓄电池模块受控充放电的电力路径;
电网市电接入电网市电充电连接器(16),由电网市电充电连接器(16)通过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5)连接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15),并且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中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中第i储能模块的第i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14i)通过第i储能模块交流及通信接插连接线(21i)并接在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15),构成电网市电为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中多个储能模块充放电的电力路径;
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的控制方法为:
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更换使用过程中,首先用户需要在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18)注册,注册成功的用户在需要更换缺电的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时,通过注册的手机及移动终端(19)或通过未注册的手机及移动终端发送用户账户信息或用户驾车到预约的储能蓄电池更换地点或查询到的蓄电池更换站点出示证件信息并由工作人员利用手机及移动终端(19)将通过手机及移动终端扫码及通过与缺少电量的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的无线通信收发模块(11)或通信接口电路(12)的外接端口链接并获取的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的标识编码、蓄电池组串的荷电数据及相关信息与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18)进行信息交互并获取动态码,并由无线通信收发模块(11)或通信接口电路(12)的外接端口链接或利用人工操控界面(95)将动态码传送至缺电的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主控系统模块(9),由其通过数据编码器(91)审核确认通过后发送或显示约定方法产生的回复编码;
同时工作人员通过人工操作将回复编码和准备替换的满电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的编码扫码上传至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18),经审核无误由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18)发送审核码给准备替换的满电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被审核的准备替换的满电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的主控系统模块(9)验证审核码后生成相应的动态密码及混合编码发送至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18);
由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18)审核并记录相应信息后生成本次更换服务的结算单,用户确认付款成功时,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18)向本次准备替换的满电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发送激活指令,并提示工作人员进行电池更换,在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更换并连接正常时,由更换的满电储能蓄电池模块的主控系统模块(9)根据激活指令控制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5)选通并按照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18)指定的方式投切第i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14i),此后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进行正常受控充放电运行;
在用户需要时,储能蓄电池模块的电网市电充电连接器(16)接入用电负荷,用户通过注册的手机及移动终端(19)扫码储能蓄电池模块外壳表面上的二维码或数字及图形标识编码与主控系统模块(9)交互信息或用人工操控界面(95)用户账户信息和注册时预留的手机号码及密码;主控系统模块(9)审核无误并识别电网市电充电连接器(16)接入用电负荷后,接入非车供电控制策略,储能蓄电池模块作为独立备用应急电源进行供电;
在需要充电的第i储能蓄电池组串(1i)通过电网市电充电连接器(16)连接电网市电进行充电时,需要充电的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的主控系统模块(9)通过模块系统总线(10)顺次连接通信控制电路(93)及无线通信收发模块(11),由无线通信收发模块(11)通过公共通信网络(17)向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18)发送需要充电的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的相应身份信息、蓄电池状态数据及连接并获取的充电设备信息,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18)与之前存留记录的该储能蓄电池模块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及审核确认后发送充电激活指令和充电策略,充电完成后充电的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的主控系统模块(9)向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18)发送充电过程及完成的相应数据,由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18)记录在充电的储能蓄电池组串模块的数据档案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及控制方法,其多交流储能模块的特征是,由第i储能蓄电池组串(1i)、第i蓄电池组串管理系统BMS(2i)、第i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3i)、第i直流电控开关(4i)、第i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14i)、第i储能模块内部通信线路(22i),构成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中第i储能模块并独立形成整体储能模块,模块外壳表面上具有清晰的二维码或数字及图形标识编码并在储能模块出厂备用时注册在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18)的数据库中,且未连接充放电设备时整体储能模块处于禁止电力输入输出的状态,在连接充放电设备并收到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18)发送的激活指令后,由该储能蓄电池模块的主控系统模块(9)根据激活指令控制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与计量模块(5)选通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18)指定的方式投切第i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14i)及通断电力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及控制方法,其多交流储能模块中第i储能模块的特征是,主要由第i储能蓄电池组串(1i)、第i蓄电池组串管理系统BMS(2i)、第i双向储能DC/AC电力变换模块(3i)、第i直流电控开关(4i)、第i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14i)、第i储能模块内部通信线路(22i)组成,是适于人工搬运安装的最小型化储能模块并具备独立DC/AC双向电力变换的功能单元以及通过第i储能模块交流及通信接插连接线(21i)快速投入或切出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及控制方法,其储能蓄电池模块多模块并接连接器(15)的特征是,具有通信连接端子和通信线路以及交流母线并配置多模块接入的交流储能模块并联的多组正极和负极连接端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及控制方法,其第i交流电控开关电路模块(14i)的特征是,具有通信连接端子和通信线路以及受控交流电力路径选通的电控开关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及控制方法,所述数据编码器(91)的特征是,根据主控系统模块(9)提供的蓄电池组串模块标识编码、充电设备编码、用户账户信息、用户预留手机号码、定位信息,审核分析及生成相应动态密码及混合编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及控制方法,所述数据存储器(92)的特征是采用非易失存储器,用于存储整体储能模块标识编码、充电设备编码、用户账户信息、用户预留手机号码、蓄电池荷电数据以及主控系统模块(9)在调控和运行过程中需要保存的数据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及控制方法,所述通信接口电路(12)特征是,至少具有两个通信接口,除了一个通信接口连接系统通信线路(13)外,具有一个用于连接外部设备的通信接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及控制方法,所述定位信息处理电路(94)特征是,实时处理并生成现场位置的定位数据,供主控系统模块(9)调用及上传。
CN201810158347.7A 2018-02-26 2018-02-26 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1980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58347.7A CN110198056B (zh) 2018-02-26 2018-02-26 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58347.7A CN110198056B (zh) 2018-02-26 2018-02-26 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98056A true CN110198056A (zh) 2019-09-03
CN110198056B CN110198056B (zh) 2024-04-09

Family

ID=67743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58347.7A Active CN110198056B (zh) 2018-02-26 2018-02-26 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98056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315043A1 (en) * 2009-06-15 2010-12-16 Hak Hon Chau Fault tolerant modular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US20120091963A1 (en) * 2010-10-14 2012-04-1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Inc. Battery fault tolerant architecture for cell failure modes parallel bypass circuit
US20130057209A1 (en) * 2011-09-02 2013-03-07 Tesla Motors, Inc. Multiport Vehicle DC Charging System with Variable Power Distribution
CN103441553A (zh) * 2013-09-11 2013-12-11 山东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基于电池并联的电动汽车模块化动力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6985696A (zh) * 2017-04-19 2017-07-28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分布式移动充/换电车系统和储能式充电桩总成
CN107161020A (zh) * 2017-05-15 2017-09-15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充换电站及充换电控制系统
CN206697971U (zh) * 2017-04-25 2017-12-01 厦门深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储能移动充电桩及系统
CN206742869U (zh) * 2017-05-22 2017-12-12 周锡卫 一种储能双向换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315043A1 (en) * 2009-06-15 2010-12-16 Hak Hon Chau Fault tolerant modular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US20120091963A1 (en) * 2010-10-14 2012-04-1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Inc. Battery fault tolerant architecture for cell failure modes parallel bypass circuit
US20130057209A1 (en) * 2011-09-02 2013-03-07 Tesla Motors, Inc. Multiport Vehicle DC Charging System with Variable Power Distribution
CN103441553A (zh) * 2013-09-11 2013-12-11 山东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基于电池并联的电动汽车模块化动力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6985696A (zh) * 2017-04-19 2017-07-28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分布式移动充/换电车系统和储能式充电桩总成
CN206697971U (zh) * 2017-04-25 2017-12-01 厦门深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储能移动充电桩及系统
CN107161020A (zh) * 2017-05-15 2017-09-15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充换电站及充换电控制系统
CN206742869U (zh) * 2017-05-22 2017-12-12 周锡卫 一种储能双向换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98056B (zh) 2024-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53834B (zh) 电动汽车电力能量调度系统及方法
CN102892617B (zh) 用于与电动车辆交换能量的系统、设备和方法
KR101395550B1 (ko) 배터리 구동 차량에서의 저장 에너지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CN101621130B (zh) 蓄电池组管理系统及方法和蓄电池组充电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6487066A (zh) 一种远程电池智能管理系统
CN104617630B (zh) 一种无人值守的电动车充电电站
CN111452664B (zh) 充换分离模式下的电动汽车换电系统及方法
CN107134598A (zh) 一种具有自我识别功能的电池以及采用该电池的电瓶车
CN107968468A (zh) 一种nfc智能电池充电系统及充电管理方法
CN110248830B (zh) 用于快速电力交换的方法和系统
CN107599882A (zh) 自带管理功能的纯电动车共享动力电池及其共享系统
CN207207775U (zh) 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电动汽车的储能蓄电池模块
CN105098865A (zh) 一种移动式自动驳接充电车系统
CN204190405U (zh) 一种移动式自动驳接充电车装置
CN201466766U (zh) 蓄电池组管理系统和蓄电池组充电管理系统
CN106911174A (zh) 一种基于无线电能传输的电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2306942A (zh) 蓄电池组管理方法
CN110198056A (zh) 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交流储能模块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8423848U (zh) 一种基于分布式多蓄电池模块的直流储能系统
CN103733470A (zh) 电动车充电系统以及电动车充电装置
CN105684258B (zh) 电自主套件以及管理方法
CN110015165A (zh) 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直流主动调控储能蓄电池模块及控制方法
CN109326835A (zh) 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交流主动调控储能蓄电池模块及控制方法
CN110194076A (zh) 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直流储能模块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9591638A (zh) 电动汽车及其充电方法、装置、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