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90985A - 管理设备对远端存储设备进行管理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管理设备对远端存储设备进行管理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90985A
CN110190985A CN201910367462.XA CN201910367462A CN110190985A CN 110190985 A CN110190985 A CN 110190985A CN 201910367462 A CN201910367462 A CN 201910367462A CN 110190985 A CN110190985 A CN 1101909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quest
protocol
equipment
management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6746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臣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6746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90985A/zh
Publication of CN1101909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90985A/zh
Priority to EP20798154.9A priority patent/EP3955524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0/085474 priority patent/WO2020221033A1/zh
Priority to JP2021564203A priority patent/JP7294577B2/ja
Priority to US17/514,995 priority patent/US20220052902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3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e.g. tunne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2Standardisation; Integration
    • H04L41/0213Standardised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s, e.g.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SNM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2Standardisation; Integration
    • H04L41/0226Mapping or translating multi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31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root cause analysis; using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notifications, alarms or events based on decision criteria, e.g. hierarchy, tree or time analysi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66Checking the configuration
    • H04L41/0869Validating the configuration within one network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07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7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of data in networks, e.g. transport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or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212/00Encapsulation of pack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中,第一设备连接管理设备和第二设备,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接收管理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该第一请求中包括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根据第一请求生成第二请求,将该第二请求发送给第二设备;接收第二设备执行完第二请求后产生的反馈信息,并将该反馈信息发送至管理设备。采用本发明实施例,能够解决现有管理设备不支持和第二设备通信从而无法对第二设备进行管理,影响正常业务通信和业务性能等问题。

Description

管理设备对远端存储设备进行管理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存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管理设备对远端存储设备进行管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通常采用管理设备对存储设备进行管理,例如对存储设备进行配置,为存储设备增加用户,删除用户等。对于本地存储设备,管理设备可以通过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络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TCP/IP)对本地存储设备及远端存储设备进行管理。但在双活场景下,远端存储设备一般只作为本地存储设备的备份,不会接入因特网,这样管理设备无法实现对远端存储设备的管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解决存储设备无法通过因特网连接至管理设备时,管理设备如何对存储设备进行管理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侧,该第一设备支持和管理设备以及第二设备相互通信,管理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不支持相互通信,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接收管理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该第一请求中包括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第一设备根据第一请求生成第二请求,进一步根据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将第二请求发送给第二设备,便于第二设备执行该第二请求产生相应地反馈信息,以将该反馈信息返回给第一设备。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执行完第二请求后产生的反馈信息,并将该反馈信息发送至管理设备,以通知管理设备完成对第二设备进行所述第一请求的(管理)操作处理。
通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在管理设备不支持与第二设备通信时,仍然能够通过第一设备完成对第二设备进行所述第一请求所请求的操作处理。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管理设备无法对不支持与其通信的设备进行管理以及无法提供正常的业务通信等问题。另外,在管理设备可以与第二设备连接的情况下,管理设备需要通过两个界面分别管理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而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管理设备在一个界面上就可以同时管理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和管理设备之间通过第一(通信)协议通信,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通过第二(通信)协议通信。第一设备可将基于第一协议的第一请求转换为第二协议的第二请求。便于第一设备将该第二协议的第二请求发送至第二设备中处理。
通过实施本步骤,第一设备可自动实现不同协议间的相互转换,从而保障第一设备在与支持不同协议的设备间的成功通信,从而不影响正常的通信服务(或业务通信)。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将第一请求中除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之外的其他信息封装为基于第二协议的消息。进而将所封装的消息和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再次封装为基于第二协议的第二请求。便于第一设备将该第二协议的第二请求发送给第二设备处理。
通过实施本步骤,第一设备可对第一请求进行两次封装以获得基于第二协议的第二请求,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出现第二请求在传输过程中被篡改等情况。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将第一请求中除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之外的其他信息直接封装为基于第二协议的第二请求。
通过实施本步骤,第一设备可直接对第一请求进行一次封装获得基于第二协议的第二请求,这样可节省封装时间,加快数据传输流程,进而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将基于第二协议的第二请求发送给第二设备后,第二设备可执行该第二请求并产生相应地反馈信息。进一步第二设备将该反馈信息承载于基于第二协议的第二响应中发送给第一设备,即第二响应中携带有第二设备执行完该第二请求后产生的反馈信息。相应地,第一设备接收基于第二协议的第二响应,进一步可将该基于第二协议的第二响应转换为基于第一协议的第一响应,进而将该第一响应发送给管理设备,以将该反馈信息返回给管理设备。
通过实施本步骤,第一设备可自动实现协议间的相互转换,以保证设备间的正常通信,从而不影响正常的通信服务(或业务通信)。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设备,该设备包括用于执行如上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的功能模块或单元。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第一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总线;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总线相互通信;通信接口,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的指令,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管理设备、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其中,第一设备分别与管理设备和第二设备相互通信。所述管理设备用于对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进行管理,所述第一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非瞬态(non-transitory)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非瞬态存储介质存储了用于数据传输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的指令。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产品,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本发明在上述各方面提供的实现方式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组合以提供更多实现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存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LV消息封装格式示意图。
图4A-图4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种第二请求格式的示意图。
图5A-图5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种第二响应格式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交互界面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申请特提出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适用的相关设备和系统。请参见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的数据管理系统包括管理设备100、第一设备200和第二设备300。其中,第一设备200和第二设备300的数量并不做限定,图示分别以一个为例示出。
管理设备100用于对第一设备200和第二设备300进行管理,例如向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发送请求消息,以对第一设备进行所述请求消息所请求的操作处理(即管理操作)。本申请这里以本地设备为第一设备、远端设备为第二设备为例,管理设备100可通过因特网或者局域网和第一设备200相互通信。
虽然管理设备100可通过因特网与第二设备200连接。但由于第二设备一般只作为第一设备的备份,不会接入因特网。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二设备没有接入互联网时,管理设备100无法实现对第二设备的管理。
第一设备200分别支持与管理设备100和第二设备300相互通信。其中,第一设备104和第二设备106之间可采用诸如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FC)或以太网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 over ethernet,FCoE)等协议相互通信。
实际应用中,管理设备100可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如Android手机、IOS手机等)、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s,MID)、穿戴式智能设备或其他支持网络通信的设备等。第一设备200或第二设备300具体可为存储设备,例如存储阵列。
本发明实施例即提供一种在管理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没有通过因特网连接时,实现对所述第二设备管理的方法。
如图2所示,所述管理方法包括如下实施步骤:
步骤S201、管理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请求,该第一请求携带有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用于指示第二设备执行相应地操作,例如对某用户信息进行增加、删除、修改或查找等操作;或者查询第二设备的告警信息等。
本申请中,当管理设备需要对第二设备进行管理时,由于管理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没有TCP/IP网络,则管理设备通过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通信。具体的,管理设备可通过发送所述第一请求指示所述第二设备,例如对第二设备中的用户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查找等操作处理。该第一请求中除了携带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可选地还可携带有其他信息,例如第一请求所要求的超时时延、管理设备的设备标识、管理设备的网络地址以及与所述第一请求所指示的操作相关的信息等。
步骤S202、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一请求后,根据第一请求生成第二请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管理设备和第一设备之间通过第一协议相互通信,例如TCP/IP协议,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通过第二协议相互通信,例如FC或FCoE协议。这样,在第一设备接收到管理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后,需要将基于第一协议的第一请求转换为基于第二协议的第二请求,以通过第一设备将该第二请求发送给第二设备处理。下面阐述步骤S202涉及的两种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种,第一设备可将第一请求中除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之外的信息,直接封装为基于第二协议的第二请求,以在考虑消息传输安全的前提下,节省封装时间,提升消息传输效率。
第二种,第一设备将第一请求中除第二设备之外的信息,封装为基于第二协议的消息;进一步将所封装的消息和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再次封装为基于第二协议的第二请求,以将第二请求发送给第二设备处理,其中两次封装可为协议自定义规定的,以实现管理设备通过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请求消息,同时还保证了消息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请求中有效数据被篡改的几率。
本发明实施例以将所述第一请求封装为基于TLV消息格式的第二请求为例进行说明,请参见图3示出一种可能的TLV消息格式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TLV消息格式中包括消息命令字和消息体,可选地还可包括其他自定义字段,例如图示中还包括:魔术字、消息版本号、消息序列号、消息长度、消息命令字、消息状态以及消息体。可选地,还可包括目的设备标识。TLV消息格式所占的比特大小以及格式中各字段所占的比特大小,均不做限定。其中,
消息命令字用于指示该TLV消息的含义,即指示接收该TLV消息的设备所执行的操作,以查询设备告警为例,该消息命令字用于指示接收该TLV消息的设备查询自身设备的告警信息,例如对设备散热差、温度过高进行的告警等。
消息序列号用于指示该TLV消息的编号,以区分该TLV消息。魔术字用于验证该消息是否正确,通常该魔术字采用设备的序列号、网络地址来表示。相应地接收该TLV消息的设备,可通过解析该TLV消息中的魔术字与设备本身的信息进行对比,以识别该TLV消息是否正确。以魔术字为设备的序列号为例,接收该TLV消息的接收设备通过解析TLV消息中的魔术字获知设备的序列号,将魔术字中设备的序列号和接收设备自身的序列号进行比较,如果一致,则可确定该TLV消息正确,没发生传输错误状况。
消息版本号用于指示TLV消息的版本号。消息长度用于指示TLV消息的长度或大小。消息状态用于指示TLV消息所处的状态。该状态为系统自定义设置的,例如其可包括已发送状态,表示该TLV消息已经被发出;已接收状态,表示该TLV消息被设备接收;超时状态,用于表示该TLV消息传输已超时。通常不同的消息状态,其表达方式可以不同,例如用“0”代表已发送状态、用“1”代表已接收状态、用“2”表示超时状态。消息体用于承载TLV消息所需发送的数据,例如查询远端设备告警、或待添加用户的用户信息等等。目的设备标识用于指示TLV消息所需发送的目的设备。
以第一请求为表述性状态传递(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rest)请求为例,该rest请求中携带有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用于请求查询第二设备的告警。实际应用中,管理设备通过rest协议中规定的get方法将该rest请求下发给第一设备。第一设备接收该第一请求后,在解析出该第一请求中包括第二设备标识时,可确定所述第一请求是访问所述第二设备的。但由于管理设备和第一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不同,为了将所述第一请求发送至第二设备,所以所述第一设备需要对所述第一请求的转换为可以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传输的第二请求。在第一种封装方式中,第一设备可将rest请求中除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之外的信息,封装为满足如上图3所示TLV消息格式的消息,即TLV消息形成第二请求。例如,若解析第一请求获得的魔术字为0x55555555、消息版本号为3、消息序列号为1、消息长度为10、消息命令字为55847813121L,用于指示查询设备告警、消息状态为0,表示已发送;消息体为data,查询设备告警所涉及的相关信息,则封装后的TLV消息后生成的第二请求如图4A所示。
在第二种封装方式中,为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将除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之外的信息,封装为TLV消息后,还可进一步将所封装的TLV消息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再次封装形成所述第二请求。具体的,第一设备可将第一请求中除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外的信息封装为待发送给第二设备的TLV消息。进一步第一设备可将该TLV消息和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再次封装为待发送的本端设备(这里即第一设备)的TLV消息。换句话说,两次封装过程中,第一次封装是对第一请求中所需发送给第二设备的信息进行封装,第二次封装是将第一次封装的TLV消息再次封装到第一设备的信息中,以发送给第二设备处理。例如,经过第二次封装形成的第二请求如图4B所示。在第二次封装时,可将第一次封装的TLV消息作为第二次封装的TLV消息的数据部分(即消息体)。其中,如图4B所示的第二请求中包括如下信息:魔术字为0x55555555、消息版本号为3、消息序列号为2、消息长度为20、消息命令字为59594907950L,用于指示转发第二请求、消息状态为0,表示已发送;消息体为TLV消息、目的设备标识为2,表示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
步骤S203、第一设备根据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将第二请求发送给第二设备。
步骤S204、第二设备在接收到第二请求后,解析所述第二请求,从中获取相关信息以执行所述第二请求所指示的操作,并根据执行结果生成反馈信息。
具体的,在第二请求为采用第一种封装方式获得的请求时,第二设备接收第二请求后,可对第二请求进行一次解封装获得第二请求所请求/指示的操作,并执行该第二请求所指示的操作。在第二请求为采用第二种封装方式获得的请求时,第二设备接收第二请求后,可先对第二请求进行一次解封装获得TLV消息,然后再对该TLV消息进行解封装获得第二请求所指示的操作,以执行该第二请求所指示的操作。例如,从所述消息命令字可获知需要执行查询设备告警,然后从数据部分(即消息体)获取所需查询设备告警的相关信息,以在第二设备中查询获得第二设备的告警。在操作完成后,即生成操作完成的反馈信息。
步骤S205、第二设备将所述反馈信息通过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给所述管理设备。
其中,针对不同请求中的操作处理,该反馈信息可不同。例如,第一请求所请求的操作处理为查询设备告警,则该反馈信息为第二设备的告警信息。又如,第一请求所请求的操作处理为新增/添加用户信息,则该反馈信息可为用于指示第二设备是否成功添加该用户信息的信息;当第一请求所请求的操作处理为查询用户信息,则该反馈信息为第二设备所查询的该用户的信息。
实际应用中,所述反馈信息被封装为TLV消息,生成第二响应,该第二响应中携带有消息序列号、消息命令字等信息。第二设备基于第二协议将该第二响应发送给第一设备。由于第一设备和管理设备之间通过第一协议通信,在接收到所述第二响应后,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二响应转换为基于第一协议的第一响应并将该第一响应发送给管理设备。管理设备解析该第一响应,即可获得第一请求的反馈信息。如此,即使在第二设备无法通过因特网与管理设备相互通信时,管理设备也可以实现对第二设备的管理。
参考图4A或图4B所述示例中的第二请求,如图5A和图5B示出两种第二响应的具体封装格式示意图。如图5A中,为节省数据封装时间,该第二响应为第二设备进行一次TLV消息格式的封装获得的,该第二响应也可称为TLV消息,其包括以下信息:魔术字为0x55555555、消息版本号为3、消息序列号为3、消息长度为10、消息命令字为59594907951L,用于指示发送TLV消息、消息状态为0,表示已发送;消息体为data,表示查询设备告警的反馈信息。
如图5B中,为提升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该第二响应为第二设备进行两次TLV消息格式的封装获得的,第二设备在首次封装过程中可获得如图5A所示的TLV消息,进一步该第二设备还可将该TLV消息和管理设备的设备标识进行再次封装获得图5B所示的第二响应。如图5B,第二设备将图5A所示的TLV消息作为消息体进行再次封装获得第二响应。该第二响应中包括有:魔术字为0x55555555、消息版本号为3、消息序列号为3、消息长度为10、消息命令字为59594907951L,用于指示发送第二响应、消息状态为0,表示已发送;消息体为TLV消息,即图5A一次封装后获得的TLV消息;目的设备标识为0,表示管理设备。
其中,第一设备将基于第二协议的第二响应转换为基于第一协议的第一响应,其具体实施方式并不做限定。例如参考前述第一设备将第一协议的第一请求转换为基于第二协议的第二请求的具体实施方式,相应地第一设备可对基于第二协议的第二响应进行解封装,以获得基于第一协议的第一响应。该第一响应的传输格式和第一请求的传输格式相同,即第一响应和第一请求各自传输的通信协议相同。
举例来说,参考前述图5A或图5B所述示例。当第二响应具体如图5A所示时,则第一设备可对该第二响应(TLV响应)进行一次解封装,解除TLV消息格式封装,以获得基于第一协议的第一响应,例如rest响应。当第二响应具体为图5B所示时,则第一设备可对第二响应(TLV响应)进行一次解封装获得TLV消息,进而再对该TLV消息进行一次解封装,以获得基于第一协议的第一响应,例如rest响应。
以上描述的主要是管理设备与第二设备不存在连接的话,管理设备如何通过第一设备管理第二设备。但即使是在管理设备与第二设备存在连接的情况下,管理设备也可以通过第一设备管理第二设备。在管理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通过因特网连接时,管理设备在管理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时,由于管理设备和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分别通过两个IP地址连接,所以需要分别开启两个不同的界面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管理,这样在需要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的数据进行同时配置时,需要在两个界面之间切换,不方便管理。而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管理设备通过第一设备管理所述第二设备,由于通过管理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通信也使用的是管理设备与第一设备之间的IP地址,所以只需要开启一个管理界面,在同一管理界面上同时显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相关信息。
举例来说,图6示出一种用户交互界面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的用户交互界面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各自的设备信息,通过该用户交互界面可实现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管理。如图6,用户通过对用户交互界面的第二设备进行操作,以输入所需在第二设备中新增用户A的用户信息,并生成第一请求,该第一请求用于请求第二设备中新增用户A的用户信息。进而管理设备可将该第一请求通过第一设备发送至第二设备中处理。
通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能够解决在远端设备(第二设备)无法通过因特网连接管理设备时,管理设备无法实现对第二设备的管理等问题。
结合前述图1-图6所述实施例中的相关阐述,下面介绍本发明涉及的相关设备和系统。请参见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第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一设备支持与管理设备和第二设备相互通信,如图7所示的第一设备700包括接收模块701、处理模块702以及发送模块703。其中,
所述接收模块701用于接收所述管理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所述第二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处理模块7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请求生成第二请求;
所述发送模块703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将所述第二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所述接收模块701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执行完所述第二请求后产生的反馈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703还用于将所述反馈信息发送至所述管理设备。
在实际应用中,本发明涉及的接收模块701、处理模块702以及发送模块703可对应用以实现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步骤,和/或文本中描述的相关内容。例如,接收模块701和处理模块702可相互配合共同实现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S202,发送模块703可用以实现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S203。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700和所述管理设备之间通过第一协议通信,所述第一设备700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通过第二协议通信,所述处理模块706用于将基于所述第一协议的第一请求转换为基于所述第二协议的第二请求。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702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请求中除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外的信息封装为基于所述第二协议的消息;将封装的所述基于第二协议的消息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再次封装为基于所述第二协议的第二请求。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702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请求中除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外的信息封装为基于所述第二协议的第二请求。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700和所述管理设备之间通过第一协议通信,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通过第二协议通信,所述接收模块701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基于所述第二协议的第二响应,所述第二响应中携带有所述第二设备执行完所述第二请求后产生的反馈信息;所述处理模块702还用于将基于所述第二协议的第二响应转换为基于所述第一协议的第一响应;所述发送模块703具体用于向所述管理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响应,以将所述反馈信息发送至所述管理设备。
在实际应用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涉及的各模块或单元具体可通过软件程序或硬件实现。当由软件程序实现时,节点中涉及的各模块或单元均为软件模块或软件单元,当由硬件实现时,节点涉及的各模块或单元可以通过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实现,或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device,PLD)实现,上述PLD可以是复杂程序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al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本发明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图7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实际应用中,第一设备还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部件,这里不作限制。关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未示出或未描述的内容,可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通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能够解决现有当管理设备不支持与第二设备通信时,无法和第二设备进行通信,无法对第二设备进行管理,从而影响正常的业务服务以及服务性能。
请参见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的第一设备800中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01、通信接口802和存储器803,处理器801、通信接口802和存储器803可通过总线方式连接,也可通过无线传输等其他手段实现通信。本发明实施例以通过总线804连接为例其中,该存储器803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801用于执行该存储器803存储的指令。该存储器803存储程序代码,且处理器801可以调用存储器803中存储的程序代码以实现图1-图6中以第一设备为执行主体的所有或部分实施步骤,和/或文本中描述的其他内容,本发明这里做赘述。
可选地,处理器801可以由一个或多个通用处理器构成,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处理器801可用于运行相关的程序代码中以下功能模块的程序,该功能模块具体可包括但不限于上文第一设备侧的接收模块、处理模块以及发送模块中的任一项或多项的组合。关于这里提及各个功能模块,具体可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的,通信接口802可以为有线接口(例如以太网接口)或无线接口(例如无线局域网(wireless fidelity,WiFi)接口),用于与其他模块或装置设备进行通信。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接口802具体可用于接收管理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或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请求等。
存储器803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存储器803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存储器可用于存储一组程序代码,以便于处理器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图8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实际应用中,第一设备还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部件,这里不作限制。关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未示出或未描述的内容,可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中包括管理设备、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第一设备分别支持与管理设备和第二设备通信。其中,
管理设备用于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请求,该第一请求中携带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
第一设备接收管理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根据第一请求生成第二请求,并将该第二请求发送给第二设备;
第二设备执行第二请求并产生反馈信息,将该反馈信息返回给管理设备。
关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未示出或未阐述的内容,具体可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非瞬态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非瞬态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处理器上运行时,图2实施例中所示的方法流程得以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处理器上运行时,图2实施例中所示的方法流程得以实现。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计算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计算设备中。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12)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连接管理设备及第二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管理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
根据所述第一请求生成能够在所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传输的第二请求;
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将所述第二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接收所述第二设备执行完所述第二请求后产生的反馈信息,并将所述反馈信息发送至所述管理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管理设备之间通过第一协议通信,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通过第二协议通信,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请求生成能够在所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传输的第二请求包括:
将基于所述第一协议的第一请求转换为基于所述第二协议的第二请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基于所述第一协议的第一请求转换为基于所述第二协议的第二请求包括:
将所述第一请求中除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外的信息封装为基于所述第二协议的消息;
将封装的所述基于第二协议的消息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再次封装为基于所述第二协议的第二请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基于所述第一协议的第一请求转换为基于所述第二协议的第二请求包括:
将所述第一请求中除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外的信息封装为基于所述第二协议的第二请求。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所述第二设备执行完所述第二请求后产生的反馈信息,并将所述反馈信息发送至所述管理设备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基于所述第二协议的第二响应,所述第二响应中携带有所述第二设备执行完所述第二请求后产生的反馈信息;
将基于所述第二协议的第二响应转换为基于所述第一协议的第一响应;
向所述管理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响应,以将所述反馈信息发送至所述管理设备。
6.一种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连接管理设备和第二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包括接收模块、处理模块以及发送模块,其中: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管理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请求生成能够在所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传输的第二请求;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将所述第二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执行完所述第二请求后产生的反馈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反馈信息发送至所述管理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管理设备之间通过第一协议通信,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通过第二协议通信,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将基于所述第一协议的第一请求转换为基于所述第二协议的第二请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请求中除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外的信息封装为基于所述第二协议的消息;
将封装的所述基于第二协议的消息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再次封装为基于所述第二协议的第二请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请求中除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外的信息封装为基于所述第二协议的第二请求。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基于所述第二协议的第二响应,所述第二响应中携带有所述第二设备执行完所述第二请求后产生的反馈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基于所述第二协议的第二响应转换为基于所述第一协议的第一响应;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向所述管理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响应,以将所述反馈信息发送至所述管理设备。
11.一种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总线,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总线连接,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以执行如上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计算机非瞬态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非瞬态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第一设备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方法。
CN201910367462.XA 2019-04-30 2019-04-30 管理设备对远端存储设备进行管理的方法 Pending CN1101909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67462.XA CN110190985A (zh) 2019-04-30 2019-04-30 管理设备对远端存储设备进行管理的方法
EP20798154.9A EP3955524A4 (en) 2019-04-30 2020-04-18 METHOD FOR MANAGING A REMOTE STORAGE DEVICE BY MEANS OF A MANAGEMENT DEVICE
PCT/CN2020/085474 WO2020221033A1 (zh) 2019-04-30 2020-04-18 管理设备对远端存储设备进行管理的方法
JP2021564203A JP7294577B2 (ja) 2019-04-30 2020-04-18 管理デバイスによってリモートデバイスを管理する方法、デバイス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17/514,995 US20220052902A1 (en) 2019-04-30 2021-10-29 Method for managing remote device through management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67462.XA CN110190985A (zh) 2019-04-30 2019-04-30 管理设备对远端存储设备进行管理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90985A true CN110190985A (zh) 2019-08-30

Family

ID=67715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67462.XA Pending CN110190985A (zh) 2019-04-30 2019-04-30 管理设备对远端存储设备进行管理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52902A1 (zh)
EP (1) EP3955524A4 (zh)
JP (1) JP7294577B2 (zh)
CN (1) CN110190985A (zh)
WO (1) WO202022103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21033A1 (zh) * 2019-04-30 2020-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管理设备对远端存储设备进行管理的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7703A (zh) * 2006-12-08 2008-0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对Zigbee网络进行管理的方法及系统及设备
CN101888343A (zh) * 2010-07-30 2010-11-17 深圳市宏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数据的发送方法及系统
CN101902351A (zh) * 2009-05-27 2010-12-01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代理设备、管理终端设备的方法和系统
CN102378223A (zh) * 2010-08-24 2012-03-1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M2m通信模块、m2m终端及其远程管理的系统和方法
CN103036732A (zh) * 2011-09-30 2013-04-10 方正宽带网络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监控处理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US20130198329A1 (en) * 2012-01-30 2013-08-01 Weibo Wa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3701628A (zh) * 2013-10-12 2014-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家庭网关的配置管理方法、虚拟家庭网关和光网络终端
WO2017173917A1 (zh) * 2016-04-07 2017-10-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监控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688164A (zh) * 2019-02-22 2019-04-2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协议转换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35527B2 (ja) * 2000-10-25 2006-01-18 Necアクセステクニカ株式会社 遠隔機器監視システム
US7406473B1 (en) * 2002-01-30 2008-07-29 Red Hat, Inc.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using disk servers, lock servers and file servers
US6683883B1 (en) * 2002-04-09 2004-01-27 Sancastle Technologies Ltd. ISCSI-FCP gateway
JP4416563B2 (ja) * 2004-04-19 2010-02-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管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憶媒体
JP4681337B2 (ja) * 2005-04-06 2011-05-1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ファイバチャネルスイッチ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ログイン処理方法
JP2007006291A (ja) * 2005-06-27 2007-01-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ゲートウェイ装置及び中継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709966B2 (ja) * 2006-06-28 2011-06-29 サイレックス・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システム及び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装置
US9430342B1 (en) * 2009-12-01 2016-08-30 Netapp, Inc. Storage system providing hierarchical levels of storage functions using virtual machines
CN101778138A (zh) * 2010-02-01 2010-07-14 成都市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系统及数据传输方法
US8892723B2 (en) * 2010-06-16 2014-11-18 Netapp,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iSCSI devices and SAS devices
US9325617B2 (en) * 2013-12-09 2016-04-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Overlay capabilities exchange using DCBX
CN105281930A (zh) * 2014-06-09 2016-01-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监控设备的管理方法及系统
JP6620372B2 (ja) * 2016-07-28 2019-12-18 サイレックス・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シリアル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US11012364B2 (en) * 2018-10-11 2021-05-18 Dell Products L.P. Aggregated link flow control system
CN110190985A (zh) * 2019-04-30 2019-08-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管理设备对远端存储设备进行管理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7703A (zh) * 2006-12-08 2008-0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对Zigbee网络进行管理的方法及系统及设备
CN101902351A (zh) * 2009-05-27 2010-12-01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代理设备、管理终端设备的方法和系统
CN101888343A (zh) * 2010-07-30 2010-11-17 深圳市宏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数据的发送方法及系统
CN102378223A (zh) * 2010-08-24 2012-03-1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M2m通信模块、m2m终端及其远程管理的系统和方法
CN103036732A (zh) * 2011-09-30 2013-04-10 方正宽带网络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监控处理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US20130198329A1 (en) * 2012-01-30 2013-08-01 Weibo Wa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3701628A (zh) * 2013-10-12 2014-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家庭网关的配置管理方法、虚拟家庭网关和光网络终端
WO2017173917A1 (zh) * 2016-04-07 2017-10-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监控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688164A (zh) * 2019-02-22 2019-04-2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协议转换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21033A1 (zh) * 2019-04-30 2020-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管理设备对远端存储设备进行管理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55524A4 (en) 2022-05-18
JP7294577B2 (ja) 2023-06-20
US20220052902A1 (en) 2022-02-17
JP2022530953A (ja) 2022-07-05
EP3955524A1 (en) 2022-02-16
WO2020221033A1 (zh) 2020-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6082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between computational storage devices
JP7284528B2 (ja) CoAPによるOPC UAメッセージの伝送方法及びサーバ
EP2957085B1 (en) Service layer resource propagation across domains
CN108476236B (zh) 物联网数据的基于语义的内容规范
EP3804244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port layer processing of server message block protocol messages
WO2020038443A1 (zh) 桥接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KR102210289B1 (ko) 하드웨어 관리 통신 프로토콜
CN112152940B (zh) 报文处理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13179216B (zh) 一种寄存器的远程配置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277348B (zh) 一种服务器管理方法、服务器及服务器管理系统
CN112422485B (zh) 一种传输控制协议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18107433A1 (zh) 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US20220052902A1 (en) Method for managing remote device through management device
CN113220481A (zh) 请求处理及反馈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865944B (zh) 设备间点对点通信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418697A1 (en)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related device
TWI802153B (zh) 儲存設備管理方法
CN114567585B (zh) 一种确定路由设备的路由级别信息的方法与设备
US9537968B1 (en) Communication of socket protocol based data over a storage protocol based interface
JP2024513712A (ja) ロケーションに基づくサービスデータの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CN116599819A (zh) 一种事件通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Chenbo

Inventor after: Liu Zhiguang

Inventor before: Li Chenbo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3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