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73815A -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173815A CN110173815A CN201910469465.4A CN201910469465A CN110173815A CN 110173815 A CN110173815 A CN 110173815A CN 201910469465 A CN201910469465 A CN 201910469465A CN 110173815 A CN110173815 A CN 11017381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conditioner
- refrigerant
- concentration
- branch
- contr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32—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 F24F11/36—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to leakag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5—Concentration of specific substances or contamina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5—Concentration of specific substances or contaminants
- F24F2110/76—Oxyge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设置有冷媒排出支路,冷媒排出支路的进口端与换热器连接,出口端延伸至室外;方法包括:识别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控制开启空调器中冷媒排出支路,以将空调器中的冷媒通过冷媒排出支路排至室外。根据本申请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通过设置冷媒排出支路,在检测到冷媒泄露后,将冷媒排出室外,确保室内侧不存在冷媒浓度超标,从而避免室内侧因冷媒浓度过高而引起安全事故的风险,大大提高了空调器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分体式空调器的室内机和室外机通过连接管连接,当空调器停机过程中,室内机和室外机相互连通,当室内机异常情况下发生冷媒泄漏时,冷媒会全部流入房间内。
然而,对于一些可燃性冷媒,在发生泄露后,如果其浓度达到一定值有可能发生燃烧,并且房间内往往有很多家用电器,有点燃冷媒的风险,特别是在封闭的房间内甚至可能有产生爆炸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设置冷媒排出支路,在检测到冷媒泄露后,将冷媒排出室外,从而避免室内侧因冷媒浓度过高而引起安全事故的风险,大大提高了空调器的安全性。
本申请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
本申请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
本申请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子设备。
本申请的第五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设置有冷媒排出支路,所述冷媒排出支路的进口端与换热器连接,出口端延伸至室外;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识别所述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控制开启所述空调器中冷媒排出支路,以将所述空调器中的冷媒通过所述冷媒排出支路排至室外。
另外,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上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控制压缩机和室外风机停止工作;控制室内风机继续工作。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上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室内风机以强劲风模式继续工作。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开启所述空调器中冷媒排出支路之后,还包括:获取所述空调器内部的当前压力,识别所述当前压力小于或者等于预设压力,则控制所述空调器整机断电。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开启所述空调器中冷媒排出支路之后,还包括:根据所述冷媒排出支路的管径大小、所述冷媒类型,以及所述空调器中充注的冷媒量,获取所有冷媒排出所述空调器所需的时长;从所述冷媒排出支路开启后计时,计时到所述时长后控制所述空调器整机断电。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开启所述空调器中冷媒排出支路之后,还包括:检测室内冷媒的第一浓度,识别所述第一浓度低于第一浓度阈值,则控制所述空调器整机断电。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开启所述空调器中冷媒排出支路之前,还包括:检测室内冷媒的第二浓度,识别所述第二浓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浓度阈值。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识别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包括:检测室内冷媒的第三浓度,识别所述第三浓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三浓度阈值,则识别所述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识别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包括:获取空气中气体的第四浓度;根据所述气体的第四浓度,识别所述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气体的第四浓度,识别所述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包括:检测并识别至少一种气体的第四浓度小于该气体对应的第四浓度阈值,则识别所述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气体的第四浓度,识别所述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包括:将每种气体的第四浓度与各自的第四浓度阈值进行比较,检测并识别每种气体的第四浓度小于各自的所述第四浓度阈值,识别所述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气体的第四浓度,识别所述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包括:获取每种气体的第四浓度的总浓度,将所述总浓度与第五浓度阈值进行比较,检测并识别所述总浓度小于第五浓度阈值,识别所述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气体包括冷媒、氮气和氧气中的单种或多种组合。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冷媒排出支路包括:控制阀和冷媒流通管路,所述控制阀设置在所述冷媒流通管路上,用于控制所述冷媒流通管路的通断;其中,所述冷媒流通管路的一端作为进口端,与所述换热器相连,另一端作为出口端延伸至室外。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换热器为室内换热器或者为室外换热器。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出口端与所述空调器中电器元件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50毫米。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冷媒排出支路的管径大小要大于或者等于3毫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所述空调器设置有冷媒排出支路,所述冷媒排出支路的进口端与换热器连接,出口端延伸至室外;所述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包括: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开启所述空调器中冷媒排出支路,以将所述空调器中的冷媒通过所述冷媒排出支路排至室外。
另外,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上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压缩机和室外风机停止工作;第三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室内风机继续工作。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上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还包括:第四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室内风机以强劲风模式继续工作。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开启所述空调器中冷媒排出支路之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空调器内部的当前压力,识别所述当前压力小于或者等于预设压力,则控制所述空调器整机断电。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开启所述空调器中冷媒排出支路之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冷媒排出支路的管径大小、所述冷媒类型,以及所述空调器中充注的冷媒量,获取所有冷媒排出所述空调器所需的时长;从所述冷媒排出支路开启后计时,计时到所述时长后控制所述空调器整机断电。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开启所述空调器中冷媒排出支路之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用于:检测室内冷媒的第一浓度,识别所述第一浓度低于第一浓度阈值,则控制所述空调器整机断电。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开启所述空调器中冷媒排出支路之前,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具体用于:检测室内冷媒的第二浓度,识别所述第二浓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浓度阈值。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识别模块,具体用于:检测室内冷媒的第三浓度,识别所述第三浓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三浓度阈值,则识别所述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识别模块,具体用于:获取空气中气体的第四浓度;根据所述气体的第四浓度,识别所述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识别模块,还用于:检测并识别至少一种气体的第四浓度小于该气体对应的第四浓度阈值,则识别所述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识别模块,还用于:将每种气体的第四浓度与各自的第四浓度阈值进行比较,检测并识别每种气体的第四浓度小于各自的所述第四浓度阈值,识别所述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识别模块,还用于:获取每种气体的第四浓度的总浓度,将所述总浓度与第五浓度阈值进行比较,检测并识别所述总浓度小于第五浓度阈值,识别所述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气体包括冷媒、氮气和氧气中的单种或多种组合。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冷媒排出支路包括:控制阀和冷媒流通管路,所述控制阀设置在所述冷媒流通管路上,用于控制所述冷媒流通管路的通断;其中,所述冷媒流通管路的一端作为进口端,与所述换热器相连,另一端作为出口端延伸值至室外。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换热器为室内换热器或者为室外换热器。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出口端与所述空调器中电器元件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50毫米。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冷媒排出支路的管径大小要大于或者等于3毫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其包括上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和冷媒排出支路,所述冷媒排出支路的进口端与换热器连接,出口端延伸至室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读取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以用于实现上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本申请在识别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后,控制开启空调器中冷媒排出支路,以将空调器中的冷媒通过冷媒排出支路排至室外。由此,通过设置冷媒排出支路,在检测到冷媒泄露后,将冷媒排出室外,确保室内侧不存在冷媒浓度超标,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冷媒泄露而起火或爆炸的问题,避免室内侧因冷媒浓度过高而引起安全事故的风险,大大提高了空调器的安全性。
2、本申请在识别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后,控制开启空调器中冷媒排出支路,并且控制压缩机和室外风机停止工作,以及控制室内风机继续工作。由此,通过开启空调器中冷媒排出支路,并控制压缩机和室外风机停止工作,以及控制室内风机继续工作,进一步加快将泄露的冷媒通过冷媒排出支路排至室外的速度,进一步提高空调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识别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识别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的识别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方框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方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在识别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后,控制开启空调器中冷媒排出支路,以将空调器中的冷媒通过冷媒排出支路排至室外。由此,通过设置冷媒排出支路,在检测到冷媒泄露后,将冷媒排出室外,确保室内侧不存在冷媒浓度超标,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冷媒泄露而起火或爆炸的问题,避免室内侧因冷媒浓度过高而引起安全事故的风险,大大提高了空调器的安全性。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实施例中,空调器设置有冷媒排出支路,冷媒排出支路的进口端与换热器连接,出口端延伸至室外。如图1所示,该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S1,识别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
应当理解的是,由于冷媒的特性,当冷媒的浓度达到一定值时,遇到火源就有可能发生燃烧甚至爆炸的事故,因此,识别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非常重要。其中,识别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的方式有多种,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识别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包括:检测室内冷媒的第三浓度,识别第三浓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三浓度阈值,则识别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
可以理解的是,可通过室内冷媒的浓度识别空调器是否发生泄露。具体地,可预设一第三浓度阈值,并通过检测室内冷媒的第三浓度,其中,检测室内冷媒的浓度可通过冷媒浓度检测仪进行检测,如果室内冷媒的第三浓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三浓度阈值,则可说明冷媒出现泄露,通过检测室内冷媒的浓度,使得检测更为精准,有效提高了识别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的精确性。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识别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包括:获取空气中气体的第四浓度;根据气体的第四浓度,识别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
应当理解的是,该气体可为组成空气的气体或者空调器所充注的冷媒,并且根据气体的第四浓度,识别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的方式有多种,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举例说明,说明如下:
图2是根据一具体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识别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S201,获取空气中气体的第四浓度。
可选地,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气体包括冷媒、氮气和氧气中的单种或多种组合。
举例而言,以获取空气中氧气或氮气的第四浓度为例,本申请实施例可通过氧气浓度传感器获取空气中氧气的第四浓度,以及通过氮气浓度传感器获取空气中氮气的第四浓度。
S202,检测并识别至少一种气体的第四浓度小于该气体对应的第四浓度阈值,则识别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
可以理解的是,当空调器未出现冷媒泄露时,空气中气体的第四浓度可在预设范围内波动,当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时,空气中气体(如氧气)的第四浓度会变小,因此,可预先设置检测到的气体对应的第四浓度阈值,通过比较检测到的气体的第四浓度与其对应的第四浓度阈值之间的大小,识别空调器是否出现冷媒泄露。
例如,以获取空气中氧气或氮气的第四浓度为例,氧气对应的第四浓度阈值可为19~21之间的数值;氮气对应的第四浓度阈值可为76~78之间的数值。本申请实施例可通过设置氧气浓度传感器和氮气浓度传感器,以实时检测空气中氧气的第四浓度和空气中氮气的第四浓度,假设氧气对应的第四浓度阈值为20,氮气对应的第四浓度阈值为77。如果获取到空气中氧气的第四浓度为18,由于氧气的第四浓度18小于氧气对应的第四浓度阈值20,无论氮气的第四浓度是否小于氮气对应的第四浓度阈值,均识别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如果获取到空气中氮气的第四浓度为70,由于氮气的第四浓度70小于氮气对应的第四浓度阈值77,无论氧气的第四浓度是否小于氧气对应的第四浓度阈值,均识别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如果获取到空气中氧气的第四浓度为18,获取到空气中氮气的第四浓度为70,识别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也就是说,检测到的空气中气体只要有一种气体的第四浓度小于该气体对应的第四浓度阈值,则识别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还可通过冷媒浓度检测仪检测冷媒浓度,以根据检测到的冷媒浓度与预设的冷媒浓度阈值识别空调器是否出现冷媒泄露,其检测方式与上述方式类似,为避免冗余,在此不做详细赘述。
图3是根据另一具体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空调器的冷媒泄露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S301,获取空气中气体的第四浓度。
可选地,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气体包括冷媒、氮气和氧气中的单种或多种组合。
举例而言,以获取空气中氧气或氮气的第四浓度为例,本申请实施例可通过氧气浓度传感器获取空气中氧气的第四浓度,以及通过氮气浓度传感器获取空气中氮气的第四浓度。
S302,将每种气体的第四浓度与各自的第四浓度阈值进行比较,检测并识别每种气体的第四浓度小于各自的第四浓度阈值,识别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
应当理解的是,当空调器未出现冷媒泄露时,空气中气体的第四浓度可在预设范围内波动,当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时,空气中气体(如氧气)的第四浓度会变小,因此,可预先设置检测到的气体对应的第四浓度阈值,通过比较检测到的气体的第四浓度与其对应的第四浓度阈值之间的大小,识别空调器是否出现冷媒泄露。需要说明的是,氧气对应的第四浓度阈值可为19~21之间的数值;氮气对应的第四浓度阈值可为76~78之间的数值。
举例而言,以获取空气中氧气或氮气的第四浓度为例,氧气对应的第四浓度阈值可为19~21之间的数值;氮气对应的第四浓度阈值可为76~78之间的数值。本申请实施例可通过设置氧气浓度传感器和氮气浓度传感器,以实时检测空气中氧气的第四浓度和空气中氮气的第四浓度,假设氧气对应的第四浓度阈值为20,氮气对应的第四浓度阈值为77。如果获取到空气中氧气的第四浓度为18,获取到空气中氮气的第四浓度为70,由于氧气的第四浓度18小于氧气对应的第四浓度阈值20,且氮气的第四浓度70小于氮气对应的第四浓度阈值77,识别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也就是说,当检测到空气中每种气体的第四浓度均小于各自的第四浓度阈值时,识别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
图4是根据再一具体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空调器的冷媒泄露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S401,获取空气中气体的第四浓度。
可选地,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气体包括冷媒、氮气和氧气中的单种或多种组合。
举例而言,以获取空气中氧气或氮气的第四浓度为例,本申请实施例可通过氧气浓度传感器获取空气中氧气的第四浓度,以及通过氮气浓度传感器获取空气中氮气的第四浓度。
S402,获取每种气体的第四浓度的总浓度,将总浓度与第五浓度阈值进行比较,检测并识别总浓度小于第五浓度阈值,识别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
应当理解的是,当空调器未出现冷媒泄露时,空气中每种气体的第四浓度的总浓度可在预设范围内波动,当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时,空气中每种气体的第四浓度的总浓度会变小,因此,可预先设置一第五浓度阈值,通过比较检测到的空气中每种气体的第四浓度的总浓度与第五浓度阈值之间的大小,识别空调器是否出现冷媒泄露。
举例而言,以获取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第四浓度的总浓度为例,一般情况下,氧气和氮气的总浓度为99%,为避免出现误差,可将第五浓度阈值设置为96~99之间的数值。本申请实施例可通过设置氧气浓度传感器和氮气浓度传感器,以实时检测空气中氧气的第四浓度和空气中氮气的第四浓度,假设第五浓度阈值为95。如果获取到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第四浓度的总浓度为90,由于总浓度90小于第五浓度阈值95,识别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也就是说,当检测到空气中每种气体的第四浓度的总浓度小于第五浓度阈值,则识别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
S2,控制开启空调器中冷媒排出支路,以将空调器中的冷媒通过冷媒排出支路排至室外。
其中,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冷媒排出支路包括:控制阀和冷媒流通管路,控制阀设置在冷媒流通管路上,用于控制冷媒流通管路的通断;其中,冷媒流通管路的一端作为进口端,与换热器相连,另一端作为出口端延伸至室外。
可选地,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换热器可为室内换热器或者为室外换热器。
其中,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出口端与空调器中电器元件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50毫米。
其中,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冷媒排出支路的管径大小要大于或者等于3毫米。
可以理解的是,当冷媒达到一定浓度后,遇到火花可能发生燃烧,甚至可能有产生爆炸。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安装有冷媒排出支路,在识别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后,控制开启空调器中冷媒排出支路,从而通过冷媒排出支路将泄露的冷媒排至室外。
其中,冷媒排出支路可包括控制阀和冷媒流通管路,控制阀可为电动两通阀,也可为具有调节功能的控制阀。并且,由于冷媒达到一定浓度后,遇到火花可能发生燃烧,可通过冷媒流通管路的出口端可距离空调器中电器元件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50毫米,并且冷媒排出支路的管径要大于或者等于3毫米,从而避免室内侧因冷媒浓度过高而引起安全事故的风险,提高安全性。
由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在识别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后,控制开启空调器中冷媒排出支路,以将空调器中的冷媒通过冷媒排出支路排至室外,确保室内侧不存在冷媒浓度超标,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冷媒泄露而起火或爆炸的问题,避免因室内测冷媒浓度过高而引起安全事故的风险,大大提高了空调器的安全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上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控制压缩机和室外风机停止工作;控制室内风机继续工作。
可以理解的是,在空调器在运行过程中,如果检测到发生冷媒泄露,则可控制压缩机和室外机停止工作,以有效降低冷媒泄露的速度,并且控制室内风机继续工作,以避免泄露的冷媒在局部聚集,通过室内风机可将冷么扩散至室内的角落,避免冷媒在聚集后浓度过高引起爆炸,从而大大提升空调器安全性,避免因冷媒泄露导致爆炸风险的发生。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上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控制室内风机以强劲风模式继续工作。
可以理解的是,在控制室内风机继续工作时,可控制室内风机以强劲风模式运行,从而使得风力变大,可以更好的扩散泄露的冷媒,即更快将冷媒扩散至室内的角落,避免冷媒在聚集后浓度过高引起爆炸,从而大大提升空调器安全性,避免因冷媒泄露导致爆炸风险的发生。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控制开启空调器中冷媒排出支路之后,还包括:获取空调器内部的当前压力,识别当前压力小于或者等于预设压力,则控制空调器整机断电。
应当理解的是,对于安装有压力传感器的空调器,当控制开启空调器中冷媒排出支路之后,可根据空调器内部的当前压力和预设压力控制空调器整机断电。
具体而言,可通过压力传感器获取空调器内部的当前压力,预设压力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该预设压力开可为一固定值,也可为一个范围,优选地,预设压力Ps:1atm≤Ps≤0.5MPa。当空调器内部的当前压力小于该预设压力时,说明所有泄露的冷媒已经排至室外,即可控制空调器整机断电。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控制开启空调器中冷媒排出支路之后,还包括:根据冷媒排出支路的管径大小、冷媒类型,以及空调器中充注的冷媒量,获取所有冷媒排出空调器所需的时长;从冷媒排出支路开启后计时,计时到时长后控制空调器整机断电。
应当理解的是,对于部分空调器未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因此,在控制开启空调器中冷媒排出支路之后,可根据据冷媒排出支路的管径大小、冷媒类型,以及空调器中充注的冷媒量,计算出将所有冷媒排出所需的时长,已根据该时长控制空调器整机断电。
具体而言,可通过下述公式计算所有冷媒排出所需的时长:
Ts=K*M/D^2;
其中,Ts为所有冷媒排出所需的时长,K为常数,M为空调器中充注的冷媒量,D为冷媒排出支路的管径大小。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不同的冷媒,其常数K会有所不同,例如,常见的冷媒有R290和R32,R32为一种单工质冷媒,又称二氟甲烷,分子式为CH2F2,属于高度易燃类冷媒;R290为一种单工质冷媒,又称丙烷,分子式为C3H8,属于易燃易爆类冷媒。在使用冷媒R290时,5≤KR290≤50;在使用冷媒R32时,1≤KR32≤25。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控制开启空调器中冷媒排出支路之后,还包括:检测室内冷媒的第一浓度,识别第一浓度低于第一浓度阈值,则控制空调器整机断电。
可以理解的是,冷媒浓度达到一定阈值之后才会发生爆炸,因此,在控制开启空调器中冷媒排出支路之后,可通过冷媒浓度检测仪实时检测到室内冷媒的第一浓度,如果该浓度低于第一浓度阈值,则说明已经安全,可控制空调器整机断电。其中,第一浓度阈值可有本领域技术人员经过大量实验之后得到的数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控制开启空调器中冷媒排出支路之前,还包括:检测室内冷媒的第二浓度,识别第二浓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浓度阈值。
优选地,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二浓度阈值可为LFL(冷媒最低可燃浓度),即满足冷媒燃烧或者爆炸时的最低浓度值。
可以理解的是,在控制开启空调器中冷媒排出支路之前,可通过冷媒浓度检测仪检测室内冷媒的第二浓度,如果室内冷媒的第二浓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浓度阈值,则可控制开启空调器中冷媒排出支路。
为使本领域人员进一步了解本申请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阐述本申请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涉及的空调器主要包括:压缩机1、四通阀2、室外换热器3、控制阀4、冷媒流通管路出口端5、毛细管6、室外风机7、室内风机8、室内换热器9和冷媒浓度检测仪10。具体地,该压缩机1的回气口与四通阀2的第一端a相连,四通阀2的第二端b与室内换热器9的一端相连,室内换热器9的另一端通过毛细管6与室外换热器3相连,四通阀2的第三端c与室外换热器3相连,四通阀2的第四端d与压缩机1相连,冷媒流通管路的一端作为进口端,与室外换热器3相连,冷媒流通管路出口端5延伸至室外,室内换热器9设置有室内风机8,室外换热器3附近设置有室外风机7。其中,毛细管6为节流部件,还可通过电子膨胀阀,或者毛细管和电子膨胀阀的组合进行替换,冷媒浓度检测仪10可设置于空调器的电控盒内或者出风口。
该实施例中,空调器可为挂式空调器,空调器中充注的冷媒可为R290,充注的冷媒量可为310g,冷媒流通管路的出口端可距离空调器中电器元件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300毫米,冷媒流通管路可采用5毫米的管径铜管。当空调器上电后可开启冷媒浓度检测仪10,如果冷媒浓度检测仪10未检测到冷媒泄露,可根据控制命令开启空调器工作,例如在空调器正常制冷工作时,冷媒从压缩机1中排出经四通阀2后到达室外换热器3,室外风机7旋转使得大量环境中的新风经过室外换热器3换热,冷凝后的冷媒经过毛细管6降压后流到室内换热器9,室内风机8旋转将室内的热风经过室内换热器9换热降温后送入房间制冷,气化后的冷媒被压缩机1吸回压缩机重新压缩送出。如果冷媒浓度检测仪10检测到冷媒泄露,如果冷媒的浓度0<C<LFL,可发出报警(其中,报警系统可安装在空调器电控盒内),如发出声音进行报警,或者通过二极管发光进行报警,或者声光报警,以提醒用户空调器异常,终止一切开机命令;当检测到的冷媒的浓度C≥LFL时,发出报警,以提醒用户空调器异常,终止一切开机命令,同时冷媒流通管路上的控制阀4打开,冷媒顺着冷媒流通管路出口端5排出室外,其中,冷媒排出室外所需的时长:Ts=10*310/16≈194s(式中K为10),并在冷媒排出所需的时长后,控制空调器整机断电。
当空调器在运行过程中冷媒浓度检测仪10检测到冷媒发生泄漏后,如果冷媒浓度0<C<LFL(气体最低可燃浓度),可发出报警,以提醒用户空调器异常,压缩机1停止工作,室外风机7停止工作,室内风机8强劲风运行,当冷媒浓度降为0时,控制空调器整机断电。当检测到的冷媒浓度C≥LFL时,可发出报警,以提醒用户空调器异常,压缩机1停止工作,室外风机7停止工作,室内风机8强劲风运行,同时冷媒流通管路上的控制阀4打开,冷媒顺着冷媒流通管路出口端5排出室外,其中,冷媒排出室外所需的时长:Ts=10*310/16≈194s(式中K为10),并在冷媒排出所需的时长后,控制空调器整机断电。
在另一个示例中,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涉及的空调器主要包括:压缩机1、四通阀2、室外换热器3、控制阀4、冷媒流通管路出口端5、电子膨胀阀6、室外风机7、室内风机8、室内换热器9、氧气浓度检测仪10和压力传感器11。具体地,该压缩机1的回气口与四通阀2的第一端a相连,四通阀2的第二端b与室内换热器9的一端相连,室内换热器9的另一端通过电子膨胀阀6与室外换热器3相连,四通阀2的第三端c与室外换热器3相连,四通阀2的第四端d与压缩机1相连,室内换热器9设置有室内风机8,室外换热器3附近设置有室外风机7冷媒流通管路的一端作为进口端,与室内换热器9相连,冷媒流通管路出口端5设置在室内过墙孔外,口朝下防止灰尘或异物堵塞泄漏口,氧气浓度检测仪10可设置于空调器的电控盒内或者出风口。
该实施例中,空调器中充注的冷媒可为R290,充注的冷媒量可为260g,冷媒流通管路可采用4毫米的管径铜管。当空调器上电后可开启氧气浓度检测仪10,当氧气浓度检测仪10检测到空气中氧气浓度在预设浓度阈值范围内时,表示冷媒不存在泄露,然后可根据控制命令开启空调器工作,例如在空调器正常制冷工作时,冷媒从压缩机1中排出,经四通阀2后到达室外换热器3,室外风机7旋转使得大量环境中的新风经过室外换热器3换热,冷凝后的冷媒经过电子膨胀阀6降压后流到室内换热器9,室内风机8旋转将室内的热风经过室内换热器9换热降温后送入房间制冷,气化后的冷媒被压缩机1吸回压缩机重新压缩送出。如果氧气浓度检测仪10检测到氧气浓度在预设浓度阈值范围外时,则说明发生冷媒泄漏。本申请实施例可根据检测到的氧气浓度值,以及相关技术中的计算方法计算出冷媒浓度,如果冷媒的浓度0<C<LFL,可发出报警,以提醒用户空调器异常,终止一切开机命令;同时冷媒流通管路上的控制阀4打开,冷媒顺着冷媒流通管路出口端5排出室外,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值Ps低于0.11MPa时,说明冷媒已经排至室外,控制空调器整机断电。
当空调器在运行过程中检测到冷媒发生泄露时,可发出报警,以提醒用户空调器异常,压缩机1停止工作,室外风机7停止工作,室内风机8强劲风运行,同时冷媒流通管路上的控制阀4打开,冷媒顺着冷媒流通管路出口端5排出室外,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值Ps低于0.11MPa时,说明冷媒已经排至室外,控制空调器整机断电。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上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S701,空调器上电,冷媒浓度检测仪检测冷媒浓度是否为0,如果是,执行步骤S702,否则,执行步骤S712。
S702,空调器正常运行,并在空调器运行过程中,检测冷媒浓度是否为0,如果是,执行步骤S703,否则,执行步骤S704。
S703,空调器正常运行。
S704,判断冷媒的浓度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浓度阈值,如果否,执行步骤S705,如果是,执行步骤S707。
S705,发出报警,并提醒用户空调器异常,并控制压缩机和室内风机停止工作,室内风机强劲风运行。
S706,直至冷媒浓度为0,跳转执行步骤S711。
S707,发出报警,并提醒用户空调器异常,并控制压缩机和室内风机停止工作,室内风机强劲风运行,同时冷媒流通管路上的控制阀打开,冷媒顺着冷媒流通管路出口端排出室外。
S708,判断空调器中是否有压力传感器,如果是,执行步骤S709,否则执行步骤S710。
S709,获取空调器内部的当前压力,识别当前压力小于或者等于预设压力。
S710,获取所有冷媒排出所需的时长,从冷媒排出支路开启后计时,直至计时到冷媒排出所需的时长。
S711,控制空调器整机断电。
S712,判断冷媒浓度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浓度阈值,如果是,执行步骤S713,如果否,执行步骤S714。
S713,发出报警,并提醒用户空调器异常,冷媒流通管路上的控制阀打开,冷媒顺着冷媒流通管路出口端排出室外,并跳转执行步骤S708。
S714,发出报警,并提醒用户空调器异常,终止一切开机命令,并跳转执行步骤S711。
由此,通过在空调器运行前,以及运行过程中进行检测冷媒是否出现泄露,并在出现冷媒泄露时,进行相应的控制,以将泄露的冷媒排至室外,确保室内不存在冷媒浓度超标的情况,从而避免因室内侧冷媒浓度过高而出现起火或者爆炸的风险,有效提高空调器的安全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在识别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后,控制开启空调器中冷媒排出支路,以将空调器中的冷媒通过冷媒排出支路排至室外。由此,通过设置冷媒排出支路,在检测到冷媒泄露后,将冷媒排出室外,确保室内侧不存在冷媒浓度超标,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冷媒泄露而起火或爆炸的问题,避免因室内侧冷媒浓度过高而引起安全事故的风险,大大提高了空调器的安全性。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的方框示意图。该实施例中,空调器设置有冷媒排出支路,冷媒排出支路的进口端与换热器连接,出口端延伸至室外。如图8所示,该空调器的控制装置20包括:识别模块100和控制模块200。
其中,识别模块100用于识别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控制模块200用于控制开启空调器中冷媒排出支路,以将空调器中的冷媒通过冷媒排出支路排至室外。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上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压缩机和室外风机停止工作;第三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室内风机继续工作。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上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还包括:第四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室内风机以强劲风模式继续工作。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控制开启空调器中冷媒排出支路之后,第一控制模块200,还用于:获取空调器内部的当前压力,识别当前压力小于或者等于预设压力,则控制空调器整机断电。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控制开启空调器中冷媒排出支路之后,第一控制模块200,还用于:根据冷媒排出支路的管径大小、冷媒类型,以及空调器中充注的冷媒量,获取所有冷媒排出空调器所需的时长;从冷媒排出支路开启后计时,计时到时长后控制空调器整机断电。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控制开启空调器中冷媒排出支路之后,第一控制模块200,还用于:检测室内冷媒的第一浓度,识别第一浓度低于第一浓度阈值,则控制空调器整机断电。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控制开启空调器中冷媒排出支路之前,第一控制模块200,具体用于:检测室内冷媒的第二浓度,识别第二浓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浓度阈值。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识别模块100具体用于:检测室内冷媒的第三浓度,识别第三浓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三浓度阈值,则识别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识别模块100具体用于:获取空气中气体的第四浓度;根据气体的第四浓度,识别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识别模块100,还用于:检测并识别至少一种气体的第四浓度小于该气体对应的第四浓度阈值,则识别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识别模块100还用于:将每种气体的第四浓度与各自的第四浓度阈值进行比较,检测并识别每种气体的第四浓度小于各自的第四浓度阈值,识别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识别模块100还用于:获取每种气体的第四浓度的总浓度,将总浓度与第五浓度阈值进行比较,检测并识别总浓度小于第五浓度阈值,识别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气体包括冷媒、氮气和氧气中的单种或多种组合。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冷媒排出支路包括:控制阀和冷媒流通管路,控制阀设置在冷媒流通管路上,用于控制冷媒流通管路的通断;其中,冷媒流通管路的一端作为进口端,与换热器相连,另一端作为出口端延伸至室外。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换热器为室内换热器或者为室外换热器。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出口端与空调器中电器元件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50毫米。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冷媒排出支路的管径大小要大于或者等于3毫米。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对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该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此处不再赘述。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在通过识别模块识别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后,通过第一控制模块控制开启空调器中冷媒排出支路,以将空调器中的冷媒通过冷媒排出支路排至室外。由此,通过设置冷媒排出支路,在检测到冷媒泄露后,将冷媒排出室外,确保室内侧不存在冷媒浓度超标,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冷媒泄露而起火或爆炸的问题,避免因室内侧冷媒浓度过高而引起安全事故的风险,大大提高了空调器的安全性。
如图9所示,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空调器30,其包括上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20和冷媒排出支路,冷媒排出支路的进口端与换热器连接,出口端延伸至室外。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空调器,通过上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将空调器中的冷媒通过冷媒排出支路排至室外,确保室内侧不存在冷媒浓度超标,从而不存在起火或爆炸的风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冷媒泄露而起火或爆炸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空调器的安全性。
如图10所示,为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1000,包括:存储器1100、处理器1200;其中,处理器1200通过读取存储器1100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以用于实现上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应当注意的是,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部件或步骤。位于部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部件。本申请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部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1)
1.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设置有冷媒排出支路,所述冷媒排出支路的进口端与换热器连接,出口端延伸至室外;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识别所述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
控制开启所述空调器中冷媒排出支路,以将所述空调器中的冷媒通过所述冷媒排出支路排至室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压缩机和室外风机停止工作;
控制室内风机继续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所述室内风机以强劲风模式继续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开启所述空调器中冷媒排出支路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空调器内部的当前压力,识别所述当前压力小于或者等于预设压力,则控制所述空调器整机断电。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开启所述空调器中冷媒排出支路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冷媒排出支路的管径大小、所述冷媒类型,以及所述空调器中充注的冷媒量,获取所有冷媒排出所述空调器所需的时长;
从所述冷媒排出支路开启后计时,计时到所述时长后控制所述空调器整机断电。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开启所述空调器中冷媒排出支路之后,还包括:
检测室内冷媒的第一浓度,识别所述第一浓度低于第一浓度阈值,则控制所述空调器整机断电。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开启所述空调器中冷媒排出支路之前,还包括:
检测室内冷媒的第二浓度,识别所述第二浓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浓度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包括:
检测室内冷媒的第三浓度,识别所述第三浓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三浓度阈值,则识别所述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包括:
获取空气中气体的第四浓度;
根据所述气体的第四浓度,识别所述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气体的第四浓度,识别所述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包括:
检测并识别至少一种气体的第四浓度小于该气体对应的第四浓度阈值,则识别所述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气体的第四浓度,识别所述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包括:
将每种气体的第四浓度与各自的第四浓度阈值进行比较,检测并识别每种气体的第四浓度小于各自的所述第四浓度阈值,识别所述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气体的第四浓度,识别所述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包括:
获取每种气体的第四浓度的总浓度,将所述总浓度与第五浓度阈值进行比较,检测并识别所述总浓度小于第五浓度阈值,识别所述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包括冷媒、氮气和氧气中的单种或多种组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排出支路包括:控制阀和冷媒流通管路,所述控制阀设置在所述冷媒流通管路上,用于控制所述冷媒流通管路的通断;其中,所述冷媒流通管路的一端作为进口端,与所述换热器相连,另一端作为出口端延伸至室外。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室内换热器或者为室外换热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端与所述空调器中电器元件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50毫米。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排出支路的管径大小要大于或者等于3毫米。
18.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设置有冷媒排出支路,所述冷媒排出支路的进口端与换热器连接,出口端延伸至室外;所述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包括:
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空调器出现冷媒泄露;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开启所述空调器中冷媒排出支路,以将所述空调器中的冷媒通过所述冷媒排出支路排至室外。
1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和冷媒排出支路,所述冷媒排出支路的进口端与换热器连接,出口端延伸至室外。
2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读取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以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17中任一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2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7中任一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69465.4A CN110173815A (zh) | 2019-05-31 | 2019-05-31 |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69465.4A CN110173815A (zh) | 2019-05-31 | 2019-05-31 |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73815A true CN110173815A (zh) | 2019-08-27 |
Family
ID=67696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469465.4A Pending CN110173815A (zh) | 2019-05-31 | 2019-05-31 |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173815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78988A (zh) * | 2019-09-20 | 2019-12-17 | 广州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
CN110671768A (zh) * | 2019-10-23 | 2020-01-10 | 深圳市俊安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蓄冷中央空调的控制系统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115478A (ja) * | 1996-10-09 | 1998-05-06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空気調和機 |
CN101737878A (zh) * | 2009-12-12 | 2010-06-16 |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使用可燃性制冷剂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JP2014005970A (ja) * | 2012-06-22 | 2014-01-1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冷媒漏洩判定装置、冷凍装置、及び冷媒漏洩判定方法 |
CN204421288U (zh) * | 2014-12-31 | 2015-06-24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使用可燃冷媒的空调器 |
CN104990173A (zh) * | 2015-07-16 | 2015-10-2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空调器的防火控制方法、控制器及空调系统 |
-
2019
- 2019-05-31 CN CN201910469465.4A patent/CN11017381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115478A (ja) * | 1996-10-09 | 1998-05-06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空気調和機 |
CN101737878A (zh) * | 2009-12-12 | 2010-06-16 |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使用可燃性制冷剂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JP2014005970A (ja) * | 2012-06-22 | 2014-01-1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冷媒漏洩判定装置、冷凍装置、及び冷媒漏洩判定方法 |
CN204421288U (zh) * | 2014-12-31 | 2015-06-24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使用可燃冷媒的空调器 |
CN104990173A (zh) * | 2015-07-16 | 2015-10-2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空调器的防火控制方法、控制器及空调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陈海霞: "《化学特殊教育》", 31 August 2017, 厦门大学出版社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78988A (zh) * | 2019-09-20 | 2019-12-17 | 广州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
CN110671768A (zh) * | 2019-10-23 | 2020-01-10 | 深圳市俊安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蓄冷中央空调的控制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118822B2 (en) | Refrigerant leak detection by use of fluid additive | |
Zhang et al. |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explosi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indoor and outdoor units of a split air conditioner using the R290 refrigerant | |
CN110173812A (zh) |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 | |
Zhang et al. | Research on the flammability hazards of an air conditioner using refrigerant R-290 | |
US11231216B2 (en) | Air conditioner, control device thereof,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 |
CN108488916A (zh) |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7328022A (zh) | 移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空调器 | |
CN101737878A (zh) | 使用可燃性制冷剂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0173815A (zh) |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 | |
JPWO2018220810A1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US11781795B2 (en) |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 |
JP6701444B2 (ja) |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冷媒量設定方法 | |
JP2017053517A (ja) |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
CN108679779A (zh) | 空调器室外机、空调器、控制方法、控制器及存储介质 | |
US11971182B2 (en) | Safety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evacuation of contaminated air and prevention of ignition in an air handling system | |
CN113994151A (zh) | 制冷剂循环装置 | |
WO2022183986A1 (zh) |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
CN108474580A (zh) | 用于制冷剂检测的传感器阵列 | |
CN105805845A (zh) | 窗式房间空调器及窗式房间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
CN113483457B (zh) | 一种空调运行控制方法、空调器和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6369741A (zh) |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
JP2016223640A (ja) | 冷凍空調装置 | |
US20240060667A1 (en) | Installation assistance system for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installation assistance device, and installation assistance method | |
CN110513825A (zh) | 一种冷媒泄漏检测与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207196814U (zh) | 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27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