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62934B - 随机颗粒垫层上土工膜局部变形三维仿真模型建立方法 - Google Patents
随机颗粒垫层上土工膜局部变形三维仿真模型建立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162934B CN110162934B CN201910584840.XA CN201910584840A CN110162934B CN 110162934 B CN110162934 B CN 110162934B CN 201910584840 A CN201910584840 A CN 201910584840A CN 110162934 B CN110162934 B CN 11016293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eomembrane
- particle
- particle size
- cushion layer
- simulation mod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3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9000012798 spherical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187 granula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36 particula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3—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EM] or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s [FD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随机颗粒垫层上土工膜局部变形三维仿真模型建立方法,步骤1,绘制颗粒垫层区域;步骤2,确定垫层区域中不同粒径圆球颗粒的个数;步骤3,随机生成最大粒径为d1的球;步骤4,随机生成d2、d3、…、dn粒径的球;步骤5,生成随机颗粒垫层;步骤6,生成土工膜和步骤7,土工膜局部变形计算与破坏判定。本发明能使三维仿真模型建立速度快,计算工作量小,随机垫层颗粒的模拟效果更为逼真,颗粒垫层与土工膜之间的接触更接近真实状态,土工膜的局部变形计算结果更为准确,计算与判定结果对指导土工膜上覆荷载大小、土工膜厚度以及颗粒粒径级配的合理选择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中土工膜变形数值模拟领域,特别是一种随机颗粒垫层上土工膜局部变形三维仿真模型建立方法。
背景技术
土工膜因具有防渗性能好、适应变形能力强、工程造价低及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大坝、库盘、蓄水池、垃圾填埋场等防渗工程。土工膜防渗结构的设计通常需要土石颗粒材料作为膜下垫层支撑体。颗粒垫层上土工膜在上覆荷载作用下在颗粒空隙间容易发生局部变形,一旦超过允许值土工膜就会发生破坏,对工程防渗安全造成隐患。由于土工膜下垫层颗粒是不规则、不均匀的,且排布具有一定的随机性,采用真实颗粒材料作为土工膜下垫层进行试验时,土工膜在上覆荷载作用下产生局部变形的部位是无法预先判断的,给土工膜变形的测量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目前,尚无相关试验设备和方法可直接测试上覆荷载作用下真实颗粒垫层土工膜的工作性态,同时没有可直接用于计算随机颗粒垫层上土工膜局部变形的解析模型。因此,通过构造随机三维圆球颗粒垫层土工膜变形分析的有限元仿真模型,不失为研究土工膜局部变形及破坏机理的一种有效方法。
目前,土工膜下垫层颗粒的有限元数值模拟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生成三维均匀圆球颗粒垫层;二是在平面内生成二维圆形颗粒垫层,现有技术存在如下不足:
1.传统的三维有限元模拟方法通常将垫层颗粒假定为同一粒径的圆球,生成大小均匀的三维垫层颗粒。然而,实际工程中土工膜下垫层颗粒粒径是不均匀的,且排布是随机的,土工膜受到大小不一的颗粒约束后,在不同颗粒间隙内发生非均匀局部变形。因而,现有技术中的简化处理方式,将会导致土工膜在不同颗粒间隙的局部变形完全相同,这与实际情况不符。
2.现有技术在平面内生成二维圆形颗粒模型计算土工膜在颗粒间的局部变形时,只能反映相邻两个圆形颗粒的约束作用。而实际工程中,颗粒间隙周围多个颗粒的约束作用均会对土工膜的局部变形产生影响,因此将土工膜下垫层颗粒二维简化处理会导致土工膜局部变形计算失真。
3.现有技术生成的二维垫层颗粒模型时,往往是大小不同的各圆形颗粒的中心线在一个高度,使得垫层表面不在同一高度,而实际工程中颗粒垫层经过碾压平整后,其表面保持在同一高度,从而与土工膜紧密贴合。因此,现有二维垫层颗粒模型不能反映土工膜与颗粒垫层的真实接触关系。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随机颗粒垫层上土工膜局部变形三维仿真模型建立方法。该方法能使三维仿真模型建立速度快,计算工作量小,随机垫层颗粒的模拟效果更为逼真,颗粒垫层与土工膜之间的接触更接近真实状态,土工膜的局部变形计算结果更为准确,计算结果对指导土工膜上覆荷载大小、土工膜厚度以及颗粒粒径级配的合理选择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随机颗粒垫层上土工膜局部变形三维仿真模型建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绘制颗粒垫层区域:在xoy平面内绘制水平放置且边长为L的正方形,并以正方形的中心为原点,以过原点且平行于正方形相邻两边的直线为x轴和y轴,以过原点且垂直于x、y轴的直线为z轴,建立xyz坐标系。
步骤2,确定垫层区域中不同粒径圆球颗粒的个数,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确定圆球颗粒粒径和每种粒径所占质量百分比:颗粒垫层中的随机颗粒通过圆球模拟,根据垫层颗粒材料的级配曲线,获得不同圆球颗粒粒径和每种粒径所占的质量百分比。
步骤22,确定不同粒径圆球颗粒的个数:根据步骤21中确定的每种粒径所占质量百分比可求得不同粒径圆球颗粒的个数;假设不同圆球颗粒粒径从大到小依次为d1、d2、…、dn,每种粒径对应圆球的个数依次为N1、N2、…、Nn,则圆球个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Ni为第i种粒径颗粒对应圆球的个数;L为正方形的边长;pi为第i种粒径颗粒所占的质量百分比;di为第i种粒径颗粒的粒径。
步骤3,随机生成最大粒径为d1的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1,随机生成第一个d1粒径的球:在步骤1绘制的颗粒垫层区域内,先随机生成第一个d1粒径的球心坐标[x1,y1,0],并使x1和y1均在[(-L+d1)/2,(L-d1)/2]内,否则,重新生成球心坐标。
步骤33,随机生成第二个d1粒径的球:随机选取一个步骤32中的网格编号,在选取的网格内随机生成第二个d1粒径球的球心坐标,并使第二个d1粒径球的球心的x坐标或y坐标均在[(-L+d1)/2,(L-d1)/2]内,且任意两球之间无重叠;否则重复步骤33。
步骤34,随机生成剩余d1粒径的球:重复步骤33,直至第N1个d1粒径的球全部随机生成。
步骤4,随机生成d2、d3、…、dn粒径的球:将步骤3中粒径d1的球依次更换为d2、d3、…、dn粒径的球,重复步骤31至步骤34,即可随机生成d2、d3、…、dn粒径的球。
步骤5,生成随机颗粒垫层:将N2个d2粒径的球沿z轴向上平移(d1-d2)/2,将N3个d3粒径的球沿z轴向上平移(d1-d3)/2,依此类推,将Nn个dn粒径的球沿z轴向上平移(d1-dn)/2,使d1、d2、…、dn粒径球的顶部均保持平齐。
步骤6,生成土工膜:在d1粒径球心所在平面正上方d1/2处,生成与边长为L的正方形区域大小相同的平面,将生成的平面沿z轴向上拖放h厚度,其中,h为土工膜厚度,即得土工膜;随机颗粒垫层和土工膜共同构成三维仿真模型。
还包括步骤7,土工膜局部变形计算与破坏判定,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71,将三维仿真模型导入有限元计算软件:将步骤6形成的三维仿真模型导入有限元计算软件ADINA中,并对土工膜进行网格剖分。
步骤72,添加三维仿真模型的材料信息:将步骤6中的土工膜设置为超弹性材料,将垫层中随机圆球颗粒设置为刚体。
步骤73,三维仿真模型约束的施加:约束步骤6中土工膜三维仿真模型的四个侧面,在土工膜和垫层随机圆球颗粒之间设置接触关系。
步骤74,向土工膜施加上覆荷载:在土工膜上方施加竖直向下的均布荷载p。
步骤75,土工膜局部变形结果判定:在有限元软件ADINA中,完成三维仿真模型的计算,输出土工膜的变形和应变计算结果;土工膜的局部变形可通过应变大小衡量,若计算得到的最大应变大于设定允许值,表明土工膜已发生过大的局部变形,有出现破坏的隐患。
步骤75中,当计算得到的最大应变大于设定允许值时,通过调整土工膜上覆荷载大小、增加土工膜厚度或改良颗粒粒径级配,来确保土工膜运行安全。
步骤31中,生成第一个d1粒径球的球心公式计算如下:
x1=(L-d1)t1+(-L+d1)/2 (2)
y1=(L-d1)t2+(-L+d1)/2 (3)
其中,t1、t2均为[0,1]间的均匀随机数。
步骤33中,生成的第二个d1粒径球的球心坐标[x2,y2]的计算公式为:
x2=d1t3+x-d1/2 (4)
y2=d1t4+y-d1/2 (5)
其中t3、t4均为[0,1]间的均匀随机数;x、y分别为所选取网格的中心点的x坐标和y坐标。
步骤33中每两个球心之间的距离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d为两个球心之间的距离;xi、yi分别为第i个球心的x坐标和y坐标;xi+1、yi+1分别为第i+1个球心的x坐标和y坐标。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根据实际工程垫层料的颗粒级配曲线确定垫层颗粒粒径和颗粒组成,进而生成随机三维圆球颗粒垫层,并添加土工膜和施加上覆荷载,建立了上覆荷载作用下土工膜局部变形的三维仿真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实际工程中随机颗粒垫层上土工膜的受力变形情况。
2.本发明通过将生成的三维仿真模型进行有限元计算,可获得土工膜变形和应变等计算结果,据此可以判断土工膜发生局部变形时是否安全。判别方法为:若土工膜的最大应变值大于允许值,表明土工膜已发生过大的局部变形,会出现破坏;若土工膜的最大应变值小于允许值,表明土工膜安全运行。
3.根据实际工程中预期的土工膜上覆荷载大小及垫层颗粒级配,将本发明建立的随机颗粒垫层上土工膜局部变形的三维仿真模型用于有限元计算,若计算得到的土工膜最大应变值大于允许值,可通过增大土工膜厚度或减小上覆荷载大小或通过经验公式选择合理的垫层颗粒级配,以确保土工膜安全运行。
4.本发明生成的三维不同粒径大小的圆球垫层颗粒的顶部在同一高度,土工膜和垫层表面可以密贴合一致,合理反映了实际工程中碾压密实的垫层表面平整的初始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本发明生成的随机颗粒垫层的平面效果图。
图2显示了本发明形成的三维仿真模型的效果图。
图3显示了垫层颗粒材料的级配曲线。
图4显示了25mm粒径时正方形区域网格剖分图。
图5显示了22mm粒径时正方形区域网格剖分图。
图6显示了14mm粒径时正方形区域网格剖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侧”、“右侧”、“上部”、“下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第一”、“第二”等并不表示零部件的重要程度,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具体尺寸只是为了举例说明技术方案,并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随机颗粒垫层上土工膜局部变形的三维仿真模型建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绘制颗粒垫层区域:在xoy平面内绘制水平放置且边长为L的正方形,并以正方形的中心为原点,以过原点且平行于正方形相邻两边的直线为x轴和y轴,以过原点且垂直于x、y轴的直线为z轴,建立xyz坐标系。本发明中,以L=200mm为例进行说明。
步骤2,确定垫层区域中不同粒径圆球颗粒的个数,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确定圆球颗粒粒径和每种粒径所占质量百分比:颗粒垫层中的随机颗粒通过圆球模拟,根据垫层颗粒材料的级配曲线,获得不同圆球颗粒粒径和每种粒径所占的质量百分比。假设垫层颗粒材料的级配曲线,如图3所示,则圆球颗粒粒径及质量百分比如下表1所示:
表1圆球颗粒粒径及质量百分比
步骤22,不同粒径圆球颗粒的个数确定:根据步骤21中确定的每种粒径所占质量百分比可求得不同粒径圆球颗粒的个数;假设不同圆球颗粒粒径从大到小依次为d1、d2、…、dn,每种粒径对应圆球的个数依次为N1、N2、…、Nn,则圆球个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Ni为第i种粒径颗粒对应圆球的个数;L为正方形的边长;pi为第i种粒径颗粒所占的质量百分比;di为第i种粒径颗粒的粒径。
如表1所示,粒径d1、d2、…、dn从大到小依次为25mm、22mm、14mm、10mm、5mm和3mm,每种粒径对应圆球的个数N1、N2、…、Nn依次为8、9、18、29、91和210。
步骤3,随机生成最大粒径为d1=25mm的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1,随机生成第一个d1粒径的球:在步骤1绘制的颗粒垫层区域L=200mm内,先随机生成第一个d1粒径的球心坐标[x1,y1,0],其球心公式计算如下:
x1=(L-d1)t1+(-L+d1)/2 (2)
y1=(L-d1)t2+(-L+d1)/2 (3)
其中,t1、t2均为[0,1]间的均匀随机数。
注意:需使x1和y1均在[(-L+d1)/2,(L-d1)/2](即[-87.5,87.5])内,否则,重新生成球心坐标。
步骤32,划分边长为d1的正方形区域网格:如图4所示,作步骤31生成的d1=25mm粒径球的x向和y向四条切线,以d1=25mm粒径为边长向四周划分网格,网格的总数为也即将d1=25mm粒径球的周围每一个网格编号并计算每个网格中心点的坐标。
步骤33,随机生成第二个d1=25mm粒径的球:随机选取一个步骤32中的网格编号,在选取的网格内随机生成第二个d1粒径球的球心坐标,并使第二个d1粒径球的球心的x坐标或y坐标均在[(-L+d1)/2,(L-d1)/2](即[-87.5,87.5])内,且任意两球之间无重叠;否则重复步骤33。
步骤33中,生成的第二个d1粒径球的球心坐标[x2,y2]的计算公式为:
x2=d1t3+x-d1/2 (4)
y2=d1t4+y-d1/2 (5)
其中t3、t4均为[0,1]间的均匀随机数;x、y为所选取网格的中心点的x坐标和y坐标。
步骤33中每两个球心之间的距离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d为两个球心之间的距离;xi、yi分别为第i个球心的x坐标和y坐标;xi+1、yi+1分别为第i+1个球心的x坐标和y坐标。
步骤34,随机生成剩余d1=25mm粒径的球:重复步骤33,直至第N1个d1粒径的球全部随机生成。
步骤4,随机生成d2=22mm、d3=14mm、…、dn=3mm粒径的球:将步骤3中粒径d1的球依次更换为d2、d3、…、dn粒径的球,重复步骤31至步骤34,即可随机生成d2、d3、…、dn粒径的球。
其中,图5显示了d2=22mm粒径时的正方形区域网格剖分图;图6显示了d3=14mm粒径时的正方形区域网格剖分图。
步骤5,生成随机颗粒垫层:将N2个d2粒径的球沿z轴向上平移(d1-d2)/2,将N3个d3粒径的球沿z轴向上平移(d1-d3)/2,依此类推,将Nn个dn粒径的球沿z轴向上平移(d1-dn)/2,使d1、d2、…、dn粒径球的顶部均保持平齐。
本实施例中,具体为:将9个22mm粒径的球沿垂直于正方形区域所在平面向上平移1.5mm,将18个14mm粒径的球向上平移5.5mm,将29个10mm粒径的球向上平移7.5mm,将91个5mm粒径的球向上平移10mm,将210个3mm粒径的球向上平移11mm,所有粒径的球平齐效果如图1和图2所示。
步骤6,生成土工膜:在d1=25mm粒径球心所在平面正上方d1/2=12.5mm处,生成与边长为L=200mm的正方形区域大小相同的平面,将生成的平面沿z轴向上拖放h厚度,其中,h为土工膜厚度,优选为2mm,即得土工膜;随机颗粒垫层和土工膜共同构成三维仿真模型。
还包括步骤7,土工膜局部变形计算与破坏判定,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71,将三维仿真模型导入有限元计算软件:将步骤6形成的三维仿真模型导入有限元计算软件ADINA中,并对土工膜进行网格剖分,优选x方向剖分份数为50、y方向份数为50和z方向份数为4。
步骤72,添加三维仿真模型的材料信息:将步骤6中的土工膜设置为超弹性材料,优选弹性模量E为300MPa,泊松比υ为0.46,将垫层中随机圆球颗粒设置为刚体。
步骤73,三维仿真模型约束的施加:约束步骤6中土工膜三维仿真模型的四个侧面,在土工膜和垫层随机圆球颗粒之间设置接触关系。
步骤74,向土工膜施加上覆荷载:在土工膜上方施加竖直向下的均布荷载p,优选为100kPa。
步骤75,土工膜局部变形结果判定:在有限元软件ADINA中,完成三维仿真模型的计算,输出土工膜的变形和应变计算结果;土工膜的局部变形可通过应变大小衡量,若计算得到的最大应变大于设定允许值,优选为12%,表明土工膜已发生过大的局部变形,有出现破坏的隐患。
步骤75中,当计算得到的最大应变大于设定允许值时,通过调整土工膜上覆荷载大小、增加土工膜厚度或通过经验公式选择合理的垫层颗粒级配,以确保土工膜运行安全。
其中,垫层颗粒级配合理选择的经验公式如下:
式中,di为第i种粒径颗粒的粒径;pi为第i种粒径颗粒所占的质量百分比;dmax为垫层颗粒的最大粒径。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变换,这些等同变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随机颗粒垫层上土工膜局部变形三维仿真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绘制颗粒垫层区域:在xoy平面内绘制水平放置且边长为L的正方形,并以正方形的中心为原点,以过原点且平行于正方形相邻两边的直线为x轴和y轴,以过原点且垂直于x、y轴的直线为z轴,建立xyz坐标系;
步骤2,确定垫层区域中不同粒径圆球颗粒的个数,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确定圆球颗粒粒径和每种粒径所占质量百分比:颗粒垫层中的随机颗粒通过圆球模拟,根据垫层颗粒材料的级配曲线,获得不同圆球颗粒粒径和每种粒径所占的质量百分比;
步骤22,确定不同粒径圆球颗粒的个数:根据步骤21中确定的每种粒径所占质量百分比可求得不同粒径圆球颗粒的个数;假设不同圆球颗粒粒径从大到小依次为d1、d2、…、dn,每种粒径对应圆球的个数依次为N1、N2、…、Nn,则圆球个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Ni为第i种粒径颗粒对应圆球的个数;L为正方形的边长;pi为第i种粒径颗粒所占的质量百分比;di为第i种粒径颗粒的粒径;
步骤3,随机生成最大粒径为d1的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1,随机生成第一个d1粒径的球:在步骤1绘制的颗粒垫层区域内,先随机生成第一个d1粒径的球心坐标[x1,y1,0],并使x1和y1均在[(-L+d1)/2,(L-d1)/2]内,否则,重新生成球心坐标;
步骤33,随机生成第二个d1粒径的球:随机选取一个步骤32中的网格编号,在选取的网格内随机生成第二个d1粒径球的球心坐标,并使第二个d1粒径球的球心的x坐标或y坐标均在[(-L+d1)/2,(L-d1)/2]内,且任意两球之间无重叠;否则重复步骤33;
步骤34,随机生成剩余d1粒径的球:重复步骤33,直至第N1个d1粒径的球全部随机生成;
步骤4,随机生成d2、d3、…、dn粒径的球:将步骤3中粒径d1的球依次更换为d2、d3、…、dn粒径的球,重复步骤31至步骤34,即可随机生成d2、d3、…、dn粒径的球;
步骤5,生成随机颗粒垫层:将N2个d2粒径的球沿z轴向上平移(d1-d2)/2,将N3个d3粒径的球沿z轴向上平移(d1-d3)/2,依此类推,将Nn个dn粒径的球沿z轴向上平移(d1-dn)/2,使d1、d2、…、dn粒径球的顶部均保持平齐;
步骤6,生成土工膜:在d1粒径球心所在平面正上方d1/2处,生成与边长为L的正方形区域大小相同的平面,将生成的平面沿z轴向上拖放h厚度,其中,h为土工膜厚度,即得土工膜;随机颗粒垫层和土工膜共同构成三维仿真模型;
步骤7,土工膜局部变形计算与破坏判定,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71,将三维仿真模型导入有限元计算软件:将步骤6形成的三维仿真模型导入有限元计算软件ADINA中,并对土工膜进行网格剖分;
步骤72,添加三维仿真模型的材料信息:将步骤6中的土工膜设置为超弹性材料,将垫层中随机圆球颗粒设置为刚体;
步骤73,三维仿真模型约束的施加:约束步骤6中土工膜三维仿真模型的四个侧面,在土工膜和垫层随机圆球颗粒之间设置接触关系;
步骤74,向土工膜施加上覆荷载:在土工膜上方施加竖直向下的均布荷载p;
步骤75,土工膜局部变形结果判定:在有限元软件ADINA中,完成三维仿真模型的计算,输出土工膜的变形和应变计算结果;土工膜的局部变形可通过应变大小衡量,若计算得到的最大应变大于设定允许值,表明土工膜已发生过大的局部变形,有出现破坏的隐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机颗粒垫层上土工膜局部变形三维仿真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5中,当计算得到的土工膜最大应变大于设定允许值时,通过调整土工膜上覆荷载大小、增加土工膜厚度或改良颗粒粒径级配,来确保土工膜运行安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机颗粒垫层上土工膜局部变形三维仿真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1中,生成第一个d1粒径球的球心公式计算如下:
x1=(L-d1)t1+(-L+d1)/2 (2)
y1=(L-d1)t2+(-L+d1)/2 (3)
其中,t1、t2均为[0,1]间的均匀随机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随机颗粒垫层上土工膜局部变形三维仿真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3中,生成的第二个d1粒径球的球心坐标[x2,y2]的计算公式为:
x2=d1t3+x-d1/2 (4)
y2=d1t4+y-d1/2 (5)
其中t3、t4均为[0,1]间的均匀随机数;x、y分别为所选取网格的中心点的x坐标和y坐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3276143 | 2019-04-23 | ||
CN201910327614 | 2019-04-2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62934A CN110162934A (zh) | 2019-08-23 |
CN110162934B true CN110162934B (zh) | 2020-08-25 |
Family
ID=67637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58484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162934B (zh) | 2019-04-23 | 2019-07-01 | 随机颗粒垫层上土工膜局部变形三维仿真模型建立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16293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11890B (zh) * | 2021-01-19 | 2023-03-10 | 永发(河南)模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纸浆模塑包装产品的结构优化方法 |
CN112759376B (zh) * | 2021-02-05 | 2023-04-28 | 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开口多孔类球状外形的莫来石纤维支撑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21009A (zh) * | 2012-03-21 | 2012-08-01 | 武汉大学 | 模拟堆石体长期变形的试验方法 |
CN103604729A (zh) * | 2013-11-19 | 2014-02-26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颗粒随机分布的复合材料宏观有效性质的预测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69203B (zh) * | 2015-07-23 | 2017-12-22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有限变形下三维随机非均质材料的热弹性均化方法 |
CN106777807B (zh) * | 2017-01-13 | 2020-09-2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粉末冶金随机粒度分布3d有限元建模与仿真方法 |
CN107655760B (zh) * | 2017-09-28 | 2020-04-03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颗粒垫层上土工膜顶破模拟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
-
2019
- 2019-07-01 CN CN201910584840.XA patent/CN11016293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21009A (zh) * | 2012-03-21 | 2012-08-01 | 武汉大学 | 模拟堆石体长期变形的试验方法 |
CN103604729A (zh) * | 2013-11-19 | 2014-02-26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颗粒随机分布的复合材料宏观有效性质的预测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162934A (zh) | 2019-08-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162934B (zh) | 随机颗粒垫层上土工膜局部变形三维仿真模型建立方法 | |
CN107657661B (zh) | 一种平行金刚石砂轮表面形貌的三维建模方法 | |
Ye et al. | Numerical study on load transfer effect of Stiffened Deep Mixed column-supported embankment over soft soil | |
Wang et al. | Micro-mechanical analysis of soil–structure interface behavior under constant normal stiffness condition with DEM | |
Kad et al. |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of grain growth and Zener pinning | |
Ferellec et al. | Modelling of ballast–geogrid interaction using the discrete-element method | |
CN112380736B (zh) | 一种实现单颗粒破碎强度weibull分布精准控制的离散元模型构建方法 | |
CN107423462A (zh) | 工件考虑三维粗糙表面形貌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及系统 | |
CN106500633A (zh) | 一种平整度检测方法 | |
CN105095543B (zh) | 模拟大型设备吊装过程的方法和装置 | |
Luo et al. | Nuclear graphite wear properties and estimation of graphite dust production in HTR-10 | |
CN114510760B (zh) | 一种基于离散元的大孔隙混凝土抗压试件模型构建方法 | |
CN107330227A (zh) | 考虑膜效应的岩土体三轴试验的离散元建模及数值模拟方法 | |
CN115906256A (zh) | 一种水库滑坡涌浪数值模拟方法及系统 | |
CN107766623A (zh) | 一种沥青混合料数值模型随机生成方法 | |
Gabrieli et al. | Comparison of two DEM strategies for modelling cortical meshes | |
CN114398814A (zh) | 一种土石混合体随机细观结构模型的生成方法 | |
CN105701349B (zh) | 非均匀颗粒离散单元快速线性接触检测方法 | |
CN104827575A (zh) | 一种混凝土骨料二维随机投放的双向游走法 | |
CN107292100B (zh) | 一种岩石结构面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 | |
Xu et al. | Influence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ine sand layers on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coral reef sand | |
CN108760517A (zh) | 填砂路基的地基系数k30校正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 |
Wiącek et al. | Effective elastic properties and pressure distribution in bidisperse granular packings: DEM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 | |
Anastasaki et al. | Numerical modelling of armour layers with reference to Core-Loc units and their placement acceptance criteria | |
Zheng et al. | Investigating the role of earthquakes on the stability of dangerous rock masses and rockfall dynamic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