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59069A - 把手转轴组合件及所应用的锁具 - Google Patents

把手转轴组合件及所应用的锁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59069A
CN110159069A CN201910590579.4A CN201910590579A CN110159069A CN 110159069 A CN110159069 A CN 110159069A CN 201910590579 A CN201910590579 A CN 201910590579A CN 110159069 A CN110159069 A CN 1101590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radial
handle shaft
poke rod
jack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9057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旭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59057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59069A/zh
Publication of CN1101590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590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00Knobs or handles for wings; Knobs, handles, or press buttons for locks or latches on wings
    • E05B1/003Handles pivoted about a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w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5/00Other details of locks; Parts for engagement by bolts of fastening devic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7/00Accessories in connection with locks
    • E05B17/0004Lock assembling or manufactur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3/00Fastening knobs or handles to lock or latch 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把手转轴组合件,包括把手转轴,把手转轴与供手握持的手握部连接用于传递手握部的旋转开门动力;其特征在于,把手转轴包括前后布置的外轴、中间轴,把手转轴中还设置有拨动杆,外轴与手握部连接,中间轴可拆卸地连接在外轴上,沿外轴和中间轴的中心轴线分别设置有中央通孔,拨动杆沿中央通孔穿过外轴延伸到中间轴中;有益技术效果在于由于径向突起用于在其从外轴前通孔穿过的避让槽后旋转一定角度从而利用径向隔离壁轴向限定拨动杆向前方轴向移动的最大行程,这样在径向突起与径向隔离壁的协同作用下拨动杆被初步轴向限位于把手转轴上,拨动杆不能随意被向上抽离把手转轴,但又不阻碍拨动杆的向后方轴向移动,可见拨动杆的安装操作非常简单、便捷。

Description

把手转轴组合件及所应用的锁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把手转轴组合件,所述把手转轴组合件用于传递旋转开门动力,本发明还设置应用所述把手转轴组合件的锁具。
背景技术
家家户户的门扇上都安装有锁具,通过锁具防止盗窃者随意进入室内盗取财物。随着门锁防盗技术的成熟,盗窃者意图单纯从门外破坏锁芯、外面板、外把手等手段实现开锁是非常困难的。现在,盗窃者又发展到在门外设法开启门内把手的方式来开启锁具,例如从门上的猫眼孔或门上、下檐的缝隙通过带有弯钩的铁线压下室内的内把手实现开启锁具的目的,有的甚至砸烂防盗门的玻璃,用手伸进门内开启门内的把手而开锁。针对上述的偷盗手段,目前有少量锁具在门内把手上配置有按钮,通过所述按钮控制门内把手的旋转,从而限制所述门内把手的开锁操作。例如在专利201910116520.1中公开的防猫眼的门锁机构。包括后把手11、与所述后把手11相互盖合的把手盖12、防猫眼按钮13以及复位弹簧14。所述后把手11包括握持部111和旋转部112,所述旋转部112上设有容纳槽113,在所述防猫眼按钮13上套设有防刮套15。可轴向移动地设置在容纳槽113内,复位弹簧14的一端抵接防猫眼按钮13的内端,另一端抵接容纳槽113的底部。还包括有把手盖12,当把所述手盖12与所述后把手11相互盖合后,所述防猫眼按钮13活动卡设在容纳槽113内。为了防止所述防猫眼按钮13轴向向上移动脱离所述后把手11,在所述防猫眼按钮13的外壁上设置有环形止位部133,所述防刮套15上设置有环形限位部151,当所述环形限位部与所述环形止位部133相互抵接后,所述环形限位部151限制所述环形止位部133继续向外移动。按动防猫眼按钮13时,所述防猫眼按钮13可在所述容纳槽113内伸缩活动。
发明内容
专利201910116520.1中公开的把手旋转部上采用的是较为常见的按钮定位结构,通过所述环形限位部与所述环形止位部的配合限制所述防猫眼按钮的最大向上移动行程。而本发明提出一种把手转轴组合件,所述把手转轴组合件中应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按钮定位结构。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把手转轴,包括把手转轴,所述把手转轴与供手握持的手握部连接用于传递所述手握部的旋转开门动力;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转轴包括前后布置的外轴、中间轴,所述把手转轴中还设置有拨动杆,所述外轴与所述手握部连接,所述中间轴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外轴上,沿所述外轴和中间轴的中心轴线分别设置有中央通孔,所述拨动杆沿所述中央通孔穿过所述外轴延伸到所述中间轴中;所述外轴的中央通孔包括前后依次布置的外轴前通孔、隔离壁孔和外轴后通孔,其中所述外轴前通孔与外轴后通孔之间具有径向隔离壁,所述隔离壁孔布置在所述径向隔离壁上,所述隔离壁孔的内径小于所述外轴前通孔或所述外轴后通孔的内径;所述拨动杆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径向凸出的径向突起,在所述径向隔离壁上不仅设置有能够让所述拨动杆穿过的隔离壁孔,而且也设置有让所述径向突起穿过的避让槽,所述径向突起用于在其从所述外轴前通孔穿过的所述避让槽后旋转一定角度从而利用所述径向隔离壁轴向限定所述拨动杆向前方轴向移动的最大行程;所述拨动杆包括位于其前端部的柄部,在所述拨动杆上设置有拨杆弹簧,所述拨杆弹簧套装在所述拨动杆上并布置在所述径向隔离壁与所述柄部之间;所述柄部可轴向移动地布置在所述外轴前通孔中并从所述外轴前通孔中冒出来从而暴露于所述手握部上从而可以为从所述手握部的外面顶压所述拨动杆提供条件。
其中,所述中间轴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外轴上,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中间轴与所述外轴之间是分体式结构,这样,便利了所述径向隔离壁、所述隔离壁孔、避让槽、中央通孔的加工。
其中,所述拨杆弹簧套装在所述拨动杆上并布置在所述径向隔离壁与所述柄部之间,这样,当向下顶压所述拨动杆,所述柄部可压缩所述拨杆弹簧收缩变形储能,当消除向下顶压力而释放所述柄部后,所述拨杆弹簧伸展变形而反向顶推所述柄部轴向上移。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由于所述径向突起用于在其从所述外轴前通孔穿过的所述避让槽后旋转一定角度从而利用所述径向隔离壁轴向限定所述拨动杆向前方轴向移动的最大行程,这样,在所述径向突起与所述径向隔离壁的协同作用下,所述拨动杆被初步轴向限位于所述把手转轴上,所述拨动杆不能随意被向上抽离所述把手转轴,但又不阻碍所述拨动杆的向后方轴向移动,可见所述拨动杆的安装操作非常简单、便捷。
为了实现所述中间轴与所述外轴之间的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可以是,所述中间轴的前端部插入到所述外轴后通孔中,它们之间通过花键结构实现径向定位并另外通过设置在径向上的螺丝连接定位。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既可以把所述中间轴的前端部与所述外轴径向定位一起,还可以轴向定位一起。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可以是,所述中间轴上还设置有一圈台阶,所述台阶用于定义所述中间轴的前端部插入到所述外轴后通孔中的深度。
为了实现对所述拨动杆进行径向定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中间轴上的中央通孔的形状设置为与所述隔离壁孔和避让槽组合而成的孔形状大致相同,所述中间轴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外轴上的结构用于通过选择与所述外轴之间的连接角度定义出所述中间轴上的中央通孔相对于所述径向隔离壁上的避让槽的角度,所述中间轴上的中央通孔用于确定所述拨动杆上的径向突起保持在不会落入到所述径向隔离壁上的避让槽中的角度。
其中,所述中间轴上的中央通孔的形状设置为与所述隔离壁孔和避让槽组合而成的孔形状大致相同,该特征定义了,所述中间轴上的中央通孔同样具有能够让所述拨动杆穿过的避让孔部以及具有能够让所述径向突起穿过的避让孔部。所述中间轴上的中央通孔与所述隔离壁孔和避让槽组合而成的孔的外形轮廓相同或具有细微差异只要不阻碍让所述拨动杆和所述径向突起穿过即可。
其中,所述中间轴上的中央通孔用于确定所述拨动杆上的径向突起保持在不会落入到所述径向隔离壁上的避让槽中的角度,例如可以是30°、60°等,这样,所述中间轴上的中央通孔对所述拨动杆起到径向定位的作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外轴前通孔的孔壁与所述柄部外侧面设置为花键配合结构,所述花键配合结构引导所述柄部轴向移动,但它们所定义的所述径向突起所处的角度与所述中间轴上的中央通孔所定义的所述径向突起所处的角度相同。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外轴前通孔的孔壁与所述柄部外侧之间设置有轴向前凸筋以及与所述轴向前凸筋适配的轴向前凹槽,所述轴向前凸筋配合在所述轴向前凹槽中引导所述柄部轴向移动,但它们所定义的所述径向突起所处的位置与所述中间轴上的中央通孔所定义的所述径向突起所处的位置相同。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中间轴后端部还设置有方铁孔,所述方铁孔用于接纳驱动锁体工作的方铁。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中间轴上设置有径向方向布置的径向孔,在所述径向孔中布置有离合元件和离合弹簧,所述离合弹簧用于驱动所述离合元件的头部保持伸出所述径向孔;所述径向孔与所述中央通孔贯通从而让所述拨动杆的后端能够伸入到所述径向孔,所述拨动杆用于传递所述手握部外部的推力并在其后端部向后轴向移动时能够驱动所述离合元件的头部向所述径向孔中缩回。
其中,为了使所述离合弹簧能够驱动所述离合元件的头部保持伸出状态,可以选择让所述离合弹簧的一端顶压在所述径向孔的孔底壁上,另一端顶压在所述离合元件上;又或者选择把所述离合元件设置为两个离合片,所述离合弹簧顶压于两个所述离合片之间。具体设置方案有多种,在此不作一一论述。
其中,为了实现所述拨动杆的后端部向后轴向移动时能够驱动所述离合元件的头部向所述径向孔中缩回,可以选择在所述拨动杆与所述离合元件之间设置动力换向机构,例如在所述离合元件上设置轴向延伸的导向斜面,所述拨动杆的后端部顶推到所述导向斜面上引导所述离合元件的头部向所述径向孔中缩回;或者在所述拨动杆的后端部与所述离合元件之间铰接有一个活动臂体,当所述拨动杆向后轴向移动时,通过所述活动臂体驱动所述离合元件的头部向所述径向孔中缩回。所述动力换向机构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在此不作一一论述。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离合元件和所述离合弹簧借助所述径向孔巧妙地安装到所述把手转轴中,充分利用了所述把手转轴的内部空间,减少了所述把手转轴的外部空间的占用,并能够在所述离合元件的头部伸出所述径向孔的状态下,利用所述离合元件对所述把手转轴进行径向或轴向的限位,而又能通过所述拨动杆驱动所述离合元件的头部向所述径向孔中缩回而解除对所述把手转轴的限制。
为了实现所述拨动杆向后轴向移动时能够驱动所述离合元件的头部向所述径向孔中缩回,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拨动杆的后端头部呈锥形从而具有锥形端部,所述锥形端部具有锥尖;所述离合元件上设置有结合孔,当所述离合元件的头部伸出所述径向孔时,所述结合孔的中心偏离所述拨动杆的轴向中心但所述拨动杆的后端锥尖仍然保持在所述结合孔中;所述锥形端部用于在所述离合元件的头部伸出所述径向孔时能够伸入到所述离合元件的结合孔中牵引所述离合元件的头部向所述径向孔中缩回。
其中,所述结合孔的中心偏离所述拨动杆的轴向中心但所述拨动杆的后端锥尖仍然保持在所述结合孔中。这样,通过所述拨动杆可防止所述离合元件完全脱离所述径向孔,可见借助所述拨动杆还可以对所述离合元件进行限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拨动杆的后端部横截面呈扁平状。
除此之外,本发明提出一种应用所述把手转轴的锁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把手转轴,所述锁具还包括锁面板、锁体,所述锁面板用于安装到门扇的外侧面上,所述锁面板上设置有面板孔,所述把手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面板孔中;所述锁体包括有锁舌,所述锁体用于安装到门扇中并通过所述锁舌锁闭门扇,所述把手转轴用于驱动所述锁体中的锁舌伸缩移动;在所述锁面板的内侧设置有能够接纳所述离合元件头部的缺口部位,当所述离合元件头部伸出所述径向孔插入到所述缺口部位后,它们配合用于限制所述把手转轴不能转动,所述拨动杆用于在其向后方轴向移动时能够驱动所述离合元件头部退出所述缺口部位从而让所述把手转轴能够转动。
其中,所述把手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面板孔中,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把手转轴可以是直接穿设于所述面板孔中,或者在所述面板孔中设置有轴承等转动支撑件,所述把手转轴直接穿设于所述轴承的轴承孔内而转动设置在所述面板孔中。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锁面板的内侧还设置有电动驱动器,所述电动离合驱动器包括力矩输出臂,所述力矩输出臂向所述离合元件延伸,所述电动离合驱动器用于当其动作而所述力矩输出臂伸出时能够推动所述离合元件离开所述缺口部位从而让所述把手转轴可以旋转,所述电动离合驱动器还用于当其动作而所述力矩输出臂收回时所述离合元件复位进入所述缺口部位从而所述把手转轴不能旋转。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锁具不仅可以通过所述拨动杆手动控制所述离合元件的移动,还可以通过所述电动驱动器自动控制所述离合元件的移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锁面板的内侧设置有环绕所述面板孔的凸起边,所述缺口部位设置在所述凸起边上。其中,所述凸起边与所述锁面板之间可以是一体式构造亦可以是分体式构造。
为了能够让径向旋转后的把手自动复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锁面板内侧的定位角码和门把手复位驱动器,所述定位角码连接在所述中间轴的后端,所述定位角码顶靠在所述门把手复位驱动器上,所述门把手复位驱动器用于通过所述定位角码向所述把手转轴提供正反旋转复位的动力。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当向所述手握部施加扭转力矩时,可驱动所述手握部与所述把手转轴一起旋转一定角度。当所述扭转力矩消除后,所述把手转轴可利用所述门把手复位驱动器通过所述定位角码传递过来的动力转动复位,进而也带动所述手握部转动复位。
至于所述门把手复位驱动器,进一步的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所述门把手复位驱动器包括一对羊角片,所述羊角片具有羊角片中心孔和沿径向伸出的羊角,在所述锁面板的内侧还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位于所述凸起边的侧边但与之间隔一定距离,一对所述羊角片通过其羊角片中心孔前后活动套装在所述把手转轴的后端,一对所述羊角片的羊角分置在所述固定柱的两边,并且还设置有能够让所述羊角片旋转复位的羊角弹簧;所述定位角码具有角码中心孔,所述定位角码通过所述角码中心孔套装在所述把手转轴的后端并可拆卸地连接起来;在所述定位角码上并离所述角码中心孔一定径向距离的外周边上设置有轴向延伸的传动柱,所述传动柱伸入到一对所述羊角片的两个羊角所定义的夹角空间,一对所述羊角片用于借助于所述羊角弹簧的驱动力通过所述定位角码为所述把手转轴提供正反旋转复位的动力。
其中,所述羊角可以是一对沿径向伸出的突出体,一对所述突出体在径向方向上相互间隔布置从而在它们之间形成有夹角;又或者所述羊角是一个沿径向伸的突出体,所述突出体在径向方向连续延伸而具有扇形面积。
其中,一对所述羊角片的羊角分置在所述固定柱的两边,这样,利用所述固定柱与所述羊角的配合限制所述羊角片的旋转角度。其次,利用一对所述羊角片为实现把手的换向提供技术基础。
其中,所述传动柱可以一体成形于所述定位角码上,或与所述定位角码之间为分体式结构并固定安装到所述定位角码上。这样,所述传动柱可随所述定位角码的旋转而旋转。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当所述把手转轴正向旋转时,所述定位角码随之正向旋转并驱动所述传动柱拨动其中一个所述羊角片正向旋转,所述其中一个羊角片牵引所述羊角弹簧拉伸或压缩变形储能,当消除施加于所述把手转轴上的扭转力矩时,所述羊角弹簧复原释放势能而通过所述其中一个羊角片驱动所述传动柱带动所述定位角码反向旋转,从而带动所述把手转轴反向旋转复位。而当所述把手转轴反向旋转时,所述传动柱则拨动另一个所述羊角片反向旋转,从而同样可以借助所述羊角弹簧的驱动力通过所述定位角码为所述把手转轴提供正向旋转复位的动力。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中间轴后端设置有卡槽,还包括卡簧,所述卡簧卡接在所述卡槽上;所述定位角码和一对所述羊角片被限制在所述卡簧与所述凸起边之间。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借助所述卡簧与所述凸起边轴向定位所述定位角码和一对所述羊角片。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中间轴上具有一圈外径大于所述面板孔内径的台阶,所述台阶用于确定所述把手转轴后端从所述锁面板的外侧插入到所述面板孔中的深度,所述台阶还用于与所述羊角片配合限制所述中间轴在所述锁面板上的轴向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锁具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锁具100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了锁体3和外门把手2a;
图3是所述内门把手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沿图3箭头T1所指方向观察所述手握部主体211与所述外轴4的组合体所得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沿图3箭头T2所指方向观察所述中间轴5所得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B-B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中D-D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所述离合元件7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是采用另一种实施方案的所述离合元件7'与所述拨动杆6'的驱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所述锁内面板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所述锁内面板1与所述内门把手2组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组合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了方铁31;
图14是一对所述羊角片(8、8a)、所述传动柱92与所述定位角码9与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5是采用另一种实施方案的羊角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具有把手离合结构的锁具100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为锁具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述锁具100包括锁外面板1a,锁内面板1,锁体3,供手握持的外门把手2a、内门把手2。所述锁体3包括有锁舌(图中未画出),所述锁体3用于安装到门扇中并通过所述锁舌锁闭门扇。所述锁外面板1a用于安装到门扇的朝向室外的外侧面上,所述外门把手2a转动安装到所述锁外面板1a上,所述外门把手2a上设置有轴向布置的方铁孔(图1中被方铁31遮挡而未予以标记)从而能够连接驱动所述锁体3中的锁舌伸缩移动的方铁31。所述锁内面板1用于安装到门扇的朝向室内的外侧面上,所述锁内面板1上设置有面板孔10。所述内门把手2包括便于手握持的手握部21和把手转轴组合件,所述把手转轴组合件包括有把手转轴22,所述把手转轴22与所述手握部21连接用于传递所述手握部21的旋转开门动力。所述把手转轴22借助于所述面板孔10转动设置在所述锁内面板1上。所述把手转轴22后端设置有轴向布置的方铁孔52从而能够连接所述方铁31,所述把手转轴22通过所述方铁31驱动所述锁体3中的锁舌伸缩移动。
如图2所示,在所述内门把手2的把手转轴22上设置有轴向布置的设置有中央通孔,所述中央通孔中布置有拨动杆6。所述拨动杆6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径向凸出的径向突起61,在所述拨动杆6的前端部设置有柄部62,在所述拨动杆6上穿套有拨杆弹簧63,所述拨杆弹簧63用于驱动所述拨动杆6向前方轴向移动而自动复位,所述拨动杆6的后端部横截面呈扁平状。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手握部21包括有手握部主体211和手握部盖体212。所述把手转轴22连接所述手握部主体211。所述把手转轴22包括前后布置的外轴4和中间轴5,所述外轴4与所述手握部主体211连接,所述中间轴5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外轴4上。其中,沿所述外轴4和中间轴5的中心轴线分别设置有中央通孔(40、50)。所述外轴4的中央通孔40包括前后依次布置的外轴前通孔41、隔离壁孔421和外轴后通孔43,其中所述外轴前通孔41与外轴后通孔43之间具有径向隔离壁42,在所述径向隔离壁42上不仅设置有能够让所述拨动杆6穿过的隔离壁孔421,而且也设置有让所述径向突起61穿过的避让槽422,所述隔离壁孔421的内径小于所述外轴前通孔41和所述外轴后通孔43的内径。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所述隔离壁孔421的内径小于所述外轴前通孔41并与所述外轴后通孔43的内径相当,或所述隔离壁孔421的内径小于所述外轴后通孔43并与所述外轴前通孔41的内径相当。安装时,所述拨动杆6上的径向突起61从所述外轴前通孔41出发穿过所述避让槽422后进入到所述外轴后通孔43后旋转一定角度从而利用所述径向隔离壁42轴向限定所述拨动杆6向前方轴向移动的最大行程,所述拨杆弹簧63布置在所述外轴前通孔41中并布置在所述径向隔离壁42与所述柄部62之间。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中间轴5上的中央通孔50的形状设置为与所述隔离壁孔421和避让槽422组合而成的孔形状相同,这样,所述中间轴5上的中央通孔50不仅能够让所述拨动杆6穿过,而且也让所述径向突起61穿过。所述中间轴5的前端部的外径小于所述外轴后通孔43,所述中间轴5上还设置有一圈外径大于所述面板孔10内径的台阶51,所述台阶51用于确定所述把手转轴22后端从所述锁内面板1的外侧插入到所述面板孔10中的深度,以及用于定义所述中间轴5的前端部插入到所述外轴后通孔43中的深度。所述中间轴5的前端部插入到所述外轴后通孔43中,它们之间通过花键结构(44、54)实现拆卸连接以及它们之间的径向定位,所述中间轴5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外轴4上的结构用于通过选择与所述外轴4之间的连接角度定义出所述中间轴5上的中央通孔50相对于所述径向隔离壁42上的避让槽422的角度Q,所述中间轴5上的中央通孔50用于确定所述拨动杆6上的径向突起61保持在不会落入到所述径向隔离壁42上的避让槽422中的角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间轴5上的中央通孔50相对于所述径向隔离壁42上的避让槽422的角度Q为90°。这样安装时,所述拨动杆6沿所述中央通孔(40、50)穿过所述外轴4延伸到所述中间轴5中,所述中间轴5上的中央通孔50限定了所述径向突起61的径向位置,使其不能随意旋转而使所述径向突起61会落入到所述径向隔离壁42上的避让槽422中而从所述把手转轴22中脱落下来。在所述中间轴5的前端部和所述外轴后通孔43的孔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径向布置的螺纹连接孔(55、430),径向布置的螺丝穿过所述螺纹连接孔(55、430)把所述中间轴5和外轴4连接定位。这样可以把所述中间轴5的前端部与所述外轴4径向以及轴向定位一起。
如图3和图8所示,所述手握部盖体212上设置有对应于所述外轴前通孔41的避让孔2120,所述柄部62可轴向移动地布置在所述外轴前通孔41中并从所述避让孔2120中冒出来从而暴露于所述手握部21,如此所述拨动杆6的前端部延伸出所述把手转轴22并暴露于所述手握部21上从而可以为从所述手握部21的外面顶压所述拨动杆6提供条件。所述外轴前通孔41的孔壁与所述柄部62外侧面设置为花键配合结构,所述花键配合结构引导所述柄部62轴向移动,但它们所定义的所述径向突起61所处的角度与所述中间轴5上的中央通孔50所定义的所述径向突起61所处的角度相同。即所述外轴前通孔41的孔壁上设置有轴向前凸筋411,所述柄部62外侧设置有与所述轴向前凸筋411适配的轴向前凹槽621,所述轴向前凸筋411配合在所述轴向前凹槽621中引导所述柄部62轴向移动,但它们所定义的所述径向突起61所处的位置与所述中间轴5上的中央通孔50所定义的所述径向突起61所处的位置相同。
如图2和图7所示,所述中间轴5后端部还设置有所述方铁孔52,所述方铁孔52用于接纳驱动锁体3工作的方铁31。在所述中间轴5上设置有径向方向布置的径向孔53,所述径向孔53布置在所述方铁孔52与所述中间轴5上的中央通孔50之间,所述径向孔53与所述中央通孔50贯通。所述方铁孔52通过所述径向孔53与所述中间轴5上的中央通孔50连通。在所述径向孔53中布置有离合元件7和离合弹簧(70、70a),所述离合元件7与所述径向孔53之间间隙配合,所述离合弹簧(70、70a)用于驱动所述离合元件7的头部保持伸出所述径向孔53。所述径向孔53与所述中央通孔50贯通从而让所述拨动杆6的后端能够伸入到所述径向孔53,所述拨动杆6用于传递外部的推力并在其后端部向后轴向移动时能够驱动所述离合元件7的头部向所述径向孔53中缩回。所述离合元件7、离合弹簧(70、70a)、所述拨动杆6与所述内门把手2组成离合器。
如图2和图9所示,所述离合元件7包括相对叠合的第一离合片71和第二离合片71a,所述离合弹簧包括第一离合弹簧70和第二离合弹簧70a,所述第一离合片71呈片状的长方体型,所述第一离合片7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凹槽710,在靠近所述第一凹槽710的中央区域位置设置有能够隔断所述第一凹槽710的第一中间横隔板711,在所述第一凹槽710的一个端部位置设置有第一端部壁体712,所述第一凹槽710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离合片71的长边并位于所述第一离合片71内侧的两条长边之间的中间位置,在所述第一凹槽710的中间区域设置有第一结合孔713,所述第一结合孔713是通孔并且布置在所述第一中间横隔板711与第一端部壁体712之间;所述第二离合片71a呈片状的长方体型,所述第二离合片71a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凹槽710a,在靠近所述第二凹槽710a的中央区域位置设置有能够隔断所述第二凹槽710a的第二中间横隔板711a,在所述第二凹槽710a的一个端部位置设置有第二端部壁体712a,所述第二凹槽710a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离合片71a的长边并位于所述第二离合片71a内侧的两条长边之间的中间位置,在所述第二凹槽710a的中间区域设置有第二结合孔713a,所述第二结合孔713a是通孔并且布置在所述第二中间横隔板711a与第二端部壁体712a之间;所述第二离合片71a与所述第一离合片71相对叠合但以相反方向布置,所述第一离合弹簧70被夹持在所述第一凹槽710与所述第二凹槽710a之间并且其两端被限制在所述第一中间横隔板711与所述第二端部壁体712a之间,所述第二离合弹簧70a被夹持在所述第一凹槽710与所述第二凹槽710a之间并且其两端被限制在所述第二中间横隔板711a与所述第一端部壁体712之间,在所述第一离合弹簧70和第二离合弹簧70a的自由驱动状态下第一离合片71和第二离合片71a之间相对滑动到上下错位的位置。在自由状态下所述第一离合片71的头部和第二离合片71a的头部分别保持伸出所述把手转轴22。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所述第一离合片71与所述第二离合片71a具有凹槽、中间横隔板和端部壁体如此的构造体,所述构造体首先可强化所述第一离合片71与所述第二离合片71a的结构强度,有利于它们配置为薄壁体结构从而可以减少所述第一离合片71与所述第二离合片71a的体积进而减少它们所需要的安装空间。另外,还能够便捷并巧妙地把所述第一离合弹簧70和第二离合弹簧70a容置于它们之间,这样的安装方式不仅有利于减少所述离合元件7和离合弹簧(70、70a)的整体体积,还赋予所述第一离合片71与所述第二离合片71a能够沿其长度方向相对滑动而调整它们的整体总长度的长度调整特性。其次,所述离合元件7和所述离合弹簧(70、70a)借助所述径向孔53巧妙地安装到所述把手转轴22上,充分利用所述把手转轴22的内部空间,减少对所述把手转轴22外部安装空间的占用,并能够在所述第一离合片71的头部和第二离合片71a的头部分别伸出所述把手转轴22的状态下,利用所述第一离合片71和第二离合片71a对所述把手转轴22进行径向或轴向的限位,而又能通过调整所述第一离合片71和第二离合片71a的整体总长度而解除对所述把手转轴22的限制。
如图2所示,所述拨动杆6的后端头部呈锥形从而具有锥形端部64,所述锥形端部64具有锥尖641。所述拨动杆6的锥形端部64呈扁平状,所述第一结合孔713和第二结合孔713a呈与所述拨动杆6的锥形端部64适配的长条状。所述拨动杆6用于传递外部推力伸入到所述第一结合孔713和第二结合孔713a中从而能够驱动所述离合元件7的两端头部向所述径向孔53中缩回。具体说,当所述拨动杆6向后轴向移动时,所述锥形端部64的倾斜面642与所述第一结合孔713的右孔侧壁,在本实施例中即所述第一中间横隔板711结合牵引所述第一离合片71的头部完全或部分地向所述径向孔53中缩回。同样,当所述第二离合片71a的头部伸出所述径向孔53时,所述第二结合孔713a的中心也是偏离所述拨动杆6的轴向中心的。当所述拨动杆6向后轴向移动时同样可以牵引所述第二离合片71a的头部完全或部分地向所述径向孔53中缩回。当所述拨动杆6在所述拨杆弹簧63的顶推作用下向前方轴向移动而其所述锥形端部64逐渐退出所述第一结合孔713和第二结合孔713a时,所述离合元件7的头部在所述离合弹簧(70、70a)的驱动下复位伸出所述径向孔53,所述第一结合孔713和第二结合孔713a的中心偏离所述拨动杆6的轴向中心但所述拨动杆6的后端锥尖641仍然保持在所述第一结合孔713和第二结合孔713a中。由此可见,通过控制所述拨动杆6的轴向前后移动可操控所述离合元件7的伸缩移动。另外,还可以通过所述拨动杆6的后端锥尖641保持在所述第一结合孔713和第二结合孔713a中的结构,阻止所述第一离合片71与所述第二离合片71a过度相对滑动而完全脱离所述把手转轴22,所述拨动杆6对所述第一离合片71与所述第二离合片71a还可以起到径向限位的作用。
如图11所示,在所述锁内面板1的内侧还设置有环绕所述面板孔10的凸起边11,所述凸起边11与所述锁内面板1之间为一体式构造,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边11与所述锁内面板1之间亦可以是分体式构造。在所述凸起边11上设置有能够接纳所述离合元件7头部的缺口部位110,当所述离合元件7处于自由状态时其头部伸出而插入到所述缺口部位110后,所述离合元件7头部与形成所述缺口部位110的侧竖立壁面111配合用于限制所述把手转轴22不能转动;当所述拨动杆6向后轴向移动时能够驱动所述离合元件7的头部退出所述缺口部位110从而让所述把手转轴22能够转动。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所述离合元件7头部与形成所述缺口部位110的侧竖立壁面111配合可限制所述把手转轴22不能转动,所述缺口部位110的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其设置在所述凸起边11上的结构有利于进一步简化所述锁具100的离合结构。另外由于所述第一离合片71的头部和第二离合片71a的头部都能分别伸出所述把手转轴22与所述缺口部位110配合限制所述把手转轴22的转动,如此能够在所述手握部21带着所述把手转轴22旋转180°换向后仍然能够通过所述第一离合片71的头部或第二离合片71a的头部与所述缺口部位110配合限制所述把手转轴22的转动。所述离合元件7包括所述第一离合片71和第二离合片71a的双离合片结构为实现所述把手换向前、后的径向定位提供可行的技术基础。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侧竖立壁面还可以设置在其他构造体上,例如竖立柱,竖立壁等,这样当所述离合元件处于自由状态时其头部伸出结合在所述侧竖立壁面的侧边,所述侧竖立壁面用于在一个旋转方向上限制住所述离合元件头部从而让所述把手转轴不能沿所述一个旋转方向转动。
为了能够通过拨动杆驱动所述离合元件的头部向所述径向孔中缩回,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采用如图10所示的结构。离合元件7'为一个方块,在所述离合元件7'与径向孔53'的孔底壁之间设置有离合弹簧70',所述离合弹簧70'用于驱动所述离合元件7'的头部保持伸出所述径向孔53'。在所述离合元件7'上设置轴向延伸的导向斜面713'。当拨动杆6'向后轴向移动时,能够通过其后端部64'顶靠所述导向斜面713'上驱动所述离合元件7'的头部向所述径向孔53中缩回。
如图2和图12所示,在所述锁内面板1的内侧还设置有电动驱动器200,所述电动驱动器200包括力矩输出臂201,所述力矩输出臂201向所述离合元件7延伸,所述电动驱动器200用于当其动作而所述力矩输出臂201伸出时能够推动所述离合元件7离开所述缺口部位110从而让所述把手转轴22可以旋转,所述电动驱动器200还用于当其动作而所述力矩输出臂201收回时所述离合元件7复位进入所述缺口部位110从而所述把手转轴22不能旋转。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锁具100不仅可以通过所述拨动杆6手动控制所述离合元件7的移动,还可以通过所述电动驱动器200自动控制所述离合元件7的移动。由于所述外门把手2a与所述内门把手2通过所述方铁31连接一起,当所述内门把手2被锁定而不能旋转时,所述外门把手2a也不能旋转。为了能够让站在门外的人员能够通过旋转所述外门把手2a实现开锁,进一步的,在所述锁内面板1的内侧设置中央控制器(图中未画出),在所述锁外面板1a的外侧设置开门信号拾取单元(图中未画出),所述开门信号拾取单元(图中未画出)可以为指纹信息采集器、ic卡信号采集器等等。所述开门信号拾取单元确认属于正确的开门信号后反馈给所述中央控制器,所述中央控制器再控制所述电动驱动器200动作。如此站在门外的人员可通过输入正确的开门信号解除所述内门把手2的锁定从而解除所述外门把手2a的锁定。
为了能够让径向旋转后的内门把手2自动复位,如图11、图12、图13和图14所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锁内面板1内侧的定位角码9和门把手复位驱动器。所述定位角码9连接在所述把手转轴22的后端,所述定位角码9顶靠在所述门把手复位驱动器上。所述门把手复位驱动器用于通过所述定位角码9向所述把手转轴22提供正反旋转复位的动力。所述门把手复位驱动器包括一对羊角片(8、8a)和能够让所述羊角片(8、8a)旋转复位的羊角弹簧(84、84a)。所述羊角片8与羊角片8a的结构相同 ,下面以所述羊角片8的结构为例作解释。所述羊角片8具有羊角片中心孔80和沿径向伸出的羊角81,所述羊角8是一对沿径向伸出的突出体(82、83),一对所述突出体(82、83)在径向方向上相互间隔布置从而在它们之间形成有夹角。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15所示,所述羊角81'还可以是一个沿径向伸的突出体,所述突出体在径向方向连续延伸而具有扇形面积。在所述锁内面板1的内侧还设置有固定柱12,所述固定柱12位于所述凸起边11的侧边但与之间隔一定距离。一对所述羊角片(8、8a)通过其羊角片中心孔(80、80a)前后活动套装在所述把手转轴22的后端,一对所述羊角片(8、8a)的羊角(81、81a)分置在所述固定柱12的两边。在所述锁内面板1的内侧还设置有弹簧定位柱(13、13a),所述羊角弹簧84连接于所述突出体82与所述弹簧定位柱13之间,所述羊角弹簧84a连接于所述突出体82a与所述弹簧定位柱13a之间。所述定位角码9具有角码中心孔90,在所述角码中心孔90在内孔壁上设置有一对相向延伸的卡臂(93、93a)。在所述把手转轴22的后端设置有一对裂口槽(55、55a)。所述定位角码9通过所述角码中心孔90套装在所述把手转轴22的后端并可拆卸地连接起来,所述卡臂(93、93a)分别卡接在所述裂口槽(55、55a)内。在所述定位角码9上并离所述角码中心孔90一定径向距离的外周边上设置一对对称布置在连接孔(91、91a),在所述连接孔91上连接有轴延伸的传动柱9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柱92为螺钉。所述传动柱92伸入到一对所述羊角片(8、8a)的两个羊角(81、81a)所定义的夹角空间,一对所述羊角片(8、8a)用于借助于所述羊角弹簧(84、84a)的驱动力通过所述定位角码9为所述把手转轴22提供正反旋转复位的动力。当所述把手转轴22正向(图14中箭头所指方向)旋转时,所述定位角码9随之正向旋转并驱动所述传动柱92拨动所述羊角片8正向旋转,所述羊角片8牵引所述羊角弹簧84拉伸变形储能,当消除施加于所述把手转轴22上的扭转力矩时,所述羊角弹簧84复原释放势能而通过所述羊角片8驱动所述传动柱92带动所述定位角码9反向旋转,从而带动所述把手转轴22反向旋转复位。而当所述把手转轴22反向旋转时,所述传动柱92则拨动所述羊角片8a反向旋转,从而同样可以借助所述羊角弹簧84a的驱动力通过所述定位角码9为所述把手转轴22提供正向旋转复位的动力。当需要更换所述内门把手2的方向时,拆卸下所述传动柱92后旋转所述内门把手2,所述手握部21从右侧转换到左侧,此时所述连接孔91a位于一对所述羊角片(8、8a)的两个羊角(81、81a)所定义的夹角空间的上方,把所述传动柱92连接到连接孔91a上重新伸入到一对所述羊角片(8、8a)的两个羊角(81、81a)所定义的夹角空间即可。
如图13所示,在所述把手转轴22后端设置有卡槽54,还包括卡簧32,所述卡簧32卡接在所述卡槽54上;一对所述羊角片(8、8a)中其中的羊角片8搁置在所述凸起边11上,所述定位角码9和一对所述羊角片(8、8a)被限制在所述卡簧32与所述凸起边11之间。这样借助所述卡簧32与所述凸起边11轴向定位所述定位角码9和一对所述羊角片(8、8a)。所述羊角片(8、8a)还与所述台阶51配合限制所述把手转轴22在所述锁内面板1上的轴向移动。

Claims (16)

1.把手转轴组合件,包括把手转轴,所述把手转轴与供手握持的手握部连接用于传递所述手握部的旋转开门动力;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转轴包括前后布置的外轴、中间轴,所述把手转轴中还设置有拨动杆,所述外轴与所述手握部连接,所述中间轴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外轴上,沿所述外轴和中间轴的中心轴线分别设置有中央通孔,所述拨动杆沿所述中央通孔穿过所述外轴延伸到所述中间轴中;所述外轴的中央通孔包括前后依次布置的外轴前通孔、隔离壁孔和外轴后通孔,其中所述外轴前通孔与外轴后通孔之间具有径向隔离壁,所述隔离壁孔布置在所述径向隔离壁上,所述隔离壁孔的内径小于所述外轴前通孔或所述外轴后通孔的内径;所述拨动杆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径向凸出的径向突起,在所述径向隔离壁上不仅设置有能够让所述拨动杆穿过的隔离壁孔,而且也设置有让所述径向突起穿过的避让槽,所述径向突起用于在其从所述外轴前通孔穿过的所述避让槽后旋转一定角度从而利用所述径向隔离壁轴向限定所述拨动杆向前方轴向移动的最大行程;所述拨动杆包括位于其前端部的柄部,在所述拨动杆上设置有拨杆弹簧,所述拨杆弹簧套装在所述拨动杆上并布置在所述径向隔离壁与所述柄部之间;所述柄部可轴向移动地布置在所述外轴前通孔中并从所述外轴前通孔中冒出来从而暴露于所述手握部上从而可以为从所述手握部的外面顶压所述拨动杆提供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的前端部插入到所述外轴后通孔中,它们之间通过花键结构实现径向定位并另外通过设置在径向上的螺丝连接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把手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上还设置有一圈台阶,所述台阶用于定义所述中间轴的前端部插入到所述外轴后通孔中的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上的中央通孔的形状设置为与所述隔离壁孔和避让槽组合而成的孔形状大致相同,所述中间轴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外轴上的结构用于通过选择与所述外轴之间的连接角度定义出所述中间轴上的中央通孔相对于所述径向隔离壁上的避让槽的角度,所述中间轴上的中央通孔用于确定所述拨动杆上的径向突起保持在不会落入到所述径向隔离壁上的避让槽中的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把手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轴前通孔的孔壁与所述柄部外侧面设置为花键配合结构,所述花键配合结构引导所述柄部轴向移动,但它们所定义的所述径向突起所处的角度与所述中间轴上的中央通孔所定义的所述径向突起所处的角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后端部还设置有方铁孔,所述方铁孔用于接纳驱动锁体工作的方铁。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任一所述的把手转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轴上设置有径向方向布置的径向孔,在所述径向孔中布置有离合元件和离合弹簧,所述离合弹簧用于驱动所述离合元件的头部保持伸出所述径向孔;所述径向孔与所述中央通孔贯通从而让所述拨动杆的后端能够伸入到所述径向孔,所述拨动杆用于传递所述手握部外部的推力并在其后端部向后轴向移动时能够驱动所述离合元件的头部向所述径向孔中缩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把手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杆的后端头部呈锥形从而具有锥形端部,所述锥形端部具有锥尖;所述离合元件上设置有结合孔,当所述离合元件的头部伸出所述径向孔时,所述结合孔的中心偏离所述拨动杆的轴向中心但所述拨动杆的后端锥尖仍然保持在所述结合孔中;所述锥形端部用于在所述离合元件的头部伸出所述径向孔时能够伸入到所述离合元件的结合孔中牵引所述离合元件的头部向所述径向孔中缩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把手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杆的后端部横截面呈扁平状。
10.应用权利要求1到9任一所述把手转轴的锁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把手转轴,所述锁具还包括锁面板、锁体,所述锁面板用于安装到门扇的外侧面上,所述锁面板上设置有面板孔,所述把手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面板孔中;所述锁体包括有锁舌,所述锁体用于安装到门扇中并通过所述锁舌锁闭门扇,所述把手转轴用于驱动所述锁体中的锁舌伸缩移动;在所述中间轴上设置有径向方向布置的径向孔,在所述径向孔中布置有离合元件和离合弹簧,在所述锁面板的内侧设置有能够接纳所述离合元件头部的缺口部位,当所述离合元件头部伸出所述径向孔插入到所述缺口部位后,它们配合用于限制所述把手转轴不能转动,所述拨动杆用于在其向后方轴向移动时能够驱动所述离合元件头部退出所述缺口部位从而让所述把手转轴能够转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面板的内侧还设置有电动驱动器,所述电动离合驱动器包括力矩输出臂,所述力矩输出臂向所述离合元件延伸,所述电动离合驱动器用于当其动作而所述力矩输出臂伸出时能够推动所述离合元件离开所述缺口部位从而让所述把手转轴可以旋转,所述电动离合驱动器还用于当其动作而所述力矩输出臂收回时所述离合元件复位进入所述缺口部位从而所述把手转轴不能旋转。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面板的内侧设置有环绕所述面板孔的凸起边,所述缺口部位设置在所述凸起边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锁面板内侧的定位角码和门把手复位驱动器,所述定位角码连接在所述中间轴的后端,所述定位角码顶靠在所述门把手复位驱动器上,所述门把手复位驱动器用于通过所述定位角码向所述把手转轴提供正反旋转复位的动力。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把手复位驱动器包括一对羊角片,所述羊角片具有羊角片中心孔和沿径向伸出的羊角,在所述锁面板的内侧还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位于所述凸起边的侧边但与之间隔一定距离,一对所述羊角片通过其羊角片中心孔前后活动套装在所述把手转轴的后端,一对所述羊角片的羊角分置在所述固定柱的两边,并且还设置有能够让所述羊角片旋转复位的羊角弹簧;所述定位角码具有角码中心孔,所述定位角码通过所述角码中心孔套装在所述把手转轴的后端并可拆卸地连接起来;在所述定位角码上并离所述角码中心孔一定径向距离的外周边上设置有轴向延伸的传动柱,所述传动柱伸入到一对所述羊角片的两个羊角所定义的夹角空间,一对所述羊角片用于借助于所述羊角弹簧的驱动力通过所述定位角码为所述把手转轴提供正反旋转复位的动力。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轴后端设置有卡槽,还包括卡簧,所述卡簧卡接在所述卡槽上;所述定位角码和一对所述羊角片被限制在所述卡簧与所述凸起边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上具有一圈外径大于所述面板孔内径的台阶,所述台阶用于确定所述把手转轴后端从所述锁面板的外侧插入到所述面板孔中的深度,所述台阶还用于与所述羊角片配合限制所述中间轴在所述锁面板上的轴向移动。
CN201910590579.4A 2019-07-02 2019-07-02 把手转轴组合件及所应用的锁具 Pending CN1101590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90579.4A CN110159069A (zh) 2019-07-02 2019-07-02 把手转轴组合件及所应用的锁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90579.4A CN110159069A (zh) 2019-07-02 2019-07-02 把手转轴组合件及所应用的锁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59069A true CN110159069A (zh) 2019-08-23

Family

ID=67637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90579.4A Pending CN110159069A (zh) 2019-07-02 2019-07-02 把手转轴组合件及所应用的锁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5906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75266A (zh) * 2019-12-21 2020-04-28 北京建磊国际装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室内装饰隔断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62336A (ja) * 1997-08-19 1999-03-05 Takigen Mfg Co Ltd 錠用のレバーハンドル装置
EP1679414A1 (en) * 2005-01-10 2006-07-12 Waterson Chen Door lock assembly
KR20110008878A (ko) * 2009-07-21 2011-01-27 주식회사 아이빌리브 디지털 도어록
CN109441237A (zh) * 2018-12-18 2019-03-08 广东天固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猫眼和方便把手换向功能的门锁结构
CN109763692A (zh) * 2019-03-12 2019-05-17 苏州万盛亿五金锁具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提高安全性的门把手结构
CN210828632U (zh) * 2019-07-02 2020-06-23 林旭文 把手转轴组合件及所应用的锁具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62336A (ja) * 1997-08-19 1999-03-05 Takigen Mfg Co Ltd 錠用のレバーハンドル装置
EP1679414A1 (en) * 2005-01-10 2006-07-12 Waterson Chen Door lock assembly
KR20110008878A (ko) * 2009-07-21 2011-01-27 주식회사 아이빌리브 디지털 도어록
CN109441237A (zh) * 2018-12-18 2019-03-08 广东天固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猫眼和方便把手换向功能的门锁结构
CN109763692A (zh) * 2019-03-12 2019-05-17 苏州万盛亿五金锁具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提高安全性的门把手结构
CN210828632U (zh) * 2019-07-02 2020-06-23 林旭文 把手转轴组合件及所应用的锁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75266A (zh) * 2019-12-21 2020-04-28 北京建磊国际装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室内装饰隔断门
CN111075266B (zh) * 2019-12-21 2020-12-08 北京建磊国际装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室内装饰隔断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76482B (zh) 智能指纹锁
CN208686215U (zh) 一种防猫眼开锁门把手结构及具有其的门锁
EP3058154A1 (de) Türdrücker
EP0978611B1 (de) Schliesssystem
WO2017021410A1 (de) Betätigungselement für ein kastenschloss
CN101315000A (zh) 电控锁
CN205809955U (zh) 智能指纹锁
CN110159069A (zh) 把手转轴组合件及所应用的锁具
CN105625825A (zh) 一种机械式防盗锁
CN203230234U (zh) 防猫眼开启机构
EP2865835B1 (de) Digitales Verschlussmittel
CN109826543A (zh) 一种智能家居安全防盗门
CN110145170A (zh) 具有门把手离合结构的锁具
CN110185317A (zh) 离合器及所应用的锁具
CN101042028B (zh) 一种带把手的门窗锁具传动器
CN209976222U (zh) 一种具备锁舌自锁功能的全自动电子防盗锁
CN110195526A (zh) 门把手离合结构及所应用的锁具
CN210828632U (zh) 把手转轴组合件及所应用的锁具
CN211313674U (zh) 一种电子锁后置离合器
CN201050228Y (zh) 电控锁
CN205400308U (zh) 一种防暴力开启的锁具
CN109944500B (zh) 一种用密码的钥匙及其配套的锁
CN210460228U (zh) 一种执手门锁
CN210483260U (zh) 一种防猫眼的后锁组件
CN110939321A (zh) 一种保险箱柜的一体化伸缩手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