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58170A - 一种离心静电纺丝装置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离心静电纺丝装置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58170A
CN110158170A CN201910561742.4A CN201910561742A CN110158170A CN 110158170 A CN110158170 A CN 110158170A CN 201910561742 A CN201910561742 A CN 201910561742A CN 110158170 A CN110158170 A CN 1101581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electrostatic spinning
controller
spinning apparatus
centrifug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6174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58170B (zh
Inventor
王晗
李申
陈新
王瑞洲
刘强
康欢
史磊
梁柱业
曾景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056174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581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581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581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581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581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007Electro-spinning
    • D01D5/0061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spinning apparatu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18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by means of rotating spinner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离心静电纺丝装置,包括:封闭壳体、设置于所述封闭壳体内部的静电纺丝设备、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与所述传感器对应的处理设备。可见,本申请通过将静电纺丝设备制器、传感器、与处理设备设置在封闭壳体中,造成一种密闭空间,并通过传感器对内部环境进行监控,通过处理设备进行相应的控制,以实现实验条件的可控性,并且保护实验员的健康。本申请同时还提供了一种离心静电纺丝装置的控制方法,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离心静电纺丝装置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纺丝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离心静电纺丝装置、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纺丝加工纳米纤维技术主要应用在科研领域,阻碍其工业化发展的一大原因是基于这门技术的纳米纤维批量化生产方法。传统静电纺丝法采用毛细管纺丝,加工困难且极易堵塞,对聚合物流动性能要求高,且溶液电纺还存在溶剂污染及制备纤维存在大量孔洞、强度低等问题,而离心静电纺丝生产装置对所加工聚合物性质要求低,可加工多种聚合物,且纺丝效率比传统静电纺丝大幅度提高。
相关技术中的主要在研究纺丝装置的机构以及各种外加力对纺丝质量的影响,如外加辅助气流、外加磁场改善纺丝效果,但进行离心静电纺丝实验时,环境的温度,湿度,空气流动速度都会对纺丝质量产生较大影响,不利于获取纺丝的质量,同时,在进行离心静电纺丝时,纺丝溶液会在空气中挥发,纺丝溶液一般具有毒性,采用敞开式纺丝装置容易对实验员造成伤害,严重时可能造成实验员中毒。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离心静电纺丝装置、离心静电纺丝装置的控制方法,能够对内部环境进行监控,通过处理设备进行相应的控制,以实现实验条件的可控性,并且保护实验员的健康,其具体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一种离心静电纺丝装置,包括:
封闭壳体、设置于所述封闭壳体内部的静电纺丝设备、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与所述传感器对应的处理设备。
可选的,所述传感器是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对应的,所述处理设备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设置于所述封闭壳体内部的红外加热管、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设置于所述封闭壳体外部的抽湿机、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驱动电机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可选的,还包括:
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控制面板。
可选的,还包括:
换气装置,包括由正转的风扇构成的进气装置和由反转的风扇构成的排气装置。
可选的,还包括:
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供液阀,用于控制目标液体的输入。
可选的,所述供液阀是电磁供液阀。
可选的,所述静电纺丝设备包括传动装置、储液腔、供液管道、高压静电产生装置、纤维采集板、纺丝针头。
可选的,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电机、旋转主轴、设置在所述旋转主轴的凹槽处的传动皮带。
可选的,所述静电纺丝设备包括:高速气流产生装置;利用进气管道与所述高速气流产生装置连接的高速气流壳体,用于发送气流;设置在所述高速气流壳体内部并与所述高速气流壳体形成同心结构的储液腔。
本申请提供一种离心静电纺丝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传感器采集的封闭壳体中的数据信息;
根据所述数据信息控制所述处理设备,以便控制所述静电纺丝设备运行。
本申请提供一种离心静电纺丝装置,包括:封闭壳体、设置于所述封闭壳体内部的静电纺丝设备、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与所述传感器对应的处理设备。
可见,本申请通过将静电纺丝设备制器、传感器、与处理设备设置在封闭壳体中,造成一种密闭空间,并通过传感器对内部环境进行监控,通过处理设备进行相应的控制,以实现实验条件的可控性,并且保护实验员的健康。本申请同时还提供了一种离心静电纺丝装置的控制方法,具有上述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离心静电纺丝装置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耦合控制系统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面板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种离心静电纺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离心静电纺丝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相关技术中的主要在研究纺丝装置的机构以及各种外加力对纺丝质量的影响,如外加辅助气流、外加磁场改善纺丝效果,但进行离心静电纺丝实验时,环境的温度,湿度,空气流动速度都会对纺丝质量产生较大影响,不利于获取纺丝的质量,同时,同时,在进行离心静电纺丝时,纺丝溶液会在空气中挥发,纺丝溶液一般具有毒性,采用敞开式纺丝装置容易对实验员造成伤害,严重时可能造成实验员中毒,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通过将静电纺丝设备200制器、传感器、与处理设备500设置在封闭壳体100中,造成一种密闭空间,并通过传感器对内部环境进行监控,通过处理设备500进行相应的控制,以实现实验条件的可控性,并且保护实验员的健康,具体请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离心静电纺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封闭壳体100、设置于封闭壳体100内部的静电纺丝设备200、控制器300、与控制器300连接的传感器400、与控制器300连接的与传感器400对应的处理设备500。
封闭壳体100可以采用透明玻璃或者亚克力板加工而成,应注意加工时的壳体密封性能,必要时可以在壳体边缘涂覆密封胶,避免造成漏气。
设置于封闭壳体100内部的静电纺丝设备200,本实施例不对静电纺丝设备200进行限定,只要是能够实现本实施例的目的即可。
控制器300用于获取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并根据数据控制对应的处理设备500。
与控制器300连接的传感器400,主要是采集数据,以便能够实时对内部环境进行监控,当不满足当前设定的条件时,则控制器300会控制对应的处理设备500进行处理,以便达到当前设定的条件,仅以温度为例,当温度传感器采集到当前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则控制对应的处理设备500红外加热管进行加热,以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当前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
传感器400可以是环境传感器和或仪器运转传感器和或箱体开关传感器,其中,环境传感器是温度传感器和或湿度传感器和或气味传感器和或光传感器;仪器运转传感器是速度传感器和或液量传感器和或能耗传感器等;箱体开关传感器可以是摄像机。具体的与环境传感器对应的处理设备是环境处理设备,与仪器运转传感器对应的处理设备是仪器运转处理设备,与箱体开关传感器对应的处理设备是箱体开关处理设备。具体的温度传感器对应的处理设备可以是温度控制装置,可以是红外加热管、电阻加热器、氮气加热器中的任意一种,湿度传感器对应的处理设备可以是抽湿机、加湿器等,具体的本实施例不再进行阐述,只要是能够实现本实施例的目的即可。
当传感器400是环境传感器时,对应的处理设备500是环境处理设备;当传感器400是环境传感器、仪器运转传感器时,对应的处理设备500是环境处理设备、仪器运转处理设备;当传感器400是环境传感器、箱体开关传感器时,对应的处理设备500是环境处理设备、箱体开关处理设备;当传感器400是环境传感器,对应的处理设备500是环境处理设备;当传感器400是环境传感器仪器运转传感器、箱体开关传感器时,对应的处理设备500是仪器运转处理设备、箱体开关处理设备;当传感器400是箱体开关传感器,对应的处理设备500是箱体开关处理设备;当传感器400是箱体开关传感器、环境传感器、仪器运转传感器,对应的处理设备500是箱体开关处理设备、环境处理设备、仪器运转处理设备。
基于上述技术手段,本实施例通过将静电纺丝设备200制器、传感器、与处理设备500设置在封闭壳体100中,造成一种密闭空间,并通过传感器对内部环境进行监控,通过处理设备500进行相应的控制,以实现实验条件的可控性,并且保护实验员的健康。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心静电纺丝装置,针对传感器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具体的,传感器400是温度传感器420、湿度传感器410、速度传感器430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对应的,处理设备500是与控制器300连接的设置于封闭壳体100内部的红外加热管、与控制器300连接的设置于封闭壳体100外部的抽湿机、与控制器300连接的驱动电机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例如,当传感器是温度传感器420,对应的,处理设备500是与控制器300连接的设置于封闭壳体100内部的红外加热管;当传感器是湿度传感器410,对应的,处理设备500是与控制器300连接的设置于封闭壳体100外部的抽湿机;当传感器是速度传感器430,对应的,处理设备500是与控制器300连接的驱动电机;当传感器是温度传感器420、湿度传感器410,对应的,处理设备500是与控制器300连接的设置于封闭壳体100内部的红外加热管、与控制器300连接的设置于封闭壳体100外部的抽湿机;当传感器是温度传感器420、速度传感器430,对应的,处理设备500是与控制器300连接的设置于封闭壳体100内部的红外加热管、与控制器300连接的驱动电机;当传感器是速度传感器430、湿度传感器410,对应的,处理设备500是与控制器300连接的驱动电机、与控制器300连接的设置于封闭壳体100外部的抽湿机;当感器是温度传感器420、湿度传感器410、速度传感器430,对应的,处理设备500是与控制器300连接的设置于封闭壳体100内部的红外加热管、与控制器300连接的设置于封闭壳体100外部的抽湿机、与控制器300连接的驱动电机。
速度传感器430可以是为霍尔传感器,在旋转主轴上放置一小磁铁,磁铁要牢固安装,避免在高速旋转下脱离主轴。速度传感器430输入的脉冲信号传递到控制器300,进一步的,控制器300传递到控制面板,将所检测到的转速显示在控制面板显示屏幕上。
温度传感器420可以是热电偶温度传感器420,本实施例不对温度传感器420设置的位置进行限定,为了不影响纺丝采集效果,可以将温度传感器420安装在纤维采集板外侧,进一步的,温度信号通过控制器300传递到控制面板,将所检测到的温度显示在控制面板显示屏幕上。
湿度传感器410可以是电阻式湿度传感器410,为了不影响纺丝采集效果,将湿度传感器410安装在纤维采集板外侧,进一步的,湿度信号通过控制器300传递到控制面板,将所检测到的湿度显示在控制面板显示屏幕上。
温度传感器420和或湿度传感器410构成全闭环系统,实现了纺丝环境温度和或湿度的闭环控制,得到更高的控制精度。温度传感器420和或湿度传感器410将纺丝环境的温湿度信息传到控制器300,当纺丝环境的温度和或湿度偏离设定值时,红外加热管和或抽湿机开始工作,温度低于设定值时,红外加热管工作,升高环境温度。进一步的,还可以包括换气装置,加热装置、温度传感器420、湿度传感器410中的任意一项或者多项与换气装置和构成全闭环系统。
红外加热管,是利用红外线原理的管状加热器,安装在封闭壳体100内部,可以根据纺丝需要调控纺丝环境的温度。抽湿机为独立部件,放置在封闭壳体100外,在封闭壳体100上开一合适大小的圆孔,通过软管连接到抽湿机进气口。可以根据纺丝需要调节封闭壳体100内的湿度。
以当感器是温度传感器420、湿度传感器410、速度传感器430,对应的,处理设备500是与控制器300连接的设置于封闭壳体100内部的红外加热管、与控制器300连接的设置于封闭壳体100外部的抽湿机、与控制器300连接的驱动电机为例,进一步的,还包括换气装置,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耦合控制系统结构图,具体请参考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耦合控制系统结构图。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传感器对封闭壳体100内对应的信息进行采集,以便控制设备进行调控。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心静电纺丝装置,还包括:与控制器300连接的控制面板600。
具体请参考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面板示意图。控制面板600上设有各装置的控制开关640-670、功能按键610、显示屏幕630并设有急停按钮620、电源开关690。红外加热管控制开关640、换气装置控制开关650、抽湿机控制开关660、驱动电机控制开关670和供液阀控制开关680的开启和关闭。功能按键610通过输入的不同控制驱动电机转速,供液阀流量。控制面板600可以独立放置,有利于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距离。当然,控制面板600上的组件排列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只要是能够实现本实施例的目的即可。实验员可以直接对控制面板显示的数据进行记录,并可以通过控制面板上的功能按键对相应数据进行调控,从而提高了离心静电纺丝的可控性。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控制面板,便于实验员实时监控且及时采取对应的措施。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心静电纺丝装置,还包括:换气装置,包括由正转的风扇构成的进气装置和由反转的风扇构成的排气装置。
具体的,进气装置和排气装置主要由两个独立的风扇构成,两风扇分别作正传和反转,由正转的风扇构成的进气装置和由反转的风扇构成的排气装置,安装在封闭壳体100上,排气口安装有软管,软管末端可以选择安装在窗外或者专门的气体净化装置,避免对实验员造成伤害。
基于上述技术手段,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进气装置和排气装置,一方面便于实验员对离心静电纺丝装置内部的气体进行更新,另一方面,当离心静电纺丝装置内部温度过高时,可以通过换气降低温度。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心静电纺丝装置,还包括:
与控制器300连接的供液阀,用于控制目标液体的输入。控制器300控制供液阀,更加科学的对进纺丝溶液的用量进行管控。可选的,供液阀是电磁供液阀。
供液阀采用电磁阀,通电时,电磁线圈产生的电磁力把关闭件从阀座上提起,断电时,电磁力消失,弹簧把关闭件压在阀座上,阀门关闭。安装封闭壳体100外,出液口通过软管连接到储液腔上方。可见通过采用电磁阀进行控制,控制更加方便,便于操作。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心静电纺丝装置,针对静电纺丝设备200进行进一步的阐述,静电纺丝设备200包括传动装置、储液腔、供液管道、高压静电产生装置、纤维采集板、纺丝针头。
可选的,传动装置包括电机、旋转主轴、设置在旋转主轴的凹槽处的传动皮带。还包括:带轮。采用带传动可以进一步提高主轴转速,带传动传动比不易过大,避免造成严重打滑现象。其中旋转主轴结构应设计锁扣结构,避免在高速转动下脱离轴承孔。为了简化传动装置,可以在主轴对应的皮带轮位置加工出凹槽类机构,直接将皮带安装在凹槽上。
储液腔可采用“凸”形结构,避免在高速转动时储液腔内的纺丝溶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飞溅而出。在储液腔圆柱面开有螺纹孔,用于安装纺丝针头。储液腔底部加工出与旋转主轴相配合的螺纹孔,旋转主轴和储液腔通过螺纹连接。
高压静电产生装置,高压电源的高压端与纺丝针头相连,接地端与采集板相连,在采集板与纺丝针头之间产生一高压静电场,用于进一步拉细纤维直径。
纤维采集板可采用等间距分布圆周分布,与旋转主轴同轴心分布,采集板可以用被动式板材采集,或者采用主动式旋转滚筒采集。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心静电纺丝装置,具体请参考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种离心静电纺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由电机234,传动皮带233,安装板260,旋转主轴231,储液腔220组成的传动装置。在控制面板的控制下,电机234做高速旋转,通过传动皮带233带动旋转主轴231做高速转动,储液腔220内部的纺丝溶液也会在储液腔220内做高速转动。电机234电源采用锂电池供电。安装板260上开有多孔结构,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的安装电机234以及旋转主轴231的位置。支撑架250用于安装收集板240以及速度传感器430。收集板240通过螺栓连接到支撑架250上。速度传感器430为圆柱形霍尔传感器,通过检测主轴上绑定的小磁铁的通过信号完成计数,并将检测的转速信号传递到控制面板。速度传感器430通过“L”形支架结构连接到支撑架250,“L”形支架的两个表面分别加工出矩形槽,安装时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节传感的安装高度和速度传感器430旋转主轴231的距离。封闭壳体100采用透明玻璃或者透明亚克力板加工而成,可以在进行纺丝实验时观测到纺丝过程,如遇紧急情况可以及时发现,按下控制面板的急停按钮。
在封闭壳体100的上安装有如图所示的温度传感器420和湿度传感器410,两传感器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到封闭壳体100上,温度传感器420和湿度传感器410采集的环境参数传递到控制面板,并在控制面板上屏幕上显示,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和记录。封闭壳体100安装有换气装置,具体是在封闭壳体100的任一侧面加工有大小适宜的圆孔,用于安装吸气装置,在封闭壳体100的上盖板加工有另一大小适宜的圆孔,用于安装排气装置,同时排气装置安装有一软管,软管连接到相应的气体处理装置,可将纺丝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及时的处理,避免造成实验员受到伤害。同时,在封闭壳体100侧面,安装一红外加热管,可以通过控制面板控制纺丝环境的温度。同时,在封闭壳体100上盖板加工有另一圆孔用于连接抽湿机,实验员可以在控制面板控制抽湿机的开关,可以将纺丝环境的湿度调整到所需要的湿度。
湿度、温度、转速的控制采用闭环PID控制,通过各类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与控制面板输入的数据对比,实现闭环控制,保证纺丝环境参数在一稳定数值。
供液管道210连接到储液腔220上方,在储液腔220上方的进液口安装有一滚动轴承,供液管道与轴承内侧紧密连接,在进行持续纺丝供液的同时保证储液腔220的高速旋转不受影响。供液管道另一端连接供液电流量磁阀的溶液出口,在控制面板的控制下,可以实现对流量的调节。储液腔220可采用“凸”形结构,避免在高速转动时储液腔220内的纺丝溶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飞溅而出。在储液腔220圆柱面开有螺纹孔,用于安装纺丝针头。储液腔220底部加工出与旋转主轴231相配合的螺纹孔,旋转主轴231和储液腔220通过螺纹连接。同时,储液腔220材料为金属导电材料,可以在轴承等部位加载高压电源高压端,通过主轴和储液腔220将高压电加到针头,从而使得纺丝溶液带有高压静电,在纤维收集板240上接高压电源接地端,从而在针头和纤维采集板之间形成一高压电场,在纺丝溶液离开针头后,溶剂不断挥发,形成纤维。同时,在电场力的拉伸作用下纤维直径不断变小,最终在采集板上形成纳米纤维膜,在持续不断的供液下,可以实现快速、高效的纳米纤维膜制备。
控制面板如图3所示,红外加热管控制开关640,打开开关后,红外加热管开始工作,通过功能按键610输入想到达到的温度,根据温度传感器420的检测温度与输入温度做对比,当达到预设温度时,红外加热管停止工作。依照此原理,打开抽湿机控制开关660,输入理想湿度,完成湿度控制。依照此原理,打开驱动电机234控制开关670,输入预设转速,完成转速控制。换气装置控制开关650,可以完成及时排除有毒气体。电源开关690,控制整系统的供电。急停按钮620,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按下急停按钮620,立即断电。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心静电纺丝装置,针对静电纺丝设备200进行进一步阐述,静电纺丝设备200还包括:
高速气流产生装置;利用进气管道与高速气流产生装置连接的高速气流壳体,用于发送气流;设置在高速气流壳体内部并与高速气流壳体形成同心结构的储液腔。
其中,高速气流产生装置可以是利用喷气发动机产生高速气流,可以是利用风扇产生高速气流,当然,也可以利用其它装置产生高速气流,只要是能够实现本实施例的目的即可。
利用进气管道与高速气流产生装置连接的高速气流壳体,用于发送气流,本实施例不对高速气流壳体的形状、大小、材质进行限定,形状可以是圆柱状、可以是立方多边形,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形状,只要是能够确保为对称结构即可。高速气流壳体可以是单层壳体,也可以是双层壳体,以便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性。高速气流壳体的材质可以是不锈钢材质,或者高强度塑料。
设置在高速气流壳体内部并与高速气流壳体形成同心结构的储液腔。储液腔主要用于存储纺丝液,当然,储液腔应为惰性优异的材料制备而成,以避免与纺丝液进行反应,消除由于反应造成的得到的纺丝材料的性能误差和提高储液腔的使用寿命。储液腔设置在高速气流壳体的内部,并且两者为同心结构,此结构能够保证纺丝液甩出储液腔时两端纺丝的均匀性。此时储液腔和高速气流壳体是构成了双壳体结构,当然,也可以是采用多壳体结构,只要是能够实现本实施例的目的即可,本实施例不再进行限定。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利用进气管道与高速气流产生装置连接的用于产生气流的高速气流壳体,使纺丝液在高速离心旋转后甩出储液腔后利用高速气流进行辅助吹薄细化,因此,所制备纤维直径大大降低,而且,在气流辅助作用下,生产效率将极大地提高,高速气流与储液腔分开布置,避免纺丝液的离心运动受到干扰,也防止了储液腔内纺丝液发生固化,为高速气流设置单独的气流通道,纺丝液只有在出液时才会受到高速气流的辅助,保证了纺丝的均匀性,避免了气流对纺丝液的干扰。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离心静电纺丝装置的控制进行介绍,下文描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上文描述的离心静电纺丝装置可相互对应参照,具体请参考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离心静电纺丝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
S101、获取传感器采集的封闭壳体中的数据信息;
S102、根据数据信息控制处理设备,以便控制静电纺丝设备运行。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离心静电纺丝材料进行介绍,下文描述的离心静电纺丝材料与上文描述的离心静电纺丝装置可相互对应参照。
一种离心静电纺丝材料,利用上述的离心静电纺丝装置制得。
由于离心静电纺丝材料部分的实施例与离心静电纺丝装置部分的实施例相互对应,因此离心静电纺丝材料部分的实施例请参见离心静电纺丝装置部分的实施例的描述,这里暂不赘述。
本例只是将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离心静电纺丝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的方案,还有其他的替代方案。由于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及修改。因此,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以内。
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离心静电纺丝装置、离心静电纺丝装置的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离心静电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封闭壳体、设置于所述封闭壳体内部的静电纺丝设备、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与所述传感器对应的处理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静电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是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对应的,所述处理设备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设置于所述封闭壳体内部的红外加热管、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设置于所述封闭壳体外部的抽湿机、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驱动电机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静电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控制面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静电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换气装置,包括由正转的风扇构成的进气装置和由反转的风扇构成的排气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静电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供液阀,用于控制目标液体的输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静电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阀是电磁供液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静电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纺丝设备包括传动装置、储液腔、供液管道、高压静电产生装置、纤维采集板、纺丝针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心静电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电机、旋转主轴、设置在所述旋转主轴的凹槽处的传动皮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静电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纺丝设备包括:高速气流产生装置;利用进气管道与所述高速气流产生装置连接的高速气流壳体,用于发送气流;设置在所述高速气流壳体内部并与所述高速气流壳体形成同心结构的储液腔。
10.一种离心静电纺丝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传感器采集的封闭壳体中的数据信息;
根据所述数据信息控制所述处理设备,以便控制所述静电纺丝设备运行。
CN201910561742.4A 2019-06-26 2019-06-26 一种离心静电纺丝装置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1581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61742.4A CN110158170B (zh) 2019-06-26 2019-06-26 一种离心静电纺丝装置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61742.4A CN110158170B (zh) 2019-06-26 2019-06-26 一种离心静电纺丝装置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58170A true CN110158170A (zh) 2019-08-23
CN110158170B CN110158170B (zh) 2021-03-16

Family

ID=67627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61742.4A Active CN110158170B (zh) 2019-06-26 2019-06-26 一种离心静电纺丝装置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58170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40052685A (ko) * 2004-04-28 2004-06-23 정도성 감압회전형 방사체를 이용한 정전방사 장치
WO2005042813A1 (en) * 2003-10-30 2005-05-12 Clean Air Technology Corp. Electrostatic spinning equipment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nano fiber using the same
CN101818381A (zh) * 2010-04-27 2010-09-01 东华大学 一种新型磁力搅拌静电纺丝喷头及其使用方法
CN101903271A (zh) * 2007-10-18 2010-12-01 埃尔马科有限公司 用于通过聚合物基质的静电纺丝而生产纳米纤维层的装置以及用于这种装置的收集电极
CN103898620A (zh) * 2014-03-14 2014-07-02 长春吉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高压静电动力梭纳米纺丝装置
CN204097612U (zh) * 2014-10-31 2015-01-14 苏州大学 一种应用于制备纳米纤维的气流转盘纺丝装置
CN104928774A (zh) * 2014-03-21 2015-09-23 馨世工程教育有限公司 用于生产核-壳结构的复合纳米微米纤维离心纺丝设备
CN105568403A (zh) * 2016-01-27 2016-05-11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具旋转吸气的离心静电纺丝装置
KR20170080835A (ko) * 2015-12-30 2017-07-11 주식회사 우리나노 2성분 복합 나노섬유 제조용 방사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2성분 복합 나노섬유의 제조방법
CN108707978A (zh) * 2018-07-16 2018-10-26 绍兴百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离心熔体静电纺丝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42813A1 (en) * 2003-10-30 2005-05-12 Clean Air Technology Corp. Electrostatic spinning equipment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nano fiber using the same
KR20040052685A (ko) * 2004-04-28 2004-06-23 정도성 감압회전형 방사체를 이용한 정전방사 장치
CN101903271A (zh) * 2007-10-18 2010-12-01 埃尔马科有限公司 用于通过聚合物基质的静电纺丝而生产纳米纤维层的装置以及用于这种装置的收集电极
CN101818381A (zh) * 2010-04-27 2010-09-01 东华大学 一种新型磁力搅拌静电纺丝喷头及其使用方法
CN103898620A (zh) * 2014-03-14 2014-07-02 长春吉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高压静电动力梭纳米纺丝装置
CN104928774A (zh) * 2014-03-21 2015-09-23 馨世工程教育有限公司 用于生产核-壳结构的复合纳米微米纤维离心纺丝设备
CN204097612U (zh) * 2014-10-31 2015-01-14 苏州大学 一种应用于制备纳米纤维的气流转盘纺丝装置
KR20170080835A (ko) * 2015-12-30 2017-07-11 주식회사 우리나노 2성분 복합 나노섬유 제조용 방사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2성분 복합 나노섬유의 제조방법
CN105568403A (zh) * 2016-01-27 2016-05-11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具旋转吸气的离心静电纺丝装置
CN108707978A (zh) * 2018-07-16 2018-10-26 绍兴百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离心熔体静电纺丝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58170B (zh) 2021-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88939U (zh) 一种环境自动控制型静电纺丝装置
US10086328B2 (en) Humidity controlling apparatus
CN105586645B (zh) 一种多功能真空纺丝装置
CN113126658B (zh) 一种图像采集系统
CN110158170A (zh) 一种离心静电纺丝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7837983A (zh) 一种具有定量滴胶的磁悬浮式涂胶机
CN108707978B (zh) 一种离心熔体静电纺丝装置
CN102409417B (zh) 一种人工智能型静电纺丝仪
CN207227608U (zh) 一种膜丝收集装置
CN209689863U (zh) 一种变桨滑环振动测试装置
CN110656383A (zh) 一种离心静电纺丝装置
CN110220468A (zh) 一种纺丝设备、出丝检测装置及出丝检测方法
CN110207600A (zh) 一种纺丝设备、成丝检测装置及成丝检测方法
CN106051998B (zh) 一种新风空调
CN107488880A (zh) 一种用于大面积制备纳米纤维膜的自动控制静电纺丝系统
CN216720731U (zh) 一种用于高海拔的开关柜
CN207375493U (zh) 一种纱线纺织机
CN107339773B (zh) 空调机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器、空调机和可读存储介质
CN207247440U (zh) 一种智能遥控型空气加湿器
CN205038123U (zh) 一种织物透湿量测量仪
JP5182059B2 (ja) 高分子ウェブ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CN214525714U (zh) 一种恒湿设备
CN206428349U (zh) 一种静电纺丝除湿系统
CN108304046A (zh) 一种智能电脑机箱
CN115467107A (zh) 一种用于多孔纱线表面孔结构相分离成型的溶剂蒸汽控制系统及多孔纱线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