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34465A -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34465A
CN110134465A CN201810108439.4A CN201810108439A CN110134465A CN 110134465 A CN110134465 A CN 110134465A CN 201810108439 A CN201810108439 A CN 201810108439A CN 110134465 A CN110134465 A CN 1101344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erture
icon
display
application icon
display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0843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34465B (zh
Inventor
成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9045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32393B/zh
Priority to CN201810108439.4A priority patent/CN110134465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73830 priority patent/WO2019149208A1/zh
Priority to EP19748339.9A priority patent/EP3739424A4/en
Publication of CN1101344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4465A/zh
Priority to US16/934,840 priority patent/US11226718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344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44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1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using ic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2Interaction with lists of selectable items, e.g. men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8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n integrated camer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3Split screen, i.e. subdividing the display area or the window area into separate subare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6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for operating the device by selecting functions from two or more displayed items, e.g. menus or ic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可用于显示应用图标,所述显示屏包括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内设有开孔,所述方法包括:将所述应用图标在所述显示区域内环绕于所述开孔进行显示。本申请实施例可实现更好地利用到显示屏在开孔附近的显示位置显示应用图标,进而提高显示屏的利用率,且可以有效利用所显示的应用图标隐藏开孔,提升应用图标在开孔处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图像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技术的迅速发展,诸如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越来越普及,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设备。
在当前的移动终端中,如智能手机,为了实现功能的多样化,通常需要在前面板上设置摄像头、红外距离传感器、光线传感器等元器件。为了保证这些元器件的正常工作,需要在前面板上进行开孔,并将这些元器件置于该开孔下方,以使得放置在这些开孔下方的元器件可以通过该开孔获取外界信息。
在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应用图标的显示效果,开孔处不显示任何应用图标,且这些应用图标均会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设计,以满足设计的统一性。但是,当这些应用图标统一设计后,会造成应用图标的显示风格单一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可以提高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利用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屏,且所述显示屏上设有开孔,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应用图标的显示信息;
根据所述应用图标的显示信息,将所述应用图标在所述显示区域内环绕于所述开孔进行显示。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应用于移动终端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应用图标的显示信息;以及
显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应用图标的显示信息,将所述应用图标在所述显示区域内环绕于所述开孔进行显示。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图像显示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通过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上述图像显示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显示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屏,且显示屏上设有开孔。该方法通过将应用图标在显示区域内环绕于开孔进行显示,如此本申请实施例可实现更好地利用到显示屏在开孔附近的显示位置显示应用图标,进而提高显示屏的利用率,且可以有效利用所显示的应用图标隐藏开孔,提升应用图标在开孔处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组件中的显示屏的平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组件中的显示屏的另一平面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组件中的显示屏的另一平面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显示方法的应用图标示例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显示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选取目标应用图标的实现流程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显示方法的另一应用图标示例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目标应用图标的实现流程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显示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更换应用图标的实现流程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标选取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该移动终端100例如为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电子装置。可以理解,移动终端100包括但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示例。该移动终端100包括盖板10、显示屏组件20、电路板30以及壳体40。
其中,盖板10安装到显示屏组件20上,以覆盖显示屏组件20。盖板10可以为透明玻璃盖板。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10可以是用诸如蓝宝石等材料制成的玻璃盖板。
其中,显示屏组件20安装在壳体40上,以形成移动终端100的显示面。显示屏组件20作为移动终端100的前壳,与壳体40形成一封闭空间,用于容纳移动终端100的其他电子元件。同时,显示屏组件20形成移动终端100的显示面,用于显示图像、文本等信息。
其中,电路板30安装在壳体40内部,以将电路板30收容在上述封闭空间内。电路板30可以为移动终端100的主板。电路板30上设置有接地点,以实现电路板30的接地。电路板30上可以集成有摄像头、处理器等功能组件。同时,显示屏组件20可以电连接至电路板30。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30上设置有显示控制电路。该显示控制电路向显示屏组件20输出电信号,以控制显示屏组件20显示信息。
其中,壳体40用于形成移动终端100的外部轮廓。壳体40可以为金属壳体,比如铝合金壳体40。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壳体40的材料并不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它方式,比如:壳体40可以陶瓷中框、玻璃中框。再比如:壳体40可以为塑胶中框。还比如:壳体40可以为金属和塑胶相互配合的结构,可以将塑胶部分注塑到金属板材上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该壳体40可以一体成型。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壳体40的结构并不限于此。比如: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该壳体40可以包括中框41和后盖42,中框41和后盖42固定连接形成一壳体40。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5,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该显示屏组件20可以包括显示屏21以及功能组件23。
其中,功能组件23可以穿过显示屏21发射信号,功能组件23也可以穿过显示屏21接收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功能组件23可以为传感器组件,传感器组件可以包括信号发射器和信号接收器。其中,功能组件23也可以为摄像组件,摄像组件可以包括摄像头、补光灯。其中,功能组件23还可以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功能组件23以传感器组件为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传感器组件并不是对本申请实施例功能组件的23的限定,其也可以为其它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21包括显示层211和遮光层212。
其中,显示层211用于显示图像、文本等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21可以为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类型的显示屏。当显示屏21为液晶显示屏时,显示层211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背光板、下偏光片、阵列基板、液晶层、彩膜基板以及上偏光片等结构。当显示屏21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时,显示层211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层、阳极、有机层、导电层、发射层以及阴极等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为透明显示屏,该显示屏具有透明特性,可以供信号穿过。
具体的,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组件中的显示屏的平面示意图。该显示屏21包括显示区域215和非显示区域216,该显示区域215可以用来显示移动终端100的画面或者供用户进行触摸操控等。该非显示区域216的顶部区域开设供声音、及光线传导的开孔,该非显示区域216底部区域可以设置指纹模组、触控按键等功能组件。其中该盖板10安装到显示屏21上,以覆盖显示屏21,形成与显示屏21相同的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具体可以参阅显示屏21的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该显示屏21的结构并不限于此。比如,该显示屏可以为全面屏或异形屏,具体的,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组件中的显示屏的另一平面示意图。图7中的显示屏与图6中的显示屏的区别在于:该非显示区域216a直接形成在显示屏21a上,比如在显示屏21a的非显示区域216a设置成透光结构,以便光信号穿过,或者直接在显示屏21a的非显示区域开设供光线传导的开孔或缺口等结构,可以将前置摄像头、传感器组件等设置于非显示区域位置,以便前置摄像头拍照、光电感应器检测。该显示区域215a可以铺满移动终端整个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不设置非显示区域,而将显示屏的整个表面设置成全部显示,而在显示屏上设置可以供传感器组件进行光发射和光接收的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组件中的显示屏的另一平面示意图。遮光层212上设置有开孔213。开孔213允许光信号、声波信号等信号通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孔213为圆孔。所述开孔213的直径为2至4毫米。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孔213也可以为方孔、椭圆孔等其他形状的孔。需要说明的是,开孔213也可以位于遮光层212的边缘位置,该开孔213也可以为槽形结构。即该开孔213可以包括有开口。
其中,遮光层212上设置的开孔213位于显示屏21的显示区域215内。通过所述开孔213,传感器组件23即可实现移动终端100的接近感应功能,从而无需在显示屏21的非显示区域单独设置开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器组件23包括信号发射器231和信号接收器232。
其中,信号发射器231用于向外发射探测信号A。探测信号A通过开孔213、并穿过显示区域215传输到外界。探测信号A接触到外界物体200(例如,用户脸部)后,生成反射信号B。反射信号B穿过显示区域215、并通过开孔213进入信号接收器232中。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发射器231可以为红外发射器,用于发射红外线。
其中,信号接收器232接收到反射信号B后,可以将接收到的信号输出至移动终端100的处理器中进行处理,从而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显示屏熄屏或者亮屏。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接收器232可以为红外接收器,用于接收红外线。
需要说明的是,当开孔213开设在显示屏的显示区域上时,该开孔213无论是用于放置信号发射器231、信号接收器232、摄像头或者是其他功能组件,均无法在相应位置上显示任何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还涉及一种图像显示方法,该图像显示方法应用在移动终端中。
本申请实施例中,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作为在此使用的“通信终端”(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
当该方法应用在移动终端时,其中,该图像显示方法可运行在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中,可包括但不限于Windows操作系统、Mac OS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Ubuntu操作系统、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等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该图像显示方法可应用于如上实施例所述的移动终端上,该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屏,该显示屏可用于显示应用图标,该显示屏包括显示区域,该显示区域内设有开孔,该图像显示方法包括:
将应用图标在显示区域内环绕于开孔进行显示。
其中,将应用图标在显示区域内环绕于开孔进行显示,可以是指在开孔周围的显示区域上显示该应用图标,也即显示在距离开孔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显示区域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应用图标在显示区域内环绕于开孔进行显示,可以是在应用图标显示时,在开孔的四周显示该应用图标的图像,也即是将开孔完全置于应用图标的显示范围内;或者是将应用图标显示在开孔处一侧(邻接),也即是将开孔的部分区域置于应用图标的显示范围内。当然,除了上述方式,该开孔与应用图标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开孔的特征信息,将应用图标在显示区域内环绕于开孔进行显示。具体的,可以参考开孔的位置和/或大小,使得移动终端可以根据该开孔的位置和/或大小,将合适隐藏该开孔的应用图标环绕地显示在开孔周围。
例如,通过开孔的特征信息,也即开孔的位置和/或大小获知该开孔在显示屏中所占用的区域。当知道该开孔的特征信息后,移动终端可以选择合适的应用图标,如暗部区域较大的应用图标显示在该开孔处,以利用该暗部区域所显示的颜色与开孔的油墨颜色接近的特点,使得用户较难发现该开孔的位置,以通过该应用图标将开孔进行隐藏(或使其不容易发现),进一步将开孔附近的显示区域进行利用,提高显示屏的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开孔设置在与应用图标的显示位置重合的位置上时,可以通过算法使得用户在点触到该开孔处时,确定该用户实际是选取该开孔所在位置对应的应用图标。
具体的,可以在该开孔周围设置特定的检测区域,当该检测区域检测到有触摸信号,但该触摸面积比一般的预设值小,则仍可以对该触摸信号进行响应,以提高响应灵敏度,避免因为开孔而造成的灵敏度降低的情况。
当然,除了在该开孔周围设置特定的检测区域,还可以在开孔处添加额外的接近传感器,通过该接近传感器检测用户对该开孔所在位置的应用图标的触摸操作。
可以理解的,将应用图标在显示区域内环绕于开孔进行显示,还可以是在开孔的附近(预设范围内)显示应用图标,也即该开孔也可以不与应用图标的显示位置重合,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9,图中该应用图标217还可以是相机应用图标217,该相机应用图标217也即移动终端中用于摄影摄像的应用程序对应的图标。
当该应用图标为相机应用图标217时,可以将该开孔213置于应用图标217的显示区域内,具体的,可以是相机应用图标217中原有的显示相机镜头图案的位置上。如此结合开孔的油墨颜色以及物体特征,使得该相机应用图标217更加具象化,提高应用图标的美观程度以及识别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具体的,结合图9,该开孔213为圆形孔,该应用图标217包括内框217a和外框217b,该内框217a和外框217b均为轴对称图形且均为中心对称图形,且对称中心相同。其中圆形孔的圆心与该应用图标的对称中心重合。
再具体的,该内框217a和外框217b的外形除了如图9所示的形状,还可以是其他形状,如圆形、棱形等,具体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进行设计。
当内框217a和外框217b均为轴对称图形且均为中心对称图形,且对称中心相同,圆形孔的圆心与该应用图标的对称中心重合,可以让该应用图标更加美观,且使得应用图标相比没有结合开孔显示可以更加具有识别度。
由上可知,因为在显示区域的开孔位置不能显示任何信息,该方法通过将应用图标在显示区域内环绕于开孔进行显示,如此本申请实施例可实现更好地利用到显示屏在开孔附近的显示位置显示应用图标,进而提高显示屏的利用率,且可以有效利用所显示的应用图标隐藏开孔,提升移动终端在开孔处的美观度。
如图10所示,该图像显示方法可应用在如上实施例所述的移动终端上,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01、获取开孔的特征信息。
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屏,该开孔设置在显示屏上,为了避免赘述,针对该移动终端及其显示屏、开孔的实施例可以参照图1-8中所述的移动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孔的特征信息可以包括开孔的位置信息和/或形状信息,该位置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开孔位于显示屏的位置;该形状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开孔的形状;当结合位置信息以及形状信息后,可以通过该位置信息以及形状信息确定开孔在显示屏中所占用的面积大小以及其所对应位置的像素坐标。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开孔的特征信息,可以通过生产厂商在出厂该移动终端之前,将与该移动终端相关的开孔的特征信息预存进移动终端中;或者是通过联网,从网络上获取与该移动终端相关的开孔的特征信息。
可以理解的,具体的获取过程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设定。
102、根据特征信息从多个应用图标中选取目标应用图标。
其中,所述多个应用图标,可以是用户安装在移动终端中的应用程序所对应生成的应用图标,也可以是从服务器中获取的云服务所对应的应用图标,本申请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特征信息从多个应用图标中选取目标应用图标,可以先通过开孔的特征信息,确定开孔在显示屏中的位置以及开孔在显示屏中所占用的面积大小;然后,获取多个应用图标的显示信息,确定这些应用图标的显示特点;根据这些应用图标的显示特点,匹配该开孔的特征信息;最后,将匹配成功的应用图标作为目标应用图标。
其中,目标应用图标指的是应用图标在显示过程中所产生的暗部区域,在该目标应用图标显示在该开孔处时能较好地隐藏开孔的位置。
103、将目标应用图标在显示区域内环绕于开孔进行显示。
其中,所述显示在显示屏的开孔处,指的是该目标应用图标在显示屏中的显示范围,正好可以将显示屏的开孔进行包围,从而实现近似将开孔进行覆盖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该开孔的位置,将目标应用图标的暗部区域设置在开孔的位置上。因为在正常显示过程中,目标应用图标的暗部区域一般显示的颜色较深或光线较暗,甚至该区域不发光,利用该目标应用图标的暗部区域的特征可以将开孔进行隐藏。
具体的,可以获取该开孔的位置,并确定目标应用图标的暗部位置,将两者位置进行匹配,获得该目标应用图标的最终显示坐标,根据该目标应用图标的最终显示坐标将该目标应用图标在开孔处进行显示。
由此可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开孔的特征信息,根据开孔的特征信息从多个应用图标中选取目标应用图标,并将目标应用图标在显示区域内环绕于开孔进行显示。如此本申请实施例可实现将开孔隐藏在目标应用图标中,提升用户的观感,从而更好地利用到显示屏在开孔附近的显示位置,进而提高显示屏的利用率。
如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根据特征信息从多个应用图标中选取目标应用图标的实现步骤,其中开孔的特征信息包括开孔的形状信息,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201、获取应用图标的显示信息,所述显示信息包括暗部区域的显示信息。
结合图12,图12示出了某一应用图标217的图像特征,其中包括暗部区217c以及亮部区域217d,该应用图标217利用暗部区域217c以及亮部区域217d形成图标内的图案。
其中,应用图标217的显示信息记录有组成该应用图标217的每个像素的信息,主要包括该像素的显示颜色以及该像素的显示坐标。
在一些实施例中,暗部区域217c可以是显示为深色调图像的区域,该深色调图像可以是黑色图像区域,或者是棕色、深红色、紫色图像区域,还可以是两种或两种深色调图像所组成的混合图像区域。该暗部区域217c的特征可以通过应用图标217的显示信息进行获知,如检测到该应用图标217的某一位置中的相邻多个像素点显示为黑色,则可以将该某一位置中的相邻多个像素点所形成的区域称为暗部区域217c。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一个代表像素数量的预设阈值来判断该具有相邻多个黑色或深色像素点的区域是否可以成为暗部区域217c。也即判断该区域具有相邻多个黑色或深色像素点的数量是否大于和/或等于预设阈值,若是则该区域为暗部区域217c。
例如,将预设阈值设置成50个像素点,则若某个区域中的相邻多个黑色或深色像素点的数量只有在大于和/或等于50个像素点时,才能将该区域称为暗部区域217c。
202、将暗部区域的显示信息与开孔的形状信息进行匹配,获得匹配结果。
其中,开孔的形状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开孔的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通常为由多个像素点所组成的矩阵,每个像素点均具有其在显示屏中相应的显示坐标,当需要显示该像素点时,可以通过该像素点在显示屏中的显示坐标,将该像素点显示在显示屏相对位置上。
而开孔是在显示屏中通过挖槽,或者是预留位置所形成的孔状结构,其位置应当位于该显示屏的理想矩阵的范围里。因此,通过将开孔的形状所占用的位置,与该开孔在显示屏中对应矩阵的显示坐标(可以理解为不对信号进行响应的像素点)进行一一对应后,即可确定该开孔在该显示屏上所占用的区域大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暗部区域的显示信息与开孔的形状信息进行匹配的过程,可以通过将开孔的形状信息,如开孔的长度、宽度,或者是具体的占用位置、面积等,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转换为显示屏中占有的像素数量以及显示过程中的相对位置,从而直接与暗部区域的显示信息进行比较。
在一些实施例中,具体的比较方式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暗部区域的显示信息,确定暗部区域的区域占用大小;
根据暗部区域的区域占用大小,确定开孔所占用的区域是否可处于应用图标的至少一处暗部区域的区域范围内。
其中,暗部区域的占用大小,指的是暗部区域在显示屏中所占用的像素数量以及多个像素之间的相对位置。该暗部区域可以包括一处或多处。
在确定暗部区域的区域占用大小以后,结合开孔的形状信息,如开孔的长度、宽度,或者是具体的占用位置、面积等,可以判断该暗部区域的区域占用大小是否大于或等于该开孔的占用大小;若该暗部区域占用大小大于或等于该开孔的占用大小,则可以确定该开孔所占用的区域可处于应用图标的至少一处暗部区域的区域范围内。
例如,显示屏上的开孔是一个半径为2mm的孔,则该目标应用图标的暗部区域应当具有具有大于或等于该孔的暗部面积。
因此,通过将暗部区域的区域占用大小与开孔所占用的区域大小进行比对,可以更为准确地确定该应用图标是否是可以通过暗部区域将开孔进行隐藏的目标应用图标。
203、根据匹配结果选取出目标应用图标。
其中,目标应用图标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根据匹配结果选取出目标应用图标,也即从多个应用图标中选取出可以通过足够大的暗部区域将开孔进行隐藏的应用图标。
由此可知,通过获取应用图标的显示信息,所述显示信息包括暗部区域的显示信息,将暗部区域的显示信息与开孔的形状信息进行匹配,获得匹配结果,根据匹配结果选取出目标应用图标,可以基于开孔的大小以及应用图标中暗部区域的大小,来确定更适合隐藏开孔位置的目标应用图标,从而进一步提升开孔的隐藏显示效果。
如图13所示,图中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目标应用图标的实现方式。
在将目标应用图标在显示区域内环绕于开孔进行显示的过程中,可以包括以下实现步骤:根据开孔的位置信息,将目标应用图标的暗部区域重叠在开孔的位置。
其中,所述重叠,指的是目标应用图标的暗部区域的位置,刚好位于该开孔在显示屏中的位置。
所述开孔的位置信息,指的是该开孔在显示屏中的相对位置,也即该开孔在显示屏所对应的理想显示矩阵中的像素点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显示目标应用图标的实现步骤可以包括:
301、根据开孔的特征信息,将显示屏中位于开孔附近的区域划分为图标显示区域。
其中,图标显示区域,可以用于显示至少一个应用图标,该图标显示区域的显示面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进行设定。
结合图14,该图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显示方法的应用场景。在图14中,包括移动终端、显示屏21、开孔213以及多个应用图标,该应用图标还包括显示在显示屏的开孔处的目标应用图标217。
其中,在该图标显示区域下方同样可以显示一个或多个应用图标218,划分该图标显示区域是为了将具有目标应用程序的应用图标与一般图标的位置进行区分,以更好地对目标应用图标的显示进行管理。所以,该图标显示区域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与其他显示区域一体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图标显示区域的背景可以切换成深色背景,以在显示图标的过程中使得背景颜色更接近开孔的颜色,进一步将开孔进行视觉隐藏。当然可以理解的,该图标显示区域的背景颜色可以相对于其他区域单独进行切换,或者是在显示屏整体显示区域的背景切换时,与整体显示区域的背景一同进行切换,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302、在图标显示区域显示多个应用图标,其中在多个应用图标中包含至少一个目标应用图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图标显示区域所显示的应用图标,可以是移动终端根据用户对应用程序的使用习惯,经过统计使用次数获得的活跃度较高的应用程序的应用图标。
例如,若用户在某一时段内使用最多的应用程序是天气应用、团购应用、微博等,则可以将这些应用程序的应用图标放置在该图标显示区域内。
或者,基于用户的选择来调整所需要显示的应用图标。
例如,在设置菜单提供图标显示区域的图标更换指令(如对图标显示区域中的图标进行长按、选取或者是预设的触摸按键),当移动终端接收到该图标更换指令后,可以展示移动终端上的部分或全部应用图标,以供用户对该应用图标进行选取、替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应用图标在图标显示区域的显示,可以遵从与其他应用图标不同的显示规则,例如独立的排列方式以及显示方式等,该排列方式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经用户的操作进行切换。
为了更好地隐藏开孔,可以将原有的应用图标按一定规则替换或转换成符合目标应用图标217要求的应用图标,并在该图标显示区域上进行显示。
具体的,该规则可以是将应用图标在开孔所在的位置的颜色切换成深色或黑色,或者是直接通过关联关系,将该应用的应用图标进行更换,以使得图标显示区域中的应用图标符合目标应用图标217的需求。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应用图标进行替换的过程中,用户可以选取相应的目标应用图标217,将这些目标应用图标217放置在图标显示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该图标显示区域中的背景颜色设置为深色调背景颜色,以进一步提升对开孔的视觉隐藏效果。
303、根据开孔的位置信息,将目标应用图标的暗部区域重叠在所述开孔的位置。
其中,所述重叠,指的是目标应用图标的暗部区域的位置,刚好位于该开孔在显示屏中的位置。
所述开孔的位置信息,指的是该开孔在显示屏中的相对位置,也即该开孔在显示屏所对应的理想显示矩阵中的像素点位置。
由此可知,通过设置图标显示区域,并对图标显示区域中的应用图标进行定制化管理,从而大大提高移动终端上开孔的隐藏效果。
如图15所示,图中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更换目标应用图标的实现方式。
在图标显示区域显示多个应用图标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401、接收对多个应用图标的更换指令。
其中,所述更换指令用于指示利用多个预设的待显示图标,将原有显示在图标显示区域的多个应用图标进行更换。
该预设的待显示图标,可以是用户在应用图标列表中选取并预设存储的,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该更换指令用于指示利用多个预设的待显示图标将原有显示在图标显示区域的多个应用图标进行更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更换指令可以是用户对该图标显示区域进行滑动、按压来进行触发,或者通过接收用户对预设按钮的选取来进行触发。
可以理解的,对该图标显示区域进行滑动时,可以单独对该区域进行滑动,而当该图标显示区域与其他显示区域为一体时,滑动其他区域也可以触发该更换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更换指令可以是移动终端根据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习惯,将常用的应用程序的应用图标进行替换时触发的。例如当某段时间内最常用的应用是天气应用,但到了另一时段内最常用的应用是即时通信应用,则触发该更换指令。可以理解的,该更换指令具体的触发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进行设定。
当更换指令被触发后,移动终端可以接收到该更换指令。
402、根据更换指令,获取多个待显示图标,其中待显示图标中包含至少一个目标应用图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获取的多个待显示图标,其数量可以参考图标显示区域能容纳的应用图标数量来进行获取,例如该图标显示区域只能容纳3个应用图标,则当接收到对多个应用图标的更换指令后,可只获取3个待显示图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待显示图标中应当包含至少一个目标应用图标,当然也可以所获取的图标均为目标应用图标。具体的,确定该图标是否为目标应用图标,可以在将某个应用图标确定为目标应用图标时,对该目标应用图标进行标记。当在获取该待显示图标的时候,可以通过这些标记来获取至少一个目标应用图标。
403、在图标显示区域显示多个待显示图标。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多个待显示图标,可以参考前文所提及的实施例,例如:根据开孔的位置信息,将目标应用图标的暗部区域重叠在所述开孔的位置。为了避免赘述,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前文的实施例。
由此可知,当用户对图标显示区域的应用图标进行切换时,可以将待显示图标中的目标应用图标,对应替换到原有显示的目标应用图标的位置上,从而使得每次切换应用图标时开孔均能隐藏在目标应用图标中,有效地保证开孔的隐藏效果。
如图16所示,该图像显示装置500可应用于如上实施例所述的移动终端上,可以包括显示模块510,其中:
显示模块510,用于将应用图标在显示区域内环绕于开孔进行显示。
其中,显示屏的开孔处,可以是指在显示屏的开孔周围,也即距离开孔预设距离范围内的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应用图标在显示区域内环绕于开孔进行显示,可以是在应用图标显示时,在开孔处周围显示该应用图标的图像,也即是将开孔完全置于应用图标的显示范围内;或者是将应用图标显示在开孔处一侧(邻接),也即是将开孔的部分区域置于应用图标的显示范围内。当然,除了上述方式,该开孔与应用图标的方式还可以是处于具体的显示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开孔的特征信息,将应用图标在显示区域内环绕于开孔进行显示。具体的,可以参考开孔的位置和/或大小,使得移动终端可以根据该开孔的位置和/或大小,将合适隐藏该开孔的应用图标显示在开孔附近。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开孔设置在与应用图标的显示位置重合的位置上时,可以通过算法使得用户在点触到该开孔处时,确定该用户实际是选取该开孔所在位置对应的应用图标。
可以理解的,将应用图标在显示区域内环绕于开孔进行显示,还可以是在开孔的附近(预设范围内)显示应用图标,也即该开孔也可以不与应用图标的显示位置重合,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由上可知,因为在显示区域的开孔位置不能显示任何信息,该方法通过将应用图标在显示区域内环绕于开孔进行显示,如此本申请实施例可实现更好地利用到显示屏在开孔附近的显示位置显示应用图标,进而提高显示屏的利用率,且可以有效利用所显示的应用图标隐藏开孔,提升移动终端在开孔处的美观度。如图17所示,该显示模块510可以包括信息获取子模块511、图标选取子模块512以及显示子模块513,其中:
信息获取子模块511,用于获取开孔的特征信息。
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屏,该开孔设置在显示屏上,为了避免赘述,针对该移动终端及其显示屏、开孔的实施例可以参照图1-8中所述的移动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孔的特征信息可以包括开孔的位置信息和/或形状信息,该位置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开孔位于显示屏的位置;该形状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开孔的形状;当结合位置信息以及形状信息后,可以通过该位置信息以及形状信息确定开孔在显示屏中所占用的面积大小以及其所对应位置的像素坐标。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开孔的特征信息,可以通过生产厂商在出厂该移动终端之前,将与该移动终端相关的开孔的特征信息预存进移动终端中;或者是通过联网,从网络上获取与该移动终端相关的开孔的特征信息。
可以理解的,具体的获取过程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设定。
图标选取子模块512,用于根据特征信息从多个应用图标中选取目标应用图标。
其中,所述多个应用图标,可以是用户安装在移动终端中的应用程序所对应生成的应用图标,也可以是从服务器中获取的云服务所对应的应用图标,本申请在此不作限定。
其中,目标应用图标指的是应用图标在显示过程中所产生的暗部区域,在该目标应用图标显示在该开孔处时能较好地隐藏开孔的位置。
显示子模块513,用于将目标应用图标在显示区域内环绕于开孔进行显示。
其中,所述显示在显示屏的开孔处,指的是该目标应用图标在显示屏中的显示范围,正好可以将显示屏的开孔进行包围,从而实现近似将开孔进行覆盖的效果。
由此可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开孔的特征信息,根据开孔的特征信息从多个应用图标中选取目标应用图标,并将目标应用图标在显示区域内环绕于开孔进行显示。如此本申请实施例可实现将开孔隐藏在目标应用图标中,提升用户的观感,从而更好地利用到显示屏在开孔附近的显示位置,进而提高显示屏的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子模块513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应用图标的显示信息,所述显示信息包括暗部区域的显示信息;将所述暗部区域的显示信息与所述开孔的形状信息进行匹配,获得匹配结果;根据所述匹配结果选取出目标应用图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子模块513,具体用于:
根据暗部区域的显示信息,确定暗部区域的区域占用大小;
根据暗部区域的区域占用大小,确定开孔所占用的区域是否可处于应用图标的至少一处暗部区域的区域范围内。
由此可知,通过获取应用图标的显示信息,所述显示信息包括暗部区域的显示信息,将暗部区域的显示信息与开孔的形状信息进行匹配,获得匹配结果,根据匹配结果选取出目标应用图标,可以基于开孔的大小以及应用图标中暗部区域的大小,来确定更适合隐藏开孔位置的目标应用图标,从而进一步提升开孔的隐藏显示效果。
在将目标应用图标在显示区域内环绕于开孔进行显示的过程中,显示模块513可以具体用于:根据开孔的位置信息,将目标应用图标的暗部区域重叠在开孔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显示子模块513具体用于:
根据开孔的特征信息,将显示屏中位于开孔附近的区域划分为图标显示区域;在图标显示区域显示多个应用图标,其中在多个应用图标中包含至少一个目标应用图标;根据开孔的位置信息,将目标应用图标的暗部区域重叠在所述开孔的位置。
其中,图标显示区域,可以用于显示至少一个应用图标,该图标显示区域的显示面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进行设定。
结合图14,该图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显示方法的应用场景。在图14中,包括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屏21、显示屏21中包括显示区域215,该开孔213开设在显示区域上215,以及多个在显示屏21上显示的应用图标,该应用图标还包括显示在显示屏的开孔处的目标应用图标217。
其中,在该图标显示区域下方同样可以显示一个或多个应用图标218,划分该图标显示区域是为了将具有目标应用程序的应用图标与一般图标的位置进行区分,以更好地对目标应用图标的显示进行管理。所以,该图标显示区域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与其他显示区域一体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图标显示区域的背景可以切换成深色背景,以在显示图标的过程中使得背景颜色更接近开孔的颜色,进一步将开孔进行视觉隐藏。当然可以理解的,该图标显示区域的背景颜色可以相对于其他区域单独进行切换,或者是在显示屏整体显示区域的背景切换时,与整体显示区域的背景一同进行切换,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图标显示区域所显示的应用图标,可以是移动终端根据用户对应用程序的使用习惯,经过统计使用次数获得的活跃度较高的应用程序的应用图标。
例如,若用户在某一时段内使用最多的应用程序是天气应用、团购应用、微博等,则可以将这些应用程序的应用图标放置在该图标显示区域内。
或者,基于用户的选择来调整所需要显示的应用图标。
例如,在设置菜单提供图标显示区域的图标更换指令(如对图标显示区域中的图标进行长按、选取或者是预设的触摸按键),当移动终端接收到该图标更换指令后,可以展示移动终端上的部分或全部应用图标,以供用户对该应用图标进行选取、替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应用图标在图标显示区域的显示,可以遵从与其他应用图标不同的显示规则,例如独立的排列方式以及显示方式等,该排列方式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经用户的操作进行切换。
为了更好地隐藏开孔,可以将原有的应用图标按一定规则替换或转换成符合目标应用图标要求的应用图标,并在该图标显示区域上进行显示。
具体的,该规则可以是将应用图标在开孔所在的位置的颜色切换成深色或黑色,或者是直接通过关联关系,将该应用的应用图标进行更换,以使得图标显示区域中的应用图标符合目标应用图标217的需求。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应用图标进行替换的过程中,用户可以选取相应的目标应用图标217,将这些目标应用图标217放置在图标显示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该图标显示区域中的背景颜色设置为深色调背景颜色,以进一步提升对开孔的视觉隐藏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应用图标在图标显示区域的显示,可以遵从与其他应用图标不同的显示规则,例如独立的排列方式以及显示方式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该图标显示区域中的背景颜色设置为深色调背景颜色,以进一步提升对开孔的视觉隐藏效果。
其中,所述重叠,指的是目标应用图标的暗部区域的位置,刚好位于该开孔在显示屏中的位置。
所述开孔的位置信息,指的是该开孔在显示屏中的相对位置,也即该开孔在显示屏所对应的理想显示矩阵中的像素点位置。
由此可知,通过设置图标显示区域,并对图标显示区域中的应用图标进行定制化管理,从而大大提高移动终端上开孔的隐藏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子模块513,还具体用于:
接收对多个应用图标的更换指令;根据更换指令,获取多个待显示图标,其中待显示图标中包含至少一个目标应用图标;在图标显示区域显示多个待显示图标。
由此可知,当用户对图标显示区域的应用图标进行切换时,可以将待显示图标中的目标应用图标,对应替换到原有显示的目标应用图标的位置上,从而使得每次切换应用图标时开孔均能隐藏在目标应用图标中,有效地保证开孔的隐藏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图像显示装置500与上文实施例中的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属于同一构思,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500上可以运行所述图像显示方法实施例中提供的任一方法,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所述图像显示方法实施例,并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如图18所示,移动终端600包括处理器601和存储器602。其中,处理器601与存储器602电性连接。
处理器601是移动终端6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移动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调用存储在存储器602内的计算机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602内的数据,执行移动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移动终端进行整体监控。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600中的处理器601会按照如下的步骤,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计算机程序的进程对应的指令加载到存储器602中,并由处理器601来运行存储在存储器602中的计算机程序,从而实现各种功能,例如:
将所述应用图标在所述显示区域内环绕于所述开孔进行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601还执行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开孔的特征信息,将所述应用图标在所述显示区域内环绕于所述开孔进行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601还执行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开孔的特征信息,所述特征信息包括形状信息和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所述开孔的特征信息从多个应用图标中选取目标应用图标;
将所述目标应用图标在所述显示区域内环绕于所述开孔进行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601执行以下步骤:
所述根据所述开孔的特征信息从多个应用图标中选取目标应用图标,包括:
获取所述应用图标的显示信息,所述显示信息包括暗部区域的显示信息;
将所述暗部区域的显示信息与所述开孔的形状信息进行匹配,获得匹配结果;
根据所述匹配结果选取出目标应用图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601还执行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暗部区域的显示信息,确定所述暗部区域的区域占用大小;
根据所述暗部区域的区域占用大小,确定所述开孔所占用的区域是否可处于所述应用图标的至少一处暗部区域的区域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601执行以下步骤:
所述开孔的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开孔的位置信息;
所述将所述目标应用图标在所述显示区域内环绕于所述开孔进行显示,包括:
根据所述开孔的位置信息,将所述目标应用图标的暗部区域重叠在所述开孔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601执行以下步骤:
将所述显示屏中位于所述开孔附近的区域划分为图标显示区域;
在所述图标显示区域显示多个所述应用图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601执行以下步骤:
接收对多个所述应用图标的更换指令,所述更换指令用于指示利用多个预设的待显示图标,将原有显示在所述图标显示区域的多个所述应用图标进行更换;
根据所述更换指令,获取多个所述待显示图标,其中所述待显示图标中包含至少一个所述目标应用图标;
在所述图标显示区域显示所述多个待显示图标。
存储器602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存储器602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中包含有可在处理器中执行的指令。计算机程序可以组成各种功能模块。处理器601通过调用存储在存储器602的计算机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
将所述应用图标在所述显示区域内环绕于所述开孔进行显示。
请一并参阅图1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600还可以包括:显示器603、射频电路604、音频电路605、无线保真模块606以及电源607。其中,其中,显示器603、射频电路604、音频电路605、无线保真模块606以及电源607分别与处理器601电性连接。
所述显示器603可以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各种图形用户接口,这些图形用户接口可以由图形、文本、图标、视频和其任意组合来构成。显示器603可以包括显示面板,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Display)、或者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
所述射频电路604可以用于收发射频信号,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设备或其他移动终端建立无线通讯,与网络设备或其他移动终端之间收发信号。
所述音频电路605可以用于通过扬声器、传声器提供用户与移动终端之间的音频接口。
所述无线保真模块606可以用于短距离无线传输,可以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站和访问流式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
所述电源607可以用于给移动终端600的各个部件供电。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607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601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尽管图19中未示出,移动终端600还可以包括摄像头、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由此可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因为在显示区域的开孔位置不能显示任何信息,该方法通过将应用图标在显示区域内环绕于开孔进行显示,如此本申请实施例可实现更好地利用到显示屏在开孔附近的显示位置显示应用图标,进而提高显示屏的利用率,且可以有效利用所显示的应用图标隐藏开孔,提升移动终端在开孔处的美观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所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图像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5)

1.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可用于显示应用图标,所述显示屏包括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内设有开孔,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应用图标在所述显示区域内环绕于所述开孔进行显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应用图标在所述显示区域内环绕于所述开孔进行显示,包括:
根据所述开孔的特征信息,将所述应用图标在所述显示区域内环绕于所述开孔进行显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开孔的特征信息,将所述应用图标在所述显示区域内环绕于所述开孔进行显示,包括:
获取所述开孔的特征信息,所述特征信息包括形状信息和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所述开孔的特征信息从多个应用图标中选取目标应用图标;
将所述目标应用图标在所述显示区域内环绕于所述开孔进行显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开孔的形状信息;
所述根据所述开孔的特征信息从多个应用图标中选取目标应用图标,包括:
获取所述应用图标的显示信息,所述显示信息包括暗部区域的显示信息;
将所述暗部区域的显示信息与所述开孔的形状信息进行匹配,获得匹配结果;
根据所述匹配结果选取出目标应用图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暗部区域与所述开孔的形状信息进行匹配,包括:
根据所述暗部区域的显示信息,确定所述暗部区域的区域占用大小;
根据所述暗部区域的区域占用大小,确定所述开孔所占用的区域是否可处于所述应用图标的至少一处暗部区域的区域范围内。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的特征信息包括所述开孔的位置信息;
所述将所述目标应用图标在所述显示区域内环绕于所述开孔进行显示,包括:
根据所述开孔的位置信息,将所述目标应用图标的暗部区域重叠在所述开孔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3-6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应用图标在所述显示区域内环绕于所述开孔进行显示,包括:
将所述显示屏中位于所述开孔附近的区域划分为图标显示区域;
在所述图标显示区域显示多个所述应用图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图标显示区域显示多个应用图标之后,还包括:
接收对多个所述应用图标的更换指令,所述更换指令用于指示利用多个预设的待显示图标,将原有显示在所述图标显示区域的多个所述应用图标进行更换;
根据所述更换指令,获取多个所述待显示图标,其中所述待显示图标中包含至少一个所述目标应用图标;
在所述图标显示区域显示所述多个待显示图标。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图标为相机应用图标。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为圆形孔,所述应用图标包括内框和外框,所述内框和所述外框均为轴对称图形且均为中心对称图形,且对称中心相同;
其中所述圆形孔的圆心与所述对称中心重合。
11.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应用于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区域可用于显示应用图标,所述显示屏包括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内设有开孔,所述装置包括:
显示模块,用于将所述应用图标在所述显示区域内环绕于所述开孔进行显示。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开孔的特征信息,将所述应用图标在所述显示区域内环绕于所述开孔进行显示。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包括:
信息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开孔的特征信息,所述特征信息包括形状信息和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图标选取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特征信息从多个应用图标中选取目标应用图标;以及
显示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应用图标在所述显示区域内环绕于所述开孔进行显示。
14.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方法。
15.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通过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方法。
CN201810108439.4A 2018-02-02 2018-02-02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1101344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90459.5A CN112732393B (zh) 2018-02-02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201810108439.4A CN110134465B (zh) 2018-02-02 2018-02-02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PCT/CN2019/073830 WO2019149208A1 (zh) 2018-02-02 2019-01-30 图像显示方法、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EP19748339.9A EP3739424A4 (en) 2018-02-02 2019-01-30 IMAGE DISPLAY METHOD, STORAGE MEDIUM AND MOBILE DEVICE
US16/934,840 US11226718B2 (en) 2018-02-02 2020-07-21 Method and mobile terminal for utilizing area near openings in display screen to display application ic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08439.4A CN110134465B (zh) 2018-02-02 2018-02-02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90459.5A Division CN112732393B (zh) 2018-02-02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34465A true CN110134465A (zh) 2019-08-16
CN110134465B CN110134465B (zh) 2021-02-19

Family

ID=67479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08439.4A Active CN110134465B (zh) 2018-02-02 2018-02-02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226718B2 (zh)
EP (1) EP3739424A4 (zh)
CN (1) CN110134465B (zh)
WO (1) WO201914920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24224A (zh) * 2019-12-12 2020-05-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99124B2 (en) * 2018-06-07 2022-07-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ositioning apparatus, camera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8989494B (zh) * 2018-06-27 2021-02-0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US11727718B2 (en) * 2018-09-26 2023-08-15 Apple Inc. Light recognition module for determining a user of a computing device
CN110602310B (zh) * 2019-08-20 2021-07-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交互方法及终端
CN112256165B (zh) * 2019-12-13 2022-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图标的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1706520B2 (en) * 2020-10-12 2023-07-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Under-display camera and sensor control
US11706517B2 (en) 2021-03-10 2023-07-18 Google Llc Vertically long apertures for computing device camera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83819A (ko) * 2015-06-29 2015-07-20 김지민 외장하드가 내장된 휴대폰 케이스
CN106850897A (zh) * 2017-03-07 2017-06-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
CN206400421U (zh) * 2017-01-20 2017-08-1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145192A (zh) * 2017-04-27 2017-09-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5376A (zh) * 2013-08-29 2013-12-04 格林精密部件(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触控屏
CN103984470B (zh) 2014-05-29 2017-06-3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图标显示方法和装置
KR102328100B1 (ko) * 2014-11-20 2021-11-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복수의 입출력 장치를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D801388S1 (en) * 2016-02-11 2017-10-31 Sears Brands, L.L.C.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icon
KR101927438B1 (ko) * 2016-07-14 2018-12-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홀 영역을 가지는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홀 영역 제어방법
CN107580092A (zh) * 2017-10-17 2018-01-12 黄河科技学院 具有透明屏幕下摄像头的全面屏手机及其操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83819A (ko) * 2015-06-29 2015-07-20 김지민 외장하드가 내장된 휴대폰 케이스
CN206400421U (zh) * 2017-01-20 2017-08-1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850897A (zh) * 2017-03-07 2017-06-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
CN107145192A (zh) * 2017-04-27 2017-09-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西西整理: "iphonex能不显示刘海的壁纸 iphonex隐藏刘海壁纸大全", 《HTTPS://M.BAIDU.COM/ALA/C/S/M.CR173.COM/MIPW/201808.HTML》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24224A (zh) * 2019-12-12 2020-05-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34465B (zh) 2021-02-19
US11226718B2 (en) 2022-01-18
CN112732393A (zh) 2021-04-30
EP3739424A4 (en) 2021-03-10
US20200348823A1 (en) 2020-11-05
WO2019149208A1 (zh) 2019-08-08
EP3739424A1 (en) 2020-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34465A (zh)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12235452B (zh) 一种灭屏显示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US9983724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ling method for displaying information of a wearable device
US20150155903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for the mobile terminal
US10551904B2 (en) Mobile terminal having graphic memory with multiple memory areas for outputting a plurality of image data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KR20160000793A (ko)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US10423325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US20110117955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mobile terminal
US20170083226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EP2704461B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KR20160018001A (ko)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100085397A (ko) 전자 종이를 가진 이동 통신 단말기 및 이에 적용된 제어방법
CN101729670A (zh) 移动终端
KR20150088084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것의 제어 방법
US20170083148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KR20170035678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KR20150043806A (ko) 단말기 및 그 동작 방법
CN112732393B (zh)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KR20160073679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20210208721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KR20160061822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동 단말기용 윈도우 제조 방법
KR20170009048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20160059375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20160013610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20160088033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