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34254B - 终端控制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终端控制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34254B
CN110134254B CN201910405868.2A CN201910405868A CN110134254B CN 110134254 B CN110134254 B CN 110134254B CN 201910405868 A CN201910405868 A CN 201910405868A CN 110134254 B CN110134254 B CN 1101342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apacitance
induction
terminal
vari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0586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34254A (zh
Inventor
程涛
张忠
程剑涛
杜黎明
孙洪军
乔永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wi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wi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wi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wi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0586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342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342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425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90118 priority patent/WO2020228752A1/zh
Priority to US17/595,403 priority patent/US11907437B2/en
Priority to EP20805554.1A priority patent/EP3971690A4/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342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42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62Detail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ed keyboard
    • G06F1/1671Special purpose buttons or auxiliary keyboards, e.g. retractable mini keypads, keypads or buttons that remain accessible at closed lapto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discrete items of information into a coded form, e.g. arrangements for interpreting keyboard generated codes as alphanumeric codes, operand codes or instruction c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46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the device orientation or free movement in a 3D space, e.g. 3D mice, 6-DOF [six degrees of freedom] pointers using gyroscopes, accelerometers or tilt-sens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7Touch pads, in which fingers can move on a surfac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94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 H03K17/96Touch switches
    • H03K17/962Capacitive touch switches
    • H03K17/9622Capacitive touch switches using a plurality of detectors, e.g. keyboar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23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 H04M1/236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including keys on side or rear 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33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33
    • G06F2203/0339Touch strips, e.g. orthogonal touch strips to control cursor movement or scrolling; single touch strip to adjust parameter or to implement a row of soft key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2217/00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 H03K2217/94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 is generated
    • H03K2217/96Touch switches
    • H03K2217/96066Thumbwheel, potentiometer, scrollbar or slider simulation by touch switch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2217/00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 H03K2217/94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 is generated
    • H03K2217/96Touch switches
    • H03K2217/9607Capacitive touch switches
    • H03K2217/96071Capacitive touch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etection principle
    • H03K2217/96073Amplitude comparis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2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touch pad, a touch sensor or a touch detec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Switches That Are Operated By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能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终端控制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检测芯片和至少一个终端按键;终端按键设置于终端设备侧面;检测芯片与终端按键连接;终端按键在接收到外部的控制指令时,产生感应电容值和极间电容值;检测芯片检测感应电容值和极间电容值,并确定感应电容变化量和极间电容变化量,根据感应电容变化量和极间电容变化量确定与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并触发终端设备执行与控制类型对应的控制操作。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系统,由检测芯片检测终端按键中的感应电容和极间电容,确定终端按键受到的控制类型,以区分是用户控制操作还是机械控制操作,避免因机械控制使终端设备进行误操作,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Description

终端控制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终端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普遍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人们利用智能手机进行各种娱乐活动,例如听音乐、玩游戏等。特别是应用智能手机中的手机按键,实现终端设备的一些简单操作。例如,用户利用智能手机听音乐时,可通过智能手机上设置的手机侧键,调节音乐的音量大小或切换、暂停音乐等,从而使用户更加便捷地使用智能手机。
发明人在对各种智能手机的各个功能按键进行研究发现,当用户在听音乐或使用智能手机执行其他应用的场景下,若由于外部机械碰撞,例如用户不小心将智能手机的按键碰撞到桌角时,导致手机按键进行按压,并执行了相对应的功能,造成智能手机的误操作,降低了用户的体验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终端控制系统,通过该系统,使得终端按键在受到外部的控制指令时,不会因为机械触碰而使终端设备进行误操作,从而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终端控制方法,用以保证上述系统在实际中的实现及应用。
一种终端控制系统,包括:
检测芯片和至少一个终端按键;
所述终端按键设置于终端设备的侧面;
所述检测芯片与每个所述终端按键连接;
所述终端按键,用于在接收到外部的控制指令时,产生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感应电容值和极间电容值;
所述检测芯片,用于检测所述感应电容值和所述极间电容值,并确定与所述感应电容值对应的感应电容变化量和与所述极间电容值对应的极间电容变化量,根据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和所述极间电容变化量确定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并触发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与所述控制类型对应的控制操作。
上述的终端控制系统,可选的,所述终端按键,包括:
依次排布的按键外壳、电容感应层、缓冲层和基板;
所述按键外壳,用于保护所述电容感应层、缓冲层和基板;
所述电容感应层一端与系统地面相连接,并与系统地面形成对地电容,所述电容感应层产生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电容感应值;
所述缓冲层,用于在所述电容感应层与所述基板之间形成极间间距,并在所述电容感应层接收到控制指令时发生形变,产生与所述形变对应的极间间距变化量;
所述基板,用于与所述电容感应层形成极间电容,并在所述缓冲层发生形变后,产生极间电容值。
上述的终端控制系统,可选的,所述检测芯片,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和触发模块;
所述第一检测模块与所述电容感应层连接;
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分别与所述电容感应层和所述基板连接;
所述触发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和所述第二检测模块连接;
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电容感应层的对地电容,当所述电容感应层产生感应电容值时,检测与所述感应电容值对应的感应电容变化量,并确定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是否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阈值;
所述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电容感应层与所述基板之间的极间电容,当所述电容感应层与所述基板之间产生极间电容值时,检测与所述极间电容值对应的极间电容变化量,并确定所述极间电容变化量是否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二阈值;
所述触发模块,用于当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阈值,且所述极间电容变化量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为用户按压控制,并触发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与所述用户按压控制对应的按压控制操作;当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不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所述极间电容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为机械按压控制,不触发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任何的控制操作;当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所述极间电容变化量不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为用户触摸控制,并触发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与所述用户触摸控制对应的触摸控制操作;当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不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所述极间电容变化量不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为机械触摸控制,不触发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任何控制操作。
上述的终端控制系统,可选的,还包括:
方向感应传感器;
所述方向感应传感器与所述检测芯片连接;
所述方向感应传感器,用于感应终端设备的屏幕方向,当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方向发生改变时,向所述检测芯片发送方向变化指令,以使所述检测芯片依据所述方向变化指令,切换所述终端按键的与所述控制操作对应的按键功能。
上述的终端控制系统,可选的,每个所述终端按键中的按键外壳设置在所述终端控制系统的侧表面;
每个所述终端按键中的电容感应层、缓冲层和基板设置在所述终端控制系统的内部;
各个所述按键外壳按预设的排布方式分别设置在所述终端控制系统的侧表面。
一种终端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预先设置的终端按键在接收到控制指令时,产生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感应电容值和极间电容值;
依据所述感应电容值和所述极间电容值,确定与所述感应电容值对应的感应电容变化量和与所述极间电容值对应的极间电容变化量;
依据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和所述极间电容变化量确定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并触发终端设备执行与所述控制类型对应的控制操作。
上述的方法,可选的,所述依据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和所述极间电容变化量确定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并触发终端设备执行与所述控制类型对应的控制操作,包括:
检测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是否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阈值;
当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为用户控制,并触发终端设备执行与所述用户控制对应的控制操作;
当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不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为机械控制,不触发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任何的控制操作。
上述的方法,可选的,所述当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为用户控制,并触发终端设备执行与所述用户控制对应的控制操作,包括:
当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检测所述极间电容变化量是否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二阈值;
当所述极间电容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用户控制为用户按压控制,并触发终端设备执行与所述用户按压控制对应的按压控制操作;
当所述极间电容变化量不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用户控制为用户触摸控制,并触发终端设备执行与所述用户触摸控制对应的触摸控制操作。
上述的方法,可选的,所述当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不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为机械控制,不触发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任何的控制操作,包括:
当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不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检测所述极间电容变化量是否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二阈值;
当所述极间电容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机械控制为机械按压控制,不触发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任何的控制操作;
当所述极间电容变化量不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机械控制为机械触摸控制,不触发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任何的控制操作。
上述的方法,可选的,还包括:
当接收到预先设置的方向感应传感器发送的方向切换指令时,依据所述方向切换指令,切换所述终端按键的与所述控制操作对应的按键功能,并在确定所述终端按键接收到的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为用户控制时,触发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与所述按键功能对应的控制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包括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终端控制系统,包括:检测芯片和至少一个终端按键;所述终端按键设置于终端设备的侧面;所述检测芯片与每个所述终端按键连接;所述终端按键,用于在接收到外部的控制指令时,产生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感应电容值和极间电容值;所述检测芯片,用于检测所述感应电容值和所述极间电容值,并确定与所述感应电容值对应的感应电容变化量和与所述极间电容值对应的极间电容变化量,根据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和所述极间电容变化量确定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并触发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与所述控制类型对应的控制操作。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系统,由检测芯片检测终端按键中的感应电容和极间电容,确定终端按键受到控制指令的控制类型是否为机械控制操作,避免因为机械控制而使终端设备进行误操作,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控制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控制系统的又一系统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控制系统的又一系统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控制系统的又一系统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控制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控制方法的方法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发明可用于众多通用或专用的计算装置环境或配置中。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设备或便携式设备、平板型设备、多处理器装置、包括以上任何装置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控制系统,该系统可以应用在众多带有终端按键的装置或设备中,其系统的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
检测芯片100和至少一个终端按键200;
所述终端按键设置于终端设备的侧面;
所述检测芯片与每个所述终端按键连接;
所述终端按键,用于在接收到外部的控制指令时,产生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感应电容值和极间电容值;
所述检测芯片,用于检测所述感应电容值和所述极间电容值,并确定与所述感应电容值对应的感应电容变化量和与所述极间电容值对应的极间电容变化量,根据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和所述极间电容变化量确定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并触发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与所述控制类型对应的控制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控制系统中,检测芯片与每一个终端按键相互连接,终端设备的侧面设置至少一个终端按键,检测芯片设置于终端设备内的任意一处,可以是设置于靠近终端按键的一侧。当终端按键接收到外部的控制指令时,将产生与该控制指令对应的感应电容值和极间电容值,并由检测芯片对终端按键产生感应电容值和极间电容值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定与感应电容值对应的感应电容变化量以及与极间电容对应的极间电容变化量。再根据感应电容变化量和极间电容变化量确定与该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同时触发终端设备根据该控制类型执行相对应的控制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类型包括用户按压控制、用户触摸控制、机械按压控制和机械触摸控制。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检测芯片检测终端按键中产生的感应电容值和极间电容值,并根据与感应电容值对应的感应电容变化量以及与极间电容对应的极间电容变化量,确定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并触发终端设备执行与该控制类型相对应的操作,避免控制类型为机械按压控制或机械触摸控制时,终端设备执行误操作,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控制系统中,上述系统中的终端按键200的内部组成结构。如图2所示,具体包括:
依次排布的按键外壳210、电容感应层220、缓冲层230和基板240;
所述按键外壳,用于保护所述电容感应层、缓冲层和基板;
所述电容感应层一端与系统地面相连接,并与系统地面形成对地电容,所述电容感应层产生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电容感应值;
所述缓冲层,用于在所述电容感应层与所述基板之间形成极间间距,并在所述电容感应层接收到控制指令时发生形变,产生与所述形变对应的极间间距变化量;
所述基板,用于与所述电容感应层形成极间电容,并在所述缓冲层发生形变后,产生极间电容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控制系统中,如图2所示的终端按键内部组成结构中,按键外壳210、电容感应层220、缓冲层230和基板240依次排布。按键外壳为终端按键的外壳,起到保护电容感应层、缓冲层和基板的作用,当接收到外部的控制指令时,带动电容感应层向下运动,使缓冲层发生形变。电容感应层位于按键外壳的下表面,可以通过粘合剂将电容感应层与按键外壳进行粘合,且电容感应层与系统地面形成对地电容,当接收到外部控制指令时,电容感应层会产生电容感应值。基板位于电容感应层的下侧,与电容感应层形成极间电容,当缓冲层发生形变,产生极间电容值。其中,缓冲层位于电容感应层和基板之间,可以支撑该电容感应层,形成电容感应层与基板之间的极间间距d。当接收到控制指令时发生形变,产生与该形变对应的极间间距变化量,从而导致极间电容发生变化,产生极间电容值。
需要说明的是,电容感应层只有在接收到控制指令时,才产生电容感应值。在未接收到控制指令时,只存在对地电容的电容值。当接收到控制指令时,电容感应层与进行控制操作的控制物体之间形成一个控制电容,该控制电容与电容感应层的对地电容并联,因此,电容感应层产生的感应电容值为该控制电容的电容值与对地电容的电容值的和。其中,该控制物体可以是人体、导体或非导体的机械物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未接收到控制指令,且缓冲层未发生形变时,电容感应层与基板之间的极间电容的电容值为初始电容值,当缓冲层发生形变后,初始电容值增大,产生极间电容值。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终端按键通过按键外壳、电容感应层、缓冲层和基板的组成,在接收到控制指令时,并产生的感应电容值和极间电容值反应终端按键所受到的控制类型,有效的避免终端按键的进行误触碰,提高用户体验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控制系统中,上述系统中的检测芯片100的内部组成结构,如图3所示,具体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110、第二检测模块120和触发模块130;
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电容感应层的对地电容,当所述电容感应层产生感应电容值时,检测与所述感应电容值对应的感应电容变化量,并确定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是否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阈值;
所述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电容感应层与所述基板之间的极间电容,当所述电容感应层与所述基板之间产生极间电容值时,检测与所述极间电容值对应的极间电容变化量,并确定所述极间电容变化量是否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二阈值;
所述触发模块,用于当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阈值,且所述极间电容变化量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为用户按压控制,并触发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与所述用户按压控制对应的按压控制操作;当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不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所述极间电容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为机械按压控制,不触发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任何的控制操作;当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所述极间电容变化量不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为用户触摸控制,并触发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与所述用户触摸控制对应的触摸控制操作;当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不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所述极间电容变化量不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为机械触摸控制,不触发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任何控制操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控制系统中,如图3所示的检测芯片中具体包括了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和触发模块。其中,第一检测模块与终端按键中的电容感应层连接,用于检测电容感应层的对地电容的电容值C1。当终端按键接收到外部的控制指令时,电容感应层将产生感应电容值C1',并检测出该感应电容值C1',根据该感应电容值,确定电容感应层的感应电容变化量ΔC1,其中ΔC1=C1'-C1。并确定感应电容变化量是否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阈值ΔCa。该第一阈值的设置方式,可以根据用户的人体介电常数与各个机械设备的介电常数之间的区别进行设置,由于人体介电常数远大于各个机械设备的介电常数,因此利用介电常数之间的差别设置第一阈值,以区分终端按键是用户进行控制操作还是机械的误触碰。
第二检测模块分别与终端按键中的电容感应层和基板连接,用于检测电容感应层与基板之间的极间电容的原始电容值C2,当缓冲层发生形变,使得极间间距变小时,极间电容将增大,产生极间电容值时,由第二检测模块检测出产生的极间电容值C2',确定极间电容变化量ΔC2,其中,ΔC2=C2'-C2。并确定该极间电容变化量是否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二阈值ΔCb。其中,第二阈值的设置方式根据极间间距进行设置,当电容感应层发生形变时,极间间距发生改变,根据极间间距的变化程度,可以确定终端按键是受到触摸控制还是按压控制。当终端按键收到的是按压控制时,电容感应层变形明显,极间间距变小,极间电容变大。当终端按键收到的是触摸控制时,电容感应层变形不明显,极间间距基本不变,极间电容的变化也不明显,因此当极间间距变小到一定程度时,极间电容明显增大,因此极间电容变化量也将大于第二阈值。
触发模块分别与第一检测模块和第二检测模块连接,经由第一检测模块和第二检测模块确定感应电容变化量和极间电容变化量后,根据感应电容变化量和极间电容变化量,触发终端设置执行相对应的控制操作。当感应电容变化量大于第一阈值,即ΔC1>ΔCa,且极间电容变化量大于第二阈值,即ΔC2>ΔCb时,确定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为用户按压控制,并由检测芯片中的触发模块触发终端设备执行与用户按压控制对应的按压控制操作;当感应电容变化量不大于第一阈值,即ΔC1≤ΔCa,且所述极间电容变化量大于第二阈值,即ΔC2>ΔCb时,确定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为机械按压控制,触发模块将不触发终端设备执行任何的控制操作;当感应电容变化量大于第一阈值,即ΔC1>ΔCa,且极间电容变化量不大于第二阈值,即ΔC2≤ΔCb时,确定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为用户触摸控制,触发模块触发终端设备执行与用户触摸控制对应的触摸控制操作;当感应电容变化量不大于第一阈值,即ΔC1≤ΔCa,且极间电容变化量不大于第二阈值,即ΔC2≤ΔCb时,确定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为机械触摸控制,触发模块不触发终端设备执行任何控制操作。
可选的,第二检测模块除了可以检测极间电容值之外,可以用于检测终端按键所收到的压力值。当终端按键接收到外部的控制指令时,可通过检测终端按键中电容感应层和基板所受到的压力值变化量,确定该控制指令是不是为按压控制。当压力值变化量大于预先设置的压力阈值时,则确定终端按键受到按压控制。再结合确定感应电容变化量,以确定终端按键接收到的控制指令的控制类型为用户按压控制还是机械按压控制。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控制系统中,由检测芯片中的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和触发模块,检测触终端按键接收到控制指令时,确定与该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并触发终端设备执行与该控制类型对应的控制操作,以防止终端设备由于终端按键的控制指令进行误操作,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控制系统中,检测芯片与终端按键连接时,可以实时检测终端按键中的感应电容值和极间电容值,并根据感应电容变化量和极间电容变化量确认终端按键的控制类型,以使检测芯片触发终端设备执行相对应的控制操作。为了使终端按键实现的功能更加丰富,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包括:
方向感应传感器;
所述方向感应传感器与所述检测芯片连接;
所述方向感应传感器,用于感应终端设备的屏幕方向,当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方向发生改变时,向所述检测芯片发送方向变化指令,以使所述检测芯片依据所述方向变化指令,切换所述终端按键的与所述控制操作对应的按键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控制系统中,方向感应传感器是检测终端设备的屏幕方向的传感器,该方向感应传感器与检测芯片连接,设置与终端设备内的任意一处,可以设置于靠近该检测芯片的一侧。该方向感应传感器用于感应终端设备的屏幕方向。当终端设备的屏幕方向发生改变,例如终端设备的屏幕方向原先为竖屏,后切换为横屏时,方向感应传感器则根据终端屏幕改变的方向,向检测芯片式发方向切换指令。当检测芯片在接收到方向感应传感器发送的方向切换指令后,切换终端按键的按键功能。当终端按键在终端设备的屏幕方向已经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接收到外部的控制指令,并且由检测芯片检测出与该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时,则检测芯片可以根据终端按键的按键功能,触发终端设备执行与控制操作对应的按键功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中,可以应用于多种终端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当终端设备为手机时,进行以下举例说明:
智能手机的一侧设置第一按键。当用户使用智能手机听音乐时,第一按键在竖屏状态下用于实现智能手机增加音量以及向上翻页的功能。当用户按压第一按键可以增加音量,当用户触摸滑动第一按键时,可以向上翻页。当智能手机的第一按键在竖屏状态下接收到外部的控制指令时,第一按键中的电容感应层产生感应电容值,基板和电容感应层之间产生极间电容值,并由智能手机内部的检测芯片检测感应电容值和极间电容值,确定感应电容变化量和极间电容变化量。当感应电容变化量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阈值,且极间电容变化量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二阈值时,则检测芯片确定该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为用户按压控制,并触发智能手机根据用户按压控制增大音量。当用户切换智能手机的屏幕状态,并使用智能手机进行射击类游戏时,由方向感应传感器确定智能手机的屏幕方向,并向检测芯片发送方向切换指令。检测芯片在接收到方向感应传感器发送的方向切换指令后,切换第一按键的按键功能。例如第一按键在横屏状态下用于实现射击游戏中的人物前移和开镜功能。若用户按压第一按键时可以使游戏中的人物前移,当用户触摸滑动第一按键时可以开镜。当智能手机的第一按键在横屏状态下接收到外部的控制指令时,产生感应电容值和极间电容值,并智能手机内部的检测芯片检测感应电容值和极间电容值,确定感应电容变化量和极间电容变化量。当感应电容变化量不大于第一阈值,且极间电容变化量大于第二阈值时,则检测芯片确定该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为机械按压控制,检测芯片将不触发智能手机进行射击游戏中的开镜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方向感应传感器可以是重力加速度传感器Gsensor或陀螺仪等其他可感应终端屏幕的方向发生变化的传感器。
可选的,当方向感应传感器在检测到终端设备的屏幕方向发生改变时,也可以向检测芯片发送方向切换指令,使检测芯片关闭终端按键的部分功能。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中,所述检测芯片可与方向感应传感器进行连接,使终端按键的功能更加丰富,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控制系统中,每个所述终端按键中的按键外壳设置在所述终端控制系统的侧表面;
每个所述终端按键中的电容感应层、缓冲层和基板设置在所述终端控制系统的内部;
各个所述按键外壳按预设的排布方式分别设置在所述终端控制系统的侧表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中,终端控制系统的侧面可以设置至少一个终端按键,其中终端按键的按键外壳可以设置于侧表面。每个终端按键电容感应层、缓冲层和基板均设置在终端控制系统的内部。且每一个按键外壳均按键预先设置的排布方式设置在终端控制系统的侧表面。例如,该终端控制系统一侧设置的终端按键,全都是可以实现按压控制操作,另一侧都可以实现触摸控制操作。或,该终端控制系统一侧设置的终端按键,均可实现按压控制操作和触摸控制操作,另一侧不设置终端按键等。
可选的,电容感应层可以为单个条形结构,也可以为设置有至少两个通道以上的滑动条形结构,具体如图4所示。如图4中的图(a)为单个条形结构,当电容感应层为单个条形结构时,可以实现终端按键的按压功能,用户可通过按压所述终端按键,实现终端按键的按键功能。如图4中的图(b)和图(c),其中图(b)为两个通道的滑动条形结构,图(c)为四个通道的滑动条形结构,当电容感应层为至少两个通道以上的滑动条形结构时,可以实现终端按键的按压或触摸控制操作的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按压终端按键或轻触滑动终端按键,实现终端按键的按压控制操作的功能或触摸控制操作的功能。其中,当电容感应层为滑动条形结构时,每一个通道中可以设置一个电容器,用于感应用户触摸终端按键进行滑动操作时,用户滑动终端按键的速度,也可以通过电容感应层上的用户触摸终端按键的滑动速度,确定用户控制类型是按压、轻触还是滑动触摸,以根据不同的控制类型实现不同的控制操作。电容感应层上的通道越多,设置的电容器就越多,对用户滑动终端按键的速度的感应越灵敏。缓冲层位于电容感应层和基板之间,该缓冲层可以是泡棉或弹簧等其他弹性结构的材料组成的支撑电容感应层的空气间隙层。基板可以是终端设备内部的接地金属。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终端按键的外壳、电容感应层、缓冲层与基板的设置方式可以使用户更加便捷的进行操作,提高用户体验感。
与图1所述的系统相对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控制方法,用于对所述终端控制系统中各个系统结构的具体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控制方法可以应用计算机终端或各种移动设备中,其执行主体可以为检测芯片,该方法的方法流程图如图5所示,具体包括:
S501:检测预先设置的终端按键在接收到控制指令时,产生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感应电容值和极间电容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检测芯片实时检测终端按键的产生的电容值,当终端按键在接收到控制指令时,将产生感应电容值和极间电容值。检测芯片对终端按键产生的感应电容值和极间电容电容值进行检测。
S502:依据所述感应电容值和所述极间电容值,确定与所述感应电容值对应的感应电容变化量和与所述极间电容值对应的极间电容变化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当检测芯片检测到终端按键对感应电容值和极间电容值时,根据感应电容值和极间电容值,确定终端按键上的感应电容变化量和极间电容变化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未接收到控制指令时,检测芯片智能检测到终端按键中的对地电容的电容值和极间电容的初始电容值。
S502:依据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和所述极间电容变化量确定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并触发终端设备执行与所述控制类型对应的控制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根据感应电容变化量和极间电容变化量,可确定接收到的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检测芯片根据控制类型,触发终端设备根据终端按键的按键功能,执行与该控制类型相对应的控制操作。
需说明的是,控制类型包括用户控制和机械控制;当用户对终端按键进行触摸滑动或按压时,都属于用户控制;当并非用户对终端按键进行触摸滑动或按压时,属于机械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当所述终端按键接收到外部的控制指令时,检测芯片将根据终端按键在接收到控制指令时,检测由终端按键产生的感应电容值C1'和极间电容值C2'。并根据感应电容值确定感应电容变化量ΔC1,根据极间电容值确定极间电容变化量ΔC2。依据感应电容变化量和极间电容变化量,确定该终端按键接收到的与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再根据该控制类型触发该终端按键所在的终端设备,由终端设备执行与该控制类型对应的控制操作。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调用检测芯片,确定控制指令的类型,使终端设备执行相对应的操作,避免了误操作的情况,提高用户体验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基于上述步骤S503,依据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和所述极间电容变化量确定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并触发终端设备执行与所述控制类型对应的控制操作,具体包括:
检测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是否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阈值;
当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为用户控制,并触发终端设备执行与所述用户控制对应的控制操作;
当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不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为机械控制,不触发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任何的控制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通过检测感应电容变化量可确定控制指令时用户进行控制操作还是机械进行控制操作。当感应电容变化量大于第一阈值,则为用户进行控制操作,检测芯片可以触发终端设备执行相对应的控制操作。若不大于第一阈值,则不是用户控制操作,检测芯片不会触发终端设备执行任何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控制系统中,可以应用在多种领域,例如在智能手机领域中,当智能手机侧键受到外部控制指令时,调用检测芯片检测智能手机侧键中的感应电容值,并确定感应电容变化量是否大于第一电容阈值;当感应电容变化量大于第一电容阈值时,则确定智能手机侧键收到的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为用户控制。当确定控制类型为用户控制后,智能手机侧键可触发智能手机根据智能手机侧键的侧键功能,执行与该侧键功能对应的功能操作,提高用户使用智能手机侧键的体验感。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检测芯片确定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是否为用户控制,在确定为用户控制后,依据按键功能,触发终端设备执行与按键功能对应的控制操作,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基于上述实施例,当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为用户控制,并触发终端设备执行与所述用户控制对应的控制操作,具体包括:
当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检测所述极间电容变化量是否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二阈值;
当所述极间电容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用户控制为用户按压控制,并触发终端设备执行与所述用户按压控制对应的按压控制操作;
当所述极间电容变化量不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用户控制为用户触摸控制,并触发终端设备执行与所述用户触摸控制对应的触摸控制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为了更进一步确定用户控制是否是用户按压控制还是用户触摸控制,检测芯片检测极间电容变化量是否大于第二阈值。若大于,则为用户按压控制,若不大于,则为用户触摸控制。若为用户按压控制时,则触发终端设备执行与按压控制对应的触摸控制操作,若为用户触摸操作,则触发终端设备执行与触摸控制对应的触摸控制操作。即,当终端按键接收到按压或触摸时,可以执行不同的按键功能。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更进一步确定控制类型,以使终端设备执行更准确的控制操作,提供用户体验感。
基于上述实施例,另一方面,当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不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为机械控制,不触发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任何的控制操作,具体包括:
当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不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检测所述极间电容变化量是否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二阈值;
当所述极间电容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机械控制为机械按压控制,不触发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任何的控制操作;
当所述极间电容变化量不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机械控制为机械触摸控制,不触发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任何的控制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在确定控制类型为机械控制后,可以进一步确定是机械按压控制还是机械触摸控制。当检测到极间电容变化量大于第二阈值,则确定是机械按压控制,若极间电容变化量不大于第二阈值,则确定是接卸触摸控制。但无论是机械按压还是触摸,都不会触发终端设备执行任何操作。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当控制类型为机械按压控制或机械触摸控制时,将不会触发终端设备执行任何的控制操作,防止因为机械触碰导致的误操作,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有以下具体实现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实施方法应用于智能手机侧键,具体如图6所述,包括:
S601:智能手机侧键接收到控制指令;
S602:智能手机内设置的检测芯片检测智能手机侧键中产生的感应电容值,并确定感应电容变化量的是否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阈值;
S603:当感应电容变化量大于第一阈值时,则确定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为用户控制,并执行步骤S605;
S604:当感应电容变化量不大于第一阈值时,则确定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为机械控制,不触发智能手机执行任何的操作;
S605:当确定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为用户控制时,再检测智能手机侧键中的极间电容变化量是否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二阈值;
S606:当极间电容变化量大于第二阈值时,则确定用户控制为用户按压控制,触发智能手机,执行与用户按压控制对应的按压控制操作;
S607:当极间电容变化量不大于第二阈值时,则确定用户控制为用户触摸控制,触发智能手机,执行与用户触摸控制对应的触摸控制操作。
可选的,可以先确定极间电容是否大于第二阈值,确定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为按压控制还是为触摸控制后,再确定感应电容变化量是否大于第一阈值,确定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为用户控制还是机械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检测芯片除了检测终端按键的电容变化量之外,还可以通过检测方向感应传感器,确定终端设备的屏幕改变方向,从而改变终端按键的按键功能,具体还包括:
当接收到预先设置的方向感应传感器发送的方向切换指令时,依据所述方向切换指令,切换所述终端按键的与所述控制操作对应的按键功能,并在确定所述终端按键接收到的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为用户控制时,触发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与所述按键功能对应的控制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当方向感应传感器在感应到终端设备的屏幕方向发生改变时,向检测芯片发送方向切换指令,以提示检测芯片屏幕方向的改变。检测芯片在接收到方向切换指令后,切换终端按键的按键功能。例如原先终端设备的按键功能是增大音量,在接收到切换指令后,则将按键功能切换成翻页。当终端按键接收到控制指令时,若检测芯片检测到控制指令为用户控制时,则根据切换的按键功能,触发终端设备执行与控制指令相对应的控制操作。
可选的,当检测芯片在接收到方向切换指令后,也可以关闭终端按键的按键功能。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使终端按键的功能更加丰富,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提供用户体验感。
上述各个具体的实现方式,及各个实现方式的衍生过程,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或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及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终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芯片和至少一个终端按键;
所述终端按键设置于终端设备的侧面;
所述检测芯片与每个所述终端按键连接;
所述终端按键,用于在接收到外部的控制指令时,产生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感应电容值和极间电容值;所述感应电容值为对地电容的电容值与控制电容的电容值之和;所述对地电容为终端按键中的感应电容层相对于系统地面所形成的电容;所述控制电容为电容感应层与进行控制操作的控制物体之间形成的电容;所述对地电容与所述控制电容并联;
所述检测芯片,用于检测所述感应电容值和所述极间电容值,并确定与所述感应电容值对应的感应电容变化量和与所述极间电容值对应的极间电容变化量,根据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和所述极间电容变化量确定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并触发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与所述控制类型对应的控制操作;其中,所述控制类型包括:用户按压控制、用户触摸控制、机械按压控制和机械触摸控制;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用于确定进行控制操作的控制物体是人体还是机械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按键,包括:
依次排布的按键外壳、电容感应层、缓冲层和基板;
所述按键外壳,用于保护所述电容感应层、缓冲层和基板;
所述电容感应层一端与系统地面相连接,并与系统地面形成对地电容,所述电容感应层产生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电容感应值;
所述缓冲层,用于在所述电容感应层与所述基板之间形成极间间距,并在所述电容感应层接收到控制指令时发生形变,产生与所述形变对应的极间间距变化量;
所述基板,用于与所述电容感应层形成极间电容,并在所述缓冲层发生形变后,产生极间电容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芯片,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和触发模块;
所述第一检测模块与所述电容感应层连接;
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分别与所述电容感应层和所述基板连接;
所述触发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和所述第二检测模块连接;
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电容感应层的对地电容,当所述电容感应层产生感应电容值时,检测与所述感应电容值对应的感应电容变化量,并确定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是否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阈值;
所述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电容感应层与所述基板之间的极间电容,当所述电容感应层与所述基板之间产生极间电容值时,检测与所述极间电容值对应的极间电容变化量,并确定所述极间电容变化量是否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二阈值;
所述触发模块,用于当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阈值,且所述极间电容变化量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为用户按压控制,并触发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与所述用户按压控制对应的按压控制操作;当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不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所述极间电容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为机械按压控制,不触发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任何的控制操作;当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所述极间电容变化量不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为用户触摸控制,并触发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与所述用户触摸控制对应的触摸控制操作;当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不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所述极间电容变化量不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为机械触摸控制,不触发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任何控制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方向感应传感器;
所述方向感应传感器与所述检测芯片连接;
所述方向感应传感器,用于感应终端设备的屏幕方向,当所述终端设备的屏幕方向发生改变时,向所述检测芯片发送方向变化指令,以使所述检测芯片依据所述方向变化指令,切换所述终端按键的与所述控制操作对应的按键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终端按键中的按键外壳设置在所述终端控制系统的侧表面;
每个所述终端按键中的电容感应层、缓冲层和基板设置在所述终端控制系统的内部;
各个所述按键外壳按预设的排布方式分别设置在所述终端控制系统的侧表面。
6.一种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预先设置的终端按键在接收到控制指令时,产生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感应电容值和极间电容值;所述感应电容值为对地电容的电容值与控制电容的电容值之和;所述对地电容为感应电容层相对于系统地面所形成的电容;所述控制电容为电容感应层与进行控制操作的控制物体之间形成的电容;所述对地电容与所述控制电容并联;
依据所述感应电容值和所述极间电容值,确定与所述感应电容值对应的感应电容变化量和与所述极间电容值对应的极间电容变化量;
依据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和所述极间电容变化量确定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并触发终端设备执行与所述控制类型对应的控制操作;其中,所述控制类型包括:用户按压控制、用户触摸控制、机械按压控制、机械触摸控制;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用于确定进行控制操作的控制物体是人体还是机械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和所述极间电容变化量确定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并触发终端设备执行与所述控制类型对应的控制操作,包括:
检测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是否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阈值;
当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为用户控制,并触发终端设备执行与所述用户控制对应的控制操作;
当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不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为机械控制,不触发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任何的控制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为用户控制,并触发终端设备执行与所述用户控制对应的控制操作,包括:
当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检测所述极间电容变化量是否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二阈值;
当所述极间电容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用户控制为用户按压控制,并触发终端设备执行与所述用户按压控制对应的按压控制操作;
当所述极间电容变化量不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用户控制为用户触摸控制,并触发终端设备执行与所述用户触摸控制对应的触摸控制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不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为机械控制,不触发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任何的控制操作,包括:
当所述感应电容变化量不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检测所述极间电容变化量是否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二阈值;
当所述极间电容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机械控制为机械按压控制,不触发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任何的控制操作;
当所述极间电容变化量不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机械控制为机械触摸控制,不触发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任何的控制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接收到预先设置的方向感应传感器发送的方向切换指令时,依据所述方向切换指令,切换所述终端按键的与所述控制操作对应的按键功能,并在确定所述终端按键接收到的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类型为用户控制时,触发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与所述按键功能对应的控制操作。
CN201910405868.2A 2019-05-16 2019-05-16 终端控制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01342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05868.2A CN110134254B (zh) 2019-05-16 2019-05-16 终端控制系统及方法
PCT/CN2020/090118 WO2020228752A1 (zh) 2019-05-16 2020-05-14 终端控制系统及方法、终端设备
US17/595,403 US11907437B2 (en) 2019-05-16 2020-05-14 Terminal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EP20805554.1A EP3971690A4 (en) 2019-05-16 2020-05-14 TERMINAL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S AND TERMINAL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05868.2A CN110134254B (zh) 2019-05-16 2019-05-16 终端控制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34254A CN110134254A (zh) 2019-08-16
CN110134254B true CN110134254B (zh) 2021-08-17

Family

ID=67574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05868.2A Active CN110134254B (zh) 2019-05-16 2019-05-16 终端控制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907437B2 (zh)
EP (1) EP3971690A4 (zh)
CN (1) CN110134254B (zh)
WO (1) WO20202287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34254B (zh) * 2019-05-16 2021-08-17 上海艾为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1530067A (zh) * 2020-04-02 2020-08-1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多按键操控游戏的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112041A (zh) * 2022-01-07 2023-05-12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及其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56393B2 (en) 2005-03-04 2010-02-02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display and surrounding touch sensitive bezel for user interface and control
TWI379244B (en) * 2008-10-08 2012-12-11 Egis Technology Inc Imaging device
TW201211847A (en) * 2010-09-13 2012-03-16 Raydium Semiconductor Corp Touch sensing apparatus
CN104423740B (zh) 2013-08-30 2018-07-13 唐山东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电容式触控装置的感测方法
CN104866147B (zh) * 2014-02-24 2018-01-23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式手指导航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US9684422B2 (en) * 2015-01-07 2017-06-20 Pixart Imaging Inc. Smart device having ability for rejecting mistaken touching
TWI590139B (zh) * 2015-08-24 2017-07-0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觸控裝置
TWI621986B (zh) * 2016-04-20 2018-04-21 Egalax_Empia Tech Inc Pressure sensing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06020558A (zh) * 2016-06-22 2016-10-12 芯海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触控按键及控制方法
CN109710150B (zh) * 2018-12-25 2021-02-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按键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10134254B (zh) * 2019-05-16 2021-08-17 上海艾为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控制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71690A1 (en) 2022-03-23
US20220197401A1 (en) 2022-06-23
WO2020228752A1 (zh) 2020-11-19
CN110134254A (zh) 2019-08-16
EP3971690A4 (en) 2023-01-25
US11907437B2 (en) 2024-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86699B2 (en) Selective rejection of touch contacts in an edge region of a touch surface
CN110134254B (zh) 终端控制系统及方法
JP6444758B2 (ja) 多機能ハンドヘルド装置
CN105353912B (zh) 触摸和力感测设备以及力敏显示器
CN101641667B (zh) 便携信息终端以及便携电话机
KR20100074006A (ko) 촉각 피드백을 제공하기 위한 터치 감지형 디스플레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용 전자 디바이스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CN105653168B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2011022783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ouch keypad
JPWO2019017153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20154182A1 (en) Keys with touch detection function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the keys
US2012021827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oper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operation control program
CN108681432A (zh) 触控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06325574B (zh) 在触摸屏上监测触摸的方法及装置
CN113138709B (zh) 页面展示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2099653A (zh) 手写板
AU2013100574A4 (en) Interpreting touch contacts on a touch surface
CN110213436B (zh) 呼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EP2469556A1 (en) Dome switch with touch detection function
US20170277427A1 (en)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for terminal
AU2017219061A1 (en) Interpreting touch contacts on a touch surfa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