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32525A - 考虑背景风的波浪和移动式下击暴流耦合的物理模拟方法 - Google Patents

考虑背景风的波浪和移动式下击暴流耦合的物理模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32525A
CN110132525A CN201910436514.4A CN201910436514A CN110132525A CN 110132525 A CN110132525 A CN 110132525A CN 201910436514 A CN201910436514 A CN 201910436514A CN 110132525 A CN110132525 A CN 1101325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downburst
wave
mobile
tu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3651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32525B (zh
Inventor
杨庆山
曹曙阳
李珂
闫渤文
赵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43651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325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325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25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325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325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00Aerodynamic testing; Arrangements in or on wind tunnels
    • G01M9/06Measu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erodynamic testing
    • G01M9/065Measu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erodynamic testing dealing with flow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erodynamic Tests, Hydrodynamic Tests, Wind Tunnels, And Water Tan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背景风的波浪和移动式下击暴流耦合的物理模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试验模型结构安装在波浪槽内;2)开启风洞风机,在风洞流道内形成设定流速的背景风,并测量生成的背景风的流场特性;3)开启波浪槽并在波浪槽内形成设定方向和大小的波浪,并测量试验模型结构在背景风和波浪共同作用下受到的载荷;4)启动下击暴流模拟器,并设定下击暴流模拟器的移动路径,利用下击暴流模拟器移动装置驱动下击暴流模拟器移动,并使下击暴流模拟器的移动路径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地经过试验模型结构;5)测量背景风作用下耦合的波浪与移动状态下的下击暴流的风场特性和试验模型结构在不同的下击暴流风场距离条件下受到的耦合载荷。

Description

考虑背景风的波浪和移动式下击暴流耦合的物理模拟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风洞技术领域,具体的为一种考虑背景风的波浪和移动式下击暴流耦合的物 理模拟方法。
背景技术
海洋环境中有丰富的资源,在当今全球资源、能源供应紧张与人口迅速增长的矛盾日益 突出的情况下,开发及利用海洋资源已经是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但海洋环境十分复杂,时 长面临多种荷载耦合作用对海洋工程带来损坏。其中就存在下击暴流、波浪和背景风三者耦 合作用的情况。下击暴流,是指一种雷暴云中局部性的强下沉气流,越接近地面或海平面风 速会越大,最大风力可达十五级。波浪荷载是由波浪水质点与结构的相对运动所引起的,是 一种随机性运动,很难在用数学模型进行准确描述。背景风是指大气边界层下的风。例如, 2015年6月,“东方之星”客轮在遭受下击暴流袭击,在风暴和波浪荷载共同作用下导致客 轮翻船,导致442人遇难。
目前,分析波浪荷载与下击暴流风荷载在背景风下对结构的耦合作用的方法,是采用先 单独分析波浪荷载、下击暴流风荷载或背景风荷载对结构的作用,再通过叠加的方式,来分 析不同荷载耦合作用对结构的响应。这种单独分析再组合的方法,无法考虑几种荷载之间的 相互影响、相互耦合的效应。而且在实际情况中,下击暴流发生时风场特性是随时间和空间 的变化的,波浪荷载也是种随机性运动。因此,现有的技术方法既无法考虑多种荷载的相互 作用及耦合效应,同时也无法模拟荷载随空间、时间的变化情况,从而无法得到多种荷载耦 合作用效应下结构的真实响应。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考虑背景风的波浪和移动式下击暴流耦合的物理 模拟方法,能够模拟在背景风下的下击暴流风荷载以及波浪荷载对结构的耦合作用,并能考 虑下击暴流和波浪荷载的随机性,更准确的分析结构在背景风及两种不同荷载耦合作用下的 真实响应情况。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考虑背景风的波浪和移动式下击暴流耦合的物理模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试验模型结构安装在波浪槽内;
2)开启风洞风机,在风洞流道内形成设定流速的背景风,待背景风风场特性稳定后,测 量生成的背景风的流场特性;
3)开启波浪槽并在波浪槽内形成设定方向和大小的波浪,并测量试验模型结构在背景风 和波浪共同作用下受到的载荷;
4)启动下击暴流模拟器模拟设定风力大小的下击暴流,并设定下击暴流模拟器的移动路 径,利用下击暴流模拟器移动装置驱动下击暴流模拟器移动,并使下击暴流模拟器的移动路 径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地经过试验模型结构;
5)测量背景风作用下耦合的波浪与移动状态下的下击暴流的风场特性和试验模型结构在 不同的下击暴流风场距离条件下受到的耦合载荷。
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风洞风机的转速逐级递增,直至在风洞流道内形成设定流速 的背景风,并采用眼镜蛇风速探测仪测量生成的背景风的流场特性。
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所述波浪槽内设有用于分别产生与背景风流动方向平行的顺 风向波浪的底部振动盒和与背景风流动方向垂直的横风向波浪的侧部振动盒,分别向底部振 动盒和侧部振动盒输入高频脉动信号,可在所述波浪槽内模拟不同方向和大小的波浪,并采 用压力扫描阀测量试验模型结构受到的在背景风和波浪共同作用下受到的载荷。
进一步,所述步骤5)中,采用眼镜蛇风速探测仪测量背景风作用下耦合的波浪与移动 状态下的下击暴流的风场特性,并利用压力扫描阀测量试验模型结构受到的耦合载荷。
进一步,所述下击暴流模拟器移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风洞流道顶面并位于所述波浪槽 上方的模拟试验通孔,所述模拟试验通孔上安装设有二维平面移动装置;
所述二维平面移动装置包括覆盖在所述模拟试验通孔上的软质遮挡带,所述软质遮挡带 上设有模拟风口,且所述软质遮挡带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驱动其移动并使所述模拟风口在所 述模拟试验通孔区域内做二维平面移动的模拟风口移动机构;
所述模拟风口移动机构包括用于收放卷所述软质遮挡带的收放卷辊和用于驱动所述收放 卷辊沿其轴向方向移动的轴向移动机构;
所述下击暴流模拟器移动装置包括与所述模拟风口同步移动的下击暴流模拟器安装架, 所述下击暴流模拟器安装在所述下击暴流模拟器安装架上。
进一步,所述轴向移动机构包括与所述收放卷辊平行设置的螺杆和旋转配合套装在所述 收放卷辊的转轴上并与所述收放卷辊同步轴向移动的移动板,所述螺杆与所述移动板螺纹配 合;所述轴向移动机构还包括与所述收放卷辊平行设置的第一导轨,所述移动板上设有与所 述第一导轨配合的第二导轨。
进一步,所述下击暴流模拟器安装架上设有位于竖直方向上的第一滑轨,所述下击暴流 模拟器滑动配合安装在所述第一滑轨上,且所述下击暴流模拟器安装架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 下击暴流模拟器沿着所述第一滑轨移动的下击暴流模拟器驱动机构。
进一步,所述软质遮挡带的两侧分别设有夹板机构;所述夹板机构包括两块夹板,所述 软质遮挡带位于两块所述夹板之间,两块所述夹板的两端分别旋转配合套装在对应的所述收 放卷辊的转轴上并与所述收放卷辊同步轴向移动。
进一步,所述下击暴流模拟器安装架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软质遮挡带上并与所述模拟风 口对应设置的硬质安装板,所述第一滑轨固定安装在所述硬质安装板上,所述下击暴流模拟 器安装架与分别位于所述软质遮挡带两侧的所述夹板之间滑动配合。
进一步,所述风洞流道为直流式流道,所述风洞风机安装在所述直流式流道内,所述波 浪槽设置在所述直流式流道的底面下方,所述模拟试验通孔设置在所述直流式流道的顶面上; 或,所述风洞流道为回流式流道,所述回流式流道包括第一风洞流道段和第二风洞流道段, 所述第一风洞流道段与所述第二风洞流道段之间首尾相连实现气流循环,所述风洞风机安装 在所述第一风洞流道段内,所述波浪槽设置在所述第二风洞流道段的底面下方,所述模拟试 验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风洞流道段的顶面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考虑背景风的波浪和移动式下击暴流耦合的物理模拟方法,通过在风洞流道内 分别模拟设定流速的背景风和设定大小方向的波浪,再利用下击暴流模拟器模拟下击暴流, 且下击暴流模拟器在下击暴流模拟器移动装置的作用下移动,如此,即可规划下击暴流模拟 器的移动路径,使其路径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地经过试验模型结构,即可直接测量背景风作 用下耦合的波浪与移动状态下的下击暴流的风场特性和试验模型结构受到的耦合载荷,并能 考虑下击暴流和波浪荷载的随机性,更准确的分析试验模型结构在背景风及两种不同荷载耦 合作用下的真实响应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发明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适用于本发明考虑背景风的波浪和移动式下击暴流耦合的物理模拟方法的风洞的 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详图;
图3为图2的B详图;
图4为图2的C详图;
图5为图2的俯视图;
图6为图5中硬质安装板所在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背景风作用下耦合的波浪与移动状态下的下击暴流后对试验模型结构施加的耦合 载荷作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风洞流道;1a-第一风洞流道段;1b-第二风洞流道段;2-模拟试验区;3-软质遮挡带; 4-模拟风口;5-收放卷辊;6-收放卷电机;7-收放卷变速箱;8-螺杆;9-移动板;10-丝杆电 机;11-丝杆变速箱;12-第一导轨;13-第二导轨;14-导向辊;15-夹板;16-下击暴流模拟 器安装架;17-下击暴流模拟器;18-第一滑轨;19-硬质安装板;20-滑块;21-模拟器驱动螺 杆;22-模拟器驱动电机;23-波浪槽;23a-底部振动盒;23b-侧部振动盒;24-导向片;25-试验模型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 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本实施例考虑背景风的波浪和移动式下击暴流耦合的物理模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试验模型结构25安装在波浪槽23内;
2)开启风洞风机2,在风洞流道1内形成设定流速的背景风,待背景风风场特性稳定后, 测量生成的背景风的流场特性;具体的,操作时,风洞风机2的转速逐级递增,避免对风机 造成损坏,直至在风洞流道1内形成设定流速的背景风,并采用眼镜蛇风速探测仪测量生成 的背景风的流场特性;
3)开启波浪槽23并在波浪槽23内形成设定方向和大小的波浪,并测量试验模型结构在 背景风和波浪共同作用下受到的载荷;本实施例的波浪槽23内设有用于分别产生与背景风流 动方向平行的顺风向波浪的底部振动盒23a和与背景风流动方向垂直的横风向波浪的侧部振 动盒23b,分别向底部振动盒23a和侧部振动盒23b输入高频脉动信号,可在波浪槽23内模 拟不同方向和大小的波浪,并采用压力扫描阀测量试验模型结构受到的在背景风和波浪共同 作用下受到的载荷;
4)启动下击暴流模拟器17模拟设定风力大小的下击暴流,并设定下击暴流模拟器17的 移动路径,利用下击暴流模拟器移动装置驱动下击暴流模拟器17移动,并使下击暴流模拟器 17的移动路径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地经过试验模型结构;
5测量背景风作用下耦合的波浪与移动状态下的下击暴流的风场特性和试验模型结构在 不同的下击暴流风场距离条件下受到的耦合载荷;本实施例采用眼镜蛇风速探测仪测量背景 风作用下耦合的波浪与移动状态下的龙卷风的风场特性,并利用压力扫描阀测量试验模型结 构受到的耦合载荷,如图7所示。
本实施例的考虑背景风的波浪和移动式下击暴流耦合的物理模拟方法,通过在风洞流道 内分别模拟设定流速的背景风和设定大小方向的波浪,再利用下击暴流模拟器模拟下击暴流, 且下击暴流模拟器在下击暴流模拟器移动装置的作用下移动,如此,即可规划下击暴流模拟 器的移动路径,使其路径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地经过试验模型结构,即可直接测量背景风作 用下耦合的波浪与移动状态下的下击暴流的风场特性和试验模型结构受到的耦合载荷,并能 考虑下击暴流和波浪荷载的随机性,更准确的分析试验模型结构在背景风及两种不同荷载耦 合作用下的真实响应情况。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下击暴流模拟器移动装置包括设置在风洞流道1顶面并位于波 浪槽23上方的模拟试验通孔,模拟试验通孔上安装设有二维平面移动装置。
本实施例的二维平面移动装置包括覆盖在模拟试验通孔上的软质遮挡带4,软质遮挡带3 上设有模拟风口4,且软质遮挡带3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驱动其移动并使模拟风口4在模拟 试验通孔区域内做二维平面移动的模拟风口移动机构。本实施例的模拟风口移动机构包括用 于收放卷软质遮挡带3的收放卷辊5和用于驱动收放卷辊5沿其轴向方向移动的轴向移动机 构。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收放卷辊5上设有用于驱动其转动进而收卷或放卷软质遮挡带3的 收放卷驱动机构。本实施例的收放卷驱动机构包括收放卷电机6和与收放卷电机6传动连接 的收放卷变速箱7,收放卷变速箱7的输出轴与收放卷辊5传动连接。通过分别控制与两根 收放卷辊5传动连接的收放卷电机6同步转动,即可驱动模拟风口4在垂直于收放卷辊5的 轴向方向上移动。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轴向移动机构包括与收放卷辊5平行设置的螺杆8和旋转配合套装 在收放卷辊5的转轴上并与收放卷辊5同步轴向移动的移动板9,螺杆8与移动板9螺纹配 合。优选的,本实施例的收放卷辊5的转轴的两端均设有与其旋转配合的移动板9,两块移 动板9均与螺杆8螺纹配合,可使收放卷辊5沿轴向移动更加平稳。本实施例的螺杆8上设有用于驱动其转动的丝杆驱动机构。具体的,丝杆驱动机构包括丝杆电机10和与丝杆电机10传动连接的丝杆变速箱11,丝杆变速箱11的输出轴与螺杆8传动连接,通过控制两个丝杆电机10同步转动,,即可驱动两根收放卷辊5沿其轴向同步移动,进而驱动模拟风口4沿着收放卷辊5轴向的方向移动。优选的,本实施例的轴向移动机构还包括与收放卷辊5平行设置的第一导轨12,移动板9上设有与第一导轨12配合的第二导轨13,用于移动导向。
进一步,本实施例用于模拟移动状态下下击暴流的风洞还包括分别位于模拟试验通孔两 端并用于导向软质遮挡带3的两根导向辊14,导向辊14与收放卷辊5平行并与收放卷辊5 同步轴向移动,用于导向软质遮挡带3,使软质遮挡带3能够完全覆盖在模拟试验通孔上。
进一步,软质遮挡带3的宽度大于等于模拟试验通孔的宽度的两倍,模拟风口4的几何 中心落在软质遮挡带3的中心线上。如此,可使模拟风口4的二维平面移动区域完全覆盖模 拟试验通孔所在的区域。
本实施例的模拟试验通孔设置在风洞流道1的顶面上,当然根据需要,也可以将模拟试 验通孔设置在风洞流道1的侧面或底面上,不再累述。
本实施例的下击暴流模拟装置还包括与模拟风口4同步移动的下击暴流模拟器安装架16 和用于模拟下击暴流的下击暴流模拟器17,下击暴流模拟器安装架16上设有与软质遮挡带3 垂直的第一滑轨18,下击暴流模拟器17滑动配合安装在第一滑轨18上,且下击暴流模拟器 安装架16上设有用于驱动下击暴流模拟器17沿着第一滑轨18移动的下击暴流模拟器驱动机 构。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软质遮挡带3的两侧分别设有夹板机构。具体的,夹板机构包括两 块夹板15,软质遮挡带3位于两块夹板15之间,两块夹板15的两端分别旋转配合套装在对 应的收放卷辊5的转轴上并与收放卷辊5同步轴向移动,本实施例的两块夹板15的两端分别 旋转配合套装在对应的收放卷辊5和导向辊14的转轴上。通过设置夹板机构,能够防止软质 遮挡带3位于模拟试验通孔中间部位的区域在风洞流道1内部的气流作用下变形,进而避免 对风洞流道1内的气流造成干扰。具体的,本实施例的下击暴流模拟器安装架16包括固定安 装在软质遮挡带3上并与模拟风口4对应设置的硬质安装板19,第一滑轨18固定安装在硬 质安装板19上,下击暴流模拟器安装架16与分别位于软质遮挡带3两侧的夹板15之间滑动 配合。
第一滑轨18相对于模拟风口4的轴线环形均布设置为至少两个,本实施例的第一滑轨 18相对于模拟风口4的轴线环形均布设置为至少4个。本实施例的下击暴流模拟器安装架16 上设有与第一滑轨18滑动配合的滑块20,本实施例的下击暴流模拟器驱动机构包括与第一 滑轨18平行的模拟器驱动螺杆21,模拟器驱动螺杆21与其中一块滑块20之间螺纹配合, 且第一滑轨18上固定安装设有用于驱动模拟器驱动螺杆21转动的模拟器驱动电机22。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波浪槽23内设有用于分别产生与背景风流动方向平行的顺风向波浪 的底部振动盒23a和与背景风流动方向垂直的横风向波浪的侧部振动盒23b。通过底部振动 盒23a和侧部振动盒23b之间的配合,可以在波浪槽23内模拟与背景风流动方向呈任意夹角 的波浪,不再累述。本实施例的波浪槽23内还设有消波器。
进一步,风洞流道1可以为直流式流道会回流式流道。当风洞流道1为直流式流道时, 风洞风机2安装在直流式流道内,波浪槽23设置在直流式流道的底面下方,模拟试验通孔设 置在直流式流道的顶面上;当风洞流道1为回流式流道时,回流式流道包括第一风洞流道段 1a和第二风洞流道段1b,第一风洞流道段1a与第二风洞流道段1b之间首尾相连实现气流循 环,风洞风机2安装在第一风洞流道段1a内,波浪槽23设置在第二风洞流道段1b的底面下 方,模拟试验通孔设置在第二风洞流道段1b的顶面上。本实施例的风洞流道1为回流式流道, 第一风洞流道段1a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风洞流道段1b的横截面积,即背景风气流在第一风 洞流道段1a内的速率大于在第二风洞流道段1b内的速率。本实施例的第一风洞流道段1a与 第二风洞流道段1b之间折弯处设有用于导向背景风气流的导向片24。
本实施例用于在背景风作用下耦合波浪和移动状态下的下击暴流的风洞,通过在风洞流 道内设置风洞风机模拟背景风,同时利用波浪槽模拟水面上的波浪,在利用下击暴流模拟装 置模拟移动状态下的下击暴流,如此,即可模拟背景风环境下的下击暴流风荷载以及波浪荷 载对结构的耦合作用,并能考虑下击暴流和波浪荷载的随机性,更准确的分析结构在背景风 及两种不同荷载耦合作用下的真实响应情况。
通过在模拟试验区的侧面上设置模拟试验通孔,通过在模拟试验区的侧面上设置模拟试 验通孔,并利用软质遮挡带覆盖在模拟试验通孔,如此,能够有效避免模拟试验通孔影响风 洞流道内的气流;通过在软质遮挡带上设置模拟风口,并利用模拟风口二维平面移动装置驱 动软质遮挡带在模拟试验通孔所在的区域内沿着垂直的两个方向移动,如此,即可驱动模拟 风口在模拟试验通孔所在的区域内沿着垂直的两个方向上移动,即模拟风口可在模拟试验通 孔所在的区域内做二维平面移动;通过设置与模拟风口同步移动的下击暴流模拟器安装架, 即可驱动下击暴流模拟器在跟随模拟风口做同步的二维平面移动,能够模拟移动状态下的下 击暴流。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 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考虑背景风的波浪和移动式下击暴流耦合的物理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试验模型结构安装在波浪槽(23)内;
2)开启风洞风机(2),在风洞流道(1)内形成设定流速的背景风,待背景风风场特性稳定后,测量生成的背景风的流场特性;
3)开启波浪槽(23)并在波浪槽(23)内形成设定方向和大小的波浪,并测量试验模型结构在背景风和波浪共同作用下受到的载荷;
4)启动下击暴流模拟器(17)模拟设定风力大小的下击暴流,并设定下击暴流模拟器(17)的移动路径,利用下击暴流模拟器移动装置驱动下击暴流模拟器(17)移动,并使下击暴流模拟器(17)的移动路径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地经过试验模型结构;
5)测量背景风作用下耦合的波浪与移动状态下的下击暴流的风场特性和试验模型结构在不同的下击暴流风场距离条件下受到的耦合载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虑背景风的波浪和移动式下击暴流耦合的物理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风洞风机(2)的转速逐级递增,直至在风洞流道(1)内形成设定流速的背景风,并采用眼镜蛇风速探测仪测量生成的背景风的流场特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虑背景风的波浪和移动式下击暴流耦合的物理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述波浪槽(23)内设有用于分别产生与背景风流动方向平行的顺风向波浪的底部振动盒(23a)和与背景风流动方向垂直的横风向波浪的侧部振动盒(23b),分别向底部振动盒(23a)和侧部振动盒(23b)输入高频脉动信号,可在所述波浪槽(23)内模拟不同方向和大小的波浪,并采用压力扫描阀测量试验模型结构受到的在背景风和波浪共同作用下受到的载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虑背景风的波浪和移动式下击暴流耦合的物理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采用眼镜蛇风速探测仪测量背景风作用下耦合的波浪与移动状态下的下击暴流的风场特性,并利用压力扫描阀测量试验模型结构受到的耦合载荷。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考虑背景风的波浪和移动式下击暴流耦合的物理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击暴流模拟器移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风洞流道(1)顶面并位于所述波浪槽(23)上方的模拟试验通孔,所述模拟试验通孔上安装设有二维平面移动装置;
所述二维平面移动装置包括覆盖在所述模拟试验通孔上的软质遮挡带(4),所述软质遮挡带(3)上设有模拟风口(4),且所述软质遮挡带(3)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驱动其移动并使所述模拟风口(4)在所述模拟试验通孔区域内做二维平面移动的模拟风口移动机构;
所述模拟风口移动机构包括用于收放卷所述软质遮挡带(3)的收放卷辊(5)和用于驱动所述收放卷辊(5)沿其轴向方向移动的轴向移动机构;
所述下击暴流模拟器移动装置包括与所述模拟风口(4)同步移动的下击暴流模拟器安装架(16),所述下击暴流模拟器(17)安装在所述下击暴流模拟器安装架(16)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考虑背景风的波浪和移动式下击暴流耦合的物理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移动机构包括与所述收放卷辊(5)平行设置的螺杆(8)和旋转配合套装在所述收放卷辊(5)的转轴上并与所述收放卷辊(5)同步轴向移动的移动板(9),所述螺杆(8)与所述移动板(9)螺纹配合;所述轴向移动机构还包括与所述收放卷辊(5)平行设置的第一导轨(12),所述移动板(9)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导轨(12)配合的第二导轨(1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考虑背景风的波浪和移动式下击暴流耦合的物理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击暴流模拟器安装架(16)上设有位于竖直方向上的第一滑轨(18),所述下击暴流模拟器(17)滑动配合安装在所述第一滑轨(18)上,且所述下击暴流模拟器安装架(16)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下击暴流模拟器(17)沿着所述第一滑轨(18)移动的下击暴流模拟器驱动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考虑背景风的波浪和移动式下击暴流耦合的物理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遮挡带(3)的两侧分别设有夹板机构;所述夹板机构包括两块夹板(15),所述软质遮挡带(3)位于两块所述夹板(15)之间,两块所述夹板(15)的两端分别旋转配合套装在对应的所述收放卷辊(5)的转轴上并与所述收放卷辊(5)同步轴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考虑背景风的波浪和移动式下击暴流耦合的物理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击暴流模拟器安装架(16)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软质遮挡带(3)上并与所述模拟风口(4)对应设置的硬质安装板(19),所述第一滑轨(18)固定安装在所述硬质安装板(19)上,所述下击暴流模拟器安装架(16)与分别位于所述软质遮挡带(3)两侧的所述夹板(15)之间滑动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虑背景风的波浪和移动式下击暴流耦合的物理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洞流道(1)为直流式流道,所述风洞风机(2)安装在所述直流式流道内,所述波浪槽(23)设置在所述直流式流道的底面下方,所述模拟试验通孔设置在所述直流式流道的顶面上;或,所述风洞流道(1)为回流式流道,所述回流式流道包括第一风洞流道段(1a)和第二风洞流道段(1b),所述第一风洞流道段(1a)与所述第二风洞流道段(1b)之间首尾相连实现气流循环,所述风洞风机(2)安装在所述第一风洞流道段(1a)内,所述波浪槽(23)设置在所述第二风洞流道段(1b)的底面下方,所述模拟试验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风洞流道段(1b)的顶面上。
CN201910436514.4A 2019-05-23 2019-05-23 考虑背景风的波浪和移动式下击暴流耦合的物理模拟方法 Active CN1101325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36514.4A CN110132525B (zh) 2019-05-23 2019-05-23 考虑背景风的波浪和移动式下击暴流耦合的物理模拟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36514.4A CN110132525B (zh) 2019-05-23 2019-05-23 考虑背景风的波浪和移动式下击暴流耦合的物理模拟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32525A true CN110132525A (zh) 2019-08-16
CN110132525B CN110132525B (zh) 2020-06-05

Family

ID=67573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36514.4A Active CN110132525B (zh) 2019-05-23 2019-05-23 考虑背景风的波浪和移动式下击暴流耦合的物理模拟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3252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31995A (zh) * 2020-10-27 2021-01-15 武汉理工大学 下击暴流作用下风力机叶片荷载的确定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57544A (ja) * 1985-12-28 1987-07-13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流れ発生装置
JP2000249623A (ja) * 1999-02-26 2000-09-14 Hitachi Zosen Corp 風と波の実験装置
JP2007017316A (ja) * 2005-07-08 2007-01-25 Toshiba Corp 気象情報提供システム
CN101598628A (zh) * 2009-06-08 2009-12-09 浙江大学 雷暴冲击风多功能试验模拟装置
CN103323210A (zh) * 2013-06-18 2013-09-25 清华大学 大型海工风洞波浪槽装置
CN103969010A (zh) * 2013-01-24 2014-08-06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桥梁风浪流耦合场、弹性模型及动态响应试验测试系统
CN105116165A (zh) * 2015-09-11 2015-12-02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跨海桥梁风-浪-流耦合场观测和模拟系统
CN105115697A (zh) * 2015-09-18 2015-12-02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桥梁全桥弹性模型风浪流耦合作用动力响应试验系统
CN105387991A (zh) * 2015-12-02 2016-03-09 同济大学 一种风洞紊流场模拟方法及装置
CN107543680A (zh) * 2017-10-10 2018-01-05 重庆交通大学 一种实现风、波浪、雨耦合作用的实验系统
CN109029901A (zh) * 2018-07-13 2018-12-18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下击暴流模拟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57544A (ja) * 1985-12-28 1987-07-13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流れ発生装置
JP2000249623A (ja) * 1999-02-26 2000-09-14 Hitachi Zosen Corp 風と波の実験装置
JP2007017316A (ja) * 2005-07-08 2007-01-25 Toshiba Corp 気象情報提供システム
CN101598628A (zh) * 2009-06-08 2009-12-09 浙江大学 雷暴冲击风多功能试验模拟装置
CN103969010A (zh) * 2013-01-24 2014-08-06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桥梁风浪流耦合场、弹性模型及动态响应试验测试系统
CN103323210A (zh) * 2013-06-18 2013-09-25 清华大学 大型海工风洞波浪槽装置
CN105116165A (zh) * 2015-09-11 2015-12-02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跨海桥梁风-浪-流耦合场观测和模拟系统
CN105115697A (zh) * 2015-09-18 2015-12-02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桥梁全桥弹性模型风浪流耦合作用动力响应试验系统
CN105387991A (zh) * 2015-12-02 2016-03-09 同济大学 一种风洞紊流场模拟方法及装置
CN107543680A (zh) * 2017-10-10 2018-01-05 重庆交通大学 一种实现风、波浪、雨耦合作用的实验系统
CN109029901A (zh) * 2018-07-13 2018-12-18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下击暴流模拟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爱梅: ""台风浪同化模式建立及南海冬季风背景下台风浪特征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基础科学辑》 *
郭昌根: ""结构风荷载与风荷载反演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 *
陈洵: ""跨海桥梁高架桥墩风浪耦合作用试验及波浪力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I辑》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31995A (zh) * 2020-10-27 2021-01-15 武汉理工大学 下击暴流作用下风力机叶片荷载的确定方法
CN112231995B (zh) * 2020-10-27 2022-07-01 武汉理工大学 下击暴流作用下风力机叶片荷载的确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32525B (zh) 2020-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Posa et al. Wake structure of a single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CN105115697B (zh) 一种桥梁全桥弹性模型风浪流耦合作用动力响应试验系统
Deng et al.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wake transition and propulsive efficiency of a flapping foil: A numerical study
Bianchini et al. Effectiveness of two-dimensional CFD simulations for Darrieus VAWTs: a combined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assessment
KR102591946B1 (ko) 바람 발생 수단 및 바람 발생 수단을 포함하는 바람 테스트 설비
CN103969010B (zh) 桥梁风浪流耦合场、弹性模型及动态响应试验测试系统
CN110207933A (zh) 背景风与移动下击暴流耦合的物理模拟方法
Tobin et al. Fractional flow speed-up from porous windbreaks for enhanced wind-turbine power
Ferčák et al. Decoupling wind–wave–wake interactions in a fixed-bottom offshore wind turbine
CN106052995A (zh) 一种离心电动振动台系统
CN110307760A (zh) 一种水下聚能战斗部毁伤效应测试系统
CN110132525A (zh) 考虑背景风的波浪和移动式下击暴流耦合的物理模拟方法
CN115468731B (zh) 一种基于风量调整的非平稳风场的模拟装置
CN209689876U (zh) 模拟背景风作用下波浪和移动下击暴流耦合的风洞
SnehalNarendrabhai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through INVELOX wind turbine system
CN110017964A (zh) 考虑背景风的波浪和移动式龙卷风耦合的物理模拟方法
CN110132522A (zh) 模拟背景风作用下波浪和移动下击暴流耦合的风洞
CN110006618A (zh) 模拟背景风和波浪联合作用的移动龙卷风风洞
CN208268009U (zh) 一种测量风力机非定常流场的装置
Robinson et al. The effect of atmospheric turbulence on trains
El Makdah et al. The influence of axial gusts on the output of low-inertia rotors
CN102494863B (zh) 一种用于高超声速风洞连续变凸起物高度的试验装置
CN214201783U (zh) 一种环境技术研究用模拟装置
Parker et al. Thrust measurements from a finite-span flapping wing
CN110006622B (zh) 波浪与移动式龙卷风耦合的物理模拟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