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29545B - 一种提高退火炉张力控制稳定性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退火炉张力控制稳定性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29545B
CN110129545B CN201910348469.7A CN201910348469A CN110129545B CN 110129545 B CN110129545 B CN 110129545B CN 201910348469 A CN201910348469 A CN 201910348469A CN 110129545 B CN110129545 B CN 1101295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nsion
surface roughness
tension roller
roller
annealing furn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4846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29545A (zh
Inventor
张志杰
朱悦茹
郝晓鹏
李亮亮
刘利伟
郑利元
齐杰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ougang Zhixin Electromagnetic Materials Qian'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ougang Zhixin QianAn Electromagnetic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ugang Zhixin QianAn Electromagnetic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ougang Zhixin QianAn Electromagnetic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4846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295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295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295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295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295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9/0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 C21D9/52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for wires; for strips ; for rods of unlimited length
    • C21D9/54Furnaces for treating strips or wire
    • C21D9/56Continuous furnaces for strip or wire
    • C21D9/562Details
    • C21D9/564Tension control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Strip Materials And Filament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退火炉张力控制稳定性的方法和装置,通过对原有单位张力进行增加,获得生产时退火炉内单位张力;获得张力辊的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控制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调整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通过增加退火炉内单位张力,调整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控制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在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控制退火炉张力稳定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张力辊不能提供足够的平衡力,存在无法保证带钢稳定运行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对退火炉张力的控制,提高了张力辊的张力平衡能力,保证张力辊提供足够的平衡力,避免张力辊打滑的风险,带钢在炉内张力控制的稳定性较原设计大大提高,完全满足生产的需求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退火炉张力控制稳定性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轧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退火炉张力控制稳定性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冷轧处理线带钢在退火炉内通常为微张力运行,目的是避免炉内高温状态的带钢在张力作用下出现形变,避免造成带钢工艺性能的改变,这样带钢作用在设置于炉区出口的张力辊径向压力很小,张力辊能提供给带钢用于维持张力稳定的摩擦力较小。但是为了保障带钢运行稳定性,除炉区外带钢张力很大,在张力辊前后出现较大张力差,需要张力辊提供的平衡力较大,加剧张力辊打滑的风险。同时,为了提升带钢表面质量,通常在炉内选用碳套辊为主动支撑辊,托举带钢通过整个炉区;碳套主要成分为碳元素,高温状态下与带钢接触,碳粉必然会粘附在带钢上,日积月累,设置于炉区出口的张力辊表面粘结大量碳粉,粘结碳粉的张力辊表面摩擦系数降低,张力辊不能提供给带钢足够的摩擦力来维持张力的稳定,出现带钢在张力辊处打滑,严重影响产线运行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带钢的运行速度对带钢与辊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也有影响,当带钢在较高速度下运行时,带钢在张力辊的入口端窜入的空气不能迅速被赶出,造成带钢与张力辊面间产生气隙,进一步降低张力辊摩擦系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高退火炉张力控制稳定性的方法和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受上述因素影响,张力辊不能提供足够的平衡力,存在无法保证带钢稳定运行的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提高退火炉张力控制稳定性的方法和装置。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退火炉张力控制稳定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得退火炉内原有单位张力;对所述原有单位张力进行增加,获得生产时所述退火炉内单位张力;获得张力辊的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控制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调整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通过增加所述退火炉内单位张力,调整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控制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控制所述退火炉张力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对所述原有单位张力进行增加,获得生产时所述退火炉内单位张力,包括:将所述原有单位张力增加至5~7N/mm2,获得生产时所述退火炉内单位张力。
优选的,所述控制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包括:判断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是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如果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低于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对所述张力辊进行拉毛处理,直至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为止。
优选的,所述判断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是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还包括:如果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高于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对所述张力辊进行打磨处理,直至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为止。
优选的,所述张力辊的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为100微米~500微米。
优选的,所述调整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包括:获得标准负载平衡因子阈值;将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调整至所述标准负载平衡因子阈值之内。
优选的,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2717760580000031
其中,F2n_1、F2n_2为张力辊张力标定值,FacLsh为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Fin为张力辊入口侧张力值,Fout为张力辊出口侧张力值,α1为带钢与1号辊的包角,α2为带钢与2号辊的包角。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退火炉张力控制稳定性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退火炉内原有单位张力;
第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获得单元用于对所述原有单位张力进行增加,获得生产时所述退火炉内单位张力;
第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获得单元用于获得张力辊的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
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
第一调整单元,所述第一调整单元用于调整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
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用于通过增加所述退火炉内单位张力,调整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控制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控制所述退火炉张力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四获得单元用于将所述原有单位张力增加至5~7N/mm2,获得生产时所述退火炉内单位张力。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是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
第一处理单元,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如果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低于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对所述张力辊进行拉毛处理,直至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为止。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处理单元,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如果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高于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对所述张力辊进行打磨处理,直至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为止。
优选的,所述张力辊的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为100微米~500微米。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五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标准负载平衡因子阈值;
第二调整单元,所述第二调整单元用于将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调整至所述标准负载平衡因子阈值之内。
优选的,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2717760580000051
其中,F2n_1、F2n_2为张力辊张力标定值,FacLsh为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Fin为张力辊入口侧张力值,Fout为张力辊出口侧张力值,α1为带钢与1号辊的包角,α2为带钢与2号辊的包角。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退火炉张力控制稳定性的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获得退火炉内原有单位张力;对所述原有单位张力进行增加,获得生产时所述退火炉内单位张力;获得张力辊的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控制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调整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通过增加所述退火炉内单位张力,调整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控制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控制所述退火炉张力稳定性。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获得退火炉内原有单位张力;对所述原有单位张力进行增加,获得生产时所述退火炉内单位张力;获得张力辊的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控制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调整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通过增加所述退火炉内单位张力,调整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控制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控制所述退火炉张力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高退火炉张力控制稳定性的方法和装置,通过增加退火炉内单位张力、张力辊面粗糙度处理和优化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三个方面进行控制,使张力辊提供足够的平衡力来保证退火炉张力稳定性,确保带钢维持稳定运行,其中,退火炉内单位张力的控制为:获得退火炉内原有单位张力,在保证带钢工艺性能前提下适当增加炉区张力,经验证不影响带钢工艺后,将增加后的单位张力固定设置为生产时所述退火炉内单位张力,带钢作用于张力辊面的径向压力提高,相应提高张力辊的静摩擦力,提升张力平衡能力;张力辊面粗糙度处理对应控制为:通过对张力辊表面粗糙度与摩擦系数的关系的经验研究,设定对应的粗糙度范围要求,控制张力辊表面的粗糙度保持在设定范围要求内,通过张力辊表面拉毛等粗糙化处理,提升带钢与张力辊之间的静摩擦系统,提高张力辊的静摩擦力,从而提升张力平衡能力;优化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的控制为:通过减少张力辊前后张力差,降低张力辊需要提供的静摩擦力,避免带钢与张力辊出现打滑现象。利用这三个方面对退火炉张力的控制,保证张力辊提供足够的平衡力,避免张力辊打滑的风险,带钢在炉内张力控制的稳定性较原设计大大提高,完全满足生产的需求,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受多因素影响,张力辊不能提供足够的平衡力,存在无法保证带钢稳定运行的技术问题。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提高退火炉张力控制稳定性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张力辊负载平衡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提高退火炉张力控制稳定性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提高退火炉张力控制稳定性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第一获得单元11,第二获得单元12,第三获得单元13,第一控制单元14,第一调整单元15,第二控制单元16,总线300,接收器301,处理器302,发送器303,存储器304,总线接口306。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高退火炉张力控制稳定性的方法和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受多因素影响,张力辊不能提供足够的平衡力,存在无法保证带钢稳定运行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
获得退火炉内原有单位张力;对所述原有单位张力进行增加,获得生产时所述退火炉内单位张力;获得张力辊的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控制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调整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通过增加所述退火炉内单位张力,调整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控制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控制所述退火炉张力稳定性。达到了利用增加所述退火炉内单位张力,调整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控制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这三个方面对退火炉张力的控制,提高了张力辊的张力平衡能力,保证张力辊提供足够的平衡力,避免张力辊打滑的风险,带钢在炉内张力控制的稳定性较原设计大大提高,完全满足生产的需求的技术效果。
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提高退火炉张力控制稳定性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高退火炉张力控制稳定性的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10:获得退火炉内原有单位张力。
步骤120:对所述原有单位张力进行增加,获得生产时所述退火炉内单位张力。
步骤130:获得张力辊的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
步骤140:控制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
步骤150:调整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
步骤160:通过增加所述退火炉内单位张力,调整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控制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控制所述退火炉张力稳定性。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主要通过增加退火炉内单位张力、张力辊面粗糙度处理和优化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三个方面进行控制,使张力辊提供足够的平衡力来保证退火炉张力稳定性,确保带钢维持稳定运行,其中,退火炉内单位张力的控制为:获得退火炉内原有单位张力,在保证带钢工艺性能前提下适当增加炉区张力,经验证不影响带钢工艺后,将增加后的单位张力固定设置为生产时所述退火炉内单位张力,带钢作用于张力辊面的径向压力提高,相应提高张力辊的静摩擦力,提升张力平衡能力;张力辊面粗糙度处理对应控制为:通过对张力辊表面粗糙度与摩擦系数的关系的经验研究,设定对应的粗糙度范围要求,控制张力辊表面的粗糙度保持在设定范围要求内,通过张力辊表面拉毛等粗糙化处理,提升带钢与张力辊之间的静摩擦系统,提高张力辊的静摩擦力,从而提升张力平衡能力;优化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的控制为:通过减少张力辊前后张力差,降低张力辊需要提供的静摩擦力,避免带钢与张力辊出现打滑现象。利用这三个方面对退火炉张力的控制,保证张力辊提供足够的平衡力,避免张力辊打滑的风险,带钢在炉内张力控制的稳定性较原设计大大提高,完全满足生产的需求,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受多因素影响,张力辊不能提供足够的平衡力,存在无法保证带钢稳定运行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对所述原有单位张力进行增加,获得生产时所述退火炉内单位张力,包括:将所述原有单位张力增加至5~7N/mm2,优选的增加至6N/mm2,检验其工艺性能未受到影响为标准,将该单位张力参数固定设置,获得生产时所述退火炉内单位张力。通过增加炉区张力的方式,提高带钢作用于张力辊面的径向压力,提高张力辊的静摩擦力,提升张力平衡能力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包括:判断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是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如果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低于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对所述张力辊进行拉毛处理,直至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为止。
进一步的,所述判断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是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还包括:如果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高于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对所述张力辊进行打磨处理,直至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为止。
进一步的,所述张力辊的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为100微米~500微米。
具体而言,定期对张力辊表面粗糙度进行监测判断,当张力辊表面的粗糙度不满足设定的条件时,需要通过拉毛打磨使其保持在规定范围内,可以定期将张力辊下机打磨拉毛,确保其表面粗糙度保持在100微米≥Ra≥500微米。由于随着机组生产时间的不断延长,张力辊辊面与带钢之间的摩擦时间也随之增加,从而造成张力辊辊面的摩损状况加剧,Ra值小于100微米时,摩擦系数也会急剧降低。因而可根据生产的实际经验定期地对张力辊辊面进行修磨拉毛,使其Ra值控制在500左右即可。通过张力辊面拉毛处理,达到提升带钢与张力辊静摩擦系数,提高张力辊的静摩擦力,提升张力平衡能力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调整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包括:获得标准负载平衡因子阈值;将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调整至所述标准负载平衡因子阈值之内。
进一步的,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2717760580000111
其中,F2n_1、F2n_2为张力辊张力标定值,FacLsh为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Fin为张力辊入口侧张力值,Fout为张力辊出口侧张力值,α1为带钢与1号辊的包角,α2为带钢与2号辊的包角。
具体而言,张力辊在处理线带钢张力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张力辊有隔断各区域张力的功能,它是通过张力辊负载平衡来实现的。如图2所示,负载平衡就是将张力辊入口侧带钢张力与张力辊出口侧带钢的张力差作为平衡对象,通过张力辊负荷平衡,将张力差折算成负荷转矩合理分配至各个张力辊电机,实现各张力区域张力隔断的作用。负载平衡计算过程如下:
Figure GDA0002717760580000121
Figure GDA0002717760580000122
Figure GDA0002717760580000123
Figure GDA0002717760580000124
Figure GDA0002717760580000125
其中,F2n_1、F2n_2为张力辊张力标定值,FacLsh为张力负载平衡因子,Fin为张力辊入口侧张力值,Fout为张力辊出口侧张力值,α1为带钢与1号辊的包角,α2为带钢与2号辊的包角。通过公式(4-5)可知,张力辊通过带钢与辊面静摩擦产生力矩,将Fin与Fout的张力差靠转矩平衡,将张力辊前、后两个张力段隔开,进而实现张力的分段控制。张力辊1号辊处带钢张力小,作用于辊面的径向压力小,能提供静摩擦力小;2号辊处带钢张力大,作用于辊面的径向压力大,能提供静摩擦力大。调整张力辊间的负载平衡因子,降低Fin端张力辊的负荷匹配,增加Fout端张力辊的负荷匹配,保证张力辊提供的带钢摩擦力满足张力辊前后张力差的需求。达到了通过减少张力辊前后张力差,降低张力辊需要提供的静摩擦力,避免带钢与张力辊出现打滑现象;通过优化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合理匹配2个辊的摩擦力分布,避免带钢与张力辊出现打滑现象的技术效果。
张力辊主要以静摩擦力的形式提供给带钢所需张力,影响静摩擦力的因素主要有两个:1、带钢作用于张力辊面的径向压力;2、带钢在张力辊面的静摩擦系数。带钢作用于辊面的径向压力与带钢的张力有关,在不影响带钢工艺性能前提下适当增加炉区张力,提高带钢与张力辊面的径向压力。为了降低碳粉在张力辊面粘结对辊面摩擦系数的影响,对原设计张力辊面进行拉毛处理,加大张力辊面的粗糙度,增加其与带钢的摩擦系数,提高张力辊与带钢的静摩擦力。
实施例二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提高退火炉张力控制稳定性的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提高退火炉张力控制稳定性的装置,如图3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得单元11,所述第一获得单元11用于获得退火炉内原有单位张力;
第二获得单元12,所述第二获得单元12用于对所述原有单位张力进行增加,获得生产时所述退火炉内单位张力;
第三获得单元13,所述第三获得单元13用于获得张力辊的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
第一控制单元14,所述第一控制单元14用于控制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
第一调整单元15,所述第一调整单元15用于调整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
第二控制单元16,所述第二控制单元16用于通过增加所述退火炉内单位张力,调整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控制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控制所述退火炉张力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四获得单元用于将所述原有单位张力增加至5~7N/mm2,获得生产时所述退火炉内单位张力。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是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
第一处理单元,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如果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低于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对所述张力辊进行拉毛处理,直至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为止。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处理单元,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如果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高于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对所述张力辊进行打磨处理,直至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为止。
进一步的,所述张力辊的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为100微米~500微米。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五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标准负载平衡因子阈值;
第二调整单元,所述第二调整单元用于将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调整至所述标准负载平衡因子阈值之内。
进一步的,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2717760580000151
其中,F2n_1、F2n_2为张力辊张力标定值,FacLsh为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Fin为张力辊入口侧张力值,Fout为张力辊出口侧张力值,α1为带钢与1号辊的包角,α2为带钢与2号辊的包角。
前述图1实施例一中的一种提高退火炉张力控制稳定性的方法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一种提高退火炉张力控制稳定性的装置,通过前述对一种提高退火炉张力控制稳定性的方法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一种提高退火炉张力控制稳定性的装置的实施方法,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实施例三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提高退火炉张力控制稳定性的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提高退火炉张力控制稳定性的装置,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文所述一种提高退火炉张力控制稳定性的方法的任一方法的步骤。
其中,在图4中,总线架构(用总线300来代表),总线30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300将包括由处理器302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304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300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306在总线300和接收器301和发送器303之间提供接口。接收器301和发送器303可以是同一个元件,即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
处理器302负责管理总线300和通常的处理,而存储器304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302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实施例四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提高退火炉张力控制稳定性的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获得退火炉内原有单位张力;对所述原有单位张力进行增加,获得生产时所述退火炉内单位张力;获得张力辊的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控制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调整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通过增加所述退火炉内单位张力,调整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控制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控制所述退火炉张力稳定性。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可以实现实施例一中的任一方法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高退火炉张力控制稳定性的方法和装置,通过增加退火炉内单位张力、张力辊面粗糙度处理和优化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三个方面进行控制,使张力辊提供足够的平衡力来保证退火炉张力稳定性,确保带钢维持稳定运行,其中,退火炉内单位张力的控制为:获得退火炉内原有单位张力,在保证带钢工艺性能前提下适当增加炉区张力,经验证不影响带钢工艺后,将增加后的单位张力固定设置为生产时所述退火炉内单位张力,带钢作用于张力辊面的径向压力提高,相应提高张力辊的静摩擦力,提升张力平衡能力;张力辊面粗糙度处理对应控制为:通过对张力辊表面粗糙度与摩擦系数的关系的经验研究,设定对应的粗糙度范围要求,控制张力辊表面的粗糙度保持在设定范围要求内,通过张力辊表面拉毛等粗糙化处理,提升带钢与张力辊之间的静摩擦系统,提高张力辊的静摩擦力,从而提升张力平衡能力;优化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的控制为:通过减少张力辊前后张力差,降低张力辊需要提供的静摩擦力,避免带钢与张力辊出现打滑现象。利用这三个方面对退火炉张力的控制,保证张力辊提供足够的平衡力,避免张力辊打滑的风险,带钢在炉内张力控制的稳定性较原设计大大提高,完全满足生产的需求,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受多因素影响,张力辊不能提供足够的平衡力,存在无法保证带钢稳定运行的技术问题。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提高退火炉张力控制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退火炉内原有单位张力;
对所述原有单位张力进行增加,获得生产时所述退火炉内单位张力;
获得张力辊的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
控制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
调整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
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787140640000011
其中,F2n_1、F2n_2为张力辊张力标定值,FacLsh为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Fin为张力辊入口侧张力值,Fout为张力辊出口侧张力值,α1为带钢与1号辊的包角,α2为带钢与2号辊的包角;
通过增加所述退火炉内单位张力,调整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控制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控制所述退火炉张力稳定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原有单位张力进行增加,获得生产时所述退火炉内单位张力,包括:
将所述原有单位张力增加至5~7N/mm2,获得生产时所述退火炉内单位张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包括:
判断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是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
如果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低于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对所述张力辊进行拉毛处理,直至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为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是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还包括:
如果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高于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对所述张力辊进行打磨处理,直至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为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辊的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为100微米~500微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包括:
获得标准负载平衡因子阈值;
将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调整至所述标准负载平衡因子阈值之内。
7.一种提高退火炉张力控制稳定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退火炉内原有单位张力;
第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获得单元用于对所述原有单位张力进行增加,获得生产时所述退火炉内单位张力;
第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获得单元用于获得张力辊的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
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
第一调整单元,所述第一调整单元用于调整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
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787140640000031
其中,F2n_1、F2n_2为张力辊张力标定值,FacLsh为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Fin为张力辊入口侧张力值,Fout为张力辊出口侧张力值,α1为带钢与1号辊的包角,α2为带钢与2号辊的包角;
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用于通过增加所述退火炉内单位张力,调整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控制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控制所述退火炉张力稳定性。
8.一种提高退火炉张力控制稳定性的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得退火炉内原有单位张力;
对所述原有单位张力进行增加,获得生产时所述退火炉内单位张力;
获得张力辊的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
控制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
调整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
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787140640000032
其中,F2n_1、F2n_2为张力辊张力标定值,FacLsh为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Fin为张力辊入口侧张力值,Fout为张力辊出口侧张力值,α1为带钢与1号辊的包角,α2为带钢与2号辊的包角;
通过增加所述退火炉内单位张力,调整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控制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控制所述退火炉张力稳定性。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得退火炉内原有单位张力;
对所述原有单位张力进行增加,获得生产时所述退火炉内单位张力;
获得张力辊的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
控制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
调整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
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787140640000041
其中,F2n_1、F2n_2为张力辊张力标定值,FacLsh为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Fin为张力辊入口侧张力值,Fout为张力辊出口侧张力值,α1为带钢与1号辊的包角,α2为带钢与2号辊的包角;
通过增加所述退火炉内单位张力,调整所述张力辊负载平衡因子,控制所述张力辊的表面粗糙度在所述标准表面粗糙度阈值之内,控制所述退火炉张力稳定性。
CN201910348469.7A 2019-04-28 2019-04-28 一种提高退火炉张力控制稳定性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01295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48469.7A CN110129545B (zh) 2019-04-28 2019-04-28 一种提高退火炉张力控制稳定性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48469.7A CN110129545B (zh) 2019-04-28 2019-04-28 一种提高退火炉张力控制稳定性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29545A CN110129545A (zh) 2019-08-16
CN110129545B true CN110129545B (zh) 2021-01-12

Family

ID=67575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48469.7A Active CN110129545B (zh) 2019-04-28 2019-04-28 一种提高退火炉张力控制稳定性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295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64337B (zh) * 2021-07-08 2023-04-18 首钢智新迁安电磁材料有限公司 退火炉带钢张力的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49041B2 (ja) * 1981-06-10 1985-10-30 川崎製鉄株式会社 冷間圧延における圧延潤滑制御方法
CN100551567C (zh) * 2006-06-19 2009-10-21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双电机传动冷轧带钢轧机轧制负荷平衡的控制方法
CN100584476C (zh) * 2006-10-23 2010-01-27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行星齿轮结构张紧辊式平整机的张力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2154543B (zh) * 2010-02-11 2014-06-11 上海宝钢工业检测公司 冷轧连续退火炉hf段张力下跌的预警方法
CN102896179A (zh) * 2012-09-24 2013-01-30 无锡市方正金属捆带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装置壳体用不锈钢带的制备方法
CN103834793B (zh) * 2012-11-22 2015-10-28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监测连续退火水平炉炉内张力分布的方法
CN108359775B (zh) * 2018-02-27 2019-12-27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立式连续退火炉张力的设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29545A (zh) 2019-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ujita et al. Dynamic control of lubric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high speed tandem cold rolling
CN110129545B (zh) 一种提高退火炉张力控制稳定性的方法和装置
JP6578867B2 (ja) 圧延機のスリップ防止装置
CN111014307B (zh) 一种炉卷和精轧机组连轧的轧机速度控制方法
WO2020020192A1 (zh) 一种抑制冷连轧机组振动的张力制度优化方法
CN104043684A (zh) 一种用于重卷拉矫机张力辊组的动态负荷分配系统及方法
CN108838211B (zh) 一种冷连轧过程的乳化液浓度优化方法
US9638515B2 (en) Method for actuating a tandem roll train, control and/or regulating device for a tandem roll train, machine-readable program code, storage medium and tandem roll train
CN109719136A (zh) 一种六次方支撑辊辊型曲线
CN110202009B (zh) 一种轧机起车厚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042538B (zh) 一种热轧带钢轧制跑偏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092906B (zh) 一种五机架冷连轧机组打滑现象的在线调整方法
CN102744267A (zh) 电机负荷分配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085548A (zh) 一种消除张力辊组打滑的方法
JP5566148B2 (ja) 圧延材の冷間圧延方法
CN110153197B (zh) 连轧退火酸洗线活套张力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3223422A (zh) 一种热连轧机机架间带钢张力波动的控制方法
CN101219439A (zh) 一种薄规格热轧钢板的生产方法
CN110162406B (zh) 一种支持性能保障的操作模式虚拟机数量评估方法
CN114472530A (zh) 冷轧机工作辊、辊型形成方法及ucmw冷轧机
CN114653755A (zh) 冷轧机工作辊、辊型形成方法及ucm冷轧机
JP2004268071A (ja) タンデム圧延機の板厚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装置
CN117380753A (zh) 热连轧带钢头部厚度偏差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6944249A (zh) 一种带钢的平整方法和装置
CN108817101A (zh) 一种基于西门子弯窜辊模型优化的微中浪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064400 No. 025 Zhao'an Street, Qian'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Tangshan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ougang Zhixin Electromagnetic Materials (Qian'an)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064400 No. 025, Zhao an street, western industrial area, Qian'an, Tangshan City, Hebei

Patentee before: SHOUGANG ZHIXIN QIAN'AN ELECTROMAGNETIC MATERIAL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