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26651B - 能量提供装置及其运行方法,接触设备和电能提供系统 - Google Patents

能量提供装置及其运行方法,接触设备和电能提供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26651B
CN110126651B CN201910104555.3A CN201910104555A CN110126651B CN 110126651 B CN110126651 B CN 110126651B CN 201910104555 A CN201910104555 A CN 201910104555A CN 110126651 B CN110126651 B CN 1101266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energy supply
supply device
electrical
bas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0455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26651A (zh
Inventor
A·库福
H·图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di AG
Original Assignee
Audi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di AG filed Critical Audi AG
Publication of CN1101266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266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266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266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5Means for automatic or assisted adjustment of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charging devices and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1)的能量提供装置(3),具有至少一个电触点(10),该电触点为了实现在能量提供装置(3)与机动车(1)之间的电能传输而能与机动车(1)的对应触点(14)电连接,其中,至少一个电触点(10)被布置在能量提供装置(3)的基体(9)上。在此提出,电触点(10)环形环绕地、以围绕基体(9)的方式形成在基体(9)的柱形接触区域(12)上。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运行用于机动车(1)的能量提供装置(3)的方法、用于机动车(1)的接触设备(4)以及用于机动车(1)的电能提供系统(2)。

Description

能量提供装置及其运行方法,接触设备和电能提供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能量提供装置,该能量提供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电触点,该至少一个电触点为了实现在能量提供装置与机动车之间的电能传输而能与机动车的对应触点电连接,其中,至少一个电触点被布置在能量提供装置的基体上。本发明此外还涉及一种用于运行用于机动车的能量提供装置的方法、用于机动车的接触设备以及用于机动车的电能提供系统。
背景技术
由现有技术例如已知文献WO 2009/070334 A1,其描述用于给机动车电池充电的充电站。此外文献WO 2017/054858 A1示出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充电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能量提供装置,其相比于已知的能量提供装置具有优点,特别是可简单操纵且还能可靠地建立与机动车的电接触。
所述目的按照本发明利用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能量提供装置实现。在此提出,电触点环形环绕地、以围绕基体的方式形成在基体的柱形接触区域上。
能量提供装置用于给机动车供给电能,例如用于给机动车的电蓄能器充电。能量提供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电触点,优选然而具有多个电触点。对此以下仅仅谈及电触点,因此实施方案总是能分别可选择地转用于多个触点、特别是多个触点中的所有触点。
电触点可以与机动车的电对应触点电连接。在触点与对应触点之间建立电连接之后随后可以在能量提供装置与机动车之间传输电能,亦即从能量提供装置传输给机动车,或反之亦然。电触点被布置在能量提供装置的基体上。基体相比于电触点由不导电的材料制成,从而基体是绝缘体,电触点位于该基体上。
为了在触点与对应触点之间可靠地接触或可靠地建立电连接,电触点被环绕地布置在基体上,亦即在基体的接触区域上。接触区域是柱形的、优选柱形的。在两种情况下,优选存在直线或垂直的柱形接触区域,在其中接触区域的纵中轴线与接触区域的端侧垂直相交。特别优选地,整个基体被设计为柱形的、特别是柱形的,从而接触区域作为柱形基体的部分存在。
触点环绕地形成在接触区域上,亦即这样设计,使得触点沿周向方向关于接触区域的纵向中轴线完全围绕接触区域或基体。电触点就此来说是环形的。电触点的环形环绕的设计方案具有如下优点:独立于机动车的位置总是可以在触点与对应触点之间可靠地建立电连接,这是因为电触点可从每个方向达到。
能量提供装置或至少基体优选被这样布置,使得能量提供装置或基体被机动车驶过。那么基体具有如下高度,该高度小于机动车的底部与地面之间的间距,能量提供装置或基体被布置在地面上。为了建立电连接,基体从地面向上突出,亦即这样突出于地面,使得电触点布置在地面上方。
机动车现在可以借助于接触设备——其具有对应触点——建立电连接,其方法是,使对应触点与电触点贴靠连接。由此在触点与对应触点之间建立电连接,从而接下来能在能量提供装置与机动车之间传输电能。优选地在传输电能之前设定,将机动车的对应触点固定在触点上,例如通过适合的保持件,该保持件将对应触点关于基体且因此关于电触点固定。例如该保持件由基体自身形成。
所述能量提供装置具有如下优点,即机动车仅需停靠在能量提供装置的区域中,特别是在基体上方。在此,准确的定向不是必要的,这是因为基于触点的环形环绕的设计方案能实现借助于机动车的接触设备可靠地建立电连接。例如为此对应触点被关于机动车可摆动地支承,从而对应触点通过围绕转动轴线的摆动或转动可处于与触点的贴靠连接中。
本发明的另一设计方案提出,基体被沿其纵向中轴线的方向可移动地支承在装置壳体之上和/或之中,其中,基体在第一位置中被这样布置在装置壳体中,即,电触点位于装置壳体中,所述基体在第二位置中穿过孔口从装置壳体伸出,从而电触点被布置在装置壳体之外,在基体上布置有盖件,该盖件在第一位置中搭接孔口。
基体的纵向中轴线优选相应于接触区域的纵向中轴线,对此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说明。基体被直线可移动地支承在装置壳体之上或之中,亦即沿其纵向中轴线的方向。支承在此被这样设计,使得基体至少可布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在第一位置中,基体应至少以下述的程度位于装置壳体中,使得电触点布置在装置壳体中,从而中断电触点的不期望的接触。通过在装置壳体中布置电触点,确保出色地保护触点使其免受外部影响和/或误操作。特别是装置壳体被这样设计,使得电触点在第一位置中受保护免受天气影响。
在第二位置中,基体应通过装置壳体的孔口从装置壳体伸出。在此,电触点在第二位置中应位于装置壳体之外,亦即以下述方式,使得能在触点与对应触点之间建立电连接。通过将基体移动到第二位置中,就此来说能量提供装置被准备用于传输电能或至少用于在能量提供装置与机动车之间建立电连接。
基体沿其纵向中轴线的移动例如借助于相应的执行器实现。执行器优选被这样设计,使得执行器为了将基体保持在第二位置中而必须被施加能量,相比之下将基体——例如通过重力影响和/或借助于弹性元件——朝第一位置的方向推挤。总而言之,执行器被这样设计,使得执行器在施加能量的情况下朝第二位置的方向移动基体,直至达到第二位置。随后执行器将基体保持在第二位置中,只要执行器被施加能量。如果取消能量施加,那么将基体朝其第一位置的方向移动,直至基体达到该位置,特别是自动地和在没有能量施加的情况下。当然也可以提出,执行器可以将基体主动地朝第一位置的方向移动,亦即又在能量施加的情况下。
为了确保借助于装置壳体可靠地保护电触点使其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在基体上布置有盖件。该盖件被这样设计,即,盖件在第一位置中搭接、特别是封闭、优选密封地封闭孔口。例如为此盖件贴靠在装置壳体或装置壳体的边缘上,亦即优选沿周向方向连续地。盖件被这样设计,即,盖件在基体的第一位置中至少搭接孔口。那么盖件沿径向具有如下尺寸,该尺寸相应于孔口的尺寸,从而盖件可以在基体的第一位置中同样被布置在装置壳体中或被移入其中。
优选地,盖件沿径向具有比孔口大的尺寸,从而盖件沿径向搭接装置壳体,特别是在第一位置中贴靠在装置壳体的边缘上。特别优选地,盖件具有如下尺寸,该尺寸沿径向大于装置壳体的外尺寸。就此来说,盖件沿径向突出于装置壳体。例如在此提出,盖件在基体的第一位置中贴靠在地面上或位于地面上,其中,装置壳体被布置在地面中。
换言之,装置壳体被下沉地布置,从而在基体的第一位置中能量提供装置没有或者最多略微突出于地面。这能实现能量提供装置的特别节省空间的布置,其中,基体仅仅为了在触点与对应触点之间建立电连接而从第一位置移动到其第二位置中且相应地突出于地面。
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设计方案的范围内提出,盖件在第一位置中密封地贴靠在装置壳体的界定孔口的边缘上。特别优选地,盖件沿周向方向连续密封地贴靠在边缘上。边缘优选可理解为装置壳体的围住孔口的环形的端侧。盖件密封贴靠在边缘上能实现能量提供装置的特别是不受气候影响的设计方案。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设计方案提出,电触点位于环绕的、通过基体的凹槽形成的对应触点接纳部中。对应触点接纳部用于可靠地接纳对应触点以便建立电连接。对应触点接纳部被设计在基体或接触区域之上或之中。为了形成对应触点接纳部,基体或接触区域例如具有关于相应的纵向中轴线的旋转体的形式。
通过在对应触点接纳部中布置电触点,保护该电触点使其免受环境影响和能量提供装置的误操作。例如,对应触点接纳部被这样设计,使得基于对应触点接纳部的尺寸而不可能接合到对应触点接纳部中直至电触点。换言之,通过对应触点接纳部的相应设计方案优选可靠地阻止手、特别是平均大小的手进入对应触点接纳部中直至电触点。
对应触点接纳部——在关于基体的纵向中轴线的纵截面中看——通过凹槽形成,从而对应触点接纳部通过基体的暂时的渐缩形成。基于电触点在对应触点接纳部中的布置,朝触点的方向引导对应触点以便建立电连接。就此来说,能量提供装置的所述设计方案能实现一方面电连接的可靠建立以及另一方面出色地保护电触点使其免受环境影响和误操作。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设计方案提出,对应触点接纳部在纵截面中看为了沿径向形成至少一个进入斜坡而具有沿轴向向内变小的尺寸。进入斜坡用于使对应触点简单地进入对应触点接纳部中。为此,对应触点接纳部被这样设计,即,对应触点接纳部沿轴向具有相比于沿径向内部而言、沿径向外部更大的尺寸。
对应触点接纳部就此来说被设计为用于抓住对应触点以及用于随后引导到电触点。在纵截面中看,对应触点接纳部具有至少一个进入斜坡。特别优选地然而实现两个对置的进入斜坡,其沿轴向相互间隔地存在。由此实现对应触点特别可靠和简单地进入对应触点接纳部中。
本发明的另一特别优选的设计方案提出,对应触点接纳部的尺寸能沿轴向借助于执行器调节,从而对应触点接纳部在第一调节的情况下大于对应触点的夹紧区域,而在第二调节的情况下被设计为用于夹紧地保持夹紧区域。换言之,对应触点接纳部和执行器被这样设计,使得在对应触点进入对应触点接纳部中之后可实现夹紧地保持对应触点。为此,对应触点接纳部的尺寸沿轴向借助于执行器是可变的。
在第一调节的情况下能实现,对应触点简单进入对应触点接纳部中直至电触点。与此相比在第二调节的情况下,对应触点被保持在对应触点接纳部中,特别是贴靠地保持在电触点上,从而在触点与对应触点之间的电连接是不可松脱的,只要存在第二调节。
例如对应触点接纳部被这样设计,使得将对应触点在布置在对应触点接纳部中且减小对应触点接纳部的尺寸的情况下借助于执行器朝电触点的方向且最终推挤到第一电触点上以便建立电连接。借助于执行器就此来说一方面确保电连接的可靠建立而另一方面确保电连接的可靠维持。
最后,可以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设计方案的范围内提出,在接触区域上沿轴向和/或沿径向与电触点错开地布置有至少一个另外的电触点。通常为了在能量提供装置与机动车之间传输电能,多个电连接是必要的,亦即例如用于第一电位的连接、用于第二电位的连接和/或至少一个用于传输数据的连接。就此来说,优选地多个电触点被布置在接触区域上、特别是对应触点接纳部中,亦即沿轴向和/或沿径向相互间隔。
另一电触点被类似于已经说明的电触点设计,从而可选择地补充地能考虑相应的实施方案。例如电触点和另一电触点在纵截面中看被相互对置地布置在对应触点接纳部中,亦即沿轴向相互间隔。电触点和另一电触点就此来说形成触点对。
当然可以设有多个这样的触点对,其中,多个触点对优选被沿轴向和/或沿径向相互间隔地布置。利用能量提供装置的这样的设计方案,就此来说可以通过有利的方式和方法在能量提供装置与机动车之间建立多个电连接。当然给另一电触点分配另一对应触点,其为了建立电连接而与另一电触点电连接。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运行用于机动车的能量提供装置、特别是根据在该说明书的范围内的实施方案所述的能量提供装置的方法,其中,能量提供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电触点,所述至少一个电触点为了实现在能量提供装置与机动车之间的电能传输而能与机动车的对应触点电连接,其中,将至少一个电触点布置在能量提供装置的基体上。在此提出,将电触点环形环绕地、以围绕基体的方式形成在基体的柱形接触区域上,为了实现对应触点的电接触,使基体的接纳电触点的对应触点接纳部在对应触点进入对应触点接纳部之后变小以便夹紧地保持对应触点。
关于这样的方法或能量提供装置的这样的设计方案的优点已经进行说明。不仅能量提供装置而且用于其运行的方法都可以按照在该说明书的范围内的实施方案进行改进,从而就此来说对其进行参考。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接触设备,该接触设备具有对应触点以用于电接触能量提供装置、特别是根据在该说明书的范围内的实施方案所述的能量提供装置的电触点,其中,对应触点被可摆动运动地支承在机动车侧的设备壳体之上和/或之中。在此提出,对应触点被布置在悬臂上,该悬臂能围绕转动轴线转动且能沿轴向移动,其中,悬臂在第一轴向位置中被接纳在设备壳体中以及在第二轴向位置中为了实现通过对应触点接触电触点而位于设备壳体之外。
接触设备被布置在机动车上或形成其组成部分。接触设备具有对应触点,该对应触点为了建立与电触点的电连接而能移动到能量提供装置,亦即一方面围绕转动轴线是可摆动运动的,而另一方面沿轴向可直线移动。为此,对应触点被布置在悬臂上,亦即优选与转动轴线间隔开,悬臂围绕该转动轴线关于设备壳体是可转动的。
悬臂优选是柔性的,从而在建立电连接期间可以实现悬臂的变形,从而可以实施关于在机动车与能量提供装置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公差补偿。优选地,悬臂仅仅沿周向方向是柔性的,相比之下悬臂沿轴向是比较硬的,亦即优选这样硬,使得在重力影响到悬臂的情况下悬臂沿轴向不发生变形或最多仅发生轻微变形。
悬臂围绕转动轴线的转动用于建立电连接。相比之下沿轴向的移动被设置为用于保护对应触点和悬臂免于环境影响。因此悬臂在第一轴向位置中被布置在设备壳体中,特别是被完全接纳在其中。而在第二轴向位置中悬臂被这样布置,使得对应触点位于设备壳体之外,亦即这样布置,使得对应触点为了接触电触点而通过悬臂围绕转动轴线的转动而存在。
特别优选地,在设备壳体上布置有覆盖元件,其在第一轴向位置中封闭设备壳体而在第二轴向位置中开放设备壳体。例如,覆盖元件连同悬臂共同沿轴向移动。然而特别优选地,覆盖元件关于转动轴线抗转动地布置。
例如对应触点被布置在悬臂的抓钩上,该抓钩被设计为用于接纳能量提供装置的基体的接触区域。抓钩优选被设计为弹性的,从而当接触区域进入抓钩中之后将对应触点基于由弹性抓钩引起的弹力朝电触点的方向推挤或推挤到该电触点上。
最后,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电能提供系统,该电能提供系统具有分别根据在该说明书的范围内的实施方案所述的能量提供装置和接触设备。关于这样的设计方案和可能的改进方案的优点参考在该说明书的范围内的实施方案。
附图说明
以下根据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而不会实现对本发明的限制。其中示出:
图1示出用于机动车的电能提供系统的示意图,电能提供系统具有能量提供装置和接触设备;
图2示出能量提供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基体被布置在第一位置中;
图3示出能量提供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基体被布置在第二位置中;
图4示出用于机动车的接触设备的示意图;
图5示出具有抓钩的接触设备的悬臂以及能量提供装置的一部分的示意图;以及
图6示出悬臂和能量提供装置的接触区域的另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机动车1以及用于机动车1的电能提供系统2的示意图,借助于电能提供系统能给机动车1施加电能、特别是从外部提供的电能。电能提供系统2包括能量提供装置3以及接触设备4。能量提供装置3例如经由线路6连接到外部能源5。
能量提供装置3被至少部分下沉地布置在地面7中,机动车1位于地面7上。而接触设备4被分配给机动车1且就此来说能与机动车1一同相对于能量提供装置3移动。为了给机动车1提供电能,将该机动车停靠在能量提供装置3的环境中且激活能量提供装置3。
图2示出在部分下沉地在地面7中布置的情况下能量提供装置3的示意图。当然备选地,能量提供装置3或能量提供装置3的至少一个装置壳体8完全在地面上的布置也是可能的。装置壳体8用于接纳基体9,在该基体上布置或设计有至少一个电触点10。优选地,除了电触点10之外还存在至少一个另外的电触点11。在这里示出的实施例中,除了电触点10之外还在基体9上设计有四个这样的另一电触点11。以下仅仅对电触点10进行详细讨论。这些实施方案然而总是可以转用于电触点11和/或另外的电触点10(只要设有该电触点)。
电触点10环形环绕地形成在基体9的接触区域12上。在此,电触点10沿周向方向完全围绕基体9。就此来说,电触点沿周向方向连续形成且就此来说作为环形存在。电触点10位于对应触点接纳部13中,该对应触点接纳部被设置和设计为用于接纳接触设备4的在此未示出的对应触点14。对应触点接纳部在纵截面中看沿轴向在两侧由进入斜坡15和16界定,该进入斜坡15和16被这样设计,使得有利于对应触点14进入对应触点接纳部13中。为此,对应触点接纳部13沿轴向关于基体9或接触区域12的纵向中轴线17具有在纵截面中看沿径向向内变小的尺寸。
可见的是,在基体9上布置有盖件18,该盖件在这里示出的基体9的第一位置中搭接装置壳体8的孔口19。优选地,盖件18如在此所述的被这样设计,使得该盖件沿径向突出于装置壳体8,从而盖件在装置壳体8之外在示出的第一位置中贴靠在地面7上。
基体9沿其纵向中轴线17的方向可移动地支承在装置壳体8之上或之中。在第一位置中,基体9这样位于装置壳体8中,使得电触点10布置在装置壳体8中。而在第二位置中,基体9穿过孔口19从装置壳体8伸出,亦即伸出到这样的程度,使得电触点10布置在装置壳体8之外。
图3示出能量提供装置3的示意图,其中,基体被示出在其第二位置中。可见的是,电触点10被开放以被仍未示出的对应触点14接触。同时通过对应触点接纳部13的特定设计方案可靠地阻止能量提供装置3的误操作,该对应触点接纳部由进入斜坡15和16界定。
图4示出接触设备4的示意图。该接触设备4具有设备壳体20,悬臂21被可移动地布置在该设备壳体之中或之上。在悬臂21上设计有对应触点14。悬臂21关于转动轴线22是可转动的,如通过箭头23所标明的那样。附加地,悬臂21沿轴向关于转动轴线22是可移动的。这通过箭头24标明。沿轴向,悬臂21可被布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在第一位置中悬臂21被完全布置和接纳在设备壳体20中。而在这里示出的第二位置中,悬臂21位于设备壳体20之外。优选地,给悬臂21——如在此所示出的——分配有覆盖元件25,其在存在第一位置时封闭设备壳体20。
为了接触电触点10,悬臂21可围绕转动轴线22转动,优选地转动至少180°、至少225°、至少270°、至少315°或至少360°。特别是在后者情况下,确保通过对应触点14可靠接触电触点10。仅仅出于完整性的考虑应提及如下,即,接触设备4当然具有与能量提供装置3所具有的电触点10和11同样多的对应触点14。就此来说,给每个电触点10和11分配有相应的对应触点14。
图5示出在电触点10与对应触点14之间建立电连接期间悬臂21和能量提供装置3的示意图。可见的是,悬臂21沿以转动轴线22为基准的周向方向是柔性的,从而能够独立于或至少尽可能独立于机动车1相对于能量提供装置3的布置而实现对应触点14与电触点10的可靠接触。
特别地,悬臂21在围绕转动轴线22转动运动期间在对应触点14旁边碰撞到接触区域12上。此时,悬臂21仍围绕转动轴线22转动,由此出现悬臂21沿周向方向的弯曲。由此对应触点14接近触点10。在足够大程度的转动运动的情况下,对应触点达到与电触点10的贴靠连接。
图6又示出悬臂21以及接触区域12的示意图,其中,接触区域12现在被这样接纳在悬臂21的抓钩26中,使得在触点10与对应触点14之间建立电连接。抓钩26被这样设计,使得抓钩26建立与接触区域12的弹性的形锁合的连接,从而禁止电连接的无意松脱。
优选地设有传感器,以便确定在触点10与对应触点14之间按照规定的电连接。也可以提出,电触点10和对应触点14是该传感器的组成部分,从而在存在电连接的情况下识别到悬臂21在接触区域12上的按照规定的布置。在该情况下可以基于如下状态,即,另外的电触点11也与相应的对应触点14电连接。例如电触点10和对应触点14在该情况下被这样布置,使得电触点和对应触点仅仅在如下情况下彼此电连接:另外的电触点11已经与其相应的对应触点电连接。
为了确保可靠地维持电连接,可以提出,对应触点接纳部13沿轴向是可缩小的,以便实现将对应触点14夹紧地保持在对应触点接纳部13中。例如在此将对应触点14或悬臂21的未进一步示出的夹紧区域夹紧在对应触点接纳部13中。
优选地,执行器被这样设计,使得夹紧的保持仅仅通过执行器的能量施加来维持。如果取消能量施加,那么对应触点接纳部打开或者开放对应触点14或夹紧区域。由此确保:无论如何电连接的松脱都是可能的,即使在取消能量提供装置3的供能的情况下。
优选地提出,在按照规定建立电连接之后首先进行在能量提供装置与接触设备4或机动车1之间的握手过程。在此之后才调节用于提供电能的能量提供装置3,从而在电触点10与对应触点14之间不存在电连接的情况下,打开的电触点10是不引导电压的。
所述电能提供系统2——其由能量提供装置3和接触设备4组成——能格外可靠且还节省空间地布置,这是因为该电能提供系统能下沉式地布置在地面7中。此外,避免在能量提供装置3与机动车1之间传输电能时的损耗,这是因为建立了传导式连接。此外,能量提供装置3是格外鲁棒的且免受天气影响的,特别是基于盖件18。

Claims (11)

1.一种用于机动车(1)的能量提供装置(3),该能量提供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电触点(10),所述至少一个电触点为了实现在能量提供装置(3)与机动车(1)之间的电能传输而能与机动车(1)的对应触点(14)电连接,其中,至少一个电触点(10)被布置在能量提供装置(3)的基体(9)上,其特征在于,电触点(10)环形环绕地、以围绕基体(9)的方式形成在基体(9)的柱形接触区域(12)上,
为了实现对应触点(14)的电接触,基体(9)的接纳电触点(10)的对应触点接纳部(13)能在对应触点(14)进入对应触点接纳部(13)之后变小以便夹紧地保持对应触点(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提供装置,其特征在于,基体(9)被沿其纵向中轴线(17)的方向可移动地支承在装置壳体(8)之上和/或之中,其中,基体(9)在第一位置中被这样布置在装置壳体(8)中,即,电触点(10)位于装置壳体(8)中,所述基体在第二位置中穿过孔口(19)从装置壳体(8)伸出,从而电触点(10)被布置在装置壳体(8)之外,在基体(9)上布置有盖件(18),该盖件在第一位置中搭接孔口(1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量提供装置,其特征在于,盖件(18)在第一位置中密封地贴靠在装置壳体(8)的界定孔口(19)的边缘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能量提供装置,其特征在于,电触点(10)位于环绕的、通过基体(9)的凹槽形成的对应触点接纳部(13)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能量提供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触点接纳部(13)在纵截面中看为沿径向形成至少一个进入斜坡(15、16)而具有沿轴向向内变小的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能量提供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触点接纳部(13)的尺寸能沿轴向借助于执行器调节,从而对应触点接纳部(13)在第一调节的情况下大于对应触点(14)的夹紧区域,而在第二调节的情况下被设计为用于夹紧地保持夹紧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能量提供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接触区域(12)上沿轴向和/或沿径向与电触点(10)错开地布置有至少一个另外的电触点(11)。
8.一种用于运行用于机动车(1)的能量提供装置(3)的方法,其中,能量提供装置(3)具有至少一个电触点(10),所述至少一个电触点为了实现在能量提供装置(3)与机动车(1)之间的电能传输而能与机动车(1)的对应触点(14)电连接,其中,将至少一个电触点(10)布置在能量提供装置(3)的基体(9)上,其特征在于,将电触点(10)环形环绕地、以围绕基体(9)的方式形成在基体(9)的柱形接触区域(12)上,为了实现对应触点(14)的电接触,使基体(9)的接纳电触点(10)的对应触点接纳部(13)在对应触点(14)进入对应触点接纳部(13)之后变小以便夹紧地保持对应触点(1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提供装置是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能量提供装置(3)。
10.一种用于机动车(1)的接触设备(4),该接触设备具有对应触点(14)以用于电接触能量提供装置(3)的电触点(10),所述能量提供装置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能量提供装置(3),其中,对应触点(14)被可摆动运动地支承在机动车侧的设备壳体(20)之上和/或之中,其特征在于,对应触点(14)被布置在悬臂(21)上,该悬臂能围绕转动轴线(22)转动且能沿轴向移动,其中,悬臂(21)在第一轴向位置中被接纳在设备壳体(20)中以及在第二轴向位置中为了实现通过对应触点(14)接触电触点(10)而位于设备壳体(20)之外。
11.一种用于机动车(1)的电能提供系统(2),该电能提供系统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能量提供装置(3)和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触设备(4)。
CN201910104555.3A 2018-02-02 2019-02-01 能量提供装置及其运行方法,接触设备和电能提供系统 Active CN1101266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8201648.8A DE102018201648A1 (de) 2018-02-02 2018-02-02 Energiebereitstellungsein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Energiebereitstellungseinrichtung, Kontaktier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sowie elektrisches Energiebereitstellungssystem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8201648.8 2018-02-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26651A CN110126651A (zh) 2019-08-16
CN110126651B true CN110126651B (zh) 2022-07-22

Family

ID=67308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04555.3A Active CN110126651B (zh) 2018-02-02 2019-02-01 能量提供装置及其运行方法,接触设备和电能提供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26651B (zh)
DE (1) DE1020182016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9125784B4 (de) * 2019-09-25 2021-02-11 Audi Ag Ladebuchse für eine Energieversorgungsanordnung, entsprechende Energieversorgungsanordnung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Ladebuchs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1193A (zh) * 2012-08-10 2012-11-28 王俊 电池自动插接充电器及电池自动插接充电机构
WO2015118729A1 (ja) * 2014-02-06 2015-08-13 ストローブ株式会社 識別コード記録媒体、出力システム及び認証システム
CN105691228A (zh) * 2016-03-03 2016-06-22 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的自动充电机械臂及载有该机械臂的电动汽车
CN106828130A (zh) * 2015-12-07 2017-06-13 浙江迅捷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埋式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
CN107000606A (zh) * 2014-12-22 2017-08-0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将充电站与车辆的充电插口电连接的装置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32671A1 (en) 2007-11-27 2010-09-29 Gordon Ewbank Dower Docking bays for recharging vehicle batteries
US8180397B2 (en) * 2009-10-28 2012-05-15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accessory identification system, an improved accessory for use with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a method of identifying same
CN103066442B (zh) * 2012-11-30 2015-10-21 重庆富士特电控有限公司 采用面接触的插头插座
WO2017054858A1 (en) 2015-09-30 2017-04-06 Volvo Truck Corporation A charg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US20170291498A1 (en) * 2016-04-09 2017-10-12 Sten R. Gerfast Electric vehicle charger connections made by vehicle motion only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1193A (zh) * 2012-08-10 2012-11-28 王俊 电池自动插接充电器及电池自动插接充电机构
WO2015118729A1 (ja) * 2014-02-06 2015-08-13 ストローブ株式会社 識別コード記録媒体、出力システム及び認証システム
CN107000606A (zh) * 2014-12-22 2017-08-0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将充电站与车辆的充电插口电连接的装置和方法
CN106828130A (zh) * 2015-12-07 2017-06-13 浙江迅捷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埋式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
CN105691228A (zh) * 2016-03-03 2016-06-22 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的自动充电机械臂及载有该机械臂的电动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26651A (zh) 2019-08-16
DE102018201648A1 (de) 2019-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50018B (zh) 充电插座、供能装置和用于运行充电插座的方法
JP6893959B2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型コネクター
CN104009330B (zh) 旋转锁定连接器
US863652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assembly
US11597288B2 (en) Energy supply arrangement for supplying a motor vehicle with electrical energy via a conductive plug connection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energy supply arrangement
CN110126651B (zh) 能量提供装置及其运行方法,接触设备和电能提供系统
CN111902309A (zh) 具有电接触导通单元的机动车
EP3605747B1 (en) Charger
CN113165543B (zh) 具有改进的定心机构的用于传导式充电的装置
CN112202033B (zh) 充电插头与车辆的充电接口的自动化连接
US20220224048A1 (en) Automatic coupler assembly
WO2019075151A1 (en) MAGNETIC SECURITY LOAD DEVICES
US10439328B2 (en) Plug connector part having a compensation device
WO2010113902A1 (ja) 電動車両および電動車両のイグニッション制御方法
CN117584174A (zh) 插接装置、具有插接装置的插接系统以及具有插接装置的机器人
JP4144247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15483574B (zh) 一种插枪组件及充电桩
EP3782847A1 (en) Automatic coupler assembly
US20200114773A1 (en) Magnetically Secured Charging Devices
CN117480068A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对接组件
EP1091467B1 (en) Hands free handset and charger for the same
EP4077033B1 (fr) Procédé de connexion entre une prise electrique de vehicule et un connecteur comprenant une surface d'aimantation
US11387592B2 (en) Charging connection element of a vehicle
KR102576173B1 (ko) 전기자동차 충전장치용 도킹 커넥터 어셈블리
KR102634030B1 (ko) 전기자동차 충전장치용 도킹 커넥터 어셈블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