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18374A - 用于液压供热和/或冷却系统的液压分配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液压供热和/或冷却系统的液压分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18374A
CN110118374A CN201910086528.8A CN201910086528A CN110118374A CN 110118374 A CN110118374 A CN 110118374A CN 201910086528 A CN201910086528 A CN 201910086528A CN 110118374 A CN110118374 A CN 1101183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blocks
load
main module
control device
seg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8652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E·索伦森
R·H·安德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undfos Holdings AS
Original Assignee
Grundfos Holdings 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undfos Holdings AS filed Critical Grundfos Holdings AS
Publication of CN110118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183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3/00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 F24D3/12Tube and panel arrangements for ceiling, wall, or underfloor heating
    • F24D3/14Tube and panel arrangements for ceiling, wall, or underfloor heating incorporated in a ceiling, wall or floor
    • F24D3/146Tub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nderfloor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 F24D19/100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 F24D19/101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by regulating the speed of a pum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 F24D19/100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 F24D19/101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using a valve or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3/00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 F24D3/10Feed-line arrangements, e.g. providing for heat-accumulator tanks, expansion tanks ; Hydraulic components of a central heating system
    • F24D3/1058Feed-line arrangements, e.g. providing for heat-accumulator tanks, expansion tanks ; Hydraulic components of a central heating system disposition of pipes and pipe connections
    • F24D3/1066Distributors for heating liquids
    • F24D3/1075Built up from modu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3/00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 F24D3/12Tube and panel arrangements for ceiling, wall, or underfloor heating
    • F24D3/122Details
    • F24D3/125Hydraulic pipe conne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89Systems using radiation from walls or pane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 Processing And Handling Of Plastics And Other Materials For Mold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液压供热和/或冷却系统的液压分配器,其具有入流管路和回流管路,在此,入流管路具有至少一个入流接口,回流管路具有至少一个回流接口,用于连接负载回路,其中,分配器被模块化地构成,包括主模块和至少一个能添附在主模块上的负载模块,主模块具有至少一个入流管路的和/或回流管路的节段以及电接口,至少一个负载模块具有入流管路的包括入流接口的节段和/或回流管路的包括回流接口的节段,以及至少一个用于调节通过连接在入流接口和回流接口上的负载回路的流量的调节装置,并且主模块具有分配器控制装置,其被设计用于控制至少一个并优选多个负载模块中的调节装置。

Description

用于液压供热和/或冷却系统的液压分配器
本申请是申请人格兰富控股联合股份公司的国际申请日为2014年11月4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日期为2016年5月9日的、发明名称为“用于液压供热和/或冷却系统的液压分配器”、中国国家申请号为201480061242.X(国际申请号为PCT/EP2014/073723)的PCT进入中国的发明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液压供热和/或冷却系统的液压分配器,具有入流管路和回流管路,其中,所述入流管路具有至少一个入流接口,并且所述回流管路具有至少一个回流接口,用于连接负载回路。
背景技术
例如在地板供热设备中设有液压分配器,在该液压分配器上连接各个地板供热回路。在此,该分配器基本上由两个管构成,一个管构成入流管路,一个管构成回流管路。在这两个管上设有一定数量的用于各个供热回路或负载回路的接口,在此,每个负载回路利用一端部与入流管路连接,并利用另一端部与回流管路的接口连接。这种液压分配器的缺点在于,其被制成为用于设定数量的供热回路,因此对于具有不同数量负载回路的不同供热设备,必须预先设定不同的分配器。
发明内容
鉴于该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用于液压供热和/或冷却系统的液压分配器,其能够普遍地用于具有不同数量的负载回路的供热设备。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一种具有如本发明所述特征的液压分配器来实现。优选的实施方式由下面的说明书以及附图给出。
根据本发明的液压分配器构成一结构单元,并能够应用于液压供热和/或冷却系统中,即应用于使用流体或液体作为载热介质的供热和/或冷却系统中。优选液体是水。载热介质从热源或冷源出发通过管道被输送至待调温的空间或者说对象中。为了将流体分配到多个负载回路上,配置有根据本发明的液压分配器。在此,液压分配器具有入流管路和回流管路。在入流管路上连接负载回路的入口,在回流管路上连接负载回路的出口。入流管路和回流管路随后又与供热或冷却设备连接,即通过其他的管道与热源和/或冷源连接。在此应指出的是,该系统可以被设计为仅用作供热系统或者仅用作冷却系统,然而也可以被设计为既能够用于供热也能够用于冷却的系统。由此,例如该系统可以在夏天用于冷却,并在冬天用于供热。
入流管路具有至少一个入流接口,并且回流管路具有至少一个回流接口,在所述接口上连接至少一个负载回路。在此,负载回路的入口连接在入流接口上,并且负载回路的出口连接在回流接口上。
为了使液压分配器能够普遍应用于具有不同数量负载回路的供热或冷却系统中,根据本发明的液压分配器被模块化地构造。该液压分配器具有至少一个主模块和至少一个可松脱地设置在该主模块上或可设置在该主模块上的负载模块。主模块用于供应和控制,而负载模块用于负载回路的连接。当存在多个负载回路时,设置相应数量的负载模块,即,每个负载回路均配置一个负载模块。这种模块化结构使得所期望数量的负载模块能够与一个主模块相连接,从而能够根据特定的冷却或供热系统来调整液压分配器。组装好的模块构成一结构单元。主模块具有入流管路的和/或回流管路的至少一个节段以及电接口。特别优选地,主模块既具有入流管路的节段,也具有回流管路的节段。
至少一个负载模块也具有入流管路的包括入流接口的节段和回流管路的包括回流接口的节段。以前述的方式在入流接口和回流接口处连接负载回路。此外,至少一个负载模块具有调节装置,用于调节通过连接在入流接口和回流接口上的负载回路的流量。这种流量调节能够在供热设备的运行中变化,以适应负载回路的当前能量需求。优选调节装置可以被构造为电机驱动阀、特别是比例阀,或者被构造为循环泵。但是也可以使用以其他方式驱动的阀,例如具有随时间相应变化的操控的热电驱动阀。在使用阀门的情况下,流量调节或者说流量控制将通过改变阀的开度来实现。在循环泵的情况下,流量可以通过循环泵的转速变化来实现。在使用阀门时,优选阀门设计为,其也可以被完全地关闭,以便如同在下面所说明的那样完全地断开负载回路。
调节装置设置在负载模块的内部,在入流部或回流部中的其中一个流动路径中。也就是说,调节装置可以设置在负载回路内部的流动路径中,在入流接口和入流管路节段之间,或者在回流接口和回流管路节段之间。
根据本发明,主模块具有分配器控制装置,其被设计用于控制至少一个并优选控制多个负载模块中的调节装置。由此,主模块中的调节器控制装置构成中央控制装置,该中央控制装置控制或调节负载模块中的、优选所有负载模块中的调节装置。对调节装置实行中央控制的优点在于,在这种控制中可以考虑到各个负载回路之间的相互影响,并由此能够实现对整个设备的最优控制,从而能够以所需数量的载热介质最优化地供应各个负载回路。此外,该设计方案的优点还在于,仅需设置一个用于整个系统的控制装置,并且负载模块也不需要昂贵的电子器件,从而能够简化负载模块的结构并由此降低负载模块的成本。所描述的电联接建立了主模块中的分配器控制装置与负载模块中的调节装置之间的电连接,以用于对负载模块的操控。在此,优选还可以在分配器控制装置和负载模块之间设立双向通信,通过该双向通信例如将调节装置的反馈(例如关于开度和/或附加地设置在负载回路中的传感器的传感器数据)传输到分配器控制装置上。
优选主模块具有至少一个循环泵机组,该循环泵机组设置在入流管路的节段中或回流管路的节段中,并用于将流体或液体输送通过供热或冷却回路、即特别是各个负载回路。优选前述的分配器控制装置同样用于控制该循环泵机组。由此,优选分配器控制装置用于根据需求接通和断开循环泵机组,并且进一步优选用于控制或者说调节循环泵机组的转速,以便能够调整至所期望的输送功率或者说所期望的压差。为此,可以在循环泵机组和/或主模块中附加地设置合适的传感器来进行这种调节。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分配器控制装置承担了两个功能,一方面控制或者说调节负载模块中的调节装置,另一方面还控制或者说调节主模块中的循环泵机组。由此使得仅需要一个用于控制或调控整个系统的中央控制装置。正如在下面所要说明的,分配器控制装置可以被设计用于接收外部的传感器数据。在此,也可以在必要时基于这样检测到的传感器数据来控制或者说调节循环泵机组。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特别的实施方式,分配器控制装置被集成在循环泵机组中。也就是说,优选将所需要的电子器件集成在泵机组的壳体中,例如循环泵机组的电机壳体或单独的电子器件壳体中。这样的电子器件壳体或接线盒可以被安装在循环泵机组的电机壳体上,在该电机壳体中设有电驱动电机。特别优选将电子器件壳体安装在电机壳体的如下轴向端侧端部上:该端侧端部背向与电机壳体连接的泵壳体。由此使得用于控制或调节循环泵机组或调节装置的所需电子器件被中央地设置在一位置上。这种在循环泵机组中的布局的优点在于,可以将所需要的与循环泵机组的驱动电机的电线圈的电连接直接集成在循环泵机组中,从而在组装主模块时,除了泵机组的安装之外,能够有利地不再安装或电连接其他的电子器件。由此简化了整体结构。此外,还可以连带地使用控制循环泵机组所需的微电子器件来控制调节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特别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主模块中设置一混合装置。这种混合装置用于将入流部中的液流混入来自回流部的液体,以便能够调整入流部中的液体的温度,即始流温度。为此,优选将混合装置设计为,其能够在主模块中的回流管路节段和入流管路节段之间建立连接。为了能够调整混合比例,在主模块中设有合适的混合调节装置,例如调节阀或混合阀。这种混合调节装置例如可以是可电动调整的。替代地,该混合调节装置也可以由泵机组构成。在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特别的实施方式中,分配器控制装置同样承担起对该混合装置的控制或调节,即,分配器控制装置控制或调节通过混合装置调整的混合比例。这例如可以通过对混合装置的伺服电机的操控来实现。因此可以摒弃单独的混合控制。更确切地说,这种分配器控制装置构成一种集成控制,其既控制负载模块、优选所有负载模块的调节装置,此外还有利地控制或调节设置在主模块中的混合装置。附加地,进一步优选还通过分配器控制装置如前所述地控制或调节主模块中的循环泵机组或者说泵机组。
此外,优选主模块和负载模块具有彼此对应的机械和液压联接部以及电连接部。它们被设计为,能够在主模块和负载模块之间实现可松脱的、机械的、液压的和电的连接。在此,主模块和负载模块之间的机械联接部能够实现负载模块和主模块之间的可松脱的机械连接,从而使它们彼此保持或机械地彼此固定。电连接部例如可以是插拔连接或线缆连接。
这种液压联接部能够实现负载模块和主模块的流动路径的连接。由此,通过液压联接部,可以使负载模块中的入流管路节段和主模块可松脱地和密封地彼此连接,从而使它们构成连续的入流管路。相应地或替代地,可以通过液压联接使主模块中的回流管路节段与负载模块中的回流管路节段可松脱地彼此连接,从而在主模块和负载模块之间构成连续的回流管路。需要指出的是,主模块具有至少一节段入流管路或一节段回流管路,在此,这一节段通过液压连接相应地与负载模块中的对应的回流管路节段或入流管路节段相连接。优选主模块也是既具有入流管路节段,也具有回流管路节段,它们以所描述的方式通过液压联接部与在负载模块中所连接的入流管路节段和回流管路节段相连接。
可松脱的电联接部(其例如可以被构造为插拔联接部)在主模块和负载模块之间建立可松脱的电连接。这特别是用于对负载模块中的调节装置的能量供应。优选无论是机械联接部还是液压联接部和电联接部均被构造为插拔联接部,以使负载模块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可松脱地插在主模块上,在此,机械连接、所需液压连接以及所需电连接将被同时建立。这能够使得组装非常简单。
优选负载模块在第一纵向端部上具有第一液压联接部,该第一液压联接部表现为与负载模块内部的回流管路节段相连接的第一回流联接部和与负载模块中的入流管路节段相连接的第一入流联接部的形式。该第一纵向端部是这样的纵向端部:在其上面建立与主模块的连接,即,利用该纵向端部使负载模块被安装在主模块的一侧上。
优选主模块在朝向负载模块的一侧或者说在朝向负载模块的纵向端部上具有液压联接部,该液压联接部具有入流联接部和回流联接部并被设计为,使它们能够与负载模块上的第一液压联接部接合。入流联接部与主模块中的入流管路节段连接,并且回流联接部与所描述的主模块中的回流管路节段连接。当负载模块被安装在主模块上时,负载模块的第一入流联接部与主模块上的入流联接部相连接,并建立密封的液压连接,该液压连接将主模块中的入流管路节段与负载模块中的入流管路节段连接起来。相应地,主模块上的回流联接部与负载模块上的第一回流联接部密封地、流体导通地连接,从而建立了从负载模块中的回流管路节段到主模块中的回流管路节段的连续流动路径。优选入流联接部和回流联接部均被构造为插拔联接部,并具有用于向外密封的所需密封件,例如O形环,其贴靠在相对置的密封面之间。
进一步优选地,负载模块在与第一纵向端部相反的第二纵向端部上具有两个液压联接部,其表现为与回流管路节段连接的第二回流联接部和与负载模块内部的入流管路节段连接的第二入流联接部,在此,第二液压联接部被设置并设计为,其能够与其他负载模块的第一液压联接部相接合。这使得多个负载模块能够彼此排成一列,并因此在负载模块之间建立液压连接。在此,任一负载模块的第一入流联接部均接合在第二负载模块的第二入流联接部中,同时第一负载模块的第一回流联接部接合在第二负载模块的第二回流联接部中。因此,优选负载模块内部的入流管路节段建立该负载模块的第一和第二入流联接部之间的连接,而负载模块内部的回流管路节段将该负载模块的第一和第二回流联接部彼此液压地连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多个负载模块沿使第一和第二纵向端部彼此背向的纵向方向彼此排成一列,以便一起构成液压分配器,该液压分配器正好具有所期望数量的用于负载回路的接口,即入流接口和回流接口。由于在每个负载模块中还附加地集成有调节装置,因此同时还针对所期望数量的负载回路设有所需数量的调节装置。由此,根据本发明的液压分配器可以通过将所期望数量的负载模块简单地彼此插拔来调整,以便能够供应和调节所期望数量的负载回路。最后的负载模块可以在其第二纵向端部上通过封闭模块被封闭,该封闭模块可以根据需要具有其他的液压构件,如排气口。
进一步优选分配器控制装置具有至少一个通信接口,用于接收外部控制元件、特别是室内恒温器的信号。特别优选将该通信接口构造为,其能够与多个控制元件、即特别是多个室内恒温器进行通信。例如,可以为多个负载回路相应地配置多个负载模块,在此,每个负载回路例如被设置用于对建筑物中的房间进行调温。在此,优选在每个房间中均设有室内恒温器,该室内恒温器检测当前的室内温度,并与分配器控制装置的通信接口进行通信。此外,室内恒温器形式的控制元件还可以被设计为,能够预先选择所期望的室内温度。在实际检测到的室内温度与所设定的目标值出现偏差时,室内恒温器向通信接口发送需要通过负载回路对房间进行调温的信号。随后,分配器控制装置操纵对应的负载回路被接通,即被打开。为此,分配器控制装置操控该负载回路所对应的负载模块中的调节装置,从而使调节装置打开负载回路。也就是说,例如使阀门从关闭位置运动至打开位置。当设置循环泵作为调节装置时,则通过接通循环泵使负载回路运行或被接通。因此,该设计方案意味着,优选各个控制元件或者说室内恒温器不直接与液压分配器的所属负载模块通信,而是优选与中央分配器控制装置通信,该分配器控制装置本身随后控制负载模块或者说设置在负载模块中的调节装置。通过这种方式将再次简化结构,因为所有的通信和控制均可以通过分配器控制装置来实施。
特别优选将各个液压联接部构造为具有阳性联接部件和对应的阴性联接部件的插拔联接部,在此,阳性联接部件在联接时接合在阴性联接部件中。这种设计方案允许使用径向密封件。此外,在联接部组合在一起的情况下,通过这种彼此接合能够获得一定的引导。可以将主模块上的液压联接部构造为阳性联接部件,并将负载模块上的第一液压联接部构造为阴性联接部件,或者相反。当负载模块在两个相反的侧面上具有液压联接部时,其分别在一侧具有阳性联接部件,并在相反的一侧具有对应的阴性联接部件。在设置回流联接部和入流联接部时,二者可以在一侧具有相同的配置,即,二者均被构造为阳性联接部件或被构造为阴性联接部件。同样,例如也可以在一侧将回流联接部构造为阴性联接部件,并将入流联接部构造为阳性联接部件,或者相反。
优选负载模块在第一纵向端部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电插拔触点,作为电联接部的一部分,在此,在主模块上在朝向负载模块的一侧设有对应的第二电插拔触点,其可以与负载模块的第一插拔触点可松脱地接触。第一和第二电插拔触点可以被构造为阳性插拔触点和阴性插拔触点,两者彼此接合。替代地,也可以按照其他的方式使用发生接触的插拔触点。电插拔触点可以被构造为单极或多极的。优选将电插拔触点构造为多极的,由此能够实现对调节装置的能量供应,并能够在必要时实现传感器或其他电子器件的数据传输。
进一步优选负载模块在与第一纵向端部相反的第二纵向端部上具有第二电插拔触点,该第二电插拔触点可以与第二负载模块的第一纵向端部上的第一电插拔触点可松脱地接触。该第二电插拔触点在其设计方案中与主模块上的第二电插拔触点一致。这使得这些电插拔触点能够在多个负载模块彼此排成一列地情况下彼此电接触。在此,所有负载模块可以被构造为相同的,并且可以将负载模块要么布置在主模块上,要么沿纵向方向布置在前面的负载模块上。由此可以将所期望数量的负载模块组合在一起并彼此结合,以便能够连接并供应所期望数量的负载模块。
进一步优选地,在至少一个负载模块中,第一电插拔触点和第二电插拔触点特别是按照数据总线的方式彼此电连接。该设计方案能够使得多个负载模块电串联或彼此拼接在一起,在此,能量供应和/数据传输可以穿过彼此拼接的负载模块到达后面的负载模块。数据总线的优点在于,其能够实现多个负载模块的彼此结合或者说彼此拼接,而不会因此增加电连接中所需导体的数量。此外,可以将所有的负载模块构造为相同的并以任意的顺序彼此拼接。
优选负载模块具有通信单元,该通信单元负责与分配器控制装置的通信。在此,优选通信单元与分配器控制装置被构造为,两者自动地联接。也就是说,两者彼此交换地址并建立通信连接,从而使每个负载模块可以由分配器控制装置来明确地寻址。为此,各个负载模块可以具有固定的、独立的地址。但是优选分配器控制装置能够识别出新的负载模块什么时候直接与主模块连接或者与已经插接在主模块上的负载模块连接。为此,分配器控制装置被构造为,其将一地址分配给新接入的负载模块或其通信单元,从而使得该负载模块和其通信单元能够被明确地寻址,以便能够通过通信单元控制对应的负载模块中的调节装置。相应地,还可以通过通信单元实现负载模块中的传感器与分配器控制装置的数据交换。在此,优选通过电数据总线进行通信。但是也可以考虑通过光学信号连接或者例如通过无线电连接进行通信。数据总线可以使用单独的电导线。替代地,也可以通过用于调节装置能量供应的电导体来进行实现通信。
根据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负载模块中的调节装置与用于能量供应的第一电插拔触点相连接。由此可以通过插拔触点为调节装置供应能量。这可以直接地发生,或者通过中间连接的控制元件或中间连接的通信单元来实现,该控制元件或通信单元通过数据总线接收控制信号。控制单元或通信单元随后建立用于为有针对性的操控调节装置而供应能量的连接。
特别优选地,至少一个负载模块具有电子模块控制装置,该电子模块控制装置与第一插拔触点和调节装置电连接,并且被设计用于与主模块中的分配器控制装置进行通信以及用于对调节装置的操控。因此,该模块控制装置承担起前述的通信单元或者说控制单元的功能。优选该模块控制装置用于为负载模块明确地寻址和通过分配器控制装置对负载模块中的调节装置进行操控。
在此,至少一个负载模块的模块控制装置和分配器控制装置优选通过数据总线彼此连接,并且优选被设计用于自动的通信联接。优选数据总线是电数据总线,其通过插拔触点彼此连接。也就是说,在每个负载模块中,数据总线从第一插拔触点延伸至所描述的第二插拔触点。自动通信联接可以按照前述的方式、例如通过从分配器控制装置接收地址来实现。这使得能够将模块简单地拼接在一起,并在很大程度上自动地实现通信联接。根据需要,可以在负载模块和/或主模块上设置操纵元件,用户可以通过该操纵元件手动地开启联接过程。
根据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负载模块中设有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流动通过回流接口的流体的温度,在此,优选使温度传感器与分配器控制装置进行信号连接。这种信号连接同样可以通过模块控制装置或通信单元来实现。特别是数据传输同样可以通过所述数据总线来实现。对负载回路回流部中的温度的检测有利于对每个负载回路的调节,在此,优选对于所有负载回路来说,这种调节均由在由主模块中的分配器控制装置来中央地承担。
至少一个负载模块适宜地在第一纵向端部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机械联接部,并且主模块在朝向该负载模块的一侧具有至少一个第二机械联接部,该第二机械联接部可以与第一机械联接部可松脱地连接。这种联接可以是插拔联接。优选这种可松脱的连接通过可松脱的止动和/或夹紧元件或者附加的安全元件来实现,例如安全架或安全销,其在负载模块和主模块实现连接之后被插入到联接部中。优选将该联接部设计为,其可以在没有特定工具的情况下拼接在一起或者再次分离。这种机械联接用于将负载模块保持在主模块上和/或将主模块保持在负载模块上。这避免了必须将所有的负载模块和主模块各自固定在单独的承载结构上。进一步优选所有负载模块和主模块具有固定件,该固定件允许在外部承载结构上的固定,例如在壁上。在此,优选不必使用所有的固定件来实现固定,因为通过机械联接部例如可以使负载模块与主模块优选承载地连接。
进一步优选至少一个负载模块在第二纵向端部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二机械联接部,该第二机械联接部可以在第二负载模块的第一纵向端部上与第一机械联接部可松脱地连接。在此,优选将第二机械联接部构造为与主模块上的机械联接部相同。由此能够使所有的负载模块被构造为相同的,并且或者与主模块机械地连接,或者与相邻的负载模块机械地连接。
此外,主模块和相邻的负载模块之间或各个负载模块之间的机械联接可以确保所述液压联接和电联接保持安全的接合。
根据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至少将负载模块的其中包括入流管路节段、回流管路节段以及入流接口和回流接口的那一部分构造为优选由合成材料制成的一体化构件。这种构件可以按照注塑工艺低成本地制成。优选只将电气或电子元件、特别是调节阀形式的调节装置以及密封件安放在这种一体化制成的构件中。特别优选机械联接部以及液压联接部以及电联接部的承载元件同样与所描述的负载模块的部分优选由合成材料一体化地制成。在主模块中,优选与邻接的负载元件相接合的那一部分,即承载电联接部、液压联接部和机械联接部的那一部分,由合成材料一体化地制成。特别优选这些部分与设置在液压分配器中的循环泵的泵壳体一体化地制成。
此外还可以将如前所述的多个液压分配器彼此结合。由此,例如可以将具有一个主模块和多个负载模块的第一液压分配器作为第一组,并设置至少一个另外的包括多个负载模块的组,该另外的组与第一组在空间上间隔开,并通过合适的管道与第一组连接。在此,电连接可以通过连接线缆来实现。替代地,可以为第二负载模块组设置单独的能量供应和用于与主模块中的分配器控制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模块。还可以考虑,在第二负载模块组中在入口侧设置混合模块,通过该混合模块可以与第一负载模块组的始流温度无关地对第二负载模块组的始流温度进行温度调整。在此,优选该混合模块同样受到主模块中的分配器控制装置的操控。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做示例性的说明,其中:
图1示出了处于未组合状态下的根据本发明的液压分配器,
图2示意性示出了处于组合状态下的根据图1的液压分配器,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液压分配器的主模块的透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液压分配器的负载模块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具有根据图3的主模块和根据图4的负载模块的液压分配器的透视图,
图6示出了根据图5的液压分配器的俯视图,
图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液压分配器,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液压分配器的俯视图,
图9示出了根据图2的液压分配器的透视图,
图10示出了根据图2和图3的分配器的主模块的透视图,
图11示出了根据图2和图3的液压分配器的负载模块的透视图,
图1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图2和图3的液压分配器在未组合状态下的模块化结构,和
图1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图6的液压分配器在组合状态下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至图6中示出的液压阀分配器是模块化构成的,并且基本上由两种类型的模块组成,即,主模块102以及多个负载模块104。主模块102基本上由泵机组构成。如图3所示,泵机组具有泵壳体106,在泵壳体上设置有定子壳体108。在泵壳体106中设置有所需要的流动路径以及用于叶轮118的收纳腔室120。叶轮118由设置在电机壳体或定子壳体108中的驱动电机驱动。在此,优选将驱动电机设计为湿运行电机。在定子壳体108的外侧面上,在轴向端部上设有电子器件壳体110,在该电子器件壳体中另外安置有用于控制或调节定子壳体108中的驱动电机的电子器件。
在图3中示出的循环泵机组构成主模块102。在这种循环泵机组中,在泵壳体106中除了叶轮之外还安放有混合装置的组件,该组件的功能借助于图1和图2来说明。泵壳体具有第一入口112以及第一出口114。在第一入口112和第一出口114之间的第一流动路径116中设有具有叶轮118的循环泵。叶轮118位于泵壳体106内部的收纳腔室120中,该泵壳体在图1和图2中以虚线示意性地示出。叶轮118通过驱动电机驱动地输送作为载热介质的流体,即,将液体从第一入口112输送到第一出口114。
此外,泵壳体106还具有第二入口122和第二出口124。第二入口122通过在泵壳体106的内部构成流动路径的通道126与第二出口124连接。通道126不穿过叶轮118,而是单独地在泵壳体106中延伸。通道126通过连接部128与流动路径116中的混合区域或者说混合点130连接。来自第一入口112和第二入口122的流体流在混合点130上混合。由于叶轮118位于混合点130的下游,因此叶轮既从第一入口12吸入流体,也通过连接部128从通道126并由此从第二入口122吸入流体。在连接部128中设有止回阀132,该止回阀仅允许沿从通道126朝向混合点130的方向的流动。
在从第一入口112至混合点130的流动路径中设有调节阀134。该调节阀可以通过驱动电机136调整其开度。调节阀134起到混合阀的功能,以便能够调整前述的两个液流在混合点130处的混合比例。当调节阀134关闭时,无法实现从第一入口112至混合点130的流动,并且循环泵通过其叶轮118仅能通过第二入口122经由通道126和连接部128吸入流体。当调节阀134打开时,一部分液流通过泵机组经由第一入口112吸入,从而使得来自第一入口112的液流与来自第二入口122的液流在混合点130中混合。混合比例根据调节阀134的开度来变化。现在,当第一入口112连接在供热系统的供应热流体的入流部上,并且第二入口122连接在至少一个负载回路的回流部上时,通过第二入口122输入冷流体并混合。因此,通过将来自第二入口122的冷流体混入来自第一入口112的热流体,可以使从混合点130下游的第一出口114离开的流体的始流温度相对于从第一入口112进入的流体的温度而被降低。在第一出口114处实际达到的始流温度通过温度传感器138来检测,该温度传感器同样被集成在循环泵机组或其泵壳体106中。需要指出的是,除了设置在第一入口112和混合点130之间的流动路径中之外,调节阀134也可以相应地设置在第二出口124和通道126的连接部128的分支之间。
为了将所示出的液压分配器应用于冷却系统,可以通过第一入口112输入冷流体,并通过第二入口122从负载回路的回流部输入热流体。由此可以通过使热流体在混合点130上被混合,来升高所输入的冷流体的始流温度。在此,通过调整混合比例还可以将温度调整至期望的设定温度。
对混合装置的调节或控制,即温度调节,由控制装置140负责,该控制装置设置在循环泵机组102的电子器件壳体110中。控制装置140操控调节阀134的电机136,从而使得该调节阀具有通过控制装置140设定的开度。为此,调节阀134的电机136通过信号连接部142与控制装置140连接,该信号连接部例如可以被构造为数据总线。同样地,温度传感器138也通过信号连接部144与控制装置140连接。由此,控制装置140可以通过调整调节阀134来调节来自回流部的流体在混合点130处的混合,并由此调整所期望的始流温度,在此通过温度传感器138实现到控制装置140的相应反馈,该控制装置140能够实现温度调控。
所有在图1和图2中示出和描述的混合装置的液压构件以及循环泵机组的叶轮118均被设置在泵壳体106中。优选泵壳体106与其所有构造有所述流动路径的部分一起由合成材料一体化地制成。由此可以在所述混合装置与循环泵的组件之间实现非常简单的连接,因为所有的组件均被集成在一体化的壳体106中。由此可以在组装简单的情况下同时实现非常紧凑的结构。在泵壳体106中附加地设有排气阀146,该排气阀在图1和图2中未示出。
在这里所示出的液压分配器的示例中,前述的混合装置被用作用于地板供热的混合装置。液压分配器被设计为用于地板供热设备的分配器。因此,该混合装置用于将供热介质的温度降低至地板供热所需要的温度。这可以如前所述地通过混入来自回流部的冷流体来实现。
此外,在这里示出的、被设计作为地板供热系统的分配器使用的液压分配器被模块化地构成。在主模块102、即循环泵机组102的一侧面146上,第一出口114以及第二出口122被构造为液压联接部,与主模块102相邻设置的负载模块104的入流联接部148以及回流联接部150接合在该液压联接部中。在负载模块104中设有入流管路节段152以及回流管路节段154。入流管路节段152将第一入流联接部148与位于负载模块104的相反的纵向端部上的第二入流联接部156连接起来。相应地,回流管路节段154将第一回流联接部150与位于负载模块104的相反的纵向端部上的第二回流联接部158连接起来。第一入流联接部148以及第一回流联接部150被构造为阳性联接部件,它们能够接合在相邻负载模块104的被构造为阴性联接部件的第二入流联接部156以及第二回流联接部158中,以便在入流管路的彼此相邻的节段152之间以及回流管路的彼此相邻的节段154之间构成流体导通的连接。主模块102上的第一入口114与第二入流联接部156相应地被构造为阴性联接部,从而使得相邻负载模块104的第一入流联接部148能够与第一出口114流体导通地连接。相应地,第二入口122同样被构造为阴性液压联接部,其设计方案与第二回流联接部158一致,从而使得相邻负载模块140的第一回流联接部150能够与第二入口122接合,以建立液压连接。
每个负载模块的入流管路152的节段均具有入流接口160。此外,在每个负载模块中,回流管路154的节段均具有回流接口162。在每个负载模块104的入流接口160处连接有负载回路的入口,并且在每个负载模块104的回流接口162处连接有对应的负载回路的出口。在此,负载回路分别构成地板供热设备的各个回路,在此优选每个回路均为一个房间供热。
此外,在每个负载模块104中,在回流接口162和回流管路154的节段之间,在流动路径中设有调节阀164。每个调节阀162具有驱动电机166,通过该驱动电机可以调整对应的调节阀164的开度。此外,调节阀164被设计为,其能够被完全关闭。通过这种完全关闭,可以中断或者说断开所连接的负载回路。如果调节阀164被打开,则可以通过利用驱动电机166改变开度来调节通过连接在入流接口160或连接在回流接口162上的负载回路的流量或体积流。由于在每个负载模块中均设有这种具有调节阀164的调节装置,因此可以在设备运行中关于每个负载回路来改变流量,并根据各个运行状态,特别是负载回路的能量需求进行调整。驱动电机166通过每个负载模块104中的用于能量供应和数据传输的电连接部168与作为分配器控制装置起作用的控制装置140相连接。此外,在负载模块104中,分别在回流接口152和回流管路的节段154之间的流动路径中设有温度传感器104。温度传感器170检测在所连接负载回路的出口处的回流温度。温度传感器170同样分别与具有或构成数据总线的电连接部168连接。
为了与控制装置140进行数据传输或通信,负载模块104分别具有模块控制装置172。模块控制装置172能够实现由控制装置140对各个负载模块104进行寻址。优选将控制装置140和模块控制装置172构造为用于自动地联接。由此,优选控制装置140分别为模块控制装置172进而为对应的负载模块104分派地址,从而使得控制装置140一方面能够有针对性地检测各个负载模块104的数据,例如通过温度传感器170检测温度值,同时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操控驱动电机166,以调整调节阀164。对于控制装置140的每个负载模块104,优选通过调节阀164根据温度传感器138和170之间的温度差来调整经过所连接负载回路的流量,从而使温度差呈现为恒定的预设值。为了建立各个负载模块104之间的电连接或数据连接,在各个负载模块104之间设有电插拔联接部174。为此,在负载模块104的相反的纵向端部上设有电插拔联接部174的相应部件,该部件分别能够与相邻的负载模块104的电插拔联接部174接合。相应地,主模块102和相邻的负载模块104之间也存在电插拔联接部174。
通过这种在负载模块104之间以及在负载模块104和主模块102之间的电联接和液压联接的设计方案,可以根据应当连接几个负载回路,将所期望数量的负载模块104与主模块102连接。由此可以灵活地适应各种不同的供热或冷却系统,并且无需为对各种数量的负载回路分别准备预制的分配器。相反地,可以通过相应数量的负载模块104的组合插接非常简单地构成所期望大小的液压分配器,如图2所示。在此,背向主模块102的最后一个负载模块104在其自由端部上、即背向最后邻接的负载模块104的端部上,通过端部件176被封闭。端部件176特别是用于在端部封闭第二入流联接部156以及第二回流联接部158,从而使得入流管路152的节段和回流管路154的节段在自由端部上被向外密封。此外,在图6示出的示例中,端部件176还具有排气阀178以及接口180,该接口与回流管路154连接并且例如可以用于填充或清洗。在常规运行中,该接口180是关闭的。在图5和图6中示出的示例中,有用于六个负载回路的六个负载模块104添附在主模块102上。
除了所描述的液压联接和电联接之外,在负载模块104之间以及在负载模块104和主模块102之间还建立有机械连接。在该示例中,机械连接通过液压联接部的彼此接合来建立,即,第一入流联接部148与第二入流联接部156彼此接合,第一回流联接部150与第二回流联接部158彼此接合。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在此可以配设附加的止动或安全元件,以便在各个模块102、104之间建立固定的机械连接。
当模块102、104彼此拼接时,如图2中可见的,各个负载模块104的入流管路152的节段构成连续的入流管路152,而回流管路154的节段构成连续的回流管路154。控制装置140构成中央分配器控制装置,其不仅控制或调节循环泵,即循环泵的驱动电机108,特别是负责对驱动电机108进行转速调节,也通过操控调节阀134来调节混合装置。此外,控制装置140在此作为用于所有负载回路104中的调节阀154的中央控制装置。如前所述,在这些负载回路中,中央控制装置执行流量调节并用于接通和断开各个负载回路。为此,控制装置140具有通信接口或通信装置181,其能够与外部的室内恒温器181进行通信,在该示例中是通过无线电进行。在图2中仅示出了两个室内恒温器182。但是应当理解,优选为每个待调温房间配置室内恒温器182。在室内恒温器182上可以调整所期望的室温。当实际室温偏离所调整的设定值时,室内恒温器182发送信号至控制装置140的通信接口181,该控制装置通过打开对应的调节阀164使隶属于该室内恒温器182的负载回路接通。如果到达期望的室温,则室内恒温器182再次发送一信号,由此使控制装置140通过驱动电机166关闭属于该负载回路的调节阀164,并由此断开通过所属房间的负载回路。
此外,在电子器件壳体110上设有电接口184,该电接口用于整个液压分配器及其所有电器件的电连接。在此,电接口184被构造为插头,在该插头上可以连接电源线(Netzleitung)。优选在电子器件壳体110中集成有电源,并且该电源通过去往负载模块104的电连接部168仅传输低电压。
在图7至图13中作为第二实施例示出的液压分配器也被模块化地构成。该液压分配器具有主模块202以及多个负载模块204。主模块202用于负载模块的液压连接和电连接,并具有控制装置206,该控制装置用作分配器控制装置以控制多个负载模块204。此外,主模块202还具有入流接口208以及回流接口210。主模块202通过入流接口208和回流接口210连接在供热或冷却设备上。在此,通过入流接口208输入被加热的流体,该流体在流经一个或多个负载回路后通过回流接口210流回到供热或冷却设备中。在主模块202中,在入流管路212的节段和/或在回流管路216的节段上分别设有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检测入流温度和回流温度。这些传感器可以与分配器控制装置206信号连接。由此,分配器控制装置206可以直接地检测主模块中的温度。
下面将参照供热设备的实施例对如图7至图13所示的液压分配器做进一步的说明。但需要指出的是,该液压分配器也可以相应地使用在冷却设备中或使用在组合的供热或冷却设备中。在供热设备中,被加热的流体、特别是被加热的水例如由锅炉或蓄热器输入至入流接口208。该流体在流经待加热的房间或对象中的热交换器之后通过回流接口210流回到锅炉或蓄热器。
入流接口208在主模块202的内部通过入流管路212的节段与出口214连接。相应地,回流接口210通过回流管路216的节段在主模块202内部与入口218连接。出口214和入口218在主模块202的朝向相邻负载模块的一侧上被构造为液压联接部。负载模块204在其内部同样分别具有入流管路212的节段和回流管路216的节段。入流管路212以及回流管路216的节段沿着纵向方向延伸穿过负载模块204。在第一侧上,入流管路212和回流管路216的节段与第一液压联接部连接。在此,入流管路212的节段在第一端部上与第一入流联接部220连接,并且回流管路216的节段在同一侧与第一回流联接部222连接。第一入流联接部220与主模块202的出口214接合,而第一回流联接部222与主模块202的入口218接合,从而建立流体导通的连接。
负载模块204在与第一入流联接部和第一回流联接部222相反的纵向端部上具有第二入流联接部224以及第二回流联接部226。第二入流联接部224构成负载模块204中的入流管路212的节段的与第一入流联接部220相反的轴向端部,而第二回流联接部226构成负载模块204中的回流管路216的节段的与第一回流联接部222相反的轴向端部。多个负载模块204被全部构造为相同的。这意味着,第二入流联接部224以及第二回流联接部226的设计和设置在其实施方式上与主模块202上的出口214以及入口218的设置一致。因此,负载模块204可以被布置在主模块202上,或者被布置在其他负载模块上。多个负载模块可以沿着纵向方向彼此排列。在图7中示出了两个负载模块204的设置,在此示意性地示出了其他的负载模块204。在根据图8和图9的实施例中,在一个主模块202上设置了六个负载模块204。
此外,在根据图7至图13的设置中所示出的负载模块204的基本特征还在于,每个负载模块204均具有一集成的混合装置,用于对所属的负载回路228的始流温度进行温度调整。该混合装置在从入流管路212至负载回路228的入口229的流动路径中具有调节阀230,并在该调节阀的下游具有循环泵232。循环泵232用于将流体从入流管路212通过负载回路227并经过回流部234输送回到回流管路216中。此外,混合装置还具有从回流部234至混合点236的连接部,在此,混合点236位于调节阀230和循环泵232之间的流动路径中。在连接部235中设有止回阀238,该止回阀使得通过连接部235的流动仅能够沿着从回流部234到混合点236的方向进行。
调节阀230为了其操控而与分配器控制装置206信号连接。也就是说,分配器控制装置206操控调节阀230,以便调整负载回路228的入口229处的期望的始流温度。入口229处的始流温度通过温度传感器240来检测。当调节阀230完全关闭时,循环泵232仅通过连接部235输送流体到通过负载回路228的循环中。当调节阀230被打开时,由循环泵232同时吸入来自入流管路212的流体流和来自连接部235的流体流。因此在这里,来自入流管路212的流体将通过连接部235混合来自回流部234的流体,从而改变来自入流管路212的流体的始流温度。在供热系统中,入流管路212中的始流温度通常高于回流部234中的温度,即,在这种情况下,来自入流管路212的液流通过连接部235被混入来自回流部234的冷流体,从而使得入流温度降低。相反在冷却系统中,来自入流管路212的流体的始流温度通过混入来自回流部235的热流体而升高。通过改变调节阀230的开度,可以使得从入流管路212输入到混合点236的流体的比重发生变化。在循环泵232的输送量不变的情况下,相应地通过连接部235吸入更大或更小比重的输送流,由此能够通过改变两个液流在混合点236处的混合比例来改变流体在负载回路228的入口229处的温度。在此,实际上被调整的温度由温度传感器240检测。检测到的温度值通过合适的信号连接被传递给分配器控制装置206,以进行调节。分配器控制装置206通过这种方式独立地调节各个负载模块204,从而能够单独地调节或者说调整各个负载回路228的始流温度。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还在负载回路248的出口处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242。优选该第二温度传感器也与分配器控制装置206信号连接,并检测来自负载回路228的输出温度。由于检测了负载回路228的输入温度和输出温度,因此可以确定通过负载回路228的温度差,并例如根据该温度差调节由循环泵232输送的体积流。为此,优选循环泵232也通过合适的信号连接被控制装置206操控,特别是调整循环泵232的转速。可以针对每个负载回路通过各个循环泵232的转速变化单独地调整流量。
下面将根据图8至图13对如图7所示的液压分配器的设计结构进行详细说明。主模块202具有液压部250以及电子器件壳体252,在该电子器件壳体中设有控制装置或者说分配器控制装置206,并根据需要设有其他用于能量供应的组件(例如电源)。优选将液压部250构造为由合成材料制成的单件式构件,并在一侧具有入流接口208以及回流接口210。入流接口208以及回流接口210被构造为用于连接供应管路的液压联接部,该供应管路建立了与供热设备或冷却设备的连接。在液压部250的第二侧面上设有入口218以及出口214。出口214通过液压部250内部的一通道与入流接口208连接,而入口218通过液压部250内部的另一通道与回流接口210连接。如前所述的,出口214和入口218被构造为用于负载模块204的可插拔连接的液压联接部。为此,相邻的负载模块204的第一入流联接部220接合在出口214中,并且相邻的负载模块的第一回流联接部220接合在入口218中。在该示例中,出口214和入口218分别被构造为插拔联接部的阴性部件。相应地,第一入流联接部220和第一回流联接部222分别被构造为液压插拔联接部的阳性部件。通过液压联接部的彼此插接,同时还实现了主模块202和负载模块204之间的机械连接。在联接部中,为了密封还设有在此未详细示出的密封件,特别是O形环。
负载模块204也具有由合成材料一体化制成的壳体部件,该壳体部件用作循环泵232的泵壳体,并在其内部具有所需要的流动路径,并特别是具有入流管路212的节段以及回流管路216的节段。调节阀230的驱动器以及循环泵232的定子壳体256从壳体部件254向外伸出。壳体部件254在一纵向端部上具有第一入流联接部220和第一回流联接部222,并在相反的纵向端部上具有第二入流联接部224以及第二回流联接部226,在此,第二入流联接部224和第二回流联接部226被与主模块202上的出口214和入口218相应地构造为液压插拔联接部的阴性部件。由于第二入流联接部224和第二回流联接部226被与出口214和入口218相应地成型并设置,因此,相同构成的负载模块204可以要么直接布置在主模块202上,要么布置在其他的负载模块204上,在此,第二负载模块的第一入流联接部220接合在第一负载模块的第二入流联接部224中,并且第二负载模块的第一回流联接部222接合在第一负载模块的第二回流联接部226中。因此可以将多个负载模块彼此插接,以便构成具有所期望数量的用于负载回流228的接口的液压分配器。在此,负载模块204的数量基本上由控制装置206的配置来限定。此外,负载模块204的壳体部件254还具有入流接口258和回流接口260。相应地,负载回路228的入口229与入流接口258连接,而负载回路228的出口231与回流接口260连接。
图8和图9示出了六个负载模块204在主模块202上的安装布局,该主模块和负载模块如图10和图11中所示。可以看到,由此实现了一种液压分配器,其具有用于六个负载回路的六个入流接口256和六个回流接口260。所有六个负载模块204被相同地构成。最后的、即背向主模块202的负载模块204在其第二入流联接部224和其第二回流联接部226处通过端部件252被封闭。
由此联接的液压分配器的流动路径在图13中被再次详细示出。图12示出了在负载模块204处于未组合状态下的根据图13的结构。在图12和图13中仅示意性示出了四个负载模块204的设置。
除了所描述的液压连接部和元件之外,主模块202以及负载模块204还具有电气或电子器件。负载模块具有电子控制装置206。该电子控制装置在主模块202中与电连接插头264连接。在每个负载模块204中均设有电连接部266,该电连接部在第一轴向端部上终止于电连接插头268中,在相反的轴向端部上终止于电连接插头270中。在此,电连接插头268和270被构造为,使得电连接插头268能够与主模块202上的电连接插头264或者相邻负载模块的电连接插头270接合,以构成电联接部并在负载模块204和一相邻负载模块204或主模块202之间建立电连接。被构造为数据总线的电连接部266在负载模块204的内部分别与调节阀230的驱动器、温度传感器240以及循环泵232连接。在此,电连接部266用于向这些器件传输能量,此外还用于向这些器件进行信号传输或者说从这些器件向主模块202中的分配器控制装置206进行信号传输。
当在一负载模块204上插接有另一负载模块204时,借助于通过连接插头268和270所建立的电连接,也能够建立由主模块对该随后的负载模块204的能量供应以及由主模块202经过一个或多个位于中间的负载模块204对该另一负载模块204进行的数据传输。各个负载模块204的寻址可以通过每个负载模块204中的模块控制装置272来实现。模块控制装置272用于与中央的分配器控制装置206进行数据通信。为此,每个模块控制装置272、即由此使得每个负载模块204均被分派一个地址。这可以在连接各个负载模块204时由分配器控制装置206自动地产生。通过该地址和模块控制装置272,可以随后由分配器控制装置206单独地操控每个负载模块204中的调节阀230和循环泵232,以便调节所连接的负载回路的温度和体积流。将温度传感器240的输出信号并在必要时将温度传感器242的输出信号通过模块控制装置272反馈至分配器控制装置206上,并可以在这里实施对各个负载模块204的调节。
为了能够实现取决于室内温度的调节,在待调温的房间中设有室内恒温器274(见图7)。室内恒温器274与控制装置206的通信接口276进行通信。在室内恒温器274上可以调整所期望的设定温度。在实际温度偏离该设定温度时,室内恒温器274将相应的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206的通信接口276上。接着,控制装置通过接通所属负载模块204中的循环泵232来激活属于该房间的负载回路228。此后对前述的所属负载回路228的温度以及流量进行调节。如果达到了室内恒温器274上给出的设定温度,则室内恒温器274发送相应的信号至控制装置206的通信接口276。接着,控制装置通过断开所属负载回路204中的循环泵232来关闭所属的负载回路228,即切断位于各个房间中的负载回路228。
附图标记列表
102 主模块
104 负载模块
106 泵壳体
108 定子壳体
110 电子器件壳体
112 第一入口
114 第一出口
116 流动路径
118 叶轮
120 收纳腔室
122 第二入口
124 第二出口
126 通道
128 连接部
130 混合点
132 止回阀
134 调节阀
136 电机
138 温度传感器
140 控制装置或者说分配器控制装置
142,144 信号连接部
146 侧面
148 第一入流联接部
150 第一回流联接部
152 入流管路
154 回流管路
156 第二入流联接部
158 第二回流联接部
160 入流接口
162 回流接口
164 调节阀
166 驱动电机
168 电连接部
170 温度传感器
172 模块控制装置
174 电插拔联接部
176 端部件
178 排气阀
180 接口
181 通信接口
182 室内恒温器
184 电接口
202 主模块
204 负载模块
206 控制装置,分配器控制装置
208 入流接口
210 回流接口
212 入流管路
214 出口
216 回流管路
218 入口
220 第一入流联接部
222 第一回流联接部
224 第二入流联接部
226 第二回流联接部
228 负载回路
229 入口
230 调节阀
231 出口
232 循环泵
234 回流部
235 连接部
236 混合点
238 止回阀
240,248 温度传感器
250 液压部
252 电子器件壳体
254 壳体部件
256 定子壳体
258 入流接口
260 回流接口
262 端部件
264 电连接插头
266 电连接部,数据总线
268,270 电连接插头
272 模块控制装置
274 室内恒温器
276 通信接口。

Claims (17)

1.一种用于液压供热和/或冷却系统的液压分配器,具有入流管路(152)和回流管路(154),其中,所述入流管路(152)具有至少一个入流接口(160),并且所述回流管路(154)具有至少一个回流接口(162),用于连接负载回路,
其中,所述分配器被模块化地构成,包括主模块(102)和能添附在所述主模块上的至少一个负载模块(104),
所述主模块(102)具有所述入流管路(152)的和/或所述回流管路(154)的至少一个节段,以及电接口,
所述至少一个负载模块(104)具有所述入流管路(162)的包括入流接口的节段和/或所述回流管路(154)的包括回流接口(162)的节段,以及至少一个用于调节通过连接在所述入流接口和所述回流接口上的负载回路的流量的调节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模块(102)在所述入流管路的节段(152)中或在所述回流管路(154)的节段中具有循环泵机组,并且
所述主模块(102)具有分配器控制装置,所述分配器控制装置被设计用于控制所述循环泵机组和所述至少一个并优选多个负载模块(104)中的调节装置(16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器控制装置(140)被集成在所述循环泵机组中。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模块(102)具有混合装置(134),并且所述分配器控制装置(140)被设计用于控制该混合装置(134)。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模块(102)和所述负载模块(104)具有彼此对应的机械连接部、液压连接部(114,122)和电连接部(174),这使得能够在所述主模块(102)和所述负载模块(104)之间实现能松脱的机械连接、液压连接和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模块(104)在第一纵向端部上具有第一液压联接部,所述第一液压联接部表现为与所述回流管路(154)的节段相连接的第一回流联接部(150)和与所述入流管路(152)的节段相连接的第一入流联接部(148),
并且优选地所述负载模块(104)在与所述第一纵向端部相反的第二纵向端部(158)上具有第二液压联接部,所述第二液压联接部表现为与所述回流管路(154)的节段相连接的第二回流联接部(158)和与所述入流管路(152)的节段相连接的第二入流联接部(156),其中,所述第二液压联接部(156,158)被设置并设计为,其能够与另一负载模块(104)的第一液压联接部(148,159)相接合。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模块(102)在朝向所述负载模块(104)的一侧具有液压联接部(114,122),该液压联接部具有入流联接部和回流联接部并且被设计为,所述液压联接部能够与所述负载模块(104)上的第一液压联接部(148,150)相接合。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器控制装置(140)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从外部的控制元件(182)、特别是室内恒温器接收信号的通信接口(181)。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联接部(114,122,148,150)被设计为具有阳性联接部件和对应的阴性联接部件的插拔联接部。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模块(104)在第一纵向端部上具有至少一个作为电联接部(174)的一部分的第一电插拔触点,其中,在所述主模块(102)上,在朝向所述负载模块(104)的一侧构造有相对应的第二电插拔触点,所述第二电插拔触点能与所述负载模块(104)的第一插拔触点相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压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模块(104)在与所述第一纵向端部相反的第二纵向端部上具有第二电插拔触点,所述第二电插拔触点能松脱地接触第二负载模块(104)的第一纵向端部上的第一电插拔触点,
其中,优选地在至少一个负载模块中,所述第一电插拔触点和所述第二电插拔触点特别是根据数据总线(168)的方式彼此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164)与用于能量供应的所述第一电插拔触点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负载模块(104)具有电子模块控制装置(172),该模块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插拔触点和所述调节装置(164)电连接,并且被设计用于与所述主模块(102)中的分配器控制装置(140)进行通信以及用于操控所述调节装置(164),
其中,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负载模块(104)的模块控制装置(140)和所述分配器控制装置(140)通过数据总线彼此连接,并优选被设计用于自动通信联接。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164)被设计为电机驱动阀或循环泵。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分配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负载模块(104)中如下地设有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170),即,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流经所述回流接口的流体的温度,其中,优选所述温度传感器(170)与所述分配器控制装置(140)信号连接。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负载模块(104)在第一纵向端部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机械联接部,并且所述主模块(102)在朝向所述负载模块的一侧具有至少一个第二机械联接部,该第二机械联接部能与所述第一机械联接部能松脱地连接。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负载模块(104)在第二纵向端部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二机械联接部,该第二机械联接部能与第二负载模块(104)的第一纵向端部上的第一机械联接部能松脱地连接。
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分配器,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负载模块(104)的其中存在所述入流管路(152)的节段、所述回流管路(154)的节段以及所述入流接口(122)和所述回流接口(124)的那一部分优选由合成材料构造为一体化的构件。
CN201910086528.8A 2013-11-07 2014-11-04 用于液压供热和/或冷却系统的液压分配器 Pending CN1101183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3192027.4A EP2871421B1 (de) 2013-11-07 2013-11-07 Hydraulischer Verteiler für ein hydraulisches Heizungs- und/oder Kühlsystem
EP13192027.4 2013-11-07
CN201480061242.XA CN105705867A (zh) 2013-11-07 2014-11-04 用于液压供热和/或冷却系统的液压分配器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61242.XA Division CN105705867A (zh) 2013-11-07 2014-11-04 用于液压供热和/或冷却系统的液压分配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18374A true CN110118374A (zh) 2019-08-13

Family

ID=4955407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86528.8A Pending CN110118374A (zh) 2013-11-07 2014-11-04 用于液压供热和/或冷却系统的液压分配器
CN201480061242.XA Pending CN105705867A (zh) 2013-11-07 2014-11-04 用于液压供热和/或冷却系统的液压分配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61242.XA Pending CN105705867A (zh) 2013-11-07 2014-11-04 用于液压供热和/或冷却系统的液压分配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156370B2 (zh)
EP (2) EP2871421B1 (zh)
CN (2) CN110118374A (zh)
DK (2) DK2871421T3 (zh)
RU (1) RU2666663C2 (zh)
WO (1) WO20150676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47611A1 (en) * 2013-11-27 2015-05-28 Wattjoule Corporation Flow battery power module backplane
DE102015119801A1 (de) * 2015-11-16 2017-05-18 Simplex Armaturen & Systeme Gmbh Sammelbalken und Heizkreisverteiler
US10690356B2 (en) * 2016-04-13 2020-06-23 Paul D Mercier, SR. Enhanced convection, differential temperature managed, hydronic heating appliance
EP3309464B1 (de) * 2016-10-12 2018-09-19 AFRISO-Euro-Index GmbH Raumtemperaturregelanlage mit einem bussystem zum ansteuern von ventilstellantrieben einer fussbodenheizung
EP3412978B1 (de) * 2017-06-09 2020-03-04 REHAU AG + Co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s heiz- und/oder kühlsystems
EP3438556A1 (de) * 2017-08-03 2019-02-06 Grundfos Holding A/S Mischeinrichtung, heizungssystem mit einer misch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RU2661578C1 (ru) * 2017-09-14 2018-07-17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МЭИ" (ФГБОУ ВО "НИУ "МЭИ") Универсальный термогидравлический распределитель
US20190264714A1 (en) * 2018-02-28 2019-08-29 Cowan Dynamics Inc. Electro-hydraulic valve actuator having modular manifold with configurable redundancy
EP3919821A1 (en) * 2020-06-04 2021-12-08 Pittway Sarl Underfloor heating
GB2607937A (en) 2021-06-17 2022-12-21 Aalberts Integrated Piping Systems Ltd Valve handle locking mechanism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20520B1 (en) * 1999-12-23 2001-04-24 Tekmar Holdings Ltd. Manifolds for use in water heat distribution systems
US20020000257A1 (en) * 1999-10-20 2002-01-03 Marcus Mead Fluid control system
CN101371080A (zh) * 2006-03-06 2009-02-18 威乐股份公司 用来分配和调节来自热源和/或冷源的载热体的装置
CN101553694A (zh) * 2006-11-10 2009-10-07 塞多海梅尔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加热或冷却设备
CN102213462A (zh) * 2010-03-19 2011-10-12 I.V.A.R.股份公司 用于分配加热用水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890001325B1 (ko) * 1983-06-28 1989-04-29 미쓰비시전기 주식회사 보일러 풍량(風量)제어장치
US4770341A (en) * 1987-07-14 1988-09-13 Infloor, Inc. Manifold
US6345770B1 (en) * 2001-04-13 2002-02-12 Thomas O. Simensen Modular manifold
SE532136C2 (sv) * 2006-10-04 2009-10-27 Tour & Andersson Ab Anordning för ett energidistributionssystem
FI121579B (fi) * 2009-02-18 2011-01-14 Uponor Innovation Ab Lämmitys-/jäähdytysjärjestelmän ohjaus
DE202009003093U1 (de) * 2009-03-05 2010-07-29 U.S.H.-Innovationen Gmbh Heizungsanlage und Vorrichtung zum Verteilen eines Heizmediums
CN102607146B (zh) * 2012-04-06 2014-09-10 谭仲禧 一种中央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TWI507628B (zh) * 2013-03-04 2015-11-11 Johnson Controls Tech Co 模組化液體式加熱和冷卻系統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00257A1 (en) * 1999-10-20 2002-01-03 Marcus Mead Fluid control system
US6220520B1 (en) * 1999-12-23 2001-04-24 Tekmar Holdings Ltd. Manifolds for use in water heat distribution systems
CN101371080A (zh) * 2006-03-06 2009-02-18 威乐股份公司 用来分配和调节来自热源和/或冷源的载热体的装置
CN101553694A (zh) * 2006-11-10 2009-10-07 塞多海梅尔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加热或冷却设备
CN102213462A (zh) * 2010-03-19 2011-10-12 I.V.A.R.股份公司 用于分配加热用水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71421B1 (de) 2017-04-12
US20160273782A1 (en) 2016-09-22
EP3066395A1 (de) 2016-09-14
WO2015067610A1 (de) 2015-05-14
DK2871421T3 (en) 2017-08-07
RU2016117373A (ru) 2017-12-08
RU2666663C2 (ru) 2018-09-11
US11156370B2 (en) 2021-10-26
EP3066395B1 (de) 2019-04-10
CN105705867A (zh) 2016-06-22
DK3066395T3 (da) 2019-07-15
EP2871421A1 (de) 2015-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18374A (zh) 用于液压供热和/或冷却系统的液压分配器
CN104632703B (zh) 用于加热和/或冷却系统的循环泵机组
US11243000B2 (en) Hydraulic manifold for a hydraulic heating and/or cooling system
CN105972260B (zh) 液压阀
CN101371080B (zh) 用来分配和调节来自热源和/或冷源的载热体的装置
CN104633842B (zh) 供热和/或冷却系统的调节方法和用于该系统的配送装置
CN102287904A (zh) 用于供热设备的壳体单元
CN110268205A (zh) 用于供热或空调设备的液压结构单元
CN105715821A (zh) 混合阀
CN105229310B (zh) 循环泵机组和太阳能供热设备
US6220520B1 (en) Manifolds for use in water heat distribution systems
CN102419131B (zh) 热交换器单元
CN102345902B (zh) 抽吸系统
CN102345929B (zh) 非饮用水加热单元
CN102345928A (zh) 非饮用水加热单元
KR100888853B1 (ko) 자동 제어 난방시스템
EP3546839B1 (en) Modular routing device for a configurable fluidic coupling of three functional devices with heating and/or cooling circuits
CN219656181U (zh) 热能供给系统
CN219140876U (zh) 一种地暖混水中心
CN109026668A (zh) 用于供热设备的一种泵壳体
JPH07318087A (ja) 給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1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