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15561A - 一种监测方法及监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监测方法及监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15561A
CN110115561A CN201910295395.5A CN201910295395A CN110115561A CN 110115561 A CN110115561 A CN 110115561A CN 201910295395 A CN201910295395 A CN 201910295395A CN 110115561 A CN110115561 A CN 1101155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sensor
human body
physical sign
body phys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9539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15561B (zh
Inventor
尹士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r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r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r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r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9539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155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155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155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155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155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4Details of notification to user or communication with user or patient ; user input means
    • A61B5/742Details of notification to user or communication with user or patient ; user input means using visual displays
    • A61B5/7425Displaying combinations of multiple images regardless of image source, e.g. displaying a reference anatomical image with a live ima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监测方法及监测系统,方法包括:接收多个包含传感器的唯一标识信息的人体体征信息,其中,包含传感器的唯一标识信息的人体体征信息是与唯一标识信息匹配的传感器通过至少一个监测中继器逐级传递发来的;根据预设的关联列表,确定与接收到的唯一标识信息具有关联的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关联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及人体体征信息并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关联列表能准确地将关联的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及人体体征信息进行显示,实现多个传感器采集的监测数据被统一进行处理并显示,医护人员能够准确获得每个被监测者的人体体征信息,不需要单独获取单个传感器的数据,节省了大量的工作时间,提高了监测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监测方法及监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属于医用监护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监测方法及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带动了医疗监测技术的进步。对于医院方面,医院对患者的体征数据进行监测采集的技术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例如,现在的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来采集各种相应的体征数据,然后再通过与传感器连接的监护设备获得监测数据。
但是,目前的监测系统还存在一定缺陷,例如,每个传感器获得的监测数据需要被单独处理。由于在通常情况下,医院的病患较多,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处理的监测数据也较多,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监测方法及监测系统,能够将多个传感器的监测数据进行集中处理及显示,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监测方法,包括:
接收多个包含传感器的唯一标识信息的人体体征信息,其中,包含所述传感器的所述唯一标识信息的所述人体体征信息是与所述唯一标识信息匹配的所述传感器通过至少一个监测中继器逐级传递发来的;
根据预设的关联列表,确定与接收到的所述唯一标识信息具有关联的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
关联所述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及所述人体体征信息,并显示所述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及所述人体体征信息。
可选地,接收多个包含传感器的唯一标识信息的人体体征信息,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传感器发来的含有所述唯一标识信息的连接请求指令;
判断所述唯一标识信息是否包含在所述关联列表中;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与所述传感器建立连接并接收所述人体体征信息。
可选地,若判断结果为是,之后还包括:
显示是否连接的提示信息;
判断是否接收到连接指令;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与所述传感器建立连接,并接收所述人体体征信息。
可选地,接收多个包含传感器的唯一标识信息的人体体征信息,还包括:
接收信息传输设备发来的多个包含所述传感器的所述唯一标识信息的所述人体体征信息,其中,包含所述传感器的所述唯一标识信息的所述人体体征信息是所述传感器或所述监测中继器发送至所述信息传输设备的。
可选地,还包括:
断开与所述传感器的连接,以便所述传感器将采集到所述人体体征信息进行显示。
可选地,还包括:
将关联的所述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及所述人体体征信息发送至存储设备,以便所述存储设备进行存档。
可选地,还包括:
接收转接设备的读取请求指令;
根据所述读取请求指令,将关联的所述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及所述人体体征信息发送至所述转接设备,以便所述转接设备将所述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及所述人体体征信息转发至移动终端进行显示。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监测系统,包括:多个传感器、至少一个监测中继器及监护设备;其中,
所述多个传感器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监测中继器与所述监护设备耦接,所述传感器用于采集人体体征信息,并将包含所述传感器的唯一标识信息的所述人体体征信息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监测中继器逐级传递发送至所述监护设备;
所述监护设备内置有关联列表,所述监护设备用于根据预设的关联列表,确定与接收到的所述唯一标识信息具有关联的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关联所述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及所述人体体征信息并显示所述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及所述人体体征信息,其中,所述关联列表包含所述传感器的唯一标识信息与所述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的关联信息。
可选地,所述传感器还用于根据控制指令或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发送包含有所述传感器的唯一标识信息的握手命令;
所述监护设备还用于接收到所述握手命令后,判断所述传感器的唯一标识信息是否在所述关联列表中;如是,则与所述传感器建立连接关系,并接收所述人体体征信息,或者,显示是否连接的提示,判断是否接收到连接指令,若判断结果为是,则与所述传感器建立连接,并接收所述人体体征信息。
可选地,还包括信息传输设备;
所述信息传输设备分别与所述监护设备及所述传感器或所述监测中继器耦接,用于接收所述传感器或所述监测中继器发来的所述人体体征信息以及所述传感器的唯一标识信息的信息,并转发至所述监护设备。
可选地,所述传感器上设置有显示单元,所述传感器与所述监护设备断开连接后,将采集到所述人体体征信息在所述显示单元上进行显示。
另外,可选地,还包括转接设备及移动终端;
所述转接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耦接,用于读取所述监护设备内的关联的所述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及所述人体体征信息,并转换成无线通讯协议;
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转接设备耦接,并通过所述无线通讯协议接收所述转接设备发来的所述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及所述人体体征信息并显示。
根据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关联列表能准确地将关联的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及人体体征信息进行显示,实现多个传感器采集的监测数据被统一进行处理并显示,医护人员能够准确获得每个被监测者的人体体征信息,不需要单独获取单个传感器的数据,节省了大量的工作时间,提高了监测效率。同时,传感器将包含传感器的唯一标识信息的人体体征信息通过至少一个监测中继器逐级传递发送,可有效保证信息传递的稳定性,不易发生信息传递慢及无法传递信息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一部分,本发明实施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监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信息传输设备的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具有信息传输设备的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存储设备的监测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转接设备及移动终端的监测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描述的一些流程中,包含了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多个操作,这些操作可以不按照其在本文中出现的顺序来执行或并行执行。操作的序号如101、102等,仅仅是用于区分各个不同的操作,序号本身不代表任何的执行顺序。另外,这些流程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操作,并且这些操作可以按顺序执行或并行执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等描述,是用于区分不同的消息、设备、模块等,不代表先后顺序,也不限定“第一”和“第二”是不同的类型。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目前的监测系统中每个监测中继器获得的监测数据被单独处理,由于通常情况下,医院的病患较多,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处理的监测数据也较多,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因此,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监测方法及监测系统,能够将多个传感器的监测数据进行集中处理及显示,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发明实施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监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监护设备,该监护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为监护仪、移动终端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具体的,如图1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监测方法,包括:
步骤S101:接收多个包含传感器的唯一标识信息的人体体征信息,其中,包含所述传感器的所述唯一标识信息的所述人体体征信息是与所述唯一标识信息匹配的所述传感器通过至少一个监测中继器逐级传递发来的;例如,传感器的唯一标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为唯一性ID。
步骤S102:根据预设的关联列表,确定与接收到的唯一标识信息具有关联的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其中,关联列表内包含有传感器的唯一标识信息和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的对应关系。可根据传感器的唯一标识信息和人体体征信息的对应关系,传感器的唯一标识信息和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的对应关系确定人体体征信息和身份信息的对应关系。
步骤S103:关联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及人体体征信息,并显示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及人体体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关联列表能准确地将关联的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及人体体征信息进行显示,实现多个传感器采集的人体体征信息被统一进行处理并显示,医护人员能够准确获得每个被监测者的人体体征信息,不需要单独获取单个传感器的数据,节省了大量的工作时间,提高了监测效率。同时,传感器将包含传感器的唯一标识信息的人体体征信息通过至少一个监测中继器逐级传递发送,可有效保证信息传递的稳定性,不易发生信息传递慢及无法传递信息的情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监测中继器能够延长传感器与监护设备的数据传输距离。通过监测中继器转发传感器的数据的方式包括多种,例如,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传感器通过一个监测中继器向监护设备传输人体体征信息以及传感器的唯一标识信息。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监测中继器为多个,相互耦接。相对于监护设备,相对距离最近的监测中继器与监护设备耦接。相对距离较远的监测中继器,通过其与监护设备之间的逐渐靠近监护设备的一个或多个监测中继器与监护设备耦接。传感器与最靠近其的监测中继器耦接,传感器的数据通过靠近监护设备的一个或多个病房内的监测中继器逐步传递至监护设备。从而能够有效保证信息传递的稳定性,不易发生信息传递慢及无法传递信息的情况。
对于步骤S101中,为防止接收的人体体征信息关联不到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导致无法显示人体体征信息,本发明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接收多个包含传感器的唯一标识信息的人体体征信息,之前还包括:
接收传感器发来的含有唯一标识信息的连接请求指令;
判断唯一标识信息是否包含在关联列表中;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与传感器建立连接并接收人体体征信息。
其中,连接请求指令包括但不限于为握手命令,连接请求指令的传递方式与包含传感器的唯一标识信息的人体体征信息的传递方式相同。监护设备只能与唯一标识信息存在关联列表内的传感器进行连接,这样可以防止人体体征信息关联不到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导致无法显示人体体征信息。当传感器的唯一标识信息存在关联连列表中时,说明该传感器能够与监护设备进行连接,从而监护设备能够将该传感器发来的人体体征信息与关联列表内的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进行关联,并将关联的人体体征信息及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进行显示。若判断结果为否,则不与传感器建立连接。
进一步地,防止监护设备连接过多的传感器导致处理数据过多,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判断唯一标识信息是否包含在关联列表中的判断结果为是时,之后还包括:
显示是否连接的提示信息;
判断是否接收到连接指令;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与传感器建立连接,并接收人体体征信息。
举例来说,监护设备在接收到传感器的握手命令后,给出是否进行连接的提示对话框,由操作人员(医护人员)选择是否对该传感器建立连接关系,这样可以保证监护设备连接适当数量的传感器,防止监护设备连接过多的传感器导致处理数据过多,发生运行缓慢或死机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监护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为监测仪、移动终端及其他外部设备等,传感器无固定的数据发送目的地,任何可与传感器建立连接关系的外部设备或监测仪均可接收传感器的人体体征数据。也就是说,传感器可以直接与监护设备进行连接。但是,传感器直接与监护设备进行连接时,有可能会有局限性,例如,信息传输的距离较短。为延长传感器与监护设备的信息传输距离,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以下的传输方式。
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传感器通过至少一个监测中继器逐级传递至监测设备。
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对于步骤S101来说,接收多个包含传感器的唯一标识信息的人体体征信息,还包括:接收信息传输设备发来的多个包含传感器的唯一标识信息的人体体征信息,其中,包含传感器的唯一标识信息的人体体征信息是传感器或监测中继器发送至所述信息传输设备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信息传输设备包括基站。监测中继器、传感器及监护设备均可与基站之间进行无线通讯。通过基站的信息传递,无论监测中继器或传感器与监护设备相隔多远,只要在基站的信号传递范围之内,监护设备就可以接收到传感器或监测中继器发来的人体体征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可以为现有的通讯基站,监测中继器或传感器可通过现有的通讯网络与基站进行无线通讯。例如,传感器或监测中继器及监护设备可通过现有的4G网络与基站进行通讯。或者,基站可以为针对监测中继器设立的通讯基站,传感器或监测中继器及监护设备可通过与该基站的设定的通讯协议进行无线通讯。
进一步地,在监护设备关联所述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及所述人体体征信息并显示之后,可选地,还包括:断开与传感器的连接,以便传感器将采集到人体体征信息进行显示。在监护设备与传感器断开连接后,监护设备不再显示该传感器采集的人体体征信息,为了能进一步获知被监测者的人体体征信息,传感器设置有显示单元,医护人员可以继续通过显示单元获知被监测者的人体体征信息。
进一步地,在步骤S103之后,监测方法还包括:将关联的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及人体体征信息发送至存储设备,以便存储设备进行存档。将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及人体体征信息存档之后以便在后续诊断和治疗中进行参考。
为进一步方便医护人员对被监测者进行监测,在步骤S103之后,方法还包括:接收转接设备的读取请求指令;根据读取请求指令,将关联的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及人体体征信息发送至转接设备,以便转接设备将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及人体体征信息转发至移动终端进行显示。
通过转接设备可以实现监护设备与移动终端的无线通讯,通过移动终端可以读取监护设备内的数据。这样,工作人员不仅可以通过监护设备获知监测的人体体征数据,同时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获知监测的人体体征数据。例如,护士站设置有监护设备,医护人员可以拿着移动终端,进行查房或者做其他事情,无需守在护士站就可以获知病患的监测的人体体征数据。移动终端可以为多个,通过监护设备及多个移动设备混合形成监护网络,以提高监测效率。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及手环等。
实施例2
相应地,参见图2,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监测系统,包括:多个传感器、至少一个监测中继器及监护设备。
其中,多个传感器通过至少一个监测中继器与监护设备耦接,传感器用于采集人体体征信息,并将包含传感器的唯一标识信息的人体体征信息通过至少一个监测中继器逐级传递发送至监护设备。监护设备内置有关联列表,监护设备用于根据预设的关联列表,确定与接收到的唯一标识信息具有关联的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关联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及人体体征信息并显示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及人体体征信息,其中,关联列表包含传感器的唯一标识信息与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的关联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关联列表能准确地将关联的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及人体体征信息进行显示,实现多个传感器采集的人体体征信息被统一进行处理并显示,医护人员能够准确获得每个被监测者的人体体征信息,不需要单独获取单个传感器的数据,节省了大量的工作时间,提高了监测效率。同时,传感器将包含传感器的唯一标识信息的人体体征信息通过至少一个监测中继器逐级传递发送,可有效保证信息传递的稳定性,不易发生信息传递慢及无法传递信息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传感器用于佩戴在被监测者(病患)身上,用于采集被检测者的人体体征信息。被监测者身上的传感器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同时,传感器的数量可根据需要监测的病患的数量及每个病患需要监测的项目进行设置。监护设备与传感器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有线方式及无线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监护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为监测仪、移动终端及其他外部设备等,传感器无固定的数据发送目的地,任何可与传感器建立连接关系的外部设备或监测仪均可接收传感器的人体体征数据。也就是说,传感器可以直接与监护设备进行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传感器还用于根据控制指令或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发送包含有传感器的唯一标识信息的握手命令。例如,当医护人员需要获知某一个传感器采集的人体体征信息时,则可以手动控制传感器发送包含有传感器的唯一标识信息的握手命令,这样可以有针对性的得知某一特定的传感器采集的人体体征信息。
监护设备在接收到握手命令后,判断传感器的唯一标识信息存在关联列表中则有两种处理方式,具体地,一种方式是,监护设备还用于接收到握手命令后,判断传感器的唯一标识信息是否在关联列表中。如是,则与传感器建立连接关系,并接收人体体征信息。连接请求指令包括但不限于为握手命令。监护设备只能与唯一标识信息存在关联列表内的传感器进行连接,这样可以防止人体体征信息关联不到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导致无法显示人体体征信息。当传感器的唯一标识信息存在关联连列表中时,说明该传感器能够与监护设备进行连接,从而监护设备能够将该传感器发来的人体体征信息与关联列表内的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进行关联,并将关联的人体体征信息及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进行显示。若判断结果为否,则不与传感器建立连接。
另一种方式是,监护设备还用于接收到握手命令后,判断传感器的唯一标识信息是否在关联列表中。如是,则显示是否连接的提示,判断是否接收到连接指令,若判断结果为是,则与传感器建立连接,并接收人体体征信息。例如,监护设备在接收到传感器的握手命令后,给出是否进行连接的提示对话框,由操作人员(医护人员)选择是否对该传感器建立连接关系,这样可以保证监护设备连接适当数量的传感器,防止监护设备连接过多的传感器导致处理数据过多,发生运行缓慢或死机的情况。
进一步地,传感器直接与监护设备进行连接时,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信息传输的距离较短。为延长传感器与监护设备的信息传输距离,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以下的传输方式。
继续参见图2,监测系统还包括监测中继器,监测中继器分别于传感器及监护设备耦接,用于接收传感器发来的人体体征信息以及传感器的唯一标识信息的信息,并转发至监护设备。监测中继器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监测中继器的数量可根据医院需要监测病患的病房的数量进行设置。监测中继器为多个时,可分布于不同的病房。一个监测中继器可以与多个传感器进行连接。传感器与监测中继器的连接方式可以是有线方式及无线方式。监测中继器与监护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有线方式及无线方式。
举例来说,某医院的护士站设置有监护设备,该医院的每个病房至少设置一个监测中继器,该监测中继器为无线体征监测中继器。该病房内的传感器与该病房内的监测中继器连接,监测中继器与监护设备连接。监护设备将该医院所有的监测中继器发来的人体体征信息进行处理并显示,以便在护士站的医护人员可通过监护设备获知各个病房所监测到的人体体征信息,以便掌握所监测的病人的身体状况。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监测中继器为多个,相互之间耦接。相对于监护设备,相对距离最近的监测中继器与监护设备耦接。相对距离较远的监测中继器,通过其与监护设备之间的,逐渐靠近监护设备的一个或多个监测中继器,与监护设备耦接。距离监护设备较远的监测中继器的信息通过靠近监护设备的一个或多个病房内的监测中继器逐步传递,能够有效保证信息传递的稳定性,不易发生信息传递慢及无法传递信息的情况。
举例来说,继续参见图2,监测中继器C距离监护设备较远,监测中继器C与监护设备之间间隔有监测中继器A和监测中继器B,监测中继器C通过监测中继器B和监测中继器A与监护设备耦接。在进行信息传递时,传感器与监测中继器C连接,监测中继器C将信息传递至监测中继器B,信息再从监测中继器B传递至监测中继器A,监测中继器A再把信息传递至监护设备进行显示。
再举例来说,监护设备设置在护士站。病房C为距离护士站较远的病房,病房C与护士站之间还有病房A和病房B。病房A距离护士站最近,病房A内的检测终端A与监护设备耦接。病房C内的一个病人的传感器与该病房C内无线体征监测中继器C连接。无线体征监测中继器C在向监护设备进行传递人体体征信息时,需要依次通过病房B内的监测中继器B及病房A内的检测终端A中继跳转,最终传递至监护设备进行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监测系统可以通过医院内已铺设建立的计算机网络,实现各个监测中继器的网络连接以及监测中继器与监护设备的连接。或者监测系统可以通过单独铺设建立的通讯网络,实现各个监测中继器的网络连接以及监测中继器与监护设备的连接。
为延长传感器与监护设备的信息传输距离,传感器还可以通过信息传输设备与监护设备进行连接,具体参见图3及图4,监测系统还包括信息传输设备。信息传输设备分别与监护设备及传感器或监测中继器耦接,用于接收传感器或监测中继器发来的人体体征信息以及传感器的唯一标识信息的信息,并转发至监护设备。
信息传输设备的作用在于实现监测中继器与监护设备之间的远程通讯连接。例如,信息传输设备包括基站。监测中继器或传感器及监护设备均可与基站之间进行无线通讯。通过基站的信息传递,无论监测中继器或传感器与监护设备相隔多远,只要在基站的信号传递范围之内,监护设备就可以接收到监测中继器或传感器发来的人体体征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可以为现有的通讯基站,监测中继器或传感器、监护设备可通过现有的通讯网络与基站进行无线通讯。例如,监测中继器或传感器及监护设备可通过现有的4G网络与基站进行通讯。或者,基站可以为针对监测系统设立的通讯基站,监测中继器或传感器及监护设备可通过与该基站的设定的通讯协议进行无线通讯。
在通过基站进行信息传递的基础上,监测中继器可以不用限定在病房内,监测中继器的实现方式可以为可移动式并设置有电源。电源包括但不限于为充电电源。这样,被监测的病患可以走出病房,只要带着传感器及监测中继器仍可实现监测。举例来说,病房内的一个病人的传感器与该病房内的无线体征监测中继器连接。无线体征监测中继器可通过4G网络与基站连接,同时无线体征监测中继器是带有电源可移动的。在病人外出移动的过程中,只需要佩戴上传感器,同时携带上监测中继器,该病人的人体体征信息便可通过基站传送至监护设备进行集中处理并显示。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传感器上设置有显示单元,传感器与监护设备断开连接后,将采集到人体体征信息在显示单元上进行显示。在监护设备与传感器断开连接后,监护设备不再显示该传感器采集的人体体征信息,为了能进一步获知被监测者的人体体征信息,传感器设置有显示单元,医护人员可以继续通过显示单元获知被监测者的人体体征信息。
进一步地,参见图5,本发明的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监测系统还包括存储设备。存储设备与监护设备耦接。为避免数据太多,造成监护设备运行缓慢,可以将监护设备内的数据传输至存储设备中,以用于存档。存储设备与监护设备的连接方式可以是有线连接方式及无线连接方式。
举例说明,利用现有医院已铺设建立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不同楼层的网络连接。同层内的各个监测中继器将人体体征信息传递至监护设备。然后,各层的监护设备再利用医院已有的有线网络,将数据传输至存储设备以用于存档。存储设备可以设置在与监护设备不同的另一个楼层。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设备可以为另一个监护设备。
进一步地,参见图6,本发明的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监测系统还包括转接设备及移动终端。转接设备与监护设备耦接,用于读取监护设备内的关联的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及人体体征信息,并转换成无线通讯协议。移动终端与转接设备耦接,并通过无线通讯协议接收转接设备发来的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及人体体征信息并显示。通过转接设备可以实现监护设备与移动终端的无线通讯,通过移动终端可以读取监护设备内的数据。这样,工作人员不仅可以通过监护设备获知监测的人体体征数据,同时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获知被监测者的人体体征数据。例如,护士站设置有监护设备,医护人员可以拿着移动终端,进行查房或者做其他事情,无需守在护士站就可以获知病患的监测的人体体征数据。移动终端可以为多个,通过监护设备及多个移动设备混合形成监护网络,以提高监测效率。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及手环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转接设备可以为多个,医院的每个楼层设置至少一个,以便可以覆盖到同层的各个角落,移动终端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监测的病患的数量进行设置。
下面通过应用场景进一步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监测系统如何工作。
应用场景一
监测系统包括多个传感器,多个无线体征监测中继器及监护设备。病房内的一个病人的传感器与该病房内的无线体征监测中继器连接。无线体征监测中继器可通过4G网络与基站连接,同时无线体征监测中继器是带有电源可移动的。在病人外出移动的过程中,只需要佩戴上传感器,同时携带上监测中继器,该病人的人体体征信息便可通过基站传送至监护设备进行集中处理并显示。
应用场景二
监护设备设置在护士站。病房C为距离护士站较远的病房,病房C与护士站之间还有病房A和病房B。病房A距离护士站最近,病房A内的检测终端A与监护设备耦接。病房C内的一个病人的传感器与该病房C内无线体征监测中继器C连接。无线体征监测中继器C在向监护设备进行传递人体体征信息时,依次通过病房B内的监测中继器B及病房A内的检测终端A中继跳转,最终传递至监护设备进行显示。
应用场景三
监护设备设置在护士站,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监护设备获知监测病房内,正在进行监护的病患的监测数据。同时,医护人员还可以进行查房时,拿着平板电脑同时获知其他病房内,正在进行监护的病患的监测数据。
综上所述,根据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关联列表能准确地将关联的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及人体体征信息进行显示,实现多个传感器采集的人体体征信息被统一进行处理并显示,医护人员能够准确获得每个被监测者的人体体征信息,不需要单独获取单个传感器的数据,节省了大量的工作时间,提高了监测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的示例旨在简明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特点,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直观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特点,并不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不当限定。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申请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多个包含传感器的唯一标识信息的人体体征信息,其中,包含所述传感器的所述唯一标识信息的所述人体体征信息是与所述唯一标识信息匹配的所述传感器通过至少一个监测中继器逐级传递发来的;
根据预设的关联列表,确定与接收到的所述唯一标识信息具有关联的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
关联所述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及所述人体体征信息,并显示所述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及所述人体体征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多个包含传感器的唯一标识信息的人体体征信息,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传感器发来的含有所述唯一标识信息的连接请求指令;
判断所述唯一标识信息是否包含在所述关联列表中;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与所述传感器建立连接并接收所述人体体征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判断结果为是,之后还包括:
显示是否连接的提示信息;
判断是否接收到连接指令;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与所述传感器建立连接,并接收所述人体体征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多个包含传感器的唯一标识信息的人体体征信息,还包括:
接收信息传输设备发来的多个包含所述传感器的所述唯一标识信息的所述人体体征信息,其中,包含所述传感器的所述唯一标识信息的所述人体体征信息是所述传感器或所述监测中继器发送至所述信息传输设备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断开与所述传感器的连接,以便所述传感器将采集到所述人体体征信息进行显示。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关联的所述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及所述人体体征信息发送至存储设备,以便所述存储设备进行存档。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转接设备的读取请求指令;
根据所述读取请求指令,将关联的所述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及所述人体体征信息发送至所述转接设备,以便所述转接设备将所述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及所述人体体征信息转发至移动终端进行显示。
8.一种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传感器、至少一个监测中继器及监护设备;其中,
所述多个传感器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监测中继器与所述监护设备耦接,所述传感器用于采集人体体征信息,并将包含所述传感器的唯一标识信息的所述人体体征信息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监测中继器逐级传递发送至所述监护设备;
所述监护设备内置有关联列表,所述监护设备用于根据预设的关联列表,确定与接收到的所述唯一标识信息具有关联的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关联所述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及所述人体体征信息并显示所述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及所述人体体征信息,其中,所述关联列表包含所述传感器的唯一标识信息与所述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的关联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还用于根据控制指令或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发送包含有所述传感器的唯一标识信息的握手命令;
所述监护设备还用于接收到所述握手命令后,判断所述传感器的唯一标识信息是否在所述关联列表中;如是,则与所述传感器建立连接关系,并接收所述人体体征信息,或者,显示是否连接的提示,判断是否接收到连接指令,若判断结果为是,则与所述传感器建立连接,并接收所述人体体征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信息传输设备;
所述信息传输设备分别与所述监护设备及所述传感器或所述监测中继器耦接,用于接收所述传感器或所述监测中继器发来的所述人体体征信息以及所述传感器的唯一标识信息的信息,并转发至所述监护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上设置有显示单元,所述传感器与所述监护设备断开连接后,将采集到所述人体体征信息在所述显示单元上进行显示。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接设备及移动终端;
所述转接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耦接,用于读取所述监护设备内的关联的所述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及所述人体体征信息,并转换成无线通讯协议;
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转接设备耦接,并通过所述无线通讯协议接收所述转接设备发来的所述被监测者的身份信息及所述人体体征信息并显示。
CN201910295395.5A 2019-04-12 2019-04-12 一种监测方法及监测系统 Active CN1101155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95395.5A CN110115561B (zh) 2019-04-12 2019-04-12 一种监测方法及监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95395.5A CN110115561B (zh) 2019-04-12 2019-04-12 一种监测方法及监测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15561A true CN110115561A (zh) 2019-08-13
CN110115561B CN110115561B (zh) 2022-11-08

Family

ID=67520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95395.5A Active CN110115561B (zh) 2019-04-12 2019-04-12 一种监测方法及监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15561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13517A1 (en) * 2000-05-19 2002-01-31 West Kenneth G. Patient monitoring system
CN101152077A (zh) * 2007-07-23 2008-04-02 北京爱心无限医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无线智能医疗监护系统及方法
CN204293143U (zh) * 2014-12-01 2015-04-29 湖南泉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医用双向智能远程多参数监测系统
CN205458639U (zh) * 2016-01-28 2016-08-17 天津嘉德信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健康管理系统
CN105868881A (zh) * 2015-01-23 2016-08-17 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医疗信息化管理方法、移动终端和医疗信息化系统
CN107280635A (zh) * 2016-04-11 2017-10-24 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病人监护方法及装置
CN208229217U (zh) * 2017-12-01 2018-12-14 苏州景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式无线中继器、程控装置及植入式医疗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13517A1 (en) * 2000-05-19 2002-01-31 West Kenneth G. Patient monitoring system
CN101152077A (zh) * 2007-07-23 2008-04-02 北京爱心无限医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无线智能医疗监护系统及方法
CN204293143U (zh) * 2014-12-01 2015-04-29 湖南泉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医用双向智能远程多参数监测系统
CN105868881A (zh) * 2015-01-23 2016-08-17 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医疗信息化管理方法、移动终端和医疗信息化系统
CN205458639U (zh) * 2016-01-28 2016-08-17 天津嘉德信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健康管理系统
CN107280635A (zh) * 2016-04-11 2017-10-24 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病人监护方法及装置
CN208229217U (zh) * 2017-12-01 2018-12-14 苏州景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式无线中继器、程控装置及植入式医疗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15561B (zh) 2022-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40231C (zh) 一种包含位置识别能力的可移动式患者监护系统
CN104011764B (zh) 用于远程监控系统中的患者识别的系统和方法
CN108370502B (zh) 无线网络传输系统
EP1188412A3 (en) Portable ECG device wit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to remotely monitor patients and method of use
RU2015129549A (ru) Объединение данных дефибриллятора с монитором пациента
CN101371530A (zh) 无线医疗网络的自动及安全的配置
CN106525138A (zh) 一种电力隧道监测监控管理方法和管理系统
WO201710508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health information using human body communication
CN103544825A (zh) 基于中央监护系统的数据选择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3347307B (zh) 一种监护仪的无线识别及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WO2011021905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to external device
CN109672797B (zh) 一种病房呼叫系统
WO2014112730A1 (ko) 미아 추적 시스템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10115561A (zh) 一种监测方法及监测系统
CN105451297B (zh)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和装置
CN107294669A (zh) 提高无线摄像头网络的可靠性的方法、系统及控制器
KR100866553B1 (ko) 유비쿼터스 센서네트워크 간병관리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4898596A (zh) 现场用多功能安全监督综合管理系统
CN107801156A (zh) 一种医院移动医护设备定位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8668106A (zh) 摄像机状态获取方法、摄像机及摄像机系统
CN208114587U (zh) 一种生命体征监测定位系统
JP3227315U (ja) パターンコードを識別可能な温度計測装置及びそのシステム
CN205181326U (zh) 一种基于云端的红外成像诊断系统
CN107049284A (zh) 一种生命体征监测定位系统
CN104244298A (zh) 一种基站室外设备的监控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