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68881A - 医疗信息化管理方法、移动终端和医疗信息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医疗信息化管理方法、移动终端和医疗信息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68881A
CN105868881A CN201510036100.4A CN201510036100A CN105868881A CN 105868881 A CN105868881 A CN 105868881A CN 201510036100 A CN201510036100 A CN 201510036100A CN 105868881 A CN105868881 A CN 1058688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ient
mobile terminal
information
care facility
custodial ca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3610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红
潘能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dan Instruments Inc
Original Assignee
Edan Instrument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dan Instruments Inc filed Critical Edan Instruments Inc
Priority to CN20151003610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68881A/zh
Publication of CN1058688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688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疗信息化管理方法、移动终端和医疗信息化系统,其中,一种医疗信息化管理方法包括:移动终端获取病人的身份标识号码;若存在从至少一个可连接监护设备中确定目标监护设备,则与该目标监护设备进行匹配连接,其中,上述目标监护设备关联的身份标识号码与获取的上述身份标识号码一致;当移动终端与该目标监护设备进行匹配连接成功后,获取该目标监护设备实时采集的病人监护信息,将获取的病人监护信息与该病人的身份标识号码关联存储,并向医院信息系统上传获取的病人监护信息,以便将该病人监护信息存入上述医院信息系统中的上述病人的病人记录信息中。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提高医疗信息化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Description

医疗信息化管理方法、移动终端和医疗信息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疗信息化管理方法、移动终端和医疗信息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科学技术也取得了迅猛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构建医疗信息化系统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持。
目前,医疗信息化系统主要包括:医院信息系统和病人监护系统。
病人监护系统包括监护设备和中央监护站。中央监护站连接院内所有的监护设备。监护设备将监护数据实时上传中央监护站进行保存。当监护设备与中央监护站之间的网络中断,则监护信息丢失。
医院信息系统作为医院的数据库系统,记录医院中病人的所有信息,包括病人信息和病人监护数据。当前,医院信息系统与病人监护系统之间相互隔离,医院信息系统要获得病人监护数据,只能通过医生人工抄写录入。因此,医院中医生查房时,需要携带纸和笔,人工记录病人监护系统测量得到的病人的病人信息、病人监护数据和对病人的医嘱等信息。等待查房结束后,再到医院信息系统中找到每一个对应的病人,将每个病人的查房信息人工录入到医院信息系统中进行保存。然而,医生在查房过程中人工记录信息和在查房结束后手工录入信息,都是一个工作量巨大的过程,且记录和录入是两次过程,增加了出错的概率。特别是对于无需连续监护的病人,医生查房时,需要医生临时测量参数,并用纸和笔人工记录后再统一录入医院信息系统。虽然,某些改进型的病人监护系统实现了监护设备或者中央监护站向医院信息系统定时发送监护数据的功能,但是,如果监护设备或者中央监护站与医院信息系统之间的网络中断,那么监护信息就无法上传到医院信息系统,从而也会导致监护信息的丢失。
由上可见,现有的医疗信息化系统需要医生人工将病人的信息记录到医院信息系统中,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并且,存在病人监护数据容易丢失的弊端,可靠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疗信息化管理方法、移动终端和医疗信息化系统,用于提高医疗信息化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医疗信息化管理方法,包括:
移动终端获取病人的身份标识号码;
若存在至少一个可连接的监护设备,则,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身份标识号码,从所述至少一个可连接的监护设备中确定目标监护设备,其中,所述目标监护设备关联的身份标识号码与获取的所述身份标识号码一致;
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目标监护设备进行匹配连接;
当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目标监护设备的匹配连接成功时,上述移动终端获取上述目标监护设备实时采集的病人监护信息;
上述移动终端将获取的上述目标监护设备实时采集的病人监护信息与上述病人的身份标识号码关联存储;
上述移动终端向医院信息系统上传获取的上述目标监护设备实时采集的病人监护信息,以便将上述病人监护信息存入上述医院信息系统中的上述病人的病人记录信息中。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病人的身份标识号码;
确定单元,用于当存在至少一个可连接的监护设备时,根据所述身份标识号码,从所述至少一个可连接的监护设备中确定目标监护设备,其中,所述目标监护设备关联的身份标识号码与获取的所述身份标识号码一致;
匹配连接单元,用于与所述目标监护设备进行匹配连接;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当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目标监护设备的匹配连接成功时,获取上述目标监护设备实时采集的病人监护信息;
存储单元,用于将上述第一获取单元获取的上述目标监护设备实时采集的病人监护信息与上述病人的身份标识号码关联存储;
上传单元,用于向医院信息系统上传获取的上述目标监护设备实时采集的病人监护信息,以便将上述病人监护信息存入上述医院信息系统中的上述病人的病人记录信息中。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医疗信息化系统,包括:医院信息系统、目标监护设备以及如第二方面所示的移动终端。
由上可见,本发明中移动终端获取病人的身份标识号码(ID,Identity),并当至少一个可连接的监护设备时,从中确定与移动终端获取的病人的ID关联的目标监护设备时,与该目标监护设备进行匹配连接,并在匹配连接成功后,实时地获取目标监护设备采集的病人监护信息并与该病人的ID关联存储,且向医院信息系统上传获取的病人监护信息,一方面,通过向医院信息系统上传获取的病人监护信息,节省了人工录入病人监护信息耗费的时间,提高了医疗信息化系统的效率,另一方面,减少了在人工向医院信息系统录入病人的病人监护信息的过程中的出错,并且,将获取的病人监护信息与病人的ID关联存储在移动终端当中,避免了因移动终端与医院信息系统之间的网络中断而导致的病人监护信息丢失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医疗信息化系统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医疗信息化管理方法一个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下的病人标识设备分配流程示意图;
图1-c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下的监护设备监护病人的流程示意图;
图1-d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下移动终端设置采集模板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下的医疗信息化系统架构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医疗信息化管理方法的应用环境进行介绍。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医疗信息化管理方法应用于医疗信息化系统中,该医疗信息化系统包括医院信息系统、监护设备和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和医院信息系统之间采用无线网络(例如无线局域网)进行通信、监护设备和移动终端之间采用短距离通信或其它无线通信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定统一的应用层协议定义移动终端和医院信息系统之间、监护设备和移动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的格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疗信息化管理方法进行描述,请参阅图1-a,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医疗信息化管理方法,包括:
101、移动终端获取病人的ID;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病人入院时,给病人分配一个唯一的病人标识设备,以便于病人管理。该病人标识设备中存储病人的身份标识号码,移动终端从分配给病人的病人标识设备中获取该病人的ID。具体地,病人标识设备的分配流程可以如图1-b所示:
步骤S11:在医院信息系统中输入病人的基本信息;
当病人入院时,在医院信息系统中输入病人的基本信息。本发明实施例中,病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如下一项或两项以上:姓名、年龄和性别。
步骤S12:医院信息系统生成病人的ID;
因病人会有重名的情况,病人的基本信息不具备唯一性。且病人的基本信息项目很多,用来标识病人会增加复杂性。因此医院信息系统生成病人ID,用来标识病人,可以对特定的病人进行唯一的识别。
医院信息系统生成与录入的病人的基本信息对应的ID,该ID用来标识该病人。病人的基本信息可能录入会有错误,后续可以更改,当ID一旦生成,就不可更改。
步骤S13:医院信息系统设置病人的ID到病人标识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病人标识设备是一个可随身携带的设备。将设置成功的病人标识设备交由病人随身携带,作为病人在院内的唯一标识。直到出院再将病人标识归还给医院并将病人在医院内的信息归档。
本发明实施例中,病人标识设备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可选地,病人标识设备是一个条形码,医院信息系统负责生成条形码并打印出来,则监护设备和移动终端配备条形码扫描器,扫描条形码即可获取到病人的ID。或者,病人标识设备是一个无线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标签。则医院信息系统、监护设备和移动终端都配备RFID标签读写器,医院信息系统使用RFID读写器将病人的ID配置到RFID标签中,监护设备和移动终端通过RFID读写器从RFID标签中获取病人的ID。或者,病人标识设备是写有病人的ID的牌子,医院信息系统在生成病人的ID后,将病人的ID写入牌子并分配给病人,监护设备和移动终端通过人工输入方式获取病人的ID,例如,医生在查房时,将病人的牌子上所写的ID输入移动终端中,以使得移动终端根据输入的ID识别病人。本发明实施例不对病人标识设备的具体类型进行限定。
102、若存在至少一个可连接的监护设备,则,移动终端根据上述身份标识号码,从上述至少一个可连接的监护设备中确定目标监护设备;
其中,上述目标监护设备关联的身份标识号码与获取的上述身份标识号码一致。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监护设备可以是连续检测生理数据的设备,例如监护设备可以是连续检测心电,血氧等参数的多参数监护仪,或者,监护设备也可以是单次测量生理数据的设备,如测量血压的电子血压计、测量体温的电子体温计。监护设备监护病人的流程可如图1-c所示:
步骤S21:监护设备从分配给病人的病人标识设备获取病人的ID;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病人需要使用监护设备进行监护时,首先需要让监护设备知道监护的是哪个病人。病人在医院内通过病人的ID来标识,病人的ID存储在分配给病人的病人标识设备中。因此监护设备首先需要从病人标识设备获取病人的ID。病人标识设备的不同实现方案,决定了ID获取方式的不同,具体地,监护设备从分配给病人的病人标识设备获取病人的ID的方式可以参见步骤101中移动终端从病人标识设备获取病人的ID的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22:监护设备存储病人ID;
监护设备从病人标识设备获取到病人的ID后,在显示界面弹出对话框,询问用户是否需要监护此ID的病人。如果用户选择“确认”,则监护设备保存此ID,覆盖上一次保存的ID,开始监护此ID的病人。如果用户“放弃”,则放弃此次获取到的ID,继续使用上一个ID,监护上一个ID的病人。
步骤S23:监护设备上线监护;
监护设备获取到病人的ID后,根据病人的ID录入病人的基本信息,开始上线监护病人,监护设备监护得到的数据就是此ID的病人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发现存在至少一个可连接的监护设备时,从中查找与该移动终端在步骤101获取到的ID关联的监护设备,如果查找到,则将该监护设备确定为目标监护设备。
可选地,如果没有监护设备关联的病人的ID与移动终端在步骤101获取到的ID相同(即不存在目标监护设备),则报警提示用户当前没有可匹配连接的目标监护设备。
103、若存在目标监护设备,则移动终端与上述目标监护设备进行匹配连接;
其中,上述目标监护设备与步骤101获取的身份标识号码关联。
可选地,移动终端和监护设备之间采用近距离通信技术。下面以蓝牙通信技术为例进行说明,监护设备是蓝牙的从设备,始终开启蓝牙功能,等待主设备扫描建立连接。移动终端是蓝牙的主设备,在蓝牙通信的距离范围(例如10米)内,主动发起扫描,可以得到范围内的所有监护设备列表,每一个监护设备在医院内设置了一个唯一的名称作为蓝牙通信的设备名称,每一个监护设备在监护病人时会获得病人ID。在步骤102中,移动终端自动对比移动终端在步骤101获取到的ID与从监护设备扫描得到的ID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确定该监护设备为目标监护设备。如果有多个监护设备关联的病人的ID与移动终端在步骤101获取到的ID相同(即存在多个目标监护设备),则显示一个监护设备列表,列表中显示多个目标监护设备的设备名称,用户需要选择移动终端与哪个目标监护设备进行匹配连接,或者,移动终端也可以同时与多个目标监护设备进行匹配连接。如果仅有一个监护设备关联的病人的ID与移动终端在步骤101获取到的ID相同(即仅存在一个目标监护设备),则移动终端自动与这个监护设备进行匹配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面是以蓝牙通信技术为例进行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和监护设备之间的通信方式不限于蓝牙通信方式,也可以是其它短距离通信方式或其它无线通信方式。
104、当移动终端与上述目标监护设备的匹配连接成功时,移动终端获取上述目标监护设备实时采集的病人监护信息;
其中,上述病人监护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一项或两项以上信息:病人的心电信息、病人的血氧信息、病人的血压信息和病人的体温信息。
可选的,当移动终端与上述目标监护设备的匹配连接成功,且在步骤104执行之前,移动终端进行采集模板的设置,移动终端进行采集模板的设置可以如图1-d所示:
S31:移动终端从目标监护设备上传的参数列表中选择需要获取的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与目标监护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后,目标监护设备向移动终端发送病人的监护设备配置信息,将该目标监护设备可以采集到的参数列表发送给移动终端。用户可以从目标监护设备上传的参数列表中选择需要获取的参数,例如,目标监护设备监护了心电,血氧,血压等参数,而用户只需要心电的监护结果,则可以只选择心电,则移动终端在步骤104获取的病人监护信息只包括病人的心电信息。
S32:移动终端选择参数获取的时长或者次数;
对连续测量的参数的获取时间设置为预定时长,例如可以设置获取上述目标监护设备近5分钟采集的心电检测结果。对非连续测量的参数获取的次数可以设置预定次数,如可以设置获取上述目标监护设备近1次无创性测压法(NIBP,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的测量结果。
S33:选择是否实时上传获取到的病人监护信息到医院信息系统;
在移动终端和医院信息系统通信联通的情况下,如果医生选择实时上传病人监护信息到医院信息系统,则移动终端可以边获取病人监护信息边上传。医生查房完成时,病人监护信息也完成上传,无须再到专门的地点等待病人监护信息上传。如果网络状况不好,可以选择不实时上传,则需要在查房结束后到专门的地点让移动终端与医院信息系统建立网络连接,再一次性上传获取到的病人监护信息。
可选地,移动终端将用户针对当前病人的在步骤S31、S32和S33的设置保存为采集模版。下一次使用移动终端获取该病人的病人监护信息时,移动终端自动调出针对该病人保存的所有采集模版。医生可以选择一个采集模版,代替步骤S31、S32和S33。移动终端可保存最近多次针对此病人设置的不同的采集模版。直到用户选择删除此病人的数据。采集模板的设置能够防止每次获取同个病人的病人监护信息时,需要重复设置采集模板,从而节省了时间,提高了采集的效率。
保存采集模版后,移动终端根据该采集模板获取上述目标监护设备实时采集的病人监护信息,当采集时间达到用户设置的时长,或者采集次数达到用户设置的次数时,移动终端停止步骤104的执行。可选地,移动终端输出数据采集完毕的提醒信息。
可选地,步骤104也可以不依赖于采集模板,当移动终端与目标监护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后,移动终端提供“启动采集”控件和“停止采集”控件,当“启动采集”控件被触发时,移动终端获取上述目标监护设备实时采集的病人监护信息,当“停止采集”控件被触发时,移动终端停止获取上述目标监护设备实时采集的病人监护信息。
可选地,移动终端自动检测与监护设备之间的通信是否联通。如果移动终端与监护设备通信未处于联通状态,在移动终端输出报警提示。若移动终端与监护设备的通信处于联通状态,则执行步骤104。
105、移动终端将获取的上述目标监护设备实时采集的病人监护信息与上述病人的身份标识号码关联存储;
可选地,移动终端存储病人监护信息时,实时显示移动终端上已用存储空间和剩余存储空间。当存储空间低于一定阈值时,移动终端输出报警信息,以提示用户存储空间即将不足。
用户可以在移动终端中查看存储在移动终端中的病人监护信息。
106、移动终端向医院信息系统上传获取的上述目标监护设备实时采集的病人监护信息,以便将上述病人监护信息存入上述医院信息系统中的上述病人的病人记录信息中;
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与医院信息系统之间通过无线网络进行通信。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移动终端实时向医院信息系统上传获取的上述目标监护设备实时采集的病人监护信息,若移动终端实时上传病人监护信息,则移动终端检测其与医院信息系统的通信是否联通,若未联通,则在移动终端输出报警提示,若处于联通,则将步骤104获取到的病人监护信息实时上传到医院信息系统。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用户在步骤105之后让移动终端与医院信息系统建立网络连接,再一次性上传移动终端存储的病人监护信息。
可选的,移动终端设备和医院信息系统通过无线局域网建立网络连接。医院信息系统准备好后,发送确认消息给移动终端。用户选择移动终端上的确认上传数据按钮,将移动终端上存储的病人监护信息上传到医院信息系统。
可选地,移动终端将移动终端中存储的已经上传的病人监护信息标记为已上传。
可选地,当移动终端完成将病人监护信息上传到医院信息系统后,移动终端输出上传完毕提示信息,同时让用户选择是否清空已经上传的本地数据。如果用户选择清空,则将已经上传到医院信息系统的本地数据清空,释放存储空间。如果不清空,则保留数据,同时数据标记为已上传,用户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再进行清空。
可选地,在步骤101之后,移动终端还可以根据步骤101获取的病人的ID,从医院信息系统获取该病人的历史记录信息,以便医生可以在查房时方便地查看到病人的历史记录信息,得到诊断结果。具体地,用户点击移动终端上的获取病人历史记录信息按钮,触发移动终端从医院信息系统获取历时记录信息的动作。进一步,上述病人的历史记录信息包括:该病人的基本信息。在步骤103之后,当移动终端与上述目标监护设备的匹配连接成功时,移动终端还可以从上述目标监护设备获取上述病人的基本信息,以便医生比对同一病人的基本信息在医院信息系统和目标监护设备中是否一致。当不一致时,用户可以在移动终端修改病人的基本信息,移动终端获取修改后的该病人的基本信息,将医院信息系统和/或目标监护设备中的该病人的基本信息更新为修改后的该病人的基本信息,以使医院信息系统和目标监护设备中的该病人的基本信息一致。通过移动终端修改病人的基本信息,可以更加方便的更改病人的基本信息,并保证了监护设备和医院信息系统中同一病人的基本信息的一致。
具体地,在步骤103之后,当移动终端与上述目标监护设备的匹配连接成功时,上述目标监护设备将病人的基本信息发送给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可以更改病人信息,并将更改结果修改并替换到目标监护设备中,并同时将修改信息发送给医院信息系统替换并修改。如果此时,监护设备中病人的基本信息被误修改,使得同一ID的病人的基本信息在监护设备和医院信息系统不一致,监护设备发出报警提示,操作者可以在监护设备中修正病人信息,并将修改的病人信息连同病人监护信息或者单独发送给移动终端。
同时,当移动终端与上述目标监护设备的匹配连接成功时,目标监护设备将监护设备配置信息发送给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可以更改监护设备配置信息,并将更改结果同步到该目标监护设备。其中,监护设备配置信息包括监护设备上可设置的所有配置,如监护设备的参数模块开关、监护设备上的心电模块的心率报警上限等。通过移动终端对监护设备的监护设备信息的修改,避免了直接操作监护设备更改该监护设备的监护设备配置所带来的不便。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或者其它类型的移动终端,此处不作限定。
由上可见,本发明中移动终端获取病人的ID,并当存在至少一个可连接的监护设备时,从中确定与移动终端获取的病人的ID关联的目标监护设备时,与该目标监护设备进行匹配连接,并在匹配连接成功后,实时地获取目标监护设备采集的病人监护信息并与该病人的ID关联存储,且向医院信息系统上传获取的病人监护信息,一方面,通过向医院信息系统上传获取的病人监护信息,节省了人工录入病人监护信息耗费的时间,提高了医疗信息化系统的效率,另一方面,减少了在人工向医院信息系统录入病人的病人监护信息的过程中的出错,并且,将获取的病人监护信息与病人的ID关联存储在移动终端当中,避免了因移动终端与医院信息系统之间的网络中断而导致的病人监护信息丢失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医疗信息化系统的可靠性。
如图2所示为应用图1-a所示实施例中的医疗信息化管理方法的一种医疗信息化系统架构图。由图2可见,在病人(例如病人A和病人B)入院时,医院信息系统负责给病人分配ID。ID分配好后,记录在病人标识设备中,交由病人随身携带。使用监护设备监护病人时,监护设备首先通过病人标识设备获取病人的ID,确认所监护的病人。医生在进行查房时,使用移动终端从病人标识设备中得到病人的ID,从与该ID关联的监护设备中获取相应病人的病人监护信息,例如,医生使用移动终端从病人标识设备A中得到病人A的ID,从监护设备A中得到病人A的病人监护信息;从病人标识设备B中得到病人B的ID,从监护设备B中得到病人B的病人监护信息等等。移动终端可以在查房过程中实时将获得的病人监护信息上传到医院信息系统;或者在查房结束后再统一将查房获得的病人监护信息上传到医院信息系统。移动终端在查房过程中可从医院信息系统中获得病人的历史记录信息进行查看,也可以从监护设备中获得监护设备配置信息对监护设备的配置信息进行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300,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301,用于获取病人的ID;
确定单元302,用于当存在至少一个可连接的监护设备时,根据上述ID从上述至少一个可连接的监护设备中确定目标监护设备,其中,上述目标监护设备关联的ID与获取的上述ID一致;
匹配连接单元303,用于与确定单元302确定的目标监护设备进行匹配连接;
第二获取单元304,用于当移动终端300与上述目标监护设备的匹配连接成功时,获取上述目标监护设备实时采集的病人监护信息,其中,上述病人监护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一项或两项以上信息:病人的心电信息、病人的血氧信息、病人的血压信息和病人的体温信息;
存储单元305,用于将第一获取单元301获取的上述目标监护设备实时采集的病人监护信息与上述病人的ID关联存储;
上传单元306,用于向医院信息系统上传获取的上述目标监护设备实时采集的病人监护信息,以便将上述病人监护信息存入上述医院信息系统中的上述病人的病人记录中。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还包括:第三获取单元,用于根据上述病人的ID,从上述医院信息系统获取上述病人的历史记录信息。进一步,上述病人的历史记录信息包括:上述病人的基本信息。移动终端还包括:第四获取单元,用于从上述目标监护设备获取上述病人的基本信息;其中,上述病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如下一项或两项以上:姓名、年龄和性别。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还包括:第五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修改后的上述病人的基本信息;更新单元,用于将上述医院信息系统和/或上述目标监护设备中的上述病人的基本信息更新为上述修改后的上述病人的基本信息,以使上述医院信息系统和上述目标监护设备中的上述病人的基本信息一致。
可选地,第一获取单元301具体用于:从分配给病人的病人标识设备中获取上述病人的ID,其中,上述病人标识设备中存储病人的身份标识号码。可选的,上述病人标识设备为条形码或无线射频识别标签;则第一获取单元301具体用于:扫描病人的病人标识设备,从上述病人的病人识别设备中获取上述病人的ID。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DA或者其它类型的移动终端,此处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可以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提及的移动终端,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全部技术方案,其各个功能模块的功能可以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实现,其具体实现过程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由上可见,本发明中移动终端获取病人的ID,并当存在至少一个可连接的监护设备时,从中确定与移动终端获取的病人的ID关联的目标监护设备时,与该目标监护设备进行匹配连接,并在匹配连接成功后,实时地获取目标监护设备采集的病人监护信息并与该病人的ID关联存储,且向医院信息系统上传获取的病人监护信息,一方面,通过向医院信息系统上传获取的病人监护信息,节省了人工录入病人监护信息耗费的时间,提高了医疗信息化系统的效率,另一方面,减少了在人工向医院信息系统录入病人的病人监护信息的过程中的出错,并且,将获取的病人监护信息与病人的ID关联存储在移动终端当中,避免了因移动终端与医院信息系统之间的网络中断而导致的病人监护信息丢失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医疗信息化系统的可靠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医疗化信息系统,包括医院信息系统、目标监护设备以及移动终端,其中,上述移动终端可以上述装置实施例中提及的移动终端,其各个功能模块的功能可以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实现,其具体实现过程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便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它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都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为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医疗信息化管理方法、移动终端和医疗信息化系统的描述,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医疗信息化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终端获取病人的身份标识号码;
若存在至少一个可连接的监护设备,则,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身份标识号码,从所述至少一个可连接的监护设备中确定目标监护设备,其中,所述目标监护设备关联的身份标识号码与获取的所述身份标识号码一致;
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目标监护设备进行匹配连接;
当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目标监护设备的匹配连接成功时,所述移动终端获取所述目标监护设备实时采集的病人监护信息;
所述移动终端将获取的所述目标监护设备实时采集的病人监护信息与所述病人的身份标识号码关联存储;
所述移动终端向医院信息系统上传获取的所述目标监护设备实时采集的病人监护信息,以便将所述病人监护信息存入所述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所述病人的病人记录信息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病人的身份标识号码,之后包括:
根据所述病人的身份标识号码,从所述医院信息系统获取所述病人的历史记录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病人的历史记录信息包括:所述病人的基本信息;
当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目标监护设备的匹配连接成功时,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目标监护设备获取所述病人的基本信息,其中,所述病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如下一项或两项以上:姓名、年龄和性别。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目标监护设备获取所述病人的基本信息,之后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获取修改后的所述病人的基本信息;
将所述医院信息系统和/或所述目标监护设备中的所述病人的基本信息更新为所述修改后的所述病人的基本信息,以使所述医院信息系统和所述目标监护设备中的所述病人的基本信息一致。
5.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病人的身份标识号码;
确定单元,用于当存在至少一个可连接的监护设备时,根据所述身份标识号码,从所述至少一个可连接的监护设备中确定目标监护设备,其中,所述目标监护设备关联的身份标识号码与获取的所述身份标识号码一致;
匹配连接单元,用于与所述目标监护设备进行匹配连接;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当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目标监护设备的匹配连接成功时,获取所述目标监护设备实时采集的病人监护信息;
存储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目标监护设备实时采集的病人监护信息与所述病人的身份标识号码关联存储;
上传单元,用于向医院信息系统上传获取的所述目标监护设备实时采集的病人监护信息,以便将所述病人监护信息存入所述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所述病人的病人记录信息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病人的身份标识号码,从所述医院信息系统获取所述病人的历史记录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病人的历史记录信息包括:所述病人的基本信息;
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第四获取单元,用于当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目标监护设备的匹配连接成功时,从所述目标监护设备获取所述病人的基本信息;
其中,所述病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如下一项或两项以上:姓名、年龄和性别。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五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修改后的所述病人的基本信息;
更新单元,用于将所述医院信息系统和/或所述目标监护设备中的所述病人的基本信息更新为所述修改后的所述病人的基本信息,以使所述医院信息系统和所述目标监护设备中的所述病人的基本信息一致。
9.一种医疗信息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医院信息系统、目标监护设备以及如权利要求5至8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
CN201510036100.4A 2015-01-23 2015-01-23 医疗信息化管理方法、移动终端和医疗信息化系统 Pending CN1058688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36100.4A CN105868881A (zh) 2015-01-23 2015-01-23 医疗信息化管理方法、移动终端和医疗信息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36100.4A CN105868881A (zh) 2015-01-23 2015-01-23 医疗信息化管理方法、移动终端和医疗信息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68881A true CN105868881A (zh) 2016-08-17

Family

ID=56623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36100.4A Pending CN105868881A (zh) 2015-01-23 2015-01-23 医疗信息化管理方法、移动终端和医疗信息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68881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20516A (zh) * 2017-06-21 2017-09-29 胡引翠 医院资源优化配置系统
CN108206053A (zh) * 2018-01-02 2018-06-26 深圳市双平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血糖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09998512A (zh) * 2018-01-05 2019-07-12 广州莲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胎儿监护系统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CN110115561A (zh) * 2019-04-12 2019-08-13 铂元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监测方法及监测系统
CN114206203A (zh) * 2019-06-03 2022-03-18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病人监护方法、设备和中央监护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35495Y (zh) * 2007-08-03 2008-10-22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 一种多网络多参数健康监护系统
CN101326527A (zh) * 2005-12-15 2008-12-17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测量相关的外部用户接口
CN102622522A (zh) * 2012-03-19 2012-08-01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手持移动式安全远程医疗健康状态监护系统
CN102999689A (zh) * 2011-12-07 2013-03-27 深圳中迈数字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病人信息处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6527A (zh) * 2005-12-15 2008-12-17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测量相关的外部用户接口
CN201135495Y (zh) * 2007-08-03 2008-10-22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 一种多网络多参数健康监护系统
CN102999689A (zh) * 2011-12-07 2013-03-27 深圳中迈数字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病人信息处理方法
CN102622522A (zh) * 2012-03-19 2012-08-01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手持移动式安全远程医疗健康状态监护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史凌斌: "《基于智能终端的移动医疗信息系统》",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
官金安等: "《基于Android移动设备的脑电记录仪的设计》",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王全明: "《病房管理与实时监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20516A (zh) * 2017-06-21 2017-09-29 胡引翠 医院资源优化配置系统
CN108206053A (zh) * 2018-01-02 2018-06-26 深圳市双平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血糖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09998512A (zh) * 2018-01-05 2019-07-12 广州莲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胎儿监护系统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CN110115561A (zh) * 2019-04-12 2019-08-13 铂元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监测方法及监测系统
CN110115561B (zh) * 2019-04-12 2022-11-08 铂元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监测方法及监测系统
CN114206203A (zh) * 2019-06-03 2022-03-18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病人监护方法、设备和中央监护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68881A (zh) 医疗信息化管理方法、移动终端和医疗信息化系统
CN100506145C (zh) 无线传感器的安全识别和关联
EP2035987B1 (en) Method of collecting data
CN101233738B (zh) 用于移动医疗设备的环境相关的服务发现的系统和方法
CN102622522A (zh) 一种手持移动式安全远程医疗健康状态监护系统
CN102599889B (zh) 医疗检测仪、生理信息识别方法及生理信息获取方法
CN106510686A (zh) 基于云服务的心脏疾病诊断系统
US20190313968A1 (en) Wearable electrocardiographic monitoring technology (ecg) with an airtight container for medicines, and integrated medical monitoring system
CN111839495B (zh) 检测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4224116A (zh) 医用传感器及其使用方法和操作设备
CN107799171A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设备和服务器
CN105407155B (zh) 一种病房签到方法和系统
CN106202947A (zh) 一种基于网关的急救方法及装置
CN202342026U (zh) 一种指纹识别身份的智能血压采集系统
US20220117505A1 (en) Method for Health Detection Supportive Devices and System
CN108133749A (zh) 医疗终端的数据共享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CN205433660U (zh) 一种基于Zigbee的智能医院住院管理系统
CN109414186A (zh) 传感器
CN105354418A (zh) 基于智能手机的心电预警系统
CN112235415B (zh) 体域网数据显示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206301336U (zh) 一种用于智慧养老的电子病历管理系统
CN211704616U (zh) 一种住院病人智能手腕装置
CN105520729A (zh) 一种具有信息分发功能的心电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CN109754848A (zh) 基于医护端的信息管理方法及装置
CN206505420U (zh) 一种配药筐射频识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