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14993A - 用于传送具有可变数量的子包的电报的交织以及相继解码 - Google Patents

用于传送具有可变数量的子包的电报的交织以及相继解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14993A
CN110114993A CN201780080315.3A CN201780080315A CN110114993A CN 110114993 A CN110114993 A CN 110114993A CN 201780080315 A CN201780080315 A CN 201780080315A CN 110114993 A CN110114993 A CN 1101149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data
subdata packet
packet
sub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031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14993B (zh
Inventor
格尔德·克里安
约瑟夫·伯恩哈德
约尔格·罗伯特
雅克布·克奈索
约翰内斯·韦克斯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raunhofer Gesellschaft zur Fo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Friedrich Alexander Univeritaet Erlangen Nuernberg FAU
Original Assignee
Fraunhofer Gesellschaft zur Fo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Friedrich Alexander Univeritaet Erlangen Nuernberg FA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raunhofer Gesellschaft zur Fo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Friedrich Alexander Univeritaet Erlangen Nuernberg FAU filed Critical Fraunhofer Gesellschaft zur Fo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Publication of CN1101149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149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149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149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04B1/7143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on of hop patter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7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using interleaving techniqu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7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using interleaving techniques
    • H03M13/2703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using interleaving techniques the interleaver involving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33Synchronisation based on error coding or decoding
    • H03M13/333Synchronisation on a multi-bit block basis, e.g. frame 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37Decoding methods or techniques, not specific to the particular type of coding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3M13/03 - H03M13/35
    • H03M13/3776Decoding methods or techniques, not specific to the particular type of coding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3M13/03 - H03M13/35 using a re-encoding step during the decoding pro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83Formatting with frames or packets; Protocol or part of protocol for 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84Formats for payload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86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 H04L1/0089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in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7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using interleaving techniques
    • H03M13/2703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using interleaving techniques the interleaver involving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 H03M13/2707Simple row-column interleaver, i.e. pure block interleav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Abstract

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在通信系统(例如传感器网络或遥测系统)中无线传送数据的传送方法。该数据包括核心数据和附加数据,核心数据被以编码并交织的方式拆分到多个核心数据子包,附加数据被以编码并交织的方式拆分到多个附加数据子包,其中包含在核心数据子包中的核心数据的至少一部分是接收附加数据或附加数据包所需的。

Description

用于传送具有可变数量的子包的电报的交织以及相继解码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用于发送数据的数据发送器。进一步的实施例涉及用于接收数据的数据接收器。一些实施例涉及用于传送具有可变数量的子包的电报的交织以及相继解码。
背景技术
DE100 2011 082 098 B4描述了一种用于电池供电的发送器的方法,其中数据包被拆分成小于要传送的实际信息的传输包(或子数据包)(所谓的电报拆分)。在这种情况下,电报被分布到几个部分包(或子数据包)。这种部分包被称为跳。几个信息符号在一跳中被传送。跳在一个频率上被发送或分布在几个频率上,所谓的跳频。在跳之间,存在其中不发生传输的暂停。
由于几个无线电传输共享一个用于传输的介质,因此可能发生子包(或子数据包)被另一个传输干扰,使得它不能在接收器处被解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对要传送的数据进行信道编码,例如,通过卷积编码器将冗余插入信号中,以便即使有损坏的部分也能正确解码。
信道编码的性能常常取决于受干扰的连续符号的数量。由于干扰源常常干扰相继的符号,因此在信道编码之后交织符号,使得发送的电报中的符号在信道编码的码字中具有彼此最大的可能距离。
但是,交织符号的结果是电报的信息只能作为一个整体被恢复,因为信息分散在整个电报中。这样,不可能分析允许接收可变数量的子包的长度字段。例如,如果仅将长度字段放在前面,那么它不是信道编码的一部分,并且不接收具有长度信息的子包导致电报的完全丢失。
DE 10 2011 082 100 A1描述了一种具有到节点的双向数据传送的基站。基站包括用于接收由节点以节点传输频率发送的数据包的单元,其中节点传输频率是从节点的频率发生器导出的。基站还包括用于基于接收的数据包确定节点传输频率并且用于基于所确定的节点传输频率与和节点相关联的目标节点传输频率之间的频率偏差来确定节点的频率生成器的偏差的单元。此外,基站包括用于以基站传输频率向节点发送数据包的单元,其中用于发送数据包的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确定的节点的频率发生器的偏差来调整基站传输频率。
WO 2015/128385A1描述了一种数据传输布置,其包括能量收集元件作为能量源。数据传输布置被配置为使用电报拆分方法来发送数据,其中要发送的部分包或者被发送、被缓冲和在稍后的时间被发送,或者取决于可以由能量供应单元提供的电能的量而被丢弃。
出版物[G.Kilian,H.Petkov,R.Psiuk,H.Lieske,F.Beer,J.Robert,和A.Heuberger,“Improved coverage for low-power telemetry systems using telegramsplitting,”in Proceedings of2013European Conference on Smart Objects,Systemsand Technologies(SmartSysTech),2013.]描述了使用电报拆分方法的低能量遥测系统的改进范围。
出版物[G.Kilian,M.Breiling,H.H.Petkov,H.Lieske,F.Beer,J.Robert,和A.Heuberger,“Increasing Transmission Reliability for Telemetry Systems UsingTelegram Splitting,”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卷63,号3,页949–961,2015年3月]描述了使用电报拆分方法的低能量遥测系统的改进的传送可靠性。
出版物[Sam Dolinar,Dariush Divsalar,和Fabrizio Pollara,“Turbo CodePerformance as a Function of Code Block Size“,1998IEEE InternationalSymposium on Information Theory]描述了turbo码依赖于块尺寸的性能。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传送可变长度的数据期间提高传送可靠性。
这个目的由独立权利要求解决。
可以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找到有利的实现。
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器,被配置为对核心数据进行编码并以交织的方式将其分布到多个核心子数据包,其中数据发送器被配置为对扩展数据进行编码并以交织的方式将其分布到多个扩展子数据包,其中包含在核心子数据包中的核心数据的至少一部分是接收扩展数据或扩展数据包所需要的。
进一步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接收器,被配置为接收核心子数据包和扩展子数据包,其中核心子数据包包含跨核心子数据包以交织方式分布的核心数据,并且其中扩展子数据包包含跨扩展子数据包以交织方式分布的扩展数据,其中数据接收器被配置为对编码的核心数据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解码以便获得关于扩展数据包的信息,并且其中数据接收器被配置为使用该信息来接收扩展数据包。
根据本发明的概念,核心子数据包和扩展子数据包用于可变长度的数据的传送,其中可变长度的数据的编码的核心数据以交织方式分布到核心子数据包以增加编码的核心数据的传送可靠性,并且其中可变长度的数据的编码的扩展数据以交织方式分布到扩展子数据包并且可选地分布到核心子数据包以便增加编码的扩展数据的传送可靠性,其中编码的核心数据包含关于编码的扩展数据或扩展子数据包的信息。
进一步的实施例提供了用于发送核心数据和扩展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对核心数据进行编码以获得编码的核心数据的步骤。该方法还包括将编码的核心数据交织并分布到多个核心子数据包的步骤。该方法还包括对扩展数据进行编码以获得编码的扩展数据的步骤。该方法还包括将编码的扩展数据交织并分布到多个扩展数据包的步骤。该方法还包括发送核心子数据包和扩展数据包的步骤。
进一步的实施例提供了用于接收核心数据和扩展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核心子数据包和扩展子数据包的步骤,其中核心子数据包包含跨核心子数据包以交织方式分布的核心数据,并且其中扩展子数据包包含跨扩展子数据包以交织方式分布的扩展数据。该方法还包括对编码的核心数据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解码以获得关于扩展数据包的信息的步骤,其中使用该信息来接收扩展数据包。
进一步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在通信系统(例如传感器网络或遥测系统)中无线传送数据的传送方法。该数据包括核心数据和扩展数据,其中核心数据以编码和交织的方式分布到多个核心子数据包,其中扩展数据以编码和交织的方式分布到多个扩展子数据包,其中包含在核心子数据包中的核心数据的至少一部分是接收扩展数据或扩展数据包所需的。
以下描述数据发送器的优选实施例。
在实施例中,数据发送器被配置为不将编码的核心数据分布到扩展子数据包。换句话说,扩展子数据包不包含任何编码的核心数据。
在实施例中,数据发送器可以被配置为将编码的核心数据分布到核心子数据包,使得即使在核心子数据包的一个或数个的传送丢失时,核心数据的接收器侧解码基于其它核心子数据包是可能的。
例如,编码的核心数据可以相继地分布到核心子数据包,使得核心子数据包中的一个的丢失不会导致解码可能性的完全丧失。为此,例如,可以将核心数据的紧接着相继的符号分布到紧接着相继的核心子数据包。
在实施例中,数据发送器可以被配置为将编码的核心数据分布到核心子数据包,使得编码的核心数据的时间距离相对于用于对核心数据进行编码的代码(信道代码)的影响长度增加(或甚至最大化)。
例如,数据发送器可以被配置为将编码的核心数据的符号分布到核心子数据包,使得符号的时间距离相对于用于对核心数据进行编码的代码(信道代码)的影响长度增加(或甚至最大化)。
信道编码的性能可以取决于受干扰的相继符号的数量。由于干扰源常常干扰相继符号,因此符号可以在信道编码之后交织,使得它们在发送的核心子数据包中具有彼此最大可能的距离。
在实施例中,数据发送器可以被配置为:如果核心数据的长度不足以用于填充核心子数据包,那么以交织的方式将扩展数据(或扩展数据的一部分)分布到核心子数据包,以填充核心子数据包。
在实施例中,数据发送器可以被配置为在填充核心子数据包时,将扩展数据(或扩展数据的一部分)分布到核心子数据包和扩展子数据包,使得编码的扩展数据的距离相对于用于对扩展数据进行编码的代码(信道代码)的影响长度增加(或甚至最大化)。
例如,数据发送器可以被配置为将编码的扩展数据的符号分布到核心子数据包,使得符号的时间距离相对于用于对核心数据进行编码的代码(信道代码)的影响长度增加(或甚至最大化)。
在实施例中,数据发送器可以被配置为在填充核心子数据包时,将扩展数据分布到核心子数据包和扩展子数据包,使得核心子数据包和扩展子数组分组被均匀填充。
在实施例中,数据发送器可以被配置为在填充核心子数据包时,将扩展数据分布到核心子数据包和扩展子数据包,使得核心子数据包和扩展子数据包被不均匀地填充。
在实施例中,数据发送器可以被配置为将编码的核心数据分布到固定或指定数量的核心子数据包。
在实施例中,数据发送器可以被配置为取决于扩展数据的长度来调整扩展子数据包的数量。
在实施例中,数据发送器可以被配置为将核心数据和扩展数据一起编码。
在这种情况下,核心数据和扩展数据可以被一起编码,使得对编码的核心数据进行解码递送核心数据的至少一部分。
例如,对于一些信道代码,如果数据的输入长度增加,那么可以提高性能,这就是核心数据和扩展数据可以一起编码的原因。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要注意的是,核心数据和扩展数据被一起编码,使得在没有扩展数据的情况下对核心数据或核心数据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解码也是可能的。
在实施例中,数据发送器可以被配置为对核心数据和扩展数据彼此独立地进行编码。
在实施例中,数据发送器可以被配置为用扩展数据填充未编码的核心数据,使得扩展数据在时间上布置在核心数据之前,并且在对核心数据进行解码时增加可靠性。
在实施例中,数据发送器可以被配置为向核心子数据包的至少一部分提供同步数据。
在这种情况下,数据发送器可以被配置为将与同步数据在时间上相邻的核心数据布置在相应的核心子数据包中。
此外,数据发送器可以被配置为在时间上(直接)相继的核心子数据包中交替地在同步数据之前和之后布置核心数据。
此外,数据发送器可以被配置为在相应的核心子数据包中在时间上布置同步数据,使得同步数据被布置成紧邻扩展数据并且紧邻核心数据。
在实施例中,数据发送器可以被配置为发送纯同步子数据包。
在这种情况下,数据发送器可以被配置为发送核心子数据包和同步子数据包,使得核心子数据包和同步子数据包在时间上彼此相邻地布置。
例如,可以在核心子数据包之间发送同步子数据包。
以下描述数据接收器的优选实施例。
在实施例中,数据接收器可以知道核心子数据包的数量。
在实施例中,关于包含在核心子数据包中的扩展数据包的信息可以是扩展子数据包的数量。
在实施例中,编码的核心数据可以被分布到核心子数据包,使得即使在核心子数据包中的一个或数个的传送丢失时,也有可能基于其它核心子数据包对核心数据包进行接收器侧解码。在这种情况下,数据接收器可以被配置为接收并对核心子数据包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解码以获得核心数据。
例如,编码的核心数据可以相继地分布到核心子数据包,使得核心子数据包中的一个的丢失不会导致解码可能性的完全丧失。为此,例如,可以将核心数据的紧接着相继的符号分布到紧接着相继的核心子数据包。
在实施例中,可以向核心子数据包的至少一部分提供同步数据,其中数据接收器可以被配置为基于同步数据的至少一部分来检测接收数据流中的核心子数据包。
在实施例中,数据接收器可以被配置为接收纯同步子数据包,并且基于同步子数据包的至少一部分来检测接收数据流中的核心子数据包。
在实施例中,数据接收器可以被配置为对解码的核心数据的至少一部分进行重新编码以获得重新编码的核心数据,并且使用重新编码的核心数据对编码的扩展数据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解码。
在实施例中,数据接收器可以被配置为对编码的扩展数据的第一部分进行解码和重新编码以获得重新编码的扩展数据的第一部分,并且使用重新编码的扩展数据的第一部分来对编码的扩展数据的第二部分进行解码。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数据发送器和数据接收器的系统的示意性电路框图;
图2示出了数据的信道编码和符号映射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将核心数据和扩展数据划分到核心子数据包和扩展子数据包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将核心符号和扩展符号划分到核心子数据包和扩展子数据包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在填充的第一中间结果之后将核心符号和扩展符号划分到核心子数据包和扩展子数据包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在填充的第二中间结果之后将核心符号和扩展符号划分到核心子数据包和扩展子数据包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在填充的第三中间结果之后将核心符号和扩展符号划分到核心子数据包和扩展子数据包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在填充的第四中间结果之后将核心符号和扩展符号划分到核心子数据包和扩展子数据包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在信道编码之后总字的循环移位使得扩展字的符号被布置在核心字的前面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将核心符号和扩展符号划分到核心子数据包和扩展子数据包,其中子数据包中的同步符号分别被放置在核心符号和扩展符号的前面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将核心符号和扩展符号划分到核心子数据包和扩展子数据包,其中在相应子数据包的中心,分别在核心符号和扩展符号之间存在同步符号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将核心符号和扩展符号划分到核心子数据包和扩展子数据包,其中在核心子数据包之间布置具有同步符号的同步子数据包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将核心符号和扩展符号划分到核心子数据包和扩展子数据包,其中在相应的子数据包中存在两个间隔开的(部分)同步符号序列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将核心符号和扩展符号划分到核心子数据包和扩展子数据包,其中在相应的子数据包中存在两个不同长度的间隔开的(部分)同步符号序列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将核心符号和扩展符号划分到核心子数据包和扩展子数据包,其中在相应的子数据包中存在布置在中心的(部分)同步符号序列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将核心符号和扩展符号划分到核心子数据包和扩展子数据包,其中在相应的子数据包中存在布置在中心的(部分)同步符号序列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将核心符号和扩展符号划分到核心子数据包和扩展子数据包,其中在相应的子数据包中存在布置在中心的(部分)同步符号序列的示意图;
图18示出了将核心符号划分到核心子数据包,其中在相应的核心子数据包中存在布置在中心的(部分)同步符号序列的示意图;
图19示出了将核心符号划分到核心子数据包,其中在相应的核心子数据包中存在布置在中心的(部分)同步符号序列,其中核心符号以交替的方式在(部分)同步符号序列的前面和后面被划分到相继的核心子数据包的示意图;
图20示出了用于发送核心数据和扩展数据的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21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用于接收核心数据和扩展数据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随后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在附图中使用相同的标号提供相同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效果的元件,使得它们在不同实施例中的描述是可互换的。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的示意性电路框图,该系统具有用于发送数据120的数据发送器100和用于接收数据120的数据接收器110。数据120可以包括核心数据和扩展数据。
数据发送器100被配置为对核心数据进行编码并以交织的方式将其分布到多个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n,并且对扩展数据进行编码并以交织的方式将其分布到多个扩展子数据包142_1至142_m,其中包含在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n中的核心数据的至少一部分是接收扩展数据包所需的。
数据接收器110被配置为接收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n和扩展子数据包142_1至142_m,其中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n包含跨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n以交织方式分布的核心数据,并且其中扩展子数据包142_1至142_m包含跨扩展子数据包142_1至142_m以交织方式分布的扩展数据。数据接收器110还被配置为对编码的核心数据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解码以获得关于扩展数据包142_1至142_m的信息,并且数据接收器110被配置为使用该信息来接收扩展数据包142_1至142_m。
在实施例中,核心数据可以被分布到n个核心子数据包140_1到140_n,其中n是等于或大于2的自然数,n≥2。扩展数据可以被分布到m个扩展子数据包142_1到142_m。即,可以使用s=n+m个子数据包(核心子数据包+扩展子数据包)来传送数据120,其中smin=n是要传送的子数据包的最小数量(=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n的数量n)。
在实施例中,扩展数据可以以交织方式分布到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n,并且还分布到扩展子数据包142_1至142_m。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n可以包含核心数据以及扩展数据的一部分。
在实施例中,核心数据不被分布到扩展子数据包142_1至142_m。因此,扩展子数据包142_1至142_m不包含任何核心数据。
在实施例中,可以以时间距离传送子数据包(核心子数据包+扩展子数据包),使得在子数据包之间存在传输暂停。
在实施例中,可以使用跳时图案和/或跳频图案来传送子数据包(核心子数据包和/或扩展子数据包)。
在实施例中,跳频图案可以指示要利用其发送子数据包的一系列传输频率或传输频率跳。
例如,可以使用第一传输频率(或在第一频率信道中)发送第一子数据包,并且可以使用第二传输频率(或在第二频率信道中)发送第二子数据包,其中第一传输频率与第二传输频率不同。在这种情况下,跳频图案可以定义(或指定或指示)第一传输频率和第二传输频率。可替代地,跳频图案可以指示第一传输频率或第一传输频率与第二传输频率之间的频率距离(传输频率跳)。显然,跳频图案也可以仅指示第一传输频率与第二传输频率之间的频率距离(传输频率跳)。
在实施例中,跳时图案可以指示要利用其发送子数据包的一系列传输时间或传输时间间隔。
例如,可以在第一传输时间(或在第一传输时隙中)发送第一子数据包,并且可以在第二传输时间(或在第二传输时隙中)发送第二子数据包,其中第一传输时间与第二传输时间不同。跳时图案可以定义(或指定或指示)第一传输时间和第二传输时间。可替代地,跳时图案可以指示第一传输时间或第一传输时间与第二传输时间之间的时间距离。显然,跳时图案也可以仅指示第一传输时间与第二传输时间之间的时间距离。
跳时/跳频图案可以是跳频图案和跳时图案的组合,即,利用其传送子数据包的一系列传输时间或传输时间间隔,其中传输频率(或传输频率跳)指派给传输时间(或传输时间间隔)。
在实施例中,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n和扩展子数据包142_1至142_m可以利用单独的跳时图案和/或跳频图案来传送。
在实施例中,数据发送器100可以包括被配置为发送数据120的传输单元(发送器)102。传输单元102可以连接到数据发送器100的天线104。数据发送器100还可以包括被配置为接收数据的接收单元(接收器)106。接收单元可以连接到天线104或数据发送器100的另一个(单独的)天线。数据发送器100还可以包括组合的传输/接收单元(收发器)。
数据接收器110可以包括被配置为接收数据120的接收单元(接收器)116。接收单元116可以连接到数据接收器110的天线114。数据接收器110还可以包括被配置为发送数据的传输单元(发送器)112。传输单元112可以连接到天线114或数据接收器110的另一个(单独的)天线。数据接收器110还可以包括组合的传输/接收单元(收发器)。
在实施例中,数据发送器100可以是传感器节点,而数据接收器110可以是基站。显然,也可以是,数据发送器100是基站,而数据接收器110是传感器节点。还有可能数据发送器100和数据接收器110都是传感器节点。此外,有可能数据发送器100和数据接收器110都是基站。
在实施例中,要发送的数据可以被拆分成两部分,即,可以在接收总包之前已经处理的所谓核心信息,以及扩展信息。如果信息被信道编码并指派(或映射),那么它分别产生核心字(core word)和扩展字(extension word),如图2中所示。
图2详细示出了数据的信道编码和符号映射的示意图。如在图2中可以看到的,数据120可以包括核心信息(核心数据)122和扩展信息(扩展数据)124。对核心信息122进行信道编码和符号映射可以产生具有符号k0至kK(核心符号136)的核心字130。对扩展信息124进行信道编码和符号映射可以产生具有符号e0至eE(扩展符号138)的扩展字132。核心字130和扩展字132可以形成总字(total word)134。换句话说,图2示出了来自核心信息122和扩展信息124的总字134的形成。
如果在信道中出现干扰,如本文所述,选择性地交织核心字130是尤其重要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传送的总数据包被拆分成较小的部分包,所谓的子包,那么是有利的(参见DE 10 2011 082 098B4)。如果与在信道中发生的干扰相比,子包之间的时间距离足够大,那么很可能只有一个子包受到干扰。现在,如果数据被适当地交织,那么子包的信息的丢失不会导致信息的丢失。为了实现这一点,可以在将信息分成子包之前将信道编码应用于信息。
在信道编码之后,可以将符号映射(或指派)到传输方法的传输字母表。产生的字分别被称为核心字和扩展字。
然后,这些字形成总字134,然后将其划分为子包。现在,核心字可以交织到传送字中,使得它可以尽可能早地在接收器处进行评估,如图3中所示。
详细地,图3示出了将核心数据122和扩展数据124划分到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和扩展子数据包142_1至142_5的示意图。在这里,横坐标描述子数据包(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扩展子数据包142_1至142_5)的时间布置,而纵坐标描述相应子数据包中的符号(核心符号+扩展符号)的时间布置。
如在图3中可以看到的,核心字130可以被分布到核心数据包140_1至140_4。详细地,核心字130的符号136可以以交织的方式分布到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类似地,扩展字132可以被分布到扩展子数据包142_1至142_5。详细地,扩展字132的符号138可以以交织的方式分布到扩展子数据包142_1至142_5。
如在图3中可以进一步看到的,扩展字132(或详细地:扩展符号138)可以被分布到核心数据包140_1至140_4以及扩展子数据包142_1至142_5。特别地,如果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未被核心字130(或者详细地:核心符号136)完全填充,那么这是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扩展字132可以被分布到核心数据包140_1至140_4以及扩展子数据包142_1至142_5。
换句话说,图3示出了核心子包140_1至140_4包含核心符号136。扩展子包142_1至142_5不包含任何核心符号136。因此,子包可以被分为两个不同的类别。第一:核心子包140_1至140_4。这些是包含核心字130的符号136的子包140_1至140_4。第二:扩展子包142_1至142_5。这些是不包含核心字130的任何符号的子包142_1至142_5。如果在没有时间距离的情况下传送子包,那么可以实现传统的传送(即,没有子包)。
在下文中,更详细地解释可以由数据发送器100和数据接收器110执行的上述传送方法的详细实施例。
第一详细实施例:将核心数据交织到核心子包上
核心字132(例如其可以包含用于接收的重要边信息)在这里可以被完全交织到所谓的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n中,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n可以在扩展子包142_1至142_1的完成接收之前由接收器110评估。核心子包140_1至140_n的数量n必须为接收器110所知。
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是核心子包140_1至140_n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丢失(例如,通过干扰)可以得到补偿。为此,核心数据122的符号可以均匀地跨核心子包分布,因为数据中较大的连续块的丢失导致许多信道编码方法的快速失败。
对此最简单的方法是将符号相继地交织到核心序列的子包(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n)中。如果达到核心子包140_1至140_n的数量n,那么重新开始指派。对于所有可变长度的电报,核心序列中的子包的数量完全相同并且是给定的(即,固定地指定)。
图4示出了将核心符号k0至k15和扩展符号e0至e19划分到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和扩展子数据包142_1至142_5的示意图。在这里,横坐标描述子数据包(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扩展子数据包142_1至142_5)的时间布置,而纵坐标描述相应子数据包中符号(核心符号+扩展符号)的时间布置。
如从图4中可以看到的,核心符号k0至k15可以以交织的方式相继地分布到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而扩展符号e0至e19以交织的方式相继地分布到扩展子数据包142_1至142_m。详细地,首先,核心符号k0至k15可以以交织的方式分布到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使得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3中的一个的丢失不会导致解码可能性的完全损失。例如,第一核心子数据包140_1可以包含核心符号k0、k4、k8和k12,第二核心子数据包140_2可以包含核心符号k1、k5、k9、k13,第三核心子数据包140_3可以包含核心符号k2、k6、k10和k14,并且第四核心子数据包140_4可以包含核心符号k3、k7、k11和k15。
换句话说,图4示出了核心符号/扩展符号的示例性划分,其中n=Smin=4个核心子包,m=S-Smin=5个扩展子包142_1至142_m,每个子包具有NS=4个符号。
在图4所示的示例中,NK=16个核心符号k0至k15被示例性地交织到n=Smin=4个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上。
例如,符号可以如下交织:
第0个符号交织到第0个核心子包
第1个符号交织到第一个核心子包
...
第3个符号交织到第3个核心子包
第4个符号交织到第0个核心子包
第5个符号交织到第1个核心子包
...
第15个符号交织到第4个核心子包
这只是个示例,交织可以从根本上以任何方式完成;但是,一些类型的交织将导致子包丢失的更差性能。
在实施例中,可以将信息交织到子包中,使得可以单独地并在扩展字之前接收核心字。
在实施例中,符号可以在核心和/或扩展子包内交织,使得一个或数个核心序列子包的丢失不会导致解码可能性的完全丧失。
第二详细实施例:对于可变数量的子包用扩展符号填充核心子包
通常,可以在核心子包140_1至140_n中发送的符号的数量大于核心字130中的符号的数量,使得核心子包140_1至140_n可以用来自扩展字132的符号填充。为了使其尽可能均匀地发生,可以在交织之前指定核心子包中的核心符号(NK)与核心子包中的扩展符号(NS-NK)的比率。这个比率可以是核心子包的数量(Smin)的整数除数并且子包中的核心符号的数量可以大于或等于子包中的扩展符号的数量,即,
如果核心字130和扩展字132现在被分布到电报,那么核心字被分布到核心子包的第一自由数据符号中。
然后,扩展字132的前个符号被分布到核心子包140_1至140_n。这种指派可以均匀地发生,使得这些符号中的两个不被放置在相同的子包中。
这有几种可能性。第一:符号可以以距离V被放置核心子包中。在第一遍中,这个处理从子包0开始并继续前进V步。因此,第二个符号可以被放置在子包V中,等等。第二:符号可以以V个块的形式被放置到核心子包中。个符号占用个相继的核心子包,如果核心子包索引超过Smin,那么在核心子包0处再次开始该处理。
然后可以将接下来的S-Smin个扩展符号分布到扩展序列的子包而无需附加的距离。因此,它们在子包Smin处开始并且在S处结束。
如果已经分布了个扩展符号,那么该处理开始于将接下来的个扩展符号放置在子包1(142_2)处并继续前进V步。因此,下一个符号被放置到子包V+1中,等等,直到放置了个符号。扩展符号在扩展序列中的放置保持与第一步中一样。
如果已经为核心序列的每个子包指派了扩展符号,那么下一个轮指派再次在子包0(140_1)处开始,并且该方法一直持续到扩展符号的末尾。
图5示出了在填充的第一中间结果之后将核心符号k0至k15和扩展符号e0至e39划分到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和扩展子数据包142_1至142_3的示意图。在这种情况下,横坐标描述子数据包(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扩展子数据包142_1至142_3)的时间布置,而纵坐标描述相应子数据包中符号(核心符号+扩展符号)的时间布置。
如从图5中可以看到的,核心符号k0至k15可以首先以交织的方式分布到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使得核心子数据包140_1到140_3中的一个或数个的丢失不会导致解码可能性的完全丧失。详细地,第一核心子数据包140_1可以包含核心符号k0、k4、k8和k12,第二核心子数据包140_2可以包含核心符号k1、k5、k9、k13,第三核心子数据包140_3可以包含核心符号k2、k6、k10和k14,并且第四核心数据包140_4可以包含核心符号k3、k7、k11和k15。
随后,扩展符号e0至e39可以以交织的方式分布到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和扩展子数据包,使得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和扩展子数据包142_1至142_3被均匀地填充,并且使得子数据包中的一个的丢失不会导致解码可能性的完全丧失。
目标是第一核心子数据包140_1包含扩展符号e0、e10、e20和e30,第二核心子数据包140_2包含扩展符号e5、e15、e25和e35,第三核心子数据包140_3包含扩展符号e1、e11、e21和e31,第四核心子数据包140_4包含扩展符号e6、e16、e26和e36,第一扩展子数据包142_1包含扩展符号e2、e7、e12、e17、e22、e27、e32、e37,第二扩展子数据包142_2包含扩展符号e3、e8、e13、e18、e23、e28、e33和e38,以及第三扩展子数据包142_3包含扩展符号e4、e9、e14、e19、e24、e29、e34和e39。
为此,可以首先将扩展符号e0分布到第一核心子数据包140_1,可以将扩展符号e1分布到第三核心子数据包140_3,可以将扩展符号e2分布到第一扩展子数据包142_1,扩展符号e3可以被分布到第二扩展子数据包142_2,并且扩展符号e3可以被分布到第三扩展子数据包142_3。
换句话说,图5示出了以距离V=2将扩展符号e0和e1放置到在核心子包0处开始的核心子包中,其中符号e2、e3和e4被交织到扩展子包中。
图6示出了在填充的第二中间结果之后将核心符号k0至k15和扩展符号e0至e39划分到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和扩展子数据包142_1至142_3的示意图。在这种情况下,横坐标描述子数据包(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扩展子数据包142_1至142_3)的时间布置,而纵坐标描述相应子数据包中的符号(核心符号+扩展符号)的时间布置。
如从图6中可以看到的,扩展符号e5现在可以被分布到第二核心子数据包140_2,扩展符号e6可以被分布到第四核心子数据包140_4,扩展符号e7可以被分布到第一扩展子数据包142_1,扩展符号e8可以被分布到第二扩展子数据包142_2,并且扩展符号e9可以被分布到第三扩展子数据包142_3。
换句话说,图6示出了以距离V=2将扩展符号e5和e6放置到在核心子包1处开始的核心子包中,其中符号e7、e8和e9被交织到扩展子包中。
图7示出了在填充的第三中间结果之后将核心符号k0至k15和扩展符号e0至e39划分到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和扩展子数据包142_1至142_3的示意图。在这种情况下,横坐标描述子数据包(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扩展子数据包142_1至142_3)的时间布置,而纵坐标描述相应子数据包中的符号(核心符号+扩展符号)的时间布置。
如图7中可以看到的,扩展符号e10现在可以被分布到第一核心子数据包140_1,扩展符号e11可以被分布到第三核心子数据包140_3,扩展符号e12可以被分布到第一扩展子数据包142_1,扩展符号e13可以被分布到第二扩展子数据包142_2,并且扩展符号e14可以被分布到第三扩展子数据包142_3。
换句话说,图7示出了以距离V=2将扩展符号e10和e11放置到在核心子包0处开始的核心子包中,其中符号e12、e13和e14被交织到扩展子包中。
图8示出了在填充的第四中间结果之后将核心符号k0至k15和扩展符号e0至e39划分到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和扩展子数据包142_1至142_3的示意图。在这种情况下,横坐标描述子数据包(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扩展子数据包142_1至142_3)的时间布置,而纵坐标描述相应子数据包中的符号(核心符号+扩展符号)的时间布置。
如从图8中可以看到的,扩展符号e15现在可以被分布到第二核心子数据包140_2,扩展符号e16可以分布到第四核心子数据包140_4,扩展符号e17可以被分布到第一扩展子数据包142_1,扩展符号e18可以被分布到第二扩展子数据包142_2,并且扩展符号e19可以被分布到第三扩展子数据包142_3。
换句话说,图8示出了以距离V=2将扩展符号e15和e16放置到在核心子包1处开始的核心子包中,其中符号e17、e18和e19被交织到扩展子包中。
可以继续上述步骤直到所有符号都被分布。
在实施例中,可以将扩展符号交织到核心子包中,以便均匀地填充全部数量的子包。
实施例使能或支持可变数量的子包。
第三详细实施例:将核心信息和扩展信息一起进行信道编码
在一些信道代码(例如,turbo码)中,如果数据的输入长度(块尺寸)增加,那么可以提高性能。在[Sam Dolinar,Dariush Divsalar,和Fabrizio Pollara,“Turbo CodePerformance as a Function of Code Block Size“,1998IEEE InternationalSymposium on Information Theory]中详细描述了这一事实。
此外,[G.Kilian,M.Breiling,H.H.Petkov,H.Lieske,F.Beer,J.Robert,和A.Heuberger,“Increasing Transmission Reliability for Telemetry Systems UsingTelegram Splitting,”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卷63,号3,页949–961,2015年3月]示出了干扰信道中的解码概率随着部分包的数量增加而增加。如果除了核心字之外仅将少数符号传送到扩展字中,那么因而必须将少量子包附加到核心子包。
通过上述效应,如果对短扩展信息和核心信息单独地执行信道编码,那么解码概率分别随着短扩展信息和核心信息而大大降低。
为了抵消这两种效应,可以在整个信息(即,核心信息和扩展信息)上计算信道码。
在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相互信道编码来增加短核心信息和扩展信息的传送可靠性。
第四详细实施例:通过插入扩展符号来保护核心信息的可解码性
对于没有限定的开始或结束状态的基于图形的解码器,例如,Viterbi卷积解码器(具有咬尾),第一个接收到的符号只能以低可靠性解码,因为没有足够数量的数据来确定最佳路径。但是,核心信息对于接收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应当有可能以高可靠性对其进行解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核心信息的前面放置对应量的扩展信息的数据(一般(通常)代码的影响长度的长度),使得有可能可靠地对核心信息进行解码。
例如,这可以通过在信道编码之后以循环方式移位具有放置在前面的核心字部分的总字源自扩展部分的符号的数量来实现,如图9中所示。
详细地,图9示出了在信道编码之后总字的循环移位的示意图,使得扩展字132的Z个符号被布置在核心130的前面。
如从图9中可以看到的,核心字130在信道编码之后包括K+1个符号e0至eK,其中扩展字132在信道编码之后包括E+1个符号e0至eE。Z个符号可以取自扩展字132的E+1个符号e0至eE,并且可以被放置在核心字130的K+1个符号e0至eK的前面。例如,可以取扩展字132的最后Z个符号e-Z至eE并将其放置在核心字130的K+1个符号e0至eK的前面。
换句话说,图9示出了通过在信道编码之后循环移位将Z个扩展符号(浅蓝色)插入核心符号的区域的示例。
另一种可能性是在执行信道编码之前将符号的任何其它组合移位到开始或将扩展信息带入核心。
在实施例中,核心和扩展可以一起进行信道编码(参见第三详细实施例)。
在实施例中,扩展符号可以用于使解码器满足核心符号,以便增加核心字的可解码性。
第五详细实施例:在同步符号周围交织核心序列
由于核心信息122非常重要,因此应当有可能尽可能可靠地估计和解码(核心字130=信道编码的核心信息122)的符号136。在传送包中,存在由接收器用于同步的大多数已知符号,所谓的前导码符号或同步序列。直接在同步符号之前或之后传送的符号可以由解码器以最高可靠性解码,因为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的时间或频率偏移对于要解码的符号与已知符号之间的增加的时间距离具有更大的影响。
为了将这种效果用于核心信息的正确接收的可靠性,可以在同步序列周围布置核心符号。
如果整个电报只使用单个前导码,那么所有核心符号都可以位于电报的开头,如图10中所示。
详细地,图10示出了将核心符号k0至k15和扩展符号e0到e39划分到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和扩展子数据包142_1到142_3的示意图,其中,在子数据包中,同步符号150分别被放置在核心符号k0至k15和扩展符号e0到e39的前面。在这种情况下,横坐标描述子数据包(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扩展子数据包142_1至142_3)的时间布置,而纵坐标描述相应子数据包中的符号(核心符号+扩展符号)的时间布置。
图10中所示的将核心符号k0至k15和扩展符号e0至e39划分到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和扩展子数据包142_1至142_3基本上与图5至8中描述的划分对应,其中,在相应的子数据包(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和扩展数据包142_1至142_3)中,同步符号150分别被放置在核心符号k0至k15和扩展符号e0至e39的前面。
换句话说,图10示出了在子包的开始处的核心子包140_1至140_3中的核心符号k0至k15,因为到同步符号150的距离增加了核心符号k0至k15的估计准确度。
对于子包的拆分传送,诸如在电报拆分方法中,每个子包中一个同步序列是有利的。在这里,核心子包中的核心符号然后相应地移位接近前导码、中间码或后同步码。在子数据包内核心符号在它们之间的布置可以是任意的。从子包到子包,核心符号应当被布置为使得距离最大化。然后,可以类似于实施例二中描述的处理来执行符号到核心子包或扩展子包的划分。
图11示出了将核心符号k0至k15和扩展符号e0至e39划分到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和扩展子数据包s142_1至142_3的示意图,其中分别在核心符号k0至k15和扩展符号e0到e39之间的相应子数据包的中间存在同步符号150。在这种情况下,横坐标描述子数据包(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扩展子数据包142_1至142_3)的时间布置,而纵坐标描述相应子数据包中的符号(核心符号+扩展符号)的时间布置。
图11中所示的将核心符号k0至k15和扩展符号e0至e39划分到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和扩展子数据包142_1至142_3基本上与图5至8中描述的划分对应,其中,在相应的子数据包(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和扩展数据包142_1至142_3)中,在相应子数据包的中心,在核心符号k0至k15与扩展符号e0至e39之间分别存在同步符号150。
换句话说,图11示出了在中间码(布置在子数据包的中心的前导码)周围布置的核心子包140_1至140_4中的核心符号k0至k15,因为到同步符号150的距离增加了对于核心符号k0至k15的估计准确度。
如果电报或子包包含若干单独的同步序列,那么核心符号应当围绕这些同步序列布置。
图12示出了将核心符号k0至k15和扩展符号e0至e19划分到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和扩展子数据包142_1至142_5的示意图,其中具有同步符号150的同步子数据包152_1和152_2被布置在核心子数据包之间。在这种情况下,横坐标描述相应子数据包的时间布置,而纵坐标描述相应子数据包中的符号的时间布置。
图12中所示的将核心符号k0至k15和扩展符号e0至e19划分到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和扩展子数据包142_1至142_5基本上与图4中描述的划分对应。
如图12中可以看到的,第一同步子数据包152_1可以布置在第一和第二核心子数据包140_1和140_2之间,而第二同步子数据包152_2可以布置在第三和第四核心子数据包140_3和140_4之间。
换句话说,图12示出了核心子包140_1至140_4中的核心符号k0至k15,其布置在两个同步子包152_1和152_2周围,其后是扩展子包142_1至142_5。
图13示出了将核心符号136和扩展符号138划分到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和扩展子数据包142_1至142_3的示意图,其中在相应的子数据包中存在两个间隔开的(部分)同步符号序列。在这种情况下,横坐标描述子数据包(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扩展子数据包142_1至142_3)的时间布置,而纵坐标描述相应子数据包中的符号(核心符号+扩展符号+同步符号150)的时间布置。
如在图13中可以看到的,核心符号136可以紧邻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中的同步符号150布置,而扩展符号138可以与核心符号136相邻地布置。
换句话说,图13示出了核心符号136均匀地布置在两个同步序列150周围。
在实施例中,核心字130的符号136可以尽可能靠近同步符号150放置。
第六详细实施例:在不同可靠性的分开的同步序列周围进行交织
如果使用不同长度的同步序列,那么符号的可靠性根据同步序列的质量而不同。由此,为了获得相同的错误概率,可以在具有较高质量的同步序列周围布置比在具有较低质量的序列周围更多的核心符号。
图14示出了将核心符号136和扩展符号138划分到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5和扩展子数据包142_1至142_3的示意图,其中在相应的子数据包中存在两个不同长度的间隔开的(部分)同步符号序列。在这种情况下,横坐标描述子数据包(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5+扩展子数据包142_1至142_3)的时间布置,而纵坐标描述相应子数据包中符号(核心符号+扩展符号+同步符号150)的时间布置。
如在图14中可以看到的,核心符号136可以紧邻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5中的同步符号150布置,而扩展符号138可以与核心符号136相邻地布置。此外,与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5中的较短(部分)同步符号序列相比,更多核心符号136可以紧邻较长的(部分)同步符号序列布置。
换句话说,图14示出了在两个同步序列150周围布置的核心符号136,其中封住同步序列150的核心符号136的数量可以基于同步序列150的质量(在这里以长度作为示例)来确定。
在实施例中,核心字130的符号136可以尽可能靠近同步符号150放置(参见第五详细实施例)。
在实施例中,核心序列130的符号136可以不是均匀地分布在所有同步符号块150的周围,而是根据子包中预期的可靠性。
第七详细实施例:利用核心信息和扩展信息的相互信道编码来在同步周围进行交
如果核心信息和扩展信息被一起编码(参见第三详细实施例),那么有利的是,用于解决解码器的扩展序列132的符号138被尽可能地接近包中的最可靠位置而移位,即,移位到前导码的直接周围。
在实施例中,用于解决解码器的扩展符号138(参见第三详细实施例)可以放置在包中最可靠的位置(参见第五详细实施例)。
第八详细实施例:对核心符号进行重新编码并用作同步符号
由于核心信息在整个包的完整接收之前已经可用,因此信息可以再次被信道编码并在接收器处被映射。由于这个处理,因此有可能将核心符号也视为同步符号,因为它们的值现在是已知的。利用这个知识,可以进一步提高核心子包中的扩展符号的估计能力和可解码性。
第九详细实施例:对扩展字进行迭代解码:
基于第八详细实施例,还有可能在完全接收之后对扩展字进行解码并重新编码成小部分,以便通过这种迭代解码来增加子包中扩展符号的估计的可靠性。
例如,这个原理在图15至17中示出。
详细地,图15示出了将核心符号136和扩展符号138划分到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和扩展子数据包142_1至142_3的示意图,其中在相应的子数据包中存在布置在中心的(部分)同步符号序列150。在这种情况下,横坐标描述子数据包(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加上扩展子数据包142_1至142_3)的时间布置,而纵坐标描述相应子数据包中的符号(核心符号+扩展符号)的时间布置。
如图15中可以看到的,由于到同步符号150的低时间距离,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中的核心符号136和扩展子数据包142_1至142_3中的扩展符号138的部分138*可以被很好地解码。
换句话说,图15示出,由于接近同步符号150,子包0至3(140_1至140_3)中的核心符号136和子包4至6(142_1至142_3)中的扩展符号138*可以被很好地解码。
图16示出了将核心符号136和扩展符号138划分到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和扩展子数据包142_1至142_3的示意图,其中在相应的子数据包中存在布置在中心的(部分)同步符号序列150。在这种情况下,横坐标描述子数据包(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扩展子数据包142_1至142_3)的时间布置,而纵坐标描述相应子数据包中的符号(核心符号+扩展符号)的时间布置。
如图16中可以看到的,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中的核心符号136可以在解码之后被重新编码,以便获得重新编码的核心符号136',其与同步符号150一起可以被视为可以用于解码扩展符号138的已知符号,使得由于接近非符号(同步符号150+重新编码的核心符号136'),扩展符号现在也可以被很好地解码。
换句话说,图15示出了核心符号136'可以在重新编码它们之后被假定为已知,并且增加了子包0至3(140_1至140_3)中的相邻扩展符号138的可解码性。
图17示出了将核心符号136和扩展符号138划分到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和扩展子数据包142_1至142_3的示意图,其中在相应的子数据包中存在布置在中心的(部分)同步符号序列150。在这种情况下,横坐标描述子数据包(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扩展子数据包142_1至142_3)的时间布置,而纵坐标描述相应子数据包中的符号(核心符号+扩展符号)的时间布置。
如图17中可以看到的,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中的扩展符号138的部分138*可以在解码之后被重新编码,以便获得扩展符号的重新编码部分138*,其与同步符号150一起可以被视为可以用于解码剩余扩展符号138的已知符号,使得由于接近已知符号(同步符号150+扩展符号的重新编码的部分138'),剩余扩展符号现在也可以被很好地解码。
换句话说,图17示出了可靠的扩展符号138*也可以在第一次迭代解码步骤之后被重新编码,并且还可以被假定为已知的138'并且现在扩展子包4至6(142_1至142_3)中的可靠性区域。
对于交织器,这意味着在迭代解码期间较早需要的符号被放置得更靠近同步序列。
在实施例中,在扩展字的迭代解码期间越早需要符号,它们可以越接近核心符号或同步符号放置。
第十详细实施例:避免跳内偏置
为了避免在同步符号150周围布置核心符号136时的可能不平衡(例如,由于同步序列中的不可靠性,但是在同步序列的末尾处不发生),符号每隔一个子包被以相反的方式布置。如果核心符号0(k0)已经被插入子包0(140_1)中的同步序列(150)之上,那么子包1(140_2)中的核心符号1(k1)将被布置在同步序列(150)之下。
图18示出了将核心符号k0至k15划分到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的示意图,其中在相应的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2中存在布置在中心的(部分)同步符号序列150。在这种情况下,横坐标描述子数据包(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扩展子数据包142_1至142_3)的时间布置,而纵坐标描述相应子数据包中的符号(核心符号+扩展符号)的时间布置。
如图18中可以看到的,核心符号k0至k15可以以偶数交织的方式分布到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使得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3中的一个的丢失不导致解码可能性的完全丧失。例如,第一核心子数据包140_1可以包含核心符号k0、k4、k8和k12,第二核心子数据包140_2可以包含核心符号k1、k5、k9、k13,第三核心子数据包140_3可以包含核心符号k2、k6、k10和k14,并且第四核心子数据包140_4可以包含核心符号k3、k7、k11和k15,其中相应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中的核心符号k0至k3直接布置在同步符号150的前面,并且相应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中的核心符号k4至k7直接布置在同步符号150的后面。
换句话说,图18示出了将核心符号k0至k15划分到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而不避免偏置。相继符号位于(同步符号150的)同一侧。
图19示出了将核心符号k0至k15划分到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的示意图,其中在相应的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2中存在布置在中心的(部分)同步符号序列150,其中核心符号k0至k15在相继的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中交替地分布在(部分)同步序列150的前面和后面。在这种情况下,横坐标描述子数据包(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扩展子数据包142_1至142_3)的时间布置,而纵坐标描述相应子数据包中的符号(核心符号+扩展符号)的时间布置。
如图19中可以看到的,核心符号k0至k15可以以交织的方式分布到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使得核心符号k0至k15在相继的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中被交替地布置在(部分)同步符号序列150的前面和后面。
例如,第一核心子数据包140_1可以包含核心符号k0、k4、k8和k12,第二核心子数据包140_2可以包含核心符号k1、k5、k9、k13,第三核心子数据包140_3可以包含核心符号k2、k6、k10和k14,并且第四核心子数据包140_4可以包含核心符号k3、k7、k11和k15,其中相应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中的核心符号k0、k5、k2和k7直接布置在同步符号150的前面,并且相应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中的核心符号k4、k1、k6和k3直接布置在同步符号150的后面。
换句话说,图19示出了将核心符号k0至k15划分到核心子数据包140_1至140_4并避免偏置。相继符号以交替方式被放置在(同步符号150的)中心周围。
其它实施例
图20示出了用于发送核心数据和扩展数据的方法200的流程图。方法200包括对核心数据进行编码以便获得编码的核心数据的步骤202。方法200还包括将编码的核心数据交织并分布到多个核心子数据包的步骤204。方法200还包括对扩展数据进行编码以获得编码的扩展数据的步骤206。方法200还包括将编码的扩展数据交织并分布到多个扩展数据包的步骤208。方法200还包括发送核心子数据包和扩展数据包的步骤210。
图21示出了用于接收核心数据和扩展数据的方法220的流程图。方法220包括接收核心子数据包和扩展子数据包的步骤222,其中核心子数据包包含跨核心子数据包以交织的方式分布的核心数据,并且其中扩展子数据包包含跨扩展子数据包以交织的方式分布的扩展数据。方法220还包括对编码的核心数据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解码以获得关于扩展数据包的信息的步骤224,其中使用该信息来接收扩展数据包。
虽然描述了在时间上在核心子包之后布置扩展子包的实施例,但是应该注意的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更确切地说,扩展子包也可以在时间上布置在核心子包的前面或与其同时布置,例如,当使用接收缓冲区时。
实施例将数据交织成子包块。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跨子包分布信息的方法,使得一个或数个子包的丢失尽可能少地影响整个包的可解码性。
实施例使用具有长度指示的核心信息。此外,在接收整个包(核心子数据包+扩展子数据包)之前,可以已经通过智能分布对信息的一部分进行解码和处理。如果通过关于子包的数量或待接收的包的长度的信息通知接收器,那么这还使得能够发送例如可变数量的子包。
在实施例中,当具有短的长度时,核心信息/扩展信息也可以得到良好的保护。具有核心块和可选扩展序列的先前系统在保护扩展序列或核心序列时具有问题,如果它们恰好非常短,那么具有良好的错误保护。从[S.Dolinar,D.Divsalar和F.Pollara,“Codeperformance as a function of block size”,TMO progress report,卷42,页133,1998]已知,少量数据无法得到良好的保护。将两个部分一起信道编码增加了数据的总长度以及因此增加了错误保护。
实施例增加了核心信息符号的决策可靠性。先前的系统不使用符号的决策可靠性接近已知符号被改进的事实。本发明描述了一种用于交织符号的方法,使得在通过选择它们在子包内的位置接收后,核心符号获得更高的决策可靠性,使得它们可以被更可靠地解码。
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在传送期间智能地交织符号的方法。交织基于跨其分布符号的子包,这允许传送期间个别子包的丢失。此外,符号可以布置在子包中,使得可以在所有子包的完成接收之前提取核心信息。实施例还描述了如何可以通过布置符号来增加核心信息的传送的可靠性。
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电网络的不同参与者之间传送数据的系统,其中要传送的数据被划分为核心信息和扩展信息。
实施例可以应用于传统的传送方法和基于电报拆分的传送方法,即,将传送划分为以时间偏移方式发送的若干子数据包。
实施例使得能够甚至在接收总数据包(即,扩展信息)之前,(例如,通过接收器)对要传送的信息的一部分(例如,核心信息)进行解码。
实施例实现数据的改进(或甚至最佳)交织。
在实施例中,核心信息在完成接收之前可用。
在实施例中,当具有短的长度时,也可以保护核心信息。
实施例实现核心信息符号的增加的决策可靠性。
虽然已经在设备的上下文中描述了一些方面,但是应该理解的是,所述方面还表示对应方法的描述,使得设备的块或结构部件也应该被理解为对应的方法步骤或理解为方法步骤的特征。通过类推,已经在上下文中或作为方法步骤描述的各方面也表示对应设备的对应块或细节或特征的描述。可以在使用诸如微处理器、可编程计算机或电子电路之类的硬件设备的同时执行方法步骤中的一些或全部。在一些实施例中,最重要的方法步骤中的一些或几个可以由这种设备执行。
取决于具体的实现要求,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用硬件或软件实现。实现可以在使用其上存储有电子可读控制信号的数字存储介质的同时实现,其中数字介质是例如软盘、DVD、蓝光光盘、CD、ROM、PROM、EPROM、EEPROM或FLASH存储器、硬盘或任何其它磁性或光学存储器,电子可读控制信号可以与可编程计算机系统协作,使得执行相应的方法。这就是为什么数字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的原因。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包括数据载体,该数据载体包括能够与可编程计算机系统协作,使得执行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电子可读控制信号。
一般而言,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被实现为具有程序代码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该程序代码有效地执行任何方法。
例如,程序代码也可以存储在机器可读载体上。
其它实施例包括用于执行本文描述的任何方法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机器可读载体上。
换句话说,本发明方法的实施例因此是计算机程序,其具有用于当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执行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程序代码。
因此,本发明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是数据载体(或数字存储介质或计算机可读介质),在其上记录用于执行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计算机程序。数据载体、数字存储介质或者记录的介质通常是有形的或非易失性的。
因此,本发明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是表示用于执行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计算机程序的数据流或信号序列。例如,数据流或信号序列可以被配置为经由数据通信链路(例如经由互联网)传送。
另一个实施例包括处理单元,例如计算机或可编程逻辑设备,其被配置或适于执行本文描述的任何方法。
另一个实施例包括计算机,其上安装有用于执行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一种设备或系统,其被配置为将用于执行本文所述的方法中的至少一个的计算机程序发送到接收器。例如,传输可以是电子的或光学的。例如,接收器可以是计算机、移动设备、存储器设备或类似的设备。例如,设备或系统可以包括用于将计算机程序发送到接收器的文件服务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编程逻辑设备(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以用于执行本文所述的方法的一些或全部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以与微处理器协作以执行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一般而言,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任何硬件设备来执行这些方法。所述硬件设备可以是任何普遍适用的硬件,诸如计算机处理器(CPU),或者可以是该方法专用的硬件,诸如ASIC。
例如,本文描述的装置可以使用硬件设备或使用计算机或使用硬件设备和计算机的组合来实现。
本文描述的装置或本文描述的装置的任何部件可以至少部分地以硬件和/或软件(计算机程序)实现。
例如,本文描述的方法可以使用硬件设备或使用计算机或使用硬件设备和计算机的组合来实现。
本文描述的方法或本文描述的方法的任何部件可以至少部分地通过硬件和/或软件(计算机程序)来实现。
上述实施例仅表示本发明原理的说明。应该理解的是,本领域其他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本文所述的布置和细节的修改和变化。这就是为什么本发明仅由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制,而不是由借助于实施例的描述和讨论已经在本文呈现的具体细节限制。

Claims (33)

1.一种数据发送器(100),被配置为对核心数据(122)进行编码和交织并将其分布到多个核心子数据包,其中数据发送器(100)被配置为对扩展数据(124)进行编码并且以交织的方式将其分布到多个扩展子数据包,其中核心子数据包中包含的编码的核心数据(130)的至少一部分是接收编码的扩展数据(132)或扩展子数据包(142_1:142_m)所需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发送器(100),其中数据发送器(100)被配置为将编码的核心数据(130)分布到核心子数据包(140_1:140_n),使得即使在核心子数据包(140_1:140_n)中的一个或数个的传送丢失时,编码的核心数据(130)的接收器侧解码基于其它核心子数据包(140_1:140_n)是可能的。
3.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发送器(100),其中数据发送器(100)被配置为将编码的核心数据(130)分布到核心子数据包(140_1:140_n),使得编码的核心数据(130)的距离相对于用于对核心数据(122)进行编码的代码的影响长度而增加。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发送器(100),其中数据发送器(100)被配置为,如果编码的核心数据(130)的长度不足以填充核心子数据包(140_1:140_n),以交织的方式将编码的扩展数据分布到核心子数据包(140_1:140_n)以填充核心子数据包(140_1:140_n)。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发送器(100),其中数据发送器(100)被配置为,当填充核心子数据包(140_1:140_n)时,将编码的扩展数据(132)分布到核心子数据包(140_1:140_n)和扩展子数据包(142_1:142_m),使得编码的扩展数据(132)的距离相对于用于对扩展数据(124)进行编码的代码的影响长度增加。
6.如权利要求4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发送器(100),其中数据发送器(100)被配置为,在填充核心子数据包(140_1:140_n)时,将编码的扩展数据(132)分布到核心子数据包(140_1:140_n)和扩展子数据包(142_1:142_m),使得核心子数据包(140_1:140_n)和扩展子数据包(142_1:142_m)被均匀填充。
7.如权利要求4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发送器(100),其中数据发送器(100)被配置为,在填充核心子数据包(140_1:140_n)时,将编码的扩展数据(124)分布到核心子数据包(140_1:140_n)和扩展子数据包(142_1:142_m),使得核心子数据包(140_1:140_n)和扩展子数据包(142_1:142_m)被不均匀地填充。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发送器(100),其中数据发送器(100)被配置为将编码的核心数据(130)分布到固定或指定数量的核心子数据包(140_1:140_n)。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发送器(100),其中数据发送器(100)被配置为取决于扩展数据的长度来调整扩展子数据包(142_1:142_m)的数量。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发送器(100),其中数据发送器(100)被配置为将核心数据(122)和扩展数据(124)一起编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据发送器(100),其中核心数据(122)和扩展数据(124)被一起编码,使得对编码的核心数据(130)进行解码递送核心数据的至少一部分。
12.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发送器(100),其中数据发送器(100)被配置为对核心数据(122)和扩展数据(124)彼此独立地进行编码。
13.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发送器(100),其中数据发送器(100)被配置为利用扩展数据(124)填充未编码的核心数据(122),使得扩展数据在时间上布置在核心数据的前面,并且在对核心数据进行解码时可靠性增加。
14.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发送器(100),其中数据发送器被配置为进一步将编码的扩展数据(132)分布到核心子数据包(140_1:140_n)的至少一部分,使得在相应的核心子数据包(140_1:140_n)中,编码的扩展数据的一部分在时间上布置在编码的核心数据(130)的前面,从而在对编码的核心数据(130)进行解码时提高可靠性。
15.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发送器(100),其中数据发送器(100)被配置为向核心子数据包(140_1:140_n)的至少一部分提供同步数据(150)。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数据发送器(100),其中数据发送器(100)被配置为在相应的核心子数据包(140_1:140_n)中将编码的核心数据(130)在时间上与同步数据(150)相邻地布置。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数据发送器(100),其中数据发送器(100)被配置为在时间上相继的核心子数据包(140_1:140_n)中交替地将核心数据(130)布置在同步数据(150)的前面和后面。
18.如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发送器(100),其中数据发送器(100)被配置为在相应的核心子数据包(140_1:140_n)中在时间上布置同步数据(150),使得同步数据(150)紧邻编码的扩展数据(132)并紧邻编码的核心数据(130)布置。
19.如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发送器(100),其中数据发送器(100)还被配置为发送纯同步子数据包(152_1,152_2)。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数据发送器(100),其中数据发送器(100)被配置为发送核心子数据包(140_1:140_n)和同步子数据包(152_1,152_2),使得核心子数据包(140_1:140_n)和同步子数据包(152_1,152_2)在时间上彼此相邻地布置。
21.一种数据接收器(110),被配置为接收核心子数据包(140_1:140_n)和扩展子数据包(142_1:142_m),其中核心子数据包(140_1:140_n)包括跨核心子数据包(140_1:140_n)以交织的方式分布的编码的核心数据(130),并且其中扩展子数据包(142_1:142_m)包含跨扩展子数据包(142_1:142_m)以交织的方式分布的编码的扩展数据(132);
其中数据接收器(110)被配置为对编码的核心数据(130)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解码以获得关于编码的扩展数据(132)或扩展子数据包(142_1:142_m)的信息;
其中数据接收器(110)被配置为使用所述信息来接收扩展数据包(142_1:142_m)。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数据接收器(110),其中核心子数据包(140_1:140_n)的数量是数据接收器(110)已知的。
23.如权利要求2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接收器(110),其中关于扩展子数据包的信息包括扩展子数据包(142_1:142_m)的数量。
24.如权利要求2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接收器(110),其中编码的核心数据(130)被分布到核心子数据包(140_1:140_n),使得即使在核心子数据包(140_1:140_n)中的一个或数个的传送丢失时,编码的核心数据(130)的接收器侧解码基于其它核心子数据包(140_1:140_n)是可能的;
其中数据接收器(110)被配置为接收和解码核心子数据包(140_1:140_n)的至少一部分以获得核心数据(122)。
25.如权利要求2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接收器(110),其中向核心子数据包(140_1:140_n)的至少一部分提供同步数据(150);
其中数据接收器(110)被配置为基于同步数据(150)的至少一部分来检测接收数据流中的核心子数据包(140_1:140_n)。
26.如权利要求2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接收器(110),其中数据接收器(110)被配置为接收纯同步子数据包(152_1,152_2),并基于同步子数据包(152_1,152_2)的至少一部分检测接收数据流中的核心子数据包(140_1:140_n)。
27.如权利要求21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接收器(110),其中数据接收器(110)被配置为对解码的核心数据的至少一部分进行重新编码,以获得重新编码的核心数据;
其中数据接收器(110)被配置为使用重新编码的核心数据对编码的扩展数据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解码。
28.如权利要求21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接收器(110),其中数据接收器(110)被配置为对编码的扩展数据的第一部分进行解码和重新编码,以便获得重新编码的扩展数据的第一部分;
其中数据接收器(110)被配置为使用重新编码的扩展数据的第一部分来对编码的扩展数据的第二部分进行解码。
29.一种系统,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发送器(100);以及
如权利要求21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接收器(110)。
30.一种方法(200),包括:
对核心数据进行编码(202),以获得编码的核心数据;
将编码的核心数据交织(204)并分布到多个核心子数据包;
对扩展数据进行编码(206),以获得编码的扩展数据;
将编码的扩展数据交织(208)并分布到多个扩展数据包;
发送(210)核心子数据包和扩展数据包。
31.一种方法(220),包括:
接收(222)核心子数据包和扩展子数据包,其中核心子数据包包含跨核心子数据包以交织的方式分布的核心数据,并且其中扩展子数据包包含跨扩展子数据包以交织的方式分布的扩展数据;
对编码的核心数据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解码(224),以获得关于扩展数据包的信息;
其中使用所述信息来接收扩展数据包。
32.一种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30或31的方法。
33.一种数据发送器(100),被配置为对固定长度的数据进行编码并且以交织的方式将其分布到多个子数据包的至少一个子集,其中数据发送器(100)还被配置为对可变长度的数据进行编码并且以交织的方式将其分布到所述多个子数据包的至少一个子集,使得多个子数据包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固定长度的数据的部分和可变长度的数据的部分。
CN201780080315.3A 2016-10-24 2017-10-23 用于传送具有可变数量的子包的电报的交织以及相继解码 Active CN1101149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6220886.1A DE102016220886B3 (de) 2016-10-24 2016-10-24 Interleaving für die Übertragung von Telegrammen mit variabler Subpaketanzahl und sukzessiver Decodierung
DE102016220886.1 2016-10-24
PCT/EP2017/076939 WO2018077771A2 (de) 2016-10-24 2017-10-23 Interleaving für die übertragung von telegrammen mit variabler subpaketanzahl und sukzessiver decodier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14993A true CN110114993A (zh) 2019-08-09
CN110114993B CN110114993B (zh) 2022-01-21

Family

ID=60186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0315.3A Active CN110114993B (zh) 2016-10-24 2017-10-23 用于传送具有可变数量的子包的电报的交织以及相继解码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11483028B2 (zh)
EP (1) EP3529928A2 (zh)
JP (1) JP6938631B2 (zh)
KR (1) KR102246080B1 (zh)
CN (1) CN110114993B (zh)
CA (1) CA3041384C (zh)
DE (1) DE102016220886B3 (zh)
MX (1) MX2019004634A (zh)
RU (1) RU2748466C2 (zh)
WO (1) WO2018077771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220884A1 (de) 2016-10-24 2018-04-26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Variable Teilpaketlängen für Telegram Splitting in Netzwerken mit geringem Stromverbrauch
DE102017206236A1 (de) * 2017-04-11 2018-10-11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Spezifische hoppingmuster für telegram-splitting
DE102018010283B3 (de) 2018-04-20 2019-09-19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Interferenzdetektion und Unterdrückung in nichtkoordinierten Systemen
DE102018206132B4 (de) 2018-04-20 2019-11-21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Decodergestützte iterative Kanalschätzung
DE102018206162B3 (de) 2018-04-20 2019-09-19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Interferenzdetektion und Unterdrückung in nichtkoordinierten Systemen
DE102018010284B3 (de) 2018-04-20 2019-09-19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Interferenzdetektion und Unterdrückung in nichtkoordinierten Systemen
DE102018206137A1 (de) * 2018-04-20 2019-10-24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Paket-Korrelator für ein Funkübertragungssystem
DE102019216557A1 (de) * 2019-10-28 2021-04-29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MAßNAHMEN ZUR ERMÖGLICHUNG EINER KANALNACHFÜHRUNG BEI DIGITALER ÜBERTRAGUNG
CN113314187B (zh) * 2021-05-27 2022-05-10 广州大学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解码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26616B1 (en) * 1999-06-21 2001-05-01 Digital Theater Systems, Inc. Sound quality of established low bit-rate audio coding systems without loss of decoder compatibility
CN1385982A (zh) * 2001-05-10 2002-1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过合并数据包改变交织长度的信息重传方法
EP1355471A2 (en) * 2002-04-16 2003-10-22 Microsoft Corporation Error resilient windows media audio coding
US20050249266A1 (en) * 2004-05-04 2005-11-10 Colin Brown Multi-subband frequency hopp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1166273A (zh) * 2006-10-16 2008-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视频数据传送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690240A (zh) * 2007-04-19 2010-03-31 Lg电子株式会社 信号发送和接收方法以及信号发送和接收装置
EP2461513B1 (en) * 2009-02-18 2013-04-17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broadcast signal
CN103109483A (zh) * 2010-07-15 2013-05-15 弗兰霍菲尔运输应用研究公司 用于组合具有强健报头保护的编码数据包的概念
EP2629444A1 (en) * 2012-02-20 2013-08-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CN105531994A (zh) * 2013-08-01 2016-04-27 Lg电子株式会社 发送广播信号的设备、接收广播信号的设备、发送广播信号的方法以及接收广播信号的方法
WO2016118060A1 (en) * 2015-01-20 2016-07-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ransmitting device, receiving device,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in
US20160294509A1 (en) * 2015-04-06 2016-10-06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05352A (en) * 1991-10-31 1994-04-19 At&T Bell Laboratories Coded modulation with 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JPH098703A (ja) * 1995-06-23 1997-01-10 Japan Radio Co Ltd 周波数ホッピング通信における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並びに周波数ホッピング通信における誤り訂正方法
DE19700303B4 (de) * 1997-01-08 2005-11-03 Deutsches Zentrum für Luft- und Raumfahrt e.V. Funkübertragungsverfahren für digitale Multimediatensignale zwischen Teilnehmerstationen in einem lokalen Netz
US6259744B1 (en) * 1999-06-01 2001-07-10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pping bits to an information burst
JP2001101806A (ja) * 1999-09-27 2001-04-13 Hitachi Ltd ディジタル信号記録方法、及びその装置、記録媒体
FR2845227B1 (fr) * 2002-10-01 2005-01-14 Telediffusion De France Tdf Procede de reception d'un signal module selon une technique de codage multi-niveaux, procede de decodage, dispositif de reception, systeme de codage-decodage et applications correspondant
AU2003292959A1 (en) 2003-02-21 2004-09-17 Conti Temic Microelectronic Gmbh Plug-in connector
US8526412B2 (en) * 2003-10-24 2013-09-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 multiple data streams in a wireless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6076439A1 (en) * 2005-01-11 2006-07-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coding data in a layered modulation system
EP1798998B1 (en) * 2005-12-14 2011-06-15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r equipment directed radio resource control in a UMTS network
US8457219B2 (en) * 2005-12-30 2013-06-04 Ikanos Communications, Inc. Self-protection against non-stationary disturbances
US8295250B2 (en) * 2006-07-24 2012-10-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de interleaving for a structured code
KR100987269B1 (ko) * 2006-08-22 2010-10-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고차 변조 기반의 버스트 매핑 방법및 장치
US8121097B2 (en) * 2008-11-04 2012-02-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with hopping for peer-peer communication
US20100260109A1 (en) 2009-04-10 2010-10-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timized inter-access point packet routing for ip relay nodes
TWI628933B (zh) * 2009-10-01 2018-07-01 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傳輸上鏈控制資訊的方法及系統
DE102011082100A1 (de) 2011-09-02 2013-03-07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Konzept zur bidirektionalen datenübertragung zwischen einer basisstation und einem knoten
DE102011082098B4 (de) 2011-09-02 2014-04-10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Batteriebetriebene stationäre Sensoranordnung mit unidirektionaler Datenübertragung
EP2914039A1 (de) 2014-02-26 2015-09-02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Datensendeanordnung, Datenempfänger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derselben
US10313492B2 (en) * 2015-05-29 2019-06-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ayer one signaling for physical layer pipes (PLPS)
KR102524210B1 (ko) * 2015-07-01 2023-04-2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복수의 동작 모드들을 지원하는 타임 인터리버에 상응하는 방송 신호 프레임 생성 장치 및 방송 신호 프레임 생성 방법
EP3125453A1 (de) 2015-07-30 2017-02-01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Drahtloses übertragungsverfahren für einfache empfänger
EP3334170A4 (en) * 2015-08-07 2019-01-02 Sony Corporation Reception device an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JP6153575B2 (ja) * 2015-08-13 2017-06-2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DE102017220061A1 (de) * 2017-11-10 2019-05-16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Datensender und Datenempfänger mit geringer Latenz für das Telegram-Splitting-Übertragungsverfahren
JP2020123825A (ja) * 2019-01-30 2020-08-13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信号処理装置、信号処理方法、受信装置、及び信号処理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26616B1 (en) * 1999-06-21 2001-05-01 Digital Theater Systems, Inc. Sound quality of established low bit-rate audio coding systems without loss of decoder compatibility
CN1385982A (zh) * 2001-05-10 2002-1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过合并数据包改变交织长度的信息重传方法
EP1355471A2 (en) * 2002-04-16 2003-10-22 Microsoft Corporation Error resilient windows media audio coding
US20050249266A1 (en) * 2004-05-04 2005-11-10 Colin Brown Multi-subband frequency hopp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1166273A (zh) * 2006-10-16 2008-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视频数据传送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690240A (zh) * 2007-04-19 2010-03-31 Lg电子株式会社 信号发送和接收方法以及信号发送和接收装置
EP2461513B1 (en) * 2009-02-18 2013-04-17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broadcast signal
CN103109483A (zh) * 2010-07-15 2013-05-15 弗兰霍菲尔运输应用研究公司 用于组合具有强健报头保护的编码数据包的概念
EP2629444A1 (en) * 2012-02-20 2013-08-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CN105531994A (zh) * 2013-08-01 2016-04-27 Lg电子株式会社 发送广播信号的设备、接收广播信号的设备、发送广播信号的方法以及接收广播信号的方法
WO2016118060A1 (en) * 2015-01-20 2016-07-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ransmitting device, receiving device,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in
US20160294509A1 (en) * 2015-04-06 2016-10-06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M. DAVIS; D.C. GARRETT: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ASICs for a MIMO 3GPP-HSDPA receiver"", 《THE 57TH IEEE SEMIANNUAL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03. VTC 2003-SPRING.》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Clean up and update on security, scheduling, mobility, MBMS and DRX"", 《3GPP TSG-RAN2 MEETING #60 R2-075449》 *
杨瑞明: ""LTE与HSPA异构网络融合的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信息科技辑》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536333A (ja) 2019-12-12
CA3041384A1 (en) 2018-05-03
RU2748466C2 (ru) 2021-05-26
WO2018077771A2 (de) 2018-05-03
JP6938631B2 (ja) 2021-09-22
CA3041384C (en) 2023-03-21
US20190288741A1 (en) 2019-09-19
DE102016220886B3 (de) 2018-03-08
KR20190065436A (ko) 2019-06-11
RU2019115840A3 (zh) 2020-11-24
EP3529928A2 (de) 2019-08-28
CN110114993B (zh) 2022-01-21
MX2019004634A (es) 2019-09-18
RU2019115840A (ru) 2020-11-24
US11483028B2 (en) 2022-10-25
WO2018077771A3 (de) 2018-06-28
KR102246080B1 (ko) 2021-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14993A (zh) 用于传送具有可变数量的子包的电报的交织以及相继解码
KR102245241B1 (ko) 텔레그램 분할 송신 방법에 기초한 상이한 센서 노드들 및 가변 데이터 길이들에 대한 최적화된 홉핑 패턴들
CN110089158A (zh) 用于在低功耗网络中进行电报拆分的可变子分组长度
CN102246445B (zh) 通信系统、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及通信方法
JP2019536390A (ja) 電文分割方法に基づいて低電力消費量を持つセンサーネットワークのためのプリアンブルとデータフィールドとの最適な結合
KR20090110310A (ko) 병렬 인코딩 및 디코딩을 이용한 단일 캐리어 블럭 송신 방법 및 시스템
RU2761442C1 (ru) Эффективное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одноканального приемника для приема многоканальной передачи
CA3056312C (en) Authenticated confirmation and activation message
CA2970901A1 (en) Transmission method, transmission device, recept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device
BRPI0410800B1 (pt) método e aparelho para aprimorar a qualidade de áudio para voz digitalizada transmitida por um canal que emprega a diversidade de freqüência
CN106134119A (zh) 用于编码和解码数据包的方法和设备
US8649342B2 (en) Method of mapping transport sequences to component carrier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260845B2 (ja) デジタル通信システムの監視情報伝送方式
US10164738B2 (en) Interlacing method for high throughput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CN107920071A (zh) 多协议可重构路由式硬核编码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0510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CORR

Ref document number: 4000510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ED DATA OF SECTION 27 29.07.2022: (73)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OE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