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13122A - 一种定时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定时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13122A
CN110113122A CN201810103184.2A CN201810103184A CN110113122A CN 110113122 A CN110113122 A CN 110113122A CN 201810103184 A CN201810103184 A CN 201810103184A CN 110113122 A CN110113122 A CN 1101131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timing
equipment
offset
transmission ti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0318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13122B (zh
Inventor
刘凤威
吴丹
陈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0318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13122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72488 priority patent/WO2019149100A1/zh
Priority to EP19746714.5A priority patent/EP3737169A4/en
Priority to BR112020015522-5A priority patent/BR112020015522A2/pt
Publication of CN1101131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13122A/zh
Priority to US16/940,918 priority patent/US11564184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131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131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04W56/0015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one node acting as a reference for the oth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04J3/0635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etwork
    • H04J3/0638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nodes; Internode synchronisation
    • H04J3/0658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packet nodes
    • H04J3/0673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packet nodes using intermediate nodes, e.g. modification of a received timestamp before further transmission to the next packet node, e.g. including internal delay time or residence time into the pack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4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 H04W56/004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by altering transmission ti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中继系统中定时的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用于中继设备为其下级节点配置第一时隙或子帧的上行发送定时,或中继节点在第一时隙或子帧的下行发送定时,避免因为定时不能对齐而造成在中继节点接收其上级节点的数据和下级节点的数据时形成干扰,以及下级节点不能正常采用正确的定时而导致传输失败。所述方法包括: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和第二节点的第一定时调整量,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数据,其中,第一节点是第二节点的上级节点。

Description

一种定时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具体涉及中继的定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高频为新空口(英文全称:New Radio,英文简称:NR)的重要部署场景。在高频,电磁波具有绕射能力差和传播衰减严重等缺点,造成网络中有很大概率出现覆盖盲区。限于部署成本等因素,运营商难以仅依赖于有线TRP解决覆盖盲区问题,此时有必要引入具有无线回传链路的中继,本申请将接入回程一体化的中继节点称为中继传输接收点(英文全称:relay 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英文简称:rTRP)以区分LTE的中继。
带内中继是回传链路与接入链路具有相同频段的中继方案,带内中继具有频谱效率高及部署成本低等优点,但是对物理层协议有影响。先进长期演进(英文全称:Long TermEvolution Advance,英文简称:LTE-A)在版本(release)11对带内中继方案进行了标准化,然而在LTE-A中,中继网络仅能实现两跳传输,即中继节点不能为另一中继节点提供服务。
在NR中,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英文: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英文简称:3GPP)确定将集成的接入和回程(英文全称: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英文简称:IAB)作为重要特性以提升NR的性能,IAB是接入回程链路一体化的带内中继方案。多跳多连接是NR IAB的一个主要设计目标,在多跳多连接中继网络中,中继节点可以为另外的中继节点提供服务,即一个中继节点可以既有上级节点又有下级节点,其中,下级节点可以是另一个中继,也可以是中继节点所服务的用户设备(英文全称:User Equipment,英文简称:UE)。当某个中继节点同时具有上级节点与下级节点时,中继系统同时具有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在通常的时分双工(英文全称:Time Division Duplexing,英文简称:TDD)或频分双工(英文全称: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英文简称:FDD)系统中,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仅能通过时分的方式复用,然而,当系统支持动态TDD或灵活双工时,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可实现频分或空分复用。
当使用动态TDD实现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的频分或空分复用时,中继节点将同时接收上级节点在下行链路和下级节点在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或者,中继节点将同时在回程链路上向上级节点和在接入链路上向下级节点发送数据。中继节点同时在回程链路接收上级节点的数据和在接入链路上接收下级节点的数据,以及同时在回程链路上向上级节点和下级节点发送数据在传统的网络中没有方案,如果采用传统的定时方案,会造成中继节点的接收或发送正交频分复用(英文全称: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英文简称:OFDM)符号无法对齐。若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无法实现符号对齐和解调参考信号(英文全称: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英文简称:DMRS)对齐,它们构成的频分复用(英文全称: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英文简称:FDM)及空分复用(英文全称:Space Division Multiplexing,英文简称:SDM)系统难以实现,性能难以得到保证。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中继的定时方法及装置,解决了中继节点在第一时隙或子帧同时接收其上级节点和下级的数据,或者同时向其上级节点或下级节点进行数据传输时,由于定时的不同可能导致中继节点接收数据时的干扰问题,以及下级节点接收数据的定时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定时的方法,该定时方法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中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第一节点是第二节点的上级节点,该方法包括: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和第二节点的第一定时调整量,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数据。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节点对第二节点的在第一时隙或子帧的定时进行配置,使得第一节点能同时接收第三节点和第二节点的数据,避免由于定时问题带来的干扰,从而提升了频谱效率。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为相对于第二节点的第二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或者第二节点的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为相对第二节点的发送时隙或子帧的定时偏移量。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确定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参考,使得偏移量的相对位置是确定的,并能最小化偏移量的值,从而降低开销。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和第二节点的第一定时调整量是通过不同的消息发送的。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和第二节点的第一定时调整量分开配置,使得配置信令开销进一步降低,提升配置效率。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节点是否采用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进行上行数据发送。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指示信息,可以使得第二节点可以正确选择定时,即,是采用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还是采用第二节点的第二上行发送定时,解决第一时隙或子帧以及第二时隙和子帧在混合调度时的定时配置问题。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和/或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的定时调整量信息中包含第一节点的标识。上述技术方案中,解决了当第二节点存在多个第一节点时正确区分定时配置信息的问题。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的增量值。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增量方式配置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使得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的可以通过很小的比特数就可以进行调节,减小了信令开销。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定时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中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第一节点是第二节点的上级节点,该方法包括: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数据。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节点通知第二节点在第一时隙或子帧的发送定时,使得第二节点可以采用正确的定时进行数据接收,避免由于定时不准或采用错误的定时而导致数据接收失败,从而提升了频谱效率。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为相对于第一节点的发送时隙或子帧的起始位置的定时偏移量。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确定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的参考定时,使得第二节点可以获得第一时隙或子帧正确的定时,使得配置简单,减小信令开销。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节点是否采用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进行下行数据接收。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指示信息,可以使得第二节点可以正确的接收选择定时,即,是采用第二节点的第一下行接收定时还是采用第二节点的第二下行接收定时,解决第一时隙或子帧以及第二时隙和子帧在混合调度时的定时配置问题。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信息中包含第一节点的标识。上述技术方案中,解决了当第二节点存在多个第一节点时正确区分定时配置信息的问题。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的增量值。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增量方式配置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使得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的可以通过很小的比特数就可以进行调节,减小了信令开销。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定时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中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第一节点是第二节点的上级节点,该方法包括: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和第二节点的第一定时调整量,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数据。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对第一时隙或子帧的定时配置,使得第二节点可以使用正确的上行发送定时,避免和第一节点接收的第三节点的数据由于定时没有对齐而导致的干扰,从而提升了频谱效率。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为相对于第二节点的第二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或者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为相对第二节点的发送时隙或子帧的定时偏移量。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确定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参考,使得偏移量的相对位置是确定的,并能最小化偏移量的值,从而降低开销。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和第二节点的第一定时调整量是通过不同的消息接收到的。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和第二节点的第一定时调整量分开配置,使得配置信令开销进一步降低,提升配置效率。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节点是否采用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进行上行数据发送。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指示信息,可以使得第二节点可以正确选择定时,即,是采用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还是采用第二节点的第二上行发送定时,解决第一时隙或子帧以及第二时隙和子帧在混合调度时的定时配置问题。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和/或第二节点的第一定时调整量信息中包含第一节点的标识。上述技术方案中,解决了当第二节点存在多个第一节点时正确区分定时配置信息的问题。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的增量值。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增量方式配置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使得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的可以通过很小的比特数就可以进行调节,减小了信令开销。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定时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中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第一节点是第二节点的上级节点,该方法包括: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数据。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时隙或子帧的发送定时,使得第二节点可以采用正确的定时进行数据接收,避免由于定时不准或采用错误的定时而导致数据接收失败,从而提升了频谱效率。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为相对于第一节点的发送时隙或子帧的起始位置的定时偏移量。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确定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的参考定时,使得第二节点可以获得第一时隙或子帧正确的定时,使得配置简单,减小信令开销。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节点是否采用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进行下行数据接收。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指示信息,可以使得第二节点可以正确选择定时,即,是采用第二节点的第一下行接收定时还是采用第二节点的第二下行接收定时,解决第一时隙或子帧以及第二时隙和子帧在混合调度时的定时配置问题。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信息中包含第一节点的标识。上述技术方案中,解决了当第二节点存在多个第一节点时正确区分定时配置信息的问题。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的增量值。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增量方式配置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使得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的可以通过很小的比特数就可以进行调节,减小了信令开销。
在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节点设备,第一节点设备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及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定时方法中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述功能相应的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设备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中存储代码和数据,该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该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该用户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及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定时方法。可选的,第一节点设备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和总线,该通信接口通过总线与存储器与处理器连接。
在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二节点设备,第二节点设备用于实现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及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定时方法中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述功能相应的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节点设备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中存储代码和数据,该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该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该用户设备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及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定时方法。可选的,第二节点设备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和总线,该通信接口通过总线与存储器与处理器连接。
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资源配置方法,或者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执行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定时方法。
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或者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执行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定时方法。
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多个设备,该多个设备包括第一节点设备、第二节点设备;其中,第一节点设备为上述各方面所提供的第一节点设备,用于支持第一节点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及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定时方法;和/或,第二节点设备为上述各方面所提供的第二节点设备,用于支持第二节点设备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及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定时方法。
可以理解地,上述提供的任一种定时方法的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或者计算机程序产品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中继系统;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节点接收数据时的定时;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节点同时对上级和下级节点的发送定时;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节点接收数据的定时控制流程;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节点发送数据的定时控制流程;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多个第一节点接收数据的定时控制流程;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多个第一节点发送数据的定时控制流程;
图8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节点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节点的一种可能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节点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节点的一种可能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本申请中所有信令消息的名称仅仅是本申请为描述方便而设定的名称,在实际网络中的名称可能不同,不应理解本申请限定各种信令的名称,相反,任何具有和本申请中用到的信令消息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名称都视作本申请的方法或等效替换,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下不再赘述。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中继系统。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的无线中继系统包括但不限于:窄带物联网系统(英文: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s,简称:NB-IoT)、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英文: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简称:GSM)、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系统(英文: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简称:EDGE)、宽带码分多址系统(英文: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WCDMA)、码分多址2000系统(英文: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CDMA2000)、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英文:Time Division-Synchronizat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简称:TD-SCDMA),长期演进系统(英文: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以及下一代5G移动通信系统,机器与机器通信(Machine to Machine,M2M)系统等。
如图1所示,一个无线中继系统100至少包括一个基站110,在下一代无线空口中,通常基站110被称为DgNB(英文全称:Donor gNB,英文简称:DgNB),及它所服务的至少一个UE 111,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rTRP 120,该rTRP 120通过无线回程链路123连接到基站110,及该rTRP 120所服务的一个或多个UE 121。基站包括但不限于:演进型节点B(英文全称:evolved Node Base,英文简称:eNB)、无线网络控制器(英文全称:Radio NetworkController,英文简称:RNC)、节点B(英文全称:Node B,英文简称:NB)、基站控制器(英文全称:Base Station Controller,英文简称:BSC)、基站收发台(英文全称:Base TransceiverStation,英文简称: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英文简称:HNB)、基带单元(英文全称:BaseBand Un it,英文简称:BBU)、或下一代新空口NR基站(比如gNB)等。
一体化的接入和回程系统还可以包括另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rTRP 130,该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rTRP 130通过无线回程链路133连接到中继节点rTRP 120以接入到系统的,及其所服务的一个或多个UE 131。图中,中继节点rTRP 120和rTRP 130都通过无线回程链路连接到网络。在本申请中,所述无线回程链路都是从中继节点的角度来看的,比如无线回程链路123是中继节点rTRP 120的回程链路,无线回程链路133是中继节点rTRP 130的回程链路。如图1所示,一个中继节点,如130,可以通过无线回程链路,如133,连接到另一个中继节点,如120,从而连接到网络,而且,无线中继系统可以经过多跳无线中继连接到网络。通常,把提供无线回程链路资源的节点,如120,称为上级节点,把通过无线回程链路接入到网络的中继节点,如130,称为下级节点。通常,下级节点可以看作是上级节点的一个用户设备UE。应理解,图1所示的一体化接入和回程系统中,一个中继节点连接到一个上级节点,但是在未来的中继系统中,为了提高无线回程链路的可靠性,一个中继节点,如130,可以有多个上级节点同时为一个中继节点提供服务。在本申请中,所述用户设备UE 111,121,131,可以是静止或移动设备。例如移动设备可以是移动电话,智能终端,平板电脑(tablet),笔记本电脑(laptop),视频游戏控制台,多媒体播放器,甚至是移动或静止的中继节点等。静止设备通常位于固定位置,如计算机,接入点(通过无线链路连接到网络,如中继节点)等。中继节点rTRP 120,130的名称并不限制其所部署的场景或网络,可以是比如relay,RN或任何其他名称。本申请使用rTRP仅是方便描述的需要。
在图1中,所有无线链路112,122,123,132,133都可以是双向链路,包括上行和下行传输链路,特别地,无线回程链路123,133可以用于上级节点为下级节点提供服务,如上级节点110为下级节点120提供无线回程服务。所述下行传输是指上级节点,如节点110,为下级节点,如节点120,进行传输,上行传输是指下级节点,如节点120,给上级节点,如节点110,传输数据。所述节点不限于是网络节点还是UE,例如,在D2D(英文全称:Device toDevice,英文简称:D2D)场景下,UE可以充当中继节点为其他UE服务。无线回程链路在某些场景下又可以是接入链路,如回程链路133对节点120来说也可以被视作接入链路,回程链路123也是节点110的接入链路。
为描述方便,以下将中继节点称为第一节点,第一节点的上级节点称为第三节点,第一节点的下级节点称为第二节点。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可以为基站,中继节点,具有中继功能的UE,或者任何具有中继功能的设备。第二节点可以为中继节点,具有中继功能的UE,或者任何具有中继功能的设备,或者具有接入网络功能的UE和任何设备。而同时进行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的时隙或子帧,可以被称为特殊时隙或子帧。特殊时隙或子帧,也可以被称为第一时隙或子帧。比如,第一节点在第一时隙或子帧同时向所述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发送信息,或者在第一时隙或子帧同时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发送的信息。仅进行上行传输的时隙或子帧,或者仅进行下行传输的时隙或子帧,可以被称为普通时隙或子帧。普通时隙或子帧,也可以被称为第二时隙或子帧。比如,第一节点在第二时隙或子帧仅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信息或者接收第二的信息,或者在第二时隙或子帧仅向第三节点发送信息或者接收第三节点的信息。
当中继节点在半双工约束下,带内中继的无线回程链路与接入链路的频谱资源重合,即,带内中继的回传链路与接入链路具有相同频段。如,rTRP在基站的下行无线回程链路进行接收时,就不能向下属UE或设备进行传输;而rTRP在回程链路上向上级节点进行上行传输时,不能接收下属UE或设备在上行接入链路或下级节点的回程链路上的传输。带内中继的半双工约束指的是同时同频收发的半双工约束,与系统本身采用的双工方式(TDD或FDD)无关,同时是指在同一时隙或子帧,或符号。
在上述半双工约束下,为了提高频谱资源利用率,一种可能的方法是第一节点在接收第三节点的数据的同时接收第二节点的上行传输,如rTRP 120同时接收基站110和第二节点rTRP 130的数据。第一节点在第一时隙或子帧同时接收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的数据传输,就要求第二节点传输的数据到达第一节点的时间点和接收到第三节点的下行传输的时间点的偏差不能超过循环前缀(英文全称:Cyclic Prefix,英文简称:CP)的范围。而第一节点接收第三节点的数据的定时是由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间的距离决定的,第二节点的传输则要适应第一节点接收第三节点的定时,因此,需要对第二节点的上行发送定时进行控制。同样地,第一节点也可以在第一时隙或子帧同时向第三节点和第二节点发送数据,也同样需要控制第二节点的在第一时隙或子帧的接收定时。
本申请中的定时是指设备执行数据接收或发送的动作时的确定的时间或时刻。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前述的基站、中继节点、用户设备等。比如上行发送定时是指上行传输的某个确定的时间,比如某个时隙或子帧的开始,或任何其他确定的时间;下行接收定时为接收到数据或信号的某个确定的时间;下行发送定时为下行数据或信号传输的确定的时间或时刻。本申请中的定时调整量(英文全称:Amount of Timing Adjustment,英文简称:ATA)为针对定时的调整量,即调整定时的时间或时刻,以下不再赘述。采用第二时隙或子帧进行上行传输的定时,称为第二上行发送定时;采用第一时隙或子帧进行上行传输的定时,称为第一上行发送定时。采用第二时隙或子帧进行下行传输的定时,称为第二下行发送定时;采用第一时隙或子帧进行下行传输的定时,称为第一下行发送定时。
在第一时隙或子帧,第二节点为了适应第一节点接收第三节点的下行传输的定时,在进行上行传输时,采用的传输定时和第二节点的第二上行发送定时存在差异,需要加以控制。所谓第二上行发送定时是指第一节点仅调度其所服务的第二节点进行上行传输,而不接收第三节点的下行传输时的定时,即第二节点在第二时隙或子帧的上行传输定时。第二上行发送定时一般是通过第二定时调整量调整第二节点的第二时隙或子帧的上行发送时间,使得第二节点的上行传输到达第一节点的时间刚好是第一节点的第二时隙或子帧的开始位置。第二定时调整量是指第二时隙或子帧发送的定时调整量,又称为第二节点的第二定时调整量。本申请中,也称第二上行发送定时为第二节点的第二上行发送定时。将第二节点在第一时隙或子帧采用的定时称为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可以通过相对第二节点的第二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以及第二节点的第一定时调整量来进行调整。第二节点的第一定时调整量是指针对第一时隙或子帧的定时调整量。通过第二节点的第一定时调整量可以对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进行微小调整。应理解,第二节点的第一定时调整量不配置时,其值默认为0。
因此,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为相对于第二节点的第二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当第二节点为中继节点时,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也可以为相对第二节点的发送时隙或子帧的定时偏移量。因为当第二节点为中继节点时,第二节点的发送时隙或子帧具有固定的位置,可以作为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参考。
应理解,对第一节点同时向第三节点和第二节点进行发送时,同样存在定时的问题,第一节点对第三节点的上行传输受控于第三节点,因此,第二节点在进行数据接收时,和第二下行接收定时不同,因此,需要控制第二节点的接收定时。所谓第二下行接收定时是指第二节点接收到第一节点的同步信号的定时。而从第一节点的角度看,第二节点的第二下行接收定时对应第一节点的第二下行发送定时,即,第一节点仅为其所服务的第二节点进行下行传输,而不向第三节点进行上行传输,此时的第二下行发送定时为第一节点的第二下行发送定时,第一节点的第二下行发送定时也就是第一节点的发送时隙或子帧的起始位置。本申请将第一节点同时向第三节点和第二节点进行发送时,第一节点对第二节点进行数据发送时采用的定时称为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即,第一时隙或子帧对第二节点进行数据传输时采用的定时。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相对于第一节点的第二下行发送定时有一定的偏移量,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可以通过相对于第一节点的第二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来表征,这个偏移量被称为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节点接收数据时的定时。图2中假定帧结构为TDD模式。如果基站110采用FDD,也可以假定上行载频和下行载频的帧结构是完全对齐的,下行载频是用于基站110进行下行传输的频带,上行载频是基站110用于为所服务的节点进行上行传输的频带,应理解,FDD的上行帧结构和下行帧结构在时域上可能会有一定偏差,不再赘述。
图2中给出了基站110、rTRP 120和rTRP 130的分别两个时隙211和212、221和222、231和232,假定每个时隙有14个符号,符号分别为213、223、233,rTRP 120同时接收基站110和rTRP 130的数据。由于基站110到rTRP 120和rTRP 120到rTRP 130的距离可能不一样,传输时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假定基站110在时隙212的起始位置开始进行传输,rTRP 120在时刻Trx 224接收到基站110传输的数据。在正常情况下,即rTRP 120不接收基站110的数据,仅接收rTRP 130和其所服务的UE 121的数据的情况下,rTRP 120会通过ATA控制rTRP130或UE 121在进行上行传输时的第二定时,使得所有下级节点的传输到达rTRP 120的时刻相同或基本相同,比如时隙222的起始位置,基本相同是指rTRP 120接收的多个信号的时间在循环前缀CP的范围内。图2中Tnormal 234为rTRP 130的第二上行发送定时,即,第一节点调度第二节点进行上行传输,而不进行无线回程链路的接收时,第二节点进行上行发送时采用的定时为第二节点的第二上行发送定时。通常,由于第二节点的移动,或者由于晶振的原因,导致上行发送定时不准确,此时需要通过一个定时调整调整量ATA来对定时进行调整,ATA通常是控制第二节点的发送定时相对当前的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当前的上行发送定时是指收到ATA之前的上行发送定时。一般ATA调整的范围较小,在LTE中,采用,例如6个比特来进行定时控制,可以通过媒体接入控制(英文全称:Med ium Access Contro l,英文简称:MAC)层控制信令MAC CE(英文全称:MAC Contro l E lement,英文简称:MAC CE)进行调整。
如果rTRP 120在时隙222同时接收来自基站110和rTRP 130的数据,由于基站110向rTRP 120传输的时间是不变的,即从当前时隙222的第一符号开始的位置就进行传输,到达rTRP 120的时间不变,如果rTRP 130向rTRP 120进行传输的时间还是按照rTRP 130的第二上行发送定时,即,Tnormal 234,那么rTRP 120接收的来自基站110和rTRP 130的数据不是同时到达rTRP 120,因此在rTRP 120可能形成干扰。通常,同时接收基站110和rTRP 130的数据时,当前时隙,如222,的前面的1-3个符号由于控制信号的传输,不会被用于数据传输,rTRP 130就不能按照rTRP 130的正常上行发送定时进行上行传输。因此,在rTRP 120同时接收基站110和rTRP 130的数据传输时,rTRP 130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和第二上行发送定时之间有一定的偏移量,这个偏移量超出了常规的ATA调整的范围,不能通过常规的ATA进行调整。应理解,这里以rTRP 130为例进行说明,对rTRP 120所服务的UE 121是一样的,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图2所述实施例,第一节点在回程链路进行数据接收时,如果同时接收第二节点的数据,需要为第二节点配置一个不同于第二节点的第二上行发送定时的定时。具体地,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和第二节点的第一定时调整量,第二节点根据第一定时调整量和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共同确定上行发送定时。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节点同时对上级和下级节点的发送定时。类似地,以TDD为例,图3中给出了基站110、rTRP 120和rTRP 130的分别两个时隙311和312、321和322、331和332,假定每个时隙有14个符号,符号分别为313、323、333,rTRP 120同时向基站110和rTRP 130发送数据。由于rTRP 120在向基站110发送数据时,其定时是由基站110控制的。rTRP 120在向基站110发送数据的同时,也可以向下级节点rTRP 130进行数据传输。但是,在正常情况下,如果rTRP 120仅向rTRP 130或其所服务的UE 121发送数据,而不向基站110发送数据,此时rTRP 120的发送是以时隙322的第一个符号的起始位置开始发送的,该发送时刻为第一节点的第二发送定时,即,第一节点的发送时隙或子帧的起始位置,即图3中的时隙322的第一符号的起始位置Dnormal 324,应理解,实际发送时刻可能有一定的偏移。由于rTRP 120在向基站进行传输时,空口传输有一定时延,为保证rTRP 120的数据传输到达基站的接收时隙312的起始位置,需要让rTRP 120有一定的定时调整量进行发送。由于rTRP 120在进行上行传输时有一定的定时调整量,因此,在对下级节点,如rTRP 130同时进行传输时,也有一定的调整,即图3中的Dtx 325,其相对Dnormal 325有一定的偏移,偏移量为Doffset 326。由于这个偏移量可能会比较大,超出了第二的ATA调整的范围,因此,采用常规的ATA无法进行调整。
类似地,上述图3所述实施例,第一节点同时向第三节点和第二节点进行数据传输,需要为第二节点配置一个不同于第一节点的第二下行发送定时的定时。具体地,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第二节点根据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确定下行接收定时。其中,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为相对于第一节点的发送时隙或子帧的起始位置的定时偏移量。应理解,这里第一节点的发送时隙或子帧的起始位置是指第二下行发送定时,在实际实现中,这个定时可能会和发送时隙或子帧的起始位置有微小的偏差,比如远小于CP的值。第二的下行发送是指第一节点仅向第二节点进行传输,而不会在同一时隙或子帧在回程链路上进行上行传输。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节点接收数据的定时控制流程。这一定时方法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该无线通信系统中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第一节点是第二节点的上级节点,其方法步骤如下。
S401、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和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的定时调整量。
具体地,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为相对于第二节点的第二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或者第二节点的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为相对第二节点的发送时隙或子帧的定时偏移量。上述第二节点的第二上行发送定时如前所述,不再赘述。当第二节点为另一个中继节点时,由于此时的第二节点有固定的时隙或子帧定界,第二节点的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可以是相对第二节点的发送时隙或子帧的定时偏移量,这里的发送时隙或子帧即为时隙或子帧的定界,从当前时隙或子帧的第一符号的起始位置作为参考。采用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为相对第二节点的发送时隙或子帧的定时作为偏移量的参考,可以使用更少的比特数来进行配置,从而可以降低信令开销。
第一节点为了使得所接收的第三节点的数据和第二节点的数据到达第一节点的时间不会超出CP的范围,需要控制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的定时,由于这个第二节点在第一时隙或子帧采用的定时和第二节点的第二上行发送定时的差异很大,很难通过常规的定时调整命令,比如6比特的定时调整命令将定时进行调整,而且,频繁的比较大的定时调整也不利于系统的稳定,因此,对第一时隙或子帧配置的定时采用相对于第二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是合理的,有利于简化方案和实现。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上述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的定时的偏移量和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定时调整量是通过不同的消息发送的。第一上行发送的定时调整量通过MAC CE进行发送,而第二节点的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则通过RRC或MAC CE进行发送。应理解,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的定时调整量和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并不是同时出现的,图4中仅是作为示例说明,并不代表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的定时调整量和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是同时配置的,或者在同一消息发送给第二节点的。
通常,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不会频繁调整,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的定时调整量配置的频度取决于需要。不同场景下,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的定时调整量调整频度不同。具体地,当第一节点为固定节点的时候,由于第三节点到第一节点的距离不会出现变化,因此,第一节点接收第三节点的时间点不会发生变化,第一节点在第一时隙或子帧接收第三节点(如基站)和第二节点的数据传输时,第二节点在第一时隙或子帧的传输的定时和第二节点的第二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是固定的。如果第二节点也是固定的,那么通过第二节点的第二上行发送的定时调整量来进行调整的频度也是很低的。只有当第二节点的定时,比如晶振等原因而导致定时偏差时,才需要进行调整。如果第一节点固定,第二节点移动,则第二节点的第二上行发送的定时调整量需要不断调整,而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跟着调整,即此时的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和第二节点的第二上行发送定时共用同一个定时调整量。而如果第一节点为移动中继时,由于第一节点本身的移动,则会导致第一节点接收第三节点的定时会频繁变化,而第一节点所服务的设备的上行传输是以第一节点的时隙或子帧定界作为参考的,而第一节点的时隙或子帧定界不会随着第一节点的移动而发生变化。但是,由于第一节点的移动会导致第一节点接收第三节点的定时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此时,不管第二节点是固定还是移动,第二节点的第一定时调整量需要频繁的配置。在移动中继场景下,如果中继节点的移动导致第二节点的第一定时调整量的调整超出时间调整量的范围,在一种可能的方案中,第一节点可以对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进行重新配置,比如,在移动中继场景下,如果中继节点的移动导致第二节点的第一定时调整量的调整超出时间调整量的范围,或者由于第三节点发生变化的时候都可能对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进行重新配置。应理解,这里的重新配置并不约束任何实现场景,可以根据需要对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进行重新配置。
应理解,上述第二节点的第一定时调整量在不同情况下的配置可能不一样。在某些场景下,比如,第一节点为固定节点,即第一节点不会发生位置移动,此时第二节点的第一定时调整量和第二节点的第二定时调整量相同,但是此时的定时调整量(包括第二节点的第一定时调整量和第二节点的第二定时调整量)仅对第二节点的第二定时进行调整。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通过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来调整,因为第二节点的第二上行发送定时和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差是固定的。调整第二节点的第二上行发送定时就可以调整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而在移动中继场景下,第一节点的移动导致第二节点的第一定时调整量和第二节点的第二定时调整量可能不同,需要分别调整,而此时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需要通过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和第二节点的第一调整量来确定。应理解,此时的第二节点的第二定时调整量调整第二节点的第二上行发送定时不受影响。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也可以通过增量调整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的方式来调整第一时隙或子帧的定时,即,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的增量值。其中,增量值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数,以对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进行前向或后向调整。此时,而第二节点的第一定时调整量和第二节点的第二定时调整量相同,且仅用于调整第二节点的第二上行发送定时。所述增量调整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是指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的值跟随所配置的增量值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也就导致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相对第二节点的第二上行发送定时随着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的值的变化而变化。通过增量调节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仅使用比较少的比特就可以调整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有效降低偏移量配置的信令开销。
通过本实施例,不同的信令传输不同的消息可以提升信令传输效率,频繁变化的信息通过底层信令可以提升配置速度,不频繁变化的信息通过高层信令进行配置,降低控制信道的开销。
S402、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数据。
第二节点收到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和第二节点的第一定时调整量后,如果第一节点在某个第一时隙或子帧调度第二节点进行上行传输,第二节点则应用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和第二节点的第一定时调整量来确定定时,并采用该定时在指定的时隙或子帧进行数据传输。
具体地,如果第二节点的第一定时调整量和第二节点的第二定时调整量相同,则第二节点的第一定时调整量或第二节点的第二定时调整量调整第二节点的第二上行发送定时。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则通过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和第二节点的第二上行发送定时进行调整。如果第二节点的第一定时调整量和第二节点的第二定时调整量不同,则第二节点的第二定时调整量用于调整第二节点的第二上行发送定时,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通过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和第二节点的第一定时调整量来进行调整,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是相对于第二节点的第二上行发送定时的。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第二节点的第一定时调整量和第二节点的第二定时调整量相同,第二节点的第一定时调整量或第二节点的第二定时调整量调整第二节点的第二上行发送定时,通过增量调整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的值,也可以调整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为了使得UE可以应用正确的定时,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节点是否采用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进行上行数据的发送。即,是采用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进行上行数据传输,还是采用第二节点的第二上行发送定时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第一节点需要通知给第二节点。该指示信息通常在调度信令,如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英文全称:Phys ica l Down l ink Contro lChanne l,英文简称:PDCCH)中进行指示,可以通过一个比特来指示是采用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调整第二节点的上行发送定时还是采用第二节点的第二上行发送定时。也可以通过MAC CE来进行配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和第二节点的第一定时调整量时,进一步包括:第一节点在第二节点使用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前的至少一个时隙或子帧向第二节点发送是否采用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指示信息。考虑到调度处理的时延,通常第一节点在调度第二节点在第一时隙或子帧进行传输时,应调整向第二节点配置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和/或第二节点的上行发送的定时调整量,如果已经配置了第二节点的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和第二节点的上行发送的定时调整量,则调整至少一个时隙或子帧发送指示信息,使得第二节点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准备上行数据并确定定时。
通过本实施例,可以使得第二节点可以正确确定采用的定时,并进行正确的上行传输。
通过以上步骤S401和S402,可以有效解决第二节点在第一时隙或子帧的定时传输问题,减小第一节点的数据接收的干扰,提升传输效率。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节点发送数据的定时控制流程。类似地,这一定时方法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该无线通信系统中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第一节点是第二节点的上级节点,其方法步骤如下。
S501、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
和第一节点同时接收第三节的传输和第二节点的上行传输不同,第一节点在同时向第三节点和第二节点进行传输数据时,仅需要为第二节点配置一个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即可。对第一节点所服务的多个第二节点,每个第二节点离第一节点的距离可能不同,因此,接收到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传输的时间会各不相同,因此,为每个第二节点配置接收定时就会很困难,而第一节点的第一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对所有第二节点是固定的,因此,很容易对所有的第二节点进行统一配置,从而简化系统。
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为相对于第一节点的发送时隙或子帧的起始位置的定时偏移量,具体定义如前所述,不再赘述。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具体使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第一节点的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取决于实际需要,本实施例不做限定。例如,可以采用类似于LTE中的随机接入响应中的定时调整量的11个比特,也可以是其他长度。
类似于第一节点同时接收第三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传输,第一节点为固定节点的时候,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的值基本保持不变,此时的配置信令会比较少。而当第一节点为移动节点时,由于其上行发送(如向基站发送)的定时可能会出现频繁的变化,因此,这个值的变化可能会很频繁,此时,一个可选的方案是配置另外一个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定时调整量,这个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定时调整量是基于配置的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此时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定时调整量的调整可能就会频繁一些;另一种方法也可以是对偏移量本身的微调,通过增量调节的方式控制偏移量的大小,从而减小偏移量配置信令开销,即,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的增量值。其中,增量值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数,以对第二节点的第一下行接收定时进行前向或后向调整。上述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前一个是调整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定时调整量,后一个是调整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的值。具体采用何种方式,可能依赖于协议定义,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是否配置第一节点的下行发送定时调整量取决于第一节点的运动属性,即是固定节点还是移动节点。
S502、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数据。
第二节点收到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的定时的偏移量后,如果第一节点在某个第一时隙或子帧同时向第三节点和第二节点进行数据传输,即,第一时隙或子帧的下行传输,第二节点则应用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的定时的偏移量以及第二下行接收定时来确定定时,并采用该定时在指定的时隙或子帧进行数据接收,第二下行接收定时如前所述,不再赘述。
如果第一节点为第二节点配置了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调整量,则还需应用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定时调整量来进行下行数据接收。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由于第一时隙或子帧和第二时隙或子帧的定时不同,为了使得UE可以应用正确的定时,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节点是否采用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进行下行数据接收。即,是采用第二节点是采用第一节点的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确定定时,还是采用第一节点的正常下行发送定时,第一节点需要通知给第二节点。该指示信息通常在调度信令,如PDCCH中进行指示,可以通过一个比特来指示是采用第一节点的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来调整第二节点的下行接收定时,还是采用第一节点的正常下行发送定时来确定下行数据接收定时。也可以通过MACCE来进行配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时,进一步包括:第一节点在第二节点使用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前的至少一个时隙或子帧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信息或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指示信息。由于第二节点可能会调度它所服务的节点在同一时隙进行上行传输,为避免调度冲突,通常第一节点在调度第二节点在第一时隙或子帧进行数据接收时,应调整向第二节点配置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和/或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调整量。如果已经配置了第一节点的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和/或第一节点的下行发送定时调整量,则调整至少一个时隙或子帧发送下行发送定时的指示信息,使得第二节点可以有足够的时间避开调度冲突。
通过本实施例,可以使得第二节点可以采用正确的定时来进行数据接收,避开第二节点的调度冲突,提升传输效率。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多个第一节点接收数据的定时控制流程。如前所述,一个中继节点(如第二节点)可能有多个上级节点(如多个第一节点),此时,如果第一节点对第二节点进行定时调整时,就会存在多个第一节点的定时调整信息,每个定时调整信息包括第二节点的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和上行发送的定时调整量,每个第一节点配置的定时调整信息可能会不同。这里的定时调整信息是包括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和/或第二节点的第一定时调整量。为了保证定时调整信息和第一节点间的对应关系,因此,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和/或第二节点的第一定时调整量信息中包含第一节点的标识。在某些实现中,也可以通过链路来区分不同的上级节点配置的定时调整信息。
图6中的步骤S6011和S6012同图4中的S401,不同之处在于S6011和S6012的消息中包括第一节点的标识,其余不再赘述。应理解,S6011中的定时调整量和定时偏移量可能是分开发送的,此时,在每个消息中都包括第一节点标识。虽然图中将定时调整量和定时偏移量放在一起,并不代表这两条消息必然同时发送。
步骤S6021和S6022同图4中的步骤S402,不再赘述。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具有多个第一节点的第二节点,可以通过定时配置信令获得定时调整信息和上游节点的对应关系,从而避免多个不同节点的定时出现混淆的情况。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多个第一节点发送数据的定时控制流程。图6中的步骤S7011和S7012同图5中的S501,不同之处在于S7011和S7012的消息中包括第一节点的标识,其余不再赘述。
步骤S7021和S7022同图5中的步骤S502,不再赘述。
同样地,当采用增量的方式对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进行调整时,在增量调整的信令中应包含第一节点标识。而当第一节点为移动节点时,如果采用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定时调整量调整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时候,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定时调整量信令中应包含第一节点标识。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具有多个上级节点的第二节点,可以通过定时配置信令获得定时调整信息和上游节点的对应关系,从而避免多个不同节点的定时出现混淆的情况。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当第二节点存在多个上级节点,即,多个第一节点的时候,如果是通过链路来进行多个第一节点的区分,第二节点的物理层通知第二节点的MAC层当前接收的定时调整信息的链路标识,MAC层采用该链路标识来匹配对应链路(如,节点)的第二节点的第一定时调整量和/或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并采用匹配成功的某个第二节点的第一定时调整量和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来进行上行传输定时。通过该方案,可以避免空口信令开销,通过物理层不同的链路来区分定时信息。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网元,例如第一节点、第二节点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网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第一节点、第二节点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可以有多个第一节点,多个第一节点的在功能上相同,其在对应的各个功能模块相同,以下实施例将仅以一个第一节点作为示例进行描述,但应理解,同一个第二节点可以有多个第一节点。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8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节点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第一节点包括:发送单元801、接收单元803。其中,发送单元801用于支持第一节点执行图4中的S401、图5中的步骤S501、图6中的步骤S6011或S6012、图7中的步骤S7011或S7012,以及用于支持第一节点在前述实施例中的向第二节点发送指示信息,或者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定时调整量,或者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的增量值,或者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的增量值;接收单元803用于支持第一节点执行图4中的S402、图5中的步骤S502、图6中的步骤S6021或S6022、图7中的步骤S7021或S7022。第一节点还可以包括:处理单元802,用于支持第一节点设备确定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和第二节点的第一定时调整量,或者确定向第二节点发送指示信息,或者确定第一节点设备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或者确定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定时调整量,或者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的增量值,或者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的增量值。
在硬件实现上,上述处理单元802可以为处理器;发送单元801可以为发送器,接收单元803可以为接收器,接收器和发送器可以构成通信接口。
图9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节点的一种可能的逻辑结构示意图。第一节点包括:处理器902。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处理器902用于对该第一节点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902用于支持第一节点执行确定资源生效时间的步骤。可选的,第一节点还可以包括:存储器901和通信接口903;处理器902、通信接口903以及存储器901可以相互连接或者通过总线904相互连接。其中,通信接口903用于支持该第一节点进行通信,存储器901用于存储第一节点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处理器902调用存储器901中存储的代码进行控制管理。该存储器901可以跟处理器耦合在一起,也可以不耦合在一起。
其中,处理器902可以是中央处理器单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总线90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 l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9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10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二节点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第二节点包括:发送单元1001和接收单元1003。其中,发送单元1001用于支持第二节点执行图4中的S402、图5中的步骤S502、图6中的步骤S6021或S6022、图7中的步骤S7021或S7022;接收单元1003用于支持第二节点执行图4中的S402、图5中的步骤S502、图6中的步骤S6021或S6022、图7中的步骤S7021或S7022,以及用于支持第二节点在前述实施例中的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指示信息,或者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定时调整量,或者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的增量值,或者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的增量值。第二节点还可以包括:处理单元1002,用于支持第二节点根据接收到的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和第二节点的第一定时调整量,或者第一节点发送的指示信息,或者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或者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定时调整量,或者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的增量值,或者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的增量值,来确定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或者第二节点的第一下行接收定时。
在硬件实现上,上述处理单元1002可以为处理器;发送单元1001可以为发送器,接收单元1003可以为接收器,接收器和发送器可以构成通信接口。
图1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二节点的一种可能的逻辑结构示意图。第二节点包括:和处理器1102,。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处理器1102用于对该第二节点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器1102用于支持第二节点执行确定资源生效时间的步骤。可选的,第二节点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101和通信接口1103;处理器1102、通信接口1103以及存储器1101可以相互连接或通过总线1104相互连接。其中,通信接口1103用于支持该第二节点进行通信。存储器1101用于存储第二节点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处理器1102调用存储器1101中存储的代码进行控制管理。该存储器1101可以跟处理器耦合在一起,也可以不耦合在一起。
其中,处理器1102可以是中央处理器单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总线110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1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者处理器执行图4、图5、图6、图7所提供的资源配置方法中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的步骤时,读取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前述的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该计算机执行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执行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设备实施图4、图5、图6、或者图7所提供的资源配置方法中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的步骤。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多个设备,该多个设备包括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其中,第一节点可以为图8或图9所提供的第一节点,且用于执行图4、图5、图6或者图7所提供的第一时隙或子帧的定时方法中第一节点的步骤;和/或,第二节点可以为图10或图11所提供的第二节点,且用于执行图4、图5、图6或者图7所提供的第一时隙或子帧的定时方法中第二节点的步骤。应理解,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多个第一节点,即,第二节点可以有多个第一节点,多个第一节点执行相同或类似的功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时隙或子帧的定时信息后,第二节点采用第一时隙或子帧的定时进行上行传输或下行数据接收,从而使得第一节点在第一时隙或子帧可以同时接收第三节点和第二节点数据,或者向第三节点或第二节点传输数据,并避免定时问题带来的干扰,解决了第一时隙或子帧的定时传输问题,使得第一节点同时接收第三节点和第二节点数据,或者向第三节点或第二节点传输数据在技术上得以实现,提升了整个中继系统的频谱资源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6)

1.一种定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所述第一节点是所述第二节点的上级节点,该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和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调整量;
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为相对于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二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或者所述第二节点的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为相对所述第二节点的发送时隙或子帧的定时偏移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和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定时调整量是通过不同的消息发送的。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指示信息,所述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是否采用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进行上行数据发送。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和/或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的定时调整量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一节点的标识。
6.一种定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所述第一节点是所述第二节点的上级节点,该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
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为相对于所述第一节点的发送时隙或子帧的起始位置的定时偏移量。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是否采用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进行下行数据接收。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一节点的标识。
10.一种定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所述第一节点是所述第二节点的上级节点,该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和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定时调整量;
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为相对于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二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或者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为相对所述第二节点的发送时隙或子帧的定时偏移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和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定时调整量是通过不同的消息接收到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是否采用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进行上行数据发送。
14.根据权利要求10-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和/或第二节点的第一定时调整量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一节点的标识。
15.一种定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所述第一节点是所述第二节点的上级节点,该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
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为相对于所述第一节点的发送时隙或子帧的起始位置的定时偏移量。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是否采用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进行下行数据接收。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一节点的标识。
19.一种第一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和第二节点设备的第一定时调整量;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的数据;
所述第一节点设备是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上级节点设备。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设备还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和第二节点设备的第一定时调整量,或者,
确定向所述第二节点设备发送指示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20或者1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为相对于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第二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或者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为相对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发送时隙或子帧的定时偏移量。
22.根据权利要求20-21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和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第一定时调整量是通过不同的消息发送的。
23.根据权利要求19-22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向所述第二节点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设备是否采用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进行上行数据发送。
24.一种第一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节点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节点设备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的数据;
所述第一节点设备是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上级节点设备。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设备还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节点设备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或者确定向所述第二节点设备发送指示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设备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为相对于所述第一节点设备的发送时隙或子帧的起始位置的定时偏移量。
27.根据权利要求24或2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向所述第二节点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设备是否采用所述第一节点设备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进行下行数据接收。
28.一种第二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发送的第二节点设备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和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第一定时调整量;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发送数据;
所述第一节点设备是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上级节点设备。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设备还包括:
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和第二节点设备的第一定时调整量,或者根据第一节点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确定第二节点设备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
30.根据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为相对于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第二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或者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为相对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发送时隙或子帧的定时偏移量。
31.根据权利要求28-30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和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第一定时调整量是通过不同的消息接收到的。
32.根据权利要求28-31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所述第二节点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设备是否采用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进行上行数据发送。
33.一种第二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发送数据;
所述第一节点设备是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上级节点设备。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设备还包括:
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第一上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和第二节点设备的第一定时调整量,或者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来确定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第一下行接收定时。
35.根据权利要求33或34所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设备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的偏移量为相对于所述第一节点设备的发送时隙或子帧的起始位置的定时偏移量。
36.根据权利要求33-3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所述第二节点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设备是否采用所述第一节点设备的第一下行发送定时进行下行数据接收。
CN201810103184.2A 2018-02-01 2018-02-01 一种定时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01131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03184.2A CN110113122B (zh) 2018-02-01 2018-02-01 一种定时的方法及装置
PCT/CN2019/072488 WO2019149100A1 (zh) 2018-02-01 2019-01-21 一种定时的方法及装置
EP19746714.5A EP3737169A4 (en) 2018-02-01 2019-01-21 TIMING PROCEDURE AND DEVICE
BR112020015522-5A BR112020015522A2 (pt) 2018-02-01 2019-01-21 aparelho e método de temporização
US16/940,918 US11564184B2 (en) 2018-02-01 2020-07-28 Ti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03184.2A CN110113122B (zh) 2018-02-01 2018-02-01 一种定时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13122A true CN110113122A (zh) 2019-08-09
CN110113122B CN110113122B (zh) 2021-06-22

Family

ID=67479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03184.2A Active CN110113122B (zh) 2018-02-01 2018-02-01 一种定时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564184B2 (zh)
EP (1) EP3737169A4 (zh)
CN (1) CN110113122B (zh)
BR (1) BR112020015522A2 (zh)
WO (1) WO2019149100A1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64027A3 (zh) * 2018-09-27 2020-05-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定时方法及装置、基站、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335223A (zh) * 2019-10-31 2021-02-05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数据传输装置、拍摄装置、控制系统、云台、可移动平台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399568A (zh) * 2019-08-14 2021-02-2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控制无线中继设备的方法及相应设备
WO2021031581A1 (zh) * 2019-08-16 2021-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定时同步方法及装置
CN112636850A (zh) * 2019-10-08 2021-04-09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13141577A (zh) * 2020-01-19 2021-07-20 深圳市云海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WO2021143603A1 (zh) * 2020-01-14 2021-07-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通信设备
WO2021146866A1 (zh) * 2020-01-20 2021-07-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时间调整方法与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233369A1 (zh) * 2020-05-21 2021-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以及网络节点
CN114731597A (zh) * 2019-11-28 2022-07-0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通信节点
CN115118796A (zh) * 2021-03-19 2022-09-27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定时偏移量更新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2252651A1 (zh) * 2021-06-04 2022-1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3015447A1 (en) * 2021-08-10 2023-02-16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iming determination
US20230156635A1 (en) * 2018-08-17 2023-05-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timing adjustment for new radio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node
WO2023207696A1 (zh) * 2022-04-27 2023-11-0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定位方法、终端、基站及lmf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84840B (zh) * 2018-05-11 2022-09-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中继系统同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399410B2 (en) * 2018-07-09 2022-07-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controlling timing of downstream nod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P3824686A1 (en) * 2018-09-27 2021-05-26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CN113728691B (zh) * 2019-04-12 2024-03-22 英国电讯有限公司 控制电信网络的方法、电信网络系统
US11910483B2 (en) * 2020-03-13 2024-02-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lassifying nodes based on mobility stat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42443A1 (en) * 2005-10-10 2007-04-19 Ipwireless Inc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existence of dissimilar systems
CN101425839A (zh) * 2007-10-31 2009-05-0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数据发送偏移量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WO2011017846A1 (zh) * 2009-08-14 2011-0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方法、移动中继节点、演进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02083195A (zh) * 2010-06-18 2011-06-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系统中调整子帧定时的方法及装置
US20120014371A1 (en) * 2010-07-16 2012-01-19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nomous uplink timing advance maintenance
US20140086161A1 (en) * 2012-09-27 2014-03-27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Uplink Timing Maintenance Upon Time Alignment Timer Expir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99341B2 (en) * 2006-02-28 2009-10-06 Motorol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communication routing within a wireless multi-hop network
JP5338590B2 (ja) * 2009-09-17 2013-11-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2088763B (zh) * 2010-08-11 2014-04-0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中继定时调整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3190185B (zh) * 2010-09-21 2017-09-22 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 空中接口定时同步共享
WO2012091649A1 (en) * 2010-12-30 2012-07-0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Uplink transmission timing
KR102073027B1 (ko) * 2011-04-05 2020-02-0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반송파 집적 기술을 사용하는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복수 개의 타임 정렬 타이머 운용 방법 및 장치
CN102143102A (zh) * 2011-05-12 2011-08-0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导频设计的协作分集ofdm定时和频率偏移估计方法
US9210619B2 (en) * 2012-06-20 2015-12-08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Signalling mechanisms for wireless device handover
CN105940735B (zh) * 2014-01-28 2019-08-16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设备对设备终端发送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WO2015127624A1 (zh) * 2014-02-27 2015-09-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串扰信道估计方法、矢量化控制实体及osd系统
US10813065B2 (en) * 2016-07-01 2020-10-20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signal detection
EP3297343A3 (en) * 2016-09-19 2018-06-20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timing advance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42443A1 (en) * 2005-10-10 2007-04-19 Ipwireless Inc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existence of dissimilar systems
CN101425839A (zh) * 2007-10-31 2009-05-0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数据发送偏移量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WO2011017846A1 (zh) * 2009-08-14 2011-0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方法、移动中继节点、演进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02083195A (zh) * 2010-06-18 2011-06-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系统中调整子帧定时的方法及装置
US20120014371A1 (en) * 2010-07-16 2012-01-19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nomous uplink timing advance maintenance
US20140086161A1 (en) * 2012-09-27 2014-03-27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Uplink Timing Maintenance Upon Time Alignment Timer Expiry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156635A1 (en) * 2018-08-17 2023-05-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timing adjustment for new radio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node
US11765670B2 (en) 2018-09-27 2023-09-19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timing, base station,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WO2020064027A3 (zh) * 2018-09-27 2020-05-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定时方法及装置、基站、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399568A (zh) * 2019-08-14 2021-02-2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控制无线中继设备的方法及相应设备
WO2021031581A1 (zh) * 2019-08-16 2021-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定时同步方法及装置
CN112636850A (zh) * 2019-10-08 2021-04-09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12636850B (zh) * 2019-10-08 2023-05-26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12335223A (zh) * 2019-10-31 2021-02-05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数据传输装置、拍摄装置、控制系统、云台、可移动平台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335223B (zh) * 2019-10-31 2022-03-18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装置、系统、云台、可移动平台及存储介质
CN114731597A (zh) * 2019-11-28 2022-07-0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通信节点
WO2021143603A1 (zh) * 2020-01-14 2021-07-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13193930A (zh) * 2020-01-14 2021-07-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13141577B (zh) * 2020-01-19 2022-03-04 深圳市云海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3141577A (zh) * 2020-01-19 2021-07-20 深圳市云海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WO2021146866A1 (zh) * 2020-01-20 2021-07-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时间调整方法与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233369A1 (zh) * 2020-05-21 2021-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以及网络节点
CN115118796A (zh) * 2021-03-19 2022-09-27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定时偏移量更新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2252651A1 (zh) * 2021-06-04 2022-1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3015447A1 (en) * 2021-08-10 2023-02-16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iming determination
WO2023207696A1 (zh) * 2022-04-27 2023-11-0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定位方法、终端、基站及lm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564184B2 (en) 2023-01-24
CN110113122B (zh) 2021-06-22
US20200383073A1 (en) 2020-12-03
BR112020015522A2 (pt) 2021-02-02
EP3737169A1 (en) 2020-11-11
EP3737169A4 (en) 2021-03-17
WO2019149100A1 (zh) 2019-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13122A (zh) 一种定时的方法及装置
CN106576371B (zh) 用于在未经授权的频带中发送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8370361B (zh) 用于时分双工子帧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RU2701202C1 (ru) Конфигурация передачи нисходящего канала
WO2018059307A1 (zh) 通信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CN108282316B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US20190261451A1 (en) Transmission Timing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Transmission Timing 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9062585A1 (zh)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网络设备以及通信设备
EP2834935A1 (en) Frame format in communications
EP2842350A1 (en) Switching between downlink and uplink
CN110710252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的d2d操作方法和使用所述方法的终端
WO2011160670A1 (en) Transmission of reference signals
CN109792425B (zh) 无线通信中的虚拟符号划分技术
WO2016165565A1 (zh)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装置
US20180205518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KR102362708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초저지연 고신뢰성 통신을 위한 주파수 호핑을 이용한 반복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EP3288334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7080615A1 (e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WO2020030290A1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WO2015139269A1 (zh) 一种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3171341A1 (e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information in a commmunication system
US1195680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ransmission resource
WO2023045751A1 (zh) 一种解调参考信号dmrs端口的指示方法
WO2017173594A1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4011632A1 (zh) 资源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