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09573A - 触控组件及触控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控组件及触控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09573A
CN110109573A CN201910447176.4A CN201910447176A CN110109573A CN 110109573 A CN110109573 A CN 110109573A CN 201910447176 A CN201910447176 A CN 201910447176A CN 110109573 A CN110109573 A CN 1101095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layer
edge
insulating layer
metal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4717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09573B (zh
Inventor
杨勇
李明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4717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095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095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095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095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095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触控组件及触控显示面板,该触控组件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一金属层、第一绝缘层和第二金属层,第一绝缘层包括边缘,边缘形成朝向外侧的凸出部,第二金属层穿过该边缘延伸至第一绝缘层外侧,边缘朝向第二金属层的一侧形成倾斜部。本发明提供的触控组件及触控显示面板中,由于边缘形成朝向外侧的凸出部,可以有效避免第一绝缘层边缘的翘曲问题,也就避免了因翘曲而导致的蚀刻不尽、进而造成短路的问题;且由于第一绝缘层的边缘长度明显增大,即使存在轻微翘曲导致光刻胶有残留,但一般残留不会存在于整个第二金属层整个边缘,因此不会造成第二金属层短路;第二金属层显影时,光刻胶在倾斜部处不易残留,很大程度避免了第二金属层短路。

Description

触控组件及触控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组件及触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进步,触控显示面板已经逐渐遍及人们的生活中。触控的操作模式极大地提高了人们操作电子设备的便利性,也为人们带来了一种电子设备交互的全新方式。
目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On-cell和in-cell等结构形式,On-cell结构形式的触控显示面板作为一种常用的触控显示面板,经常发现存在触控感应电极短路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触控显示面板的良率。
如图1所示,一种现有On-cell结构形式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一金属层11、第一绝缘层13、第二金属层15和第二绝缘层,第一金属层11和第二金属层15分别形成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为了满足触控显示面板的容值需求,需要将第一绝缘层13的厚度设置为3.1微米,然而第一绝缘层13的这个厚度相对第二金属层15来说太厚,而且第一绝缘层13对玻璃基底和金属的附着力不同,因此极易造成第一绝缘层的边界出现翘曲现象。当第一绝缘层13与第二金属层15接触的边界存在翘曲时,第二金属层15在显影时很容易出现光刻胶残留,从而造成边界的第二金属层15蚀刻不尽,蚀刻不尽的区域请参图1中A处。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二金属层15蚀刻不尽的部分将会造成触控感应电极短路,一般来说,发生短路的几率为5-10%。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改善触控感应电极短路问题的触控组件和触控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组件,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一金属层、第一绝缘层和第二金属层,该第一绝缘层包括边缘,该边缘形成朝向外侧的凸出部,该第二金属层穿过该边缘延伸至该第一绝缘层外侧,该第一绝缘层的该边缘朝向该第二金属层的一侧形成倾斜部。
优选地,该第二金属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金属条,该第一绝缘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该凸出部,该第二金属层的该金属条与该第一绝缘层的该凸出部的位置对应;或者,该第二金属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金属条,该第一绝缘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该凸出部,该第二金属层的金属条对应于该第一绝缘层未设置该凸出部的位置而设。
优选地,该凸出部的最大宽度大于该第二金属层的该金属条的最大宽度。
优选地,该第二金属层的每相邻两个金属条之间至少一部分的该边缘处形成该倾斜部。
优选地,该倾斜部形成于整个该边缘;或者,仅在该凸出部的该边缘处形成该倾斜部;或者,仅在该凸出部之间的部分的该边缘处形成该倾斜部。
优选地,该倾斜部为倒角。
优选地,该凸出部为矩形,使该边缘呈锯齿形。
优选地,该第一金属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金属条,该第一金属层的金属条和该第二金属层的金属条一一对应设置;该第一金属层穿过该边缘延伸至该第一绝缘层外侧,并且该第二金属层伸出该第一绝缘层的部分与该第一金属层伸出该第一绝缘层的部分电性连接。
优选地,该触控组件还包括基底和第二绝缘层,该第一金属层、该第一绝缘层和该第二金属层依次叠设于该基底一侧,该第二绝缘层覆盖于该第二金属层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与该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该第二基板包括上述触控组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触控显示面板、彩膜基板及设于触控显示面板与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本发明提供的触控组件及触控显示面板中,由于边缘形成朝向外侧的凸出部,可以有效避免第一绝缘层边缘的翘曲问题,也就避免了因翘曲而导致的蚀刻不尽、进而造成短路的问题;且由于第一绝缘层的边缘长度明显增大,即使存在轻微翘曲导致光刻胶有残留,但一般残留不会存在于整个第二金属层整个边缘,因此不会造成第二金属层短路;第二金属层显影时,光刻胶在倾斜部处不易残留,很大程度避免了第二金属层短路。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触控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触控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触控组件的一方向剖视图;
图4为图2所示触控组件的另一方向剖视图;
图5为图2所示触控组件的凸出部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触控组件的凸出部的又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所示触控组件的倒角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所示触控组件的倒角的又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2所示触控组件的倒角的再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触控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式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第一实施例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触控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触控组件的一方向剖视图;图4为图2所示触控组件的另一方向剖视图。如图2至图4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组件包括基底300、第一金属层302、第一绝缘层304和第二金属层306,第一金属层302、第一绝缘层304和第二金属层306依次叠设于基底300一侧。第一绝缘层304包括边缘3040,边缘3040形成朝向外侧的凸出部3042,第二金属层306穿过边缘3040延伸至第一绝缘层304外侧。
本实施例中,该基底300可为塑料板或玻璃板。
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层302穿过边缘3040延伸至第一绝缘层304外侧,并且第二金属层306伸出第一绝缘层304的部分与第一金属层302伸出第一绝缘层304的部分电性连接。具体地,一般来说,位于第一绝缘层304内的第一金属层302形成触控驱动电极以提供触控驱动信号,位于第一绝缘层304内第二金属层306形成触控感应电极以提供触控感应信号;延伸至第一绝缘层304外侧的第一金属层302形成与触控驱动电极电性连接的连接线,延伸至第一绝缘层304外侧的第二金属层306形成于触控感应电极电性连接的连接线,以将电信号传输至外部电路。
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层302和第二金属层306分别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金属条,第一绝缘层304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凸出部3042。具体地,第一金属层302和第二金属层306的金属条均与第一绝缘层304的凸出部3042的位置对应。更具体地,第一金属层302的金属条和第二金属层306的金属条一一对应设置。更具体地,凸出部3042的最大宽度大于第一金属层302和第二金属层306的金属条的最大宽度。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凸出部3042为矩形,从而使边缘3040呈锯齿形。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凸出部3042也可为三角形、圆弧形或不规则形状,在此不做限制。图5为图2所示触控组件的凸出部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所示触控组件的凸出部的又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凸出部3042为半圆形。在又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凸出部3042为梯形。
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304的边缘3040朝向第二金属层306的一侧形成倒角3044,即将边缘3040朝向第二金属层306的一侧切除掉一部分。这样,在第二金属层306显影曝光时,由于倒角3044的设置,曝光方向与倒角面之间处于更佳的相对角度,这个曝光角度使得光刻胶在倒角3044处不易残留,即光刻胶在第一绝缘层304的边缘不易残留,因此很大程度避免了第二金属层短路的问题。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倒角3044形成于整个边缘3040。图7为图2所示触控组件的倒角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2所示触控组件的倒角的又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2所示触控组件的倒角的再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仅在凸出部3042的边缘3040处形成倒角3044。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仅在凸出部3042的边缘3040的部分区域形成倒角3044。在再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仅在凸出部3042之间的部分的边缘3040处形成倒角3044。也就是说,只要在第二金属层306的每相邻两个金属条之间至少一部分的边缘3040处形成倒角3044即可,因为只要再每相邻两个金属条之间避免了光刻胶的残留,就能避免相邻两个金属条短路,即避免了第二金属层短路的问题。本实施例中,倒角3044为倒直角,当然,倒角3044也可为倒圆角。可以理解,第一绝缘层304的边缘3040朝向第二金属层306的一侧也可形成其他结构形式的倾斜部,而不限于倒角结构,例如,倾斜部可为截面为波浪形的倾斜部。
请一并参照图11,触控组件还包括第二绝缘层308,第二绝缘层308覆盖于第二金属层306上。
本触控组件中,由于边缘3040形成朝向外侧的凸出部3042,使第一绝缘层304的边缘呈曲折状,因此曝光时,第一绝缘层304的边缘存在多个不同的曝光方向,可以有效避免因单一方向曝光不足导致的整条第一绝缘层边缘的翘曲问题,由于第一绝缘层没有翘曲问题,也就避免了第二金属层306在显影时出现光刻胶残留,造成边界的第二金属层306蚀刻不尽,进而造成第二金属层短路的问题。同时,由于第一绝缘层304的边缘呈曲折状,因此,第二金属层306的两个相邻金属条之间的第一绝缘层的边缘长度明显增大,即使第二金属层的金属条两侧的第一绝缘层有轻微翘曲导致光刻胶有残留,但一般残留一般不会存在于整个第二金属层306的两个相邻金属条之间的所有部分,因此不会造成第二金属层短路。
第二实施例
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触控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组件与第一实施例的触控组件的结构基本相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304包括边缘3040,边缘3040形成朝向外侧的凸出部3042,第二金属层306穿过边缘3040延伸至第一绝缘层304外侧。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第一金属层302和第二金属层306的金属条均对应于第一绝缘层304未设置凸出部3042的位置而设。
本触控组件中,由于边缘3040形成朝向外侧的凸出部3042,使第一绝缘层304的边缘呈曲折状,因此曝光时,第一绝缘层304的边缘存在多个不同的曝光方向,可以有效避免因单一方向曝光不足导致的整条第一绝缘层边缘的翘曲问题,由于第一绝缘层没有翘曲问题,也就避免了第二金属层306在显影时出现光刻胶残留,造成边界的第二金属层306蚀刻不尽,进而造成第二金属层短路的问题。同时,由于第一绝缘层304的边缘呈曲折状,因此,第二金属层306的两个相邻金属条之间的第一绝缘层的边缘长度明显增大,即使第二金属层的金属条两侧的第一绝缘层有轻微翘曲导致光刻胶有残留,但一般残留一般不会存在于整个第二金属层306的两个相邻金属条之间的所有部分,因此不会造成第二金属层短路。
第三实施例
图11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10、与该第一基板10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30以及位于该第一基板10和该第二基板30之间的液晶层50。该第一基板10包括衬底102、开关元件103、第一绝缘层104、第一电极层105、第二绝缘层106和第二电极层107,开关元件103、第一绝缘层104、第一电极层105、第二绝缘层106和第二电极层107依次层叠设置于该衬底102朝向该液晶层50的表面上。第一基板上还由扫描线和数据线限定形成多个像素单元P(见图2)。该第二基板30包括上述触控组件、遮光结构310和色阻层312,遮光结构310和色阻层12依次设于基底300朝向液晶层50的表面上。本实施例中,该色阻层306朝向液晶层50的一侧还可设置第一平坦层314,第一绝缘层104和第一电极层105之间还可设置第二平坦层109。
本触控显示面板中,由于其触控组件的第一边缘层304的边缘3040形成朝向外侧的凸出部3042,使第一绝缘层304的边缘呈曲折状,因此曝光时,第一绝缘层304的边缘存在多个不同的曝光方向,可以有效避免因单一方向曝光不足导致的整条第一绝缘层边缘的翘曲问题,由于第一绝缘层没有翘曲问题,也就避免了第二金属层306在显影时出现光刻胶残留,造成边界的第二金属层306蚀刻不尽,进而造成第二金属层短路的问题。同时,由于第一绝缘层304的边缘呈曲折状,因此,第二金属层306的两个相邻金属条之间的第一绝缘层的边缘长度明显增大,即使第二金属层的金属条两侧的第一绝缘层有轻微翘曲导致光刻胶有残留,但一般残留一般不会存在于整个第二金属层306的两个相邻金属条之间的所有部分,因此不会造成第二金属层短路。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触控组件,包括依次叠设的第一金属层(302)、第一绝缘层(304)和第二金属层(306),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绝缘层(304)包括边缘(3040),该边缘(3040)形成朝向外侧的凸出部(3042),该第二金属层(306)穿过该边缘(3040)延伸至该第一绝缘层(304)外侧,该第一绝缘层(304)的该边缘(3040)朝向该第二金属层(306)的一侧形成倾斜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金属层(306)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金属条,该第一绝缘层(304)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该凸出部(3042),该第二金属层(306)的该金属条与该第一绝缘层(304)的该凸出部(3042)的位置对应;或者,该第二金属层(306)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金属条,该第一绝缘层(304)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该凸出部(3042),该第二金属层(306)的金属条对应于该第一绝缘层(304)未设置该凸出部(3042)的位置而设。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凸出部(3042)的最大宽度大于该第二金属层(306)的该金属条的最大宽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金属层(306)的每相邻两个金属条之间至少一部分的该边缘(3040)处形成该倾斜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倾斜部形成于整个该边缘(3040);或者,仅在该凸出部(3042)的该边缘(3040)处形成该倾斜部;或者,仅在该凸出部(3042)的该边缘(3040)的部分区域形成该倾斜部;或者,仅在该凸出部(3042)之间的部分的该边缘(3040)处形成该倾斜部。
6.如权利要求1、4或5所述的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倾斜部为倒角(3044)。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凸出部(3042)为矩形,使该边缘(3040)呈锯齿形。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金属层(302)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金属条,该第一金属层(302)的金属条和该第二金属层(306)的金属条一一对应设置;该第一金属层(302)穿过该边缘(3040)延伸至该第一绝缘层(304)外侧,并且该第二金属层(306)伸出该第一绝缘层(304)的部分与该第一金属层(302)伸出该第一绝缘层(304)的部分电性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触控组件还包括基底(300)和第二绝缘层(308),该第一金属层(302)、该第一绝缘层(304)和该第二金属层(306)依次叠设于该基底(300)一侧,该第二绝缘层(308)覆盖于该第二金属层(306)上。
10.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10)和与该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30),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基板(30)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组件。
CN201910447176.4A 2019-05-27 2019-05-27 触控组件及触控显示面板 Active CN1101095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47176.4A CN110109573B (zh) 2019-05-27 2019-05-27 触控组件及触控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47176.4A CN110109573B (zh) 2019-05-27 2019-05-27 触控组件及触控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09573A true CN110109573A (zh) 2019-08-09
CN110109573B CN110109573B (zh) 2023-02-24

Family

ID=67492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47176.4A Active CN110109573B (zh) 2019-05-27 2019-05-27 触控组件及触控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0957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10902A (zh) * 2019-09-25 2019-12-2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屏体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1665986A (zh) * 2020-06-02 2020-09-15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2672A (zh) * 2005-03-21 2005-08-1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图案化绝缘层及其应用的显示面板
CN103715140A (zh) * 2013-10-12 2014-04-0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避免oled显示设备中金属线路短路的方法
CN104007571A (zh) * 2014-06-04 2014-08-27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6057853A (zh) * 2015-04-16 2016-10-2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N107300996A (zh) * 2017-06-09 2017-10-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8984016A (zh) * 2017-06-01 2018-12-1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显示装置、触摸显示面板和用于制造触摸显示面板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2672A (zh) * 2005-03-21 2005-08-1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图案化绝缘层及其应用的显示面板
CN103715140A (zh) * 2013-10-12 2014-04-0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避免oled显示设备中金属线路短路的方法
CN104007571A (zh) * 2014-06-04 2014-08-27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6057853A (zh) * 2015-04-16 2016-10-2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N108984016A (zh) * 2017-06-01 2018-12-1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显示装置、触摸显示面板和用于制造触摸显示面板的方法
CN107300996A (zh) * 2017-06-09 2017-10-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10902A (zh) * 2019-09-25 2019-12-2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屏体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0610902B (zh) * 2019-09-25 2021-12-1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屏体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1665986A (zh) * 2020-06-02 2020-09-15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665986B (zh) * 2020-06-02 2022-07-0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09573B (zh) 2023-0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63151B1 (ko) 터치스크린용 투명 회로 기판, 그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스크린
US10222919B2 (en)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and single layer wiring electrode array
JP6702890B2 (ja) アレイ基板及びその作成方法と駆動方法、表示装置
US8581123B2 (en) Touch panel
KR101402882B1 (ko) 터치 센싱 회로 및 이를 만들기 위한 방법
US20100328248A1 (en)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with reduced electrode trace resistance
KR101082607B1 (ko) 터치패널용 면상 부재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20160291781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6150133A1 (zh) 触控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08255359B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US20100201633A1 (en) Touch screen with improved optical performace
KR20160104189A (ko) 터치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09211531A (ja) 表示装置
TW201743179A (zh) 觸控螢幕面板
TW201220171A (en) Touch screen panel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6681559B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KR101448836B1 (ko) 단면 터치패널 구조 및 단면 터치패널 구조의 제조방법
TW201122978A (en) Active device array substrate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KR102054734B1 (ko) 터치 기판, 이를 제조하기 위한 마스크 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9753572B2 (en) Touch panel,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JP5375692B2 (ja)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の製造方法
CN110109573A (zh) 触控组件及触控显示面板
US20170308194A1 (en) Touch Sensor Mesh Designs
KR20080096977A (ko) 정전용량방식 터치스크린 및 그 제조방법
US11086460B2 (en) Touch substr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touch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15301, 1, Longteng Road, Kunshan, Jiangsu, Suzhou

Applicant after: Kunshan Longteng Au Optronics Co.

Address before: 215301, 1, Longteng Road, Kunshan, Jiangsu, Suzhou

Applicant befor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