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00806A - 一种昆虫诱捕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昆虫诱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00806A
CN110100806A CN201910442358.2A CN201910442358A CN110100806A CN 110100806 A CN110100806 A CN 110100806A CN 201910442358 A CN201910442358 A CN 201910442358A CN 110100806 A CN110100806 A CN 1101008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ect
equipment end
insect trapping
client
trapp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4235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国山
杨国立
田发恩
左瑾文
程松莲
张泂然
刘宝传
诸茂龙
王建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44235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00806A/zh
Publication of CN1101008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008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2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with devices or substances, e.g. food, pheronones attracting the insec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6Catching insects by using a suction effe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8Attracting and catching insects by using combined illumination or colours and suction effec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2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MCOUNTING MECHANISMS; COUNTING OF OBJ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M1/00Design featur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G06M1/27Design featur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for representing the result of count in the form of electric signals, e.g. by sensing markings on the counter drum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捕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昆虫诱捕系统。本发明涉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昆虫诱捕系统,包含设备端,还包含服务器与客户端,所述设备端与所述服务器通讯连接,所述客户端与所述服务器通讯连接;所述设备端包含数据采集系统,所述数据采集系统包括用于计算诱捕昆虫数量的计数器,所述服务器包含存储模块,所述客户端包含用于显示数据的显示模块。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昆虫诱捕系统,能提升捕虫设备的智能化程度,为后续的自动化控制和虫情预测提供技术支持。

Description

一种昆虫诱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捕虫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昆虫诱捕系统。
背景技术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容易遭受各类害虫的危害,需要种植者对害虫进行监测和捕杀,现有技术中对害虫的捕杀也有多种方式,最常见的有化学物捕杀,即对农作物喷洒农药,但是会对农作物留下严重的农药残留,不利于食用健康;也有部分场合使用高压电灭虫,但由于用电安全会有安全隐患且会产生噪音和对环境造成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部分厂商会使用自动化的捕虫机。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582381Y的中国专利文件所公开的一种光谱诱导电动捕虫机,在机架上设置有指定波长的光谱灯,利用蓄电池为光谱灯供电,光谱灯吸引害虫靠近捕虫机并进行灭虫。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捕虫机存在着功能单一、控制方式不灵活、智能化程度不高的缺陷,此外,由于农作物种类不同、生长环境不同,其害虫的种类和数量也并不相似,采用统一的诱虫方式存在针对性不强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昆虫诱捕系统,能提升捕虫设备的智能化程度,为后续的自动化控制和虫情预测提供技术支持。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昆虫诱捕系统,包含设备端,还包含服务器与客户端,所述设备端与所述服务器无线通讯连接,所述客户端与所述服务器通讯连接;
所述设备端包含数据采集系统,所述数据采集系统包括用于计算诱捕昆虫数量的计数器,所述服务器包含存储模块,所述客户端包含用于显示数据的显示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设备端包含集虫装置,所述计数器安装在所述集虫装置入口处。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数据采集系统还包含环境感应器和摄像机。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环境感应器为湿度感应器或温度传感器或风力传感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设备端还包含用于获取设备位置信息的定位系统。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设备端包含采用信息素诱捕昆虫的味诱装置和采用灯光犹豫昆虫的灯箱装置,所述设备端上设有用于感应环境光线的光照传感系统。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客户端包含有模式切换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模式切换模块在光控模式、手动模式和时控模式中切换,所述光控模式选定在所述光照传感系统感应出为黑夜后制定所述灯箱装置的使用时间,所述手动模式由用户手动开启所述灯箱装置,所述时控模式在系统到达预订时间后定时开启关闭所述灯箱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设备端包含光伏板和电器盒,所述电器盒中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用于为所述数据采集系统供能。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电器盒和与所述光伏板均安装在所述设备端的顶部位置,所述电器盒为防水电器盒。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能对捕虫设备成功捕虫的数量进行实时统计。
2、通过定位器和传感器得到捕虫设备的环境数据、气象数据和定位数据。
3、用户可以在诸如手机等智能设备上观看到捕虫情况和实时动态。
4、系统能对一段时间内的捕虫数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展示。
5、用户可以在手机等智能设备上对捕虫模式随时进行操作和切换调整。
6、捕虫设备中设有味诱装置,即使面对弱趋光和不趋光飞虫也能有良好的诱捕作用。
7、灯光引诱和味诱两种方式均可使用,且能在白天夜晚不同时间段进行自动的转换。
8、针对不同种类的昆虫使用不同类型的性息素,可以更有针对性的捕杀重点害虫,提高捕杀诱控效果。
9、性息素更换方便,设备通用性好。
10、集虫装置做了双重倾斜阻挡集虫设计,避免飞虫逃脱。
11、所述吸风口设计有气流导流口,提升了引力使捕捉效果更加提高。
12、集虫袋设计有天敌逃生通道,误入集虫袋的害虫天敌可以逃生。
13、电器盒和光伏板设置在顶部,加强了防盗功能,采用了防水设计,提高了设备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模块示意图;
图2是设备端硬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集虫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味诱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味诱盒的示意图;
图6是光伏板的示意图。
图中:1、立柱,11、主柱,12、滑道,13、倾斜加强板,14、底板,3、光伏板,31、板体,32、角度调节器,321、上翻转板,322、下固定板,323、调节孔,4、电器盒,5、安装罩,51、数量感应器,6、味诱装置,61、折弯板,62、套设孔,63、味诱盒,631、盒底盖,632、取放口,633、格栅,634、固定圈,7、灯箱装置,71、灯箱后盖,72、灯箱侧盖,73、灯体安装孔,8、集虫装置,81、收集盒,82、透风棱,83、安装口,84、挡虫斜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昆虫诱捕系统,包含三部分,分别是设备端、服务器和客户端。设备端具体的硬件方式如图2所示,安装在田地中即可。设备端通过通讯设备与服务器无线通信,服务器同样与客户端无线通讯。服务器中包含存储模块,用于存储设备端发送过来的各种数据。客户端可以为各种智能设备,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
设备端,如图2—4所示,包含立柱1,立柱1包含主柱11,其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立柱11下端连接有底板14放置在地面上,立柱11和底板14之间还设有倾斜加强板13加强连接。倾斜加强板13为多片,呈三角形,间隔均匀排布。滑道12与主柱11滑动连接,位于主柱11的上端。当滑道12滑动到合理位置,依靠螺栓之类的固定件将滑道12与主柱11固定,使得二者高度方向上可调节。
滑道12上安装有灯箱装置7、味诱装置6和集虫装置8。滑道12的顶部位置设有电器盒4和光伏板3。光伏板3吸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在电器盒4中装有蓄电池和相关组件,并给诱捕器的其他部件提供电量。除了蓄电池,还有控制器,控制器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成熟产品,具体类型和型号本技术方案不做具体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做常规选择。
在滑道12上连接有灯箱装置7,灯箱装置7包含在上方位置的灯箱后盖71,其中设有灯体安装孔73,灯体安装孔73用于安装引虫灯。灯箱后盖71上连接有呈框型的灯箱侧盖72。
有味诱装置6。味诱是一个上位概念,具体的,包含添加性信息素即性诱,也有添加普通的引虫味剂。如图3和图4所示,味诱装置6包含呈L形的折弯板61,其上开设有套设孔62。折弯板61可以通过螺栓之类的固定件连接在灯箱侧盖72上。味诱盒63就安装在套设孔62上。味诱盒63很方便的在套设孔62上可拆卸安装,其包含盒底盖631,其上设有固定圈634,用户在固定圈634上放置不同的信息素,例如性信息素,味诱剂,可大幅度提高诱捕效果和诱控效果。味诱盒63的侧面为笼状结构,为多个相互平行又有间隙的格栅633,信息素的味道从各个间隙中散出。味诱盒63的上端为取放口632,便于信息素的存放。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信息素和/或灯光的诱导下,昆虫被吸引过来,靠近下方的集虫装置8。集虫装置8包含收集盒81,收集盒81中设有风扇,利用风吸原理将昆虫吸入集虫装置8。集虫装置8采用了双层倾斜阻挡集虫设计。具体的,在收集盒81的上端入口处设有挡虫斜片84,其为倾斜导流设计,为倒喇叭设计。即,挡虫斜片84的倾斜方式为按竖直向下方向逐渐在水平方向上靠近收集盒81的竖直中轴线。由于挡虫斜片导流斜口84的下方为风扇,一些硬壳昆虫吸入后碰触到风扇叶片有可能会反弹逃出收集盒81的盒口,而挡虫斜片倒喇叭的设计就避免了这一反弹逃脱的情况。
在收集盒81中,安装有集虫袋。袋子中有着二次阻飞片,其同样为倒喇叭设计,即二次阻飞片的倾斜方式为按竖直向下方向逐渐在水平方向上靠近收集盒81的竖直中轴线。昆虫在吸入袋子中还是存活状态,还能飞行。但是昆虫飞行并不是如直升飞机一般的直上直下,而是存在一个起飞轨迹角度,例如30°左右。而倾斜设置的二次阻飞片就限制了昆虫的这个起飞轨迹角度,使得昆虫无法顺利起飞,无法顺利逃脱。
挡虫斜片84和二次阻飞片构成了本案的双层倾斜阻挡集虫设计,也是本案的昆虫防逃脱设计。此外,这个双层倾斜阻挡集虫设计不仅起到了阻止飞虫逃脱,其同时与风扇配合,起到了导流的作用,优化了气流移动,进一步增加了吸虫的效果。
如图3所示,在收集盒81的侧面开设有多个透风棱82,利于配合风扇产生足够的吸力。收集盒81上设有安装口83,用于连接滑道12。
此外,在集虫袋上设有天敌逃生装置,在本案中,在集虫袋上特设若干逃生孔。害虫均为植食性昆虫,在袋中没有食物,且体积一般较大,无法从集虫袋中逃出。而害虫的天敌均为肉食性昆虫,进入袋中后也能以害虫为食,且体积一般较小,也能从集虫袋中逃出。
在本案中,有光诱、味诱、两种诱虫装置,用户可以自己手动或者自动选择采用何种模式。当需要使用味诱的模式时,只需将味诱或性诱剂放入味诱盒63中即可。需要光谱诱模式时,只需开启引虫灯即可,也可以将两种模式同时使用。还包含光线传感器,光线传感器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成熟产品,本文不做限制。光线传感器与控制器通讯连接,当光线传感器感应到环境光弱,判断为黑夜时,控制器可开启引虫灯,若光线传感器感应到环境光强,判断为白天时,控制器可关闭引虫灯。
光伏板3和电器盒4均安装在立柱1的顶部位置。并可采用铆钉固定,非专业工具不能拆卸,不易被偷盗。电器盒4若安装在底部或腰身,容易受潮导致蓄电池及太阳能控制系统损坏无法正常工作,本案中电器盒4安装在顶部,且个部件采用防水处理,例如增设防水涂层,具有较好的防潮防水功能。
如图6所示,在电器盒4上方设有下固定板322,上翻转板321与之铰接,可在竖直方向上翻转。下固定板322和上翻转板321之间设有多个调节孔323,将上翻转板321和下固定板322之间的角度调节好后,再使用诸如螺栓之类的固定件通过调节孔323固定,上翻转板321上连接有板体31,从而使得板体31的吸收太阳能的角度灵活可调。
在本案中,设备上安装有各种感应器,例如气象感应器,如风力感应器、温度感应器、湿度感应器。还安装有GPS定位器,可获取设备当前安装位置的GPS定位信息。还可以安装有摄像头,从而拍摄周边环境的视频图片或视频。这些部件和传感器都与电器盒4中的部件连接,并通过无线网络发送给服务器。
如图3所示,在收集盒81的入口位置,即图2中的上方位置,设有安装罩5。在安装罩5上设有若干数量感应器,如红外线传感器或激光传感器。当昆虫被吸入集虫袋时,会通过红外线传感器,遮挡光线,从而红外线传感器得到通过信号。没得到一次通过信号即视为捕虫一只,而上文介绍的双重倾斜阻挡集虫设计,避免飞虫逃脱,从而使得计数更为准确可靠。
同样的,数量感应器51的信号也会发送给电器盒4中的电子部件,并通过网络设备发送给服务器。
在本案中,设备端的数据采集系统包含环境感应器,环境感应器即为用于感应环境参数的感应器,例如感应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雨量和土壤温湿度的感应器。而摄像机采用黑光摄像机,即使在黑夜状态下也可以保证清晰的拍摄画面。计数器即为上文介绍的数量感应器51。用户则通过客户端,如手机与服务器连接,读取到这些数据。即用户可以在手机上实现四情的实时观测,即苗情、灾情、虫情和墒情。
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机对诱虫方式进行切换。具体的,客户端有模式切换模块,工程师可以通过编程实现这一功能,具体的编程方式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由于设备端设有光照传感系统,该感应器可以感应出周边环境的光线,从而识别出白天黑夜。在本技术方案中,系统可以有三种模式,分别为光控模式、手动模式和时控模式。光控模式可由用户设定工作时长,即在天黑后控制引虫灯工作制定时间后关闭。手动模式即用户远程手动控制引虫灯和风扇,远程开启关闭。时控模式是用户自定义每天引虫灯和风扇工作的时间,定时开启定时关闭。
此外,上文已经详细介绍过集虫的数据。这些数据系统可以配合其他的环境参数做出不同的图表以供科研人员进行研究,科研人员可以来研究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日期、不同的环境因素对引虫效果的影响。从而为提升引虫效果,改变引虫模式和未来的虫害预测提供了数据支持和可能。

Claims (10)

1.一种昆虫诱捕系统,包含设备端,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服务器与客户端,所述设备端与所述服务器通讯连接,所述客户端与所述服务器通讯连接; 所述设备端包含数据采集系统,所述数据采集系统包括用于计算诱捕昆虫数量的计数器,所述服务器包含存储模块,所述客户端包含用于显示数据的显示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昆虫诱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端包含集虫装置,所述计数器安装在所述集虫装置入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昆虫诱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系统还包含环境感应器和摄像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昆虫诱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感应器为湿度感应器或温度传感器或风力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昆虫诱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端还包含用于获取设备位置信息的定位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一种昆虫诱捕系统,其特征在于:设备端包含采用信息素诱捕昆虫的味诱装置和采用灯光犹豫昆虫的灯箱装置,所述设备端上设有用于感应环境光线的光照传感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昆虫诱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端包含有模式切换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昆虫诱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切换模块在光控模式、手动模式和时控模式中切换,所述光控模式选定在所述光照传感系统感应出为黑夜后制定所述灯箱装置的使用时间,所述手动模式由用户手动开启所述灯箱装置,所述时控模式在系统到达预订时间后定时开启关闭所述灯箱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昆虫诱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端包含光伏板和电器盒,所述电器盒中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用于为所述数据采集系统供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昆虫诱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盒和与所述光伏板均安装在所述设备端的顶部位置,所述电器盒为防水电器盒。
CN201910442358.2A 2019-05-25 2019-05-25 一种昆虫诱捕系统 Pending CN1101008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42358.2A CN110100806A (zh) 2019-05-25 2019-05-25 一种昆虫诱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42358.2A CN110100806A (zh) 2019-05-25 2019-05-25 一种昆虫诱捕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00806A true CN110100806A (zh) 2019-08-09

Family

ID=67492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42358.2A Pending CN110100806A (zh) 2019-05-25 2019-05-25 一种昆虫诱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0080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3976A (zh) * 2020-10-22 2021-01-22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用于草地贪夜蛾虫害预警的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95932B1 (en) * 1999-08-17 2001-03-06 Steve A. Aicher Musical electronic insect killer
US6397515B1 (en) * 2000-01-21 2002-06-04 Jeffrey K. Brown Electronic fly trap
CN103070156A (zh) * 2013-01-16 2013-05-01 常州大学 一种电网性引诱剂双重诱捕器
CN106417209A (zh) * 2016-08-14 2017-02-22 宋国强 一种智能虫情测报预警灭虫灯塔
CN108669018A (zh) * 2018-05-17 2018-10-19 张国山 既定范围内单一目标昆虫的统计方法及适用于种植区飞虫统计的杀虫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95932B1 (en) * 1999-08-17 2001-03-06 Steve A. Aicher Musical electronic insect killer
US6397515B1 (en) * 2000-01-21 2002-06-04 Jeffrey K. Brown Electronic fly trap
CN103070156A (zh) * 2013-01-16 2013-05-01 常州大学 一种电网性引诱剂双重诱捕器
CN106417209A (zh) * 2016-08-14 2017-02-22 宋国强 一种智能虫情测报预警灭虫灯塔
CN108669018A (zh) * 2018-05-17 2018-10-19 张国山 既定范围内单一目标昆虫的统计方法及适用于种植区飞虫统计的杀虫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3976A (zh) * 2020-10-22 2021-01-22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用于草地贪夜蛾虫害预警的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231210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pping flying insect pests
CN110122445A (zh) 一种智能昆虫诱捕器
CN210382337U (zh) 一种智能昆虫诱捕器
CN105831069A (zh) 一种捕鼠器
CN110771585A (zh) 一种小型昆虫图像自动采集与识别计数装置
CN110100806A (zh) 一种昆虫诱捕系统
US2018009234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luring and trapping blood-seeking and biting insects including hematophagous arthropods
CN105766850A (zh) 一种用于养鱼池捕蚊虫的工具
CN219719515U (zh) 一种用于虫情测报的智能高空灯
CN110547271B (zh) 害虫高空诱控捕杀装置
CN208242662U (zh) 一种便携式太阳能捕虫器
CN205005773U (zh) 路灯式有害飞虫监测控制系统
CN209105791U (zh) 一种物理捕杀飞虫设备
JP2001017053A (ja) フェロモントラップによる飛翔性害虫の計数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05117970A (ja) 害虫捕獲器
JP2005013232A (ja) 田・畑の飛翔性害虫捕獲器
CN210382338U (zh) 一种多功能昆虫诱捕器
CN210929277U (zh) 害虫高空诱控捕杀装置
KR102402878B1 (ko) 해충 유인포집장치
EP3772277B1 (en) Device and process for massive capture of olive flies - electrocutor trap
KR200433451Y1 (ko) 해충밀도자동측정기
CN208446429U (zh) 一种蚊媒监测仪
CN214178773U (zh) 一种智能靶标昆虫诱捕装置
CN110100804A (zh) 一种多功能昆虫诱捕器
CN112616799B (zh) 一种智能靶标昆虫诱捕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