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46429U - 一种蚊媒监测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蚊媒监测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46429U
CN208446429U CN201820135840.2U CN201820135840U CN208446429U CN 208446429 U CN208446429 U CN 208446429U CN 201820135840 U CN201820135840 U CN 201820135840U CN 208446429 U CN208446429 U CN 2084464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squito
matchmaker
monitor
module
induction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3584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刚
何伟昌
詹文波
陈晓光
尚超
蔡先浩
潘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hunde Douh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hunde Douh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hunde Douh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hunde Douh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13584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464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464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464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蚊媒监测仪,包括有雨棚、诱蚊装置、蚊虫感应模块、保护罩、储蚊装置、风扇模块、捕蚊内筐、控制器盒,通过诱蚊装置对蚊虫进行诱导,风扇的风力会将蚊虫吸进蚊虫感应模块并落入储蚊装置,从而可对区域内的蚊虫密度进行监测,减少了人工操作的时间和人力,提高了监测的准确率,使监测和分析更加科学和精准,同时能对蚊虫管理实现远程和长期的监控。

Description

一种蚊媒监测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害虫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蚊媒监测仪。
背景技术
蚊媒传染病是以蚊作为传播媒介,将病原生物从宿主向人传播的疾病,主要有登革热、寨卡、疟疾、黄热病、西尼罗热、乙脑和丝虫病等。这些疾病给人类造成巨大危害,严重影响着人类的政治经济和身体健康。对蚊媒的监测不仅有利于了解蚊虫的种群构成、密度的消长变化、地理分布等规律,为科学的制定蚊类防制措施提供依据,并且能够在蚊媒传染病流行时提供警报,对蚊媒传染病的预测、预防和风险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的蚊媒监测技术有以下几类:
A、人诱法(人工叮咬法)
人诱法是以三人一组,选择清晨或傍晚时间,在无阳光和避风的场所,三人呈三角形面对面坐好不动,暴露小腿,等蚊子叮咬,然后用捕蚊器或吸蚊管人工捕蚊。从捕到第一只蚊子算起连续捕捉1h,将捕获的蚊子计数,鉴定蚊种并计算密度指数[只/(人工·小时)]。人诱法是成蚊监测中最敏感的方法,但是由于其存在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在疫情发生时,如果直接人诱会有感染疾病的危险,不符合医学伦理和生物安全而很少被实际应用。
B、人帐诱捕法
人帐诱捕法是在蚊虫孳生地挂一锥形体蚊帐,高1.5m,顶宽0.7m,四方顶,底宽为顶宽的2倍,下缘离地面20~30cm,人在帐内诱蚊入帐,用手电筒照明,以捕蚊器或吸蚊管在帐内连续捕蚊。从日落开始诱捕蚊虫,每次诱捕1~2h,将捕获的蚊子计数,鉴定蚊种并计算密度[只/帐]。
人帐诱捕法在进行蚊媒监测时应严格遵守“定时、定人、定点”原则。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可对比性。人帐诱捕法操作简便,但该方法以人做诱饵,在发生蚊媒传染病的地区,存在易使操作者感染疾病的风险。
C、人工小时法
人工小时法是选择适当的成蚊栖息场所,以一个人一个小时捕获的某一种成蚊数,作为该蚊种的成蚊密度。将诱捕收集到的蚊虫带回实验室分类鉴定蚊种,并计算密度,单位为只/人工·小时。密度较大时,可捕捉15min,所得只数乘4即得密度指数。
人工小时法使用吸蚊器捕获蚊虫,吸蚊器利用干电池提供风扇工作需要的电能,故干电池的电量与风扇的吸力大小有直接关系,对蚊虫的捕获和监测有一定的影响;另外捕捉蚊虫时,人工小时法需要监测人员手持吸蚊器,持续15min。因此人为因素对人工小时法监测蚊虫的效果影响较大,并且人工小时法费力、费时。
D、诱蚊灯(紫外灯)诱捕法
诱蚊灯诱捕的光源为紫外灯,利用蚊虫的趋光性将蚊虫诱捕到诱蚊灯周围。监测时将灯挂在离地面1.5~2.0m处,利用交流电使电风扇在光区的下方形成一定的负压捕获蚊虫,成蚊接近诱蚊灯10cm即可被捕获。诱蚊灯诱捕法进行监测时,诱蚊灯周围应避免其他光源,以免分散蚊虫的趋向性,干扰诱蚊灯的监测结果。
在野外,诱蚊灯捕获蚊虫根本满足不了采集目标要求,造成结果的不同可能是受诱捕蚊虫的时间及场所的影响;此外也和环境及气象条件等因素不同有关。且需要基层人员定期收集计数,费时费力且结果容易产生偏差。
E、灭蚊磁场法
灭蚊磁场的原理是利用丙烷(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经燃烧产生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热量和水蒸气,主动引诱蚊虫寻找血源而诱捕蚊虫。
灭蚊磁场法的捕蚊效率较诱蚊灯诱捕法更高,但是该方法对于致倦库蚊的诱捕效果更好,对传播登革热的主要蚊媒白纹伊蚊诱捕效果不佳。且需要基层人员定期收集计数,费时费力且结果容易产生偏差。
上述诱蚊监测方法是目前主要的方法,但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其中最主要的缺陷就是,依靠人工进行监测,对于基层工作人员的依赖度极高,基层工作人员的经验、责任心等会导致监测结果出现一定的偏差,同时,数据记录零散,不能形成完整系统的数据库进行长期、精准、科学的监测与分析。本实用新型通过互联网方法,精准收集设备内诱捕蚊虫的数量,传输到相关部门,这将为现代化、规模化害虫管理实现远程、长期监控,数据存储乃至于预测预报提供有力的技术与装备支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蚊媒监测仪,通过用风扇的风力将诱蚊装置附近的蚊虫吸进蚊虫感应模块,从而对区域内的蚊虫密度进行准确的监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技术方案为:一种蚊媒监测仪,所述蚊媒监测仪包括有:蚊虫感应模块,所述蚊虫感应模块包括有蚊虫感应装置,所述蚊虫感应装置为中空的方框形,设置在所述蚊虫感应模块上;储蚊装置,所述储蚊装置设置在所述蚊虫感应装置的下部;风扇模块,所述风扇模块包括风扇,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风扇模块的底部上,所述蚊虫感应模块安装在所述风扇模块的顶部开口上;诱蚊装置,所述诱蚊装置设置在所述蚊虫感应模块的上方、所述风扇模块上或捕蚊内筐上罩上。
其中,所述蚊虫感应模块还包括格栅结构,所述格栅结构设置在所述蚊虫感应模块的上部,所述格栅结构为漏斗状的斜面过渡结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所述蚊虫感应模块的顶部上。
其中,所述蚊媒监测仪还包括控制器盒,所述控制器盒控制所述蚊虫感应装置和所述风扇的开关,所述控制器盒包括有数据传输模块和通讯流量卡,以供将检测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还包括有无线射频模块,以供多个距离较近的所述蚊媒监测仪实现组网。
其中,所述蚊媒监测仪还包括捕蚊内筐,所述蚊虫感应模块设置在所述捕蚊内筐的顶部,所述风扇模块设置在所述捕蚊内筐的内部,所述捕蚊内筐上还设置有所述捕蚊内筐上罩,所述诱蚊装置可设置在所述捕蚊内筐上罩上。
其中,所述蚊媒监测仪还包括保护罩,所述保护罩设置所述捕蚊内筐的外侧,所述控制器盒设置在所述保护罩的外侧。
其中,所述蚊媒监测仪还包括雨棚,所述雨棚通过支撑杆固定在所述蚊虫感应模块的上方,以供防止雨水和杂物进入所述蚊虫感应模块。
其中,所所述雨棚的边缘为白色或浅色边缘,其余部分为黑色或深色。
其中,所述保护罩的上部边缘为白色或浅色边缘,其余部分为黑色或深色。
其中,所述诱蚊装置为诱蚊剂或诱蚊灯。
其中,所述储蚊装置为捕蚊袋或捕蚊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可对区域内的蚊虫密度进行监测,改变了现有技术依赖人工进行监测的手段,减少了人工操作的时间和人力,解决了对基层工作人员的依赖程度,提高了监测的准确率,使监测和分析更加科学和精准。
附图说明
图1为蚊媒监测仪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蚊媒监测仪的正面剖视图;
图3为蚊虫感应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蚊虫感应模块的正面剖视图;
图5为蚊虫感应模块和捕蚊内筐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蚊虫感应模块和风扇模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不含保护罩的蚊虫监测仪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雨棚;11支撑杆;12雨棚的边缘;21诱蚊装置;3蚊虫感应模块;31蚊虫感应装置;32格栅结构;33过滤网;4保护罩;41保护罩的上部边缘;5储蚊装置;6风扇模块;61风扇;7捕蚊内筐;71捕蚊内筐上罩;8控制器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阅图1-图2,作为第一种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蚊媒监测仪。这种蚊媒监测仪包括蚊虫感应装模块3、风扇模块6和储蚊装置5。其中,蚊虫感应模块3包括蚊虫感应装置31,蚊虫感应装置31为中空的方框形,在蚊子通过的时候可以对蚊子的数量进行感应和数据监测;储蚊装置5安装在蚊虫感应模块3的下部,以供蚊虫通过蚊虫感应装置31后落入储蚊装置5中;蚊虫感应模块3安装在风扇模块6的顶部开口上,使储蚊装置5位于风扇模块6的内部,风扇模块6的底部设置有风扇61。特别地,蚊媒监测仪还设置有诱蚊装置21,诱蚊装置21设置在蚊虫感应模块3的上方、风扇模块6或捕蚊内框外罩7上,也可同时设置在上述三者或任意两者上。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储蚊装置5采用捕蚊袋,诱蚊装置21采用诱蚊剂。
参阅图3-图4,蚊虫感应模块3包括有蚊虫感应装置31、格栅结构32和过滤网33。蚊虫感应装置31设置在蚊虫感应模块3的中下部,格栅结构32设置在蚊虫感应模块3的上部,过滤网33设置在蚊虫感应模块3的顶部上。其中,格栅结构32为漏斗状的斜面过渡结构,开口宽、出口窄,以便使蚊虫更快速地通过;过滤网33用于防止体积更大的其他飞虫进入,对监测数据产生影响。
参阅图5-图6,蚊媒监测仪还包括捕蚊内筐7。捕蚊内筐7的顶部设有开口,在蚊虫感应模块3与风扇模块6安装好后,将风扇模块6通过开口伸进捕蚊内筐7的内部,蚊虫感应模块3卡紧捕蚊内筐7的开口上并固定,使蚊虫感应模块3位于捕蚊内筐7的顶面上。
特别地,捕蚊内筐7上还设置有捕蚊内筐上罩71,诱蚊装置可设置在捕蚊外筐上罩71上。
参阅图1-图2,本实施例还包括保护罩4和雨棚1。保护罩4设置在捕蚊内筐7的外侧,控制器盒8设置在保护罩4的外侧上。其中,雨棚1可以通过支撑杆11固定安装在保护罩4上。雨棚1使蚊媒监测仪起到防止雨水和杂物进入的作用。
特别地,雨棚1的上部边缘12为白色或浅色,其余部分为黑色或深色;同样地,保护罩4的边缘41为白色或浅色,其余部分为黑色或深色。通过这样不同的颜色设置,可增强对蚊虫的引诱作用。
具体地,诱蚊装置21可设置在雨棚1上,并位于蚊虫感应装置31的上方,使捕蚊的工作更易于进行。
蚊虫监测仪还包括控制器盒8,控制器盒8通过控制电路控制蚊虫感应装置和风扇的开关,控制器盒8内还设置有数据传输模块、通讯流量卡和无线射频模块,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和通讯流量卡可以将监测数据传输至云服务器,客户端通过互联网和服务器进行通讯获取数据,使用户可以对蚊虫的密度进行远程、长期的监测;多个近距离的蚊媒监测仪还可通过无线射频模块进行组网,使监测结果形成完整、系统的数据。
参阅图7,作为第二种实施例,蚊虫监测仪可不设置保护罩4。雨棚1通过支撑杆11安装在捕蚊内筐7上,其余部分和上述第一种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控制器盒8开启蚊虫感应装置3和风扇61,蚊虫被诱蚊装置21吸引至蚊虫感应装置附近,即被风扇61的风力(吸力)吸入蚊虫感应模块3内,并落入储蚊装置5中。在此过程中,蚊虫感应装置31即可对被捕获的蚊虫的数量进行感应和统计,并通过控制器盒8上传至云服务器,使用户可以远程对数据进行监测。
通过对上述实施例的详细阐述,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感应模块设计,改变了现有依靠人工进行监测,解决了对于基层工作人员的依赖度极高、导致监测结果出现一定的偏差、数据记录零散,不能形成完整系统的数据库,进行长期、精准、科学的监测与分析的问题,精准收集设备内诱捕蚊虫的数量,采用数据传输技术,将数据上传到云端服务器,这将为现代化、规模化害虫管理实现远程、长期监控,数据存储乃至于预测预报提供有力的技术与装备支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蚊媒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蚊媒监测仪包括有:蚊虫感应模块,所述蚊虫感应模块包括有蚊虫感应装置,所述蚊虫感应装置为中空的方框形,设置在所述蚊虫感应模块上;储蚊装置,所述储蚊装置设置在所述蚊虫感应装置的下部;风扇模块,所述风扇模块包括风扇,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风扇模块的底部上,所述蚊虫感应模块安装在所述风扇模块的顶部开口上;诱蚊装置,所述诱蚊装置设置在所述蚊虫感应模块的上方、所述风扇模块上或捕蚊内筐上罩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蚊媒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蚊虫感应模块还包括格栅结构,所述格栅结构设置在所述蚊虫感应模块的上部,所述格栅结构为漏斗状的斜面过渡结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所述蚊虫感应模块的顶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蚊媒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蚊媒监测仪还包括控制器盒,所述控制器盒控制所述蚊虫感应装置和所述风扇的开关,所述控制器盒包括有数据传输模块和通讯流量卡,以供将检测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还包括有无线射频模块,以供多个距离较近的所述蚊媒监测仪实现组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蚊媒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蚊媒监测仪还包括捕蚊内筐,所述蚊虫感应模块设置在所述捕蚊内筐的顶部,所述风扇模块设置在所述捕蚊内筐的内部,所述捕蚊内筐上还设置有所述捕蚊内筐上罩,所述诱蚊装置设置在所述捕蚊内筐上罩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蚊媒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蚊媒监测仪还包括保护罩,所述保护罩设置所述捕蚊内筐的外侧,所述控制器盒设置在所述保护罩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蚊媒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蚊媒监测仪还包括雨棚,所述雨棚通过支撑杆固定在所述蚊虫感应模块的上方,以供防止雨水和杂物进入所述蚊虫感应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蚊媒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棚的边缘为白色或浅色边缘,其余部分为黑色或深色。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蚊媒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的上部边缘为白色或浅色边缘,其余部分为黑色或深色。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蚊媒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诱蚊装置为诱蚊剂或诱蚊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蚊媒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蚊装置为捕蚊袋或捕蚊盒。
CN201820135840.2U 2018-01-26 2018-01-26 一种蚊媒监测仪 Active CN2084464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35840.2U CN208446429U (zh) 2018-01-26 2018-01-26 一种蚊媒监测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35840.2U CN208446429U (zh) 2018-01-26 2018-01-26 一种蚊媒监测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46429U true CN208446429U (zh) 2019-02-01

Family

ID=65140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35840.2U Active CN208446429U (zh) 2018-01-26 2018-01-26 一种蚊媒监测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464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57315A (zh) * 2018-01-26 2018-06-15 广东顺德斗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蚊媒监测仪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57315A (zh) * 2018-01-26 2018-06-15 广东顺德斗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蚊媒监测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71074B2 (en) Sensor based observation of anthropods
CN206238150U (zh) 网络化的蚊媒自动监测仪和监测系统
Prado et al. Sampling bees in tropical forests and agroecosystems: a review
CN103299969A (zh) 一种害虫诱捕装置和害虫远程识别监控系统
Hutchins Techniques for sampling arthropods in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WO2021250444A1 (en) Insect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CN203324781U (zh) 一种害虫诱捕装置和害虫远程识别监控系统
CN108990938A (zh) 一种自动诱捕监测装置
CN208446429U (zh) 一种蚊媒监测仪
CN208768769U (zh) 一种自动诱捕监测装置
CN205567561U (zh) 一种可自动拍照的虫情测报灯
CN110122445A (zh) 一种智能昆虫诱捕器
CN108157315A (zh) 一种蚊媒监测仪
CN112544582A (zh) 一种简捷化有害生物实时监测及数据采集诱捕装置
CN110547271B (zh) 害虫高空诱控捕杀装置
CN111084165A (zh) 一种陷阱式性信息素自动害虫测报仪
CN112200368B (zh) 一种蚊子数量预测方法及系统
Holguin et al. Electronic traps for automated monitoring of insect populations
CN210929277U (zh) 害虫高空诱控捕杀装置
Geier et al. New mosquito traps improve the monitoring of disease vectors
CN213074115U (zh) 具有定期清除功能的农业诱虫捕捉装置
Belien et al. Improving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in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fruit arthropod pests
CN209527642U (zh) 一种捕蚊器
CN106338777A (zh) 蚊虫感应方法和装置
CN206133603U (zh) 一种美国白蛾自动识别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