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98882A - 基于压缩感知与熵的多天线宽带频谱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压缩感知与熵的多天线宽带频谱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98882A
CN110098882A CN201910397962.8A CN201910397962A CN110098882A CN 110098882 A CN110098882 A CN 110098882A CN 201910397962 A CN201910397962 A CN 201910397962A CN 110098882 A CN110098882 A CN 1100988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frequency spectrum
compressed sensing
multiple antennas
follow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9796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98882B (zh
Inventor
丁元明
刘敏提
刘春玲
张然
杨阳
潘成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Dali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39796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988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988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88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988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88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82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dmission control or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91Modelling the propagation channel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与熵的多天线宽带频谱检测方法,具体步骤包括首先,利用离散分数阶傅里叶变换(DFRFT)算法对信号进行稀疏表示;然后,通过共享各阵元接收信号之间稀疏系数的先验信息,基于层次贝叶斯概率模型的多任务压缩感知技术,对稀疏系数进行重构,以得到原信号;最后,对其频域统计量,基于信息熵进行频谱判决。该方法一方面可以提高单节点检测能力,解决测量不确定性,提高信号重构精度,另一方面解决了噪声不确定的问题,增强了系统的噪声鲁棒性。

Description

基于压缩感知与熵的多天线宽带频谱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认知无线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压缩感知与熵的多天线宽带频谱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为适应未来电子战发展的新形态、新思想,形成实时、准确、有效对抗未来战场上智能化电子战设备的能力,以及在未来的复杂电磁环境中掌握制电磁权,则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智能化认知电子战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CR)是一种智能无线电技术,其节点通过实时频谱感知,可检测出用于通信的不含干扰频段,以实现信息安全和可靠传输。众多频谱检测算法中,能量检测(EnergyDetection,ED)算法因其实现简单、成本低,故应用较为广泛,但ED算法是利用信号统计量进行频谱判决,与信号功率相关,则其易受噪声不确定性影响。基于此,Y.Ye等人提出一种改进型的能量检测(ImprovedEnergy Detection,IED)算法,可以有效提高系统噪声鲁棒性,但其主要针对拉普拉斯型噪声,则其泛化能力较弱。
近年来,为提高频谱利用率,用于宽带频谱检测的压缩感知理论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基于压缩感知理论,J.Zhao等人提出一种宽带频谱检测算法(CompressiveSensing Spectrum Detection,CSSD),其将信号映射为变换域稀疏信号,并基于优化理论实现信号重构,故具有快速高效的宽带频谱检测性能。此外,Abdel-Sayed等人提出一种快速匹配追踪(FastMatch Pursuit,FMP)信号重构算法,利用快速准确的压缩感知贪心重构算法,可有效降低计算复杂度,但由于其对测量不确定性敏感,故信号重构精度较低。为此,Y.ARJOUNE等人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压缩感知的频谱感知(Bayesian CompressiveSensing,BCS)算法,通过考虑给稀疏信号和测量噪声设置层次先验,减小了由测量不确定性带来的重构误差,可实现更加精确的重构。然而,在信道环境非理想场景下,BCS算法存在单节点感知失效的问题。针对此问题,Y.Xu等人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压缩感知的多节点协作频谱感知算法(Bayesian Compressive Sensing based Cooperative SpectrumSensing,BCS-CSS),其提高了频谱检测精度,但其数据融合过程较复杂,且将感知信息发送至数据融合中心,带来了额外的通信代价。为提高单节点频谱检测精度,刘畅等人提出一种多天线频谱感知(Multi-Antenna Spectrum Sensing,MASS)算法,该算法可有效利用空域信息,提高单节点检测性能,但其未考虑信号频域的稀疏性,且未充分挖掘阵元信号之间的相关信息,从而导致算法计算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压缩感知与熵的多天线宽带频谱检测(Compressed Sensing and Multi-Antenna based Wideband Spectrum Detection,CSMA-WSD)方法。该方法一方面可以提高单节点检测能力,解决测量不确定性,提高信号重构精度,另一方面解决了噪声不确定的问题,增强了系统的噪声鲁棒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压缩感知与熵的多天线宽带频谱检测方法。首先,利用离散分数阶傅里叶变换(DFRFT)算法对信号进行稀疏表示;然后,通过共享各阵元接收信号之间稀疏系数的先验信息,基于层次贝叶斯概率模型的多任务压缩感知技术,对稀疏系数进行重构,以得到原信号;最后,对其频域统计量,基于信息熵进行频谱判决。该方案的具体步骤为:
S1:建立接收信号模型;
S2:基于压缩感知的多天线宽带频谱感知算法重构得到原稀疏信号;
S3:基于信息熵进行频谱判决。
进一步地,建立接收信号模型具体是:假设空间中有W个分量组成的宽带Chirp类干扰信号xW,入射至一个具有Q阵元的均匀线性阵列,则第i个阵元接收信号以间隔Δt进行采样,表示为:
yi(n)=xWi(n)+ei(n),(i=1,2,…,Q) (1)
其中,yi(n)为阵元接收信号采样值,xWi(n)为干扰信号采样,ei(n)为噪声信号采样。
进一步地,对采样公式进行L点离散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则各阵元接收信号的DFRFT表示为:
Yi(γ,m)=zWi(γ,m)+ε,(i=1,2,…,Q) (2)
其中,γ∈[-π,π]为旋转角度,m为分数阶采样点数,zWi(γ,m)为干扰信号的DFRFT,ε为噪声信号ei(n)的DFRFT。
进一步地,基于压缩感知的多天线宽带频谱感知算法重构得到原稀疏信号,具体步骤是:
L次快拍下的接收信号表示为:
采样信号的DFRFT表示为:
其中L为采样点数,表示相应信号是L维的,为实数值;
每一个阵元接收信号的重构过程均对应一个重构任务,多个阵元实现多任务重构;根据压缩感知理论,则第i个阵元接收信号的数学模型表示为:
gi=Φiyi=ΦiF(zii)=Tizii (5)
其中,Φi为高斯观测矩阵;F为DFRFT变换基;zi第i个阵元的DFRFT稀疏向量;εi为第i个阵元均值为0,方差为β-1的测量噪声向量;Ti为第i个阵元全息观测矩阵。
进一步地,由观测数据向量gi,得到关于参数zi和β的似然函数,表示为:
其中,gi为第i个阵元的观测向量;Mi为观测向量gi的纬度。
进一步地,为每个任务的稀疏向量zi都引入一个超参数向量α,鉴于Q个任务相关,每个任务通过与所有任务共享超参数α,以得到各自的先验;考虑零均值的高斯先验,则zi的先验表示为:
其中,zij表示压缩感知任务i的第j个DFRFT系数,αj对应zij的精度(方差的倒数),α=(α1,…,αL)T
进一步地,利用Bayes法则,计算zi的后验概率,即:
均值和方差分别为:
μi=βΣiTi Tgi (9)
Σi=(βTi TTi+A)-1 (10)
由于矩阵A或者α中的参数是未知的;将重构zi转换为对参数α的估计问题;并通过确定非零元素的位置获得zi
α和β的值通过最大化边缘似然函数得到,边缘似然函数通过对稀疏向量积分的形式得到,即:
通过计算求得对数边缘似然函数,即:
目标是关于超参数α和β的最大化,令对数边缘似然函数的导数为零,进一步得到超参数估计方程:
其中,μij为第i个后验均值μi的第j个分量,gij为第i个观测向量gi的第j个分量,τj=1-αjΣii度量对应的zi由观测数据确定的效果,Σii为后验协方差Σi的第i个对角元素,||·||2表示向量的L2范数。
进一步地,得到稀疏向量的估计值
更进一步地,基于信息熵进行频谱判决的具体步骤是:对重构的原信号作L点DFT(对应于γ=π/2的DFRFT),即:
其中,ε(m)分别为接收信号、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的频谱。
基于频域熵的信号检测建模为:
HJ0vs.HJ1 (16)
利用直方图法来估计每个状态的概率,得到信号的信息熵与其对应的统计量,表示为:
在假设Hk下,状态空间维度为J(概率空间维度)的随机变量R的信息熵为HJk(R);根据R的取值个数(状态数),将其分成J个单元格,每个单元格b的大小为:b=(Rmax-Rmin)/J,ni则表示位于第i个单元格b内的频点数,总个数为因此,频率出现在第i个单元格的概率为pi=ni/L;
由上述分析,基于熵的频谱判决算法,表示为:
等于0表示可用频段,否则为干扰频段,阈值λ定义为:
λ=HJ+Q-1(1-Pfa-1/2 (19)
式中:HJ为理论噪声熵,δ是Euler-Mascheroni常数,Q-1(·)是Q函数的逆,β是H在H0下的噪声精度(方差的倒数),由Neyman-Pearson准则,Pfa是理论虚警概率。
进一步地,基于统计的检测概率和虚警概率分别定义为:
其中,LT为总共检测数,LD为正确检测数,LFA为虚警数。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的CSMA-WSD算法,可具体描述为,如表1所示。
表1 CSMA-WSD算法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第一,采用多天线技术可提高单节点检测能力;第二,利用贝叶斯压缩感知方法,解决了测量不确定性,可提高信号重构精度;第三,采用基于熵的频域频谱判决方法,解决噪声不确定的问题,可增强系统噪声鲁棒性。针对普遍存在的宽带Chirp类干扰信号的检测问题,本方法检测性能较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对Chirp类干扰分析检测困难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现的流程图。
图2为阵列接收信号的二维DFRFT幅度谱图。
图3为阵列接收信号的三维DFRFT幅度谱图。
图4为不同观测值下采用不同算法重构性能比较。
图5为不同观测数下重构误差比较。
图6为不同观测数下重构精度比较。
图7为不同SNR下检测概率的(噪声不确定度±3dB)。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压缩感知与熵的多天线宽带频谱检测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S1:建立接收信号模型
假设空间中有W个分量组成的宽带Chirp类干扰信号xW入射至一个具有Q阵元的均匀线性阵列,则第i个阵元接收信号以间隔Δt的采样可表示为:
yi(n)=xWi(n)+ei(n),(i=1,2,…,Q) (1)
其中,n=0,1,…,L-1,ei(n)为噪声信号。
基于式(1),利用Ozaktas提出的分解型离散FRFT(DFRFT)算法对其进行L点DFRFT变换,则各阵元接收信号的DFRFT可表示为:
Yi(γ,m)=zWi(γ,m)+ε,(i=1,2,…,Q) (2)
其中,γ∈[-π,π]为DFRFT旋转角度,m为分数阶采样点数,zWi(γ,m)为多分量Chirp干扰信号DFRFT,ε为噪声信号DFRFT。
S2:基于压缩感知的多天线宽带频谱感知算法重构得到原稀疏信号;
基于式(1),L次快拍下的接收信号可表示为:
由式(2)采样后得到信号的DFRFT可表示为:
每一个阵元接收信号的重构过程都对应一个重构任务,多个阵元可实现多任务重构。根据压缩感知理论,则第i个阵元接收信号的数学模型可表示为:
gi=Φiyi=ΦiF(zii)=Tizii (5)
其中,为Q组Mi×L维高斯观测阵,F为DFRFT变换基,的DFRFT系数,考虑到由测量不确定引入的噪声,设是一均值为0,方差为β-1的测量噪声向量,Ti=ΦiF为全息观测矩阵,为Q组Mi×1维的观测向量。
由观测数据向量gi,得到关于参数zi和β的似然函数,可表示为:
基于此,为每个任务的稀疏向量zi都引入一个超参数向量α,鉴于Q个任务相关,每个任务可通过与所有任务共享超参数α,以得到各自的先验。考虑零均值的高斯先验,因此zi的先验可表示为:
其中,zij表示压缩感知任务i的第j个DFRFT系数,αj对应zij的精度(方差的倒数),α=(α1,…,αL)T
需要注意的是,超参数与zi的稀疏性直接相关,具体为:1)当αj很大时,zij的方差很小,因zij的均值为0,所以zij可当作0;2)当αj很小时,zij的方差很大,所以zij非零。
基于式(6)和式(7),可利用Bayes法则,计算zi的后验概率,即:
其中,均值和方差分别为:
μi=βΣiTi Tgi (9)
Σi=(βTi TTi+A)-1 (10)
其中,A=diag(α12,…,αL)。当μi和Σi已知时,估计zi的方法有很多种,即可得到zi的估计,其可表示为
然而,矩阵A或者α中的参数是未知的。基于此,可将重构zi转换为对参数α的估计问题。并通过确定非零元素的位置获得zi
α和β的值可通过最大化边缘似然函数得到,边缘似然函数通过对稀疏向量积分的形式得到,即:
式(11)表示两个高斯分布的卷积,因此通过计算求得对数边缘似然函数,即:
其中,Ci=β-1I+TiA-1Ti T
目标是关于超参数α和β的最大化式(12),令对数边缘似然函数的导数为零,可进一步得到超参数估计方程,即:
其中,μij为第i个后验均值μi的第j个分量,gij为第i个观测向量gi的第j个分量,τi=1-αjΣii度量对应的zi由观测数据确定的效果,Σii为后验协方差Σi的第i个对角元素,||·||2表示向量的L2范数。
考虑每一个超参数均对应于一个稀疏向量,通过计算可得众多超参数α均趋于无穷大,其对于稀疏向量映射为观测向量是无效,即稀疏向量可自动得出。基于此,可得稀疏向量的估计值
S3:基于信息熵进行频谱判决
基于能量检测的频谱判决方法建模为二元假设检验,但由于统计量与信号功率相关,故其易受噪声不确定性影响,在低信噪比场景下,算法检测性能较差。针对上述问题,可采用基于熵的频域频谱判决(Frequency Domain Entropy,FDE)算法。
考虑到实际的通信过程在频域实现,则对重构后的稀疏信号,可通过逆变换求出各阵元的原信号估计并对其作DFT将其映射至频域,以进行最终的频谱判决。基于式(2),对重构的原信号作L点DFT(对应于γ=π/2的DFRFT),即:
式中,ε(m)分别为接收信号、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的频谱。
考虑到信号谱的幅度值具有随机性,将其记为随机变量R,并通过估计其概率密度函数来表示被测量信号。基于此,基于频域熵的信号检测可建模为:
HJ0vs.HJ1 (16)
其中,在假设Hk下,状态空间维度为J(概率空间维度)的随机变量R的信息熵为HJk(R)。
为减少计算复杂度,利用直方图法来估计每个状态的概率。根据R的取值个数(状态数),将其分成J个单元格,每个单元格b的大小为:b=(Rmax-Rmin)/J,ni则表示位于第i个单元格b内的频点数,总个数为因此,频率出现在第i个单元格的概率为pi=ni/L,则可得到信号的信息熵与其对应的统计量,可表示为:
由上述分析,基于熵的频谱判决算法,可表示为:
其中,等于0表示可用频段,否则为干扰频段,阈值λ定义为:
λ=HJ+Q-1(1-Pfa-1/2 (19)
式(20)中HJ为理论噪声熵,δ是Euler-Mascheroni常数,Q-1(·)是Q函数的逆,β是H在H0下的噪声精度(方差的倒数),由Neyman-Pearson准则,Pfa是理论虚警概率。
基于统计的检测概率和虚警概率分别定义为:
其中,LT为总共检测数,LD为正确检测数,LFA为虚警数。
为模拟测量的不确定性,给每个观测数据向量加入均值为0,方差为δ=1的高斯噪声。
为验证重构效果,将重构误差和精度定义为:
其中,z为原稀疏信号向量,为重构稀疏信号向量。
仿真内容:
本文通过MATLAB仿真进一步验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需要说明的是,为表征阵元信号之间的相关信息,故将其量化为稀疏向量间的支撑集(幅值与位置)相似度。仿真环境为:Intel(R)Core(TM)i7-4790 CPU@3.6GHz,16GBRAM,MATLAB2018a,dell。
仿真参数设置如下:1)阵元个数Q=3;2)多分量宽带Chirp干扰信号分量个数W=6;3)相对于基阵元,阵元2和3的相似度分别设为95%,80%;4)各阵元观测矩阵观测维数M分别设为60,50,40。
仿真1:多分量Chirp信号,设置仿真参数:快拍数,L=1024,信号脉冲宽度T=16μs,信号采样频率fs=64MHz,信噪比SNR=0dB,各分量信号带宽[B1,B2,B3,B4,B5,B6]=[50,55,60,65,70,75](MHz),调频率[k1,k2,k3]=[3.125,3.438,3.75](MHz/μs),[k4,k5,k6]=[4.063,4.375,4.688](MHz/μs),由旋转角度γ=arccot(-kL/fs 2),得到:[γ123456]=[0.908,0.861,0.817,0.778,0.741,0.706](rad)。
检验信号DFRFT稀疏表示效果。图2为含有多分量Chirp信号的二维DFRFT幅度谱图,图3为信号三维DFRFT幅度谱图。
由图2与图3可知,在分数域的信号噪声值远小于Chirp信号谱峰值,且仅在极少的位置,出现明显峰值,而多数位置为很小值,表现出良好的稀疏特性,则可利用压缩感知技术对信号进行后续处理。
仿真2:检验信号重构效果。图4为信号稀疏系数与其重构情况。图4(a)-(c)为三个阵元信号的DFRFT,图4(d)-(f)、(g)-(i)和(j)-(l)分别为利用MP、单任务BCS和CSMA-WSD重构算法得到的重构结果。
由图4可知,a)相同观测数下,与贝叶斯算法相比,由于MP算法对测量不确定性敏感,则其重构效果较差;b)不同观测数下,随着观测数减少,单任务BCS算法重构效果变差,MP算法无法进行有效重构,CSMA-WSD算法则可获得较好重构效果,其归因于CSMA-WSD算法利用多天线接收信号的相关信息,故重构效果受观测数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重构性能。
仿真3:考虑重构误差来定量分析重构效果,蒙特卡罗仿真循环次数为100。
图5为不同观测数下重构误差曲线仿真图。由图可知,信号相似度在95%,80%的多任务重构算法与单任务BCS重构算法、MP重构算法相比,由于共享阵元信号相关信息降低了对观测数据数量的严格要求,随着观测数的增加,较单任务BCS算法,多任务重构算法收敛更快,趋于稳定时需要的观测数更少。此外,图中误差棒给出了重构信号的置信度,用于描述测量的不确定性。
仿真4:考虑重构精度分析重构效果,蒙特卡罗仿真循环100次。
图6为信号重构正确率随观测数变化的仿真曲线。由图可知,多任务BCS算法对信号之间的相关信息依赖性较强,故在相同观测数下,相似度越大,信号重构精度越高。此外,多任务BCS算法在观测数为50后可趋于稳定,而单任务BCS和MP算法要达到同样的重构效果,则需要更多的观测数据,亦会带来更大的计算量。
仿真5:考虑信噪比变化对检测性能的影响,其中,噪声波动的不确定性通过改变信噪比体现。图7为噪声不确定度设为±3dB,理论虚警概率Pfa为0.01下,感知时间ts=0.1ms,基于统计的检测概率关于信噪比SNR的变化曲线仿真图。
由图7表明,在信噪比为SNR=-10dB时,单节点的ED算法和FDE算法无法进行有效检测,而协作式感知算法和多天线感知算法的检测概率均大于55%。与OR-CSS算法相比,由于利用贝叶斯概率模型,CSMA-WSD算法和BCS-CSS算法检测效果较优,具有更好的测量不确定性和鲁棒性。此外,由于BCS-CSS方法需将多个节点数据发给融合中心进行融合,故其会占用额外的通信信道,亦会引入更多的噪声,而CSMA-WSD算法采用多天线技术,未利用远距离数据传输融合过程,并采用基于熵的频谱判决算法,故在低信噪比场景下,能够取得较好的检测性能。
仿真结果表明,在测量数据较少场景下,与匹配追踪和单任务贝叶斯算法相比,信号重构精度较高;且在低信噪比条件下,与已有算法相比,具有较好的检测性能。
由此,本发明所提算法针对普遍存在的宽带Chirp类干扰信号的检测问题检测性能较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对Chirp类干扰分析检测困难的难题。因此,将本文算法应用于军用无人机等电子战设备,可有效对抗恶意线性调频雷达干扰,确保通信安全。
发明针对已有单节点频谱感知精度低、协作频谱感知数据融合过程复杂,以及对噪声不确定性敏感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压缩感知与熵的多天线宽带频谱检测方法。该算法利用多天线技术,通过共享各阵元接收信号之间的相关信息,建立多任务学习模型,实现阵元之间的协作感知,进而提高单节点感知精度;基于贝叶斯概率模型,解决测量不确定性问题,可提高宽带信号重构精度;并利用频域信息熵进行频谱判决,能够改善算法的噪声鲁棒性。

Claims (10)

1.基于压缩感知与熵的多天线宽带频谱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包括:
S1:建立接收信号模型;
S2:基于压缩感知的多天线宽带频谱感知算法重构得到原稀疏信号;
S3:基于信息熵进行频谱判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压缩感知与熵的多天线宽带频谱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接收信号模型具体是:假设空间中有W个分量组成的宽带Chirp类干扰信号xW,入射至一个具有Q阵元的均匀线性阵列,则第i个阵元接收信号以间隔Δt进行采样,表示为:
yi(n)=xWi(n)+ei(n),(i=1,2,…,Q) (1)
其中,yi(n)为阵元接收信号采样,xWi(n)为干扰信号采样,ei(n)为噪声信号采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压缩感知与熵的多天线宽带频谱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对采样公式进行L点离散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则各阵元接收信号的DFRFT表示为:
Yi(γ,m)=zWi(γ,m)+ε,(i=1,2,…,Q) (2)
其中,γ∈[-π,π]为旋转角度,m为分数阶采样点数,zWi(γ,m)为干扰信号的DFRFT,ε为噪声信号ei(n)的DFRF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压缩感知与熵的多天线宽带频谱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压缩感知的多天线宽带频谱感知算法重构得到原稀疏信号,具体步骤是:
L次快拍下的接收信号表示为:
采样信号的DFRFT表示为:
其中L为采样点数,表示相应信号是L维的,为实数值;
每一个阵元接收信号的重构过程均对应一个重构任务,多个阵元实现多任务重构;根据压缩感知理论,则第i个阵元接收信号的数学模型表示为:
gi=Φiyi=ΦiF(zii)=Tizii (5)
其中,Φi为高斯观测矩阵;F为DFRFT变换基;zi第i个阵元的DFRFT稀疏向量;εi为第i个阵元均值为0,方差为β-1的测量噪声向量;Ti为第i个阵元全息观测矩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基于压缩感知与熵的多天线宽带频谱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由观测数据向量gi,得到关于参数zi和β的似然函数,表示为:
其中,gi为第i个阵元的观测向量;Mi为观测向量gi的纬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基于压缩感知与熵的多天线宽带频谱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为每个任务的稀疏向量zi都引入一个超参数向量α,鉴于Q个任务相关,每个任务通过与所有任务共享超参数α,以得到各自的先验;考虑零均值的高斯先验,则zi的先验表示为:
其中,zij表示压缩感知任务i的第j个DFRFT系数,αj对应zij的精度,α=(α1,…,αL)T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压缩感知与熵的多天线宽带频谱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Bayes法则,计算zi的后验概率,即:
均值和方差分别为:
μi=βΣiTi Tgi (9)
Σi=(βTi TTi+A)-1 (10)
由于矩阵A或者α中的参数是未知的;将重构zi转换为对参数α的估计问题;并通过确定非零元素的位置获得zi
α和β的值通过最大化边缘似然函数得到,边缘似然函数通过对稀疏向量积分的形式得到,即:
通过计算求得对数边缘似然函数,即:
目标是关于超参数α和β的最大化,令对数边缘似然函数的导数为零,进一步得到超参数估计方程:
其中,μij为第i个后验均值μi的第j个分量,gij为第i个观测向量gi的第j个分量,τj=1-αjΣii度量对应的zi由观测数据确定的效果,Σii为后验协方差Σi的第i个对角元素,||·||2表示向量的L2范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基于压缩感知与熵的多天线宽带频谱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得到稀疏向量的估计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基于压缩感知与熵的多天线宽带频谱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信息熵进行频谱判决的具体步骤是:对重构的原信号作L点DFT,即:
其中,ε(m)分别为接收信号、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的频谱;
基于频域熵的信号检测建模为:
HJ0vs.HJ1 (16)
利用直方图法来估计每个状态的概率,得到信号的信息熵与其对应的统计量,表示为:
在假设Hk下,状态空间维度为J的随机变量R的信息熵为HJk(R);根据R的取值个数,将其分成J个单元格,每个单元格b的大小为:b=(Rmax-Rmin)/J,ni则表示位于第i个单元格b内的频点数,总个数为因此,频率出现在第i个单元格的概率为pi=ni/L;
由上述分析,基于熵的频谱判决算法,表示为:
等于0表示可用频段,否则为干扰频段,阈值λ定义为:
λ=HJ+Q-1(1-Pfa-1/2 (19)
式中:HJ为理论噪声熵,δ是Euler-Mascheroni常数,Q-1(·)是Q函数的逆,β是H在H0下的噪声精度,由Neyman-Pearson准则,Pfa是理论虚警概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压缩感知与熵的多天线宽带频谱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统计的检测概率和虚警概率分别定义为:
其中,LT为总共检测数,LD为正确检测数,LFA为虚警数。
CN201910397962.8A 2019-05-14 2019-05-14 基于压缩感知与熵的多天线宽带频谱检测方法 Active CN1100988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97962.8A CN110098882B (zh) 2019-05-14 2019-05-14 基于压缩感知与熵的多天线宽带频谱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97962.8A CN110098882B (zh) 2019-05-14 2019-05-14 基于压缩感知与熵的多天线宽带频谱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98882A true CN110098882A (zh) 2019-08-06
CN110098882B CN110098882B (zh) 2021-08-17

Family

ID=67447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97962.8A Active CN110098882B (zh) 2019-05-14 2019-05-14 基于压缩感知与熵的多天线宽带频谱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98882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86717A (zh) * 2020-06-10 2020-10-16 东方红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多波束低轨卫星信道稀疏特征自适应提取方法及通信系统
CN112731306A (zh) * 2020-12-19 2021-04-30 北京工业大学 基于CS和简化FrFT的UWB-LFM信号参数估计方法
CN115021845A (zh) * 2022-06-20 2022-09-06 西安航空学院 一种频谱感知方法、系统、介质、设备及终端
CN115173971A (zh) * 2022-07-08 2022-10-11 电信科学技术第五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频谱数据的宽带信号实时检测方法
CN116955444A (zh) * 2023-06-15 2023-10-27 共享易付(广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采集噪声点挖掘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50593A2 (en) * 2005-10-25 2007-05-03 William Marsh Rice Universit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 detection, classification, and estimation from compressive measurements
CN103412974A (zh) * 2013-07-11 2013-11-27 武汉大学 一种计算稀疏微波成像雷达系统信道容量的方法
CN104703216A (zh) * 2015-02-04 2015-06-1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能量有效的多任务贝叶斯压缩感知宽带频谱检测方法
CN104868962A (zh) * 2015-05-12 2015-08-26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压缩感知的频谱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5024771A (zh) * 2015-07-20 2015-11-0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Alpha稳定分布噪声下频谱感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50593A2 (en) * 2005-10-25 2007-05-03 William Marsh Rice Universit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 detection, classification, and estimation from compressive measurements
CN103412974A (zh) * 2013-07-11 2013-11-27 武汉大学 一种计算稀疏微波成像雷达系统信道容量的方法
CN104703216A (zh) * 2015-02-04 2015-06-1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能量有效的多任务贝叶斯压缩感知宽带频谱检测方法
CN104868962A (zh) * 2015-05-12 2015-08-26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压缩感知的频谱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5024771A (zh) * 2015-07-20 2015-11-0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Alpha稳定分布噪声下频谱感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A LIN ZHANG等: "A frequency-domain entropy-based detector for robust spectrum sensing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
常国彬: "基于压缩感知和指数熵的频谱感知技术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86717A (zh) * 2020-06-10 2020-10-16 东方红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多波束低轨卫星信道稀疏特征自适应提取方法及通信系统
CN111786717B (zh) * 2020-06-10 2022-02-15 东方红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多波束低轨卫星信道稀疏特征自适应提取方法及通信系统
CN112731306A (zh) * 2020-12-19 2021-04-30 北京工业大学 基于CS和简化FrFT的UWB-LFM信号参数估计方法
CN112731306B (zh) * 2020-12-19 2024-03-15 北京工业大学 基于CS和简化FrFT的UWB-LFM信号参数估计方法
CN115021845A (zh) * 2022-06-20 2022-09-06 西安航空学院 一种频谱感知方法、系统、介质、设备及终端
CN115021845B (zh) * 2022-06-20 2023-04-18 西安航空学院 一种频谱感知方法、系统、介质、设备及终端
CN115173971A (zh) * 2022-07-08 2022-10-11 电信科学技术第五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频谱数据的宽带信号实时检测方法
CN115173971B (zh) * 2022-07-08 2023-10-03 电信科学技术第五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频谱数据的宽带信号实时检测方法
CN116955444A (zh) * 2023-06-15 2023-10-27 共享易付(广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采集噪声点挖掘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98882B (zh) 2021-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98882A (zh) 基于压缩感知与熵的多天线宽带频谱检测方法
Zhaocheng et al. Sparsity-based STAP using alternating direction method with gain/phase errors
Wang et al. Subspace-augmented clutter suppression technique for STAP radar
Yang et al. Knowledge‐aided STAP with sparse‐recovery by exploiting spatio‐temporal sparsity
CN104950296B (zh) 基于重加权自适应功率剩余的稳健非均匀检测方法
CN104407331B (zh) 船舶rcs的缩尺模型湖面试验方法及系统
CN109374985A (zh) 电磁环境监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9270486A (zh) 一种采用两传感器旋转的频变信号二维测向方法
Tao et al. A knowledge aided SPICE space time adaptive processing method for airborne radar with conformal array
CN115508799A (zh) 一种基于矩空间的分布式被动雷达目标检测方法
Zhou et al. Spatial information and angular resolution of sensor array
Kirincich et al. Improving surface current resolution using direction finding algorithms for multiantenna high-frequency radars
RU2380719C2 (ru) Способ пеленгации источников радиоизлучения на одной частоте
Hu et al. Compressive frequency hopping signal detection using spectral kurtosis and residual signals
CN112924924A (zh) 一种基于l1范数稀疏表示的宽带信号DOA估计方法
Wang et al. A novel indoor ranging method using weighted altofrequent RSSI measurements
Prateek et al. Target detection using weather radars and electromagnetic vector sensors
Aubry et al. Compatibility assessment of multistatic/polarimetric clutter data with the SIRP model
He et al. DOA estimation of wideband signals based on iterative spectral reconstruction
Pribić et al. Stochastic resolution analysis of co-prime arrays in radar
Torres et al. The impact of signal processing on the range-weighting function for weather radars
Mooney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 GLRT automated target discrimination scheme
Peng et al. Constant false alarm rate detection of slow targets in polarimetric along‐track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magery
Shu-Tao et al. Deterministic constructions of compressive sensing matrices based on berlekamp-justesen codes
Oyedokun Sea clutter simul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