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96010A - 核心板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核心板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96010A
CN110096010A CN201910399022.2A CN201910399022A CN110096010A CN 110096010 A CN110096010 A CN 110096010A CN 201910399022 A CN201910399022 A CN 201910399022A CN 110096010 A CN110096010 A CN 1100960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connector
interface
class
core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9902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立功
黄钦宁
宋维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Zhiyua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Zhiyua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Zhiyua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Zhiyua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9902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96010A/zh
Publication of CN110096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60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2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using digital processors
    • G05B19/0423Input/output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4Pc safety
    • G05B2219/24215Scada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核心板及设备。其中,核心板包括基板本体;基板本体上设有处理器,以及与处理器电气连接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连接器可用于将处理器的引脚全部引出,便于PCB布线,降低底板开发难度。其中,第一连接器上设有传输第一高速信号的第一类引脚组,和传输低速信号的第二类引脚组,两个引脚组间隔设置,隔离不同速率的数据传输,避免不同类引脚间的串扰;第二连接器上设有传输第二高速信号的第三类引脚组,和传输低速信号的第四类引脚组,即,不同类型的高速信号引脚组设于不同的连接器上,避免高速信号间的串扰,进一步降低开发难度。

Description

核心板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核心板及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对核心板的需求越来越大,不同供应商的核心板的引脚参数不同,要实现的技术功能和方向也有所不同。例如,越来越多的设备采用现场总线连接,EtherCAT(以太网控制自动化技术)是该方式的首选技术之一;而使用EtherCAT协议的从站板有很多。因此,在实现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传统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传统的核心板在做底板开发时,需考虑布线、串扰等问题,开发难度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核心板存在开发难度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核心板及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核心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本体;基板本体上设有:处理器;
第一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用于传输第一高速信号的第一类引脚组,以及用于传输低速信号的第二类引脚组;其中,第一类引脚组与第二类引脚组间隔设置;第一类引脚组、第二类引脚组与处理器电气连接;
第二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包括用于传输第二高速信号的第三类引脚组,以及用于传输低速信号的第四类引脚组;其中,第三类引脚组与第四类引脚组间隔设置;第三类引脚组、第四类引脚组与处理器电气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还包括第一悬空引脚组。
第一类引脚组设于第一连接器的第一端部;第一悬空引脚组设于第一连接器的第二端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类引脚组包括MII接口引脚组、GPMC接口引脚组和I2C接口引脚组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为双排引脚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依次设置的A1号至A80号引脚,其中,数字编号为奇数的引脚设于第一连接器的一侧,数字编号为偶数的引脚设于第一连接器的另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类引脚组包括A69号至A80号引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悬空引脚组包括A1号至A4号引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MII接口引脚组包括A5号引脚、A6号引脚、A8号引脚、A10号引脚、A12号引脚、A14号引脚、A16号引脚、A18号引脚、A24号引脚、A26号引脚、A28号引脚、A30号引脚、A32号引脚、A34号引脚、A36号引脚、A38号引脚、A41号引脚、A43号引脚、A45号引脚、A47号引脚、A49号引脚、A51号引脚、A53号引脚、A55号引脚、A57号引脚、A59号引脚、A61号引脚、A63号引脚和A65号引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GPMC接口引脚组包括A42号引脚、A44号引脚、A46号引脚、A48号引脚、A50号引脚、A52号引脚、A54号引脚和A56号引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I2C接口引脚组包括A19号引脚、A21号引脚、A23号引脚、A25号引脚、A27号引脚和A29号引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器还包括第二悬空引脚组,以及与处理器电气连接的电源引脚组。电源引脚组设于第二连接器的端部,且与第三类引脚组相邻设置;第二悬空引脚组设于电源引脚组和第四类引脚组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四类引脚组包括UART接口引脚组、CAN接口引脚组、SPI接口引脚组、JTAG接口引脚组、模拟量输入接口引脚组和仿真引脚组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器为双排引脚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包括依次设置的B1号至B80号引脚,其中,数字编号为奇数的引脚设于第一连接器的一侧,数字编号为偶数的设于第一连接器的另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类引脚组包括B7号引脚、B9号引脚、B11号引脚、B13号引脚、B15号引脚、B17号引脚、B19号引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源引脚组包括B1号至B6号引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悬空引脚组包括B12号引脚、B14号引脚、B16号引脚和B18号引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UART接口引脚组包括B37号引脚、B39号引脚、B41号引脚、B43号引脚、B45号引脚、B47号引脚、B49号引脚、B51号引脚、B53号引脚、B55号引脚、B57号引脚和B59号引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CAN接口引脚组包括B61号引脚、B63号引脚、B65号引脚和B67号引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SPI接口引脚组包括B40号引脚、B42号引脚、B44号引脚、B46号引脚和B48号引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JTAG接口引脚组包括B52号引脚、B54号引脚、B56号引脚、B58号引脚和B60号引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模拟量输入接口引脚组包括B62号引脚、B64号引脚、B66号引脚、B68号引脚、B70号引脚、B72号引脚、B74号引脚和B76号引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仿真引脚组包括B22号引脚、B24号引脚、B26号引脚、B28号引脚和B30号引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类引脚组为USB接口引脚组;第三类引脚组为SDIO接口引脚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核心板为EtherCAT从站核心板;处理器为Coretex-A8处理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板本体为开设有固定圆孔的矩形板;基板本体的长度尺寸的取值范围为46毫米至50毫米,宽度尺寸的取值范围为33毫米至37毫米。固定圆孔靠近基板本体的侧边设置;固定圆孔的孔径取值范围为1毫米至1.1毫米,或1.1毫米至1.2毫米。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包括设备底板。
设备底板上设有如上述的核心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核心板上设有处理器,以及与处理器电气连接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连接器可用于将处理器的引脚全部引出,便于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布线,降低底板开发难度。其中,第一连接器上设有传输第一高速信号的第一类引脚组,和传输低速信号的第二类引脚组,两个引脚组间隔设置,隔离不同速率的数据传输,避免不同类引脚间的串扰;第二连接器上设有传输第二高速信号的第三类引脚组,和传输低速信号的第四类引脚组,即,不同类型的高速信号引脚组设于不同的连接器上,避免高速信号间的串扰,进一步降低开发难度。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的更具体说明,本申请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申请的主旨。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核心板的第一示意性结构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核心板的第二示意性结构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核心板的第三示意性结构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核心板的第一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核心板的第二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核心板的第四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一侧”、“另一侧”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目前,不同供应商提供的核心板模块尺寸、管脚定义、功能裁剪、引脚排序等都不一样,要实现的技术功能和方向也有所不同。例如,EtherCAT具备以相当传统现场总线系统的价格水平、提供工业以太网的特性,但是,传统的EtherCAT协议从站核心板由于在管脚引出的排序问题,存在不合理或者缺陷的地方,导致在使用这些核心板做底板开发时,易产生PCB布线困难、不同速率接口之间有串扰、方向错误时烧坏核心板等问题,增加开发的难度和成本。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核心板,通过将同一功接口统一放置引出,且合理设置不同速率接口的位置关系,能够解决PCB布线困难、不同速率接口之间有串扰的问题,可让使用者简单、快速地设计出不同的产品、降低开发难度和成本。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于马达控制、电机控制、运动控制、机器人以及数据采集等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核心板,如图1所示,包括基板本体;基板本体上设有:处理器;
第一连接器,包括传输第一速率信号的第一类引脚组,以及传输第二速率信号的第二类引脚组;其中,第一类引脚组与第二类引脚组间隔设置;第一类引脚组、第二类引脚组与处理器电气连接;
第二连接器,包括传输第一速率信号的第三类引脚组,以及传输第二速率信号的第四类引脚组;其中,第三类引脚组与第四类引脚组间隔设置;第三类引脚组、第四类引脚组与处理器电气连接。
具体而言,核心板上设有处理器,以及与处理器电气连接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连接器可用于将处理器的引脚全部引出,便于PCB布线,降低底板开发难度。其中,第一连接器上设有传输第一高速信号的第一类引脚组,和传输低速信号的第二类引脚组,两个引脚组间隔设置,隔离不同速率的数据传输,避免不同类引脚间的串扰;第二连接器上设有传输第二高速信号的第三类引脚组,和传输低速信号的第四类引脚组,即,不同类型的高速信号引脚组设于不同的连接器上,避免高速信号间的串扰,进一步降低开发难度。
应该注意的是,第一类引脚组和第三类引脚组均用于传输高速信号,第二类引脚组和第四类引脚组均用于传输低速信号。其中,高速信号与低速信号可基于信号类型、信号频率和信号传输路径长度等参数进行区分。高速信号至少包括USB(Universal Serial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信号、SD卡(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安全数码卡)接口信号、高速GPMC(General-purpose memory controller,通用内存控制器)接口信号和DDR(Double Data Rate,双倍速率)接口信号等,不同的高速信号对应不同类的引脚组,即,第一类引脚组和第三类引脚组对应不同类型的接口信号。对于高速信号,不同接口信号的引脚间会相互串扰,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将传输不同类型高速信号的引脚组设于不同的连接器上,避免高速信号间的串扰。
相应地,低速信号至少包括MII接口(媒体独立接口)信号、UART(Universal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串口信号、CAN(Controller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络)接口信号、SPI接口(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串行外设接口)信号、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接口信号、JTAG接口(Joint TestAction Group)信号和模拟量输入接口等,不同的低速信号可对应不同类的引脚组,即,第二类引脚组和第四类引脚组可对应不同类型的接口信号。本申请实施例将连接器上传输低速信号的引脚组,和传输高速信号的引脚组进行间隔设置,降低不同速率信号间的传输串扰。可选地,传输高速信号的引脚组,与传输低速信号的引脚组之间,可设置接地引脚、GPIO(General Purpose Input Output,通用输入/输出口)引脚或悬空引脚等进行信号隔离。
可选地,连接器用于连接外部设备底板或外部电路,可靠近基板本体的侧边设置,便于核心板与底板或电路进行电气连接。具体地,第一连接器可靠近基板本体的第一侧边设置,第二连接器可靠近基板本体的第二侧边设置;其中,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可为相邻的侧边,也可为间隔设置的侧边。此外,处理器可设于基板本体的一侧,连接器设于基板本体的另一侧,便于核心板在设备底部上的装设。进一步地,连接器类型可选用双排连接器,连接器上的引脚数目可根据需求进行选择,在此不做具体限制。相应地,各引脚组包含的引脚数目可根据接口类型及需求进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器上的第二类引脚组可包括至少一类低速信号引脚组;各类低速信号引脚组之间可间隔设置,也可根据兼容性进行穿插设置。相应地,第二连接器上的第四类引脚组可包括至少一类低速信号引脚组;各类低速信号引脚组之间可间隔设置,也可根据兼容性进行穿插设置。此外,根据兼容性及设计需求,第一连接器上还可设有第四类引脚组对应的低速信号的引脚,第二连接器上也可设有第二类引脚组对应的低速信号的引脚。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连接器将处理器上的引脚全部引出,并将不同类的引脚组进行间隔设置,解决了传统核心板做管脚引出时产生的PCB布线困难、不同速率接口之间有串扰等问题,可让开发者简单、快速地进行产品开发,降低开发和维护的难度及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器还包括第一悬空引脚组。第一类引脚组设于第一连接器的第一端部,第一悬空引脚组设于第一连接器的第二端部。
具体而言,第一连接器还可设有悬空引脚组,用于反插保护,即,在出现插入方向或安装方向有误时,悬空引脚组中的空脚可保护核心板,防止烧坏。具体地,第一悬空引脚组与第一类引脚组分别设于第一连接器的两个端部,第二类引脚组可设于第一悬空引脚组与第一类引脚组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类引脚组包括MII接口引脚组、GPMC接口引脚组和I2C接口引脚组中的至少一种。MII接口引脚组、GPMC接口引脚组和I2C接口引脚组均可与处理器电气连接。
具体而言,第一连接器上还可设有与处理器电气连接的MII接口引脚组、GPMC接口引脚组和I2C接口引脚组;其中,GPMC接口的信号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低速GPMC接口信号。应该注意的是,第二类引脚组中,低速信号引脚组的种类和数量,可根据实际设计需求以及连接器上引脚数量来确定,进而提高核心板的适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器为双排引脚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依次设置的A1号至A80号引脚,其中,数字编号为奇数的引脚设于第一连接器的一侧,数字编号为偶数的引脚设于第一连接器的另一侧;
第一类引脚组包括A69号至A80号引脚。
第一悬空引脚组包括A1号至A4号引脚。
MII接口引脚组包括A5号引脚、A6号引脚、A8号引脚、A10号引脚、A12号引脚、A14号引脚、A16号引脚、A18号引脚、A24号引脚、A26号引脚、A28号引脚、A30号引脚、A32号引脚、A34号引脚、A36号引脚、A38号引脚、A41号引脚、A43号引脚、A45号引脚、A47号引脚、A49号引脚、A51号引脚、A53号引脚、A55号引脚、A57号引脚、A59号引脚、A61号引脚、A63号引脚和A65号引脚。
GPMC接口引脚组包括A42号引脚、A44号引脚、A46号引脚、A48号引脚、A50号引脚、A52号引脚、A54号引脚和A56号引脚。
I2C接口引脚组包括A19号引脚、A21号引脚、A23号引脚、A25号引脚、A27号引脚和A29号引脚。
需要说明的是,双排连接器的引脚设于两侧,其序号设置规则可为:从靠近连接器的第一端部的一个引脚开始排号,沿着朝向第二端部的方向、交替给两侧引脚进行排号。基于此,连接器的一侧包括从第一端部开始、序号依次递升的奇数号引脚,另一侧包括从第一端部开始、序号依次递升的偶数号引脚。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连接器至少包括2路USB接口引脚组(属于第一类引脚组)、2路MII接口引脚组、1路GPMC接口引脚组以及1路I2C接口引脚组,引脚的排序可如表1所示。其中,不同类别的低速信号引脚组之间可采用接地引脚、空脚、GPIO引脚或其他功能引脚等进行间隔。
表1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连接器还包括第二悬空引脚组,以及与处理器电气连接的电源引脚组。电源引脚组设于第二连接器的端部,与第三类引脚组相邻设置;第二悬空引脚组设于电源引脚组和第四类引脚组之间。
具体而言,第二连接器还可设有悬空引脚组,用于反插保护,即,在出现插入方向或安装方向有误时,悬空引脚组中的空脚可保护核心板,防止烧坏。同时,可将处理器所需的电源引脚设于第二连接器的端部,并将第三类引脚组和第二悬空引脚组设于电源引脚组和第四类引脚组之间。
第二连接器上对高速信号引脚组和低速信号引脚组进行隔离,防止串扰。电源引脚组设于连接器端部,与第三类引脚组相邻设置,且通过悬空引脚组与第四类引脚组间隔设置;应该说明的是,电源引脚组至少包括电源引脚,此外,还可包括电源接地引脚。基于上述结构,第二连接器可实现反插保护,在出现插入方向或安装方向有误时,防止核心板烧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四类引脚组包括UART接口引脚组、CAN接口引脚组、SPI接口引脚组、JTAG接口引脚组、模拟量输入接口引脚组和仿真引脚组中的至少一种。UART接口引脚组、CAN接口引脚组、SPI接口引脚组、JTAG接口引脚组、模拟量输入接口引脚组和仿真引脚组均可与处理器电气连接。
具体而言,第二连接器上还可设有与处理器电气连接的UART接口引脚组、CAN接口引脚组、SPI接口引脚组、JTAG接口引脚组、模拟量输入接口引脚组和仿真引脚组。应该注意的是,第四类引脚组中,低速信号引脚组的种类和数量,可根据实际设计需求以及连接器上引脚数量来确定,进而提高核心板的适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连接器为双排引脚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包括依次设置的B1号至B80号引脚,其中,数字编号为奇数的引脚设于第二连接器的一侧,数字编号为偶数的引脚设于第二连接器的另一侧。
第三类引脚组包括B7号引脚、B9号引脚、B11号引脚、B13号引脚、B15号引脚、B17号引脚、B19号引脚。
电源引脚组包括B1号至B6号引脚。
第二悬空引脚组包括B12号引脚、B14号引脚、B16号引脚和B18号引脚。
UART接口引脚组包括B37号引脚、B39号引脚、B41号引脚、B43号引脚、B45号引脚、B47号引脚、B49号引脚、B51号引脚、B53号引脚、B55号引脚、B57号引脚和B59号引脚。
CAN接口引脚组包括B61号引脚、B63号引脚、B65号引脚和B67号引脚。
SPI接口引脚组包括B40号引脚、B42号引脚、B44号引脚、B46号引脚和B48号引脚。
JTAG接口引脚组包括B52号引脚、B54号引脚、B56号引脚、B58号引脚和B60号引脚。
模拟量输入接口引脚组包括B62号引脚、B64号引脚、B66号引脚、B68号引脚、B70号引脚、B72号引脚、B74号引脚和B76号引脚。
仿真引脚组包括B22号引脚、B24号引脚、B26号引脚、B28号引脚和B30号引脚。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连接器至少包括1路SDIO接口引脚组(属于第三类引脚组)、2路CAN接口引脚组、1路SPI接口引脚组、1路JTAG接口引脚组、8路模拟量输入接口引脚组以及1路仿真引脚组。引脚的排序可如表2所示。其中,不同类别的低速信号引脚组之间可采用接地引脚、空脚、GPIO引脚或其他功能引脚等进行间隔。
表2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类引脚组为USB接口引脚组;第三类引脚组为SDIO(SecureDigital Input and Output Card,安全数字输入输出卡)接口引脚组。该结构可适用于多种应用需求,提高核心板的适用性。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核心板为EtherCAT从站核心板;处理器为Coretex-A8处理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板本体为开设有固定圆孔的矩形板;基板本体的长度尺寸的取值范围为46毫米至50毫米,宽度尺寸的取值范围为33毫米至37毫米。固定圆孔靠近基板本体的侧边设置。固定圆孔的孔径取值范围为1毫米至1.1毫米,或1.1毫米至1.2毫米。
具体而言,基板本体上设有固定圆孔,便于核心板的安装和固定,提高核心板的结构稳定性。可选地,固定圆孔的数量可为2个、3个或4个等。进一步地,基板本体还可包括设于边沿的缺口,用于标识基板本体的安装方向,减少反插等错误。可选地,基板本体为矩形板,长度区间为46毫米至50毫米,宽度区间为33毫米至37毫米,固定圆孔的孔径区间为1毫米至1.2毫米。
在一个示例中,提供一种应用于EtherCAT协议的从站核心板,如图6所示,使用2个2*40PIN的板对板连接器、集成在一个尺寸为48mm*35mm的PCB板上;通过维持原定义、扩展或转换功能重新定义,将CPU引脚复用功能在板对板连接器引出。用户可参考评估板进行设计,以配合产品标准驱动的开发。具体地,接口资源包括:2个PRU-MII的以太网接口、GPMC接口、6路UART串口、2路USB 2.0HOST接口、1路SDIO接口、2路CAN-bus接口、8路模拟量输入接口、1路SPI接口、1路I2C接口、28路GPIO和1路JTAG调试接口。
如图6所示,基板本体的四个角落设有固定圆孔20,右侧连接器为A座,第1脚从右上角开始左右交替依次向下排列,有80个引脚;左侧连接器为B座,第1脚从左下角开始左右交替依次向上排列,有80个引脚;共有160个引脚。连接器的引脚间距可为0.5mm(毫米),长*高*宽可为20.6mm*4.6mm*2.2mm。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可解决传统EtherCAT从站核心板做管脚引出时产生的PCB布线困难、不同速率接口之间有串扰、方向错误时烧坏核心板等问题。在设计EtherCAT从站产品时,无需极强的电路设计能力,就能够快速根据不同应用场合做出设计,即,本申请实施例可让使用者简单、快速进行产品开发,降低开发和维护成本。应该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也可应用于其他应用的核心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设备,包括设备底板;设备底板上设有如上述的核心板。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核心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本体;所述基板本体上设有:
处理器;
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用于传输第一高速信号的第一类引脚组,以及用于传输低速信号的第二类引脚组;其中,所述第一类引脚组与所述第二类引脚组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类引脚组、所述第二类引脚组与所述处理器电气连接;
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用于传输第二高速信号的第三类引脚组,以及用于传输低速信号的第四类引脚组;其中,所述第三类引脚组与所述第四类引脚组间隔设置;所述第三类引脚组、所述第四类引脚组与所述处理器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还包括第一悬空引脚组;
所述第一类引脚组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一端部;
所述第一悬空引脚组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二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引脚组包括MII接口引脚组、GPMC接口引脚组和I2C接口引脚组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核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为双排引脚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依次设置的A1号至A80号引脚,其中,数字编号为奇数的引脚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一侧,数字编号为偶数的引脚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另一侧;
所述第一类引脚组包括A69号至A80号引脚;
所述第一悬空引脚组包括A1号至A4号引脚;
所述MII接口引脚组包括A5号引脚、A6号引脚、A8号引脚、A10号引脚、A12号引脚、A14号引脚、A16号引脚、A18号引脚、A24号引脚、A26号引脚、A28号引脚、A30号引脚、A32号引脚、A34号引脚、A36号引脚、A38号引脚、A41号引脚、A43号引脚、A45号引脚、A47号引脚、A49号引脚、A51号引脚、A53号引脚、A55号引脚、A57号引脚、A59号引脚、A61号引脚、A63号引脚和A65号引脚;
所述GPMC接口引脚组包括A42号引脚、A44号引脚、A46号引脚、A48号引脚、A50号引脚、A52号引脚、A54号引脚和A56号引脚;
所述I2C接口引脚组包括A19号引脚、A21号引脚、A23号引脚、A25号引脚、A27号引脚和A29号引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器还包括第二悬空引脚组,以及与所述处理器电气连接的电源引脚组;
所述电源引脚组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端部,且与所述第三类引脚组相邻设置;所述第二悬空引脚组设于所述电源引脚组和所述第四类引脚组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核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类引脚组包括UART接口引脚组、CAN接口引脚组、SPI接口引脚组、JTAG接口引脚组、模拟量输入接口引脚组和仿真引脚组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核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器为双排引脚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依次设置的B1号至B80号引脚,其中,数字编号为奇数的引脚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一侧,数字编号为偶数的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另一侧;
所述第三类引脚组包括B7号引脚、B9号引脚、B11号引脚、B13号引脚、B15号引脚、B17号引脚、B19号引脚;
所述电源引脚组包括B1号至B6号引脚;
所述第二悬空引脚组包括B12号引脚、B14号引脚、B16号引脚和B18号引脚;
所述UART接口引脚组包括B37号引脚、B39号引脚、B41号引脚、B43号引脚、B45号引脚、B47号引脚、B49号引脚、B51号引脚、B53号引脚、B55号引脚、B57号引脚和B59号引脚;
所述CAN接口引脚组包括B61号引脚、B63号引脚、B65号引脚和B67号引脚;
所述SPI接口引脚组包括B40号引脚、B42号引脚、B44号引脚、B46号引脚和B48号引脚;
所述JTAG接口引脚组包括B52号引脚、B54号引脚、B56号引脚、B58号引脚和B60号引脚;
所述模拟量输入接口引脚组包括B62号引脚、B64号引脚、B66号引脚、B68号引脚、B70号引脚、B72号引脚、B74号引脚和B76号引脚;
所述仿真引脚组包括B22号引脚、B24号引脚、B26号引脚、B28号引脚和B30号引脚。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核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引脚组为USB接口引脚组;所述第三类引脚组为SDIO接口引脚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核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板为EtherCAT从站核心板;所述处理器为Coretex-A8处理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核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本体为开设有固定圆孔的矩形板;所述基板本体的长度尺寸的取值范围为46毫米至50毫米,宽度尺寸的取值范围为33毫米至37毫米;
所述固定圆孔靠近所述基板本体的侧边设置;
所述固定圆孔的孔径取值范围为1毫米至1.1毫米,或1.1毫米至1.2毫米。
11.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底板;
所述设备底板上设有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核心板。
CN201910399022.2A 2019-05-14 2019-05-14 核心板及设备 Pending CN1100960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99022.2A CN110096010A (zh) 2019-05-14 2019-05-14 核心板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99022.2A CN110096010A (zh) 2019-05-14 2019-05-14 核心板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96010A true CN110096010A (zh) 2019-08-06

Family

ID=67447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99022.2A Pending CN110096010A (zh) 2019-05-14 2019-05-14 核心板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96010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54989A (zh) * 2019-09-23 2019-12-10 广州致远电子有限公司 嵌入式核心板和设备
CN111148348A (zh) * 2019-11-08 2020-05-12 广州虹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PCB布线的EtherCAT IO模块信号分配板
CN113745865A (zh) * 2021-08-30 2021-12-0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引脚连接器和显示面板
US11658102B2 (en) * 2020-01-22 2023-05-23 Advanced 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 Inc. Semiconductor device packag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8868A (zh) * 2007-09-21 2008-04-09 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总线低压差分信号传输的双机数据交换模块
CN202005101U (zh) * 2010-12-31 2011-10-05 深圳市恒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板组件
CN203119889U (zh) * 2013-02-26 2013-08-07 南昌航天互联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广播终端核心板
CN104283066A (zh) * 2013-07-02 2015-01-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减少近端串扰的连接器
CN204315561U (zh) * 2014-11-21 2015-05-06 江苏邦融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64个引脚的指纹控制芯片
CN106326063A (zh) * 2015-06-29 2017-01-1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基板管理控制卡及基板
CN107851937A (zh) * 2015-08-13 2018-03-27 英特尔公司 引脚区串扰减轻
CN208285305U (zh) * 2018-05-15 2018-12-25 广州致远电子有限公司 嵌入式无线通讯板及其设备
CN208674421U (zh) * 2018-08-09 2019-03-29 广州铂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程序烧录接口
CN208754313U (zh) * 2018-08-30 2019-04-16 广州致远电子有限公司 接口装置和接口模块
CN208781208U (zh) * 2018-10-16 2019-04-23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Pci总线测试板卡
CN209928238U (zh) * 2019-05-14 2020-01-10 广州致远电子有限公司 核心板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8868A (zh) * 2007-09-21 2008-04-09 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总线低压差分信号传输的双机数据交换模块
CN202005101U (zh) * 2010-12-31 2011-10-05 深圳市恒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板组件
CN203119889U (zh) * 2013-02-26 2013-08-07 南昌航天互联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广播终端核心板
CN104283066A (zh) * 2013-07-02 2015-01-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减少近端串扰的连接器
CN204315561U (zh) * 2014-11-21 2015-05-06 江苏邦融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64个引脚的指纹控制芯片
CN106326063A (zh) * 2015-06-29 2017-01-1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基板管理控制卡及基板
CN107851937A (zh) * 2015-08-13 2018-03-27 英特尔公司 引脚区串扰减轻
CN208285305U (zh) * 2018-05-15 2018-12-25 广州致远电子有限公司 嵌入式无线通讯板及其设备
CN208674421U (zh) * 2018-08-09 2019-03-29 广州铂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程序烧录接口
CN208754313U (zh) * 2018-08-30 2019-04-16 广州致远电子有限公司 接口装置和接口模块
CN208781208U (zh) * 2018-10-16 2019-04-23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Pci总线测试板卡
CN209928238U (zh) * 2019-05-14 2020-01-10 广州致远电子有限公司 核心板及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54989A (zh) * 2019-09-23 2019-12-10 广州致远电子有限公司 嵌入式核心板和设备
CN111148348A (zh) * 2019-11-08 2020-05-12 广州虹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PCB布线的EtherCAT IO模块信号分配板
CN111148348B (zh) * 2019-11-08 2021-03-16 广州虹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PCB布线的EtherCAT IO模块信号分配板
US11658102B2 (en) * 2020-01-22 2023-05-23 Advanced 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 Inc. Semiconductor device packag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3745865A (zh) * 2021-08-30 2021-12-0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引脚连接器和显示面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96010A (zh) 核心板及设备
CN203870529U (zh) 通用串行总线服务器
CN102724339B (zh) 一种uart串口与usb接口共用电路及手机
WO2016099627A1 (en) DATA TRANSMISSION USING PCIe PROTOCOL VIA USB PORT
US9043528B2 (en) Bridge between a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 interface and a universal serial bus 3.0 device
US20140122767A1 (en) Operating m-phy based communications over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pci)-based interfaces, and related cables, connectors, systems and methods
WO2015195455A1 (en) Selectively connecting a port of an electrical device to components in the electrical device
US20130304961A1 (en) Hub control chip
CN102650978B (zh) 一种用于PCI Express X16至CPCI Express X16的转接卡
CN106404031A (zh) 通用型汽车仪表开发测试台架
US934878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ssembly
CN202837453U (zh) 网络接口单体测试装置
CN209928238U (zh) 核心板及设备
CN207690069U (zh) 一种多功能下载器及转换系统
CN109845194A (zh) 安全的外围设备通信
CN104063022A (zh) 服务器
CN103473208B (zh) 传输系统
CN102650979A (zh) 一种用于PCI Express X4至CPCI Express X4的转接卡
CN102708085A (zh) 一种用于PCI Express X8至CPCI Express X8的转接卡
CN204374831U (zh) 功能插槽及使用该功能插槽的主板
CN204697180U (zh) 机芯主板及电视机
CN103869883A (zh) 一种扩展主板及扩展系统
CN206353307U (zh) 用于调试外设的移动终端
CN107395373A (zh) 电子装置及其扩充底座
CN104331131A (zh) 主机模块及其主机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