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26063A - 一种基板管理控制卡及基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板管理控制卡及基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26063A
CN106326063A CN201510373025.0A CN201510373025A CN106326063A CN 106326063 A CN106326063 A CN 106326063A CN 201510373025 A CN201510373025 A CN 201510373025A CN 106326063 A CN106326063 A CN 1063260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nagement
substrate
card
electronic equipment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7302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26063B (zh
Inventor
李强
田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7302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260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260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260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260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260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板管理控制卡及基板,可以采用灵活的可插拔的方式实现该基板管理控制卡与第一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和电源进行连接,同时还可以连接远端的电子设备,从而通过该卡向远端电子设备发送第一电子设备所在主机的各项运行参数,接收远端电子设备发送的操作参数,并将处理后的所述操作参数发送到第一电子设备以执行。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当需要实现BMC功能的时候将基板管理控制卡加载入第一电子设备后即可使用;当不需要实现BMC功能的时候可以将基板管理控制卡从第一电子设备上卸载即可。具有提高升级电子设备BMC功能的效率,且降低升级成本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基板管理控制卡及基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板管理控制卡及基板。
背景技术
BMC(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基板管理控制器)是智能平台管理接口里的一个主控制芯片,主要用以实现通过远端电子设备管理控制主机上的各种系统或设备的功能。
BMC可以周期性地通过感应器来监视电子设备的系统工作状态,并通过系统管理总线介面与当前所在的主机通讯,还可以提供一个用于本地系统管理、推送主机发送的系统警告和存取数据的介面,以使远端控制设备获取被监管的主机的各种运行状态参数,并接收远端控制设备发送的控制参数,并向当前所在的主机发送所述控制参数。
概括来说,BMC功能就是能够通过远程方式控制该基板管理控制器所在的网络设备(如桌上型电脑、打印机、集线器、数位电视视讯转换盒等)进行包括安全远程重启、安全重新上电、LAN警告和系统健康监视等的管理操作的功能。
但是,由于BMC通常为集成在服务器设备主板中的一块处理芯片,因此,其通常为与具备BMC功能的主板一同使用。当服务器不需要BMC功能时,用户则需采购不具备BMC芯片的入门级服务器主板,当用户需要BMC功能时,则需要换购具备BMC芯片的服务器主板。
随着现代云技术的发展,云服务器的应用前景正日趋广阔,服务器的应用实施范围也越来越广。许多用户在应用服务器的初始阶段,为了降低开发成本费用,通常会选择不具BMC功能的入门级服务器。但是,随着经营范围的扩大,对服务器功能需求的提升,当用户需要对入门级服务器进行升级成具BMC功能的服务器时,则往往只能将服务器的主板进行更换,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用户在升级服务器时的成本投入。
可见,现有技术中存在着BMC功能只能为集成在主板上进行使用,当需要对不具备BMC功能的服务器进行升级时往往只能采取更换主板的方式,因此提高了升级成本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板管理控制卡及基板,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着的BMC功能只能为集成在主板上使用,当需要对不具备BMC功能的服务器进行升级时往往只能采取更换主板的方式,因此提高了升级成本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板管理控制卡,包括处理模块、第一引脚组、电源引脚组和远端信号连接引脚,
所述第一引脚组,用以连接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通讯总线端口组;
所述远端信号连接引脚,用以连接第二电子设备;
所述电源引脚组,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电源端口组提供的电源;
所述处理模块,用以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引脚组发送的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参数,并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反馈所述运行参数,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远程管理控制信号,并将所述远程管理控制信号进行处理后发送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以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执行所述远程管理控制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引脚组包括:
高速数据通讯总线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高速外设部件互连端口,以进行数据传输率大于等于第一预定阈值的数据传输;
低速数据通讯总线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管理总线端口,以进行数据传输率小于等于第二预定阈值的数据传输;
低引脚数总线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低引脚数端口以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地,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包括:
电源管理总线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电源管理总线端口,在所述处理模块生成用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电源的电源控制指令时,通过所述电源管理总线引脚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传输所述电源控制指令。
可选地,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包括:
第二引脚组,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中断信号端口组,在所述处理模块生成用以触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执行中断指令的触发中断信号时,通过所述第二引脚组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所述触发中断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二引脚组包括:
第一中断信号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管理中断信号端口,以输出触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生成系统管理中断信号的指令;
第二中断信号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控制中断信号端口,以输出触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生成系统控制中断信号的指令。
可选地,所述电源引脚组包括:
第一电源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待机电压端口,通过所述第一电源引脚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的待机电压,所述待机电压用以为处于待机状态的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提供对应的电源。
可选地,所述电源引脚组还包括:
第二电源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辅助电压端口,通过所述第二电源引脚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的辅助电压,所述辅助电压用以通过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向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辅助设备提供电源。
可选地,所述电源引脚组还包括:
第三电源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电源接通信号端口,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电源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接通时,通过所述第三电源引脚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电源接通信号;
第四电源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电源启动信号端口,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启动电源时,通过所述第四电源引脚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电源启动信号。
可选地,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包括:
显示参数控制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显示参数控制端口,在所述处理模块生成显示设备控制参数时,通过所述第三引脚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所述显示设备控制参数,以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控制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显示装置在所述显示设备控制参数下运行。
可选地,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包括:
第三引脚组,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外接设备控制端口组,在所述处理模块生成外接设备控制参数时,通过所述第三引脚组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所述外接设备控制参数,以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控制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外接装置在所述外接设备控制参数下运行。
可选地,所述第三引脚组包括:
USB外接设备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USB设备控制端口,在所述处理模块生成USB设备控制参数时,通过所述USB外接设备引脚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所述USB设备控制参数,以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控制通过USB端口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外接装置在所述USB设备控制参数下运行。
可选地,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包括:
时钟信号引脚,所述处理模块通过所述时钟信号引脚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时钟信号端口,在所述处理模块生成时钟控制信号时,通过所述时钟信号引脚输出所述时钟控制信号。
可选地,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还包括:
第四引脚组,所述处理模块通过所述第四引脚组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基板管理信息端口组,以输出表征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工作状态的工作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四引脚组包括:
第一信号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接入信号端口,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时,所述处理模块通过所述第一信号引脚输出用以通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已接入的第一信号;
第二信号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加载信号端口,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完成加载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时,所述处理模块通过所述第二信号引脚输出用以通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已成功加载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第二信号;
第三信号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重载信号端口,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重新加载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时,所述处理模块通过所述第三信号引脚输出用以通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正被重新加载的第三信号。
可选地,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还包括:
第五引脚组,所述处理模块通过所述第五引脚组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警报信号端口组,并通过所述第五引脚组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警报信号。
可选地,所述第五引脚组包括:
第一警报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不可屏蔽中断事件信号端口,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生不可屏蔽中断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通过所述第一警报引脚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的不可屏蔽中断事件警报信号;
第二警报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信号端口,在所述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发生工作异常时,所述处理模块通过所述第二警报引脚接收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警报信号。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板,包括:
数据通讯总线端口组,用以连接基板管理控制卡的第一引脚组;
电源端口组,用以连接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电源引脚组,为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提供电源;
处理器,用以生成所述基板的运行参数,并通过所述数据通讯总线端口向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发送所述运行参数,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接收并处理另一电子设备发送的远程管理控制信号后,接收并执行经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处理后的所述远程管理控制信号。
可选地,所述数据通讯总线端口组包括:
高速外设部件互连端口,用以连接所述第一引脚组的高速数据通讯总线引脚,以进行数据传输率大于等于第一预定阈值的数据传输;
系统管理总线端口,用以连接所述第一引脚组的低速数据通讯总线引脚,以进行数据传输率小于等于第二预定阈值的数据传输;
低引脚数端口,用以连接所述第一引脚组的低引脚数总线引脚以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地,所述基板还包括电源管理总线端口,用以连接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电源管理总线引脚,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处理模块生成用以控制所述基板的电源的电源控制指令时,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电源管理总线端口接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发送的所述电源控制指令。
可选地,所述基板包括:
中断信号端口组,用以连接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第二引脚组,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处理模块生成用以触发所述基板执行中断指令的触发中断信号时,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中断信号端口组接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发送的所述触发中断信号。
可选地,所述中断信号端口组包括:
系统管理中断信号端口,用以连接所述第二引脚组的第一中断信号引脚,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系统管理中断信号端口接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发送的用以触发所述处理器生成系统管理中断信号的指令;
系统控制中断信号端口,用以连接所述第二引脚组的第二中断信号引脚,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系统控制中断信号端口接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发送的用以触发所述处理器生成系统控制中断信号的指令。
可选地,所述电源端口组包括:
待机电压端口,用以连接所述电源引脚组的第一电源引脚,所述基板通过所述待机电压端口向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输出待机电压,所述待机电压用以为处于待机状态的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提供对应的电源。
可选地,所述电源端口组还包括:
辅助电压端口,用以连接所述电源引脚组的第二电源引脚,所述基板通过所述辅助电压端口向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输出辅助电压,所述辅助电压用以通过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向与所述基板连接的辅助设备提供电源。
可选地,所述电源端口组还包括:
电源接通信号端口,用以连接所述电源引脚组的第三电源引脚,在所述基板的电源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接通时,通过所述电源信号端口接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输出的电源接通信号;
电源启动信号端口,用以连接所述电源引脚组的第四电源引脚,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启动电源时,通过所述电源启动信号端口接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输出的电源启动信号。
可选地,所述基板包括:
显示参数控制端口,用以连接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显示参数控制引脚,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处理模块生成显示设备控制参数时,通过所述显示参数控制端口接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输出的所述显示设备控制参数,以控制与所述基板连接的显示装置在所述显示设备控制参数下运行。
可选地,所述基板包括:
外接设备控制端口组,用以连接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第三引脚组,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处理模块生成外接设备控制参数时,通过所述外接设备控制端口组向接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发送的所述外接设备控制参数,以控制与所述基板连接的外接装置在所述外接设备控制参数下运行。
可选地,所述外接设备控制端口组包括:
USB设备控制端口,用以连接所述第三引脚组的USB外接设备引脚,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处理模块生成USB设备控制参数时,通过所述USB设备控制端口接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发送的所述USB设备控制参数,并控制通过USB端口与所述基板连接的外接装置在所述USB设备控制参数下运行。
可选地,所述基板包括:
时钟信号端口,用以连接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时钟信号引脚,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处理模块生成时钟控制信号时,通过所述时钟信号端口接收并执行所述时钟控制信号。
可选地,所述基板还包括:
基板管理信息端口组,用以连接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第四引脚组,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处理模块生成表征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工作状态的工作信号时,通过所述基板管理信息端口接收所述工作新号。
可选地,所述基板管理信息端口组包括:
接入信号端口,用以连接所述第四引脚组的第一信号引脚,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时,通过所述接入信号端口接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处理模块发送的表征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已接入所述基板的第一信号;
加载信号端口,用以连接所述第四引脚组的第二信号引脚,在所述基板完成加载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时,通过所述加载信号端口接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处理模块发送的表征所述基板已成功加载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第二信号;
重载信号端口,用以连接所述第四引脚组的第三信号引脚,在所述基板重新加载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时,接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处理模块发送的表征所述基板正在重新加载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第三信号。
可选地,所述基板还包括:
警报信号端口组,用以连接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第五引脚组,在生成警报信号时,通过所述警报信号端口组向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处理模块发送所述警报信号。
可选地,所述警报信号端口组包括:
不可屏蔽中断事件信号端口,用以连接所述第五引脚组的第一警报引脚,在所述基板发生不可屏蔽中断事件时,通过所述不可屏蔽中断事件信号端口向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处理模块发送不可屏蔽中断事件警报信号;
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信号端口,用以连接所述第五引脚组的第二警报引脚,在所述基板的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发生工作异常时,通过所述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信号端口向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处理模块发送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警报信号。
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板管理系统,包括基板管理控制卡和基板,
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包括处理模块、第一引脚组、电源引脚组和远端信号连接引脚,
所述第一引脚组,用以连接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通讯总线端口组;
所述远端信号连接引脚,用以连接第二电子设备;
所述电源引脚组,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电源端口组提供的电源;
所述处理模块,用以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引脚组发送的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参数,并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反馈所述运行参数,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远程管理控制信号,并将所述远程管理控制信号进行处理后发送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以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执行所述远程管理控制信号;
所述基板,包括:
数据通讯总线端口组,用以连接基板管理控制卡的第一引脚组;
电源端口组,用以连接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电源引脚组,为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提供电源;
处理器,用以生成所述基板的运行参数,并通过所述数据通讯总线端口向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发送所述运行参数,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接收并处理另一电子设备发送的远程管理控制信号后,接收并执行经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处理后的所述远程管理控制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一种基板管理控制卡,可以采用灵活的可插拔的方式实现该基板管理控制卡与第一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和电源进行连接,同时还可以连接远端的电子设备,从而通过该卡向远端电子设备发送第一电子设备所在主机的各项运行参数,接收远端电子设备发送的操作参数,并将处理后的所述操作参数发送到第一电子设备以执行。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当需要实现BMC功能的时候将基板管理控制卡加载入第一电子设备后即可使用;当不需要实现BMC功能的时候可以将基板管理控制卡从第一电子设备上卸载即可。具有提高升级电子设备BMC功能的效率,且降低升级成本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至少还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中的第一引脚组可以包括按照不同的接口协议而设置的不同的数据传输端口,因此可以分别按照不同的协议规则传输相对应的数据,以此实现提高数据传输效率,提高数据独立性和安全性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还可以通过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实现对第一电子设备的电源进行控制。因此,还具有适用范围广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对不同的中断信号进行相对应的指令输出,以提高不同中断信号间的相互独立性。因此,具有提升中断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准确性以及提高中断指令的执行效率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还可以通过为基板管理控制卡提供待机电压,从而可以在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关机或待机状态时也能实现对第一电子设备的管理控制。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还具有进一步提高适用性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还能实现通过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而控制与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外界装置的电源,因此还具有扩大适用范围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在第一电子设备的电源与基板管理控制卡接通时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电源接通信号,以及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启动电源时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电源启动信号。从而可以使第一电子设备在获得上述信号之后才作出相应的处理操作。避免了在基板管理控制卡并未与第一电子设备接通或并未通电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作出针对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处理操作因而发生误操作现象。因此,具有减少误操作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还可以通过设置与不同外接装置相对应的端口,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发送相对应的外接设备控制参数,从而实现通过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控制与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外接装置。因此,还具有实现功能应用更多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相对应的端口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表征基板管理控制卡当前的运行状态的信号,从而使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基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当前的运行状态作出相对应的处理。因此,本申请具有进一步减少误操作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设置专用的引脚组以连接第一电子设备的警报信号端口组,从而可以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警报事件信号。一方面可以为远端电子设备用户提供获知警报事件的功能,另一方面还可以使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在基于所述警报事件信号的基础上,作出相对应的处理。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还具有进一步提高适用性和提升系统稳定性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板管理控制卡的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板的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板管理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板管理控制卡及基板,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着的BMC功能只能为集成在主板上进行使用,当需要对不具备BMC功能的服务器进行升级时往往只能采取更换主板的方式,因此提高了升级成本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一种基板管理控制卡,可以采用灵活的可插拔的方式实现该基板管理控制卡与第一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和电源进行连接,同时还可以连接远端的电子设备,从而通过该卡向远端电子设备发送第一电子设备所在主机的各项运行参数,接收远端电子设备发送的操作参数,并将处理后的所述操作参数发送到第一电子设备以执行。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当需要实现BMC功能的时候将基板管理控制卡加载入第一电子设备后即可使用;当不需要实现BMC功能的时候可以将基板管理控制卡从第一电子设备上卸载即可。具有提高升级电子设备BMC功能的效率,且降低升级成本的技术效果。
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一种基板管理控制卡,包括第一引脚组、远端信号连接引脚、电源引脚组和处理模块,
所述第一引脚组,用以连接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通讯总线端口组;
所述电源引脚组,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电源端口组提供的电源;
所述远端信号连接引脚,用以连接第二电子设备;
所述处理模块,用以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参数,并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反馈所述运行参数,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远程管理控制信号,并将所述远程管理控制信号进行处理后发送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以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执行所述远程管理控制信号。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以为加载了处理器、显卡、声卡、网卡、风扇等多种设备的基板(例如主板),根据基板所加载的设备,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可以根据其与基板之间的信号交互而生成控制不同设备的管理指令,当然,所述管理指令通常为基于远程端的电子设备(也就是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所发出的远程管理控制信号而生成。
所述第一引脚组和数据通讯总线端口用以连接基板上的处理器和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处理模块,以实现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处理模块之间的系统数据交互。
当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处理模块之间还可以通过其它端口实现特定的数据交互。所述第一引脚组和数据通讯总线端口主要用以传输所述基板赖以实现主要的BMC功能的系统运行参数或系统控制参数。
基板在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当前所加载的各项设备的运行参数,例如,处理器当前的占用频率、处理器风扇的转速,处理器的当前温度、显卡目前正处于何种显示参数下运行,声卡当前的各种外放参数,基板所在电子设备当前的控制系统参数,等等。由于在现有技术中存在着多种实现基板获得所述运行参数的方法,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所述处理模块在接收到远端电子设备所发送的对基板所在的电子设备的操作信号后,可以针对该操作信号进行处理,再将处理后的操作信号发送给基板上的处理器以执行相对应的操作。
例如,将基板管理控制卡插入主机设备的基板并实行加载。远端电子设备通过所述远端信号连接引脚和其它通信收发设备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实现连接。当远端电子设备接收到基板管理控制卡发送的所述主机设备的网络收发速率参数为20m/秒至40m/秒时,所述远端电子设备可以向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发出将网络收发速率限制到10m/秒至20m/秒的控制指令。基板管理控制卡接收到该控制指令后对该控制指令进行处理并发送到所述主机设备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处理后的控制指令从而将所述主机设备的网络收发速率限制到10m/秒至20m/秒。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远端信号连接引脚可以连接基板上的远端设备连接装置,例如网卡、拨号器等。在此情况下,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可以通过基板上的远端设备连接装置与远端设备实现数据信息交互。
当然,所述远端信号连接引脚也可以直接用以连接远端设备。也就是说,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中也可以设置远端设备连接装置,所述远端信号连接引脚可以直接用以将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中的远端设备连接装置与远端设备进行连接。在此情况下,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可以直接与远端设备实现数据信息交互。同时,所述主板接收或发送的所有网络数据都可以经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接收或发送。
在实际操作时,可以在基板中设置相对应的插槽以供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插入,在所述固定插槽中可以设置数据通讯总线端口组、所述电源端口组,以实现基板中的端口组与基板管理控制卡相对应的引脚连接。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一种基板管理控制卡,可以采用灵活的可插拔的方式实现该基板管理控制卡与第一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和电源进行连接,同时还可以连接远端的电子设备,从而通过该卡向远端电子设备发送第一电子设备所在主机的各项运行参数,接收远端电子设备发送的操作参数,并将处理后的所述操作参数发送到第一电子设备以执行。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当需要实现BMC功能的时候将基板管理控制卡加载入第一电子设备后即可使用;当不需要实现BMC功能的时候可以将基板管理控制卡从第一电子设备上卸载即可。具有提高升级电子设备BMC功能的效率,且降低升级成本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系统运行参数和系统控制参数的传输效率,还可以根据不同数据所需的传输速率而将第一引脚组设置为包括不同应用需求的引脚,因此所述第一引脚组可以设置如下:
所述第一引脚组包括:
高速数据通讯总线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高速外设部件互连端口,以进行数据传输率大于等于第一预定阈值的数据传输;
低速数据通讯总线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管理总线端口,以进行数据传输率小于等于第二预定阈值的数据传输;
低引脚数总线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低引脚数端口以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高速外设部件互连端口可以为基板上的PCI-E(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 Express,高速外设部件互连)信号端口。
所述系统管理总线端口可以为基板上的SMB(System Management Bus,系统管理总线)信号端口。
所述低引脚数端口可以为基板上的(Low Pin Count,低引脚数)端口。
上述端口可以根据各自的接口协议按照各自的协议规则传输相对应的数据。
可见,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中的第一引脚组可以包括按照不同的接口协议而设置的不同的数据传输端口,因此可以分别按照不同的协议规则传输相对应的数据,以此实现提高数据传输效率,提高数据独立性和安全性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为了控制第一电子设备的电源,还可以对基板管理控制卡作出以下设置:
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包括:
电源管理总线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电源管理总线端口,在所述处理模块生成用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电源的电源控制指令时,通过所述电源管理总线引脚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传输所述电源控制指令。
所述电源控制指令可以包括控制第一电子设备的电源开启、关闭或重启等指令。当然也可以为控制第一电子设备的电源在一定预设时间之后或者按照一定频率开启、关闭或重启的指令。
只要是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电源进行一操作的指令都可以为通过所述电源管理总线引脚以及第一电子设备的电源管理总线端口进行传输的所述电源控制指令。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还可以通过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实现对第一电子设备的电源进行控制。因此,还具有适用范围广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控制第一电子设备生成中断指令而结束第一电子设备对某项任务的执行,还可以对基板管理控制卡进行如下设置:
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包括:
第二引脚组,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中断信号端口组,在所述处理模块生成用以触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执行中断指令的触发中断信号时,通过所述第二引脚组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所述触发中断信号。
也就是说,当远程电子设备发出控制第一电子设备中断执行某一执行中的任务的指令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接收该指令,并基于该指令生成可以触发第一电子设备执行中断指令的触发中断信号,当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该触发中断信号后则会中断执行该项任务。
再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对不同的中断信号进行相对应的指令输出,以提高不同中断信号间的相互独立性,提升中断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准确性,以及提高中断指令的执行效率,还可以对第二引脚组进行如下设置:
所述第二引脚组包括:
第一中断信号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管理中断信号端口,以输出触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生成系统管理中断信号的指令;
第二中断信号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控制中断信号端口,以输出触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生成系统控制中断信号的指令。
所述系统管理中断信号端口可以为第一电子设备的SMI(SystemManagement Interrupt,系统管理中断)端口。
所述系统控制中断信号端口可以为第一电子设备的SCI(System ControlInterrupt,系统控制中断)端口。
SMI端口可用以传输触发在ACPI(Advanced Configuration and PowerManagement Interface,高级配置和电源管理接口)模式下和非ACPI模式下支持的中断信号,而SCI端口则可用以传输只能由ACPI模式和软件操作系统共同支持的中断信号。
也就是说,SCI传输的中断信号必须由ACPI和软件操作系统共同支持,在不支持ACPI的系统中是无效的。同样的,如果还未进入主机设备的软件操作系统,在DOS模式下所触发的中断指令通常不会是SCI,因为其并未获得软件操作系统支持,而该中断信号可能会是SMI中断。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对不同的中断信号进行相对应的指令输出,以提高不同中断信号间的相互独立性。因此,具有提升中断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准确性以及提高中断指令的执行效率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为了控制处于关机或待机状态中的第一电子设备调整为开机状态,还可以对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进行如下设置:
所述电源引脚组包括:
第一电源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待机电压端口,通过所述第一电源引脚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的待机电压,所述待机电压用以为处于待机状态的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提供对应的电源。
也就是说,当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关机或待机状态时,并不会完全切断为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所提供的电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可以通过所述待机电压端口和第一电源引脚为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提供待机电压。从而使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在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关机或待机状态时也能处于能够接收并执行远端电子设备所发送的控制指令的状态。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还可以通过为基板管理控制卡提供待机电压,从而可以在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关机或待机状态时也能实现对第一电子设备的管理控制。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还具有进一步提高适用性的技术效果。
再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基板管理控制卡还可以控制与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外接装置的电源,还可以对基板管理控制卡进行如下设置:
所述电源引脚组还包括:
第二电源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辅助电压端口,通过所述第二电源引脚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的辅助电压,所述辅助电压用以通过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向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辅助设备提供电源。
由于第一电子设备提供为与其连接的外接装置提供的电压都需要通过所述辅助电压端口和第二电源引脚,经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而供给所述外接装置。因此,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还可以方便的对供给所述外界装置的电压进行管理控制。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还能实现通过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而控制与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外界装置的电源,因此还具有扩大适用范围的技术效果。
再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系统整体运行的有序性,避免在基板管理控制卡并未与第一电子设备接通或并未通电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作出针对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处理操作因而发生误操作现象。还可以对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进行如下设置:
所述电源引脚组还包括:
第三电源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电源接通信号端口,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电源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接通时,通过所述第三电源引脚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电源接通信号;
第四电源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电源启动信号端口,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启动电源时,通过所述第四电源引脚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电源启动信号。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在第一电子设备的电源与基板管理控制卡接通时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电源接通信号,以及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启动电源时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电源启动信号。从而可以使第一电子设备在获得上述信号之后才作出相应的处理操作。避免了在基板管理控制卡并未与第一电子设备接通或并未通电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作出针对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处理操作因而发生误操作现象。因此,具有减少误操作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通过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控制与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外接装置,还可以对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进行如下设置:
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包括:
第三引脚组,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外接设备控制端口组,在所述处理模块生成外接设备控制参数时,通过所述第三引脚组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所述外接设备控制参数,以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控制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外接装置在所述外接设备控制参数下运行。
所述外接设备可以包括与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显示器、风扇、键盘、鼠标、摄像头等等设备。只要是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电子设备,都可以作为所述外接设备。
再进一步地,为了实现通过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控制与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显示装置,还可以对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进行如下设置:
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包括:
显示参数控制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显示参数控制端口,在所述处理模块生成显示设备控制参数时,通过所述第三引脚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所述显示设备控制参数,以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控制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显示装置在所述显示设备控制参数下运行。
再进一步地,为了实现通过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控制与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USB外接设备,还可以对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进行如下设置:
所述第三引脚组包括:
USB外接设备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USB设备控制端口,在所述处理模块生成USB设备控制参数时,通过所述USB外接设备引脚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所述USB设备控制参数,以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控制通过USB端口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外接装置在所述USB设备控制参数下运行。
所述USB外接设备也就是通过第一电子设备上的USB端口与第一电子设备实现连接的外接装置。当然,所述USB外接设备也可以是通过设置在其它设备上的USB端口间接实现与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外接装置。
只要是通过USB端口实现与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设备都可以作为所述USB外接设备。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还可以通过设置与不同外接装置相对应的端口,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发送相对应的外接设备控制参数,从而实现通过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控制与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外接装置。因此,还具有实现功能应用更多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为了通过基板管理控制卡实现对第一电子设备的时钟信号控制,还可以对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进行设置如下:
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包括:
时钟信号引脚,所述处理模块通过所述时钟信号引脚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时钟信号端口,在所述处理模块生成时钟控制信号时,通过所述时钟信号引脚输出所述时钟控制信号。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第一电子设备与基板管理控制卡在运行过程中实现有效协作,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也需要获知基板管理控制卡当前的运行状态,因此还可以对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进行如下设置:
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还包括:
第四引脚组,所述处理模块通过所述第四引脚组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基板管理信息端口组,以输出表征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工作状态的工作信号。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述运行状态可以为表征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当前的系统处理频率、系统数据传输速率、处于正常工作的功能或设备名称等等。只要是能够表征所述几班管理控制卡的运行状态的信号都可以作为所述工作信号。
再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引脚组包括:
第一信号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接入信号端口,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时,所述处理模块通过所述第一信号引脚输出用以通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已接入的第一信号;
第二信号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加载信号端口,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完成加载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时,所述处理模块通过所述第二信号引脚输出用以通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已成功加载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第二信号;
第三信号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重载信号端口,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重新加载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时,所述处理模块通过所述第三信号引脚输出用以通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正被重新加载的第三信号。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相对应的端口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表征基板管理控制卡当前的运行状态的信号,从而使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基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当前的运行状态作出相对应的处理。因此,本申请具有进一步减少误操作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当第一电子设备中出现警报事件时,可以向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通知所述警报事件,还可以对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进行如下设置:
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还包括:
第五引脚组,所述处理模块通过所述第五引脚组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警报信号端口组,并通过所述第五引脚组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警报信号。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述警报信号可以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生成的警报信号,当然也可以包括由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在运行过程中所生成的警报信号。远程电子设备可以通过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发送的警报信号获悉当前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各类警报事件。
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五引脚组包括:
第一警报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不可屏蔽中断事件信号端口,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生不可屏蔽中断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通过所述第一警报引脚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的不可屏蔽中断事件警报信号;
第二警报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信号端口,在所述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发生工作异常时,所述处理模块通过所述第二警报引脚接收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警报信号。
所述不可屏蔽中断时间信号端口可以为NMI(Non Maskable Interrupt,不可屏蔽中断)信号端口,也就是第一电子设备的处理器不能屏蔽的事件信号端口,当处理器收到有效的NMI事件信号时必须进行响应。在实际操作时,不可屏蔽中断事件通常用于故障处理,例如,协处理器运算出错、存储器校验出错、I/O通道校验出错等。
所述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信号端口可以为CPLD(Complex Programmable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信号端口。CPLD是用户根据各自需要而自行构造逻辑功能的数字集成电路。也就是说,可以通过设置相对应的CPLD事件专用信号端口而完成向基板管理控制卡传输CPLD数字集成电路的警报事件信号。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设置专用的引脚组以连接第一电子设备的警报信号端口组,从而可以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警报事件信号。一方面可以为远端电子设备用户提供获知警报事件的功能,另一方面还可以使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在基于所述警报事件信号的基础上,作出相对应的处理。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还具有进一步提高适用性和提升系统稳定性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2,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一种基板,包括:
数据通讯总线端口组,用以连接基板管理控制卡的第一引脚组;
电源端口组,用以连接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电源引脚组,为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提供电源;
处理器,用以生成所述基板的运行参数,并通过所述数据通讯总线端口向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发送所述运行参数,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接收并处理另一电子设备发送的远程管理控制信号后,接收并执行经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处理后的所述远程管理控制信号。
具体来讲,处理器可以是通用的中央处理器(CPU),可以是特定应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基板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存储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 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和磁盘存储器。
具体地,所述数据通讯总线端口组包括:
高速外设部件互连端口,用以连接所述第一引脚组的高速数据通讯总线引脚,以进行数据传输率大于等于第一预定阈值的数据传输;
系统管理总线端口,用以连接所述第一引脚组的低速数据通讯总线引脚,以进行数据传输率小于等于第二预定阈值的数据传输;
低引脚数端口,用以连接所述第一引脚组的低引脚数总线引脚以进行数据传输。
具体地,所述基板还包括电源管理总线端口,用以连接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电源管理总线引脚,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处理模块生成用以控制所述基板的电源的电源控制指令时,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电源管理总线端口接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发送的所述电源控制指令。
具体地,所述基板包括:
中断信号端口组,用以连接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第二引脚组,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处理模块生成用以触发所述基板执行中断指令的触发中断信号时,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中断信号端口组接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发送的所述触发中断信号。
具体地,所述中断信号端口组包括:
系统管理中断信号端口,用以连接所述第二引脚组的第一中断信号引脚,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系统管理中断信号端口接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发送的用以触发所述处理器生成系统管理中断信号的指令;
系统控制中断信号端口,用以连接所述第二引脚组的第二中断信号引脚,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系统控制中断信号端口接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发送的用以触发所述处理器生成系统控制中断信号的指令。
具体地,所述电源端口组包括:
待机电压端口,用以连接所述电源引脚组的第一电源引脚,所述基板通过所述待机电压端口向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输出待机电压,所述待机电压用以为处于待机状态的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提供对应的电源。
进一步具体地,所述电源端口组还包括:
辅助电压端口,用以连接所述电源引脚组的第二电源引脚,所述基板通过所述辅助电压端口向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输出辅助电压,所述辅助电压用以通过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向与所述基板连接的辅助设备提供电源。
再进一步具体地,所述电源端口组还包括:
电源接通信号端口,用以连接所述电源引脚组的第三电源引脚,在所述基板的电源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接通时,通过所述电源信号端口接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输出的电源接通信号;
电源启动信号端口,用以连接所述电源引脚组的第四电源引脚,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启动电源时,通过所述电源启动信号端口接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输出的电源启动信号。
具体地,所述基板包括:
外接设备控制端口组,用以连接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第三引脚组,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处理模块生成外接设备控制参数时,通过所述外接设备控制端口组向接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发送的所述外接设备控制参数,以控制与所述基板连接的外接装置在所述外接设备控制参数下运行。
进一步具体地,所述外接设备控制端口组包括:
显示参数控制端口,用以连接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显示参数控制引脚,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处理模块生成显示设备控制参数时,通过所述显示参数控制端口接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输出的所述显示设备控制参数,以控制与所述基板连接的显示装置在所述显示设备控制参数下运行。
进一步具体地,所述外接设备控制端口组包括:
USB设备控制端口,用以连接所述第三引脚组的USB外接设备引脚,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处理模块生成USB设备控制参数时,通过所述USB设备控制端口接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发送的所述USB设备控制参数,并控制通过USB端口与所述基板连接的外接装置在所述USB设备控制参数下运行。
具体地,所述基板包括:
时钟信号端口,用以连接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时钟信号引脚,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处理模块生成时钟控制信号时,通过所述时钟信号端口接收并执行所述时钟控制信号。
具体地,所述基板还包括:
基板管理信息端口组,用以连接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第四引脚组,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处理模块生成表征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工作状态的工作信号时,通过所述基板管理信息端口接收所述工作新号。
进一步具体地,所述基板管理信息端口组包括:
接入信号端口,用以连接所述第四引脚组的第一信号引脚,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时,通过所述接入信号端口接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处理模块发送的表征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已接入所述基板的第一信号;
加载信号端口,用以连接所述第四引脚组的第二信号引脚,在所述基板完成加载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时,通过所述加载信号端口接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处理模块发送的表征所述基板已成功加载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第二信号;
重载信号端口,用以连接所述第四引脚组的第三信号引脚,在所述基板重新加载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时,接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处理模块发送的表征所述基板正在重新加载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第三信号。
具体地,所述基板还包括:
警报信号端口组,用以连接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第五引脚组,在生成警报信号时,通过所述警报信号端口组向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处理模块发送所述警报信号。
进一步具体地,所述警报信号端口组包括:
不可屏蔽中断事件信号端口,用以连接所述第五引脚组的第一警报引脚,在所述基板发生不可屏蔽中断事件时,通过所述不可屏蔽中断事件信号端口向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处理模块发送不可屏蔽中断事件警报信号;
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信号端口,用以连接所述第五引脚组的第二警报引脚,在所述基板的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发生工作异常时,通过所述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信号端口向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处理模块发送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警报信号。
前述图1实施例中的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基板,通过前述对基板管理控制卡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基板的实施方法,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实施例三
请参考图3,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一种基板管理系统,包括基板管理控制卡和基板,
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包括第一引脚组、远端信号连接引脚、电源引脚组和处理模块,
所述第一引脚组,用以连接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通讯总线端口组;
所述远端信号连接引脚,用以连接第二电子设备;
所述电源引脚组,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电源端口组提供的电源;
所述处理模块,用以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引脚组发送的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参数,并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反馈所述运行参数,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远程管理控制信号,并将所述远程管理控制信号进行处理后发送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以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执行所述远程管理控制信号;
所述基板,包括:
数据通讯总线端口组,用以连接基板管理控制卡的第一引脚组;
电源端口组,用以连接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电源引脚组,为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提供电源;
处理器,用以生成所述基板的运行参数,并通过所述数据通讯总线端口向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发送所述运行参数,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接收并处理另一电子设备发送的远程管理控制信号后,接收并执行经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处理后的所述远程管理控制信号。
前述图1、图2实施例中的基板管理控制卡和基板中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基板管理系统,通过前述对基板管理控制卡和基板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基板管理系统的实施方法,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一种基板管理控制卡,可以采用灵活的可插拔的方式实现该基板管理控制卡与第一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和电源进行连接,同时还可以连接远端的电子设备,从而通过该卡向远端电子设备发送第一电子设备所在主机的各项运行参数,接收远端电子设备发送的操作参数,并将处理后的所述操作参数发送到第一电子设备以执行。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当需要实现BMC功能的时候将基板管理控制卡加载入第一电子设备后即可使用;当不需要实现BMC功能的时候可以将基板管理控制卡从第一电子设备上卸载即可。具有提高升级电子设备BMC功能的效率,且降低升级成本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至少还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中的第一引脚组可以包括按照不同的接口协议而设置的不同的数据传输端口,因此可以分别按照不同的协议规则传输相对应的数据,以此实现提高数据传输效率,提高数据独立性和安全性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还可以通过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实现对第一电子设备的电源进行控制。因此,还具有适用范围广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对不同的中断信号进行相对应的指令输出,以提高不同中断信号间的相互独立性。因此,具有提升中断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准确性以及提高中断指令的执行效率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还可以通过为基板管理控制卡提供待机电压,从而可以在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关机或待机状态时也能实现对第一电子设备的管理控制。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还具有进一步提高适用性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还能实现通过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而控制与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外界装置的电源,因此还具有扩大适用范围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在第一电子设备的电源与基板管理控制卡接通时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电源接通信号,以及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启动电源时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电源启动信号。从而可以使第一电子设备在获得上述信号之后才作出相应的处理操作。避免了在基板管理控制卡并未与第一电子设备接通或并未通电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作出针对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处理操作因而发生误操作现象。因此,具有减少误操作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还可以通过设置与不同外接装置相对应的端口,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发送相对应的外接设备控制参数,从而实现通过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控制与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外接装置。因此,还具有实现功能应用更多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相对应的端口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表征基板管理控制卡当前的运行状态的信号,从而使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基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当前的运行状态作出相对应的处理。因此,本申请具有进一步减少误操作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设置专用的引脚组以连接第一电子设备的警报信号端口组,从而可以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警报事件信号。一方面可以为远端电子设备用户提供获知警报事件的功能,另一方面还可以使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在基于所述警报事件信号的基础上,作出相对应的处理。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还具有进一步提高适用性和提升系统稳定性的技术效果。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3)

1.一种基板管理控制卡,包括第一引脚组、远端信号连接引脚、电源引脚组和处理模块,
所述第一引脚组,用以连接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通讯总线端口组;
所述远端信号连接引脚,用以连接第二电子设备;
所述电源引脚组,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电源端口组提供的电源;
所述处理模块,用以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参数,并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反馈所述运行参数,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远程管理控制信号,并将所述远程管理控制信号进行处理后发送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以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执行所述远程管理控制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管理控制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组包括:
高速数据通讯总线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高速外设部件互连端口,以进行数据传输率大于等于第一预定阈值的数据传输;
低速数据通讯总线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管理总线端口,以进行数据传输率小于等于第二预定阈值的数据传输;
低引脚数总线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低引脚数端口以进行数据传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管理控制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包括:
电源管理总线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电源管理总线端口,在所述处理模块生成用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电源的电源控制指令时,通过所述电源管理总线引脚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传输所述电源控制指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管理控制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包括:
第二引脚组,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中断信号端口组,在所述处理模块生成用以触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执行中断指令的触发中断信号时,通过所述第二引脚组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所述触发中断信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板管理控制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脚组包括:
第一中断信号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管理中断信号端口,以输出触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生成系统管理中断信号的指令;
第二中断信号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系统控制中断信号端口,以输出触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生成系统控制中断信号的指令。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管理控制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引脚组包括:
第一电源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待机电压端口,通过所述第一电源引脚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的待机电压,所述待机电压用以为处于待机状态的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提供对应的电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板管理控制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引脚组还包括:
第二电源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辅助电压端口,通过所述第二电源引脚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的辅助电压,所述辅助电压用以通过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向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辅助设备提供电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板管理控制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引脚组还包括:
第三电源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电源接通信号端口,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电源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接通时,通过所述第三电源引脚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电源接通信号;
第四电源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电源启动信号端口,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启动电源时,通过所述第四电源引脚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电源启动信号。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管理控制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包括:
第三引脚组,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外接设备控制端口组,在所述处理模块生成外接设备控制参数时,通过所述第三引脚组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所述外接设备控制参数,以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控制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外接装置在所述外接设备控制参数下运行。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板管理控制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引脚组包括:
显示参数控制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显示参数控制端口,在所述处理模块生成显示设备控制参数时,通过所述显示参数控制引脚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所述显示设备控制参数,以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控制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显示装置在所述显示设备控制参数下运行。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板管理控制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引脚组包括:
USB外接设备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USB设备控制端口,在所述处理模块生成USB设备控制参数时,通过所述USB外接设备引脚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所述USB设备控制参数,以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控制通过USB端口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外接装置在所述USB设备控制参数下运行。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管理控制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包括:
时钟信号引脚,所述处理模块通过所述时钟信号引脚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时钟信号端口,在所述处理模块生成时钟控制信号时,通过所述时钟信号引脚输出所述时钟控制信号。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管理控制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还包括:
第四引脚组,所述处理模块通过所述第四引脚组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基板管理信息端口组,以输出表征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工作状态的工作信号。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板管理控制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引脚组包括:
第一信号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接入信号端口,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时,所述处理模块通过所述第一信号引脚输出用以通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已接入的第一信号;
第二信号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加载信号端口,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完成加载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时,所述处理模块通过所述第二信号引脚输出用以通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已成功加载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第二信号;
第三信号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重载信号端口,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重新加载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时,所述处理模块通过所述第三信号引脚输出用以通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正被重新加载的第三信号。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管理控制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还包括:
第五引脚组,所述处理模块通过所述第五引脚组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警报信号端口组,并通过所述第五引脚组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警报信号。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基板管理控制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引脚组包括:
第一警报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不可屏蔽中断事件信号端口,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生不可屏蔽中断事件时,所述处理模块通过所述第一警报引脚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输出的不可屏蔽中断事件警报信号;
第二警报引脚,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信号端口,在所述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发生工作异常时,所述处理模块通过所述第二警报引脚接收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警报信号。
17.一种基板,包括:
数据通讯总线端口组,用以连接基板管理控制卡的第一引脚组;
电源端口组,用以连接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电源引脚组,为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提供电源;
处理器,用以生成所述基板的运行参数,并通过所述数据通讯总线端口向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发送所述运行参数,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接收并处理另一电子设备发送的远程管理控制信号后,接收并执行经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处理后的所述远程管理控制信号。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通讯总线端口组包括:
高速外设部件互连端口,用以连接所述第一引脚组的高速数据通讯总线引脚,以进行数据传输率大于等于第一预定阈值的数据传输;
系统管理总线端口,用以连接所述第一引脚组的低速数据通讯总线引脚,以进行数据传输率小于等于第二预定阈值的数据传输;
低引脚数端口,用以连接所述第一引脚组的低引脚数总线引脚以进行数据传输。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还包括电源管理总线端口,用以连接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电源管理总线引脚,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处理模块生成用以控制所述基板的电源的电源控制指令时,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电源管理总线端口接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发送的所述电源控制指令。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包括:
中断信号端口组,用以连接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第二引脚组,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处理模块生成用以触发所述基板执行中断指令的触发中断信号时,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中断信号端口组接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发送的所述触发中断信号。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断信号端口组包括:
系统管理中断信号端口,用以连接所述第二引脚组的第一中断信号引脚,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系统管理中断信号端口接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发送的用以触发所述处理器生成系统管理中断信号的指令;
系统控制中断信号端口,用以连接所述第二引脚组的第二中断信号引脚,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系统控制中断信号端口接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发送的用以触发所述处理器生成系统控制中断信号的指令。
22.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端口组包括:
待机电压端口,用以连接所述电源引脚组的第一电源引脚,所述基板通过所述待机电压端口向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输出待机电压,所述待机电压用以为处于待机状态的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提供对应的电源。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端口组还包括:
辅助电压端口,用以连接所述电源引脚组的第二电源引脚,所述基板通过所述辅助电压端口向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输出辅助电压,所述辅助电压用以通过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向与所述基板连接的辅助设备提供电源。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端口组还包括:
电源接通信号端口,用以连接所述电源引脚组的第三电源引脚,在所述基板的电源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接通时,通过所述电源信号端口接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输出的电源接通信号;
电源启动信号端口,用以连接所述电源引脚组的第四电源引脚,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启动电源时,通过所述电源启动信号端口接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输出的电源启动信号。
25.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包括:
外接设备控制端口组,用以连接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第三引脚组,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处理模块生成外接设备控制参数时,通过所述外接设备控制端口组向接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发送的所述外接设备控制参数,以控制与所述基板连接的外接装置在所述外接设备控制参数下运行。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设备控制端口组包括:
显示参数控制端口,用以连接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显示参数控制引脚,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处理模块生成显示设备控制参数时,通过所述显示参数控制端口接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输出的所述显示设备控制参数,以控制与所述基板连接的显示装置在所述显示设备控制参数下运行。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设备控制端口组包括:
USB设备控制端口,用以连接所述第三引脚组的USB外接设备引脚,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处理模块生成USB设备控制参数时,通过所述USB设备控制端口接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发送的所述USB设备控制参数,并控制通过USB端口与所述基板连接的外接装置在所述USB设备控制参数下运行。
2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包括:
时钟信号端口,用以连接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时钟信号引脚,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处理模块生成时钟控制信号时,通过所述时钟信号端口接收并执行所述时钟控制信号。
2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还包括:
基板管理信息端口组,用以连接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第四引脚组,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处理模块生成表征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工作状态的工作信号时,通过所述基板管理信息端口接收所述工作新号。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管理信息端口组包括:
接入信号端口,用以连接所述第四引脚组的第一信号引脚,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时,通过所述接入信号端口接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处理模块发送的表征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已接入所述基板的第一信号;
加载信号端口,用以连接所述第四引脚组的第二信号引脚,在所述基板完成加载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时,通过所述加载信号端口接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处理模块发送的表征所述基板已成功加载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第二信号;
重载信号端口,用以连接所述第四引脚组的第三信号引脚,在所述基板重新加载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时,接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处理模块发送的表征所述基板正在重新加载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第三信号。
3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还包括:
警报信号端口组,用以连接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第五引脚组,在生成警报信号时,通过所述警报信号端口组向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处理模块发送所述警报信号。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警报信号端口组包括:
不可屏蔽中断事件信号端口,用以连接所述第五引脚组的第一警报引脚,在所述基板发生不可屏蔽中断事件时,通过所述不可屏蔽中断事件信号端口向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处理模块发送不可屏蔽中断事件警报信号;
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信号端口,用以连接所述第五引脚组的第二警报引脚,在所述基板的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发生工作异常时,通过所述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信号端口向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处理模块发送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警报信号。
33.一种基板管理系统,包括基板管理控制卡和基板,
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包括第一引脚组、远端信号连接引脚、电源引脚组和处理模块,
所述第一引脚组,用以连接第一电子设备的数据通讯总线端口组;
所述远端信号连接引脚,用以连接第二电子设备;
所述电源引脚组,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电源端口组提供的电源;
所述处理模块,用以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引脚组发送的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运行参数,并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反馈所述运行参数,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远程管理控制信号,并将所述远程管理控制信号进行处理后发送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以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执行所述远程管理控制信号;
所述基板,包括:
数据通讯总线端口组,用以连接基板管理控制卡的第一引脚组;
电源端口组,用以连接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的电源引脚组,为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提供电源;
处理器,用以生成所述基板的运行参数,并通过所述数据通讯总线端口向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发送所述运行参数,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接收并处理另一电子设备发送的远程管理控制信号后,接收并执行经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卡处理后的所述远程管理控制信号。
CN201510373025.0A 2015-06-29 2015-06-29 一种基板管理控制卡及基板 Active CN1063260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73025.0A CN106326063B (zh) 2015-06-29 2015-06-29 一种基板管理控制卡及基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73025.0A CN106326063B (zh) 2015-06-29 2015-06-29 一种基板管理控制卡及基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26063A true CN106326063A (zh) 2017-01-11
CN106326063B CN106326063B (zh) 2019-02-05

Family

ID=57722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73025.0A Active CN106326063B (zh) 2015-06-29 2015-06-29 一种基板管理控制卡及基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2606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6010A (zh) * 2019-05-14 2019-08-06 广州致远电子有限公司 核心板及设备
CN110941582A (zh) * 2019-11-08 2020-03-31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bmc芯片的usb总线结构及其通信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0867A (zh) * 2006-02-28 2007-09-0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bios刷新升级的系统和方法
US7293165B1 (en) * 2003-04-03 2007-11-06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BMC-hosted boot ROM interface
CN203133695U (zh) * 2013-03-27 2013-08-14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st2300 控制芯片的bmc卡
CN103577298A (zh) * 2012-07-31 2014-02-1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基板管理控制器监控系统及方法
US20140258763A1 (en) * 2013-03-08 2014-09-11 Nec Corporation Server
CN104348645A (zh) * 2013-07-31 2015-02-1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服务器和服务器传送数据的方法
CN104483913A (zh) * 2014-10-31 2015-04-01 山东超越数控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i2c总线实现龙芯刀片服务器电源状态监控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93165B1 (en) * 2003-04-03 2007-11-06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BMC-hosted boot ROM interface
CN101030867A (zh) * 2006-02-28 2007-09-0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bios刷新升级的系统和方法
CN103577298A (zh) * 2012-07-31 2014-02-1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基板管理控制器监控系统及方法
US20140258763A1 (en) * 2013-03-08 2014-09-11 Nec Corporation Server
CN203133695U (zh) * 2013-03-27 2013-08-14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st2300 控制芯片的bmc卡
CN104348645A (zh) * 2013-07-31 2015-02-1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服务器和服务器传送数据的方法
CN104483913A (zh) * 2014-10-31 2015-04-01 山东超越数控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i2c总线实现龙芯刀片服务器电源状态监控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6010A (zh) * 2019-05-14 2019-08-06 广州致远电子有限公司 核心板及设备
CN110941582A (zh) * 2019-11-08 2020-03-31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bmc芯片的usb总线结构及其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26063B (zh) 2019-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94646B (zh) 资源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9645954B2 (en) Embedded microcontroller and buses
CN106339058A (zh) 动态管理电力供应的方法和系统
US10067548B2 (en) Efficient power-on sequence for a modular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CN103809990A (zh) 伺服器及其固件更新方法
CN103970601B (zh) 执行操作指令方法和装置
CN104881105A (zh) 电子装置
CN205721583U (zh) 一种大数据服务器
CN103135732A (zh) 服务器机柜系统
CN105095142A (zh) 控制扩展卡的系统及方法
CN109976926A (zh) 一种屏蔽重启保护bmc更新过程的方法、电路、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238802A (zh) 中断分发器、数据处理芯片、中断分发及数据处理方法
CN114201197A (zh) 固件升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3502906B (zh) 运行操作系统的处理器核的动态分配
CN110147154A (zh) 实现掉电上电的方法、装置和电路
CN110968352A (zh) 一种pcie设备的复位系统及服务器系统
CN106326063A (zh) 一种基板管理控制卡及基板
CN113204510B (zh) 一种服务器管理架构和服务器
CN111459510A (zh) 跨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6723198A (zh) 一种多节点服务器主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15098324A (zh) 硬盘维护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542198A (zh) 一种控制pcie卡上电的方法及设备
US1057957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management console user interface pluggability
CN214042304U (zh) 一种基于服务器的bios芯片远程在线更新的主板线路
US11366696B2 (en) System, board car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data accelerated process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