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95816B - 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 - Google Patents

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95816B
CN110095816B CN201910317644.6A CN201910317644A CN110095816B CN 110095816 B CN110095816 B CN 110095816B CN 201910317644 A CN201910317644 A CN 201910317644A CN 110095816 B CN110095816 B CN 1100958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field
space
wiring pipe
shell
det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1764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95816A (zh
Inventor
郑小平
孙振源
王斌
耿华
邓晓娇
左国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ititute Of Nbc Defence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Institute of Spacecraft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Original Assignee
Insititute Of Nbc Defence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Institute of Spacecraft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ititute Of Nbc Defence,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Institute of Spacecraft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filed Critical Insititute Of Nbc Defence
Priority to CN20191031764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958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958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5816A/zh
Priority to US16/847,659 priority patent/US11372125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958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58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3/0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 G01V3/08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produced or modified by objects or geological structures or by detecting devices
    • G01V3/081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produced or modified by objects or geological structures or by detecting devices the magnetic field is produced by the objects or geological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3/0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 G01V3/15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during transport, e.g. by a person, vehicle or boa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3/0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 G01V3/15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during transport, e.g. by a person, vehicle or boat
    • G01V3/165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during transport, e.g. by a person, vehicle or boat operating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produced or modified by the object or by the detecting devic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3/0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 G01V3/15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during transport, e.g. by a person, vehicle or boat
    • G01V3/17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during transport, e.g. by a person, vehicle or boat operating with electromagnetic wav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包括第一壳体、第一走线管、第一探测器和中央控制装置。第一壳体包围形成第一空间。第一壳体开设第一通孔。在第一壳体的外表面,沿第一通孔的边缘设置第一环形凸台。第一走线管的一端插入第一环形凸台,且第一走线管的外壁与第一环形凸台的内壁贴合并密封,避免水流沿管壁渗入第一空间,保证第一壳体具有良好的气密性,进而保证第一探测器在水下正常工作。中央控制装置与第一探测器电连接,用于接收第一探测信号,并根据第一探测信号输出与目标区域对应的第一磁场值。进而,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实现对湿地或水域等目标区域的磁场探测。

Description

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探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
背景技术
在空间形成磁场是磁性物体重要基本属性之一,通过测量空间磁场分布发现磁性物体并反演其结构、位置信息是通用技术手段。磁场强度随空间位置的变化率即为磁场梯度。磁场梯度探测技术被大量应用于磁性目标侦测、物体内部结构探测、金属无损缺陷检测等领域,具有灵敏度高、定位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传统的便携式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一般用于陆地探测,无法对湿地或水域进行磁场探测。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便携式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一般用于陆地探测,无法对湿地或水域进行磁场探测的问题,提供一种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
一种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包括第一壳体、第一走线管、第一探测器和中央控制装置。所述第一壳体包围形成第一空间。所述第一壳体开设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沿所述第一通孔的边缘设置第一环形凸台。所述第一走线管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环形凸台,且所述第一走线管的外壁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的内壁贴合,以密封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一探测器收纳于所述第一空间,用于探测目标区域的磁场并生成第一探测信号。所述中央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探测器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探测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探测信号输出第一磁场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走线管的外壁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的内壁热熔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的高度不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直径的1/3,所述第一走线管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的长度不少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的高度的1/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还包括第二壳体、第二走线管和第二探测器。所述第二壳体包围形成第二空间。所述第一走线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且所述第一走线管的内部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连通。所述第二走线管与所述第一走线管关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走线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走线管连接,且所述第二走线管的内部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连通。所述第二探测器收纳于所述第二空间,用于探测所述目标区域的磁场并生成第二探测信号。所述第二探测器与所述中央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探测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探测信号和所述第二探测信号输出磁场梯度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还包括第三壳体和定位装置。所述第三壳体包围形成第三空间。所述第二走线管的另一一端与所述第三壳体连接,且所述第二走线管的内部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连通。所述定位装置收纳于所述第三空间,用于定位所述目标区域的位置并生成定位信号。所述中央控制装置与所述定位装置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定位信号,并根据所述定位信号得到所述目标区域的坐标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还包括隔板和姿态传感装置。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三壳体的内壁连接,并分割出第四空间。所述姿态传感装置收纳于所述第四空间,用于检测定位装置的姿态并输出姿态信号,所述中央控制装置与所述姿态传感装置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姿态信号,并根据所述姿态信号对所述定位信号进行降噪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管状结构。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三壳体连接,且所述连接件的内部空间与所述第三空间连通。所述第二走线管具有第二中心轴,所述管状结构具有第三中心轴,所述第三中心轴与所述第二中心轴垂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还包括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加强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走线管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还包括第一手柄。所述第一手柄与所述第三壳体连接。所述第一手柄包括连接部、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三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部为杆状结构,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弯折部为杆状结构,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弯折部包括第四中心轴,所述第四中心轴与所述第三中心轴平行。要不要限定到一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还包括第一加强杆和第二加强杆。所述第一加强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密封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包括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一走线管、所述第一探测器和所述中央控制装置。所述第一壳体包围形成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一壳体开设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沿所述第一通孔的边缘设置所述第一环形凸台。所述第一走线管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环形凸台,且所述第一走线管的外壁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的内壁贴合并密封,避免水流沿管壁渗入所述第一空间,保证所述第一壳体具有良好的气密性。所述第一探测器收纳于所述第一空间,能够避免所述第一探测器内部电路遇水烧毁,进而保证所述第一探测器在水下正常工作。所述中央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探测器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探测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探测信号输出与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所述第一磁场值。进而,所述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实现对湿地或水域等目标区域的磁场探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所述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所述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所述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所述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所述第三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所述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
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10
第一壳体20
第一空间201
第一通孔202
第一环形凸台203
第一盒体210
第一开口211
环形凹槽212
螺纹孔213
螺栓214
密封圈220
第一盖体230
第一走线管30
第一中心轴301
第一探测器40
第一探测轴401
第一信号线402
中央控制装置50
第二壳体60
第二空间601
第二通孔602
第二环形凸台603
第三通孔604
第三环形凸台605
第二走线管70
第二中心轴701
第二探测器700
第二探测轴710
第二信号线720
第三壳体80
第三空间801
第四通孔802
第四环形凸台803
第五通孔804
隔板805
第四空间806
第六通孔807
定位装置90
第三信号线901
姿态传感装置100
第四信号线101
连接件110
第三中心轴111
加强组件120
第一连接件121
第二连接件122
第一连接杆123
第二连接杆124
第一手柄130
连接部131
第一弯折部132
第二弯折部133
第四中心轴134
第一加强杆140
第五中心轴141
第二加强杆150
第六中心轴15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见图1、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10,包括第一壳体20、第一走线管30、第一探测器40和中央控制装置50。所述第一壳体20包围形成第一空间201。所述第一壳体20开设第一通孔202。在所述第一壳体20的外表面,沿所述第一通孔202的边缘设置第一环形凸台203。所述第一走线管30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环形凸台203,且所述第一走线管30的外壁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203的内壁贴合,以密封所述第一壳体20。所述第一探测器40收纳于所述第一空间201,用于探测目标区域的磁场并生成第一探测信号。所述中央控制装置50与所述第一探测器40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探测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探测信号输出第一磁场值。
本申请提供的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10包括所述第一壳体20、所述第一走线管30、所述第一探测器40和所述中央控制装置50。所述第一壳体20包围形成所述第一空间201。所述第一壳体20开设所述第一通孔202。在所述第一壳体20的外表面,沿所述第一通孔202的边缘设置所述第一环形凸台203。所述第一走线管30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环形凸台203,且所述第一走线管30的外壁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203的内壁贴合并密封,避免水流沿管壁渗入所述第一空间201,保证所述第一壳体20具有良好的气密性。所述第一探测器40收纳于所述第一空间201,能够避免所述第一探测器40内部电路遇水烧毁,进而保证所述第一探测器40在水下正常工作。所述中央控制装置50与所述第一探测器40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探测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探测信号输出与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所述第一磁场值。进而,所述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10实现对湿地或水域等目标区域的磁场探测。
所述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10可以探测陆地区域的磁场使用,也可以探测湿地或水域区域的磁场时。所述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10可以进行河床或海床区域的探测。在湿地或水域区域探测时,所述第一壳体20深入水面以下,所述第一走线管30的轴心沿重力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探测器40的探测轴与重力方向重合。所述中央控制装置50暴露于水面外,便于操作和观察的地方。
所述第一壳体20的气密性良好,用于收纳所述第一探测器40,避免所述第一探测器40进水毁坏。所述第一壳体20的防水深度100米以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20的材料为碳纤维材质,质量轻盈,便于携带。碳纤维材质具有磁穿透性,进而保证所述第一探测器40的探测信号的准确性。
所述第一壳体20的形状可依据所述第一探测器40的形状进行设计调整。所述第一探测器40通过顶丝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20内。所述第一壳体20的形状可以是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体等规则形状,也可以是扇形或波浪形等不规则形状。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20的形状为长方体,所述第一探测器40的形状也是长方体,形状匹配,减小体积。
所述第一走线管30可以收纳信号线和供电线。所述第一探测器40可以通过信号线将所述第一磁场信号输送给所述中央控制装置50,避免信号遗失,保证探测顺利进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走线管30的材质为碳纤维材质。所述碳纤维材质不但质量轻盈,而且刚性良好,便于携带和户外使用。所述第一走线管30的直径范围为50mm-500mm,保证所述第一走线管30具有一定的支撑能力,便于水中探测。
所述第一走线管30的外壁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203的内壁的连接形式可以为粘接、焊接和热熔连接等。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走线管30的外壁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203的内壁热熔连接,热熔连接的方式可使所述第一走线管30的外壁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203的内壁的分子结合,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形凸台203的高度不小于所述第一通孔202直径的1/3,所述第一走线管30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环形凸台203的长度不少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203的高度的1/2。本实施例用于使所述第一走线管30的外壁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203的内壁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以便充分热熔,保证所述第一走线管30与所述第一壳体20之间密封连接。进而,保证所述检测仪10可用于水下磁场探测。
请一并参见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20还包括第一盒体210、密封圈220和第一盖体230。所述第一盒体210开设所述第一通孔202。在所述第一盒体210的外表面,沿所述第一通孔202的边缘设置所述第一环形凸台203。所述第一盒体210包括第一开口211。所述第一开口211的端面开设环形凹槽212。所述密封圈220设置于所述环形凹槽212。所述第一盖体230扣合于所述第一开口211。所述第一盒体210和所述第一盖体230包围形成第一空间201。所述密封圈220挤压于所述第一盒体210和所述第一盖体230之间,用于密封所述第一盒体210与所述第一盖体230之间的缝隙,防止水从所述缝隙之间渗入所述第一空间201,以保证所述第一空间201具有良好的气密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盒体210的所述第一开口211的截面开设多个螺纹孔213。所述多个螺纹孔213开设与所述截面的边缘与所述密封圈220之间。所述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10还包括多个螺栓214,所述多个螺栓214的个数与所述多个螺纹孔213的个数相同。所述多个螺栓214穿过所述第一盖体230与所述第一盒体210上的所述多个螺纹孔213一一对应连接。通过拧紧所述多个螺栓214,所述第一盖体230与所述第一盒体210连接,且所述密封圈220凹陷于所述环形凹槽212,以密封所述第一盖体230与所述第一盒体210之间的缝隙。所述密封圈220有效阻挡水渗入所述第一空间201,保证了所述第一空间201的气密性。
请一并参见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10还包括第二壳体60、第二走线管70和第二探测器700。所述第二壳体60包围形成第二空间601。所述第一走线管30的另一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60连接,且所述第一走线管30的内部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601连通。所述第二走线管70与所述第一走线管30关于所述第二壳体60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走线管7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60相对于所述第一走线管30连接,且所述第二走线管70的内部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601连通。所述第二探测器700收纳于所述第二空间601,用于探测所述目标区域的磁场并生成第二探测信号。所述第二探测器700与所述中央控制装置50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探测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探测信号和所述第二探测信号输出磁场梯度值。
所述第二探测器700用于检测所述目标区域的磁场并生成第二探测信号。所述第一探测器40与所述第二探测器700的探测轴的方向一致,以保证所述磁场梯度值的准确性。所述第二壳体60用于收纳所述第二探测器700。所述第二壳体60为密封结构。
所述第二走线管70的材质为碳纤维材质。所述碳纤维材质不但质量轻盈,而且刚性良好,便于携带和户外使用。所述第二走线管70的直径范围为50mm-500mm,保证所述第二走线管70具有一定的支撑能力,便于水中探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60开设第二通孔602,所述第二通孔602的直径与所述第一通孔202的直径和所述第一环形凸台203的内直径相等,在所述第二壳体60的外表面,沿所述第二通孔602的边缘设置第二环形凸台603,所述第二环形凸台603的内直径与所述第二通孔602直径相等,且所述第二环形凸台603与所述第二通孔602的边缘连接,所述第一走线管30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二环形凸台603,且所述第一走线管30的外壁与所述第二环形凸台603的内壁贴合并热熔连接,用于密封所述第一走线管30的外壁与所述第二环形凸台603的内壁之间的缝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60开设与所述第二通孔602相对的第三通孔604。在所述第二壳体60的外表面,沿所述第三通孔604的边缘设置第三环形凸台605,所述第三环形凸台605的内直径与所述第三通孔604直径相等,且所述第三环形凸台605与所述第三通孔604的边缘连接。所述第二走线管70的外径与所述第三通孔604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二走线管70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三环形凸台605,且所述第二走线管70的外壁与所述第三环形凸台605的内壁贴合并连接,用于密封所述第一走线管30的外壁与所述第二环形凸台603的内壁之间的缝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20与所述第二壳体60之间沿所述第一走线管30的延伸方向上的距离范围为300mm-500mm。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走线管70的外壁与所述第三环形凸台605的内壁的连接形式可以为粘接、焊接和热熔连接等。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走线管70的外壁与所述第三环形凸台605的内壁热熔连接,热熔连接的方式可使所述第二走线管70的外壁与所述第三环形凸台605的内壁的分子结合,密封性能良好。
在上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走线管30包括第一中心轴301,所述第二走线管70包括第二中心轴701,所述第一中心轴301和所述第二中心轴701重合,结构美观紧凑。
请一并参见图6和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10还包括第三壳体80和定位装置90。所述第三壳体80包围形成第三空间801。所述第二走线管7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壳体80连接,且所述第二走线管70的内部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601连通。所述定位装置90收纳于所述第三空间801,用于定位所述目标区域的位置并生成定位信号。所述中央控制装置50与所述定位装置90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定位信号,并根据所述定位信号得到所述目标区域的坐标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装置90采用卫星定位仪北斗复合基站定位的定位系统,通过差分信号提供厘米级的定位精度。卫星定位天线通过第三壳体80密封封装。当所述第三壳体80处于水面以上时,可以取出天线,提高定位精度。卫星定位相同可以将磁场探测数据与位置信息相关联,便于回溯、比较不同位置的磁场信息差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壳体80开设第四通孔802和第五通孔804。所述第四通孔802的直径与所述第三通孔604的直径和所述第三环形凸台605的内直径相等。在所述第三壳体80的外表面,沿所述第四通孔802的边缘设置第四环形凸台803,所述第四环形凸台803的内直径与所述第四通孔802直径相等,且所述第四环形凸台803与所述第四通孔802的边缘连接。所述第二走线管70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四环形凸台803,且所述第二走线管70的外壁与所述第四环形凸台803的内壁贴合并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10还包括隔板805和姿态传感装置100。所述隔板805与所述第三壳体80的内壁连接,并分割出第四空间806。所述姿态传感装置100收纳于所述第四空间806,用于检测定位装置90的姿态并输出姿态信号,所述中央控制装置50与所述姿态传感装置100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姿态信号,并根据所述姿态信号对所述定位信号进行降噪处理,提高定位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10还包括连接件110,用于与可穿戴设备连接。所述连接件110为管状结构。所述连接件110与所述第三壳体80连接,且所述连接件110的内部空间与所述第三空间801连通。所述第二走线管70具有第二中心轴701,所述管状结构具有第三中心轴111,所述第三中心轴111与所述第二中心轴701垂直。
所述连接件110用于与背带等可穿戴设备连接。通过所述穿戴设备将所述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10背挂于胸前进行探测。所述第三中心轴111与所述第二中心轴701垂直可以方便与所述可穿戴设备连接,便于维持所述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10的平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10还包括加强组件120。所述加强组件120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110连接,所述加强组件12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走线管70连接,用于增加所述连接件110的牢固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组件120包括第一连接件121、第二连接件122和第一连接杆123。
所述第一连接件121套设于所述第二走线管70。所述第二连接件122套设于所述连接件110。所述第一连接杆123所述第一连接杆12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21刚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12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122刚性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10还包括第一手柄130。所述第一手柄130与所述第三壳体80连接。所述第一手柄130便于使用人员抓握取放,以探测目标区域。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10通过所述穿戴设备将所述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10背挂于胸前进行探测,使用人员通过第一手柄130控制所述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10的探测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手柄130包括连接部131、第一弯折部132和第二弯折部133。所述连接部131与所述第三壳体80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部132为杆状结构,所述第一弯折部132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131连接。所述第二弯折部133为杆状结构,所述第二弯折部13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弯折部13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弯折部包括第四中心轴134,所述第四中心轴134与所述第三中心轴111平行。
所述第二弯折部133的弯折方向可以与所述连接件110的弯折方向相同,也可以与所述连接件110的弯折方向相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手柄130包含两个所述第二弯折部133,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弯折部133的弯折方向与所述连接件110的弯折方向相同,另一个所述第二弯折部133的弯折方向与所述连接件110的弯折方向相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10还包括第一加强杆140和第二加强杆150。所述第一加强杆14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20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杆14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60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杆15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20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杆15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60密封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杆140和所述第二加强杆150的材料为碳纤维材质,质量轻盈,刚性良好。所述第一加强杆140和所述第二加强杆150的直径范围为10mm-20mm之间。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杆140和所述第二加强杆150的直径为15mm,便于分担所述第一走线管30和所述第二走线管70的径向压力,避免所述第一走线管30和所述第二走线管70受力弯折,保护结构的完整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10还包括第一信号线402,用于将所述第一探测信号输送给所述中央控制装置50。所述第一信号线40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探测器40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线402的另一端与所述中央控制装置50电连接,并顺次穿过所述第一走线管30、所述第二走线管70和所述连接件110,用于将所述第一探测器40探测到的所述第一探测信号输送给所述中央控制装置5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10还包括第二信号线720,用于将所述第二探测信号输送给所述中央控制装置50。所述第二信号线72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探测器700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线720的另一端与所述中央控制装置50电连接,并顺次穿过所述第二走线管70和所述连接件110,用于将所述第二探测器700探测到的所述第二探测信号输送给所述中央控制装置5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10还包括第三信号线901,用于将所述第三探测信号输送给所述中央控制装置50。所述第三信号线901的一端与所述定位装置90电连接,所述第三信号线901的另一端与所述中央控制装置50电连接,并穿过所述连接件110,用于将所述定位装置90探测到的所述第三探测信号输送给所述中央控制装置5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10还包括第四信号线101,用于将所述第四探测信号输送给所述中央控制装置50。所述第四信号线101的一端与所述姿态传感装置100电连接,所述第四信号线101的另一端与所述中央控制装置50电连接,并穿过所述连接件110,用于将所述姿态传感装置100探测到的所述第四探测信号输送给所述中央控制装置5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20),包围形成第一空间(201),所述第一壳体(20)开设第一通孔(202),在所述第一壳体(20)的外表面,沿所述第一通孔(202)的边缘设置第一环形凸台(203);
第一走线管(30),所述第一走线管(30)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环形凸台(203),且所述第一走线管(30)的外壁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203)的内壁贴合,以密封所述第一壳体(20);
第一探测器(40),收纳于所述第一空间(201),用于探测目标区域的磁场并生成第一探测信号;
中央控制装置(50),与所述第一探测器(40)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探测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探测信号输出第一磁场值;
第二壳体(60),包围形成第二空间(601),所述第一走线管(3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60)连接,且所述第一走线管(30)的内部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601)连通;
第二走线管(70),所述第二走线管(70)与所述第一走线管(30)关于所述第二壳体(60)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走线管(7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60)相对于所述第一走线管(30)连接,且所述第二走线管(70)的内部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601)连通;
第三壳体(80),包围形成第三空间(801),所述第二走线管(70)的另一一端与所述第三壳体(80)连接,且所述第二走线管(70)的内部空间与所述第三空间(801)连通;
连接件(110),用于与可穿戴设备连接,以使所述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10)背挂于胸前,所述连接件(110)为管状结构,所述连接件(110)与所述第三壳体(80)连接,且所述连接件(110)的内部空间与所述第三空间(801)连通,所述第二走线管(70)具有第二中心轴(701),所述管状结构具有第三中心轴(111),所述第三中心轴(111)与所述第二中心轴(701)垂直;
第一手柄(130),与所述第三壳体(80)连接,所述第一手柄(130)包括:
连接部(131),所述连接部(131)与所述第三壳体(80)连接;
第一弯折部(132),所述第一弯折部(132)为杆状结构,所述第一弯折部(132)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131)连接;
第二弯折部(133),所述第二弯折部(133)为杆状结构,所述第二弯折部(13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弯折部(13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弯折部(133)包括第四中心轴(134),所述第四中心轴(134)与所述第三中心轴(111)平行,且所述第二走线管(70)与所述第二弯折部(133)不在同一平面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走线管(30)的外壁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203)的内壁热熔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203)的高度不小于所述第一通孔(202)直径的1/3,所述第一走线管(30)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环形凸台(203)的长度不少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203)的高度的1/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探测器(700),收纳于所述第二空间(601),用于探测所述目标区域的磁场并生成第二探测信号,所述第二探测器(700)与所述中央控制装置(50)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探测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探测信号和所述第二探测信号输出磁场梯度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定位装置(90),收纳于所述第三空间(801),用于定位所述目标区域的位置并生成定位信号,所述中央控制装置(50)与所述定位装置(90)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定位信号,并根据所述定位信号得到所述目标区域的坐标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隔板(805),与所述第三壳体(80)的内壁连接,并分割出第四空间(806);
姿态传感装置(100),收纳于所述第四空间(806),用于检测定位装置(90)的姿态并输出姿态信号,所述中央控制装置(50)与所述姿态传感装置(100)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姿态信号,并根据所述姿态信号对所述定位信号进行降噪处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组件(120),所述加强组件(120)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110)连接,所述加强组件(12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走线管(70)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加强杆(140),所述第一加强杆(14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20)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杆(14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60)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杆(140)具有第五中心轴(141),所述第一走线管(30)具有第一中心轴(301),所述第五中心轴(141)与所述第一中心轴(301)平行;
第二加强杆(150),所述第二加强杆(15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20)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杆(15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60)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杆(150)具有第六中心轴(151),所述第六中心轴(151)与所述第二中心轴(701)平行。
CN201910317644.6A 2019-04-19 2019-04-19 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 Active CN1100958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17644.6A CN110095816B (zh) 2019-04-19 2019-04-19 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
US16/847,659 US11372125B2 (en) 2019-04-19 2020-04-14 Amphibious portable magnetism detecto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17644.6A CN110095816B (zh) 2019-04-19 2019-04-19 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95816A CN110095816A (zh) 2019-08-06
CN110095816B true CN110095816B (zh) 2020-07-28

Family

ID=67445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17644.6A Active CN110095816B (zh) 2019-04-19 2019-04-19 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372125B2 (zh)
CN (1) CN1100958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5816B (zh) * 2019-04-19 2020-07-28 清华大学 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
US11988755B1 (en) * 2020-04-20 2024-05-21 SeeScan, Inc. Utility locating devices employing multiple spaced apart GNSS antenna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475736U (zh) * 2017-12-04 2018-06-08 深圳市鼎冠恒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音视频生命探测仪及系统
CN208476870U (zh) * 2018-08-08 2019-02-05 姜波 一种水利检测用多角度裂缝检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538346A (fr) 1967-03-31 1968-09-06 Comp Generale Electricite Dispositif d'alimentation d'un flash électronique
US3549985A (en) * 1969-02-27 1970-12-22 Electronic Sensing Prod Inc Metal detecting device having a diskshaped head for housing a coil system
US3753185A (en) * 1972-12-05 1973-08-14 W Mahan Metal detector search coil
CA1244083A (en) * 1985-07-25 1988-11-01 George Gee Instrument for sensing ferromagnetic bodies
JP3660116B2 (ja) * 1997-12-26 2005-06-15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ガスセンサ
CA2420695C (en) * 2000-08-30 2010-10-26 Gas Research Institute Multi-axis locator for detection of buried targets
US7443154B1 (en) * 2003-10-04 2008-10-28 Seektech, Inc. Multi-sensor mapping omnidirectional sonde and line locator
KR100724305B1 (ko) * 2004-05-17 2007-06-04 아이치 세이코우 가부시키가이샤 소형 자세 검지 센서, 및 이 소형 자세 검지 센서를 탑재한휴대 전화
US7136765B2 (en) * 2005-02-09 2006-11-14 Deepsea Power & Light, Inc. Buried object locating and tracing method and system employing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for blind signal detection
US7372276B2 (en) * 2005-02-16 2008-05-13 Goldak, Inc. Digital locating system and device for underground object detection
US8203343B1 (en) * 2005-10-12 2012-06-19 Seektech, Inc. Reconfigurable portable locator employing multiple sensor array having flexible nested orthogonal antennas
US9625602B2 (en) * 2009-11-09 2017-04-18 SeeScan, Inc. Smart personal communication devices as user interfaces
US11187822B2 (en) * 2012-09-14 2021-11-30 SeeScan, Inc. Sonde devices including a sectional ferrite core structure
WO2017019096A1 (en) * 2015-07-30 2017-02-02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Integrated computational elements incorporating a stress relief layer
US9851466B2 (en) * 2016-04-19 2017-12-26 Garrett Electronics, Inc. Ground search metal detector assembly
CN206223649U (zh) * 2016-11-29 2017-06-06 苏州奥特福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下探测器的密封结构
US11187761B1 (en) * 2017-11-01 2021-11-30 SeeScan, Inc. Three-axis measurement modules and sensing methods
EP4109064A1 (en) * 2018-06-28 2022-12-28 Denso Corporation Magnetic detection module, detection device, case assembly,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magnetic detection module
CN110095816B (zh) * 2019-04-19 2020-07-28 清华大学 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475736U (zh) * 2017-12-04 2018-06-08 深圳市鼎冠恒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音视频生命探测仪及系统
CN208476870U (zh) * 2018-08-08 2019-02-05 姜波 一种水利检测用多角度裂缝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372125B2 (en) 2022-06-28
US20200333496A1 (en) 2020-10-22
CN110095816A (zh) 2019-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95816B (zh) 水陆两用便携式磁场探测仪
RU2143665C1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измерения дифференциального давления со сдвоенными датчиками
RU2598775C2 (ru) Модуль датчика давления для подводных применений
US9494452B2 (en) Ultrasonic consumption meter with locking mechanism
US20100011853A1 (en) Contact-less sensor cartridge
CN106706047B (zh) 一种基于Ba133的水下多相流量计
US20060250894A1 (en) Method of obtaining acoustic metrology data and associated apparatus
JP6244472B2 (ja) プロセス流体のプロセス変数を測定するトランスミッタ
JP6161811B2 (ja) 高保全性プロセス流体圧力プローブ
CN106153240B (zh) 用于过程变量变送器中压力传感器的电气互连
CN103697957B (zh) 科里奥利质量流量测量仪
ES2373470T3 (es) Dispositivo detector de la presión.
JP2016532084A (ja) 高圧用途向けの多変数プロセス流体伝送器
US20160349133A1 (en) Duplex pressure transducers
CN209485371U (zh) 一种姿态检测装置
CN113932857B (zh) 基于伽马射线的多相流流量计
CN206399564U (zh) 一种无线压力传感器
EP3360215A1 (en) Connection assembly, sensor assembly and subsea cable harness
CN103175509B (zh) 测量缆和测量系统
CN206618451U (zh) 基于Ba133的水下多相流量计
CN212228811U (zh) 全方位漏磁检测器的探头
US7224640B2 (en) Underwater acoustic bearing sensor
JP2007183289A (ja) 埋設計器
CN208825872U (zh) 焊接电源及焊接设备
CN217541985U (zh) 一种模块化多参数水下传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