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89097B - 通信网络中的呼叫碰撞解决 - Google Patents
通信网络中的呼叫碰撞解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89097B CN110089097B CN201680091684.8A CN201680091684A CN110089097B CN 110089097 B CN110089097 B CN 110089097B CN 201680091684 A CN201680091684 A CN 201680091684A CN 110089097 B CN110089097 B CN 11008909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ser equipment
- request message
- call request
- call
- mess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175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16—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H04L65/1104—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1/00—Electronic components, circuits, software, systems or apparatus used in telephone systems
- H04M2201/22—Synchronisation 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3/0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2203/5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related to audio conference
- H04M2203/5063—Centrally initiated conference, i.e. conference server dials participa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ubscribers to a common circuit, i.e. affording conference facilit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006—Networks other than PSTN/ISDN providing telephone service, e.g.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 including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with a packet-switched transport lay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解决通信网络中的呼叫碰撞。方法包括在通信网络的网络节点处:a)从第一用户设备接收建立从第一用户设备到第二用户设备的呼叫的第一呼叫请求消息;b)检查第二用户设备是否与第一呼叫请求同时地发送了建立从第二用户设备到第一用户设备的呼叫的第二呼叫请求消息;以及c)如果是,将第一呼叫请求消息和第二呼叫请求消息路由到会议桥。这两个呼叫请求被一起桥接在由会议桥处理的会议呼叫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网络的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用于解决通信网络(特别是IP多媒体子系统(IMS)网络)中的呼叫碰撞的方法。
背景技术
呼叫冲突是指通信网络的两个用户基本上同时呼叫彼此的情形。
当通信网络的用户A和用户B参与电话呼叫,并且由于某个原因,呼叫掉话时,该情形可能出现。通常,用户A和用户B都同时试图呼叫彼此,并且因为被呼叫的用户忙,两者都尝试失败。在这种情况下,用户A和用户B都通过电话收到繁忙信号。连续的尝试也可能失败,直到其中一个用户选择等待另一个用户的呼叫,并停止尝试呼叫她/他。
CN 105207973公开了允许IMS通信系统中的订户同时呼叫彼此的联网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如果所述系统检测到呼叫的订户和被呼叫的订户都已经激活了避免呼叫冲突的服务,并且呼叫的订户和被呼叫的订户同时呼叫彼此,则由呼叫的订户和被呼叫的订户发起的两个独立的呼叫中的一个路径根据呼叫冲突处理策略被移除,另一个路径则被连接。
发明内容
申请人已经注意到,CN105207973的方法暗示IMS通信系统断掉传入呼叫中的一个。在这种情况下,两个用户之一(例如,用户B)无明显原因地使她/他的呼叫被拒绝,而从用户A到用户B的呼叫被允许建立。该情形可能使可能试图再次呼叫用户A的用户B困惑。然而,如果来自用户B的这个第二次尝试在被允许的来自用户A的呼叫到达用户B之前开始,则用户A将不管怎样都得到繁忙信号。
而且,其呼叫已经被断掉的用户B可能没有注意到他/他的呼叫已经被断掉,因为她/他可能刚刚开始对用户A进行新的呼叫尝试并且使电话靠近耳朵。在这种情况下,当被允许的从用户A到用户B的呼叫到达用户B时,用户B的电话可能在用户B正将电话握到耳朵附近时开始振铃。用户B然后可能体验到意外的且有点不愉快的情形,因此在她/他仍试图呼叫用户A时意识到她/他的电话正在振铃的事实。
鉴于上述,申请人解决了提供用于解决通信网络(特别是IP多媒体子系统(IMS)网络)中的呼叫碰撞的方法的问题,该方法在克服以上讨论的缺点的同时允许通信网络的两个用户基本上同时呼叫彼此。具体地说,申请人解决了提供用于解决通信网络(特别是IP多媒体子系统(IMS)网络)中的呼叫碰撞的方法的问题,该方法允许在不断掉其中一个传入呼叫的情况下解决呼叫碰撞,从而相对于上述已知方法,改善了用户的体验。
在以下描述中以及在权利要求中,表述“呼叫碰撞解决服务”是指在所考虑的通信网络中由服务提供商提供的用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解决通信网络的两个用户之间的呼叫碰撞的服务。
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解决通信网络中的呼叫碰撞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通信网络的网络节点处:
a)从第一用户设备接收建立从第一用户设备到第二用户设备的呼叫的第一呼叫请求消息;
b)检查第二用户设备是否转而发送了建立从第二用户设备到第一用户设备的呼叫的第二呼叫请求消息;以及
c)如果是,将第一呼叫请求消息路由到会议桥。
优选地,接收第一呼叫请求消息包括通过将网络节点的标识符插入在第一呼叫请求消息中来修改第一呼叫请求消息。
优选地,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步骤a)之后,从第二用户设备接收指示第二用户设备忙的应答消息,并且检查包括将查询消息发送给通信网络的另一网络节点,查询消息指示第一用户设备发送了第一呼叫请求消息并且询问第二用户设备是否发送了第二呼叫请求。
优选地,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另一网络节点处,存储指示第一用户设备发送了第一呼叫请求消息的信息,并且将指示第二用户设备尚未发送第二呼叫请求消息的结果消息发送给网络节点。
优选地,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网络节点处,当接收到结果消息时,中断从第一用户设备到第二用户设备的呼叫预定时间间隔。
优选地,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预定时间间隔过去之后,将询问第二用户设备是否发送了第二呼叫请求消息的另一查询消息发送给通信网络的另一网络节点。
根据实施例,路由进一步包括通过将会议桥的标识符插入在第一呼叫请求消息中来修改第一呼叫请求消息以将第一呼叫请求消息路由到会议桥。
根据另一实施例,路由进一步包括:产生建立从网络节点到会议桥的呼叫的第三呼叫请求消息,并且将会议桥的标识符插入在第三呼叫请求消息中以将第三呼叫请求消息路由到会议桥。
优选地,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根据与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相关联的标识符来确定会议桥的标识符。
优选地,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从第二用户设备接收建立从第二用户设备到第一用户设备的呼叫的第二呼叫请求消息;
-检查第一用户设备是否转而发送了建立从第一用户设备到第二用户设备的呼叫的第一呼叫请求消息;并且
-如果是,将第二呼叫请求消息路由到会议桥。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加载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当该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用于执行上述方法的步骤的软件代码部分。
根据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通信系统中的通信网络的网络节点,通信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该网络节点被配置为:
-从第一用户设备接收建立从第一用户设备到第二用户设备的呼叫的第一呼叫请求消息;
-检查第二用户设备是否转而发送了建立从第二用户设备到第一用户设备的呼叫的第二呼叫请求消息;并且
-如果是,将第一呼叫请求消息路由到会议桥。
根据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通信网络、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的通信系统,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中的每个被配置为通过通信网络与其他用户设备建立呼叫,其中,所述通信网络包括如上所述的网络节点。
优选地,通信网络是IP多媒体子系统网络,网络节点是该通信网络的应用服务器。
优选地,第一呼叫请求消息是SIP INVITE消息。
附图说明
将参照附图阅读如下以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给出的详细描述,本发明将变得更清楚,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被配置为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通信网络的一部分;以及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被配置为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通信系统1。通信系统1优选地包括通信网络10,通信网络10被配置为通过IP(互联网协议)递送多媒体通信服务,其中包括语音呼叫服务。具体地说,通信网络10可以是3GPP IP多媒体子系统(IMS)网络。
图1示出了通信系统1进一步包括第一用户设备A和第二用户设备B。每个用户设备优选地被配置为连接到通信网络10以使得各个用户A、B能够与另一个用户B、A建立多媒体通信会话,特别是语音呼叫。每个用户设备可以是例如电话、软件电话(由计算机上的软件应用实现的虚拟电话)、和/或便携式用户设备(诸如智能电话、平板等)。在以下描述中,标记“A”和“B”将被用于指示用户设备或对应的用户。
通信网络10优选地被配置为实现用于发信号通知和控制多媒体通信会话的通信会话协议。特别地,所考虑的示例性IMS网络10优选地被配置为实现用于发信号通知和控制多媒体通信会话的已知的会话发起协议(SIP)。
通信网络10优选地包括第一网络节点11。第一网络节点11优选地被配置为路由来自希望通过通信网络与另一个用户设备B、A建立多媒体通信会话的任何用户设备A、B的请求。该请求优选地根据所考虑的通信会话协议被格式化。而且,第一网络节点11被配置为对用于建立和维护多媒体通信会话的信令消息进行处理。在所考虑的IMS网络中,第一网络节点11优选地是实现所谓的呼叫会话控制功能(CSCF)的SIP服务器。特别地,第一网络节点11可以是对通信网络中的会话状态进行处理的SIP服务器,诸如技术规范3GPP TS 23.228V14.1.0(2016-09)“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Group Services and System Aspects;IP Multimedia Subststem(IMS);Stage 2(Release 14)”第4.6.3节中所描述的服务CSCF服务器,也被称为S-CSCF服务器。
来自用户设备A、B的请求可以通过图1中未示出的其他中间网络节点到达第一网络节点11。在所考虑的IMS网络中,这些中间网络节点可以包括代理CSCF(P-CSCF)服务器,该服务器可以是用户设备A、B与IMS网络的第一联系点。
通信网络10进一步优选地包括连接到第一网络节点11的第二网络节点12。第二网络节点12优选地是被配置为托管和执行由服务提供商在通信网络10中递送的服务。优选地,第二网络节点12是所考虑的IMS网络中的应用服务器(AS)。更优选地,应用服务器12是SIP应用服务器。根据本发明,第二网络节点12被配置为托管和执行以下将更详细地描述的呼叫碰撞解决(CCR)服务。
第二网络节点12优选地被配置为使用上述通信会话协议与第一网络节点11建立双向通信。具体地说,根据本发明,第一网络节点11和第二网络节点12经由图1中未示出的接口连接。这样的接口可以是技术规范3GPP TS 23.228 V14.1.0(2016-09),“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Services andSystem Aspects;IP Multimedia Subststem(IMS);Stage 2(Release 14)”第4.2.4节中所描述的标准IP多媒体子系统服务控制接口(ISC)。
优选地,通信网络10包括被配置为如以上参照图1所示的第二网络节点12描述的那样进行操作的一个或多个网络节点。换句话说,通信网络10优选地包括被配置为托管和执行本发明的CCR服务的一个或多个应用服务器。为了非限制性示例,在以下描述中以及在图2中,将参照提供CCR服务的两个网络节点,并且这些网络节点将被称为“第一应用服务器12a”和“第二应用服务器12b”。
通信通信按网络10优选地进一步包括另一网络节点13(图1中未示出),优选地另一网络服务器,其被配置为存储如以下将描述的关于在订户到CCR服务之间建立的多媒体通信会话(特别是语音呼叫)的信息。在以下描述中,这个另一网络节点13将被称为“呼叫碰撞请求服务器”或简称为“CCR服务器”。CCR服务器13优选地通过接口连接到应用服务器12a、12b。作为示例,该接口可以被实现为通过HTTP或者借助于通过HTTP的web服务传送数据的REST(代表性状态传送)接口。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第一用户A和第二用户B是服务提供商借助于应用服务器12a、12b提供的CCR服务的订户。当用户订阅CCR服务时,标识订户的数据优选地被存储在位于例如专用的网络服务器(图中未示出)中的网络数据库中。在所考虑的IMS网络中,如例如技术规范3GPP TS 23.002 V14.0.0(2016-09)“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Services and System Aspects;Networkarchitecture(Release 14)”的第4.1.1.1节中所描述的,订户的数据被存储在通信网络10的家庭订户服务器(HSS),如已知的,HSS存储注册到通信网络的用户的数据。优选地,网络数据库包括注册在其中的每个用户的一个或多个用户标识符。特别地,网络数据库优选地对于每个用户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IP多媒体私有身份(IMPI)、IP多媒体公开身份(IMPU)、国际移动订户身份(IMSI)、移动订户ISDN号(MSISDN)。而且,优选地,网络数据库对于每个用户包括指示用户所订阅的、在通信网络10内递送的一个服务或多个服务。用户服务配置文件优选地对于每个服务包括指示向用户提供所考虑的服务的至少一个应用服务器(在以下描述中被指示为“参考应用服务器”)的数据。
在本文中为了举例假定,当用户A根据本发明订阅CCR服务时,存储在网络数据库中的用户A的用户服务配置文件包括将第一应用服务器12a指示为用于CCR服务提供的参考应用服务器的数据。而且,假定当用户B根据本发明订阅CCR服务时,存储在网络数据库中的用户B的用户服务配置文件包括将第二应用服务器12b指示为用于CCR服务提供的参考应用服务器的数据。注意到,用于向通信网络的用户提供CCR服务的参考应用服务器的这个选择仅仅是示例性的。当订阅服务时,两个用户A、B也可以被关联到与用于提供CCR服务的参考应用服务器相同的应用服务器。实际上,根据本发明,当用户订阅CCR服务时,可以根据不同准则来执行参考应用服务器的选择。例如,选择可以基于负荷平衡准则,负荷平衡准则针对平衡递送CCR服务的应用服务器之间的工作负荷(例如,DNS负荷平衡)。
参照图2,以下将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将参照示例性的呼叫碰撞情形来描述该方法,其中,用户A呼叫用户B,并且基本上同时地,用户B呼叫用户A(特别地,用户B在用户A已经开始呼叫用户B之后、但是在被该呼叫到达之前呼叫用户A)。
在本发明的意义内,用户A和用户B之间的呼叫碰撞是由来自呼叫用户设备A并且通过通信网络10送往被呼叫的用户设备B的呼叫请求所经历的延时引起的。将呼叫请求从呼叫用户设备A传送到被呼叫的用户设备B所需的时间间隔取决于通信网络10(即,它取决于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设备和链路的操作状况等)。如果在该时间间隔期间用户B呼叫用户A,呼叫碰撞将发生,除非同时用户A决定断掉她/他对用户B的呼叫。更确切地说,当在上述时间间隔期间,从用户设备A到用户设备B的呼叫请求到达发送指示用户设备B忙的应答消息的用户设备B,并且从用户设备B到用户设备A的呼叫请求到达发送指示用户设备A忙的应答消息的用户设备A时,呼叫碰撞发生。
如上所述,为了与用户B的设备建立呼叫,用户A的设备向第一网络节点11发送第一呼叫请求消息。第一呼叫请求消息根据通信网络10内所用的通信会话协议被格式化。优选地,第一呼叫请求消息根据SIP协议被格式化。特别地,第一呼叫请求消息是SIP INVITE请求消息。
第一呼叫请求消息优选地包括报头,该报头包括若干个字段,包含呼叫方地址(即,与她/他的用户设备相关联的呼叫用户的标识符,在该例子中,呼叫用户是用户A)和被呼叫方地址(即,与她/他的用户设备相关联的被呼叫用户的标识符,在该例子中,被呼叫用户是用户B)。根据SIP协议,呼叫方地址和被呼叫方地址为统一资源标识符(URI)的形式,特别是SIP URI的形式,并且分别位于SIP INVITE请求消息的“From”报头字段中和“To”报头字段中。
如以上已经引用的,用户设备A发送给第一网络节点11的第一呼叫请求消息可以通过其他的中间节点到达第一网络节点11。第一网络节点11在从用户设备A接收到第一呼叫请求消息时,优选地基于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呼叫用户的标识符(即,根据SIP协议,呼叫用户A的SIP URI)来检查网络数据库,并且检索用户A的用户服务配置文件。具体地说,第一网络节点11在用户服务配置文件中检索用于为呼叫用户提供CCR服务的参考应用服务器的指示,即,在该示例性情况下,第一应用服务器12a是用于为用户A提供CCR服务的参考应用服务器。
在图2的步骤201,第一网络节点11优选地将第一呼叫请求消息转发给第一应用服务器12a。第一应用服务器12a优选地将它自己置于从用户A到用户B的呼叫的路由路径中,即,与从用户A到用户B的呼叫相关的信令消息的路径中。具体地说,优选地,第一应用服务器12a通过将包括第一应用服务器12a的标识符的报头字段插入在第一呼叫请求消息中来修改第一呼叫请求消息,以迫使未来的与从用户A到用户B的呼叫相关的信令消息通过第一应用服务器12a路由。根据SIP协议,优选地,第一应用服务器12a将Record-Route报头字段插入到SIP INVITE请求消息中,Record-Route报头字段包含第一应用服务器12a的SIPURI。
然后,在步骤202,第一应用服务器12a将第一呼叫请求消息送回到第一网络节点11。此时,第一网络节点11试图朝向被呼叫的用户设备(即,用户设备B)路由第一呼叫请求消息。然而,因为用户B正在呼叫用户A,所以用户设备B优选地将指示被呼叫用户设备因为它很忙而不能应答呼叫的应答消息返回给第一网络节点11。根据SIP协议,应答消息是486(这里是Busy)响应。应答消息优选地被第一网络节点11转发给第一应用服务器12a(图2中的步骤203),因为它在从用户A到用户B的呼叫的路由路径中。
第一应用服务器12a在接收到指示用户设备B忙的应答消息时,优选地将查询消息发送给CCR服务器13(步骤204),该查询消息指示用户设备A正在呼叫用户设备B,并且询问用户设备B是否轮到它呼叫用户设备A。具体地说,查询消息指示用户设备A已经将第一呼叫请求消息发送给用户设备B,并且询问用户设备B是否轮到它将呼叫请求消息发送给用户设备A。如上所述,从第一应用服务器12a发送到CCR服务器13的查询消息可以是HTTP消息。CCR服务器13优选地将用户设备A正在呼叫用户设备B的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该数据库在下面被称为“呼叫碰撞请求数据库”或简称为“CCR数据库”。然后,优选地,它检查CCR数据库以找到指示用户设备B正在呼叫用户设备A的类似信息是否已经存在于其中。在所述过程的此时,CCR数据库不包含用户设备B正在呼叫用户设备A的任何指示。因此,CCR服务器13优选地产生指示CCR数据库不包含关于正在进行的从用户设备B到用户设备A的呼叫的任何信息的结果消息,并且将该结果消息发送给第一应用服务器12a(步骤205)。如上所述,CCR服务器13发送给第一应用服务器12a的消息可以是HTTP响应。
当从CCR服务器14接收到结果消息时,第一应用服务器12a优选地中断从用户设备A到用户设备B的呼叫长达给定的时间间隔Tx,即,它在时间间隔Tx内不将任何应答消息发送给用户设备A。优选地,呼叫被中断的时间间隔Tx等于几秒,例如2秒。
同时,因为如上所述,用户B正在呼叫用户A,所以用户设备B将第二呼叫请求消息发送给第一网络节点11。从用户设备B发送给第一网络节点11的第二呼叫请求消息根据通信网络10内所用的通信会话协议被格式化,类似于以上描述的从用户设备A发送给第一网络节点11的第一呼叫请求消息。
如以上已经引用的,用户设备B发送给第一网络节点11的第二呼叫请求消息可以通过其他的中间节点到达第一网络节点11。第一网络节点11在从用户设备B接收到第二呼叫请求消息时,优选地基于第二呼叫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呼叫用户的用户标识符来检查网络数据库,并且检索用户B的用户服务配置文件。具体地说,第一网络节点11从用户服务配置文件检索第二应用服务器12b是用于为用户B提供CCR服务器的参考应用服务器。
在图2的步骤206,第一网络节点11优选地将第二呼叫请求消息转发给第二应用服务器12b。第二应用服务器12b优选地将它自己置于从用户B到用户A的呼叫的路由路径中。具体地说,优选地,第二应用服务器12b通过将包括第二应用服务器12b的标识符的报头字段插入在第二呼叫请求消息中来修改第二呼叫请求消息,以迫使未来的与从用户B到用户A的呼叫相关的信令消息通过第二应用服务器12b路由。根据SIP协议,优选地,第二应用服务器12b将Record-Route头字段插入到SIP INVITE请求消息中,Record-Route报头字段包含第二应用服务器12b的SIP URI。
然后,在步骤207,第二应用服务器12b将第二呼叫请求消息送回到第一网络节点11。此时,第一网络节点11试图朝向被呼叫的用户设备(即,用户设备A)路由第二呼叫请求消息。然而,因为用户A正在呼叫用户B,所以用户设备A优选地将指示被呼叫用户设备因为它很忙而不能回答呼叫的应答消息返回给第一网络节点11。应答消息然后优选地被第一网络节点11转发给第二应用服务器12b(图2中的步骤208)。
第二应用服务器12b在接收到指示用户设备A忙的应答消息时,优选地将查询消息发送给CCR服务器13(步骤209),该查询消息指示用户设备B正在呼叫用户设备A,并且询问用户设备A是否正在呼叫用户设备B。CCR服务器13优选地将用户设备B正在呼叫用户设备A的信息存储在CCR数据库中。然后,优选地,它检查CCR数据库以找到指示用户设备A正在呼叫用户设备B的类似信息是否已经存在于其中。在所述过程的此时,CCR服务器13在CCR数据库中找到用户设备A正在呼叫用户设备B的信息(因为它已经对应于在本文中以上描述的步骤204被存储在CCR数据库中)。因此,CCR服务器13优选地产生指示CCR数据库包含关于正在进行的从用户设备A到用户设备B的呼叫的信息的结果消息,并且将该结果消息发送给第二应用服务器12b(步骤210)。
在从CCR服务器13接收到结果消息之后,第二应用服务器12b优选地将来自用户设备B的呼叫路由到自组织会议桥14。特别地,在步骤211,第二应用服务器12b通过将会议桥的标识符插入在第二呼叫请求消息中来修改第二呼叫请求消息以便在用户设备B和会议桥14之间建立呼叫。特别地,第二应用服务器12b朝向会议桥14路由第二呼叫请求消息。根据SIP协议,修改的第二呼叫请求消息可以是SIP INVITE消息,其具有被设置为用户设备B的SIP URI的“From”报头字段值、被设置为用户设备A的SIP URI的“To”报头字段值、以及被设置为会议桥的SIP URI的“Request-URI”字段值。
可替代地,在步骤211,第二应用服务器12b可以产生被寻址到会议桥14的新的呼叫请求消息(其可以被称为“第三呼叫请求消息”)以便与会议桥14建立呼叫。在这种情况下,根据SIP协议,第二应用服务器12b充当所谓的背靠背用户代理(B2BUA)。而且,第二应用服务器12b优选地在从用户设备B到用户设备A的呼叫和从应用服务器12b到会议桥14的新呼叫之间建立关联。根据SIP协议,第三呼叫请求消息是新的SIP INVITE消息,其具有被设置为用户设备B的SIP URI的“From”报头字段值、被设置为用户设备A的SIP URI的“To”报头字段值、以及被设置为会议桥的SIP URI的“Request-URI”字段值。
会议桥的标识符优选地由第二应用服务器12b通过对呼叫用户和被呼叫用户的标识符应用给定函数F(A,B)来确定。函数F表示对呼叫中所涉及的用户的标识符执行的给定处理操作的序列,处理操作可以包括对用户的标识符执行的逻辑运算和/或数学运算。优选地,函数F的结果不取决于呼叫用户和被呼叫用户的标识符被处理的次序,以使得F(A,B)=F(B,A)。例如,如果呼叫用户和被呼叫用户的标识符是编号,则函数F可以通过按升序对呼叫用户编号和被呼叫用户编号进行排序并且用预定的字母数字字符(诸如“-”)连结它们来给予会议桥的标识符。例如,如果用户A的编号为“3339999999”、用户B的编号为“3331111111”,则F(A,B)=F(B,A)=“3331111111-3339999999”。
注意到,根据本发明,在通信网络10内提供CCR服务的每个应用服务器12a、12b被配置为从呼叫碰撞中涉及的用户的标识符开始、以相同的方式确定会议桥的标识符。换句话说,根据本发明,提供CCR服务的每个应用服务器12a、12b被配置为根据相同的逻辑对用户的标识符进行处理以确定会议桥的标识符。以此方式,如从以下描述将更清楚的,被配置为向呼叫碰撞中涉及的两个用户提供CCR服务的应用服务器12a、12b能够将来自两个用户的呼叫路由到同一会议桥。
回头参照图2,第二应用服务器12b产生的用于在用户设备B和会议桥之间建立呼叫的经修改的第二呼叫请求消息(或者,可替代地,第三呼叫请求消息)经由第一网络节点11被转发给会议桥14(步骤211和212)。
同时,在时间间隔Tx过去之后,第一应用服务器12a将另一查询消息发送给CCR服务器13,该另一查询消息再次向CCR服务器13询问用户设备B是否正在呼叫用户设备A(步骤213)。CCR服务器13优选地检查CCR数据库以找到指示用户设备B正在呼叫用户设备A的信息已经存在于其中。在所述过程的此时,在呼叫碰撞的情况下,CCR服务器113在CCR数据库中找到用户设备B正在呼叫用户设备A的信息(因为它已经对应于在本文中以上描述的步骤209被存储在CCR数据库中)。因此,CCR服务器13优选地产生指示CCR数据库包含关于正在进行的从用户设备B到用户设备A的呼叫的信息的结果消息,并将该结果消息发送给第一应用服务器12a(步骤214)。
在已经从CCR服务器接收到结果消息之后,第一应用服务器12a优选地将来自用户设备A的呼叫路由到自组织会议桥14。特别地,第一应用服务器12a优选地如以上参照第二应用服务器12b的操作已经描述的那样确定会议桥的标识符,并且修改第一呼叫请求消息以便在用户设备A和会议桥之间建立呼叫。第一应用服务器12a因此确定第二应用服务器12b已经确定的、会议桥14的相同的标识符。然后,第一应用服务器12a通过修改第一呼叫请求消息来朝向会议桥14路由第一呼叫请求消息以便在用户设备A和会议桥14之间建立呼叫。根据SIP协议,这可以通过在SIP INVITE消息的“Request-URI”字段值中引入会议桥的SIP URI来进行。修改的第二呼叫请求消息然后优选地经由第一网络节点被转发给会议桥14(步骤215和216)。如以上已经描述的,可替代地,第一应用服务器12a可以产生新的呼叫请求消息(其可以被称为“第四呼叫请求消息”)以便与会议桥14建立呼叫,并且在从用户设备A到用户设备B的呼叫和从应用服务器到会议桥的新的呼叫之间建立关联。在这种情况下,如以上已经提及的,根据SIP协议,第一应用服务器12a充当B2BUA。而且,根据SIP协议,第四呼叫请求消息是新的SIP INVITE消息,其具有被设置为用户设备A的SIP URI的“From”报头字段值、被设置为用户设备B的SIP URI的“To”报头字段值、以及被设置为会议桥的SIPURI的“Request-URI”字段值。
在图2所示的步骤结束时,从用户A到用户B的呼叫和从用户B到用户A的呼叫被一起桥接在由自组织会议桥14处理的会议呼叫中,并且用户A、B可以开始彼此谈话。在会议呼叫开始时,会议桥14可以播放公告消息以便向用户A、B通知CCR服务已经被激活。
注意到,当在步骤213接收到查询消息时,如果CCR服务器13在CCR数据库中没有找到用户设备B正在呼叫用户设备A的信息,则在步骤214,CCR服务器优选地将指示CCR数据库不包含关于正在进行的从用户设备B到用户设备A的呼叫的任何信息的结果消息发送给第一应用服务器12a。此时,第一应用服务器12a优选地将指示用户设备B忙的应答消息(其已经被第一应用服务器12a通过第一网络节点11从用户设备B接收)转发给用户设备A。
发明人注意到,表示在其期间从用户A到用户B的呼叫在第一应用服务器12a处被中断的时间量将被适当地选择。实际上,发明人注意到,时间间隔Tx应长得足以拦截从用户A到用户B的呼叫和从用户B到用户A的呼叫这两者(即,拦截本发明的意义内的呼叫碰撞),但是不会太长至当呼叫碰撞尚未发生时在向呼叫用户指示被呼叫用户忙的应答消息的递送中引起延迟。实际上,如果呼叫用户以显著的延迟收到“忙”回答,则其用户体验将降低。发明人注意到,时间间隔Tx可以等于2-3秒。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有利地允许通过将呼叫一起桥接在会议中来以高效的方式解决通信网络中的(特别是,所考虑的IMS网络中的)呼叫碰撞。以这种方式,相对于上述已知方法,用户体验得到改善。实际上,正在碰撞的呼叫都没有被通信网络断掉,并且两个用户都在不经历任何意外的情形(诸如在用户仍相信她/他是呼叫方时、电话在她/他的耳边振铃)的情况下被重定向到会议。
最后,有利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在IMS网络中实现而无需修改/改动IMS网络的网络节点。实际上,所述方法可以仅通过在IMS网络中添加应用服务器来实现,该应用服务器使用标准的ISC接口。
Claims (12)
1.一种用于解决通信网络(10)中的呼叫碰撞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通信网络(10)的第一应用服务器(12a)处:
从第一用户设备(A)接收建立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A)到第二用户设备(B)的呼叫的第一呼叫请求消息;
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B)接收指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B)忙的应答消息;
检查所述第二用户设备(B)是否转而发送了建立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B)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A)的呼叫的第二呼叫请求消息,包括向所述通信网络的另一网络节点(13)发送查询消息,该查询消息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A)发送了所述第一呼叫请求消息并且询问所述第二用户设备(B)是否发送了所述第二呼叫请求消息,以及接收指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B)是否发送了所述第二呼叫请求消息的结果消息;以及
如果是,则将所述第一呼叫请求消息路由到会议桥(14),以及
在所述通信网络(10)的第二应用服务器(12b)处:
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B)接收建立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B)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A)的呼叫的第二呼叫请求消息;
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A)接收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A)忙的应答消息;
检查所述第一用户设备(A)是否转而发送了建立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A)到所述第二用户设备(B)的呼叫的第一呼叫请求消息,包括向所述通信网络的所述另一网络节点(13)发送查询消息,该查询消息指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B)发送了所述第二呼叫请求消息并且询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A)是否发送了所述第一呼叫请求消息,以及接收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A)是否发送了所述第一呼叫请求消息的结果消息;以及
如果是,则将所述第二呼叫请求消息路由到会议桥(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从第一用户设备(A)接收建立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A)到第二用户设备(B)的呼叫的第一呼叫请求消息包括通过将所述第一应用服务器(12a)的标识符插入在所述第一呼叫请求消息中来修改所述第一呼叫请求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另一网络节点(13)处,存储指示第一用户设备(A)发送了所述第一呼叫请求消息的信息,并且将指示第二用户设备(B)尚未发送所述第二呼叫请求消息的结果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一应用服务器(12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第一应用服务器(12a)处,当接收到指示第二用户设备(B)尚未发送所述第二呼叫请求消息的所述结果消息时,中断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A)到所述第二用户设备(B)的所述呼叫预定时间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预定时间间隔过去之后,将询问所述第二用户设备(B)是否发送了所述第二呼叫请求消息的另一查询消息发送给所述通信网络(10)的所述另一网络节点(13)。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将所述第一呼叫请求消息路由到会议桥(14)进一步包括通过将所述会议桥(14)的标识符插入在所述第一呼叫请求消息中来修改所述第一呼叫请求消息以将所述第一呼叫请求消息路由到所述会议桥(14)。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将所述第一呼叫请求消息路由到会议桥(14)进一步包括:产生建立从所述第一应用服务器(12a)到所述会议桥(14)的呼叫的第三呼叫请求消息,并且将所述会议桥(14)的标识符插入在所述第三呼叫请求消息中以将所述第三呼叫请求消息路由到所述会议桥(14)。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根据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A)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B)相关联的标识符来确定所述会议桥的标识符。
9.一种包括软件代码部分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软件代码部分当被计算机执行时用于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包括通信网络(10)、第一用户设备(A)和第二用户设备(B)的通信系统(1),所述第一用户设备(A)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B)均被配置为通过所述通信网络(10)与其他用户设备建立呼叫,其中,所述通信网络(10)包括第一应用服务器(12a)和第二应用服务器(12b),其中所述第一应用服务器(12a)被配置为:
从第一用户设备(A)接收建立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A)到第二用户设备(B)的呼叫的第一呼叫请求消息;
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B)接收指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B)忙的应答消息;
检查所述第二用户设备(B)是否转而发送了建立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B)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A)的呼叫的第二呼叫请求消息,包括向所述通信网络的另一网络节点(13)发送查询消息,该查询消息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A)发送了所述第一呼叫请求消息并且询问所述第二用户设备(B)是否发送了所述第二呼叫请求消息,以及接收指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B)是否发送了所述第二呼叫请求消息的结果消息;以及
如果是,则将所述第一呼叫请求消息路由到会议桥(14),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应用服务器(12b)被配置为:
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B)接收建立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B)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A)的呼叫的第二呼叫请求消息;
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A)接收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A)忙的应答消息;
检查所述第一用户设备(A)是否转而发送了建立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A)到所述第二用户设备(B)的呼叫的第一呼叫请求消息,包括向所述通信网络的所述另一网络节点(13)发送查询消息,该查询消息指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B)发送了所述第二呼叫请求消息并且询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A)是否发送了所述第一呼叫请求消息,以及接收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A)是否发送了所述第一呼叫请求消息的结果消息;以及
如果是,则将所述第二呼叫请求消息路由到会议桥(14)。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系统(1),其中,所述通信网络(10)是IP多媒体子系统网络,并且所述第一应用服务器(12a)或所述第二应用服务器(12b)是所述通信网络(10)的应用服务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系统(1),其中,第一呼叫请求消息是SIP INVITE消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EP2016/082549 WO2018113992A1 (en) | 2016-12-23 | 2016-12-23 | Call collision resolution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89097A CN110089097A (zh) | 2019-08-02 |
CN110089097B true CN110089097B (zh) | 2023-04-07 |
Family
ID=57749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91684.8A Active CN110089097B (zh) | 2016-12-23 | 2016-12-23 | 通信网络中的呼叫碰撞解决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798246B2 (zh) |
EP (1) | EP3560183B1 (zh) |
CN (1) | CN110089097B (zh) |
WO (1) | WO2018113992A1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68853A (en) * | 1992-09-10 | 1997-09-16 |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 Telecommunications calling feature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6088436A (en) * | 1994-10-11 | 2000-07-11 | Anip, Inc. | Automated callback system |
WO2009052669A1 (fr) * | 2007-10-26 | 2009-04-30 | Zte Corporation | Procédé pour réaliser un service supplémentaire pendant l'établissement d'une communication |
WO2012001016A1 (en) * | 2010-06-28 | 2012-01-05 | Skype Ireland Technologies Holdings Limited | Dynamic call routing for real-time handling of inbound voice calls on mobile phone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637946A (en) * | 1970-01-07 | 1972-01-25 | Bell Telephone Labor Inc | Equipment for controlling interoffice signaling during a glare condition |
JPH04154331A (ja) * | 1990-10-18 | 1992-05-27 | Fujitsu Ltd | Isdn網発着信時の呼衝突防止方式 |
US5862208A (en) * | 1994-02-16 | 1999-01-19 | Priority Call Management,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abling a party to change terminals during a call |
KR100277104B1 (ko) * | 1998-12-03 | 2001-01-15 | 윤종용 |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의호장애시호재접속방법 |
US6445918B1 (en) * | 1999-11-01 | 2002-09-03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aving dropped calls |
US6782094B1 (en) * | 2000-10-02 | 2004-08-24 | Paradyne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backup network glare reduction |
US20020090947A1 (en) * | 2000-12-22 | 2002-07-11 | Frank Brooks | Automatic reconnect of dropped calls |
US20050048981A1 (en) * | 2003-08-27 | 2005-03-03 | Vinod Anupam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nnecting dropped wireless calls |
US7395057B2 (en) * | 2003-09-30 | 2008-07-01 | Avaya Technology Cor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onnecting dropped cellular phone calls |
US7486949B2 (en) * | 2004-03-10 | 2009-02-03 | Broadcom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re-establishing telephone calls after unintended termination |
US7466991B2 (en) * | 2005-05-26 | 2008-12-16 | Sprint Spectrum L.P. | Method and system using a conference bridge for handoff of a multi-mode mobile station |
CN100401848C (zh) * | 2005-09-30 | 2008-07-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解决无线网络中主被叫碰撞的方法 |
EP1816839B1 (fr) * | 2006-02-06 | 2009-12-02 | Alcatel Lucent | Procédé d'établissement d'une confèrence téléphonique dans un réseau de télécommunication utilisant le protocole SIP |
CN100527731C (zh) * | 2006-04-29 | 2009-08-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关联会议桥上下文和呼叫腿上下文的方法 |
US7818003B2 (en) * | 2006-05-12 | 2010-10-19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device auto negotiate reconnect |
CN101155389B (zh) * | 2006-09-27 | 2010-09-22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处理呼叫冲突的方法及装置 |
CN101222651B (zh) * | 2007-01-11 | 2010-05-26 | 北京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共线呼叫的方法及装置 |
US8755502B1 (en) * | 2007-02-07 | 2014-06-17 | Sprint Spectrum L.P. | Call contention mediation after dropped call |
US8644811B2 (en) * | 2007-04-11 | 2014-02-04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voiding call drop for a wireless phone |
DE502007002352D1 (de) * | 2007-09-24 | 2010-01-28 | Avaya Gmbh & Co Kg |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Kommunikationsverbindung und Telekommunikationsanlage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
US8331545B2 (en) * | 2008-12-11 | 2012-12-11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Handling communication session disconnection and reconnection |
US20110230196A1 (en) * | 2010-03-18 | 2011-09-22 | On-Q Telecom Systems Co., Inc. | Dropped call reconnection system with inter-network capabilities |
ES2439690T3 (es) * | 2011-01-25 | 2014-01-24 | Escaux Nv | Una pasarela de abstracción de red y un método correspondiente para abstraer un punto extremo |
US20120224513A1 (en) * | 2011-03-03 | 2012-09-06 | Voice Carrier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king Simultaneous Outbound Calls Using DTMF Tones |
CN103179287B (zh) * | 2011-12-22 | 2015-12-02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呼叫遇忙处理方法及业务平台设备 |
US8582745B1 (en) | 2013-01-16 | 2013-11-12 |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 Simultaneous mutual call handling |
CN105207973A (zh) * | 2014-06-18 | 2015-12-30 |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ims通信系统中用户同时呼叫对方时的互通方法 |
CN203984568U (zh) * | 2014-08-08 | 2014-12-03 | 北京博通佳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可由点对点呼叫转三方会议的视频会议系统 |
CN105554811A (zh) * | 2015-12-04 | 2016-05-04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通话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5657199A (zh) * | 2016-02-22 | 2016-06-08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建立通话连接的方法、装置及交换设备 |
US10958706B2 (en) * | 2018-11-02 | 2021-03-23 | Infinite Convergence Solutions, Inc. | Devices and method for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call continuity |
-
2016
- 2016-12-23 US US16/469,444 patent/US10798246B2/en active Active
- 2016-12-23 WO PCT/EP2016/082549 patent/WO2018113992A1/en unknown
- 2016-12-23 EP EP16822683.5A patent/EP3560183B1/en active Active
- 2016-12-23 CN CN201680091684.8A patent/CN11008909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68853A (en) * | 1992-09-10 | 1997-09-16 |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 Telecommunications calling feature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6088436A (en) * | 1994-10-11 | 2000-07-11 | Anip, Inc. | Automated callback system |
WO2009052669A1 (fr) * | 2007-10-26 | 2009-04-30 | Zte Corporation | Procédé pour réaliser un service supplémentaire pendant l'établissement d'une communication |
WO2012001016A1 (en) * | 2010-06-28 | 2012-01-05 | Skype Ireland Technologies Holdings Limited | Dynamic call routing for real-time handling of inbound voice calls on mobile phone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560183A1 (en) | 2019-10-30 |
EP3560183C0 (en) | 2023-07-12 |
CN110089097A (zh) | 2019-08-02 |
US20200045180A1 (en) | 2020-02-06 |
WO2018113992A1 (en) | 2018-06-28 |
EP3560183B1 (en) | 2023-07-12 |
US10798246B2 (en) | 2020-10-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112798B1 (en) | Service controlling in a service provisioning system | |
US9906565B2 (en) | Method, apparatus and program product for merging communication sessions in an IMS | |
US7877487B2 (en) | Dynamic service triggers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
EP2104305A1 (en) | Call service handling in an IMS-based system | |
EP2224664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call admission in IMS | |
CA2605475C (en) | Session initiation from application servers in an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 |
US9276970B2 (en) |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forwarding a SIP request message having alerting information associated therewith to a receiving subscriber in a SIP based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US20150312281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lection in multi-device scenario | |
EP3420464B1 (en) | Initiation of conference and transfer call in internet protocol multimedia subsystem based emergency services network | |
US20130060954A1 (en) | Enabling set up of a connection from a non-registered ue in ims | |
CN100550884C (zh) | 基于重试机制的业务过程中对sip协议请求的处理方法 | |
US11418635B2 (en) | Method of dynamic selection, by a caller, from a plurality of terminals of a callee | |
US10686849B2 (en) | Data processing | |
EP2200254B1 (en) | Mobile network system and guidance message providing method | |
CN110089097B (zh) | 通信网络中的呼叫碰撞解决 | |
EP2467988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EP3136756A1 (en) |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ring back tone service | |
EP2524486A1 (en) | A method for service suppression in a network nod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