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85987A - 一种远距离微波输能系统用功放天线一体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远距离微波输能系统用功放天线一体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85987A
CN110085987A CN201910216540.6A CN201910216540A CN110085987A CN 110085987 A CN110085987 A CN 110085987A CN 201910216540 A CN201910216540 A CN 201910216540A CN 110085987 A CN110085987 A CN 1100859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amplifier
radiation unit
antenna radiation
medium plate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1654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云龙
黄季甫
刘太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ingbo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21654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85987A/zh
Publication of CN1100859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859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8Earthing means; Earth screens; Counterpoi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3/00Antennas with active circuits or circuit elements integrated within them or attached to the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2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frequency waves
    • H02J50/23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frequency wav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transmitting antennas, e.g. directional array antennas or Yagi antenn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wave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远距离微波输能系统用功放天线一体化系统,包括功率放大电路、天线辐射单元、从上到下顺序排列的第一介质板、接地层和第二介质板,功率放大电路通过功放输出传输线和第一金属探针连接对天线辐射单元进行馈电激励,天线辐射单元通过至少一个第二金属探针与接地层连接,至少一个第二金属探针使天线辐射单元上的二次谐波电流分布呈现短路状态,天线辐射单元上设置有矩形缝隙,矩形缝隙与传输线枝节使天线辐射单元上的三次谐波电流分布呈现开路状态;优点是天线辐射单元与功率放大电路直接连接,两者之间省略了无源网络,实现无缝融合,不但利于发射设备电路的小型化,而且可以提高发射设备的整体输出功率与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远距离微波输能系统用功放天线一体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远距离微波输能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远距离微波输能系统用功放天线一体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5G、传感器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野外传感器、机器人、无人机和海上无人设备等各种电能驱动设备能源补给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受限于这些设备的应用环境,人为方式更换电池的能源补给方式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无线输能(Wireless PowerTransmission,WPT)是解决上述能源补给的有效方法。WPT可以将能量以无线形式从发射设备输送到接收设备,相较于太阳能和风能等其他能量补给方式,具有小型化、易安装、受天气和昼夜影响小等优点。WPT作为能量传输手段,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都可作为其能量来源。WPT为野外传感器、机器人、无人机和海上无人设备等无法使用线束供电的设备,提供了能量补给的解决办法。
目前,WPT包括近距离的耦合式或谐振式输能和远距离微波输能(MicrowavePower Transmission,MPT)两种方式。MPT方式相对于近距离耦合谐振式输能方式,能够实现能量的远距离和高定向供给,更加适用于野外传感器、机器人、无人机和海上无人设备等尺寸多样、输能距离不定的设备。
现有的远距离微波输能系统中发射设备的发射源用于实现无线信号的产生、放大与发射,发射源中末级的功率放大电路与天线用于信号的放大与发射,通常是级联实现。如图1所示,现有的放大器集成天线(Amplifier Integrated Antenna,AIA)主要包括功率放大电路和天线,天线包括天线输入阻抗匹配网络和天线辐射单元,功率放大电路包括功放芯片、功放输入阻抗匹配网络、功放输出阻抗匹配网络、功放输出谐波控制网络和直流偏置与功放稳定电路,功放输入阻抗匹配网络和直流偏置与功放稳定电路分别与功放芯片连接,功放输出谐波控制网络用于高效率功率设计,保证较高的输出功率,功放输出阻抗匹配网络和天线输入阻抗匹配网络用于匹配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出阻抗与天线辐射单元的输入阻抗,使功率放大电路的输阻抗与天线辐射单元的输入阻抗都匹配到50Ω或其他特定阻抗。由此,现有的放大器集成天线中的功放输出阻抗匹配网络、功放输出谐波控制网络和天线输入阻抗匹配网络为了必不可少的部分,而功放输出阻抗匹配网络、功放输出谐波控制网络和天线输入阻抗匹配网络这些无源网络的存在,不仅占用了额外的空间,不利于发射设备电路的小型化,而且它们本身存在的损耗与相互级联时阻抗的不完美匹配,大大制约了发射设备的整体输出功率与效率,也背离了MPT系统的效率优先的设计宗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远距离微波输能系统用功放天线一体化系统,该功放天线一体化系统中天线辐射单元与功率放大电路直接连接,两者之间省略了谐波控制网络、功放输出阻抗匹配网络和天线输入阻抗匹配网络这些无源网络,实现天线辐射单元与功率放大电路的无缝融合,不但利于发射设备电路的小型化,而且可以提高发射设备的整体输出功率与效率。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远距离微波输能系统用功放天线一体化系统,包括功率放大电路和天线辐射单元,所述的功率放大电路包括功放芯片、功放输入阻抗匹配网络和直流偏置与功放稳定电路,所述的功放输入阻抗匹配网络和所述的直流偏置与功放稳定电路分别与所述的功放芯片连接,所述的功放天线一体化系统还包括按照从上到下顺序排列的第一介质板、接地层和第二介质板,所述的第一介质板、所述的接地层和所述的第二介质板均为矩形,且三者的长度相等宽度也相等;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附着在所述的第一介质板的上表面,所述的接地层的上表面与所述的第一介质板的下表面贴合连接,所述的接地层的下表面与所述的第二介质板的上表面贴合连接,所述的功率放大电路还包括与所述的功放芯片连接的功放输出传输线,所述的功率放大电路附着在所述的第二介质板的下表面,所述的功率放大电路通过所述的功放输出传输线和第一金属探针连接后对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进行馈电激励,所述的第一金属探针的底端与所述的功放输出传输线贴合连接,且所述的第一金属探针的底端不超出所述的功放输出传输线的边缘处,所述的第一金属探针依次穿过所述的第二介质板、所述的接地层和所述的第一介质板后与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连接,所述的第一金属探针与所述的接地层不连接,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上设置有矩形缝隙,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通过至少一个第二金属探针与所述的接地层连接,至少一个所述的第二金属探针使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上的二次谐波电流分布呈现短路状态,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的一个边缘处连接一个传输线枝节,所述的传输线枝节附着在所述的第一介质板的上表面,所述的矩形缝隙和所述的传输线枝节使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上三次谐波电流分布呈现开路状态。
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为矩形金属块,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的厚度大于设计工作频率所对应的趋附深度,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的前边缘与所述的第一介质板的前边缘之间、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的左边缘与所述的第一介质板的左边缘之间、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的右边缘与所述的第一介质板的右边缘之间以及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的后边缘与所述的第一介质板的后边缘之间分别具有一段距离且这些距离均相等,所述的传输线枝节的一端与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的一个边缘连接,所述的传输线枝节的各处边缘分别位于所述的第一介质板的各处边缘内侧,所述的功率放大电路的各处边缘位于所述的第二介质板的各边缘内侧。
所述的接地层上设置有圆形通孔,所述的第一金属探针从所述的圆形通孔处穿过,所述的第一金属探针与所述的圆形通孔同轴,所述的圆形通孔的半径与所述的金属探针的半径之差至少为0.2mm。该结构中,圆形通孔的设置既可以保证第一金属探针不和接地层连接,又可以通过该圆形通孔影响天线辐射单元的输入阻抗特性,结合功放输出传输线实现天线辐射单元的输入阻抗与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出阻抗之间更好的共轭匹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按照从上到下顺序排列的第一介质板、接地层和第二介质板,第一介质板、接地层和第二介质板均为矩形,且三者的长度相等宽度也相等,天线辐射单元附着在第一介质板的上表面,接地层的上表面与第一介质板的下表面贴合连接,接地层的下表面与第二介质板的上表面贴合连接,功率放大电路还包括与功放芯片连接的功放输出传输线,功率放大电路附着在第二介质板的下表面,功率放大电路通过功放输出传输线和第一金属探针对天线辐射单元进行馈电激励,第一金属探针的底端与功放输出传输线贴合连接,且第一金属探针的底端不超出功放输出传输线的边缘处,第一金属探针依次穿过第二介质板、接地层和第一介质板后与天线辐射单元连接,第一金属探针与接地层不连接,天线辐射单元通过至少一个第二金属探针与接地层连接,至少一个第二金属探针使天线辐射单元上的二次谐波电流分布呈现短路状态,天线辐射单元上设置有矩形缝隙,天线辐射单元的一个边缘处连接一个传输线枝节,传输线枝节附着在第一介质板的上表面,矩形缝隙和传输线枝节使天线辐射单元上三次谐波电流分布呈现开路状态,本发明中将第一金属探针的底端与功放输出传输线贴合连接,且第一金属探针的底端不超出功放输出传输线的边缘处,功率放大电路通过功放输出传输线和第一金属探针对天线辐射单元进行馈电激励,可以使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出阻抗与天线辐射单元的输入阻抗实现共轭匹配,不需要额外增加阻抗匹配网络,而天线辐射单元上的二次谐波电流分布呈现短路状态和天线辐射单元上的三次谐波电流分布呈现开路状态,可以使功率放大电路工作在F类状态,实现高效率,不需要额外增加谐波控制网络,由此本发明中天线辐射单元与功率放大电路直接连接,两者之间省略了谐波控制网络、功放输出阻抗匹配网络和天线输入阻抗匹配网络这些无源网络,实现天线辐射单元与功率放大电路的无缝融合,不但利于发射设备电路的小型化,而且可以明显提高发射设备的整体输出功率与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放大器集成天线中功率放大电路和天线辐射单元的级联图;
图2为本发明的功放天线一体化系统中功率放大电路和天线辐射单元的级联图;
图3为本发明的功放天线一体化系统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功放天线一体化系统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功放天线一体化系统的接地层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功放天线一体化系统的功率放大电路的原理图;
图7为本发明的功放天线一体化系统的功放芯片的输入和输出阻抗特性响应曲线;
图8为本发明的功放天线一体化系统的天线辐射单元的输入阻抗随第一金属探针与功放输出传输线的接触点位置变换的响应曲线;
图9为本发明的功放天线一体化系统的的仿真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如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一种远距离微波输能系统用功放天线一体化系统,包括功率放大电路1和天线辐射单元2,功率放大电路1包括功放芯片3、功放输入阻抗匹配网络4和直流偏置与功放稳定电路5,功放输入阻抗匹配网络4和直流偏置与功放稳定电路5分别与功放芯片3连接,功放天线一体化系统还包括按照从上到下顺序排列的第一介质板6、接地层7和第二介质板8,第一介质板6、接地层7和第二介质板8均为矩形,且三者的长度相等宽度也相等;天线辐射单元2附着在第一介质板6的上表面,接地层7的上表面与第一介质板6的下表面贴合连接,接地层7的下表面与第二介质板8的上表面贴合连接,功率放大电路1还包括与功放芯片3连接的功放输出传输线9,功率放大电路1附着在第二介质板8的下表面,功率放大电路1通过功放输出传输线9和第一金属探针10连接对天线辐射单元2进行馈电激励,第一金属探针10的底端与功放输出传输线9贴合连接,且第一金属探针10的底端不超出功放输出传输线9的边缘处,第一金属探针10依次穿过第二介质板8、接地层7和第一介质板6后与天线辐射单元2连接,第一金属探针10与接地层7不连接,天线辐射单元2通过一个第二金属探针13与接地层7连接,第二金属探针13使天线辐射单元2上的二次谐波电流分布呈现短路状态,天线辐射单元2上设置有矩形缝隙12,天线辐射单元2的一个边缘处连接一个传输线枝节14,传输线枝节14附着在第一介质板6的上表面,矩形缝隙12和传输线枝节14使天线辐射单元2上的三次谐波电流分布呈现开路状态。
本实施例中,天线辐射单元2为矩形金属块,天线辐射单元2的厚度大于本系统设计工作频率所对应的趋附深度,天线辐射单元2的前边缘与第一介质板6的前边缘之间、天线辐射单元2的左边缘与第一介质板6的左边缘之间、天线辐射单元2的右边缘与第一介质板6的右边缘之间以及天线辐射单元2的后边缘与第一介质板6的后边缘之间分别具有一段距离,并且这些距离均相等且不小于5mm,传输线枝节14的一端与天线辐射单元2的一个边缘连接,传输线枝节14的各处边缘分别位于第一介质板6的各处边缘内侧,功率放大电路1的各处边缘位于第二介质板8的各边缘内侧。
本实施例中,接地层7上设置有圆形通孔15,第一金属探针10从圆形通孔15处穿过,第一金属探针10与圆形通孔15同轴,圆形通孔15的半径与金属探针的半径之差至少为0.2mm。
本发明的功放天线一体化系统的工作频率可以在其所选用的功放芯片3的型号所支持的工作频率范围中选取。为验证本发明的性能,以下采用Cree公司的型号为CREECGH40010F的GaN功放芯片来实现功放芯片3,Cree公司的GaN功放芯片支持6GHz以下常用无线通信频段,可以使功率放大电路实现F类放大器,第一介质板6和第二介质板8的材料可采用Rogers的4350B或者其他介质板材料,对本发明的功放天线一体化系统的功放芯片的输入和输出阻抗特性进行仿真,其响应曲线如图7所示,并且对本发明的功放天线一体化系统的天线辐射单元的输入阻抗随第一金属探针与功放输出传输线的接触点位置变换特性进行仿真,其响应曲线如图8所示。图7中Zs表示的是不同频率下功放芯片的源阻抗,也就是功放芯片输入端的阻抗特性,而ZL是不同频率下功放芯片的负载阻抗特性,也就是功放芯片输出端的阻抗特性,实线表示的是阻抗的实部,虚线表示的是阻抗的虚部。上述源阻抗和负载阻抗仿真提取的条件为:功放芯片的漏极偏置电压Vds=28V,功放芯片的栅极偏置电压Vgs=-2.7V时,且保持功放芯片的输出功率不低于40dBm下,取最优效率下的阻抗值。根据功放芯片的ZS特性,可以设计得到相应工作频率下的功放输入阻抗匹配网络,而根据功放芯片的ZL特性可以设计得到天线辐射单元在基模下的输入阻抗特性。分析图8可知,本发明的功放天线一体化系统中,第一金属探针与功放输出传输线的接触点A位于不同位置时,天线辐射单元的输入阻抗特性会呈现线性变化,由此可知改变第一金属探针的位置,使其与功放输出传输线的接触点的位置发生改变即实现对天线输入阻抗的控制,从而使得天线辐射单元的输入阻抗与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出阻抗共轭匹配。
本发明的功放天线一体化系统的仿真曲线如图9所示,其中仿真软件中功放芯片的漏极偏置电压设置为Vds=28V,栅极偏置电压设置为Vgs=-2.7V,功放天线一体化系统采用不同频率下的天线电路散射参数(S参数)替代,优化后的功放天线一体化系统的输入阻抗在基模频率处与功放天线一体化系统输出阻抗共轭匹配,在二次谐波呈现短路和三次谐波呈现开路。分析图9可知,当输入功率在25dBm-34dBm之间时,功放芯片的功率附加效率PAE保持在70%以上;其中当输入功率为27dBm时,功放芯片的功率附加效率PAE达到最大值,约为76.7%,输出功率为40.9dBm。与基于同样功放芯片的带输出阻抗匹配网络的功放模块仿真结果相比(直流偏置网络设置也一样),最大PAE提升约为6.5%以上。由此可见,本发明的功放天线一体化系统整体效率得到明显优化。

Claims (3)

1.一种远距离微波输能系统用功放天线一体化系统,包括功率放大电路和天线辐射单元,所述的功率放大电路包括功放芯片、功放输入阻抗匹配网络和直流偏置与功放稳定电路,所述的功放输入阻抗匹配网络和所述的直流偏置与功放稳定电路分别与所述的功放芯片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功放天线一体化系统还包括按照从上到下顺序排列的第一介质板、接地层和第二介质板,所述的第一介质板、所述的接地层和所述的第二介质板均为矩形,且三者的长度相等宽度也相等;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附着在所述的第一介质板的上表面,所述的接地层的上表面与所述的第一介质板的下表面贴合连接,所述的接地层的下表面与所述的第二介质板的上表面贴合连接,所述的功率放大电路还包括与所述的功放芯片连接的功放输出传输线,所述的功率放大电路附着在所述的第二介质板的下表面,所述的功率放大电路通过所述的功放输出传输线和第一金属探针连接后对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进行馈电激励,所述的第一金属探针的底端与所述的功放输出传输线贴合连接,且所述的第一金属探针的底端不超出所述的功放输出传输线的边缘处,所述的第一金属探针依次穿过所述的第二介质板、所述的接地层和所述的第一介质板后与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连接,所述的第一金属探针与所述的接地层不连接,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通过至少一个第二金属探针与所述的接地层连接,至少一个所述的第二金属探针使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上的二次谐波电流分布呈现短路状态,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上设置有矩形缝隙,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的一个边缘处连接一个传输线枝节,所述的传输线枝节附着在所述的第一介质板的上表面,所述的矩形缝隙与所述的传输线枝节使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上的三次谐波电流分布呈现开路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距离微波输能系统用功放天线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为矩形金属块,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的厚度大于设计工作频率所对应的趋附深度,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的前边缘与所述的第一介质板的前边缘之间、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的左边缘与所述的第一介质板的左边缘之间、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的右边缘与所述的第一介质板的右边缘之间以及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的后边缘与所述的第一介质板的后边缘之间分别具有一段距离且这些距离均相等,所述的传输线枝节的一端与所述的天线辐射单元的一个边缘连接,所述的传输线枝节的各处边缘分别位于所述的第一介质板的各处边缘内侧,所述的功率放大电路的各处边缘位于所述的第二介质板的各边缘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距离微波输能系统用功放天线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地层上设置有圆形通孔,所述的第一金属探针从所述的圆形通孔处穿过,所述的第一金属探针与所述的圆形通孔同轴,所述的圆形通孔的半径与所述的金属探针的半径之差至少为0.2mm。
CN201910216540.6A 2019-03-21 2019-03-21 一种远距离微波输能系统用功放天线一体化系统 Pending CN1100859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16540.6A CN110085987A (zh) 2019-03-21 2019-03-21 一种远距离微波输能系统用功放天线一体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16540.6A CN110085987A (zh) 2019-03-21 2019-03-21 一种远距离微波输能系统用功放天线一体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85987A true CN110085987A (zh) 2019-08-02

Family

ID=67413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16540.6A Pending CN110085987A (zh) 2019-03-21 2019-03-21 一种远距离微波输能系统用功放天线一体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8598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13767A (zh) * 2021-03-22 2021-07-13 宁波大学 一种宽带有源功率放大器集成天线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0646A (zh) * 2009-11-26 2010-05-19 上海大学 新型四频平面倒f天线
CN101783435A (zh) * 2010-04-23 2010-07-21 上海大学 新型三频平面倒f天线
CN102157779A (zh) * 2011-01-27 2011-08-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终端及其天线
CN105519133A (zh) * 2013-04-26 2016-04-20 思睿逻辑国际半导体有限公司 用于mems电容式换能器的信号处理
CN105846061A (zh) * 2016-03-23 2016-08-1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三频段微带pifa天线
CN108377153A (zh) * 2018-01-23 2018-08-07 复旦大学 半导体功率放大器和天线一体化的多层发射模块
CN108899642A (zh) * 2018-06-12 2018-11-27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天线系统及应用该天线系统的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0646A (zh) * 2009-11-26 2010-05-19 上海大学 新型四频平面倒f天线
CN101783435A (zh) * 2010-04-23 2010-07-21 上海大学 新型三频平面倒f天线
CN102157779A (zh) * 2011-01-27 2011-08-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终端及其天线
CN105519133A (zh) * 2013-04-26 2016-04-20 思睿逻辑国际半导体有限公司 用于mems电容式换能器的信号处理
CN105846061A (zh) * 2016-03-23 2016-08-1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三频段微带pifa天线
CN108377153A (zh) * 2018-01-23 2018-08-07 复旦大学 半导体功率放大器和天线一体化的多层发射模块
CN108899642A (zh) * 2018-06-12 2018-11-27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天线系统及应用该天线系统的移动终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13767A (zh) * 2021-03-22 2021-07-13 宁波大学 一种宽带有源功率放大器集成天线
CN113113767B (zh) * 2021-03-22 2022-04-12 宁波大学 一种宽带有源功率放大器集成天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adan et al. A high-efficiency 24 GHz rectenna development towards millimeter-wave energy harvesting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Popović et al. Low-power far-field wireless powering for wireless sensors
CN101699767B (zh) 一种射频功率放大器馈电电路
JP5953603B2 (ja) マイクロ波整流回路、それを備えたレクテナ回路および非接触コネクタ
CN205029402U (zh) 一种基于阵列天线的微波无线充电系统
Zhao et al. High-efficiency microwave rectifier with coupled transmission line for low-power energy harvesting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CN106253500A (zh) 一种高效率的双频整流电路
CN113162554A (zh) 一种基于谐波控制的混合高效功率放大器及其设计方法
CN104993613A (zh) 一种利用单电容实现电场共振的无线电能传输装置
CN106532985A (zh) 一种大功率的2.45GHz微波无线输电系统
Rele et al. RF Energy Harvesting System: Design of Antenna, Rectenna, and Improving Rectenna Conversion Efficiency
Eid et al. An efficient RF energy harvesting system
CN110085987A (zh) 一种远距离微波输能系统用功放天线一体化系统
Eshaghi et al. An energy harvesting solution for IoT devices in 5G networks
Abdullah et al. Design of Dual ISM bands low power rectenna for indo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application
Bo et al. Ultrawideband rectifier with extended dynamic-power-range based on wideband impedance compression network
CN108377153B (zh) 半导体功率放大器和天线一体化的多层发射模块
Rizzoli et al. Integration of numerical and field-theoretical techniques in the design of single-and multi-band rectennas for micro-power generation
RU2565017C1 (ru) Контур усилителя с перекрестной разводкой сигналов постоянного тока и свч-сигналов
Pang et al. A high-efficiency 35GHz rectenna with compact structure for rectenna arrays
Wang et al. 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5.8 GHz RF energy harvesting rectifier
CN205986347U (zh) 一种高效率的双频整流电路
Sidibe et al. Compact 3D Rectenna for Low-Power Wireless Transmission
Gajanan et al. A dual-band microwave energy harvesting rectenna system for WiFi sources
Qu et al. Design of Wideband Energy Capturing Adapter Based on 3-D Meta-Structure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Appli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0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