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82854B -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82854B
CN110082854B CN201910406612.3A CN201910406612A CN110082854B CN 110082854 B CN110082854 B CN 110082854B CN 201910406612 A CN201910406612 A CN 201910406612A CN 110082854 B CN110082854 B CN 1100828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light
dielectric
backlight module
medium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0661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82854A (zh
Inventor
王鑫羽
陈卫
罗文诚
张晋红
胡美龙
康光林
权雯琪
侯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0661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828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828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8285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86989 priority patent/WO2020228518A1/zh
Priority to US17/059,803 priority patent/US11340481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828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828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0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magneto-optical elements, e.g. exhibiting Faraday effect
    • G02F1/09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magneto-optical elements, e.g. exhibiting Faraday effect in an optical waveguide structur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8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ght modulating elements actuated by a magnetic fie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04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075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 H01L25/075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the devices being arranged next to each oth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8Optical field-shaping elements
    • H01L33/60Reflective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驱动方法、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显示产品无法实现360°防窥的问题。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源和设置在所述背光源的出光侧的导光结构;所述背光源包括:基底和间隔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导光结构包括: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所述第一介质层包括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介质结构,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一介质结构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内部;所述第二介质层包括多个第二介质结构,所述第二介质结构与所述第一介质结构交替设置,所述第二介质结构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介质结构的折射率。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用于发光。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增强,对电子显示产品的防窥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目前具备防窥功能的显示产品通常只能实现对显示屏左、右方向防窥,而无法实现360°防窥,因此,如何使显示产品实现360°防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驱动方法、显示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显示产品无法实现360°防窥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源和设置在所述背光源的出光侧的导光结构;其中,
所述背光源包括:基底和间隔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多个发光单元;
所述导光结构包括: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所述第一介质层包括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介质结构,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一介质结构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内部;所述第二介质层包括多个第二介质结构,所述第二介质结构与所述第一介质结构交替设置,所述第二介质结构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介质结构的折射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介质结构的侧面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背光源的一侧,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基底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的第一坡度角,小于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基底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的第二坡度角,所述第一坡度角等于对应的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角度;
具有所述发光角度的入射光入射至所述第一介质结构和所述第二介质结构的交界面时,产生的入射角大于所述第一介质结构和所述第二介质结构之间的全反射临界角。
可选的,所述第一介质结构采用磁致折射率调节材料制作,所述第二介质结构采用蓝光滤波材料制作,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用于形成可控磁场的电磁单元,所述可控磁场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介质结构的折射率,当控制所述第一介质结构的折射率减小时,由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至少部分光线,入射至所述第一介质结构和所述第二介质结构的交界面所产生的入射角,小于所述第一介质结构和所述第二介质结构之间的全反射临界角。
可选的,所述磁致折射率调节材料包括:透明弹性载体和分布在所述透明弹性载体中的透明磁性材料和介孔二氧化硅。
可选的,所述第一介质结构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为正六边形。
可选的,所述蓝光滤波材料包括紫外线吸收剂、二氧化钛和硅胶,用于将射入到所述第二介质结构中的光线中的部分蓝光光线滤除,所述部分蓝光光线的波长小于或等于460nm。
可选的,所述电磁单元包括:
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控制电路,用于提供控制信号;
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的多个电磁子单元,所述电磁子单元一一对应位于所述发光单元的周边,所述电磁子单元用于在所述控制信号的控制下,产生相应的磁场。
可选的,所述基底包括柔性电路板或印制电路板,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微发光二极管。
基于上述背光模组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背光模组。
基于上述背光模组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用于制作上述背光模组,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在提供的基底上制作间隔设置的多个发光单元,以形成所述背光模组中的背光源;
制作背光模组中的导光结构,所述导光结构包括: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所述第一介质层包括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介质结构,所述第二介质层包括多个第二介质结构,所述第二介质结构与所述第一介质结构交替设置,所述第二介质结构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介质结构的折射率;
将所述导光结构层叠设置在所述多个发光单元的出光侧,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一介质结构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内部。
可选的,当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电磁单元时,制作所述导光结构的步骤具体包括:
形成用于制作所述第一介质结构的模具;
制备透明磁性材料、介孔二氧化硅和透明弹性载体的混合材料,并将所述混合材料注入所述模具中,形成所述第一介质结构,并将所述第一介质结构与所述模具分离;
将蓝光滤波材料填充到相邻的所述第一介质结构之间形成的间隔空间内,形成所述第二介质结构;
所述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基底上制作电磁单元,所述电磁单元用于形成可控磁场,所述可控磁场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介质结构的折射率,当控制所述第一介质结构的折射率减小时,由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入射至所述第一介质结构和所述第二介质结构的交界面所产生的入射角,小于所述第一介质结构和所述第二介质结构之间的全反射临界角。
基于上述背光模组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的驱动方法,用于驱动上述背光模组,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所述背光模组中背光源包括的发光单元发出光线;
光线入射至所述背光模组中导光结构包括的第一介质结构内,并在所述导光结构中所述第一介质结构和第二介质结构的交界面上形成入射角,该入射角大于所述第一介质结构和所述第二介质结构之间的全反射临界角,使得该光线直接从所述第一介质结构射出所述导光结构。
可选的,当所述第一介质结构采用磁致折射率调节材料制作,所述第二介质结构采用蓝光滤波材料制作,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电磁单元时,所述驱动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磁单元形成可控磁场,所述可控磁场控制所述第一介质结构的折射率,当控制所述第一介质结构的折射率减小时,由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入射至所述第一介质结构内,并在所述第一介质结构和所述第二介质结构的交界面上形成入射角,该入射角小于所述第一介质结构和所述第二介质结构之间的全反射临界角,使得该光线射入所述第二介质结构中,经所述第二介质结构滤波后,射出所述导光结构。
可选的,当所述磁致折射率调节材料包括:透明弹性载体和分布在所述透明弹性载体中的透明磁性材料和介孔二氧化硅时,所述电磁单元形成可控磁场,所述可控磁场控制所述第一介质结构的折射率的步骤具体包括:
所述电磁单元形成的可控磁场通过控制所述透明磁性材料在所述透明弹性载体内聚集或分散,改变所述第一介质结构的折射率。
可选的,当所述电磁单元包括控制电路和多个电磁子单元时,所述可控磁场控制所述透明磁性材料在所述透明弹性载体内聚集或分散的步骤具体包括:
所述控制电路向所述多个电磁子单元提供相同的第一控制信号;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所述多个电磁子单元产生的磁场极性相同,所述第一介质结构在同极性磁场的作用下,控制其内部的所述透明磁性材料向所述第一介质结构的中部聚集;或者,
所述控制电路向所述多个电磁子单元中的第一部分电磁子单元提供相同的第一控制信号,向所述多个电磁子单元中的第二部分电磁子单元提供相同的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一部分电磁子单元和所述第二部分电磁子单元交替设置;所述第一部分电磁子单元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产生具有第一极性的磁场,所述第二部分电磁子单元在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下,产生具有第二极性的磁场,所述第一极性和所述第二极性相反;所述第一介质结构在相反极性的磁场的作用下,控制其内部的所述透明磁性材料向所述第一介质结构的边缘分散。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背光源中的发光单元与导光结构中第一介质层包括的第一介质结构一一对应,且发光单元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对应的第一介质结构在基底上的正投影的内部,使得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均能够直接射入到对应的第一介质结构中;而且,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设置了导光结构中第一介质层包括的第一介质结构,与第二介质层包括的第二介质结构交替设置,且第一介质结构的折射率大于第二介质结构的折射率,使得当入射至第一介质结构中的光线,在射向第一介质结构和第二介质结构的交界面所形成的入射角大于第一介质结构和第二介质结构之间的全反射临界角时,该光线能够发生全反射,并最终从第一介质结构中射出导光结构,从而实现了从发光单元射出的光线仅能够从对应的第一介质结构射出导光结构,有效限制了导光结构的出光路径。
可见,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从导光结构出射的光线均能够控制在一定的出射角度范围内,使得用户在面向导光结构的出光面时,只有用户的双眼在该出射角度范围内,才能够看到导光结构出射的光线,若在该出射角度范围之外,则无法看到导光结构出射的光线;因此,在将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应用在显示产品中时,能够使显示产品实现360°防窥,从而更确保了用户的在使用该显示产品时,显示产品所显示的信息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介质结构的出光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部分光线射入第二介质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滤除部分蓝光后导光结构出射的光线的光谱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介质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制作第一介质结构的模具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介质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光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透明磁性材料聚集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透明磁性材料分散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驱动方法、显示装置,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源和设置在所述背光源的出光侧的导光结构;其中,所述背光源包括:基底10和间隔设置在所述基底10上的多个发光单元11;
所述导光结构包括: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所述第一介质层包括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11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介质结构20,所述发光单元11在所述基底10上的正投影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在所述基底10上的正投影内部;所述第二介质层包括多个第二介质结构21,所述第二介质结构21与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交替设置,所述第二介质结构21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的折射率。
具体地,上述背光源中包括的多个发光单元11可以呈阵列分布,且发光单元11的具体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上述导光结构中的第一介质层包括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11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介质结构20,第二介质层包括多个第二介质结构21,第一介质结构20和第二介质结构21交替设置,示例性的,可设置相邻的第一介质结构20之间形成间隔空间,所形成的间隔空间与第二介质结构21一一对应,第二介质结构21一一对应填充在间隔空间内;更详细地说,可设置位于间隔空间中的第二介质结构21,与形成该间隔空间的第一介质结构20之间完全接触,即位于间隔空间中的第二介质结构21与形成该间隔空间的第一介质结构20之间不存在空隙。
上述设置所述发光单元11在所述基底10上的正投影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在所述基底10上的正投影内部,使得从发光单元11发出的光线能够直接射入到对应的第一介质结构20中,然后再从第一介质结构20射向第二介质结构21,或者从第一介质结构20直接射出导光结构。
上述第一介质结构20和第二介质结构21的材质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只需满足第二介质结构21的折射率小于第一介质结构20的折射率即可,这样由发光单元11发出的光线在射入到对应的第一介质结构20中后,在由第一介质结构20射向第二介质结构21时,若在第一介质结构20和第二介质结构21的交界面上所形成的入射角,大于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和所述第二介质结构21之间的全反射临界角,则该光线能够发生全反射,并最终从第一介质结构20射出导光结构。
上述背光模组的实际工作过程如下:
背光源中的发光单元11发出光线,光线直接射入与该发光单元11对应的第一介质结构20中,根据光线入射至第一介质结构20中的角度不同,会有一部分光线在进入第一介质结构20后,直接传输至第一介质结构20背向发光单元11的表面上,并从该表面射出导光结构;还会有另一部分光线在进入第一介质结构20后,会射向第一介质结构20和第二介质结构21之间的交界面上,并在该交界面上形成相应的入射角,由于第一介质结构20的折射率大于第二介质结构21的折射率,因此,当该入射角大于第一介质结构20和第二介质结构21之间的全反射临界角时,该光线发生全反射,并反射至第一介质结构20背向发光单元11的表面上,并从该表面射出导光结构;当该入射角小于第一介质结构20和第二介质结构21之间的全反射临界角时,该光线直接射入到第二介质结构21中,且在射入到第二介质结构21中后,可以直接从第二介质结构21射出导光结构,或者再从第二介质结构21中射入第一介质结构20,并最终从第一介质结构20射出导光结构。
根据上述背光模组的具体结构和实际工作过程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背光源中的发光单元11与导光结构中第一介质层包括的第一介质结构20一一对应,且发光单元11在基底10上的正投影位于对应的第一介质结构20在基底10上的正投影的内部,使得发光单元11发出的光线均能够直接射入到对应的第一介质结构20中;而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设置了导光结构中第一介质层包括的第一介质结构20,与第二介质层包括的第二介质结构21交替设置,且第一介质结构20的折射率大于第二介质结构21的折射率,使得当入射至第一介质结构20中的光线,在射向第一介质结构20和第二介质结构21的交界面所形成的入射角大于第一介质结构20和第二介质结构21之间的全反射临界角时,该光线能够发生全反射,并最终从第一介质结构20中射出导光结构,从而实现了从发光单元11射出的光线仅能够从对应的第一介质结构20射出导光结构,有效限制了导光结构的出光路径。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从导光结构出射的光线均能够控制在一定的出射角度范围内,使得用户在面向导光结构的出光面时,只有用户的双眼在该出射角度范围内,才能够看到导光结构出射的光线,若在该出射角度范围之外,则无法看到导光结构出射的光线;因此,在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应用在显示产品中时,能够使显示产品实现360°防窥,从而更确保了用户的在使用该显示产品时,显示产品所显示的信息的安全性。
请继续参阅图1,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第一介质结构20的具体结构多种多样,示例性的,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的侧面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部分201和第二部分202,所述第二部分202位于所述第一部分201远离所述背光源的一侧,所述第一部分201与所述基底10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的第一坡度角小于所述第二部分202与所述基底10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的第二坡度角,所述第一坡度角等于对应的所述发光单元11的发光角度;具有所述发光角度的入射光入射至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和所述第二介质结构21的交界面时,产生的入射角大于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和所述第二介质结构21之间的全反射临界角。
具体地,以所述发光单元11为微发光二极管为例,微发光二极管的发光角度即为其所发出的光线的散射角度,该散射角度主要是在制作微发光二极管时,通过添加散射剂来控制,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可设置发光单元11为具有120°的发光角度的微发光二极管,但不仅限于此。
定义上述第一介质结构20的折射率为n1,第二介质结构21的折射率为n2,则第一介质结构20和第二介质结构21之间的全反射临界角θ1=arcsin(n2/n1),当设置具有所述发光角度的入射光入射至第一介质结构20和第二介质结构21的交界面产生的入射角β1,大于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和所述第二介质结构21之间的全反射临界角θ1时,即β1>θ1,使得具有所述发光角度的入射光入射至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和所述第二介质结构21的交界面时能够发生全反射。
同时,设置第一介质结构20的侧面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部分201和第二部分202,第二部分202位于第一部分201远离背光源的一侧,且第一部分201对应的第一坡度角小于第二部分202对应的第二坡度角,使得第一介质结构20的侧面为弧面,第一介质结构20呈碗状,这样在具有所述发光角度的入射光入射至第一介质结构20和第二介质结构21的交界面能够发生全反射的情况下,发光单元11发出的任意角度的光线在入射至第一介质结构20和第二介质结构21的交界面时,产生的入射角(如图2中的β2)均大于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和所述第二介质结构21之间的全反射临界角θ1,从而实现了发光单元11发出的任意角度的光线在入射至第一介质结构20和第二介质结构21的交界面时均能够发生全反射,从而将发光单元11发出的光线均限制在第一介质结构20中,使得光线从导光结构中出射时,出光角度能够被限制在目标范围内,从而实现360°防窥显示。
由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介质结构2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部分201和第二部分202,第二部分202位于第一部分201远离背光源的一侧,且第一部分201与基底10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的第一坡度角小于第二部分202与基底10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的第二坡度角,第一坡度角等于对应的所述发光单元11的发光角度,从而使得由发光单元11发出的全部光线均能够从第一介质结构20中射出导光结构,同时,通过设置第一部分201对应的第一坡度角、第二部分202对应的第二坡度角和发光单元11对应的发光角度,还能够将从每个第一介质结构20射出导光结构的光线的出射角度均限制在满足要求的目标范围内(如图2中的γ角度范围内),使得用户在面向导光结构的出光侧观看导光结构时,只有在目标范围内才能够看到导光结构射出的光线,从而实现360°防窥显示。
另外,由发光单元11发出的光线在射入到上述结构的第一介质结构20中后,部分光线能够在第一介质结构20中发生反射,并最终从第一介质结构20背向基底10的表面射出,从而使得第一介质结构20能够起到对发光单元11发出的光线进行混光的作用,从而使得从发光单元11发出的光线在经第一介质结构20射出导光结构时,射出的光线具有良好的均匀性,从而避免了在背光模组中增加额外的用于混光的膜层,从而更好的降低了背光模组的厚度,有利于背光模组的薄型化发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采用磁致折射率调节材料制作,所述第二介质结构21采用蓝光滤波材料制作,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用于形成可控磁场的电磁单元,所述可控磁场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的折射率,当控制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的折射率减小时,由所述发光单元11发出的至少部分光线,入射至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和所述第二介质结构21的交界面所产生的入射角,小于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和所述第二介质结构21之间的全反射临界角。
具体地,上述第一介质结构20可采用磁致折射率调节材料制作,上述电磁单元能够形成磁场强度和极性均可控的磁场,这样通过控制形成的磁场的强度和极性,就能够控制第一介质结构20的折射率变大或变小。
更详细地说,电磁单元形成具有目标强度和极性的磁场,该磁场作用在第一介质结构20上,使得第一介质结构20折射率减小为n1',根据全反射定理,第一介质结构20和第二介质结构21之间的全反射临界角由θ1变为θ2,θ2=arcsin(n2/n1'),由于n1'<n1,因此θ2>θ1,从而使得由发光单元11发出的光线在射向第一介质结构20和第二介质结构21的交界面时,至少部分光线(例如:靠近发光单元11发光角度最边缘的光线,具体可见图3中对应120°的两条光线)不满足全反射定率,从第一介质结构20射入到第二介质结构21中,由于第二介质结构21采用蓝光滤波材料制作,因此光线在由第一介质结构20射入至第二介质结构21中后,该光线中的至少部分蓝光可被第二介质结构21滤除,然后再从第二介质结构21射出导光结构,或者从第二介质结构21射入到第一介质结构20后,再从第一介质结构20射出导光结构。可见,通过电磁单元控制第一介质结构20的折射率降低后,部分光线能够射入到第二介质结构21中,并经第二介质结构21滤波后射出导光结构,从而使背光模组实现了防蓝光功能。
同样的,在通过电磁单元控制第一介质结构20的折射率变为n1'后,也可通过再次控制电磁单元产生的磁场的强度和极性,将第一介质结构20的折射率由n1'变回n1,从而使得第一介质结构20和第二介质结构21之间的全反射临界角恢复至θ1=arcsin(n2/n1),以使得由发光单元11发出的入射光入射至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和所述第二介质结构21的交界面时均能够发生全反射,从而使背光模组实现360°防窥功能。
上述设置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采用磁致折射率调节材料制作,所述第二介质结构21采用蓝光滤波材料制作,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用于形成可控磁场的电磁单元,使得通过电磁单元产生的可控磁场,可调节第一介质结构20的折射率在n1和n1'之间切换,从而控制背光模组能够在实现360°防窥显示和防蓝光显示之间实时切换,使得用户在实际应用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功能。
另外,上述第二介质结构21与第一介质结构20交替设置在基底10上,共同形成导光结构,因此第二介质结构21分散在导光结构中,不会增加背光模组的厚度,从而更有利于背光模组的薄型化。
值得注意,上述磁致折射率调节材料的具体种类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致折射率调节材料包括:透明弹性载体203和分布在所述透明弹性载体203中的透明磁性材料204和介孔二氧化硅。
具体地,该磁致折射率调节材料的工作原理为:在可控磁场的作用下,透明磁性材料204在透明弹性载体203中发生聚集或者分散,从而使透明弹性载体203发生收缩或者伸展,随着透明弹性载体203的收缩或者伸展,磁致折射率调节材料整体的密度发生改变,随着磁致折射率调节材料整体的密度的改变,第一介质结构20整体的折射率发生变化。更详细地说,当可控磁场对透明磁性材料204产生吸附作用时,透明磁性材料204将在透明弹性载体203中聚集,从而增加磁致折射率调节材料整体的密度,进而增加磁致折射率调节材料整体的折射率,使第一介质结构20的折射率增加;当可控磁场对透明磁性材料204产生排斥作用时,透明磁性材料204将在透明弹性载体203中分散,从而使透明弹性载体203伸展,进而减小磁致折射率调节材料整体的密度,减小磁致折射率调节材料整体的折射率,使第一介质结构20的折射率减小。
需要说明,磁致折射率调节材料中的介孔二氧化硅主要起到降低磁致折射率调节材料在伸展状态下的折射率的作用。
进一步地,上述透明磁性材料204可选择硼酸铁(FeBO3)、氟化铁(FeF3)、K2CrCl4、硒化铕(EuSe)、稀土玻璃以及纳米四氧化三铁(Fe3O4);透明弹性载体203的材料可选择聚二甲基硅氧烷、环氧树脂、聚氨酯或者硅橡胶等,但不仅限于此。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设置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在所述基底10上的正投影为正六边形。
具体地,设置第一介质结构20在基底10上的正投影为正六边形,不仅使得各第一介质结构20背向基底10的一面能够实现无缝接触,还使得每个第一介质结构20均能够均匀出光,从而保证了背光模组的出光亮度的均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蓝光滤波材料包括紫外线吸收剂、二氧化钛和硅胶,用于将射入到所述第二介质结构21中的光线中的部分蓝光光线滤除,所述部分蓝光光线的波长小于或等于460nm。
具体地,发光单元可包括蓝光芯片,发光单元能够发出白光;设置蓝光滤波材料包括上述具体材料,使得采用该蓝光滤波材料制作的第二介质结构21,能够将射入到所述第二介质结构21中的光线中的波长小于或等于460nm的蓝光光线滤除,从而有效吸收大部分峰值波长有害人眼的蓝光光谱,同时,采用该蓝光滤波材料制作的第二介质结构21还能够有效通过其他峰值波长的光谱,使得剩余长波长蓝光仍然可以与其激发出的黄光和红光混合成所需色温的白光,以满足实际显示需求。可见,在采用上述蓝光滤波材料制作第二介质结构21时,经第二介质结构21出射的光线既降低了蓝光的危害,又避免了色偏现象,满足了实际显示需求。具体如图4所示,图4中横坐标为波长,单位为nm,纵坐标为光强度,单位为坎德拉,图4中实线代表未滤除部分蓝光前的由导光结构出射的光线的光谱,图4中虚线代表滤除部分蓝光后的由导光结构出射的光线的光谱。
请继续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单元包括:
设置在所述基底10上的控制电路,用于提供控制信号;
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的多个电磁子单元3,所述电磁子单元3一一对应位于所述发光单元11的周边,所述电磁子单元3用于在所述控制信号的控制下,产生相应的磁场。
具体地,上述电磁单元可包括控制电路和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的多个电磁子单元3,其中控制电路可选为微电路,并可设置在基底10的边缘区域,将控制电路和多个电磁子单元3元设置在基底10上,不仅设置方法简单、适用性强,而且由于背光源中设置在基底10上的发光单元11本身具有一定的高度,因此将电磁单元集成在背光源的基底10上,不会增加背光模组的厚度。
控制电路可输出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可为电流信号,通过控制该电流信号的大小可实现控制电磁子单元3产生的磁场的大小和极性,进而改变磁致折射率调节材料的折射率;示例性的,当所述电流信号的电流强度在50mA~500mA范围内变化时,磁致折射率调节材料的折射率在1.19~1.9范围内变化。
值得注意,多个电磁子单元3可呈阵列分布在基底10上,且每个电磁子单元3位于其对应的发光单元11的周边,由于发光单元11与第一介质结构20一一对应,且发光单元11在基底10上的正投影位于对应的第一介质结构20在基底10上的正投影的内部,因此,每个电磁子单元3也一一对应位于第一介质结构20的周边;由于多个电磁子单元3在基底10上呈阵列分布,因此,每个第一介质结构20可在与其临近的至少两个电磁子单元3产生的磁场的共同作用下,发生折射率的改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的基底10可包括柔性电路板或印制电路板,背光源的发光单元11可包括微发光二极管。
具体地,当所述基底10采用柔性电路板或印制电路板时,可将控制电路和电磁子单元3设置在柔性电路板或印制电路板的表面,或者也可以将控制电路和电磁子单元3嵌入在柔性电路板或印制电路板中。上述微发光二极管可包括mini LED或Micro LED,但不仅限于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
由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从导光结构出射的光线均能够控制在一定的出射角度范围内,使得用户在面向导光结构的出光面时,只有用户的双眼在该出射角度范围内,才能够看到导光结构出射的光线,若在该出射角度范围之外,则无法看到导光结构出射的光线;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在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时,能够实现360°防窥,从而确保了用户的在使用该显示装置时,显示装置所显示的信息的安全性。
另外,由于上述背光模组还具有能够实现360°防窥显示和防蓝光显示之间实时切换,以及满足薄型化发展需求,出光亮度均一性高等有益效果,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在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时,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电视、显示器、数码相框、手机、平板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用于制作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在提供的基底10上制作间隔设置的多个发光单元11,以形成所述背光模组中的背光源;
制作背光模组中的导光结构,所述导光结构包括: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所述第一介质层包括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11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介质结构20,所述第二介质层包括多个第二介质结构21,所述第二介质结构21与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交替设置,所述第二介质结构21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的折射率;
将所述导光结构层叠设置在所述多个发光单元11的出光侧,所述发光单元11在所述基底10上的正投影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在所述基底10上的正投影内部。
具体地,在制作背光源时,可选用的基底10包括柔性电路板或印制电路板,在基底10上制作的发光单元11包括微发光二极管(mini LED或Micro LED)。
在制作导光结构时,可先制作第一介质层,该第一介质层包括多个第一介质结构20,相邻的第一介质结构20之间形成间隔空间,然后在由第一介质结构20形成的多个间隔空间中形成多个第二介质结构21,多个第二介质结构21构成第二介质层。
在制作完导光结构后,将导光结构层叠设置在背光源中发光单元11的出光侧,并使所述发光单元11在所述基底10上的正投影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在所述基底10上的正投影内部,从而使得从发光单元11发出的光线能够直接射入到对应的第一介质结构20中,然后再从第一介质结构20射向第二介质结构21,或者从第一介质结构20直接射出导光结构。
值得注意,上述第一介质结构20和第二介质结构21的材质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只需满足第二介质结构21的折射率小于第一介质结构20的折射率即可,这样由发光单元11发出的光线在射入到对应的第一介质结构20中后,在由第一介质结构20射向第二介质结构21时,若在第一介质结构20和第二介质结构21的交界面上所形成的入射角,大于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和所述第二介质结构21之间的全反射临界角,则该光线能够发生全反射,并最终从第一介质结构20射出导光结构。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制作方法制作的背光模组中,背光源中的发光单元11与导光结构中第一介质层包括的第一介质结构20一一对应,且发光单元11在基底10上的正投影位于对应的第一介质结构20在基底10上的正投影的内部,使得发光单元11发出的光线均能够直接射入到对应的第一介质结构20中;而且,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制作方法制作的背光模组中,设置了导光结构中第一介质层包括的第一介质结构20,与第二介质层包括的第二介质结构21交替设置,且第一介质结构20的折射率大于第二介质结构21的折射率,使得当入射至第一介质结构20中的光线,在射向第一介质结构20和第二介质结构21的交界面所形成的入射角大于第一介质结构20和第二介质结构21之间的全反射临界角时,该光线能够发生全反射,并最终从第一介质结构20中射出导光结构,从而实现了从发光单元11射出的光线仅能够从对应的第一介质结构20射出导光结构,有效限制了导光结构的出光路径。
可见,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制作方法制作的背光模组中,从导光结构出射的光线均能够控制在一定的出射角度范围内,使得用户在面向导光结构的出光面时,只有用户的双眼在该出射角度范围内,才能够看到导光结构出射的光线,若在该出射角度范围之外,则无法看到导光结构出射的光线;因此,在将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制作方法制作的背光模组应用在显示产品中时,能够使显示产品实现360°防窥,从而更确保了用户的在使用该显示产品时,显示产品所显示的信息的安全性。
如图6-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电磁单元时,制作所述导光结构的步骤具体包括:
形成用于制作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的模具4;
制备透明磁性材料204、介孔二氧化硅和透明弹性载体203的混合材料,并将所述混合材料注入所述模具4中,形成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并将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与所述模具4分离;
将蓝光滤波材料填充到相邻的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之间形成的间隔空间内,形成所述第二介质结构21;
所述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基底10上制作电磁单元,所述电磁单元用于形成可控磁场,所述可控磁场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的折射率,当控制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的折射率减小时,由所述发光单元11发出的光线,入射至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和所述第二介质结构21的交界面所产生的入射角,小于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和所述第二介质结构21之间的全反射临界角。
具体地,上述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可均通过注塑工艺制作,示例性的,可先制作一用于制作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的模具4,该模具4包括多个容纳空间,每个容纳空间的内壁可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的坡度角小于第二部分的坡度角,从而使得每个容纳空间形成为碗状结构;将制备的透明磁性材料204、介孔二氧化硅和透明弹性载体的混合材料注入所述模具4的各容纳空间中,然后对注入到各容纳空间中的混合材料进行固化,从而在每个容纳空间中均形成对应的第一介质结构20,多个第一介质结构20构成第一介质层;值得注意,所形成的第一介质结构20的侧面中的第一部分与其对应的容纳空间的内壁中的第一部分对应,所形成的第一介质结构20的侧面中的第二部分与其对应的容纳空间的内壁中的第二部分对应。
然后将第一介质层脱模,并将第一介质层中,相邻的第一介质结构20中形成的间隔空间的开口朝上;再将用于形成第二介质结构21的蓝光滤波材料注入到相邻的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之间形成的间隔空间内,然后对蓝光滤波材料进行固化,形成所述第二介质结构21。
值得注意,采用上述制作方法制作的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中,相邻的第一介质结构20和第二介质结构21之间能够完全接触,即不存在空隙,从而使得所制作的背光模组的出光角度更容易控制。
另外,在制作背光源时,可在背光源的基底10上制作电磁单元,该电磁单元用于形成可控磁场。更详细地说,该电磁单元包括控制电路和电磁子单元3,其中控制电路可制作在基底10的边缘区域,电磁子单元3可一一对应制作在发光单元11的周边;而且,电磁子单元3可制作基底10的表面或者嵌入至基底10中。
采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制作方法制作的背光模组中,可通过电磁单元产生的可控磁场来可调节第一介质结构20的折射率,从而控制背光模组能够在实现360°防窥显示和防蓝光显示之间实时切换,使得用户在实际应用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功能。此外,采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制作方法制作的背光模组中,上述第二介质结构21与第一介质结构20交替设置在基底10上,共同形成导光结构,因此第二介质结构21分散在导光结构中,不会增加背光模组的厚度,从而更有利于背光模组的薄型化。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的驱动方法,用于驱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所述背光模组中背光源包括的发光单元11发出光线;
光线入射至所述背光模组中导光结构包括的第一介质结构20内,并在所述导光结构中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和第二介质结构21的交界面上形成入射角,该入射角大于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和所述第二介质结构21之间的全反射临界角,使得该光线直接从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射出所述导光结构。
具体地,背光源中的发光单元11发出光线,光线直接射入与该发光单元11对应的第一介质结构20中,根据光线入射至第一介质结构20中的角度不同,会有一部分光线在进入第一介质结构20后,直接传输至第一介质结构20背向发光单元11的表面上,并从该表面射出导光结构;还会有另一部分光线在进入第一介质结构20后,会射向第一介质结构20和第二介质结构21之间的交界面上,并在该交界面上形成相应的入射角,由于第一介质结构20的折射率大于第二介质结构21的折射率,因此,当该入射角大于第一介质结构20和第二介质结构21之间的全反射临界角时,该光线发生全反射,并反射至第一介质结构20背向发光单元11的表面上,并从该表面射出导光结构;当该入射角小于第一介质结构20和第二介质结构21之间的全反射临界角时,该光线直接射入到第二介质结构21中,且在射入到第二介质结构21中后,可以直接从第二介质结构21射出导光结构,或者再从第二介质结构21中射入第一介质结构20,并最终从第一介质结构20射出导光结构。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驱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时,发光单元11发出的光线均能够直接射入到对应的第一介质结构20中,且当入射至第一介质结构20中的光线,在射向第一介质结构20和第二介质结构21的交界面所形成的入射角大于第一介质结构20和第二介质结构21之间的全反射临界角时,该光线能够发生全反射,并最终从第一介质结构20中射出导光结构,从而实现了从发光单元11射出的光线仅能够从对应的第一介质结构20射出导光结构,有效限制了导光结构的出光路径。
可见,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驱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时,从导光结构出射的光线均能够控制在一定的出射角度范围内,使得用户在面向导光结构的出光面时,只有用户的双眼在该出射角度范围内,才能够看到导光结构出射的光线,若在该出射角度范围之外,则无法看到导光结构出射的光线;因此,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驱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时,背光模组能够实现360°防窥,这样在将该背光模组应用在显示产品中时,能够更好的保证显示产品所显示的信息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采用磁致折射率调节材料制作,所述第二介质结构21采用蓝光滤波材料制作,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电磁单元时,所述驱动方法还包括:所述电磁单元形成可控磁场,所述可控磁场控制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的折射率,当控制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的折射率减小时,由所述发光单元11发出的光线,入射至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内,并在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和所述第二介质结构21的交界面上形成入射角,该入射角小于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和所述第二介质结构21之间的全反射临界角,使得该光线射入所述第二介质结构21中,经所述第二介质结构21滤波后,射出所述导光结构。
具体地,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可采用磁致折射率调节材料制作,上述电磁单元能够形成磁场强度和极性均可控的磁场,这样通过控制形成的磁场的强度和极性,就能够控制第一介质结构20的折射率变大或变小。
更详细地说,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的原始折射率为n1,第二介质结构21的折射率为n2,则第一介质结构20和第二介质结构21之间的全反射临界角θ1=arcsin(n2/n1),当设置具有所述发光角度的入射光入射至第一介质结构20和第二介质结构21的交界面产生的入射角β1,大于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和所述第二介质结构21之间的全反射临界角θ1时,即β1>θ1,使得具有所述发光角度的入射光入射至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和所述第二介质结构21的交界面时能够发生全反射。
控制电磁单元形成具有目标强度和极性的磁场,该磁场作用在第一介质结构20上,使得第一介质结构20折射率减小为n1',根据全反射定理,第一介质结构20和第二介质结构21之间的全反射临界角由θ1变为θ2,θ2=arcsin(n2/n1'),由于n1'<n1,因此θ2>θ1,从而使得由发光单元11发出的光线在射向第一介质结构20和第二介质结构21的交界面时,至少部分光线(例如:靠近发光单元11发光角度最边缘的光线,具体可见图3中对应120°的两条光线)不满足全反射定率,从第一介质结构20射入到第二介质结构21中,由于第二介质结构21采用蓝光滤波材料制作,因此光线在由第一介质结构20射入至第二介质结构21中后,该光线中的至少部分蓝光可被第二介质结构21滤除,然后再从第二介质结构21射出导光结构,或者从第二介质结构21射入到第一介质结构20后,再从第一介质结构20射出导光结构。
同样的,在通过电磁单元控制第一介质结构20的折射率变为n1'后,也可通过再次控制电磁单元产生的磁场的强度和极性,将第一介质结构20的折射率由n1'变回n1,从而使得第一介质结构20和第二介质结构21之间的全反射临界角恢复至θ1=arcsin(n2/n1),以使得由发光单元11发出的入射光入射至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和所述第二介质结构21的交界面时均能够发生全反射。
采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驱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时,通过电磁单元产生的可控磁场,可调节第一介质结构20的折射率在n1和n1'之间切换,从而控制背光模组能够在实现360°防窥显示和防蓝光显示之间实时切换,使得用户在实际应用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磁致折射率调节材料包括:透明弹性载体203和分布在所述透明弹性载体203中的透明磁性材料204和介孔二氧化硅时,所述电磁单元形成可控磁场,所述可控磁场控制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的折射率的步骤具体包括:
所述电磁单元形成的可控磁场通过控制所述透明磁性材料204在所述透明弹性载体203内聚集或分散,改变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的折射率。
具体地,在可控磁场的作用下,透明磁性材料204在透明弹性载体203中发生聚集或者分散,从而使透明弹性载体203发生收缩或者伸展,随着透明弹性载体203的收缩或者伸展,磁致折射率调节材料整体的密度发生改变,随着磁致折射率调节材料整体的密度的改变,第一介质结构20整体的折射率发生变化。更详细地说,当可控磁场对透明磁性材料204产生吸附作用时,透明磁性材料204将在透明弹性载体203中聚集,从而增加磁致折射率调节材料整体的密度,进而增加磁致折射率调节材料整体的折射率,使第一介质结构20的折射率增加;当可控磁场对透明磁性材料204产生排斥作用时,透明磁性材料204将在透明弹性载体203中分散,从而使透明弹性载体203伸展,进而减小磁致折射率调节材料整体的密度,减小磁致折射率调节材料整体的折射率,使第一介质结构20的折射率减小。
进一步地,当所述电磁单元包括控制电路和多个电磁子单元3时,上述可控磁场控制所述透明磁性材料204在所述透明弹性载体203内聚集或分散的步骤具体包括:
如图9所示,所述控制电路向所述多个电磁子单元3提供相同的第一控制信号;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所述多个电磁子单元3产生的磁场极性相同,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在同极性磁场的作用下,控制其内部的所述透明磁性材料204向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的中部聚集;
或者,如图10所示,所述控制电路向所述多个电磁子单元3中的第一部分电磁子单元3提供相同的第一控制信号,向所述多个电磁子单元3中的第二部分电磁子单元3提供相同的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一部分电磁子单元3和所述第二部分电磁子单元3交替设置;所述第一部分电磁子单元3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产生具有第一极性的磁场,所述第二部分电磁子单元3在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下,产生具有第二极性的磁场,所述第一极性和所述第二极性相反;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在相反极性的磁场的作用下,控制其内部的所述透明磁性材料204向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的边缘分散。
具体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背光源包括的多个发光单元11呈阵列分布,每个发光单元11的周边均对应设置一个电磁子单元3,即使得背光模组中电磁单元包括的多个电磁子单元3也成阵列分布在基底10上,示例性的,可设置每个发光单元11的左侧均设置一个对应的电磁子单元3,从而使得每个第一介质结构20可在与其临近的至少两个电磁子单元3产生的磁场的共同作用下,发生折射率的改变。
更详细地说,当所述可控磁场控制所述透明磁性材料204在所述透明弹性载体203内聚集时,具体控制过程如下:
如图9所示,所述控制电路向所述多个电磁子单元3提供相同的第一控制信号,该第一控制信号可为电流信号,在该电流信号的控制下,所述多个电磁子单元3产生的磁场极性相同,使得相邻的电磁子单元3产生的磁场相互排斥(图9中带箭头的虚线代表磁力线),从而使得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在位于其附近的同极性磁场的控制下,使其内部的所述透明磁性材料204向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的中间区域移动,进而使得大量的透明磁性材料204聚集在第一节介质结构的中部,导致第一介质结构20与第二介质结构21靠近的边缘部分的折射率降低,从而使得部分光线能够从第一介质结构20射入到第二介质结构21中,以实现防蓝光功能。
当所述可控磁场控制所述透明磁性材料204在所述透明弹性载体203内分散时,具体控制过程如下:
所述控制电路向所述多个电磁子单元3中的第一部分电磁子单元3提供相同的第一控制信号,使第一部分电磁子单元3产生具有第一极性的磁场;所述控制电路向所述多个电磁子单元3中的第二部分电磁子单元3提供相同的第二控制信号,使第二部分电磁子单元3产生具有第二极性的磁场,所述第一极性和所述第二极性相反;由于所述第一部分电磁子单元3和所述第二部分电磁子单元3交替设置,因此,相邻的电磁子单元3产生的磁场相互吸引(图10中带箭头的虚线代表磁力线),从而使得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在位于其附近的不同极性磁场的控制下,使其内部的所述透明磁性材料204向所述第一介质结构20的边缘分散,导致第一介质结构20与第二介质结构21靠近的边缘部分的折射率增大,从而使得第一介质结构20中的光线在射向第一介质结构20和第二介质结构21的交界处时,均会发生全反射,以实现360°防窥功能。
需要说明,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方法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产品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产品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可以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之类的元件被称作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光源和设置在所述背光源的出光侧的导光结构;其中,
所述背光源包括:基底和间隔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多个发光单元;
所述导光结构包括: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所述第一介质层包括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介质结构,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一介质结构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内部;所述第二介质层包括多个第二介质结构,所述第二介质结构与所述第一介质结构交替设置,所述第二介质结构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介质结构的折射率;
所述第一介质结构采用磁致折射率调节材料制作,所述第二介质结构采用蓝光滤波材料制作,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用于形成可控磁场的电磁单元,所述可控磁场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介质结构的折射率,当控制所述第一介质结构的折射率减小时,由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至少部分光线,入射至所述第一介质结构和所述第二介质结构的交界面所产生的入射角,小于所述第一介质结构和所述第二介质结构之间的全反射临界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结构的侧面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背光源的一侧,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基底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的第一坡度角,小于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基底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的第二坡度角,所述第一坡度角等于对应的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角度;
具有所述发光角度的入射光入射至所述第一介质结构和所述第二介质结构的交界面时,产生的入射角大于所述第一介质结构和所述第二介质结构之间的全反射临界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致折射率调节材料包括:透明弹性载体和分布在所述透明弹性载体中的透明磁性材料和介孔二氧化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结构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为正六边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蓝光滤波材料包括紫外线吸收剂、二氧化钛和硅胶,用于将射入到所述第二介质结构中的光线中的部分蓝光光线滤除,所述部分蓝光光线的波长小于或等于46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单元包括:
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控制电路,用于提供控制信号;
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的多个电磁子单元,所述电磁子单元一一对应位于所述发光单元的周边,所述电磁子单元用于在所述控制信号的控制下,产生相应的磁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包括柔性电路板或印制电路板,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微发光二极管。
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9.一种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制作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在提供的基底上制作间隔设置的多个发光单元,以形成所述背光模组中的背光源;
制作背光模组中的导光结构,所述导光结构包括: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所述第一介质层包括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介质结构,所述第二介质层包括多个第二介质结构,所述第二介质结构与所述第一介质结构交替设置,所述第二介质结构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介质结构的折射率;
将所述导光结构层叠设置在所述多个发光单元的出光侧,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一介质结构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内部;
当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电磁单元时,制作所述导光结构的步骤具体包括:
形成用于制作所述第一介质结构的模具;
制备透明磁性材料、介孔二氧化硅和透明弹性载体的混合材料,并将所述混合材料注入所述模具中,形成所述第一介质结构,并将所述第一介质结构与所述模具分离;
将蓝光滤波材料填充到相邻的所述第一介质结构之间形成的间隔空间内,形成所述第二介质结构;
所述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基底上制作电磁单元,所述电磁单元用于形成可控磁场,所述可控磁场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介质结构的折射率,当控制所述第一介质结构的折射率减小时,由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入射至所述第一介质结构和所述第二介质结构的交界面所产生的入射角,小于所述第一介质结构和所述第二介质结构之间的全反射临界角。
10.一种背光模组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驱动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所述背光模组中背光源包括的发光单元发出光线;
光线入射至所述背光模组中导光结构包括的第一介质结构内,并在所述导光结构中所述第一介质结构和第二介质结构的交界面上形成入射角,该入射角大于所述第一介质结构和所述第二介质结构之间的全反射临界角,使得该光线直接从所述第一介质结构射出所述导光结构;
当所述第一介质结构采用磁致折射率调节材料制作,所述第二介质结构采用蓝光滤波材料制作,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电磁单元时,所述驱动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磁单元形成可控磁场,所述可控磁场控制所述第一介质结构的折射率,当控制所述第一介质结构的折射率减小时,由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入射至所述第一介质结构内,并在所述第一介质结构和所述第二介质结构的交界面上形成入射角,该入射角小于所述第一介质结构和所述第二介质结构之间的全反射临界角,使得该光线射入所述第二介质结构中,经所述第二介质结构滤波后,射出所述导光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组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磁致折射率调节材料包括:透明弹性载体和分布在所述透明弹性载体中的透明磁性材料和介孔二氧化硅时,所述电磁单元形成可控磁场,所述可控磁场控制所述第一介质结构的折射率的步骤具体包括:
所述电磁单元形成的可控磁场通过控制所述透明磁性材料在所述透明弹性载体内聚集或分散,改变所述第一介质结构的折射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组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磁单元包括控制电路和多个电磁子单元时,所述可控磁场控制所述透明磁性材料在所述透明弹性载体内聚集或分散的步骤具体包括:
所述控制电路向所述多个电磁子单元提供相同的第一控制信号;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所述多个电磁子单元产生的磁场极性相同,所述第一介质结构在同极性磁场的作用下,控制其内部的所述透明磁性材料向所述第一介质结构的中部聚集;
或者,
所述控制电路向所述多个电磁子单元中的第一部分电磁子单元提供相同的第一控制信号,向所述多个电磁子单元中的第二部分电磁子单元提供相同的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一部分电磁子单元和所述第二部分电磁子单元交替设置;所述第一部分电磁子单元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产生具有第一极性的磁场,所述第二部分电磁子单元在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下,产生具有第二极性的磁场,所述第一极性和所述第二极性相反;所述第一介质结构在相反极性的磁场的作用下,控制其内部的所述透明磁性材料向所述第一介质结构的边缘分散。
CN201910406612.3A 2019-05-16 2019-05-16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Active CN1100828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06612.3A CN110082854B (zh) 2019-05-16 2019-05-16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PCT/CN2020/086989 WO2020228518A1 (zh) 2019-05-16 2020-04-26 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US17/059,803 US11340481B2 (en) 2019-05-16 2020-04-26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reflective index adjustment material,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06612.3A CN110082854B (zh) 2019-05-16 2019-05-16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82854A CN110082854A (zh) 2019-08-02
CN110082854B true CN110082854B (zh) 2020-12-01

Family

ID=67420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06612.3A Active CN110082854B (zh) 2019-05-16 2019-05-16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340481B2 (zh)
CN (1) CN110082854B (zh)
WO (1) WO20202285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82854B (zh) 2019-05-16 2020-12-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2802832B (zh) * 2021-01-04 2023-06-02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微发光二极体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3113552A (zh) 2021-03-24 2021-07-1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376399A (zh) * 2021-05-17 2022-11-22 南京瀚宇彩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背光模块
CN115885209A (zh) * 2021-05-19 2023-03-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和制作方法
CN113534537A (zh) * 2021-07-28 2021-10-22 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5453790B (zh) * 2022-11-09 2023-04-28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7031816A (zh) * 2023-07-12 2023-11-10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8387A (zh) * 2005-11-30 2008-09-17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背光灯用光学片、背光灯及显示装置
CN101815965A (zh) * 2007-10-03 2010-08-25 夏普株式会社 光扩散片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2749674A (zh) * 2006-03-13 2012-10-24 索尼株式会社 显示单元
JP5472352B2 (ja) * 2012-03-19 2014-04-1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シート及び表示装置
CN104375224A (zh) * 2007-10-16 2015-02-25 3M创新有限公司 透射率更高的光控膜
CN106405880A (zh) * 2016-11-21 2017-02-15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磁致折射率调节材料、膜、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06842710A (zh) * 2017-03-27 2017-06-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07884976A (zh) * 2017-12-08 2018-04-06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9031784A (zh) * 2018-08-23 2018-12-1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Led背光源及背光源模组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98370B1 (en) * 2000-11-15 2002-06-0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Light control device
US7345824B2 (en) * 2002-03-26 2008-03-18 Trivium Technologies, Inc. Light collimating device
CN101903809B (zh) * 2007-12-21 2012-02-29 3M创新有限公司 光控膜
WO2011086746A1 (ja) * 2010-01-14 2011-07-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拡散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当該光拡散シートを備えた透過型表示装置
WO2012020636A1 (ja) * 2010-08-10 2012-02-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調光素子、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KR20140085465A (ko) * 2011-09-30 2014-07-07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전기적으로 전환 가능한 프라이버시 필름 및 그것을 갖는 표시 장치
WO2013148124A1 (en) * 2012-03-26 2013-10-0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Light control film and p-polarization multi-layer film optical film stack
CN111999793A (zh) 2012-08-24 2020-11-27 3M创新有限公司 可变折射率光提取层及其制备方法
KR101938541B1 (ko) * 2012-10-29 2019-04-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발광소자용 렌즈와 이를 이용한 발광소자 패키지
ES2788123T3 (es) * 2014-06-02 2020-10-20 Agc Inc Estructura de proyección de video, procedimiento de proyección de video, y ventana de proyección de video
CN104090377B (zh) * 2014-07-11 2016-04-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窥装置及防窥方法
EP3029519B1 (en) * 2014-12-02 2018-03-07 LG Display Co., Ltd. Light control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10247982B2 (en) * 2015-06-03 2019-04-02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 with switchable film structures
CN105629354A (zh) * 2016-01-04 2016-06-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防窥膜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CN205992103U (zh) 2016-07-26 2017-03-01 惠州市浩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器及其防蓝光薄膜结构
CN206134136U (zh) 2016-09-28 2017-04-26 合肥翰博星辰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防蓝光显示装置
CN106970482A (zh) 2017-03-23 2017-07-21 宜昌南玻显示器件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聚合物分散液晶的电控防窥膜及制造方法
CN207198511U (zh) 2017-09-19 2018-04-06 上海昭和高分子有限公司 一种防蓝光的液晶显示屏
CN107833556B (zh) 2017-12-01 2023-10-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视角切换结构、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视角切换方法
CN108075031A (zh) 2017-12-20 2018-05-25 广东晶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蓝光危害的led和防蓝光材料层
CN109270698A (zh) * 2018-11-22 2019-01-25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光线准直薄膜及其应用
TWI691768B (zh) * 2018-12-22 2020-04-21 奇象光學有限公司 視角控制膜片與採用其之顯示裝置
CN110082854B (zh) 2019-05-16 2020-12-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8387A (zh) * 2005-11-30 2008-09-17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背光灯用光学片、背光灯及显示装置
CN102749674A (zh) * 2006-03-13 2012-10-24 索尼株式会社 显示单元
CN101815965A (zh) * 2007-10-03 2010-08-25 夏普株式会社 光扩散片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4375224A (zh) * 2007-10-16 2015-02-25 3M创新有限公司 透射率更高的光控膜
JP5472352B2 (ja) * 2012-03-19 2014-04-1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シート及び表示装置
CN106405880A (zh) * 2016-11-21 2017-02-15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磁致折射率调节材料、膜、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06842710A (zh) * 2017-03-27 2017-06-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07884976A (zh) * 2017-12-08 2018-04-06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9031784A (zh) * 2018-08-23 2018-12-1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Led背光源及背光源模组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231984A1 (en) 2021-07-29
WO2020228518A1 (zh) 2020-11-19
CN110082854A (zh) 2019-08-02
US11340481B2 (en) 2022-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82854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US11396996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display unit
EP3339920B1 (en) Photoluminescence device and display panel including the same
JP6857496B2 (ja) 発光装置
US11367849B2 (en) Pixel array package structure and display panel
EP3568727B1 (en) Backligh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light guide pl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8272770B2 (en) TIR switched flat panel display
JP5616408B2 (ja) Lcdバックライト式ディスプレイのための光源
EP3648184A1 (en) Lighting device and lighting module
CN103375772A (zh) 发光单元、显示器和照明设备
MXPA05010248A (es) Sistema y metodo para iluminar una pantalla de modulador interferometrico.
WO2015108478A2 (en) Oled display panel
WO2013005792A1 (ja) 照明装置
US10714000B2 (en) Display device,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wearable device
TW201241519A (en) Optical membe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7270384B2 (ja) 表示装置
KR20120075317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3451489A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KR102342716B1 (ko)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구동방법
KR20220099072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6300208B (zh)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10732479B2 (en) Dynamic refractive index control for beam shaping utilizing variable electrokinetic optic
TW202146992A (zh) 顯示面板
CN217522009U (zh)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1129271A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