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71977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71977A
CN110071977A CN201910340350.5A CN201910340350A CN110071977A CN 110071977 A CN110071977 A CN 110071977A CN 201910340350 A CN201910340350 A CN 201910340350A CN 110071977 A CN110071977 A CN 1100719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link
node device
service request
transmission
assessment resu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4035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71977B (zh
Inventor
丁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Zhongyun Zhigu Dat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Popular Gee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Popular Gee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Popular Gee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4035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719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719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719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719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719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 H04L43/0829Packet lo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04L45/123Evaluation of link metri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02Route determination based on requested Q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获取客户端发送的业务请求,分别利用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将业务请求发送给服务器端;基于服务器端对第一传输链路发送的业务请求的响应时长和反馈数据丢包率,确定第一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基于服务器端对第二传输链路发送的业务请求的响应时长和反馈数据丢包率,确定第二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基于第一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和第二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确定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之间的目标传输链路,进而通过目标传输链路来传输数据,能够达到提高数据传输的成功率和效率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定义了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之间文件传输的沟通方式,属于应用层的面向对象的协议,由于其简捷、快速的方式,适用于分布式超媒体信息系统,能够被用作互联网视频的多媒体传送的形式。
具体的,预先通过HTTP协议建立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之间的传输链路,当用户在客户端点击一个超链接的时候,将会给浏览器提交一个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 ResourceLocator,URL)地址,浏览器通过这个URL地址链接对应的网站服务器,并获取用户请求的数据,将该数据返回至用户的客户端。
但是,一旦HTTP协议传输链路出现故障,则直接影响数据传输的成功率和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能够提高数据传输的成功率和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中,包括:
获取客户端发送的业务请求;
分别利用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将所述业务请求发送给服务器端;
基于所述服务器端对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发送的业务请求的响应时长和反馈数据丢包率,确定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基于服务器端对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发送的业务请求的响应时长和反馈数据丢包率,确定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
基于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确定所述客户端与所述服务器端之间的目标传输链路。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业务请求为当前数据传输周期内接收到的第一个业务请求。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包括至少一个使用HTTP通信协议进行传输的节点设备;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包括至少一个使用P2P通信协议进行传输的节点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在分别利用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将所述业务请求发送给服务器端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节点设备为多个时,根据使用HTT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历史响应时长和历史丢包率,确定使用HTT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的当前评估分值;根据使用P2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历史响应时长和历史丢包率,确定使用P2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的当前评估分值;
基于使用HTT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当前评估分值,根据预先建立的评估分值范围与优先等级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使用HTT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当前优先等级;基于根据使用P2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当前评估分值,根据预先建立的评估分值范围与优先等级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根据使用P2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当前优先等级;
基于使用HTT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当前优先等级确定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基于根据使用P2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当前优先等级确定所述第二传输链路。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确定所述客户端与所述服务器端之间的目标传输链路,包括:
确定所述业务请求所属的业务类型;
根据所述业务请求所属的业务类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确定所述客户端与所述服务器端之间的目标传输链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中,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客户端发送的业务请求;
发送模块,用于分别利用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将所述业务请求发送给服务器端;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服务器端对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发送的业务请求的响应时长和反馈数据丢包率,确定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基于服务器端对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发送的业务请求的响应时长和反馈数据丢包率,确定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确定所述客户端与所述服务器端之间的目标传输链路。
结合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业务请求为当前数据传输周期内接收到的第一个业务请求。
结合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发送模块利用的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包括至少一个使用HTTP通信协议进行传输的节点设备;所述发送模块利用的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包括至少一个使用P2P通信协议进行传输的节点设备。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第三确定模块,用于:
在所述节点设备为多个时,根据使用HTT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历史响应时长和历史丢包率,确定使用HTT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的当前评估分值;根据使用P2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历史响应时长和历史丢包率,确定使用P2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的当前评估分值;
基于使用HTT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当前评估分值,根据预先建立的评估分值范围与优先等级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使用HTT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当前优先等级;基于根据使用P2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当前评估分值,根据预先建立的评估分值范围与优先等级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根据使用P2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当前优先等级;
基于使用HTT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当前优先等级确定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基于根据使用P2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当前优先等级确定所述第二传输链路。
结合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业务请求所属的业务类型;
根据所述业务请求所属的业务类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确定所述客户端与所述服务器端之间的目标传输链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首先获取客户端发送的业务请求,然后分别利用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将业务请求发送给服务器端;基于服务器端对第一传输链路发送的业务请求的响应时长和反馈数据丢包率,确定第一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基于服务器端对第二传输链路发送的业务请求的响应时长和反馈数据丢包率,确定第二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基于第一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和第二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确定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之间的目标传输链路,进而通过目标传输链路来传输数据。这里,根据第一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和第二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可以确定第一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效率及成功率,以及第二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效率及成功率,进而确定目标传输链路。该目标传输链路可以是第一传输链路,还可以是第二传输链路,还可以是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的结合,通过根据第一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和第二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确定的目标传输链路进行数据传输,能够达到提高数据传输的成功率和效率的目的。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目前,用户在客户端点击一个超链接,将会给浏览器提交一个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 Resource Locator,URL)地址,基于预先通过HTTP协议建立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之间的传输链路,浏览器将URL地址传输至对应的网站服务器,并获取用户请求的数据,将该数据返回至用户的客户端。但是,一旦HTTP协议传输链路出现故障,则直接影响数据传输的成功率和效率。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成功率和效率。
为便于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具体的,实施例以电子设备为执行主体进行介绍。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流送能够被用作互联网视频的多媒体传送的形式。由于广泛采用HTTP协议和HTTP的底层协议(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互联网协议(IP))二者,因此基于HTTP的传送能够提供可靠性和部署简单性。
对等(P2P)通信的使用能够在向移动设备传送流媒体方面提供显著的改进。随着媒体内容消费的迅速增长,提供流送服务的媒体服务器的数量几乎可以随着用户的数量线性地增加。此外,集中式流媒体服务器对于骨干IP网络的带宽具有相当大的需求。越来越多的边缘服务器能够临近UE被部署以提供想要的服务质量(QoS)和/或体验质量(QoE)。边缘服务器能够处理来自本地服务的UE的请求以及从相邻边缘服务器传递的请求。
P2P通信技术能够在边缘服务器和UE之间被使用以减少需要临近UE被部署的边缘服务器的数量。系统能力能够通过P2P通信技术得以改善,该P2P通信技术可以增加作为P2P服务器的多个边缘服务器和/或UE。
本申请实施例以HTTP通信技术和P2P通信技术为基础来实现数据传输的方法。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具体步骤如下:
S101,获取客户端发送的业务请求。
在具体实施中,客户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接下来以手机为例进行阐述。
当用户通过客户端浏览视频或听音乐时,可以通过客户端上安装的应用程序向相应的服务器端发送业务请求。
S102,分别利用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将业务请求发送给服务器端。
在具体实施中,预先建立了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其中,第一传输链路包括至少一个使用HTTP通信协议进行传输的节点设备,第二传输链路包括至少一个使用P2P通信协议进行传输的节点设备。其中,在客户端初始进行业务请求时,第一传输链路包括的节点设备和第二传输链路包括的节点设备可以是随机设置的,也可以是工作人员根据历史经验进行设置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获取到客户端发送的业务请求之后,利用第一传输链路将该业务请求发送至服务器端,同时,还利用第二传输链路将该业务请求发送至服务器端。
S103,基于服务器端对第一传输链路发送的业务请求的响应时长和反馈数据丢包率,确定第一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基于服务器端对第二传输链路发送的业务请求的响应时长和反馈数据丢包率,确定第二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
在具体实施中,在第一传输链路将服务器端响应业务请求返回反馈数据之后,获取第一传输链路的响应时长以及反馈数据丢包率。其中,响应时长为客户端发送业务请求的时间点,与客户端接收到反馈数据的时间点之间的时间差;反馈数据丢包率包括服务器端发出的反馈数据包的个数与客户端接收到的反馈数据包的个数之间的差值,比上服务器端发出的反馈数据包的个数,得到的即为反馈数据丢包率。
进一步的,利用预设算法将第一传输链路的响应时长以及反馈数据丢包率进行计算,得到第一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其中,预设算法可以是加权求和,也可以是与等级标准进行对比,并且该评估结果可以是具体的分值,也可以是等级,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同理,可以在第二传输链路将服务器端响应业务请求返回反馈数据之后,获取第二传输链路总的响应时长以及反馈数据丢包率,并利用预设算法将第二传输链路的响应时长以及反馈数据丢包率进行计算,得到第二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
S104,基于第一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和第二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确定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之间的目标传输链路。
在具体实施中,基于第一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和第二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可以选择接下来传输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之间的业务请求/业务请求对应的反馈数据的目标传输链路。
其中,该目标传输链路可以是第一传输链路,也可以是第二传输链路,还可以是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的结合。具体的,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的结合可以是按照第一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和第二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将反馈数据按照对应的比例进行分别利用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进行传输。
例如,评估结果为分值,且第一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和第二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的比值为3比1时,则将反馈数据分成4个反馈子数据包,利用第一传输链路传输3个反馈子数据包,利用第二传输链路传输1个反馈子数据包。
考虑到不同的用户针对不同的业务,有不同的需求。例如,普通用户在请求视频数据时,要求观看视频时较为流畅,对应的,则对数据传输的速率要求较高;VIP用户在请求视频数据时,要求观看视频时较为清晰,对应的,则对数据传输的质量要求较高。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可以确定业务请求所属的业务类型,根据业务请求所属的业务类型、第一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和第二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确定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之间的目标传输链路。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首先获取客户端发送的业务请求,分别利用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将业务请求发送给服务器端,然后基于服务器端对第一传输链路发送的业务请求的响应时长和反馈数据丢包率,确定第一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基于服务器端对第二传输链路发送的业务请求的响应时长和反馈数据丢包率,确定第二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最后基于第一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和第二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确定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之间的目标传输链路,进而通过目标传输链路来传输数据,能够达到提高数据传输的成功率和效率的目的。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的方法,有效地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一旦HTTP协议传输链路出现故障,则直接影响数据传输的成功率和效率的问题。
考虑到传输链路受带宽,通信协议,通信设备,传输介质等因素的影响,可以周期性确定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之间的目标传输链路,即,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业务请求为当前数据传输周期内接收到的第一个业务请求,通过该业务请求可以进一步确定当前数据传输周期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之间的目标传输链路,确保当前数据传输周期中,数据传输的成功率和效率。
并且,在客户端初始进行业务请求的数据传输周期之后的每个数据传输周期,在传输接收到的第一个业务请求之前,可以按照图2中的方法来确定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其中,具体步骤如下:
S201,根据使用HTT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历史响应时长和历史丢包率,确定使用HTT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的当前评估分值;根据使用P2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历史响应时长和历史丢包率,确定使用P2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的当前评估分值;
S202,基于使用HTT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当前评估分值,根据预先建立的评估分值范围与优先等级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使用HTT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当前优先等级;基于根据使用P2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当前评估分值,根据预先建立的评估分值范围与优先等级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根据使用P2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当前优先等级;
S203,基于使用HTT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当前优先等级确定第一传输链路,基于根据使用P2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当前优先等级确定第二传输链路。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获取使用HTT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历史响应时长和历史丢包率,并利用预设算法将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历史响应时长和历史丢包率进行计算,得到使用HTT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的当前评估分值。其中,历史响应时长和历史丢包率可以是从上一个数据传输周期获取得到的,也可以是从上两个数据传输周期获取得到的等。
进一步的,确定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当前评估分值落入的评估分值范围,根据预先建立的评估分值范围与优先等级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使用HTT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当前优先等级。基于使用HTT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当前优先等级确定第一传输链路。例如,可以选取当前优先等级较高的两个节点设备使用HTTP通信协议,建立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之间的第一传输链路,以使得可以利用该第一传输链路实现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之间的数据传输。
同理,第二传输链路的确定方法及步骤与第一传输链路的确定方法类似,在此不作过多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与数据传输方法对应的数据传输装置,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申请实施例上述数据传输方法相似,因此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3所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客户端发送的业务请求;
发送模块302,用于分别利用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将所述业务请求发送给服务器端;
第一确定模块303,用于基于服务器端对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发送的业务请求的响应时长和反馈数据丢包率,确定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基于服务器端对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发送的业务请求的响应时长和反馈数据丢包率,确定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
第二确定模块304,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确定所述客户端与所述服务器端之间的目标传输链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所述获取模块301获取的业务请求为当前数据传输周期内接收到的第一个业务请求。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所述发送模块302利用的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包括至少一个使用HTTP通信协议进行传输的节点设备;所述发送模块利用的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包括至少一个使用P2P通信协议进行传输的节点设备。
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第三确定模块305,用于:
在所述节点设备为多个时,根据使用HTT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历史响应时长和历史丢包率,确定使用HTT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的当前评估分值;根据使用P2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历史响应时长和历史丢包率,确定使用P2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的当前评估分值;
基于使用HTT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当前评估分值,根据预先建立的评估分值范围与优先等级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使用HTT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当前优先等级;基于根据使用P2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当前评估分值,根据预先建立的评估分值范围与优先等级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根据使用P2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当前优先等级;
基于使用HTT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当前优先等级确定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基于根据使用P2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当前优先等级确定所述第二传输链路。
在再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304,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业务请求所属的业务类型;
根据所述业务请求所属的业务类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确定所述客户端与所述服务器端之间的目标传输链路。
图4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400的结构,该电子设备4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401,至少一个网络接口404或者其他用户接口403,存储器405,至少一个通信总线402。通信总线4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该电子设备400可选的包含用户接口403,包括显示器(例如,触摸屏、LCD、CRT、全息成像(Holographic)或者投影(Projector)等),键盘或者点击设备(例如,鼠标,轨迹球(trackball),触感板或者触摸屏等)。
存储器405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401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405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NVRA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405存储了如下的元素,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
操作系统4051,包含各种系统程序,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
应用程序模块4052,包含各种应用程序,例如桌面(launcher)、媒体播放器(MediaPlayer)、浏览器(Browser)等,用于实现各种应用业务。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调用存储器405存储的程序或指令,处理器401用于:
获取客户端发送的业务请求;
分别利用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将所述业务请求发送给服务器端;
基于服务器端对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发送的业务请求的响应时长和反馈数据丢包率,确定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基于服务器端对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发送的业务请求的响应时长和反馈数据丢包率,确定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
基于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确定所述客户端与所述服务器端之间的目标传输链路。
可选地,处理器401执行的方法中,所述业务请求为当前数据传输周期内接收到的第一个业务请求。
可选地,处理器401执行的方法中,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包括至少一个使用HTTP通信协议进行传输的节点设备;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包括至少一个使用P2P通信协议进行传输的节点设备。
可选地,处理器401执行的方法中,在分别利用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将所述业务请求发送给服务器端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节点设备为多个时,根据使用HTT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历史响应时长和历史丢包率,确定使用HTT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的当前评估分值;根据使用P2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历史响应时长和历史丢包率,确定使用P2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的当前评估分值;
基于使用HTT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当前评估分值,根据预先建立的评估分值范围与优先等级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使用HTT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当前优先等级;基于根据使用P2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当前评估分值,根据预先建立的评估分值范围与优先等级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根据使用P2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当前优先等级;
基于使用HTT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当前优先等级确定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基于根据使用P2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当前优先等级确定所述第二传输链路。
可选地,处理器401执行的方法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确定所述客户端与所述服务器端之间的目标传输链路,包括:
确定所述业务请求所属的业务类型;
根据所述业务请求所属的业务类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确定所述客户端与所述服务器端之间的目标传输链路。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见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该存储介质能够为通用的存储介质,如移动磁盘、硬盘等,该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能够执行上述数据传输方法,从而能够提高数据传输的成功率和效率。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客户端发送的业务请求;
分别利用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将所述业务请求发送给服务器端;
基于所述服务器端对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发送的业务请求的响应时长和反馈数据丢包率,确定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基于服务器端对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发送的业务请求的响应时长和反馈数据丢包率,确定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
基于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确定所述客户端与所述服务器端之间的目标传输链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请求为当前数据传输周期内接收到的第一个业务请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包括至少一个使用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通信协议进行传输的节点设备;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包括至少一个使用对等联网P2P通信协议进行传输的节点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分别利用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将所述业务请求发送给服务器端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节点设备为多个时,根据使用HTT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历史响应时长和历史丢包率,确定使用HTT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的当前评估分值;根据使用P2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历史响应时长和历史丢包率,确定使用P2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的当前评估分值;
基于使用HTT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当前评估分值,根据预先建立的评估分值范围与优先等级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使用HTT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当前优先等级;基于根据使用P2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当前评估分值,根据预先建立的评估分值范围与优先等级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根据使用P2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当前优先等级;
基于使用HTT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当前优先等级确定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基于根据使用P2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当前优先等级确定所述第二传输链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确定所述客户端与所述服务器端之间的目标传输链路,包括:
确定所述业务请求所属的业务类型;
根据所述业务请求所属的业务类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确定所述客户端与所述服务器端之间的目标传输链路。
6.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客户端发送的业务请求;
发送模块,用于分别利用第一传输链路和第二传输链路将所述业务请求发送给服务器端;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服务器端对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发送的业务请求的响应时长和反馈数据丢包率,确定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基于服务器端对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发送的业务请求的响应时长和反馈数据丢包率,确定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确定所述客户端与所述服务器端之间的目标传输链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业务请求为当前数据传输周期内接收到的第一个业务请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利用的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包括至少一个使用HTTP通信协议进行传输的节点设备;所述发送模块利用的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包括至少一个使用P2P通信协议进行传输的节点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确定模块,用于:
在所述节点设备为多个时,根据使用HTT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历史响应时长和历史丢包率,确定使用HTT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的当前评估分值;根据使用P2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历史响应时长和历史丢包率,确定使用P2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的当前评估分值;
基于使用HTT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当前评估分值,根据预先建立的评估分值范围与优先等级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使用HTT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当前优先等级;基于根据使用P2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当前评估分值,根据预先建立的评估分值范围与优先等级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根据使用P2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当前优先等级;
基于使用HTT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当前优先等级确定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基于根据使用P2P通信协议的每个节点设备对应的当前优先等级确定所述第二传输链路。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业务请求所属的业务类型;
根据所述业务请求所属的业务类型、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和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评估结果,确定所述客户端与所述服务器端之间的目标传输链路。
CN201910340350.5A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00719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40350.5A CN110071977B (zh)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40350.5A CN110071977B (zh)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71977A true CN110071977A (zh) 2019-07-30
CN110071977B CN110071977B (zh) 2022-04-01

Family

ID=67368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40350.5A Active CN110071977B (zh)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71977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00830A (zh) * 2020-01-02 2020-05-2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11211980A (zh) * 2019-12-17 2020-05-29 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链路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262783A (zh) * 2020-01-14 2020-06-09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路由的方法及装置
CN111294385A (zh) * 2020-01-02 2020-06-16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615170A (zh) * 2020-05-18 2020-09-01 北京世纪鼎点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2583667A (zh) * 2020-12-11 2021-03-30 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 内容分发网络链路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15348234A (zh) * 2022-08-10 2022-11-15 山石网科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器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801598A (zh) * 2023-02-03 2023-03-14 天津盛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终端的远程管理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2922A (zh) * 2003-07-11 2004-02-04 清华大学 一种通过统计和控制节点状态选择路由的方法
US20090080336A1 (en) * 2007-09-26 2009-03-26 Microsoft Corporation Characterization of network path quality for network 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CN101471861A (zh) * 2007-12-27 2009-07-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提高对等叠加网络服务质量的方法、装置以及对等节点
CN102035638A (zh) * 2009-09-25 2011-04-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时钟选源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098301A (zh) * 2011-01-06 2011-06-15 复旦大学 多链路自适应的数据传输方法与系统
CN103888512A (zh) * 2014-02-20 2014-06-25 上海聚力传媒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下载的方法与装置
CN104243345A (zh) * 2013-06-08 2014-12-2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基于业务类型的流量调度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5897615A (zh) * 2015-09-14 2016-08-24 乐视云计算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101232A (zh) * 2016-06-16 2016-11-09 北京思源置地科技有限公司 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US20160337426A1 (en) * 2015-05-14 2016-11-17 Hola Networks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reaming Content from Multiple Servers
CN106899681A (zh) * 2017-03-10 2017-06-2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推送的方法以及服务器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2922A (zh) * 2003-07-11 2004-02-04 清华大学 一种通过统计和控制节点状态选择路由的方法
US20090080336A1 (en) * 2007-09-26 2009-03-26 Microsoft Corporation Characterization of network path quality for network 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CN101471861A (zh) * 2007-12-27 2009-07-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提高对等叠加网络服务质量的方法、装置以及对等节点
CN102035638A (zh) * 2009-09-25 2011-04-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时钟选源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098301A (zh) * 2011-01-06 2011-06-15 复旦大学 多链路自适应的数据传输方法与系统
CN104243345A (zh) * 2013-06-08 2014-12-2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基于业务类型的流量调度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3888512A (zh) * 2014-02-20 2014-06-25 上海聚力传媒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下载的方法与装置
US20160337426A1 (en) * 2015-05-14 2016-11-17 Hola Networks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reaming Content from Multiple Servers
CN105897615A (zh) * 2015-09-14 2016-08-24 乐视云计算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101232A (zh) * 2016-06-16 2016-11-09 北京思源置地科技有限公司 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CN106899681A (zh) * 2017-03-10 2017-06-2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推送的方法以及服务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卫华: "异构无线网络分流策略及其性能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 *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11980A (zh) * 2019-12-17 2020-05-29 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链路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200830A (zh) * 2020-01-02 2020-05-2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11294385A (zh) * 2020-01-02 2020-06-16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200830B (zh) * 2020-01-02 2022-04-2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11262783A (zh) * 2020-01-14 2020-06-09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路由的方法及装置
CN111615170A (zh) * 2020-05-18 2020-09-01 北京世纪鼎点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1615170B (zh) * 2020-05-18 2021-03-12 北京世纪鼎点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2583667A (zh) * 2020-12-11 2021-03-30 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 内容分发网络链路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15348234A (zh) * 2022-08-10 2022-11-15 山石网科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器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348234B (zh) * 2022-08-10 2023-11-03 山石网科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器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801598A (zh) * 2023-02-03 2023-03-14 天津盛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终端的远程管理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71977B (zh) 2022-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71977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0778554B2 (en) Latency measurement in resource requests
US1131678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rectly responding to distributed network traffic
Jin et al. Optimal transcoding and caching for adaptive streaming in media cloud: An analytical approach
US9660890B2 (en) Service provider optimization of content management
Hoßfeld et al. Internet video delivery in YouTube: From traffic measurements to quality of experience
US8286176B1 (en) Optimizing resource configurations
US20100228824A1 (en) Distributed server selection for online collaborative computing sessions
US9953327B2 (en) Real time service advertisement for billing and revenue settlement in a federated model
US11677639B2 (en) Connection management between applications and service resources
CN104980461A (zh) 页面推送方法、装置、服务器和集中式网络管理控制器
US10194378B2 (en) Access port queuing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CN103401799A (zh) 负载均衡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US8159939B1 (en) Dynamic network congestion control
JP2015195530A (ja) 通信行動分析装置
CN109408463A (zh) 文件分布式存储方法及装置、节点服务器
WO2017185632A1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Kontogiannis et al. ALBL: an adaptive load balancing algorithm for distributed web systems
CN109889614A (zh) 一种资讯推送方法及装置
CN109862124A (zh) 一种业务请求响应的方法及装置
US2013008018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er paid data delivery
CN109691042A (zh) 用于网络连接缓冲区大小确定的系统和方法
CN105550310B (zh) 确定网页资源分布的方法及装置
US10581715B1 (en) Adaptive recovery based on incast
Keller et al. Quality of experience measurements of multipath TCP applications on iOS mobile devi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217

Address after: 038103 Yard 1, Dabaideng Road, Longquan Industrial Park, Gaoyang County, Datong City, Sh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anglian Yuntian (Beij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a-6474, building 3, No. 20, Yong'an Road, Shilo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Mentougou District, Beijing 102300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FENGXING GEEK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29

Address after: Room 1201, 12th Floor, Building 1, No. 11 Anxiang North Lane,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101

Patentee after: Beijing Zhonglian Cloud Service Data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038103 Yard 1, Dabaideng Road, Longquan Industrial Park, Gaoyang County, Datong City, Sh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anglian Yuntian (Beij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30

Address after: 038103 courtyard 1, DaBaiDeng Road, Longquan Industrial Park, Yanggao County, Datong City, Sh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xi zhongyun Zhigu Data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1201, 12th Floor, Building 1, No. 11 Anxiang North Lane,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101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Zhonglian Cloud Service Data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