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71521B - 配电设备及配电方法 - Google Patents

配电设备及配电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71521B
CN110071521B CN201810062799.5A CN201810062799A CN110071521B CN 110071521 B CN110071521 B CN 110071521B CN 201810062799 A CN201810062799 A CN 201810062799A CN 110071521 B CN110071521 B CN 1100715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grid
alternating current
power distribution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6279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71521A (zh
Inventor
郝飞琴
吴洪洋
言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ta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lta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ta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lta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6279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71521B/zh
Priority to US16/243,371 priority patent/US10992168B2/en
Priority to JP2019004009A priority patent/JP6719604B2/ja
Publication of CN1100715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715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715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715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02J9/06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for AC powered load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H02J3/382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2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 H02J2300/24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10/0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 H02J2310/10The network having a local or delimited stationary reach
    • H02J2310/12The local stationary network supplying a household or a build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配电设备及配电方法。该配电设备包括:功率调节装置,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一输出端与交流电网电性连接;第一辅助配电组件,具有第一动端、第一不动端及第二不动端,第一动端与负载电性连接,第一不动端与交流电网电性连接,第二不动端与第二输出端电性连接,并且第二不动端的接地线接地;当交流电网正常时,第一动端与第一不动端相连,交流电网为所述负载供电;当交流电网异常时,第一动端与第二不动端相连,功率调节装置通过第二输出端为负载供电。

Description

配电设备及配电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配电设备以及配电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将新能源发电接入电网成为关注的焦点。
新能源发电入网不仅需要满足并网运行时的要求,还要满足离网运行时能够安全地给负载供电的要求。然而,目前的配电装置难以在不改变用户原有配电结构的情况下满足新能源发电并网运行和离网运行的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电设备以及配电方法,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导致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配电设备,包括:
一功率调节装置,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一输出端与交流电网电性连接;
一第一辅助配电组件,具有第一动端、第一不动端以及第二不动端,所述第一动端与负载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不动端与所述交流电网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不动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电性连接,并且所述第二不动端的接地线接地;
其中,当所述交流电网正常时,所述第一动端与所述第一不动端相连,所述交流电网为所述负载供电;当所述交流电网异常时,所述第一动端与所述第二不动端相连,所述功率调节装置通过所述第二输出端为所述负载供电。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载的中性线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的中性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动端与所述第二不动端相连时,所述负载的中性线及所述第二输出端的中性线与所述第二不动端的接地线电性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二不动端的接地线接地。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率调节装置具有第一输入端,其中所述第一输入端与一发电装置电性连接,所述功率调节装置对所述发电装置的电能进行转换。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率调节装置还具有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输入端与一储能装置电性连接,所述功率调节装置对所述储能装置充电/放电的电能进行转换。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入端为直流输入端,当所述交流电网正常时,所述功率调节装置将所述发电装置的电能转换为第一交流电并通过所述第一输出端传输至所述交流电网,所述发电装置工作于并网发电模式;当所述交流电网异常时,所述功率调节装置将所述发电装置的电能转换为第二交流电并通过所述第二输出端为所述负载供电,所述发电装置工作于离网发电模式。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交流电网正常时,所述功率调节装置将所述储能装置的电能转换为所述第一交流电并通过所述第一输出端传输至所述交流电网;当所述交流电网异常时,所述功率调节装置将所述储能装置的电能转换为所述第二交流电并通过所述第二输出端为所述负载供电。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电设备还包括一第二辅助配电组件,所述第二辅助配电组件具有第二动端、第三不动端以及第四不动端,所述第二动端与所述发电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第三不动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四不动端与所述交流电网电性连接,并且所述第三不动端的接地线接地。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入端为交流输入端,当所述交流电网正常时,所述第二动端与所述第四不动端相连,所述发电装置通过所述第二辅助配电组件输出电能至所述交流电网,所述发电装置工作于并网发电模式;当所述交流电网异常时,所述第二动端与所述第三不动端相连,所述发电装置通过所述第二辅助配电组件输出电能至所述第一输入端,所述发电装置工作于离网发电模式。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交流电网异常时,所述发电装置输出端的中性线与所述第三不动端的接地线相连,以通过所述第三不动端实现接地。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电设备应用于家用配电,所述第一辅助配电组件设置于家用负载总开关前。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配电方法,应用于上述配电设备,所述配电方法包括:
当所述交流电网正常时,所述第一辅助配电组件的所述第一动端与所述第一不动端相连,以使所述交流电网为所述负载供电;
当所述交流电网异常时,所述第一辅助配电组件的所述第一动端与所述第二不动端相连,以使所述功率调节装置通过所述第二输出端为所述负载供电。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配电方法,应用于上述配电设备,所述配电方法包括:
当所述交流电网正常时,所述第一辅助配电组件的所述第一动端与所述第一不动端相连,以使所述交流电网为所述负载供电;并且所述第二辅助配电组件的所述第二动端与所述第四不动端相连,以使所述发电装置输出电能至所述交流电网;
当所述交流电网异常时,所述第一辅助配电组件的所述第一动端与所述第二不动端相连,以使所述功率调节装置通过所述第二输出端为所述负载供电;并且所述第二辅助配电组件的所述第二动端与所述第三不动端相连,以使所述发电装置输出电能至所述功率调节装置。
本发明的配电设备,不仅能够实现安全供电,而且在不改变原有配电线路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多种配电方式。例如,电网正常时可实现的配电方式包括:电网为负载供电,电网和新能源同时为负载供电,或电网、新能源及储能装置共同为负载供电;电网异常时可实现的配电方式包括:新能源为负载供电,新能源及储能装置共同为负载供电。仅通过改变辅助配电组件的端子连接方式,即可在上述多种配电方式之间灵活切换,非常方便。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配电设备及配电方法,一方面,在交流电网异常时,第一辅助配电组件的第一动端与第二不动端以及负载相连,并且该第二不动端的接地线接地,从而在离网运行时负载侧的中性线接地,可以安全地为负载供电;另一方面,采用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中的配电设备,不需要调整用户原有的配电结构就可以满足离网运行与并网运行的要求,能够节省人力物力成本。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一种技术方案中的新能源入网配电方式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另一种技术方案中的新能源入网配电方式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再一种技术方案中的新能源入网配电方式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一种技术方案中的TN-S供电系统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另一种技术方案中的TN-C-S供电系统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电设备的示意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电设备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再一示例实施例的配电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例。然而,示例实施例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例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使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此外,本公开中所使用的“连接”,可以包括两个或多个元件相互直接实体或电性接触/耦接,或者相互间接实体或电性接触/耦接。
图1示出了一种技术方案中的新能源入网配电方式的示意图。参照图1所示,该配电系统可以包括:计量电表110、容量限定断路器115、家庭配电侧130、能量转换模块125。家庭配电侧130可以包括:漏电保护断路器135、容量限定断路器140、漏电保护断路器145以及负载150。
其中,计量电表110与电网105电性连接,用于对输出电网或输入电网的电量进行计量。容量限定断路器115与家庭配电侧130中的漏电保护断路器135以及容量限定断路器140电性连接。能量转换模块125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第一输入端与光伏发电装置120连接,第一输出端与漏电保护断路器135电性连接,用于对发电装置120输出的电能进行转换。
然而,图1中所示的配电系统仅能满足光伏发电装置120并网卖电的运行模式,无法在电网故障时通过光伏发电装置120供给负载。
图2示出了另一种技术方案中的新能源入网配电方式的示意图。图2中的配电系统与图1中的配电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能量转换模块125还包括离网供电插座205,用于在电网105发生故障时供负载取电。图2中的配电系统在并网运行时与图1中的配电系统的连接方式一致,在此将不再赘述。
然而,图2中所示的配电系统中,在电网发105发生故障时,家用负载需要通过屋外的离网供电插座205取电,很不方便,而且同样存在因天气等原因造成供电不稳定的问题。
图3示出了再一种技术方案中的新能源入网配电方式的示意图。图3中的配电系统与图1中的配电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能量转换模块125还包括第二输出端,家庭配电侧130还包括优先负载305,优先负载305与能量转换模块125的第二输出端电性连接。
图3中所示的配电系统虽然还有供电不稳定的问题,但是在电网故障时关键负载可以方便地取电。然而,图3中的配电系统适用于新建住房,对于已经完成配电装修的住房需要改造已有配电方式,费用很昂贵。
进一步地,发电装置离网供电还需要满足安全供电的要求,传统的供电方式如图4和图5所示。图4示出了一种技术方案中的TN-S供电系统的示意图。图5示出了另一种技术方案中的TN-C-S供电系统的示意图。
参照图4所示,在TN-S供电系统中,工作零线N与专用保护线PE线是分开的,供电系统正常运行时,专用保护线PE线上没有电流,负载的接零保护线是接在专用保护线PE线上,使得供电系统安全可靠。
参照图5所示,在TN-C-S供电系统中,在工作零线N与专用保护线PE相联通即N线接地的部分,需要将PE线即工作零线N重复接地,否则难以安全供电。
因此,在目前的供电系统中,发电装置在负载端有工作零线N线接地或不接地两种方式,在并网运行时可以通过单相双线与电网交互能量供给,因此不允许将工作零线N线二次接地;在离网运行时,向用户提供与原配电方案电网供电输出一致地单相三线电压源输出,因此,需要将工作零线N线在本地接地。
基于上述内容,在本公开的一示例实施例中,首先提供了一种配电设备。参照图6所示,该配电设备600可以包括:功率调节装置610、第一辅助配电组件620。
功率调节装置610具有第一输出端605和第二输出端615,其中第一输出端605与交流电网105电性连接;第一辅助配电组件620具有第一动端0、第一不动端1以及第二不动端2,第一动端0与负载150电性连接,第一不动端1与交流电网105电性连接,第二不动端2与第二输出端615电性连接,并且第二不动端2的接地线接地;当交流电网105正常时,第一动端0与第一不动端1相连,交流电网105为负载150供电;当交流电网105异常时,第一动端0与第二不动端2相连,功率调节装置610经由第二输出端615为负载150供电。
进一步地,在本示例实施例中,负载150的中性线与功率调节装置610的第二输出端615的中性线电性连接,在第一辅助配电组件620的第一动端0与第二不动端2相连时,负载150的中性线及功率调节装置610的第二输出端615的中性线均与第二不动端2的接地线电性连接,并通过第二不动端2的接地线接地。
根据图6中所示的配电设备,一方面,在交流电网异常时,由于第一辅助配电组件620的第一动端0与第二不动端2相连,并且该第二不动端2的接地线接地,从而在离网运行时,功率调节装置输出的三相交流电直接为负载供电,并且负载和功率调节装置输出的三相交流电均能够实现接地,以便安全地为负载150供电;另一方面,采用本示例实施例中的配电设备,不需要调整用户原有的配电结构就可以满足离网运行与并网运行的要求,能够节省人力物力成本。
此外,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功率调节装置610可以包括第一输入端625,第一输入端625与发电装置120电性连接,功率调节装置610可以用于对发电装置120输出的电能进行转换。当大电网正常工作时,功率调节装置610将发电装置120输出的电能转换为合适的交流电(本公开称为第一交流电),并通过第一输出端605提供给大电网,以实现并网发电。当大电网异常(例如因为电网故障导致断电)时,功率调节装置610将发电装置120输出的电能转换为合适的交流电(本公开称为第二交流电),并通过第二输出端615提供给负载,以实现离网发电。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发电装置120为光伏发电装置,但是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发电装置还可以为风力发电装置或燃料电池发电装置等,本公开对此不进行特殊限定。同样地,功率调节装置610还可以包括多个第一输入端625,且每一第一输入端625对应连接一个发电装置120,且多个发电装置120可以为不同类型。
进一步地,在本示例实施例中,第一输入端625为直流输入端,当交流电网105正常时,功率调节装置610将发电装置120发出的电能转换为第一交流电并通过第一输出端605传输至交流电网105,发电装置120工作于并网发电模式;当交流电网105异常时,功率调节装置610将发电装置120发出的电能转换为第二交流电并通过第二输出端615为负载150供电,发电装置120工作于离网发电模式。
新能源发电大都为间歇性发电,供电不稳定。以光伏发电为例,电网在用电高峰期间例如夜晚无法利用光伏发电,在低谷供电期间例如白天却需要吸收大量的光伏发电。因此,在电网低谷供电期间需要吸收并存储新能源发电,在供电高峰期间可以用存储的新能源发电来带载。所以,储能系统成为解决新能源发电不稳定问题的一个焦点。储能系统的接入有助于电网缓解新能源发电高峰与用电高峰的时差匹配问题。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电设备示意图。
参照图7所示,该配电设备700可以包括:功率调节装置710、第一辅助配电组件720。发电装置120从直流侧接入配电设备700。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功率调节装置710具有第一输出端705和第二输出端715,以及第一输入端725和第二输入端740,其中,第一输出端705与交流电网105电性连接,第一输入端725与发电装置120电性连接,第二输入端740与储能装置745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功率调节装置710还可以包括功率转换电路735,功率转换电路735用于对发电装置120或储能装置745的电能进行转换。
第一辅助配电组件720具有第一动端0、第一不动端1以及第二不动端2,第一动端0与负载150电性连接,第一不动端1与交流电网105电性连接,第二不动端2与第二输出端715电性连接,并且第二不动端2的接地线接地;当交流电网105正常时,第一动端0与第一不动端1相连,交流电网105为负载150供电;当交流电网105异常时,第一动端0与第二不动端2相连,功率调节装置710经由第二输出端715为负载150供电。
进一步地,在本示例实施例中,负载150的中性线与功率调节装置710的第二输出端715的中性线电性连接,在第一辅助配电组件720的第一动端0与第二不动端2相连时,负载150的中性线及功率调节装置710的第二输出端715的中性线均与第二不动端2的接地线电性连接,并通过第二不动端2的接地线接地。
进一步地,当交流电网105正常时,功率调节装置710将储能装置745的电能转换为第一交流电并通过第一输出端705传输至交流电网105;当交流电网105异常时,功率调节装置710将储能装置745的电能转换为第二交流电并通过第二输出端715为负载150供电。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功率转换电路735可以对储能装置输出的电能进行转换,也可以将输入的电能进行转换存储到储能装置中。由于储能装置的接入,在交流电网105发生故障时可以提供稳定的供电给负载150,发电装置120在离网时可以给负载105供电或给储能系统充电。发电装置120在并网时可以将多余的电能(例如低谷供电期间)存储在储能系统中,以便在电网故障时给负载供电或者在用电高峰期间给电网输送电能。
此外,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当交流电网105异常时,发电装置120和储能装置745至少之一可以通过功率转换电路735以及第二输出端715为负载150供电。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图7中示出了功率调节装置710不包含储能装置745,但是在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中,功率调节装置710还可以包含储能装置745,这同样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同样地,功率调节装置710还可以包括多个第二输入端740,且每一第二输入端740对应连接一个储能装置745。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再一示例实施例的配电设备的示意图。
参照图8所示,该配电设备800可以包括:功率调节装置810、第一辅助配电组件820、第二辅助配电组件840。发电装置120从交流侧接入配电设备800。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功率调节装置810具有第一输出端805和第二输出端815,以及第一输入端825和第二输入端870,其中,第一输出端805与交流电网105电性连接,第一输入端825与发电装置120电性连接,第二输入端870与储能装置845电性连接。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第一辅助配电组件820具有第一动端01、第一不动端1以及第二不动端2,第一动端01与负载150电性连接,第一不动端1与交流电网105电性连接,第二不动端2与第二输出端815电性连接,并且第二不动端2的接地线接地;当交流电网105正常时,第一动端01与第一不动端1相连,交流电网105为负载150供电;当交流电网105异常时,第一动端01与第二不动端2相连,功率调节装置810经由第二输出端815为负载150供电。
此外,在本示例实施例中,第二辅助配电组件840具有第二动端02、第三不动端3以及第四不动端4,第二动端02与发电装置120电性连接,第三不动端3与第一输入端825电性连接,第四不动端4与交流电网105电性连接,并且第三不动端3的接地线接地。
进一步地,在本示例实施例中,第一输入端825为交流输入端,当交流电网105正常时,第二动端02与第四不动端4相连,发电装置120通过第二辅助配电组件840输出电能至交流电网105,发电装置120工作于并网发电模式;当交流电网105异常时,第二动端02与第三不动端3相连,发电装置120通过第二辅助配电组件840输出电能至第一输入端825,发电装置120工作于离网发电模式。
此外,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功率调节装置810还可以包括功率转换电路835,功率转换电路835用于对发电装置820或储能装置845的电能进行转换。当交流电网105异常时,发电装置120和/或储能装置845通过功率转换电路835及第二输出端815为负载150供电。当交流电网105异常时,发电装置120输出的交流电经过第二辅助组件840传输至功率转换装置810的第一输入端825,其中第二动端02与第三不动端3相连,则发电装置120输出端121的中性线与第三不动端3的接地线相连,即发电装置120输出端121通过第三不动端3实现接地。功率转换电路将发电装置120提供的电能转换成合适的交流电(本公开称为第二交流电),并经由第一辅助配电组件820及第二输出端815提供给负载150,为负载150供电。当发电装置120处于发电高峰时,多余的电能可以经由功率转换电路835进行电能转换,通过第二输入端870为储能装置845充电;当发电装置120处于发电低谷时,不足的电能可以由储能装置845提供,即储能装置845与发电装置120共同为负载150供电。其中,第一动端01与第二不动端2相连,负载150的中性线与第二输出端815的中性线电性连接,并与第二不动端2的接地线相连,满足安规要求。
当交流电网105正常时,发电装置120输出电能至交流电网105,工作于并网模式。当处于用电高峰期时,储能装置845可以通过功率转换电路835及第一输出端805输出电能至交流电网105。当处于用电低谷期时,交流电网105可以通过第一输出端805及功率转换电路835为储能装置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中,第一辅助配电组件和第二辅助配电组件可以为三切开关,也可以为其他适合的组件,本公开对此不进行特殊限定。辅助配电组件可以采用手动切换方式,也可以采用智能切换方式。当采用手动切换方式,功率调节装置的主控系统检测到电网故障时,会通过易于获取的方式通知用户,如发出警报,或将故障信息显示在产品的可视化界面,或将故障信息发送至应用软件(如手机APP等),用户获取故障信息后,手动切换辅助配电组件,以采用发电装置和/或储能装置为负载供电。当采用智能切换方式,每个辅助配电组件中会集成控制器,功率调节装置的主控系统检测到电网故障时,与控制器进行通讯,将故障信息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辅助配电组件进行切换,以采用发电装置和/或储能装置为负载供电。
进一步地,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中的配电设备可以应用于家用配电,应用于家用配电时,第一辅助配电组件和/或第二辅助配电组件可以设置于家用负载总开关之前。
此外,在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配电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图6和图7中所示的配电设备。该配电方法可以包括:当所述交流电网正常时,所述第一辅助配电组件的所述第一动端与所述第一不动端相连,以使所述交流电网为所述负载供电;当所述交流电网异常时,所述第一辅助配电组件的所述第一动端与所述第二不动端相连,以使所述功率调节装置通过所述第二输出端为所述负载供电。
此外,在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另一种配电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图8中所示的配电设备。该配电方法可以包括:当所述交流电网正常时,所述第一辅助配电组件的所述第一动端与所述第一不动端相连,以使所述交流电网为所述负载供电;并且所述第二辅助配电组件的所述第二动端与所述第四不动端相连,以使所述发电装置输出电能至所述交流电网;当所述交流电网异常时,所述第一辅助配电组件的所述第一动端与所述第二不动端相连,以使所述功率调节装置通过所述第二输出端为所述负载供电;并且所述第二辅助配电组件的所述第二动端与所述第三不动端相连,以使所述发电装置输出电能至所述功率调节装置。
本公开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切换新能源投入方式、负载供电方式。当系统检测到电网正常时,会自动或手动切换至并网运行模式,负载直接由电网和发电装置共同供电,负载供电的N线为电网N线,负载侧不会二次接地。当系统检测到电网故障时,会自动或手动切换至离网运行模式,功率调节装置利用发电装置和/或储能装置的电能为负载供电,同时负载N线和供电设备N线满足接地要求。
本发明的配电设备,不仅能够实现安全供电,而且在不改变原有配电线路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多种配电方式。例如,电网正常时可实现的配电方式包括:电网为负载供电,电网和新能源同时为负载供电,或电网、新能源及储能装置共同为负载供电;电网异常时可实现的配电方式包括:新能源为负载供电,新能源及储能装置共同为负载供电。仅通过改变辅助配电组件的端子连接方式,即可在上述多种配电方式之间灵活切换,非常方便。
在本发明的配电设备中加入辅助配电组件,离网运行时,通过辅助配电组件实现N线在负载本地接地,模拟了并网时的发电模式,无需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分别开发产品,仅需调整发电设备的接入配电方式即可实现安全供电及不同的工作模式。辅助配电组件设置于负载总开关之前,在配电线路中可以方便地加入及移除辅助配电组件,不会影响原有的配电线路。本发明的配电设备及配电方法,不需要二次改造用户的现有配电,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的用户及安全供电的要求。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例。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1)

1.一种配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功率调节装置,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一输出端与交流电网电性连接;
一第一辅助配电组件,具有第一动端、第一不动端以及第二不动端,所述第一动端与负载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不动端与所述交流电网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不动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电性连接,并且所述第二不动端的接地线接地;
其中,当所述交流电网正常时,所述第一动端与所述第一不动端相连,所述交流电网为所述负载供电;当所述交流电网异常时,所述第一动端与所述第二不动端相连,所述功率调节装置通过所述第二输出端为所述负载供电;
所述负载的中性线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的中性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动端与所述第二不动端相连时,所述负载的中性线及所述第二输出端的中性线与所述第二不动端的接地线电性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二不动端的接地线接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调节装置具有第一输入端,其中所述第一输入端与一发电装置电性连接,所述功率调节装置对所述发电装置的电能进行转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调节装置还具有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输入端与一储能装置电性连接,所述功率调节装置对所述储能装置充电/放电的电能进行转换。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配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端为直流输入端,当所述交流电网正常时,所述功率调节装置将所述发电装置的电能转换为第一交流电并通过所述第一输出端传输至所述交流电网,所述发电装置工作于并网发电模式;当所述交流电网异常时,所述功率调节装置将所述发电装置的电能转换为第二交流电并通过所述第二输出端为所述负载供电,所述发电装置工作于离网发电模式。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交流电网正常时,所述功率调节装置将所述储能装置的电能转换为第一交流电并通过所述第一输出端传输至所述交流电网;当所述交流电网异常时,所述功率调节装置将所述储能装置的电能转换为第二交流电并通过所述第二输出端为所述负载供电。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配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设备还包括一第二辅助配电组件,所述第二辅助配电组件具有第二动端、第三不动端以及第四不动端,所述第二动端与所述发电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第三不动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四不动端与所述交流电网电性连接,并且所述第三不动端的接地线接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端为交流输入端,当所述交流电网正常时,所述第二动端与所述第四不动端相连,所述发电装置通过所述第二辅助配电组件输出电能至所述交流电网,所述发电装置工作于并网发电模式;当所述交流电网异常时,所述第二动端与所述第三不动端相连,所述发电装置通过所述第二辅助配电组件输出电能至所述第一输入端,所述发电装置工作于离网发电模式。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交流电网异常时,所述发电装置输出端的中性线与所述第三不动端的接地线相连,以通过所述第三不动端实现接地。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设备,所述配电设备应用于家用配电,所述第一辅助配电组件设置于家用负载总开关前。
10.一种配电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方法包括:
当所述交流电网正常时,所述第一辅助配电组件的所述第一动端与所述第一不动端相连,以使所述交流电网为所述负载供电;
当所述交流电网异常时,所述第一辅助配电组件的所述第一动端与所述第二不动端相连,以使所述功率调节装置通过所述第二输出端为所述负载供电。
11.一种配电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方法包括:
当所述交流电网正常时,所述第一辅助配电组件的所述第一动端与所述第一不动端相连,以使所述交流电网为所述负载供电;并且所述第二辅助配电组件的所述第二动端与所述第四不动端相连,以使所述发电装置输出电能至所述交流电网;
当所述交流电网异常时,所述第一辅助配电组件的所述第一动端与所述第二不动端相连,以使所述功率调节装置通过所述第二输出端为所述负载供电;并且所述第二辅助配电组件的所述第二动端与所述第三不动端相连,以使所述发电装置输出电能至所述功率调节装置。
CN201810062799.5A 2018-01-23 2018-01-23 配电设备及配电方法 Active CN1100715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62799.5A CN110071521B (zh) 2018-01-23 2018-01-23 配电设备及配电方法
US16/243,371 US10992168B2 (en) 2018-01-23 2019-01-09 Apparatu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method of power distribution
JP2019004009A JP6719604B2 (ja) 2018-01-23 2019-01-15 配電機器及び配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62799.5A CN110071521B (zh) 2018-01-23 2018-01-23 配电设备及配电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71521A CN110071521A (zh) 2019-07-30
CN110071521B true CN110071521B (zh) 2021-09-03

Family

ID=67300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62799.5A Active CN110071521B (zh) 2018-01-23 2018-01-23 配电设备及配电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992168B2 (zh)
JP (1) JP6719604B2 (zh)
CN (1) CN11007152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39538B1 (en) * 1998-06-22 2002-01-15 Clayton Kling Philips Handleman Inverter circuit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CN102214994A (zh) * 2010-04-07 2011-10-12 上海航锐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输入串联输出串联升压变换器及其均压均流控制电路和方法
CN202405863U (zh) * 2011-12-30 2012-08-29 上海追日电气有限公司 混合逆变装置
CN105720602A (zh) * 2016-01-21 2016-06-29 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伏并网发电储能逆变器并网-离网系统及其运行装置
CN106160176A (zh) * 2015-04-28 2016-11-23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配电系统和电气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42376B1 (en) * 2005-05-20 2006-05-09 National Instruments Corporation Scanning front end using single-pole, double-throw switches to reduce settling time
US8148851B2 (en) * 2009-05-27 2012-04-03 Litecontrol Corporation Simplified lighting control system
US8896157B2 (en) * 2009-11-24 2014-11-25 Delta Electronics, Inc. Power supply and power supplying system with remote power management function
EP2485356A1 (en) 2011-02-02 2012-08-08 Arista Power, Inc. Energy storage and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US9583942B2 (en) * 2011-04-20 2017-02-28 Reliance Controls Corporation Transfer switch for automatically switching between alternative energy source and utility grid
US8937822B2 (en) * 2011-05-08 2015-01-20 Paul Wilkinson Dent Solar energy conversion and utilization system
US9337690B2 (en) * 2012-10-26 2016-05-10 Eaton Corporation UPS systems and methods using mode-dependent grounding
US9711967B1 (en) * 2012-11-06 2017-07-18 Reliance Conrtols Corporation Off grid backup inverter automatic transfer switch
CN103825474B (zh) * 2012-11-16 2016-08-31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低共模噪声的电源变换装置及其应用系统
JP6095407B2 (ja) 2013-02-20 2017-03-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JP6174410B2 (ja) * 2013-07-29 2017-08-02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力制御装置、電力制御方法、および電力制御システム
CN103457514B (zh) 2013-08-31 2015-05-20 深圳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双模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US9774190B2 (en) * 2013-09-09 2017-09-26 Inertech Ip Llc Multi-level medium voltage data center 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 (DCSTATCOM) for active and reactive power control of data centers connected with grid energy storage and smart green distributed energy sources
CN103812115A (zh) * 2014-02-26 2014-05-21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风光电互补的前馈型电压串联补偿装置
CN104901410A (zh) * 2014-03-04 2015-09-09 伊顿公司 一种ups电路
DE102014104216B3 (de) * 2014-03-26 2015-06-11 Sma Solar Technology Ag Einphasiger Notbetrieb eines dreiphasigen Wechselrichters und entsprechender Wechselrichter
CN104505849B (zh) 2015-01-05 2017-06-06 国家电网公司 储能装置在0.4kv配电网侧的接入方式及其运行方式
CN106159992B (zh) * 2015-04-28 2019-02-12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电力供应系统及电力变换装置
EP3142222B1 (en) * 2015-09-11 2018-08-01 ABB Schweiz AG Uninterrupted power supply with switchable reference
US10749348B2 (en) * 2015-10-28 2020-08-18 Kyocera Corporation Power control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for power control apparatus, power control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power control system
EP3166194A1 (en) * 2015-11-05 2017-05-10 Philips Lighting Holding B.V. A driving circuit driving arrangement and driving method, suitable for grid feeding
JP6906535B2 (ja) * 2016-02-12 2021-07-21 キャパシタ サイエンシ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容量性エネルギー蓄積セル、容量性エネルギー蓄積モジュール、及び容量性エネルギー蓄積システム
US20170236648A1 (en) * 2016-02-12 2017-08-17 Capacitor Sciences Incorporated Grid capacitive power storage system
JP6620937B2 (ja) * 2016-03-31 2019-12-1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蓄電システム、運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39538B1 (en) * 1998-06-22 2002-01-15 Clayton Kling Philips Handleman Inverter circuit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CN102214994A (zh) * 2010-04-07 2011-10-12 上海航锐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输入串联输出串联升压变换器及其均压均流控制电路和方法
CN202405863U (zh) * 2011-12-30 2012-08-29 上海追日电气有限公司 混合逆变装置
CN106160176A (zh) * 2015-04-28 2016-11-23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配电系统和电气系统
CN105720602A (zh) * 2016-01-21 2016-06-29 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伏并网发电储能逆变器并网-离网系统及其运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29700A (ja) 2019-08-01
JP6719604B2 (ja) 2020-07-08
CN110071521A (zh) 2019-07-30
US20190229551A1 (en) 2019-07-25
US10992168B2 (en) 2021-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odriguez-Diaz et al. Voltage-level selection of future two-level LVdc distribution grids: A compromise between grid compatibiliy, safety, and efficiency
US11415598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necting and metering 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 devices
US20170214225A1 (en) Interconnect and metering for renewables, storage and additional loads with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disconnect capability for increased functionality
CN104009452A (zh) 一种用于直流配电系统短路故障的保护方案
US11835556B2 (en) Meter for use with a 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 device
CN104052084A (zh) 用于大型用电场所的110千伏变电站微网系统
CN110071521B (zh) 配电设备及配电方法
US2022016621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dular power conversion units in power supply systems
Ramachandran et al. Inverterless Solar-DC system design for off-grid and near off-grid Indian homes
CN110224432A (zh) 一种箱式变电站及其微网系统控制方法
KR101737970B1 (ko) 하이브리드 수배전반
US9627892B2 (en) User configurable electrical subpanel system with back feed prevention
WO2017011339A1 (en) Interconnection meter socket adapters
CN204046192U (zh) 用于大型用电场所的110千伏变电站微网系统
CN110233479A (zh) 一种带有微网系统的变电站系统控制方法
CN220711123U (zh) 微电网系统
CN217956704U (zh) 一种基于电动汽车的光储微网系统
CN218071104U (zh) 一种变电站站用电系统
CN217159305U (zh) 一种供给台区采集的不间断电源
CN210007408U (zh) 一种带有微网系统的变电站连接结构
RU103679U1 (ru)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ная подстанция
CN114285035A (zh) 一种防止发电厂厂用电系统电源串网的装置及方法
CN110556798A (zh) 一种适用于直流配电系统的故障分区方法
KR20210044930A (ko) 정전수용가의 전기공급 장치 및 그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