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71199B - 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71199B
CN110071199B CN201910446560.2A CN201910446560A CN110071199B CN 110071199 B CN110071199 B CN 110071199B CN 201910446560 A CN201910446560 A CN 201910446560A CN 110071199 B CN110071199 B CN 1100711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itride layer
layer
type
gallium nitride
cov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465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71199A (zh
Inventor
汪琼
曾颀尧
冷鑫钰
纪秉夆
邢琨
陈柏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ec Tech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Wuh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lec Tech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Wuh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ec Tech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Wuhu co Ltd filed Critical Elec Tech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Wuh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4656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711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711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711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711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711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05Processes
    • H01L33/0062Processes for devices with an active region comprising only III-V compounds
    • H01L33/0066Processes for devices with an active region comprising only III-V compounds with a substrate not being a III-V compound
    • H01L33/007Processes for devices with an active region comprising only III-V compounds with a substrate not being a III-V compound comprising nitride compoun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2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e.g. curved or truncated subst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ed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该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发光二极管,N型层包括层叠设置的氮化铝铟层、氮化硅层、第二N型氮化镓层。由于氮化硅层成网状结构,因此,层叠于氮化硅层上的第二N型氮化镓层即可通过该网状结构沿发光二极管的层叠方向生长,从而实现第二N型氮化镓层的三维生长。又由于铝氮化铟层的晶格与第一N型氮化镓层和第二N型氮化镓层的晶格相近。因此,铝氮化铟层、氮化硅层与第二N型氮化镓层相配合,可以增强所述N型层传导电子的能力,进而增强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果。

Description

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是一种能发光的固态半导体器件,被广泛应用于指示灯和显示屏等照明发光领域。
传统技术中,发光二极管的核心一般为PN结。在电场作用下,构成PN结的P型层中的空穴和构成PN结的N型层中的电子复合制备可见光。
申请人在实现传统技术的过程中发现:传统的发光二极管,其发光效率较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技术中存在的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
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衬底,所述衬底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制备第一U型氮化镓层,覆盖所述第一表面;
制备第一N型氮化镓层,覆盖所述第一U型氮化镓层;
制备N型层,覆盖所述第一N型氮化镓层,所述N型层包括层叠设置的铝氮化铟层、氮化硅层和第二N型氮化镓层,所述氮化硅层覆盖所述铝氮化铟层,所述第二N型氮化镓层覆盖所述氮化硅层;
制备多量子阱结构层,覆盖所述N型层;以及
制备P型半导体层,覆盖所述多量子阱结构层。
上述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发光二极管,N型层包括层叠设置的氮化铝铟层、氮化硅层、第二N型氮化镓层。由于氮化硅层成网状结构,因此,层叠于氮化硅层上的第二N型氮化镓层即可通过该网状结构沿发光二极管的层叠方向生长,从而实现第二N型氮化镓层的三维生长。又由于铝氮化铟层的晶格与第一N型氮化镓层和第二N型氮化镓层的晶格相近。因此,铝氮化铟层、氮化硅层与第二N型氮化镓层相配合,可以增强所述N型层传导电子的能力,进而增强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果。
一种发光二极管,包括:
衬底;
第一U型氮化镓层,覆盖所述衬底;
第一N型氮化镓层,覆盖所述第一U型氮化镓层;
N型层,覆盖所述第一N型氮化镓层,所述N型层包括层叠铝氮化铟层、氮化硅层和第二N型氮化镓层,所述氮化硅层覆盖所述铝氮化铟层,所述第二N型氮化镓层覆盖所述氮化硅层;
多量子阱结构层,覆盖所述N型层;
P型半导体层,覆盖所述多量子阱结构层。
上述发光二极管,由于氮化硅层成网状结构,因此,层叠于氮化硅层上的第二N型氮化镓层即可通过该网状结构沿发光二极管的层叠方向生长,从而实现第二N型氮化镓层的三维生长。又由于铝氮化铟层的晶格与第一N型氮化镓层和第二N型氮化镓层的晶格相近因此,铝氮化铟层、氮化硅层与第二N型氮化镓层相配合,可以增强所述N型层传导电子的能力,进而增强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的层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N型层的制备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的层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的层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多量子阱结构层的制备流程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号所代表的含义分别为:
10、发光二极管;
100、衬底;
102、第一表面;
104、第二表面;
200、第一U型氮化镓层;
300、第一N型氮化镓层;
400、N型层;
412、铝氮化铟层;
414、氮化硅层;
416、第二N型氮化镓层;
500、多量子阱结构层;
512、量子阱层;
514、量子垒层;
600、P型半导体层;
700、缓冲层;
800、应力释放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申请针对传统技术中存在的发光二极管发光效率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改善发光二极管的晶格质量,从而改善其发光效果的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00,提供衬底100,所述衬底10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02和第二表面104。
具体的,提供一用于制备所述发光二极管10的衬底100,所述衬底100可以是蓝宝石衬底、硅衬底、碳化硅衬底或其他类型的衬底。所述衬底100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02和第二表面104。
S200,制备第一U型氮化镓层200,覆盖所述第一表面102。
具体的,在所述衬底100的一个表面上制备覆盖该表面的第一U型氮化镓层200。所述第一U型氮化镓层200可以制备于所述第一表面102和所述第二表面104的任意一个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U型氮化镓层200制备于所述衬底100的所述第一表面102上,并覆盖所述第一表面102。所述第一U型氮化镓层200指不掺杂有其它杂质的氮化镓层。
S300,制备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覆盖所述第一U型氮化镓层200。
具体的,在所述第一U型氮化镓层200远离所述衬底100的表面上制备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所述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覆盖所述第一U型氮化镓层200。所述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在电场作用下可以产生电子,用于与空穴进行结合,从而放出能量。
S400,制备N型层400,覆盖所述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所述N型层400包括层叠铝氮化铟层412、氮化硅层414和第二N型氮化镓层416,所述氮化硅层414覆盖所述铝氮化铟层412,所述第二N型氮化镓层416覆盖所述氮化硅层414。
具体的,在所述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远离所述第一U型氮化镓层200的表面上制备N型层400。所述N型层400覆盖所述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所述N型层400可以包括层叠的铝氮化铟层412、氮化硅层414和第二N型氮化镓层416。其中,所述铝氮化铟层412靠近所述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并覆盖所述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所述氮化硅层414位于所述铝氮化铟层412和所述第二N型氮化镓层416之间,并覆盖所述铝氮化铟层412;所述第二N型氮化镓层416覆盖所述氮化硅层414。
S500,制备多量子阱结构层500,覆盖所述N型层400。
具体的,在所述N型层400远离所述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的表面上制备多量子阱结构层500。所述多量子阱结构层500覆盖所述N型层400,用于提高电子和空穴的复合率。所述多量子阱结构层500一般可以包括层叠交错的量子阱层512和量子垒层514。
S600,制备P型半导体层600,覆盖所述多量子阱结构层500。
具体的,在所述多量子阱结构层500远离所述N型层400的表面上制备P型半导体层600。所述P型半导体层600覆盖所述多量子阱结构层500,以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空穴。
采用该方法所制备的发光二极管10通电时,所述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可以产生电子,并在电场作用下向所述多量子阱结构层500运动。同时,所述P型半导体层600产生空穴并在电场作用下所述多量子阱结构层500,从而与所述电子结合发光。该制备方法所制备的发光二极管10,由于铝氮化铟层412的能阶较高,且铝氮化铟的晶格与氮化镓材料接近,可以改善发光二极管10的晶格质量,从而提升发光二极管10的发光效果。同时,N型层400还包括氮化硅层414由于氮化硅层414成网状结构,当所述N型层416覆盖所述氮化硅层414时,会优先填充所述氮化硅层414的网状结构。因此,层叠于氮化硅层414上的第二N型氮化镓层416即可通过该网状结构沿发光二极管10的层叠方向生长,从而实现第二N型氮化镓层416的三维生长,提升对电子的传导能力。又由于铝氮化铟层412的晶格与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和第二N型氮化镓层416的晶格相近因此,铝氮化铟层412、氮化硅层414与第二N型氮化镓层416相配合,可以增强所述N型层400传导电子的能力,进而增强所述发光二极管10的发光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00具体可以包括:
在1070℃到1100℃的生长温度范围内,向化学气相沉积室内通入镓、硅和氮,使所述镓、硅和氮在所述第一U型氮化镓层(200)的表面发生化合反应制备所述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
具体的,可以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所述第一U型氮化镓层200的表面上制备所述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制备所述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时,可以设置化学气相沉积室的温度为1070℃到1100℃,并向所述化学气相沉积室内通入镓源、硅源和氮源,使所述镓源、所述硅源和氮发生化合反应,从而得到掺杂硅的氮化镓层。该掺杂硅的氮化镓层构成所述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为便于区别,将构成所述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的所述N型氮化镓层命名为第一氮化镓层。这里的镓源可以是三甲基镓,硅源可以是氢化硅,氮源可以是氮气。
更具体来说,所述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的成长温度可以是1070℃,也可以是1100℃,还可以是1085℃。所述第一氮化镓层中,硅的浓度范围为1×1019/cm3到4×1019/cm3。即所述第一的氮化镓层中,硅的浓度可以是1×1019/cm3,也可以是4×1019/cm3,还可以是2.5×1019/cm3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步骤S400具体可以包括:
S410,在750℃到1000℃的生长温度范围内,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铝氮化铟层412,覆盖所述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
具体的,所述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上制备覆盖所述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的铝氮化铟层412。所述铝氮化铟层412可以在750℃到1000℃的生长温度范围内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其具体可以是:在750℃到1000℃的生长温度范围内,向化学气相沉积室内通入铝、铟和氮,使包含铝、铟和氮的反应气体向所述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远离所述第一U型氮化镓层200的表面扩散;使所述反应气体吸附于所述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的表面;使用热分解反应或/和化学合成反应在所述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的表面制备固态的铝氮化铟层412。其中,所述铝氮化铟层412的生长温度可以是750℃,也可以是1000℃,还可以是875℃。所述铝的铝源可以是三甲基铝,所述铟的铟源可以是三甲基铟,所述氮的氮源可以是氮气。
S420,继续制备所述氮化硅层414,覆盖所述铝氮化铟层412。
具体的,保持生长温度不变,在所述铝氮化铟层412上制备覆盖所述铝氮化铟层412的氮化硅层414。制备所述氮化硅层414时,维持所述化学气相沉积室内的温度不变,并继续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所述氮化硅层414。其具体可以是:维持所述化学气相沉积室内的温度不变,停止步骤S410中铝和铟向所述化学气相沉积室内的通入。向所述化学气相沉积室内通入硅,使包含硅和氮的反应气体向所述铝氮化铟层412远离所述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的表面扩散;使包含硅和氮的反应气体吸附于所述铝氮化铟层412的表面;使用热分解反应或/和化学合成反应在所述铝氮化铟层412的表面制备固态的氮化硅层414。向所述化学气相沉积室内通入的硅可以是氢化硅。
S430,继续制备所述第二N型氮化镓层416,覆盖所述氮化硅层414。
具体的,保持生长温度不变,在所述氮化硅层414上制备覆盖所述氮化硅层414的第二N型氮化镓层416。制备所述第二N型氮化镓层416时,维持所述化学气相沉积室内的温度不变,并继续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所述第二N型氮化镓层416。其具体可以是:维持所述化学气相沉积室内的温度不变,维持向所述化学气相沉积室内通入硅不变,并向所述化学气相沉积室内通入镓。使包含镓、硅和氮的反应气体向所述氮化硅层414远离所述铝氮化铟层412的表面扩散;使包含镓、硅和氮的反应气体吸附于所述氮化硅层414的表面;使用热分解反应或/和化学合成反应在所述氮化硅层414的表面制备固态的第二N型氮化镓层416。所述第二N型氮化镓层416即为掺杂硅的氮化镓层。为便于与所述第一氮化镓层区分,将所述N型层400中的N型氮化镓层命名为第二N型氮化镓层416。所述第二N型氮化镓层416中,硅的浓度范围为1×1019/cm3到4×1019/cm3。即所述第二的氮化镓层中,硅的浓度可以是1×1019/cm3,也可以是4×1019/cm3,还可以是2.5×1019/cm3。向所述化学气相沉积室内通入的镓可以是三甲基镓。
S440,重复上述步骤3至10次,以制备所述N型层400。
具体的,一个铝氮化铟层412、一个氮化硅层414和一个第二N型氮化镓层416构成一个循环。一般来说,构成所述N型层400的循环可以是3到10个。即所述N型层400可以是由3个所述铝氮化铟层412、氮化硅层414和第二N型氮化镓层416循环层叠制备,也可以是由10个所述铝氮化铟层412、氮化硅层414和第二N型氮化镓层416循环层叠制备,还可以是由6个所述铝氮化铟层412、氮化硅层414和第二N型氮化镓层416循环层叠制备。因此,重复上述步骤S410、S420和S430三次至十次,即可构成所述N型层400。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仅展示了所述发光二极管10包括一个循环的所述铝氮化铟层412、氮化硅层414和第二N型氮化镓层416循环层的情况。
上述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在1070℃到1100℃的高温内生成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并在750℃到1000℃低温内生成N型层400。该制备方法所制备的发光二极管10,利用高温层和低温层,可以提高发光二极管10的能阶,增强发光二极管10的电流扩展能力,从而提升发光二极管10的发光效率。同时,该发光二极管10,其相邻的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和N型层400采用高低温形式,可以缓解热应力,从而减小发光二极管10的极化。本申请的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及所制备的发光二极管10,可以通过分步生长发光二极管10的层级结构,从而解决传统技术中高温N型层应力较大,导致发光二极管10管边缘良率差的问题。同时,在N型层400中插入氮化硅层414,可以使所述第二N型氮化镓层416三维成长,提升所述N型层400传导电子的能力,提高发光二极管10的晶格质量,从而改善发光二极管10的外延良率,并提高发光二极管10的发光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在步骤S200之前,还包括:
S700,制备缓冲层700,覆盖所述第一表面102,所述缓冲层700设置于所述衬底100与所述第一U型氮化镓层200之间。
具体的,在所述衬底100上制备覆盖所述衬底100的第一表面102的第一U型氮化镓层200之前,还可以在衬底100和第一U型氮化镓层200之间制备一缓冲层700。缓冲层700用于为所述第一U型氮化镓层200提供一平坦的表面,从而提高所述发光二极管10的发光效果。所述缓冲层700覆盖所述衬底100的所述第一表面102。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700,具体可以包括:
在550℃的生长温度下,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缓冲层700,覆盖所述第一表面102,所述缓冲层700包括第二U型氮化镓层。
具体的,在所述衬底100上制备覆盖所述第一表面102的第二U型氮化镓层。所述第二U型氮化镓层可以在550℃左右的生长温度内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其具体可以是:使包含镓、氮的反应气体向所述衬底100的第一表面102扩散;使所述包含镓、氮的反应气体吸附于所述第一表面102;使用热分解反应或/和化学合成反应在所述第一表面102制备固态的氮化镓层,以构成所述缓冲层700。所述缓冲层700的厚度可以是25nm到35nm。即所述缓冲层700的厚度可以是25nm,也可以是35nm,还可以是30nm。所述包含镓、氮的反应气体可以是包括三甲基镓和氮气的反应气体。
更进一步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S200包括:
在500℃到1100℃的生长温度范围内,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第一U型氮化镓层200,覆盖所述缓冲层700或所述第一表面102。
具体的,当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具有上述步骤S700时,即当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制备有所述缓冲层700时,则制备第一U型氮化镓层200,覆盖所述缓冲层700远离所述衬底100的表面。当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不具有上述步骤S700,即当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没有制备所述缓冲层700时,则制备第一U型氮化镓层200,覆盖所述第一表面102。所述第一U型氮化镓层200为不掺杂的氮化镓层。所述第一U型氮化镓层200的制备方法也可以是化学气相沉积法,不再赘述。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所述第一U型氮化镓层200时,所述化学气相沉积室的生长温度范围为500℃到1100℃。即所述第一U型氮化镓层200的生长温度可以是500℃,也可以是1100℃,还可以是800℃。所述第一U型氮化镓层200的厚度可以是0.5μm到1μm。即所述第一U型氮化镓层200的厚度可以是0.5μm,还可以是1μm,也可以是0.75μm。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及图7所示,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在步骤S500之前,还包括:
S800,制备应力释放层800,覆盖所述N型层400,所述应力释放层800设置于所述N型层400与所述多量子阱结构层500之间。
具体的,在所述N型层400上制备覆盖所述N型层400的多量子阱结构层500之前,还可以在所述N型层400和所述多量子阱结构层500之间制备一应力释放层800。所述应力释放层800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10的应力释放。一般的,所述应力释放层800可以是低掺铟低掺硅的氮化镓层。
当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具有所述步骤S800时,即当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制备有所述应力释放层800时,则制备多量子阱结构层500,覆盖所述应力释放层800。此时,所制备的所述发光二极管10如图7所示。当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不具有所述步骤S800时,即当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没有制备所述应力释放层800时,则制备多量子阱结构层500,覆盖所述N型层400,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步骤S500,具体可以包括:
S510,在化学气相沉积室内,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量子阱层512,覆盖所述N型层400,所述量子阱层512包括铟镓氮层。
具体的,当所述发光二极管10不包括应力释放结构层时,可以在所述N型层400上制备多量子阱结构层500。此时,先在所述N型层400上制备量子阱层512,所述量子阱层512覆盖所述N型层400。所述量子阱层512可以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所述量子阱层512可以是铟镓氮(InxGa1-xN,0.22≥x≥0.20)层。所述量子阱层512的厚度可以是20nm到40nm。即所述量子阱层512的厚度可以是20nm,还可以是40nm,也可以是30nm。
当所述发光二极管10包括应力释放结构层时,可以在所述应力释放结构层上制备多量子阱结构层500。此时,先在所述应力释放结构层上制备量子阱层512,所述量子阱层512覆盖所述应力释放结构层。所述量子阱层512可以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所述量子阱层512可以是铟镓氮(InxGa1-xN,0.22≥x≥0.20)层。所述量子阱层512的厚度可以是20nm到40nm。即所述量子阱层512的厚度可以是20nm,还可以是40nm,也可以是30nm。
S520,继续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量子垒层514,覆盖所述量子阱层512,所述量子垒层514包括掺杂硅的氮化镓层。
具体的,在所述量子阱层512远离所述N型层400的表面上制备量子垒层514。所述量子垒层514覆盖所述量子阱层512。所述量子垒层514可以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所述量子垒层514可以是掺杂硅的氮化镓层。所述量子垒层514的厚度可以是100nm到140nm。即所述量子垒层514的厚度可以是100nm,也可以是140nm,还可以是120nm。
S530,重复上述步骤8到15次,以制备多量子阱结构层500。
具体的,一个量子阱层512和一个量子垒层514构成一个循环,制备一个量子阱结构层。一般来说,构成所述多量子阱结构层500的量子阱结构层可以是8个到15个。即所述多量子阱结构层500可以是由8个量子阱结构层层叠制备,也可以是由15个量子阱结构层层叠制备,还可以是由12个量子阱结构层层叠制备。因此,重复上述步骤S510和S520八次到十五次,即可构成所述多量子阱结构层50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600包括:在900℃到1000℃的生长温度范围内,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100纳米到120纳米厚的掺杂镁的氮化镓层,覆盖所述多量子阱结构层500,以制备所述P型半导体层600。
具体的,在所述多量子阱结构层500远离所述N型层400的表面上制备P型半导体层600,覆盖所述多量子阱结构层500。所述P型半导体层600可以在900℃到1000℃的生长温度范围内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换句话说,所述P型半导体层600的生长温度可以是900℃,还可以是1000℃,也可以是950℃。所述P型半导体层600可以是P型氮化镓层,具体可以是掺杂镁的氮化镓层。所述P型半导体层600的厚度可以是100nm到120nm。即所述P型半导体层600的厚度可以是100nm,也可以是120nm,还可以是110nm。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10,其基于上述实施例制备而成,包括衬底100、第一U型氮化镓层200、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N型层400、多量子阱结构层500和P型半导体层600。
具体的,所述衬底100位于所述发光二极管10的底部,其一般可以是蓝宝石衬底、硅衬底、碳化硅衬底或其他类型的衬底。
所述第一U型氮化镓层200位于所述衬底100上方,并覆盖所述衬底100的第一表面102。所述第一U型氮化镓层200可以是不掺杂的氮化镓层。
所述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覆盖所述第一U型氮化镓层200,以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电子。所述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可以是掺杂硅的氮化镓层。
所述N型层400覆盖所述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所述N型层400一般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铝氮化铟层412、氮化硅层414和第二N型氮化镓层416。其中,所述铝氮化铟层412覆盖所述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所述氮化硅层414覆盖所述铝氮化铟层412,所述第二N型氮化镓层416覆盖所述氮化硅层414。
所述多量子阱结构层500覆盖所述N型层400,用于提高电子和空穴的复合效率。所述多量子阱结构层500一般可以包括交错层叠的量子阱和量子垒。
所述P型层用于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空穴。所述P型层一般可以是掺杂有P型杂质的半导体层,如掺杂镁的氮化镓层。所述P型层位于所述多量子阱结构的上方,覆盖所述多量子阱结构层500。
该发光二极管10工作时,P型层可以产生空穴,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和N型层400可以产生电子,电子与空穴可以在多量子阱结构层500内复合发光。该发光二极管10,由于铝氮化铟层412的能阶较高,且铝氮化铟的晶格与氮化镓材料接近,可以改善发光二极管10的晶格质量,从而提升发光二极管10的发光效果。同时,N型层400还包括氮化硅层414,由于氮化硅层414成网状结构,因此,层叠于氮化硅层414上的第二N型氮化镓层416即可通过该网状结构沿发光二极管10的层叠方向生长,从而实现第二N型氮化镓层416的三维生长。又由于铝氮化铟层412的晶格与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和第二N型氮化镓层416的晶格相近因此,铝氮化铟层412、氮化硅层414与第二N型氮化镓层416相配合,可以增强所述N型层416传导电子的能力,进而增强所述发光二极管10的发光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为掺杂硅的氮化镓层,所述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的厚度范围为0.5μm至1μm。即所述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的厚度可以是0.5μm,也可以是1μ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氮化镓层的硅浓度范围为1×1019/cm3到4×1019/cm3。即所述第一的氮化镓层中,硅的浓度可以是1×1019/cm3,也可以是4×1019/cm3,还可以是2.5×1019/cm3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二极管10可以包括多个层叠的N型层400。这里的多个指三个或三个以上。一般来说,所述发光二极管10可以包括3个到10个层叠的N型层400,多个所述N型层400沿所述发光二极管10的层叠方向层叠覆盖。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N型氮化镓层416的硅浓度范围为1×1019/cm3到4×1019/cm3。即所述第二的氮化镓层中,硅的浓度可以是1×1019/cm3,也可以是4×1019/cm3,还可以是2.5×1019/cm3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二极管10还包括缓冲层700。所述缓冲层700覆盖所述衬底100,并设于所述衬底100与所述第一U型氮化镓层200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层700包括第二U型氮化镓层,所述第二U型氮化镓层的厚度范围为25纳米到35纳米。即所述缓冲层700的厚度可以是25nm,也可以是35nm,还可以是30nm。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二极管10包括多个所述多量子阱结构层500,多个所述多量子阱结构层500沿所述发光二极管10的层叠方向层叠覆盖。
进一步的,所述多量子阱结构层500包括层叠的量子阱层512和量子垒层514;所述量子阱层512包括铟镓氮层;所述量子垒层514包括掺杂硅的氮化镓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P型半导体层600为掺杂镁的氮化镓层,所述掺杂镁的氮化镓层的厚度范围为100纳米到120纳米。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衬底(10),所述衬底(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02)和第二表面(104);
制备第一U型氮化镓层(200),覆盖所述第一表面(102);
制备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覆盖所述第一U型氮化镓层(200);
制备N型层(400),覆盖所述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所述N型层(400)包括层叠设置的铝氮化铟层(412)、氮化硅层(414)和第二N型氮化镓层(416),所述氮化硅层(414)覆盖所述铝氮化铟层(412),所述第二N型氮化镓层(416)覆盖所述氮化硅层(414);
制备多量子阱结构层(500),覆盖所述N型层(400);以及
制备P型半导体层(600),覆盖所述多量子阱结构层(500);
所述制备N型层(400),覆盖所述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包括:
在750℃到1000℃的生长温度范围内,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铝氮化铟层(412),覆盖所述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
继续制备所述氮化硅层(414),覆盖所述铝氮化铟层(412);
继续制备所述第二N型氮化镓层(416),覆盖所述氮化硅层(414);
重复上述步骤3至10次,以制备所述N型层(4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覆盖所述第一U型氮化镓层(200),包括:
在1070℃到1100℃的生长温度范围内,向化学气相沉积室内通入镓、硅和氮,使所述镓、硅和氮在所述第一U型氮化镓层(200)的表面发生化合反应制备所述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N型氮化镓层的硅浓度范围为1×1019/cm3到4×1019/cm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750℃到1000℃的生长温度范围内,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铝氮化铟层(412),覆盖所述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包括:
在750℃到1000℃的生长温度范围内,向化学气相沉积室内通入铝、铟和氮,使所述铝、铟和氮化合制备所述铝氮化铟层(4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续制备所述氮化硅层(414),覆盖所述铝氮化铟层(412),包括:
保持生长温度不变,停止通入所述铝和铟,并向所述化学气相沉积室内通入硅,使所述硅和氮化合制备所述氮化硅层(4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续制备所述第二N型氮化镓层(416),覆盖所述氮化硅层(414),包括:
保持生长温度不变,向所述化学气相沉积室内通入镓,使所述硅、镓和氮化合制备所述第二N型氮化镓层(41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第一U型氮化镓层(200),覆盖所述第一表面(102)之前,还包括:
制备缓冲层(700),覆盖所述第一表面(102),所述缓冲层(700)设置于所述衬底(10)与所述第一U型氮化镓层(200)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多量子阱结构层(500),覆盖所述N型层(400)之前,还包括:
制备应力释放层(800),覆盖所述N型层(400),所述应力释放层(800)设置于所述N型层(400)与所述多量子阱结构层(500)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多量子阱结构层(500),覆盖所述N型层(400),包括:
在化学气相沉积室内,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量子阱层(512),覆盖所述N型层(400);
继续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量子垒层(514),覆盖所述量子阱层(512);
重复上述步骤8到15次,以制备多量子阱结构层(500)。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P型半导体层(600),覆盖所述多量子阱结构层(500),包括:
在900℃到1000℃的生长温度范围内,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100纳米到120纳米厚的掺杂镁的氮化镓层,覆盖所述多量子阱结构层(500),以制备所述P型半导体层(600)。
11.一种发光二极管,基于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10);
第一U型氮化镓层(200),覆盖所述衬底(10);
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覆盖所述第一U型氮化镓层(200);
N型层(400),覆盖所述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所述N型层(400)包括层叠铝氮化铟层(412)、氮化硅层(414)和第二N型氮化镓层(416),所述氮化硅层(414)覆盖所述铝氮化铟层(412),所述第二N型氮化镓层(416)覆盖所述氮化硅层(414),所述铝氮化铟层(412)覆盖所述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其中,在750℃到1000℃的生长温度范围内,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铝氮化铟层(412),覆盖所述第一N型氮化镓层(300);继续制备所述氮化硅层(414),覆盖所述铝氮化铟层(412);继续制备所述第二N型氮化镓层(416),覆盖所述氮化硅层(414);重复上述步骤3至10次,以制备所述N型层(400);
多量子阱结构层(500),覆盖所述N型层(400),所述多量子阱结构层(500)包括交错层叠的量子阱和量子垒;
P型半导体层(600),覆盖所述多量子阱结构层(500)。
CN201910446560.2A 2019-05-27 2019-05-27 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00711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46560.2A CN110071199B (zh) 2019-05-27 2019-05-27 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46560.2A CN110071199B (zh) 2019-05-27 2019-05-27 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71199A CN110071199A (zh) 2019-07-30
CN110071199B true CN110071199B (zh) 2024-02-23

Family

ID=67371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46560.2A Active CN110071199B (zh) 2019-05-27 2019-05-27 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71199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86164A (ja) * 2004-09-14 2006-03-30 ▲さん▼圓光電股▲ふん▼有限公司 発光ダイオードの構造
CN101371370A (zh) * 2005-10-29 2009-02-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10006753U (zh) * 2019-05-27 2020-01-31 芜湖德豪润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86164A (ja) * 2004-09-14 2006-03-30 ▲さん▼圓光電股▲ふん▼有限公司 発光ダイオードの構造
CN101371370A (zh) * 2005-10-29 2009-02-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10006753U (zh) * 2019-05-27 2020-01-31 芜湖德豪润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71199A (zh) 2019-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57599B2 (en)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including hole injection layer
JP6986349B2 (ja) n型超格子及びp型超格子を備える電子デバイス
TWI451591B (zh) 以氮化物為主之發光裝置
CN108198921B (zh) 一种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造方法
KR100482511B1 (ko) Ⅲ-질화물계 반도체 발광소자
CN108461592B (zh) 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造方法
TWI569467B (zh) 半導體發光元件
TWI499080B (zh) 氮化物半導體結構及半導體發光元件
CN108091740A (zh) 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造方法
JP2008544567A (ja) 窒化物多重量子ウェルを有するナノロッドアレイ構造の発光ダイオード、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ナノロッド
CN108336198B (zh) 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造方法
WO2013112728A1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with nanostructured layer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14759124A (zh) 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00163A (zh) 一种有p型超晶格的led外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29196A (zh) 一种用于倒装led芯片的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16514A (zh) 一种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09192831A (zh) 一种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86530A (zh) 一种GaN基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71817A (zh) 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
CN210006753U (zh) 发光二极管
CN109638129B (zh) 发光二极管外延结构的制备方法
CN116598396A (zh) 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led
CN110071199B (zh) 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KR20080026882A (ko) 질화물 반도체 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209822676U (zh) 发光二极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