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56267A - 锁闭装置及双背带书包 - Google Patents
锁闭装置及双背带书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56267A CN110056267A CN201910047153.4A CN201910047153A CN110056267A CN 110056267 A CN110056267 A CN 110056267A CN 201910047153 A CN201910047153 A CN 201910047153A CN 110056267 A CN110056267 A CN 11005626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tor
- locking
- body coil
- magnet
- mai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3/00—Details; Accessories
- A45C13/10—Arrangement of fasten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F—TRAVELLING OR CAMP EQUIPMENT: SACKS OR PACKS CARRIED ON THE BODY
- A45F3/00—Travelling or camp articles; Sacks or packs carried on the body
- A45F3/04—Sacks or packs carried on the body by means of two straps passing over the two shoulde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5/00—Locks or fastenings for special use
- E05B65/52—Other locks for chests, boxes, trunks, baskets, travelling bag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删除用于转子的旋转的弹簧的简易结构来实现自动的上锁动作的锁闭装置及双背带书包。锁闭装置(10)能够通过使操作部转动来上锁及开锁,其具备:在锁主体(12)的内部与操作部连接且能够与操作部一体地旋转的转子(19);在操作部处于开锁位置时将转子卡定而限制旋转且在进行上锁时将转子的卡定解除的转子卡定部(16);设置于转子且一方的极性朝向转子的外侧配置的转子磁铁(22);设置于锁主体内且与转子磁铁的一方的极性相同的极性朝向转子的方向配置的第一主体磁铁(24);及在锁主体内设置于与第一主体磁铁不同的位置且与第一主体磁铁的一方的极性相反的极性朝向转子的方向配置的第二主体磁铁(25)。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锁闭装置及双背带书包。
背景技术
作为双背带书包等的包用锁闭装置,如下的锁闭装置被广泛利用:由卡止板和锁主体构成,该卡止板固定于包的盖部件,该锁主体具备能够旋转的操作部(扭转件)且连接于包主体,通过使卡止板的嵌合孔与操作部嵌合并使操作部旋转,从而进行包的上锁及开锁(解锁)。
另外,也已知有仅通过将卡止板向锁主体的表面压靠就能够使操作部自动地旋转至上锁位置的自动上锁机构。在该自动地进行上锁的机构中,在锁主体内设置与操作部一体地旋转的旋转板(转子),并在转子设置根据转子的旋转而能够弯曲的扭簧。
在用户使操作部从上锁位置向开锁位置旋转时,扭簧弯曲,且转子由卡定销卡定。此时,由于弯曲的扭簧的恢复力,转子被沿向上锁位置旋转的旋转方向施力。
并且,在进行上锁时,使卡止板与操作部嵌合并向锁主体的表面压靠,当将卡定销向锁主体的背面方向下压时转子的卡定被解除,转子旋转从而操作部自动地旋转至上锁位置。这样,通过仅将卡止板的嵌合孔与操作部配合的操作而能够简单地进行上锁动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71013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所述,在使扭簧旋转而利用弹簧的恢复力来使操作部旋转至上锁位置的方法中,锁主体内的结构变得复杂。另外,在能够使操作部沿逆时针方向及顺时针方向这两个方向从上锁位置旋转至开锁位置的类型的锁闭装置中,构造变得更加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删除了在转子的旋转中使用的弹簧的简易结构来实现自动的上锁动作的锁闭装置及双背带书包。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锁闭装置通过使卡止板与锁主体嵌合并使操作部转动,从而能够上锁及开锁,其中,所述锁闭装置具备:转子,该转子在所述锁主体的内部与所述操作部连接,并且能够与所述操作部一体地旋转;转子卡定部,在所述操作部处于开锁位置时,该转子卡定部将所述转子卡定而对旋转进行限制,另一方面,在进行上锁时,该转子卡定部将所述转子的卡定解除;转子磁铁,该转子磁铁设置于所述转子,并且该该转子磁铁配置为一方的极性朝向所述转子的径向的外侧;第一主体磁铁,该第一主体磁铁设置于所述锁主体内且所述转子的径向的外侧,并且该第一主体磁铁配置为与所述转子磁铁的所述一方的极性相同的极性朝向所述转子的方向;以及第二主体磁铁,该第二主体磁铁在所述锁主体内且所述转子的径向的外侧设置于与所述第一主体磁铁不同的位置,并且该第二主体磁铁配置为与所述第一主体磁铁的所述一方的极性相反的极性朝向所述转子的方向,在所述转子的卡定被解除时,第二主体磁铁吸引所述转子磁铁而使所述转子旋转。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锁闭装置通过使卡止板与锁主体嵌合并使操作部转动,从而能够上锁及开锁,其中,所述锁闭装置具备:转子,该转子在所述锁主体的内部与所述操作部连接,并且能够与所述操作部一体地旋转;转子卡定部,在所述操作部处于开锁位置时,该转子卡定部将所述转子卡定而对旋转进行限制,另一方面,在进行上锁时,该转子卡定部将所述转子的卡定解除;第一转子磁铁及第二转子磁铁,该第一转子磁铁及第二转子磁铁是设置于所述转子的不同位置的两个磁铁,且各磁铁的一方的极性朝向所述转子的径向的外侧,并且,所述第一转子磁铁的朝向外侧的极性与所述第二转子磁铁的朝向外侧的极性相反;第一主体磁铁,该第一主体磁铁设置于所述锁主体且所述转子的径向的外侧,并且该第一主体磁铁的一方的极性朝向转子侧;以及第二主体磁铁,该第二主体磁铁在所述锁主体且所述转子的径向的外侧设置于与所述第一主体磁铁不同的位置,并且该第二主体磁铁的与所述第一主体磁铁的所述一方的极性相反的极性朝向转子侧,在所述转子的卡定被解除时,第一主体磁铁及第二主体磁铁分别吸引所述第一转子磁铁或所述第二转子磁铁而使所述转子旋转。
发明效果
通过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以删除用于转子的旋转的弹簧的简易结构来实现自动的上锁动作的锁闭装置及双背带书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锁闭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的(A)是拆下锁主体的背面板并从背面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锁闭装置时的结构图,图2的(B)是锁主体的背面板的俯视图。
图3的(A)是表示在操作部处于开锁位置的情况下的转子、主体磁铁等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图3的(B)是从锁主体的背面侧观察的俯视图。
图4的(A)是表示在操作部处于上锁位置的情况下的转子、主体磁铁等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图4的(B)是从锁主体的背面侧观察的俯视图。
图5的(A)是在操作部处于开锁位置的情况下从表面侧观察锁主体时的图,图5的(B)表示从背面侧观察开锁位置处的锁主体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6的(A)是在卡止板配置于锁主体的压靠面而转子的卡定被解除了的情况下从表面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锁主体时的说明图,图6的(B)是从背面侧观察上锁位置处的锁主体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锁闭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锁闭装置中拆下锁主体的背面板并从背面侧观察时的结构图。
图9的(A)是表示在操作部处于开锁位置的情况下的转子、主体磁铁等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图9的(B)是从锁主体的背面侧观察的俯视图。
图10的(A)是表示在操作部处于上锁位置的情况下的转子、主体磁铁等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图10的(B)是从锁主体的背面侧观察的俯视图。
图11的(A)是在使操作部顺时针方向旋转而设定于开锁位置的情况下从表面侧观察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锁主体时的说明图,图11的(B)是从锁主体的背面侧观察开锁位置处的锁主体的结构时的说明图。
图12的(A)是在卡止板配置于锁主体的压靠面而转子的卡定被解除了的情况下从表面侧观察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锁主体时的说明图,图12的(B)是从背面侧观察上锁位置处的锁主体的结构时的说明图。
图13的(A)是在使操作部逆时针方向旋转而设定于开锁位置的情况下从表面侧观察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锁主体时的说明图,图13的(B)是从锁主体的背面侧观察开锁位置处的锁主体的结构时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应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锁闭装置的双背带书包的底面部的立体图。
图15的(A)~(C)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锁闭装置的其他的应用例的立体图。
附图文字说明
10…锁闭装置,11…卡止板,12…锁主体,13(13a、13b)…嵌合孔,14…操作部,15…主体突起部,16…转子卡定部,17(17a、17b)…引导件,18(18a、18b)…插通孔,19…转子,20…旋转轴(操作部),21…转子台阶部,22…转子磁铁,23…卡定台阶部,24…第一主体磁铁,25…第二主体磁铁,26…止动件,27…止动件,28…施力弹簧,29…第一转子磁铁,30…第二转子磁铁,31…双背带书包主体,32…冠部件(盖部件),33…肩带,34…支承部,35…背面板,36…旋转轴插通孔,37…卡定部插通孔,38…背板,100…双背带书包,101…箱,102…箱,103…日记本。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多个图中,对于相同或相当的部分附加相同符号。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锁闭装置1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的(A)是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锁闭装置10中拆下锁主体12的背面板35并从背面侧观察锁主体12的内部时的结构图,图2的(B)表示背面板35的俯视图。
首先,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锁闭装置10的基本的结构进行说明。
锁闭装置10具备卡止板11和锁主体12。该锁闭装置10是通过使一端固定于双背带书包等包的盖部件的卡止板11与固定于包主体的锁主体12的操作部14嵌合并使操作部14转动而能够进行包的上锁及开锁的锁闭装置,是通过将卡止板11向锁主体12的表面压靠而自动地执行上锁动作的装置。
卡止板11在由铁、铁合金等形成为长方形的平板的主体,沿其长度方向空开所需的间隔而形成有横向较长的长方形的嵌合孔13(13a,13b)。此外,设置于卡止板11的主体的嵌合孔13可以是一个,也可以为了调整与锁主体12嵌合的嵌合位置而设置多个。
锁主体12由铁、硬质树脂制材料等形成,并且固定于包主体的外表面。锁主体12在其表面中央部形成有用于压靠卡止板11的压靠面,在该压靠面的大致中央部上突出设置有供卡止板11的嵌合孔13嵌合的主体突起部15。
主体突起部15的平面形状形成为与卡止板11的嵌合孔13的平面形状大致相同且稍小的长方形,其突出高度以比卡止板11的板厚的高度稍高的方式形成。在主体突起部15形成有从其顶端中央部沿锁主体12的厚度方向贯通的平面呈圆形的轴孔(省略图示)。
在操作部14中,由硬质树脂或金属等形成的长方体状的主体和位于该主体的一方的面的实心圆柱状的旋转轴20(图3)一体形成。操作部14的主体形成为卡止板11的嵌合孔13能够插通的形状和大小。操作部14在主体突起部15上与该突起部同心状地配设,操作部14的旋转轴20经由形成于主体突起部15的轴孔而插通到内部,并且向锁主体12内的转子19嵌入而结合。
另外,在锁主体12的压靠面形成有使转子卡定部16插通的销插通孔。该销插通孔设置于主体突起部15的附近并且在锁主体12的厚度方向上贯通。在操作部14处于开锁位置(操作部14与主体突起部15的长度方向一致的位置)时,转子卡定部16从锁主体12的压靠面突出。另一方面,在将卡止板11向锁主体12的压靠面压靠而进行上锁时,即,使操作部14从开锁位置旋转而将卡止板11卡定于锁主体12时,转子卡定部16通过卡止板11而被下压。此外,对于转子卡定部16的结构、动作后述。
引导件17(17a、17b)是用于将卡止板11向锁主体12的压靠面引导的堤台,突出设置于锁主体12表面的上方。另外,在锁主体12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为了将锁主体12固定于包主体,设置有用于使对锁主体12进行支承的支承部的轴向包的内侧贯通的左右一对插通孔18(18a、18b)。
接着,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锁闭装置1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锁闭装置10的锁主体12具备转子19、转子卡定部16、转子磁铁22、第一主体磁铁24及第二主体磁铁25。转子19等锁主体12内部的结构配置于背面板35与锁主体12的顶板(锁主体12的表面板)之间的空间。
转子19是在锁主体12内与操作部14的旋转轴20连接的能够与操作部14一体地旋转的旋转板。转子19在操作部14的配置平行于主体突起部15的长度方向的开锁位置和操作部14的配置相对于主体突起部15的长度方向呈直角的上锁位置之间可逆地转动。
此外,嵌入并连接于转子19的操作部14的旋转轴20延伸至锁主体12的背面板35,并且将设置于背面板35的旋转轴插通孔36插通而从背面板35突出。从背面板35突出的旋转轴20的下端部被铆接,从而经由垫片等固定于背面板35。另外,也可以不将旋转轴20固定于背面板35,而将旋转轴20的端部直接铆接固定于转子19。
转子19具有由硬质树脂等形成为平面呈圆形的主体,在该主体的外周部形成有向外方垂直地突出的平面呈扇状的转子台阶部21。而且,在转子19的主体中,在形成转子台阶部21的位置的相反侧,向外方突出地形成有突出部,该突出部设置有用于收容转子磁铁22的槽。
转子磁铁22是在设置于转子19的突出部配置的永久磁铁。该转子磁铁22以如下的方式配置于突出部的槽:磁铁的一方的极性朝向转子19的外侧配置而磁铁的另一方的极性朝向转子19的内侧(中心)。例如,以转子磁铁22的N极朝向转子19的外侧配置而S极朝向转子19的内侧的方式配置。
转子卡定部16是一方面在操作部14处于开锁位置时将转子19卡定而限制旋转且另一方面在使操作部14旋转而进行上锁时将转子19的卡定解除的卡定销。在转子卡定部16中,由硬质树脂等形成为棒状的主体与垂直地向主体的外方突出的平面呈圆形的卡定台阶部23一体形成。并且,在转子卡定部16嵌入有施力弹簧28,该施力弹簧28的一端与卡定台阶部23接触,另一端与锁主体12的背面板35接触。此外,转子卡定部16的下端部延伸至锁主体12的背面板35,且构成为能够从设置于背面板35的卡定部插通孔37突出。
在操作部14旋转至开锁位置且卡止板11未压靠于锁主体12的压靠面时,卡定台阶部23通过施力弹簧28而被向锁主体12的顶板方向施力,从而卡定台阶部23与转子台阶部21的端部卡合。另一方面,在卡止板11压靠于压靠面而将转子卡定部16下压时,施力弹簧28收缩,卡定台阶部23被下压,从而卡定台阶部23与转子台阶部21的卡合被解除。
第一主体磁铁24及第二主体磁铁25分别是固定于锁主体12的顶板的永久磁铁,并且配置于转子19的外侧的不同位置。
第一主体磁铁24的与转子磁铁22中朝向转子19的外侧的极性相同的极性朝向转子19的方向配置。例如,在转子磁铁22中朝向转子19的外侧的极性为N极的情况下,第一主体磁铁24的N极朝向转子19的方向配置。
并且,第一主体磁铁24配置为,在转子19由转子卡定部16卡定时,第一主体磁铁24与转子磁铁22相对。
另一方面,第二主体磁铁25的与转子磁铁22中朝向转子19的外侧的极性相反的极性朝向转子19的方向配置。例如,在转子磁铁22中朝向转子19的外侧的极性为N极的情况下,第二主体磁铁25的S极朝向转子19的方向配置。
第二主体磁铁25配置为,在转子19的卡定被解除时吸引转子磁铁22而使转子19旋转,并在操作部14的上锁位置处与转子磁铁22相对。
通过像这样配置第一主体磁铁24及第二主体磁铁25,在操作部14处于开锁位置时,即转子19被卡定时,在第一主体磁铁24与转子磁铁22之间作用有斥力。此时,转子磁铁22被向具有相反的极性的第二主体磁铁25的方向吸引,虽然诱发旋转,但由于转子卡定部16的作用,转子19的旋转被限制。此外,设置于第一主体磁铁24侧的止动件26是用于限制转子19从卡定位置向反方向(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的旋转的部件。
另一方面,在转子19的卡定被解除时,转子磁铁22被从与第一主体磁铁24相对的位置向第二主体磁铁25的配置方向吸引,从而转子19旋转。此外,设置于第二主体磁铁25侧的止动件27是用于限制转子19从操作部14的上锁位置进一步旋转的部件。
此外,第一主体磁铁24及第二主体磁铁25的配置并不是限于图2所示的位置关系的配置,能够适当调整为如下配置:一方面,在转子19的卡定时操作部14被保持在开锁位置,另一方面,在转子19的卡定被解除时通过磁力所产生的吸引力而使操作部14旋转至上锁位置。
图3的(A)是对操作部14处于开锁位置的情况下的操作部14、转子19、转子卡定部16及两个主体磁铁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立体图,图3的(B)是从锁主体12的背面侧观察的俯视图。
图4的(A)是用于对操作部14处于上锁位置的情况下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立体图,图4的(B)是从锁主体12的背面侧观察的俯视图。
此外,在图3~图4中,为了容易理解锁主体12的结构地进行说明,省略锁主体12的顶板、背面板等一部分结构而进行图示。在图3的(A)、图4的(A)中,图的上侧是锁主体12的背面侧,图的下侧成为锁主体12的顶板侧。
如图3所示,在操作部14处于开锁位置且未由卡止板11按压转子卡定部16的情况下,通过设置于转子卡定部16的卡定台阶部23与锁主体12的背面之间的施力弹簧28而对转子卡定部16向锁主体12的顶板方向施力。卡定台阶部23由于被抬升至与转子台阶部21大致相同的高度而将转子台阶部21卡定。由此,转子磁铁22朝向第二主体磁铁25的方向的旋转被限制。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在转子卡定部16由卡止板11按压的情况下,施力弹簧28收缩,转子卡定部16的卡定台阶部23被向锁主体12的背面方向下压。通过将卡定台阶部23向背面方向按压,从而将卡定台阶部23与转子台阶部21的卡定解除。转子磁铁22通过相反的极性朝向转子方向的第二主体磁铁25吸引,从而转子19自动地旋转至操作部14变为上锁位置为止。
接着,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锁闭装置10的动作具体地进行说明。
图5的(A)是在操作部14处于开锁位置的情况下从表面侧观察锁主体12时的图,图5的(B)是从锁主体12的背面侧观察开锁时的锁主体12的结构的说明图。此外,在图5、图6中,将转子磁铁22中朝向转子19的外侧的极性设为N极并将第一主体磁铁24、第二主体磁铁25中朝向转子19侧的极性分别设为N极、S极而进行说明。
在操作部14处于开锁位置且转子19被卡定时,转子磁铁22与第一主体磁铁24相对。转子磁铁22与第一主体磁铁24由于N极彼此相对而相互排斥。转子磁铁22在与相反的极性即S极相对的第二主体磁铁25的方向上被吸引,但由于转子卡定部16而使得旋转被限制。
图6的(A)是在卡止板11被压靠于锁主体12的压靠面而操作部14变为上锁位置的情况下的从表面侧观察锁主体12时的图,图6的(B)是从锁主体12的背面侧观察上锁时的锁主体12的结构的说明图。
当卡止板11被配置于锁主体12的压靠面时,由转子卡定部16引起的转子19的卡定被解除。转子磁铁22通过与相反的极性即S极相对的第二主体磁铁25被吸引,从而转子19自动地旋转至操作部14变为上锁位置为止。
这样,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锁闭装置10,通过在转子19及锁主体12设置磁铁并利用磁作用来进行上锁动作,从而能够以删除用于转子19的旋转的弹簧的简易结构来实现自动的上锁动作。
另外,在使用金属制的卡止板11的情况下,转子磁铁22及两个主体磁铁能够将卡止板11吸引固定于锁主体12的压靠面,因此能够提高上锁的可靠性。
此外,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对使操作部14从上锁位置顺时针方向旋转至开锁位置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通过将第一主体磁铁24等配置于相反侧而设为从上锁位置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开锁位置的结构。
(第二实施方式)
图7是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锁闭装置10的结构进行说明的立体图。图8是在锁闭装置10中拆下锁主体12的背面板35并从背面侧观察时的结构图。此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在结构上、动作上相同的部分,适当省略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锁闭装置10的锁主体12中,操作部14构成为能够从上锁位置向顺时针方向及逆时针方向这两个方向旋转,并且在转子19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转子磁铁29及第二转子磁铁30这两个永久磁铁。
转子19形成有两个突出部,该两个突出部设置有用于收容第一转子磁铁29及第二转子磁铁30的槽。
第一转子磁铁29以如下方式的方式配置于突出部的槽:磁铁的一方的极性朝向转子19的外侧配置而磁铁的另一方的极性朝向转子19的内侧(中心)。例如,第一转子磁铁29的N极朝向转子19的外侧配置。
第二转子磁铁30以如下的方式配置于突出部的槽:与第一转子磁铁29中朝向转子19的外侧配置的极性相反的极性朝向转子19的外侧配置,另一方的极性朝向转子19的内侧(中心)。例如,在第一转子磁铁29的N极朝向转子19的外侧配置的情况下,第二转子磁铁30的S极朝向转子19的外侧配置。
如图8所示,第二转子磁铁30的位置例如配置于从第一转子磁铁29的位置起以旋转轴20为中心旋转90度而得到的位置。
第一主体磁铁24及第二主体磁铁25是固定设置于锁主体12的顶板的两个永久磁铁。
第一主体磁铁24的一方的极性朝向转子19侧。
在使操作部14向一方的旋转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旋转而转子19被卡定时,第一主体磁铁24与极性相同的第一转子磁铁29或第二转子磁铁30相对。并且,第一主体磁铁24配置为,在转子19的卡定被解除时吸引极性不同的第一转子磁铁29或第二转子磁铁30而使转子19旋转并在操作部14的上锁位置处相对。
第二主体磁铁25在锁主体12中设置于与第一主体磁铁24不同的位置,与第一主体磁铁24的一方的极性相反的极性朝向转子19侧。
在向另一方的旋转方向(例如逆时针方向)旋转而转子19被卡定时,第二主体磁铁25与极性相同的第一转子磁铁29或第二转子磁铁30相对。并且,第二主体磁铁25配置为,在转子19的卡定被解除时吸引极性不同的第一转子磁铁29或第二转子磁铁30而使转子19旋转并在操作部14的上锁位置处相对。
例如,将第一主体磁铁24、第二主体磁铁25中朝向转子19侧的极性分别设为S极、N极。如图8所示,从锁主体的背面侧观察,将第一主体磁铁24配置于左侧并将第二主体磁铁25配置于右侧。第二主体磁铁25配置于从第一主体磁铁24的位置起以旋转轴20为中心旋转大致90度的位置。并且,将第一转子磁铁29的朝向转子外侧的极性设为N极并将第二转子磁铁30的朝向转子外侧的极性设为S极。
在该情况下,在使操作部14顺时针方向旋转而转子19被卡定时,第一主体磁铁24与极性相同的第二转子磁铁30相对。在转子19的卡定被解除时,第一主体磁铁24吸引极性不同的第一转子磁铁29而使转子19旋转并在操作部14的上锁位置处相对。
在逆时针方向旋转而将转子19卡定时,第二主体磁铁25与极性相同的第一转子磁铁29相对。并且,在转子19的卡定被解除时,第二主体磁铁25吸引极性不同的第二转子磁铁30而使转子19旋转并在操作部14的上锁位置处相对。
在转子19的卡定被解除时,对于两个转子磁铁和主体磁铁中的每一个,极性互不相同的磁铁彼此相对并进行吸引,从而对操作部14的上锁位置进行保持。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锁闭装置10中,未设置用于对旋转方向进行限制的止动件,转子19的两个突出部具有对向反方向的旋转进行限制的止动件的功能。
图9的(A)是表示在使操作部14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操作部14处于开锁位置的情况下的操作部14、转子19、两个转子磁铁、转子卡定部16及两个主体磁铁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图9的(B)是从锁主体12的背面侧观察的俯视图。
图10的(A)是用于说明在由卡止板11按压转子卡定部16而转子19的卡定被解除了的情况下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图10的(B)是从锁主体12的背面侧观察的俯视图。
如图9所示,在操作部14处于开锁位置的情况下,转子卡定部16未被按压,因此通过设置于卡定台阶部23与锁主体12的背面之间的施力弹簧28,转子卡定部16被向锁主体12的顶板方向施力。
卡定台阶部23被抬升至与转子台阶部21大致相同的高度而将转子台阶部21卡定。因此,第二转子磁铁30向着不同的极性朝向转子侧的第二主体磁铁25的旋转被限制。
如图10所示,在由卡止板11按压转子卡定部16的情况下,施力弹簧28收缩且卡定台阶部23被向锁主体12的背面方向按压。通过将卡定台阶部23向背面方向按压,卡定台阶部23与转子台阶部21的卡定被解除。由此,第二转子磁铁30在第二主体磁铁25的方向上被吸引,且转子19自动地旋转至第二转子磁铁30与第二主体磁铁25相对的位置,即操作部14变为上锁位置为止。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锁闭装置10的动作进行具体说明。
图11的(A)是在使操作部14顺时针方向旋转而设于开锁位置的情况下从表面侧观察锁主体12时的说明图,图11的(B)是从背面侧观察开锁位置处的锁主体12的结构的说明图。
在此,将第一转子磁铁29朝向转子外侧的极性设为N极,将第二转子磁铁30朝向转子外侧的极性设为S极,将第一主体磁铁24、第二主体磁铁25中朝向转子19侧的极性分别设为S极、N极来进行说明。
当使操作部14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将操作部14设于开锁位置时,转子19由转子卡定部16卡定。此时,第一主体磁铁24的S极与极性相同的第二转子磁铁30相对。由于相同极性即S极彼此相对,因此互相排斥,并且第二转子磁铁30的S极在与相反极性的N极相对的第二主体磁铁25的方向上被吸引,但由于转子卡定部16而使得旋转被限制。
图12的(A)是在卡止板11配置于锁主体12的压靠面而转子19的卡定被解除的情况下从表面侧观察锁主体12时的说明图,图12的(B)是从背面侧观察上锁时的锁主体12的结构的说明图。
当卡止板11配置于锁主体12的压靠面时,由转子卡定部16进行的转子19的卡定被解除。第二转子磁铁30的S极在与相反极性的N极相对的第二主体磁铁25的方向上被吸引,转子19旋转至第二转子磁铁30与第二主体磁铁25相对的位置,即操作部14处于上锁位置为止。此时,第一转子磁铁29的N极与使相反极性的S极相对的第一主体磁铁24相对并进行吸引。由此,操作部14利用两组磁铁的吸引力而保持于上锁位置。
图13的(A)是在使操作部14逆时针方向旋转而设于开锁位置的情况下从表面侧观察锁主体12时的说明图,图13的(B)是从背面侧观察开锁位置处的锁主体12的结构的说明图。
当使操作部14逆时针方向旋转而将操作部14设于开锁位置时,转子19由转子卡定部16卡定。此时,第二主体磁铁25的N极与极性相同的第一转子磁铁29相对。由于相同极性即N极彼此相对,因此相互排斥,并且第一转子磁铁29的N极在与相反极性的S极相对的第一主体磁铁24的方向上被吸引,但由于转子卡定部16而使得旋转被限制。此外,卡定解除时的结构与图12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这样,根据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锁闭装置10,除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之外,通过在转子19设置两个磁铁,从而即使是使操作部14从上锁位置向顺时针方向及逆时针方向这两个方向旋转的结构,也能够更加稳定地实现自动的上锁动作。
图14是安装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锁闭装置10的双背带书包100的底部(底部外表面)的立体图。
双背带书包100具备合成树脂制或皮革制等的双背带书包主体31和将在该双背带书包主体31的底部的相反侧开口的开口部关闭的冠部件32。冠部件32的一端固定于双背带书包100的开口部的背板38侧的一边,覆盖双背带书包主体31的开口部并且延伸设置到双背带书包主体31的底部为止。
双背带书包主体31设置有背板38和左右一对肩带33,该背板38在小学生等用户背负双背带书包100时与用户的后背接触,该左右一对肩带33在用户背负时使用。另外,在双背带书包主体31的底部固定有支承部34,该支承部34将配设于该左右一对肩带33的下端侧的金属制的环支承为能够转动。
并且,在具有刚性的该底部,固定有锁主体12。另外,在冠部件32的顶端部连接有大致Y字状的舌部,在该舌部的顶端固定有卡止板11。
此外,图15的(A)~(C)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锁闭装置10的其他的应用例的立体图。图15的(A)表示将锁闭装置10应用于在工具箱等中使用的箱型的箱101的情况。在箱101的主体部配置有锁主体12,在盖部固定有卡止板11。图15的(B)表示将锁闭装置10(10a、10b)应用于在衣服、乐器等的收容等中使用的长方形的箱102的情况。在箱102的主体部的侧面配置有两个锁主体12,在盖部的侧面固定有两个卡止板11。
图15的(C)表示将锁闭装置10应用于日记本103的例子。在日记本103的一方的开闭封皮部配置有锁主体12,在另一方的开闭封皮部固定有卡止板11,从而日记本103变得能够上锁及开锁。
此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锁闭装置10不限于上述的应用例,能够应用于旅行用的包等各种包、箱、笔记本、钱包等。
根据如上所述的各实施方式的锁闭装置10,通过在转子及锁主体设置磁铁而利用磁作用来进行上锁动作,从而能够以删除用于转子的旋转的弹簧的简易结构来实现自动的上锁动作。
虽然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只不过是作为例子进行提示,不意图对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
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的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组合。
这些实施方式和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主旨内,同样也包含于请求保护的范围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同等的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锁闭装置,通过使卡止板与锁主体嵌合并使操作部转动,从而能够上锁及开锁,该锁闭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转子,该转子在所述锁主体的内部与所述操作部连接,并且能够与所述操作部一体地旋转;
转子卡定部,在所述操作部处于开锁位置时,该转子卡定部将所述转子卡定而限制旋转,另一方面在进行上锁时,该转子卡定部将所述转子的卡定解除;
转子磁铁,该转子磁铁设置于所述转子,并且该转子磁铁配置为一方的极性朝向所述转子的径向的外侧;
第一主体磁铁,该第一主体磁铁设置于所述锁主体内且所述转子的径向的外侧,并且该第一主体磁铁配置为与所述转子磁铁的所述一方的极性相同的极性朝向所述转子的方向;以及
第二主体磁铁,该第二主体磁铁在所述锁主体内且所述转子的径向的外侧设置于与所述第一主体磁铁不同的位置,并且该第二主体磁铁配置为与所述第一主体磁铁的所述一方的极性相反的极性朝向所述转子的方向,
在所述转子的卡定被解除时,第二主体磁铁吸引所述转子磁铁而使所述转子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主体磁铁配置为在所述转子的卡定时与所述转子磁铁相对,
所述第二主体磁铁配置为,在所述转子的卡定被解除时吸引所述转子磁铁而使所述转子旋转,在所述操作部变为上锁位置的位置,所述第二主体磁铁与所述转子磁铁相对。
3.一种锁闭装置,通过使卡止板与锁主体嵌合并使锁主体的操作部转动,从而能够上锁及开锁,该锁闭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转子,该转子在所述锁主体的内部与所述操作部连接,并且能够与所述操作部一体地旋转;
转子卡定部,在所述操作部处于开锁位置时,该转子卡定部将所述转子卡定而限制旋转,另一方面,在进行上锁时,该转子卡定部将所述转子的卡定解除;
第一转子磁铁及第二转子磁铁,该第一转子磁铁及第二转子磁铁是设置于所述转子的不同位置的两个磁铁,且各磁铁的一方的极性朝向所述转子的径向的外侧,并且,所述第一转子磁铁的朝向外侧的极性与所述第二转子磁铁的朝向外侧的极性相反;
第一主体磁铁,该第一主体磁铁设置于所述锁主体且所述转子的径向的外侧,并且该第一主体磁铁的一方的极性朝向转子侧;以及
第二主体磁铁,该第二主体磁铁在所述锁主体且所述转子的径向的外侧设置于与所述第一主体磁铁不同的位置,并且该第二主体磁铁的与所述第一主体磁铁的所述一方的极性相反的极性朝向转子侧,
在所述转子的卡定被解除时,第一主体磁铁及第二主体磁铁分别吸引所述第一转子磁铁或所述第二转子磁铁而使所述转子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能够从上锁位置向顺时针方向及逆时针方向这两个方向旋转,
所述第一主体磁铁配置为,在所述操作部向所述两个方向中的一方的方向旋转而使得所述转子被卡定时,所述第一主体磁铁与极性相同的所述第一转子磁铁或第二转子磁铁相对,并且,在所述转子的卡定被解除时,所述第一主体磁铁吸引极性不同的所述第一转子磁铁或第二转子磁铁而使所述转子旋转,并在所述操作部变为上锁位置的位置与所述第一转子磁铁或第二转子磁铁相对,
所述第二主体磁铁配置为,在所述操作部向所述两个方向中的另一方的方向旋转而使得所述转子被卡定时,所述第二主体磁铁与极性相同的所述第一转子磁铁或第二转子磁铁相对,并且,在所述转子的卡定被解除时,所述第二主体磁铁吸引极性不同的所述第一转子磁铁或第二转子磁铁而使所述转子旋转,并在所述操作部变为上锁位置的位置与所述第一转子磁铁或第二转子磁铁相对。
5.一种双背带书包,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锁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07507A JP6330114B1 (ja) | 2018-01-19 | 2018-01-19 | 錠前及びランドセル |
JP2018-007507 | 2018-01-1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56267A true CN110056267A (zh) | 2019-07-26 |
CN110056267B CN110056267B (zh) | 2020-10-23 |
Family
ID=62186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047153.4A Active CN110056267B (zh) | 2018-01-19 | 2019-01-18 | 锁闭装置及双背带书包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330114B1 (zh) |
CN (1) | CN110056267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48938A (zh) * | 2010-02-08 | 2010-06-23 | 王建明 | 一种机械电子复合锁中的电子锁 |
JP2012012762A (ja) * | 2010-06-29 | 2012-01-19 | Asahi Denso Co Ltd | イグニッションスイッチ装置 |
JP5763799B1 (ja) * | 2014-02-25 | 2015-08-12 | 株式会社日乃本錠前 | 鞄錠 |
CN204782264U (zh) * | 2015-04-21 | 2015-11-18 | 宁波永发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 电子离合把手 |
EP3101206B1 (fr) * | 2015-06-03 | 2017-09-20 | Assa Abloy Aube Anjou | Serrure à sécurité magnétique |
CN107246192A (zh) * | 2017-07-21 | 2017-10-13 | 思创医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新型磁性开锁的商品防盗装置及其开锁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039354Y2 (zh) * | 1971-12-03 | 1975-11-12 | ||
JPH0613535U (ja) * | 1992-07-30 | 1994-02-22 | 菊地 三之助 | ランドセルの蓋着脱金具 |
CA2745106A1 (en) * | 2011-06-29 | 2012-12-29 | Xavier Abou Nassar | Self-actuating magnetic locking system |
-
2018
- 2018-01-19 JP JP2018007507A patent/JP6330114B1/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1-18 CN CN201910047153.4A patent/CN11005626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48938A (zh) * | 2010-02-08 | 2010-06-23 | 王建明 | 一种机械电子复合锁中的电子锁 |
JP2012012762A (ja) * | 2010-06-29 | 2012-01-19 | Asahi Denso Co Ltd | イグニッションスイッチ装置 |
JP5763799B1 (ja) * | 2014-02-25 | 2015-08-12 | 株式会社日乃本錠前 | 鞄錠 |
CN204782264U (zh) * | 2015-04-21 | 2015-11-18 | 宁波永发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 电子离合把手 |
EP3101206B1 (fr) * | 2015-06-03 | 2017-09-20 | Assa Abloy Aube Anjou | Serrure à sécurité magnétique |
CN107246192A (zh) * | 2017-07-21 | 2017-10-13 | 思创医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新型磁性开锁的商品防盗装置及其开锁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330114B1 (ja) | 2018-05-23 |
CN110056267B (zh) | 2020-10-23 |
JP2019127681A (ja) | 2019-08-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682503B (zh) | 闭锁装置 | |
CN103945728B (zh) | 书包的盖卡扣 | |
US20060027697A1 (en) | Retractable cord device for storing a separate cord and method of storing the same | |
JPWO2011118412A1 (ja) | 係止機構付き磁気ホック | |
CN102734314B (zh) | 铰链装置、开阖装置及笔记型计算机 | |
US20080120813A1 (en) | Belt buckle | |
TW200836660A (en) | Sheet attaching instrument | |
CN110056267A (zh) | 锁闭装置及双背带书包 | |
US10420404B2 (en) | Multiple component binder clip for use in personal accessory designs | |
WO2013167881A1 (en) | Lockable lidded containers | |
CN216601944U (zh) | 一种磁吸式锁定装置 | |
AU2024100029A4 (en) | Lockable pouch for a mobile phone | |
AU2024100030B4 (en) | Lockable pouch for a mobile phone | |
JP6120034B1 (ja) | 携帯端末ケース | |
TWM442587U (en) | Fixing structure for battery cov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215255290U (zh) | 一种磁力离合器以及包含其的智能门锁以及门 | |
JP6243594B2 (ja) | 吊下げ保持具 | |
CN208119058U (zh) | 一种插卡装置和汽车 | |
EP1935272A1 (en) | Belt buckle | |
WO2012057952A2 (en) | A door mechanism for 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 | |
CN216531096U (zh) | 电源适配器 | |
JP2021065564A (ja) | 留め具 | |
CN217562901U (zh) | 一种耐高温型汽车插接件 | |
JP3078896U (ja) | 携帯型機器用ホルダー | |
US20100208376A1 (en) | Compact mirro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