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49391A - 一种耳道式麦克风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耳道式麦克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49391A
CN110049391A CN201910195708.XA CN201910195708A CN110049391A CN 110049391 A CN110049391 A CN 110049391A CN 201910195708 A CN201910195708 A CN 201910195708A CN 110049391 A CN110049391 A CN 1100493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phone
shell
processing module
duct
s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9570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震海
叶保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ke Shenghua (suzho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ke Shenghua (suzh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ke Shenghua (suzho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ke Shenghua (suzh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9570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493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00493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493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8Mouthpieces; Microphon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H04R1/083Special constructions of mouthpie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00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3/02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for preventing acoustic reaction, i.e. acoustic oscillatory feedback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耳道式麦克风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拾音器以及连接所述拾音器用于传输信号的传输线。所述壳体包括外端和设置在耳膜端的内端,所述拾音器包括第一麦克风、第二麦克风和声音处理模块,所述第一麦克风设置在所述内端,所述第二麦克风设置在所述外端,所述声音处理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之间,所述第一麦克风和声音处理模块之间通过第一导线连接,所述第二麦克风和声音处理模块之间通过第二导线连接,所述传输线连接在所述声音处理模块上并引出所述壳体。所述耳道式麦克风采用双麦克风模式,拾取耳道内的声音,去除噪音后传输至需要的设备,增强语音通讯的清晰度。

Description

一种耳道式麦克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音频通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耳道式麦克风。
背景技术
麦克风作为一种实现将声波转变为电信号的换能器,其技术已相当成熟,结构形式多见驻极体电容式、动圈式和碳晶式等。现有技术麦克风的显著缺点在于先采撷包括有环境噪声的语音信号,然后再对噪音信号进行减噪或降噪处理。其减噪或降噪的方法,多见180度反向或多方位布置拾音器,以直接抵消或通过软件技术加以克服环境噪音。现有技术的麦克风对先采撷的噪声进行减噪或降噪的补救措施,其减噪或降噪的效果,仅能满足于在较安静的环境中,用人的大脑判断语音通话内容的需求,完全不能满足电脑或其它智能语音设备搜索引擎对关键词的搜索和判断,以及在强噪声背景中的语音通话的需求。也就是说,用现有技术的减噪或降噪麦克风,如果使用者是处于诸如行驶中的机车驾驶舱内、有机车行驶的公路旁、旁边有人说话、有杂音的生产场所等吵闹的环境,其麦克风采撷的语音信号,便不能用作电脑或其它智能设备语音搜索引擎的信号源,否则电脑或其它智能设备会做出错误的判断或不能识别关键词;亦不能实现在舰船、潜水艇、坦克、装甲车内以及其它噪声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语音通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耳道式麦克风,用于采集说话人因声带振动并通过骨传导引起的耳膜振动和耳道振动来还原语音信号的耳道式麦克风,增强噪声环境中语音通讯的清晰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耳道式麦克风,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拾音器以及连接所述拾音器用于传输信号的传输线。所述壳体包括外端和设置在耳膜端的内端,所述拾音器包括第一麦克风、第二麦克风和声音处理模块,所述第一麦克风设置在所述内端,所述第二麦克风设置在所述外端,所述声音处理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之间,所述第一麦克风和声音处理模块之间通过第一导线连接,所述第二麦克风和声音处理模块之间通过第二导线连接,所述传输线连接在所述声音处理模块上并引出所述壳体。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还包括若干通气凹槽,所述通气凹槽设置在所述壳体外壁,每个所述通气凹槽沿着长轴方向贯穿所述壳体。
作为优选,所述声音处理模块包括互相关处理模块和语音增强模块。互相关处理模块计算出两路麦克风输入信号的相关性。语音增强模块根据相关结果进行双通道噪声抑制。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麦克风采用骨传导麦克风、驻极体麦克风或MEMS数字麦克风。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麦克风采用驻极体麦克风或MEMS数字麦克风。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开设穿线孔,所述传输线经所述穿线孔,引出所述壳体。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的横截面为圆形,且外端端面直径大于所述内端端面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所述耳道式麦克风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拾音器以及连接所述拾音器用于传输信号的传输线。所述壳体包括外端和设置在耳膜端的内端,所述拾音器包括第一麦克风、第二麦克风和声音处理模块,所述第一麦克风设置在所述内端,所述第二麦克风设置在所述外端,所述声音处理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之间,所述第一麦克风和声音处理模块之间通过第一导线连接,所述第二麦克风和声音处理模块之间通过第二导线连接,所述传输线连接在所述声音处理模块上并引出所述壳体。所述耳道式麦克风采用双麦克风模式,设置在内端靠近耳膜的第一麦克风拾取耳道内的声音,设置在外端的第二麦克风拾取外界的声音,第二麦克风拾取的声音作为参考音,提供给所述声音处理模块用于去除噪音,增强语音通讯的清晰度。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发明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发明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发明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耳道式麦克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耳道式麦克风的剖面图。
图中所示:1-第一麦克风、2-第二麦克风、3-声音处理模块、4-第一导线、 5-第二导线、6-传输线、7-壳体、8-通气凹槽、9-穿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例。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见图1和图2,一种耳道式麦克风,包括壳体7、设置在所述壳体7内的拾音器以及连接所述拾音器用于传输信号的传输线6。
所述壳体7采用塑料、金属、橡胶或硅胶材料制成,包括外端和设置在耳膜端的内端,所述壳体7的横截面为圆形,且外端端面直径大于所述内端端面直径。
所述拾音器包括第一麦克风1、第二麦克风2和声音处理模块3,所述第一麦克风1设置在所述内端,所述第二麦克风2设置在所述外端,所述声音处理模块3设置在所述第一麦克风1和第二麦克风2之间,所述第一麦克风1和声音处理模块3之间通过第一导线4连接,所述第二麦克风2和声音处理模块3 之间通过第二导线5连接,所述传输线6连接在所述声音处理模块3上,所述壳体7开设穿线孔9,所述传输线6经所述穿线孔9,引出所述壳体7。
所述第一麦克风1采用骨传导麦克风、驻极体麦克风或MEMS数字麦克风。所述第二麦克风2采用驻极体麦克风或MEMS数字麦克风。
所述声音处理模块3包括互相关处理模块和语音增强模块。互相关处理模块计算出两路麦克风输入信号的相关性。语音增强模块根据相关结果进行双通道噪声抑制。
所述声音处理模块3还包括电源模组和信号调制模组。所述传输线6为发射天线,将声音信号调制成无线信号并通过发射天线6发射给需要的设备,所述耳道式麦克风做成无线发射的耳道式麦克风。
所述声音处理模块3就是将第一麦克风1采集到的目标声音和第二麦克风2的采集的环境噪音,进行比较,用差分算法,把第二麦克风2拾取到的噪音去除掉,保留目标声音。
为了避免“堵耳效应”,所述壳体7的外壁设置若干通气凹槽8,每个所述通气凹槽8沿着长轴方向贯穿所述壳体7。所述通气凹槽8使耳朵里外的空间保持连通,不会产生堵耳的感觉。
所述耳道式麦克风采用双麦克风模式,设置在内端靠近耳膜的第一麦克风 1拾取耳道内目标的声音,设置在外端的第二麦克风2拾取环境噪声,第二麦克风2拾取的声音作为参考音,提供给所述声音处理模块3用于去除目标声音中的噪音,将去除噪音后的目标声音信号通过传输线6发送给需要的设备,增强语音通讯的清晰度。
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例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前述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申请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发明主题的一部分。

Claims (7)

1.一种耳道式麦克风,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拾音器以及连接所述拾音器用于传输信号的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外端和设置在耳膜端的内端,所述拾音器包括第一麦克风、第二麦克风和声音处理模块,所述第一麦克风设置在所述内端,所述第二麦克风设置在所述外端,所述声音处理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之间,所述第一麦克风和声音处理模块之间通过第一导线连接,所述第二麦克风和声音处理模块之间通过第二导线连接,所述传输线连接在所述声音处理模块上并引出所述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道式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声音处理模块包括用于计算两路麦克风输入信号的相关性的互相关处理模块和根据相关结果进行双通道噪声抑制的语音增强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道式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麦克风采用骨传导麦克风、驻极体麦克风或MEMS数字麦克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道式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麦克风采用驻极体麦克风或MEMS数字麦克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道式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开设穿线孔,所述传输线经所述穿线孔,引出所述壳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道式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横截面为圆形,且外端端面直径大于所述内端端面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道式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外壁的若干通气凹槽,每个所述通气凹槽沿着长轴方向贯穿所述壳体。
CN201910195708.XA 2019-03-15 2019-03-15 一种耳道式麦克风 Pending CN1100493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95708.XA CN110049391A (zh) 2019-03-15 2019-03-15 一种耳道式麦克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95708.XA CN110049391A (zh) 2019-03-15 2019-03-15 一种耳道式麦克风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49391A true CN110049391A (zh) 2019-07-23

Family

ID=67273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95708.XA Pending CN110049391A (zh) 2019-03-15 2019-03-15 一种耳道式麦克风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4939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14738A (zh) * 2023-07-21 2023-08-18 江西红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骨传导送话器及骨传导送话器组件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1704A (zh) * 2007-11-05 2009-05-13 美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装置
US20100080085A1 (en) * 2008-09-30 2010-04-0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Forced acoustic dipole and forced acoustic multipole array using the same
CN102177730A (zh) * 2008-10-09 2011-09-07 峰力公司 用于拾取用户语音的系统
CN103038824A (zh) * 2010-05-27 2013-04-10 索尼移动通信公司 具有耐噪声音频传感器的免提单元
CN108322845A (zh) * 2018-04-27 2018-07-24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噪耳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1704A (zh) * 2007-11-05 2009-05-13 美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装置
US20100080085A1 (en) * 2008-09-30 2010-04-0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Forced acoustic dipole and forced acoustic multipole array using the same
CN102177730A (zh) * 2008-10-09 2011-09-07 峰力公司 用于拾取用户语音的系统
CN103038824A (zh) * 2010-05-27 2013-04-10 索尼移动通信公司 具有耐噪声音频传感器的免提单元
CN108322845A (zh) * 2018-04-27 2018-07-24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噪耳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14738A (zh) * 2023-07-21 2023-08-18 江西红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骨传导送话器及骨传导送话器组件
CN116614738B (zh) * 2023-07-21 2023-12-08 江西红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骨传导送话器及骨传导送话器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34347B2 (en) Hearing aid and method for use of same
CN107093429B (zh) 主动降噪方法、系统及汽车
US20180176681A1 (en) Earhole-wearable sound collection device,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 and sound collection method
CN103873625A (zh) 一种增强接收语音响度的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5474664A (zh) 耳机
CN105025409A (zh) 抗风噪耳机
CN108200492A (zh) 语音控制优化方法、装置以及集成入耳式麦克风的耳机和穿戴设备
CN108235165B (zh) 一种麦克风颈环耳机
CN105208477B (zh) 一种双降噪入耳式耳机
CN110049391A (zh) 一种耳道式麦克风
CN103369423A (zh) 入耳式耳机
CN103475982A (zh) 耳道麦克风及其使用装置
CN204131692U (zh) 全骨导送受话器组
US20230319463A1 (en) Acoustic input-output devices
CN1061197C (zh) 带有振动拾音器的一体化耳道式送、受话器
CN105163212A (zh) 入耳送话器及包括入耳送话器和扬声器耳机的控制电路
CN106131733A (zh) 上行降噪耳机及耳机上行降噪方法
CN216119548U (zh) 一种智能头戴设备
CN114495909B (zh) 一种端到端的骨气导语音联合识别方法
EP4266706A1 (en) Hearing assistance device
CN109511070A (zh) 一种助听器声音处理方法
CN212588497U (zh) 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及其语音上行降噪结构
CN211354059U (zh) 智能安全帽硅麦拾音结构
CN112533101B (zh) 一种耳机
CN209283429U (zh) 一种骨传导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