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35564A - 通信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35564A
CN110035564A CN201810032695.XA CN201810032695A CN110035564A CN 110035564 A CN110035564 A CN 110035564A CN 201810032695 A CN201810032695 A CN 201810032695A CN 110035564 A CN110035564 A CN 1100355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os
cpe
data packet
link
radio bear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3269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35564B (zh
Inventor
朱元萍
黄亚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3269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35564B/zh
Priority to CN202110184134.3A priority patent/CN113038542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71349 priority patent/WO2019137473A1/zh
Priority to EP19738870.5A priority patent/EP3726921A4/en
Publication of CN110035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5564A/zh
Priority to US16/926,711 priority patent/US11516862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355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5564B/zh
Priority to US17/974,194 priority patent/US11856627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5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 H04W28/0263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involving mapping traffic to individual bearers or channels, e.g. traffic flow template [TF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4Negotiating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Negotiat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6Gateway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2Manipulation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5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private Base Stations, e.g. femto Base Stations, home Node B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2Access point controller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UE通过CPE与家庭接入网关建立连接,家庭接入网关向CPE发送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以及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并向UE发送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第一链路为CPE与家庭接入网关之间的链路,第二链路为CPE与UE的之间的链路,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链路的服务质量QoS信息,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二链路的QoS信息,UE和CPE根据各自的配置信息保证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上传输的UE业务数据的QoS,从而能够为UE提供QoS保证。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全球宽带接入网络建设大力发展,宽带普及率不断增长。当前的家庭宽带接入(也称为室内宽带接入)技术,以固定(有线)宽带接入(Fixed Broad Band,FBB)为主,无线宽带(Wireless Broad Band,WBB)接入或无线到x(Wireless to the X,WTTx)接入为辅。
图1为现有的一种家庭宽带接入网络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通过有线或无线局域接入链路与用户驻地设备(Customer PremieseEquipment,CPE)/家庭网关(residential Gateway,RG)建立连接,CPE/RG再通过有线或无线宽带接入链路与宽带接入网络设备连接,宽带接入网络设备与核心网设备连接。现有技术中,CPR或RG可以为一个中继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该中继UE(relay UE)可以作为一个远端UE(remote UE)接入无线网络的中继点,远端UE和中继UE之间建立设备到设备(Device2Device,D2D)连接,D2D连接可以采用第三代伙伴计划(The 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3GPP)定义的PC5接口进行通信,也可以采用蓝牙、WiFi、Zigbee等短距离无线通信协议进行通信。中继UE和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设备之间建立无线链路进行通信,例如长期演进计划(Long Term Evolution,LTE)/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E-UTRA(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系统的空口链路。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relay UE和remote UE之间的D2D链路无法为remote UE的业务提供有效的QoS保障,且上述方法的中继UE只能通过空口(即Uu接口)接入到无线接入网设备,没有考虑CPE/RG通过固定宽带接入方式接入网络的场景。若UE在室内通过固定宽带接入方式接入固定宽带网络,在室外通常通过无线空口接入到无线网络,当UE在室内和室外之间移动时,常常会导致UE的连接断开,业务不连续。现有的固定宽带接入网络中,常采用尽力而为(best effort)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策略,会导致UE的QoS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能够为UE提供QoS保证。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用户驻地设备(customer premiese equipment,CPE)接收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以及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链路为所述CPE与所述家庭接入网关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所述CPE与UE的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链路的服务质量QoS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链路的QoS信息;
所述CPE将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UE;
所述CPE根据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UE的数据包的QoS参数;
所述CPE根据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发送所述数据包。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链路为第一类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第二类链路时,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标识,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和所述CPE的QoS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链路的QoS信息;
所述第一类链路包括基于LTE/E-UTRA系统、非授权频段LTE(unlicensed LTE,LTE-U)系统、新空口(New Radio,NR)、通用移动通信(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系统和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communication,GSM)系统中的任一种建立的通信链路,所述第二类链路为基于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蓝牙(bluetooth)、紫蜂(Zigbee)、以太网(etherne)、点对点协议(Point to Point Protocol,PPP)、基于以太网的点对点(Point toPoint Protocol over the Etherne)PPPoE、异步转移模式(asynchronous transfermode,ATM)、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CDMA和CDMA2000中的任一种建立的通信链路;
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与所述UE的数据无线承载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UE的QoS流的QoS参数,以及所述U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
所述CP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所述CPE的QoS的标识,所述CPE的QoS流的QoS参数,所述CPE的QoS流与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CPE的QoS流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二链路的QoS信息包括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QoS标识,所述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CP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二QoS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链路的QoS粒度。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CPE根据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UE的数据包的QoS参数,包括:
所述CPE接收所述UE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所述UE的标识和所述第二QoS标识;
所述CPE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二QoS标识,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
或者,所述CPE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二QoS标识,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QoS流,根据所述U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
所述CPE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
或者,所述CPE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CPE的QoS流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或所述CPE的QoS流;
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或所述CPE的QoS流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CPE根据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UE的数据包的QoS参数,包括:
所述CPE接收所述UE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所述UE的标识和第二QoS标识;
所述CPE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二QoS标识,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或者,所述CPE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二QoS标识,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CP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QoS流,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QoS流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CPE发送给所述家庭接入网关的数据包中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UE的标识,以及与所述UE的数据无线承载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其中,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是所述UE或所述CPE添加的,所述UE的标识以及与所述UE的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由所述CPE添加。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CPE根据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UE的数据包的QoS参数,包括:
所述CPE接收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以及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和/或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
所述CPE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
或者,所述CPE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
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CPE根据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UE的数据包的QoS参数,包括:
所述CPE接收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数据包;
当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时,所述CPE根据承载所述数据包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或者,当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时,所述CPE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所述CPE的QoS流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CPE的QoS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或者,当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和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时,所述CPE根据所述数据包中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以及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或者,当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和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时,所述CPE根据所述数据包中的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以及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或者,当所述数据包中包括与UE 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下行端点信息时,所述CPE根据与UE的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下行端点信息确定需接收所述数据包的UE,以及承载所述数据包的所述UE的DRB,根据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均为第一类链路时,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标识,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和所述CPE的QoS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UE的标识和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类链路包括基于LTE系统、LTE-U系统、NR、UMTS系统和GSM系统中的任一种建立的通信链路;
其中,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与所述UE的数据无线承载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UE的QoS流的QoS参数,以及所述U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
所述CP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所述CP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CPE的QoS流的QoS参数,所述CPE的QoS流与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CPE的QoS流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CPE根据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UE的数据包的QoS参数,包括:
所述CPE接收所述UE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
所述CPE确定承载所述数据包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
所述CPE根据承载所述数据包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
或者,当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时,所述CPE根据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以及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
或者,所述CPE根据承载数据包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CPE的QoS流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QoS流,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QoS流,以及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CP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
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所述CPE根据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发送所述数据包之前,还包括:所述CPE在所述数据包中添加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标识,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以及与所述UE的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CPE根据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UE的数据包的QoS参数,包括:
所述CPE接收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以及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
所述CPE确定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对应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CPE根据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UE的数据包的QoS参数,包括:
所述CPE接收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数据包;
当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时,所述CPE根据承载所述数据包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CPE确定承载所述数据包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包括:
所述CPE根据接收所述数据包的逻辑信道,以及逻辑信道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对应关系,确定承载所述数据包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
或者,所述CPE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所述UE的QoS流标识,以及所述U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承载所述数据包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CPE根据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UE的数据包的QoS参数,包括:
所述CPE接收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数据包;
当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和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时,所述CPE根据所述所述UE的标识和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
或者,当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时,所述CPE根据承载所述数据包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
或者,当所述数据包中包括与所述UE的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的下行端点信息时,所述CPE根据与所述UE的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的下行端点信息,确定在所述第二链路上承载所述数据包的所述UE的DRB;
或者,当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和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时,所述CPE根据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以及所述UE的QoS流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
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CPE根据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UE的数据包的QoS参数,包括:
所述CPE接收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
所述CPE根据承载所述数据包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
或者,所述CPE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所述CPE的QoS流的标识,以及所述CPE的QoS流与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所述CPE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
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或者,所述UE的无线承载对应的所述UE的QoS流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均为第二类链路时,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标识,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链路的QoS信息;
所述第二类链路为基于WLAN、蓝牙、Zigbee、以太网、PPP、PPPoE、ATM、CDMA、CDMA2000中的任一种建立的的链路;
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与所述UE的数据无线承载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UE的QoS流的QoS参数,以及所述UE的无线承载与QoS流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一链路的QoS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一QoS标识,所述第一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第二QoS标识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二QoS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链路的QoS粒度,所述第一QoS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链路的QoS粒度;
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链路的QoS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的QoS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QoS标识,所述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第二QoS标识的映射关系。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CPE根据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UE的数据包的QoS参数,包括:
所述CPE接收所述UE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和第二QoS标识;
所述CPE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二QoS标识,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
或者,所述CPE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二QoS标识,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QoS流,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QoS流,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
或者,所述CPE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二QoS标识,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第二QoS标识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
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所述PCE根据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发送所述数据包之前,还包括:所述CPE在所述数据包中添加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CPE根据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UE的数据包的QoS参数,包括:
所述CPE接收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和第一QoS标识;
所述CPE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一QoS标识,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
或者,所述CPE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一QoS标识,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QoS流,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QoS流,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
或者,所述CPE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一QoS标识,以及第一QoS标识与第二QoS标识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
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链路为第二类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第一类链路时,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标识,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链路的QoS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类链路包括基于LTE系统、LTE-U系统、NR、UMTS系统和GSM系统中的任一种建立的通信链路,所述第二类链路为基于WLAN、蓝牙、Zigbee、以太网、PPP、PPPoE、ATM、CDMA、CDMA2000中的任一种建立的通信链路;
所述第一链路的QoS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一QoS标识,所述第一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一QoS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链路的QoS粒度;
其中,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与所述UE的数据无线承载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UE的QoS流的QoS参数,以及所述U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CPE根据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UE的数据包的QoS参数,包括:
所述CPE接收所述UE发送的数据包;
所述CPE确定承载所述数据包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
所述CPE根据承载所述数据包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
或者,所述CPE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
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所述CPE根据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发送所述数据包之前,还包括:
所述CPE在所述数据包中添加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CPE根据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UE的数据包的QoS参数,包括:
所述CPE接收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和第一QoS标识;
所述CPE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一QoS标识,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或者,所述CPE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一QoS标识,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QoS流,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QoS流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CPE接收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以及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CPE向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建立第一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为所述CPE与所述家庭接入网关之间的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承载在所述第一链路之上,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CPE的标识;
所述CPE接收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包括所述家庭接入网关的标识和需要激活的小区的标识。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CPE向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包括:
所述CPE根据预先获取的第一配置信息,向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触发建立所述第一连接;
或者,当所述CPE接收到所述UE发送的表明所述UE有连接到所述家庭接入网关需求的信息时,向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所述第一请求消息;
或者,当所述CPE接收所述UE发送的特定标记报文时,所述CPE向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所述第一请求消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二链路为第二类链路时,所述CPE接收到的所述UE发送的数据包中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包括的数据为控制面信令或者用户面数据。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所述CPE向所述UE发送发现信号,所述发现信号用于UE发现所述CPE,所述发现信号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CPE支持为UE提供到第一类网络的连接,以及支持为所述UE提供在所述第一类网络中的移动性管理和QoS管理,其中,所述第一类网络包括LTE系统、LTE-U系统、NR、UMTS系统和GSM系统中的任一种。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UE通过CPE与家庭接入网关建立RRC连接;
所述UE接收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所述CPE与所述UE之间的链路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CPE与所述UE之间的链路的服务质量QoS信息;
所述UE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数据包的QoS参数;
所述UE根据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向所述CPE发送所述数据包。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CPE与所述UE之间的链路为第一类链路时,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UE的标识和/或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所述第一类链路包括基于LTE系统、LTE-U系统、NR、UMTS系统和GSM系统中的任一种建立的链路;
其中,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与所述UE的数据无线承载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UE的QoS流的QoS参数,以及所述U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
所述UE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数据包的QoS参数,包括:
所述UE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或所述UE的QoS流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CPE与所述UE之间的链路为第二类链路时,所述第二类链路为基于WLAN、蓝牙、Zigbee、以太网、PPP、PPPoE、ATM、CDMA和CDMA2000中的任一种建立的通信链路;
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CPE与所述UE之间的链路的QoS信息,所述CPE与所述UE之间的连接的QoS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QoS标识,所述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CP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二QoS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链路的QoS粒度;
所述UE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数据包的QoS参数,包括:
所述UE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或者,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QoS流,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
所述UE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所述UE根据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向所述CPE发送所述数据包之前,还包括:
所述UE将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添加到所述数据包中。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UE通过CPE与家庭接入网关建立RRC连接之前,还包括:
所述UE接收所述CPE发送的发现信号,所述发现信号用于所述UE发现所述CPE,所述发现信号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CPE支持为UE提供到第一类网络的连接,以及支持为所述UE提供在所述第一类网络中的移动性管理和QoS管理,其中,所述第一类网络包括LTE系统、LTE-U系统、NR、UMTS系统和GSM系统中的任一种。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UE发送的数据包中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数据为控制面信令或者用户面数据。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家庭接入网关向CPE发送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以及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链路为所述CPE与所述家庭接入网关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所述CPE与UE的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链路的服务质量QoS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链路的QoS信息,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用于发送给所述UE的数据包的QoS参数的确定。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链路为第一类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第二类链路时,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标识,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和所述CPE的QoS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链路的QoS信息;
所述第一类链路包括基于LTE系统、LTE-U系统、NR、UMTS系统和GSM系统中的任一种建立的通信链路,所述第二类链路为基于WLAN、蓝牙、Zigbee、以太网、PPP、PPPoE、ATM、CDMA和CDMA2000中的任一种建立的通信链路;
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与所述UE的数据无线承载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UE的QoS流的QoS参数,以及所述U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
所述CP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所述CP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CPE的QoS流的QoS参数,所述CPE的QoS流与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CPE的QoS流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二链路的QoS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QoS标识,所述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CP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二QoS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链路的QoS的粒度。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均为第一类链路时,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标识、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和所述CPE的QoS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类链路包括基于长期演进LTE系统、非授权频段LTE系统、新空口NR、通用移动通信UMTS系统和全球移动通讯GSM系统中的任一种建立的通信链路;
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UE的标识和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信息;
其中,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与所述UE的数据无线承载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UE的QoS流的QoS参数,以及所述UE的无线承载与QoS流的映射关系;
所述CP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所述CP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CPE的QoS流的QoS参数,所述CPE的QoS流与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CPE的QoS流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所述家庭接入网关确定发送给所述UE的数据包的QoS参数;
所述家庭接入网关根据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向所述CPE发送所述数据包。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链路为第一类链路时,所述家庭接入网关确定所述UE的数据包的QoS参数,包括:
所述家庭接入网关接收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数据包,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或者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其中,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
所述家庭接入网关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以及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
或者,所述家庭接入网关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以及所述UE的QoS流与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
或者,所述家庭接入网关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以及所述U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并根据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
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均为第二类链路时,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标识,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链路的QoS信息;
所述第二类链路为基于WLAN、蓝牙、Zigbee、以太网、PPP、PPPoE、ATM、CDMA、CDMA2000中的任一种建立的通信链路;
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与所述UE的数据无线承载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UE的QoS流的QoS参数,以及所述UE的无线承载与QoS流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一链路的QoS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一QoS标识,所述第一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第二QoS标识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二QoS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链路的QoS粒度,所述第一QoS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链路的QoS粒度;
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链路的QoS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的QoS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QoS标识,所述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第二QoS标识的映射关系。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链路为第二类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第一类链路时,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标识,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链路的QoS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类链路包括基于LTE系统、LTE-U系统、NR、UMTS系统或GSM系统的链路,所述第二类链路为基于WLAN、蓝牙、Zigbee、以太网、PPP、PPPoE、ATM、码分多址CDMA、CDMA2000中的任一种建立的通信链路;
所述第一链路的QoS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一QoS标识,所述第一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一QoS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链路的QoS粒度;
其中,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与所述UE的数据无线承载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UE的QoS流的QoS参数,以及所述U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链路为第二类链路时,所述CPE确定所述UE的数据包的QoS参数,包括:
所述家庭接入网关接收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数据包,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或者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其中,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
所述家庭接入网关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
或者,所述家庭接入网关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
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所述CPE根据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发送所述数据包之前,还包括:
所述CPE将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添加在所述数据包中。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CPE,包括:
接收器,用于接收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以及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链路为所述CPE与所述家庭接入网关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所述CPE与UE的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链路的服务质量QoS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链路的QoS信息;
发送器,用于将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UE;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UE的数据包的QoS参数;
所述发送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发送所述数据包。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链路为第一类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第二类链路时,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标识,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和所述CPE的QoS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链路的QoS信息;
所述第一类链路包括基于LTE系统、U-LTE系统、NR、UMTS系统和GSM系统中的任一种建立的通信链路,所述第二类链路为基于WLAN、蓝牙、Zigbee、以太网、PPP、PPPoE、ATM、CDMA和CDMA2000中的任一种建立的通信链路;
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与所述UE的数据无线承载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UE的QoS流的QoS参数,以及所述U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
所述CP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所述CP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CPE的QoS流的QoS参数,所述CPE的QoS流与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CPE的QoS流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二链路的QoS信息包括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QoS标识,所述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CP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二QoS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链路的QoS粒度。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UE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所述UE的标识和所述第二QoS标识;
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二QoS标识,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
或者,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二QoS标识,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QoS流,根据所述U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
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或所述CPE的QoS流;
或者,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CPE的QoS流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或所述CPE的QoS流;
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或所述CPE的QoS流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UE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所述UE的标识和第二QoS标识;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二QoS标识,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或者,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二QoS标识,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CP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QoS流,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QoS流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CPE发送给所述家庭接入网关的数据包中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UE的标识,以及与所述UE的数据无线承载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其中,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是所述UE或所述CPE添加的,所述UE的标识以及与所述UE的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由所述CPE添加。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以及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和/或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
或者,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
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数据包;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当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时,根据承载所述数据包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或者,当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时,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所述CPE的QoS流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CPE的QoS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或者,当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和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时,根据所述数据包中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以及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或者,当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和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时,根据所述数据包中的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以及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或者,当所述数据包中包括与UE 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下行端点信息时,根据与UE的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下行端点信息确定需接收所述数据包的UE,以及承载所述数据包的所述UE的DRB,根据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均为第一类链路时,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标识,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和所述CPE的QoS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UE的标识和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类链路包括基于LTE系统、LTE-U系统、NR、UMTS系统和GSM系统中的任一种建立的通信链路;
其中,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与所述UE的数据无线承载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UE的QoS流的QoS参数,以及所述U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
所述CP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所述CP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CPE的QoS流的QoS参数,所述CPE的QoS流与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CPE的QoS流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UE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确定承载所述数据包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
根据承载所述数据包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
或者,当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时,根据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以及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
或者,根据承载数据包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CPE的QoS流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QoS流,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QoS流,以及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CP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
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所述发送器根据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发送所述数据包之前,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数据包中添加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标识,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以及与所述UE的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确定承载所述数据包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包括:
根据接收所述数据包的逻辑信道,以及逻辑信道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对应关系,确定承载所述数据包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以及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或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对应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或者,确定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对应的QoS流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数据包;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当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和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时,所述CPE根据所述所述UE的标识和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
或者,当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时,所述CPE根据承载所述数据包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
或者,当所述数据包中包括与所述UE的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的下行端点信息时,所述CPE根据与所述UE的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的下行端点信息,确定在所述第二链路上承载所述数据包的所述UE的DRB;
或者,当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和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时,所述CPE根据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以及所述UE的QoS流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
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均为第二类链路时,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标识,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链路的QoS信息;
所述第二类链路为基于WLAN、蓝牙、Zigbee、以太网、PPP、PPPoE、ATM、CDMA、CDMA2000中的任一种建立的的链路;
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与所述UE的数据无线承载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UE的QoS流的QoS参数,以及所述UE的无线承载与QoS流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一链路的QoS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一QoS标识,所述第一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第二QoS标识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二QoS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链路的QoS粒度,所述第一QoS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链路的QoS粒度;
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链路的QoS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的QoS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QoS标识,所述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第二QoS标识的映射关系。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UE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和第二QoS标识;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二QoS标识,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
或者,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二QoS标识,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QoS流,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QoS流,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
或者,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二QoS标识,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第二QoS标识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
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所述发送器根据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发送所述数据包之前,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数据包中添加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和第一QoS标识;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一QoS标识,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
或者,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一QoS标识,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QoS流,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QoS流,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
或者,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一QoS标识,以及第一QoS标识与第二QoS标识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
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链路为第二类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第一类链路时,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标识,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链路的QoS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类链路包括基于LTE系统、LTE-U系统、NR、UMTS系统和GSM系统中的任一种建立的通信链路,所述第二类链路为基于WLAN、蓝牙、Zigbee、以太网、PPP、PPPoE、ATM、CDMA、CDMA2000中的任一种建立的通信链路;
所述第一链路的QoS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一QoS标识,所述第一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一QoS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链路的QoS粒度;
其中,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与所述UE的数据无线承载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UE的QoS流的QoS参数,以及所述U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UE发送的数据包;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确定承载所述数据包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
根据承载所述数据包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
或者,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
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所述发送器根据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发送所述数据包之前,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所述数据包中添加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和第一QoS标识;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一QoS标识,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或者,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一QoS标识,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QoS流,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QoS流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器接收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以及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之前,所述发送器,还用于:
向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建立第一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为所述CPE与所述家庭接入网关之间的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承载在所述第一链路之上,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CPE的标识;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包括所述家庭接入网关的标识和需要激活的小区的标识。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器向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包括:
根据预先获取的第一配置信息,向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触发建立所述第一连接;
或者,当所述接收器接收到所述UE发送的表明所述UE有连接到所述家庭接入网关需求的信息时,向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所述第一请求消息;
或者,当所述接收器接收所述UE发送的特定标记报文时,所述CPE向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所述第一请求消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二链路为第二类链路时,所述接收器接收到的所述UE发送的数据包中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包括的数据为控制面信令或者用户面数据。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器,还用于:
向所述UE发送发现信号,所述发现信号用于UE发现所述CPE,所述发现信号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CPE支持为UE提供到第一类网络的连接,以及支持为所述UE提供在所述第一类网络中的移动性管理和QoS管理,其中,所述第一类网络包括LTE系统、LTE-U系统、NR、UMTS系统和GSM系统中的任一种。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一种UE,包括:
处理器,用于通过CPE与家庭接入网关建立RRC连接;
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所述CPE与所述UE之间的链路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CPE与所述UE之间的链路的服务质量QoS信息;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数据包的QoS参数;
发送器,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向所述CPE发送所述数据包。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CPE与所述UE之间的链路为第一类链路时,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UE的标识和/或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所述第一类链路包括基于LTE系统、LTE-U系统、NR、UMTS系统和GSM系统中的任一种建立的通信链路;
其中,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与所述UE的数据无线承载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UE的QoS流的QoS参数,以及所述U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或所述UE的QoS流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CPE与所述UE之间的链路为第二类链路时,所述第二类链路为基于WLAN、蓝牙、Zigbee、以太网、PPP、PPPoE、ATM、CDMA和CDMA2000中的任一种建立的通信链路;
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CPE与所述UE之间的链路的QoS信息,所述CPE与所述UE之间的连接的QoS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QoS标识,所述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CP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二QoS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链路的QoS粒度;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或者,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QoS流,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
发送器根据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向所述CPE发送所述数据包之前,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添加到所述数据包中。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通过CPE与家庭接入网关建立RRC连接之前,所述接收器,还用于:
接收所述CPE发送的发现信号,所述发现信号用于所述UE发现所述CPE,所述发现信号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CPE支持为UE提供到第一类网络的连接,以及支持为所述UE提供在所述第一类网络中的移动性管理和QoS管理,其中,所述第一类网络包括LTE系统、LTE-U系统、NR、UMTS系统和GSM系统中的任一种。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器发送的数据包中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数据为控制面信令或者用户面数据。
本申请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家庭接入网关,包括:
发送器,用于向所述CPE发送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以及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链路为所述CPE与所述家庭接入网关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所述CPE与UE的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链路的服务质量QoS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链路的QoS信息,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用于发送给所述UE的数据包的QoS参数的确定。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链路为第一类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第二类链路时,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标识,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和所述CPE的QoS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链路的QoS信息;
所述第一类链路包括基于LTE系统、LTE-U系统、NR、UMTS系统和GSM系统中的任一种建立的通信链路,所述第二类链路为基于WLAN、蓝牙、Zigbee、以太网、PPP、PPPoE、ATM、CDMA和CDMA2000中的任一种建立的通信链路;
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与所述UE的数据无线承载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UE的QoS流的QoS参数,以及所述U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
所述CP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CP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所述CP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CPE的QoS流的QoS参数,所述CPE的QoS流与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CPE的QoS流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二链路的QoS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QoS标识,所述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CP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二QoS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链路的QoS的粒度。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均为第一类链路时,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标识,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和所述CPE的QoS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类链路包括基于LTE系统、LTE-U系统、NR、UMTS系统和GSM系统中的任一种建立的通信链路;
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UE的标识和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信息;
其中,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与所述UE的数据无线承载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UE的QoS流的QoS参数,以及所述UE的无线承载与QoS流的映射关系;
所述CP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所述CP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CPE的QoS流的QoS参数,所述CPE的QoS流与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CPE的QoS流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还包括:
处理器,用于确定所述UE的数据包的QoS参数;
所述发送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发送所述数据包。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链路为第一类链路时,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接收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数据包,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或者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其中,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
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以及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
或者,所述家庭接入网关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以及所述UE的QoS流与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
或者,所述家庭接入网关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以及所述U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并根据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
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均为第二类链路时,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标识,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链路的QoS信息;
所述第二类链路为基于WLAN、蓝牙、Zigbee、以太网、PPP、PPPoE、ATM、CDMA、CDMA2000中的任一种建立的通信链路;
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与所述UE的数据无线承载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UE的QoS流的QoS参数,以及所述UE的无线承载与QoS流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一链路的QoS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一QoS标识,所述第一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第二QoS标识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二QoS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链路的QoS粒度,所述第一QoS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链路的QoS粒度;
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链路的QoS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的QoS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QoS标识,所述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第二QoS标识的映射关系。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链路为第二类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第一类链路时,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标识,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链路的QoS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类链路包括基于LTE系统、LTE-U系统、NR、UMTS系统或GSM系统的链路,所述第二类链路为基于WLAN、蓝牙、Zigbee、以太网、PPP、PPPoE、ATM、码分多址CDMA、CDMA2000中的任一种建立的通信链路;
所述第一链路的QoS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一QoS标识,所述第一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一QoS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链路的QoS粒度;
其中,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与所述UE的数据无线承载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UE的QoS流的QoS参数,以及所述U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链路为第二类链路时,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接收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数据包,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或者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其中,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
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
或者,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
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所述发送器根据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发送所述数据包之前,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添加在所述数据包中。
本申请第七方面提供一种CPE,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以及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链路为所述CPE与所述家庭接入网关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所述CPE与UE的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链路的服务质量QoS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链路的QoS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UE;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UE的数据包的QoS参数;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发送所述数据包。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链路为第一类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第二类链路时,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标识、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和所述CPE的QoS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链路的QoS信息;
所述第一类链路包括基于LTE系统、U-LTE系统、NR、UMTS系统和GSM系统中的任一种建立的通信链路,所述第二类链路为基于WLAN、蓝牙、Zigbee、以太网、PPP、PPPoE、ATM、CDMA和CDMA2000中的任一种建立的通信链路;
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与所述UE的数据无线承载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UE的QoS流的QoS参数,以及所述U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
所述CP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所述CP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CPE的QoS流的QoS参数,所述CPE的QoS流与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CPE的QoS流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二链路的QoS信息包括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QoS标识,所述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CP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二QoS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链路的QoS粒度。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UE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所述UE的标识和所述第二QoS标识;
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二QoS标识,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
或者,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二QoS标识,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QoS流,根据所述U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
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或所述CPE的QoS流;
或者,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CPE的QoS流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
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或所述CPE的QoS流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UE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所述UE的标识和第二QoS标识;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二QoS标识,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或者,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二QoS标识,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CP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QoS流,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QoS流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CPE发送给所述家庭接入网关的数据包中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UE的标识,以及与所述UE的数据无线承载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其中,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是所述UE或所述CPE添加的,所述UE的标识以及与所述UE的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由所述CPE添加。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以及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和/或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
或者,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
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数据包;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时,根据承载所述数据包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或者,当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时,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所述CPE的QoS流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CPE的QoS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或者,当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和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时,根据所述数据包中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以及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或者,当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和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时,根据所述数据包中的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以及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或者,当所述数据包中包括与UE 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下行端点信息时,根据与UE的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下行端点信息确定需接收所述数据包的UE,以及承载所述数据包的所述UE的DRB,根据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均为第一类链路时,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标识,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和所述CPE的QoS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UE的标识和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类链路包括基于LTE系统、LTE-U系统、NR、UMTS系统和GSM系统中的任一种建立的通信链路;
其中,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与所述UE的数据无线承载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UE的QoS流的QoS参数,以及所述U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
所述CP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所述CP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CPE的QoS流的QoS参数,所述CPE的QoS流与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CPE的QoS流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UE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承载所述数据包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
根据承载所述数据包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
或者,当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时,所述CPE根据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以及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
或者,所述CPE根据承载数据包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CPE的QoS流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QoS流,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QoS流,以及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CP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
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所述发送模块根据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发送所述数据包之前,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数据包中添加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标识,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以及与所述UE的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确定承载所述数据包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包括:
根据接收所述数据包的逻辑信道,以及逻辑信道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对应关系,确定承载所述数据包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以及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或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对应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或者,确定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对应的QoS流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数据包;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和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时,根据所述所述UE的标识和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
或者,当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时,根据承载所述数据包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
或者,当所述数据包中包括与所述UE的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的下行端点信息时,根据与所述UE的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的下行端点信息,确定在所述第二链路上承载所述数据包的所述UE的DRB;
或者,当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和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时,根据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以及所述UE的QoS流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
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均为第二类链路时,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标识,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链路的QoS信息;
所述第二类链路为基于WLAN、蓝牙、Zigbee、以太网、PPP、PPPoE、ATM、CDMA、CDMA2000中的任一种建立的的链路;
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与所述UE的数据无线承载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UE的QoS流的QoS参数,以及所述UE的无线承载与QoS流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一链路的QoS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一QoS标识,所述第一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第二QoS标识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二QoS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链路的QoS粒度,所述第一QoS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链路的QoS粒度;
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链路的QoS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的QoS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QoS标识,所述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第二QoS标识的映射关系。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UE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和第二QoS标识;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二QoS标识,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
或者,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二QoS标识,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QoS流,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QoS流,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
或者,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二QoS标识,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第二QoS标识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
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所述发送模块根据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发送所述数据包之前,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数据包中添加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和第一QoS标识;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一QoS标识,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
或者,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一QoS标识,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QoS流,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QoS流,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
或者,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一QoS标识,以及第一QoS标识与第二QoS标识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
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链路为第二类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第一类链路时,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标识,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链路的QoS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类链路包括基于LTE系统、LTE-U系统、NR、UMTS系统和GSM系统中的任一种建立的通信链路,所述第二类链路为基于WLAN、蓝牙、Zigbee、以太网、PPP、PPPoE、ATM、CDMA、CDMA2000中的任一种建立的通信链路;
所述第一链路的QoS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一QoS标识,所述第一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一QoS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链路的QoS粒度;
其中,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与所述UE的数据无线承载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UE的QoS流的QoS参数,以及所述U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UE发送的数据包;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承载所述数据包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
根据承载所述数据包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
或者,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
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所述发送模块根据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发送所述数据包之前,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数据包中添加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和第一QoS标识;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一QoS标识,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或者,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一QoS标识,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QoS流,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QoS流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以及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之前,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向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建立第一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为所述CPE与所述家庭接入网关之间的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承载在所述第一链路之上,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CPE的标识;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包括所述家庭接入网关的标识和需要激活的小区的标识。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向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包括:
根据预先获取的第一配置信息,向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触发建立所述第一连接;
或者,当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UE发送的表明所述UE有连接到所述家庭接入网关需求的信息时,向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所述第一请求消息;
或者,当所述接收模块接收所述UE发送的特定标记报文时,所述CPE向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所述第一请求消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二链路为第二类链路时,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UE发送的数据包中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包括的数据为控制面信令或者用户面数据。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向所述UE发送发现信号,所述发现信号用于UE发现所述CPE,所述发现信号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CPE支持为UE提供到第一类网络的连接,以及支持为所述UE提供在所述第一类网络中的移动性管理和QoS管理,其中,所述第一类网络包括LTE系统、LTE-U系统、NR、UMTS系统和GSM系统中的任一种。
本申请第八方面提供一种UE,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通过CPE与家庭接入网关建立RRC连接;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所述CPE与所述UE之间的链路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CPE与所述UE之间的链路的服务质量QoS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数据包的QoS参数;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向所述CPE发送所述数据包。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CPE与所述UE之间的链路为第一类链路时,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UE的标识和/或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所述第一类链路包括基于LTE系统、LTE-U系统、NR、UMTS系统和GSM系统中的任一种建立的通信链路;
其中,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与所述UE的数据无线承载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UE的QoS流的QoS参数,以及所述U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或所述UE的QoS流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CPE与所述UE之间的链路为第二类链路时,所述第二类链路为基于WLAN、蓝牙、Zigbee、以太网、PPP、PPPoE、ATM、CDMA和CDMA2000中的任一种建立的通信链路;
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CPE与所述UE之间的链路的QoS信息,所述CPE与所述UE之间的连接的QoS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QoS标识,所述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CP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二QoS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链路的QoS粒度;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或者,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QoS流,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
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发送模块根据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向所述CPE发送所述数据包之前,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添加到所述数据包中。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通过CPE与家庭接入网关建立RRC连接之前,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
接收所述CPE发送的发现信号,所述发现信号用于所述UE发现所述CPE,所述发现信号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CPE支持为UE提供到第一类网络的连接,以及支持为所述UE提供在所述第一类网络中的移动性管理和QoS管理,其中,所述第一类网络包括LTE系统、LTE-U系统、NR、UMTS系统和GSM系统中的任一种。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发送的数据包中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数据为控制面信令或者用户面数据。
本申请第九方面提供一种家庭接入网关,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CPE发送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以及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链路为所述CPE与所述家庭接入网关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所述CPE与UE的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链路的服务质量QoS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链路的QoS信息,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用于发送给所述UE的数据包的QoS参数的确定。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链路为第一类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第二类链路时,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标识,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和所述CPE的QoS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链路的QoS信息;
所述第一类链路包括基于LTE系统、LTE-U系统、NR、UMTS系统和GSM系统中的任一种建立的通信链路,所述第二类链路为基于WLAN、蓝牙、Zigbee、以太网、PPP、PPPoE、ATM、CDMA和CDMA2000中的任一种建立的通信链路;
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与所述UE的数据无线承载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UE的QoS流的QoS参数,以及所述U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
所述CP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所述CP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CPE的QoS流的QoS参数,所述CPE的QoS流与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CPE的QoS流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二链路的QoS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QoS标识,所述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CP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二QoS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链路的QoS的粒度。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均为第一类链路时,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标识,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和所述CPE的QoS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类链路包括基于LTE系统、LTE-U系统、NR、UMTS系统和GSM系统中的任一种建立的通信链路;
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UE的标识和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信息;
其中,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与所述UE的数据无线承载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UE的QoS流的QoS参数,以及所述UE的无线承载与QoS流的映射关系;
所述CP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所述CP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CPE的QoS流的QoS参数,所述CPE的QoS流与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CPE的QoS流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家庭接入网关还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所述UE的数据包的QoS参数;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发送所述数据包。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链路为第一类链路时,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接收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数据包,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或者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其中,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
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以及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
或者,所述家庭接入网关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以及所述UE的QoS流与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
或者,所述家庭接入网关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以及所述U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并根据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
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均为第二类链路时,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标识,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链路的QoS信息;
所述第二类链路为基于WLAN、蓝牙、Zigbee、以太网、PPP、PPPoE、ATM、CDMA、CDMA2000中的任一种建立的通信链路;
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与所述UE的数据无线承载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UE的QoS流的QoS参数,以及所述UE的无线承载与QoS流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一链路的QoS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一QoS标识,所述第一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第二QoS标识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二QoS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链路的QoS粒度,所述第一QoS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链路的QoS粒度;
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链路的QoS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的QoS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QoS标识,所述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第二QoS标识的映射关系。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链路为第二类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第一类链路时,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标识,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链路的QoS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类链路包括基于LTE系统、LTE-U系统、NR、UMTS系统或GSM系统的链路,所述第二类链路为基于WLAN、蓝牙、Zigbee、以太网、PPP、PPPoE、ATM、码分多址CDMA、CDMA2000中的任一种建立的通信链路;
所述第一链路的QoS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一QoS标识,所述第一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一QoS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链路的QoS粒度;
其中,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与所述UE的数据无线承载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UE的QoS流的QoS参数,以及所述U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链路为第二类链路时,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接收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数据包,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或者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其中,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
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
或者,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
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所述发送模块根据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发送所述数据包之前,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添加在所述数据包中。
本申请第十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得计算机进行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第十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得计算机进行如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第十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得计算机进行如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和装置,UE通过CPE与家庭接入网关建立连接,家庭接入网关向CPE发送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以及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并向UE发送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第一链路为CPE与家庭接入网关之间的链路,第二链路为CPE与UE的之间的链路,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链路的服务质量QoS信息,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二链路的QoS信息,UE和CPE根据各自的配置信息保证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上传输的UE业务数据的QoS,从而能够为UE提供QoS保证。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一种家庭宽带接入网络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适用的一种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图3为5G核心网的一种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通信方法的信令流程图;
图5为一种用户面协议架构的示意图;
图6为另一种用户面协议架构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CPE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UE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家庭接入网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CPE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UE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八提供的一种家庭接入网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一种UE的通信方法,图2为本申请适用的一种网络架构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网络架构包括:UE侧、(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 Network,(R)AN)和核心网(Core Network,CN)。其中,UE侧包括UE、CPE或家庭网关(residential gateway,RG),UE通过无线接入链路,如基于无线局域网WLAN、蓝牙、Zigbee等各类技术协议的链路,或基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组织制定的无线接入技术标准如NR、LTE等制式中的空口链路(包括Uu接口、PC5接口等),或有线接入链路(如有线LAN链路)连接到CPE/RG,CPE/RG可以是光调制解调器(Optical modem,也称为光猫)、无线路由器等。需要说明的是,CPE/RG可以被视为UE侧设备,也可以被视为接入网侧设备,即将CPE看做一个接入网设备,例如,CPE/RG作为一个家庭接入点(home access point,hAP),或者中继节点(relay node,RN),为终端设备提供接入服务。本申请中,为了表述便利,下文将主要以CPE为例来进行介绍。
接入网侧包括宽带接入设备、移动接入网设备和家庭接入网关(home accessgateway,HAGW)。宽带接入设备包括有线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设备和移动接入网设备,有线接入网设备例如是数字用户线路接入复用器(Digital Subscriber Line AccessMultiplexer,DSLAM)。移动接入网设备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B)、AP或者中继站,也可以是第五代移动通信(5Generation,5G)系统中的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设备,5G系统中的RAN设备可以由多个5G-RAN节点组成,该5G-RAN节点可以为:AP、下一代基站(可统称为新一代无线接入网节点(NG-RAN node),包括新空口基站(NR nodeB,gNB)、新一代演进型基站(NG-eNB)、中心单元(central unit,CU)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分离形态的gNB等)、收发点(transmission receivepoint,TRP)、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TP)或其它节点。5G系统也称为新无线通信系统、新接入技术(New Radio)或者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移动接入网设备还可以是GSM系统或CDMA系统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或者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图2所示例子中共有两种UE,一种UE(例如UE1和UE2)通过CPE与家庭宽带接入设备连接,其中,CPE与家庭宽带接入设备可以通过有线宽带接入链路或无线宽带接入链路连接;另一种UE(例如UE3)直接与移动接入网设备连接。家庭宽带接入设备连接和移动接入网设备均可以与家庭接入网关连接,通过家庭接入网关连接到核心网设备,移动接入网设备还可以直接连接到核心网设备。
家庭接入网关也称为家庭接入中心单元(home access central unit,HACU),家庭接入网关为UE提供连接管理服务,其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链路称为回传链路,家庭宽带接入设备可以连接到家庭接入网关上,或者,两者为同一个物理设备;类似的,移动接入网设备也可以与家庭接入网关之间建立连接,或者,两者为同一个物理设备。
本申请中核心网可以是LTE系统的核心网,即演进分组核心网(evolved packetcore,EPC),也可以是5G系统的核心网(5G core/new generation core,5GC/NGC)。图3为5G核心网的一种示意图,5G核心网包括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Management Function,AMF)、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鉴权服务器功能(Authentication Server Function,AUSF)、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等多个功能单元。
AMF主要负责移动性管理、接入管理等服务。SMF主要负责会话管理、UE地址管理和分配、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功能、用户面功能的选择和控制等。UPF主要负责对外连接到数据网络(data network,DN)以及用户面的数据包路由转发、报文过滤、执行服务质量(qualityof service,QoS)控制相关功能等。AUSF主要负责对终端设备的认证功能等。PCF主要负责为网络行为管理提供统一的策略框架、提供控制面功能的策略规则、获取与策略决策相关的注册信息等。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功能单元可以独立工作,也可以组合在一起实现某些控制功能,如对终端设备的接入鉴权、安全加密、位置注册等接入控制和移动性管理功能,以及用户面传输路径的建立、释放和更改等会话管理功能。
5GC中各功能单元之间可以通过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NG)接口进行通信,如:UE可以通过NG接口1(简称N1)与AMF进行控制面消息的传输,RAN设备可以通过NG接口3(简称N3)与UPF建立用户面数据传输通道,AN/RAN设备可以通过NG接口2(简称N2)与AMF建立控制面信令连接,UPF可以通过NG接口4(简称N4)与SMF进行信息交互,UPF可以通过NG接口6(简称N6)与数据网络DN交互用户面数据,AMF可以通过NG接口11(简称N11)与SMF进行信息交互,SMF可以通过NG接口7(简称N7)与PCF进行信息交互,AMF可以通过NG接口12(简称N12)与AUSF进行信息交互。需要说明的是,图3仅为示例性架构图,除图3中所示功能单元之外,该网络架构还可以包括其他功能单元,如:核心网设备还可以包含统一数据管理功能(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等,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当本申请的方法应用在LTE系统时,核心网为演进分组核心网EPC,其中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分组数据网关(packet data networkgateway,P-GW)、业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归属网络服务器(Home SubscriberServer,HSS)等。其中,HSS用于存储用户签约信息,包括用户业务信息、鉴权信息、位置管理信息等;MME负责终端接入控制、移动性管理、会话管理、网元选择(如S-GW/P-GW选择)等功能;SGW是eNB之间切换的移动性锚点,负责用户面数据的路由转发等功能;PGW则负责IP地址分配、分组数据过滤、速率控制和计费规则的执行以及合法监听等功能。
本申请中提到的UE可以是:手机、电脑,还可以为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智能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电脑、膝上型计算机、手持式通信设备、手持式计算设备、卫星无线设备、无线调制解调器卡、电视机顶盒(set topbox,STB)、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设备、用于在无线系统上进行通信的其它设备等。
不同于现有技术的网络架构,本申请在接入网中增加了家庭接入网关,因此,UE在接入网(也称为家庭宽带网络)的接入流程与现有技术也不同。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通信方法的信令流程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CPE向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第一请求消息。
该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建立第一连接,第一连接为CPE与家庭接入网关之间的连接。CPE和家庭接入网关之间的第一连接为承载于第一链路之上的逻辑连接,该第一连接例如是F1连接,或类F1(F1-like)连接,或者F1’连接,还可以是其他名称,可用于对CPE和其服务的小区进行配置管理以及对CPE服务的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信息进行管理,或者该第一连接还可以是CPE和家庭接入网关之间的RRC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主要以第一连接为F1连接为例进行介绍,但对第一连接的类型和具体命名方式不予限定。
该第一请求消息中包括CPE的标识,一个家庭接入网关,可以管理多个CPE,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CPE的标识是为了告知家庭接入网关哪个CPE请求建立连接。可选的,第一请求消息中还包括CPE服务的小区信息。
本申请中,CPE是指通过有线/无线链路连接到AN/RAN设备,并且为UE提供接入链路,使UE可以经由CPE接入网络的设备。本申请中的CPE可以是有线宽带接入中的用户驻地设备或家庭网关,可以被视做是UE(对于网络侧而言),也可以被视为是一个网络设备,比如家庭接入点,或者中继节点(relay node,RN)。例如,当CPE为无线RN的时候,RN通过无线回传连接到网络设备1(中继的父节点,可以是另一个RN,或者是宿主基站Donor gNB),并且通过无线接入链路为UE提供网络接入服务。
可选的,该CPE的标识可以包括但不限于CPE的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媒介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地址、链路层标识(Link LayerID)、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C-RNTI)、国际移动用户标识(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IMSI)、国际移动台设备标识(international mobile station equipment identity,IMEI)、临时移动用户标识(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TMSI)、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Prose UE ID、RAN设备或核心网设备在特定接口上(例如gNB与AMF之间的N2接口、eNB与MME之间的S1接口、gNB-DU与gNB-CU之间的F1接口)上为CPE分配的UE标识(例如AMF UE NGAP ID,gNB UE NGAP ID,eNB UE S1AP ID,MMEUE S1AP ID,gNB-DU UE F1AP ID,gNB-CU UE F1AP ID)、人为设置的可读的CPE名称等,本申请中不予限定。
可选的,CPE服务的小区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CPE服务的小区标识、跟踪区域信息(包括跟踪区域码字(Tracking area code,TAC)以及跟踪区域标识(Tracking area identity,TAI)等)、PLMN的信息、天线端口信息、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配置信息、CPE服务小区的系统信息等。
其中,CPE服务的小区标识可以为WLAN中的标识,例如基本服务集标识(BasicService Set Identifier,BSSID)、服务集标识(Service Set Identifier,SSID)、同类扩展业务集标识(homogenous extended service set identifier,HESSID)等;CPE服务的小区标识还可以是移动网络中常用的小区标识,例如演进型-通用移动通信系统陆地无线接入网小区全局标识符(E-UTRAN Cell Global Identifier,ECGI)、物理小区标识(Physicalcell Identity,PCI)、新空口小区全局标识(NR Cell Global Identity,NCGI)、局部唯一的(local)小区标识(cell ID)、等,本申请中对于小区标识的形式不予限定。
可选的,CPE在向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第一请求消息之前,需预先获取家庭接入网关的传输地址(例如家庭接入网关的IP地址),获取方式可以是预配置在CPE中,或者包含在UE策略(UE policy)中,由PCF经AMF和AN/RAN设备发送给CPE。一种可能的方式中,CPE预先获取的家庭接入网关传输地址为默认(default)家庭接入网关的地址,所述默认家庭接入网关在收到CPE的第一请求消息后,可以选择更合适的家庭接入网关(例如根据CPE的位置信息,选择离CPE更近的家庭接入网关)然后将选择的家庭接入网关地址发送给CPE,CPE将再执行步骤S101,向所述更合适的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第一请求。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链路为CPE和家庭接入网关之间的链路,第二链路为UE和CPE之间的链路。第一链路也称为回传链路(Backhaul Link,BL),第二链路也称为接入链路(Acess Link,AL),本申请中第一链路和回传链路可以互换,第二链路和接入链路也可以互换。
可选的,第一链路为第一类链路或第二类链路,第二链路也可以为第一类链路或第二类链路,第一类链路为基于3GPP连接的链路,或者称为3GPP制式的链路(下文中将简称为“3GPP链路”),第二类链路为基于非3GPP连接的链路,也称为非3GPP制式的链路(下文中将简称为“非3GPP链路”)。其中,该基于3GPP连接的链路,是指基于3GPP组织制定的移动通信标准所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T)中的空口链路,例如是LTE、LTE-U、NR、UMTS、GSM等通信技术中的空口链路,还可以是终端直连通信对应的PC5接口链路等。该基于非3GPP连接的链路,是指除上述3GPP组织制定的移动通信标准所对应的RAT中的空口链路之外,其他通信标准所对应的接入技术中的通信链路,例如是WLAN、Bluetooth、Zigbee、Ethernet、PPP、PPPoE、ATM、CDMA、CDMA2000等标准中涉及的无线或有线通信链路。
可选的,触发CPE与家庭接入网关建立第一连接的方式可以包括以下几种:
(1)CPE根据预先获取的第一配置信息,向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第一请求消息,该第一配置信息用于触发建立第一连接。该第一配置信息可以包含在发送给CPE的UE策略(UEPolicy)中,由PCF通过AMF发送至CPE,或者通过CPE的管理服务器(如TR-069服务器)发送配置信息携带给CPE,或者静态配置在CPE中。
(2)当CPE通过第二链路接收到UE发送的表明UE有连接到家庭接入网关需求的信息时,向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表明UE有连接到家庭接入网关需求的信息,例如是UE的类型为移动网络终端。需要明确的是,本申请中不对第一连接和第二链路的建立顺序做限定,第一连接可以在第二链路建立之后建立,也可以先于第二链路建立,因此,示例性的,UE可以在与CPE建立第二链路的过程中或者在第二链路建立完成后,将表明UE的类型的信息发送给CPE,CPE根据UE的类型,确定是否建立第一连接。
(3)当CPE接收UE发送的特定标记报文时,CPE向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第一请求消息。例如UE向网络发RRC连接请求消息时,在发给CPE的报文中添加该特定标记,CPE首次收到包含特定标记的报文时,向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第一请求消息。
步骤S102、家庭接入网关向CPE发送第一响应消息,该第一响应消息中包括家庭接入网关的标识和需要激活的小区标识信息。
该需要激活的小区属于CPE服务的小区,CPE服务的小区列表可以是CPE通过第一请求消息发送给家庭接入网关的,也可以是预先配置在家庭接入网关中的,其中,需要激活的小区为CPE服务的小区的子集。若CPE服务的小区列表是预配置在家庭接入网关中的,则家庭接入网关接收到第一请求消息后,根据第一请求消息中包括的CPE的标识,找到CPE服务的小区信息,然后确定需要激活的小区标识。
步骤S103、UE发现CPE,并与CPE建立第二链路。
示例性的,CPE向UE发送发现信号,该发现信号用于UE发现CPE。其中,CPE发送发现信号的方式,视CPE与UE之间的连接方式而定,例如,当CPE采用3GPP制式(例如LTE,或者NR,或者LTE-U,或者NR-U,“-U”表示采用unlicensed频谱)的接入技术为UE服务时,CPE发送系统广播消息,UE通过接收系统广播发现CPE服务的小区。当CPE采用非3GPP制式的接入技术为UE服务时,例如,CPE与UE之间建立WLAN连接,则CPE发送信标(beacon)消息,UE通过接收beacon消息发现CPE服务的小区;或者,CPE与UE之间建立终端直连通信(device todevice,D2D)链路(sidelink),CPE可以发送discover信号(model A)或solicitation信号(model B),与UE之间相互发现。具体地,涉及各个制式接入技术的具体发现过程及连接建立过程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例如,若UE与CPE之间的链路为3GPP链路,则UE发起随机接入,与CPE建立连接,UE与CPE建立非3GPP链路的过程可参考现有技术。
可选的,本申请中,CPE发送的发现信号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CPE支持为UE提供到第一类网络的连接,以及支持为UE提供到第一类网络中的移动性管理和QoS管理等功能,以使得UE优先选择通过该CPE接入网络。该第一类网络例如是3GPP制式的接入网RAN和/或核心网(如EPC/5GC)),3GPP制式的网络包括LTE系统、LTE-U系统、NR、UMTS系统和GSM系统中的任一种。
需要明确是,UE发现CPE的过程中,可能包括多条消息,图4中只是一个示意图,并不表示发现过程和第二链路的建立过程只有一条消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配置在UE中,例如静态配置在UE的SIM卡中,或者由特定服务器通过配置信息发送给UE。
步骤S104、UE向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第二连接建立请求。
UE通过CPE向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第二连接建立请求,第二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建立第二连接,第二连接为UE与家庭接入网关之间的连接,第二连接是承载于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之上的逻辑连接。示例性的,第二连接建立请求为RRC连接建立请求,UE先向CPE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然后CPE向家庭接入网关发送包含UE的RRC连接建立请求的RRC传输消息(RRC message transfer),其中,RRC连接建立请求可以通过RRC消息容器携带在RRC传输消息中。可选的,所述RRC传输消息为第一连接应用消息(如第一连接被命名为F1连接时,则所述第一连接应用消息为F1AP消息),其具体类型可以为初始上行RRC传输消息(initialUL RRC message transfer)。
CPE在发送给家庭接入网关的初始上行RRC传输消息(即包含UE的RRC连接请求的RRC传输消息)中,包含UE的RRC连接建立请求,还可以包含以下UE的标识和/或UE所在小区的标识。
其中,UE的标识包括:UE在CPE和家庭接入网关之间第一连接上的标识,以及UE在小区中的标识。UE在CPE和家庭接入网关之间第一连接上的标识,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UE在CPE和家庭接入网关之间第一连接上的标识1,即CPE UE F1AP ID(由CPE分配给UE,用于在CPE服务的UE中唯一标识一个UE,或者也可称为home AP/DU UE F1AP ID),以及UE在CPE和HAGW之间第一连接上的标识2,即HAGW UE F1AP ID(由HAGW分配给UE,在HAGW服务的UE中唯一标识一个UE,或者也可称为home-CU UE F1AP ID)。例如本步骤中,CPE发往家庭接入网关的包含UE的RRC连接请求的RRC传输消息中,包含的UE的标识可以是CPE UE F1APID。
UE在小区中的标识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中的至少一项:UE的C-RNTI,MAC地址,IP地址,物理接口标识(例如CPE与UE通过有线接口连接),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Access Network,VLAN)ID(若划分了不同的VLAN)等。
UE所在小区的标识的内容可参考步骤S101中对“CPE服务的小区标识”的描述进行理解,不予赘述。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UE与CPE之间的链路为非3GPP链路,UE发送至CPE的数据包,需要携带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数据包中的内容为控制面信令或者用户面数据,或者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数据包对应的无线承载标识。例如,UE在对数据包进行链路层封装之前,在数据包中添加第二指示信息。这是因为在非3GPP链路中,没有承载和逻辑信道的概念,故CPE无法通过承载数据包的无线承载或逻辑信道区分数据包的内容为控制面信令还是用户面数据,由于CPE对于UE的用户面数据和控制面信令的处理协议层不同,为使CPE能将UE的数据包递交给合适的协议层进行处理,故需要携带第二指示信息以区分两种数据包。可选的,该第二指示信息携带在UE和CPE之间接口上新增的适配协议层中,或者携带在UE和CPE之间接口上的任意现有协议层中。
具体的,该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为一个数据类型字段,当数据类型字段的取值为某一特定值或某一组特定值时,表示数据包中的内容为控制面信令,当数据类型字段的取值为另一特定值或另一组特定值时,则表示数据包中的内容为用户面数据。或者,该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为UE的信令无线承载(Signaling Radio Bearer,SRB)标识(ID)或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ID。
类似地,CPE发往HA GW的数据包中,也可以包含第二指示信息,以便HA GW将UE的数据包递交给合适的协议层进行处理。
当CPE和HA GW之间的第一连接为F1连接时,可选的,CPE向HA GW发送的包含第一连接应用消息的数据包中,还可以包含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为控制面信令或用户面数据,进一步的,还可以指示所述控制面数据包中的内容为CPE的RRC消息或者是F1连接应用消息。
当CPE和HA GW之间的第一连接为F1连接时,CPE向HA GW发送的包含第一连接应用消息的数据包中可以只包含第三指示消息,而不包含第二指示消息。
步骤S105、家庭接入网关向UE发送RRC连接建立消息。
家庭接入网关需要通过CPE将该RRC连接建立消息发送给UE,示例性的,家庭接入网关先向CPE发送第一连接应用消息(如F1AP消息),其中包括RRC连接建立消息、UE的标识和SRB ID。所述第一连接应用消息的类型例如为下行RRC传输消息(DL RRC messagetransfer)。
所述UE的标识的内容可以参考步骤S104中的相应描述进行理解。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应用消息中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UE所在小区的标识、用于表明消息类型为RRC消息的指示信息。CPE收到所述第一连接应用消息后,可以将其中的RRC连接建立消息通过由所述SRB ID所标识的SRB发送至与UE的标识对应的UE。若CPE与UE之间的第二链路为非3GPP链路,则CPE在将发送至UE的RRC连接建立消息进行链路层封装之前,需要添加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本步骤中,家庭接入网关向CPE发送的F1AP消息中,UE的标识可以为HA GW UE F1AP ID,而本步骤中涉及的第二指示信息以及UE所在小区的标识的具体描述参照步骤S104中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的,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给CPE的第一连接应用消息中,包含RRC消息容器,RRC连接建立消息携带在RRC消息容器中。
步骤S106、UE向家庭接入网关发送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
可选的,该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先由UE发送至CPE,再由CPE携带在第一连接应用消息中向家庭接入网关发送。所述第一连接应用消息的类型可以为例如上行RRC传输消息(UL RRC message transfer)。
其中,第一连接应用消息中,包含UE的标识、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和SRB ID。可选的,第一连接应用消息中还可以包含UE所在小区的标识和/或用于表明消息类型为上行RRC消息的指示信息。
家庭接入网关接收到UE的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后,意味着家庭接入网关与UE之间的RRC连接建立完成。之后家庭接入网关可以与UE之间经由CPE发送上行和下行的RRC消息。
对于UE的上行RRC消息,若UE与CPE之间采用非3GPP制式的连接,则UE可在封装RRC消息的报文中添加第二指示信息,例如在适配层报文头中添加第二指示信息,CPE读取第二指示信息,获知该消息类型为UE的RRC消息,或者进一步获知承载该RRC消息的SRB ID;若CPE与UE之间的链路为3GPP链路,则UE与CPE之间的逻辑信道与UE的无线承载一一对应,其中,无线承载包括SRB和DRB。CPE可以根据收到RRC消息的逻辑信道确定接收到的消息为RRC消息以及对应的SRB ID。然后CPE可以将UE的上行RRC消息携带在第一连接应用消息中向HAGW发送,当CPE和HAGW之间的第一连接为F1连接时,可选的,CPE向HAGW发送的包含第一连接应用消息的数据包中,还可以包含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为控制面信令或用户面数据,进一步的,还可以指示所述数据包中的内容为CPE的RRC消息或者是F1连接应用消息。当CPE和HA GW之间的第一连接为F1连接时,CPE向HAGW发送的包含第一连接应用消息的数据包中可以只包含第三指示消息,而不包含第二指示消息。
对于HAGW生成的发送给UE的下行RRC消息,HAGW将其携带在第一连接应用消息中发送给CPE,CPE收到所述第一连接应用消息后,再将其中包含的给UE的RRC消息发送给UE。可选的,若在所述第一连接应用消息中包含SRB ID,则CPE可以将所述RRC消息通过与所述SRB ID指示的SRB发送给UE,或者通过与所述SRB对应的逻辑信道发送给UE。若CPE与UE之间的链路为非3GPP链路,则CPE在发送给UE的包含下行RRC消息的数据包中,添加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消息类型为UE的RRC消息,还可进一步指示所述消息对应的SRB ID,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在UE和CPE之间接口上新增的适配层处理过程中添加(例如添加在适配层报文头中),或者在任意已有的协议层处理过程中添加(例如添加在已有协议层对应的报文头中)。当CPE和HAGW之间的第一连接为F1连接时,可选的,HAGW向CPE发送的包含第一连接应用消息的数据包中,还可以包含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为控制面信令或用户面数据,进一步的,还可以指示所述数据包中的内容为发送给CPE的RRC消息或者是F1连接应用消息。当CPE和HA GW之间的第一连接为F1连接时,HAGW向CPE发送的包含第一连接应用消息的数据包中可以只包含第三指示消息,而不包含第二指示消息。
步骤S107、家庭接入网关向核心网网元发送第二请求消息。
在该第二请求消息中,可以包含UE的会话建立请求消息,该会话建立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建立分组数据单元(packet data unit,PDU)会话(Session),该会话建立请求消息可以为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NAS)消息,UE将该会话建立请求消息携带在上行RRC消息中通过CPE发送至家庭接入网关,家庭接入网关将该会话建立请求消息发送至核心网网元(例如AMF)。可选的,该第二请求消息中还可以包含UE的注册请求,用于向网络发起注册。该第二请求消息可以是NGAP消息,例如初始UE信息(initial UE message)或其他类型的NGAP消息。
S108、UE和网络之间进行鉴权认证。
UE可以与例如AUSF、UDM等核心网网元进行鉴权认证完成注册过程,或与数据网络(data network,DN)中具有认证鉴权功能的设备(比如AAAserver)之间进行交互完成鉴权,鉴权过程中会有多条信令交互,鉴权过程参照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鉴权过程中CPE和家庭接入网关作为中间传输点,传输鉴权过程中涉及到的消息。
步骤S109、会话建立过程。
AMF收到UE的会话建立请求消息后,与其他核心网元(例如PCF、UPF、UDM等)进行交互,完成PDU会话的建立,会话建立过程中,家庭接入网关接收AMF发送的初始上下文建立消息,初始上下文建立消息中包含UE的上下文信息,例如包含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与UE的PDU session对应的N2接口会话管理信息,以及给UE的NAS消息;该与UE的PDU session对应的N2接口会话管理信息包含CN tunnel info,QoS流(flow)相应的配置信息(如QoSprofiles以及QoS flow标识等),PDU session ID等。该给UE的NAS消息将由家庭接入网关携带在给UE的下行RRC消息然后经CPE发送至UE。具体的会话建立过程可参考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110、家庭接入网关向CPE发送第一配置信息。
该第一配置信息中可以包含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等。可选的,该第一配置信息中还可以包含有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给UE的RRC消息。该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链路的QoS信息,该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二链路的QoS信息。
第一链路的QoS信息用于保证第一链路上传输的业务数据包或业务流的QoS,第二链路的QoS信息用于保证第二链路上传输的业务数据包或业务流的QoS,QoS用于保障业务的传输需求,同时保证网络的高效运行。本实施例中,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和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与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的类型有关,具体如下:
(1)当第一链路为3GPP链路(第一类链路),第二链路为非3GPP链路(第二类链路)时,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UE的标识,UE的QoS配置信息和CPE的QoS配置信息;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二链路的QoS信息。
其中,U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UE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与UE的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UE的QoS flow标识,UE的QoS flow的QoS参数,UE的无线承载与QoS流的映射关系。本申请中,所述第一连接传输隧道可以是例如在第一连接上承载的基于GTP隧道协议(GPRS tunnelling protocol)的传输隧道,所述与UE的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作为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的HAGW的传输层地址(如IP地址),以及HAGW为与UE的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分配的隧道端点标识(Tunnel Endpoint Identifier,TEID)。本申请中,无线承载的QoS参数可以为DRB的QoS参数,所述无线承载的QoS参数,可以包含例如QCI(QoS class identifier,QoS等级标识符)、ARP(allocation and retentionpriority,分配和保留优先级)、MBR(maximum bit rate,最大比特速率)、GBR(Guaranteedbit rate,保证比特速率)等参数,所述QoS flow的QoS参数,可以包含例如5QI(5G QoSIdentifier,5G QoS标识)、ARP、GFBR(Guaranteed Flow Bit Rate,保证流比特速率)、MFBR(Maximum Flow Bit Rate,最大流比特速率)等参数,所述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以及所述QoSflow的QoS参数具体包含的参数内容可参考现有技术,本申请中不予限定。
CP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CP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CP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CPE的QoS flow的标识,CPE的QoS flow的QoS参数,CPE的QoS flow与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CPE的无线承载与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CPE的QoS flow与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以及UE的QoS flow与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
第二链路的QoS信息包括:第二QoS标识和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第二QoS标识用于标识第二链路的QoS的粒度。可选的,第二链路的QoS信息还包含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QoS标识与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第二QoS标识与UE的QoS flow的映射关系,第二QoS标识与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第二QoS标识与CPE的QoS flow的映射关系。
本申请中无线承载包括信令无线承载SRB和数据无线承载DRB,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5G)中,一种基于流(flow)的业务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架构被提出,QoS flow是PDU会话中的一定粒度的QoS区分,不同的QoS flow对应的QoS参数要求可以不同,被映射到同一QoS flow的数据包会被按照相同的QoS要求进行处理。下行数据包将在核心网网元UPF处被映射到QoS flow,上行数据包将在UE处被映射到QoS flow,QoS flow可以通过QoS flow标识区分。UE的无线承载与QoS流的映射关系中,一个QoS流可以映射到一个或多个无线承载上,一个无线承载上可以承载多个不同的QoS流。
(2)当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均为非3GPP链路(第二类链路)时,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UE的标识,UE的QoS配置信息和第一链路的QoS信息。
其中,U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与UE的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UE的QoS flow标识,UE的QoS flow的QoS参数,UE的无线承载与QoS流的映射关系。
第一链路的QoS信息包括:第一QoS标识和第一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第一QoS标识用于标识第一链路的QoS粒度。可选的,第一链路的QoS信息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一QoS标识与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第一QoS标识与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第一QoS标识与第二QoS标识的映射关系。
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二链路的QoS信息,第二链路的QoS信息包括:第二QoS标识和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可选的,第二链路的QoS信息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QoS标识与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第二QoS标识与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第一QoS标识与第二QoS标识的映射关系。
(3)当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均为3GPP链路(第一类链路)时,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UE的标识,UE的QoS配置信息和CPE的QoS配置信息;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UE的标识和UE的QoS配置信息。
其中,U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与UE的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UE的QoS flow标识,UE的QoS flow对应的QoS参数,UE的无线承载与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
CP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CP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CPE无线承载的QoS参数,CPE的QoS flow的标识,CPE的QoS flow对应的QoS参数,CPE的QoS flow与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CPE的无线承载与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CPE的无线承载与UE的QoS flow的映射关系,CPE的QoS flow与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
(4)当第一链路为非3GPP链路(第二类链路),第二链路为3GPP链路(第一类链路)时,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UE的标识,UE的QoS配置信息和第一链路的QoS信息;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UE的QoS配置信息。
其中,第一链路的QoS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一QoS标识,第一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第一QoS标识与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第一QoS标识与UE的QoS flow的映射关系。
U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与UE的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UE的QoS flow的标识,UE的QoS flow的QoS参数,UE的无线承载与UE的QoS flow的映射关系。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QoS标识和所述第二QoS标识均可以是例如以下中的至少一种:VLAN标签的PCP(Payload Compression Protocol,载荷压缩协议)字段,VLAN ID,EtherType(以太网类型),DSCP(Differentiated Services Code Point,差分服务代码点),IP Precedence(IP优先级),WLAN中的AC(Access Category,接入类型),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的EXP字段,IP五元组信息(协议类型,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源或目的MAC地址信息,或其他可用于表明QoS需求的附加标签。可选的,第一QoS标识可以包含一组QoS标识,第二QoS标识包含一组QoS标识。
需说明的是,在上述四种不同的情况中,若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中的内容和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的内容有相同的部分,则所述相同部分的内容只需要在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给CPE的第一配置信息中保留一份即可,无需被重复包含。
步骤S111、CPE向UE发送第二配置信息。
可选的,CPE向UE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为RRC消息,所述RRC消息为CPE从家庭接入网关处收到的第一连接应用消息中包含的发送给UE的RRC消息。另一可选的方式中,CPE可根据上一步骤中收到的第一配置信息中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生成该第二配置信息。该第二配置信息中包含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涉及的内容,可以参考步骤S110中的描述。
步骤S112、UE向CPE发送第二配置完成消息。
第二配置完成消息用于表明终端侧配置完成。
步骤S113、CPE向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第一配置完成消息。
第一配置完成消息用于通知家庭接入网关接入网(R)AN侧配置完成,可选的,第一配置完成消息中携带CPE分配的与UE的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下行隧道端点信息。本申请中,所述与UE的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下行端点信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作为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下行端点的CPE的传输层地址(如CPE的IP地址),以及CPE为与UE的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分配的TEID。
步骤S114、家庭接入网关向核心网网元发送响应消息,用于确认UE的上下文信息建立/修改完成。
步骤S115、UE的上行和/或下行业务数据包的传输。
本实施例中,从UE到家庭接入网关的路径包括两段连接: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上的QoS都需要保证,具体的,在UE上行数据包的传输过程中,UE根据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保证第二链路上UE上行数据包的QoS,CPE根据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和/或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保证第一链路上UE上行数据包的QoS。在UE下行数据包的传输过程中,家庭接入网关根据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保证第一链路上UE的下行数据包的QoS,CPE根据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和/或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保证第二链路上UE的下行数据包的QoS。
本实施例中,UE通过CPE与家庭接入网关建立连接,CPE与家庭接入网关之间的链路为第一链路,CPE与UE的之间的链路为第二链路,家庭接入网关向CPE发送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以及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CPE向UE发送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链路的QoS信息,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二链路的QoS信息,UE和CPE根据各自的配置信息保证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上传输的UE业务数据的QoS,从而能够为UE的业务传输提供QoS保证。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二主要对实施例一种步骤S115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分场景分别介绍UE用户面的上行业务和下行业务的传输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二的方案可以基于实施例一的流程,也可以独立与实施例一的流程,即本申请实施例二的方法可以不依赖于实施例一中的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的建立过程,以及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和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的配置过程。即不论UE、CPE和家庭接入网关之间的链路如何建立,家庭接入网关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将第链路的配置信息和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发送给UE和CPE,都可以采用本申请是实施例二的方法保证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上的QoS。
场景一,第一链路为第一类链路,第二链路为第二类链路。
第二链路上UE的上行数据的QoS通过如下方式保证:UE根据数据包对应的UE的无线承载,以及第二QoS标识与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或者,UE根据数据包对应的QoS流,以及第二QoS标识与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其中,所述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为数据包的QoS参数。UE根据数据包的QoS参数将数据包通过第二链路发送给CPE,从而保证第二链路上UE的上行数据的QoS。可选的,UE将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添加到所述数据包中再向CPE发送。
第一链路上UE的上行数据的QoS可以通过如下两种方式保证:
第一种方式,CPE接收UE发送的数据包,该数据包中包括UE的标识和第二QoS标识,可选的,数据包中还包含UE的无线承载标识以及UE的QoS flow标识中的至少一种。可选的,该数据包中包括的UE的标识为CPE为UE分配的标识,在CPE处唯一标识一个UE。CPE根据第二QoS标识与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数据包对应的UE的无线承载;或者,CPE直接根据数据包中携带的UE的无线承载标识,确定数据包对应的UE的无线承载;或者,CPE直接根据数据包中携带的UE的QoS flow的标识,确定给数据包对应的UE的QoS flow,进一步可选的,CPE还可以根据UE的无线承载与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数据包对应的UE的无线承载;或者,CPE根据第二QoS标识与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数据包对应的UE的QoS流,进一步可选的,CPE还可以根据UE的无线承载与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数据包对应的UE的无线承载。
然后,CPE根据数据包对应的UE的无线承载,以及CPE的无线承载与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或者CPE的QoS流与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数据包对应的CPE的无线承载或CPE的QoS流;或者,CPE根据数据包对应的UE的QoS流,以及CPE的无线承载与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或者CPE的QoS流与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数据包对应的CPE的无线承载或CPE的QoS流,其中,本申请中数据包对应的CPE的无线承载是指在第一链路上用于承载该数据包的CPE的无线承载。CPE根据数据包对应的CPE的无线承载或CPE的QoS流的QoS参数,将所述数据包经第一链路发送给家庭接入网关,从而保证第一链路上UE的上行数据的QoS,其中,数据包对应的CP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或数据包对应的CPE的QoS流的QoS参数为数据包的QoS参数。
第二种方式,CPE接收UE发送的数据包,该数据包包括UE的标识和第二QoS标识,CPE根据第二QoS标识与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该数据包对应的CPE的无线承载;或者,CPE根据第二QoS标识与CP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该数据包对应的CPE的QoS流,进一步可选的,再由CPE的QoS流和CPE的无线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数据包对应的CPE的无线承载。CPE根据数据包对应的CPE的无线承载或CPE的QoS流的QoS参数,将所述数据包通过第一链路发送给家庭接入网关,从而保证第一链路上UE的上行数据的QoS,其中,数据包对应的CP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或数据包对应的CPE的QoS流的QoS参数为数据包的QoS参数。
上述两种方式中,CPE发送给家庭接入网关的数据包中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UE的标识,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与UE的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其中,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可以由UE或CPE添加,UE的标识及与UE的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可由CPE添加。可选的,由CPE添加的UE的标识是由家庭接入网关分配的,能够在家庭接入网关处唯一标识一个UE。由CPE添加UE的无线承载标识,可以是CPE根据第二QoS标识与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的,或者,CPE根据第二QoS标识与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以及UE的无线承载与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的。
第一链路上UE的下行数据的QoS通过如下方式保证:家庭接入网关接收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数据包,家庭接入网关根据数据包中携带的信息,识别需接收此数据包的目标UE,以及UE的QoS流的标识或UE的EPS承载,UE的EPS承载与其无线承载之间可以一一对应。家庭接入网关根据数据包中包括的QoS流的标识,以及UE的QoS流与CPE的无线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数据包对应的CPE的无线承载;或者,家庭接入网关根据数据包中包括的QoS流的标识,以及UE的无线承载与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数据包对应的UE的无线承载,然后,根据CPE的无线承载与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数据包对应的CPE的无线承载;或者,家庭接入网关根据UE的EPS承载确定UE的无线承载,并进一步根据UE的无线承载和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数据包对应的CPE的无线承载。家庭接入网关根据数据包对应的CP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将数据包通过第一链路发送给CPE,从而保证第一链路上UE的下行数据的QoS,其中,数据包对应的CP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为数据包对应的QoS参数。
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给CPE的数据包中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UE的标识,UE的无线承载标识,UE的QoS flow的标识,与UE的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下行端点信息。相应的,第二链路上UE的下行数据的QoS通过如下几种方式保证:
第一种方式,CPE接收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数据包,数据包中包括UE的标识,以及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和/或UE的QoS流的标识,CPE根据数据包中的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以及第二QoS标识与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或者,CPE根据数据包中的UE的QoS流的标识,以及第二QoS标识与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CPE根据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的QoS参数,将数据包通过第二链路发送给UE,从而保证第二链路上UE的下行数据的QoS,其中,第二QoS标识的QoS参数为数据包的QoS参数。
第二种方式,CPE接收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数据包,数据包中包括UE的标识,CPE根据承载该数据包的CPE的无线承载,以及第二QoS标识与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或者,CPE根据数据包中包括的CPE的QoS流的标识,以及第二QoS标识与CP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CPE根据所述第二QoS标识的QoS参数,将数据包通过第二链路发送给UE,从而保证第二链路上UE的下行数据的QoS,其中,第二QoS标识的QoS参数为数据包的QoS参数。
第三种方式,CPE接收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数据包,数据包中包括与UE 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下行端点信息,CPE根据与UE的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下行端点信息确定需接收该数据包的UE,以及承载该数据包的UE的DRB,进一步的,CPE可根据第二QoS标识与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CPE根据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的QoS参数,将数据包通过第二链路发送给UE,从而保证第二链路上UE的下行数据的QoS,其中,第二QoS标识的QoS参数为数据包的QoS参数。
可选的,在CPE通过第二链路发送给UE的数据包中,包含UE的无线承载标识,所述UE的无线承载标识,可以是由CPE添加的或者是由HA GW添加的。UE可以根据所述无线承载标识,将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包递交给与所述无线承载相应的PDCP实体进行接收处理。
场景二、当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均为第二类链路。
由于场景二和场景一中第二链路均为第二类链路,因此,UE对其上行数据在第二链路上的处理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第一链路上UE的上行数据的QoS通过如下方式保证:
CPE接收UE发送的数据包,该数据包中包括UE的标识和第二QoS标识,CPE根据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二QoS标识,以及第二QoS标识与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数据包对应的UE的无线承载;或者,CPE接收到的UE发送的数据包中还包括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则CPE可直接根据数据包中包括的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确定数据包对应的UE的无线承载。然后,CPE根据数据包对应的UE的无线承载,以及第一QoS标识与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
或者,CPE根据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二QoS标识,以及第二QoS标识与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数据包对应的UE的QoS流,然后,CPE根据数据包对应的UE的QoS流,以及第一QoS标识与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
或者,CPE根据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二QoS标识,以及第一QoS标识与第二QoS标识的映射关系,确定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
然后,CPE根据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将数据包通过第一链路发送给家庭接入网关,从而保证第一链路上UE的上行数据的QoS,其中,第一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为数据包的QoS参数。可选的,CPE在将数据包发送给家庭接入网关之前,在数据包中添加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以便第一链路上的其他节点在发送该数据包时根据第一QoS标识确定该数据包的QoS参数。
可选的,CPE还可在数据包中添加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或者,添加与UE的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以便家庭接入网关接收到数据包后将其递交给与UE的无线承载对应的PDCP实体进行接收处理。
该场景下,第一链路上UE的下行数据的QoS通过如下方式保证:家庭接入网关接收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数据包,识别需接收此数据包的目标UE,以及UE的无线承载或UE的QoS流,家庭接入网关根据UE的无线承载,以及第一QoS标识与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或者,家庭接入网关根据UE的QoS流,以及第一QoS标识与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然后,家庭接入网关将根据所述第一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将数据包通过第一链路发送给CPE,从而保证第一链路上UE的下行数据的QoS,其中,第一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为数据包的QoS参数。可选的,家庭接入网关在通过第一链路向CPE发送UE的下行数据包之前,可在数据包中添加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UE的标识,UE的无线承载标识,UE的QoS flow标识,第一QoS标识,与UE的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的下行端点信息。
该场景下,第二链路上UE的下行数据的QoS通过如下方式保证:CPE接收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数据包,CPE根据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一QoS标识,以及第一QoS标识与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数据包对应的UE的无线承载,然后,根据数据包对应的UE的无线承载,以及第二QoS标识与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
或者,CPE根据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一QoS标识,以及第一QoS标识与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数据包对应的UE的QoS流,然后,根据数据包对应的UE的QoS流,以及第二QoS标识与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
或者,CPE根据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一QoS标识,以及第一QoS标识与第二QoS标识的映射关系,确定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
或者,CPE根据数据包中包括的UE的标识和UE的无线承载标识,以及UE的无线承载和第二QoS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
或者,CPE根据数据包中包括的UE的标识和UE的QoS flow的标识,以及UE的QoSflow和第二QoS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
或者,CPE根据数据包中包括的与UE的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的下行端点信息,确定UE的无线承载(即确定UE的DRB),然后根据UE的无线承载与第二QoS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
然后,CPE根据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将数据包通过第二链路发送给UE,从而保证第二链路上UE下行数据的QoS,其中,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为数据包的QoS参数。可选的,CPE在数据包中添加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和/或UE的无线承载标识后,再将数据包发送给UE。
场景三、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均为第一类链路。
第二链路上UE上行数据的QoS通过如下方式保证:UE确定数据包对应的QoS流,再将QoS流映射到UE的无线承载上,或者直接确定用于发送数据包的UE的无线承载或与UE的无线承载一一对应的逻辑信道,然后根据确定的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将数据包向CPE发送数据包,从而保证第二链路上UE上行数据的QoS。
第一链路上UE上行数据的QoS通过如下方式保证:
CPE接收UE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
一种方式中,CPE确定承载数据包的UE的无线承载,然后根据CPE的无线承载与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在第一链路上用于承载所述数据包的CPE的无线承载。
另一种方式中,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CPE根据数据包中包括的UE的QoS流的标识,以及CPE的无线承载与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在第一链路上用于承载所述数据包的CPE的无线承载。
又一种方式中,CPE根据承载数据包的UE的无线承载,以及CPE的QoS流与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数据包对应的CPE的QoS流,然后根据数据包对应的CPE的QoS流,以及CPE的无线承载与CP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在第一链路上用于承载所述数据包的CPE的无线承载。
然后CPE根据CP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将UE的上行数据包通过第一链路向家庭接入网关发送,其中,CP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为数据包的QoS参数。
可选的,CPE在上行数据包中添加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UE的标识,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与UE的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家庭接入网关根据CPE添加的上述信息,将接收到的UE的上行数据包递交给与UE的无线承载对应的PDCP实体进行接收处理。
可选的,CPE可根据在第二链路上接收UE上行数据包的逻辑信道,以及所述逻辑信道与UE的无线承载的对应关系,确定承载数据包的UE的无线承载。
场景三和场景一中第一链路均为第一类链路,因此,家庭接入网关对UE的下行数据在第一链路上的处理相同,参照场景一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该场景下,第二链路上UE的下行数据的QoS通过如下方式保证:CPE接收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数据包,数据包中包括UE的标识和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故CPE可直接根据这两个标识,确定在第二链路上承载所述数据包的UE的无线承载。
或者,CPE接收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数据包,数据包中包括UE的标识,CPE根据第一链路上承载数据包的CPE的无线承载,以及CPE的无线承载与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数据包对应的UE的无线承载,其中,本申请中数据包对应的UE的无线承载是指在第二链路上承载该数据包的UE的无线承载。
或者,CPE接收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数据包,数据包中包括与UE的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的下行端点信息,CPE根据与UE的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的下行端点信息,确定在第二链路上承载所述数据包的UE的DRB。
或者,CPE接收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数据包,数据包中包括UE的标识,以及UE的QoS流的标识,CPE根据UE的QoS流与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在第二链路上承载所述数据包的UE的无线承载。
然后,CPE根据所述在第二链路上承载所述数据包的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将所述数据包通过第二链路发送给UE,从而保证第二链路上UE下行数据的QoS,其中,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为数据包的QoS参数。
场景四:第一链路为第二类链路,第二链路为第一类链路。
场景四和场景三中第二链路均为第一类链路,这两种场景中UE对上行数据在第二链路的处理相同,因此,第二链路的上UE的上行数据的QoS的保证方式可以参照场景三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该场景下,第一链路上UE的上行数据的QoS通过如下方式保证:CPE接收UE发送的数据包,确定承载数据包的UE的无线承载,然后根据第一QoS标识与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
或者,CPE根据数据包中包括的UE的QoS流的标识,以及第一QoS标识与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数据包对应的第一QoS标识。
然后,CPE根据所述第一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将UE的上行数据包通过第一链路向家庭接入网关发送,其中,第一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为数据包的QoS参数。
可选的,CPE在向家庭接入网关发送UE的上行数据包之前,添加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UE的标识,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与UE的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第一QoS标识。一方面,家庭接入网关可以根据CPE添加的信息,将接收到的UE的上行数据包递交给与UE的无线承载对应的PDCP实体进行接收处理。另一方面,若CPE和家庭接入网关之间的第一链路上存在其他中间传输节点,则这些中间传输节点可以根据CPE添加的信息(例如第一QoS标识),对数据包进行合理的转发处理,以保障UE数据的QoS要求。
场景四和场景二中第一链路均为第二类链路,这两种场景中家庭接入网关对UE的下行数据在第一链路的处理相同,因此,场景四中家庭接入网关保证第一链路上UE的下行数据的QoS的方式可以参照场景二中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该场景下,第二链路上UE的下行数据的QoS通过如下方式保证:CPE接收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数据包,数据包中包括UE的标识和第一QoS标识,CPE根据第一QoS标识与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在第二链路上承载所述数据包的UE的无线承载。
或者,CPE接收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数据包,数据包中包括UE的标识和第一QoS标识,CPE根据第一QoS标识与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数据包对应的UE的QoS流,再根据UE的QoS流与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在第二链路上承载所述数据包的UE的无线承载。
或者,CPE接收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数据包,数据包中包括UE的标识和UE的QoSflow标识,CPE根据UE的QoS flow与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在第二链路上承载所述数据包的UE的无线承载。
或者,CPE接收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数据包,数据包中包括与UE的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的下行端点信息,CPE据此确定在第二链路上承载所述数据包的UE的无线承载(即确定UE的DRB)。
然后,CPE根据在第二链路上承载所述数据包的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将所述数据包通过第二链路发送给UE,从而保证第二链路上UE下行数据的QoS,其中,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为数据包的QoS参数。
本申请中需要定义家庭接入网关与UE之间的两段连接协议栈架构,家庭接入网关与UE之间的协议架构有图5和图6所示两种选项,其中,图5为一种用户面协议架构的示意图,对应于CPE和家庭接入网关之间的第一链路采用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Radio Service,GPRS)隧道协议(GTP)隧道的链路,图6为另一种用户面协议架构的示意图,在CPE和家庭接入网关之间的第一链路采用基于适配层(Adaption,以下简称Adapt.)的链路。
参照图5,UE的协议栈从高到低依次为:业务数据适配协议(Service DataAdaptation Protocol,SDAP)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Protocol,PDCP)层、面向第二链路的适配(Adapt.)协议层、面向第二链路的链路层(Layer2,L2)和面向第二链路的物理层(Layer 1,L1)。CPE在与UE之间的第二链路对应接口上的协议栈从高到低依次为:面向第二链路的Adapt层、面向第二链路的L2和面向第二链路的L1,CPE在与家庭接入网关之间的第一链路对应接口上的协议栈从高到低依次为:与家庭接入网关对等的GTP层、用户面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层、IP层,以及面向第一链路的链路层(L2)、面向第一链路的物理层(L1)。家庭接入网关在面向第一链路对应接口上的协议栈从高到低依次为:与UE对等的SDAP层、PDCP层,与CPE对等的GTP层、UDP层、IP层,以及面向第一链路的链路层L2、面向第一链路的物理层L1。
所述链路层L2和物理层L1对应的具体协议层,可以视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所基于的通信技术协议而定,对L1和L2包含的具体协议层,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予限定。譬如,当第一/二链路为基于LTE/NR的3GPP链路时,L2包括例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和MAC层,物理层L1即PHY层,这些协议层的功能可参考LTE/NR技术规范中对这些协议层的具体描述,不予赘述。又如,当第一/二链路为非3GPP链路时,L2可以包括例如逻辑链路控制(Logical Link Control,LLC)层、MAC层、以太网(Ethernet)层、点对点协议(Pointto Point Protocol,PPP)层、以太网上的点对点协议层(PPPoE,Point to Point Protocolover Ethernet)等中的至少一种。
在UE和CPE之间的第二链路上,对于发送端而言(上行方向发送端为UE,下行方向发送端为CPE),面向第二链路的适配层(Adapt.)的功能包括添加适配信息。所述适配信息包含UE的无线承载的信息(例如添加无线承载标识,即SRB ID或DRB ID),可选的,所述适配信息还包含以下信息中的任至少一种:UE的标识、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对于第二链路的接收端而言(上行方向接收端为CPE,下行方向接收端为UE),通过读取发送端在适配层中携带的适配信息,确定具体是哪一个UE,以及数据包对应的UE的承载的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链路的通信对端上配置适配层为可选项,所述适配层的功能也可以通过其他现有协议层实现,例如在现有的链路层L2(若链路层包含多个协议层,则可以是其中的任意某个协议层)或者物理层L1中添加所述适配信息;或者,如果第二链路是第一类链路,则可无需Adapt层,第二链路的接收端可以根据UE的C-RNTI确定UE,并根据接收数据包的逻辑信道,确定与所述逻辑信道对应的UE的无线承载。
基于图5所示的用户面协议栈,在第一链路上,基于第一连接,CPE和家庭接入网关之间将建立与UE的DRB一一对应的GTP隧道,通过GTP隧道的TEID,可以确定UE以及UE的DRB。相应地,UE的下行数据包的处理如下:家庭接入网关在执行SDAP层的处理(例如添加服务质量流标识(QoS flow identity,QFI),进行QoS流到UE的DRB的映射等)、PDCP层的处理后,依次进行GTP层的处理(例如添加CPE为与UE的DRB对应的GTP隧道分配的下行TEID),以及UDP、IP层的处理,并执行适配处理。所述适配处理包括QoS映射处理,和/或适配信息的添加。其中,家庭接入网关对SDAP层和PDCP层的处理可以参照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所述QoS映射处理,例如是:当第一链路为第一类链路时,家庭接入网关执行从UEQoS flow到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或者执行从UE的无线承载到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当第一链路为第二类链路时,家庭接入网关执行从UE QoS flow到第一QoS标识的映射,或者,执行UE的无线承载到第一QoS标识的映射。具体映射过程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所述适配信息的添加,包括添加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一QoS标识、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然后,家庭接入网关将数据包进行面向第一链路的链路层L2的处理,再递交至面向第一链路的物理层L1处理,并通过第一链路向CPE发送数据包。可选的,所述适配处理中的部分或全部过程可以是在以下任一协议层或任意多个协议层的处理中执行:面向第一链路的适配层、面向第一链路的L2(若链路层包含多个协议层,则可以是其中的任意某个协议层)、面向第一链路的L1。所述面向第一链路的适配层可位于L2之上(例如在IP层和L2之间),在图5中并未示出。
CPE接收到来自家庭接入网关的下行数据包,经过其接收侧包含协议栈(即CPE与HA GW之间的接口的协议栈)的逐层处理后得到UE的PDCP PDU,并根据GTP层的头部信息(如TEID)确定与数据包对应的UE以及UE的无线承载,可选的,若GTP头部信息中还包含UE的QoSflow的信息,则CPE还可以获知数据包对应的UE的QoS flow,然后将UE的PDCP PDU交由CPE的发送侧处理。CPE的发送侧的处理包括例如:当CPE与UE之间的第二链路为第一类链路时,CPE将UE的下行数据包通过UE的无线承载发送至UE,无需额外添加适配信息,即UE的PDCPPDU将经过依次RLC、MAC、PHY层的处理后被发送至UE,所述RLC、MAC、PHY层的处理过程可参考现有技术。当CPE与UE之间的第二链路为第二类链路时,CPE将对下行数据包进行适配处理:CPE将在下行数据包中添加适配信息(例如添加在适配层的头部中,或者添加在第二链路的任意现有协议层的头部中),然后,CPE根据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和/或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执行UE QoS flow到第二链路的第二QoS标识的映射,或者,执行UE的无线承载到第二链路的第二QoS标识的映射,或者,执行第一链路的第一QoS标识到第二链路的第二QoS标识的映射,具体映射过程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可选的,CPE对下行数据包进行适配处理还包括:在面向第二链路的适配层或面向第二链路的链路层的处理中携带所述第二QoS标识。CPE执行的适配处理可以在面向第二链路的新增适配层执行,也可以在面向第二链路的链路层(L2)执行。
CPE将经过面向第二链路的链路层和物理层发送处理后的数据包发送至UE,UE接收数据包后,对数据包进行物理层和链路层的接收处理,然后根据数据包的逻辑信道(当第二链路为第一类链路时)确定数据包对应的UE的无线承载,或者,根据数据包中携带的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确定数据包对应的UE的无线承载,将数据包传递给UE无线承载对应的PDCP实体(entity)进行PDCP层接收处理,继而进行SDAP层的接收处理。PDCP层和SDAP层的处理过程可参考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对应于图5所示的协议架构,UE的上行数据包的处理和发送例如是:
若第二链路为第一类链路,则UE对上行数据包的处理过程,可参考现有技术中的相应描述,例如第一链路为基于NR的空口链路,则UE将对数据包依次执行SDAP层、PDCP层、RLC层、MAC层、PHY层的处理,然后在确定的UE的无线承载上向CPE发送所述处理后的上行数据包,具体涉及各个协议层的处理过程可参考现有技术,不再赘述。UE确定用于发送上行数据包的UE的无线承载过程也可参考现有技术,例如在SDAP层执行从UE QoS flow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
若第二链路为第二类链路,则UE将对数据包执行SDAP层、PDCP层的处理,并执行适配处理,以及面向第二链路的链路层处理后,再递交至面向第二链路的物理层(Physical,PHY)处理,并通过第二链路向CPE发送数据包。所述适配处理,包括QoS映射处理,和/或适配信息的添加。所述QoS映射处理,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处理:从UE QoS flow到第二QoS标识的映射,从UE的无线承载到第二QoS标识的映射,从UE QoS flow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具体映射过程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所述适配信息的添加,包括添加以下标识中的至少一项:UE的QoS flow标识,UE的无线承载标识,第二QoS flow标识、第二指示信息和第三指示信息。可选的,所述适配处理中的部分或全部过程可以是在以下任一协议层或任意多个协议层的处理中执行:面向第二链路的适配层、SDAP层、PDCP层、面向第二链路的L2(若链路层包含多个协议层,则可以是其中的任意某个协议层)、面向第二链路的L1。例如,UE可以在SDAP层添加QoS flow的标识,执行从UE的QoS flow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在面向第二链路的适配层,添加UE的无线承载标识,执行从UE的无线承载到第二QoS标识的映射;在面向第二链路的链路层添加第二QoS标识等。可选的,若上述适配处理中的部分或全部过程由UE在面向第二链路的L2(若链路层包含多个协议层,则可以是其中的任意某个协议层)和/或面向第二链路的L1执行,需要对第二链路实际使用的传输技术的L2和/或L1的功能进行扩展。
CPE接收UE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经过其接收侧包含协议栈(即面向CPE与UE之间的第二链路的协议栈)的逐层处理后得到UE的PDCP PDU。在逐层处理过程中,CPE可根据接收数据包的逻辑信道,或者数据包中携带的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例如携带在适配层头部),确定数据包对应的UE的无线承载,可选的,若所述数据包还携带UE的QoS flow的标识(例如携带在适配层头部),则CPE还可确定数据包的QoS flow。CPE将所述UE的PDCP PDU再依次进行GTP层的处理(例如添加HA GW为与UE DRB对应的GTP隧道分配的上行TEID),以及UDP、IP层的处理,然后CPE对数据包执行QoS映射处理,以及面向第一链路的链路层处理,和面向第一链路的物理层处理,并通过第一链路向家庭接入网关发送数据包。所述QoS映射处理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当第一链路为第一类链路时,CPE执行从UE QoS flow或UE的无线承载或第二QoS标识到CPE DRB的映射;当第一链路为第二类链路时,CPE执行从UE QoS flow或UE的无线承载或第二QoS标识到第一QoS标识的映射。具体QoS映射处理过程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可选的,所述QoS映射处理还包含:CPE在向家庭接入网关发送UE的上行数据包之前,添加第一QoS标识。若CPE和家庭接入网关之间的第一链路上存在其他中间传输节点,则这些中间传输节点可以根据所述第一QoS标识,对数据包进行合理的转发处理,以保障UE数据的QoS要求。
可选的,上述CPE进行的QoS映射处理,可以在面向第一链路的链路层L2(若链路层包含多个协议层,则可以是其中的任意某个协议层)执行;或者,另一可选的方式中,在面向第一链路的适配层执行,所述适配层可位于L2之上(例如在IP层和L2之间),在图5中并未示出。可选的,CPE在所述适配层的处理中,还可以添加第二指示信息和第三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中携带的为UE的用户面数据。
家庭接入网关接收来自CPE的上行数据包,依次执行接收侧的L1和L2、IP、UDP、GTP层的处理,由于CPE和家庭接入网关之间通过与UE DRB一一对应的GTP隧道传输UE的用户面数据包,故家庭接入网关可通过GTP隧道的TEID,确定UE以及UE的DRB。然后将数据包(例如UE的上行PDCP PDU)交由接收侧与UE对等的PDCP层中,与UE DRB对应的PDCP实体处理,之后再交由与UE对等的SDAP层进行处理。
参照图6,UE的协议栈从高到低依次为:与家庭接入网关对等的SDAP层、与家庭接入网关对等的PDCP层、面向第二链路的Adapt层、面向第二链路的L2和面向第二链路的L1。CPE在与UE之间的第二链路对应接口上的协议栈从高到低依次为:面向第二链路的Adapt层、面向第二链路的L2层和面向第二链路的L1层,CPE在与家庭接入网关之间的第一链路对应接口上的协议栈从高到低依次为:面向第一链路的Adapt层、面向第一链路的L2和面向第一链路的L1。家庭接入网关的协议栈从高到低依次为:与UE对等的SDAP、与UE对等的PDCP层、面向第一链路的Adapt层、面向第一链路的L2和面向第一链路的L1。所述链路层L2和物理层L1对应的具体协议层可以参照参照图5所示协议结构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同样,其他协议层的相关内容(包括面向第二链路的Adapt层的功能,以及该适配层的功能通过其他现有协议层实现的内容)可参照图5所示协议结构中的相应描述。
基于图6所示的协议架构,家庭接入网关对UE的下行数据包的处理如下:
家庭接入网关执行SDAP层的处理(可参考现有技术,例如添加QFI,进行UE的QoSflow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等)、PDCP层的处理,并执行适配处理,以及面向第一链路的链路层处理。所述适配处理,包括QoS映射处理,和/或适配信息的添加。所述QoS映射处理可以包括:当第一链路为第一类链路时,家庭接入网关执行从UE QoS flow到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或者,家庭接入网关执行UE的无线承载到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当第一链路为第二类链路时,家庭接入网关执行从UE QoS flow到第一链路的第一QoS标识的映射,或者,家庭接入网关执行从UE的无线承载到第一链路的第一QoS标识的映射,具体映射过程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所述适配信息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UE的标识、UE无线承载的标识、UE QoS flow的标识、第一QoS标识、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可选的,所述适配处理中的部分或全部过程可以是在以下任一协议层或任意多个协议层的处理中执行:面向第一链路的适配层、面向第一链路的链路层L2(若链路层包含多个协议层,则可以是其中的任意某个协议层)、面向第一链路的物理层。例如,家庭接入网关可以在面向第一链路的适配层中添加UE的标识以及UE的无线承载标识,并执行从UE的无线承载到第一QoS标识的映射;在面向第一链路的链路层添加第一QoS标识等。然后,家庭接入网关将数据包递交至面向第一链路的物理层处理,并通过第一链路向CPE发送数据包。
可选的,若上述适配处理中的部分或全部过程由家庭接入网关在面向第一链路的L2(若链路层包含多个协议层,则可以是其中的任意某个协议层)和/或面向第一链路的L1执行,需要对第一链路实际使用的传输技术的L2和/或L1的功能进行扩展。
CPE收到来自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下行数据包,将数据包经过其面向第一链路的协议栈的逐层接收处理得到UE的PDCP PDU,通过解析数据包携带的适配信息,获知数据包需要发送给UE,以及数据包对应的UE的无线承载,可选的,若所述适配信息中包含QoS flow的标识,则CPE还可以获知数据包对应的QoS flow,然后将UE的PDCP PDU交由发送侧处理。CPE发送侧的处理过程可参考图5所示协议架构中CPE对下行数据包的发送侧处理过程。CPE将经过面向第二链路的链路层和物理层处理后的数据包发送至UE,UE接收数据包后的处理过程可参考图5所示协议架构中UE对下行数据包的接收处理过程。
基于图6所示的协议架构,UE对上行数据包的处理和发送,可参考图5所示协议架构中UE对上行数据包的处理和发送过程描述进行理解。
CPE接收UE发送的上行数据包,经过其接收侧包含协议栈(即面向CPE与UE之间的第二链路的协议栈)的逐层处理后得到UE的PDCP PDU。在逐层处理过程中,CPE可根据接收数据包的逻辑信道,或者数据包中携带的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例如携带在适配层头部),确定数据包对应的UE的无线承载,可选的,若所述数据包还携带UE的QoS flow的标识(例如携带在适配层头部),则CPE还可确定数据包的QoS flow。
进一步,CPE对UE的上行数据包进行适配处理,以及面向第一链路的链路层处理。所述适配处理,包括QoS映射处理,和/或适配信息的添加。所述QoS映射处理可以包括:当第一链路为第一类链路时,CPE执行从UE QoS flow或UE的无线承载或第二QoS标识到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当第一链路为第二类链路时,CPE执行从UE QoS flow或UE的无线承载或第二QoS标识到第一链路的第一QoS标识的映射,具体映射过程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所述适配信息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UE的标识、UE无线承载的标识、UE QoS flow的标识、第一QoS标识、第二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可选的,所述适配处理中的部分或全部过程可以是在以下任一协议层或任意多个协议层的处理中执行:面向第一链路的适配层、面向第一链路的链路层(若链路层包含多个协议层,则可以是其中的任意某个协议层)。例如,CPE可以在面向第一链路的适配层中添加UE的标识以及UE的无线承载标识,并执行从UE的无线承载到第一QoS标识的映射;在面向第一链路的链路层添加第一QoS标识等。然后,CPE将数据包递交至面向第一链路的物理层处理,并通过第一链路向家庭接入网关发送UE的上行数据包。
可选的,若上述适配处理中的部分或全部过程由CPE在面向第一链路的L2层(若链路层包含多个协议层,则可以是其中的任意某个协议层)执行,需要对第一链路实际使用的传输技术的L2层功能进行扩展。
家庭接入网关接收来自CPE的上行数据包,依次执行面向第一链路的L1和L2层和Adapt层的接收处理后得到UE的PDCP PDU,并根据数据包中携带的适配信息,确定UE以及UE的DRB,然后将数据包交由接收侧与UE对等的PDCP层中,与UE DRB对应的PDCP实体处理,之后再交由与UE对等的SDAP层进行处理。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CPE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CPE包括:
接收模块11,用于接收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以及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链路为所述CPE与所述家庭接入网关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所述CPE与UE的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链路的服务质量QoS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链路的QoS信息;
发送模块12,用于将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UE;
处理模块1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UE的数据包的QoS参数;
所述发送模块12,还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发送所述数据包。
本实施例中,发送模块12用于发送数据,接收模块13用于接收数据,处理模块13用于数据处理,本实施例提供的CPE通过上述功能模块执行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CPE执行的方法步骤,具体实现方式和技术效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UE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UE包括:
处理模块21,用于通过CPE与家庭接入网关建立RRC连接;
接收模块22,用于接收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所述CPE与所述UE之间的链路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CPE与所述UE之间的链路的服务质量QoS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21,还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数据包的QoS参数;
发送模块23,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向所述CPE发送所述数据包。
本实施例中,发送模块23用于发送数据,接收模块22用于接收数据,处理模块21用于数据处理,本实施例提供的CPE通过上述功能模块执行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UE执行的方法步骤,具体实现方式和技术效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家庭接入网关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家庭接入网关包括:
处理模块31,用于通过CPE与UE建立RRC连接;
发送模块32,用于向所述CPE发送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以及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链路为所述CPE与所述家庭接入网关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所述CPE与UE的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链路的服务质量QoS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链路的QoS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31,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UE的数据包的QoS参数;
所述发送模块31,还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发送所述数据包。
本实施例中,发送模块31用于发送数据,可选的,还包括接收模块33,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数据,处理模块32用于数据处理,本实施例提供的家庭接入网关通过上述功能模块执行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家庭接入网关执行的方法步骤,具体实现方式和技术效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可以合并为收发模块,并完成类似的功能。这里不再赘述。所述发送模块、接收模块或收发模块,可以是无线收发器,其通过天线完成相应的功能。所述发送模块、接收模块或收发模块,也可以是接口或通信接口。本实施例中的处理模块可以通过具有数据处理功能的处理器实现。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CPE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CPE包括包括:处理器41、存储器42和收发器43,所述存储器42用于存储指令,所述收发器43用于和其他设备通信,所述处理器41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42中存储的指令,以使所述CPE执行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CPE执行的方法步骤,具体实现方式和技术效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UE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UE包括:处理器51、存储器52和收发器53,所述存储器52用于存储指令,所述收发器53用于和其他设备通信,所述处理器51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52中存储的指令,以使所述UE执行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UE执行的方法步骤,具体实现方式和技术效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八提供的一种家庭接入网关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家庭接入网关包括:处理器61、存储器62和收发器63,所述存储器62用于存储指令,所述收发器62用于和其他设备通信,所述处理器61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62中存储的指令,以使所述家庭接入网关执行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家庭接入网关执行的方法步骤,具体实现方式和技术效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九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应用在CPE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计算装置执行时,使得所述CPE执行如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CPE执行的方法步骤,具体实现方式和技术效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十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应用在UE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计算装置执行时,使得所述UE执行如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UE执行的方法步骤,具体实现方式和技术效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十一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应用在家庭接入网关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计算装置执行时,使得所述家庭接入网关执行如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家庭接入网关执行的方法步骤,具体实现方式和技术效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002,处理器1001读取存储器1002中的指令,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所述的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本申请附图中的总线并不限定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Claims (30)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驻地设备CPE接收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以及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链路为所述CPE与所述家庭接入网关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所述CPE与用户设备UE的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链路的服务质量QoS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链路的QoS信息;
所述CPE将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UE;
所述CPE根据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UE的数据包的QoS参数;
所述CPE根据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发送所述数据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链路为第一类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第二类链路时,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标识,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和所述CPE的QoS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链路的QoS信息;
所述第一类链路包括基于长期演进LTE系统、非授权频段LTE系统、新空口NR、通用移动通信UMTS系统和全球移动通讯GSM系统中的任一种建立的通信链路,所述第二类链路为基于无线局域网WLAN、蓝牙、紫蜂Zigbee、以太网、点对点协议PPP、基于以太网的点对点PPPoE、异步转移模式ATM、码分多址CDMA和CDMA2000中的任一种建立的通信链路;
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与所述UE的数据无线承载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UE的QoS流的QoS参数,以及所述U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
所述CP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所述CP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CPE的QoS流的QoS参数,所述CPE的QoS流与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CPE的QoS流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二链路的QoS信息包括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QoS标识,所述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CP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二QoS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链路的QoS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PE根据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UE的数据包的QoS参数,包括:
所述CPE接收所述UE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所述UE的标识和所述第二QoS标识;
所述CPE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二QoS标识,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
或者,所述CPE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二QoS标识,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QoS流,根据所述U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
所述CPE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
或者,所述CPE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CPE的QoS流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或所述CPE的QoS流;
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或所述CPE的QoS流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PE根据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UE的数据包的QoS参数,包括:
所述CPE接收所述UE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所述UE的标识和第二QoS标识;
所述CPE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二QoS标识,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或者,所述CPE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第二QoS标识,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CP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QoS流,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QoS流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PE发送给所述家庭接入网关的数据包中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UE的标识,以及与所述UE的数据无线承载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其中,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是所述UE或所述CPE添加的,所述UE的标识以及与所述UE的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由所述CPE添加。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PE根据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UE的数据包的QoS参数,包括:
所述CPE接收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以及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和/或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
所述CPE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
或者,所述CPE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
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PE根据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UE的数据包的QoS参数,包括:
所述CPE接收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数据包;
当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时,所述CPE根据承载所述数据包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或者,当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时,所述CPE根据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所述CPE的QoS流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CP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或者,当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和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时,所述CPE根据所述数据包中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以及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或者,当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和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时,所述CPE根据所述数据包中的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以及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或者,当所述数据包中包括与UE 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下行端点信息时,所述CPE根据与UE的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下行端点信息确定需接收所述数据包的UE,以及承载所述数据包的所述UE的DRB,根据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均为第一类链路时,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标识、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和所述CPE的QoS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UE的标识和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类链路包括基于长期演进LTE系统、非授权频段LTE系统、新空口NR、通用移动通信UMTS系统和全球移动通讯GSM系统中的任一种建立的通信链路;
其中,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与所述UE的数据无线承载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UE的QoS流的QoS参数,以及所述U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
所述CP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所述CP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CPE的QoS流的QoS参数,所述CPE的QoS流与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CPE的QoS流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PE根据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UE的数据包的QoS参数,包括:
所述CPE接收所述UE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
所述CPE确定承载所述数据包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
所述CPE根据承载所述数据包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
或者,当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时,所述CPE根据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以及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
或者,所述CPE根据承载数据包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CPE的QoS流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QoS流,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QoS流,以及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CP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
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所述CPE根据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发送所述数据包之前,还包括:所述CPE在所述数据包中添加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标识,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以及与所述UE的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PE根据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UE的数据包的QoS参数,包括:
所述CPE接收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以及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
所述CPE确定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对应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PE根据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UE的数据包的QoS参数,包括:
所述CPE接收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数据包;
当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时,所述CPE根据承载所述数据包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
或者,当所述数据包中包括与所述UE的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的下行端点信息时,所述CPE根据与所述UE的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的下行端点信息,确定在所述第二链路上承载所述数据包的所述UE的DRB;
或者,当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和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时,所述CPE根据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以及所述UE的QoS流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
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PE接收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以及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CPE向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建立第一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为所述CPE与所述家庭接入网关之间的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承载在所述第一链路之上,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CPE的标识;
所述CPE接收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包括所述家庭接入网关的标识和需要激活的小区的标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PE向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包括:
所述CPE根据预先获取的第一配置信息,向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触发建立所述第一连接;
或者,当所述CPE接收到所述UE发送的表明所述UE有连接到所述家庭接入网关需求的信息时,向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所述第一请求消息;
或者,当所述CPE接收所述UE发送的特定标记报文时,所述CPE向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所述第一请求消息。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链路为第二类链路时,所述CPE接收到的所述UE发送的数据包中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包括的数据为控制面信令或者用户面数据。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CPE向所述UE发送发现信号,所述发现信号用于UE发现所述CPE,所述发现信号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CPE支持为UE提供到第一类网络的连接,以及支持为所述UE提供在所述第一类网络中的移动性管理和QoS管理,其中,所述第一类网络包括LTE系统、LTE-U系统、NR、UMTS系统和GSM系统中的任一种。
16.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设备UE通过用户驻地设备CPE与家庭接入网关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
所述UE接收所述家庭接入网关发送的所述CPE与所述UE之间的链路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CPE与所述UE之间的链路的服务质量QoS信息;
所述UE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数据包的QoS参数;
所述UE根据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向所述CPE发送所述数据包。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CPE与所述UE之间的链路为第一类链路时,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UE的标识和/或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所述第一类链路包括基于长期演进LTE系统、非授权频段LTE系统、新空口NR、通用移动通信UMTS系统和全球移动通讯GSM系统中的任一种建立的通信链路;
其中,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与所述UE的数据无线承载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UE的QoS流的QoS参数以及所述U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
所述UE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数据包的QoS参数,包括:
所述UE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或所述UE的QoS流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CPE与所述UE之间的链路为第二类链路时,所述第二类链路为基于无线局域网WLAN、蓝牙、紫蜂Zigbee、以太网、点对点协议PPP、基于以太网的点对点协议PPPoE、异步转移模式ATM、码分多址CDMA和CDMA2000中的任一种建立的通信链路;
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CPE与所述UE之间的链路的QoS信息,所述CPE与所述UE之间的连接的QoS信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第二QoS标识,所述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CP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二QoS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链路的QoS粒度;
所述UE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数据包的QoS参数,包括:
所述UE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或者,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QoS流,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
所述UE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所述UE根据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向所述CPE发送所述数据包之前,还包括:
所述UE将所述数据包对应的第二QoS标识添加到所述数据包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发送的数据包中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包中包括的数据为控制面信令或者用户面数据。
20.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家庭接入网关向用户驻地设备CPE发送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以及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链路为所述CPE与所述家庭接入网关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所述CPE与UE的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链路的服务质量QoS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链路的QoS信息,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用于发送给所述UE的数据包的QoS参数的确定。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链路为第一类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第二类链路时,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标识,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所述CPE的QoS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链路的QoS信息;
所述第一类链路包括基于长期演进LTE系统、非授权频段LTE系统、新空口NR、通用移动通信UMTS系统和全球移动通讯GSM系统中的任一种建立的通信链路,所述第二类链路为基于无线局域网WLAN、蓝牙、紫蜂Zigbee、以太网、点对点协议PPP、基于以太网的点对点PPPoE、异步转移模式ATM、码分多址CDMA和CDMA2000中的任一种建立的通信链路;
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与所述UE的数据无线承载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UE的QoS流的QoS参数,以及所述U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
所述CP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所述CP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CPE的QoS流的QoS参数,所述CPE的QoS流与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CPE的QoS流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
所述第二链路的QoS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QoS标识,所述第二QoS标识对应的QoS参数,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第二QoS标识与所述CP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二QoS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二链路的QoS的粒度。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均为第一类链路时,所述第一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标识、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和所述CPE的QoS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类链路包括基于长期演进LTE系统、非授权频段LTE系统、新空口NR、通用移动通信UMTS系统和全球移动通讯GSM系统中的任一种建立的通信链路;
所述第二链路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UE的标识和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信息;
其中,所述U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与所述UE的数据无线承载DRB对应的第一连接传输隧道上行端点信息,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UE的QoS流的QoS参数,以及所述UE的无线承载与QoS流的映射关系;
所述CPE的Qo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所述CPE的QoS流的标识,所述CPE的QoS流的QoS参数,所述CPE的QoS流与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CPE的QoS流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
23.根据权利要求20-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家庭接入网关确定发送给所述UE的数据包的QoS参数;
所述家庭接入网关根据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向所述CPE发送所述数据包。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链路为第一类链路时,所述家庭接入网关确定所述UE的数据包的QoS参数,包括:
所述家庭接入网关接收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数据包,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或者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其中,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所述UE的标识;
所述家庭接入网关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标识,以及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
或者,所述家庭接入网关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以及所述UE的QoS流与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
或者,所述家庭接入网关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QoS流的标识,以及所述U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QoS流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UE的无线承载,并根据所述CPE的无线承载与所述UE的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
其中,所述数据包对应的所述CPE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为所述数据包的QoS参数。
25.一种用户驻地设备CPE,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收发器用于和其他设备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以使所述CPE执行如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26.一种用户设备UE,其特征在于,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收发器用于和其他设备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以使所述UE执行如权利要求16-19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27.一种家庭接入网关,其特征在于,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收发器用于和其他设备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以使所述家庭接入网关执行如权利要求20-24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2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2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6-19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3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20-24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CN201810032695.XA 2018-01-12 2018-01-12 通信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00355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32695.XA CN110035564B (zh) 2018-01-12 2018-01-12 通信方法和装置
CN202110184134.3A CN113038542A (zh) 2018-01-12 2018-01-12 通信方法和装置
PCT/CN2019/071349 WO2019137473A1 (zh) 2018-01-12 2019-01-11 通信方法和装置
EP19738870.5A EP3726921A4 (en) 2018-01-12 2019-01-11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16/926,711 US11516862B2 (en) 2018-01-12 2020-07-12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7/974,194 US11856627B2 (en) 2018-01-12 2022-10-26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32695.XA CN110035564B (zh) 2018-01-12 2018-01-12 通信方法和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84134.3A Division CN113038542A (zh) 2018-01-12 2018-01-12 通信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35564A true CN110035564A (zh) 2019-07-19
CN110035564B CN110035564B (zh) 2021-02-12

Family

ID=6721888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84134.3A Pending CN113038542A (zh) 2018-01-12 2018-01-12 通信方法和装置
CN201810032695.XA Active CN110035564B (zh) 2018-01-12 2018-01-12 通信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84134.3A Pending CN113038542A (zh) 2018-01-12 2018-01-12 通信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516862B2 (zh)
EP (1) EP3726921A4 (zh)
CN (2) CN113038542A (zh)
WO (1) WO2019137473A1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69766A (zh) * 2020-06-15 2020-09-15 深圳畅想云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智慧园区无线智能专网实现方法、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WO2021031030A1 (zh) * 2019-08-16 2021-02-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2584323A (zh) * 2019-09-29 2021-03-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发送、接收方法、控制节点及终端
CN112996043A (zh) * 2019-12-16 2021-06-18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通信设备的层间映射方法及设备
WO2021138807A1 (zh) * 2020-01-07 2021-07-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服务质量QoS参数配置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1169309A1 (zh) * 2020-02-29 2021-09-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1212593A1 (zh) * 2020-04-22 2021-10-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QoS控制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1233235A1 (zh) * 2020-05-22 2021-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连接建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5336318A (zh) * 2020-04-02 2022-11-1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通过非接入层(nas)控制平面发送的数据的以太网报头压缩
WO2022257424A1 (zh) * 2021-06-07 2022-1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控制方法及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050280A1 (zh) * 2021-09-30 2023-04-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参数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367334A (zh) * 2021-12-24 2023-06-30 中移(成都)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830977B1 (en) * 2018-08-10 2023-06-14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Wireless backhaul link information
US11553542B2 (en) * 2019-01-11 2023-0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vice-to-device signaling
US11166326B2 (en) * 2020-01-21 2021-11-02 Juniper Networks, Inc. Utilizing a transport protocol for fifth generation (5G) client devices to carry messages on wireline access
CN111432469B (zh) * 2020-03-05 2022-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US11324077B2 (en) * 2020-08-20 2022-05-03 Juniper Networks, Inc. Priority channels for distributed broadband network gateway control packets
WO2023230881A1 (zh) * 2022-05-31 2023-1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8304A (zh) * 2009-08-18 201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段无线承载下提供服务质量保证的方法和装置
CN107295575A (zh) * 2016-04-01 2017-10-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质量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7530A (zh) * 2006-12-20 2008-06-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节点设备及接入线路连接建立系统和方法
WO2012159325A1 (zh) * 2011-07-11 2012-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策略控制方法和设备
JP5716586B2 (ja) * 2011-07-15 2015-05-13 株式会社バッファロー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無線ネットワーク中継装置
CN103220650B (zh) 2012-01-18 2016-04-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WiFi终端访问不同业务域的方法和装置
BR112014019044A8 (pt) * 2012-02-06 2017-07-11 Alcatel Lucent Aparelho, método e programa de computador para um transceptor de estação de relé móvel, sistema e meio para transporte de massa
US9264972B2 (en) * 2012-06-11 2016-0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Home networking with integrated cellular communication
EP2875696B1 (en) * 2012-07-20 2016-10-05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dynamically configuring 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 (cpe) in a converged network
US9357430B2 (en) * 2012-10-26 2016-05-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amog bearer management
CN103796250B (zh) * 2012-10-31 2018-06-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回传网络中wlan业务qos的方法和系统
WO2015058336A1 (zh) * 2013-10-21 2015-04-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装置和方法
US10375604B2 (en) * 2014-11-04 2019-08-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tegration of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s with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US10833892B2 (en) * 2015-03-05 2020-11-10 Blackberry Limited Bridged local area network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device and a cellular access network node
US9699601B2 (en) * 2015-04-06 2017-07-04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interference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based on user presence
CN104869666B (zh) * 2015-04-10 2019-05-2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数据无线承载配置方法、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WO2018063461A1 (en) * 2016-09-30 2018-04-05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uplink bearer and access category mapping
WO2018083320A1 (en) * 2016-11-07 2018-05-11 Koninklijke Kpn N.V. Handover of a device which uses another device as relay
US11871461B2 (en) * 2018-10-03 2024-01-09 Apple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enabling relay services for user equipment to access 5GC via a residential gateway
US11689957B2 (en) * 2020-03-13 2023-06-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Quality of service support for sidelink relay servic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8304A (zh) * 2009-08-18 201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段无线承载下提供服务质量保证的方法和装置
CN107295575A (zh) * 2016-04-01 2017-10-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质量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Study on support of Broadband Forum (BBF) access Interworking", 《3GPP TR 23.839 V12.0.0》 *
ZTE: "3G HNB BBAI support for CS service", 《3GPP TSG SA WG2 MEETING #84,TD S2-111362》 *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31030A1 (zh) * 2019-08-16 2021-02-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2584323A (zh) * 2019-09-29 2021-03-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发送、接收方法、控制节点及终端
CN112996043A (zh) * 2019-12-16 2021-06-18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通信设备的层间映射方法及设备
CN114449577A (zh) * 2020-01-07 2022-05-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服务质量QoS参数配置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1138807A1 (zh) * 2020-01-07 2021-07-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服务质量QoS参数配置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4449577B (zh) * 2020-01-07 2023-07-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服务质量QoS参数配置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1169309A1 (zh) * 2020-02-29 2021-09-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1168858A1 (zh) * 2020-02-29 2021-09-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336318A (zh) * 2020-04-02 2022-11-1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通过非接入层(nas)控制平面发送的数据的以太网报头压缩
WO2021212593A1 (zh) * 2020-04-22 2021-10-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QoS控制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1233235A1 (zh) * 2020-05-22 2021-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连接建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669766A (zh) * 2020-06-15 2020-09-15 深圳畅想云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智慧园区无线智能专网实现方法、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WO2022257424A1 (zh) * 2021-06-07 2022-1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控制方法及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050280A1 (zh) * 2021-09-30 2023-04-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参数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367334A (zh) * 2021-12-24 2023-06-30 中移(成都)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26921A1 (en) 2020-10-21
US11856627B2 (en) 2023-12-26
CN113038542A (zh) 2021-06-25
WO2019137473A1 (zh) 2019-07-18
US20200374956A1 (en) 2020-11-26
US11516862B2 (en) 2022-11-29
US20230052421A1 (en) 2023-02-16
CN110035564B (zh) 2021-02-12
EP3726921A4 (en) 2021-0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35564A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US11510131B2 (en) Configuration metho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5637905B (zh) 用于实现pdn连接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729566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7006022B (zh) 用户装置、存储装置以及lwa pdu路由方法及装置
CN104054375B (zh) 用于在两个传送无线电之上路由分组流的方法和装置
CN105659668B (zh) 经由ANDSF对WLAN QoS的移动网络运营商控制
CN103686859B (zh) 一种基于多网络联合传输的分流方法、系统及接入网网元
CN102918925B (zh) 汇聚传输系统、装置和数据分流汇聚方法
US9414281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offloading point device, user equipment, and system
CN103906141B (zh) 多网络上无线接入的带宽整合方法与装置
CN109526252A (zh) 无线接入网节点、无线终端、核心网节点及其方法
CN102413583B (zh) 一种天线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8781396A (zh) 无线电接入网络节点、无线电终端、核心网络节点及其方法
CN107113656A (zh) 用于lte‑wlan聚合的qos保障
CN109804667A (zh) 无线接入网节点、无线终端及其方法
JP2015519792A (ja) マルチネットワークジョイント伝送を行うシステム、ユーザ装置及び方法
CN103313232B (zh) 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和用户设备
CN108307536A (zh) 一种路由方法和设备
TW201709757A (zh) 基地台及其回程網路的頻寬管理方法及系統
EP2876972B1 (en) Air interfac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evant device and system
CN107231669B (zh)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方法和装置
CN106471844A (zh) 用于互联网协议(ip)流移动性的装置和方法
KR102488700B1 (ko) 단말 릴레이 지원 방법 및 장치
CN105392174B (zh) 一种lte系统中无线自中继网的数据通路选择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