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35460A - 随机接入方法、配置随机接入信息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随机接入方法、配置随机接入信息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35460A
CN110035460A CN201810027186.8A CN201810027186A CN110035460A CN 110035460 A CN110035460 A CN 110035460A CN 201810027186 A CN201810027186 A CN 201810027186A CN 110035460 A CN110035460 A CN 1100354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ndom access
uplink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switching
configu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2718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辰
熊琦
喻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amsung Telecom R&D Center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2718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35460A/zh
Priority to KR1020190004172A priority patent/KR20190085881A/ko
Priority to EP19738844.0A priority patent/EP3698595A4/en
Priority to US16/245,850 priority patent/US10986673B2/en
Priority to PCT/KR2019/000506 priority patent/WO2019139426A1/en
Publication of CN1100354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5460A/zh
Priority to US17/233,879 priority patent/US11601988B2/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4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uplink, i.e. towards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方法、配置随机接入信息的方法及相关设备,其中,随机接入方法包括:当基于已确定的上行链路进行随机接入,且随机接入失败时,若满足上行链路的切换条件,则切换上行链路;基于切换后的上行链路进行随机接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使得当随机接入尝试失败时,终端能够及时选择信道质量较好的上行链路进行随机接入过程的重新尝试,减少了随机接入的延时,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能。

Description

随机接入方法、配置随机接入信息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随机接入方法、配置随机接入信息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来自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IoT,internet ofthings)的增长需求,给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报告ITU-R M.[IMT.BEYOND 2020.TRAFFIC],可以预计到2020年,移动业务量增长相对2010年(4G时代)将增长近1000倍,用户设备连接数也将超过170亿,随着海量的IoT设备逐渐渗透到移动通信网络,连接设备数将更加惊人。为了应对这前所未有的挑战,通信产业界和学术界已经展开了广泛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5G),面向2020年代。目前在ITU的报告ITU-R M.[IMT.VISION]中已经在讨论未来5G的框架和整体目标,其中对5G的需求展望、应用场景和各项重要性能指标做了详细说明。针对5G中的新需求,ITU的报告ITU-R M.[IMT.FUTURE TECHNOLOGY TRENDS]提供了针对5G的技术趋势相关的信息,旨在解决系统吞吐量显著提升、用户体验一致性、扩展性以支持IoT、时延、能效、成本、网络灵活性、新兴业务的支持和灵活的频谱利用等显著问题。
随机接入过程是系统内终端与基站建立连接的重要途径。在5G中,由于部署的系统中可能存在补充上行链路(用于提高5G系统的接入性能,或是提高5G系统的覆盖等),在随机接入过程中,系统会为5G系统的上行链路以及补充上行链路配置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包括随机接入信道时频资源的配置信息,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配置信息,以及随机接入时机与下行信号间映射关系的配置信息等。同时,终端在进行上行接入时,可根据测量结果选择使用5G系统的上行链路或是补充上行链路进行随机接入过程。
当系统存在补充上行链路时,现有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发送流程可简述如下:
终端接收来自于广播信道承载的主系统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携带的或是主系统信息块中指示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Remaining Minimum SystemInformation,RMSI)中携带的随机接入配置信息,以及用于选择上行链路的阈值信息;随后,终端根据5G系统下行链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确定是否选择补充上行链路,即若RSRP小于前述阈值信息,则选择补充上行链路进行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发送,否则选择5G系统的上行链路进行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发送;随后,终端根据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确定随机接入信道时频资源,根据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配置信息选择前导序列;最后,终端发送前导序列。
然而,在现有5G技术中,若系统根据RSRP选择了5G系统的上行链路,或是补充上行链路进行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发送,则后续随机接入的重新尝试也会在所选择的上行链路上进行,从而极有可能导致后续的随机接入过程由于上行信道质量的问题持续失败,影响系统性能,进而影响终端的接入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至少能解决上述的技术缺陷之一,特别是后续随机接入的重新尝试在所选择的上行链路上持续失败的技术缺陷。
本发明的实施例根据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的方法,包括:
当基于已确定的上行链路进行随机接入,且随机接入失败时,若满足上行链路的切换条件,则切换上行链路;
基于切换后的上行链路进行随机接入。
本发明的实施例根据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配置随机接入信息的方法,包括:
确定用于在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中分别进行随机接入的相关配置信息,所述相关配置信息包括用于在至少两个上行链路间进行切换的信息;
发送所述相关配置信息。
本发明的实施例根据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切换模块,用于当基于已确定的上行链路进行随机接入,且随机接入失败时,若满足上行链路的切换条件,则切换上行链路;
接入模块,用于基于切换后的上行链路进行随机接入。
本发明的实施例根据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用于在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中分别进行随机接入的相关配置信息,所述相关配置信息包括用于在至少两个上行链路间进行切换的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相关配置信息。
本发明的实施例根据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配置用于存储机器可读指令,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的随机接入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例根据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配置用于存储机器可读指令,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的配置随机接入信息的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当基于已确定的上行链路进行随机接入,且随机接入失败时,若满足上行链路的切换条件,则切换链路,从而在随机接入过程尝试失败时,及时判断是否满足上行链路的切换条件,以确定是否能够转换至信道条件较好的上行链路上进行随机接入,而且当满足上行链路的切换条件时切换链路,为后续基于切换后的链路进行随机接入提供了前提保障,基于切换后的上行链路进行随机接入,使得当随机接入尝试失败时,终端能够及时选择信道质量较好的上行链路进行随机接入过程的重新尝试,并基于切换后的上行链路进行随机接入,从而减少了随机接入的延时,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能。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置随机接入信息的方法,确定用于在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中分别进行随机接入的相关配置信息,相关配置信息包括用于在至少两个上行链路间进行切换的信息,为终端能够在多个上行链路上进行随机接入及切换提供了前提保障;发送相关配置信息,使得终端在进行随机接入时,能够依据该相关配置信息在多个上行链路上进行相应的随机接入。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随机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随机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随机接入方法的基本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基站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可用于实现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基站或用户设备的计算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里所使用的“终端”、“终端设备”既包括无线信号接收器的设备,其仅具备无发射能力的无线信号接收器的设备,又包括接收和发射硬件的设备,其具有能够在双向通信链路上,进行双向通信的接收和发射硬件的设备。这种设备可以包括:蜂窝或其他通信设备,其具有单线路显示器或多线路显示器或没有多线路显示器的蜂窝或其他通信设备;PCS(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ervice,个人通信系统),其可以组合语音、数据处理、传真和/或数据通信能力;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其可以包括射频接收器、寻呼机、互联网/内联网访问、网络浏览器、记事本、日历和/或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器;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计算机或其他设备,其具有和/或包括射频接收器的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计算机或其他设备。这里所使用的“终端”、“终端设备”可以是便携式、可运输、安装在交通工具(航空、海运和/或陆地)中的,或者适合于和/或配置为在本地运行,和/或以分布形式,运行在地球和/或空间的任何其他位置运行。这里所使用的“终端”、“终端设备”还可以是通信终端、上网终端、音乐/视频播放终端,例如可以是PDA、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移动互联网设备)和/或具有音乐/视频播放功能的移动电话,也可以是智能电视、机顶盒等设备。
在现有5G技术中,若系统根据RSRP选择了5G系统的上行链路,或是补充上行链路进行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发送,则后续随机接入的重新尝试也会在所选择的上行链路上进行,由于随机接入的失败很有可能是所使用的上行链路信道质量较差所导致的,限制后续的随机接入重新尝试在与初始随机接入过程相同的上行链路上进行,将有可能导致后续的随机接入过程由于上行信道质量的问题持续失败,从而影响系统性能,影响终端的接入体验。
而且,在5G现有系统中,若系统中存在多个上行链路能够用于进行随机接入过程,并且终端根据RSRP选择了其中一条上行链路进行随机接入过程,则后续的随机接入尝试都会在该上行链路上进行,无法避免由于测量误差导致的所选择的上行链路信道质量较差而无法完成随机接入过程的问题。
基于上述描述的5G现有系统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步骤110,当基于已确定的上行链路进行随机接入,且随机接入失败时,若满足上行链路的切换条件,则切换上行链路;步骤120,基于切换后的上行链路进行随机接入。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当基于已确定的上行链路进行随机接入,且随机接入失败时,若满足上行链路的切换条件,则切换链路,从而在随机接入过程尝试失败时,及时判断是否满足上行链路的切换条件,以确定是否能够转换至信道条件较好的上行链路上进行随机接入,而且当满足上行链路的切换条件时切换链路,为后续基于切换后的链路进行随机接入提供了前提保障,基于切换后的上行链路进行随机接入,使得当随机接入尝试失败时,终端能够及时选择信道质量较好的上行链路进行随机接入过程的重新尝试,并基于切换后的上行链路进行随机接入,从而减少了随机接入的延时,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能。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能够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在多个上行链路间进行转换,也即在随机接入过程尝试失败时,能够及时确定是否转换至信道条件较好的上行链路,以通过在多个上行链路间进行转换获取额外的性能增益,而且通过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当出现由于初始测量误差导致初始选择的上行链路信道质量较差而初始随机接入尝试失败时,终端能够及时选择信道质量较好的上行链路进行随机接入过程的重新尝试,减少了随机接入的延时,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能。
下面对本发明上述实施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进行如下具体介绍:
优选地,当基于已确定的上行链路进行的随机接入为初始随机接入时,在基于已确定的上行链路进行随机接入之前,还包括:
获取当前测量到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与配置或预配置的至少一个链路选择阈值;
根据RSRP与至少一个链路选择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用于初始随机接入的上行链路。
优选地,当进行随机接入的总次数不大于基站配置或预配置的随机接入总次数阈值时,依据以下至少一项来判断是否满足上行链路的切换条件:
根据当前测量得到的RSRP与配置或预配置的至少一个链路选择阈值的比较结果来判断;
根据RSRP与至少一个链路切换判断阈值的比较结果来判断;
根据在当前上行链路上的随机接入尝试次数与该上行链路对应的随机接入次数阈值的比较结果来判断。
优选地,确定至少一个链路切换判断阈值的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获取配置或预配置的至少一个链路切换判断阈值;
根据配置的第一预设关系及预配置的至少一个链路选择阈值来确定,第一预设关系为链路选择阈值与链路切换判断阈值之间的预设关系。
优选地,确定上行链路对应的随机接入次数阈值的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获取配置或预配置的上行链路对应的随机接入次数阈值;
根据配置的第二预设关系及预配置的随机接入总次数阈值来确定,第二预设关系为随机接入总次数阈值与随机接入次数阈值之间的预设关系。
优选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包括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与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基于随机接入配置信息进行随机接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情形:
根据配置的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确定切换后的上行链路中的随机接入信道时频资源,并基于随机接入信道时频资源及预配置的相应随机接入前导序列进行随机接入;
根据配置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配置信息,确定用于在切换后的上行链路中进行随机接入的前导序列,并基于前导序列及预配置的相应随机接入信道时频资源进行随机接入;
根据配置的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确定切换后的上行链路中的随机接入信道时频资源,及根据配置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配置信息,确定用于在切换后的上行链路中进行随机接入的前导序列,并基于随机接入信道时频资源与前导序列进行随机接入。
优选地,在基于随机接入配置信息进行随机接入之前,还包括:
调整与切换后的上行链路相对应的随机接入尝试次数、功率爬升次数及功率控制参数中的至少一项。
同时,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置随机接入信息的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步骤210,确定用于在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中分别进行随机接入的相关配置信息,相关配置信息包括用于在至少两个上行链路间进行切换的信息;步骤220发送相关配置信息。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确定用于在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中分别进行随机接入的相关配置信息,相关配置信息包括用于在至少两个上行链路间进行切换的信息,为终端能够在多个上行链路上进行随机接入及在多个上行链路中进行切换提供了前提保障;发送相关配置信息,使得终端在进行随机接入时,能够依据该相关配置信息在多个上行链路上进行相应的随机接入。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进行如下具体介绍:
优选地,用于在至少两个上行链路间进行切换的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至少一个链路选择阈值;
至少一个链路切换判断阈值;
链路选择阈值与链路切换判断阈值之间的第一预设关系;
至少两个上行链路分别对应的随机接入次数阈值;
随机接入总次数阈值与各随机接入次数阈值之间的第二预设关系;
相关配置信息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用于在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中分别进行随机接入的随机接入配置信息;
随机接入总次数阈值。
优选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包括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与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确定用于在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中分别进行随机接入的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任一方式:
为至少两个上行链路配置相同的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和相同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配置信息;
为至少两个上行链路配置分别配置不同的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和不同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配置信息;
为至少两个上行链路配置分别配置不同的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和相同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配置信息;
为至少两个上行链路配置分别配置相同的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和不同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配置信息。
具体的说,针对5G现有技术中无法在多个可用上行链路中进行随机接入信道切换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能够在多个上行链路的随机接入信道之间进行切换,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的基本工作原理为:
终端在随机接入尝试失败时,判断是否满足上行链路切换条件,若满足上行链路切换条件,则切换上行链路,后续的随机接入重新尝试在切换后的新上行链路上进行;若不满足上行链路切换条件,后续的随机接入重新尝试继续在当前上行链路上进行。其中,若终端切换上行链路,终端根据切换后的新上行链路的相应配置信息,调整随机接入过程的配置以及参数,随后终端根据新的配置和参数,在切换后的新上行链路上选择随机接入信道以及前导序列;最后终端在切换后的新上行链路上发起随机接入重新尝试,在所选定的上行链路上的随机接入信道发送前导序列。
下面,通过如下几个优选实施来对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进行全面详尽的介绍: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将结合具体系统介绍一种多上行链路系统中,随机接入信道的切换方法。假设系统中存在多个上行链路,终端进行初始随机接入过程时,可以根据RSRP从这多个上行链路中选择一个进行随机接入过程。
终端读取MIB或是RMSI中传输的系统信息,确定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包括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配置信息。同时,系统信息中还包括用于确定上行链路的阈值信息。其中,该阈值信息为单个阈值或由多个阈值组成的阈值集合,用于确定用于随机接入的上行链路。
具体的说,对于存在上行链路1与上行链路2组成的两个可用上行链路的系统,在系统信息中传输基站配置的或预配置的用于确定上行链路的阈值1。终端将RSRP与该阈值1对比,若RSRP小于该阈值1,则选择上行链路1用于随机接入;否则选择上行链路2用于随机接入。
对于存在上行链路1,…,上行链路K的K(K>2)个可用上行链路的系统,在系统信息中传输基站配置的或预配置的阈值集合{η1,…,η(K-1)},终端将RSRP与该阈值集合中的阈值相对比,若η(k-1)≤RSRP<ηk,则选择上行链路k,其中1≤k≤K-1;若RSRP>η(K-1),则选择上行链路K。
假设终端根据RSRP选择上行链路k进行随机接入过程,终端根据系统信息中随机接入配置信息,以及根据RSRP所选择的同步信号块,确定随机接入信道时频资源,并根据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配置信息,在可用的前导序列中以等概率随机选择一个前导序列。
终端在所选择的上行链路上的随机接入信道时频资源上发送所选择的前导序列,完成前导序列的发送。
由于测量问题或是信道质量问题,选择上行链路k的终端所进行的随机接入过程可能失败,例如无法检测到随机接入响应;或是检测到随机接入响应,但其中包含的前导序列标识符与所发送的前导序列不相匹配;或是成功检测到随机接入响应,并且其中的前导序列标识符与所发送的前导序列相符,但是发送消息3超时;或是发送消息3后接收到的冲突解决响应中的终端标识不相符。在随机接入过程失败后,终端将会进行功率爬升,使用新的功率重新进行随机接入尝试。
针对可能出现的由于信道质量较差而导致的终端随机接入尝试持续失败的问题,可以引入上行链路间的转换。具体来说,若前次随机接入尝试失败,可以选择切换用于后续随机接入尝试的上行链路。简要流程如下:
终端前次随机接入失败;
终端进行链路切换条件的判断;
若满足链路切换条件,则切换到新的上行链路,进行随机接入的重新尝试,否则,在现有链路上进行随机接入的重新尝试。
其中,上述流程可用图3所示流程图简要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上行链路切换流程的实施前提是,终端进行的随机接入尝试总次数没有超过基站配置的或预配置的最大随机接入尝试次数(即基站配置的或预配置的随机接入总次数阈值,例如Nmax)。
前述上行链路的切换条件可以为如下几种:
1.终端将RSRP作为上行链路的切换条件。
具体的说,一种可能的方式为,终端周期性进行上行链路的测量,将测量结果(即RSRP)与前述配置的或预配置的阈值或阈值集合进行比较。若发现最近一次测量的RSRP不再满足选择当前链路的条件,则认为满足链路切换条件,选择新的上行链路,进行新的随机接入过程尝试;否则认为不满足链路切换条件,继续在当前上行链路上进行随机接入过程的尝试。随机接入尝试失败时,终端根据最近一次测量的RSRP以及前述配置的或预配置的阈值或阈值集合选择新的上行链路,并在新的上行链路上进行随机接入过程的重新尝试。
其中,一个简单的示例如下:
终端在初始随机接入过程尝试中,根据前述上行链路选择准则选择了上行链路k。在该上行链路的随机接入过程失败(包括了失败多次的情况),终端进行上行链路的测量,发现测量结果(RSRP)不再满足上行链路k的选择条件,则认为触发的上行链路切换。终端根据RSRP以及前述配置的或预配置的阈值集合选择新的上行链路。例如,终端根据RSRP以及阈值集合的比较得到:{ηq-1≤RSRP<ηq},则选择上行链路q进行后续的随机接入尝试。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测量结果为对下行链路的测量,根据对下行链路测量得到的RSRP选择相应的上行链路。
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为,基站配置或预配置另外的阈值或阈值集合,用于上行链路切换的判断。具体来说,若存在两个上行链路,则配置或预配置阈值2。若前次选择为小于阈值1的上行链路,则链路切换条件为最近一次的测量结果(RSRP)不小于阈值2。若前次选择为不小于阈值1的上行链路,则链路切换条件为最近一次的测量结果大于阈值2。
若存在K个上行链路,则配置或预配置阈值集合{δ1,…,δK-1},用于上行链路切换的判断,也即定义链路切换判断阈值集合{δ1,…,δK-1}。具体来说,若前次选择上行链路k(k<K),则切换判断条件为最近一次测量的RSRP不满足δk-1≤RSRP<δk,若不满足该条件,则进行上行链路切换,否则在当前链路上进行后续随机接入过程的尝试;若前次选择上行链路K,则切换判断条件为不满足RSRP≥δK-1,若不满足该条件,则进行上行链路切换,否则在当前链路上进行后续随机接入过程的尝试。上述方式中,重新选择上行链路时可根据基站配置的或预配置的阈值集合{η1,…,ηK-1},此时将{η1,…,ηK-1}定义为链路选择阈值集合,而将{δ1,…,δK-1}定义为链路切换判断阈值集合,重新选择上行链路也可根据新的阈值集合{1,…,K-1}(即链路切换判断阈值集合)。
这种方法中,用于判断上行链路切换的阈值或阈值集合可以在RMSI中单独配置和通知,也可以与初始定义的阈值或阈值集合有固定关系。例如,在MIB或RMSI中配置或预配置参数Δ,用于描述判断上行链路切换的阈值或阈值集合(即链路切换判断阈值)与初始定义的阈值或阈值集合(即链路选择阈值)间的关系。例如,对于由两个上行链路组成的系统,阈值1与阈值2的关系为:
阈值2=阈值1+Δ
对于由K个上行链路组成的系统,阈值集合{δ1,…,δK-1}与阈值集合{η1,…,ηK-1}间的关系为:
δk=ηk
其中,1≤k≤K。
该方式中,参数Δ可以通过MIB或RMSI与前述阈值或阈值集合一同配置,也可以以预定义或预配置的方式通知终端。终端根据预配置的或配置的阈值或阈值集合以及预配置的或配置的参数Δ,根据前述方法确定用于上行链路切换的阈值或阈值集合。
在另外的可能的方式中,当随机接入过程失败时,对下行链路进行测量,判定是否需要进行上行链路切换。切换准则可以使用前述两种方式中的切换准则。
2.终端将在所选定的上行链路上进行随机接入尝试的次数作为切换条件。
具体的说,基站配置或预配置在所选定上行链路上所进行的随机接入过程的最大次数Mmax(即上行链路对应的随机接入次数阈值)。若在该上行链路上所进行的随机接入尝试次数达到该配置的或预定义的最大次数Mmax(即随机接入次数阈值),则认为满足链路切换条件,将进行上行链路的切换。
进一步的说,一种可能的方式为,对在所选定的上行链路上所进行的随机接入尝试进行计数,若该计数达到Mmax,则进行链路的切换。其中,对在所选定的上行链路上所进行的随机接入尝试进行计数,包括如下几种方式:
(1)可对每个上行链路建立单独的计数器,在进行随机接入初始化时,每个计数器初始化为1;对于所选定的用于随机接入过程的上行链路,使用该上行链路对应的计数器对在该链路上进行的随机接入尝试次数进行计数。若该计数器达到Mmax,则进行链路切换。在进行上行链路切换后,原上行链路所使用的计数器清零或是保持不变。
(2)建立用于上行链路计数的计数器,该计数器在随机接入初始化时初始化为1,当选定了一个上行链路进行随机接入尝试后,该计数器记录在该上行链路所进行的随机接入尝试。若该计数器达到Mmax,则进行链路切换。进行链路切换后,该计数器重置为1,并记录在新的上行链路上随机接入尝试的次数。
对于上行链路的重新选择,可以预先定义规则:若系统包含两个上行链路,则在重新选择上行链路时,选择当前上行链路外的另一个上行链路进行随机接入重新尝试;若系统包含多个上行链路,可选择临近上行链路进行随机接入过程的重新尝试。例如若选定了上行链路k,在重新选择上行链路时,将会选择上行链路k-1或是上行链路k+1。
(3)若存在两个可用的上行链路,可以不单独定义用于上行链路随机接入的计数器,而使用随机接入过程已使用的传输次数计数器进行上行链路切换的判断。一种简单的方法为,终端完成随机接入过程初始化,并根据测量结果选择上行链路1进行随机接入尝试。终端在上行链路1上发送前导序列,并开始传输次数计数器的计数。在传输次数计数器达到Mmax前,由随机接入过程失败导致的随机接入重新尝试都在上行链路1上进行。若进行随机接入重新尝试的资源选择时,发现传输次数计数器达到Mmax,则进行上行链路切换,切换至上行链路2,根据随机接入配置信息选择随机接入信道时频资源和前导序列,在上行链路2上进行后续的随机接入重新尝试。
对于系统中仅存在两个上行链路的情况,可使用随机接入尝试计数器代替用于记录在选定上行链路上进行的随机接入尝试的次数计数器。这种情况下,另外的判定是否进行上行链路切换的准则为,若随机接入尝试计数器的取值N满足:
mod(N,Mmax)=0
则进行上行链路切换,否则在当前选定的上行链路上继续进行随机接入过程的重新尝试。
前述在选定的上行链路上进行随机接入过程的尝试次数参数Mmax,可以在MIB或是RMSI中配置和通知,也可以通过预定义的方式配置。另外的配置方式中,可以定义参数Mmax(即上行链路对应的随机接入次数阈值)与基站配置的或预配置的随机接入最大尝试总次数Nmax(即随机接入总次数阈值)间的关系,例如,一种简单的方式为,基站配置或预配置参数Mmax与Nmax间的关系为:
Mmax=[Nmax/K]
其中,K为整数,符号[·]为取整操作,可以替换为向下取整或是向上取整。参数K可以通过基站配置或预定义的方式配置,或是在MIB或RMSI中配置和通知。
3.上述两种方式的结合。
在选定的上行链路进行随机接入过程尝试,若尝试次数达到基站配置或预配置的Mmax(即该上行链路对应的随机接入次数阈值)后,根据最近一次的测量结果,判定是否需要进行上行链路切换。
对于在选定上行链路上随机接入过程尝试次数的计数,可以采用前述方法2中所述方法,即对每个上行链路设定计数器进行计数,或是设置一个上行链路计数器,当进行上行链路切换时置零;对于仅存在两个上行链路的系统,可以使用随机接入过程计数器代替上行链路计数器。对于参数Mmax的设置,可以通过基站配置或预配置的方式进行通知,或是基站配置或预配置Mmax与最大随机接入尝试总次数Nmax间的关系,采用间接的方式配置和通知。
若在选定的上行链路上进行的随机接入尝试次数达到Mmax,则将最近一次的测量结果(如RSRP)与基站配置的或预配置的阈值或阈值集合相比较,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上行链路切换。其中,基站配置的或预配置的阈值或阈值集合的配置和通知,可以采用前述方法1中的方式。
若尝试次数达到Mmax,并且最近一次的测量结果满足上行链路切换条件,则可采用前述方法1中的准则选择新的上行链路进行切换。若尝试次数达到Mmax,但最近一次的测量结果不满足上行链路切换条件,则不进行上行链路切换,则用于进行在选定上行链路上随机接入尝试次数统计的计数器可以重置为1或是不对该计数器进行额外处理。
对于系统中仅存在两个上行链路的情况,可使用随机接入尝试计数器代替用于记录在选定上行链路上进行的随机接入尝试的次数计数器。这种情况下,另外的判定是否进行上行链路切换的准则为,若随机接入尝试计数器的取值N满足:
mod(N,Mmax)=0
则根据最近一次的测量结果判定是否需要进行上行链路切换。其中,不论是否进行链路切换,均对计数器N进行计数。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二中,将结合具体系统介绍一种随机接入过程上行链路切换的方法。实施例一所示为一个一般性的示例,本实施例将结合5G系统中同时存在公用上行链路以及补充上行链路的情况说明上行链路切换的方法。
在本实施例二中,假设系统中存在两个上行链路,其中一个为公用上行链路,用于系统正常的上行数据传输;另一个为补充上行链路,用于为信道质量较差的终端提供上行信道,以方便这些终端进行接入、数据传输等。基站在MIB或是RMSI中配置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配置信息,以及用于判断是否在补充上行链路上进行随机接入尝试的阈值配置信息。
终端接收到前述配置信息后,将下行链路测量得到的RSRP与阈值相比较,若RSRP小于阈值,则选择在补充上行链路上进行随机接入尝试;若RSRP不小于阈值,则选择在公用上行链路上进行随机接入尝试。对于在补充上行链路上进行的随机接入尝试,后续由于随机接入失败引起的随机接入重新尝试,也将在补充上行链路上进行;而在公用上行链路上进行的随机接入尝试,则可以在随机接入尝试失败时触发上行链路切换,切换到补充上行链路上继续进行后续的随机接入重新尝试。
下述内容主要讨论初始随机接入过程选择在公用上行链路上进行,在后续随机接入重新尝试过程中切换到补充上行链路的过程。
在公用上行链路上进行的随机接入过程,若发生随机接入尝试失败,并且随机接入尝试次数没有超过系统配置的最大随机接入尝试次数,则判断是否满足上行链路切换条件。若满足上行链路切换条件,则切换至补充上行链路,后续随机接入重新尝试均在补充上行链路上进行;若不满足上行链路切换条件,则继续在公用上行链路上进行随机接入重新尝试。
与实施例一类似,上行链路的切换条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终端周期性测量下行链路,例如对下行链路的同步信号块进行测量,获得相应的RSRP。
若发生随机接入尝试失败,则终端将最近一次的RSRP与基站配置的或预配置的用于选择上行链路的链路选择阈值η相比较。若RSRP<η,则认为当前公用上行链路不再适合本终端的随机接入尝试,下次随机接入重新尝试将在补充上行链路上进行;若RSRP≥η,则下一次随机接入重新尝试仍然在公用上行链路上进行。
另外的方式中,基站配置或预配置用于判断是否切换上行链路的链路切换判断阈值δ,公用上行链路上进行的随机接入尝试失败,并且随机接入尝试的次数没有超过基站配置的或预配置的最大次数时,则将最近一次测量的RSRP与该用于判断上行链路切换的链路切换判断阈值δ相比较,若RSRP<δ,则下次随机接入重新尝试将切换至补充上行链路上进行;若RSRP≥δ,则下次随机接入重新尝试将在公用上行链路上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新定义的用于判断是否切换上行链路的链路切换判断阈值δ,可以由基站在MIB或是RMSI中配置和通知,也可以通过配置或预配置该链路切换判断阈值δ与用于初始选择上行链路的链路选择阈值η之间的关系来配置和通知。具体来说,可以预配置或配置和通知参数Δ,根据如下关系获得用于判断是否切换上行链路的链路切换判断阈值δ:
δ=η+Δ
另外的方法中,若终端在公用上行链路上所进行的随机接入尝试失败,则对下行链路进行测量,根据此次测量得到的RSRP与基站配置或预配置的阈值比较判定是否需要进行上行链路切换。
2.根据在公用上行链路上所进行的随机接入尝试次数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上行链路切换。
具体的说,使用用于统计随机接入尝试次数的计数器,并预配置参数Mmax(即上行链路对应的随机接入次数阈值),若随机接入尝试失败,并且所述用于统计随机接入尝试次数的计数器到达Mmax,则下一次随机接入重新尝试时,将切换至补充上行链路上进行。
3.前两种方式的结合。即当在公用上行链路上所进行的随机接入尝试达到预配置或配置的次数时,将最近一次的下行链路测量结果(RSRP)与预配置的阈值相比较,若满足链路切换条件,则后续随机接入在补充上行链路上进行;否则在公用上行链路上进行下一次随机接入过程的重新尝试。
具体来说,基站可以配置或预配置参数M,在公用上行链路上的随机接入过程,每尝试M次,判断一次是否进行上行链路切换。
一种实现方式为,配置或预配置测试间隔计数器,该计数器在随机接入过程初始化时初始化为1,并在每次随机接入尝试失败时对该计数器进行加1操作,并判断计数器是否到达M。若未到达M,则下次随机接入重新尝试仍然在公用上行链路上进行;若达到M,则根据最近一次测量得到的RSRP以及基站配置的或预配置的阈值,判断是否进行链路切换。
另一种实现方式为,直接使用用于记录随机接入尝试次数的计数器数值N,若在公用上行链路上进行的随机接入过程失败,并且随机接入尝试次数计数器没有达到基站配置的或预配置的最大尝试次数,则:
若mod(,M)≠0,其下次随机接入重新尝试继续在公用上行链路上进行;
若mod(N,M)=0,则根据最近一次测量的RSRP以及预配置或配置的阈值判定是否需要进行链路切换。
其中,参数M可以由基站配置或预配置,或是与基站配置的或预配置的最大随机接入尝试总次数Nmax间有固定的关系,例如M=[Nmax/K]。其中K为整数,上式中的取整操作可替换为向下取整或是向上取整。K可以由基站在MIB或RMSI中配置和通知,或是采用预先确定的方式设定。
上述方法中,通过RSRP与预配置的或配置的阈值确定是否切换上行链路的方式可采用本实施例中方法1中所述的方法。
实施例三:
在本实施例三中,将结合具体系统介绍一种随机接入过程上行链路切换的方法。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中介绍了终端在多个上行链路中进行上行链路的切换准则,本实施例将会介绍进行上行链路切换后相应的随机接入方法。
终端进行在支持多个上行链路的系统上进行随机接入过程时,首先根据测量结果(RSRP)选择合适的同步信号块,读取MIB或RMSI中的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包括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配置信息以及用于选择上行链路的阈值信息。
终端根据RSRP以及阈值信息选择进行随机接入过程的上行链路,从随机接入配置信息中获取该上行链路中随机接入信道时频资源并选择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终端在选定的上行链路上的随机接入信道发送前导序列。
终端在选定的上行链路上进行随机接入尝试,若发生随机接入尝试失败,并且随机接入尝试次数并未达到基站配置的或预配置的最大随机接入尝试次数,则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上行链路切换。是否需要进行上行链路切换可参照实施例一、二中所述方式进行。若不进行上行链路切换,则在当前上行链路上继续进行随机接入尝试。
若进行上行链路切换,则需要切换至新的上行链路,继续进行随机接入尝试。若需要进行上行链路切换,则需要对随机接入过程的一些参数以及配置进行调整。需要进行调整的参数以及配置包括:前导序列传输次数计数器、功率爬升计数器、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以及前导序列配置等。
1.前导序列传输次数计数器
该计数器用于统计终端进行随机接入尝试的次数。当发生上行链路切换时,前导序列传输次数计数器的可能行为包括:
1a.保持不变,即上行链路切换不影响前导序列传输次数的计数,仍然按照正常随机接入过程进行计数。
1b.重置,即上行链路切换后,将前导序列传输次数重新初始化为1。这种处理方式中,一种可能的后续处理是仅将前导序列传输次数重置为1,但是不影响其他参数以及配置的选择和处理;另一种可能的后续处理为,将整个随机接入过程重新初始化,将功率爬升计数器重置为1,根据随机接入配置信息重新选择随机接入信道时频资源以及随机接入前导序列。
2.功率爬升计数器
该计数器用于随机接入重新尝试时的功率爬升计算。当发生上行链路切换时,功率爬升计数器的可能行为包括:
2a.保持不变,即上行链路切换不影响功率爬升计数器的计数,仍然按照正常随机接入过程进行计数。
2b.重置,即上行链路切换后,将功率爬升计数器的计数重置为1。
3.随机接入配置信息
若不同的上行链路采用统一的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则终端在切换上行链路时,并不需要调整随机接入配置信息,仅需要根据随机接入配置信息中包含的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在切换后的上行链路上选择随机接入信道时频资源。
若不同的上行链路所使用的随机接入配置信息不相同,即在RMSI或MIB中对每个上行链路分别配置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包括每个链路的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和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配置信息。当切换到新的上行链路后,根据所选择的上行链路对应的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在所选定的上行链路上选择相应的随机接入配置信息,确定随机接入信道时频资源,并根据随机接入前导序列信息从随机接入前导序列资源池中以等概率选择前导序列,并在所选定的上行链路上的随机接入信道时频资源上发送所选择的前导序列。
对于不同上行链路所使用的随机接入配置信息不相同的情况,还包括部分配置信息统一配置,部分配置信息对不同上行链路单独配置。例如,一种可能的方式为:不同上行链路使用统一的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使用不同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配置信息。此时,终端根据统一的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在切换后新选定的上行链路上选择随机接入信道时频资源,根据所选择的上行链路以及与该上行链路相对应的前导序列配置信息从相应前导序列资源池中以等概率随机选择一个前导序列。之后终端在所选定的上行链路上的随机接入信道发送前导序列。
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为:不同上行链路使用统一的前导序列配置信息,使用不同的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此时,终端根据统一的前导序列配置信息从相应前导序列资源池中以等概率随机选择一个前导序列,根据所选择的上行链路以及与该上行链路相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在所选定的上行链路上确定随机接入信道时频资源。之后终端在所选定的上行链路上的随机接入信道发送前导序列。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中的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中包括了随机接入信道时频资源的信息,以及子载波间隔,前导序列格式信息等;而前导序列配置信息中包括了序列的生成信息,如根序列配置信息、循环移位配置信息等。
4.功率配置
不同上行链路的随机接入过程可能采用不同的功率控制参数,例如,不同的上行链路可能采用不同的目标接收功率以及功率爬升参数。不同上行链路的功率控制参数可以在MIB或RMSI中配置和通知。终端在切换到新的上行链路,准备发送前导序列时,根据所选定的上行链路对应的功率控制配置参数(如目标接收功率以及功率爬升参数),以及功率爬升计数器的数值,计算前导序列发送功率,并根据该参数调整前导序列的发送功率。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四种上行链路切换时可能调整的配置参数可以组合使用。
本实施例的一个特例为5G系统中同时包含公用上行链路和补充上行链路的系统。公用上行链路用于系统正常的上行数据传输,而补充上行链路用于为信道质量较差的终端提供上行信道,以方便这些终端进行接入、数据传输等。基站在配置和通知随机接入配置信息时,可以仅配置或预配置一个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包括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配置信息以及用于选择上行链路的阈值信息,也即基站在配置和通知随机接入配置信息时,可以仅配置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而预先配置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配置信息,也可以仅配置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配置信息,而预先配置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还可以同时配置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及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配置信息。
在发送配置信息时,基站可以仅配置或预配置一组随机接入配置信息。这种情况下,公用上行链路和补充上行链路使用相同的、由基站配置的或预配置的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基站可以配置或预配置两组随机接入配置信息,一组用于在公用上行链路上进行的随机接入过程,一组用于在补充上行链路上进行的随机接入过程。终端通过对下行链路的测量,以及基站配置的或预配置的阈值信息选择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上行链路,并根据相应链路的随机接入配置信息选择随机接入信道和随机接入前导序列。
若终端初始化时选择了公用上行链路进行随机接入尝试,但是在随机接入过程尝试的过程中触发了上行链路切换的条件,终端将会切换至补充上行链路进行后续的随机接入过程重新尝试。切换时将会调整随机接入过程的参数和配置信息包括:前导序列传输次数计数器、功率爬升计数器、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以及前导序列配置等。这些参数和配置信息的调整均可通过本实施例中的前述方式进行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随机接入过程,可以是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也可以是免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对于免竞争随机接入过程,随机接入信道和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都可以由基站直接配置。两个上行链路上的随机接入信道和前导序列可配置为相同或不同。
本发明中所述的下行链路测量信息可以由对同步信号块的测量得到。具体来说,对小区中的同步信号块周期内的同步信号块进行测量得到相应RSRP并取均值,作为测量结果的RSRP。即这种情况下的测量结果为平均RSRP。另外的方式中,可以对终端选中的同步信号块进行测量,将通过该同步信号块测量得到的RSRP作为用于判断上行链路是否切换的RSRP。
对于同步态下的终端,可以使用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进行测量,获得的RSRP作为用于判断上行链路是否切换的依据。具体来说,可以对全部下行波束对应的CSI-RS做测量,将得到的RSRP做平均,以平均RSRP作为用于判断上行链路是否切换的依据。或是对终端选择/基站配置的CSI-RS做测量,直接使用测量得到的RSRP。
基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能够在随机接入过程中进行上行链路的切换,其中,通过对下行链路的测量,在随机接入过程失败,将要发起随机接入重新尝试时选择新的上行链路。而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适用于系统中存在多个上行链路的情况,并且能够有效避免在系统存在多个上行链路的情况下,由于所选择的上行链路信道质量较差而导致随机接入过程持续失败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在相同上行链路上尝试多次,功率爬升较高导致对其他需要接入的终端产生显著干扰的问题。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如图4所示,包括:切换模块41与接入模块42,其中,切换模块41用于当基于已确定的上行链路进行随机接入,且随机接入失败时,若满足上行链路的切换条件,则切换上行链路;接入模块42用于基于切换后的上行链路进行随机接入。
具体地,当进行随机接入的总次数不大于配置或预配置的随机接入总次数阈值时,切换模块41具体用于依据以下至少一项来判断是否满足上行链路的切换条件:根据当前测量得到的RSRP与配置或预配置的至少一个链路选择阈值的比较结果来判断;根据RSRP与至少一个链路切换判断阈值的比较结果来判断;根据在当前上行链路上的随机接入尝试次数与该上行链路对应的随机接入次数阈值的比较结果来判断。
进一步地,切换模块41确定至少一个链路切换判断阈值的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获取配置或预配置的至少一个链路切换判断阈值;根据配置的第一预设关系及预配置的至少一个链路选择阈值来确定,第一预设关系为链路选择阈值与链路切换判断阈值之间的预设关系。
进一步地,切换模块41确定上行链路对应的随机接入次数阈值的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获取配置或预配置的上行链路对应的随机接入次数阈值;根据配置的第二预设关系及预配置的随机接入总次数阈值来确定,第二预设关系为随机接入总次数阈值与随机接入次数阈值之间的预设关系。
进一步地,接入模块42具体用于获取与切换后的上行链路相对应的随机接入配置信息;以及基于随机接入配置信息进行随机接入。
进一步地,当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包括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与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时,接入模块42具体用于以下至少一种情形:根据配置的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确定切换后的上行链路中的随机接入信道时频资源,并基于随机接入信道时频资源及预配置的相应随机接入前导序列进行随机接入;根据配置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配置信息,确定用于在切换后的上行链路中进行随机接入的前导序列,并基于前导序列及预配置的相应随机接入信道时频资源进行随机接入;根据配置的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确定切换后的上行链路中的随机接入信道时频资源,及根据配置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配置信息,确定用于在切换后的上行链路中进行随机接入的前导序列,并基于随机接入信道时频资源与前导序列进行随机接入。
进一步地,接入模块42还用于在基于随机接入配置信息进行随机接入之前,调整与切换后的上行链路相对应的随机接入尝试次数、功率爬升次数及功率控制参数中的至少一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当基于已确定的上行链路进行随机接入,且随机接入失败时,若满足上行链路的切换条件,则切换链路,从而在随机接入过程尝试失败时,及时判断是否满足上行链路的切换条件,以确定是否能够转换至信道条件较好的上行链路上进行随机接入,而且当满足上行链路的切换条件时切换链路,为后续基于切换后的链路进行随机接入提供了前提保障,基于切换后的上行链路进行随机接入,使得当随机接入尝试失败时,终端能够及时选择信道质量较好的上行链路进行随机接入过程的重新尝试,并基于切换后的上行链路进行随机接入,从而减少了随机接入的延时,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能。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如图5所示,包括:确定模块51与发送模块52,其中,确定模块51用于确定用于在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中分别进行随机接入的相关配置信息,相关配置信息包括用于在至少两个上行链路间进行切换的信息;发送模块52,用于发送相关配置信息。
具体地,确定模块51确定的用于在至少两个上行链路间进行切换的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至少一个链路选择阈值;至少一个链路切换判断阈值;链路选择阈值与链路切换判断阈值之间的第一预设关系;至少两个上行链路分别对应的随机接入次数阈值;随机接入总次数阈值与各随机接入次数阈值之间的第二预设关系;相关配置信息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用于在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中分别进行随机接入的随机接入配置信息;随机接入总次数阈值。
进一步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包括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与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确定模块51确定用于在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中分别进行随机接入的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任一方式:
为至少两个上行链路配置相同的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和相同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配置信息;
为至少两个上行链路配置分别配置不同的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和不同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配置信息;
为至少两个上行链路配置分别配置不同的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和相同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配置信息;
为至少两个上行链路配置分别配置相同的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和不同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配置信息。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确定用于在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中分别进行随机接入的相关配置信息,相关配置信息包括用于在至少两个上行链路间进行切换的信息,为终端能够在多个上行链路上进行随机接入及在多个上行链路中进行切换提供了前提保障;发送相关配置信息,使得终端在进行随机接入时,能够依据该相关配置信息在多个上行链路上进行相应的随机接入。
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配置用于存储机器可读指令,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的随机接入方法。
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配置用于存储机器可读指令,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好述的配置随机接入信息方法。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可用于实现本公开的基站或用户设备的计算系统的框图。
如图6所示,计算系统600包括处理器610、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620、输出接口630、以及输入接口640。该计算系统600可以执行上面参考图1或图2描述的方法,以配置参考信号并基于该参考信号进行数据传输。
具体地,处理器610例如可以包括通用微处理器、指令集处理器和/或相关芯片组和/或专用微处理器(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等。处理器610还可以包括用于缓存用途的板载存储器。处理器610可以是用于执行参考图1或图2描述的方法流程的不同动作的单一处理单元或者是多个处理单元。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620,例如可以是能够包含、存储、传送、传播或传输指令的任意介质。例如,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或半导体系统、装置、器件或传播介质。可读存储介质的具体示例包括:磁存储装置,如磁带或硬盘(HDD);光存储装置,如光盘(CD-ROM);存储器,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闪存;和/或有线/无线通信链路。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620可以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以包括代码/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其在由处理器610执行时使得处理器610执行例如上面结合图1或图2所描述的方法流程及其任何变形。
计算机程序可被配置为具有例如包括计算机程序模块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例如,在示例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中的代码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程序模块,例如包括模块1、模块2、……。应当注意,模块的划分方式和个数并不是固定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合适的程序模块或程序模块组合,当这些程序模块组合被处理器610执行时,使得处理器610可以执行例如上面结合图1或图2所描述的方法流程及其任何变形。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处理器610可以使用输出接口630和输入接口640来执行上面结合图1或图2所描述的方法流程及其任何变形。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包括涉及用于执行本申请中所述操作中的一项或多项的设备。这些设备可以为所需的目的而专门设计和制造,或者也可以包括通用计算机中的已知设备。这些设备具有存储在其内的计算机程序,这些计算机程序选择性地激活或重构。这样的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存储在设备(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存储在适于存储电子指令并分别耦联到总线的任何类型的介质中,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但不限于任何类型的盘(包括软盘、硬盘、光盘、CD-ROM、和磁光盘)、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即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闪存、磁性卡片或光线卡片。也就是,可读介质包括由设备(例如,计算机)以能够读的形式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介质。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用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这些结构图和/或框图和/或流图中的每个框以及这些结构图和/或框图和/或流图中的框的组合。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将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方法的处理器来实现,从而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方法的处理器来执行本发明公开的结构图和/或框图和/或流图的框或多个框中指定的方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可以被交替、更改、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具有本发明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其他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现有技术中的具有与本发明中公开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基于已确定的上行链路进行随机接入,且随机接入失败时,若满足上行链路的切换条件,则切换上行链路;
基于切换后的上行链路进行随机接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进行随机接入的总次数不大于基站配置或预配置的随机接入总次数阈值时,依据以下至少一项来判断是否满足上行链路的切换条件:
根据当前测量得到的RSRP与配置或预配置的至少一个链路选择阈值的比较结果来判断;
根据所述RSRP与至少一个链路切换判断阈值的比较结果来判断;
根据在当前上行链路上的随机接入尝试次数与该上行链路对应的随机接入次数阈值的比较结果来判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至少一个链路切换判断阈值的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获取配置或预配置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切换判断阈值;
根据配置的第一预设关系及预配置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路选择阈值来确定,所述第一预设关系为链路选择阈值与链路切换判断阈值之间的预设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上行链路对应的随机接入次数阈值的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获取配置或预配置的所述上行链路对应的随机接入次数阈值;
根据配置的第二预设关系及预配置的所述随机接入总次数阈值来确定,所述第二预设关系为随机接入总次数阈值与随机接入次数阈值之间的预设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切换后的上行链路进行随机接入,包括:
获取与所述切换后的上行链路相对应的随机接入配置信息;
基于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进行随机接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包括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与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进行随机接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情形:
根据配置的所述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切换后的上行链路中的随机接入信道时频资源,并基于所述随机接入信道时频资源及预配置的相应随机接入前导序列进行随机接入;
根据配置的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配置信息,确定用于在切换后的上行链路中进行随机接入的前导序列,并基于所述前导序列及预配置的相应随机接入信道时频资源进行随机接入;
根据配置的所述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切换后的上行链路中的随机接入信道时频资源,及根据配置的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配置信息,确定用于在切换后的上行链路中进行随机接入的前导序列,并基于所述随机接入信道时频资源与所述前导序列进行随机接入。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进行随机接入之前,还包括:
调整与切换后的上行链路相对应的随机接入尝试次数、功率爬升次数及功率控制参数中的至少一项。
8.一种配置随机接入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用于在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中分别进行随机接入的相关配置信息,所述相关配置信息包括用于在至少两个上行链路间进行切换的信息;
发送所述相关配置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在至少两个上行链路间进行切换的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至少一个链路选择阈值;
至少一个链路切换判断阈值;
链路选择阈值与链路切换判断阈值之间的第一预设关系;
至少两个上行链路分别对应的随机接入次数阈值;
随机接入总次数阈值与各随机接入次数阈值之间的第二预设关系;
所述相关配置信息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用于在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中分别进行随机接入的随机接入配置信息;
随机接入总次数阈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包括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与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确定用于在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中分别进行随机接入的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任一方式:
为至少两个上行链路配置相同的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和相同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配置信息;
为至少两个上行链路配置分别配置不同的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和不同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配置信息;
为至少两个上行链路配置分别配置不同的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和相同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配置信息;
为至少两个上行链路配置分别配置相同的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信息和不同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配置信息。
1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切换模块,用于当基于已确定的上行链路进行随机接入,且随机接入失败时,若满足上行链路的切换条件,则切换上行链路;
接入模块,用于基于切换后的上行链路进行随机接入。
12.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用于在至少两个上行链路中分别进行随机接入的相关配置信息,所述相关配置信息包括用于在至少两个上行链路间进行切换的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相关配置信息。
13.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配置用于存储机器可读指令,所述指令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随机接入方法。
14.一种基站,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配置用于存储机器可读指令,所述指令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置随机接入信息的方法。
CN201810027186.8A 2018-01-11 2018-01-11 随机接入方法、配置随机接入信息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Pending CN1100354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27186.8A CN110035460A (zh) 2018-01-11 2018-01-11 随机接入方法、配置随机接入信息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KR1020190004172A KR20190085881A (ko) 2018-01-11 2019-01-11 주파수-도메인 오프셋 파라미터를 결정하는 방법, ue, 랜덤 액세스 방법, 랜덤 액세스 정보를 설정하는 방법, 상응하는 디바이스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 매체
EP19738844.0A EP3698595A4 (en) 2018-01-11 2019-01-11 FREQUENCY DOMAIN OFFSET PARAMETER DETERMINATION PROCESS, USER EQUIPMENT (EU),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RANDOM ACCESS INFORMATION CONFIGURATION, CORRESPONDING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UPPORT
US16/245,850 US10986673B2 (en) 2018-01-11 2019-01-11 Method of determining frequency-domain offset parameter, user equipment (UE), random access metho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random access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PCT/KR2019/000506 WO2019139426A1 (en) 2018-01-11 2019-01-11 Method of determining frequency-domain offset parameter, user equipment (ue), random access metho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random access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US17/233,879 US11601988B2 (en) 2018-01-11 2021-04-19 Method of determining frequency-domain offset parameter, user equipment (UE), random access metho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random access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27186.8A CN110035460A (zh) 2018-01-11 2018-01-11 随机接入方法、配置随机接入信息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35460A true CN110035460A (zh) 2019-07-19

Family

ID=67234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27186.8A Pending CN110035460A (zh) 2018-01-11 2018-01-11 随机接入方法、配置随机接入信息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35460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69478A (zh) * 2019-11-07 2020-02-07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小区接入方法及终端
CN110839250A (zh) * 2019-11-01 2020-02-25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Gsm随机接入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2689307A (zh) * 2019-10-18 2021-04-20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接入干扰避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60076A (zh) * 2020-02-13 2021-08-13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小数据传送的回退动作的方法和设备
WO2023123012A1 (en) * 2021-12-29 2023-07-06 Zte Corporation Random access channel configuration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6297A (zh) * 2009-11-02 2011-05-1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载波系统中的随机接入方法和设备
WO2011090301A2 (en) * 2010-01-20 2011-07-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handover of user equipment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6297A (zh) * 2009-11-02 2011-05-1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载波系统中的随机接入方法和设备
WO2011090301A2 (en) * 2010-01-20 2011-07-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handover of user equipment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 ""R1-1715387 Remaining issues in RACH Procedure"", 《3GPP TSG_RAN\WG1_RL1》 *
HUAWEI: ""R1-1715716 Discussion on the PRACH for SUL"", 《3GPP TSG_RAN\WG1_RL1》 *
HUAWEI: ""R1-1717051 Remaining issues in RACH Procedure"", 《3GPP TSG_RAN\WG1_RL1》 *
HUAWEI: ""R1-1719374 Remaining issues in RACH Procedure"", 《3GPP TSG_RAN\WG1_RL1》 *
HUAWEI: ""R1-1719501 Remaining issues in RACH Procedure"", 《3GPP TSG_RAN\WG1_RL1》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89307A (zh) * 2019-10-18 2021-04-20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接入干扰避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689307B (zh) * 2019-10-18 2022-12-06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接入干扰避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839250A (zh) * 2019-11-01 2020-02-25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Gsm随机接入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839250B (zh) * 2019-11-01 2023-02-14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Gsm随机接入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769478A (zh) * 2019-11-07 2020-02-07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小区接入方法及终端
CN110769478B (zh) * 2019-11-07 2022-01-11 武汉虹信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小区接入方法及终端
CN113260076A (zh) * 2020-02-13 2021-08-13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小数据传送的回退动作的方法和设备
WO2023123012A1 (en) * 2021-12-29 2023-07-06 Zte Corporation Random access channel configuratio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35460A (zh) 随机接入方法、配置随机接入信息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1522597B2 (en) Beam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743321B2 (en) Default beam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after beam failure recovery
JP6804641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端末と基地局の間の信号送受信方法及びそれを支援する装置
US20240163044A1 (e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for mapp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7035075B2 (ja) 通信ビームのリカバリ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EP1958351B1 (en) Point to multipoint device for communication with a plurality of telecommunications units
CN108282276A (zh) 前导序列重传的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US20230198699A1 (en)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s and device
US7826807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ntenna control in a wireless terminal
CN109245876A (zh) 一种寻呼的方法、通信定时的方法和装置
CN113541909A (zh) 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US2008025348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ference signal gen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30016641A1 (en) Channel quality measurements for down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US20170093600A1 (en) Uplink sounding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CN110167134A (zh) 同步信号发送和接收的方法及设备
JP3843272B2 (ja) 多重送受信アンテナシステムを利用した無線通信装置及び方法
US8325826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facilitating antenna control
CN107872884A (zh) 一种随机接入资源分配和随机接入方法、设备
US6766146B1 (en) Channel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transmission antenna diversity
CN107872253A (zh) 波束跟踪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4010994A1 (ko)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안테나 포트향 참조 신호 전송 방법
CN109644358A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终端
CN108391319A (zh) 一种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8811173A (zh) 随机接入方法、基站设备及用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