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34418A - 分流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分流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34418A
CN110034418A CN201910324986.0A CN201910324986A CN110034418A CN 110034418 A CN110034418 A CN 110034418A CN 201910324986 A CN201910324986 A CN 201910324986A CN 110034418 A CN110034418 A CN 1100344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ack
plate connecting
resistor rod
rive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2498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34418B (zh
Inventor
陈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32498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344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344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44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344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44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06Rivete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nufacturing contact members, e.g. by punching and by bending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流器及其制造方法,该分流器,包括:板状接线端子,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两个所述板状接线端子上均开设有矩阵排布的插孔,所述插孔为自所述板状接线端子的内侧板面开设的盲孔;电阻棒,其包括与所述插孔一一对应的多个,每个所述电阻棒的两端均开设有卯孔,所述卯孔成锥形;铆钉,其包括头部和帽部,所述铆钉的头部伸入所述卯孔中;其中:每个所述电阻棒的两端分别压入两个所述板状接线端子的相对应的插孔中,以使所述铆钉的尾部由所述插孔的孔底挤压。

Description

分流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流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分流器的板状接线端子与电阻棒通常采用银焊工艺进行连接固定。银焊工艺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比较高,且焊接区域经常出现虚焊、假焊、漏焊、气泡等焊接缺陷,焊接接口处在过流状况下容易出现空爆现象。因而,采用焊接工艺连接接线端子和电阻棒不但影响分流器的结构的稳定性,且影响分流器的使用寿命,还使得分流器制造的报废率增加。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流器及其制造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分流器,包括:
板状接线端子,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两个所述板状接线端子上均开设有矩阵排布的插孔,所述插孔为自所述板状接线端子的内侧板面开设的盲孔;
电阻棒,其包括与所述插孔一一对应的多个,每个所述电阻棒的两端均开设有卯孔,所述卯孔成锥形;
铆钉,其包括头部和帽部,所述铆钉的头部伸入所述卯孔中;其中:
每个所述电阻棒的两端分别压入两个所述板状接线端子的相对应的插孔中,以使所述铆钉的尾部由所述插孔的孔底挤压。
优选地,所述插孔的孔口的一侧开设有半圆孔,所述半圆孔与所述插孔径向贯通。
优选地,所述板状接线端子的外侧板面上还设置接线板,所述接线板上开设有接线孔。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分流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加工出板状接线端子的外形,并在板状接线端子的内侧板面上开设盲孔以形成插孔;
S20:加工出电阻棒的外形,并在电阻棒的两端开设锥形的卯孔;
S30:使铆钉的头部插入电阻棒的端部的卯孔中,铆钉的帽部位于电阻棒的轴向上的外侧;
S40:使加工出的两个板状接线端子相对设置,并使每个电阻棒的两端分别对准两个板状接线端子的对应插孔;
S50:向两个板状接线端子施加相向的压力,使得电阻棒的两端分别对应压入两个插孔中,并使插孔的孔底挤压铆钉的帽部,以借由铆钉的头部而使电阻棒的端部膨胀而实现电阻棒与板状接线端子的铆接。
优选地,在板状接线端子的外侧板面上焊接一个接线板,并在该接线板上开设接线孔。
优选地,所述插孔的孔口的一侧开设有半圆孔,所述半圆孔与所述插孔径向贯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的分流器及其制造方法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借由铆钉的帽部被挤压致使电阻棒的端部膨胀以实现电阻棒与板状接线端子的固定连接,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利用银焊工艺,本发明具备连接快速、方便,且不依赖于工人的技术水平的优点,并且,能够有效避免焊接工艺导致的虚焊、假焊、漏焊、气泡等焊接缺陷。
应当理解,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都仅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中描述的技术的各种实现或示例的概述,并不是所公开技术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
附图说明
在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字母后缀或不同字母后缀的相同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实例。附图大体上通过举例而不是限制的方式示出各种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一起用于对所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适当的时候,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同一或相似的部分。这样的实施例是例证性的,而并非旨在作为本装置或方法的穷尽或排他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分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分流器中的板状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分流器中的电阻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板状接线端子;11-插孔;12-半圆孔;20-电阻棒;21-卯孔;30-铆钉;31-头部;32-帽部;40-接线板;41-接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发明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为了保持本发明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发明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分流器,该分流器包括板状接线端子10、电阻棒20以及铆钉30。板状接线端子1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两个接线端子上均开设有插孔11,该插孔11为盲孔,该插孔11开设在板状接线端子10的内侧板面上,并在厚度方向上延伸一段而不贯穿板状接线端子10的外侧板面。电阻棒20包括与每个板状接线端子10的插孔11一一对应的多个,每个电阻棒20的两端均开设锥形的卯孔21。铆钉30的结构为:其包括一体成型的头部31和帽部32,该头部31也呈锥形,每个电阻棒20的端部均设置有铆钉30,具体设置方式为:使铆钉30的头部31伸入至卯孔21中,相应地,铆钉30的帽部32位于电阻棒20的轴向上的外侧。在使铆钉30以上述方式设置在电阻棒20的两端后,使电阻棒20的两端分别伸入至两个板状接线端子10的相对应的插孔11中。
基于上述结构的分离器的制造方法为:
S10:加工出板状接线端子10的外形,并在板状接线端子10的内侧板面上开设盲孔以形成插孔11;
S20:加工出电阻棒20的外形,并在电阻棒20的两端开设锥形的卯孔21;
S30:使铆钉30的头部31插入电阻棒20的端部的卯孔21中,铆钉30的帽部32位于电阻棒20的轴向上的外侧;
S40:使加工出的两个板状接线端子10相对设置,并使每个电阻棒20的两端分别对准两个板状接线端子10的对应插孔11;
S50:向两个板状接线端子10施加相向的压力,使得电阻棒20的两端分别对应压入两个插孔11中,并使插孔11的孔底挤压铆钉30的帽部32,以借由铆钉30的头部31而使电阻棒20的端部膨胀而实现电阻棒20与板状接线端子10的铆接。
本发明借由铆钉30的帽部32被挤压致使电阻棒20的端部膨胀以实现电阻棒20与板状接线端子10的固定连接,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利用银焊工艺,本发明具备连接快速、方便,且不依赖于工人的技术水平的优点,并且,能够有效避免焊接工艺导致的虚焊、假焊、漏焊、气泡等焊接缺陷。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插孔11的孔口的一侧开设有半圆孔12,半圆孔12与插孔11径向贯通。该半圆孔12为工艺孔。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板状接线端子10的外侧板面上还设置接线板40,接线板40上开设有接线孔41。外部导线可通过接线板40的接线孔41进行电连接。
此外,尽管已经在本发明中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其范围包括任何和所有基于本发明的具有等同元件、修改、省略、组合(例如,各种实施例交叉的方案)、改编或改变的实施例。权利要求书中的元件将被基于权利要求中采用的语言宽泛地解释,并不限于在本说明书中或本申请的实施期间所描述的示例,其示例将被解释为非排他性的。因此,本说明书和示例旨在仅被认为是示例,真正的范围和精神由以下权利要求以及其等同物的全部范围所指示。
以上描述旨在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例如,上述示例(或其一个或更多方案)可以彼此组合使用。例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上述描述时可以使用其它实施例。另外,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各种特征可以被分组在一起以简单化本发明。这不应解释为一种不要求保护的公开的特征对于任一权利要求是必要的意图。相反,本发明的主题可以少于特定的公开的实施例的全部特征。从而,以下权利要求书作为示例或实施例在此并入具体实施方式中,其中每个权利要求独立地作为单独的实施例,并且考虑这些实施例可以以各种组合或排列彼此组合。本发明的范围应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赋权的等同形式的全部范围来确定。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分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板状接线端子,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两个所述板状接线端子上均开设有矩阵排布的插孔,所述插孔为自所述板状接线端子的内侧板面开设的盲孔;
电阻棒,其包括与所述插孔一一对应的多个,每个所述电阻棒的两端均开设有卯孔,所述卯孔成锥形;
铆钉,其包括头部和帽部,所述铆钉的头部伸入所述卯孔中;其中:
每个所述电阻棒的两端分别压入两个所述板状接线端子的相对应的插孔中,以使所述铆钉的尾部由所述插孔的孔底挤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的孔口的一侧开设有半圆孔,所述半圆孔与所述插孔径向贯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接线端子的外侧板面上还设置接线板,所述接线板上开设有接线孔。
4.一种分流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加工出板状接线端子的外形,并在板状接线端子的内侧板面上开设盲孔以形成插孔;
S20:加工出电阻棒的外形,并在电阻棒的两端开设锥形的卯孔;
S30:使铆钉的头部插入电阻棒的端部的卯孔中,铆钉的帽部位于电阻棒的轴向上的外侧;
S40:使加工出的两个板状接线端子相对设置,并使每个电阻棒的两端分别对准两个板状接线端子的对应插孔;
S50:向两个板状接线端子施加相向的压力,使得电阻棒的两端分别对应压入两个插孔中,并使插孔的孔底挤压铆钉的帽部,以借由铆钉的头部而使电阻棒的端部膨胀而实现电阻棒与板状接线端子的铆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示的分流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板状接线端子的外侧板面上焊接一个接线板,并在该接线板上开设接线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示的分流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的孔口的一侧开设有半圆孔,所述半圆孔与所述插孔径向贯通。
CN201910324986.0A 2019-04-22 2019-04-22 分流器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100344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24986.0A CN110034418B (zh) 2019-04-22 2019-04-22 分流器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24986.0A CN110034418B (zh) 2019-04-22 2019-04-22 分流器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34418A true CN110034418A (zh) 2019-07-19
CN110034418B CN110034418B (zh) 2020-09-25

Family

ID=67239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24986.0A Active CN110034418B (zh) 2019-04-22 2019-04-22 分流器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34418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564554U (zh) * 2011-08-12 2012-11-28 桐乡市伟达电子有限公司 器件与接线端钮的连接结构
CN104134877A (zh) * 2014-07-30 2014-11-05 桐乡市伟达电子有限公司 接线端钮与分流器/连接片一体化连接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53696A (zh) * 2014-12-10 2015-05-27 抚顺博宇噪声控制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模块式二次隔振器
CN207923990U (zh) * 2017-12-27 2018-09-28 天津海瑞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蒸发光检测器的分流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564554U (zh) * 2011-08-12 2012-11-28 桐乡市伟达电子有限公司 器件与接线端钮的连接结构
CN104134877A (zh) * 2014-07-30 2014-11-05 桐乡市伟达电子有限公司 接线端钮与分流器/连接片一体化连接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53696A (zh) * 2014-12-10 2015-05-27 抚顺博宇噪声控制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模块式二次隔振器
CN207923990U (zh) * 2017-12-27 2018-09-28 天津海瑞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蒸发光检测器的分流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34418B (zh) 2020-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17250B (zh) 一种软包电池极耳连接结构及电池组
CN110034418A (zh) 分流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2288852A (zh) 线材测试装置
EP2800168B1 (de) Batterie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elektrisch leitenden Verbindung zwischen einem Zellverbinder und einer Elektronikeinheit eines Batteriesystems
CN108075283A (zh) 一种usb type-c连接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2323522A (zh) 一种车用中央接线盒耐压测试方法
DE102021002069A1 (de) Flüssigkeitsgekühlte Busbaranordnung
CN210083581U (zh) 一种快速可拆卸连接装置
CN205333769U (zh) 通讯模块的测试电路
WO2021001546A1 (de) Zellverbinder für zellen und zellmodule und batteriemodule mit zellen
CN107732070A (zh) 电池模组及组装方法
CN207558225U (zh) 汽车控制模块检测及故障设置装置
CN205620437U (zh) 二极管功率老化﹑反偏试验通用夹具
CN211179914U (zh) 一种二极管阵列测试夹具
CN209979692U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包与测试设备快速转接的托盘架装置
DE102008034865B4 (de) Batterie mit mehreren Batteriezellen
CN211613499U (zh) 一种辅助测试板和测试系统
CN204116387U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块短路测试适配器
CN204188665U (zh) 一种测试探针组件
CN106449328B (zh) 一种开关熔断器
CN105424985B (zh) 测试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CN206490211U (zh) 套筒式单边阻挡连接器端子
CN205212131U (zh) 球形接触件
CN106025651B (zh) 一种列车连接器及其插接件
CN104201523A (zh) 一种射频同轴电缆连接器及其装配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