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32113A - 一种基于树莓派的二次供水设备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树莓派的二次供水设备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32113A
CN110032113A CN201910333720.2A CN201910333720A CN110032113A CN 110032113 A CN110032113 A CN 110032113A CN 201910333720 A CN201910333720 A CN 201910333720A CN 110032113 A CN110032113 A CN 1100321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ocoupler
chip
pins
raspberry pie
capaci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3372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亮
左康
李煜
吴华
唐文学
文鹏
罗勇
何小龙
胡舟
冷霞莉
孔旭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Xingrong Tuoyuan Tap Water LLC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Xingrong Tuoyuan Tap Water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Xingrong Tuoyuan Tap Water LLC filed Critical Chengdu Xingrong Tuoyuan Tap Water LLC
Priority to CN20191033372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3211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0321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321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2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using digital processors
    • G05B19/0423Input/output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5Pc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 G05B2219/25257Microcontroll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Logic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树莓派的二次供水设备控制器,包括树莓派电脑板、TF存储卡、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开关量输入模块、开关量输出模块、电源模块以及触摸液晶屏;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开关量输入模块、开关量输出模块分别与树莓派电脑板的GPIO接口连接;电源模块与树莓派电脑板的电源插孔连接;TF存储卡与树莓派电脑板的MicroSD卡插槽连接。本控制器系统硬件架构见图1,系统以树莓派电脑板卡片电脑为核心,操作系统和控制器程序装载在TF存储卡上,可根据不同的系统配置更换TF卡就可迅速投入使用。本控制器采用树莓派电脑板,成本低、体积小、外部接线简单;树莓派具有强大的通信功能;系统工作状态监控无需再通过第三方平台,可适应二次供水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树莓派的二次供水设备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树莓派的二次供水设备控制器。
背景技术
传统二次供水设备控制器一般基于触摸屏和PLC系统实现,采用触摸屏和PLC系统分开的独立式结构,PLC系统由CPU模块、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通信模块构成,体积大、成本高、外部接线较多,如要实现上位机监控二次供水设备的工作状态,还需要额外的工业组态软件或访问设备厂商提供的设备监控网站,在使用上也极为不便。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树莓派的二次供水设备控制器,采用一体化结构,控制器本身集触摸屏、CPU、数字量和模拟量输入输出、通信模块为一体,具有成本低、体积小的特点,外部接线简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基于树莓派的二次供水设备控制器,包括树莓派电脑板、TF存储卡、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开关量输入模块、开关量输出模块、电源模块以及触摸液晶屏;
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开关量输入模块、开关量输出模块分别与树莓派电脑板的GPIO接口连接;电源模块与树莓派电脑板的电源插孔连接;TF存储卡与树莓派电脑板的Micro SD卡插槽连接。
作为优选方式,开关量输入模块包括电阻R1-R24,光耦U1-U8,电容C1-C8和发光二极管D1-D8。
作为优选方式,光耦U1的1号引脚连接电阻R1,光耦U1的2号引脚接地,光耦U1的1号和2号引脚之间设置电容C1;光耦U1的3号引脚接地,光耦U1的4号引脚连接至树莓派电脑板的GPIO接口;
光耦U2的1号引脚连接电阻R2,光耦U2的2号引脚接地,光耦U2的1号和2号引脚之间设置电容C2;光耦U2的3号引脚接地,光耦U2的4号引脚连接至树莓派电脑板的GPIO接口;
光耦U3的1号引脚连接电阻R3,光耦U3的2号引脚接地,光耦U3的1号和2号引脚之间设置电容C3;光耦U3的3号引脚接地,光耦U3的4号引脚连接至树莓派电脑板的GPIO接口;
光耦U4的1号引脚连接电阻R4,光耦U4的2号引脚接地,光耦U4的1号和2号引脚之间设置电容C4;光耦U4的3号引脚接地,光耦U4的4号引脚连接至树莓派电脑板的GPIO接口;
光耦U5的1号引脚连接电阻R5,光耦U5的2号引脚接地,光耦U5的1号和2号引脚之间设置电容C5;光耦U5的3号引脚接地,光耦U5的4号引脚连接至树莓派电脑板的GPIO接口;
光耦U6的1号引脚连接电阻R6,光耦U6的2号引脚接地,光耦U6的1号和2号引脚之间设置电容C6;光耦U6的3号引脚接地,光耦U6的4号引脚连接至树莓派电脑板的GPIO接口;
光耦U7的1号引脚连接电阻R7,光耦U7的2号引脚接地,光耦U7的1号和2号引脚之间设置电容C7;光耦U7的3号引脚接地,光耦U7的4号引脚连接至树莓派电脑板的GPIO接口;
光耦U8的1号引脚连接电阻R8,光耦U8的2号引脚接地,光耦U8的1号和2号引脚之间设置电容C8;光耦U8的3号引脚接地,光耦U8的4号引脚连接至树莓派电脑板的GPIO接口;
发光二极管D1与电阻R9组成第一串联电路,第一串联电路与电阻R10组合第一并联电路,第一并联电路的一端接3.3V电源,第一并联电路的另一端接光耦U1的4号引脚;
发光二极管D2与电阻R11组成第二串联电路,第二串联电路与电阻R12组合第二并联电路,第二并联电路的一端接3.3V电源,第二并联电路的另一端接光耦U1的4号引脚;
发光二极管D3与电阻R13组成第三串联电路,第三串联电路与电阻R14组合第三并联电路,第三并联电路的一端接3.3V电源,第三并联电路的另一端接光耦U1的4号引脚;
发光二极管D4与电阻R15组成第四串联电路,第四串联电路与电阻R16组合第四并联电路,第四并联电路的一端接3.3V电源,第四并联电路的另一端接光耦U1的4号引脚;
发光二极管D5与电阻R17组成第五串联电路,第五串联电路与电阻R18组合第五并联电路,第五并联电路的一端接3.3V电源,第五并联电路的另一端接光耦U1的4号引脚;
发光二极管D6与电阻R19组成第六串联电路,第六串联电路与电阻R20组合第六并联电路,第六并联电路的一端接3.3V电源,第六并联电路的另一端接光耦U1的4号引脚;
发光二极管D7与电阻R21组成第七串联电路,第七串联电路与电阻R22组合第七并联电路,第七并联电路的一端接3.3V电源,第七并联电路的另一端接光耦U1的4号引脚;
发光二极管D8与电阻R23组成第八串联电路,第八串联电路与电阻R24组合第八并联电路,第八并联电路的一端接3.3V电源,第八并联电路的另一端接光耦U1的4号引脚。优选地,电阻R1-R8接至P2接口。
作为优选方式,电源模块包括电源模块PW1-PW5,电容C9-C18,二极管D9和D10;其中PW1是200V转正负12V电源模块,PW2-PW5是220V转24V电源模块。
作为优选方式,电源模块PW1-PW5的L端接在一起并连接至P1接口;电源模块PW1-PW5的N端接在一起并连接至P1接口;
电源模块PW1的GND端接地,电源模块PW1的V+端与GND端之间设置电容C9;电源模块PW1的V-端连接二极管D9的负极,电源模块PW1的GND端还连接二极管D10的负极,二极管D9与D10的正极连接在一起;
电源模块PW2的V+端与GND端之间设置电容C11和C12,电源模块PW2的GND端接地;
电源模块PW3的V+端与GND端之间设置电容C13和C14,电源模块PW2的GND端接地;
电源模块PW4的V+端与GND端之间设置电容C15和C16,电源模块PW2的GND端接地;
电源模块PW5的V+端与GND端之间设置电容C17和C18,电源模块PW2的GND端接地。
作为优选方式,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包括芯片IC1-IC5,其中芯片IC1-IC3用于将4-20mA的电流输入信号转换为0-5V电压信号;芯片IC5用于接收来自芯片IC1-IC3的模拟量输入信号,发送给IC4的模拟量输出信号;IC4用于将从IC5送来的电压信号转换为4-20mA电流信号。
作为优选方式,芯片IC1-IC3均采用RCV420精密电流环接收器,芯片IC4采用XTR115精密电流环变送器,芯片IC5采用PCF8591转换芯片;
芯片IC1的-IN、CT和RefCom端接地,芯片IC1的+IN端接P3接口,芯片IC1的V-端连接-12V电源和电容C19,电容C19接地;芯片IC1的V+端连接+12V电源和电容C23,电容C23接地;芯片IC1的RcvFB端与RcvOUT端连接至芯片IC5的AIN0端;
芯片IC2的-IN、CT和RefCom端接地,芯片IC2的+IN端接P4接口,芯片IC2的V-端连接-12V电源和电容C20,电容C20接地;芯片IC2的V+端连接+12V电源和电容C24,电容C24接地;芯片IC2的RcvFB端与RcvOUT端连接至芯片IC5的AIN1端;
芯片IC3的-IN、CT和RefCom端接地,芯片IC3的+IN端接P5接口,芯片IC3的V-端连接-12V电源和电容C21,电容C21接地;芯片IC3的V+端连接+12V电源和电容C25,电容C25接地;芯片IC3的RcvFB端与RcvOUT端连接至芯片IC5的AIN2端;
芯片IC5的A0、A1、A2和VSS端接地,芯片IC5的AOUT端通过电阻R25连接芯片IC4的Iin端,芯片IC4的Iret端接地,芯片IC4的Io端连接P6接口,芯片IC4的端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三极管Q1的基极接芯片IC4的B端,三极管Q1的集电极以及芯片IC4的V+端连接+24V。
作为优选方式,开关量输出模块包括驱动芯片IC6和IC7,继电器K1-K14。
作为优选方式,芯片IC6和IC7均采用达林顿驱动芯片ULN2003A,芯片IC6的IN1-IN7端连接树莓派电脑板的GPIO接口,芯片IC6的GND端接地,芯片IC6的COM端接24V电源,芯片IC6的OUT1-OUT7分别连接继电器K1-K7的线圈;
芯片IC7的IN1-IN7端连接树莓派电脑板的GPIO接口,芯片IC7的GND端接地,芯片IC7的COM端接24V电源,芯片IC7的OUT1-OUT7分别连接继电器K8-K14的线圈;
继电器K1的触头连接连接P7接口,继电器K2的触头连接连接P8接口,继电器K3的触头连接连接P9接口,继电器K4的触头连接连接P10接口;继电器K5-K9的触头连接到P11接口,继电器K10-K14的触头连接到P12接口。
作为优选方式,触摸液晶屏的数据接口与树莓派电脑板的GPIO接口相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控制器采用树莓派电脑板,成本低、体积小、外部接线简单;以树莓派为基础,具有强大的通信功能;系统工作状态监控无需再通过第三方平台,可适应二次供水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树莓派GPIO接口示意图;
图3为开关量输入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5为开关量输出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6为电源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7为液晶屏示意图;
图8整个控制器的外部接线端子示意图;
图9为控制器应用在三用一备二次供水设备时的接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树莓派的二次供水设备控制器,包括树莓派电脑板、TF存储卡、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开关量输入模块、开关量输出模块、电源模块以及触摸液晶屏;
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开关量输入模块、开关量输出模块分别与树莓派电脑板的GPIO接口连接;电源模块与树莓派电脑板的电源插孔连接;TF存储卡与树莓派电脑板的Micro SD卡插槽连接。本控制器架构见图1,控制器以树莓派卡片电脑为核心,可根据不同的系统配置更换TF卡就可迅速投入使用。草莓派的GPIO接口如图2所示,P13为40针双列接口,用于与树莓派主板的接口连接。
二次供水设备的工作原理是以管网水压为设定参数,通过控制器控制变频器的输出频率从而自动调节水泵电机的转速,实现管网水压的闭环调节,使供水系统输出水压自动恒稳于设定的压力值:用水量增加时,变频器输出频率升高,水泵转速加快,供水量相应增大;用水量减少时,变频器的输出频率降低,水泵转速减慢,供水量亦相应减少。
在图1中,“压力变送器”包括“进水压力变送器”和“出水压力变送器”,“进水压力变送器”安装在二次供水设备进水端,作用是检测自来水管网供水压力;“出水压力变送器”安装在二次供水设备出水端,用于检测二次供水设备的供水压力。
“变频器模拟量输入”是变频器用于接收控制器模拟量输出信号的端子,变频器通过输入模拟量的大小来调节变频器输出,以达到控制送水泵转速的目的。
“外部开关量信号”主要是指外部的“启动变频器”信号、“泵故障”信号、“远程启停”信号、“无水”信号、“变频故障”信号、“禁止运行”信号。“启动变频器”是控制器启动变频器的信号;“泵故障”信号主要是指水泵的热过载故障信号,当水泵出现故障无法运行时该信号接通,控制器报警并自动将故障泵退出运行状态;“远程启停”信号是指当需要远程启停二次供水设备时的开关量信号;“无水”信号来自二次供水设备进水端的电接点压力表,当自来水管网停水时,“无水”信号接通,通知二次供水设备不能工作,以避免在自来水管网中产生负压,影响自来水管网供水;“变频故障”信号是当变频器发生故障时接通,通知控制器报警,以便及时排除故障;“禁止运行”信号是出于设备运行安全考虑设置的信号,该信号接通时,整套设备将无法运行,主要在设备检修时使用。
“接触器”是根据控制器的输出控制泵运行的电气元件,控制器会根据供水量的大小自动控制泵的工作数量,当供水量小的时候,控制一台泵变频调速运行就能满足使用要求,当供水量大时,控制器会将一台或多台泵投入工频运行,即全速运行,同时再控制一台泵变频调速运行,保持供水量恒定,以满足使用要求。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开关量输入模块包括电阻R1-R24,光耦U1-U8,电容C1-C8和发光二极管D1-D8。控制器设有8路开关量输入,为保障系统工作安全,采用了光耦做输入隔离,其中U1-U8为隔离光耦,D1-D8为端口状态显示发光二极管,对应端口回路闭合时,该端口的状态显示二极管会亮起。该接口的状态信号连接至树莓派GPIO端口。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光耦U1的1号引脚连接电阻R1,光耦U1的2号引脚接地,光耦U1的1号和2号引脚之间设置电容C1;光耦U1的3号引脚接地,光耦U1的4号引脚连接至树莓派电脑板的GPIO接口;
光耦U2的1号引脚连接电阻R2,光耦U2的2号引脚接地,光耦U2的1号和2号引脚之间设置电容C2;光耦U2的3号引脚接地,光耦U2的4号引脚连接至树莓派电脑板的GPIO接口;
光耦U3的1号引脚连接电阻R3,光耦U3的2号引脚接地,光耦U3的1号和2号引脚之间设置电容C3;光耦U3的3号引脚接地,光耦U3的4号引脚连接至树莓派电脑板的GPIO接口;
光耦U4的1号引脚连接电阻R4,光耦U4的2号引脚接地,光耦U4的1号和2号引脚之间设置电容C4;光耦U4的3号引脚接地,光耦U4的4号引脚连接至树莓派电脑板的GPIO接口;
光耦U5的1号引脚连接电阻R5,光耦U5的2号引脚接地,光耦U5的1号和2号引脚之间设置电容C5;光耦U5的3号引脚接地,光耦U5的4号引脚连接至树莓派电脑板的GPIO接口;
光耦U6的1号引脚连接电阻R6,光耦U6的2号引脚接地,光耦U6的1号和2号引脚之间设置电容C6;光耦U6的3号引脚接地,光耦U6的4号引脚连接至树莓派电脑板的GPIO接口;
光耦U7的1号引脚连接电阻R7,光耦U7的2号引脚接地,光耦U7的1号和2号引脚之间设置电容C7;光耦U7的3号引脚接地,光耦U7的4号引脚连接至树莓派电脑板的GPIO接口;
光耦U8的1号引脚连接电阻R8,光耦U8的2号引脚接地,光耦U8的1号和2号引脚之间设置电容C8;光耦U8的3号引脚接地,光耦U8的4号引脚连接至树莓派电脑板的GPIO接口;
发光二极管D1与电阻R9组成第一串联电路,第一串联电路与电阻R10组合第一并联电路,第一并联电路的一端接3.3V电源,第一并联电路的另一端接光耦U1的4号引脚;
发光二极管D2与电阻R11组成第二串联电路,第二串联电路与电阻R12组合第二并联电路,第二并联电路的一端接3.3V电源,第二并联电路的另一端接光耦U1的4号引脚;
发光二极管D3与电阻R13组成第三串联电路,第三串联电路与电阻R14组合第三并联电路,第三并联电路的一端接3.3V电源,第三并联电路的另一端接光耦U1的4号引脚;
发光二极管D4与电阻R15组成第四串联电路,第四串联电路与电阻R16组合第四并联电路,第四并联电路的一端接3.3V电源,第四并联电路的另一端接光耦U1的4号引脚;
发光二极管D5与电阻R17组成第五串联电路,第五串联电路与电阻R18组合第五并联电路,第五并联电路的一端接3.3V电源,第五并联电路的另一端接光耦U1的4号引脚;
发光二极管D6与电阻R19组成第六串联电路,第六串联电路与电阻R20组合第六并联电路,第六并联电路的一端接3.3V电源,第六并联电路的另一端接光耦U1的4号引脚;
发光二极管D7与电阻R21组成第七串联电路,第七串联电路与电阻R22组合第七并联电路,第七并联电路的一端接3.3V电源,第七并联电路的另一端接光耦U1的4号引脚;
发光二极管D8与电阻R23组成第八串联电路,第八串联电路与电阻R24组合第八并联电路,第八并联电路的一端接3.3V电源,第八并联电路的另一端接光耦U1的4号引脚。优选地,电阻R1-R8接至P2接口。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电源模块包括电源模块PW1-PW5,电容C9-C18,二极管D9和D10;其中PW1是200V转正负12V电源模块,PW2-PW5是220V转24V电源模块。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电源模块PW1-PW5的L端接在一起并连接至P1接口;电源模块PW1-PW5的N端接在一起并连接至P1接口;P1接口用于连接220V电源;
电源模块PW1的GND端接地,电源模块PW1的V+端与GND端之间设置电容C9;电源模块PW1的V-端连接二极管D9的负极,电源模块PW1的GND端还连接二极管D10的负极,二极管D9与D10的正极连接在一起;
电源模块PW2的V+端与GND端之间设置电容C11和C12,电源模块PW2的GND端接地;
电源模块PW3的V+端与GND端之间设置电容C13和C14,电源模块PW2的GND端接地;
电源模块PW4的V+端与GND端之间设置电容C15和C16,电源模块PW2的GND端接地;
电源模块PW5的V+端与GND端之间设置电容C17和C18,电源模块PW2的GND端接地。
为了保证控制器各部分工作正常,电源采用了5个独立的AC/DC转换模块为各部分供电,PW1型号是HA12N10B-2539,输出±12V,为模拟量输入部分供电;PW2型号是HE24P24LRN,输出24V,为外部压力变送器供电;PW3型号是HE24P24LNR,输出24V,为外部电流输出供电;PW4型号是HE24P24LNR,输出24V,为数字量输入部分供电;PW5型号是HE24P24LNR,输出24V,为数字量输出部分供电。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包括芯片IC1-IC5,其中芯片IC1-IC3用于将4-20mA的电流输入信号转换为0-5V电压信号;芯片IC5用于接收来自芯片IC1-IC3的模拟量输入信号,发送给IC4的模拟量输出信号;IC4用于将从IC5送来的电压信号转换为4-20mA电流信号。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包括芯片IC1-IC5构成,其中IC1、IC2、IC3为模拟量输入处理芯片,采用了RCV420精密电流环接收器,用于将来自外部压力变送器的4-20mA的电流输入信号转换为0-5V电压信号,送IC5处理。
IC4为模拟量输出芯片,采用了XTR115精密电流环变送器,它将从IC5送来的电压信号转换为4-20mA电流信号送至外接变频器,以控制变频器的运行速度。
IC5是4模拟量输入、1模拟量输出转换芯片,型号为PCF8591,它用于接收来自IC1、IC2、IC3的模拟量输入信号,发送给IC4的模拟量输出信号,所有的数据都通过芯片自带的I2C总线与树莓派I2C总线连接。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芯片IC1-IC3均采用RCV420精密电流环接收器,芯片IC4采用XTR115精密电流环变送器,芯片IC5采用PCF8591转换芯片;
芯片IC1的-IN、CT和RefCom端接地,芯片IC1的+IN端接P3接口,芯片IC1的V-端连接-12V电源和电容C19,电容C19接地;芯片IC1的V+端连接+12V电源和电容C23,电容C23接地;芯片IC1的RcvFB端与RcvOUT端连接至芯片IC5的AIN0端;
芯片IC2的-IN、CT和RefCom端接地,芯片IC2的+IN端接P4接口,芯片IC2的V-端连接-12V电源和电容C20,电容C20接地;芯片IC2的V+端连接+12V电源和电容C24,电容C24接地;芯片IC2的RcvFB端与RcvOUT端连接至芯片IC5的AIN1端;
芯片IC3的-IN、CT和RefCom端接地,芯片IC3的+IN端接P5接口,芯片IC3的V-端连接-12V电源和电容C21,电容C21接地;芯片IC3的V+端连接+12V电源和电容C25,电容C25接地;芯片IC3的RcvFB端与RcvOUT端连接至芯片IC5的AIN2端;
P3接口、P4接口和P5接口的2号引脚连接+24V电源;
芯片IC5的A0、A1、A2和VSS端接地,芯片IC5的AOUT端通过电阻R25连接芯片IC4的Iin端,芯片IC4的Iret端接地,芯片IC4的Io端连接P6接口,芯片IC4的端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三极管Q1的基极接芯片IC4的B端,三极管Q1的集电极以及芯片IC4的V+端连接+24V。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开关量输出模块包括驱动芯片IC6和IC7,继电器K1-K14。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芯片IC6和IC7均采用达林顿驱动芯片ULN2003A,芯片IC6的IN1-IN7端连接树莓派电脑板的GPIO接口,芯片IC6的GND端接地,芯片IC6的COM端接24V电源,芯片IC6的OUT1-OUT7分别连接继电器K1-K7的线圈;
芯片IC7的IN1-IN7端连接树莓派电脑板的GPIO接口,芯片IC7的GND端接地,芯片IC7的COM端接24V电源,芯片IC7的OUT1-OUT7分别连接继电器K8-K14的线圈;
继电器K1-K14的线圈连接+24V电源;
继电器K1的触头连接连接P7接口,继电器K2的触头连接连接P8接口,继电器K3的触头连接连接P9接口,继电器K4的触头连接连接P10接口;继电器K5-K9的触头连接到P11接口,继电器K10-K14的触头连接到P12接口。控制器共设有14路开关量输出,为了使用不同的电压等级,其中P7-P10是4路独立输出接口,P11、P12为两个5路输出接口。IC6、IC7为ULN2003A高耐压、大电流复合晶体管阵列,用于接收来自树莓派主板的开关量信号,并驱动继电器工作,K1-K14为输出继电器。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触摸液晶屏的数据接口与树莓派电脑板的GPIO接口相连。
该部分作为控制器的人机交互界面,所有的系统运行信息显示、功能控制都在这上面实现,采用了7寸串口触摸液晶屏,与树莓派之间通过USART口通信。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电路的各个部分连接以及相关元件的参数如图1-图7所示。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本发明对外设置有控制器外部接线端子,便于连接,整个控制器的外部接线端子如图8所示。为了便于清楚的反应端子情况,特作如下说明:
1. L、N为220伏交流电源输入端子。
2. L+、DI1-DI8为开关量输入端子,其中L+为公共端。
3. AI1、ACOM为模拟量1输入端子。
4. AI2、ACOM为模拟量2输入端子。
5. AI3、ACOM为模拟量3输入端子。
6.AO+、AO-为模拟量输出端子。
7. O1、COM1为开关量输出端子1。
8. O2、COM2为开关量输出端子2。
9. O3、COM3为开关量输出端子3。
10. 04、COM4为开关量输出端子4。
11. O5-O9、COM5为开关量输出端子5,其中COM5为公共端。
12. O10-O14、COM6为开关量输出端子6,其中COM6为公共端。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控制器应用在三用一备二次供水设备时,外部接线如图9所示。
控制器的O1、COM1端子接变频器的启动信号端子,当O1、COM1闭合时,变频器启动运行。
控制器的COM5、COM6端子做电源公共端,接外接电源L线。O5、O7、O9、O11分别接泵变频运行接触器,变频运行接触器闭合时,泵工作在调速运行状态下。O6、O8、O10、O12分别接泵工频运行接触器,工频运行接触器闭合时,泵工作在全速运行状态下。所有接触器公共端接电源N线。当O5与COM5接通时,1#泵变频运行,当O6与COM5接通时,1#泵工频运行;当O7与COM5接通时,2#泵变频运行,当O8与COM5接通时,2#泵工频运行;当O9与COM5接通时,3#泵变频运行,当O10与COM6接通时,3#泵工频运行;当O11与COM6接通时,4#泵变频运行,当O12与COM6接通时,4#泵工频运行。
控制器L、N端子接电源进线。
控制器L+端子是控制器开关量输入信号的公共端,DI1是1#泵故障输入端、DI2是2#泵故障输入端、DI3是3#泵故障输入端、DI4是4#泵故障输入端,当某台泵发生过载故障时,对应的故障输入端就会有信号,控制器会报警并将故障泵退出工作状态;DI5是“远程启停”输入端,当需要远程启停二次供水设备时,通过控制线接通DI5,二次供水设备就可投入工作;DI6是“无水信号”,来自二次供水设备进水端的电接点压力表,当自来水管网停水时,“无水”信号接通,通知二次供水设备不能工作,以避免在自来水管网中产生负压,影响自来水管网供水;DI7是“变频故障”信号,当变频器发生故障时接通,通知控制器报警,以便及时排除故障;DI8是“禁止运行”信号,当设备需要检修时接通该信号,整套设备将无法运行,以保障检修安全。
控制器的AI1、AI2和ACOM端子是控制器的模拟量输入端子,其中AI1接“进水压力变送器”,安装在二次供水设备进水端,检测自来水管网供水压力;AI2接“出水压力变送器”,安装在二次供水设备出水端,用于检测二次供水设备的供水压力,并将压力变化信号送入控制器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模拟量信号由控制器的AO+、AO-端子输出,送入变频器的模拟量输入端控制变频器的转速,以达到调节泵转速的目的。
本控制器采用一体化结构,成本低、体积小、外部接线简单,以树莓派卡片电脑为基础,具有强大的通信功能,支持Modbus和Modbus TCP通信协议,并且内建WEB服务器,访问控制器的IP地址即可监控设备运行状态,无需再通过第三方软件平台,通过软件配置可适应不同供水规模的二次供水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树莓派的二次供水设备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树莓派电脑板、TF存储卡、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开关量输入模块、开关量输出模块、电源模块以及触摸液晶屏;
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开关量输入模块、开关量输出模块分别与树莓派电脑板的GPIO接口连接;电源模块与树莓派电脑板的电源插孔连接;TF存储卡与树莓派电脑板的MicroSD卡插槽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树莓派的二次供水设备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开关量输入模块包括电阻R1-R24,光耦U1-U8,电容C1-C8和发光二极管D1-D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树莓派的二次供水设备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光耦U1的1号引脚连接电阻R1,光耦U1的2号引脚接地,光耦U1的1号和2号引脚之间设置电容C1;光耦U1的3号引脚接地,光耦U1的4号引脚连接至树莓派电脑板的GPIO接口;
光耦U2的1号引脚连接电阻R2,光耦U2的2号引脚接地,光耦U2的1号和2号引脚之间设置电容C2;光耦U2的3号引脚接地,光耦U2的4号引脚连接至树莓派电脑板的GPIO接口;
光耦U3的1号引脚连接电阻R3,光耦U3的2号引脚接地,光耦U3的1号和2号引脚之间设置电容C3;光耦U3的3号引脚接地,光耦U3的4号引脚连接至树莓派电脑板的GPIO接口;
光耦U4的1号引脚连接电阻R4,光耦U4的2号引脚接地,光耦U4的1号和2号引脚之间设置电容C4;光耦U4的3号引脚接地,光耦U4的4号引脚连接至树莓派电脑板的GPIO接口;
光耦U5的1号引脚连接电阻R5,光耦U5的2号引脚接地,光耦U5的1号和2号引脚之间设置电容C5;光耦U5的3号引脚接地,光耦U5的4号引脚连接至树莓派电脑板的GPIO接口;
光耦U6的1号引脚连接电阻R6,光耦U6的2号引脚接地,光耦U6的1号和2号引脚之间设置电容C6;光耦U6的3号引脚接地,光耦U6的4号引脚连接至树莓派电脑板的GPIO接口;
光耦U7的1号引脚连接电阻R7,光耦U7的2号引脚接地,光耦U7的1号和2号引脚之间设置电容C7;光耦U7的3号引脚接地,光耦U7的4号引脚连接至树莓派电脑板的GPIO接口;
光耦U8的1号引脚连接电阻R8,光耦U8的2号引脚接地,光耦U8的1号和2号引脚之间设置电容C8;光耦U8的3号引脚接地,光耦U8的4号引脚连接至树莓派电脑板的GPIO接口;
发光二极管D1与电阻R9组成第一串联电路,第一串联电路与电阻R10组合第一并联电路,第一并联电路的一端接3.3V电源,第一并联电路的另一端接光耦U1的4号引脚;
发光二极管D2与电阻R11组成第二串联电路,第二串联电路与电阻R12组合第二并联电路,第二并联电路的一端接3.3V电源,第二并联电路的另一端接光耦U1的4号引脚;
发光二极管D3与电阻R13组成第三串联电路,第三串联电路与电阻R14组合第三并联电路,第三并联电路的一端接3.3V电源,第三并联电路的另一端接光耦U1的4号引脚;
发光二极管D4与电阻R15组成第四串联电路,第四串联电路与电阻R16组合第四并联电路,第四并联电路的一端接3.3V电源,第四并联电路的另一端接光耦U1的4号引脚;
发光二极管D5与电阻R17组成第五串联电路,第五串联电路与电阻R18组合第五并联电路,第五并联电路的一端接3.3V电源,第五并联电路的另一端接光耦U1的4号引脚;
发光二极管D6与电阻R19组成第六串联电路,第六串联电路与电阻R20组合第六并联电路,第六并联电路的一端接3.3V电源,第六并联电路的另一端接光耦U1的4号引脚;
发光二极管D7与电阻R21组成第七串联电路,第七串联电路与电阻R22组合第七并联电路,第七并联电路的一端接3.3V电源,第七并联电路的另一端接光耦U1的4号引脚;
发光二极管D8与电阻R23组成第八串联电路,第八串联电路与电阻R24组合第八并联电路,第八并联电路的一端接3.3V电源,第八并联电路的另一端接光耦U1的4号引脚。优选地,电阻R1-R8接至P2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基于树莓派的二次供水设备控制器,其特征在于:电源模块包括电源模块PW1-PW5,电容C9-C18,二极管D9和D10;其中PW1是200V转正负12V电源模块,PW2-PW5是220V转24V电源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树莓派的二次供水设备控制器,其特征在于:电源模块PW1-PW5的L端接在一起并连接至P1接口;电源模块PW1-PW5的N端接在一起并连接至P1接口;
电源模块PW1的GND端接地,电源模块PW1的V+端与GND端之间设置电容C9;电源模块PW1的V-端连接二极管D9的负极,电源模块PW1的GND端还连接二极管D10的负极,二极管D9与D10的正极连接在一起;
电源模块PW2的V+端与GND端之间设置电容C11和C12,电源模块PW2的GND端接地;
电源模块PW3的V+端与GND端之间设置电容C13和C14,电源模块PW2的GND端接地;
电源模块PW4的V+端与GND端之间设置电容C15和C16,电源模块PW2的GND端接地;
电源模块PW5的V+端与GND端之间设置电容C17和C18,电源模块PW2的GND端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树莓派的二次供水设备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包括芯片IC1-IC5,其中芯片IC1-IC3用于将4-20mA的电流输入信号转换为0-5V电压信号;芯片IC5用于接收来自芯片IC1-IC3的模拟量输入信号,发送给IC4的模拟量输出信号;IC4用于将从IC5送来的电压信号转换为4-20mA电流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树莓派的二次供水设备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芯片IC1-IC3均采用RCV420精密电流环接收器,芯片IC4采用XTR115精密电流环变送器,芯片IC5采用PCF8591转换芯片;
芯片IC1的-IN、CT和RefCom端接地,芯片IC1的+IN端接P3接口,芯片IC1的V-端连接-12V电源和电容C19,电容C19接地;芯片IC1的V+端连接+12V电源和电容C23,电容C23接地;芯片IC1的RcvFB端与RcvOUT端连接至芯片IC5的AIN0端;
芯片IC2的-IN、CT和RefCom端接地,芯片IC2的+IN端接P4接口,芯片IC2的V-端连接-12V电源和电容C20,电容C20接地;芯片IC2的V+端连接+12V电源和电容C24,电容C24接地;芯片IC2的RcvFB端与RcvOUT端连接至芯片IC5的AIN1端;
芯片IC3的-IN、CT和RefCom端接地,芯片IC3的+IN端接P5接口,芯片IC3的V-端连接-12V电源和电容C21,电容C21接地;芯片IC3的V+端连接+12V电源和电容C25,电容C25接地;芯片IC3的RcvFB端与RcvOUT端连接至芯片IC5的AIN2端;
芯片IC5的A0、A1、A2和VSS端接地,芯片IC5的AOUT端通过电阻R25连接芯片IC4的Iin端,芯片IC4的Iret端接地,芯片IC4的Io端连接P6接口,芯片IC4的端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三极管Q1的基极接芯片IC4的B端,三极管Q1的集电极以及芯片IC4的V+端连接+24V。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树莓派的二次供水设备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开关量输出模块包括驱动芯片IC6和IC7,继电器K1-K1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树莓派的二次供水设备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芯片IC6和IC7均采用达林顿驱动芯片ULN2003A,芯片IC6的IN1-IN7端连接树莓派电脑板的GPIO接口,芯片IC6的GND端接地,芯片IC6的COM端接24V电源,芯片IC6的OUT1-OUT7分别连接继电器K1-K7的线圈;
芯片IC7的IN1-IN7端连接树莓派电脑板的GPIO接口,芯片IC7的GND端接地,芯片IC7的COM端接24V电源,芯片IC7的OUT1-OUT7分别连接继电器K8-K14的线圈;
继电器K1的触头连接连接P7接口,继电器K2的触头连接连接P8接口,继电器K3的触头连接连接P9接口,继电器K4的触头连接连接P10接口;继电器K5-K9的触头连接到P11接口,继电器K10-K14的触头连接到P12接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树莓派的二次供水设备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触摸液晶屏的数据接口与树莓派电脑板的GPIO接口相连。
CN201910333720.2A 2019-04-24 2019-04-24 一种基于树莓派的二次供水设备控制器 Pending CN1100321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33720.2A CN110032113A (zh) 2019-04-24 2019-04-24 一种基于树莓派的二次供水设备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33720.2A CN110032113A (zh) 2019-04-24 2019-04-24 一种基于树莓派的二次供水设备控制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32113A true CN110032113A (zh) 2019-07-19

Family

ID=67240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33720.2A Pending CN110032113A (zh) 2019-04-24 2019-04-24 一种基于树莓派的二次供水设备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32113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74541A (ja) * 2007-08-29 2009-04-09 Ebara Corp 給水装置、及び水位検知器
CN205018854U (zh) * 2015-09-24 2016-02-10 合肥美诚创新培训学校 一种基于树莓派的二维码豆浆机
WO2016179857A1 (zh) * 2015-05-11 2016-11-17 北京恒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光电水净化循环利用系统
CN106438311A (zh) * 2016-08-31 2017-02-22 德尔保定智能流体有限公司 用于变频恒压供水水泵的智能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7216561U (zh) * 2017-06-28 2018-04-10 深圳市英蓓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树莓派系列卡片电脑安全电源控制装置
CN209543101U (zh) * 2019-04-24 2019-10-25 成都兴蓉沱源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树莓派的二次供水设备控制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74541A (ja) * 2007-08-29 2009-04-09 Ebara Corp 給水装置、及び水位検知器
WO2016179857A1 (zh) * 2015-05-11 2016-11-17 北京恒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光电水净化循环利用系统
CN205018854U (zh) * 2015-09-24 2016-02-10 合肥美诚创新培训学校 一种基于树莓派的二维码豆浆机
CN106438311A (zh) * 2016-08-31 2017-02-22 德尔保定智能流体有限公司 用于变频恒压供水水泵的智能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7216561U (zh) * 2017-06-28 2018-04-10 深圳市英蓓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树莓派系列卡片电脑安全电源控制装置
CN209543101U (zh) * 2019-04-24 2019-10-25 成都兴蓉沱源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树莓派的二次供水设备控制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董鹏飞: "基于超声波流量计的自来水管网无线监测系统的研制", 基于超声波流量计的自来水管网无线监测系统的研制, no. 2, pages 038 - 2048 *
魏伟编著: "PLC控制技术与应用", 31 May 2010,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pages: 207 - 2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27464U (zh) 一种恒压供水变频控制系统
CN209543101U (zh) 一种基于树莓派的二次供水设备控制器
CN206523765U (zh) 基于pic单片机的局域网络自动控制系统
CN105971864B (zh) 泵组驱动系统
CN205805876U (zh) 双泵智能控制装置
CN205636918U (zh) 基于plc的多机组恒压供水变频控制系统
CN202050158U (zh) 精密配电柜监测装置
CN105889048A (zh) 一种泵组控制系统
CN201409108Y (zh) 发电机组控制模块
CN110032113A (zh) 一种基于树莓派的二次供水设备控制器
CN206422581U (zh) 蓄电池多路智能充电机
CN208487001U (zh) 一种水冷智能泵控制系统
CN204479980U (zh) 一种无线智能水泵控制系统
CN111338279A (zh) 智能变频控制柜
CN207032376U (zh) 一种智能提水泵站系统
CN214994342U (zh) 基于acs510变频器的恒压变频供水系统
CN201464933U (zh) 基于单片机的网络化温度监控仪
CN205154588U (zh) 一种双变频恒压供水控制系统
CN203669023U (zh) 一种恒压智能供水柜
CN205638884U (zh) 一种泵组控制系统
CN207115165U (zh) 一种新型燃气蒸汽锅炉专用plc控制系统
CN207182600U (zh) 消防短信报警装置以及系统
CN201051296Y (zh) 一种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自动监控设备
CN201717615U (zh) 电机保护器
CN212515426U (zh) 一种人工智能水泵机电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